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12745A - 一种星-地混合通信网络下行协同安全传输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星-地混合通信网络下行协同安全传输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12745A
CN109412745A CN201811508892.0A CN201811508892A CN109412745A CN 109412745 A CN109412745 A CN 109412745A CN 201811508892 A CN201811508892 A CN 201811508892A CN 109412745 A CN109412745 A CN 1094127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tellite
node
base station
ground base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0889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12745B (zh
Inventor
李洪钧
任保全
黄育侦
张周
金鑫
陈力
韩寒
范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ystem General Research Institute Academy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cademy Of Military Sciences
National Defense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stitute PLA Academy of Military Science
Original Assignee
System General Research Institute Academy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cademy Of Military Sciences
National Defense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stitute PLA Academy of Military Scienc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ystem General Research Institute Academy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cademy Of Military Sciences, National Defense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stitute PLA Academy of Military Science filed Critical System General Research Institute Academy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cademy Of Military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81150889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12745B/zh
Publication of CN1094127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127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127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127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KSECRET COMMUNICATION; JAMMING OF COMMUNICATION
    • H04K3/00Jamming of communication; Counter-measures
    • H04K3/40Jamming having variable characteristics
    • H04K3/43Jamming having variable characteristics characterized by the control of the jamming power, signal-to-noise ratio or geographic coverage are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85Space-based or airborne stations; Stations for satellite systems
    • H04B7/1851Systems using a satellite or space-based relay
    • H04B7/18513Transmission in a satellite or space-based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KSECRET COMMUNICATION; JAMMING OF COMMUNICATION
    • H04K3/00Jamming of communication; Counter-measures
    • H04K3/60Jamming involving special techniques
    • H04K3/62Jamming involving special techniques by exposing communication, processing or storing systems to electromagnetic wave radiation, e.g. causing disturbance, disruption or damage of electronic circuits, or causing external injection of faults in the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星‑地混合通信网络下行协同安全传输方法。该方法为:首先构建非理想信道状态信息下,地面基站到卫星合法节点、卫星窃听节点、地面基站节点的信道增益误差模型;然后将信道增益误差模型作为反映非理想信道状态信息下的样本,构建以地面基站最小信干噪比的节点传输速率最大化为目标函数、卫星合法节点的最小信干噪比大于门限值、基站发射功率受限为约束条件的安全传输问题;接着将信干噪比优化问题转换为半正定规划问题,设计优化算法求解得出地面基站波束成形向量;最后地面基站发送信号乘以波束成形向量,实现对卫星窃听节点的最大化协同干扰。本发明降低了网络对信道状态信息误差的敏感性,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保密性。

Description

一种星-地混合通信网络下行协同安全传输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星-地混合通信网络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星-地混合通信网络下行协同安全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卫星通信的广播特性,星-地混合通信网络中卫星窃听节点不发送信号即可侦听卫星合法信号,卫星合法节点和信关站无法获知卫星窃听节点的信道状态信息,不能对其进行主动干扰。物理层安全技术从信息论的角度,在未知窃听信道状态信息的情况下,引入地面协同干扰节点,只需获知卫星合法节点的信道状态信息,利用协同干扰的安全传输方法,在确保卫星合法节点的接收质量的同时最大程度恶化窃听节点的接收信号质量,并最大化地面基站节点的传输速率。
目前,关于卫星通信网络中的安全传输问题,通常分析研究保密速率约束下的功率控制和波束成形方案,通过假设窃听节点非理想信道状态信息,设计卫星发射功率最小化的安全传输方案,以及研究卫星发射功率分配和下行波束成形联合优化方法,构建以保密速率为目标的优化模型求得波束成形权值向量,但是都没有考虑引入地面协同干扰方法;关于星-地混合通信网络中的安全传输问题,优化求解出地面干扰下的中断概率和保密速率,但是没有考虑非理想信道状态信息问题。因此,现有方法不适于星-地混合通信网络下行非理想信道状态信息下的安全传输场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信道状态信息误差的敏感性低、可靠性和保密性高的星-地混合通信网络下行协同安全传输方法。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星-地混合通信网络下行协同安全传输方法,该方法基于的星-地混合通信网络架构,包括1个配置有单根天线的卫星、1个配置有单根天线的卫星合法节点、1个配置有单根天线的卫星窃听节点、1个配置有N根天线的地面基站、1个配置有单根天线的地面基站节点,其中N是1以上的自然数;设定卫星下行链路与地面基站下行链路共用频段,并且地面基站具备频谱认知能力;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t时刻,卫星和地面基站分别发送信号,卫星合法节点接收卫星发送的信号,卫星窃听节点侦听卫星发送的信号,地面基站节点接收地面基站发送的信号,利用地面基站发送信号对卫星窃听节点进行干扰;
步骤2,构建非理想信道状态信息下,地面基站到卫星合法节点、卫星窃听节点、地面基站节点的信道增益误差模型,分别为hp,he,hs
步骤3,地面基站将信道增益误差模型作为反映非理想信道状态信息下的样本,构建以地面基站最小信干噪比的节点传输速率最大化为目标函数、卫星合法节点的最小信干噪比大于门限值、地面基站发射功率受限为约束条件的安全传输问题模型;
步骤4,利用函数性质将信干噪比优化问题转换为功率优化问题,并通过变量替换把双层优化问题转换为最大优化问题,利用S-Procedure原理和半正定松弛原理将优化问题转换成一个半正定规划问题,进而设计优化算法求解得出地面基站波束成形向量w;
步骤5,将地面基站发送的信号乘以相应的波束成形向量w,实现对卫星窃听节点的最大化协同干扰。
进一步地,步骤1所述的t时刻,卫星和地面基站分别发送信号,卫星合法节点接收卫星发送的信号,卫星窃听节点侦听卫星发送的信号,地面基站节点接收地面基站发送的信号,利用地面基站发送信号对卫星窃听节点进行干扰,具体如下:
卫星发送的信号为x(t),归一化为地面基站发送的信号为s(t),归一化为卫星合法节点接收的信号为yp(t),卫星窃听节点接收的信号为ye(t);卫星窃听节点只侦听卫星发送的信号;地面基站节点接收地面基站发送的信号为ys(t);利用地面基站发送的信号s(t)对于卫星窃听节点进行干扰,其中,表示数学期望,|·|表示绝对值符号。
进一步地,步骤2所述的构建非理想信道状态信息下,地面基站到卫星合法节点、卫星窃听节点、地面基站节点的信道增益误差模型,分别表示为hp,he,hs,具体如下:
步骤2.1、地面基站到卫星合法节点、卫星窃听节点、地面基站节点的信道增益误差模型为:
式中,hp、he和hs分别表示地面基站到卫星合法节点、卫星窃听节点、地面基站节点的信道增益真值,表示地面基站到卫星合法节点、卫星窃听节点、地面基站节点的信道增益估计,ep=(ep,1,…,ep,N)T、ee=(ee,1,…,ee,N)T和es=(es,1,…,es,N)T分别表示信道增益hp、he和hs的加性矢量误差;(·)T表示转置运算符;
步骤2.2、将信道增益误差限制在球形域内:
式中,S1、S2、S3分别表示ep、ee、es的球形误差模型,ρ1、ρ2、ρ3分别表示球形误差模型S1、S2、S3的边界限制值;||·||F为Frobenius范数,表示N×1维的复矩阵。
进一步地,步骤3所述的地面基站将信道增益误差模型作为反映非理想信道状态信息下的样本,构建以地面基站最小信干噪比的节点传输速率最大化为目标函数、卫星合法节点的最小信干噪比大于门限值、地面基站发射功率受限为约束条件的安全传输问题模型,具体如下:
步骤3.1、在非理想信道状态信息下,卫星合法节点的接收信干噪比SINRp为:
式中,gp为卫星发送信号到卫星合法节点的复信道增益,pp为卫星的信号发送功率,ps为地面基站的信号发送功率,γ为卫星合法节点接收信干噪比的门限值,为卫星合法节点接收信号的噪声功率;(·)H为共轭转置运算符,为地面基站波束成形向量;
步骤3.2、卫星窃听节点的接收信干噪比SINRe为:
式中,ge为卫星发送信号到卫星窃听节点的复信道增益,为卫星窃听节点接收的信号噪声功率;
步骤3.3、定义地面基站节点的信道质量优于卫星窃听节点的信道质量,对卫星发送的信号进行预处理,使得卫星合法节点能够接收到有用信号并且接收信干噪比大于解调门限,而卫星窃听节点无法接收到有用信号或者信干噪比小于解调门限,从而实现信息的安全传输;设定卫星合法节点和卫星窃听节点无法对地面基站发送的信号进行译码,则在非理想信道状态信息下,卫星合法节点保密容量Cp为:
Cp=[log2(1+SINRp)-log2(1+SINRe)]+
式中,[·]+=max(·,0)表示取正实数值或0;
步骤3.4、在非理想信道状态信息下,构建以地面基站最小信干噪比的节点传输速率最大化为目标函数、卫星合法节点的最小信干噪比大于门限值、地面基站发射功率受限为约束条件的安全传输问题模型,表示为:
ps≤pmax
式中,gs为卫星发送信号到地面基站节点的复信道增益,为地面基站节点接收信号的噪声功率,第一个约束条件为卫星合法节点的最低接收信干噪比约束,第二个约束条件为基站发射功率约束,第三个约束条件为地面基站波束成形向量归一化约束。
进一步地,步骤4所述的利用函数性质将信干噪比优化问题转换为功率优化问题,并通过变量替换把双层优化问题转换为最大优化问题,利用S-Procedure原理和半正定松弛原理将优化问题转换成一个半正定规划问题,进而设计优化算法求解得出地面基站波束成形向量w,具体如下:
步骤4.1、将卫星合法节点的接收信干噪比代入到优化问题中,将优化问题转换为:
ps≤pmax
其中,pmax表示地面基站的最大发送功率限制;
步骤4.2、令:将步骤4.1中的双层优化问题进一步转换为最大优化问题:
ps≤pmax
步骤4.3、将步骤4.2中的优化问题的第一个约束条件及第二个约束条件重新表示为:
式中,Q1=ppwwH-λpswwHQ3=pswwH
利用S-Procedure原理,将第一个约束条件及第二个约束条件进一步表示为:
β1≥0.
β3≥0.
式中,分别表示以Q1、β1、u1、Q3、β3、u3为变量的矩阵;表示半正定符号;
步骤4.4、根据半正定松弛原理,定义W=wwH,并将第一个约束条件及第二个约束条件代入优化问题中,将步骤4.2中的优化问题转换为:
ps≤pmax
tr(W)=1
rank(W)=1
式中,tr(·)表示矩阵的迹,rank(·)表示矩阵的秩;
步骤4.5、根据半正定松弛原理,忽略步骤4.4中的优化问题的第五个非凸约束条件rank(W)=1,则将优化问题松弛为:
ps≤pmax
tr(W)=1
步骤4.6、对于实数ξ,步骤4.5中的优化问题属于半正定规划问题,采用内点法对半正定规划问题进行求解,将步骤4.5中的优化问题转换为凸问题:
Find W
ps≤pmax
tr(W)=1
步骤4.7、利用二分搜索算法对步骤4.6中的优化问题进行求解,具体过程为:
①定义[ξlu]为可行区间,包含优化问题最优值ξopt,精度σ>0;令ξ*=(ξlu)/2;
②对于ξ*,利用半正定规划求解优化问题;
③采用二分法更新ξ*
如果步骤4.6中的优化问题可行,则ξl=ξ*
否则,步骤4.6中的优化问题不可行,则ξu=ξ*
④当|ξlu|<σ时,ξ*为步骤4.6中的优化问题的最优解;
步骤4.8、通过半正定松弛原理求解得到的波束成形矩阵权重W,当其秩为1时,将W分解得到波束成形向量w;当其秩不为1时,利用高斯随机法将W转换为步骤4.6中的优化问题的逼近解,并将W分解得到波束成形向量w;高斯随机算法的具体过程为:
①采用特征值分解方法,将波束成形矩阵权重W分解为WW=UΣUH
②随机产生矢量其中,θi在[0,2π)上服从独立均匀分布;
③w=UΣ1/2v,确保wHw=tr(W)。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为:(1)确保卫星合法节点信干噪比的同时,最大化地面基站用户的传输速率及最大化干扰卫星窃听节点;(2)随着信道误差的增加,采用地面基站协同干扰下的保密速率更优;(3)降低了网络对信道状态信息误差的敏感性,提高了网络的可靠性和保密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星-地混合通信网络下行协同安全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星-地混合通信网络下行协同安全传输场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结合图1,本发明一种星-地混合通信网络下行协同安全传输方法,该方法基于的星-地混合通信网络架构包括:1个配置有单根天线的卫星、1个配置有单根天线的卫星合法节点、1个配置有单根天线的卫星窃听节点、1个配置有N根天线的地面基站、1个配置有单根天线的地面基站节点,其中N是1以上的自然数,设定卫星下行链路与地面基站下行链路共用频段,并且地面基站具备频谱认知能力,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t时刻,卫星和地面基站分别发送信号,卫星合法节点接收卫星发送信号,卫星窃听节点只侦听卫星发送信号,地面基站节点接收地面基站发送信号,利用地面基站发送信号对卫星窃听节点进行干扰,具体如下:
卫星发送的信号为x(t),归一化为地面基站发送的信号为s(t),归一化为卫星合法节点接收的信号为yp(t),卫星窃听节点接收的信号为ye(t);卫星窃听节点只侦听卫星发送的信号;地面基站节点接收地面基站发送的信号为ys(t);利用地面基站发送的信号s(t)对于卫星窃听节点进行干扰,其中,表示数学期望,|·|表示绝对值符号。
步骤2,构建非理想信道状态信息下,地面基站到卫星合法节点、卫星窃听节点、地面基站节点的信道增益误差模型,分别为hp,he,hs,具体如下。
步骤2.1、地面基站到卫星合法节点、卫星窃听节点、地面基站节点的信道增益误差模型为:
式中,hp、he和hs表示地面基站到卫星合法节点、卫星窃听节点、地面基站节点的信道增益真值,表示地面基站到卫星合法节点、卫星窃听节点、地面基站节点的信道增益估计,ep=(ep,1,…,ep,N)T、ee=(ee,1,…,ee,N)T和es=(es,1,…,es,N)T分别表示信道增益hp、he和hs的加性矢量误差;(·)T表示转置运算符;
步骤2.2、将信道增益误差限制在球形域内:
式中,S1、S2、S3分别表示ep、ee、es的球形误差模型,ρ1、ρ2、ρ3分别表示球形误差模型S1、S2、S3的边界限制值;||·||F为Frobenius范数,表示N×1维的复矩阵。
步骤3,地面基站将信道增益误差模型作为反映非理想信道状态信息下的样本,构建以地面基站最小信干噪比的节点传输速率最大化为目标函数、卫星合法节点的最小信干噪比大于门限值、地面基站发射功率受限为约束条件的安全传输问题模型,具体如下。
步骤3.1、在非理想信道状态信息下,卫星合法节点的接收信干噪比为:
式中,gp为卫星发送信号到卫星合法节点的复信道增益,pp为卫星的信号发送功率,ps为地面基站的信号发送功率,γ为卫星合法节点接收信干噪比的门限值,为卫星合法节点接收信号的噪声功率;(·)H为共轭转置运算符,为地面基站波束成形向量,表示N×1维的复矩阵;
步骤3.2、卫星窃听节点的接收信干噪比为:
式中,ge为卫星发送信号到卫星窃听节点的复信道增益,为卫星窃听节点接收的信号噪声功率;
步骤3.3、定义地面基站节点的信道质量优于卫星窃听节点的信道质量,对卫星发送的信号进行预处理,使得卫星合法节点能够接收到有用信号并且接收信干噪比大于解调门限,而卫星窃听节点无法接收到有用信号或者信干噪比小于解调门限,从而实现信息的安全传输;设定卫星合法节点和卫星窃听节点无法对地面基站发送的信号进行译码,则在非理想信道状态信息下,卫星合法节点保密容量为:
Cp=[log2(1+SINRp)-log2(1+SINRe)]+
式中,[·]+=max(·,0)表示取正实数值或0;
步骤3.4、在非理想信道状态信息下,构建以地面基站最小信干噪比的节点传输速率最大化为目标函数、卫星合法节点的最小信干噪比大于门限值、地面基站发射功率受限为约束条件的安全传输问题模型,表示为:
ps≤pmax
式中,gs为卫星发送信号到地面基站节点的复信道增益,为地面基站节点接收信号的噪声功率,第一个约束条件为卫星合法节点的最低接收信干噪比约束,第二个约束条件为基站发射功率约束,第三个约束条件为地面基站波束成形向量归一化约束。
步骤4,利用函数性质将信干噪比优化问题转换为功率优化问题,并通过变量替换把双层优化问题转换为最大优化问题,利用S-Procedure原理和半正定松弛原理将优化问题转换成一个半正定规划问题,进而设计优化算法求解得出地面基站波束成形向量w,具体如下。
步骤4.1、将卫星合法节点的接收信干噪比代入到优化问题中,将优化问题转换为:
ps≤pmax
其中,pmax表示地面基站的最大发送功率限制。
步骤4.2、令:将步骤4.1中的双层优化问题进一步转换为最大优化问题:
ps≤pmax
步骤4.3、将步骤4.2中的优化问题的第一个约束条件及第二个约束条件重新表示为:
式中,Q1=ppwwH-λpswwHQ3=pswwH
利用S-Procedure原理,将第一个约束条件及第二个约束条件进一步表示为:
β1≥0.
β3≥0.
式中,分别表示以Q1、β1、u1、Q3、β3、u3为变量的矩阵;表示半正定符号。
步骤4.4、根据半正定松弛原理,定义W=wwH,并将第一个约束条件及第二个约束条件代入优化问题中,将步骤4.2中的优化问题转换为:
ps≤pmax
tr(W)=1
rank(W)=1
式中,tr(·)表示矩阵的迹,rank(·)表示矩阵的秩;
步骤4.5、根据半正定松弛原理,忽略步骤4.4中的优化问题的第五个非凸约束条件rank(W)=1,则将优化问题松弛为:
ps≤pmax
tr(W)=1
步骤4.6、对于实数ξ,步骤4.5中的优化问题属于半正定规划问题,采用内点法对半正定规划问题进行求解,将步骤4.5中的优化问题转换为凸问题:
Find W
ps≤pmax
tr(W)=1
步骤4.7、利用二分搜索算法对步骤4.6中的优化问题进行求解,具体过程为:
步骤4.7.1、定义[ξlu]为可行区间,包含优化问题最优值ξopt,精度σ>0;令ξ*=(ξlu)/2;
步骤4.7.2、对于ξ*,利用半正定规划求解优化问题;
步骤4.7.3、采用二分法更新ξ*
如果步骤4.6中的优化问题可行,则ξl=ξ*
否则,步骤4.6中的优化问题不可行,则ξu=ξ*
步骤4.7.4、当|ξlu|<σ时,ξ*为步骤4.7中的优化问题的最优解;
步骤4.8、通过半正定松弛原理求解得到的波束成形矩阵权重W,当其秩为1时,将W分解得到波束成形向量w;当其秩不为1时,利用高斯随机法将W转换为步骤4.7中的优化问题的逼近解,并将W分解得到波束成形向量w;高斯随机算法的具体过程为:
步骤4.8.1、采用特征值分解方法,将波束成形矩阵权重W分解为WW=UΣUH
步骤4.8.2、随机产生矢量其中,θi在[0,2π)上服从独立均匀分布;
步骤4.8.3、w=UΣ1/2v,确保wHw=tr(W)。步骤5,将地面基站发送的信号乘以相应的波束成形向量w,实现对卫星窃听节点的最大化协同干扰。
实施例
结合图2,本发明一种星-地混合通信网络下行协同安全传输方法,该方法基于的星-地混合通信网络架构,包括1个配置有单根天线的卫星、1个配置有单根天线的卫星合法节点、1个配置有单根天线的卫星窃听节点、1个配置有N根天线的地面基站、1个配置有单根天线的地面基站节点,其中N是1以上的自然数;设定卫星下行链路与地面基站下行链路共用频段,并且地面基站具备频谱认知能力;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t时刻,卫星和地面基站分别发送信号,卫星合法节点接收卫星发送的信号,卫星窃听节点侦听卫星发送的信号,地面基站节点接收地面基站发送的信号,利用地面基站发送信号对卫星窃听节点进行干扰,具体如下。
在星-地混合通信网络下行传输信号过程中,卫星发送的信号为x(t),归一化为地面基站发送的信号为s(t),归一化为卫星合法节点接收的信号为yp(t),卫星窃听节点接收的信号为ye(t);卫星窃听节点只侦听卫星发送的信号;地面基站节点接收地面基站发送的信号为ys(t);利用地面基站发送的信号s(t)对于卫星窃听节点进行干扰;其中表示数学期望,|·|表示绝对值符号;
由于无线传输的广播特性,卫星合法节点接收信号为卫星窃听节点接收信号为地面基站节点接收信号为
步骤2,构建非理想信道状态信息下,地面基站到卫星合法节点、卫星窃听节点、地面基站节点的信道增益误差模型,分别为hp,he,hs,具体如下。
步骤2.1、地面基站到卫星合法节点、卫星窃听节点、地面基站节点的信道增益误差模型为:
式中,hp、he和hs表示地面基站到卫星合法节点、卫星窃听节点、地面基站节点的信道增益真值,表示地面基站到卫星合法节点、卫星窃听节点、地面基站节点的信道增益估计,ep=(ep,1,…,ep,N)T、ee=(ee,1,…,ee,N)T和es=(es,1,…,es,N)T分别表示信道增益hp、he和hs的加性矢量误差;(·)T表示转置运算符;
步骤2.2、将信道增益误差限制在球形域内:
式中,S1、S2、S3分别表示ep、ee、es的球形误差模型,ρ1、ρ2、ρ3分别表示球形误差模型S1、S2、S3的边界限制值;||·||F为Frobenius范数,表示N×1维的复矩阵。
步骤3,地面基站将信道增益误差模型作为反映非理想信道状态信息下的样本,构建以地面基站最小信干噪比的节点传输速率最大化为目标函数、卫星合法节点的最小信干噪比大于门限值、地面基站发射功率受限为约束条件的安全传输问题模型,具体如下。
步骤3.1、在非理想信道状态信息下,卫星合法节点的接收信干噪比为:
式中,gp为卫星发送信号到卫星合法节点的复信道增益,pp为卫星信号发送功率,ps为地面基站信号发送功率,γ为卫星合法节点接收信干噪比门限值,为卫星合法节点接收信号噪声功率;(·)H为共轭转置运算符;
步骤3.2、卫星窃听节点的接收信干噪比为:
式中,ge为卫星发送信号到卫星窃听节点的复信道增益,为卫星窃听节点接收的信号噪声功率。
步骤3.3、定义地面基站节点的信道质量优于卫星窃听节点的信道质量,对卫星发送的信号进行预处理,使得卫星合法节点能够接收到有用信号并且接收信干噪比大于解调门限,而卫星窃听节点无法接收到有用信号或者信干噪比小于解调门限,从而实现信息的安全传输;保密速率作为物理层传输的性能指标,其定义为物理层安全传输的最大信息速率。设定卫星合法节点和卫星窃听节点无法对地面基站发送信号进行译码,则在非理想信道状态信息下,卫星合法节点保密容量为:
Cp=[log2(1+SINRp)-log2(1+SINRe)]+
式中,[·]+=max(·,0)表示取正实数值或0;
步骤3.4、非理想信道状态信息下,构建以地面基站最小信干噪比的节点传输速率最大化为目标函数、卫星合法节点的最小信干噪比大于门限值、地面基站发射功率受限为约束条件的安全传输问题模型,表示为:
ps≤pmax
式中,gs为卫星发送信号到地面基站节点的复信道增益,为地面基站节点接收信号噪声功率,第一个约束条件为卫星合法节点的最低接收信干噪比约束,第二个约束条件为基站发射功率约束,第三个约束条件为地面基站波束成形向量归一化;
步骤4,利用函数性质将信干噪比优化问题转换为功率优化问题,并通过变量替换把双层优化问题转换为最大优化问题,利用S-Procedure原理和半正定松弛原理将优化问题转换成一个半正定规划问题,进而设计优化算法求解得出地面基站波束成形向量w,具体如下。
步骤4.1、将卫星合法节点的接收信干噪比代入到优化问题中,将优化问题转换为:
ps≤pmax
其中,pmax表示地面基站的最大发送功率限制。
步骤4.2、令:将步骤4.1中的双层优化问题进一步转换为最大优化问题:
ps≤pmax
步骤4.3、将步骤4.2中的优化问题的第一个约束条件及第二个约束条件重新表示为:
式中,Q1=ppwwH-λpswwHQ3=pswwH
利用S-Procedure原理,将第一个约束条件及第二个约束条件进一步表示为:
β1≥0.
β3≥0.
式中,分别表示以Q1、β1、u1、Q3、β3、u3为变量的矩阵;表示半正定符号;
步骤4.4、根据半正定松弛原理,定义W=wwH,并将第一个约束条件及第二个约束条件带入优化问题中,将步骤4.2中的优化问题转换为:
ps≤pmax
tr(W)=1
rank(W)=1
式中,tr(·)表示矩阵的迹,rank(·)表示矩阵的秩;
步骤4.5、根据半正定松弛原理,忽略上述优化问题中的第五个非凸约束条件rank(W)=1,则将步骤4.4中的优化问题松弛为:
ps≤pmax
tr(W)=1
步骤4.6、对于实数ξ,上述优化问题属于半正定规划问题,因为半正定规划问题是凸的,故采用内点法对半正定规划问题进行求解,将步骤4.5中的优化问题最终转换为凸问题:
Find W
ps≤pmax
tr(W)=1
步骤4.7、利用二分搜索算法对步骤4.6中的优化问题进行求解,通过半正定松弛原理求解得到的波束成形矩阵权重W,其秩为1时,将W分解得到波束成形向量w;当其秩不为1时,利用高斯随机法将W转换为步骤4.6中的优化问题的逼近解,并将W分解得到波束成形向量w=UΣ1/2v,其中,θi在[0,2π)上服从独立均匀分布,且wHw=tr(W);
步骤5,将地面基站发送的信号乘以相应的波束成形向量w,实现对卫星窃听节点的最大化协同干扰。
综上所述,本发明星-地混合通信网络下行协同安全传输方法,在确保卫星合法节点信干噪比的同时,最大化地面基站用户的传输速率及最大化干扰卫星窃听节点;同时,随着信道误差的增加,采用地面基站协同干扰下的保密速率优于未采用协同干扰的保密速率,降低了网络对信道状态信息误差的敏感性,提高了网络的可靠性和保密性。

Claims (5)

1.一种星-地混合通信网络下行协同安全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基于的星-地混合通信网络架构,包括1个配置有单根天线的卫星、1个配置有单根天线的卫星合法节点、1个配置有单根天线的卫星窃听节点、1个配置有N根天线的地面基站、1个配置有单根天线的地面基站节点,其中N是1以上的自然数;设定卫星下行链路与地面基站下行链路共用频段,并且地面基站具备频谱认知能力;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t时刻,卫星和地面基站分别发送信号,卫星合法节点接收卫星发送的信号,卫星窃听节点侦听卫星发送的信号,地面基站节点接收地面基站发送的信号,利用地面基站发送信号对卫星窃听节点进行干扰;
步骤2,构建非理想信道状态信息下,地面基站到卫星合法节点、卫星窃听节点、地面基站节点的信道增益误差模型,分别为hp,he,hs
步骤3,地面基站将信道增益误差模型作为反映非理想信道状态信息下的样本,构建以地面基站最小信干噪比的节点传输速率最大化为目标函数、卫星合法节点的最小信干噪比大于门限值、地面基站发射功率受限为约束条件的安全传输问题模型;
步骤4,利用函数性质将信干噪比优化问题转换为功率优化问题,并通过变量替换把双层优化问题转换为最大优化问题,利用S-Procedure原理和半正定松弛原理将优化问题转换成一个半正定规划问题,进而设计优化算法求解得出地面基站波束成形向量w;
步骤5,将地面基站发送的信号乘以相应的波束成形向量w,实现对卫星窃听节点的最大化协同干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星-地混合通信网络下行协同安全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t时刻,卫星和地面基站分别发送信号,卫星合法节点接收卫星发送的信号,卫星窃听节点侦听卫星发送的信号,地面基站节点接收地面基站发送的信号,利用地面基站发送信号对卫星窃听节点进行干扰,具体如下:
卫星发送的信号为x(t),归一化为地面基站发送的信号为s(t),归一化为卫星合法节点接收的信号为yp(t),卫星窃听节点接收的信号为ye(t);卫星窃听节点只侦听卫星发送的信号;地面基站节点接收地面基站发送的信号为ys(t);利用地面基站发送的信号s(t)对于卫星窃听节点进行干扰,其中,表示数学期望,|·|表示绝对值符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星-地混合通信网络下行协同安全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构建非理想信道状态信息下,地面基站到卫星合法节点、卫星窃听节点、地面基站节点的信道增益误差模型,分别表示为hp,he,hs,具体如下:
步骤2.1、地面基站到卫星合法节点、卫星窃听节点、地面基站节点的信道增益误差模型为:
式中,hp、he和hs分别表示地面基站到卫星合法节点、卫星窃听节点、地面基站节点的信道增益真值,表示地面基站到卫星合法节点、卫星窃听节点、地面基站节点的信道增益估计,ep=(ep,1,…,ep,N)T、ee=(ee,1,…,ee,N)T和es=(es,1,…,es,N)T分别表示信道增益hp、he和hs的加性矢量误差;(·)T表示转置运算符;
步骤2.2、将信道增益误差限制在球形域内:
式中,S1、S2、S3分别表示ep、ee、es的球形误差模型,ρ1、ρ2、ρ3分别表示球形误差模型S1、S2、S3的边界限制值;||·||F为Frobenius范数,表示N×1维的复矩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星-地混合通信网络下行协同安全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的地面基站将信道增益误差模型作为反映非理想信道状态信息下的样本,构建以地面基站最小信干噪比的节点传输速率最大化为目标函数、卫星合法节点的最小信干噪比大于门限值、地面基站发射功率受限为约束条件的安全传输问题模型,具体如下:
步骤3.1、在非理想信道状态信息下,卫星合法节点的接收信干噪比SINRp为:
式中,gp为卫星发送信号到卫星合法节点的复信道增益,pp为卫星的信号发送功率,ps为地面基站的信号发送功率,γ为卫星合法节点接收信干噪比的门限值,为卫星合法节点接收信号的噪声功率;(·)H为共轭转置运算符,为地面基站波束成形向量;
步骤3.2、卫星窃听节点的接收信干噪比SINRe为:
式中,ge为卫星发送信号到卫星窃听节点的复信道增益,为卫星窃听节点接收的信号噪声功率;
步骤3.3、定义地面基站节点的信道质量优于卫星窃听节点的信道质量,对卫星发送的信号进行预处理,使得卫星合法节点能够接收到有用信号并且接收信干噪比大于解调门限,而卫星窃听节点无法接收到有用信号或者信干噪比小于解调门限,从而实现信息的安全传输;设定卫星合法节点和卫星窃听节点无法对地面基站发送的信号进行译码,则在非理想信道状态信息下,卫星合法节点保密容量Cp为:
Cp=[log2(1+SINRp)-log2(1+SINRe)]+
式中,[·]+=max(·,0)表示取正实数值或0;
步骤3.4、在非理想信道状态信息下,构建以地面基站最小信干噪比的节点传输速率最大化为目标函数、卫星合法节点的最小信干噪比大于门限值、地面基站发射功率受限为约束条件的安全传输问题模型,表示为:
ps≤pmax
式中,gs为卫星发送信号到地面基站节点的复信道增益,为地面基站节点接收信号的噪声功率,第一个约束条件为卫星合法节点的最低接收信干噪比约束,第二个约束条件为基站发射功率约束,第三个约束条件为地面基站波束成形向量归一化约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星-地混合通信网络下行协同安全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的利用函数性质将信干噪比优化问题转换为功率优化问题,并通过变量替换把双层优化问题转换为最大优化问题,利用S-Procedure原理和半正定松弛原理将优化问题转换成一个半正定规划问题,进而设计优化算法求解得出地面基站波束成形向量w,具体如下:
步骤4.1、将卫星合法节点的接收信干噪比代入到优化问题中,将优化问题转换为:
ps≤pmax
其中,pmax表示地面基站的最大发送功率限制;
步骤4.2、令:将步骤4.1中的双层优化问题进一步转换为最大优化问题:
ps≤pmax
步骤4.3、将步骤4.2中的优化问题的第一个约束条件及第二个约束条件重新表示为:
式中,Q1=ppwwH-λpswwHQ3=pswwH
利用S-Procedure原理,将第一个约束条件及第二个约束条件进一步表示为:
式中,分别表示以Q1、β1、u1、Q3、β3、u3为变量的矩阵;表示半正定符号;
步骤4.4、根据半正定松弛原理,定义W=wwH,并将第一个约束条件及第二个约束条件代入优化问题中,将步骤4.2中的优化问题转换为:
ps≤pmax
tr(W)=1
rank(W)=1
式中,tr(·)表示矩阵的迹,rank(·)表示矩阵的秩;
步骤4.5、根据半正定松弛原理,忽略步骤4.4中的优化问题的第五个非凸约束条件rank(W)=1,则将优化问题松弛为:
ps≤pmax
tr(W)=1
步骤4.6、对于实数ξ,步骤4.5中的优化问题属于半正定规划问题,采用内点法对半正定规划问题进行求解,将步骤4.5中的优化问题转换为凸问题:
Find W
ps≤pmax
tr(W)=1
步骤4.7、利用二分搜索算法对步骤4.6中的优化问题进行求解,具体过程为:
①定义[ξlu]为可行区间,包含优化问题最优值ξopt,精度σ>0;令ξ*=(ξlu)/2;
②对于ξ*,利用半正定规划求解优化问题;
③采用二分法更新ξ*
如果步骤4.6中的优化问题可行,则ξl=ξ*
否则,步骤4.6中的优化问题不可行,则ξu=ξ*
④当|ξlu|<σ时,ξ*为步骤4.6中的优化问题的最优解;
步骤4.8、通过半正定松弛原理求解得到的波束成形矩阵权重W,当其秩为1时,将W分解得到波束成形向量w;当其秩不为1时,利用高斯随机法将W转换为步骤4.6中的优化问题的逼近解,并将W分解得到波束成形向量w;高斯随机算法的具体过程为:
①采用特征值分解方法,将波束成形矩阵权重W分解为WW=UΣUH
②随机产生矢量其中,θi在[0,2π)上服从独立均匀分布;
③w=UΣ1/2v,确保wHw=tr(W)。
CN201811508892.0A 2018-12-11 2018-12-11 一种星-地混合通信网络下行协同安全传输方法 Active CN1094127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08892.0A CN109412745B (zh) 2018-12-11 2018-12-11 一种星-地混合通信网络下行协同安全传输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08892.0A CN109412745B (zh) 2018-12-11 2018-12-11 一种星-地混合通信网络下行协同安全传输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12745A true CN109412745A (zh) 2019-03-01
CN109412745B CN109412745B (zh) 2022-04-01

Family

ID=654582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08892.0A Active CN109412745B (zh) 2018-12-11 2018-12-11 一种星-地混合通信网络下行协同安全传输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412745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02486A (zh) * 2020-09-08 2021-01-08 南京邮电大学 多波束卫星通信鲁棒波束成形方法、装置及其存储介质
CN113114341A (zh) * 2021-04-01 2021-07-13 南京邮电大学 高通量卫星通信系统中信息安全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3225119A (zh) * 2021-05-11 2021-08-06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信息超表面的波束域抗干扰和抗截获通信方法
CN113422634A (zh) * 2021-06-15 2021-09-21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毫米波全双工无人机中继通信系统的高能效保密传输方法
CN113938173A (zh) * 2021-10-20 2022-01-14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星地融合网络中联合广播和单播的波束赋形方法
CN114142909A (zh) * 2021-11-17 2022-03-04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一种无源雷达辅助物理层安全卫星通信方法
CN114337774A (zh) * 2021-12-13 2022-04-12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面向双卫星通信系统的安全传输方法
CN114362804A (zh) * 2021-12-22 2022-04-15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智能反射面的星地融合安全传输方法
CN115811734A (zh) * 2023-01-29 2023-03-17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指挥学院 混合卫星-地面无线网络中基于物理层安全的安全速率最大化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326328A1 (en) * 2003-01-22 2015-11-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broadcast multimedia using plural wireless network connections
CN106656287A (zh) * 2016-12-12 2017-05-10 西安交通大学 两种基于中断概率约束的miso窃听信道鲁棒波束成形方法
CN107888270A (zh) * 2017-12-25 2018-04-06 北京理工大学 认知卫星地面融合网络中的物理层安全传输方法
CN108012273A (zh) * 2017-12-25 2018-05-08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认知星-地网络的安全传输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326328A1 (en) * 2003-01-22 2015-11-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broadcast multimedia using plural wireless network connections
CN106656287A (zh) * 2016-12-12 2017-05-10 西安交通大学 两种基于中断概率约束的miso窃听信道鲁棒波束成形方法
CN107888270A (zh) * 2017-12-25 2018-04-06 北京理工大学 认知卫星地面融合网络中的物理层安全传输方法
CN108012273A (zh) * 2017-12-25 2018-05-08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认知星-地网络的安全传输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飞 等: "《非均匀信道增益控制的多载波卫星容量分析》", 《宇航学报》 *
林敏 等: "《存在干扰的星地混合协作传输性能分析》", 《电子学报》 *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02486A (zh) * 2020-09-08 2021-01-08 南京邮电大学 多波束卫星通信鲁棒波束成形方法、装置及其存储介质
CN112202486B (zh) * 2020-09-08 2022-06-17 南京邮电大学 多波束卫星通信鲁棒波束成形方法、装置及其存储介质
CN113114341A (zh) * 2021-04-01 2021-07-13 南京邮电大学 高通量卫星通信系统中信息安全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3225119A (zh) * 2021-05-11 2021-08-06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信息超表面的波束域抗干扰和抗截获通信方法
CN113422634A (zh) * 2021-06-15 2021-09-21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毫米波全双工无人机中继通信系统的高能效保密传输方法
CN113938173A (zh) * 2021-10-20 2022-01-14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星地融合网络中联合广播和单播的波束赋形方法
CN113938173B (zh) * 2021-10-20 2024-02-09 深圳市畅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星地融合网络中联合广播和单播的波束赋形方法
CN114142909B (zh) * 2021-11-17 2023-12-19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一种无源雷达辅助物理层安全卫星通信方法
CN114142909A (zh) * 2021-11-17 2022-03-04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一种无源雷达辅助物理层安全卫星通信方法
CN114337774A (zh) * 2021-12-13 2022-04-12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面向双卫星通信系统的安全传输方法
CN114337774B (zh) * 2021-12-13 2023-10-10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面向双卫星通信系统的安全传输方法
CN114362804B (zh) * 2021-12-22 2023-08-01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智能反射面的星地融合安全传输方法
CN114362804A (zh) * 2021-12-22 2022-04-15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智能反射面的星地融合安全传输方法
CN115811734B (zh) * 2023-01-29 2023-06-06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指挥学院 混合卫星-地面无线网络中基于物理层安全的安全速率最大化方法
CN115811734A (zh) * 2023-01-29 2023-03-17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指挥学院 混合卫星-地面无线网络中基于物理层安全的安全速率最大化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12745B (zh) 2022-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12745A (zh) 一种星-地混合通信网络下行协同安全传输方法
Yang et al. Optimal transmission with artificial noise in MISOME wiretap channels
Chen et al. UAV-relayed covert communication towards a flying warden
Singh et al. Secrecy outage of a simultaneous wireless information and power transfer cognitive radio system
Lee et al. Deep learning based transmit power control in underlaid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Pei et al. Adaptive limited feedback for MISO wiretap channels with cooperative jamming
Hu et al. Covert communications without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at receiver in IoT systems
CN111614387B (zh) 一种大规模天线系统中的安全传输方法
CN104883741B (zh) 一种认知无线电网络的资源分配算法
CN108880734B (zh) 量子回溯搜索优化的CCFD-Massive MIMO系统功率分配方法
CN105491563B (zh) 利用人工噪声提高miso安全通信系统安全速率的方法和系统
Guo et al. Estimation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ith security constraints
CN109728865B (zh) 大规模天线阵中基于人工噪声的窃听编码方法
CN109618336A (zh) 一种频分双工系统中的密钥提取方法
Yu et al. Secrecy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artificial-noise-aided spatial modul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imperfect CSI
Zhu et al. Secure precise transmission with multi-relay-aided directional modulation
Tang et al. Covert communications with extremely low power under finite block length over slow fading
Hoang et al. Secur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ing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Zhang et al. BER performance of multicast SCMA systems
Tato et al. Neural network aided computation of generalized spatial modulation capacity
Ouyang et al. Secrecy performance for finite-alphabet inputs over fluctuating two-ray channels in FDA communications
Zhang et al. Impact of imperfect angle estimation on spatial and directional modulation
Shhab et al. Suppressing the effect of impulsive noise on millimeter-wave communications systems
CN111404587A (zh) 一种基于共轭预编码的多用户mimo对称信道特征获取方法
Wang et al. Optimal joint beamforming and jamming design for secure and covert URLLC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