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16065A - 用于蹦床的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蹦床的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16065A
CN109416065A CN201780040598.9A CN201780040598A CN109416065A CN 109416065 A CN109416065 A CN 109416065A CN 201780040598 A CN201780040598 A CN 201780040598A CN 109416065 A CN109416065 A CN 1094160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pe
hook
fixed
rope hook
sp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4059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16065B (zh
Inventor
欧文·比桑
路德维格·杜雷尔-屈特尔
克里斯汀·迈赫尔
西尔万·施尔瓦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G Metal Forming Technology Co
Original Assignee
AG Metal Forming Technology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G Metal Forming Technology Co filed Critical AG Metal Forming Technology Co
Publication of CN1094160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160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160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160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5/00Apparatus for jumping
    • A63B5/11Trampoli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1/00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 A63B21/02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using resilient force-resisters
    • A63B21/055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using resilient force-resisters extension element type
    • A63B21/0552Elastic ropes or bands
    • A63B21/0557Details of attachments, e.g. clips or cla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45/00Hooks; Eyes
    • F16B45/005Hooks; Ey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F16B45/012Hooks; Ey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wi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5/00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 F16B5/06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by means of clamps or clips
    • F16B5/0692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by means of clamps or clips joining flexible sheets to other sheets or plates or to strips or ba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1/00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 A63B21/02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using resilient force-resisters
    • A63B21/055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using resilient force-resisters extension element type
    • A63B21/0552Elastic ropes or ban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45/00Hooks; Ey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Ropes Or Cables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 Hooks, Suction Cups, And Attachment By Adhesive Means (AREA)
  • Bli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通过绳环(7)和柔性带元件(81)将跳垫固定到蹦床框架的绳钩(10)。所述绳钩(10)具有用于接收绳环(7)的第一和第二环端部(71,72)的接收部(11)。绳钩(10)具有用于固定柔性带元件(81)的固定部(12),其中主张力矢量(V)由带元件(81)处的张力限定。绳钩(10)具有过渡部(13),该过渡部连接接收部(11)和固定部(12),并且设计为使得穿过主张力矢量(V)的直线(g)将接收空间(110)分成第一部分空间(111)和第二部分空间(112),使得在预期使用绳钩(10)时,第一环端部(71)位于第一部分空间(111)中,第二环端部(72)位于第二部分空间(112)中。本发明还涉及蹦床和用于固定跳垫的方法。

Description

用于蹦床的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蹦床的固定装置的绳钩,所述类型的固定装置用于将蹦床的跳垫插入蹦床的框架装置。
背景技术
用于促进健康和用于治疗目的的蹦床或迷你蹦床需要能够振荡的合适的固定系统,用于固定和张紧或安装跳垫。
已知跳垫使用钢弹簧固定在微型蹦床的框架装置中。然而,基于钢弹簧的悬挂布置具有这样的缺点:它们张紧跳垫以使其拉得非常紧。此外,钢弹簧在蹦床的使用期间产生吱吱的干扰噪音。当在钢板弹簧微型蹦床上摆动或轻微跳跃时,锻炼的人沉入垫中的下沉深度总计仅是20毫米到60毫米,这对应于冲击时的阻尼制动行程。冲击力仅通过钢弹簧张紧装置稍微减小。当在具有这种悬挂布置的跳垫的装置上训练时,接头和脊柱会因此经受相当大的负载。
DE102 26 707 A1描述了使用弹性绳环和绳钩而不是钢弹簧操作的张紧设备。橡胶绳方法提供了大得多的弹性,即较长的阻尼行程,并且因此提供更柔软的阻尼特性,这经常是优选的,尤其是在物理治疗部门中。在微型蹦床的情况下会因此增加下沉深度,总计大约为100毫米到250毫米。这允许较协调的摆动运动和较温柔的制动。
EP 2 540 352已经公开了用于蹦床的绳钩的进一步发展。进一步的发展提出了提供一种具有第一接收部和第二接收部的钩元件,其中所述两个接收部通过具有后凸片元件的腹板彼此分开。凸片元件固定到蹦床的垫上。使用由橡胶绳部形成的绳环,其中绳部的端部被放置使得彼此重叠,朝向不同的方向,并且被固定形成环。为了固定绳环,在重叠区中,两个肠状(sausage-shaped)支架彼此相邻布置,间距为10毫米至12毫米,以便接合朝向彼此延伸的端部,并且牢固地压紧。在张紧布置中,绳环安装到第一接收部中,围绕框架装置成环,被引导回到钩元件,并且被安装在第二接收部中。分隔第一和第二接收部的腹板确保位于第一接收部和第二接收部中的绳部彼此分开地支撑并且不彼此摩擦,由此改善耐磨性。因此,绳环的四个绳部延伸远离该双钩结构的情况,绳部将垫支撑到框架。
在远离钩元件延伸的这四个绳部中,这些中的三个具有同样长的主动张紧部。第四绳部具有上述肠状支架组件,其不利地减小其主动张紧部。在张紧部的中间,支架形成刚性块,这缩短了可用于拉伸到大约20毫米的橡胶部分。这可影响相应部分绳部的20%以上。
由于所产生的张力长度差,张紧的绳环的绳部在负载下表现不同。具有肠状支架的第四绳部承受比其它三个绳部大得多的负载,并且由于缩短的主动橡胶绳部,在负载下更快达到最大拉伸长度。这首先影响振荡质量,因为不可能将橡胶的整个拉伸势能均匀地用于产生振荡。其次,第四绳部的较早发生的过度拉伸导致更快的应力老化,结果是必须过早地更换绳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绳钩,其将进一步改进跳垫在蹦床框架中的固定。
所述目标通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钩来实现。根据所述权利要求,提出一种通过绳环和至少一个柔性带元件将跳垫固定到蹦床框架的绳钩。这里,绳钩包括以下特征:
远侧接收部,其中所述接收部沿第一方向延伸并且限定用于接收所述绳环的第一环端部和第二环端部的接收空间;
近侧固定部,其沿着第二方向延伸并且被设计成使得所述至少一个柔性带元件的远端部能够固定到其上,并且主张力矢量由所述至少一个柔性带元件的近端部上的张力限定;以及
过渡部,其将所述接收部和所述固定部彼此连接,并由此在一侧(特别地,与所述远侧方向相反的一侧)界定所述接收空间。
这里,所述目标得以实现在于:绳钩被设计成使得穿过通过绳环和至少一个优选柔性带元件以预期方式张紧的绳钩的主张力矢量的直线将接收空间分成第一部分空间和第二部分空间,使得在绳钩的预期使用期间,第一环端部位于第一部分空间中,第二环端部位于第二部分空间中。
本发明尤其基于这样的认识:侧向移开的过渡部对于绳钩的设计是有利的。特别地,以这种方式,可以避免绳钩上的横向力,其在预期使用期间使钩倾斜。
这里,绳钩优选地设计为单个钩,也就是说,绳钩具有单个接收部,环端部安装在该单个接收部中。接收部限定了接收空间,其中,接收空间是不具有结构划分的相干空间,使得第一部分空间和第二部分空间仅视觉上彼此分离,并且不像例如在EP 2 540 352教导的那样,通过诸如腹板的结构特征的布置,该腹板将接收空间划分成单独的接收空间。在本文中,EP 2 540 352的教导因此涉及双钩,即具有两个完全分开的接收部的钩,其分别为一个环端部提供单独的接收空间。
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主张力矢量”应当被理解为是指数学意义上的矢量,其从合力的有效作用点延伸,该合力由至少一个带元件施加或传递至绳钩并且平行于朝向跳垫的合力。当没有外部重量作用在跳垫上时,在张紧状态下考虑主张力矢量。例如,如果固定部提供两个分离的部分,用于接收在张紧状态下彼此平行延伸并且分别在绳钩上施加相同的力的两个带元件,则有效作用点基本上是两个分离的部分的连接路径的中心点。由于合力的作用,近侧钩部被阻挡,并且远侧钩部(接收部)被设置成与朝蹦床框架的方向上的张力相反地大致垂直。
在一个改进中,该绳钩被设计成使得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对于彼此横向地延伸。在这种情况下,两个方向之间的角度可以是例如80°至100°,特别是90°。这里,固定部可以垂直于主张力矢量或平行于主张力矢量延伸。特别优选的是,固定部布置成垂直于接收部,即,第一方向,并且垂直于主张力矢量。这使得固定部自身能够执行钩状功能,其中带元件可以形成为具有远端和近端的环,其中带元件远端被简单地推动越过固定部的全部或一部分并且带元件的近端连接到跳垫。
绳钩优选地进一步设计成使得穿过主张力矢量的直线相对于沿第一方向的纵向范围居中地与接收部相交。借助于此配置,接收空间被划分成近似相等大小的两个部分空间,也就是说,第一接收空间与第二接收空间具有近似相等的大小。这样,可以提供紧凑的绳钩。
在绳钩的又一改进中,穿过主张力矢量的直线相对于沿第二方向的纵向范围居中地与固定部相交。
特别优选的是,接收部的中心和固定部的中心位于直线上。以这种方式,在预期使用期间,仅最小的扭转力矩作用在绳钩上。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绳钩由单件线元件形成。这允许特别简单且成本高效地生产坚固的钩。
在一个改进中,绳钩装配有附加的套筒。所述附加套筒可以由塑料或一些其他材料制成。附加套筒可以特别地形成为单件。附加套筒具有比线横截面大的横截面。相应地,附加套筒能够布置在线部之上,提供接收空间、接收部并且至少朝向接收空间并且优选地朝向两侧包围接收部。附加套筒可以例如被设置成使得其可以被卡扣或插到接收部上。插入到接收空间中的附加套筒然后限定第一部分空间和第二部分空间,并且增加第一部分空间和第二部分空间的区域(也就是说,绳环的绳部所处的位置)中的钩的有效横截面的大小。借助于横截面的加宽,始于绳钩的绳环的那些绳部在空间上彼此分离到更大程度,这防止绳部在有节奏的负载下的不利接触。
该附加套筒优选地具有中心地突出到接收空间中的竖直脊,即在近侧方向上。竖直脊可以从第一部分空间连续地延伸到第二部分空间中,但是也可以被中断。在下面描述的每个实施例中可以提供所述类型的竖直脊。
在本申请的上下文中描述的竖直脊可以例如具有1毫米至5毫米的脊高度和宽度。其自由的、近侧端优选地为圆形,使得绳环不经受任何锋利的边缘。下文将更详细地描述竖直脊的功能。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绳钩也可以形成为优选单件塑料部件或金属部件。在一个改进中,该钩还可以具有在接收空间中优选地从第一部分空间延伸到第二部分空间中并且用于使绳环的夹持区域居中于接收空间中的竖直脊。
为了实现夹持区域居中的功能,该环可以不仅通过竖直脊从内侧进行,而且通过在绳钩的过渡部上提供至少一个侧向布置的邻接元件从环的外侧进行。邻接元件被布置成使得安装的绳环端部的夹持区域靠着邻接元件定位并且因此固定在那里。优选地,邻接元件布置在夹持区域两侧的过渡部上,使得夹持区域固定到两侧。
邻接元件优选地在主张力矢量的方向上延伸,以便与接收部间隔开,并且至少部分地沿着第一方向远离过渡部与接收部平行。在这种情况下,过渡部的材料移除高度可被选择成使得仅第一部分空间或优选地第一部分空间和第二部分空间被部分地或完全侧向地界定,使得在一个邻接元件上或在两个邻接元件之间的绳环的夹持区域的居中得以确保。
根据实施例,可以提供竖直脊和/或一个或两个侧向布置的邻接元件。因此,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是提供竖直脊和/或至少一个侧向邻接元件,使得形成侧向引导装置,该侧向引导装置固定环的夹持区域(即连接点)以防止该环的侧向滑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出改进跳垫在蹦床框架中的固定的固定系统。
所述目标通过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绳钩来实现。根据所述权利要求,提出了一种用于将跳垫固定到蹦床框架上的固定系统,其中所述固定系统包括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的多个绳钩和多个优选弹性的绳环。
固定系统优选地由相等数量的所述类型的绳钩和用于每个绳钩的至少一个柔性带元件构成。
带元件可例如由织造或非织造织物和/或单层或多层塑料箔构成。优选地,带元件是柔性的,但是相对于其长度表现出低的弹性或没有弹性。然而,也可以使用弹性带元件。
在用于将跳垫固定到蹦床框架的固定系统的一个改进或替代实施例中,固定系统包括多个这种绳钩和绳环。
在特别优选的实施例中,绳环分别被设计为由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第一绳部形成。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彼此平行且相邻地布置,并且在夹持区域中被夹在一起,使得那些端部的自由部分别在相同方向上被夹在一起。夹持优选地通过夹持元件例如支架或夹持套筒来实现。这些夹持元件例如可由金属制成,由此端部的坚固且牢固的夹持是可能的。可以想到其它夹持元件。
在替代实施例中,绳环分别被设计为由第一绳部和第二绳部形成。因此,使用被夹到一起的两个单独的绳部。
每个绳部分别具有一个第一端部和一个第二端部。在仅具有一个绳部的实施例中,第一绳部的第一端部被夹持到第一绳部的第二端部,由此形成夹持区域。在具有两个绳部的实施例中,第一绳部的第一端部被夹持到第二绳部的第二端部,并且第一绳部的第二端部被夹持到第二绳部的第一端部,由此形成在环中的相对设置的两个夹持区域。
夹持区域可以分别通过上述夹持元件实现。此外,被夹在一起的那些端部彼此平行地布置,使得那些端部的夹在一起的自由部分别朝向同一方向。
夹持区域能够与夹持元件一起安装到相应绳钩的第一部分空间或第二部分空间中。
本发明还涉及所述类型的绳环的用途。
如果所述类型的绳环例如与如上所述的线钩一起使用,则这导致绳环端部在接收空间中的固定。线钩在接收空间的区域中具有基本上线直径或其倍数的较小结构宽度。以这种方式,由于在两个端部之间的空间中的线元件压靠夹持元件并且因此固定绳环以防止侧向移位,所以安装到接收空间中的环端部和夹持区域由于窄的结构形式而自动居中。
如果现在还使用线元件上的附加套筒,则上面描述的在至少部分空间或整个接收空间上延伸的垂直脊可以用于确保夹持区域在接收空间中的固定,如以上针对线钩描述的。然而,同时,通过附加套筒将结构宽度从线直径增加到附加套筒的直径。因此,能够针对性地实现:绳部从附加套筒延伸到蹦床框架,以便彼此在空间上以更大的程度分离。以此方式,防止在负载下绳部之间接触,这导致改善的振荡和改善的耐磨性。
也可以使用由塑料或一些其它材料(例如铝)构成的钩来代替由线形成的绳钩。然后,钩的结构形式可以具有上文结合附加套筒描述的竖直脊,该竖直脊在内侧作用于绳环,并且因此执行居中功能。所述垂直脊可以例如直接集成到相关塑料钩中。此外,能够优化与振荡相关的张紧部的固定元件的分布和数量,或者沿着蹦床框架的圆周的弹性绳的总长度。
在一个改进中,可以选择接收空间的区域中的钩的结构宽度,使得始于塑料钩的绳部在蹦床框架和绳钩之间彼此空间分离地延伸,由此所述绳部甚至在负载下不彼此接触,这进一步增加了耐磨性。
除此之外或可替代地,不由线形成的钩可具有一个或多个邻接元件,用于将绳环从外侧固定,如上所述。
在一个改进中,绳钩配备有包括开口钩元件的固定部。由于固定部不具有闭合环形状而是具有开口钩形状的事实,已经连接到跳垫的优选柔性带元件能够容易地安装到开口钩中。因此,绳钩到跳垫的固定以及绳钩在损坏的情况下的更换是特别简单的。
在固定系统的替代实施例中,用于将跳垫固定到蹦床框架的固定系统包括多个绳钩,其中固定系统特别如上所述设计,其中,绳环由第一绳部形成,其中每个绳部在每个情况下具有一个第一端部和一个第二端部,并且其中,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均被弯曲以形成第一闭合环形件和第二闭合环形件,并且分别通过至少一个夹持元件固定地夹持,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环形件形成孔眼,该孔眼能够被安装到相应绳钩的第一部分空间和第二部分空间中。
在绳环的该替代实施例中,提供同样由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第一绳部。每个端部被拐入(turn in)以形成环或环形件,并且借助于进一步的夹持,例如借助于上述支架方法,相应端部的远侧自由部被夹持到该同一端部的近侧区域。以这种方式,在绳部的每一端,提供了小的环,即孔眼,该小的环然后能够被安装到绳钩的接收部中。然而,这里的情况是,当所述环被拉紧时,所述夹持区域被布置为不再在所述绳钩的接收空间中,而是沿所述绳部的方向位于所述绳钩后面。
在每个情况下,在框架和钩之间延伸的绳股的张紧部在所有绳环中相等,使得能够防止一个绳股的过早磨损。
本发明还涉及具有跳垫并具有蹦床框架的蹦床,其中蹦床还包括如上所述的固定系统,通过该固定系统将跳垫安装到蹦床框架中。
在一个改进中,蹦床包括如上所述的固定系统,其中绳环分别被拉紧,使得夹持区域分别位于相应绳钩的第一部分空间或第二部分空间中。
在另一改进中,蹦床包括如上所述的固定系统,其中第一和第二绳环端部安装到相应绳钩的第一和第二部分空间中。
本发明还涉及如上所述的绳钩或如上所述的固定系统用于将跳垫连接到蹦床框架的用途。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方法,该方法改进了跳垫到蹦床框架的固定。
所述目的通过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来实现。根据所述权利要求,提出了一种用于将跳垫固定到蹦床框架的方法,该方法具有以下方法步骤:
i)提供如上所述的固定系统;
ii)将绳环环绕蹦床框架的一部分并将第一和第二环端部安装到绳钩的接收空间中,以便张紧蹦床框架中的跳垫,
其中所述绳钩优选地分别借助于至少一个柔性带元件固定到所述跳垫。
一种用于通过具有多个绳钩和弹性绳环的固定系统将跳垫固定在蹦床框架中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方法特别是上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绳环由第一绳部或由第一绳部和第二绳部形成,其中,每个绳部在每个情况下具有一个第一端部和一个第二端部,其中第一绳部的第一端部在夹持区域中被夹持到第一绳部或可能地第二绳部的第二端部,并且第一绳部的第二端部在夹持区域中分别地被夹持到第一绳部或第二绳部的第一端部,使得在每个情况下夹持在一起的那些端部的自由部指向同一方向,其中夹持区域被安装到相应绳钩的第一部分空间或第二部分空间中。
绳钩优选地配备有至少一个或多个如上所述的邻接元件,用于将绳环的自由部固定在接收空间中。
可替代地,在该方法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包括多个绳钩和弹性绳环的固定系统,其中固定系统尤其是上述固定系统中的一个。这里,每个绳部在每个情况下具有一个第一端部和一个第二端部,其中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在每个情况下弯曲以形成第一和第二环,并且分别通过至少一个夹持元件固定地夹持,其中第一和第二环安装到相应绳钩的第一和第二部分空间中。
根据可以独立于上述方面使用但有利地与上述方面一起使用的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绳钩被设计成使得至少一个带元件能够手动安装。这可以例如借助于具有至少一个向外或向内开口的钩元件的相应绳钩的固定部来实现。对于相应的固定部而言,还可以想到具有两个钩元件,所述两个钩元件在每个情况下是向外或向内开口的。此外,可以想到的是,使用能够可释放地安装在绳钩中的螺栓元件来代替钩元件。带元件然后在螺栓元件被引入绳钩之前围绕螺栓元件成环。通过可以安装环和至少一个带元件两者,即使在蹦床完全组装好之后,也可以容易地更换单个有缺陷的绳钩。此外,在带元件的固定之后的安装在生产过程方面是有利的,因为由跳垫和其所固定到的带元件组成的中间产品更易于操作,例如更容易堆叠,而不需要从其悬挂出的绳钩。
附图说明
下面将基于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此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性目的而不应该解释为限制,在附图中:
图1a-d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绳钩的第一实施例的视图;
图2-5示出了根据图1的具有绳环的第一实施例和具有带元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绳钩的视图;
图6a-d示出了用于根据图1的绳钩的附加套筒的实施例的视图;
图7-10示出了根据图1的具有根据图6的附加套筒、绳环的第二实施例以及根据图2-5的带元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绳钩的视图;
图11示出了蹦床的视图;
图12-1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具有根据图7-10的绳环的第二实施例并且具有两部分带元件的第二实施例的绳钩的视图;
图16-1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具有根据图7-10的绳环的第二实施例的绳钩的第三实施例的视图;
图20a-c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绳钩的第四实施例的视图;
图21-2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具有根据图7-10的绳环的第二实施例并且具有根据图12-15的两部分带元件的第二实施例的绳钩的第四实施例的视图;
图25-2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具有根据图7-10的绳环的第二实施例并且具有根据图2-5的带元件的绳钩的第五实施例的视图;
图2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绳钩的第六实施例的视图;
图3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根据图29的具有根据图7-10的绳环的第二实施例的绳钩的第六实施例的视图;
图3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绳钩的第七实施例的视图;
图3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根据图31的具有绳环的第三实施例的绳钩的第七实施例的视图;
图3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绳钩的第八实施例的视图;
图34至35示出根据图33的主题的另外的视图;
图36示出了根据图33的主题的纵向剖视图;以及
图37示出了根据图33的主题的详细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基于图1-32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1被分成四个子图a)至d)并且示出了绳钩10的第一实施例。绳钩10由一个线件一体形成。绳钩10包括接收部11、相对于其横向布置并与其间隔开的固定部12、以及将接收部11和固定部12彼此连接的过渡部13。
子图1a)示出了绳钩10的正视图。因此,视图方向从远端方向朝向接收部11和位于其后面的固定部12。在子图1b)中,视图方向朝向固定部12的第二方向R2。在子图1c)中,视图为立体图,其方向从上方朝向绳钩10,并且在子图1d中,视图方向从上面与第一方向R1(见子图1b)相反地朝向绳钩10。
如图1a)-图1d)所示,绳钩10由接收部11构成,接收部11在第一方向R1上以直线方式基本向上在其纵向范围L11上延伸,并且在其自由端处弯曲90°,以便朝向固定部12,并且在其另一端连接到过渡部13的远端。接收部11提供朝向固定部12的接收空间110。接收部11的端侧自由曲线在向上方向上界定接收空间110,并且用于将已安装到接收部11(参见下文和图2-图5)中的环端部71、72相对于第一方向R1固定在接收空间110中。此外,接收部11的尺寸被设定成使得绳环7的至少两个环端部(参见图2)能够被引入到接收空间110中。接收部11的纵向范围L11的典型长度相当于例如用于环7的第一绳部73的直径的大致两倍(参见下文)。
固定部12同样具有自由端,该自由端弯曲90°,以便朝向接收部11。两个弯曲的自由端因此被定向在相反的方向上。利用另一端,固定部12过渡到过渡部13的近端。在两端之间,固定部12在其纵向范围L12上沿着第二方向R2以基本上直线方式延伸。在这种情况下,固定部12设计成使得固定部12能安装到带元件8中(参见图2-5)。固定部12的纵向范围L12的典型长度等于或至少比接收部11的长50%。
过渡部13以基本上直线的方式在接收部11和固定部12之间延伸,并且通常比接收部11稍长并且比固定部12稍短。
有利地选择绳钩10的尺寸使得固定部12能安装到带元件8中,且两个环端部71、72能安装到接收部11中。应选择材料和材料厚度使得在典型用于迷你蹦床1(参见图11)的张紧装置的情况下和在预期使用期间负载的存在下,确保了绳钩10的所需稳定性。
如图1b)所示,直线g穿过固定部12的中心点并且穿过接收部11的中心点,所述直线g将接收空间110分成第一部分空间111和第二部分空间112。直线g垂直于第一方向R1和第二方向R2
绳钩10还被设计成使得第一部分空间111能够用于接收第一环端部71,并且第二部分空间112能够用于接收第二环端部72。这在图2-5中示出。
直线g与固定部12的朝向接收部11的表面之间的交点限定作用点A。主张力矢量V沿着直线g从所述作用点A延伸。主张力矢量V基本上表示在使用蹦床1之前由处于张紧状态的带元件8在钩10上施加的合力。主张力矢量V因此基本上垂直于第一方向R1和第二方向R2并且在作用点A处具有其原点。
图2以立体图从正面示出了如图1所示的具有安装的绳环7和安装的带元件8的绳钩10。图3示出了图2的主题的侧视图。图4示出了图2的主题的从上方看的视图。图5从后面(也就是说,从带元件8的方向)示出图2的主题。
绳钩10与绳环7和带元件8构成如图2-5所示的固定系统100。图2-5示出了在张紧状态下在每一种情况下的固定系统100。
图2-32示出了由弹性橡胶绳制成的闭合绳环7的三个实施例。现在将基于绳钩10的第一实施例描述绳环7的第一实施例,如图2-5所示。
根据图2-5的第一实施例的绳环7具有第一弹性绳部73。所述第一绳部73具有第一端部731和第二端部732。两个端部731、732各自被翻转以形成闭合的环形件。通过第一夹持元件76,第一环形件被成形为形成固定的第一环791。通过第二夹持元件77,第二环形件被成形为形成固定的第二环792。两个夹持元件76、77在这种情况下是金属支架,它们在夹持区域75中将相应的绳部固定地夹在一起。第一环791和第二环792被成形为使得自由部78指向朝第一绳部73的方向。
在图2-5中,第一和第二环791、792分别插入到第一和第二部分空间111、112中,从而安装在接收部11中。根据图11,在环791、792之间延伸的绳部被引导到蹦床1的蹦床框架9的框架部90周围。
固定部12被安装到带元件8中,带元件8同样以环的方式形成。所述带元件8是柔性的并且连接至跳垫6(参见图11),例如缝合至垫6。在远端81,带元件8具有开口,固定部12能够插入该开口中。
带元件8有利地设计成具有比绳环7低得多的弹性或不具有弹性。在张紧状态下,带元件8对绳钩10施加力,使得钩10抵抗第一绳部73的张紧力保持所接收的环端部71、72。由带元件8施加的力能够由主张力矢量V表示,主张力矢量V作用在绳钩10的作用点A和跳垫6方向上的点。
图6在四个子图6a)-6d)中示出了用于改进根据图2-5的固定系统100的附加套筒15。
该附加套筒15具有沿纵向轴线延伸的U形主体152。在相对于主体152的纵向轴线的端侧,提供了端板153、154,端板153、154朝向U形的底侧突出超过主体152。在这种情况下,附加套筒15被设计成使得U形主体152能够在根据图1的绳钩10的接收部11上滑动。优选地,U形的侧壁是稍微弹性的,并且U形被设计成使得U形可以通过自锁动作卡扣到接收部11上。这可以特别地借助于U形的接收空间、朝向其深度、首先变窄并且然后再次变宽来实现,如例如在图6b)中可见。这些中央凸轮然后在阻挡位置接合在接收部11后面。
U形具有底侧和从所述底侧突出的两个分支。在与U形的接收空间相对的底侧上,形成有在两个端板153、154之间延伸的竖直脊151。所述竖直脊从U形的外底侧突出1毫米至3毫米。选择附加套筒15的长度,使得在U形的接收空间中接收在纵向范围L12上以直线方式延伸的接收部11的基本整个部分。
图7-10示出了固定系统100的替代实施例。首先,示出根据图1的绳钩10,其利用根据图6的附加套筒15得到改进。还示出了环7的第二实施例。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环7具有第一接收部73和另外的第二绳部74。因此,环7由两个绳部形成。第一绳部73再次具有第一端部731和第二端部732。第二绳部74同样具有第一端部741和第二端部742。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环7现在通过第一绳部73和第二绳部74彼此平行且相邻布置来实现,使得首先第一绳部73的第一端部731和第二绳部74的第二端部742接触,然后使第一绳部73的第二端部732和第二绳部74的第一端部741接触。然后通过第一夹持元件76和第二夹持元件77将接触的端部731、742和732、741彼此固定地夹持,由此分别形成夹持区域75。
夹持元件76、77可以再次是可夹持的金属支架或金属套筒,其将相应的端部731、742和732、741彼此固定地连接。这里,两个夹持区域75形成第一环端部71和第二环端部72。
如图7-10所示,现在可以将第一环端部71安装到现在由附加套筒15提供的接收空间110的第一部分空间111中。然后,环7可以被引导到管状框架部90周围并且朝向钩10被拉回,其中第二环端部72被安装到第二部分空间112中,第二部分空间112直接在第一方向R1上并且没有中断地邻接第一部分空间111。可以看出,所有端部731、732、741、742的自由部78指向相同方向,具体地朝向固定部12或跳垫6。
如图7-10所示,脊151接合到端部731、742和732、741之间的空间中,端部731、742和732、741朝向夹持区域75接触,其中,在张紧状态下,所述空间在近侧方向上由夹持元件76、77界定。这具有的结果是绳环7通过其绳环端71、72抵靠附加套筒15固定,以便防止因使用导致的侧向滑动。
借助于插入根据固定系统100的改进方案的附加套筒15,另外还针对环端部71、72的侧向固定,实现了环端部71、72借助于附加套筒15的主体152的U形而展开,使得在绳钩10和管状框架9之间延伸的、始于附加套筒15的四个绳部较大程度地在空间上彼此分开。这具有这样的优点:在蹦床1的预期使用期间,防止这四个绳部之间的接触,这进一步改善了固定系统100的耐磨性,并进一步最小化了干扰噪音的产生。
因此,附加套筒15具有双重功能:首先,其意图是固定绳环7;其次,还意图在预期使用期间,除了在夹持区域75中之外,防止绳环端部之间的接触。
图11以立体图示出了蹦床1的实施例。蹦床1包括闭合蹦床框架9,多个腿附接到该闭合蹦床框架。跳垫6悬挂在框架9中,其中已使用固定系统100。固定系统100由如本文所述的多个具有环7和带元件8的绳钩10构成,其中相应的环7被引导到相应的框架部90周围。
图12-1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绳钩10的第二实施例,其具有上述第二实施例的绳环7。在这种情况下,绳钩10不再形成为绳钩,而是设计为模制部件。绳钩10优选地由塑料模制而成;然而,也可以使用其它材料,例如金属或合金。绳钩10可以使用一些其它技术模制、铸造、注射成型或生产。
绳钩10具有鼓状主体113,其借助于突出超过主体113的板状覆盖物114在其自由端处封闭。覆盖物114在其自由端处朝向固定部12突出,并且因此确保所接收的环端部71、72安装在接收空间110中,以便被固定而防止相对于第一方向R1的滑动。鼓状接收部113提供了接收空间110,并且基本上具有上述附加套筒15的主体152的形式和功能。同样,过渡部13一体地形成在鼓状接收部113的与覆盖物114相对的那一端处。所述过渡部13同样是板状的,并且在与第一方向R1相反的方向上界定接收空间110。固定部12一体地形成在过渡部13的近端处。
固定部12由朝向彼此的两个钩元件122、123形成。两个钩元件122、123具有沿第二方向R2以对准方式延伸的接收部。带元件8由两个相对窄的带元件82、83形成在两个部分中。第一部分带元件82安装到第一钩元件122中,并且第二部分带元件83安装到第二钩元件123中。在这种情况下,上述作用点A现在居中地位于第一和第二钩元件122、123的两个接收部之间。从图中可以看出,过渡部13和固定部12被成形为使得作用点A升高到主体113的中心的水平。这通常是有利的。
一个相对窄的部分带元件82、83分别被安装到两个钩元件122、123中。在张紧状态下,两个部分带元件82、83在绳钩10上施加合力,该合力能够再次由作用于作用点A的主张力矢量V表示。
图16-19示出了具有上述第二实施例的绳环7的绳钩10的第三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相反,固定部12现在成形为使得沿第二方向R2延伸的第一和第二钩元件122、123不朝向彼此但向外开口。
图20在三个子图20a)-20c)中示出了绳钩10的第四实施例。接着,图21-24示出了具有上述第二实施例的绳环7和如上所述的两部分带元件8的根据图20的绳钩。
该第四实施例同样被设计为优选的单件模制部件,其中该形式基本上基于如上所述的附加套筒15。代替图6中底部所示的板元件154,在绳钩10的第四实施例中,过渡部13一体形成,该过渡部在近侧方向上延伸至固定元件12。固定部12成形为使得再次形成向外开口的两个钩元件122、123,这与绳钩10的第二实施例中的情况类似。
固定部12是基本上沿着第二方向R2延伸并且具有椭圆形或圆形横截面的杆元件,其中,在固定部12沿第二方向R2的侧端处设有覆盖元件,即,固定突出部,所述覆盖元件形成为使杆元件在远侧方向上朝向接收空间110延伸并且固定所接收的带元件8。
这尤其在图20中可以看到,同样提供竖直脊151,其通过接合到如上所述的夹持区域75中来确保环7的侧向固定。还可以看出,在第一方向R1上突出的壁状邻接元件14设置在过渡部13的侧边缘处。所述邻接元件14被设计成使得在它们之间形成用于接收至少第一环端部71的自由部78的接收部分空间115。因此,所述邻接元件14对竖直脊151执行基本上类似的功能;具体地,它们导致处于张紧状态的至少第一环端部71的侧向固定。然而,与竖直脊151不同,邻接元件14不从内侧而从外侧作用在环7的自由部78上,并且将它们固定在接收部分空间115中,以便将它们固定以防止侧向滑动。
图25-28示出了绳钩10的第五实施例。接收部11再次由鼓状主体113和覆盖所述主体113的自由端的板状覆盖物114形成。覆盖物114再次朝向固定部12突出。如从附图可见,板状覆盖物114的取向不像在以上第二至第四实施方案中垂直于第一方向R1,而是相对于第一方向R1倾斜地布置。覆盖物114基本上朝向作用点A。这尤其从图26中可以看到,因此可以实现第二环端部72的面接受器,其绳股在框架部90的方向上彼此分开。特别地,从图26还可以看出,邻接覆盖物114的过渡部13以朝向作用点A的方式在近侧方向上类似于覆盖物114延伸。
从图28还可以看出,过渡部113过渡到侧向邻接元件14中,侧向邻接元件14在近侧方向上连续地增加高度,并且在近侧区域中,各自配备有开口,使得在第二方向R2上延伸的螺栓124被支撑在所述开口中,其中所述螺栓提供固定部12。
图25、27和28示出了第一环端部71与臂状邻接元件14之间的自由部78接合,自由部78在近侧方向上突出到接收部分空间115中并且固定在那里以防止侧向滑动。
图29、30示出了具有上述第二实施例的绳环7的绳钩10的第六实施例,并且图31、32示出了具有第三实施例的绳环7的绳钩10的第七实施例。
图29示出了绳钩10的再次鼓状的主体113,其为U形横截面,该主体沿其纵向轴线沿着第一方向R1延伸。在相对于第一方向R1的端侧,通过朝向固定元件12突出的板状覆盖物114封闭主体113。板状覆盖物在两侧和近侧方向上(也就是说,朝向固定部12)覆盖主体113。如第五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所述,覆盖物114再次布置成朝向作用点A倾斜。如在图30、32中所示,这允许安装在接收部11中的第二环端部72与覆盖物114的被引导朝向绳钩10的那个表面之间的面接触。
因此,覆盖物114的最佳倾斜取决于蹦床框架9的直径、环7的长度以及钩的几何形状。
在主体113的与板状覆盖物114相对的一端处,布置有过渡部13,该过渡部以板状方式从主体113沿近侧方向延伸。同样从图中可以看出,板状过渡部13同样地相对于第一方向R1以倾斜方式延伸,如板状覆盖物114那样。在过渡部13的近侧区域中,布置有两个邻接元件14,两个邻接元件14与主体113间隔开,从过渡部13沿第一方向R1突出。邻接元件14具有整体设计,且朝向彼此的邻接元件14的那些侧面具有圆形设计。因此,实现了环7不暴露于任何尖锐的边缘。由于过渡部13侧向突出超过主体113并且邻接元件14分别布置在过渡部13的侧边缘处,所以接收元件14再次提供接收部分空间115,其中能够接收环7的自由部78,由此提供侧向固定。接收部分空间115邻接接收空间110。从图29和30可以看出,邻接元件14各自被设计成在第一方向R1上如此高,使得在接收部分空间115中存在用于所有四个自由部78的空间。因此,邻接元件14沿第一方向R1的高度基本上等于用于环7的绳的直径的1.5倍到2倍。
接收部分空间115的宽度通常优选为绳直径的大约两倍宽。
主体113再次限定接收空间110,其被延伸穿过固定部12的作用点A并垂直于第一方向R1的直线g分成用于接收第一和第二环端部71、72的两个部分空间111和112。
图30示出了如何安装第二实施例的环7。相应地,第一环端部71和第二环端部72插入到接收空间110中,即第一部分空间111和第二部分空间112,并且通过板状覆盖物114和过渡部13保持在接收空间110中。自由部78从接收空间110延伸到接收部分空间115中,并且通过与邻接元件14的侧向邻接而被固定在那里以防止侧向滑动。
朝向主体113的中心向上升高的固定部12在邻接元件14的近侧方向上延伸。所述固定部12为板状并且具有近侧布置的槽125,使得形成钩环,带元件8(未示出)能够安装到所述钩环中。作用点A再次相对于第二方向R2居中地位于固定元件12的、限定槽125且与近侧方向相反的那个表面上,主张力矢量V从作用点A在张紧状态下的带元件的方向上延伸。
图31和32示出了绳钩10的第七实施例。这与第六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仅在于邻接元件14的突出高度。如在图中可见,邻接元件14被设计为仅是第六实施例的邻接元件14的一半高。相应地,接收部分空间115被设计为不太高,并且被设计为仅接收彼此相邻的两个自由部78。绳钩10的第七实施例特别适合于环7的第三实施例。
在环7的第三实施例中,仅使用具有两个端部731和732的第一绳部73。端部731、732平行且在相同方向上通过夹持元件76固定地夹持到彼此,以便形成第一环端部71。相应地,环7的第三实施例具有仅一个夹持区域75,其被接收在接收空间110的第一部分空间111中,使得其自由部78从接收空间突出到接收部分空间115中,并且在那里通过邻接元件14被固定以防止侧向滑动。在展开环7的情况下,第二环端部72由位于夹持区域75对面的环部形成。
因此,绳钩10的第六和第七实施例具有销状邻接元件14,其从过渡部13突出并且形成接收部分空间115,并且通过相对于环7从外侧起作用而用于夹持区域75的侧向固定。
固定部在这里被形成为钩环,并且过渡部13和在第一方向R1上界定主体113的板状覆盖物114是板状的并且被布置为使得在近侧方向上朝向彼此延伸。
根据图29-32的实施例同样可以配备有如上所述的竖直脊。此外,固定部12可以如根据图15-26的实施例那样设计。
很明显的是,这里所讨论的各种实施例的各种固定部和各种钩部可以根据需要彼此组合。同样很明显的是,板状覆盖件114或过渡部13相对于第一方向R1的倾斜可以根据踩踏框架9的管部90的直径来调整,并且可以在所有实施例中形成。此外,环的各种实施例也可与绳钩的各种实施例组合。
在张紧状态下,绳钩10可以安装在固定系统100中,以便处于向上开口或向下开口的方位,并且以便张紧跳垫6。优选地,绳钩10在安装位置向下开口,使得当使用蹦床1时,用户受伤的风险降低。
图33至图35在各个视图中示出了绳钩10的第八实施例。该绳钩10同样具有接收部11、固定部12和连接接收部11和固定部12的过渡部13。近侧布置的接收部11具有朝远侧切割开的中空圆柱体的形式,该中空圆柱体具有沿方向R1延伸的圆形横截面。中空空间和远侧凹槽有助于节省材料,并且提供具有近似恒定壁厚的设计,这有利于绳钩10的生产。
在图33中,接收部11通过覆盖物114在向上的方向上封闭。该覆盖物114同样有助于实现环7的安装的绳部不会滑出接收空间110。
过渡部13在与覆盖物114相反的侧面处具有肋131的结构(参见图34)。在该实施例中,提供了三个肋131,其中中心肋形成为比外肋短。该肋结构稳定绳钩10并有助于节省材料。
过渡部13在近侧方向上过渡到两个侧向附接的臂128、129中,所述两个侧向附接的臂128、129作为附接到过渡部13和固定部12的侧边缘的壁元件侧向地界定过渡部13和固定部12,并且在远侧区域中,在图33中向上部分地突出超过过渡部13和固定部12。因此,这些臂128、129在远侧区域中同样充当侧向邻接元件14,用于固定处于张紧状态的绳环7的自由端。朝向远端,臂128、129自由地延伸,并且通过横向延伸的梁元件127在远侧边缘处连接。因此,槽126由固定部12形成,该槽沿着固定部12的纵向范围L12延伸。换句话说,还可以陈述,固定部12在远侧区域中具有沿着固定部12的纵向范围L12延伸的槽126,其中槽形成为在方向R1上是连续的,也就是说,从固定部12的顶侧延伸到底侧。所述槽126同样可以在图37的详细视图中看到,其中可以看到布置在槽126中的螺栓元件124。槽的宽度可以稍微大于带元件8的材料的材料厚度的两倍。
在绳钩10的第八实施例中也是这样的情况,即,提供螺栓元件124用于固定带元件8,如在根据图25和26的实施例中的情况。所述螺栓元件124装配在槽126的深度中,特别地朝向肋131偏移(也就是说,在图33和36中向下偏移)。图36示出了穿过绳钩10的纵向截面,特别是穿过所述螺栓元件124的横截面。螺栓元件124偏移到朝向肋131的区域中,也就是说,在图36中向下偏移,使得螺栓元件124的插座同样可以布置在该区域中。为了接收螺栓元件124,通常在臂128、129中形成凹槽或孔。这样的凹部相应地弱化臂128、129。为了使臂128、129的这种弱化对绳钩10的张紧性能没有或仅有最小的损害,它们形成为在图36中向下偏移。因此,如图36所示,安装的带元件8经受转向84。同时,梁元件127确保带元件8相对于接收空间110大致居中地引入到正确高度处,这对于主张力矢量V的位置是有利的。
从图36中还可以看出,槽126朝向肋131的一侧变宽,并且具有圆角。圆角基本上遵循圆柱形螺栓元件124的圆角,其中加宽部被定位成围绕螺栓元件124。在这种情况下,螺栓元件124具有圆形横截面形状,其中直径被选择为使得带元件8中的弯曲半径不会导致带元件8的材料中的过量材料负载。还可以想到的是,螺栓元件124的横截面具有一些其它形状。
如图36所示,带元件8现在从上方插入到槽126中,围绕螺栓元件124成环,并且再次被向外引导。有利地提供臂128、129,使得它们侧向突出超过梁元件127(在图36中向上突出),使得位于梁元件127上的带元件8另外被侧向引导。从图36中还可以看出,梁元件127在其最远端处同样具有圆形,以便遵循绳钩10的基本上椭圆形的纵向截面形状。
从图33至图37还可以看出,绳钩10的外部形状为圆形,使得绳钩10的纵向截面形状为基本上椭圆形。这种设计有助于节省材料并再次最小化受伤的风险。为此目的,接收部11和覆盖物114以及过渡部13和/或固定部12都具有相应的圆角设计。这可以在图36中特别清楚地看到,图36示出了通过第八实施例的绳钩10的纵向截面。
此外,特别是从图35可以看出,绳钩10沿近侧方向变宽,也就是说,在固定部12的方向上、在接收部11的方向上。这种变宽也在覆盖物114的情况下实现。变宽的量为在中空圆柱形主体113的圆柱轴线的高度上测量的宽度的大约10~20%。这种变宽实现了:首先,主体113的直径可以被设计成使得环7最佳地位于接收空间110中,而不经受过度剧烈的弯曲并且不会导致绳钩10的过大尺寸;其次,固定部12在其纵向范围L12中的尺寸如此长,使得能够插入最佳宽度为例如10毫米至20毫米(特别地,大约15毫米)的带元件8。根据选择用于带元件8的材料或带元件8最终希望具有的宽度,以及使用的环7的类型,或接收部11想要具有的直径,在这点上,也可以想到绳钩10具有不同的形式。
不管何种具体的实施例,在固定部12中设置用于接收带元件8的螺栓元件124都具有如下优点:在生产期间,在相应的绳钩10必须安装到相应的带元件8中之前,带元件8能够已经固定地缝合或以某种其它方式固定到跳垫6。以这种方式,例如,能够以更有效的方式储存具有固定带元件8的跳垫6的中间产品。此外,螺栓元件124的可移除还允许在缺陷的情况下对单独的绳钩10进行可逆动的更换。
可交换性的优点显然还由允许安装带元件8的固定部12产生,所述固定部例如具有用于安装相应的带元件8的向内和/或向外开口的钩元件122、123。
此外,除了图25至37中的那些之外,所有实施例的绳钩10具有开口的钩元件122、123。开口的钩元件122、123的提供使得带元件8可能已经固定地连接(例如缝制)到跳垫6,并且使得绳钩10然后在蹦床1的最终组装期间简单地与带元件8的固定部12一起安装。
很明显的是,不同设计的固定部12、过渡部13和接收部11可以彼此结合。
附图标记列表
1 蹦床 72 7的第二环端部
10 绳钩 73 7的第一绳部
100 固定系统 731 73的第一端部
11 接收部 732 73的第二端部
110 接收空间 74 7的第二绳部
111 110的第一部分空间 741 74的第一端部
112 110的第二部分空间 742 74的第二端部
113 主体、鼓部 75 夹持区域
114 覆盖物 76 第一夹持元件
115 接收部分空间 77 第二夹持元件
12 固定部 78 7的自由部
121 12的自由端 791 第一环
122 第一钩元件 792 第二环
123 第二钩元件 8 柔性带元件
124 销元件 81 8的远端部
125 凹槽 82 两部分带元件的第一部分
126 槽 83 两部分带元件的第二部分
127 梁元件 84 8的换向
128、129 臂 9 蹦床框架
13 过渡部 90 9的部分
131 肋 A 作用点
14 邻接元件 g 直线
15 附加套筒 L11 11的纵向范围
151 竖直脊 L12 12的纵向范围
152 主体 R1 第一方向
153 端板 R2 第二方向
154 端板 Rv V的方向
6 跳垫 V 主张力矢量
7 环
717的第一环端部

Claims (15)

1.一种用于通过绳环(7)和至少一个柔性带元件(81)将跳垫(6)固定到蹦床框架(9)的绳钩(10),所述绳钩(10)包括:
远侧接收部(11),其中所述接收部(11)沿第一方向(R1)延伸并且限定用于接收所述绳环(7)的第一和第二环端部(71,72)的接收空间(110);
近侧固定部(12),所述近侧固定部(12)沿第二方向(R2)延伸并且被设计成使得所述至少一个柔性带元件(81)的远端部(82)能够固定到其上,并且主张力矢量(V)由所述至少一个柔性带元件(81)的近端部(83)上的张力限定;
过渡部(13),所述过渡部(13)连接所述接收部(11)和固定部(12),并且在一侧界定接收空间(110);
其特征在于,所述绳钩(10)被设计成使得穿过通过所述绳环(7)和所述至少一个柔性带元件(8)以预期方式张紧的绳钩(10)的主张力矢量(V)的直线(g)将所述接收空间(110)分成第一部分空间(111)和第二部分空间(112),使得在绳钩(10)的预期使用期间,第一环端部(71)位于第一部分空间(111)中,第二环端部(72)位于第二部分空间(112)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钩(10),其中,所述第一方向(R1)和所述第二方向(R2)相对于彼此横向延伸。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绳钩(10),其中,所述绳钩(10)还被设计成使得穿过所述主张力矢量(V)的直线(g)相对于沿所述第一方向(R1)的纵向范围(L11)居中地与所述接收部(11)相交。
4.如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绳钩(10),其中,所述绳钩(10)还被设计成使得穿过所述主张力矢量(V)的直线(g)相对于沿所述第二方向(R2)的纵向范围(L12)居中地与所述固定部(12)相交。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绳钩(10),其中,所述绳钩(10)由单件线元件形成,并且优选地具有附加套筒(15),所述附加套筒(15)插入接收空间(110)并且提供第一和第二部分空间(112),其中所述附加套筒(15)优选地由塑料制成为单件,并且优选地具有居中地突出到接收空间(110)中的竖直脊(151)。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绳钩(10),其中,所述绳钩(10)优选地形成为单件塑料部件;并且
具有竖直脊(151),所述竖直脊(151)居中地突出到接收空间(110)中并且用于使绳环(7)的夹持区域(75)居中于接收空间(110)中;或
提供至少一个邻接元件(14),其使所述接收空间(110)变窄,并且布置在过渡部(13)上,使得所述邻接元件(14)在主张力矢量(V)的方向(RV)上与接收部(11)间隔开,并且至少部分沿着第一方向(R1)远离过渡部(13)与接收部(11)平行地延伸,并且在近侧侧向地界定接收空间(110)的第一部分空间(111)且优选地第二部分空间(112),并且适合于使绳环(7)的夹持区域(75)居中于接收空间(110)中。
7.一种用于将跳垫(6)固定到蹦床框架(9)上的固定系统(100),其中所述固定系统(100)包括多个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绳钩(10)和多个优选弹性绳环(7),其中所述固定系统(100)优选地由相等数量的绳钩(10)和弹性绳环(7)以及用于每个绳钩(10)的至少一个柔性带元件(8)构成。
8.一种用于将跳垫(6)固定到蹦床框架(9)的固定系统(100),其中所述固定系统(100)包括多个绳钩(10)和绳环(7),其中所述固定系统(100)特别地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那样设计,其中绳环(7)由第一绳部(73)或由第一绳部(73)和第二绳部(74)形成,其中每个绳部(73;74)分别具有一个第一端部(731;741)和一个第二端部(732;742),其中,所述第一绳部(73)的第一端部(731)在夹持区域(75)中被夹持到第一绳部或可能的第二绳部(73;74)的第二端部(732;742),第一绳部(73)的第二端部(732)在夹持区域(75)中分别被夹持到第一或第二绳部(73;74)的第一端部(731;741),使得夹持在一起的这些端部(731,732;731,742;732,741)的自由部(78)分别指向相同方向,其中夹持区域(75)能安装到相应的绳钩(10)的第一或第二部分空间(111,112)中。
9.一种用于将跳垫(6)固定到蹦床框架(9)的固定系统(100),其中所述固定系统(100)包括多个绳钩(10),其中所述固定系统(100)特别地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那样设计,其中绳环(7)由第一绳部(73)形成,其中每个绳部(73)分别具有一个第一端部(731)和一个第二端部(732),并且其中,第一和第二端部(731,732)分别弯曲以形成第一和第一和第二环(791,792),并且分别通过至少一个夹持元件(76)固定地夹持,其中第一和第二环(791,792)能够安装到相应的绳钩(10)的第一和第二部分空间(111,112)中。
10.一种具有跳垫(6)并具有蹦床框架(9)的蹦床(1),其中蹦床(1)还包括如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系统(100),借助于所述固定系统(100),跳垫(6)被安装在蹦床框架(9)中。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蹦床(1),包括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固定系统(100),其中,绳环(7)分别被张紧,使得所述夹持区域(75)分别位于相应的绳钩(10)的第一或第二部分空间(111;112)中;或
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固定系统(100),其中,第一和第二环(791,792)被安装到相应的绳钩(10)的第一和第二部分空间(111,112)中。
12.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绳钩(10)或如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系统(100)或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附加套筒(15)用于将跳垫(6)连接到蹦床框架(9)的用途。
13.一种用于将跳垫(6)固定到蹦床框架(9)的方法,
i)提供如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系统(100);
ii)使绳环(7)环绕蹦床框架(9)的一部分(90),并将第一和第二环端部(71,72)安装到绳钩(10)的接收空间(110)中,以便在蹦床框架(9)中张紧跳垫(6),
其中所述绳钩(10)分别优选地借助于至少一个优选柔性带元件(8)固定到所述跳垫(6)。
14.一种通过具有多个绳钩(10)和弹性绳环(7)的固定系统来将跳垫(6)固定在蹦床框架(9)中的方法,特别地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绳环(7)由第一绳部(73)或由第一绳部(73)和第二绳部(74)形成,其中每个绳部(73;74)分别具有一个第一端部(731;741)和一个第二端部(732;742),其中,所述第一绳部(73)的第一端部(731)在夹持区域(75)中被夹持到第一绳部或可能的第二绳部(73;74)的第二端部(732;742),第一绳部(73)的第二端部(732)在夹持区域(75)中分别被夹持到第一或第二绳部(73;74)的第一端部(731;741),使得夹持在一起的这些端部(731,732;731,742;732,741)的自由部(78)分别指向相同方向,其中夹持区域(75)被安装到相应的绳钩(10)的第一或第二部分空间(111,112)中,
其中,绳钩(10)优选地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那样设计,并且具有邻接元件(14),其用于将绳环(7)的自由端(78)固定在接收空间(110)中。
15.一种通过具有多个绳钩(10)和弹性绳环(7)的固定系统来将跳垫(6)固定在蹦床框架(9)中的方法,特别地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绳部(73)分别具有一个第一端部(731)和一个第二端部(732),且其中第一和第二端部(731,732)分别弯曲以形成第一和第二环(791,792),并且分别通过至少一个夹持元件(76)固定地夹持,其中第一和第二环(791,792)安装到相应的绳钩(10)的第一和第二部分空间(111,112)中。
CN201780040598.9A 2016-05-02 2017-05-02 用于蹦床的固定装置 Active CN1094160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6167862 2016-05-02
EP16167862.8 2016-05-02
PCT/EP2017/060388 WO2017191119A1 (de) 2016-05-02 2017-05-02 Befestigungsvorrichtung für trampoli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16065A true CN109416065A (zh) 2019-03-01
CN109416065B CN109416065B (zh) 2021-07-20

Family

ID=559108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40598.9A Active CN109416065B (zh) 2016-05-02 2017-05-02 用于蹦床的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898748B2 (zh)
EP (1) EP3452731B1 (zh)
CN (1) CN109416065B (zh)
WO (1) WO201719111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817157S1 (en) 2016-08-15 2018-05-08 Angehrn Ag Umformtechnik Cable hook
US10569119B2 (en) * 2018-03-08 2020-02-25 Balanced Body, Inc. Coil spring anchor ring retainer device
USD892959S1 (en) * 2018-04-03 2020-08-11 Fuloo, Llc Trampoline clip
EP3603752B1 (de) * 2018-08-02 2023-11-15 Angehrn AG Umformtechnik Seilhaken einer befestigungsvorrichtung für ein trampolin
USD886222S1 (en) * 2018-08-13 2020-06-02 Maximus Life Limited Rebounder clip
FI128817B (en) * 2019-06-17 2020-12-31 Acon Finland Oy Ltd Coupling arrangement for trampoline and trampoline
GB2590894B (en) * 2019-11-18 2024-01-03 Plum Products Holdings Pty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ttaching a trampoline mat to a trampoline frame
CN112755431A (zh) * 2021-01-20 2021-05-07 东莞市建嘉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蹦床弹性杆的安装结构
DE102022101210A1 (de) 2022-01-19 2023-07-20 Bellicon Ag Trampolin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56366A (en) * 1964-04-09 1967-12-05 Barthel Johann Collapsibly supported platform with adjustable tensioning means
WO2000009294A1 (en) * 1998-08-14 2000-02-24 Usa Products Slidable ratchet tensioning device and tie-down assembly
CN201123975Y (zh) * 2006-09-10 2008-10-01 朱希龙 改良跳布连接结构的蹦床
US20130014352A1 (en) * 2011-07-15 2013-01-17 Bryan Alan Wells Repair Clip for Flexible Hold-down Straps
US20130316876A1 (en) * 2009-09-14 2013-11-28 Mark W. Publicover Rebounding apparatus with tensioned elastic cords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916746A (en) * 1958-02-04 1959-12-15 Mason E Pease Coupler hangers for trampolines
US3058184A (en) * 1959-06-01 1962-10-16 Ritzheimer Earl Hook for choker cable
US6543094B2 (en) * 2001-08-30 2003-04-08 J. D'addario & Co., Inc. Cable management tie wrap
US20030223808A1 (en) * 2002-05-28 2003-12-04 Johnson Kuo Length-adjusting device for elastic cord member
DE10226707B4 (de) 2002-06-14 2004-07-15 Bellicon Ag Trampolin
DE102006028363B3 (de) 2006-06-19 2007-08-09 Bellicon Ag Trampolin
US20140228180A1 (en) * 2013-02-13 2014-08-14 Christopher N. Walker Multi-function Jump Rope and Resistance Band
CN203663324U (zh) * 2013-12-10 2014-06-25 戴振东 蹦床跳布与框架的连接结构及使用该结构的蹦床
US20160096056A1 (en) * 2014-10-02 2016-04-07 Bellicon Ag Trampoline with Multi-Tone Radial Array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56366A (en) * 1964-04-09 1967-12-05 Barthel Johann Collapsibly supported platform with adjustable tensioning means
WO2000009294A1 (en) * 1998-08-14 2000-02-24 Usa Products Slidable ratchet tensioning device and tie-down assembly
CN201123975Y (zh) * 2006-09-10 2008-10-01 朱希龙 改良跳布连接结构的蹦床
US20130316876A1 (en) * 2009-09-14 2013-11-28 Mark W. Publicover Rebounding apparatus with tensioned elastic cords
US20130014352A1 (en) * 2011-07-15 2013-01-17 Bryan Alan Wells Repair Clip for Flexible Hold-down Strap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191119A1 (de) 2017-11-09
EP3452731A1 (de) 2019-03-13
CN109416065B (zh) 2021-07-20
US10898748B2 (en) 2021-01-26
US20190143164A1 (en) 2019-05-16
EP3452731B1 (de) 2020-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16065A (zh) 用于蹦床的固定装置
DE102006028363B3 (de) Trampolin
US9289637B2 (en) Rebounding apparatus with tensioned elastic cords
CA2653358A1 (en) Annuloplasty ring and method
CN109310905B (zh) 用于将跳垫固定到蹦床框架的弹性元件
US9687719B1 (en) Composite trampoline enclosure system
CN108366647B (zh) 用于鞋类鞋带元件的牵索式锚定部
CN109310906B (zh) 蹦床的绳钩和覆盖系统
US7645928B2 (en) Bass drum system and method
US10786697B2 (en) Connection structure for trampoline frames
US11607571B2 (en) Connection arrangement for a trampoline and a trampoline
US11844507B2 (en) Flat-type sleeve anchor
CN110792727B (zh) 用于蹦床的固定装置的锚链钩
DE202007019487U1 (de) Hakenelement
CN102107072B (zh) 具有非对称挠性翼部的脚蹼
JP2008054995A (ja) かばんの長さ調節ベルト
US7331129B1 (en) Snowshoe frame with varied cross section
US20060016116A1 (en) Center ring structure for a fishing rod
USRE49995E1 (en) Trampoline and hook element for trampoline
JP2000004720A (ja) イカ釣針の擬餌体、並びに、その擬餌体を用いて成 るイカ釣針
JPS5923818B2 (ja) ラケツトのガツト張設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