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87962B - 液晶显示面板与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面板与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87962B
CN109387962B CN201811551933.4A CN201811551933A CN109387962B CN 109387962 B CN109387962 B CN 109387962B CN 201811551933 A CN201811551933 A CN 201811551933A CN 109387962 B CN109387962 B CN 1093879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sensor
electrode
liquid crystal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5193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87962A (zh
Inventor
赵剑
秦锋
沈岭
苏志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Chengdu Tianma Micro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Chengdu Tianma Micro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Chengdu Tianma Micro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55193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87962B/zh
Publication of CN1093879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87962A/zh
Priority to US16/360,627 priority patent/US10866450B2/en
Priority to EP19176387.9A priority patent/EP3671326B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879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879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06Details
    • G02F1/1309Repairing; Test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2Heating or cooling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other than for activation, e.g. 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abilisation or uniform distribution over the cell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1/00Details of thermomet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thermometer
    • G01K1/02Means for indicating or record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mometers
    • G01K1/026Means for indicating or record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mometers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a plurality of temperatures, e.g. by multiplex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7/00Measuring temperature based on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elements directly sensitive to heat ; Power supply therefor, e.g. using thermoelectric elements
    • G01K7/16Measuring temperature based on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elements directly sensitive to heat ; Power supply therefor, e.g. using thermoelectric elements using resistive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2Light shielding layers, e.g. black matrix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5Conductors connecting electrodes to cell terminals
    • G02F1/13452Conductors connecting driver circuitry and terminals of pan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86Wiring, e.g. gate line, drain lin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8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with construction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isplay region and the peripheral reg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02F1/134345Subdivided pixels, e.g. for grey scale or redundanc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1/00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 G02F2201/12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electrode
    • G02F2201/121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electrode common or background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与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对向设置的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以及加持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并在第一基板的朝向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加热传感器和加热电极,也就是将加热传感器和加热电极设置在液晶显示面板内部,能够解决显示面板低温工作时响应速度过慢问题并实现实时精确监控和调整液晶盒内的温度。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面板与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在常温下可以正常显示,但对于特殊的工作环境中应用的液晶显示装置,如军用或者车载显示用液晶显示装置,有时会在-50℃—70℃下应用。由于液晶材料在低温时粘滞系数加大,阈值电压升高,响应速度变慢,甚至出现液晶结晶现象,使得液晶显示装置不能正常工作。因此在这类特殊低温环境下应用的液晶显示装置,为了保证液晶显示装置能正常启动,会采取加热措施确保其在低温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但加热时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加热温度超过可正常启动液晶显示装置的温度,造成功率的不必要浪费,另外一种是加热未达到液晶显示装置实际需要的正常启动的温度,因此,如何实时精确监控液晶显示面板内部温度,,以便于随时启动及暂停加热装置的问题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首先,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与围绕所述显示区设置的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包括第一非显示区和第二非显示区,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围绕所述显示区,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围绕所述第一非显示区;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衬底;栅线和数据线,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底上,所述栅线沿第一方向延伸并沿第二方向排列,所述数据线沿第二方向延伸并沿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栅线与所述数据线绝缘交叉限定多个子像素;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衬底;液晶层,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至少一个加热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一衬底和所述第二衬底之间,每个加热传感器包括至少一个子传感器和传感器端子,所述传感器端子包括第一传感器端子和第二传感器端子,所述第一传感器端子和所述第二传感器端子分别连接到相互电连接的至一个所述子传感器的两端,所述传感器端子连接到控制检测端,通过检测传感器随温度发生变化的电阻值,进而达到监控液晶面板内温度变化;至少一个加热传感器的至少一个子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非显示区,这样使得加热传感器的引入不影响显示面板的开口率。
其次,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内部还包括加热电极,用来加热显示面板内部,也就是加热液晶盒内温度,加热电极产生的热量可以直接作用到液晶层内的液晶分子,从而达到使得液晶显示面板能够在低温环境下快速启动的目的,加热传感器置于液晶盒内可以实时精确监控加热的液晶温度,做到随时启动和停止加热电极,精确监控盒内温度可以避免浪费功率,同时避免未达到启动温度的不准确检测结果的发生。
再次,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中第一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面板中彩色滤光层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加热传感器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加热电极和加热传感器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加热电极和加热传感器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加热电极和加热传感器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基板的其中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为沿图8中B1-B2方向的截面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加热电极和加热传感器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加热电极和加热传感器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基板的其中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3为沿图11中C1-C2方向的截面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加热电极和加热传感器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基板的其中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6为沿图15中E1-E2方向的截面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加热电极和加热传感器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基板的其中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9为沿图18中A1-A2方向的截面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加热电极和加热传感器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加热电极和加热传感器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加热传感器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加热传感器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加热传感器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将参照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通过实施方式清楚、完整地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对向设置的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以及加持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并在第一基板的朝向第二基板的一侧设置有加热传感器和加热电极,也就是将加热传感器和加热电极设置在液晶显示面板内部,加热电极产生的热量可以直接作用到液晶层内的液晶分子,从而达到使得液晶显示面板能够在低温环境下快速启动的目的,加热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控液晶盒内温度,做到随时启动和暂停加热装置。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液晶显示面板100包括对向设置的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第一基板10包括第一衬底101,第二基板20包括第二衬底201,液晶显示面板100还包括液晶层30,液晶层30位于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通过周边封框胶密封形成的盒装空间内,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控制液晶的偏转。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基板10例如可以为阵列基板,包括第一衬底101与形成在的第一衬底上的驱动阵列,在驱动信号作用下产生驱动电场作用于液晶层30,第二基板20例如可以为彩膜基板,包括第二衬底201以及形成在第二衬底上的彩色滤光层,液晶层30内的液晶分子在驱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状态变化,阻止或者允许光线通过位于液晶层30上方的彩色滤光层,呈现不同的颜色与灰度,实现图像显示。当然本发明实施例对比并不做限制,彩色滤光层例如也可以位于第一基板上;或者液晶显示面板内不再设置彩色滤光层,只显示黑白图像。
液晶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加热传感器层16,位于液晶显示面板100的内部,或者说,加热传感器层16位于第一基板10的第一衬底101朝向液晶层30的一侧,也可以是加热传感器层16位于第二基板20的第二衬底201朝向液晶层30的一侧,这样的设置使得加热传感器层16能够实时监控液晶盒内的温度,以便随时启动及暂停加热装置。在图1中,加热传感器层16位于第一基板10上,且位于其第一衬底101朝向液晶层30的一侧。
下面以第一基板10为阵列基板为例进行具体描述。具体请参考图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中第一基板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以第一基板是阵列基板为例进行介绍:第一基板10为阵列基板,包括显示区AA和第一非显示区BB1,第一非显示区BB1围绕显示区AA,这里显示区AA指的显示面板在通电后驱动液晶旋转,在背光作用下最后可以显示图像的区域,第一非显示区BB1指的是显示面板在通电后驱动液晶旋转但最终并不显示图像的区域,这里第一非显示区BB1包含多个虚拟子像素P1,在与之对应的第二基板20处设置黑矩阵,黑矩阵在第一基板10的垂直投影覆盖多个虚拟子像素P1。
第一基板10还包括第一衬底101与形成在的第一衬底101上的驱动阵列,驱动阵列包括栅线11和数据线12,依次设置在第一衬底101上,其中,栅线11沿第一方向D1延伸并沿第二方向D2排列,数据线12沿第二方向D2延伸并沿第一方向D1排列,栅线11与数据线12相互绝缘交叉设置限定多个子像素,多个子像素包括多个显示子像素P2和多个虚拟子像素P1,其中,多个显示子像素P2设置在显示区AA内,多个虚拟子像素P1设置在第一非显示区BB1内,这里多个显示子像素P2和多个虚拟子像素P1的结构相同,结构相同指的是多个显示子像素P2和多个虚拟子像素P1均包含像素电极14和显示用开关元件T,需要说明的是,多个虚拟子像素P1的结构可以和多个显示子像素P2的结构不同,这里不做限定,本发明中以多个显示子像素P2和多个虚拟子像素P1的结构相同为例介绍。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例如分别为行方向与列方向,多个子像素呈多行多列的矩阵式分布,同一条数据线12与位于同一列的子像素连接,同一条栅线11与位于同一行的子像素连接,每个像素P中设置有像素电极14和至少一个显示用开关元件T,该显示用开关元件T例如可以为薄膜晶体管,薄膜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与其对应的一条栅线11,薄膜晶体管的源极连接至与其对应的一条数据线12,薄膜晶体管的漏极连接至与其对应的像素电极14。第一基板10还包括驱动集成电路(图中未示出),通过栅线11为每个子像素传输扫描信号,通过数据线12为每个子像素传输数据信号。
第一基板10还包括多个开口区和黑矩阵区域,每个子像素包括开口区,在显示区AA中允许光线穿;黑矩阵区域包含第一黑矩阵区域H1和第二黑矩阵区域H2,第一黑矩阵区域H1沿第一方向D1延伸并沿第二方向D2排列,这里第一黑矩阵区域H1指的是位于相邻两像素行之间的非透光区域,第二黑矩阵区域H2沿第二方向D2延伸并沿第二方向D1排列,这里第二黑矩阵区域H2指的是位于相邻两像素列之间的非透光区域,栅线11设置在第一黑矩阵区域H1,数据线12设置在第二黑矩阵区域H2。
进一步的,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彩色滤光层21,如图3所示,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面板中彩色滤光层的示意图。彩色滤光层21包括多个色阻212与围绕色阻212设置的黑矩阵211,同时还包括在第一非显示区BB1处对应设置的黑矩阵211’,这样可以保证在显示面板通电后第一非显示区BB1处不显示图像。色阻212例如可以包括颜色不同的第一色阻212a、第二色阻212b、第三色阻212c,分别与每个子像素P的开口区对应设置,第一色阻212a、第二色阻212b、第三色阻212c例如可以分别为红色色阻、绿色色阻、蓝色色阻。黑矩阵211位于相邻的透光区之间,同时黑矩阵211与第一基板10上的黑矩阵区域对应设置,栅线11与数据线12位于黑矩阵211的覆盖范围内,可以防止由于金属反光导致的漏光现象。当然,彩色滤光层21也可以位于第一基板10上,黑矩阵211覆盖的区域形成黑矩阵区域,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并不做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基板10还包括多个加热传感器,每个加热传感器包括至少一个子传感器和传感器端子。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10,第一基板10包括显示区AA、第一非显示区BB1和第二非显示区BB2,第一非显示区BB1围绕显示区AA设置,第二非显示区BB2围绕第一非显示区BB1设置,第二非显示区BB2在第一方向D1上包括第一区域W1和第二区域W2,第二非显示区BB2在第二方向上D2包括第三区域W3和第四区域W4,其中第一区域W1和第二区域W2与第三区域W3和第四区域W4存在部分交叠,第一基板10还包括栅极驱动电路111和源极驱动电路121,栅极驱动电路111位于第一区域W1,多条栅线连接至栅极驱动电路111,源极驱动电路121位于第三区域W3,多条数据线连接至源极驱动电路121。图4中栅极驱动电路111置于第一区域W1,传感器端子26置于第二区域W2,即传感器端子26和栅极驱动电路111设置在显示面板的不同侧,传感器端子26与源极驱动电路121设置在显示面板的不同侧,这样设置方式,可以避开多条栅线连接至栅极驱动电路111的扇形走线和多条数据线连接至源极驱动电路的扇形走线,使得传感器端子26连接至检测端FPC(图中未示出)时有足够的布线空间。
每个加热传感器包括相互电连接的第一子传感器161a与第二子传感器161b,每个加热传感器还包括传感器端子26,传感器端子包括第一传感器端子261和第二传感器端子262,每个加热传感器还包括连接部163,连接部163包括第一连接部163a和第二连接部163b。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连接部163的材料可以与第一传感器161a和第二子传感器161b相同,也可与第一传感器161a和第二子传感器161b不同,这里第一传感器161a和第二子传感器161b的材料可以是金属材料、金属合金材料或者金属氧化物材料,如铝、镍铝合金、氧化铟锡等材料,这里不做限定,当连接部163材料与第一传感器161a和第二子传感器161b不同时,连接部163的电阻小于第一传感器161a和第二子传感器161b的电阻,进一步的,连接部163的电阻小于等于第一传感器161a和第二子传感器161b电阻的100倍。这样可以提高加热传感器的检测精度,原因在于连接部163置于第二非显示区BB2,对于整个显示面板而言,处于显示面板的外围区,当显示面板置于低温环境中,第二非显示区BB2的温度低于第一非显示区BB1和显示区AA的温度,第二非显示区BB2温度较低,检测到的电阻值小于显示区AA和第一非显示区检测的电阻值,对于整个加热传感来说,检测精度会受到影响,因此当第一传感器161a和第二子传感器161b的电阻大于连接部163的电阻,特别是远大于连接部163的电阻,进一步的第一传感器161a和第二子传感器161b的电阻大于连接部163的电阻是连接部163电阻的100倍,这样增大第一子传感器161a和第二子传感器161b的电阻,相对的减小第二非显示区BB2处连接部163电阻的占比,进而减小连接部163对整个加热传感器测试电阻值带来的影响,从而提高检测精度。
继续参照图4,第一子传感器161a与第二子传感器161b分别沿第一方向D1延伸并横跨一行子像素的筹线区域,这里筹线区域指的是双筹或者多筹结构中存在黑色筹线的区域,第一子传感器161a的一端通过沿列方向延伸的连接传感器162电连接至第二子传感器161b,第一子传感器161a的另一端电连接至第一传感器端子261,第二子传感器161b的一端通过沿列方向延伸的连接传感器162电连接至第一子传感器161a,第二子传感器161b的另一端电连接至第二传感器端子262。第一子传感器161a与第二子传感器161b横跨第x行子像素的筹线区域,其中,x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即第一子传感器161a与第二子传感器161b横跨同一行子像素的筹线区域。图4中设置了两个加热传感器,每个加热传感器横跨一行子像素的筹线区域并且每个加热传感器均设置在与第二方向D2垂直的第二非显示区BB1,也就是置于第二方向D2上靠近显示区AA的两行虚拟子像素区域,这样在检测盒内温度的同时不影响显示面板的开口率,另外这样设置可以使得第一子传感器161a与第二子传感器161b通过连接部件163连接至传感器端子26时,连接部件163有足够的空间走线而不影响其他线路的走线。需要说明的是,除了将加热传感器设置在与第二方向D2垂直的第二非显示区BB1外,还可以设置在显示区内,在实时监控显示区AA周边温度外,还可以检测显示区AA中的温度(图中未示出),这样设置多个加热传感器可提高测试精度和测试数据的稳定性,图4仅是一种实施例,其他设置多个加热传感器的结构这里不做限定。
图4中将加热传感器设置在第一基板上,与现有技术中将监控显示面板温度的传感器置于显示面板外的方案不同,本实施例中将加热传感器设置在液晶盒内,可以直接检测到液晶盒内的温度,检测到的盒内温度更准确,。在实际应用中,将液晶显示面板用于低温环境如-20℃—-30℃环境中,或者高温环境如50-70℃环境中,由于显示面板盒内温度会影响液晶电容的变化,进而影响显示效果,所以需要给予补偿来提高显示效果,现有技术中将加热传感器置于显示面板外侧监控液晶温度,检测到的温度和液晶显示面板中液晶的实际温度有会有10℃-15℃的偏差,或者说现有技术中对于低温环境下检测到的温度低于实际液晶温度10℃-15℃,现有技术中对于高温环境下检测到的温度高于实际液晶温度10℃-15℃,此时有温度偏差的检测结果会反馈给集成电路,集成电路给予电压补偿,对于显示面板而言实际上是误补偿,仍然不能很好的改善显示效果,本实施例中将加热传感器置于显示面板内部,也就是置于盒内,这样的设置方式可以准确实时的检测液晶面板温度,检测的温度基本达到液晶的实际温度,避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10℃-15℃的偏差,这样可以根据检测到的温度的不同给予不同的电压补偿,进而改善显示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实施例还包括至少一个加热电极,加热电极位于第一衬底101和第二衬底201之间,每个加热电极包括至少一个子电极,每个加热电极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一加热电源端子和第二加热电源端子。加热电极设置在液晶盒内用来加热显示面板内部,也就是加热液晶盒内温度,加热电极产生的热量可以直接作用到液晶层内的液晶分子,从而达到使得液晶显示面板能够在低温环境下快速启动的目的,可以提高液晶层内的液晶分子在低温环境下的响应速度,保证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解决液晶显示装置在低温环境中工作时响应速度过慢的问题。具体的,请参见图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加热电极和加热传感器示意图,与图4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基板上还设置了多个加热电极,加热电源端子25和传感器端子26位于第二区域W2,栅极驱动电路111位于第一区域W1,即传感器端子26和栅极驱动电路111设置在显示面板的不同侧,这样设置方式,可以避开多条栅线连接至栅极驱动电路111的扇形走线,使得传感器端子26连接至检测端FPC(图中未示出)和加热电源端子25连接至加热电路控制端(图中未示出)有足够的空间,另外将传感器端子这样设置在一侧还可以减少检测端FPC的数量,节约成本,而且在同一侧节省工艺程序,还可以避免栅极驱动电路工作状态时产生的热量对检测结果造成的影响。图5中,加热电源端子25包括第一加热电源端子251和第二加热电源端子252。每个加热电极15包括至少两个相互电连接的子电极151,至少两个相互电连接的子电极包括第一子电极151a与第二子电极151b,第一子电极151a与第二子电极151b分别设置在子像素的筹线区域并沿第一方向D1延伸,可选的,第一子电极151a横跨第x行子像素的筹线区域,第二子电极151b横跨第x+1行子像素的筹线区域,其中,x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这样设置在筹线区域可以不影响显示区的开口率的情况下加热液晶层内的液晶,同时保证加热均匀。第一子电极151a的一端通过沿列方向延伸的连接电极162电连接至第二子电极151b,第一子电极151a的另一端电连接至第一加热电源端子251,第二子电极151b的一端通过沿列方向延伸的连接电极162电连接至第一子电极151a,第二子电极151b的另一端电连接至第二加热电源端子252。这样在第一基板上同时设置多个加热电极和多个加热传感器,可以达到加热液晶层内的液晶,确保低温环境正常工作的同时还可以实时监控液晶盒内的温度,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液晶显示面板的温度低于预设温度值/预设温度范围时,加热控制电路控制加热电极进行加热以使液晶显示面板正常工作,达到液晶显示面板正常工作后,加热电极停止工作,当加热传感器检测到温度低于预设温度值/预设温度范围时,加热控制电路重新控制加热电极进行加热以使液晶显示面板正常工作,如此往复加热/停止加热,保证液晶显示面板正常工作的同时又不带来加热温度过高造成的显示不良的情况。这里预设温度值/预设温度范围指的是保证显示质量的前提下液晶发生正常偏转时的温度值/温度范围。这里加热传感器设置在与第二方向D2垂直的靠近显示区AA两侧的虚拟子像素区,这样的设置方式不影响显示区的开口率,同时由于显示面板靠近使用环境区域,散热更快,所以第一非显示区BB1相较于显示区AA温度散热更快,加热电极及时检测AA区周围的第一非显示区BB1的温度并将结果反馈给加热电路,加热电极及时加热保证显示面板在低温工作时的显示质量。
这种将加热传感器置于显示面板内部,本实施例中置于第一基板上,可以实时监控面板内部的温度,现有技术中将加热传感器置于面板外部,检测盒内温度并不精确,检测的温度会出现一定的偏差,当将显示面板置于低温环境如-50℃-45℃中,通过设置加热电极将盒内温度加热至-10℃-0℃或者其他可以保证显示效果的温度值/温度范围,现有技术中将加热传感器置于面板外部,检测的温度与实际盒内温度有10℃-15℃的偏差,如当盒内温度为-10℃,显示面板可以显示而不需要启动加热电极,但现有技术检测到的温度为-20℃,导致启动加热电极开始加热显示面板,造成了显示面板不必要的功率浪费,本实施例中将加热传感器置于显示面板内部,或者说置于盒内来实时精确的监控盒内温度,避免现有技术检测的温度偏差,从而可以实时的启动和暂停加热电极,保证了显示面板显示效果的同时避免功率浪费。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加热电极和加热传感器示意图,与图5不同之处在于仅设置一个加热传感器,加热传感器仅设置在与第二方向D2垂直并远离源极驱动电路121的一行虚拟子像素区域,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在显示面板工作状态时,源极驱动电路121会产一定的热量传递给与之靠近的一行虚拟子像素区域,对于显示面板周围散热较快的情况给予一定的热量补偿,仅设置一个远离源极驱动电路121的加热传感器也可以达到监控显示面板温度的效果。
参见图2和图7,图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加热电极和加热传感器示意图,与图5不同之处在于,还另外设置了一个加热传感器,加热传感器设置于显示子像素和虚拟子像素之间的第一黑矩阵区域,第一黑矩阵区域指的是位于相邻两像素行之间的非透光区域。加热传感器包括的第一子传感器161a与第二子传感器161b分别在第一方向D1上沿一行所述虚拟像素和一行所述显示像素之间的第一黑矩阵区域延伸。这样的设置在不增加显示区开口率的情况下,还能将检测虚拟子像素筹线区域到第一黑矩阵区域的温度差异。
关于第一基板10的像素阵列、加热电极15和加热传感器的具体位置结构,请参考图8和9所示。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基板的其中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图9为沿图8中B1-B2方向的截面图;这里的局部放大区域指的是在远离源极驱动电路121设置的虚拟子像素区域放大。第一基板10采用如图8所示的双筹结构,因为双筹结构比单畴技术更宽的视角,满足用户日益提高的显示品质要求。具体的,每个子像素内,第一电极14包括多个相互连接且平行设置的条状电极141,多个条状电极141例如可以是通过在第一电极14上刻缝形成,每个条状电极14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支电极141a与第二支电极141b,第一支电极141a所在直线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D1之间的夹角为β1,其中45°<β1<90°。第二支电极141b与第一支电极141a相对于第一方向D1对称设置。加热电极15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D1延伸并沿第二方向D2排列的第一条状加热电极151。在同一行虚拟子像素内,第一子电极151a设置在第一支电极141a与第二支电极141b的交界位置处,沿着同一行虚拟子像素内该交界位置处延伸并贯穿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同样的,在同一行虚拟子像素内,第一子传感器161a和第二子传感器161b设置在第一支电极141a与第二支电极141b的交界位置处,沿着同一行虚拟子像素内的该交界位置处延伸并贯穿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区,或者说同一行虚拟子像素的筹线区域,在第二方向D2上依次设置第一子传感器161a、第一子电极151a和第二子传感器161b。另外在远离源极驱动电路121的一行虚拟子像素和一行显示子像素之间的第一黑矩阵区域,也就是非透光区域还设置了沿着第一方向D1延伸的第一子传感器161a和第二子传感器161b,并且避开显示用开关元件所在的区域,避免对其产生影响。图8所示的双筹结构中,由于第一支电极141a与第二支电极141b相对于第一方向D1对称设置,对于第一支电极141a与第二支电极141b的交界位置处的液晶分子,受到的上下两部分的第一电极14产生的电场的作用会相互抵消,使存在于该交界位置处的液晶分子的旋转方向较之于透光区稍显混乱,或者不再随着电场方向发生旋转,使得该交界位置处出现黑色畴线现象,形成非透光区,本实施例中将第一子电极151a、第一子传感器161a和第二子传感器161b设置于该对应位置处,在达到加热和检测盒内温度的同时可以减小加热传感器和加热电极的引入对显示效果的影响,这样的设置不会影响液晶显示面板的开口率。需要说明的是,除了在显示面板周边的一行虚拟子像素内的筹线区域设置加热传感器外,也可以在显示区AA内的任一行或多行显示子像素的筹线区域设置加热传感器,随时检测显示区的温度,采用在显示区AA的一行或多行显示子像素内的筹线区处设置加热传感器和加热电极同样不会损失显示面板的开口率,在此不做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第一基板包括第一电极层I1与第二电极层I2,第二电极层I2位于第一电极层I1与第一衬底101之间,第一电极层I1包括第一电极14,第二电极层I2包括第二电极13,第一电极层I1和第二电极层I2通过钝化层104间隔设置,其中第一电极14为像素电极,连接至对应显示用开关元件的漏极,第二电极13为公共电极,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可以在外加驱动信号的作用下产生沿着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平行电场。第一基板还包括第一子电极151a、第一子传感器161a和第二子传感器161b,这里加热电极和加热传感器可以如图9所示的同层设置,即设置在第一金属层M1和第二电极层I2之间,并通过钝化层103与第二电极层I2绝缘间隔设置、通过栅极绝缘层102与第一金属层M1绝缘间隔设置。需要说明的是,通过绝缘层102’与数据线层(图中未示出)间隔设置,这种加热电极和加热传感器同层设置且与第一金属层M1层异层设置,可以避免连接电极152和扇形走线相互影响,这里的扇形走线指的是多条栅线连接至栅极驱动电路111的扇形走线。另外加热电极和加热传感器还可以同层设置在第一衬底基板101和第一金属层M1之间(图中未示出),并通过绝缘层与第一金属层M1绝缘间隔设置,这里不做限定。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加热电极和加热传感器也可以不同层设置(图中未示出),如加热传电极与与第一金属层M1同层设置,加热传感器设置在第一金属层M1和第二电极层I2之间或者加热电极设置第一沉底基板101和第一金属层M1之间,而加热传感器设置在在第一金属层M1和第二电极层I2之间,或者其他的不同层设置方式,这里不做限定。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加热电极和加热传感器示意图,与图5不同之处在于,在显示区AA的一行显示子像素的筹线区域设置加热传感器来实时监控显示区的温度,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设置了多个加热传感器,每个加热传感器均单独工作,处于虚拟子像素行的加热传感器检测虚拟子像素行的加热电极加热后的温度,处于显示区AA的显示像素行的加热传感器检测显示子像素行的加热电极加热后的温度,对于一个显示面板而言,处于显示区中心的温度会随着向外围区扩展,温度会有差异,或者说第一非显示区BB1的温度较显示区AA的温度会有差异,当加热传感器分别检测第一非显示区BB1的温度和显示区AA的温度,这样加热电极根据加热传感器反馈的第一非显示区BB1的温度和显示区AA的温度来分别加热或暂停加热,或者说第一非显示区BB1的温度和显示区AA的温度分别单独监控,最终整个显示面板的温度均一。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加热电极和加热传感器示意图,与图5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子传感器横跨第x行子像素的筹线区域,第二子传感器横跨第x+1行子像素的筹线区域,其中,x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或者说当第一子传感器161a横跨第1行子像素的筹线区域时,第二子传感器161b横跨第2行子像素的所述筹线区域,即同一加热传感器的两个相互电连接的子传感器横跨不同行子像素的筹线区域,这样相对于加热传感器横跨一行子像素的筹线区域,横跨两行子像素的筹线区域的设计使得检测的面积相对更大,对于面板整体而言,整体的检测精确度更高。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基板的其中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3为沿图11中C1-C2方向的截面图;这里的放大区域是在显示区AA的显示子像素处放大。图12中,第二加热电极151b和第二加热传感器161b设置在一行显示子像素的筹线区域,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当横跨显示区AA的筹线区域时,筹线区域在第二方向D2的宽度有限,在第二区域仅设置一条子加热电极和子加热传感器可以充分保证显示面板的开口率。图13反应了各个膜层的设置关系,与图9不同之处在于仅有一条加热子电极和一条加热子传感器横跨一行子像素的筹线区域,但是膜层设置关系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参照图2和图14,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加热电极和加热传感器示意图,这里每个加热电极包括两个相互电连接的子电极,两个相互电连接的子电极包括第一子电极151a与第二子电极151b,第一子电极151a与第二子电极151b分别设置在第一方向D1沿第一黑矩阵区域延伸,第一黑矩阵区域指的是位于相邻两像素行之间的非透光区域,这里同一加热电极包含的加热子电极设置在不同像素行之间的第一黑矩阵区域,或者说,第一子电极在第一方向上沿第x’行子像素与第x’-1行子像素之间的第一黑矩阵区域延伸,第二子电极在第一方向上沿第x’行子像素与第x’+1行子像素之间的第一黑矩阵区域延伸,其中,x’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同一加热传感器包含的子加热传感器设置在不同像素行之间的第一黑矩阵区域,或者说,第一子传感器在第一方向上沿第x’行子像素与第x’-1行子像素之间的第一黑矩阵区域延伸,第二子传感器在第一方向上沿第x’行子像素与第x’+1行子像素之间的第一黑矩阵区域延伸,其中,x’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具体的继续参见图14,第一子电极151a横跨第一行像素和第零行像素之间的第一黑矩阵区域,即非透光区域,这里第零行像素指的是不再设置子像素行,所以第一行像素和第零行像素之间的第一黑矩阵区域指的是与第二方向D2垂直的第二非显示区BB2和第一非显示区BB1之间的第一黑矩阵区域,此第一黑矩阵区域远离源极驱动电路121。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基板的其中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6为沿图15中E1-E2方向的截面图;第一基板10采用如图15所示的双筹结构,这里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指的是与第二方向D2垂直的远离源极驱动电路121的虚拟子像素区域放大示意图,图15中,加热子电极和加热子传感器分别沿第一方向在黑矩阵区域延伸,并且避开显示用开关元件所在的区域,避免对其产生影响,这样的设置方式无论加热电极和加热传感器在第一非显示区BB1或者在显示区AA,均不会影响显示面板的开口率。图16反映了各个膜层结构的示意图,这里加热传感器和加热电极同层与第一电极层I1同层设置,第一子电极151a和第一子传感器161a在栅线11的覆盖范围内,第二子电极151b和第二子传感器161b在栅线11的覆盖范围内,这样可以做到加热显示面板并实时监控液晶显示面板内部温度的同时不影响开口率,需要说明的是,加热子电极和加热子传感器也可以与栅线11部分交叠设置,这里不做限定,另外加热传感器和加热电极也可以同层设置在第一衬底基板101靠近栅极一层并通过绝缘层与栅极隔离开(图中未示出),或者加热传感器和加热电极也可以同层设置在其他可实现的膜层。需要说明的是,加热电极和加热传感器也可以不同层设置(图中未示出),这样在达到技术效果的同时还可以使得在同一膜层的布线空间更大,这里不做限定。
参照图2和图17,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加热电极和加热传感器示意图,与图14不同之处在于,图17的每个加热传感器包括的第一子传感器161a和第二子传感器161b均设置在相邻两行像素之间的第一黑矩阵区域,这里的第一黑矩阵区域位于一行显示子像素和一行虚拟子像素之间。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基板的其中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也可以说,图18是图17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9为沿图18中A1-A2方向的截面图;图18提供的第一基板10是伪双筹结构,具体的:在每个子像素内,第一电极14包括多个相互连接且平行设置的条状电极141,例如可以通过在第一电极14上刻缝的方式形成多个条状电极141。条状电极141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D1之间的夹角为θ,其中,45°<θ<90°。多个子像包括相邻设置且沿第二方向D2排列的第一子像素P1与第二子像素P2,第一子像素P1内的条状电极141与第二子像素P2内的条状电极141相对于第一方向D1对称设置,该设计能够提供比单畴技术更宽的视角,满足用户日益提高的显示品质要求。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加热电极15包括相互电连接的第一子电极151a和第二子电极151b,每个子电极置于相邻两像素行之间的第一黑矩阵区域,即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非透光区域,每个加热传感器包括的第一子传感器161a和第二子传感器161b均置于相邻一行虚拟子像素和显示子像素之间的第一黑矩阵区域,也可以说,在此第一黑矩阵区域,沿着第二方向当依次排布第一子传感器161a、第二子电极151b和第二子传感器161b。图19反应了各个膜层的设置关系,与图16不同之处在于,加热传感器包含的相互电连接的子传感器设置在相邻一行虚拟子像素和显示子像素之间的非透光区域,截面图中,第二加热电极151b两侧分别隔一定距离设置相互电连接的第一子传感器161a和第二子传感器161b,图19中,加热电极和加热传感器与第一电极层I1同层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加热传感器和加热电极也可以同层设置在其他膜层或者加热传感器和加热电极也可以不同层设置,但是为了不影响开口率或者尽量减少对开口率的影响,加热电极和加热传感器包含的子传感器在栅线11的覆盖范围内或者至少和栅线11部分交叠。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加热电极和加热传感器示意图;图20中设置多条加热电极和加热传感器,每个加热电极15包括一条子电极151,每个加热传感器包括一条子加热传感器。第一加热电源端子251和第一传感器端子261均位于第二非显示区BB2的第二区域W2,第二加热电源端子252和第二传感器端子262均位于第二非显示区BB2的第一区域W1,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加热电源端子和加热传感器端子有足够的空间走线分别和加热控制电路与检测端FPC连接,避免线路之间短路的风险。这里每个加热电极和加热传感器均横跨一行子像素筹线区域,除了在与第二方向D2垂直的两行虚拟子像素中设置加热传感器用来检测距离显示区最近的位置处的温度外,还在显示区AA中设置一条加热传感器,用来检测显示面板显示区AA中的温度,这样可以使得整个显示面板在加热传感器的检测下,显示面板不仅可以通过加热电极加热,还可以使得加热面板显示区AA靠近中心处和显示区AA外围处的温度均一。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加热电极的数量和加热传感器的数量不做限定,以满足需求为主,另外,加热电极和加热传感器也可以置于相邻两像素行之间的第一黑矩阵区域,即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非透光区域,另外,除了本实施例中仅设置一条加热电极外,还可以设置3条或者其他多条相互电连接的子电极达到两个加热电源端子置于显示区AA的两侧,同理,还可以设置3条或者其他多条相互电连接的子传感器达到两个加热传感器端子置于显示区AA的两侧,这里不做限定。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加热电极和加热传感器示意图,液晶显示面板第一基板包括多个加热电极和多个加热传感器,加热电源端子和加热传感器端子位于第四区域W4。其中每个加热电极15包括两个相互电连接的第一子电极151a和第二子电极151b,第一子电极151a和第二子电极151b分别设置在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第二黑矩阵区域,这里第二黑矩阵区域指的是位于相邻两像素列之间的非透光区域,第一子电极151a的一端通过沿行方向延伸的连接电极152电连接至第二子电极151b,第一子电极151a的另一端电连接至第一加热电源端子251,第二子电极151b的一端通过沿行方向延伸的连接电极152电连接至第一子电极151a,第二子电极151b的另一端电连接至第二加热电源端子252。每个加热传感器包括两个相互电连接的子传感器,两个相互电连接的子传感器包括第一子传感器161a与第二子传感器161b,所述第一子传感器161a与第二子传感器161b分别设置在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第二黑矩阵区域,第一子传感器161a的一端通过沿行方向延伸的连接传感器162电连接至所述第二子传感器161b,第一子传感器161a的另一端电连接至第一传感器端子261,第二子传感器161b的一端通过沿行方向延伸的连接传感器162电连接至第一子传感器161a,第二子传感器161b的另一端电连接至第二传感器端子262。这里在第一基板上设置两个加热传感器,每个传感器分别设置在与第一方向D1垂直的虚拟子像素和与之相邻的显示子像素列之间的第二黑矩阵区域,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加热传感器除了设置在图21中位置不影响显示面板的开口率的情况下,如果有需求检测显示区AA内的温度,此种在两像素列之间的非透光区域走线的方式不会影响显示面板的开口率。需要说明的这里的加热电极的数量和加热传感器的数量不做限定。
参照图2和图22,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加热传感器示意图。第二非显示区BB2在第一方向D1上包括第一区域W1和第二区域W2,第二非显示区BB2在第二方向上D2包括第三区域W3和第四区域W4;每个子传感器在其延伸方向包括多个凸起部与多个凹陷部,凸起部与凹陷部交替设置,这里凸起部与凹陷部指的是在凸起部与凹陷部之间存在一条参考线Q1Q2,在第二方向D2上,依次排布凸起部、参考线Q1Q2和凹陷部,凸起部与凹陷部均设置在第三黑矩阵区域和第四黑矩阵区域,第三黑矩阵区域指的是位于相邻两像素行之间的非透光区域,第四黑矩阵区域指的是位于相邻两像素列之间的非透光区域,这样的设置方式均位于非透光区域,实时检测盒内温度的同时不会影响显示面板的开口率。图22中第一传感器端子261设置在第二区域W2,第二子传感器端子262设置在第一区域W1,本实施例中的加热传感器仅包含一条子加热传感器161,一条子加热传感器161在一行虚拟子像素区走线,与子加热传感器161连接的加热传感器端子分别置于显示面板的两侧,这样的设置使得传感器端子26连接至检测端FPC(图中未示出)时有足够的布线空间,这里的子传感器161包括多个交替设置的凸起部与凹陷部,这样的设置方式与在第一方向D1上延伸的一行子像素的子传感器相比,具有多个交替设置的凸起部与凹陷部的子传感器长度更长,对于每个子像素而言,还可以检测到子像素的周边温度,这样的检测精度更高,并且在电阻率和横截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子传感器的长度越长,电阻值越大,这样检测的精确度越高。
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加热传感器示意图,与图22不同之处在于每个加热传感器包含两个相互电连接的子传感器,第一子传感器161a和第二子传感器161b通过连接传感器162电连接,第一传感器端子261和第二传感器端子262均设置在第二区域W2,这里第一子传感器161a和第二子传感器161b分别设置在相邻两行子像素区域,相对于图22而言,检测的显示面板的温度区域更大,检测更精确。
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加热传感器示意图,与图23不同之处在于这里第一子传感器161a和第二子传感器161b分别设置在相隔一行子像素的区域,即第一子传感器161a设置在第一行子像素区域,那么第二子传感器161b设置在第三行子像素区域,这样的设置方式相对于整个显示面板而言,整体的检测精确度更高。需要说明的是,图22、图23和图24仅是三种增加加热传感器长度从而增加电阻达到检测效果更好的实施例,在此对于凹陷和凸起的走向形状、子传感器和加热传感器的数量都不做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在低温环境下正常启动并且精确实时监控和调整加热温度,如图25所示,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液晶显示面板以及壳体,其中,壳体形成容置空间,用于容纳显示面板。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是电脑、电视、车载显示装置等其他具有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31)

1.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与围绕所述显示区设置的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包括第一非显示区和第二非显示区,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围绕所述显示区,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围绕所述第一非显示区;
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
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包括:
第一衬底;
栅线和数据线,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底上,所述栅线沿第一方向延伸并沿第二方向排列,所述数据线沿第二方向延伸并沿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栅线与所述数据线绝缘交叉限定多个子像素;
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衬底;
液晶层,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
至少一个加热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一衬底和所述第二衬底之间,每个加热传感器包括至少一个子传感器和传感器端子,所述传感器端子包括第一传感器端子和第二传感器端子,所述第一传感器端子和所述第二传感器端子分别连接到所述至少一个子传感器的两端;
至少一个加热传感器的至少一个子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非显示区;
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至少一个加热电极,位于所述第一衬底和所述第二衬底之间,每个加热电极包括至少一个子电极,每个加热电极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一加热电源端子和第二加热电源端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子像素包括多个虚拟子像素和多个显示子像素,所述显示区包含多个所述显示子像素,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包含多个所述虚拟子像素,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在与之对应的第二基板处设置黑矩阵,所述黑矩阵在所述第一基板的垂直投影覆盖所述多个虚拟子像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子像素的结构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加热传感器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子传感器和所述传感器端子,所述连接部位于第二非显示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电阻小于所述加热传感器的电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电阻小于等于所述加热传感器的电阻的100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加热电极形成于所述第一基板上,所述第一加热电源端子与所述第二加热电源端子形成于所述第一基板上;所述至少一个加热传感器形成于所述第一基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在第一方向上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在第二方向上包括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所述第一基板还包括栅极驱动电路和源极驱动电路,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位于所述第一区域,所述多条栅线连接至所述栅极驱动电路;所述源极驱动电路位于所述第三区域,所述多条数据线连接至所述源极驱动电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加热电源端子和所述加热传感器端子位于所述第二区域;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位于所述第一区域;所述加热电源端子包括第一加热电源端子和第二加热电源端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每个加热电极包括至少两个相互电连接的子电极,所述至少两个相互电连接的子电极包括第一子电极与第二子电极,所述第一子电极与所述第二子电极分别设置在子像素的筹线区域并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子电极的一端通过沿列方向延伸的连接电极电连接至所述第二子电极,所述第一子电极的另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加热电源端子,所述第二子电极的一端通过沿列方向延伸的连接电极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子电极,所述第二子电极的另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二加热电源端子。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每个加热电极包括至少两个相互电连接的子电极,所述至少两个相互电连接的子电极包括第一子电极与第二子电极,所述第一子电极与所述第二子电极分别设置在第一方向沿第一黑矩阵区域延伸,所述第一黑矩阵区域指的是位于相邻两像素行之间的非透光区域,所述第一子电极的一端通过沿列方向延伸的连接电极电连接至所述第二子电极,所述第一子电极的另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加热电源端子,所述第二子电极的一端通过沿列方向延伸的连接电极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子电极,所述第二子电极的另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二加热电源端子。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电极横跨第x行子像素的所述筹线区域所述第二子电极横跨第x+1行子像素的所述筹线区域,其中,x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电极在第一方向上沿第x’行子像素与第x’-1行子像素之间的第一黑矩阵区域延伸,所述第二子电极在第一方向上沿第x’行子像素与第x’+1行子像素之间的第一黑矩阵区域延伸,其中,x’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每个加热传感器包括至少两个相互电连接的子传感器,所述至少两个相互电连接的子传感器包括第一子传感器与第二子传感器,所述第一子传感器与所述第二子传感器分别沿第一方向延伸并横跨一行子像素的筹线区域,所述第一子传感器的一端通过沿列方向延伸的连接传感器电连接至所述第二子传感器,所述第一子传感器的另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传感器端子,所述第二子传感器的一端通过沿列方向延伸的连接传感器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子传感器,所述第二子传感器的另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二传感器端子。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每个加热传感器包括至少两个相互电连接的子传感器,所述至少两个相互电连接的子传感器包括第一子传感器与第二子传感器,所述第一子传感器与所述第二子传感器分别设置在第一方向上沿第一黑矩阵区域延伸,所述第一子传感器的一端通过沿列方向延伸的连接传感器电连接至所述第二子传感器,所述第一子传感器的另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传感器端子,所述第二子传感器的一端通过沿列方向延伸的连接传感器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子传感器,所述第二子传感器的另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二传感器端子。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传感器横跨第x行子像素的所述筹线区域,所述第二子传感器横跨第x+1行子像素的所述筹线区域,其中,x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传感器在第一方向上沿第x’行子像素与第x’-1行子像素之间的第一黑矩阵区域延伸,所述第二子传感器在第一方向上沿第x’行子像素与第x’+1行子像素之间的第一黑矩阵区域延伸,其中,x’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子传感器均横跨第x行子像素的所述筹线区域,其中,x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子传感器均沿第一方向的所述第一黑矩阵区域延伸,所述黑矩阵设置在第x’行子像素与第x’+1行子像素之间,其中,x’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加热传感器,所述至少一个加热传感器包括至少两个相互电连接的子传感器,所述至少两个相互电连接的子传感器包括第一子传感器与第二子传感器,所述第一子传感器与所述第二子传感器分别在第一方向上沿一行虚拟像素和一行显示像素之间的第一黑矩阵区域延伸,所述第一子传感器的一端通过沿列方向延伸的连接传感器电连接至所述第二子传感器,所述第一子传感器的另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传感器端子,所述第二子传感器的一端通过沿列方向延伸的连接传感器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子传感器,所述第二子传感器的另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二传感器端子。
2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加热电源端子位于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加热电源端子位于所述第一区域。
2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传感器端子位于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二传感器端子位于所述第一区域。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每个加热电极只包括一个横跨一行子像素的筹线区域的子电极,所述子电极的两端分别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加热电源端子和所述第二加热电源端子。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每个加热传感器只包括一个横跨一行子像素的筹线区域的子传感器,所述子传感器的两端分别电连接至所述第一传感器端子和所述第二传感器端子。
2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电源端子和所述传感器端子位于所述第四区域。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每个加热电极包括至少两个相互电连接的子电极,所述至少两个相互电连接的子电极包括第一子电极与第二子电极,所述第一子电极与所述第二子电极分别设置在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黑矩阵区域,所述第二黑矩阵区域,所述第二黑矩阵区域指的是位于相邻两像素列之间的非透光区域,所述第一子电极的一端通过沿行方向延伸的连接电极电连接至所述第二子电极,所述第一子电极的另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加热电源端子,所述第二子电极的一端通过沿行方向延伸的连接电极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子电极,所述第二子电极的另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二加热电源端子。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每个加热传感器包括至少两个相互电连接的子传感器,所述至少两个相互电连接的子传感器包括第一子传感器与第二子传感器,所述第一子传感器与所述第二子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所述第二黑矩阵区域,所述第一子传感器的一端通过沿行方向延伸的连接传感器电连接至所述第二子传感器,所述第一子传感器的另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传感器端子,所述第二子传感器的一端通过沿行方向延伸的连接传感器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子传感器,所述第二子传感器的另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二传感器端子。
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在第一方向上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在第二方向上包括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每个所述子传感器在其延伸方向包括多个凸起部与多个凹陷部,所述凸起部与凹陷部交替设置,所述凸起部与凹陷部均设置在第三黑矩阵区域和第四黑矩阵区域,所述第三黑矩阵区域指的是位于相邻两像素行之间的非透光区域,所述第四黑矩阵区域指的是位于相邻两像素列之间的非透光区域。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第一传感器端子设置在第二区域,第二子传感器端子设置在第一区域。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第一传感器端子和第二传感器端子均设置在第二区域。
3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30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
CN201811551933.4A 2018-12-19 2018-12-19 液晶显示面板与液晶显示装置 Active CN1093879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51933.4A CN109387962B (zh) 2018-12-19 2018-12-19 液晶显示面板与液晶显示装置
US16/360,627 US10866450B2 (en) 2018-12-19 2019-03-21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s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s
EP19176387.9A EP3671326B1 (en) 2018-12-19 2019-05-24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s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51933.4A CN109387962B (zh) 2018-12-19 2018-12-19 液晶显示面板与液晶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87962A CN109387962A (zh) 2019-02-26
CN109387962B true CN109387962B (zh) 2021-08-13

Family

ID=654304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51933.4A Active CN109387962B (zh) 2018-12-19 2018-12-19 液晶显示面板与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866450B2 (zh)
EP (1) EP3671326B1 (zh)
CN (1) CN10938796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56647B2 (ja) 2019-01-29 2023-04-12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CN110045532A (zh) 2019-04-30 2019-07-23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
CN110221468A (zh) * 2019-06-10 2019-09-10 北海惠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温度补偿方法、显示装置
CN110297348B (zh) * 2019-06-28 2022-04-26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2198688A (zh) * 2019-07-08 2021-01-08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装置
CN110349533A (zh) * 2019-08-12 2019-10-18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2394559B (zh) * 2019-08-12 2023-05-16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11223892B (zh) * 2019-11-11 2022-08-23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WO2021195933A1 (zh) * 2020-03-31 2021-10-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130357B (zh) * 2020-09-30 2022-07-19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温度检测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3109963B (zh) * 2021-04-26 2022-08-1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760007B (zh) * 2021-11-05 2022-04-12 上海钜成锐讯科技有限公司 Pid温控方法、pid温控系统及波长选择开关
CN114200703A (zh) * 2021-12-03 2022-03-1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7581152A (zh) * 2022-04-29 2024-02-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和显示面板
CN114815360A (zh) * 2022-05-30 2022-07-2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167024B (zh) * 2022-07-01 2023-10-17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其温度控制方法
CN116047797A (zh) * 2023-02-24 2023-05-02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31813A (zh) * 2018-08-31 2018-12-1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与液晶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31493B1 (ko) * 2002-12-26 2009-12-1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용 어레이 기판
DE102006032262A1 (de) 2005-07-15 2007-05-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uwon Temperatursensor für eine Anzeigevorrichtung, Dünnschichttransistorarray-Panel, das den Temperatursensor einschliesst, Flüssigkristallanzeige, Treiberschaltung für eine Flüssigkristallanzeige und Flackersteuersystem für eine Flüssigkristallanzeige
KR101152133B1 (ko) * 2005-07-15 2012-06-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용 온도 센서, 이를 구비한 박막 트랜지스터표시판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1541443B1 (ko) * 2007-04-04 2015-08-0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CN201083912Y (zh) * 2007-06-26 2008-07-09 上海广电光电子有限公司 具有温度补偿的液晶显示装置
JP2009103780A (ja) 2007-10-22 2009-05-14 Seiko Epson Corp 電気光学装置
JP2010039247A (ja) 2008-08-06 2010-02-18 Seiko Epson Corp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205594258U (zh) 2016-04-27 2016-09-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器
CN108761930B (zh) 2018-05-18 2021-11-0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与液晶显示装置
CN108983476B (zh) * 2018-08-31 2021-09-0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与液晶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31813A (zh) * 2018-08-31 2018-12-1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与液晶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71326A1 (en) 2020-06-24
EP3671326B1 (en) 2021-05-05
CN109387962A (zh) 2019-02-26
US10866450B2 (en) 2020-12-15
US20200201109A1 (en) 2020-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87962B (zh) 液晶显示面板与液晶显示装置
CN108983476B (zh) 液晶显示面板与液晶显示装置
EP3570098B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9507230B2 (en) Array substrate, liquid crystal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10698545B2 (en) Display device with position input function
US10295855B2 (en) Touch substrate and touch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JP4002105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KR100507299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US7852451B2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liqui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ouch screen function
JP2018124322A (ja) 液晶表示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10221468A (zh) 显示面板及其温度补偿方法、显示装置
US11500237B2 (en)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JP2010039247A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102218049B1 (ko) 표시 장치
KR20160050188A (ko) 표시 장치
KR20080051536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US11550194B2 (en) Active matrix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CN205405014U (zh) 一种彩膜基板及集成触控显示面板
JP2010281961A (ja) 液晶表示装置
KR20160050190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JP2021039190A (ja) 表示装置
KR20190061328A (ko) 표시 장치
WO2021044795A1 (ja) 表示装置
JP2002169158A (ja) 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WO2021251323A1 (ja) アレイ基板及び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