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78779A - 一种线束扎带总成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线束扎带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78779A
CN109378779A CN201811456862.XA CN201811456862A CN109378779A CN 109378779 A CN109378779 A CN 109378779A CN 201811456862 A CN201811456862 A CN 201811456862A CN 109378779 A CN109378779 A CN 1093787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nd
piece
actuator
grasping
sl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5686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78779B (zh
Inventor
孙丰超
张愉
张龙
宋心雷
张欢
李洪刚
程鹏
朱伟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181145686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78779B/zh
Publication of CN1093787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787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787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787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线束扎带总成,包括扎带支架、扎带件、扎带定位件、抓持件、驱动件和复位件;扎带支架上设有扎带过孔、抓持件槽和驱动件槽,抓持件槽和驱动件槽相连通;扎带件的一端与扎带支架固定连接,扎带件的另一端自扎带过孔内穿过,扎带件上设有扎带定位齿;扎带定位件上设有扎带定位齿配合部、扎带定位件驱动配合部和扎带定位件连接部;抓持件包括卡爪、抓持件连接部和抓持件驱动配合部。本公开的线束扎带总成的扎带件可用于固定线束,抓持件可通过与驱动件的配合将线束固定在线束定位腔内。在扎带件固定状态和抓持件抓持状态下,两束不同线束可牢固可靠地固定在线束扎带总成内,从而实现了同时对不同类型的线束进行固定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线束扎带总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束固定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线束扎带总成。
背景技术
线束扎带用于捆绑线束。当有多种不同类型的线束同时布线时,需要使用多根独立的线束扎带分别对不同类型的线束进行捆绑。随着人们对线束布置空间紧凑合理要求的提高,现有的线束扎带难以满足需求。特别是汽车中的线束种类和数量均较多,通过线束扎带对线束进行分类捆绑的难度更大。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同时对不同类型的线束进行固定的线束扎带总成便成为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同时对不同类型的线束进行固定的线束扎带总成的新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线束扎带总成。
该线束扎带总成包括扎带支架、扎带件、扎带定位件、抓持件、驱动件和复位件;其中,
所述扎带支架上设有扎带过孔、抓持件槽和驱动件槽,所述抓持件槽和所述驱动件槽相连通;
所述扎带件的一端与所述扎带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扎带件的另一端自所述扎带过孔内穿过,所述扎带件上设有扎带定位齿;
所述扎带定位件上设有扎带定位齿配合部、扎带定位件驱动配合部和扎带定位件连接部,所述扎带定位齿配合部用于与所述扎带定位齿相配合,以将所述扎带件锁固在所述扎带过孔内,所述扎带定位件连接部与所述扎带支架固定连接,且所述扎带定位件连接部在所述扎带定位件驱动配合部未受外力作用时朝向所述扎带定位齿的方向偏移,以使得所述扎带定位齿配合部与所述扎带定位齿相配合;
所述抓持件包括卡爪、抓持件连接部和抓持件驱动配合部,所述卡爪包括一对卡爪臂,所述抓持件连接部与所述抓持件槽的内壁固定连接,一对所述卡爪臂之间形成有线束定位腔,且一对所述卡爪臂在未受外力作用时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偏移,以使得所述线束定位腔的开口大于线束的外径;
所述驱动件与所述驱动件槽滑动配合,所述驱动件包括扎带定位件驱动部和抓持件驱动部,所述扎带定位件驱动部与所述扎带定位件驱动配合部相配合,以向所述扎带定位件施加使得所述扎带定位件连接部发生弹性形变的作用力,所述抓持件驱动部与所述抓持件驱动配合部相配合,以向所述卡爪施加使得所述抓持件连接部发生弹性形变的作用力;
所述复位件被设置为用于向所述驱动件提供朝向所述驱动件槽的开口方向的复位力;
所述线束扎带总成具有扎带件固定状态、扎带件释放状态、抓持件抓持状态和抓持件释放状态;
在所述扎带件固定状态下,所述扎带定位件驱动部与所述扎带定位件驱动配合部之间具有间距,所述扎带定位齿配合部与所述扎带定位齿相配合;
在所述扎带释放状态下,所述驱动件克服所述复位件的复位力朝向所述扎带定位件驱动配合部的方向移动至所述扎带定位件驱动部与所述扎带定位件驱动配合部相接触,以使所述扎带定位件连接部发生弹性形变,从而使得所述扎带定位齿配合部和所述扎带定位齿相分离;
在所述抓持件抓持状态下,所述卡爪臂远离所述线束定位腔的至少部分表面与所述抓持件槽的内壁相抵,以使所述抓持件槽向所述卡爪臂施加使得所述线束定位腔的开口小于线束的外径的作用力;
在所述抓持件释放状态下,所述驱动件克服所述复位件的复位力朝向所述抓持件驱动配合部的方向移动至所述抓持件驱动部与所述抓持件驱动配合部相接触,以使所述抓持件连接部发生弹性形变,从而使得所述卡爪臂离开所述抓持件槽。
可选的,所述抓持件槽的延伸方向和所述驱动件槽的延伸方向相垂直。
可选的,所述卡爪臂的自由端具有膨胀部,且一对所述卡爪臂镜像对称设置。
可选的,所述抓持件连接部与所述卡爪臂相垂直。
可选的,所述驱动件上还设有驱动件限位凸台;
所述驱动件槽的壁上还设有驱动件限位开口,所述驱动件限位凸台与所述驱动件限位开口相配合,以将所述驱动件限位在所述驱动件槽内。
可选的,所述抓持件驱动配合部和所述抓持件驱动部均具有斜楔结构,且所述抓持件驱动配合部和所述抓持件驱动部滑动配合。
可选的,所述复位件为弹簧;
所述驱动件上设有柱状的复位件连接部,所述驱动件槽内设有复位件定位孔,所述复位件连接部具有柱状结构,所述复位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复位件定位孔和所述复位件连接部相配合。
可选的,所述线束扎带总成还包括压紧件;
所述压紧件具有弹性压紧部,所述弹性压紧部被设置为用于向所述抓持件连接部施加朝向背离所述抓持件槽的方向的弹性力;
所述扎带支架内设有压紧件槽,所述压紧件与所述压紧件槽滑动配合。
可选的,所述扎带过孔、所述驱动件槽和所述抓持件槽沿着垂直于所述驱动件的滑动方向的方向顺次排布。
可选的,沿着所述驱动件在所述驱动件槽内的滑动方向,所述抓持件驱动配合部和所述扎带定位件驱动配合部顺次排布。
本公开的线束扎带总成的扎带件可用于固定线束,抓持件可通过与驱动件的配合将线束固定在线束定位腔内。在扎带件固定状态和抓持件抓持状态下,两束不同线束可牢固可靠地固定在线束扎带总成内,从而实现了同时对不同类型的线束进行固定的目的。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为本公开的线束扎带总成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的线束扎带总成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3为本公开的线束扎带总成实施例的一视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的线束扎带总成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的线束扎带总成实施例的一视角的局部剖示图。
图6为本公开的线束扎带总成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局部剖示图。
图7为本公开的线束扎带总成的驱动件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的线束扎带总成的压紧件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的线束扎带总成在抓持件释放状态下的使用剖示图。
图10为本公开的线束扎带总成在抓持件抓持状态下的使用剖示图。
图中标示如下:
扎带支架-1,扎带过孔-11,抓持件槽-12,驱动件槽-13,驱动件限位开口-131,复位件定位孔-132,驱动件限位开口-14,压紧件槽-15,扎带件-2,扎带定位齿-20,扎带定位件-3,扎带定位齿配合部-31,扎带定位件连接部-32,扎带定位件驱动配合部-33,抓持件-4,卡爪-41,卡爪臂-411,膨胀部-4110,线束定位腔-412,抓持件连接部-42,抓持件驱动配合部-43,驱动件-5,扎带定位件驱动部-51,抓持件驱动部-52,驱动件限位凸台-53,复位件连接部-54,复位件-6,压紧件-7,弹性压紧部-70,第一线束-01,第二线束-02。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公开的线束扎带总成包括扎带支架1、扎带件2、扎带定位件3、抓持件4、驱动件5和复位件6。
扎带支架1上设有扎带过孔11、抓持件槽12和驱动件槽13。抓持件槽12和驱动件槽13相连通。
扎带件2的一端与扎带支架1固定连接,扎带件2的另一端自扎带过孔11内穿过。扎带件2与扎带支架1之间的固定连接可通过焊接或一体成型等方式实现。扎带件2与扎带过孔11的配合可使得扎带件2形成一个用于固定线束的环箍结构。扎带件2上设有扎带定位齿20。通常,扎带定位齿20可为齿条结构。
扎带定位件3上设有扎带定位齿配合部31、扎带定位件驱动配合部33和扎带定位件连接部32。扎带定位齿配合部31用于与扎带定位齿20相配合,以将扎带件2锁固在扎带过孔11内。扎带定位齿配合部31可具有板状结构或齿轮结构等。当扎带定位齿配合部31具有板状结构时,扎带定位齿配合部31的自由端可插入扎带定位齿20的齿槽内,以锁固扎带件2在扎带过孔11内的位置。当扎带定位齿配合部31具有齿轮结构时,扎带定位齿配合部31可与扎带定位齿20啮合,以锁固扎带件2在扎带过孔11内的位置。
扎带定位件连接部32与扎带支架1固定连接,两者之间的固定连接可通过焊接或一体成型等方式实现。扎带定位件连接部32在扎带定位件驱动配合部33未受外力作用时朝向扎带定位齿20的方向偏移,以使得扎带定位齿配合部31与扎带定位齿20相配合。这样,当扎带定位件驱动配合部33未与驱动件5的扎带定位件驱动部51相接触时,扎带定位齿配合部31与扎带定位齿20配合在一起,扎带件2被锁固在扎带过孔11内,从而保证了扎带件2对线束固定的可靠性。
抓持件4包括卡爪41、抓持件连接部42和抓持件驱动配合部43。卡爪41包括一对卡爪臂411。抓持件连接部42与抓持件槽12的内壁固定连接,两者之间的固定连接可通过焊接或一体成型等方式实现。一对卡爪臂411之间形成有线束定位腔412。线束定位腔412可用于容纳线束。当线束定位腔412的开口大于线束的外径时,线束可自由地通过线束定位腔412的开口进出线束定位腔412。当线束定位腔412的开口小于线束的外径时,线束定位腔412内的线束无法通过线束定位腔412的开口离开线束定位腔412。上述线束定位腔412的开口的尺寸为一对卡爪臂411的自由端之间的距离。
为了保证卡爪41对线束的有效固定,一对卡爪臂411在未受外力作用时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偏移,以使得线束定位腔412的开口大于线束的外径。这样,当卡爪臂411处于自由状态时,线束可自由地通过开口进出线束定位腔412。
具体实施时,可将抓持件连接部42设置为:当抓持件连接部42未受外力作用时,抓持件连接部42可将至少部分卡爪臂411保持在抓持件槽12内,以使得卡爪臂411远离线束定位腔412的至少部分表面与抓持件槽12的内壁相抵,从而使得一对卡爪臂411受到来自抓持件槽12的朝向线束定位腔412的作用力。此时,线束定位腔412的开口大于线束的外径。
驱动件5与驱动件槽13滑动配合。驱动件5包括扎带定位件驱动部51和抓持件驱动部52。扎带定位件驱动部51与扎带定位件驱动配合部33相配合,以向扎带定位件3施加使得扎带定位件连接部32发生弹性形变的作用力。当扎带定位件连接部32发生弹性形变时,扎带定位齿配合部31可与扎带定位齿20相分离。扎带定位件驱动部51与扎带定位件驱动配合部33之间的配合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例如,斜面与斜面之间的配合,尖角与平面之间的配合等。
抓持件驱动部52与抓持件驱动配合部43相配合,以向抓持件4施加使得抓持件连接部42发生弹性形变的作用力。当抓持件连接部42发生弹性形变时,抓持件4的卡爪41可在抓持件槽12内移动。抓持件驱动部52与抓持件驱动配合部43之间的配合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例如,斜面与斜面之间的配合,尖角与平面之间的配合等。
复位件6可用于向驱动件5提供朝向驱动件槽13的开口方向的复位力。当推动驱动件5在驱动件槽13内移动时,需要克服复位件6的复位力做功。当停止向驱动件5施加作用力时,驱动件5将在复位件6的复位力的作用下朝向驱动件槽13的开口方向移动。复位件6可例如为弹簧或弹片等。
线束扎带总成具有扎带件固定状态、扎带件释放状态、抓持件抓持状态和抓持件释放状态。
在扎带件固定状态下,扎带定位件驱动部51与扎带定位件驱动配合部33之间具有间距,扎带定位齿配合部31与扎带定位齿20相配合。在扎带件固定状态下,扎带定位件驱动部51与扎带定位件驱动配合部33并未接触,扎带定位齿配合部31与扎带定位齿20配合在一起,扎带件2被锁固在扎带过孔11内,从而使得线束被扎带件2固定。
在扎带释放状态下,驱动件5克服复位件6的复位力朝向扎带定位件驱动配合部33的方向移动至扎带定位件驱动部51与扎带定位件驱动配合部33相接触,以使扎带定位件连接部32发生弹性形变,从而使得扎带定位齿配合部31和扎带定位齿20相分离。此时,扎带件2并未被锁固在扎带过孔11内,扎带件2的自由端可在扎带过孔11内自由地移动,从而线束可被释放,或者,线束可放置在扎带支架1上后再由扎带件2固定。
在抓持件抓持状态下,卡爪臂411远离线束定位腔412的至少部分表面与抓持件槽12的内壁相抵,以使抓持件槽12向卡爪臂411施加使得线束定位腔412的开口小于线束的外径的作用力。此时,线束定位腔412内的线束无法离开线束定位腔412,从而线束被抓持。卡爪臂411可整体完全位于线束定位腔412内,或仅部分卡爪臂411位于线束定位腔412内。
在抓持件释放状态下,驱动件5克服复位件6的复位力朝向抓持件驱动配合部43的方向移动至抓持件驱动部52与抓持件驱动配合部43相接触,以使抓持件连接部42发生弹性形变,从而使得卡爪臂411离开抓持件槽12。离开抓持件槽12的一对卡爪臂411未受到来自抓持件槽12的作用力,一对卡爪臂411处于自由状态并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偏移。此时,线束定位腔412的开口大于线束的外径,线束可自由地通过开口进出线束定位腔412。
本公开的线束扎带总成的扎带件2与线束01之间的配合过程可如下:
先对驱动件5施加朝向扎带定位件驱动配合部33的力,使得驱动件5在驱动件槽13内朝向扎带定位件驱动配合部33移动。当驱动件5移动至扎带定位件驱动部51与扎带定位件驱动配合部33相接触时,扎带定位件3的扎带定位件连接部32受力发生弹性形变。随着驱动件5继续朝向扎带定位件驱动配合部33移动,扎带定位件连接部32的弹性形变逐渐增大,带动扎带定位齿配合部31移动,最终使得扎带定位件3的扎带定位齿配合部31离开扎带定位齿20。此时,扎带定位齿配合部31与扎带定位齿20相分离,扎带件2的端部可自由地在扎带过孔11内移动,线束01可进入扎带件2形成的线束固定孔内,或者,扎带件2形成的线束固定孔内的线束01可离开线束扎带总成。
线束01由扎带件2固定后,停止对驱动件5施力。驱动件5在复位件6的复位力的作用下在驱动件槽13内朝向驱动件槽13的开口方向移动。随着驱动件5持续地朝向驱动件槽13的开口方向移动,扎带定位件驱动部51离开扎带定位件驱动件配合部33,扎带定位件3的扎带定位件连接部32逐渐恢复至未受力的状态,最终使得扎带定位齿配合部31与扎带定位齿20再次相配合。此时,扎带件2被锁固在扎带过孔11内,扎带件2固定的线束01无法离开线束扎带总成,如图9和图10中所示,线束01被扎带件2固定。
本公开的线束扎带总成的抓持件4与线束02之间的配合过程可如下:
先对驱动件5施加朝向抓持件驱动配合部43的力,使得驱动件5在驱动件槽13内朝向抓持件驱动配合部43移动。当驱动件5移动至抓持件驱动部52与抓持件驱动配合部43相接触时,抓持件4的抓持件连接部42受力发生弹性形变。随着驱动件5继续朝向抓持件驱动配合部43移动,抓持件连接部42的弹性形变逐渐增大,最终使得卡爪41的卡爪臂411离开抓持件槽12。离开抓持件槽12的一对卡爪臂411未受到来自抓持件槽12的作用力,一对卡爪臂411处于自由状态并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偏移。此时,线束定位腔412的开口大于线束02的外径,如图9中所示,线束02可进入线束定位腔412内。
线束02进入线束定位腔412后,停止对驱动件5施力。驱动件5在复位件6的复位力的作用下在驱动件槽13内朝向驱动件槽13的开口方向移动。随着驱动件5持续地朝向驱动件槽13的开口方向移动,抓持件驱动部52离开抓持件驱动件配合部43,抓持件4的抓持件连接部42逐渐恢复至未受力的状态,最终使得卡爪41的卡爪臂411进入抓持件槽12。当卡爪臂411远离线束定位腔412的至少部分表面与抓持件槽12的内壁相抵时,抓持件槽12可向卡爪臂411施加作用力,从而使得线束定位腔412的开口缩小至小于线束02的外径。此时,线束定位腔412内的线束02无法离开线束定位腔412,如图10中所示,线束02被抓持件4抓持。
通常,线束01和线束02的尺寸不相同。使用者可根据实际需求通过扎带件2固定或释放线束01,和/或通过抓持件4固定或释放线束02。
本公开的线束扎带总成的扎带件2可用于固定线束,抓持件4可通过与驱动件5的配合将线束固定在线束定位腔412内。在扎带件固定状态和抓持件抓持状态下,两束不同的线束可牢固可靠地固定在线束扎带总成内,从而实现了同时对不同类型的线束进行固定的目的。
在本公开的线束扎带总成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提高驱动件5推动抓持件4的效率,抓持件槽12的延伸方向和驱动件槽13的延伸方向相垂直。
在本公开的线束扎带总成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更可靠地将线束定位在一对卡爪臂411之间的线束定位腔412中,卡爪臂411的自由端具有膨胀部4110,且一对卡爪臂411镜像对称设置。具体实施时,可将卡爪臂411的形状设置为使得线束定位腔412呈现类心形腔室的形状。
在本公开的线束扎带总成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抓持件4在抓持件槽12内的运动效率,抓持件连接部42与卡爪臂411相垂直。
在本公开的线束扎带总成的一个实施例中,驱动件5上还设有驱动件限位凸台53。驱动件槽13的壁上还设有驱动件限位开口131。驱动件限位凸台53与驱动件限位开口131相配合,以将驱动件5限位在驱动件槽13内。
当驱动件5在驱动件槽13内朝向驱动件槽13的开口方向移动至驱动件限位凸台53与驱动件限位开口14的内沿相抵时,驱动件5停止在驱动件槽13内移动,从而使得驱动件5限位在驱动件槽13内,而不会脱离驱动件槽13。
在本公开的线束扎带总成的一个实施例中,抓持件驱动配合部43和抓持件驱动部52均具有斜楔结构,且抓持件驱动配合部43和抓持件驱动部52滑动配合。
进一步的,扎带定位件驱动部51可具有斜楔结构,扎带定位件驱动配合部33可具有板状结构。扎带定位件驱动配合部33的自由端可与扎带定位件驱动部51的表面相接触,使得扎带定位件驱动件51向扎带定位件3施加作用力。
在本公开的线束扎带总成的一个实施例中,复位件6为弹簧。驱动件5上设有柱状的复位件连接部54,驱动件槽13内设有复位件定位孔132。复位件6的两端分别与复位件定位孔132和复位件连接部54相配合,从而将复位件6定位在驱动件5和驱动件槽13的复位件定位孔132之间。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驱动件5移动的稳定性,复位件6对称设置。
在本公开的线束扎带总成的一个实施例中,线束扎带总成还包括压紧件7。
压紧件7具有弹性压紧部70。弹性压紧部70可用于向抓持件连接部42施加朝向背离抓持件槽12的方向的弹性力。通过弹性压紧部70施加给抓持件4的抓持件连接部42的弹性力,抓持件4在未受到来自驱动件5的驱动力时,抓持件连接部42可维持在远离抓持件槽12的开口方向的位置上,从而有效避免卡爪41不受控地离开抓持件槽12,防止线束定位腔412的开口意外打开。扎带支架1内设有压紧件槽15,压紧件7与压紧件槽15滑动配合。通过压紧件槽15,压紧件7可方便地安装至扎带支架1内。
压紧件7可具有多种实施方式,例如,压紧件7为弹性或异形弹簧等。具体实施时,压紧件7可具有H形结构,该H形结构的两条平行的竖臂可与压紧件槽15滑动配合,竖臂之间的横臂即为弹性压紧部70。H形结构的横臂可具有朝向背离抓持件槽12的方向弯曲的弯曲部,且该弯曲部与抓持件连接部42相贴合。
进一步的,压紧件槽15内有可设有压紧件卡口,压紧件7可通过与压紧件卡口之间的配合固定在压紧件槽15内。
在本公开的线束扎带总成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减小扎带支架1的体积,扎带过孔11、驱动件槽13和抓持件槽12沿着垂直于驱动件5的滑动方向的方向顺次排布。
在本公开的线束扎带总成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减小扎带支架1的体积,沿着驱动件5在驱动件槽13内的滑动方向,抓持件驱动配合部43和扎带定位件驱动配合部33顺次排布。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线束扎带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扎带支架、扎带件、扎带定位件、抓持件、驱动件和复位件;其中,
所述扎带支架上设有扎带过孔、抓持件槽和驱动件槽,所述抓持件槽和所述驱动件槽相连通;
所述扎带件的一端与所述扎带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扎带件的另一端自所述扎带过孔内穿过,所述扎带件上设有扎带定位齿;
所述扎带定位件上设有扎带定位齿配合部、扎带定位件驱动配合部和扎带定位件连接部,所述扎带定位齿配合部用于与所述扎带定位齿相配合,以将所述扎带件锁固在所述扎带过孔内,所述扎带定位件连接部与所述扎带支架固定连接,且所述扎带定位件连接部在所述扎带定位件驱动配合部未受外力作用时朝向所述扎带定位齿的方向偏移,以使得所述扎带定位齿配合部与所述扎带定位齿相配合;
所述抓持件包括卡爪、抓持件连接部和抓持件驱动配合部,所述卡爪包括一对卡爪臂,所述抓持件连接部与所述抓持件槽的内壁固定连接,一对所述卡爪臂之间形成有线束定位腔,且一对所述卡爪臂在未受外力作用时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偏移,以使得所述线束定位腔的开口大于线束的外径;
所述驱动件与所述驱动件槽滑动配合,所述驱动件包括扎带定位件驱动部和抓持件驱动部,所述扎带定位件驱动部与所述扎带定位件驱动配合部相配合,以向所述扎带定位件施加使得所述扎带定位件连接部发生弹性形变的作用力,所述抓持件驱动部与所述抓持件驱动配合部相配合,以向所述卡爪施加使得所述抓持件连接部发生弹性形变的作用力;
所述复位件被设置为用于向所述驱动件提供朝向所述驱动件槽的开口方向的复位力;
所述线束扎带总成具有扎带件固定状态、扎带件释放状态、抓持件抓持状态和抓持件释放状态;
在所述扎带件固定状态下,所述扎带定位件驱动部与所述扎带定位件驱动配合部之间具有间距,所述扎带定位齿配合部与所述扎带定位齿相配合;
在所述扎带释放状态下,所述驱动件克服所述复位件的复位力朝向所述扎带定位件驱动配合部的方向移动至所述扎带定位件驱动部与所述扎带定位件驱动配合部相接触,以使所述扎带定位件连接部发生弹性形变,从而使得所述扎带定位齿配合部和所述扎带定位齿相分离;
在所述抓持件抓持状态下,所述卡爪臂远离所述线束定位腔的至少部分表面与所述抓持件槽的内壁相抵,以使所述抓持件槽向所述卡爪臂施加使得所述线束定位腔的开口小于线束的外径的作用力;
在所述抓持件释放状态下,所述驱动件克服所述复位件的复位力朝向所述抓持件驱动配合部的方向移动至所述抓持件驱动部与所述抓持件驱动配合部相接触,以使所述抓持件连接部发生弹性形变,从而使得所述卡爪臂离开所述抓持件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扎带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持件槽的延伸方向和所述驱动件槽的延伸方向相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扎带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爪臂的自由端具有膨胀部,且一对所述卡爪臂镜像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扎带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持件连接部与所述卡爪臂相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扎带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上还设有驱动件限位凸台;
所述驱动件槽的壁上还设有驱动件限位开口,所述驱动件限位凸台与所述驱动件限位开口相配合,以将所述驱动件限位在所述驱动件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扎带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持件驱动配合部和所述抓持件驱动部均具有斜楔结构,且所述抓持件驱动配合部和所述抓持件驱动部滑动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扎带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件为弹簧;
所述驱动件上设有柱状的复位件连接部,所述驱动件槽内设有复位件定位孔,所述复位件连接部具有柱状结构,所述复位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复位件定位孔和所述复位件连接部相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扎带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扎带总成还包括压紧件;
所述压紧件具有弹性压紧部,所述弹性压紧部被设置为用于向所述抓持件连接部施加朝向背离所述抓持件槽的方向的弹性力;
所述扎带支架内设有压紧件槽,所述压紧件与所述压紧件槽滑动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扎带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扎带过孔、所述驱动件槽和所述抓持件槽沿着垂直于所述驱动件的滑动方向的方向顺次排布。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中所述的线束扎带总成,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驱动件在所述驱动件槽内的滑动方向,所述抓持件驱动配合部和所述扎带定位件驱动配合部顺次排布。
CN201811456862.XA 2018-11-30 2018-11-30 一种线束扎带总成 Active CN1093787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56862.XA CN109378779B (zh) 2018-11-30 2018-11-30 一种线束扎带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56862.XA CN109378779B (zh) 2018-11-30 2018-11-30 一种线束扎带总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78779A true CN109378779A (zh) 2019-02-22
CN109378779B CN109378779B (zh) 2020-05-05

Family

ID=653761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56862.XA Active CN109378779B (zh) 2018-11-30 2018-11-30 一种线束扎带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78779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19712A1 (en) * 2015-07-27 2017-02-02 Pacrim Technologies, Llc Electrical wiring installation system
CN107181214A (zh) * 2017-05-20 2017-09-19 芜湖博康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线束固定夹
CN107394697A (zh) * 2017-08-04 2017-11-24 南通皋强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双槽挂架
CN207814649U (zh) * 2018-02-01 2018-09-04 宁波鑫星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夹片
CN207984752U (zh) * 2018-02-02 2018-10-19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管线保持夹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19712A1 (en) * 2015-07-27 2017-02-02 Pacrim Technologies, Llc Electrical wiring installation system
CN107181214A (zh) * 2017-05-20 2017-09-19 芜湖博康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线束固定夹
CN107394697A (zh) * 2017-08-04 2017-11-24 南通皋强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双槽挂架
CN207814649U (zh) * 2018-02-01 2018-09-04 宁波鑫星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夹片
CN207984752U (zh) * 2018-02-02 2018-10-19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管线保持夹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78779B (zh) 2020-05-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75814B (zh) 闭合装置
EP3660337B1 (en) Clamping element, method for assembling a clamping element, method for clamping a clamping element and system of an element and a clamping element
CN105579651A (zh) 用于将物体紧固在支撑板上的设备和所获得的组件
US10752405B2 (en) Device for packaging an object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 of extraction
CN108969050B (zh) 一种大创伤面吻合夹
CN109378779A (zh) 一种线束扎带总成
CN214776670U (zh) 一种多星发射连接解锁机构
CN105134730A (zh) 一种按压式锁止与解锁机构
EP2554127A1 (en) Medical stapler
CN109546586A (zh) 一种线束卡扣
CN111734238A (zh) 一种按钮式机柜门锁结构及机柜门
CN208896011U (zh) 卡扣安装工具
CN109291867A (zh) 一种线束扎带总成
CN207909056U (zh) 卡扣机构及具有卡扣机构的服务器装置
CN106476727A (zh) 汽车线束扎带组件
CN112137257B (zh) 打耳洞装置
CN109244975B (zh) 一种线束卡扣
EP2906077B1 (de) Ausstossvorrichtung
CN202764806U (zh) 电车搭扣锁
CN109494642A (zh) 一种线束卡扣
US4618113A (en) Cable clamp
CN107008789B (zh) 电芯封边和极耳整平方法
CN114955016A (zh) 一种多星发射连接解锁机构
CN213927929U (zh) 一种汽车安全门锁结构
CN220534790U (zh) 一种引擎传感器成型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30601 No. 99 Ziyun Road, Hefe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Anhu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230601 No. 669 Shixin Road, Taohua Industrial Park,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Limited by Share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