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777A - 卧式旋转型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卧式旋转型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777A
CN1093777A CN93115697A CN93115697A CN1093777A CN 1093777 A CN1093777 A CN 1093777A CN 93115697 A CN93115697 A CN 93115697A CN 93115697 A CN93115697 A CN 93115697A CN 1093777 A CN1093777 A CN 10937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ly line
fuel supply
note
cylinder
fuel fee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31156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689C (zh
Inventor
井上年庸
笹原丰
三浦一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37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7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68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68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02Lubrication; Lubricant sepa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两缸型的卧式旋转型压缩机,它 能够从超低速区到高速区进行稳定的充足的供油。 在第1汽缸16、第2汽缸17收容着的第1叶片27 和第2叶片28的背面,通过隔板18分别区分为第1 叶片室32、第2叶片室34,同时,将导入润滑油的供 油路与各汽缸的叶片室32、34连通,使供油路分别 形成独立系统,并将这个油路引出与副轴承的端部连 接起来。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两缸型的卧式旋转型压缩机,特别是以各汽缸的叶片作为供油泵构成的卧式旋转型压缩机。
过去的卧式旋转型压缩机,作为向其压缩部的滑动部位补给润滑油的供油机构,采用各种各样的供油机构,如在叶片上附加作为供油泵机能的叶片泵形式,使用齿轮泵形式,安装离心泵机构等等。
其中,在两个汽缸之间通过隔板连结起来构成为压缩部、所谓双旋转型压缩机上,常见的有将一方的汽缸的叶片作为供油泵用的;或为了增加润滑油量,将各汽缸的各自的叶片,一起作为叶片泵利用的。
作为关于这种供油机构的过去的技术,众所周知的是使由叶片泵排出的润滑油通过设于汽缸的隔板上的供油通路进行供油的压缩机(特开昭63-162991号)。
图10表示的是由过去的技术制成的压缩机的结构情况。符号90表示密封壳体、符号91表示电动机、符号92表示压缩部。符号93是连结电动机部91和压缩部的曲轴,压缩部92是由主轴承94 和副轴承95以及通过在中间设隔板96隔断的第1汽缸97、第2汽缸98组成的,这种按照过去技术的供油机构是将隔板96的供油通路99作为共同的供油通路利用的,通过由第1叶片100、第2叶片101的往复动作发生的泵压作用,形成给第1汽缸97、主轴承94及第2缸98、副轴承95的各滑动部位分别供给润滑油。
可是,由于近年来采用了变换器控制技术,已可以使压缩机的转数在从低速区到高速区的广泛范围内进行变化,所以对于压缩机的供油机构也必须与广泛范围内的转数变化相对应,确保润滑油的稳定供给便成为重要的课题。
然而,过去的卧式旋转型压缩机,为使曲轴93在旋转中减少震动,是在两偏心部102、103设有180°的相位差,所以第1汽缸97的叶片100对于另一侧的叶片101仅有180°的相位。于是一侧的叶片泵在排出行程时,另一侧的叶片泵则处于吸入行程,其相位恰好相反。所以共同利用隔板96的供油通路99时,润滑油的流动则受干扰,其结果是供油效率降低。特别是在低速区、尤其是超低速区的运转,供油量减少,运转就受到制约。
所以,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过去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超低速区到高速区能够稳定地充足地进行供油的卧式旋转型压缩机。
为达到前记目的,本发明的卧式旋转型压缩机是这样构成的,在密封壳体内通过曲轴连接电动机部和包括以隔板区分连接的第 1汽缸部、第2汽缸部的压缩部;其特征在于,设有:在通过前记隔板区分的前记第1汽缸及第2汽缸内分别设置叶片室;在这些叶片室内收容着、以便向叶片供给润滑油的在前记叶片室互相独立地连通的第1供油路及第2供油路;以及与这些供油路连通、同时与支承着前记曲轴的副轴承的端部连接着的供油管。
其次,为达到前记目的,本发明在前记构造型式的卧式旋转型压缩机上,还采用了下列结构,即:第1汽缸的叶片与第2汽缸叶片互相间设有大致180°的相位差。
在前记结构中,供油通路是包括其入口侧的端部通过管座固定在前记副轴承侧的第2汽缸上的第1供油管和第2供油管;前记第1供油管通过贯通第2汽缸和隔板的通路连通于第1汽缸的叶片室的同时,并可以使前记第2供油管与第2汽缸的叶片室连通。
前记第1供油管和第2供油管的出口侧的端部连接于在副轴承上安装的供油罩上,从前记供油罩的内侧的油室导油的通路,是在曲轴上同轴形成,在前记通路上可以组装上叶轮。
还有,在前记的构成上,在前记第1供油管和第2供油管的入口侧连接上喷咀的同时,最好在前记第1供油管、第2供油管的前记喷咀的出口近旁位置上形成将油向管内导入的吸油孔。
各叶片在上升时油被吸入叶片室,由于叶片的下降油被压出来。因为各叶片室是由隔板隔开着,不能连通,所以排出的油分别从 独立的供油回路上,给有必要供油的压缩部的各滑动部位供油,所以能够构成大容量的叶片泵。
还有,由于在叶片间设定了180°的相位,通过叶片的相对运动,两个汽缸的叶片室的全部合计空间容积并不变化,所以在同一转数下排出的油量是定数,能稳定地进行供油。
对需要供油的压缩部的各滑动部位,通过在曲轴上同轴设置着油路的叶轮,强制地给以供油。
由于使叶片压出的油通过小管径的喷咀,所以在第1供油管、第2供油管的管内流动的油流速度上升,这样就能够使管外的油呈被卷入趋势从吸油孔被吸入管内,使供给的油量加大。
以下,按照对本发明的旋转型压缩机的一个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卧式旋转型压缩机的一个实施例的断面图,即在图5中沿着Ⅰ-Ⅰ的纵断面图。
图2是按照实施例的卧式旋转型压缩机上的构成压缩部的部件装配图。
图3表示在实施例的卧式旋转型压缩机的压缩部上的各汽缸的叶片室的斜视图。
图4表示供油管的在副轴承端部的连接状态的压缩部的断面图。
图5表示供油管的在副轴承端部的连接状态的压缩部的正面 图。
图6是在图5上的卧式旋转型压缩机沿着Ⅵ-Ⅵ线的纵断面图。
图7表示供油管和在副轴承端部的供油罩连接的斜视图。
图8表示在汽缸侧的供油管和管座的连接的斜视图。
图9表示供油管和管座和供油罩的装配状态的断面图。
图10是以各汽缸的叶片作为叶片泵结构的过去的卧式旋转型压缩机的纵断面图。
图1是本实施例的卧式旋转型压缩机总体的断面图,是下述的表示压缩机正面图的图5中的沿着Ⅰ-Ⅰ线的纵断面图。符号10是表示密封壳体,11是表示电动机部,12是表示压缩部。电动机部11是由在密封壳体10的内周面固定着的定子13、和在这个定子13的内侧游动嵌装的转子14组成。转子14与曲轴15接合着,通过这个曲轴15将电动机11和压缩部12连接着。
一方面,在压缩部12,第1汽缸16和第2汽缸17是通过隔板18重叠连设着,同时,将其整体由机架部件19固定在密封壳体10的内周面上。通过这个机架部件19区分成电动机室A和机械室B,电动机室A和机械室B通过在机架部件19的下部贯通形成的连络孔19a连通着。曲轴15插通在第1汽缸16和第2汽缸17,分别在第1汽缸16和第2汽缸17的单侧通过主轴承20和副轴承21,被旋转自如地支承着。
其次,在曲轴15上设有成偏心的第1曲拐部23和第2曲拐部24,在第1汽缸16的汽缸室内收容着第1曲拐部23和嵌装在其外部的第1滚筒25,在第2汽缸17的汽缸室收容着第2曲拐部24和第2滚筒26。
在这里,图2表示构成压缩部12的部件的组装图,图3是表示其中第1汽缸16、第2汽缸17以及隔板18的详细图。在第1汽缸16和第2汽缸17上分别形成有第1叶片槽31和第2叶片槽33。在第1叶片槽31将第1叶片27、在第2叶片槽33将第2叶片28,分别向着汽缸半径方向滑动自如地安装着。该第1叶片27、第2叶片28都是由压缩弹簧29、30的弹力向着汽缸中心被赋能,其往复动作的相位是与曲轴的第1曲拐部23、第2曲拐部24的偏心的相位相对应,大致错开180°设定着。
于是,利用第1叶片27、第2叶片28的各个叶片的往复动作构成了叶片泵机构,即,包括第1汽缸16的第1叶片槽31、第2汽缸17的第2叶片槽33,以及分别在叶片的背面侧形成的第1叶片室32、第2叶片室34;而第1叶片室32和第2叶片室34是由隔板18区分为互不连通的独立的空间。其次,向压缩部12的各滑动部输送润滑油的导油的供油路,分别独立地使之与第1叶片室32、第2叶片室34连通,形成以下所述状态。
在这个实施例中,如图3、图6所示,贯通第2汽缸17、隔板18钻的小径孔35、36和在第1汽缸16上形成的锪孔37,在装配状态 下形成与第1叶片室32连通的通路,这个通路和第1供油管41构成导入润滑油的通路。并且与第2叶片室34连接的供油路是利用第2供油管42形成的。
如图4、图5所示,在第1供油管41、第2供油管42的入口侧端部,供油管41、42相对于第2汽缸17的各自的位置由管座40定位,并通过比供油管41、42的管径小、作为接续管的喷咀49、49与供油罩45连接着。在这个汽缸侧的供油罩45上设置着第2汽缸17的第2叶片槽33和在与小径孔35相对的位置开口的连通孔43、44(参照图2)。
图8、图9是表示供油管41、42的连接结构图,图9是表示沿着图8的A-A线的断面图。
在这个实施例中,在第1供油管41、第2供油管42的管端的外周面,形成有可旋转的突出部46、46,这个突出部46、46通过与管座40的爪48的卡接,保持着第1供油管41、第2供油管42不被拔出。其次,第1供油管41、第2供油管42分别与喷咀49、49配合,这个喷咀49内的通路49a在供油管一侧的内径收缩得较小。并且,喷咀49的突缘部49b在供油罩45的肩部50卡接着,同时,喷咀49的末端则在供油罩45的肩部50的内部用铆接型式连接着。
一方面,第1供油管41、第2供油管42的顶端,分别连接安装在副轴承21侧的供油罩60上。如图4、图7所示,第1供油管41、 第2供油管42,通过使在突出于供油罩60的外侧形成的连接口61的周边部,与供油管41、42上形成的突出部62卡接,其位置被固定,同时,将管端外侧与连接口61的内周面用铆接型式连接着。
在图8中,符号63是表示在喷咀49的近旁位置在第1供油管41、第2供油管42上分别穿孔设置的吸油孔;如图1所示,由于第1叶片27、第2叶片28的上升,油从这个吸油孔63、63被吸入第1叶片室32、第2叶片室34。
在图1、图2、图4中,供油罩60是由阀盖64保持着整体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从第1供油管41、第2供油管42来的油被导入供油罩60的内侧的油室65,从这个油室65到曲轴15同轴形成的通路上安装着叶轮66,通过在压缩部各滑动面上开口的油孔67a至67d进行强制供油。在这个供油罩60和副轴承21之间,通过板式机架68插装着限定曲轴15轴端面的推力板69。
阀盖64对着副轴承21由螺栓76固定在一起,同时,阀盖64和供油罩60之间安装着衬垫部件70,使之保持密封状态。在阀盖64的内侧的空间部71内,被第2汽缸17压缩的高压气体从排出阀72排出,虽然形成高压,但因为有衬垫部件70,可以防止由阀盖64和供油罩60的间隙向机械室漏出高压气体,避免使电动机室A和机械室B之间的压力失去平衡,不会使油面下降。
其次,在图1中,在密封壳体10的电动机室A侧,设置有排出管连接部76,从这里连接排出管77。这个排出管77通过机械室B 侧的排出管连络部78,与机械室B连通着。
在第2汽缸17压缩的气体,从排出阀72排出于阀盖64的空间部71,再从在副轴承21、隔板18、主轴承21上钻孔形成的气体通路80、81、82、83(参照图2)通过消声器84被排出于电动机室A,所以被导进排气管。在第1汽缸16被压缩的气体,从排出阀86、从阀盖88、消音器84的内侧,同样被排出于电动机室A,由排出管77导出去。这期间,通过流动于排气管77内的高压气体的气流,在机械室B侧通过排出管连络部79发生吸入作用(喷射效应),比起电动机室A来,则机械室侧的压力相对地变低。为此,电动机室A侧的油通过在机架部件19的下部钻通的连络孔19a流入机械室B,这就可以确保机械室B内的油面水平在较高位置。在图5中,符号74表示过滤器,符号75表示吸入管。
在本实施例中,其构成状态如上所述,下边对其作用进行说明。
压缩机在运转中通过曲轴15的旋转,第1汽缸16、第2汽缸17的第1叶片28进行往复动作,使第1汽缸16、第2汽缸17内部的汽缸室的体积进行周期性的变化,于是反复进行气体的吸入、压缩、排出循环过程。
在图6中,当这个第1叶片27上升时,积存在密封壳体10底部的油,从第1供油管41的吸油孔63经过喷咀49、小径孔35、36、锪孔37被吸入于第1叶片室32。第1叶片27下降时,压出的油则经过锪孔37、小径孔36、35由第1供油管41导入油室65,再通 过叶轮66强制地高效率地经过油孔67a到67供给各滑动部。在这个实施例中,在第1供油管41的入口侧连接着喷咀49,因为从这个喷咀49喷出的油,有提高油的流速趋势,所以能从吸油孔63向着供油管41的内部将油卷进去似的吸引着,使在第1供油管41内流动的油量增大,就可以充分确保向各滑动部供给的油量。
其次,在图1中,同样是在第2叶片28上升时,被吸入于第2叶片室34的油与第2叶片28的下降一起,从喷咀49向第2供油管42喷出,一边从吸油孔63将油向管内卷入,一边向这个第2供油管42导入,补给各滑动部位。
这样,在第1汽缸16、第2汽缸17内分别构成叶片泵机构;将第1叶片室32、第2叶片室34用隔板18区分开,同时,分别独立地设置着导入润滑油的供油路,所以可以利用两个汽缸的叶片构成大容量的叶片泵。为此,即使在进行低速旋转时,也能补给必要的数量充足的油。
况且,在第1汽缸16、第2汽缸17的叶片的动作有相位差,本实施例是设定为大致180°的相位差,通过叶片的相对运动,因为两个汽缸的叶片室32、34合计的全部空间容积没有变化,所以排出的油量在相同转数下为一定数,能够进行稳定的供油。
从以上的说明可以知道,按照本发明,在安装在第1汽缸、第2汽缸叶片的背面,通过隔板分别将叶片室进行区分,同时,使导入润滑油的供油路与各汽缸的叶片室连通,分别形成独立系统,并将前 记供油路引出到与副轴承端部连接。因此,可以构成分别利用各汽缸的叶片的大容量的供油泵,即使在低速运转时也能确保需要的供油量。
通过在第1汽缸的叶片和第2汽缸的叶片相互间设有大致180°的相位差,由叶片的相对运动,其各自叶片背面空间部的合计全部空间容积没有变化,所以能够进行稳定的供油。
其次,对在需要供油的压缩部的各滑动部位,由在曲轴上同轴设置的油路上的叶轮进行强制性供油,所以能够提高润滑效率。
此外,由于将由叶片压出的油使之通过喷咀,管外的油则呈卷入趋势,从吸油孔被吸入管内,所以能够确保充足的供油量。

Claims (10)

1、一种卧式旋转型压缩机,在密封壳体内通过曲轴连接电动机部和包括以隔板区分连接的第1汽缸部、第2汽缸部的压缩部;其特征在于,设有:在通过前记隔板区分的前记第1汽缸及第2汽缸内分别设置叶片室;在这些叶片室内收容着、以便向叶片供给润滑油的在前记叶片室互相独立地连通的第1供油路及第2供油路;以及与这些供油路连通、同时,与支承着前记曲轴的副轴承的端部连接着的供油管。
2、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卧式旋转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前记第1汽缸及第2汽缸的叶片,是使其动作互相有180°的相位差,且在前记叶片室内收容着。
3、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卧式旋转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前记第1供油路与设于前记第1汽缸的叶片室连通,前记第2供油路与设于前记第2汽缸的叶片室连通;前记供油管是由在前记第1供油路及前记第2供油路上分别连接着的第1供油管及第2供油管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2记载的卧式旋转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前记第1供油路与设于前记第1汽缸的叶片连通,前记第2供油路与设于前记第2汽缸的叶片连通;前记供油管是由在前记第1供油路及前记第2供油路上分别连接着的第1供油管及第2供油管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3记载的卧式旋转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设有在连接于前记第1供油管及第2供油管的副轴承的端部安装着的其内侧构成油室的供油罩;和为了将积存于这个油室的润滑油向前记第1汽缸及第2汽缸的滑动部位导入的在前记曲轴同轴形成的通路;和组装在这个通路内的叶轮。
6、根据权利要求4记载的卧式旋转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具备有在连接于前记第1供油管及第2供油管的副轴承的端部安装着的其内侧构成油室的供油罩;和为了将积存于这个油室的润滑油向前记第1汽缸及第2汽缸的滑动部位导入的在前记曲轴同轴形成的通路;和组装在这个通路内的叶轮。
7、根据权利要求3记载的卧式旋转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第1供油管及第2供油管和前记第1供油路及第2供油路,是通过具有比前记供油管的管径还要小的管径的喷咀分别被连接着,同时,在前记各供油管的前记喷咀近旁分别形成有吸油孔。
8、根据权利要求4记载的卧式旋转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第1供油管及第2供油管和前记第1供油路及第2供油路,是通过具有比前记供油管的管径还要小的管径的喷咀分别被连接着,同时,在前记各供油管的前记喷咀的近旁分别形成有吸油孔。
9、根据权利要求5记载的卧式旋转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第1供油管及第2供油管和前记第1供油路及第2供油路,是通过具有比前记供油管的管径还要小的管径的喷咀分别被连接着,同时,在前记各供油管的前记喷咀的近旁分别形成有吸油孔。
10、根据权利要求6记载的卧式旋转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第1供油管及第2供油管和前记第1供油路及第2供油路,是通过具有比前记供油管的管径还要小的管径的喷咀分别被连接着,同时,在前记各供油管的前记喷咀的近旁分别形成有吸油孔。
CN93115697A 1993-03-24 1993-12-30 卧式旋转型压缩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68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65699/93 1993-03-24
JP6569993 1993-03-24
JP221189/93 1993-09-06
JP5221189A JPH06330877A (ja) 1993-03-24 1993-09-06 横形ロータリ式圧縮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777A true CN1093777A (zh) 1994-10-19
CN1034689C CN1034689C (zh) 1997-04-23

Family

ID=264068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311569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689C (zh) 1993-03-24 1993-12-30 卧式旋转型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H06330877A (zh)
KR (1) KR0128367B1 (zh)
CN (1) CN1034689C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853C (zh) * 1995-01-30 2001-09-26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多气缸旋转压缩机
CN101194131B (zh) * 2005-06-07 2010-06-16 开利公司 包含用于低速操作的变速马达控制器的致冷剂系统、压缩机及操作致冷剂系统的方法
CN107701451A (zh) * 2017-11-03 2018-02-16 浙江博阳压缩机有限公司 卧式旋转压缩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50184A (ja) * 1999-08-05 2001-02-23 Sanyo Electric Co Ltd 多気筒回転圧縮機
CN108757470B (zh) * 2018-06-05 2024-02-23 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一种卧式压缩机的上油组件及卧式压缩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853C (zh) * 1995-01-30 2001-09-26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多气缸旋转压缩机
CN101194131B (zh) * 2005-06-07 2010-06-16 开利公司 包含用于低速操作的变速马达控制器的致冷剂系统、压缩机及操作致冷剂系统的方法
CN107701451A (zh) * 2017-11-03 2018-02-16 浙江博阳压缩机有限公司 卧式旋转压缩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H06330877A (ja) 1994-11-29
KR0128367B1 (ko) 1998-04-03
CN1034689C (zh) 1997-04-23
KR940021937A (ko) 1994-10-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846C (zh) 压缩机润滑油分离机构
CN1071414C (zh) 设有油分离器的往复活塞式压缩机
CN1081754C (zh) 压缩机
CN2725535Y (zh) 用于四冲程发动机的润滑系统
CN1191271A (zh) 压缩机
CN1807892A (zh) 涡旋压缩机
CN1080835C (zh) 涡旋压缩机
CN1034689C (zh) 卧式旋转型压缩机
WO2018212451A1 (en) Compact air compressor
CN1298999C (zh) 固定排量活塞式压缩机旋转轴及润滑结构
CN1757927A (zh) 旋转叶片式压缩机
CN1291156C (zh) 双头活塞式压缩机
CN1489673A (zh) 涡旋压缩机
CN1087398C (zh) 压缩机壳体的联接结构和制造压缩机的方法
CN100343518C (zh) 多气缸压缩机
CN1177061A (zh) 活塞式压缩机
CN1620554A (zh) 旋转式压缩机的吸入机构
CN109162898B (zh) 一种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1540166A (zh) 卧式旋转压缩机
CN1078313C (zh) 旋转活塞转子压缩机
CN102155406A (zh) 一种涡旋压缩机的回油方法和回油结构
CN1107792C (zh) 往复运动式压缩机
EP0127585B1 (en) Air compressor with opposed compression chambers
CN1094567C (zh) 流体压缩机
CN214118356U (zh) 发动机油路排空及点火供油球形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