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18156A - 复苏植物的快速繁殖和高效栽培技术 - Google Patents

复苏植物的快速繁殖和高效栽培技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18156A
CN109418156A CN201710599380.9A CN201710599380A CN109418156A CN 109418156 A CN109418156 A CN 109418156A CN 201710599380 A CN201710599380 A CN 201710599380A CN 109418156 A CN109418156 A CN 1094181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id medium
cell division
basic element
auxin containing
aux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9938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馨
孙润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Botany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Botan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Botany of CA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Botany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71059938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18156A/zh
Publication of CN1094181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181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HNEW PLANTS OR NON-TRANSGENIC PROCESSES FOR OBTAINING THEM; 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A01H4/00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therefor
    • A01H4/001Culture apparatus for tissue cult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HNEW PLANTS OR NON-TRANSGENIC PROCESSES FOR OBTAINING THEM; 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A01H4/00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therefor
    • A01H4/008Methods for regeneration to complete plant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Developmental Biology & Embry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苏植物的快速繁殖和高效栽培技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扩繁复苏植物的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1)取复苏植物的外植体,在诱导培养基上进行培养,通过再分化获得幼芽;(2)取步骤(1)获得的幼芽,在生根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获得生根的幼芽。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完成步骤(2)后,取生根的幼苗,移栽至炼苗基质上,依次进行炼苗和栽培。本发明技术成熟,体系完善,可有效解决苦苣苔科复苏植物种子采集难、自然萌发率偏低,种苗获得困难的现状,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市场前景广阔。

Description

复苏植物的快速繁殖和高效栽培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稀缺生物资源的栽培和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苏植物的快速繁殖和高效栽培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水资源的缺乏和极端气候事件的增长,干旱对植物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日趋显著。生物体受到干旱胁迫或其它不良环境因素后,会通过不同途径抵抗不良胁迫,包括耐旱相关蛋白的合成与积累、保护物质的产生、有害物质的清除等。
复苏植物因其可以忍受极度干旱的条件,待水份充足时又能很快恢复正常生命活动的特性而被认为是研究抗逆机制和提供抗逆基因的极好的植物资源。苦苣苔科有多种植物具有耐脱水复苏的特性,如旋蒴苣苔(Boea hygrometrica)和地胆旋蒴苣苔(Boeaphilippensis)等,这类植物的叶片具有很强的耐旱复苏能力,具体体现为:在室温、相对空气湿度为0的条件下生长72小时后,叶片相对含水量降为3%左右,叶片面积皱缩至原叶片面积的1/3以下,光合作用基本停止;只要重新给水,叶片就可以吸水伸展,并恢复成未处理前的叶片表观状态和生理状态(包括光合作用的恢复)。
苦苣苔科复苏植物新鲜和干燥的全草及其粉碎物和提取成分具有不同化学成分比例,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抗衰老、保湿、抗病原微生物、消炎、活血、止血、止咳等药用价值,也可以用于食品饮品化妆品加工。但苦苣苔科复苏植物在自然界呈地域性分布,种群数量少、规模小,不能满足加工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苏植物的快速繁殖和高效栽培技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扩繁复苏植物的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1)取复苏植物的外植体,在诱导培养基上进行培养,通过再分化获得幼芽;
(2)取步骤(1)获得的幼芽,在生根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获得生根的幼芽。
所述步骤(1)为:取复苏植物的外植体,在诱导培养基上培养10-20天,再转接至新的诱导培养基上培养2-6周,获得幼芽。所述步骤(1)为:取复苏植物的外植体,在诱导培养基上培养15天,再转接至新的诱导培养基上培养3周,获得幼芽。所述步骤(1)中,所述培养的条件为:23-27℃,每天光照12-16小时,光照强度2000-5000lx。所述步骤(1)中,所述培养的条件为:25℃,光照16小时/黑暗8小时,光照强度3500lx。
所述步骤(2)为:取步骤(1)获得的幼芽,在生根培养基上培养至根长为3-5cm,获得生根的幼芽。所述步骤(2)为:取步骤(1)获得的幼芽,在生根培养基上培养4-8周,获得生根的幼芽。所述步骤(2)为:取步骤(1)获得的幼芽,在生根培养基上培养6周,获得生根的幼芽。所述步骤(2)中,所述培养的条件为:23-27℃,每天光照12-16小时,光照强度2000-5000lx。所述步骤(2)中,所述培养的条件为:25℃,光照16小时/黑暗8小时,光照强度3500lx。
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完成步骤(2)后,取生根的幼苗,移栽至炼苗基质上,依次进行炼苗和栽培。所述炼苗基质是将5-10体积份中位泥炭土与3体积份蛭石混合得到的。所述炼苗基质是将8体积份中位泥炭土与3体积份蛭石混合得到的。所述炼苗的时间为4-10天,具体可为7天。所述炼苗的培养条件为:23-27℃,每天光照12-16小时,光照强度2000-5000lx。所述炼苗的培养条件为:25℃,光照16小时/黑暗8小时,光照强度3500lx。所述栽培的培养条件为:25±2℃,相对湿度50-80%,每天光照12-16小时,光照强度2000-5000lx。所述栽培的培养时间为3-4个月。
所述复苏植物的外植体是将复苏植物的组织进行划伤得到的;所述组织为叶片、根段、茎段、果实或种子。制备所述外植体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的。所述复苏植物的外植体具体可为将所述复苏植物的新鲜叶片进行5-10处划伤得到的。制备所述外植体时,在进行所述划伤前,所述组织进行了灭菌。所述灭菌的具体方法为:用75%(体积百分含量)酒精水溶液消毒10sec,然后用消毒液消毒3min,然后无菌蒸馏水冲洗5min。消毒液:含10g/100mLNaClO和0.01%(体积百分含量)吐温-20的水溶液。
所述诱导培养基为如下(a1)、(a2)、(a3)、(a4)、(a5)或(a6):
(a1)含1mg/L生长素和3mg/L细胞分裂素的固体培养基;
(a2)含0.5mg/L生长素和0.5mg/L细胞分裂素的固体培养基;
(a3)含0.1-2mg/L生长素和0.1-5mg/L细胞分裂素的固体培养基;
(a4)含1mg/L生长素和3mg/L细胞分裂素的1/2MS固体培养基;
(a5)含0.5mg/L生长素和0.5mg/L细胞分裂素的1/2MS固体培养基;
(a6)含0.1-2mg/L生长素和0.1-5mg/L细胞分裂素的1/2MS固体培养基;
所述生根培养基为如下(b1)、(b2)、(b3)或(b4):
(b1)含3mg/L生长素的固体培养基;
(b2)含0.5-5mg/L生长素的固体培养基;
(b3)含3mg/L生长素的1/2MS固体培养基;
(b4)含0.5-5mg/L生长素的1/2MS固体培养基。
本发明还保护一种收获复苏植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照以上任一所述方法扩繁复苏植物,然后收获全植株。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将收获的全植株自然风干。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将收获的全植株冷冻干燥贮存。
本发明还保护一种用于扩繁复苏植物的试剂盒,包括所述诱导培养基和所述生根培养基。所述试剂盒还包括所述炼苗基质。所述试剂盒还包括记载有以上任一所述“扩繁复苏植物的方法”的载体。
以上任一所述细胞分裂素为6-苄氨基嘌呤。
以上任一所述生长素为吲哚乙酸或2,4-二氯苯氧乙酸。
以上任一所述复苏植物为苦苣苔科植物,具体可为旋蒴苣苔。
本发明提供了一整套集外植体培养、再生、快繁、高产栽培、收获和储存于一体的栽培技术。充分利用了我国苦苣苔科复苏植物的天然资源,但又不破坏植物原生生态环境和自然种群,通过生物技术育种和栽培为其高附加值的利用提供充足原料。本发明技术成熟,体系完善,可有效解决苦苣苔科复苏植物种子采集难、自然萌发率偏低,种苗获得困难的现状,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市场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图1为将叶片置于装有诱导培养基的培养皿中的照片以及在装有诱导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培养15天的照片。
图2为在装有新的诱导培养基的培养瓶中培养3周的照片,在装有生根培养基的培养瓶中培养6周的照片,以及将幼苗移栽至温室种植的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的实施例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但并不限定本发明。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试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为自常规生化试剂商店购买得到的。以下实施例中的定量试验,均设置三次重复实验,结果取平均值。
旋蒴苣苔(Boea hygrometrica):参考文献:复苏植物耐脱水机制研究进展,刘杰等,生物技术通报,2016,32(10):42-51。
用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细胞分裂素为6-苄氨基嘌呤,CAS号为1214-39-7。
用于实施例1的生长素为吲哚乙酸,CAS号为87-51-4。
用于实施例2的生长素为2,4-二氯苯氧乙酸,CAS号为94-75-7。
实施例1、旋蒴苣苔的扩繁
1、制备外植体
取旋蒴苣苔植株的新鲜叶片,用自来水冲洗,然后用75%(体积百分含量)酒精水溶液消毒10sec,然后用消毒液消毒3min,然后无菌蒸馏水冲洗5min,然后用无菌手术刀在每个叶片上进行5-10处划伤。
消毒液:含10g/100mL NaClO和0.01%(体积百分含量)吐温-20的水溶液。
2、诱导
取步骤1得到的外植体,置于装有诱导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培养15天,再转接至装有新的诱导培养基的培养瓶中培养3周。
诱导培养基:含1mg/L生长素和3mg/L细胞分裂素的1/2MS固体培养基。
培养条件:25℃,光照16小时/黑暗8小时,光照强度3500lx。
可以观察到,在装有诱导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培养15天后叶片的伤口处开始有幼芽生成,在装有新的诱导培养基的培养瓶中培养3周后叶片的伤口处有大量幼芽生成(平均每个叶片再分化产生12-15个幼芽)。
将叶片置于装有诱导培养基的培养皿中的照片见图1A。在装有诱导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培养15天的照片见图1B,箭头标注叶片再分化产生的幼芽。在装有新的诱导培养基的培养瓶中培养3周的照片见图2A。
3、生根
完成步骤2后,从叶片上剥离幼芽,将幼芽置于装有生根培养基的培养瓶中培养至根长为3-5cm(通常需要4-8周)。
生根培养基:含3mg/L生长素的1/2MS固体培养基。
培养条件:25℃,光照16小时/黑暗8小时,光照强度3500lx。
在装有生根培养基的培养瓶中培养6周的照片见图2B。
4、炼苗
完成步骤3后,取生根的幼苗,移栽至装有炼苗基质的花盆中,培养7天。
炼苗基质:8体积份中位泥炭土与3体积份蛭石混合。
培养条件:25℃,光照16小时/黑暗8小时,光照强度3500lx。
5、温室栽培
完成步骤4后,将所述花盆转移至温室,正常管理,3-4个月后收获全草。
培养条件:25±2℃,相对湿度50-80%,光照12-16/d,光照强度2000-5000lx。
将幼苗移栽至温室种植的照片见图2C。
6、取步骤5收获的全草,自然风干,或冷冻干燥贮存。
在步骤3中统计生根率。生根率=生根幼芽的数量÷放在生根培养基上的幼芽数量×100%。生根率为99.3%。
在步骤4中统计成活率。成活率=在炼苗基质中培养7天后成活的幼苗数量÷向炼苗基质移栽的幼苗数量×100%。成活率为99.9%。
实施例2、旋蒴苣苔的扩繁
1、制备外植体
同实施例1的步骤1。
2、诱导
取步骤1得到的外植体,置于装有诱导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培养15天,再转接至装有新的诱导培养基的培养瓶中培养3周。
诱导培养基:含0.5mg/L生长素和0.5mg/L细胞分裂素的1/2MS固体培养基。
培养条件:25℃,光照16小时/黑暗8小时,光照强度3500lx。
在装有新的诱导培养基的培养瓶中培养3周后叶片的伤口处有大量幼芽生成(平均每个叶片再分化产生9-11个幼芽)
3、生根
完成步骤2后,从叶片上剥离幼芽,将幼芽置于装有生根培养基的培养瓶中培养至根长为3-5cm(通常需要4-8周)。
生根培养基:含3mg/L生长素的1/2MS固体培养基。
培养条件:25℃,光照16小时/黑暗8小时,光照强度3500lx。
生根率为96.2%。
4、炼苗
完成步骤3后,取生根的幼苗,移栽至装有炼苗基质的花盆中,培养7天。
炼苗基质:8体积份中位泥炭土与3体积份蛭石混合。
培养条件:25℃,光照16小时/黑暗8小时,光照强度3500lx。
成活率为96.1%。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做的改变、替代、组合,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对比例1、
1、制备外植体
同实施例1的步骤1。
2、诱导
取步骤1得到的外植体,置于装有诱导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培养15天,再转接至装有新的诱导培养基的培养瓶中培养3周(平均每个叶片再分化产生5-7个幼芽)。
诱导培养基:含2.5mg/L生长素和5.5mg/L细胞分裂素的1/2MS固体培养基。
培养条件:25℃,光照16小时/黑暗8小时,光照强度3500lx。
3、生根
完成步骤2后,从叶片上剥离幼芽,将幼芽置于装有生根培养基的培养瓶中培养至根长为3-5cm(通常需要4-8周)。
生根培养基:含5.5mg/L生长素的1/2MS固体培养基。
培养条件:25℃,光照16小时/黑暗8小时,光照强度3500lx。
生根率为72%。
4、生根
完成步骤2后,从叶片上剥离幼芽,将幼芽置于装有生根培养基的培养瓶中培养至根长为3-5cm(通常需要4-8周)。
生根培养基:含0.3mg/L生长素的1/2MS固体培养基。
培养条件:25℃,光照16小时/黑暗8小时,光照强度3500lx。
生根率为55%。

Claims (10)

1.一种扩繁复苏植物的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1)取复苏植物的外植体,在诱导培养基上进行培养,通过再分化获得幼芽;
(2)取步骤(1)获得的幼芽,在生根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获得生根的幼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1)为:取外植体,在诱导培养基上培养10-20天,再转接至新的诱导培养基上培养2-6周,获得幼芽。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2)为:取步骤(1)获得的幼芽,在生根培养基上培养至根长为3-5cm,获得生根的幼芽。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诱导培养基为如下(a1)、(a2)、(a3)、(a4)、(a5)或(a6):
(a1)含1mg/L生长素和3mg/L细胞分裂素的固体培养基;
(a2)含0.5mg/L生长素和0.5mg/L细胞分裂素的固体培养基;
(a3)含0.1-2mg/L生长素和0.1-5mg/L细胞分裂素的固体培养基;
(a4)含1mg/L生长素和3mg/L细胞分裂素的1/2MS固体培养基;
(a5)含0.5mg/L生长素和0.5mg/L细胞分裂素的1/2MS固体培养基;
(a6)含0.1-2mg/L生长素和0.1-5mg/L细胞分裂素的1/2MS固体培养基;
所述生根培养基为如下(b1)、(b2)、(b3)或(b4):
(b1)含3mg/L生长素的固体培养基;
(b2)含0.5-5mg/L生长素的固体培养基;
(b3)含3mg/L生长素的1/2MS固体培养基;
(b4)含0.5-5mg/L生长素的1/2MS固体培养基。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完成步骤(2)后,取生根的幼苗,移栽至炼苗基质上,依次进行炼苗和栽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炼苗基质是将5-10体积份中位泥炭土与3体积份蛭石混合得到的。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苏植物的外植体是将复苏植物的组织进行划伤得到的;所述组织为叶片、根段、茎段、果实或种子。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苏植物为苦苣苔科植物。
9.一种收获复苏植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照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所述方法扩繁复苏植物,然后收获全植株。
10.一种用于扩繁复苏植物的试剂盒,包括诱导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
所述诱导培养基为如下(a1)、(a2)、(a3)、(a4)、(a5)或(a6):
(a1)含1mg/L生长素和3mg/L细胞分裂素的固体培养基;
(a2)含0.5mg/L生长素和0.5mg/L细胞分裂素的固体培养基;
(a3)含0.1-2mg/L生长素和0.1-5mg/L细胞分裂素的固体培养基;
(a4)含1mg/L生长素和3mg/L细胞分裂素的1/2MS固体培养基;
(a5)含0.5mg/L生长素和0.5mg/L细胞分裂素的1/2MS固体培养基;
(a6)含0.1-2mg/L生长素和0.1-5mg/L细胞分裂素的1/2MS固体培养基;
所述生根培养基为如下(b1)、(b2)、(b3)或(b4):
(b1)含3mg/L生长素的固体培养基;
(b2)含0.5-5mg/L生长素的固体培养基;
(b3)含3mg/L生长素的1/2MS固体培养基;
(b4)含0.5-5mg/L生长素的1/2MS固体培养基。
CN201710599380.9A 2017-07-21 2017-07-21 复苏植物的快速繁殖和高效栽培技术 Pending CN10941815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99380.9A CN109418156A (zh) 2017-07-21 2017-07-21 复苏植物的快速繁殖和高效栽培技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99380.9A CN109418156A (zh) 2017-07-21 2017-07-21 复苏植物的快速繁殖和高效栽培技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18156A true CN109418156A (zh) 2019-03-05

Family

ID=654971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99380.9A Pending CN109418156A (zh) 2017-07-21 2017-07-21 复苏植物的快速繁殖和高效栽培技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418156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92124A (zh) * 2019-04-22 2019-06-18 台州学院 一种利用珠芽培养台闽苣苔植株的方法
CN110800617A (zh) * 2019-12-16 2020-02-18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 一种复苏植物垫状卷柏的组培繁殖方法
CN110800616A (zh) * 2019-12-16 2020-02-18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 一种复苏植物垫状卷柏的珠芽繁殖方法
CN112106657A (zh) * 2020-09-25 2020-12-22 西南林业大学 一种密序苣苔的组织培养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51135A (zh) * 2013-12-05 2014-03-26 天津滨海国际花卉科技园区股份有限公司 粗筒苣苔的组培培养基
CN104255529A (zh) * 2014-10-17 2015-01-07 南京帝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厚叶旋蒴苣苔植株再生的快速繁殖方法
CN105724251A (zh) * 2016-02-29 2016-07-06 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 一种紫腺小花苣苔组培叶片两步成苗方法
CN106417010A (zh) * 2016-08-29 2017-02-22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一种苦苣苔科植物的组织培养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51135A (zh) * 2013-12-05 2014-03-26 天津滨海国际花卉科技园区股份有限公司 粗筒苣苔的组培培养基
CN104255529A (zh) * 2014-10-17 2015-01-07 南京帝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厚叶旋蒴苣苔植株再生的快速繁殖方法
CN105724251A (zh) * 2016-02-29 2016-07-06 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 一种紫腺小花苣苔组培叶片两步成苗方法
CN106417010A (zh) * 2016-08-29 2017-02-22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一种苦苣苔科植物的组织培养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付传明等: "桂林唇柱苣苔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植物生理学通讯》 *
王辉: "三种苦苣苔科野生花卉的繁育与抗逆性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农业科技辑》 *
阮慧泽等: "半蒴苣苔的叶片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
黄宁珍等: "多齿吊石苣苔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植物生理学通讯》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92124A (zh) * 2019-04-22 2019-06-18 台州学院 一种利用珠芽培养台闽苣苔植株的方法
CN110800617A (zh) * 2019-12-16 2020-02-18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 一种复苏植物垫状卷柏的组培繁殖方法
CN110800616A (zh) * 2019-12-16 2020-02-18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 一种复苏植物垫状卷柏的珠芽繁殖方法
CN110800616B (zh) * 2019-12-16 2022-08-02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 一种复苏植物垫状卷柏的珠芽繁殖方法
CN110800617B (zh) * 2019-12-16 2022-08-02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 一种复苏植物垫状卷柏的组培繁殖方法
CN112106657A (zh) * 2020-09-25 2020-12-22 西南林业大学 一种密序苣苔的组织培养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18156A (zh) 复苏植物的快速繁殖和高效栽培技术
CN102612965B (zh) 一种获得硬叶兰种子萌发有效共生真菌的方法
EP2188368A2 (en) Plant stem cell line derived from quiescent center and method for isolating the same
CN101103701B (zh) 温郁金脱毒及快速繁殖方法
CN109757373A (zh) 一种荆半夏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
CN101803571B (zh) 一种水半夏的组培快繁法
CN104273027B (zh) 一种景天科植物种子的无菌萌发方法
CN105475129A (zh) 一种竹叶兰组培快繁的方法
CN107172976B (zh) 一种改进的甘蔗杂交制种方法
CN106489694A (zh) 一种水稻无土育秧木耳菌渣基质板及制备方法
CN103210843B (zh) 一种高频的鹅观草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和再生的培养方法
Daneshvar Royandazagh Efficient approaches to in vitro multiplication of Lilium candidum L. with consistent and safe access throughout year and acclimatization of plant under hot-summer Mediterranean (Csa Type) climate.
CN102172218B (zh) 一种恢复失活石蒜属种子活力的方法
CN103039363A (zh) 油茶组培苗繁殖用生根培养基及其繁殖方法
CN103039362A (zh) 油茶组培苗繁殖用继代培养基及其繁殖方法
Magdalita et al. Effects of medium replenishment and acclimatization techniques on growth and survival of embryo cultured coconut seedlings
CN101953303A (zh) 一种用灵发素配制的单一培养基生产甘蔗组培苗的方法
CN108633742A (zh) 一种杉木茎尖诱导培养基和诱导方法
CN107603885A (zh) 一种橡胶树白粉病菌离体培养方法及其培养基
CN110192526B (zh) 一种蓝莓单倍体的培养方法
CN106818106A (zh) 一种促进风信子提前开花并延长花期的方法
Tohari et al. Induction of Rhizoctonia resistance to Odontoglossum ringspot virus (ORSV) infection on orchid leaf organ viability
CN105766653A (zh) 利用虎杖叶片培养制备含有白藜芦醇根系的方法
KR101289655B1 (ko) 참억새의 배수체 생산방법
CN101836592B (zh) 草地羊茅花药组织培养的方法及其专用培养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30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