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792C - 往复运动式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往复运动式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792C
CN1107792C CN98116636A CN98116636A CN1107792C CN 1107792 C CN1107792 C CN 1107792C CN 98116636 A CN98116636 A CN 98116636A CN 98116636 A CN98116636 A CN 98116636A CN 1107792 C CN1107792 C CN 110779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mp
pumping cylinder
piston
chamber
cylinde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81166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06782A (zh
Inventor
山本俊朗
松任卓志
小薮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2067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067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79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79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ressor (AREA)
  • Compressors, Vaccum Pumps And Other Relevant Systems (AREA)
  • Separation By Low-Temperature Treatments (AREA)
  • Supercharger (AREA)
  • Safet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往复运动式压缩机通过控制泵活塞的背压可以提高泵效率。在泵曲柄汽缸本体20内密闭地收容泵曲柄轴26和泵活塞25之间的连接部,同时设置了作动室37,该作动室37用于收容从泵室361,362经泵活塞25的外周泄漏的气体,在泵缸本体20上设置了溢流阀75,当作动室37的压力升到规定值时,打开溢流阀75把过剩压力释放到吸入系统52,551中。

Description

往复运动式压缩机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缩机、例如用于内燃机增压的压缩机,特别涉及一种备有泵缸本体、泵缸盖、泵活塞和泵曲柄轴的往复运动式压缩机的改进,上述泵缸本体有汽缸孔,上述泵缸盖结合在上述泵缸本体的端部,上述泵活塞与泵缸盖之间形成泵室并滑动自如地嵌合在汽缸孔上,上述曲柄轴往复驱动上述泵活塞。
现有的技术中,这种往复运动型压缩机,如特开平7-109929号公报所公布的那样,已经为众所周知。
现有技术中未考虑在往复运动型压缩机中控制泵活塞的背压。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控制泵活塞的背压并提高效率的往复运动式压缩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往复运动式压缩机备有泵缸本体、泵缸盖、泵活塞和泵曲柄轴其第1特征是,在泵曲柄汽缸本体内设有密闭状地收容了泵曲柄轴和泵活塞之间的连接部的、同时收容自泵室经活塞的外周泄漏的气体的作动室,上述泵缸本体带有汽缸孔,上述泵缸盖结合在泵缸本体的端部,上述泵活塞将泵缸头之间划分成泵室并滑动自如地嵌合在汽缸孔内,上述泵曲柄轴往复驱动泵活塞。在泵缸本体上设置了溢流阀,该溢流阀当作动室的压力达到规定值以上时,开阀并向低压部释放过剩压力。
根据该特征,从泵室经泵活塞的外周泄漏到作动室的气体,使密闭的作动室升压,因此泵室加压时的压力与作动室的压力之差减少,其结果是气体向作动室的泄漏减少,可以提高泵的效率,而且,如果作动室的压力上升到规定值以上,因为溢流阀开阀将过剩压力释放到低压部,所以可以防止作动室的压力过度上升。
本发明的第2特征是在上述特征基础上把上述低压部做为连通到泵室的吸入系统。
根据该特征,由于溢流阀开阀而从作动室释放出的压力气体从吸入系统再次吸入到泵室,所以,没有放出到外部,所以没有浪费。
本发明的第3特征是在第1或第2特征基础上,将划分成第1和第2泵室的第1和第2泵缸头结合在泵缸本体的两端部,在被收容在泵缸本体内的单一泵活塞的两端形成第1和第2活塞头,该第1和第2活塞头与第1和第2泵缸头协作划分成第1和第2泵室、在贯通两个活塞头之间的作动室里,将泵曲柄轴连接到泵活塞上,在泵缸本体的内周面上设置了连通到上述作动室的环状槽,该环状槽接通到溢流阀上。
根据该特征,在单一的泵缸本体内可以形成二个泵室,从而可以增大排出量,而且可以使泵活塞内的作动室的压力不会防碍该活塞,通过泵缸本体内周面的环状槽作用到溢流阀上。
本发明的第4特征,是在第1或第2特征基础之上将划分成第1帮第2泵室的第1和第2泵缸头结合在泵缸本体的两端部,在被收容在泵缸本体内的单一泵活塞的两端形成第1和第2活塞头,该第1和第2活塞头与第1和第2汽缸头协作划分成第1和第2泵室,支承在泵缸本体两侧壁上的泵曲柄轴在贯通两活塞头之间的作动室里连接到泵活塞上,在该泵曲柄轴上设置了从其轴端连到作动室的通孔,该通孔接通到溢流阀上。
根据该特征,与上述同样,在单一泵缸本体内可以形成二个泵室,可以增大排出量,而且泵活塞内的作动室的压力不防碍该活塞,可以通过泵曲柄轴的通孔作用到溢流阀上。
根据该特征,与上述相同,可在单一的泵缸本体内形成二个泵室,从而可以实现排出量的增大。而且可使泵活塞内的作动室的压力不被该汽缸防碍地通过泵曲柄轴的通孔作用在溢流阀上。
本发明的第5特征是在第1第2第3或第4特征基础之上增加如下内容:在泵缸本体的侧壁上设置了贯通的轴承孔,以使泵曲柄轴连接到驱动源上,在该轴承孔内安装了耐得住溢流阀开阀压力的密封构件。
根据该特征,可以防止在溢流阀开阀前作动室的压力从泵曲柄轴的轴承孔中泄漏。
图1是备有本发明的复动活塞型压缩机的机动二轮车用内燃发动机的纵剖侧视图。
图2是图1的2-2线剖视图。
图3是图1的3-3线剖视图。
图4是图1的复动活塞式压缩机的放大纵剖侧视图。
图5是图4的5-5线剖视图。
图6是图5的6-6线剖视图。
图7是图4的7向示图。
图8是上述压缩机的要部的分解俯视图。
图9是上述压缩机的重要部件分解纵剖视图。
图10是表示上述内燃发动机的吸气阀,排气阀和增压阀的开闭时序和上述压缩机的泵活塞的动作时序的曲线图。
图11是表示上述压缩机中的泵活塞侧面的滚柱轴承的旋转速度变化的曲线图。
图12是表示上述压缩机中的溢流阀周围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在图1至图3中,符号E表示备有本发明的复动活塞式压缩机C的机动二轮车用内燃发动机。该内燃发动机E的发动机本体1由螺栓将缸盖1b结合到汽缸座1a上端面而构成,在缸盖1b上形成着燃烧室3、吸气口4、排气口5和增压口6。上述燃烧室3面对收容在汽缸座1a内的活塞2的头部,上述吸气口4、排气口5和增压口6分别与燃烧室3相连通。另外,吸气阀7、排气阀8、增压阀9、点火栓10和一根动阀凸轮轴11安装在缸盖1b上,上述吸气阀7、排气阀8和增压阀9分别开闭吸气口4、排气口5和增压口6,上述点火栓10对导入燃烧室3内的混合气点火,上述动阀凸轮轴开闭上述三个阀7、8、9。增压阀9和点火栓10沿动阀凸轮轴11的轴线方向成V字形排列地被配置,另外,吸气阀7和排气阀8与动阀凸轮轴11的轴线垂直的方向成V字形排列地被配置。在各阀7、8、9上安装着向关闭它们的方向推压的阀弹簧12、13、14。
动阀凸轮轴11,通过左右一对的滚珠轴承15、16支承在缸盖1b内,在上述两滚珠轴承15、16之间配置着吸气用凸轮11i和排气用凸轮11e,右侧轴承16外方的突出端上配置了增压用凸轮11c。另外,左侧的轴承15外侧的该动阀凸轮轴11的突出端上固定着被动链轮18,该链轮18通过链条17而被曲柄轴(图未示)驱动,该曲柄轴连接在活塞2上。吸气和排气用凸轮11i、11e通过吸气和排气用摇臂19i、19i与吸气和排气阀7、8结合,增压用凸轮11 c做成锥形直接结合在增压阀9上。
而且,假如由图未示的曲柄轴通过链条17驱动动阀凸轮轴11、则通过吸气、排气和增压用凸轮11i、11e、11c和阀弹簧12、13、14的协作,将依从图10所示的时序,分别开闭吸气、排气和增压阀7、8、9。
像一般的内燃发动机那样,上述吸气口4和排气口5与吸气支管和排气支管(图都未示)连通,而增压口6则连通到本发明的复动活塞型压缩机C的排出导管57上,该压缩机C与增压用凸轮11c的外端相邻接地被配置。
在图4、图5和图7中,复动活塞式压缩机C备有泵缸本体20,泵活塞25和泵曲柄轴26,上述泵缸本体20在左右两外侧面上突出着轴承毂21、22,上述的泵活塞25滑动自如地嵌合在示缸本体20的汽缸孔24内,上述泵曲柄轴26驱动泵活塞25。泵缸本体20的左方的轴承毂21嵌合在上述缸盖1b的右侧壁的安装孔27内,由螺栓28结合(参照图7)。
泵活塞25没有配备活塞环,在泵缸本体20的汽缸孔24内直接滑动,在这些滑动面上涂布润滑用润滑脂。
在轴承毂21、22上有通到泵缸本体20的里面的轴承孔21a、22a,由装在这些轴承孔21a、22a里的滚珠轴承29、30支承着泵曲柄轴26、并且它的一端通过花键31与上述的动阀凸轮轴11相结合。另外在左侧的轴承孔21a里安装着油封32,该油封32在轴承29的外侧与泵曲柄轴26的外周紧密接触。该油封32做成为高压型,能抵耐后述溢流阀75的开阀压力。
在右侧的轴承孔22a里面安装着与轴承30的外侧面相邻接的密封圈33,并且覆盖该密封圈33的轴承盖34螺纹安装在轴承毂22的外周上。
泵缸本体20的汽缸孔24的两端,用成对的第1和第2泵缸头231、232封闭,在泵缸头231和232之间划分成第1和第2泵室361、362的第1和第2活塞头251、252形成在泵活塞25的两端。
在泵活塞25上形成圆形作动室37和活塞销孔38,上述圆形作动室37偏向第2活塞头252并贯通在两个活塞头251、252之间,上述活塞销孔38横向贯通第1活塞头251并支持活塞销39,在作动室37里收容着泵曲柄轴26的曲柄销26a和将该曲柄销26连接到活塞销39上的连杆40。
在连杆40的曲柄销26a侧的端部具有第1轴承孔40a,在连杆40的活塞销39侧的端部具有第2轴承孔40b,由装在这些轴承孔中的第1和第2滚柱轴承41、42分别支承着上述的曲柄销26a和活塞销39。在第1轴承孔40a里安装着左右一对的密封构件43、43,该密封构件43、43夹住第1滚柱轴承41并与曲柄26a的外周面紧密接触,在第2轴承孔40b里安装着左右一对的密封构件44、44,该密封构件44、44夹住第2滚柱轴承42并与活塞销39的外周面紧密接触。
在连杆40的中间部分形成着用盖子45密闭的贮油室46,与此同时,还设置了将贮油室分别连通到两轴承孔40a、40b的油孔47、48。在贮油室46内封入了润滑用的润滑脂。
为了容易加工,泵活塞25在上述作动室37和上述活塞销孔38之间分割成二个活塞半体25a、25b,这两个活塞半体25a、25b用多个螺栓49结合。
如图4至图6所示,在第1和第2泵缸头231、232上设置了嵌合孔50、环状的排出室51和圆筒状的吸入室52,上述嵌合孔50分别在与泵缸本体20相对,上述环状的排出室51围绕着该嵌合孔50,在这些嵌合孔50嵌合在泵缸本体20的两端部外周的状态下,用几个穿通螺栓53和螺母54把两个泵缸头231、232,相互结合成一体。
在两个泵缸头231,232内安装了第1连通管551和第2连通管552,上述第1连通管551连通两吸入室52、52,上述第2连通管552连通两排出室51、51,在第2泵缸头232里,连接着吸入导管56和排出导管57,上述吸入导管56将吸入室52连通到内燃发动机E的图未示的吸气支管的中间部,上述排出导管57将排出室51连通到内燃发动机E的增压口6上。
在泵缸本体20和各个泵缸头231、232之间,在那些嵌合孔50里,如下所述地设置了阀装置58。
如图8和9所示,阀装置58由环状的背板60、薄壁的吸入阀板61、阀座板62和薄壁的排出阀板63依次重叠地构成。这些构成构件60、61、62、63,各自的外周都做成圆形并具有与泵缸本体20的端部大致相同的外径。而且该阀装置58的背板60配置在泵缸本体20的端面侧,该阀装置58嵌合在与泵缸本体20的端部共同对应的泵缸头231、232的嵌合孔50内,并被夹持有泵缸本体20及各泵缸头231、232之间。如上述那样,夹持力原封不动地利用了用穿通螺栓53和螺母54边夹住泵缸本体20边结合第1和第2泵缸头231、232的结合力。
这时第1定位销651嵌合在第1定位孔641内,该第1定位孔641设置在各个泵缸头231、232、排出阀板63和阀座板62上,与此同时,第2定位销652嵌合在第2定位孔642内,该第2定位孔642设置在阀座板62、吸入阀板61和背板60上。
在阀座板62上,在接近它的中心位置的圆周上设置了间隔90°的三个为一组的四组吸入孔67,另外在接近它的外周位置上设置了间隔为180°的七个孔为一组的二组排出孔68。
在吸入阀板61上设置了四个吸入舌簧阀61a和二个圆弧状长孔69,上述四个吸入舌簧阀61a与上述四组吸入孔67相对应,上述二个圆弧状长孔69分别与上述二组排出孔68相通。各个吸入舌簧阀61a将其基端极力接近吸入阀板61的外周、前端极力接近吸入阀板61的中心并向吸入阀板61的半径方向延伸地沿着它们的周围在吸入阀板61上切分出切槽。
在背板60的内周上设置了缺口状的限制部60a,该限制部60a与上述各吸入舌簧阀61a的基端相对应。由该限制部60a来限制吸入舌簧阀61a的挠曲支点。当这样的限制部60a做成缺口状时,能将吸入舌簧阀61a的挠曲长度不会被泵缸本体20的汽缸孔24的开口边防碍地做得尽量长。如果打算缩短吸入舌簧阀61a的挠曲长度,也可以将限制部60a做成凸状。
在排出阀板63上设置了二个排出舌簧阀63a和大口径的圆形孔70,上述二个排出舌簧阀63a与上述二组排出孔68相对应,上述大口径的圆形孔70不封塞地包围上述四组吸入孔67,排出舌簧阀63a是这样做成的,即沿着它的周围在排出阀板63a上切出切槽。另外在阀座板62的上面,形成着环状隔壁62a,该环状隔壁62a贯通上述的圆形孔70,并嵌合在相对应的泵缸头231、232的吸入室52的内周面上,用该环状隔壁62a将吸入室52和排出室51隔开。
如图5所示,在泵缸本体20的侧壁上,设置了向它的外侧面开口的阀安装孔71和穿透该阀安装孔71的底壁的溢流孔72,将该溢流孔与上述作动室37连通的环状槽77形成在泵缸本体20的内周面上。阀壳体73气密地嵌合在上述第1连通管551的外周上,将阀壳体73内部与第1连通管内部连通的通孔74若干个地穿透设置在第1连通管551的周壁上。在阀壳体73内收容了溢流阀75和阀弹簧76,上述溢流阀75可以开闭上述溢流孔,上述阀弹簧76按照规定的固定负载向闭合溢流阀的方向推压溢流阀75。
在图4中,符号80是设置在各个泵缸头231,232上的到达吸入室52的检查孔,通常用螺栓81闭锁。
下面就该实施例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内燃发动机E的运转中,当由动凸轮轴11驱动压缩机C的泵曲柄轴26时,通过连杆40强制性地使泵活塞25往复运动,与此相伴,在第1泵室和第2泵室361、362里交替地反复进行减压和加压。
在第1泵室361减压时,借助因排出舌簧阀63a产生的排出孔68闭锁和因吸入舌簧阀61a而产生的吸入孔67的开放,内燃发动机E的图未示的吸气支管内的空气从吸入导管56依次地经连通管551、吸入室52、吸入孔67被吸入泵室361。当该泵室361加压时,由于因吸入舌簧阀61a而产生的吸入孔67闭锁和因排出舌簧阀63a而产生的排出孔68开放,该泵室361的加压空气从排出孔68依次经排出室51、第2连通管552、排出导管57供给到内燃发动机E的增压口6。
在第2泵室362减压时,与第1泵室361的情况一样,由于排出舌簧阀63a的闭阀和吸入舌簧阀的开阀,内燃发动机E的吸气支管内的空气从吸入导管56不经第1连通管551,而被吸入到吸入室52、吸入孔67、泵室362。而当该泵室362加压时、与第1泵室361的情况相同,由于吸入舌簧阀61a的闭阀和排出舌簧阀63a的开阀,该泵室362的加压空气从排出孔68排出到排出室51,不经过第2连通管552,排出到排出导管57,供给到内燃发动机E的增压口6。
在内燃发动机E中,吸气阀7、排气阀8和增压阀9按图10所示的时序开闭,特别是增压阀9从吸气行程到压缩行程只在吸气阀7即将闭阀之前到闭阀后的一定期间内才开阀。而且,如上述,在增压阀9闭阀时,从第1和第2泵室361、362供给的高压空气被增压6口蓄压,增压阀9开阀时,即从吸气行程终期到压缩行程初期,从增压口6向燃烧室3内增压高压空气。其结果提高了充填效率,内燃发动机E能发挥出高的输出功率。
在压缩机C中,因为用1个泵活塞25交替地作动第1和第2泵室361、362,所以可将每综合单位排出量的泵活塞25的各部分尺寸缩小,最大地谋求压缩机C的紧凑化。
因为通过一对球轴承29、30将泵曲柄轴26支承在泵缸本体20的两侧壁上,所以可以由高刚性的泵缸本体20牢固地支撑泵曲柄轴26。
因为泵曲柄轴26通过连杆40驱动泵活塞25,所以在泵曲柄轴26的旋转过程中,与活塞销39相对的连杆40的摆动速度的变化是平滑的,因此,如图11所示,支持活塞销39的滚柱轴承42的回转速度的变化也经常地成为平滑,从而可以提高它的耐久性。
因为泵活塞25不备有活塞环而直接在泵缸本体20的汽缸孔24内滑动,所以可以将滑动阻抗所产生的动力损失控制到很小的程度。可是,因为没有活塞环,各泵室361、362的高压空气不可避免地通过泵活塞25和汽缸孔24的内表面之间的微小间隙泄漏到作动室37里,索性利用该泄漏使作动室37升压,减少第1、第2泵室361、362的加压时的压力与作动室37的压力之差,其结果,向作动室37的气体泄漏量减少,可以提高各泵室361、362的工作效率。
若作动室37的内压升压到规定压力以上时,因为溢流阀75开阀,将作动室37的过剩压力放出到低压的第1连通管551,所以防止了作动室37的过度升压,从而提高了油封32和其它的密封件的耐久性,同时也能防止从作动室37向内燃发动机E的缸盖1b泄漏气体。而且,因为放出到第1连通管551的气体再次被吸入到第1和第2泵室361、362,没有放出到外部,从而没有浪费。
另外,因为连杆40的两端的第1和第2轴承孔40a、40b分别通过第1和第2滚柱轴承41、42支承曲柄销26a和活塞销39,所以即使各滚柱轴承41、42直径比较小但负荷容量也大,所以,泵曲柄轴26和泵活塞25之间的连结强度高,能充分地耐高速运转。而且,各轴承孔40a、40b,由各自一对的密封构件43、43和44、44密封其两端,同时,通过油孔47、48连通到形成在连杆40中间部的贮油室46,所以在伴随着泵曲柄轴26的回转而连杆40摆动时,贮油室46的润滑脂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自然地供给各轴承孔40a、40b,润滑各滚柱轴承41、42,可以更加提高它们的耐久性。
由于构成阀装置58的背板60、吸入阀板61、阀座板62及排出阀板63全部都形成为圆形,并且外周具有与泵缸本体20的端部大致相等的外径,所以,通过将它们嵌合在与泵缸本体20的端部共同对应的泵缸头231,232的嵌合孔50内从而可以夹持在泵缸本体20和各泵缸头231,232之间。因此,可以很容易进行阀装置58的组装,同时用泵缸头231,232覆盖它们,就可以保护它们,避免与其它物体接触。
这种情况下,由于将贯通螺栓53和螺母54对泵缸本体20和第1、第2泵缸头231,232的结合力作为对阀装置58的夹持力,所以不需要用于阀装置58的专用安装构件,可以有助于构造简单化。而且,因为在设置在各泵缸头231,232、排出阀板63和阀座板62上的第1定位孔641内嵌合第1定位销,同时在设置在阀座板62、吸入阀板61和背板60上的第2定位孔642内嵌合第2定位销652,所以,在组装阀装置58之际可以容易、可靠地将各构成构件保持在泵缸头231,232的轴线周围的规定位置。因而防止了阀装置的错误组装,可以经常地确保适当的阀作用。
图12表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由密封盖34’直接压紧右侧的滚珠轴承30,上述密封盖34’螺纹旋紧在泵缸本体20的右侧轴承毂22上,该密封盖34’的端壁上设置了溢流孔72和阀安装孔71。接近该密封盖34’配置了第1连通管551,安装在其上的阀壳体73嵌合在上述安装孔71内。在该阀壳体73里与前实施例同样地收容了溢流阀75和阀弹簧76。在泵曲柄轴26上设置了将作动室37与密封盖34’内连通的通孔82。其它的构成因为同前实施例相同,在图中与前实施例相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合,省略对它们的说明。
而且,该实施例中作动室37的过剩压力也可以从溢流孔72向低压的第1连通管551放出。
本发明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各实施例,在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内,可以做种种设计变更。例如,泵活塞25的外周可以装上活塞环。另外,在第1和第2泵缸头231,232中的一个上。取代旋入螺栓53的前端部的螺钉孔而设置上述的螺母54。另外可以把压缩机C做成只有一个泵缸头的单动活塞型。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第1特征,本发明在备有泵缸本体、泵缸头、泵活塞和泵曲柄轴的住复运动型压缩机中,在泵曲柄汽缸本体内设有密闭状的收容了泵曲柄轴和泵活塞之间的连接部的、同时收容来自泵室经泵活塞的外周泄漏的气体的作动室。上述泵缸本体带有汽缸孔,上述泵缸头结合在泵缸本体的端部,上述泵活塞将泵缸头之间划分成泵室并滑动自如地嵌合在汽缸孔内、上述泵曲柄轴往复驱动泵活塞。因为在泵缸本体上设置了溢流阀,当作动室的压力达到规定值以上时,该溢流阀开阀并向低压部释放过剩压力,所以通过由泵室经泵活塞的外围泄漏到作动室的泄漏气体使该室升压、并且使泵室的加压时的压力与作动室的压力之差减少,从而可以减少向作动室的气体泄漏,提高泵的效率。而且假如作动室的压力上长升到规定值以上,因为,溢流阀开阀过剩压力释放到低压部,所以能防止作动室的过度的压力上升。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特征,由于把上述低压部作为与泵室连接的吸入系统,由溢流阀开阀而从作动室释放出来的压力气体不放出到外部,从而可以从吸入系统再被吸入到泵室,所以不产生浪费。
根据本发明的第3特征,划分成第1和第2泵室的第1和第2泵缸头结合在泵缸本体的两端部,在被收容在泵缸本体内的单一泵活塞的两端形成第1和第2活塞头,该第1和第2活塞头与第1和第2泵缸头协作划分成第1和第2泵室,在贯通两个活塞头之间的作动室里将泵曲柄轴连接到泵活塞上,在泵缸本体的内周面上设置了连通到上述作动室的环状槽,因为该环状槽与溢流阀连接,所以在单一的汽缸本体内就可以形成2个泵室,从而能增大排出量,而且,可以将泵活塞内的作动室的压力不被该活塞妨碍而通过泵缸本体内周面的环状槽作用到溢流阀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4特征,划分成第1和第2泵室的第1和第2泵缸头结合在泵缸本体的两端部,在被收容在泵缸本体内的单一泵活塞的两端形成第1和第2活塞头,该第1和第2活塞头与第1和第2泵缸头协作划分成第1和第2泵室,支承在泵缸本体两侧壁上的泵曲柄轴在贯通两活塞头之间的作动室里连接到泵活塞上,在该泵曲柄轴上,设置了从其轴端连到作动室的通孔,由于该通孔接到溢流阀上,所以和上述情况同样地在单一的泵缸本体内形成两个泵室,从而可以增大排出量,可以将泵活塞内的作动室的压力不被该活塞妨碍而可通过泵曲柄轴的通孔作用到溢流阀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5特征,在泵缸本体的侧壁上为了泵曲柄连结在驱动源上而设置了贯通的轴承孔,在该轴承孔内,因为安装了可以耐得住溢流阀开阀压力的密封构件,所以在溢流阀开阀前可以防止作动室的压力从泵曲柄轴承孔中泄漏。

Claims (5)

1.一种往复运动式压缩机,它备有泵缸本体(20)、泵缸头(231、232)、泵活塞(25)和泵曲柄轴(26),上述泵缸本体(20)带有汽缸孔(24),上述泵缸头(231,232)结合在泵缸本体(20)的端部,上述泵活塞(25)将泵缸头(231,232)之间划分成泵室(361,362)并滑动自如地嵌合在泵缸孔(24)内,上述泵曲柄轴(26)往复驱动泵活塞(25)其特征在于,在泵汽缸本体(20)内设置了密闭地收容了泵曲柄轴(26)和泵活塞(25)之间的连接部、并且收容来自泵室(361,362)经泵活塞(25)的外周泄漏的气体的作动室(37),该作动室(37)由具有两个活塞头的单一泵活塞(25)构成、并形成在该单一的泵活塞(25)内,在泵缸本体(20)上设置了溢流阀(75),当作动室(37)的压力升到规定值以上时,该溢流阀(75)开阀把过剩压力释放到低压部(52,551),上述溢流阀(75)与上述作动室(37)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往复运动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将上述低压部作为与泵室(361,362)相连结的吸入系统(551,52)。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往复运动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划分成第1和第2泵室(361,362)的第1和第2泵缸头(231,232)结合在泵缸本体(20)的两端部上,在被收容在泵缸本体(20)内的单一的泵活塞(25)的两端上形成着第1和第2活塞头(251,252),该第1、第2活塞头(251,252)与第1和第2泵缸头(232,232)协作划分成第1和第2泵室(361,362),在贯通该两个活塞头(251,252)之间的作动室(37)中,泵曲柄轴(26)连接到泵活塞(25)上,在泵缸本体(20)的内周面上设置了与上述作动室(37)连通的环状槽(77),该环状槽与溢流阀(75)连接。
4.如权利要求1和权利要求2所述的往复运动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划分成第1和第2泵室(361,362)的第1和第2泵缸头(231,232)结合在泵缸本体(20)的两端部上,在被收容在泵缸本体(20)内的单一泵活塞(25)的两端上形成第1和第2活塞头(251,252),该第1、第2活塞头(251,252)与第1和第2泵缸头(231,232)协作划分成第1和第2泵室(361,362),支承在泵缸本体(20)的两侧壁上的泵曲柄轴(26)在贯通两活塞头(251,252)之间的作动室(37)内与泵活塞(25)相连接,在该泵曲柄轴(26)上,设置了从其轴端连到作动室(37)的通孔(82),该通孔(82)与溢流阀(75)连接。
5.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往复运动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在泵缸本体(20)的侧壁上设置了为了泵曲柄轴(26)连接到驱动源(E)上的贯通的轴承孔(21a),在该轴承孔(21a)里安装着耐得住溢流阀(75)的开阀压力的密封构件(32)。
CN98116636A 1997-07-29 1998-07-28 往复运动式压缩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779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757/1997 1997-07-29
JP20275797A JPH1144289A (ja) 1997-07-29 1997-07-29 往復動型コンプレッサ
JP202757/97 1997-07-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06782A CN1206782A (zh) 1999-02-03
CN1107792C true CN1107792C (zh) 2003-05-07

Family

ID=164626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811663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7792C (zh) 1997-07-29 1998-07-28 往复运动式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H1144289A (zh)
CN (1) CN1107792C (zh)
IT (1) IT1303110B1 (zh)
TW (1) TW35650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23192B2 (ja) * 2001-04-03 2010-08-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複動式ピストン過給機
JP2008291836A (ja) * 2007-04-26 2008-12-04 Anest Iwata Corp 気体多段昇圧装置
KR102143168B1 (ko) * 2016-03-31 2020-08-11 가부시키가이샤 후지킨 릴리프 밸브
CN111237173B (zh) * 2020-01-15 2021-11-02 湖北气佬板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空压机用的升压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27585A2 (en) * 1983-03-11 1984-12-05 AIREL ITALIANA S.r.l. Air compressor with opposed compression chambers
JPH07109929A (ja) * 1993-10-12 1995-04-25 Yamaha Motor Co Ltd 多吸気弁式エンジン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27585A2 (en) * 1983-03-11 1984-12-05 AIREL ITALIANA S.r.l. Air compressor with opposed compression chambers
JPH07109929A (ja) * 1993-10-12 1995-04-25 Yamaha Motor Co Ltd 多吸気弁式エンジ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IT1303110B1 (it) 2000-10-30
ITTO980659A0 (it) 1998-07-29
CN1206782A (zh) 1999-02-03
TW356503B (en) 1999-04-21
JPH1144289A (ja) 1999-02-16
ITTO980659A1 (it) 2000-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391998B1 (ko) 회전식내연기관
CN1293288C (zh) 发动机冷却用水泵
CN1137097A (zh) 改进了内部润滑系统的旋转斜盘型制冷压缩机
US6142060A (en) High pressure fuel pump having a bellows sealing arrangement
CN1170056C (zh) 手提式四冲程发动机
CN1107792C (zh) 往复运动式压缩机
CN1637280A (zh) 水平对置型压缩机
CN101397996B (zh) 流体泵
CN1177061A (zh) 活塞式压缩机
CN1769720A (zh) 回转液压马达
CN1131233A (zh) 装有改进的压紧机构的活塞泵
CN1107793C (zh) 双动活塞型压缩机
CN1788164A (zh) 旋转式压缩机
US11131242B2 (en) Turbocharger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20030210996A1 (en) Fluid machine
CN201148954Y (zh) 多活塞式空气压缩机
US1168199A (en) Two-stroke-cycle explosion-engine.
WO2020187389A1 (en) Electric vacuum pump for braking system on passenger cars with v-twin piston arrangement
CN218407698U (zh) 一种六缸体柱塞泵
CN1474052A (zh) 全平衡往复式无油润滑压缩机
CN2660163Y (zh) 全平衡往复式无油润滑压缩机
CN101187363A (zh) 多活塞式空气压缩机
CN203051127U (zh) 复合式多级多缸空气压缩机
CN1118632C (zh) 流体机械
CN1093777A (zh) 卧式旋转型压缩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