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88216B - 启动装置、网络设备的单板及网络设备 - Google Patents

启动装置、网络设备的单板及网络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88216B
CN109388216B CN201811165893.XA CN201811165893A CN109388216B CN 109388216 B CN109388216 B CN 109388216B CN 201811165893 A CN201811165893 A CN 201811165893A CN 109388216 B CN109388216 B CN 1093882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pu
chip
pin
switch
switching ch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6589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88216A (zh
Inventor
李跃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16589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88216B/zh
Publication of CN1093882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882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882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882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4Resett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5/00Digital computers in general;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in general
    • G06F15/16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digital computers each having at least an arithmetic unit, a program unit and a register, e.g. for a simultaneous processing of several programs
    • G06F15/163Interprocessor communication
    • G06F15/17Interprocessor communication using an input/output type connection, e.g. channel, I/O por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5/00Digital computers in general;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in general
    • G06F15/16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digital computers each having at least an arithmetic unit, a program unit and a register, e.g. for a simultaneous processing of several programs
    • G06F15/177Initialisation or configuration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 Power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该启动装置、网络设备的单板及网络设备,该启动装置包括第一CPU、交换芯片以及第二CPU;第一CPU的数据传输引脚连接交换芯片的复用引脚;交换芯片的复位引脚连接第二CPU;交换芯片的复用引脚还连接上拉电阻;在满足预设事件时,第二CPU对交换芯片进行解复位,以使交换芯片基于复用引脚上的电平进行配置。通过预设事件的设置,限定了交换芯片的解复位的时序,即仅在满足预设事件时,才由第二CPU进行解复位操作,避免第一CPU在上电过程中引脚不稳定而影响对交换芯片的端口的配置,保证上下电时交换芯片端口的工作模式的正确配置,进而保证两CPU间的正常通信。

Description

启动装置、网络设备的单板及网络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网络设备的单板及网络设备。
背景技术
对于网络设备来说,为了满足更多的应用场景,会采用双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的实现方案,如图1所示,CPU1负责人机交互等工作,CPU2负责数据通信。两个CPU分别执行各自的业务,相互独立,但又存在信息交互,例如CPU2负责采集摄像头的视频数据,CPU1负责将视频数据显示到屏幕,两个CPU之间需要交互视频数据流。而信息交互的通道往往由交换芯片构建,CPU2通过管理总线配置交换芯片,通过解复位信号控制交换芯片解复位。CPU1与交换芯片之间有数据通道,这样CPU1和CPU2就可以交互数据了。
在CPU1和CPU2进行数据通信之前,交换芯片需要完成端口的上电配置,才能正常工作。一般情况下,交换芯片用于进行上电配置的端口为复用端口,例如在复位到解复位的某段时间内用于工作模式的配置,解复位后用于数据传输。在设备上电后,CPU2对交换芯片进行复位,在解复位(复位和解除复位)期间根据该复用端口的电平配置端口的工作模式。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例如交换芯片解复位后CPU1还没有上电,此时CPU1传输至CPU2的复用端口的信号不稳定,可能导致交换芯片配置字错误,这种情况导致交换芯片与CPU1不能正常通信。
因此,现有技术中存在着在网络设备的上下电时,由于交换芯片端口工作模式配置错误,导致两个CPU之间无法正常通信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启动装置、网络设备的单板及网络设备,以有效避免出现上电导致的交换芯片的端口工作模式配置错误,进而无法正常通信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启动装置,包括第一CPU、交换芯片以及第二CPU;
所述第一CPU的数据传输引脚连接所述交换芯片的复用引脚;所述交换芯片的复位引脚连接所述第二CPU;
所述交换芯片的复用引脚还连接上拉电阻;
在满足预设事件时,所述第二CPU对所述交换芯片进行解复位,以使所述交换芯片基于复用引脚上的电平进行配置。
结合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CPU还通过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二CPU;
当所述第一CPU上电完成后,所述第一CPU通过所述信号线发送完成通知信号至所述第二CPU;
所述第二CPU检测到所述完成通知信号后,确定满足所述预设事件。
结合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启动装置还包括电源,所述电源与所述第一CPU、所述第二CPU分别连接;所述第一CPU还通过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二CPU;
当所述第二CPU上电完成后,所述第二CPU控制所述电源为所述第一CPU供电,以使所述第一CPU启动;
当所述第一CPU上电完成后,所述第一CPU通过所述信号线发送完成通知信号至所述第二CPU;
所述第二CPU检测到所述完成通知信号后,确定满足所述预设事件。
结合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CPU的数据传输引脚通过开关模块连接所述交换芯片的复用引脚;所述第二CPU与所述开关模块连接;
所述第二CPU完成上电后,满足所述预设事件,所述第二CPU对所述交换芯片解复位,以使所述交换芯片基于复用引脚上的电平进行配置;
当所述第二CPU确定配置完成后,所述第二CPU发送导通信号至所述开关模块,以使所述第一CPU和所述交换芯片的复用引脚之间由断开切换为导通。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当所述第二CPU确定达到延时阈值,确定配置完成。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二CPU读取所述交换芯片的寄存器中存储的配置状态信息;
当确定所述配置状态信息与所述第二CPU中的配置信息一致时,所述第二CPU确定配置完成;
当确定所述配置状态信息与所述第二CPU中的配置信息不一致时,所述第二CPU输出配置失败告警。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开关模块为可控开关阵列;
所述可控开关阵列中的各个开关与所述第一CPU的多个数据传输引脚一一对应;
每个所述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CPU的数据传输引脚,第二端连接所述交换芯片的复用引脚,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CPU;
每个所述开关的控制端均通过通用输入/输出GPIO端口连接所述第二CPU。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在对所述交换芯片解复位之前,所述第二CPU发送断开信号至所述可控开关阵列,以使所述可控开关阵列的各个开关断开。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开关模块为可编程逻辑芯片,所述可编程逻辑芯片上电后,处于断开状态。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的单板,所述网络设备的单板包括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的启动装置。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包括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的启动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启动装置、网络设备的单板及网络设备,该启动装置包括第一CPU、交换芯片以及第二CPU;第一CPU的数据传输引脚连接交换芯片的复用引脚;交换芯片的复位引脚连接第二CPU;交换芯片的复用引脚还连接上拉电阻;在满足预设事件时,第二CPU对交换芯片进行解复位,以使交换芯片基于复用引脚上的电平进行配置。通过预设事件的设置,限定了交换芯片的解复位的时序,即仅在满足预设事件时,才由第二CPU进行解复位操作,避免在第一CPU在上电过程中的引脚信号不稳定影响通过交换芯片的端口所进行的配置,保证上下电时交换芯片端口的工作模式的正确配置,进而保证两CPU间的正常通信。
本申请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而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提供的双CPU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启动装置的通信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启动装置的通信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启动装置的通信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启动装置的通信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启动装置的通信连接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启动装置的通信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目前现有技术中存在着在设备的上下电时,由于交换芯片端口工作模式配置错误,导致两个CPU之间无法正常通信的问题。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启动装置、网络设备的单板及网络设备。在原有双CPU网络设备上进行相关硬件和软件的改进,通过预设事件的设置,限定了交换芯片的解复位的时序,即仅在满足预设事件时,才由第二CPU进行解复位操作,避免在第一CPU在上电过程中的引脚信号不稳定影响通过交换芯片的端口所进行的配置,保证上下电时交换芯片端口的工作模式的正确配置,进而保证双CPU间的正常通信。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启动装置的通信连接示意图。该启动装置可以但不限于作为网络设备,或者是作为网络设备中的单板,例如可以作为网络设备中的主控板、网板或者是业务板。如图2所示,该启动装置包括第一CPU 10、交换芯片20以及第二CPU 30。
第一CPU可以但不限于用于人机交互,第二CPU可以但不限于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通信,交换芯片连接在第一CPU与第二CPU之间,用于实现第一CPU与第二CPU之间的数据交互。
其中第一CPU 10的数据传输引脚连接交换芯片20的复用引脚。交换芯片20的复位引脚连接第二CPU 30。交换芯片20的复用引脚还连接上拉电阻40。在满足预设事件时,第二CPU对交换芯片进行解复位,以使交换芯片基于复用引脚上的电平进行配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预设事件的设置,限定了交换芯片的解复位的时序,即仅在满足预设事件时,才由第二CPU进行解复位操作,避免在第一CPU在上电过程中的引脚信号不稳定影响通过交换芯片的端口所进行的配置,保证上下电时交换芯片端口的工作模式的正确配置,进而保证两CPU间的正常通信。
在可能的实施例中,在图2所示的启动装置的基础上,参见图3所示的另一种启动装置的通信连接图,第一CPU 10还通过信号线连接第二CPU 30。当第一CPU上电完成后,第一CPU通过信号线发送完成通知信号至第二CPU;第二CPU检测到该完成通知信号后,确定满足上述预设事件,第二CPU对交换芯片进行解复位,以使交换芯片基于复用引脚上的电平进行配置。
在一种实际应用中,在上述启动装置的启动过程中,第一CPU和第二CPU上电,在第一CPU上电完成后,发送INT信号作为完成通知信号至第二CPU,以触发第二CPU对交换芯片进行解复位。
在可能的实施例中,上述INT信号可以但不限于为中断信号、持续性高电平信号或持续性低电平信号。例如在第一CPU上电后维持高电平信号或者是低电平信号,以通知第二CPU:第一CPU已经上电完成。
下面以图3为例说明具体的实现过程。参见图3,交互芯片与第一CPU之间的数据通道是需要通过高电平配置的,第一CPU的引脚(以下表示为TX[0:2])与交换芯片的复用引脚(可以表示为P_MODE[0:2]/RX[0:2)相连。交换芯片的复用引脚的信号可以作为RX[0:2]信号,还可以复用为P_MODE[0:2]信号。该P_MODE[0:2]信号用于在交换芯片由复位到解复位(即解除复位)的一段时间内配置端口工作模式,而在其他时间段交换芯片的引脚信号均作为RX[0:2]信号用于数据接收。
当交换芯片上电后,第二CPU通过RST信号解复位交换芯片,交换芯片会根据P_MODE[0:2]信号的电平配置端口的工作模式,P_MODE[0:2]信号通过上拉电阻(即R1、R2及R3)接高电平,正常情况下,可以得到预期配置的P_MODE[0:2]=111B(即P_MODE[0:2]/RX[0:2]的三个引脚均为高电平)。
在配置过程中,如果第一CPU上电未完成,此时第一CPU的引脚TX[0:2]信号不稳定,最终会导致与该第一CPU的引脚相连的交换芯片的引脚配置错误,即预期配置后P_MODE[0:2]≠111B的问题。基于此,参照图3,在启动装置的启动过程中,第一CPU和第二CPU进行上电。第一CPU完成其数据传输引脚TX[0:2]的初始化而完成上电,此时,第一CPU的TX[0:2]的引脚状态可处于可控状态,如控制去使能TX[0:2](比如关断这三个引脚,或者将这三个引脚调为接收状态,即类似交换芯片的引脚RX[0:2]的状态,此时不会对外输出信号),即保证了TX[0:2]的电平不会影响到后续交换芯片的端口(即复用引脚P_MODE[0:2]/RX[0:2])的工作模式配置。第一CPU发送完成INT信号作为完成通知信号至第二CPU,以通知该第二CPU已完成TX[0:2]初始化。第二CPU接收到该INT信号后,发送解复位信号RST至交换芯片,以解复位交换芯片。交换芯片在解复位期间,对其端口P_MODE[0:2]/RX[0:2]进行配置。在确定完成交换芯片配置之后,第一CPU控制使能TX[0:2],使其能够对外输出信号。
本实施例中,第一CPU和第二CPU通过信号线连接,通过第一CPU和第二CPU之间传输的完成通知信号,保证在第一CPU上电完成后再进行交换芯片端口的工作模式配置,避免由于第一CPU上电过程中引脚信号不稳定,导致的交换芯片的端口工作模式配置错误,进而无法正常通信的问题。
在可能的实施例中,在图3所示的启动装置的基础上,参见图4所示的另一种启动装置的通信连接图,上述启动装置还包括电源40,该电源40与第一CPU 10、第二CPU 30分别连接;第一CPU 10还通过信号线连接第二CPU 30。当第二CPU上电完成后,第二CPU控制电源为第一CPU供电,以使第一CPU启动。当第一CPU上电完成后,第一CPU通过信号线发送完成通知信号至第二CPU;第二CPU检测到该完成通知信号后,满足上述预设事件,第二CPU对交换芯片进行解复位,以使交换芯片基于复用引脚上的电平进行配置。
在一种实际应用中,在上述启动装置的启动过程中,第二CPU上电。第二CPU上电完成后对第一CPU进行上电控制,第二CPU通过信号线发送PWR信号作为电源控制信号至电源,控制电源为第一CPU供电,以使第一CPU启动。第一CPU接收到该PWR信号后进行上电,并在上电完成后,发送INT信号作为完成通知信号至第二CPU,以触发第二CPU对交换芯片进行复位。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网络设备开机启动后,第一CPU、第二CPU及交换芯片上电时序不可控,从而出现第一CPU在上电过程中的引脚信号不稳定导致的配置错误问题,本申请中首先控制第二CPU及交换芯片完成上电,然后通过第二CPU控制第一CPU上电,从而通过更加严谨的上电时序控制,更加有效的保证在第一CPU上电完成后再进行交换芯片端口的工作模式配置,在第一CPU在上电过程中的引脚信号不稳定影响通过交换芯片的端口所进行的配置,进而无法正常通信的问题。
下面以图4为例说明具体的实现过程。参见图4,为防止出现上述结合图3描述的在配置过程中,由于第一CPU未上电完成导致配置错误,即预期配置后P_MODE[0:2]≠111B。基于此,本图4所示的技术方案中,在启动装置的启动过程中,第二CPU进行上电,并在上电完成后通过信号线发送PWR信号至电源,以使该电源为第一CPU供电,第一CPU上电启动,从而完成其数据传输引脚TX[0:2]的初始化。在第一CPU上电完成后,发送INT信号作为完成通知信号至第二CPU,以触发第二CPU对交换芯片进行复位。第一CPU完成其数据传输引脚TX[0:2]的初始化而完成上电后,第一CPU发送完成INT信号作为完成通知信号至第二CPU,以通知该第二CPU已完成TX[0:2]初始化,即保证了TX[0:2]的电平不会影响到后续交换芯片的端口(即复用引脚P_MODE[0:2]/RX[0:2])的工作模式配置。第二CPU接收到该INT信号后,发送解复位信号RST至交换芯片,以解复位交换芯片。交换芯片在解复位期间,对其端口P_MODE[0:2]/RX[0:2]进行配置。
本实施例在图3的实施方案上进行改进,第一CPU和第二CPU通过信号线连接,并设置独立的电源为第一CPU供电,由第二CPU对第一CPU进行上电控制,并在第一CPU发送完成通知信号后,在由第二CPU对交换芯片进行复位,从而通过更加严谨的上电时序控制,更加有效的保证在第一CPU上电完成后再进行交换芯片端口的工作模式配置,避免在第一CPU在上电过程中的引脚信号不稳定影响通过交换芯片的端口所进行的配置,进而无法正常通信的问题。
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对图2所示的启动装置进行改进,参见图5所示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启动装置的通信连接图。该启动装置还包括开关模块50。其中第一CPU的数据传输引脚通过开关模块50连接交换芯片的复用引脚;第二CPU与开关模块连接。
第二CPU完成上电后,满足上述预设事件,对交换芯片解复位,以使交换芯片基于复用引脚上的电平进行配置。当第二CPU确定配置完成后,第二CPU发送导通信号至所述开关模块,以使第一CPU和交换芯片的复用引脚之间由断开切换为导通。
其中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由于交换芯片复位后,会在一定时间内采集其复用引脚的信号,并根据该信号完成配置,因此可以设定适当的延时阈值,当超出该延时阈值时,确定配置完成。也就是,当第二CPU确定达到延时阈值,则确定交换芯片配置完成。具体可以为:第二CPU发送解复位信号至交换芯片后,进行计时,当确定达到延时阈值时,确定交换芯片的端口的工作模式配置完成。
或者,设置用于表示复用引脚的配置状态信息,将该配置状态信息存储于交换芯片的寄存器内,比如,P_MODE[0:2]被配置为111B时,则寄存器中记录111B。在第二CPU发送解复位信号至交换芯片后,交换芯片基于复用引脚上的信息进行配置,第二CPU读取交换芯片的寄存器中存储的配置状态信息;当确定配置状态信息与所述第二CPU中的配置信息一致时,所述第二CPU确定配置完成。其中第二CPU与交换芯片还连接有数据传输总线(图中未示出),并通过该数据传输总线读取交换芯片的寄存器中的配置状态信息。
例如,交换芯片的复用引脚P_MODE[0:2]被配置为111B,则寄存器中存储111B,当第二CPU读取到的配置状态信息为111B时,与自身预先保存的交换芯片的配置信息111B进行比对,一致则确定配置完成;如果交换芯片的复用引脚P_MODE[0:2]被配置为101B时,则寄存器中存储101B,此时,第二CPU读取到的配置状态信息为101B,与自身预先保存的交换芯片的配置信息111B进行比对,发现从寄存器获取的配置状态信息与配置信息111B不一致,确定配置出现错误,那么,则输出配置失败的告警,从而提醒用户交换芯片配置错误,无法正常工作。这样一来,相对于延时的方式,即使出现了配置错误的情况,也可以方便工作人员在进行维护时进行故障定位。
在该启动装置的启动过程中:在第二CPU复位交换芯片之前,开关模块处于断开状态,即第一CPU的数据传输引脚与交换芯片的复用引脚之间的连接断开;第二CPU上电后复位交换芯片,并在确定交换芯片配置完成后,控制开关模块切换为导通状态,即第一CPU与交换芯片的复用引脚相互连接,可以实现正常通信。
在图5示出的实施方式中,通过该开关模块来隔离第一CPU与交换芯片之间的连接,并由第二CPU控制该开关模块的导通状态,从而控制第一CPU与交换芯片的复用引脚之间的连接状态,使得交换芯片的配置过程在开关模块的断开状态下进行,有效避免第一CPU对交换芯片的端口电平的影响,实现了在不限第一CPU和第二CPU上电时序的情况下,保证上下电时交换芯片端口的工作模式的正确配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开关模块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定,只需其可以完成上述断开及导通的功能即可。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开关模块的两种形式,下面分别对该两种形式进行介绍。
第一种:开关模块为可编程逻辑芯片
具体地,该可编程逻辑芯片可以但不限于为CPLD(ComplexProgrammable LogicDevice,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或者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在可能的实施例中,可编程逻辑芯片上电后,处于断开状态;第二CPU上电后复位交换芯片,以使交换芯片基于复用引脚上的电平进行配置。在确定交换芯片配置完成后,发送完成通知信号(INT信号)作为导通信号至可编程逻辑芯片;可编程逻辑芯片根据上述导通信号,切换为导通状态。
下面以图6为例说明具体的实现过程。首先需要对可编程逻辑芯片进行预编程。参见图6,在可编程逻辑芯片51上电后,通过其内部可编程逻辑门默认交换芯片20的端口(即复用引脚P_MODE[0:2]/RX[0:2])与第一CPU 10的数据传输引脚TX[0:2]之间为断开状态。第二CPU 30上电后进行初始化,通过复位引脚发送解复位信号至交换芯片,使交换芯片进行解复位。交换芯片复位后进行端口的工作模式配置。在第二CPU确定交换芯片的端口的工作模式配置完成(即交换芯片配置完成)后,发送INT信号至可编程逻辑芯片,以通知该可编程逻辑芯片配置完成。可编程逻辑芯片在接收到INT信号后,控制其内部可编程逻辑门,使其切换为导通状态,即第一CPU的TX[0:2]与交换芯片的P_MODE[0:2]/RX[0:2]连接,这样第一CPU的TX[0:2]与交换芯片的P_MODE[0:2]/RX[0:2]之间可进行正常通信。
第二种:该开关模块为可控开关阵列
参见图7,该可控开关阵列52包括多个开关。每个可控开关阵列中的各个开关与第一CPU 10的多个数据传输引脚一一对应。具体地,每个开关的第一端连接第一CPU的数据传输引脚,每个开关的第二端连接交换芯片20的复用引脚,每个开关的控制端(图7中未示出)连接第二CPU 30。
以图7为例进行说明:可控开关阵列中的开关S1的第一端连接TX0,第二端连接P_MODE[0]/RX[0];可控开关阵列中的开关S2的第一端连接TX1,第二端连接P_MODE[1]/RX[1];可控开关阵列中的开关S3的第一端连接TX2,第二端连接P_MODE[2]/RX[2]。另外,每个开关的控制端可以但不限于通过通用输入/输出GPIO(General Purpose Input Output)端口连接第二CPU。
在可能的实施例中,在第二CPU复位交换芯片之前,第二CPU发送断开信号至可控开关阵列,以使该可控开关阵列的各个开关断开;第二CPU上电后复位该交换芯片,并在确定该交换芯片配置完成后,发送导通信号至可控开关阵列,以使该可控开关阵列的各个开关闭合。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第二CPU可以通过GPIO端口控制可控开关阵列中的各个开关的断开和闭合。在第二CPU上电复位交换芯片之前,第二CPU控制该各个开关断开,即交换芯片20的复用引脚P_MODE[0:2]/RX[0:2])与第一CPU 10的数据传输引脚TX[0:2]之间为断开状态。在第二CPU上电后进行初始化,通过复位引脚发送解复位信号至交换芯片,使交换芯片进行解复位。交换芯片复位后进行端口的工作模式配置。在第二CPU确定交换芯片的端口的工作模式配置完成后,发送导通信号至可控开关阵列的GPIO端口,从而控制可控开关阵列中的各个开关闭合,即第一CPU的TX[0:2]与交换芯片的P_MODE[0:2]/RX[0:2]连接,这样第一CPU的TX[0:2]与交换芯片的P_MODE[0:2]/RX[0:2]之间可进行正常通信。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CPU确定交换芯片的端口工作配置完成的方式,与开关模块为可编程逻辑芯片时相同,可参考前面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CPU与交换芯片之间连接开关模块,在进行交换芯片端口的工作模式配置之前,开关模块控制第一CPU与交换芯片为断开状态;在配置完成后,开关模块再控制第一CPU与交换芯片为导通状态;该方式通过开关模块隔离了交换芯片与第一CPU之间的连接,克服了上述实施例中第一CPU与第二CPU的上电时序要求,且避免了第一CPU对交换芯片的端口电平的影响,实现了在不限第一CPU和第二CPU上电时序的情况下,保证上下电时交换芯片端口的工作模式的正确配置,进而保证两CPU间的正常通信。
在可能的实施例中,本申请还提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的单板,其中该单板可以但不限于为网络设备中的主控板、网板或者是业务板。
该单板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启动装置,其中第一CPU可以但不限于用于人机交互,第二CPU可以但不限于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通信,交换芯片连接在第一CPU与第二CPU之间,用于实现第一CPU与第二CPU之间的数据交互。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本申请还提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可以为集中式设备,在该网络设备中的电路板上设置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启动装置。或者,该网络设备可以为分布式设备,包含多个单板,在其中的至少一个单板上设置该启动装置。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网络设备的单板及网络设备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启动装置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单板及网络设备,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启动装置具有相同的技术特征,所以也能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提及的附图仅作为示例性的,并不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步骤、数字表达式和数值并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CPU、交换芯片以及第二CPU;
所述第一CPU的数据传输引脚连接所述交换芯片的复用引脚;所述交换芯片的复位引脚连接所述第二CPU;
所述交换芯片的复用引脚还连接上拉电阻;
在满足预设事件时,所述第二CPU对所述交换芯片进行解复位,以使所述交换芯片基于复用引脚上的电平进行配置;
其中,所述第一CPU还通过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二CPU;
当所述第一CPU上电完成后,所述第一CPU通过所述信号线发送完成通知信号至所述第二CPU;
所述第二CPU检测到所述完成通知信号后,确定满足所述预设事件。
2.一种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CPU、交换芯片以及第二CPU;
所述第一CPU的数据传输引脚连接所述交换芯片的复用引脚;所述交换芯片的复位引脚连接所述第二CPU;
所述交换芯片的复用引脚还连接上拉电阻;
在满足预设事件时,所述第二CPU对所述交换芯片进行解复位,以使所述交换芯片基于复用引脚上的电平进行配置;
其中,启动装置还包括电源,所述电源与所述第一CPU、所述第二CPU分别连接;所述第一CPU还通过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二CPU;
当所述第二CPU上电完成后,所述第二CPU控制所述电源为所述第一CPU供电,以使所述第一CPU启动;
当所述第一CPU上电完成后,所述第一CPU通过所述信号线发送完成通知信号至所述第二CPU;
所述第二CPU检测到所述完成通知信号后,确定满足所述预设事件。
3.一种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CPU、交换芯片以及第二CPU;
所述第一CPU的数据传输引脚连接所述交换芯片的复用引脚;所述交换芯片的复位引脚连接所述第二CPU;
所述交换芯片的复用引脚还连接上拉电阻;
在满足预设事件时,所述第二CPU对所述交换芯片进行解复位,以使所述交换芯片基于复用引脚上的电平进行配置;
其中,所述第一CPU的数据传输引脚通过开关模块连接所述交换芯片的复用引脚;所述第二CPU与所述开关模块连接;
所述第二CPU完成上电后,满足所述预设事件,所述第二CPU对所述交换芯片解复位,以使所述交换芯片基于复用引脚上的电平进行配置;
当所述第二CPU确定配置完成后,所述第二CPU发送导通信号至所述开关模块,以使所述第一CPU和所述交换芯片的复用引脚之间由断开切换为导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CPU确定达到延时阈值,确定配置完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CPU读取所述交换芯片的寄存器中存储的配置状态信息;
当确定所述配置状态信息与所述第二CPU中的配置信息一致时,所述第二CPU确定配置完成;
当确定所述配置状态信息与所述第二CPU中的配置信息不一致时,所述第二CPU输出配置失败告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块为可控开关阵列;
所述可控开关阵列中的各个开关与所述第一CPU的多个数据传输引脚一一对应;
每个所述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CPU的数据传输引脚,第二端连接所述交换芯片的复用引脚,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CPU;
每个所述开关的控制端均通过通用输入/输出GPIO端口连接所述第二CPU。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对所述交换芯片解复位之前,所述第二CPU发送断开信号至所述可控开关阵列,以使所述可控开关阵列的各个开关断开。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块为可编程逻辑芯片,所述可编程逻辑芯片上电后,处于断开状态。
9.一种网络设备的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的单板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启动装置。
10.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启动装置。
CN201811165893.XA 2018-09-30 2018-09-30 启动装置、网络设备的单板及网络设备 Active CN1093882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65893.XA CN109388216B (zh) 2018-09-30 2018-09-30 启动装置、网络设备的单板及网络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65893.XA CN109388216B (zh) 2018-09-30 2018-09-30 启动装置、网络设备的单板及网络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88216A CN109388216A (zh) 2019-02-26
CN109388216B true CN109388216B (zh) 2020-08-14

Family

ID=654192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65893.XA Active CN109388216B (zh) 2018-09-30 2018-09-30 启动装置、网络设备的单板及网络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882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57856A (zh) * 2019-04-22 2020-10-30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cpu频率配置方法、芯片及系统
CN111179800B (zh) * 2020-01-06 2022-09-09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驱动系统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28102A2 (en) * 1997-12-31 1999-07-07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Array sensors
CN1665154A (zh) * 2004-03-04 2005-09-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嵌入式系统带内复位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1017393A (zh) * 2007-02-06 2007-08-15 杭州华为三康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分布式系统上电顺序的方法和装置
CN101788916A (zh) * 2010-02-09 2010-07-28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配置芯片的方法和装置
CN102625179A (zh) * 2012-03-16 2012-08-01 福建星网视易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多软件运行且多路解码双路高清输出的机顶盒及实现方法
CN102866755A (zh) * 2012-08-27 2013-01-09 哈尔滨工业大学 集成测试系统上电复位装置
CN202696642U (zh) * 2012-08-13 2013-01-23 成都思迈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交换式远程网桥
CN103701707A (zh) * 2013-12-03 2014-04-02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设备
CN204652531U (zh) * 2015-05-28 2015-09-16 福建星网视易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多路视频输出的设备及系统
CN106445046A (zh) * 2016-09-19 2017-02-22 睿芯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设备开关机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28102A2 (en) * 1997-12-31 1999-07-07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Array sensors
CN1665154A (zh) * 2004-03-04 2005-09-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嵌入式系统带内复位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1017393A (zh) * 2007-02-06 2007-08-15 杭州华为三康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分布式系统上电顺序的方法和装置
CN101788916A (zh) * 2010-02-09 2010-07-28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配置芯片的方法和装置
CN102625179A (zh) * 2012-03-16 2012-08-01 福建星网视易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多软件运行且多路解码双路高清输出的机顶盒及实现方法
CN202696642U (zh) * 2012-08-13 2013-01-23 成都思迈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交换式远程网桥
CN102866755A (zh) * 2012-08-27 2013-01-09 哈尔滨工业大学 集成测试系统上电复位装置
CN103701707A (zh) * 2013-12-03 2014-04-02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设备
CN204652531U (zh) * 2015-05-28 2015-09-16 福建星网视易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多路视频输出的设备及系统
CN106445046A (zh) * 2016-09-19 2017-02-22 睿芯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设备开关机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88216A (zh) 2019-0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953314A (en) Control processor switchover for a telecommunications switch
US7293182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owering a data communications port
US8909995B2 (en) Microcomputer with watchdog timer generating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set signals
EP2376994B1 (en) Autonomous multi-device event synchronization and sequencing technique eliminating master and slave assignments
CN107070731B (zh) 一种主从仲裁方法及系统
CN109388216B (zh) 启动装置、网络设备的单板及网络设备
CN109976926A (zh) 一种屏蔽重启保护bmc更新过程的方法、电路、终端及存储介质
US9495178B2 (en) Electronics apparatus able to revise micro-program and algorithm to revise micro-program
US10169281B2 (en) Switch system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KR100305312B1 (ko) 인터페이스장치
US7334167B2 (en) Circuit for detection of internal microprocessor watchdog device execution and method for resetting microprocessor system
CN117559357A (zh) 服务器电源保护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5589821B (zh) 一种防止总线死锁的装置及方法
TWI753606B (zh) 主從互換式電源供應裝置及其主機、主從互換式電源供應方法及其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
JPH11215031A (ja) 電子機器
JP2847957B2 (ja) 増設システム
TWI757923B (zh) 預啟動執行環境判斷系統及其方法
CN115714714B (zh) 管理网络智能切换系统、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215300646U (zh) 旁路控制装置
KR100364780B1 (ko) 통신 시스템의 정상회로 선택 장치
CN220121165U (zh) 控制电路、装置及芯片
CN217588013U (zh) 一种交换机看门狗复位电路、系统及交换机
CN116450557A (zh) 一种串口信号切换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15801477A (zh) 智能网卡带外管理系统、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产品
JP2601560B2 (ja) 二重化通信制御装置の系切替方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