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86593B - 齿轮支承构造 - Google Patents

齿轮支承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86593B
CN109386593B CN201810903769.2A CN201810903769A CN109386593B CN 109386593 B CN109386593 B CN 109386593B CN 201810903769 A CN201810903769 A CN 201810903769A CN 109386593 B CN109386593 B CN 1093865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seat surface
surface portion
carrier
convex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0376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86593A (zh
Inventor
佐竹辉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btesc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abtesc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btesco Corp filed Critical Nabtesc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3865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865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865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865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57/023Mounting or installation of gears or shafts in the gearboxes, e.g. methods or means for assemb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 Retarders (AREA)
  • Gears, Ca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齿轮支承构造,能够利用简单的构造抑制齿轮架的与齿轮抵接的抵接部及齿轮的磨损。齿轮支承构造包括:齿轮(30);以及齿轮架(40),其具有用于支承齿轮(30)的座面部(50),在座面部(50)形成有线状的凸部(52)或者线状的凹部。

Description

齿轮支承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齿轮和支承齿轮的齿轮架的齿轮支承构造。
背景技术
行星齿轮减速器等具有齿轮的设备具有齿轮支承构造,该齿轮支承构造包括行星齿轮等齿轮和支承该齿轮的齿轮架。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行星齿轮的推力轴承构造,其具有小齿轮(齿轮)借助滚针轴承旋转自如地支承于被保持于齿轮架的小齿轮轴的齿轮支承构造。
在专利文献1的行星齿轮的推力轴承构造中,将外径比行星齿轮的内周径小且比滚针轴承的中心径大的实施了淬火处理的推力环通过压入或者浇铸而固定于构成齿轮架的齿轮架板。另外,在小齿轮与齿轮架板之间,将推力垫圈压入推力环的外周。采用这样的行星齿轮的推力轴承构造,能够由固定于齿轮架板的推力环挡住滚针轴承的倾斜推力,因此具有提高了推力支承刚性、提高了行星齿轮的推力轴承部的耐久性的优点。另外,因推力垫圈而不存在小齿轮与齿轮架板彼此直接接触地滑动的情况,因此还具有提高了齿轮架板的耐久性的优点。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10341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行星齿轮的推力轴承构造的情况下,需要准备实施了淬火处理的推力环,并将该推力环通过压入或者浇铸而固定于齿轮架板。另外,需要准备推力垫圈,并将该推力垫圈压入推力环。因而,构成行星齿轮的推力轴承构造的零件个数增加,构造复杂化。随之,该行星齿轮的推力轴承构造的组装工序也复杂化,组装变得费时费力。并且,与设置推力环及推力垫圈相应地,齿轮架板间的尺寸变大,行星齿轮的推力轴承构造大型化。
本发明是考虑这样的点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齿轮支承构造,该齿轮支承构造能够利用简单的构造抑制齿轮架的与齿轮抵接的抵接部及齿轮的磨损。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齿轮支承构造包括:
齿轮;以及齿轮架,其具有用于支承所述齿轮的座面部,
在所述座面部形成有线状的凸部或者线状的凹部。
在本发明的齿轮支承构造中,
也可以是,所述凸部或者所述凹部至少局部地包围所述齿轮的旋转轴线。
也可以是,在所述座面部还形成有辅助凸部或者辅助凹部,该辅助凸部或者辅助凹部沿着以所述齿轮的旋转轴线为中心的放射方向延伸。
也可以是,在所述座面部形成有所述凸部,
所述凸部具有比所述座面部的除所述凸部以外的部分的硬度高的硬度。
也可以是,在所述座面部形成有所述凸部和所述辅助凸部,
所述凸部和所述辅助凸部具有比所述座面部的除所述凸部和所述辅助凸部以外的部分的硬度高的硬度。
也可以是,还包括柱部,该柱部设于所述齿轮架,借助被配置在所述柱部的周围的轴承来支承所述齿轮,
在所述座面部形成有所述凸部,
所述凸部位于所述柱部的周围,并且支承所述齿轮和所述轴承。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齿轮支承构造,该齿轮支承构造能够利用简单的构造抑制齿轮架的与齿轮抵接的抵接部及齿轮的磨损。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图,是表示作为齿轮支承构造的应用例的行星齿轮减速器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齿轮支承构造的齿轮架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3是将图2中的由带有附图标记III的单点划线围起的部分放大表示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齿轮架的俯视图。
图5是将图1中的由带有附图标记V的单点划线围起的部分放大表示的剖视图。
图6是与图5对应的图,是用于说明齿轮支承构造的一变形例的图。
图7是与图5对应的图,是用于说明齿轮支承构造的又一变形例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5、液压马达;10、行星齿轮减速器;11、固定壳体;13、旋转壳体;14、内齿;15、凸缘部;17、盖体;18、壳体用轴承;20、输入轴;22、第1太阳齿轮;24、第2太阳齿轮;26、第2行星齿轮;30、第1行星齿轮(齿轮);32、侧面;34、齿部;40、齿轮架;42、基部;44、柱部;46、内齿;50、座面部;50a、第1座面部;50b、第2座面部;52、线状的凸部;53、辅助凸部;54、外周缘;56、第1槽部;57、第2槽部;58、开口;60、齿轮用轴承(轴承);62、滚动体;64、保持构件;A、旋转轴线;B、旋转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中,在本说明书的附图中,为了便于理解和图示,有时改变实物的比例尺及纵横的尺寸比等,适当夸大比例尺及纵横的尺寸比。
图1~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图。其中,图1是表示作为齿轮支承构造的应用例的行星齿轮减速器的剖视图。本发明的齿轮支承构造不限于行星齿轮减速器,也能够用于其它各种用途。即,对于本发明的齿轮支承构造的用途,并不特别限定。
对于行星齿轮减速器10,作为一例,安装于固定壳体11,固定壳体11搭载于未图示的建筑机械,且在固定壳体11的内部配置有用于使该建筑机械行驶的液压马达5(省略详细的图示)。该行星齿轮减速器10包括:旋转壳体13、内齿14、输入轴20、第1太阳齿轮22、第1行星齿轮(齿轮)30、齿轮架40、第2太阳齿轮24以及第2行星齿轮26。并且,行星齿轮减速器10将液压马达5所产生的旋转驱动力减速并进行传递,最终驱动旋转壳体13旋转,从而借助被安装于在旋转壳体13设置的凸缘部15的未图示的链轮驱动未图示的被驱动部。其中,液压马达5的构成并不特别限定,作为代表,能够将斜板式的活塞泵用作液压马达5。
当液压马达5旋转时,液压马达5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向与马达输出轴一起旋转地连结的输入轴20。然后,第1太阳齿轮22随着输入轴20的旋转而旋转,与该第1太阳齿轮22啮合的第1行星齿轮30与内齿14啮合并绕第1太阳齿轮22进行公转运动。随着该第1行星齿轮30的公转运动,齿轮架40旋转,与齿轮架40的内齿46花键结合的第2太阳齿轮24旋转。由于该第2太阳齿轮24旋转,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固定壳体11的各突设轴部12的各第2行星齿轮26旋转,由此,借助第2行星齿轮26与内齿14之间的啮合,驱动旋转壳体13旋转。
旋转壳体13基本上具有中空圆筒状的构造,固定壳体11的端部从旋转壳体13一侧(在图1中为左侧)的开口部插入。旋转壳体13的另一侧(在图1中为右侧)的开口部由盖体17堵塞。旋转壳体13由固定壳体11保持为借助壳体用轴承18(18a、18b)而以旋转轴线A为中心旋转自如。具体而言,形成在旋转壳体13的内周的突状部16夹在被安装于固定壳体11的外周的两个壳体用轴承18a、18b之间,旋转壳体13借助壳体用轴承18a、18b旋转自如地保持于固定壳体11。在旋转壳体13的内周设有多个内齿14,该多个内齿14沿与旋转轴线A平行的轴线方向Da延伸,并且沿以旋转轴线A为中心的周向Dc排列,内齿14与第1行星齿轮30、第2行星齿轮26啮合。其中,内齿14可以与旋转壳体13形成为一体,也可以相对于旋转壳体13独立地形成并相对于旋转壳体13固定地安装于旋转壳体13。
输入轴20绕旋转轴线A旋转自如地设于固定壳体11。即,在图示的例子中,旋转壳体13的旋转轴线与输入轴20的旋转轴线一致。输入轴20配置在旋转壳体13内的中心,与产生旋转驱动力的驱动源即液压马达5连结在一起。
第1太阳齿轮22连结于输入轴20的同与液压马达5相连结的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且与多个第1行星齿轮30啮合。多个第1行星齿轮30分别配置在第1太阳齿轮22与内齿14之间,且与第1太阳齿轮22及内齿14都啮合。各第1行星齿轮30随着第1太阳齿轮22的自转而被驱动旋转,绕第1太阳齿轮22沿周向Dc公转。
如图1所示,齿轮架40构成保持第1行星齿轮30的行星框,多个第1行星齿轮30分别被从一侧以悬臂状态借助齿轮用轴承(轴承)60旋转自如地保持。因此,齿轮架40具有基部42及多个柱部44。基部42在轴线方向Da上配置在多个第1行星齿轮30的一侧(在图1中为左侧)。多个柱部44在轴线方向Da上从一侧朝向另一侧地从基部42延伸出来,借助齿轮用轴承60将多个第1行星齿轮30分别保持为旋转自如。多个柱部44在齿轮架40的外周部沿周向Dc错开均等角度(即,120度)地配置。并且,多个柱部44设置为贯穿各自所对应的第1行星齿轮30,在与基部42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与板66连结在一起。另外,在图1所示的齿轮架40的平板状的基部42的径向中心部形成有中空部分,在该中空部分沿周向Dc排列有与第2太阳齿轮24的端部花键结合的内齿46。其中,对于齿轮架40的详细情况,将在后面描述。
第2太阳齿轮24形成为圆筒形状,输入轴20插入于第2太阳齿轮24的内侧,在第2太阳齿轮24的外周形成有外齿。该外齿与齿轮架40的内齿46花键结合,并与多个(例如四个)第2行星齿轮26相啮合。各第2行星齿轮26分别由设于固定壳体11的端面的沿周向Dc成为均等角度位置的四个部位的突设轴部12支承为旋转自如。
接着,参照图2~图5详述齿轮架40。图2是表示齿轮架40的一例的立体图,图3是将图2中的由带有附图标记III的圆围起的部分放大表示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齿轮架40的俯视图。
齿轮架40具有基部42和支承第1行星齿轮30的座面部50。在图示的例子中,座面部50形成为从基部42隆起。在图示的例子中,齿轮架40还具有从基部42突出地形成的柱部44。齿轮架40构成为能够以旋转轴线A为中心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被齿轮架40支承的齿轮的第1行星齿轮30形成为正齿轮。其中,被齿轮架40支承的齿轮不限于正齿轮,也可以是斜齿轮、人字齿轮、锥齿轮、冕状齿轮等能够具有与该齿轮的自转的旋转轴线正交的面(侧面)的其他种类的齿轮。
基部42整体形成为板状,从基部42的板面的法线方向(沿旋转轴线A的方向)进行观察、即俯视齿轮架40时,具有圆形的轮廓。齿轮架40的俯视形状不限于圆形。其中,在本说明书中,“板面”是指,在从整体上且兼顾大局地观察成为对象的板状的构件的情况下与成为对象的板状构件的平面方向一致的面。在俯视下的基部42的中心部分设有包含旋转轴线A的贯通孔,在该贯通孔的内侧设有内齿46。内齿46与形成在第2太阳齿轮24的外周的外齿卡合,由此,基部42与第2太阳齿轮24花键结合。
柱部44插入被设于第1行星齿轮(齿轮)30的贯通孔36(参照图5)内,借助齿轮用轴承(轴承)60将第1行星齿轮30支承为能够绕柱部44旋转。柱部44还具有限制第1行星齿轮30的沿径向的移动的功能。柱部44形成为朝向基部42的板面的法线方向突出。在图示的例子中,在俯视基部42时,多个柱部44被设置为沿以基部42的旋转轴线A为中心的周向彼此间具有等角度。尤其是在图示的例子中,三个柱部44被设置为各柱部44的中心相对于旋转轴线A彼此间具有120度的角度。柱部44为具有与基部42的板面的法线方向平行的中心轴线的大致圆柱状的形状,多个柱部44彼此具有相同形状。在柱部44的成为与基部42相反侧的面,形成有螺栓孔45,将螺栓68经由设于板66的贯通孔紧固于螺栓孔45,从而将柱部44与板66连结在一起。其中,柱部44可以与基部42形成为一体,也可以相对于基部42独立地形成并安装于基部42。
座面部50与第1行星齿轮30的侧面32的除了齿部34之外部分中的至少一部分抵接,对第1行星齿轮30进行支承。第1行星齿轮30的侧面32是指,与第1行星齿轮30的板面平行的表面。在图示的例子中,侧面32是与第1行星齿轮30的绕柱部44的旋转即自转的旋转轴线B正交的表面。第1行星齿轮30在座面部50与板66之间沿着旋转轴线B延伸的方向(推力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座面部50与第1行星齿轮30的侧面32的除了齿部34之外的部分抵接,从而能够防止第1行星齿轮30的齿部34磨损。即,能够保护第1行星齿轮30的齿部34。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行星齿轮30的旋转轴线B与齿轮架40的旋转轴线A相互平行
在图示的例子中,座面部50包括从基部42隆起的隆起部的与基部42相反侧的面、即与第1行星齿轮30的侧面32相对的面。座面部50位于柱部44的周围。在图示的例子中,在座面部50,设有以使座面部50的外周缘54具有开口58的方式将座面部50去除一部分而成的第1槽部56,座面部50形成为在俯视齿轮架40时除了第1槽部56之外将柱部44包围的大致环状。尤其是,构成为:在俯视齿轮架40时,一个座面部50包围一个柱部44。在图示的例子中,基部42、柱部44及座面部50形成为一体而构成了齿轮架40。
在本实施方式的座面部50形成有线状的凸部52。在图示的例子中,凸部52至少局部包围由座面部50支承的第1行星齿轮30的旋转轴线B。尤其是在图示的例子中,凸部52形成为将柱部44包围且具有大致恒定的宽度的线状的形状。更详细而言,凸部52形成为在俯视齿轮架40时除了第1槽部56之外将柱部44包围的大致环状。在图示的例子中,在一个座面部50内,形成有半径不同的两个凸部52。但是,不限于此,在一个座面部50内也可以形成一个凸部52,还可以形成三个以上的凸部52。
座面部50以座面部50的凸部52与第1行星齿轮30的侧面32抵接的方式支承第1行星齿轮30,从而能够在形成于座面部50与第1行星齿轮30的侧面32之间的间隙、例如俯视时形成于凸部52与柱部44之间或者多个凸部52间的座面部50与侧面32之间的间隙保持润滑油。由此,能够向座面部50及侧面32的表面稳定地供给润滑油,能够有效地抑制座面部50及侧面32的磨损。
在座面部50,除了凸部52之外,还形成有辅助凸部53。在俯视时,辅助凸部53沿以第1行星齿轮30的旋转轴线B为中心的放射方向(径向)延伸。换言之,辅助凸部53沿该放射方向具有比对应的凸部52的沿该放射方向的宽度大的尺寸。优选的是,辅助凸部53形成为沿该放射方向具有长度方向的形状。在图示的例子中,针对1个线状的凸部52,以与该凸部52交叉的方式形成有多个辅助凸部53。多个辅助凸部53也可以形成为沿以旋转轴线B为中心的周向具有等间隔(等角度)。在图示的例子中,与在以旋转轴线B为中心的径向上相邻的两个凸部52的各个凸部交叉地形成的各辅助凸部53沿以旋转轴线B为中心的周向交替地配置。即,与在以旋转轴线B为中心的径向上相邻的两个凸部52中的一者交叉地形成的一个辅助凸部53在以旋转轴线B为中心的周向上位于同与该两个凸部52中的另一者交叉地形成的两个辅助凸部53之间相对应的部分。更详细而言,与在以旋转轴线B为中心的径向上相邻的两个凸部52中的靠近旋转轴线B的一侧的凸部52交叉地形成的一个辅助凸部53位于由旋转轴线B和与该两个凸部52中的远离旋转轴线B的一侧的凸部52交叉地形成的两个辅助凸部53形成的扇形的内部。
该辅助凸部53具有妨碍被保持于形成在座面部50与第1行星齿轮30的侧面32之间的间隙的润滑油的流动、尤其是沿以旋转轴线B为中心的周向的流动的功能。座面部50具有这样的辅助凸部53,从而能够抑制被保持在形成于座面部50与第1行星齿轮30的侧面32之间的间隙的润滑油随着第1行星齿轮30绕旋转轴线B的旋转而从该间隙流出。因而,能够向座面部50及侧面32的表面稳定地供给润滑油,能够进一步有效地抑制座面部50及侧面32的磨损。
凸部52具有比座面部50的除了凸部52之外的部分的硬度高的硬度。在除了凸部52之外还形成有辅助凸部53的情况下,凸部52及辅助凸部53具有比座面部50的除了凸部52及辅助凸部53之外的部分的硬度高的硬度。其中,本说明书中的硬度是指由日本工业标准JISZ2244规定的维氏硬度。与第1行星齿轮30的侧面32抵接的凸部52、或者、凸部52及辅助凸部53具有这样的硬度,从而能够抑制因座面部50与第1行星齿轮30的侧面32擦蹭而导致的凸部52、或者、凸部52及辅助凸部53的磨损。
对于凸部52及辅助凸部53,作为一例,能够通过在座面部50上用激光进行扫描的激光淬火来形成。激光淬火能够高精度地控制要加热的区域的尺寸,因此具有能够有效抑制由于淬火而在座面部50形成的形状的畸变的优点。在利用激光淬火形成凸部52时,若将第1槽部56作为起点及终点而在座面部50上用激光进行扫描,则能够抑制因已经被激光扫描过的部分再次被激光扫描而回火所导致的凸部52的软化,因此优选这样。另外,在利用激光淬火形成辅助凸部53时,作为一例,在利用激光淬火形成凸部52时,在应该形成辅助凸部53的部位,使激光相对于座面部50的移动速度降低,或者,使激光的移动停止,于是,因激光照射而产生的热在该部位积存,凸部52的沿着以旋转轴线B为中心的放射方向(径向)的宽度变大。由此,能够由该凸部52的宽度变大的部分形成辅助凸部53。在该情况下,辅助凸部53成为俯视时作为一例在以旋转轴线B为中心的放射方向上具有长度方向的大致椭圆形状。但是,不限于此,辅助凸部53也能够通过在座面部50上一边沿以旋转轴线B为中心的放射方向移动一边照射激光来形成。在进行了淬火的部分,由于热处理中的晶体结构的变化、晶格中的碳原子的移动等,而可能会发生尺寸变化。尤其是,进行了淬火的部分膨胀。因而,座面部50的进行了淬火的部分突出,由该突出的部分形成凸部52及辅助凸部53。
另外,也可以替代线状的凸部52而设有线状的凹部,或者除了设有线状的凸部52之外,还设有线状的凹部。另外,也可以替代线状的凸部52及辅助凸部53而设有线状的凹部及辅助凹部,或者除了设有线状的凸部52及辅助凸部53之外,还设有线状的凹部及辅助凹部。线状的凹部、辅助凹部也可以具有与所述线状的凸部52、辅助凸部53的俯视形状相同的俯视形状。对于这样的线状的凹部、辅助凹部,作为一例,能够通过切削加工来形成。在具有这样的线状的凹部、辅助凹部的情况下,能够在该线状的凹部、辅助凹部内保持润滑油。由此,能够向座面部50及第1行星齿轮30的侧面32的表面稳定地供给润滑油,能够有效地抑制座面部50及侧面32的磨损。
在座面部50设有第1槽部56,以在座面部50的外周缘54具有开口58的方式将座面部50部分去除而形成该第1槽部56。在图2~图4所示的例子中,在俯视时,第1槽部56从外周缘54朝向内侧、即朝向柱部44且具有长度方向地延伸,在长度方向的一端部具有开口58。
图1所示的例子中,在行星齿轮减速器10的由固定壳体11、旋转壳体13及盖体17围起的空间内封入有润滑油。齿轮架40的旋转轴线A与水平方向平行地延伸,润滑油例如从该空间的下部充满到旋转轴线A附近的高度。在图示的例子中,座面部50具有第1槽部56,从而,随着齿轮架40绕旋转轴线A的旋转,在第1槽部56内形成润滑油积存处,从该润滑油积存处向座面部50与第1行星齿轮30的侧面32之间的间隙内供给润滑油。即,能够向座面部50与第1行星齿轮30的侧面32之间的间隙内高效地供给润滑油。其中,齿轮架40的旋转轴线A也可以沿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还可以沿铅垂方向延伸。即使在这些情况下,也能够随着齿轮架40绕旋转轴线A的旋转,在第1槽部56内形成润滑油积存处。
在图2~图4所示的例子中,座面部50具有朝向以旋转轴线A为中心的周向的一侧开口的第1槽部56、以及朝向另一侧开口的第1槽部56。由此,无论齿轮架40以旋转轴线A为中心朝向哪一方向旋转,都能够随着齿轮架40的旋转,将润滑油高效地装入朝向旋转方向的前方侧开口的第1槽部56内。
另外,在图示的例子中,第1槽部56在俯视时位于各柱部44的中心(第1行星齿轮30的旋转轴线B)连接而成的圆C的内侧(参照图4)。另外,第1槽部56以随着从第1槽部56的长度方向的与开口58相反侧的端部朝向开口58而朝向以旋转轴线A为中心的周向Dc1或者比周向Dc1向内侧的方式延伸。在图4中,对从第1槽部56的长度方向的与开口58相反侧的端部通过的周向标注附图标记Dc1地进行图示。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第1槽部56以随着从与开口58相反侧的端部朝向开口58而比周向Dc1朝向内侧的方式延伸。具有这样的第1槽部56,从而能够抑制被装入第1槽部56内的润滑油在随着齿轮架40的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从第1槽部56流出。因而,能够向座面部50与第1行星齿轮30的侧面32之间稳定地供给润滑油。
图5是表示齿轮架40及借助齿轮用轴承60安装于齿轮架40的第1行星齿轮30的剖视图,将图1中的由标注有附图标记V的单点划线围起的部分放大图示出来。齿轮用轴承(轴承)60具有:在齿轮架40的柱部44的周围配置的轴承内圈61、配置在轴承内圈61与第1行星齿轮30的贯通孔36之间的滚动体62(例如滚动构件)、以及、保持滚动体62并对滚动体62的位置进行限制的保持构件64。滚动体62在轴承内圈61与第1行星齿轮30的贯通孔36之间绕其旋转轴线旋转,从而第1行星齿轮30能够绕旋转轴线A在柱部44的周围顺畅地旋转。
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座面部50对第1行星齿轮30及齿轮用轴承60进行支承。在图示的例子中,座面部50支承第1行星齿轮30的侧面32及齿轮用轴承60的保持构件64。尤其是在图2~图5所示的例子中,在一个座面部50内,形成有半径不同的两个线状的凸部52,具有相对较大半径的凸部52与第1行星齿轮30的侧面32抵接,具有相对较小的半径的凸部52与保持构件64抵接。座面部50的凸部52不仅与第1行星齿轮30的侧面32抵接,还与齿轮用轴承60抵接,从而能够抑制因座面部50与齿轮用轴承60擦蹭导致座面部50的磨损。
本实施方式的齿轮支承构造包括:齿轮30;以及齿轮架40,其具有用于支承齿轮30的座面部50,在座面部50形成有线状的凸部52或者线状的凹部。
根据这样的齿轮支承构造,座面部50以座面部50的凸部52与齿轮30的侧面32抵接的方式支承齿轮30,从而能够在形成于座面部50与侧面32之间的间隙、例如俯视时形成于凸部52与柱部44之间或者多个凸部52间的座面部50与侧面32之间的间隙保持润滑油。由此,能够向座面部50及侧面32的表面稳定地供给润滑油,能够有效地抑制座面部50及侧面32的磨损。
另外,不需要像以往技术那样准备推力环、推力垫圈等其他零件来组装于齿轮架40,因此能够消减构成齿轮支承构造的零件个数,使构造简单化。由此,齿轮支承构造的组装工序变简单,组装的繁琐程度减小。此外,在以往技术的情况下,有可能因推力环、推力垫圈等零件的组装精度、使用中的零件的松弛等而发生不良状况,但是,本实施方式的齿轮支承构造的情况下,基部42与座面部50能够形成为一体,因此能够防止发生上述不良状况。
在本实施方式的齿轮支承构造中,凸部52或者凹部至少局部包围齿轮30的旋转轴线B。
根据这样的齿轮支承构造,能够有效地抑制保持在被形成于座面部50与侧面32之间的间隙的润滑油向以旋转轴线B为中心的径向流出。由此,能够向座面部50及侧面32的表面稳定地供给润滑油,能够进一步有效地抑制座面部50及侧面32的磨损。
在本实施方式的齿轮支承构造中,在座面部50还形成有辅助凸部53或者辅助凹部,该辅助凸部53或者辅助凹部沿着以齿轮30的旋转轴线B为中心的放射方向延伸。
根据这样的齿轮支承构造,能够抑制随着齿轮30绕旋转轴线B的旋转而保持在被形成于座面部50与齿轮30的侧面32之间的间隙的润滑油从该间隙流出。因而,能够向座面部50及侧面32的表面稳定地供给润滑油,能够进一步有效地抑制座面部50及侧面32的磨损。
在本实施方式的齿轮支承构造中,在座面部50形成有凸部52,凸部52具有比座面部50的除凸部52以外的部分的硬度高的硬度。
在本实施方式的齿轮支承构造中,在座面部50形成有凸部52及辅助凸部53,凸部52及辅助凸部53具有比座面部50的除凸部52及辅助凸部53以外的部分的硬度高的硬度。
采用这样的齿轮支承构造,具有较高硬度的凸部52、辅助凸部53与齿轮30的侧面32擦蹭,能够抑制因座面部50与齿轮30的侧面32发生擦蹭而导致的凸部52、或者、凸部52及辅助凸部53的磨损。
本实施方式的齿轮支承构造还包括柱部44,其设于齿轮架40,且借助配置在柱部44的周围的轴承60支承齿轮30,在座面部50形成有凸部52,凸部52位于柱部44的周围,并且支承齿轮30及轴承60。
采用这样的齿轮支承构造,座面部50的凸部52不仅与齿轮30的侧面32抵接,还与轴承60抵接,从而能够抑制因座面部50与轴承60擦蹭导致座面部50的磨损。
另外,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施加各种变更。以下,一边适当地参照附图,一边说明变形例。在以下的说明及以下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中,对能够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构成的部分使用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对应的部分所使用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参照图6说明齿轮支承构造的一变形例。图6是表示齿轮支承构造的一变形例的剖视图。
在图6所示的例中,座面部50包括第1座面部50a和第2座面部50b。第1座面部50a和第2座面部50b分别形成为在俯视齿轮架40时除了第1槽部56之外将柱部44包围的大致环状。尤其是,构成为:在俯视齿轮架40时,第1座面部50a和第2座面部50b包围一个柱部44。在图示的例子中,第1座面部50a相对于第2座面部50b而言配置在以柱部44的中心轴线(第1行星齿轮30的旋转轴线B)为中心的放射方向(径向)的外侧。
在图示的例子中,在第1座面部50a与第2座面部50b之间设有第2槽部57。第2槽部57形成为在俯视齿轮架40时除了第1槽部56之外将柱部44包围且呈大致环状延伸,其周向的端部与第1槽部56连通。因而,第2槽部57还成为将第1座面部50a和第2座面部50b划分开的划分部。另外,在图示的例子中,在第1座面部50a和第2座面部50b均形成有凸部52。因而,也可以说,第2槽部57形成于在以柱部44的中心轴线(第1行星齿轮30的旋转轴线B)为中心的放射方向(径向)上相邻的两个凸部52之间。
座面部50具有这样的第2槽部57,从而,随着齿轮架40绕旋转轴线A的旋转,从形成在第1槽部56内的润滑油积存处经由该第2槽部57向座面部50与第1行星齿轮30的侧面32之间的间隙内供给润滑油。即,能够进一步高效地向座面部50与第1行星齿轮30的侧面32之间的间隙内供给润滑油。
参照图7说明齿轮支承构造的又一变形例。图7是表示齿轮支承构造的又一变形例的剖视图。
在图示的例子中,与参照图6所述的一变形例同样地,座面部50包括第1座面部50a和第2座面部50b。在图7所示的例中,第1座面部50a具有高度H1,该高度H1是沿着基部42的板面的法线方向(沿着旋转轴线A的方向)从基部42的与第1行星齿轮30相对的面42a起算的高度。第2座面部50b具有高度H2,该高度H2是沿着基部42的板面的法线方向从基部42的面42a起算的高度。高度H1和高度H2彼此不同。尤其是,高度H2大于高度H1。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高度H2小于高度H1
另外,在图7中示出了在第1座面部50a与第2座面部50b之间形成有第2槽部57的例子、即第1座面部50a和第2座面部50b隔着第2槽部57地在以柱部44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放射方向上相邻的例子。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在第1座面部50a与第2座面部50b之间没有形成第2槽部57。即,也可以是,第1座面部50a和第2座面部50b在以柱部44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放射方向上相邻,且彼此之间未隔有第2槽部57。
座面部50包括具有不同的高度H1和H2的第1座面部50a和第2座面部50b,从而,即使第1行星齿轮30的沿着旋转轴线B的尺寸(厚度)与齿轮用轴承60的沿着旋转轴线B的尺寸不同,也能够适当地支承第1行星齿轮30和齿轮用轴承60。因而,能够提高第1行星齿轮30和齿轮用轴承60的尺寸的选择的自由度。

Claims (3)

1.一种齿轮支承构造,
该齿轮支承构造包括:齿轮;以及齿轮架,其具有用于支承所述齿轮的座面部,其中,
在所述座面部形成有线状的凸部或者线状的凹部以及辅助凸部或者辅助凹部,该线状的凸部或者线状的凹部沿着以所述齿轮的旋转轴线为中心的周向延伸,该辅助凸部或者辅助凹部沿着以所述旋转轴线为中心的放射方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支承构造,其中,
在所述座面部形成有所述凸部和所述辅助凸部,
所述凸部和所述辅助凸部具有比所述座面部的除所述凸部和所述辅助凸部以外的部分的硬度高的硬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齿轮支承构造,其中,
该齿轮支承构造还包括柱部,该柱部设于所述齿轮架,借助被配置在所述柱部的周围的轴承来支承所述齿轮,
在所述座面部形成有所述凸部,
所述凸部位于所述柱部的周围,并且支承所述齿轮和所述轴承。
CN201810903769.2A 2017-08-09 2018-08-09 齿轮支承构造 Active CN1093865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54428A JP7005217B2 (ja) 2017-08-09 2017-08-09 歯車支持構造
JP2017-154428 2017-08-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86593A CN109386593A (zh) 2019-02-26
CN109386593B true CN109386593B (zh) 2023-02-28

Family

ID=65418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03769.2A Active CN109386593B (zh) 2017-08-09 2018-08-09 齿轮支承构造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005217B2 (zh)
KR (1) KR102543089B1 (zh)
CN (1) CN10938659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42364B2 (ja) 2020-03-26 2024-03-04 株式会社ニッセイ 潤滑性能を向上させた差動減速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03418A (ja) * 1996-09-30 1998-04-21 Nissan Motor Co Ltd 遊星歯車のスラスト軸受構造
JP2002317864A (ja) * 2001-04-20 2002-10-31 Fuji Heavy Ind Ltd プラネタリギヤのピニオン軸組付構造
CN103511584A (zh) * 2012-06-25 2014-01-15 谢夫勒科技股份两合公司 用于行星齿轮传动装置的行星齿轮销轴
CN103562597A (zh) * 2011-05-20 2014-02-05 Ims齿轮有限公司 行星齿轮系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9980047932U (ko) * 1996-12-28 1998-09-25 박병재 오일그루브가 형성된 트러스트와셔
US20100120576A1 (en) * 2007-03-29 2010-05-13 Masanori Satou Planetary gear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03418A (ja) * 1996-09-30 1998-04-21 Nissan Motor Co Ltd 遊星歯車のスラスト軸受構造
JP2002317864A (ja) * 2001-04-20 2002-10-31 Fuji Heavy Ind Ltd プラネタリギヤのピニオン軸組付構造
CN103562597A (zh) * 2011-05-20 2014-02-05 Ims齿轮有限公司 行星齿轮系
CN103511584A (zh) * 2012-06-25 2014-01-15 谢夫勒科技股份两合公司 用于行星齿轮传动装置的行星齿轮销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005217B2 (ja) 2022-01-21
CN109386593A (zh) 2019-02-26
KR102543089B1 (ko) 2023-06-14
JP2019032062A (ja) 2019-02-28
KR20190016911A (ko) 2019-0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66266B1 (ko) 감속장치
KR20090059119A (ko) 편심요동형 감속기 및 편심요동형 감속기를 이용한 안정기축의 회전장치
JP6529863B2 (ja) 偏心揺動型の歯車装置および産業用ロボット
JP2010156430A (ja) 減速装置
WO2019163982A1 (ja) 揺動加工装置、ハブユニット軸受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自動車の製造方法
CN109386593B (zh) 齿轮支承构造
JP6727034B2 (ja) 歯車減速機
CN112343973A (zh) 减速装置用组件及其热处理方法
CN109386592B (zh) 齿轮支承构造
KR102542803B1 (ko) 감속기
JP2009204156A (ja) 減速装置
JP4608252B2 (ja) 偏心揺動型歯車装置
WO2018003609A1 (ja) 遊星歯車機構
CN107084229B (zh) 偏心摆动型齿轮装置
CN109578559B (zh) 减速装置和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齿轮架
JP2003343662A (ja) 減速装置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CN111594583A (zh) 齿轮装置和齿轮架
CN112145549A (zh) 旋转机构、减速器以及旋转机构的制造方法
JP7299373B1 (ja) 内接噛合遊星歯車装置及びロボット用関節装置
JP7440218B2 (ja) 減速機
JP7401939B1 (ja) 共役カム式減速機
CN115507156A (zh) 减速器
JP2022131527A (ja) 内接噛合遊星歯車装置及びロボット用関節装置
KR20220125780A (ko) 기어 장치 및 기어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JP2023023982A (ja) 撓み噛合い式歯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