CN109426156A - 环境调控方法及环境调控装置 - Google Patents

环境调控方法及环境调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26156A
CN109426156A CN201710724222.1A CN201710724222A CN109426156A CN 109426156 A CN109426156 A CN 109426156A CN 201710724222 A CN201710724222 A CN 201710724222A CN 109426156 A CN109426156 A CN 1094261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vironment
data
space
state
feature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2422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26156B (zh
Inventor
阚雪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72422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26156B/zh
Priority to US16/318,022 priority patent/US11662697B2/en
Priority to PCT/CN2018/086814 priority patent/WO2019037477A1/zh
Publication of CN1094261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261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261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261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3/00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 G05B13/02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electric
    • G05B13/04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electric involving the use of models or simulators
    • G05B13/042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electric involving the use of models or simulators in which a parameter or coefficient is automatically adjusted to optimise the performance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5/00Systems controlled by a computer
    • G05B15/02Systems controlled by a computer electric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PMEASURING LINEAR OR ANGULAR SPEED,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SHOCK; INDICATING PRESENCE, ABSENCE, OR DIRECTION, OF MOVEMENT
    • G01P5/00Measuring speed of fluids, e.g. of air stream; Measuring speed of bodies relative to fluids, e.g. of ship, of aircraft
    • G01P5/001Full-field flow measurement, e.g. determining flow velocity and direction in a whole region at the same time, flow visualisation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 F24F2120/10Occupancy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20Pc systems
    • G05B2219/26Pc applications
    • G05B2219/2642Domotique, domestic, home control, automation, smart hous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一种环境调控方法及环境调控装置。该环境调控方法包括采集一空间内当前环境的第一环境数据;根据所述第一环境数据判定所述空间当前环境的环境场景状态;以及根据所述空间的环境场景状态控制所述空间内的一个或多个设备。该环境调控方法可以根据当前空间内的环境场景状态,以控制空间内的设备状态,从而可以节省电能,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安全系数。

Description

环境调控方法及环境调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一种环境调控方法及环境调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基于物联网控制设备的技术发展迅速,物联网技术可以应用在很多空间中,例如会议室、冷库、档案室等。在很多情形下,需要判断当前应用空间内的环境场景状态,例如有人还是无人,根据判断结果进而控制应用空间内的设备,以满足各种需求。
传统的判断空间内的环境场景状态的装置有声呐定位装置、红外线监测装置以及人体热能监测装置。其中,声呐定位装置和红外线监测装置使用方式相对受限,无法对整体环境的变化情况实现有效的检测,而人体热能监测装置成本相对较高。
发明内容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环境调控方法,包括:采集一空间内当前环境的第一环境数据;根据所述第一环境数据判定所述空间当前环境的环境场景状态;以及根据所述空间的环境场景状态控制所述空间内的一个或多个设备。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环境调控方法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环境数据判定所述空间当前环境的环境场景状态包括:根据所述第一环境数据获得第一特征值参数;采集所述空间在不同环境场景状态下的第二环境数据;根据所述第二环境数据获得所述空间在不同环境场景状态下的多个第二特征值参数;以及通过比较所述第一特征值参数和所述多个第二特征值参数以判定所述空间当前的环境场景状态。
例如,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环境调控方法还包括判断所述空间的所述第二环境数据是否发生改变;以及当所述空间内的所述第二环境数据发生改变时,根据所述第二环境数据更新所述多个第二特征值参数。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环境调控方法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环境数据获得所述空间在不同环境场景状态下的多个第二特征值参数包括:对所述第二环境数据进行数据建模获得一数学模型,以及根据所述数学模型获得所述第二特征值参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环境数据获得第一特征值参数包括:将所述第一环境数据按照所述数学模型计算获得第一特征值参数。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环境调控方法中,所述对所述第二环境数据进行数据建模获得一数学模型包括:对所述第二环境数据中的多个参量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离散;确定离散的所述多个参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根据所述对应关系计算所述第二环境数据中的所述多个参量。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环境调控方法中,所述数学模型包括:μ=0.03874ρvl;其中,μ为紊流粘滞系数,ρ为空气密度,v为空气流动速度,l为采集所述第一环境数据或所述第二环境数据的位置处距离所述空间内壁面的最近距离。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环境调控方法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环境数据判定所述空间当前环境的环境场景状态还包括:判断所述空间当前环境的环境场景状态是否改变,若判断结果为是,则产生状态变更信号。所述根据所述空间的环境场景状态控制所述空间内的一个或多个设备包括:将所述状态变更信号传输至所述空间内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以控制所述设备进行状态改变。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环境调控方法中,在判断所述空间当前的环境场景状态改变的情形下,如果环境场景状态从无人状态改变为有人状态,则停止判定所述空间当前的环境场景状态,并等待第一时间间隔后重新开始判定;如果环境场景状态从有人状态改变为无人状态,则继续判定所述空间当前的环境场景状态。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环境调控方法中,所述第一环境数据和所述第二环境数据包括空气流动状态数据。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环境调控方法中,所述空气流动状态数据包括空气密度数据、空气流动速度数据和距离数据。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环境调控方法中,所述第一特征值参数和所述第二特征值参数包括紊流粘滞系数。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环境调控方法中,所述环境场景状态包括有人状态和无人状态。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环境调控方法中,所述空间包括会议室、保险柜、冷库或档案室。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环境调控装置,包括数据采集单元,配置为采集一空间内当前环境的第一环境数据;处理单元,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环境数据判定所述空间当前环境的环境场景状态;以及控制单元,配置为根据所述空间的环境场景状态控制所述空间内的一个或多个设备。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环境调控装置中,所述数据采集单元还配置为根据第一频率采集所述空间在不同环境场景状态下的第二环境数据。所述处理单元还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环境数据获得第一特征值参数,根据所述第二环境数据获得所述空间在不同环境场景状态下的多个第二特征值参数,以及通过比较所述第一特征值参数和所述多个第二特征值参数以判定所述空间当前的环境场景状态。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环境调控装置中,所述处理单元还配置为判断所述空间的所述第二环境数据是否发生改变,以及当所述第二环境数据发生改变时,根据所述第二环境数据更新所述多个第二特征值参数。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环境调控装置中,所述处理单元包括模型计算单元和计算判定单元。所述模型计算单元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二环境数据进行数据建模获得一数学模型,并根据所述数学模型获得所述空间在不同环境场景状态下的多个第二特征值参数,以及将所述多个第二特征值参数存储在所述计算判定单元中。所述计算判定单元配置为将所述第一环境数据按照所述数学模型计算获得第一特征值参数,以及通过比较所述第一特征值参数和所述多个第二特征值参数以判定所述空间当前的环境场景状态。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环境调控装置中,所述数学模型包括:μ=0.03874ρvl;其中,μ为紊流粘滞系数,ρ为空气密度,v为空气流动速度,l为所述数据采集单元距离所述空间内壁面的最近距离。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环境调控装置中,所述环境调控装置还包括数据传输单元。所述处理单元还配置为判断所述空间当前环境的环境场景状态是否改变,若判断结果为是,则产生状态变更信号;所述数据传输单元被配置为,将所述状态变更信号传输至所述控制单元,以使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状态变更信号控制所述空间内的一个或多个设备进行状态改变。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环境调控装置中,在所述处理单元判断所述空间当前的环境场景状态改变的情形下,如果环境场景状态从无人状态改变为有人状态,则所述处理单元停止判定所述空间当前的环境场景状态,并等待第一时间间隔后重新开始判定;如果环境场景状态从有人状态改变为无人状态,则所述处理单元继续判定所述空间当前的环境场景状态。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环境调控装置中,所述模型计算单元和所述计算判定单元集成在一个装置中。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环境调控装置中,所述设备包括灯、空调、投影仪、电视、写字板或视频会议设备中的至少一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制。
图1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的一个示例提供的一种环境调控装置的示意框图;
图2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的传感器在一空间内设置位置示意图一;
图3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的传感器在一空间内设置位置示意图二;
图4为开关控制器控制空间内的设备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的另一个示例提供的一种环境调控装置的示意框图;
图6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的一个示例提供的一种环境调控方法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步骤S20的一个具体示例的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环境调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以及
图9为将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环境调控方法应用在会议室预约系统中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环境调控方法。该环境调控方法包括采集一空间内当前环境的第一环境数据;根据所述第一环境数据判定所述空间当前环境的环境场景状态;以及根据所述空间的环境场景状态控制所述空间内的一个或多个设备。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还提供对应于上述环境调控方法的环境调控装置。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环境调控方法及环境调控装置,可以根据当前空间内的环境场景状态,以控制空间内的设备状态,从而可以节省电能,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安全系数。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示例提供一种环境调控装置10,如图1所示,该环境调控装置10包括:数据采集单元100,该数据采集单元100配置为采集一空间内当前环境的第一环境数据;处理单元200,该处理单元200配置为根据第一环境数据判定空间当前环境的环境场景状态;以及控制单元300,配置为根据空间的环境场景状态控制空间内的一个或多个设备20。
例如,环境调控装置10的应用空间可以包括会议室、保险柜、冷库或档案室等,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此,只要是需要检测其内部环境场景状态并根据环境场景状态控制其内部的一个或多个设备的空间均可以作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应用空间。另外,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空间包括封闭的空间和不封闭的空间,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以下各实施例均以空间为会议室为例进行描述,不再赘述。
例如,第一环境数据可以包括空气流动状态数据。例如,环境场景状态可以包括有人状态和无人状态,其中无人状态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无人空调开启状态和无人空调关闭状态。
例如,在环境调控装置10应用在会议室的情形下,设备20可以是灯、空调、投影仪、电视、写字板或视频会议设备中的至少一个。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此,例如,如果是其他应用场景,例如档案室,则环境调控装置10所控制的设备20相应的就是档案室中需要控制的设备。
例如,如图2和图3所示(图2为一会议室的空间立体透视图,图3为图2的俯视图),数据采集单元1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传感器110。图2中示出了三个传感器110(由于图3是俯视图,所以只能示出一个传感器110),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此,还可以设置四个、五个或更多。
例如,如图2和图3所示,传感器110设置在会议室的墙壁A上,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设置在会议室的其他墙壁上。例如,如图2所示,传感器110在设置时可以在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上保持等间距,而且避免设置在离地面或天花板较近的区域,这样可以使三个传感器110所采集到的会议室内的空气流动状态数据差别较小,从而可以通过求取平均值提高采集的数据精度。例如,如图3所示,传感器110可以通过其他连接件固定在墙壁A上并与墙壁A保持一定距离,这样与将传感器110贴附在墙壁A上相比,可以使三个传感器110所采集到的会议室内的空气流动状态数据更有效。
例如,如图4所示,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控制单元300可以实现为开关控制器310,该开关控制器310可以根据会议室的环境场景状态控制会议室内的一个或多个设备。图4中示出了很多会议室中的设备,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此。例如,可以通过射频识别技术(RFID)来控制会议室中的设备的开启与关闭,例如,在每个需要控制的设备上都设置一个RFID芯片,开关控制器310可以通过发射射频信号来控制每个设备的开启与关闭。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开关控制器310外,控制单元300还可以实现为其他控制器或控制电路,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例如,在环境调控装置10应用在会议室的情形下,如果处理单元200判定会议室当前的环境场景状态为无人状态,则控制单元300可以控制会议室中的各种设备使其关闭,例如,控制灯、空调、投影仪、电视、写字板和视频会议设备等使其处于关闭状态,当然,这些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可能已经处于关闭状态了,此时该设备不作出反应。例如,如果处理单元200判定会议室当前的环境场景状态为有人状态,则控制单元300可以控制会议室中的各种设备使其开启。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通过在一空间内设置环境调控装置,可以根据空间内的环境场景状态控制该空间内的设备的运行状态,从而可以节省电能、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安全系数。
例如,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个示例中,数据采集单元100还配置为根据第一频率采集会议室在不同环境场景状态下的第二环境数据。例如,第一频率可以包括1Hz、5Hz、10Hz、20Hz或50Hz,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此,第一频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设置。例如,第二环境数据和第一环境数据一样,也可以是空气流动状态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第一环境数据表示当前时刻下会议室内的环境数据,也就是说第一环境数据只包括当前环境场景状态下的环境数据。而第二环境数据表示多个不同时刻下会议室处于不同环境场景状态下的环境数据,也就是说第二环境数据包括多个不同环境场景状态下的环境数据。
例如,数据采集单元100可以按照设置的第一频率一直进行采集,采集的当前时刻下会议室的环境数据就称之为第一环境数据,第一环境数据是随着采集时间变化的。在多个不同时刻且会议室处于不同环境场景状态下采集的环境数据称之为第二环境数据,当会议室的环境布置不发生变化时,经过长时间的采集,第二环境数据中每个环境场景状态下的环境数据可以稳定在一定的数值范围内保持不变,也就是说第二环境数据包括多个环境数据范围,每个环境数据范围对应一个环境场景状态。例如,会议室的环境场景状态一直在有人状态、无人空调开启状态和无人空调关闭状态之间变化,数据采集单元100通过采集每种环境场景状态下的大量环境数据,最后就可以得到上述第二环境数据。
例如,处理单元200还配置为根据第一环境数据获得第一特征值参数,根据第二环境数据获得会议室在不同环境场景状态下的多个第二特征值参数,以及通过比较第一特征值参数和多个第二特征值参数以判定会议室当前的环境场景状态。
如上文中所述,第二环境数据包括多个环境数据范围,每个环境数据范围对应一个环境场景状态,可以根据第二环境数据获得会议室在不同环境场景状态下的多个第二特征值参数,其中每个第二特征值参数是一个数值范围,即每个数值范围对应一种环境场景状态。然后通过判断第一特征值参数处于多个第二特征值参数中的哪一个,就可以判定出会议室当前的环境场景状态。
例如,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处理单元200包括模型计算单元210和计算判定单元220。
例如,模型计算单元210配置为根据第二环境数据进行数据建模获得一数学模型,并根据该数学模型获得会议室在不同环境场景状态下的多个第二特征值参数,以及将多个第二特征值参数存储在计算判定单元220中。
例如,计算判定单元220配置为将第一环境数据按照上述数学模型计算获得第一特征值参数,以及通过比较第一特征值参数和多个第二特征值参数以判定会议室当前的环境场景状态。
例如,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对第二环境数据进行数据建模:首先对第二环境数据中的多个参量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离散,然后确定离散的多个参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最后根据对应关系计算第二环境数据中的多个参量。
例如,将连续的需要进行数值分析的参量(例如包括速度、密度、压力等参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离散,根据各参量需遵循的控制方程(例如包括欧拉方程等)建立描述这些离散区域之间的代数方程组(例如偏微分方程组),通过求解方程组获得变量的近似值,进而得到所研究区域内物理量的时空分布(例如气流速度场、压力场等)。
例如,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数学模型可以采用一种零方程模型,如下所示:
μ=0.03874ρvl;
其中,μ为紊流粘滞系数,ρ为空气密度(单位:kg/m3),v为空气流动速度(单位:m/s),l为数据采集单元距离会议室壁面的最近距离(单位:m)。例如,如图3所示,l即表示传感器110距离会议室墙壁A的距离。
在本示例中,空气流动状态数据包括空气密度数据、空气流动速度数据和距离数据。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此,容易理解,当采用的数学模型是其他模型时,则空气流动状态数据相应的包括其他数学模型中各个变量所代表的数据。
例如,空气流动状态数据可以通过图2和图3中所示的传感器110获取,例如,每个传感器110中可以集成多个子传感器,以分别可以感测空气密度、空气流动速度和距离会议室墙壁A的距离。当然,距离l也可以不通过传感器获得,而通过人工测量事先获得。
例如,如图5所示,数据采集单元100按照第一频率采集大量的会议室在不同环境场景状态下的第二环境数据,并将第二环境数据存储在模型计算单元210中。模型计算单元210按照收集数据时的环境场景状态对第二环境数据进行归类,然后进行数据建模获得一数学模型,例如上述的零方程模型。通过该数学模型计算在不同环境场景状态中的μ值,可以得到对应于每一个环境场景状态下的一个μ值范围,多个环境场景状态对应的多个μ值范围即是多个第二特征值参数。在会议室的环境布置不改变且第二环境数据的数据量足够大的情形下,第二特征值参数会趋于稳定,将稳定的第二特征值参数发送至计算判定单元220。此处将第二特征值参数发送至计算判定单元220的时间周期可以设置的较长,例如,可以为一天、一周或一个月,该时间周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另外,模型计算单元210在发送第二特征值参数的同时,会将通过数据建模获得的数学模型一并发送至计算判定单元220。
需要说明的是,模型计算单元210在最开始进行数据建模时,需要人为介入对第二环境数据进行分类,即告知模型计算单元210当前处于哪一种环境场景状态。模型计算单元210在数据建模完成后,后续可以通过自我学习来对接收到的第二环境数据进行自动分类,并不断通过机器学习改善第二特征值参数。
例如,数据采集单元100在按照第一频率采集会议室的第二环境数据时,可以将当前时刻的环境数据即第一环境数据发送至计算判定单元220中。计算判定单元220将第一环境数据按照上述获得的数学模型计算可以获得第一特征值参数,然后通过比较第一特征值参数和多个第二特征值参数判定第一特征值参数属于多个第二特征值参数中的哪一个,从而可以判定出会议室当前的环境场景状态。
例如,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个示例中,处理单元200还配置为判断空间的第二环境数据是否发生改变,以及当第二环境数据发生改变时,根据第二环境数据更新多个第二特征值参数。
例如,如图5所示,在处理单元200包括模型计算单元210和计算判定单元220的情形下,当第二环境数据发生改变时,例如会议室内的环境布置发生变化时(例如,在某一时刻会议室内新摆放了几个盆栽;又例如,在某一时刻会议室中的设备布局发生移位等),模型计算单元210中的数学模型会根据变化后的第二环境数据,通过机器学习来更新多个第二特征值参数。例如,模型计算单元210可以设置为,当多个第二特征值参数更新后,模型计算单元210立即将更新后的多个第二特征值参数发送至计算判定单元220。
例如,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个示例中,如图5所示,环境调控装置10还可以包括数据传输单元400。
例如,处理单元200还配置为判断空间当前环境的环境场景状态是否改变,若判断结果为是,则产生状态变更信号。
例如,在计算判定单元220中,通过比较第一特征值参数和第二特征值参数判定出当前的环境场景状态后,计算判定单元220还可以进一步判断当前的环境场景状态相较于上一时刻的环境场景状态是否发生改变,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计算判定单元220产生状态变更信号。例如,从无人状态改变为有人状态时,则状态变更信号为设备开启信号;又例如,从有人状态变更为无人状态时,则状态变更信号为设备关闭信号。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无人状态可以包括无人空调开启状态和无人空调关闭状态。
例如,数据传输单元400被配置为将状态变更信号传输至控制单元300,以使控制单元300根据状态变更信号控制空间内的一个或多个设备20进行状态改变。例如,可以通过开关控制器310将状态变更信号发送至各个需要控制的设备。例如,如果需要控制的设备20已经处于状态变更信号对应的状态,则设备20不对本次状态变更信号做出反应。
在本示例中,只有当处理单元200判断环境场景状态改变时,才会产生相应的状态变更信号,然后通过控制单元300将状态变更信号发送至设备20,使设备20进行相应的开启或关闭操作。采用这种方式,可以更进一步节省电能,减少资源浪费。
例如,数据传输单元400的传输方式可以采用无线网络、蓝牙、红外传输或射频传输等方式。当然,除了无线传输方式外,还可以采用有线传输方式。例如,除了用于在处理单元200与控制单元300之间的数据传输外,数据传输单元400还可以用于数据采集单元100与处理单元200之间的数据传输。
例如,数据传输单元400可以具体实现为多个数据传输子单元,每个数据传输子单元例如可以是无线网络通讯模块。可以将该多个无线网络通讯模块分别设置在数据采集单元100、模型计算单元210、计算判定单元220以及控制单元300中,用于各个单元之间的数据传输。
例如,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个示例中,在处理单元200判断空间当前的环境场景状态改变的情形下,如果环境场景状态从无人状态改变为有人状态,则处理单元200停止判定空间当前的环境场景状态,并等待第一时间间隔后重新开始判定。
例如,一会议室从无人状态改变为有人状态后,例如,开始进入会议流程后,则在一定的时间内,会议室均会保持有人状态,在这种情形下就不需要一直进行当前环境场景状态的判定。例如,第一时间为5分钟、10分钟、15分钟或20分钟等,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此,第一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置。处理单元200在等待第一时间间隔后再重新开始进行判定,采用这种方式可以进一步减少环境调控装置10的功耗,节省电能。
如果环境场景状态从有人状态改变为无人状态,则处理单元200继续判定空间当前的环境场景状态。例如,会议结束后,会议室内从有人状态变为无人状态,则此时处理单元200需要继续判定会议室内的环境场景状态,以便于在会议室变为有人状态后,及时的控制开启会议室内的相关设备。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模型计算单元210和计算判定单元220可以分别由专用集成电路芯片实现,也可以由电路或者采用软件、硬件(电路)、固件或其任意组合方式实现。
又例如,模型计算单元210和计算判定单元220可以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处理第一环境数据和第二环境数据,可以包括各种计算结构,例如复杂指令集计算机(CISC)结构、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ISC)结构或者一种实行多种指令集组合的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也可以是微处理器,例如X86处理器或ARM处理器,或者可以是数字处理器(DSP)等。处理器可以控制其它组件以执行期望的功能。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执行的指令和/或数据。例如,存储器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易失性存储器和/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所述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等。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硬盘、闪存等。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可以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指令,处理器可以运行所述程序指令,以实现本公开实施例中(由处理器实现)期望的功能。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还可以存储各种应用程序和各种数据,例如所述应用程序使用和/或产生的各种数据等。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模型计算单元210和计算判定单元220可以实现为两个独立的装置。例如,模型计算单元210在工作时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计算,模型计算单元210可以实现为服务器或工作站等计算能力较强的计算机,以确保数据建模的时效性及稳定性。例如,计算判定单元220在工作时需要处理的数据量较少,可以实现为普通计算机或专用计算装置。
又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模型计算单元210也可以和计算判定单元220实现为一个装置,即可以集成在一个装置中而不分别单独设置。
例如,可以将处理单元200放置在会议室中;又例如,也可以将处理单元200放置在会议室外的其他地方或者云端。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只要处理单元200和数据采集单元100以及控制单元300之间保持稳定的数据传输即可。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环境调控方法,如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操作。
步骤S10:采集一空间内当前环境的第一环境数据;
步骤S20:根据第一环境数据判定空间当前环境的环境场景状态;以及
步骤S30:根据空间的环境场景状态控制空间内的一个或多个设备。
例如,如图1所示,可以采用数据采集单元100执行步骤S10,采用处理单元200执行步骤S20,采用控制单元300执行步骤S30。
例如,该环境调控方法的应用空间可以包括会议室、保险柜、冷库或档案室等,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此,只要是需要检测其内部环境场景状态并根据环境场景状态控制其内部的一个或多个设备的空间均可以作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应用空间。
例如,第一环境数据可以包括空气流动状态数据。例如,环境场景状态可以包括有人状态和无人状态,其中无人状态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无人空调开启状态和无人空调关闭状态。
例如,在该环境调控方法应用在会议室的情形下,步骤S30中的设备可以是灯、空调、投影仪、电视、写字板或视频会议设备中的至少一个。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此,例如,如果是其他应用场景,例如档案室,则步骤S30中的设备相应的就是档案室中需要控制的设备。
例如,在步骤S10中,可以采用如图2和图3所示的传感器110采集第一环境数据,关于传感器110的描述以及设置方式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相应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例如,在该环境调控方法应用在会议室的情形下,如果判定会议室当前的环境场景状态为无人状态,则控制会议室中的各种设备使其关闭,例如,控制灯、空调、投影仪、电视、写字板和视频会议设备等使其处于关闭状态,当然,这些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可能已经处于关闭状态了,此时该设备不作出反应。例如,如果判定会议室当前的环境场景状态为有人状态,则控制会议室中的各种设备使其开启。
通过实施本实施例提供的环境调控方法,可以根据空间内的环境场景状态控制该空间内的设备的运行状态,从而可以节省电能、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安全系数。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示例中,如图7所示,上述步骤S20可以包括如下操作。
步骤S210:根据第一环境数据获得第一特征值参数;
步骤S220:采集空间在不同环境场景状态下的第二环境数据;
步骤S230:根据第二环境数据获得空间在不同环境场景状态下的多个第二特征值参数;以及
步骤S240:通过比较第一特征值参数和多个第二特征值参数以判定空间当前的环境场景状态。
例如,可以采用数据采集单元100执行步骤S220,可以采用处理单元200执行步骤S210、步骤S230以及步骤S240。
具体的,可以采用数据采集单元100根据第一频率采集会议室在不同环境场景状态下的第二环境数据。例如,第一频率可以包括1Hz、5Hz、10Hz、20Hz或50Hz,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此,第一频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设置。例如,第二环境数据和第一环境数据一样,也可以是空气流动状态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第一环境数据和第二环境数据可以参考上文中相应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如上文中所述,第二环境数据包括多个环境数据范围,每个环境数据范围对应一个环境场景状态,可以根据第二环境数据获得会议室在不同环境场景状态下的多个第二特征值参数,其中每个第二特征值参数是一个数值范围,即每个数值范围对应一种环境场景状态。然后通过判断第一特征值参数处于多个第二特征值参数中的哪一个,就可以判定出会议室当前的环境场景状态。
例如,在一个具体示例中,上述步骤S230可以包括如下操作。
步骤S2301:对第二环境数据进行数据建模获得一数学模型;以及
步骤S2302:根据数学模型获得第二特征值参数。
例如,上述步骤S210可以包括:将第一环境数据按照上述数学模型计算获得第一特征值参数。
例如,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对第二环境数据进行数据建模:首先对第二环境数据中的多个参量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离散,然后确定离散的多个参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最后根据对应关系计算第二环境数据中的多个参量。
例如,将连续的需要进行数值分析的参量(例如包括速度、密度、压力等参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离散,根据各参量需遵循的控制方程(例如包括欧拉方程等)建立描述这些离散区域之间的代数方程组(例如偏微分方程组),通过求解方程组获得变量的近似值,进而得到所研究区域内物理量的时空分布(例如气流速度场、压力场等)。
例如,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数学模型可以采用一种零方程模型,如下所示:
μ=0.03874ρvl;
其中,μ为紊流粘滞系数,ρ为空气密度(单位:kg/m3),v为空气流动速度(单位:m/s),l为采集第一环境数据或第二环境数据的位置处距离会议室壁面的最近距离(单位:m)。例如,如图3所示,l即表示传感器110距离会议室墙壁A的距离。例如,在本示例中,空气流动状态数据包括空气密度数据、空气流动速度数据和距离数据。
例如,按照第一频率采集大量的会议室在不同环境场景状态下的第二环境数据,并按照收集数据时的环境场景状态对第二环境数据进行归类,然后进行数据建模获得一数学模型,例如上述的零方程模型。通过该数学模型计算在不同环境场景状态中的μ值,可以得到对应于每一个环境场景状态下的一个μ值范围,多个环境场景状态对应的多个μ值范围即是多个第二特征值参数。在会议室的环境布置不改变且第二环境数据的数据量足够大的情形下,第二特征值参数会趋于稳定。
例如,在按照第一频率采集会议室的第二环境数据时,同时可以将当前时刻的环境数据即第一环境数据采集下来。将第一环境数据按照上述获得的数学模型计算可以获得第一特征值参数,然后通过比较第一特征值参数和多个第二特征值参数判定第一特征值参数属于多个第二特征值参数中的哪一个,从而可以判定出会议室当前的环境场景状态。
例如,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个示例中,环境调控方法还包括判断空间的第二环境数据是否发生改变,以及当第二环境数据发生改变时,根据第二环境数据更新多个第二特征值参数。
例如,当第二环境数据发生改变时,例如会议室内的环境布置发生变化时(例如,在某一时刻会议室内新摆放了几个盆栽;又例如,在某一时刻,会议室中的设备布局发生移位等),数学模型会根据变化后的第二环境数据,通过机器学习来更新多个第二特征值参数。
例如,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个示例中,上述步骤S20还可以包括:判断空间当前环境的环境场景状态是否改变,若判断结果为是,则产生状态变更信号。上述步骤S30还可以包括:将状态变更信号传输至空间内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以控制设备进行状态改变。
例如,在步骤S240中通过比较第一特征值参数和第二特征值参数判定出当前的环境场景状态后,还可以进一步判断当前的环境场景状态相较于上一时刻的环境场景状态是否发生改变,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产生状态变更信号。例如,从无人状态改变为有人状态时,则状态变更信号为设备开启信号;又例如,从有人状态变更为无人状态时,则状态变更信号为设备关闭信号。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无人状态可以包括无人空调开启状态和无人空调关闭状态。
在本示例中,只有当判断环境场景状态改变时,才会产生相应的状态变更信号,然后将状态变更信号发送至会议室中的设备,使设备进行相应的开启或关闭操作。采用这种方式,可以更进一步节省电能,减少资源浪费。
例如,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个示例中,在判断空间当前的环境场景状态改变的情形下,如果环境场景状态从无人状态改变为有人状态,则停止判定空间当前的环境场景状态,并等待第一时间间隔后重新开始判定。
例如,一会议室从无人状态改变为有人状态后,例如,开始进入会议流程后,则在一定的时间内,会议室均会保持有人状态,在这种情形下就不需要一直进行当前环境场景状态的判定。例如,第一时间为5分钟、10分钟、15分钟或20分钟等,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此,第一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置。在等待第一时间间隔后再重新开始进行判定,采用这种方式可以进一步减少环境调控装置10的功耗,节省电能。
如果环境场景状态从有人状态改变为无人状态,则继续判定空间当前的环境场景状态。例如,会议结束后,会议室内从有人状态变为无人状态,则此时需要继续判定会议室内的环境场景状态,以便于在会议室变为有人状态后,及时的控制开启会议室内的相关设备。
例如,如图8所示,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环境调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环境调控方法包括如下操作。
步骤S10':采集环境数据;
步骤S20':判定空间当前环境场景状态;
步骤S30':判断环境场景状态是否改变;
步骤S40':发送状态变更信号;
步骤S50':判断是否有人;以及
步骤S60':停止判定并间隔时间T。
例如,在步骤S10'中,环境数据包括第一环境数据和第二环境数据,第二环境数据可以用于数据建模得到一数学模型,根据数学模型可以获得第一特征值参数和第二特征值参数。
在步骤S20'中,可以根据第一特征值参数和第二特征值参数判定出空间当前的环境场景状态。
在步骤S30'中,可以根据当前的环境场景状态以及前一时刻的环境场景状态判断空间内的环境场景状态是否发生改变,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产生状态变更信号并执行步骤S40';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返回继续执行步骤S20'。
在步骤S40'中,将状态变更信号发送至空间内需要控制的设备。
在步骤S50'中,在判断环境场景状态改变的情形下,继续判断空间内是否有人,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S60';若判断结果为否,则返回继续执行步骤S20'。
在步骤S60'中,停止判定操作,并间隔第一时间后返回执行步骤S20'。
通过执行本实施例提供的环境调控方法,可以在空间内的环境场景状态发生改变的时候,发送状态变更信号至空间内的设备,控制设备开启或关闭。在判断空间内有人时,可以暂时停止判定步骤,间隔一定时间后再重新开始判定步骤。采用这种方式,可以节省电能,减少资源浪费。例如,可以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环境调控方法应用在会议室预定流程中,图9为具体流程示意图。
在步骤S100'中,预约时间到,系统控制打开门禁以及空调。例如,还可以提前一定时间先启动空调,这样可以使会议室提前达到较为舒适的环境温度。
在步骤S200'中,监听环境数据。例如,监听环境数据可以包括采集会议室内环境数据并判定会议室内的环境场景状态。
在步骤S300'中,判断与会人员是否到场,即判断会议室内是否有人,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S500';若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S400'。
在步骤S400'中,判断是否到达预约结束时间,若判断结果为是,则表明与会人员一直未到达会议室,则执行步骤S800';若判断结果为否,则返回继续执行步骤S200',继续监听环境数据。
在步骤S500'中,与会人员到达会议室后,系统控制打开灯、投影仪等会议室内的设备。
在步骤S600'中,和步骤S200'相同,继续监听环境数据。
在步骤S700'中,判断室内是否有人,即此步骤是判断与会人员是否已经结束会议离开会议室。若判断室内有人,则返回继续执行步骤S600';若判断室内没有人,则执行步骤S800'。
在步骤S800'中,关闭空调、灯、投影仪等会议室内的设备。
在步骤S900'中,解除会议预约状态,也就是说此时会议室内会议结束,其他人可以预约此会议室了。
在会议室的实际使用中,经常会出现会议室资源浪费的情况。例如,会议室预定人员预定了会议室却不使用导致其他人无法预约会议室;例如,会议室使用时间远小于预约时间;又例如,会议结束后忘记关闭会议室内的设备等。
采用图9所示的会议室预定流程,可以很好的解决会议室资源浪费的情况。例如,如果有人预约了会议室但却没有使用,系统会判断出会议室处于无人状态进而解除会议室预约状态。例如,还未达到预约结束时间但会议已经结束了,同样系统也可以判断出会议室处于无人状态,进而提前解除会议室预约状态。又例如,当某一会议结束,工作人员忘记关闭一个或多个会议室内的设备,则系统判断出会议室处于无人状态后,可以控制设备关闭。采用本公开实施例的环境调控方法,可以解决会议室无效占用问题,减少企业管理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环境调控方法,还可以应用在其他需要判断是否有人的较为封闭的空间,例如保险柜、冷库或档案室等。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2)

1.一种环境调控方法,包括:
采集一空间内当前环境的第一环境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环境数据判定所述空间当前环境的环境场景状态;以及
根据所述空间的环境场景状态控制所述空间内的一个或多个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境调控方法,其中,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环境数据判定所述空间当前环境的环境场景状态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环境数据获得第一特征值参数;
采集所述空间在不同环境场景状态下的第二环境数据;
根据所述第二环境数据获得所述空间在不同环境场景状态下的多个第二特征值参数;以及
通过比较所述第一特征值参数和所述多个第二特征值参数以判定所述空间当前的环境场景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境调控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空间的所述第二环境数据是否发生改变;以及
当所述空间内的所述第二环境数据发生改变时,根据所述第二环境数据更新所述多个第二特征值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境调控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环境数据获得所述空间在不同环境场景状态下的多个第二特征值参数包括:
对所述第二环境数据进行数据建模获得一数学模型,
根据所述数学模型获得所述第二特征值参数;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环境数据获得第一特征值参数包括:
将所述第一环境数据按照所述数学模型计算获得第一特征值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环境调控方法,其中,所述对所述第二环境数据进行数据建模获得一数学模型包括:
对所述第二环境数据中的多个参量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离散;
确定离散的所述多个参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
根据所述对应关系计算所述第二环境数据中的所述多个参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环境调控方法,其中,所述数学模型包括:
μ=0.03874ρvl;
其中,μ为紊流粘滞系数,ρ为空气密度,v为空气流动速度,l为采集所述第一环境数据或所述第二环境数据的位置处距离所述空间内壁面的最近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境调控方法,其中,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环境数据判定所述空间当前环境的环境场景状态还包括:
判断所述空间当前环境的环境场景状态是否改变,若判断结果为是,则产生状态变更信号;
所述根据所述空间的环境场景状态控制所述空间内的一个或多个设备包括:
将所述状态变更信号传输至所述空间内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以控制所述设备进行状态改变。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环境调控方法,其中,在判断所述空间当前的环境场景状态改变的情形下,
如果环境场景状态从无人状态改变为有人状态,则停止判定所述空间当前的环境场景状态,并等待第一时间间隔后重新开始判定;
如果环境场景状态从有人状态改变为无人状态,则继续判定所述空间当前的环境场景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境调控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环境数据和所述第二环境数据包括空气流动状态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环境调控方法,其中,所述空气流动状态数据包括空气密度数据、空气流动速度数据和距离数据。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境调控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特征值参数和所述第二特征值参数包括紊流粘滞系数。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境调控方法,其中,所述环境场景状态包括有人状态和无人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所述的环境调控方法,其中,所述空间包括会议室、保险柜、冷库或档案室。
14.一种环境调控装置,包括:
数据采集单元,配置为采集一空间内当前环境的第一环境数据;
处理单元,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环境数据判定所述空间当前环境的环境场景状态;以及
控制单元,配置为根据所述空间的环境场景状态控制所述空间内的一个或多个设备。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环境调控装置,其中,
所述数据采集单元还配置为根据第一频率采集所述空间在不同环境场景状态下的第二环境数据;
所述处理单元还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环境数据获得第一特征值参数,根据所述第二环境数据获得所述空间在不同环境场景状态下的多个第二特征值参数,以及通过比较所述第一特征值参数和所述多个第二特征值参数以判定所述空间当前的环境场景状态。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环境调控装置,其中,
所述处理单元还配置为判断所述空间的所述第二环境数据是否发生改变,以及当所述第二环境数据发生改变时,根据所述第二环境数据更新所述多个第二特征值参数。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环境调控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单元包括模型计算单元和计算判定单元;
其中,所述模型计算单元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二环境数据进行数据建模获得一数学模型,并根据所述数学模型获得所述空间在不同环境场景状态下的多个第二特征值参数,以及将所述多个第二特征值参数存储在所述计算判定单元中;
所述计算判定单元配置为将所述第一环境数据按照所述数学模型计算获得第一特征值参数,以及通过比较所述第一特征值参数和所述多个第二特征值参数以判定所述空间当前的环境场景状态。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环境调控装置,其中,所述数学模型包括:
μ=0.03874ρvl;
其中,μ为紊流粘滞系数,ρ为空气密度,v为空气流动速度,l为所述数据采集单元距离所述空间内壁面的最近距离。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环境调控装置,其中,所述环境调控装置还包括数据传输单元;
所述处理单元还配置为判断所述空间当前环境的环境场景状态是否改变,若判断结果为是,则产生状态变更信号;
所述数据传输单元被配置为,将所述状态变更信号传输至所述控制单元,以使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状态变更信号控制所述空间内的一个或多个设备进行状态改变。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环境调控装置,其中,在所述处理单元判断所述空间当前的环境场景状态改变的情形下,
如果环境场景状态从无人状态改变为有人状态,则所述处理单元停止判定所述空间当前的环境场景状态,并等待第一时间间隔后重新开始判定;
如果环境场景状态从有人状态改变为无人状态,则所述处理单元继续判定所述空间当前的环境场景状态。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环境调控装置,其中,所述模型计算单元和所述计算判定单元集成在一个装置中。
22.根据权利要求14-21任一所述的环境调控装置,其中,所述设备包括灯、空调、投影仪、电视、写字板或视频会议设备中的至少一种。
CN201710724222.1A 2017-08-22 2017-08-22 环境调控方法及环境调控装置 Active CN1094261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24222.1A CN109426156B (zh) 2017-08-22 2017-08-22 环境调控方法及环境调控装置
US16/318,022 US11662697B2 (en) 2017-08-22 2018-05-15 Equipment regulation method and equipment regulation device
PCT/CN2018/086814 WO2019037477A1 (zh) 2017-08-22 2018-05-15 设备调控方法及设备调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24222.1A CN109426156B (zh) 2017-08-22 2017-08-22 环境调控方法及环境调控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26156A true CN109426156A (zh) 2019-03-05
CN109426156B CN109426156B (zh) 2021-08-24

Family

ID=654397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24222.1A Active CN109426156B (zh) 2017-08-22 2017-08-22 环境调控方法及环境调控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662697B2 (zh)
CN (1) CN109426156B (zh)
WO (1) WO201903747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84033A (zh) * 2019-09-29 2021-03-30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图像采集参数调节方法、装置及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45312A1 (ja) * 2010-05-21 2011-11-2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サーバ、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CN103389710A (zh) * 2013-07-22 2013-11-13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情境感知的物联网环境控制方法及设备
CN104714504A (zh) * 2013-12-12 2015-06-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家居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和远程服务器
CN105573366A (zh) * 2015-12-23 2016-05-11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基于空间均衡的冷链车厢温度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6851935A (zh) * 2017-01-18 2017-06-13 佛山市思万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酒店客房的节能控制方式及其控制系统
CN106980266A (zh) * 2016-01-16 2017-07-25 国基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智能家电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6980270A (zh) * 2017-05-31 2017-07-25 深圳市创艺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36852A (en) * 1990-09-21 1995-07-25 Yamatake-Honeywell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lculating predicted mean thermal sensitivity
ATE342528T1 (de) * 1999-08-02 2006-11-15 Siemens Schweiz Ag Prädikative einrichtung zum regeln oder steuern von versorgungsgrössen
US8066558B2 (en) * 2004-11-24 2011-11-29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Demand control ventilation sensor failure
KR101106047B1 (ko) * 2009-10-28 2012-01-18 국방과학연구소 능동형 소나시스템의 표적거리 오차추정 방법 및 그 능동형 소나시스템
EP2392898B1 (en) * 2010-06-04 2017-12-13 Sensirion AG Sensor system
EP2601560B1 (en) * 2010-08-06 2018-02-28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nalyzing building operations sensor data
US20170185057A1 (en) * 2011-04-14 2017-06-29 Suntracker Technologies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radiance modelling and controls in predictive daylight harvesting
US9074785B2 (en) * 2012-07-26 2015-07-07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Operation of a thermal comfort system
WO2014097072A1 (en) * 2012-12-18 2014-06-26 Koninklijke Philips N.V. System and method for occupancy detection
CN103645696B (zh) 2013-11-28 2017-02-08 明博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Z-Wave技术的智能会议室无线控制系统
CN103778702B (zh) 2014-01-22 2017-01-25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门禁控制方法、nfc终端、门禁装置及门禁控制系统
CN104279727B (zh) * 2014-10-08 2017-02-1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控制方法、系统及空调设备
CN105119998B (zh) 2015-09-02 2018-06-29 湖北泰星智能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互联网智慧社区云
US20170083823A1 (en) * 2015-09-22 2017-03-23 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 Research Foundation Spectral Optimal Gridding: An Improved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es and Sampling Error Estimation
JP6304502B2 (ja) * 2015-10-14 2018-04-0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CN205281554U (zh) 2015-11-17 2016-06-01 上海直真视通科技有限公司 会议室管理设备和会议管理系统
CN105763648A (zh) * 2016-04-26 2016-07-13 黄河科技学院 一种基于wsn的智能办公控制系统与方法
JP6513290B2 (ja) * 2016-05-16 2019-05-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US20180004171A1 (en) * 2016-06-30 2018-01-04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Hvac system using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with distributed low-level airside optimization and airside power consumption model
CN206147753U (zh) 2016-08-16 2017-05-03 天津市智惠民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和物联网技术的智慧社区服务平台
CN106407651A (zh) 2016-08-30 2017-02-15 江苏艾倍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社区智慧养老服务系统
CN106440277A (zh) * 2016-10-20 2017-02-22 深圳市立冰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慧节能空调
CN106453630B (zh) 2016-11-16 2019-07-05 四川省亚丁胡杨人力资源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社区的服务网络平台
KR102530433B1 (ko) * 2016-12-23 2023-05-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 조화기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CN106534391A (zh) 2017-01-26 2017-03-22 成都市亚丁胡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生活服务系统及方法
US10146237B2 (en) * 2017-04-28 2018-12-04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Smart thermostat with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45312A1 (ja) * 2010-05-21 2011-11-2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サーバ、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CN103389710A (zh) * 2013-07-22 2013-11-13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情境感知的物联网环境控制方法及设备
CN104714504A (zh) * 2013-12-12 2015-06-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家居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和远程服务器
CN105573366A (zh) * 2015-12-23 2016-05-11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基于空间均衡的冷链车厢温度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6980266A (zh) * 2016-01-16 2017-07-25 国基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智能家电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6851935A (zh) * 2017-01-18 2017-06-13 佛山市思万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酒店客房的节能控制方式及其控制系统
CN106980270A (zh) * 2017-05-31 2017-07-25 深圳市创艺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84033A (zh) * 2019-09-29 2021-03-30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图像采集参数调节方法、装置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037477A1 (zh) 2019-02-28
CN109426156B (zh) 2021-08-24
US11662697B2 (en) 2023-05-30
US20210356919A1 (en) 2021-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84892B2 (en) Air-conditioning control method, air-conditioning control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Jazizadeh et al. Human-building interaction framework for personalized thermal comfort-driven systems in office buildings
CN106545956B (zh) 新风机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US10082313B2 (en) Instruction device,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US10002184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identification and correction of controlled system data
CN110726218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处理器
CN103398451B (zh) 基于学习用户行为的多维舒适度室内环境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0486904B (zh) 风阀开度动态调节方法、装置及空调设备
EP3007016B1 (en) Central control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facilities, facility control system comprising the same, and facility control method
CN104534616B (zh) 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06062485A (zh) 用于控制空调设备或空调系统的舒适温度的装置和方法
CN110671798A (zh)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预测热感觉的室内热环境控制系统
CN110520679A (zh) 暖通空调机组控制器
WO2013043576A2 (en) 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 control with motion sensing
EP3007019A1 (en) Central control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facilities, facility control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facilities
CN106352486B (zh) 一种空调的节能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
CN105276772A (zh) 空调控制方法及智能空调
CN106091232A (zh) 一种用于空调的风速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系统
US11236917B2 (en) Building control system with zone grouping based on predictive models
CN105674491A (zh) 一种基于云平台的室内环境管理系统
CN110736225A (zh) 空调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4838470A (zh) 一种暖通空调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9357366A (zh) 调节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空调系统
CN110726215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处理器
CN109426156A (zh) 环境调控方法及环境调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