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57433B - 换热装置、空调器及控制空调器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换热装置、空调器及控制空调器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57433B
CN109357433B CN201811250251.XA CN201811250251A CN109357433B CN 109357433 B CN109357433 B CN 109357433B CN 201811250251 A CN201811250251 A CN 201811250251A CN 109357433 B CN109357433 B CN 1093574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y valve
heat exchange
heat exchanger
compressor
working me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5025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57433A (zh
Inventor
董旭
王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25025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57433B/zh
Publication of CN1093574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574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574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574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25B41/26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of fluid flow revers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9Control issues
    • F25B2313/0292Control issues related to reversing val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换热装置,属于空调制冷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压缩机,还包括二次换热系统;所述压缩机上设有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分别与二次换热系统连接。采用该实施例,更容易实施,效率更高,控制更加简单灵活。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及控制空调器的方法。

Description

换热装置、空调器及控制空调器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制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换热装置、空调器及控制空调器的方法。
背景技术
压缩机是制冷系统的心脏,通过物理或者化学变化吸热或者放热,从而在吸热的一端产生制冷的效果,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蒸汽压缩机的弊端越来越凸显,一些效率更高的压缩机,比如电化学压缩机、电磁压缩机以及应力压缩机等更高效的压缩机正在越来越多的被使用,但是电化学压缩机、电磁压缩机以及应力压缩机等往往虽然比较高效,但是起换热器始终在进行冷热变化,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并不能够保证一端的始终制冷,因此需要有辅助的换热装置来对温度进行传导。
目前用到的技术中利用管路以及三通阀形成一个换热系统,通过换热系统,保证一端始终制冷另一端始终制热,但是这个方案中使用4个三通阀,实现断1路,通2路的功能,同时在其他管件部位存在交叉,整个线路的布局实现起来比较困难,二次换热的效率较低,实现难度较大,同时三通阀相比四通阀的市场用量较少,单价较高,并且在存在关键交叉点的情况下运行稳定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热装置、空调器及控制空调器的方法。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一个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该概括部分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其唯一目的是用简单的形式呈现一些概念,以此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装置。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装置一种换热装置,包括压缩机,还包括二次换热系统;所述压缩机上设有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分别与二次换热系统连接;所述二次换热系统包括:换热管、第一四通阀、第二四通阀、第三四通阀、第四四通阀、第三换热器、第四换热器和工质泵;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一进口通过换热管与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连通,第二进口通过换热管与第四四通阀的第一出口连通,所述第四四通阀的第二出口通过换热管与第四换热器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一出口通过换热管与第二换热器的进口连通,第二出口通过换热管与第三四通阀的第一进口连通,所述第三四通阀的第二进口通过换热管与第三换热器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一进口通过换热管与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连通,第二进口通过换热管与第三四通阀的第一出口连通,所述第三四通阀的第二出口通过换热管与第三换热器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一出口通过换热管与第一换热器的进口连通,第二出口通过换热管与第四四通阀的第一进口连通,所述第四四通阀的第二进口通过换热管与第四换热器的出口连通;所述工质泵包括第一工质泵和第二工质泵,所述第一工质泵和第二工质泵设置在处于不同循环回路的换热管上,用于提供循环动力。
采用该可选的实施例,通过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所述第二四通阀、所述第三四通阀和所述第四四通阀的通路状态,来控制导热二次换热系统内部循环工质的流通方向,利用循环工质不同的流通线路来控制将压缩机产生的温度,分别导向第三换热器、第四换热器,可以实现导向第三换热器、第四换热器其中一个始终制冷另一个始终制热,保证无管路交点,并且降低成本,便于控制,增加运行的稳定性。
可选地,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换热片和换热壳体,所述换热壳体的外壁外双层结构,所述双层结构内部真空,所述换热壳体和换热片之间设有换热通道,所述换热通道内设有螺旋翅片,所述螺旋翅片环绕换热片,将换热片与换热壳体之间的换热通道分隔成一个螺旋通道,使换热通道呈螺旋状从换热片的一端通向另一端,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结构和第一换热器的结构相同。采用该实施例,让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可以和二次换热系统内的工质更好的接触,增加换热的效率,并且在接触换热的同时,通过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换热壳体来达到良好的保温效果,防止在换热的过程中热量的损耗。
可选地,所述第三换热器、第四换热器为蜂窝型散热结构,可直接与空气进行换热,且所述第三换热器、第四换热器一侧设有轴流风机。采用该实施例,利用第三换热器、第四换热器的蜂窝型散热结构来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快第三换热器、第四换热器与空气的换热速度,并且利用轴流机增加第三换热器、第四换热器附近的空气流通速度,进一步增加与空气的换热效率。
可选地,所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设有一个或多个工质出口和工质进口,并与一个或多个二次换热系统连接。采用该实施例,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二次换热系统进行热交换,提高热交换的效率,同时也可以利用一个或多个二次换热系统,对一个或多个区域进行制冷或制热。
可选地,压缩机为电化学压缩机或者应力压缩机或者电磁压缩机。采用该实施例,利用二次换热系统,对能效高,且制冷制热具有循环特性的电化学压缩机或者应力压缩机或者电磁压缩机,进行二次换热,通过换热让高温或者低温传递到其中的一端,从而能够稳定的使用,达到长时间无间断的制冷或者制热,方便电化学压缩机或者应力压缩机或者电磁压缩机在制冷系统中的运用。
可选地,所述换热管外侧、换热管的接口处以及四通阀的外侧均设有保温防护层,且相邻的换热管之间设有加厚保温隔离层。采用该实施例,可以有效提高换热管外侧以及四通阀处的保温性能,防止能量的散失,降低二次换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可选地,所述换热管采用双层结构的钢管,连接时换热管的转弯处角度大于90度。采用该实施例,可以有效的降低工质在换热管内流通的阻力,让整个二次换热系统的运行更加稳定流畅。
可选地,所述螺旋换热通道以及二次换热系统内部充满循环工质,所述循环工质为水或乙二醇等导热性能优良的液体。采用该实施例,利用导热性能较好的液体循环工质,可以有效的增加循环工质的换热效率,更好更及时的将压缩机上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上的温度变化传递到第三换热器、第四换热器上,更加节能高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
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换热装置,还包括控制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控制空调器的方法,所述方法用于控制前述的空调器。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
控制器收到压缩机运行状态指令后,获取压缩机循环周期信息;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压缩机循环周期信息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所述第二四通阀、所述第三四通阀和所述第四四通阀的通路状态。
采用该可选的实施例,通过压缩机的运行状态判断此时需要制冷或者制热,然后通过获取压缩机的循环周期信息,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所述第二四通阀、所述第三四通阀和所述第四四通阀的通路状态,从而二次换热系统内工质的流通路线,然后启动工质泵带动内部工质的流通,控制将冷端和热端的温度传导到相应的第三换热器或者第四换热器上,从而保证第三换热器或者第四换热器中的一个始终制冷,另一个始终制热。
可选地,所述方法包括:所述第一四通阀、所述第二四通阀、所述第三四通阀和所述第四四通阀的通路状态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第一四通阀、所述第二四通阀、所述第三四通阀和所述第四四通阀的通路状态为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三换热器之间形成循环回路,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第四换热器之间形成循环回路;所述第一四通阀、所述第二四通阀、所述第三四通阀和所述第四四通阀的通路状态为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四换热器之间形成循环回路,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第三换热器之间形成回路;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所述第二四通阀、所述第三四通阀和所述第四四通阀的通路状态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采用该实施例,通过控制四通阀的通路状态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达到将冷端的温度始终导向第三换热器或第四换热器中的一个,将热端的温度始终导向第三换热器或第四换热器中的另一个。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控制器根据压缩机循环周期信息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所述第二四通阀、所述第三四通阀和所述第四四通阀的通路状态前,控制停止所述工质泵的运行;所述控制器根据压缩机循环周期信息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所述第二四通阀、所述第三四通阀和所述第四四通阀的通路状态后,控制启动所述工质泵的运行。采用该实施例,在压缩机运行过程中,控制工质泵先停止,然后再切换所述第一四通阀、所述第二四通阀、所述第三四通阀和所述第四四通阀的通路状态,切换完成所述第一四通阀、所述第二四通阀、所述第三四通阀和所述第四四通阀的通路状态之后再次启动工质泵,保证切换所述第一四通阀、所述第二四通阀、所述第三四通阀和所述第四四通阀的通路状态时二次换热系统内工质流速降低,防止所述第一四通阀、所述第二四通阀、所述第三四通阀和所述第四四通阀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切换的中间过程二次换热系统内工质不流通造成的瞬间高压对二次换热系统本身的损坏。
可选地,所述方法包括:所述控制器停止工质泵运行后第一预设的时间范围内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所述第二四通阀、所述第三四通阀和所述第四四通阀切换通路状态,第二预设的时间范围内控制启动工质泵的运行。采用该实施例,在所述第一四通阀、所述第二四通阀、所述第三四通阀和所述第四四通阀的通路状态切换前的一端时间内停止工质泵工作,利用工质自身的惯性进行循环,对冷端和热端尚未完全切换过来时的温度进行利用,增加能量的利用率,同时降低工质的流速可以在切换四通阀通路状态时更省力,提高四通阀的使用寿命,当四通阀的通路状态切换完之后,重新启动工质泵带动工质进行新的循环工作。
可选地,所述方法包括:所述控制器根据压缩机运行状态指令以及压缩机循环周期信息控制所述工质泵的停止;所述控制器根据压缩机运行状态指令以及压缩机循环周期信息控制所述四通阀的通路状态;所述控制器根据压缩机运行状态指令以及压缩机循环周期信息控制所述工质泵的启动。采用该实施例,全部控制过程都通过压缩机运行状态指令以及压缩机循环周期信息进行控制,控制更加精确。
可选地,所述方法包括:所述控制器根据压缩机运行状态指令以及压缩机循环周期信息控制停止所述工质泵的运行;所述控制器根据工质泵的停止信息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所述第二四通阀、所述第三四通阀和所述第四四通阀的通路状态;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四通阀、所述第二四通阀、所述第三四通阀和所述第四四通阀的通路状态的改变信息控制启动所述工质泵的运行。采用该实施例,通过压缩机运行状态指令以及压缩机循环周期信息控制工质泵的停止之后,后续的步骤根据上一步的控制产生的信息进行控制,控制方法更加简单。
可选地,所述获取压缩机循环周期信息的方法包括:所述控制器通过检测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处的温度变化获取压缩机的循环周期信息,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处的温度趋于相同到下一次趋于相同为压缩机循环的一个完整周期。采用该实施例,通过检测直接于压缩机连接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端的温度,直接的通过温度变化的周期来确定压缩机的循环周期,在控制四通阀的通路状态以及工质泵的工作时更加准确,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
可选地,所述获取压缩机循环周期信息的方法包括:所述控制器通过检测所述第三换热器和所述第四换热器处的温度变化获取压缩机的循环周期信息,所述第三换热器和所述第四换热器处的温度趋于相同到下一次趋于相同为压缩机循环的一个完整周期。采用该实施例,对第三换热器、第四换热器处的温度进行检测,并通过检测的温度变化信息来控制四通阀的通路状态以及工质泵的工作,控制四通阀通路状态改变的时间上具有一定的延后性,对于能源的利用更加充分。
可选地,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压缩机的循环周期,并在循环周期上选定时间节点,在时间节点上分别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所述第二四通阀、所述第三四通阀和所述第四四通阀的通路状态和工质泵的启停。
可选地,所述方法包括:所述控制器检测到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处的温度变化达到预设的值后,所述控制器控制停止所述工质泵的运行。采用该实施例,当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处的温度变化达到预设的值,说明换热器的冷端和热端正在进行交换,此时停止工质泵的工作,利用工质自身的惯性继续运转,对冷端和热端尚未完全交替翻转之前的温度进行利用,降低能耗,同时消耗工质的动能,更加方便四通阀切换工作状态,降低四通阀切换状态时的负荷。
可选地,所述方法包括:所述控制器检测到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温度相同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所述第二四通阀、所述第三四通阀和所述第四四通阀由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或者由第二状态切换成第一状态。采用该可选实施例,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温度相同时,压缩机的冷端和热端交换正处于临界点上,此时对切换四通阀的工作状态,为最佳时间点,对于能源的利用率较高。
可选地,所述方法包括: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所述第二四通阀、所述第三四通阀和所述第四四通阀由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或者由第二状态切换成第一状态之后立即启动工质泵。采用该实施例,四通阀切换状态之后工质基本上失去了自动流动的惯性,此时启动工质泵,快速进入下一轮工作。
可选地,所述方法包括: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所述第二四通阀、所述第三四通阀和所述第四四通阀由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或者由第二状态切换成第一状态后,在预设的时间段内启动所述工质泵的运行。采用该实施例,可以让压缩机的冷端和热端交换之后,快速的进入到较佳的工作状态之后再启动工质泵,让整个二次换热系统更快的进入到正常的工作状态。
可选地,所述方法包括: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所述第二四通阀、所述第三四通阀和所述第四四通阀由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或者由第二状态切换成第一状态之后,所述第一换热器或第二换热器处再次达到预设的温度值时,启动工质泵。采用该实施例,可以让压缩机的冷端和热端交换之后,冷端热端都进入到正常的工作状态,之后再启动工质泵,快速让整个装置进入到正常的工作状态。
采用该可选的实施例,利用二次换热系统来对空调器的冷端和热端进行传导,二次换热系统中所述第一四通阀、所述第二四通阀、所述第三四通阀和所述第四四通阀的通路状态分为两个状态,第一状态时第一换热器和第三换热器之间形成循环回路、第二换热器和第四换热器之间形成循环回路,第二状态时,第一换热器和第四换热器之间形成循环回路、第二换热器和第三换热器之间形成回路,控制四通阀的通路状态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使冷端或热端一个始终将温度传递到第三换热器上,另一个始终将温度传递到第四换热器上,能够保持长时间制冷或制热,保证空调器制冷或制热的稳定性,并且整体的换热效率更高,能耗更低,整体更容易实施,控制更加简单灵活。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换热装置的一个可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换热装置的二次换热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控制空调器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二次换热系统中四通阀通路状态为第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二次换热系统中四通阀通路状态第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方案可以包括结构的、逻辑的、电气的、过程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书的整个范围,以及权利要求书的所有可获得的等同物。在本文中,各实施方案可以被单独地或总地用术语“发明”来表示,这仅仅是为了方便,并且如果事实上公开了超过一个的发明,不是要自动地限制该应用的范围为任何单个发明或发明构思。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于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本文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产品等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部分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图1示出了换热装置的一个可选实结构。
该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装置一种换热装置,包括压缩机100,还包括二次换热系统200;所述压缩机100上设有第一换热器101和第二换热器102,所述第一换热器101和第二换热器102分别与二次换热系统200连接。
采用该可选的实施例,通过二次换热系统200将对压缩机100产生的温度进行传导,二次换热系统200的循环路线可控,能够将压缩机100的冷端长时间与第一换热器101和第二换热器102中的一个进行连接,压缩机100的热端长时间与第一换热器101和第二换热器102的另一端连接,保持稳定的制冷或制热。
可选地,压缩机100为电化学压缩机或者应力压缩机或者电磁压缩机。采用该实施例,利用二次换热系统200,对能效高,且制冷制热具有循环特性的电化学压缩机或者应力压缩机或者电磁压缩机,进行二次换热,通过换热让高温或者低温传递到其中的一端,从而能够稳定的使用,达到长时间无间断的制冷或者制热,方便电化学压缩机或者应力压缩机或者电磁压缩机在制冷系统中的运用。
可选地,所述第一换热器101和第二换热器102外侧设有换热壳体,所述换热壳体设有真空保温夹层,所述第一换热器101和第二换热器102与相对应的换热壳体之间通过设有螺旋换热通道。采用该实施例,让第一换热器101和第二换热器102可以和二次换热系统200内的工质更好的接触,增加换热的效率,并且在接触换热的同时,通过第一换热器101和第二换热器102外侧的换热壳体来达到良好的保温效果,防止在换热的过程中热量的损耗。
可选地,所述螺旋换热通道以及二次换热系统200内部充满循环工质,所述循环工质为水或乙二醇等导热性能优良的液体。采用该实施例,利用导热性能较好的液体循环工质,可以有效的增加循环工质的换热效率,更好更及时的将压缩机100上的第一换热器101和第二换热器102上的温度变化传递到第三换热器和第四换热器上,更加节能高效。
可选地,所述第一换热器101和第二换热器102设有一个或多个工质出口和工质进口,并与一个或多个二次换热系统200连接。采用该实施例,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二次换热系统200进行热交换,提高热交换的效率,同时也可以利用一个或多个二次换热系统200,对一个或多个区域进行制冷或制热;例如在家庭中采用一个大型的压缩机100进行制冷或制热工作,利用多个二次换热系统200,将温度传导到家庭中的多个房间内部。
可选地,所述第一换热器101和第二换热器102的工质出口和工质进口直接通过现有技术的管件接头与二次换热系统200连接。
图2示出了二次换热系统的一个可选实施结构。
该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二次换热系统200包括:换热管201、第一四通阀206、第二四通阀207、第三四通阀208、第四四通阀209、第三换热器203、第四换热器204和工质泵205;所述第一四通阀206的第一进口通过换热管201与第一换热器101的出口连通,第二进口通过换热管201与第四四通阀209的第一出口连通,所述第四四通阀209的第二出口通过换热管201与第四换热器204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一四通阀206的第一出口通过换热管201与第二换热器207的进口连通,第二出口通过换热管201与第三四通阀208的第一进口连通,所述第三四通阀208的第二进口通过换热管201与第三换热器203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二四通阀207的第一进口通过换热管201与第二换热器102的出口连通,第二进口通过换热管201与第三四通阀208的第一出口连通,所述第三四通阀208的第二出口通过换热管201与第三换热器203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二四通阀207的第一出口通过换热管201与第一换热器101的进口连通,第二出口通过换热管201与第四四通阀209的第一进口连通,所述第四四通阀209的第二进口通过换热管201与第四换热器204的出口连通;所述工质泵205包括第一工质泵和第二工质泵,所述第一工质泵和第二工质泵设置在处于不同循环回路的换热管201上,用于提供循环动力。
采用该可选的实施例,通过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206、所述第二四通阀207、所述第三四通阀208和所述第四四通阀209的通路状态,来控制二次换热系统200内部循环工质的流通方向,利用循环工质不同的流通线路来控制将压缩机100产生的温度,分别导向第三换热器203和第四换热器204,可以实现导向第三换热器203和第四换热器204其中一个始终制冷另一个始终制热,保证无管路交点,并且降低成本,便于控制,增加运行的稳定性。
可选地,所述可选地,所述第一换热器101和第二换热器102的工质出口和工质进口直接通过现有技术的管件接头与二次换热系统200中的换热管201连接。
可选地,所述换热管201与各个部件之间的连接均为采用现有技术的管件接头进行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三换热器203和第四换热器204为蜂窝型散热结构,可直接与空气进行换热,且所述第三换热器203和第四换热器204一侧设有轴流风机。采用该实施例,利用第三换热器203和第四换热器204的蜂窝型散热结构来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快第三换热器203和第四换热器204与空气的换热速度,并且利用轴流机增加第三换热器203和第四换热器204附近的空气流通速度,进一步增加与空气的换热效率。
可选地,所述换热管201外侧、换热管201的接口处以及所述第一四通阀206、所述第二四通阀207、所述第三四通阀208和所述第四四通阀209的外侧均设有保温防护层,且相邻的换热管201之间设有加厚保温隔离层。采用该实施例,可以有效提高换热管201外侧以及所述第一四通阀206、所述第二四通阀207、所述第三四通阀208和所述第四四通阀209处的保温性能,防止能量的散失,降低二次换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可选地,所述换热管201采用双层结构的钢管,连接时换热管201的转弯处角度大于90度。采用该实施例,可以有效的降低工质在换热管201内流通的阻力,让整个二次换热系统200的运行更加稳定流畅;例如换热管201的转弯处角度可设为130度,在换热管201内部的工质经过转弯处时,130度的角度能够减缓换热管201转弯对内部工质造成的阻力。
可选地,所述第一四通阀206、所述第二四通阀207、所述第三四通阀208和所述第四四通阀209为结构完全相同的制冷设备领域通用的四通阀。采用该实施例,利用通用的四通阀可降低成本,便于后期的维修。
可选地,所述工质泵205设置在换热管201上,是指工质泵205两端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与换热管201连接,实现对换热管201内部工质的输送。
图3示出了用于控制空调器的方法的一种可选实施例。
该可选实施例中,包括一种控制空调器的方法,所述方法用于控制包括前述任一项所述装置的空调器。
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301,控制器收到压缩机运行状态指令后,获取压缩机循环周期信息;
步骤302,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压缩机循环周期信息控制第一四通阀、第二四通阀、第三四通阀和第四四通阀的通路状态。
采用该可选的实施例,通过压缩机100的运行状态判断此时需要制冷或者制热,然后通过获取压缩机100的循环周期信息,控制四通阀的通路状态,从而二次换热系统内工质的流通路线,然后启动工质泵205带动内部工质的流通,控制将冷端和热端的温度传导到相应的第三换热器203或者第四换热器204上,从而保证第三换热器203或者第四换热器204中的一个始终制冷,另一个始终制热。
可选地,所述方法包括:所述第一四通阀206、所述第二四通阀207、所述第三四通阀208和所述第四四通阀209的通路状态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第一四通阀206、所述第二四通阀207、所述第三四通阀208和所述第四四通阀209的通路状态为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换热器101和所述第三换热器203之间形成循环回路,所述第二换热器102和所述第四换热器204之间形成循环回路;所述第一四通阀206、所述第二四通阀207、所述第三四通阀208和所述第四四通阀209的通路状态为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换热器101和所述第四换热器204之间形成循环回路,所述第二换热器102和所述第三换热器203之间形成回路;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206、所述第二四通阀207、所述第三四通阀208和所述第四四通阀209的通路状态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也可以描述为所述第一状态为将第一换热器101和第三换热器203通过循环工质循环连通、所述第二状态为第二换热器102和第四换热器204通过循环工质循环连通,或者,所述第一状态为将第二换热器102和第三换热器203通过循环工质循环连通、所述第二状态为第一换热器101和第四换热器204通过循环工质循环连通。采用该实施例,通过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206、所述第二四通阀207、所述第三四通阀208和所述第四四通阀209的通路状态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达到将冷端的温度始终导向第三换热器203或第四换热器204中的一个,将热端的温度始终导向第三换热器203或第四换热器204中的另一个。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控制器根据压缩机100循环周期信息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206、所述第二四通阀207、所述第三四通阀208和所述第四四通阀209的通路状态前,控制停止所述工质泵205的运行;所述控制器根据压缩机100循环周期信息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206、所述第二四通阀207、所述第三四通阀208和所述第四四通阀209的通路状态后,控制启动所述工质泵205的运行。采用该实施例,在压缩机100运行过程中,控制工质泵100先停止,然后再切换所述第一四通阀206、所述第二四通阀207、所述第三四通阀208和所述第四四通阀209的通路状态,切换完成之后再次启动工质泵,保证切换所述第一四通阀206、所述第二四通阀207、所述第三四通阀208和所述第四四通阀209的通路状态时,二次换热系统200内工质流速降低,防止所述第一四通阀206、所述第二四通阀207、所述第三四通阀208和所述第四四通阀209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切换的中间过程二次换热系统200内工质不流通造成的瞬间高压对二次换热系统200本身的损坏。
可选地,所述方法包括:所述控制器停止工质泵205运行后第一预设的时间范围内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206、所述第二四通阀207、所述第三四通阀208和所述第四四通阀209切换通路状态,第二预设的时间范围内控制启动工质泵205的运行。采用该实施例,在所述第一四通阀206、所述第二四通阀207、所述第三四通阀208和所述第四四通阀209的通路状态切换前的一端时间内停止工质泵205工作,利用工质自身的惯性进行循环,对冷端和热端尚未完全切换过来时的温度进行利用,增加能量的利用率,同时降低工质的流速可以在切换所述第一四通阀206、所述第二四通阀207、所述第三四通阀208和所述第四四通阀209通路状态时更省力,提高所述第一四通阀206、所述第二四通阀207、所述第三四通阀208和所述第四四通阀209的使用寿命,当所述第一四通阀206、所述第二四通阀207、所述第三四通阀208和所述第四四通阀209的通路状态切换完之后,重新启动工质泵205带动工质进行新的循环工作;例如第一预设时间范围为20秒到30秒,第二预设时间范围为30秒到40秒,所述控制器停止工质泵205运行后20秒到30秒内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206、所述第二四通阀207、所述第三四通阀208和所述第四四通阀209切换通路状态,30秒到40秒内控制启动工质泵205的运行;例如,所述控制器停止工质泵205运行后25秒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206、所述第二四通阀207、所述第三四通阀208和所述第四四通阀209切换通路状态,35秒控制启动工质泵205的运行。
可选地,所述方法包括:所述控制器根据压缩机100运行状态指令以及压缩机100循环周期信息控制所述工质泵205的停止;所述控制器根据压缩机100运行状态指令以及压缩机100循环周期信息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206、所述第二四通阀207、所述第三四通阀208和所述第四四通阀209的通路状态;所述控制器根据压缩机100运行状态指令以及压缩机循环周期信息控制所述工质泵205的启动。采用该实施例,全部控制过程都通过压缩机100运行状态指令以及压缩机100循环周期信息进行控制,控制更加精确。
可选地,所述方法包括:所述控制器根据压缩机100运行状态指令以及压缩机100循环周期信息控制停止所述工质泵205的运行;所述控制器根据工质泵205的停止信息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206、所述第二四通阀207、所述第三四通阀208和所述第四四通阀209的通路状态;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四通阀206、所述第二四通阀207、所述第三四通阀208和所述第四四通阀209的通路状态的改变信息控制启动所述工质泵205的运行。采用该实施例,通过压缩机100运行状态指令以及压缩机100循环周期信息控制工质泵205的停止之后,后续的步骤根据上一步的控制产生的信息进行控制,控制方法更加简单。
可选地,所述获取压缩机循环周期信息的方法包括:所述控制器通过检测所述第一换热器101和所述第二换热器102处的温度变化获取压缩机100的循环周期信息,所述第一换热器101和所述第二换热器102处的温度趋于相同到下一次趋于相同为压缩机循环的一个完整周期。采用该实施例,通过检测直接与压缩机100连接的第一换热器101和第二换热器102端的温度,直接的通过温度变化的周期来确定压缩机100的循环周期,在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206、所述第二四通阀207、所述第三四通阀208和所述第四四通阀209的通路状态以及工质泵205的工作时更加准确,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
可选地,所述获取压缩机循环周期信息的方法包括:所述控制器通过检测所述第三换热器203和所述第四换热器204处的温度变化获取压缩机100的循环周期信息,所述第三换热器203和所述第四换热器204处的温度趋于相同到下一次趋于相同为压缩机循环的一个完整周期。采用该实施例,对第三换热器203和第四换热器204处的温度进行检测,并通过检测的温度变化信息来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206、所述第二四通阀207、所述第三四通阀208和所述第四四通阀209的通路状态以及工质泵205的工作,控制四通阀通路状态改变的时间上具有一定的延后性,对于能源的利用更加充分。
可选地,所述方法包括:所述控制器检测到所述第一换热器101和所述第二换热器102处的温度变化达到预设的值后,所述控制器控制停止所述工质泵205的运行。采用该实施例,当第一换热器101和第二换热器102处的温度变化达到预设的值,说明换热器的冷端和热端正在进行交换,此时停止工质泵205的工作,利用工质自身的惯性继续运转,对冷端和热端尚未完全交替翻转之前的温度进行利用,降低能耗,同时消耗工质的动能,更加方便所述第一四通阀206、所述第二四通阀207、所述第三四通阀208和所述第四四通阀209切换工作状态,降低所述第一四通阀206、所述第二四通阀207、所述第三四通阀208和所述第四四通阀209切换状态时的负荷;例如预设的值为2度时,所述控制器检测到第一换热器101和第二换热器102处的温度升高或降低2度时,所述控制器控制工质泵205停止工作;例如预设的值为3度时,所述控制器检测到第一换热器101和第二换热器102处的温度升高或降低3度时,所述控制器控制工质泵205停止工作。
可选地,所述方法包括:所述控制器检测到所述第一换热器101和所述第二换热器102的温度相同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206、所述第二四通阀207、所述第三四通阀208和所述第四四通阀209由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或者由第二状态切换成第一状态。采用该可选实施例,第一换热器101和第二换热器102的温度相同时,压缩机100的冷端和热端交换正处于临界点上,此时对切换所述第一四通阀206、所述第二四通阀207、所述第三四通阀208和所述第四四通阀209的工作状态,为最佳时间点,对于能源的利用率较高。
可选地,所述方法包括: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206、所述第二四通阀207、所述第三四通阀208和所述第四四通阀209由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或者由第二状态切换成第一状态之后立即启动所述工质泵205的运行。采用该实施例,所述第一四通阀206、所述第二四通阀207、所述第三四通阀208和所述第四四通阀209切换状态之后工质基本上失去了自动流动的惯性,此时启动工质泵205,快速进入下一轮工作。
可选地,所述方法包括: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206、所述第二四通阀207、所述第三四通阀208和所述第四四通阀209由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或者由第二状态切换成第一状态后,在到达预设的时间之后启动所述工质泵205的运行。采用该实施例,可以让压缩机100的冷端和热端交换之后,快速的进入到较佳的工作状态之后再启动工质泵205,让整个二次换热系统更快的进入到正常的工作状态;例如所述第一四通阀206、所述第二四通阀207、所述第三四通阀208和所述第四四通阀209由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或者由第二状态切换成第一状态后10秒后启动工质泵205;例如所述第一四通阀206、所述第二四通阀207、所述第三四通阀208和所述第四四通阀209由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或者由第二状态切换成第一状态后5秒后启动工质泵205。
可选地,所述方法包括: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206、所述第二四通阀207、所述第三四通阀208和所述第四四通阀209由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或者由第二状态切换成第一状态之后,所述第一换热器101或第二换热器102处再次达到预设的温度值时,启动所述工质泵205的运行。采用该实施例,可以让压缩机100的冷端和热端交换之后,冷端热端都进入到正常的工作状态,之后再启动工质泵205,快速让整个装置进入到正常的工作状态;例如所述第一四通阀206、所述第二四通阀207、所述第三四通阀208和所述第四四通阀209由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或者由第二状态切换成第一状态之后,所述第一换热器101或第二换热器102处的温度达到25度时,启动工质泵205;例如所述第一四通阀206、所述第二四通阀207、所述第三四通阀208和所述第四四通阀209由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或者由第二状态切换成第一状态之后,所述第一换热器101或第二换热器102处的温度达到30度时,启动工质泵205;例如所述第一四通阀206、所述第二四通阀207、所述第三四通阀208和所述第四四通阀209由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或者由第二状态切换成第一状态之后,所述第一换热器101或第二换热器102处的温度达到10度时,启动工质泵205。
图4、5示出了二次换热系统中四通阀通路状态为第一状态和四通阀通路状态为第二状态的一种可选实施例。
该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器101通过A换热管401与第一四通阀206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101通过B换热管402与第二四通阀207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102通过C换热管403与第一四通阀206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102通过D换热管404与第二四通阀207连接,所述第一四通阀206通过E换热管405与第三四通阀208连接,所述第一四通阀206通过F换热管406与第四四通阀209连接,所述第二四通阀207通过G换热管407与第三四通阀208连接,所述第二四通阀207通过H换热管408与第四四通阀209连接,所述第三四通阀208通过I换热管409和J换热管410与第三换热器203连接,所述第四四通阀209通过K换热管411和L换热管412与第四换热器204连接。
可选地,当压缩机100为电化学压缩机时,所述第一状态时第一四通阀206将A换热管401和E换热管405连通,将C换热管403和F换热管406连通,第二四通阀207将D换热管404和H换热管408连通,将B换热管402和G换热管407连通,第三四通阀208将E换热管405和I换热管409连通,将G换热管407和J换热管410连通,第四四通阀209将H换热管408和K换热管411连通,将F换热管406和L换热管412连通;所述第二状态时第一四通阀206将A换热管401和F换热管406连通,将C换热管403和E换热管405连通,第二四通阀207将D换热管404和G换热管407连通,将B换热管402和H换热管408连通,第三四通阀208将E换热管405和J换热管410连通,将G换热管407和I换热管409连通,第四四通阀209将H换热管408和L换热管412连通,将F换热管406和K换热管411连通。
可选地,当压缩机100为电磁压缩机或应力压缩机时,由于电磁压缩机和应力压缩机只有一个换热器,并在冷端和热端之间交替,即只有第一换热器101和第二换热器102中的一个,此时取消A换热管401和B换热管402或者C换热管403和D换热管404,并将A换热管401和B换热管402或者C换热管403和D换热管404与第一四通阀206和第二四通阀207连接的接口处密封处理;以去取消C换热管403和D换热管404为例,所述第一状态时第一四通阀206将A换热管401和E换热管405连通,第二四通阀207将B换热管402和G换热管407连通,第三四通阀208将E换热管405和I换热管409连通,将G换热管407和J换热管410连通,第四四通阀209将H换热管408和K换热管411连通,将F换热管406和L换热管412连通;所述第二状态时第一四通阀206将A换热管401和F换热管406连通,第二四通阀207将B换热管402和H换热管408连通,第三四通阀208将E换热管405和J换热管410连通,将G换热管407和I换热管409连通,第四四通阀209将H换热管408和L换热管412连通,将F换热管406和K换热管411连通。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前文所述的换热装置。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上述指令可由处理器执行以完成前文所述的方法。上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磁带和光存储设备等。
应当理解的是,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流程及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换热装置,包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二次换热系统;
所述压缩机上设有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分别与所述二次换热系统连接;
所述二次换热系统包括:换热管、第一四通阀、第二四通阀、第三四通阀、第四四通阀、第三换热器、第四换热器和工质泵;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一进口通过换热管与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连通,第二进口通过换热管与第四四通阀的第一出口连通,所述第四四通阀的第二出口通过换热管与第四换热器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一出口通过换热管与第二换热器的进口连通,第二出口通过换热管与第三四通阀的第一进口连通,所述第三四通阀的第二进口通过换热管与第三换热器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一进口通过换热管与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连通,第二进口通过换热管与第三四通阀的第一出口连通,所述第三四通阀的第二出口通过换热管与第三换热器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一出口通过换热管与第一换热器的进口连通,第二出口通过换热管与第四四通阀的第一进口连通,所述第四四通阀的第二进口通过换热管与第四换热器的出口连通;所述工质泵包括第一工质泵和第二工质泵,所述第一工质泵和第二工质泵设置在处于不同循环回路的换热管上,用于提供循环动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换热片和换热壳体,所述换热壳体的外壁外双层结构,所述双层结构内部真空,所述换热壳体和换热片之间设有换热通道,所述换热通道内设有螺旋翅片,所述螺旋翅片环绕换热片,将换热片与换热壳体之间的换热通道分隔成一个螺旋通道,使换热通道呈螺旋状从换热片的一端通向另一端,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结构和第一换热器的结构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换热器和第四换热器为蜂窝型结构,可直接与空气进行换热,且所述第三换热器和第四换热器一侧设有轴流风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设有一个或多个出口和进口,并与一个或多个二次换热系统连接。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压缩机为电化学压缩机或者应力压缩机或者电磁压缩机。
6.一种空调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
7.一种控制空调器的方法,用于控制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器收到压缩机运行状态指令后,获取压缩机循环周期信息;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压缩机循环周期信息控制第一四通阀、第二四通阀、第三四通阀和第四四通阀的通路状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四通阀、所述第二四通阀、所述第三四通阀和所述第四四通阀的通路状态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第一四通阀、所述第二四通阀、所述第三四通阀和所述第四四通阀的通路状态为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三换热器之间形成循环回路,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第四换热器之间形成循环回路;所述第一四通阀、所述第二四通阀、所述第三四通阀和所述第四四通阀的通路状态为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四换热器之间形成循环回路,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第三换热器之间形成回路;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所述第二四通阀、所述第三四通阀和所述第四四通阀的通路状态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控制器根据压缩机循环周期信息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所述第二四通阀、所述第三四通阀和所述第四四通阀的通路状态前,控制停止所述工质泵的运行;所述控制器根据压缩机循环周期信息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所述第二四通阀、所述第三四通阀和所述第四四通阀的通路状态后,控制启动所述工质泵的运行。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停止工质泵运行后第一预设的时间范围内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所述第二四通阀、所述第三四通阀和所述第四四通阀切换通路状态,第二预设的时间范围内控制启动工质泵的运行。
CN201811250251.XA 2018-10-25 2018-10-25 换热装置、空调器及控制空调器的方法 Active CN1093574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50251.XA CN109357433B (zh) 2018-10-25 2018-10-25 换热装置、空调器及控制空调器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50251.XA CN109357433B (zh) 2018-10-25 2018-10-25 换热装置、空调器及控制空调器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57433A CN109357433A (zh) 2019-02-19
CN109357433B true CN109357433B (zh) 2021-05-25

Family

ID=653465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50251.XA Active CN109357433B (zh) 2018-10-25 2018-10-25 换热装置、空调器及控制空调器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57433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1643897A1 (ru) * 1989-02-22 1991-04-23 Челябинский Электролитный Цинковый Завод Им.С.М.Кирова Вакуумный испаритель дл охлаждени цинкового электролита
CN204612236U (zh) * 2015-04-24 2015-09-02 河南佰衡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互换的农特产品热泵烘干及冷藏装置
CN108507064A (zh) * 2017-02-27 2018-09-07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电化学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8507061B (zh) * 2017-02-27 2021-05-25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空调
CN108507059B (zh) * 2017-02-27 2021-01-29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电化学空调、用于控制电化学空调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57433A (zh) 2019-0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662212A2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EP3098540B1 (en) Heat pump apparatus
JP5094942B2 (ja) 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CN108180668B (zh) 单双级热泵采暖及制冷系统及控制方法
JP5969270B2 (ja) 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JP2008164240A (ja) 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
CN104236155B (zh) 具有冷媒过冷、除霜制热功能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8518773A (zh) 一种蓄能式双循环热泵空调系统
JP2007163071A (ja) ヒートポンプ式冷暖房装置
JP2009092258A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10579036A (zh) 一种多联机冷热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9357433B (zh) 换热装置、空调器及控制空调器的方法
JP4033788B2 (ja) 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JP6537990B2 (ja) ヒートポンプ式冷温水供給システム
CN104697245A (zh) 耦合热泵系统
CN112984799A (zh) 空气能热水器及其控制方法
JP2004150664A (ja) 冷却装置
JP5747838B2 (ja) 暖房給湯システム
CN201724341U (zh) 一种可快速切换热回收模式的空调装置
CN214746484U (zh) 空气能热水器
JP3583792B2 (ja) 給湯・冷暖房システム
CN111764981B (zh) 发电系统
JP3555554B2 (ja) 温調装置の故障防止機構
JP3588144B2 (ja) 並列設置型吸収冷凍機の運転台数制御
CN217715626U (zh) 冷水机以及制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12

Address after: 266101 Haier Industrial Park, 1 Haier Road, Laoshan District, Shandong, Qingdao

Applicant after: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ERAL Corp.,Ltd.

Applicant after: Haier Zhijia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101 Haier Industrial Park, 1 Haier Road, Laoshan District, Shandong, Qingdao

Applicant befor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ERAL Corp.,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