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02566B - 一种两步法制备柔性氧化钒薄膜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两步法制备柔性氧化钒薄膜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02566B
CN109402566B CN201811554189.3A CN201811554189A CN109402566B CN 109402566 B CN109402566 B CN 109402566B CN 201811554189 A CN201811554189 A CN 201811554189A CN 109402566 B CN109402566 B CN 1094025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nadium oxide
film
substrate
temperature
oxide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5418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02566A (zh
Inventor
鲁远甫
李锐
刘文权
李光元
刘波
焦国华
吕建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AS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81155418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02566B/zh
Publication of CN1094025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02566A/zh
Priority to PCT/CN2019/123451 priority patent/WO2020125440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025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025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06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material
    • C23C14/08Oxides
    • C23C14/083Oxides of refractory metals or yttriu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0021Reactive sputtering or evaporation
    • C23C14/0036Reactive sputter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02Pre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coat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22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of coating
    • C23C14/34Sputtering
    • C23C14/35Sputtering by application of a magnetic field, e.g. magnetron sputter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58After-treatment
    • C23C14/5806Thermal treatmen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 (AREA)
  • Inorganic Compounds Of Heavy Metals (AREA)

Abstract

一种氧化钒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一,在衬底上形成耐高温柔性材料薄膜,以形成基片;步骤二,在所述基片上的所述柔性材料上形成氧化钒前驱体薄膜;步骤三,对形成有所述氧化钒前驱体薄膜的基片进行高温退火,形成具有氧化钒薄膜的复合薄膜。上述制备方法制备过程简单且容易控制,为柔性氧化钒器件的制备奠定了基础;同时上述制备方法获得的复合柔性薄膜表面均匀、结构致密、成膜质量好、结晶良好,且氧化钒与聚酰亚胺结合紧密,不易脱落。

Description

一种两步法制备柔性氧化钒薄膜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电子半导体技术薄膜的制备方法,特别是一种两步法制备柔性氧化钒太赫兹探测器热敏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太赫兹频段(0.1-10THz,1THz=1012Hz)是电磁波谱最后一个待开发的频谱区域,在短距离无线通信、生物传感、医疗诊断、材料特性光谱检测以及无损探测等方面均具有潜在的应用,其具有的瞬态性、低能性、相干性、穿透性以及光谱的特征吸收等独特的性能已普遍被人认识。
推动太赫兹技术进一步的发展和实际应用,我们不仅需要很好的解决可靠廉价稳定的太赫兹源,高灵敏高信噪比的太赫兹探测器,同时还需要提供很好的太赫兹波导、滤波、调制、开关、分束、偏振等新型功能器件。然而,跟微波和光波段不同,自然物质对太赫兹波缺乏有效响应,已有电子器件和光学器件均无法实现太赫兹的传输和控制。太赫兹材料和器件的缺乏严重制约了太赫兹技术向实用化方向发展,成为太赫兹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目前报道的相关太赫兹探测器均为直接在硅基底上制备,器件加工难度较大:根据红外微测辐射热计微桥的“λ/4原理”,应用到太赫兹检测,如若需检测波长为100μm(3THz),则微桥谐振腔的高度需达到25μm(注:红外探测器仅为1~2μm),而且微桥的制造精度为0.1~1μm。目前的器件材料及加工技术(MEMS)均难以满足相关要求。
基于柔性基底的VOx太赫兹探测器,则能够避开在硅基底上使用复杂的CMOS工艺,降低制备工艺的难度,减少制造探测器的成本。但目前有关于柔性太赫兹探测器的报道极少,主要是因为要在柔性基底上制备质量好的VOx热敏薄膜,需要在高温(>400℃)下生长,而绝大多数的柔性材料不具备耐高温的性能。对柔性材料基底的VOx薄膜有几个方面的要求:1.较高的电阻温度系数;2.表面致密、均匀;3.成膜质量好,与衬底的界面结合性好。在现有的薄膜制备工艺中,使用化学凝胶溶胶法形成的VOx薄膜难以满足以上要求,而选用磁控溅射沉积法,在适当的工艺条件下制备形成的VOx薄膜,能够满足以上条件的要求。
申请号为CN201310272361.7的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基于柔性基底的太赫兹调制器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并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柔性基底聚酰亚胺的VOx薄膜,该薄膜是在低温下通过磁控溅射制备金属V薄膜,此后在氧气氛围内,在250~300℃温度范围内,对所述V薄膜热处理30~180s获得VOx薄膜。
上述方法属于薄膜氧化法,该薄膜是在低温下生长,且热处理温度较低,氧气氛围制备下工艺控制困难,难以生长出质量好VOx的薄膜,不适合应用在柔性太赫兹探测器上。
本发明提出一种两步法制备柔性VOx复合薄膜。第一步,通过将耐高温的聚酰亚胺PI(热分解温度为494℃)作为基底,使用磁控溅射在低温下制备氧化钒前驱体;第二步,在高温下热处理即原位退火。由本发明方法获得的复合柔性薄膜表面均匀、结构致密、成膜质量好、结晶良好,且VOx与聚酰亚胺结合紧密,不易脱落。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使用磁控溅射在低温下制备氧化钒前驱体,再对该前驱体进行热处理,以形成表面均匀、结构致密、成膜质量好、结晶良好、与聚酰亚胺结合紧密、不易脱落的氧化钒复合柔性薄膜。
本发明涉及一种氧化钒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一,在衬底上形成耐高温柔性材料薄膜,以形成基片;步骤二,在所述基片上的所述柔性材料上形成氧化钒前驱体薄膜;步骤三,对形成有所述氧化钒前驱体薄膜的基片进行高温退火,形成具有氧化钒薄膜的复合薄膜。
优选为,在所述步骤一之前,还包括衬底准备步骤;其中,所述衬底为硅衬底。
优选为,所述衬底准备步骤进一步包括,在所述硅衬底上形成氮化硅层,以形成具有氮化硅层的硅衬底;步骤一中所述柔性材料薄膜形成于所述衬底上的所述氮化硅层上。
优选为,所述步骤三之后,还包括剥离步骤;其中,所述剥离步骤包括,将形成有氧化钒薄膜的所述柔性材料薄膜与所述衬底剥离,获得在所述柔性材料薄膜上形成有氧化钒薄膜的复合薄膜。
优选为,所述耐高温柔性材料的热分解温度高于步骤三中高温退火的温度。
优选为,所述耐高温柔性材料为耐高温树脂材料。
优选为,所述耐高温树脂材料为聚酰亚胺。
优选为,所述聚酰亚胺的热分解温度大于400℃。
优选为,步骤二中,通过磁控溅射方法在所述柔性材料上形成所述氧化钒前驱体薄膜。
优选为,所述磁控溅射的条件为:基片温度为100-420℃,真空度为2.5~4.0×10- 4Pa,靶材与基片距离为80mm,氩气流量为15-30sccm,氧气流量为0.3-2.0sccm,氩氧比为7.5:1-50:1,溅射工作气压为0.1-0.3Pa,溅射功率为150-200W,沉积时间为15-60min。
优选为,步骤三中进行高温退火的条件为,在真空或惰性环境中对形成有所述氧化钒前驱体薄膜的基片进行退火。
优选为,步骤三中进行高温退火的温度为,在420-480℃。
优选为,所述退火的环境为,真空度为0.1-0.3Pa的氩气氛围。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氧化钒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一,准备衬底,在硅基底上形成氮化硅层;步骤二,将所述衬底依次放入去离子水、无水乙醇、丙酮溶剂中分别超声清洗10分钟,并烘干;步骤三,准备基片,在所述衬底上形成聚酰亚胺薄膜;步骤四,将所述基片依次放入去离子水、无水乙醇、丙酮溶剂中分别超声清洗10分钟,并烘干;步骤五,将清洗好的基片置于真空度为2.5~4.0×10-4Pa的高真空射频磁控溅射设备里,在基片温度为100-420℃、氩气流量为15-30sccm、氧气流量为0.3-2.0sccm、氩氧比为7.5:1-50:1、溅射工作气压为0.1-0.3Pa、溅射功率为150-200W、靶材与基片距离为80mm的条件下,沉积15-60min,以在所述基片上形成氧化钒前驱体薄膜;所述靶材为金属钒靶;步骤六,在420-480℃退火30min以上,获得的氧化钒薄膜为层状多晶的薄膜,所述氧化钒薄膜厚度为150nm。
优选为,所述步骤六之后,还包括剥离步骤;其中,所述剥离步骤包括,将形成有氧化钒薄膜的所述聚酰亚胺薄膜与所述衬底剥离,获得在所述柔性材料薄膜上形成有氧化钒薄膜的氧化钒复合薄膜。
优选为,所述步骤三还包括,将聚酰亚胺溶液用刮涂或旋涂的方法均匀涂抹在所述衬底上,在50-60℃下烘烤2小时,然后在300-400℃下加热8小时进行退火,在硅基底上得到均匀的聚酰亚胺薄膜。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通过以上任一种方法制备形成的氧化钒复合薄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克服了现有低温制备柔性氧化钒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基于柔性聚酰亚胺为基底,采用磁控溅射方法,低温制备层状生长的氧化钒,再在不同气氛环境中进行高温退火,获得了一种过程简单且易稳定控制的复合薄膜制备方法,为柔性氧化钒器件的制备奠定了基础。由本发明制备方法获得的复合柔性薄膜表面均匀、结构致密、成膜质量好、结晶良好,且氧化钒与聚酰亚胺结合紧密,不易脱落。
附图说明
附图1:氧化钒复合薄膜整体结构图;
附图2:氧化钒复合薄膜分层示意图;
附图3:实施例1方法制备的氧化钒薄膜扫描电子显微镜图;
附图4:实施例1方法制备的氧化钒薄膜原子力显微镜图;
附图5:实施例1方法制备的氧化钒薄膜电阻随温度变化曲线图;
附图6:实施例2方法制备的氧化钒薄膜扫描电子显微镜图;
附图7:实施例2方法制备的氧化钒薄膜原子力显微镜图;
附图8:实施例2方法制备的氧化钒薄膜电阻随温度变化曲线图;
附图9:实施例3方法制备的氧化钒薄膜扫描电子显微镜图;
附图10:实施例3方法制备的氧化钒薄膜原子力显微镜图;
附图11:实施例3方法制备的氧化钒薄膜电阻随温度变化曲线图;
附图12:实施例4方法制备的氧化钒薄膜扫描电子显微镜图;
附图13:实施例4方法制备的氧化钒薄膜原子力显微镜图;
附图14:实施例4方法制备的氧化钒薄膜电阻随温度变化曲线图;
附图15:实施例5方法制备的氧化钒薄膜扫描电子显微镜图;
附图16:实施例5方法制备的氧化钒薄膜原子力显微镜图;
附图17:实施例5方法制备的氧化钒薄膜电阻随温度变化曲线图;
附图18:实施例6方法制备的氧化钒薄膜扫描电子显微镜图;
附图19:实施例6方法制备的氧化钒薄膜原子力显微镜图;
附图20:实施例6方法制备的氧化钒薄膜电阻随温度变化曲线图;
附图21:实施例7方法制备的氧化钒薄膜扫描电子显微镜图;
附图22:实施例7方法制备的氧化钒薄膜原子力显微镜图;
附图23:实施例7方法制备的氧化钒薄膜电阻随温度变化曲线图;
附图24:实施例8方法制备的氧化钒薄膜扫描电子显微镜图;
附图25:实施例8方法制备的氧化钒薄膜原子力显微镜图;
附图26:实施例8方法制备的氧化钒薄膜电阻随温度变化曲线图;
附图27:实施例9方法制备的氧化钒薄膜扫描电子显微镜图;
附图28:实施例9方法制备的氧化钒薄膜原子力显微镜图;
附图29:实施例9方法制备的氧化钒薄膜电阻随温度变化曲线图;
附图30:实施例10方法制备的氧化钒薄膜扫描电子显微镜图;
附图31:实施例10方法制备的氧化钒薄膜原子力显微镜图;
附图32:实施例10方法制备的氧化钒薄膜电阻随温度变化曲线图;
附图33:实施例11方法制备的氧化钒薄膜扫描电子显微镜图;
附图34:实施例11方法制备的氧化钒薄膜原子力显微镜图;
附图35:实施例11方法制备的氧化钒薄膜电阻随温度变化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一种制备柔性氧化钒(VOx)薄膜的两步制备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在基片上低温形成氧化钒前驱体以及对所述氧化钒前驱体进行高温退火两步骤。其中,所述氧化钒不仅限于VO2、V2O5,即包括各种形式的钒的氧化物,即通常被本领域技术人员记做VOx
主要步骤包括,在衬底上形成耐高温柔性材料薄膜12,并以此形成基片,所述基片能够用于后续步骤中形成氧化钒薄膜11,即在所述基片上的所述柔性材料上形成氧化钒前驱体薄膜,然后进一步对形成有所述氧化钒前驱体薄膜的基片进行高温退火,以形成氧化钒薄膜的复合薄膜1。先在基片上形成氧化钒前驱体,能够在反应结合时形成结晶形态好的氧化钒晶体;然后在高温下退火,则能够有效的使元素均匀扩散,形成成膜质量好,表面粗糙度小的薄膜。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准备衬底的步骤,通常选用硅衬底作为所述复合薄膜的衬底,以方便将所述复合薄膜直接制作成太赫兹探测器中的相关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准备衬底的步骤进一步包括,在所述硅衬底14上形成氮化硅层13,以形成具有氮化硅层13的硅衬底;并进一步将所述柔性材料薄膜12形成于所述衬底上的所述氮化硅层上。氮化硅层用于之后器件制备的绝缘层,以及适用于器件加工中的MEMS工艺制备。在反应过程中,仅与硅片一同作为柔性薄膜的载体,不参与直接反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剥离步骤。其中,所述剥离步骤包括,将形成有氧化钒薄膜11的所述柔性材料薄膜12与所述衬底剥离,获得在所述柔性材料薄膜12上形成的氧化钒薄膜11,即柔性氧化钒复合薄膜。通过此步骤,可以单独获得柔性的氧化钒复合薄膜,能够适于在不同使用环境和使用条件下作为单独的柔性薄膜材料使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耐高温柔性材料优选为耐高温树脂材料,并进一步优选为聚酰亚胺树脂材料,且所述聚酰亚胺的热分解温度大于400℃。优选为,所述耐高温柔性材料的热分解温度高于高温退火的温度。由此使得形成在所述柔性材料薄膜12表面的氧化钒薄膜11能够在高温的条件下进行退火,并形成表面均匀、结构致密、成膜质量好、结晶良好,且氧化钒与聚酰亚胺结合紧密不易脱落的氧化钒复合薄膜。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磁控溅射方法在所述柔性材料上形成所述氧化钒前驱体薄膜;且所述磁控溅射的条件优选为,所述基片温度为100-400℃,真空度为2.5~4.0×10- 4Pa,靶材与基片距离为80mm,氩气流量为15-30sccm,氧气流量为0.3-2.0sccm,氩氧比为7.5:1-39:1,溅射工作气压为0.3Pa,溅射功率为150-200W,沉积时间为15-60min;其中,所使用的所述靶材为金属钒靶,质量纯度≥99.99%,氩气的纯度≥99.999%,氧气的纯度≥99.99%。以此获得表面均匀、结构致密、成膜质量好、结晶良好,且氧化钒与聚酰亚胺结合紧密不易脱落的氧化钒薄膜。
在一些实施例中,高温退火的条件为,在真空或惰性环境中对所述氧化钒前驱体薄膜进行退火;进一步优选为,在真空度为0.1-0.3Pa的氩气氛围中,在420-480℃退火30min以上,获得的氧化钒薄膜为层状多晶的薄膜,所述氧化钒薄膜厚度为150nm。在真空或惰性条件下进行高温退火,有助于提高成膜质量,形成表面均匀、结构致密、结晶良好、不易脱落的氧化钒薄膜。
在一些实施例中,具体的氧化钒薄膜制备方法包括,步骤一,准备衬底,在硅基底上形成氮化硅层;步骤二,将所述衬底依次放入去离子水、无水乙醇、丙酮溶剂中分别超声清洗10分钟,并烘干;步骤三,准备基片,在所述衬底上形成聚酰亚胺薄膜;步骤四,将所述基片依次放入去离子水、无水乙醇、丙酮溶剂中分别超声10分钟,并烘干;步骤五,将清洗好的基片置于真空度为2.5~4.0×10-4Pa的高真空射频磁控溅射设备里,在基片温度为100-400℃、氩气流量为15-30sccm、氧气流量为0.3-2.0sccm、氩氧比为7.5:1-39:1、溅射工作气压为0.3Pa、溅射功率为150-200W、靶材与基片距离为80mm的条件下,沉积15-60min,以在所述基片上形成氧化钒前驱体薄膜;所述靶材为质量纯度≥99.99%的金属钒靶;步骤六,在420-480℃退火30min以上,获得的氧化钒薄膜为层状多晶的薄膜,所述氧化钒薄膜厚度为150nm。以此获得表面均匀、结构致密、成膜质量好、结晶良好,且氧化钒与聚酰亚胺结合紧密不易脱落的氧化钒薄膜。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六之后,还包括剥离步骤;其中,所述剥离步骤包括,将形成有氧化钒薄膜的所述聚酰亚胺薄膜与所述衬底剥离,获得在所述柔性材料薄膜上形成的氧化钒薄膜。通过此步骤,可以单独获得柔性的氧化钒复合薄膜,能够适于在不同使用环境和使用条件下作为单独的柔性薄膜材料使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三还包括,将聚酰亚胺溶液用刮涂或旋涂的方法均匀涂抹在所述衬底上,在50-60℃下烘烤2小时,然后在300-400℃下加热8小时进行退火,在硅基底上得到均匀的聚酰亚胺薄膜。通过此步骤,可以获得具有高热分解温度的聚酰亚胺薄膜,优选为,所述聚酰亚胺薄膜的热分解温度大于400℃。优选为,所得的聚酰亚胺薄膜的介电常数为3.4,热分解温度为494℃。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涉及的氧化钒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具体如下:
步骤一,准备衬底。提供硅基底,并在所述硅基底上通过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形成氮化硅层。其中所用的硅基底尺寸为33mm×33mm。氮化硅层用于之后器件制备的绝缘层,以及适用于器件加工中的MEMS工艺制备。在反应过程中,氮化硅层仅与硅片一同作为柔性薄膜的载体,不参与直接反应。
步骤二,将所述衬底依次放入去离子水、无水乙醇、丙酮溶剂中分别超声清洗10分钟,并烘干。
步骤三,准备基片。将聚酰亚胺(PI)溶液用刮涂或旋涂的方法均匀涂抹在清洗干净的所述衬底上,在50-60℃下烘烤2小时,除去聚酰亚胺中的有机成分,再在高温300-400℃下加热8小时,发生亚胺化反应,最终在所述基底上得到均匀的聚酰亚胺薄膜。所得的聚酰亚胺介电常数为3.4,热分解温度为494℃。
步骤四,将所述基片依次放入去离子水、无水乙醇、丙酮溶剂中分别超声10分钟,并烘干。
步骤五,制备氧化钒前驱体薄膜。将清洗好的基片置于真空度为2.5~4.0×10-4Pa的高真空射频磁控溅射设备里,以氧气与氩气的混合气体作为工作气体,溅射工作的真空度为2.5~4.0×10-4Pa,金属钒作为靶材,靶材与基片距离为80mm,氩气流量为15sccm,氧气流量为1.0sccm,氩氧比为15:1,溅射工作气压为0.3Pa,溅射功率为200W,生长时基片温度为300℃,沉积时间为15-60min。其中,金属钒靶质量纯度为99.99%,氩气的纯度≥99.999%,氧气的纯度≥99.99%。所得的氧化钒(VOx)为层状非晶的VOx薄膜。
步骤六,在真空或氩气氛围中高温退火。将气体压强,通过通入氩气,调整为0.3Pa,在480℃左右退火30min,获得的氧化钒(VOx)为层状多晶的薄膜,得到的氧化钒(VOx)薄膜厚度为150nm。
参见附图1和2可知,由此方法获得的氧化钒复合薄膜1包括硅基底14、氮化硅层13、聚酰亚胺薄膜12以及氧化钒薄膜11。所述氧化钒薄膜11表面均匀,结构致密,成膜质量好,结晶良好,且氧化钒与聚酰亚胺结合紧密,不易脱落。其中,所述聚酰亚胺薄膜12可以与所述氮化硅层13之间相互剥离,以形成在柔性聚酰亚胺薄膜12表面上形成有氧化钒薄膜11的柔性氧化钒复合薄膜。
图3所示为,本实施例方法最终获得的柔性氧化钒复合薄膜中的氧化钒薄膜,在Carl Zeiss Corporation公司产的ZEISS
Figure BDA0001911416380000081
55型号的扫描电镜获得的标准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所述氧化钒薄膜具备层状生长的特性,薄膜结构致密,且结晶效果好,薄膜的质量高。
图4所示为,本实施例方法最终获得的柔性氧化钒复合薄膜中的氧化钒薄膜,使用Agilent型号的AFM表征的原子力显微镜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所述氧化钒薄膜表面平整,表面粗糙度小。
图5所示为,本实施例方法最终获得的柔性氧化钒复合薄膜中的氧化钒薄膜,使用四探针测试仪测试的电阻随温度变化曲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所述氧化钒薄膜的电阻温度系数约在-2%~-3%的范围内,具有较高的电阻温度系数,与在硅、金红石等刚性基底上制备的氧化钒薄膜性能相当。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使用相同的制备方法,其区别仅在于磁控溅射的工作条件及退火温度。即,在实施例2中磁控溅射与实施例1不同的工作条件为:氩气流量为15sccm,氧气流量为1.0sccm,氩氧比为15:1,溅射工作气压为0.3Pa,溅射功率为200W,生长温度为200℃,热处理退火温度420℃。其余的制备步骤及相关条件与实施例1中所记载的完全相同。
图6所示为,本实施例方法最终获得的柔性氧化钒复合薄膜中的氧化钒薄膜,在Carl Zeiss Corporation公司产的ZEISS
Figure BDA0001911416380000091
55型号的扫描电镜获得的标准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所述氧化钒薄膜具备层状生长的特性,薄膜结构致密,且结晶效果好,薄膜的质量高。
图7所示为,本实施例方法最终获得的柔性氧化钒复合薄膜中的氧化钒薄膜,使用Agilent型号的AFM表征的原子力显微镜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所述氧化钒薄膜表面平整,表面粗糙度小。
图8所示为,本实施例方法最终获得的柔性氧化钒复合薄膜中的氧化钒薄膜,使用四探针测试仪测试的电阻随温度变化曲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所述氧化钒薄膜的电阻温度系数约在-2%以上,具有较高的电阻温度系数,与在硅、金红石等刚性基底上制备的氧化钒薄膜性能相当。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使用相同的制备方法,其区别仅在于磁控溅射的工作条件及退火温度。即,在本实施例中磁控溅射与实施例1不同的工作条件为:氩气流量为30sccm,氧气流量为1.0sccm,氩氧比为30:1,溅射工作气压为0.3Pa,溅射功率为200W,生长温度为100℃,热处理退火温度450℃。其余的制备步骤及相关条件与实施例1中所记载的完全相同。
图9所示为,本实施例方法最终获得的柔性氧化钒复合薄膜中的氧化钒薄膜,在Carl Zeiss Corporation公司产的ZEISS
Figure BDA0001911416380000092
55型号的扫描电镜获得的标准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所述氧化钒薄膜具备层状生长的特性,薄膜结构致密,且结晶效果好,薄膜的质量高。
图10所示为,本实施例方法最终获得的柔性氧化钒复合薄膜中的氧化钒薄膜,使用Agilent型号的AFM表征的原子力显微镜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所述氧化钒薄膜表面平整,表面粗糙度小。
图11所示为,本实施例方法最终获得的柔性氧化钒复合薄膜中的氧化钒薄膜,使用四探针测试仪测试的电阻随温度变化曲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所述氧化钒薄膜的电阻温度系数约在-2%~-3%的范围内,具有较高的电阻温度系数,适用于太赫兹探测器的热敏薄膜。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使用相同的制备方法,其区别仅在于磁控溅射的工作条件及退火温度。即,在本实施例中磁控溅射与实施例1不同的工作条件为:氩气流量为15sccm,氧气流量为2.0 sccm,氩氧比为7.5:1,溅射工作气压为0.3Pa,溅射功率为200W,生长温度为420℃,热处理退火温度480℃。其余的制备步骤及相关条件与实施例1中所记载的完全相同。
图12所示为,本实施例方法最终获得的柔性氧化钒复合薄膜中的氧化钒薄膜,在Carl Zeiss Corporation公司产的ZEISS
Figure BDA0001911416380000101
55型号的扫描电镜获得的标准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所述氧化钒薄膜具备层状生长的特性,薄膜结构致密,且结晶效果好,薄膜的质量高。
图13所示为,本实施例方法最终获得的柔性氧化钒复合薄膜中的氧化钒薄膜,使用Agilent型号的AFM表征的原子力显微镜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所述氧化钒薄膜表面平整,表面粗糙度小。
图14所示为,本实施例方法最终获得的柔性氧化钒复合薄膜中的氧化钒薄膜,使用四探针测试仪测试的电阻随温度变化曲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所述氧化钒薄膜的电阻温度系数约在-2%以上,具有较高的电阻温度系数,与在硅、金红石等刚性基底上制备的氧化钒薄膜性能相当。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使用相同的制备方法,其区别仅在于磁控溅射的工作条件及退火温度。即,在本实施例中磁控溅射与实施例1不同的工作条件为:氩气流量为15sccm,氧气流量为0.5 sccm,氩氧比为30:1,溅射工作气压为0.3Pa,溅射功率为200W,生长温度为300℃,热处理退火温度420℃。其余的制备步骤及相关条件与实施例1中所记载的完全相同。
图15所示为,本实施例方法最终获得的柔性氧化钒复合薄膜中的氧化钒薄膜,在Carl Zeiss Corporation公司产的ZEISS
Figure BDA0001911416380000111
55型号的扫描电镜获得的标准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所述氧化钒薄膜具备层状生长的特性,薄膜结构致密,且结晶效果好,薄膜的质量高。
图16所示为,本实施例方法最终获得的柔性氧化钒复合薄膜中的氧化钒薄膜,使用Agilent型号的AFM表征的原子力显微镜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所述氧化钒薄膜表面平整,表面粗糙度小。
图17所示为,本实施例方法最终获得的柔性氧化钒复合薄膜中的氧化钒薄膜,使用四探针测试仪测试的电阻随温度变化曲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所述氧化钒薄膜电阻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所述氧化钒薄膜出现了部分相变的情况,电阻温度系数高。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使用相同的制备方法,其区别仅在于磁控溅射的工作条件及退火温度。即,在本实施例中磁控溅射与实施例1不同的工作条件为:氩气流量为15sccm,氧气流量为0.3sccm,氩氧比为50:1,溅射工作气压为0.3Pa,溅射功率为200W,生长温度为300℃,热处理退火温度480℃。其余的制备步骤及相关条件与实施例1中所记载的完全相同。
图18所示为,本实施例方法最终获得的柔性氧化钒复合薄膜中的氧化钒薄膜,在Carl Zeiss Corporation公司产的ZEISS
Figure BDA0001911416380000112
55型号的扫描电镜获得的标准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所述氧化钒薄膜具备层状生长的特性,薄膜结构致密,且结晶效果好,薄膜的质量高。
图19所示为,本实施例方法最终获得的柔性氧化钒复合薄膜中的氧化钒薄膜,使用Agilent型号的AFM表征的原子力显微镜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所述氧化钒薄膜表面平整,表面粗糙度小。
图20所示为,本实施例方法最终获得的柔性氧化钒复合薄膜中的氧化钒薄膜,使用四探针测试仪测试的电阻随温度变化曲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所述氧化钒薄膜电阻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所述氧化钒薄膜具有-2%~-3%,较高的电阻温度系数,与在硅、金红石等刚性基底上制备的氧化钒薄膜性能相当。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使用相同的制备方法,其区别仅在于磁控溅射的工作条件及退火温度。即,在本实施例中磁控溅射与实施例1不同的工作条件为:氩气流量为30sccm,氧气流量为0.83sccm,氩氧比为36:1,溅射工作气压为0.3Pa,溅射功率为190W,生长温度为420℃,热处理退火温度480℃。其余的制备步骤及相关条件与实施例1中所记载的完全相同。
图21所示为,本实施例方法最终获得的柔性氧化钒复合薄膜中的氧化钒薄膜,在Carl Zeiss Corporation公司产的ZEISS
Figure BDA0001911416380000121
55型号的扫描电镜获得的标准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所述氧化钒薄膜具备层状生长的特性,薄膜结构致密,且结晶效果好,薄膜的质量高。
图22所示为,本实施例方法最终获得的柔性氧化钒复合薄膜中的氧化钒薄膜,使用Agilent型号的AFM表征的原子力显微镜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所述氧化钒薄膜表面平整,表面粗糙度小。
图23所示为,本实施例方法最终获得的柔性氧化钒复合薄膜中的氧化钒薄膜,使用四探针测试仪测试的电阻随温度变化曲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所述氧化钒薄膜电阻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所述氧化钒薄膜在70℃附近出现相变,变化下降达2-3个数量级。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使用相同的制备方法,其区别仅在于磁控溅射的工作条件及退火温度。即,在本实施例中磁控溅射与实施例1不同的工作条件为:氩气流量为30sccm,氧气流量为0.93sccm,氩氧比为32.2:1,溅射工作气压为0.3Pa,溅射功率为190W,生长温度为420℃,热处理退火温度480℃。其余的制备步骤及相关条件与实施例1中所记载的完全相同。
图24所示为,本实施例方法最终获得的柔性氧化钒复合薄膜中的氧化钒薄膜,在Carl Zeiss Corporation公司产的ZEISS
Figure BDA0001911416380000122
55型号的扫描电镜获得的标准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所述氧化钒薄膜具备层状生长的特性,薄膜结构致密,且结晶效果好,薄膜的质量高。
图25所示为,本实施例方法最终获得的柔性氧化钒复合薄膜中的氧化钒薄膜,使用Agilent型号的AFM表征的原子力显微镜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所述氧化钒薄膜表面平整,表面粗糙度小。
图26所示为,本实施例方法最终获得的柔性氧化钒复合薄膜中的氧化钒薄膜,使用四探针测试仪测试的电阻随温度变化曲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所述氧化钒薄膜电阻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所述氧化钒薄膜在75℃附近出现相变,变化下降达2-3个数量级。
实施例9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使用相同的制备方法,其区别仅在于磁控溅射的工作条件及退火温度。即,在本实施例中磁控溅射与实施例1不同的工作条件为:氩气流量为30sccm,氧气流量为0.88sccm,氩氧比为34.1:1,溅射工作气压为0.3Pa,溅射功率为190W,生长温度为420℃,热处理退火温度480℃。其余的制备步骤及相关条件与实施例1中所记载的完全相同。
图27所示为,本实施例方法最终获得的柔性氧化钒复合薄膜中的氧化钒薄膜,在Carl Zeiss Corporation公司产的ZEISS
Figure BDA0001911416380000131
55型号的扫描电镜获得的标准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所述氧化钒薄膜具备层状生长的特性,薄膜结构致密,且结晶效果好,薄膜的质量高。
图28所示为,本实施例方法最终获得的柔性氧化钒复合薄膜中的氧化钒薄膜,使用Agilent型号的AFM表征的原子力显微镜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所述氧化钒薄膜表面平整,表面粗糙度小。
图29所示为,本实施例方法最终获得的柔性氧化钒复合薄膜中的氧化钒薄膜,使用四探针测试仪测试的电阻随温度变化曲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所述氧化钒薄膜的电阻温度系数约在-2%~-3%的范围内,具有较高的电阻温度系数,与在硅、金红石等刚性基底上制备的氧化钒薄膜性能相当。且出现部分相变特性,电阻下降1个数量级。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使用相同的制备方法,其区别仅在于磁控溅射的工作条件及退火温度。即,在本实施例中磁控溅射与实施例1不同的工作条件为:氩气流量为30sccm,氧气流量为0.77sccm,氩氧比为39:1,溅射工作气压为0.3Pa,溅射功率为190W,生长温度为420℃,热处理退火温度480℃。其余的制备步骤及相关条件与实施例1中所记载的完全相同。
图30所示为,本实施例方法最终获得的柔性氧化钒复合薄膜中的氧化钒薄膜,在Carl Zeiss Corporation公司产的ZEISS
Figure BDA0001911416380000132
55型号的扫描电镜获得的标准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所述氧化钒薄膜具备层状生长的特性,薄膜结构致密,且结晶效果好,薄膜的质量高。
图31所示为,本实施例方法最终获得的柔性氧化钒复合薄膜中的氧化钒薄膜,使用Agilent型号的AFM表征的原子力显微镜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所述氧化钒薄膜表面平整,表面粗糙度小。
图32所示为,本实施例方法最终获得的柔性氧化钒复合薄膜中的氧化钒薄膜,使用四探针测试仪测试的电阻随温度变化曲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所述氧化钒薄膜的电阻温度系数约在-2%~-3%的范围内,具有较高的电阻温度系数,与在硅、金红石等刚性基底上制备的氧化钒薄膜性能相当。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使用相同的制备方法,其区别仅在于磁控溅射的工作条件及退火温度。即,在本实施例中磁控溅射与实施例1不同的工作条件为:氩气流量为30sccm,氧气流量为0.83sccm,氩氧比为36:1,溅射工作气压为0.1Pa,溅射功率为190W,生长温度为420℃,热处理退火温度480℃。其余的制备步骤及相关条件与实施例1中所记载的完全相同。
图33所示为,本实施例方法最终获得的柔性氧化钒复合薄膜中的氧化钒薄膜,在Carl Zeiss Corporation公司产的ZEISS
Figure BDA0001911416380000141
55型号的扫描电镜获得的标准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所述氧化钒薄膜具备层状生长的特性,薄膜结构致密,且结晶效果好,薄膜的质量高。
图34所示为,本实施例方法最终获得的柔性氧化钒复合薄膜中的氧化钒薄膜,使用Agilent的型号的AFM表征的原子力显微镜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所述氧化钒薄膜表面平整,表面粗糙度小。
图35所示为,本实施例方法最终获得的柔性氧化钒复合薄膜中的氧化钒薄膜,使用四探针测试仪测试的电阻随温度变化曲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所述氧化钒薄膜的电阻温度系数约在-2%~-3%的范围内,具有较高的电阻温度系数,与在硅、金红石等刚性基底上制备的氧化钒薄膜性能相当。
本发明选用耐高温聚酰亚胺薄膜作为基底,低温制备层状生长的氧化钒薄膜,再通过不同气氛环境中的高温退火,制备得到基于聚酰亚胺柔性基底的氧化钒薄膜。所述氧化钒薄膜结晶度高,表面光滑均匀,具有良好的热致相变特性,电学特性与直接在硅基底等刚性材料制备的氧化钒薄膜相当,电阻值变化范围大,且氧化钒薄膜与聚酰亚胺薄膜结合紧密,不易脱落。本发明涉及的两步法既具备简单操作的优点又易于稳定控制;使用耐高温柔性基底材料,具备单独使用与硅基底的兼容特点,扩展了氧化钒薄膜的使用范围。
上面所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由于对相同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很容易在此基础上进行若干修改和改动,因此本说明书并非是要将本发明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方法步骤、工艺流程、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及等同物,均属于本发明所申请的专利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氧化钒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一,在衬底上形成耐高温柔性材料薄膜,以形成基片;其中,所述衬底为硅衬底;
步骤二,通过磁控溅射方法在所述基片上的所述柔性材料上形成氧化钒前驱体薄膜;
步骤三,在真空或惰性环境中对形成有所述氧化钒前驱体薄膜的基片进行高温退火,形成具有氧化钒薄膜的复合薄膜;其中,所述高温退火的温度为420-480℃;其中,所述步骤三之后,还包括剥离步骤;其中,所述剥离步骤包括,将形成有氧化钒薄膜的所述柔性材料薄膜与所述衬底剥离,获得在所述柔性材料薄膜上形成有氧化钒薄膜的复合薄膜;所述耐高温柔性材料的热分解温度高于步骤三中高温退火的温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准备步骤进一步包括,在所述硅衬底上形成氮化硅层,以形成具有氮化硅层的硅衬底;步骤一中所述柔性材料薄膜形成于所述衬底上的所述氮化硅层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耐高温柔性材料为耐高温树脂材料。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耐高温树脂材料为聚酰亚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控溅射的条件为:基片温度为100-420℃,真空度为2.5~4.0×10-4Pa,靶材与基片距离为80mm,氩气流量为15-30sccm,氧气流量为0.3-2.0sccm,氩氧比为7.5:1-50:1,溅射工作气压为0.1-0.3Pa,溅射功率为150-200W,沉积时间为15-60min。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退火的环境为,真空度为0.1-0.3Pa的氩气氛围。
7.一种氧化钒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一,准备衬底,在硅基底上形成氮化硅层;
步骤二,将所述衬底依次放入去离子水、无水乙醇、丙酮溶剂中分别超声清洗10分钟,并烘干;
步骤三,准备基片,在所述衬底上形成聚酰亚胺薄膜;
步骤四,将所述基片依次放入去离子水、无水乙醇、丙酮溶剂中分别超声清洗10分钟,并烘干;
步骤五,将清洗好的基片置于真空度为2.5~4.0×10-4Pa的高真空射频磁控溅射设备里,在基片温度为100-420℃、氩气流量为15-30sccm、氧气流量为0.3-2.0sccm、氩氧比为7.5:1-50:1、溅射工作气压为0.1-0.3Pa、溅射功率为150-200W、靶材与基片距离为80mm的条件下,沉积15-60min,以在所述基片上形成氧化钒前驱体薄膜;所述靶材为金属钒靶;
步骤六,在420-480℃退火30min以上,获得的氧化钒薄膜为层状多晶的薄膜;所述步骤六之后,还包括剥离步骤;其中,所述剥离步骤包括,将形成有氧化钒薄膜的所述聚酰亚胺薄膜与所述衬底剥离,获得在所述聚酰亚胺薄膜上形成有氧化钒薄膜的氧化钒复合薄膜;所述聚酰亚胺薄膜的热分解温度高于步骤六中高温退火的温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还包括,将聚酰亚胺溶液用刮涂或旋涂的方法均匀涂抹在所述衬底上,在50-60℃下烘烤2小时,然后在300-400℃下加热8小时进行退火,在硅基底上得到均匀的聚酰亚胺薄膜。
9.一种通过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形成的氧化钒复合薄膜。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氧化钒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的厚度为150nm。
CN201811554189.3A 2018-12-18 2018-12-18 一种两步法制备柔性氧化钒薄膜的方法 Active CN1094025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54189.3A CN109402566B (zh) 2018-12-18 2018-12-18 一种两步法制备柔性氧化钒薄膜的方法
PCT/CN2019/123451 WO2020125440A1 (zh) 2018-12-18 2019-12-05 一种两步法制备柔性氧化钒薄膜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54189.3A CN109402566B (zh) 2018-12-18 2018-12-18 一种两步法制备柔性氧化钒薄膜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02566A CN109402566A (zh) 2019-03-01
CN109402566B true CN109402566B (zh) 2021-03-26

Family

ID=654600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54189.3A Active CN109402566B (zh) 2018-12-18 2018-12-18 一种两步法制备柔性氧化钒薄膜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9402566B (zh)
WO (1) WO202012544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02566B (zh) * 2018-12-18 2021-03-26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两步法制备柔性氧化钒薄膜的方法
CN114059032B (zh) * 2021-11-18 2022-09-13 吉林大学 一种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制备二氧化钒薄膜的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755154A1 (en) * 2005-08-18 2007-02-21 Yamanashi Universit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a zinc oxide thin film at low temperatures
CN102867907A (zh) * 2012-10-11 2013-01-09 南京大学 一种制备柔性超导薄膜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47835B2 (ja) * 1999-03-26 2007-07-25 旭硝子株式会社 薄膜の製造方法
US20040121146A1 (en) * 2002-12-20 2004-06-24 Xiao-Ming He Composite barrier films and method
CN101174671A (zh) * 2007-10-18 2008-05-07 天津大学 具有相变特性二氧化钒纳米薄膜的制备方法
KR101319263B1 (ko) * 2012-05-22 2013-10-18 전자부품연구원 스마트 윈도우용 그래핀 기반 vo2 적층체
CN103882399A (zh) * 2014-03-18 2014-06-25 天津大学 基于柔性基底具有相变特性纳米氧化钒功能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07779831B (zh) * 2016-08-26 2019-08-16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磁控溅射制备a相二氧化钒薄膜的方法
CN107065385A (zh) * 2017-01-31 2017-08-18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多层二氧化钒的可调控二维热隐身斗篷
FR3087207B1 (fr) * 2018-10-16 2021-06-18 Viessmann Faulquemon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n materiau multicouche thermoregule a base de vo2
CN109457228B (zh) * 2018-12-18 2022-07-08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自动控温的智能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02566B (zh) * 2018-12-18 2021-03-26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两步法制备柔性氧化钒薄膜的方法
CN109666909B (zh) * 2018-12-18 2021-07-27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低温缓冲层技术制备柔性氧化钒复合薄膜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755154A1 (en) * 2005-08-18 2007-02-21 Yamanashi Universit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a zinc oxide thin film at low temperatures
CN102867907A (zh) * 2012-10-11 2013-01-09 南京大学 一种制备柔性超导薄膜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氧化钒薄膜及非致冷红外探测器阵列研究;王宏臣;《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20080315(第03期);第I135-1页 *
王宏臣.氧化钒薄膜及非致冷红外探测器阵列研究.《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2008,(第03期),第I135-1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02566A (zh) 2019-03-01
WO2020125440A1 (zh) 2020-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seng et al. Synthesis of c-axis preferred orientation ZnO: Al transparent conductive thin films using a novel solvent method
CN104261873B (zh) 一种调节二氧化钒薄膜相变温度的方法
CN109402566B (zh) 一种两步法制备柔性氧化钒薄膜的方法
CN108660416A (zh) 一种薄膜制备方法及相应的二硫化钼薄膜和光电探测器
TWI558830B (zh) 製造透明導電氧化物層之方法
CN109052379A (zh) 一种超黑吸光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666909B (zh) 一种低温缓冲层技术制备柔性氧化钒复合薄膜的方法
Pattini et al. Comparative study about Al-doped zinc oxide thin films deposited by pulsed electron deposition and radio frequency magnetron sputtering as transparent conductive oxide for Cu (In, Ga) Se2-based solar cells
JPH04174517A (ja) ダイヤモンド半導体の製造方法
CN102629552A (zh) 应用于非制冷红外焦平面的硅锗薄膜平行转移方法
CN109449247B (zh) 锡掺杂氧化钼薄膜、基于锡掺杂氧化钼薄膜的宽光谱光电探测器阵列及其制备方法
Kek et al. Effects of pressure and substrate temperature on the growth of Al-doped ZnO films by pulsed laser deposition
Zhu et al. Highly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doped SnO2 films prepared on polymer substrate by radio frequency reactive magnetron sputtering
CN113193069B (zh) 一种hBN/BAlN异质结紫外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
Manjakkal et al. Electrical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aluminium doped zinc oxide transparent conducting oxide films prepared by dip coating technique
CN108588661B (zh) 一种采用低价钒种子层优化氧化钒薄膜性能的方法
CN110372040A (zh) 一种利用液相剥离转移制备二硫化铼纳米片的方法
CN104087905B (zh) 一种具有高调谐率铋基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14695597B (zh) 一种基于二维碲化钼的同质异相光电探测器的制备及应用
CN114464694B (zh) 光电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13594289B (zh) 一种PbS同质结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KR101521450B1 (ko) CuSe2를 타겟으로 하는 비셀렌화 스퍼터링 공정을 이용한 CIGS 박막 제조방법
CN102517552A (zh) 一种硒化铅半导体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16559982A (zh) 一种多层石墨烯太赫兹超材料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Mohamed et al. Properties of~ Rf Plasma Nitrided Silicon Thin Films at Different Rf Plasma Processing Powe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