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49333A - 一种甜叶菊发酵产物及其极性组分和在制备香肠防腐剂中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甜叶菊发酵产物及其极性组分和在制备香肠防腐剂中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49333A
CN109349333A CN201811372087.XA CN201811372087A CN109349333A CN 109349333 A CN109349333 A CN 109349333A CN 201811372087 A CN201811372087 A CN 201811372087A CN 109349333 A CN109349333 A CN 1093493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via rebaudiana
sfc
sausage
tunning
fermen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7208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朴美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sida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sida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sida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37208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49333A/zh
Publication of CN1093493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493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BPRESERVING, e.g. BY CANNING, MEAT, FISH, EGGS, FRUIT, VEGETABLES, EDIBLE SEEDS; CHEMICAL RIPENING OF FRUIT OR VEGETABLES; THE PRESERVED, RIPENED, OR CANNED PRODUCTS
    • A23B4/00General methods for preserving meat, sausages, fish or fish products
    • A23B4/14Preserving with chemic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A23B4/02 or A23B4/12
    • A23B4/18Preserving with chemic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A23B4/02 or A23B4/12 in the form of liquids or solids
    • A23B4/20Organic compounds; Microorganisms; Enzym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002/00Food compositions, function of food ingredients or processes for food or foodstuff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eat, Egg Or Seafood Produ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甜叶菊发酵产物及其极性组分和在制备香肠防腐剂中的应用,所述甜叶菊发酵产物通过以下制备方法制得:将甜叶菊叶片去杂后进行干燥粉碎,过筛,灭菌冷却至室温;接种植物乳杆菌、酵母菌、放线菌和黑曲霉种子液,震荡培养;发酵结束后,用纱布过滤并离心,浓缩后,加入乙酸乙酯进行萃取,合并萃取液,浓缩得到膏状物样品;将得到的膏状物样品用DMSO配制成样品溶液,低温保存。本发明的甜叶菊发酵产物在香肠防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延长香肠的货架期,具有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甜叶菊发酵产物及其极性组分和在制备香肠防腐剂中的 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甜叶菊发酵产物及其极性组分和在制备香肠防腐剂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防止食品腐败,延长食品的货架期,控制食品微生物的主要措施仍是添加化学防腐剂,主要是因为化学防腐剂的合成简单,产量大,成本低,抑菌效果高效等优势。天然防腐剂具有安全高效等独特优势,促使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宽广,在果蔬保鲜等方面的得到应用。目前天然防腐剂按其来源主要分为植物源防腐剂、动物源防腐剂、微生物源防腐剂等几大类。植物源防腐剂是指直接从植物中提取具有抗菌等生理活性物质,这些活性成分大部分是可以被人体代谢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无毒高效等优势。同时我国的植物资源丰富且极大部分未被充分利用,为植物源防腐剂的研发提功力宝贵资源,因此成为国内学者在天然防腐剂方面重要的研究对象。
目前在延长香肠货架期的技术中,化学防腐剂,如硝酸盐类由于能达到呈色、保水、防腐和产生独特风味而在香肠中的应用逐渐变广变深。但是由于亚硝酸盐存在潜在的健康风险(致癌等),特别是在富含蛋白质的食品中,亚硝酸盐的致癌性更加显著。所以目前的研究方向是寻找可替代化学防腐剂的天然防腐剂,在植物源防腐剂中寻找逐渐成为主流。
由于高效安全、无副作用等特点,微生物发酵产物在抑制食源性细菌或真菌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甜叶菊作为一种我国高种植量、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其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被广泛研究和利用,无论是食品行业还是动物饲料等方面的应用都十分广阔。但是甜叶菊发酵产物的的抑菌活性及防腐应用的研究比较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甜叶菊发酵产物及其极性组分和在制备香肠防腐剂中的应用,本发明所述甜叶菊发酵产物可以有效延长香肠的保质期,从而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为甜叶菊发酵产物作为一种天然防腐剂提供了参考。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甜叶菊发酵产物,所述甜叶菊发酵产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先将甜叶菊叶片去杂后进行干燥粉碎,过筛;
2)取甜叶菊粉末,加水,然后接种植物乳杆菌、酵母菌、放线菌或黑曲霉的种子液,进行发酵培养;
3)发酵结束后,过滤、离心并浓缩得到发酵液,再加入乙酸乙酯进行萃取,得到萃取液,浓缩得到膏状物样品即为甜叶菊发酵产物;
4)将所述膏状物样品用DMSO配制成溶液,低温保存。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甜叶菊粉末和水的料液比为1∶15-1∶25,以W∶V计。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发酵培养条件分别为植物乳杆菌:37℃,130r/min,24h;酵母菌:28℃,180r/min,48h;放线菌:28℃,180r/min,24h;黑曲霉:28℃,130r/min,48h。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发酵液和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1∶1-1∶5。
本发明还提供了权利要求1所述的甜叶菊发酵物制得的极性组分,所述极性组分通过以下方法制得:将所述甜叶菊发酵物上样,洗脱剂分别为氯仿∶甲醇=100∶0,100∶1,100∶4,100∶8,100∶16,得到极性由小到大5个组分,分别为SFC-1,SFC-2,SFC-3,SFC-4,SFC-5。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甜叶菊发酵产物在制备香肠防腐剂中的应用。
进一步的:经不同微生物发酵后的所述甜叶菊发酵物的抑菌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植物乳杆菌>黑曲霉>酵母菌>放线菌。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甜叶菊发酵产物极性组分SFC-4在制备香肠防腐剂中的应用。
进一步的:所述极性组分SFC-4按1.0mg/kg~1.75mg/kg的比例添加到香肠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技术效果是:本发明经过试验证明添加甜叶菊发酵产物后的香肠,菌落总数、过氧化值以及酸价的值变化幅度都不大,且与空白组相比,各指标的值都明显减少。发酵产物对紫外光照时间、温度、盐浓度以及pH值均具有稳定性,添加甜叶菊发酵产物后的香肠的理化指标和微生物的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本发明利用微生物转化技术及柱层层析分离技术对甜叶菊发酵液粗分离,为其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条件。为以后甜叶菊产物的防腐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可应用于食品内层包装抗氧化缓控释体系,能够促进人体健康,推进食品内包装产业的科技创新。
附图说明
图1是相同浓度下不同组分的抑菌效果实验结果图;
图2是不同温度下SFC-4的抑菌活性实验结果图;
图3是不同pH下SFC-4的抑菌活性实验结果图;
图4是不同紫外光照时间下SFC-4的抑菌活性实验结果图;
图5是不同盐浓度下SFC-4的抑菌活性实验结果图;
图6是不同SFC-4添加量下香肠的感官评定实验结果图;
图7是不同SFC-4添加量下香肠pH值实验结果图;
图8是香肠中菌落总数的实验结果图;
图9是香肠的过氧化值的实验结果图;
图10是香肠中酸价的实验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甜叶菊不同发酵产物的制备
1、原材料的预处理
甜叶菊叶片去杂后进行干燥粉碎,过15目标准筛,密封保存,备用。
2、种子液的培养
将保存于4℃冰箱中的酵母菌、放线菌、植物乳杆菌及黑曲霉(市售菌种即可),分别接种到YPD、高氏1号、MRS及PDA培养基中,置于恒温摇床培养箱中恒温培养(酵母菌:28℃,180r/min,48h;放线菌:28℃,180r/min,24h;植物乳杆菌:37℃,130r/min,24h;黑曲霉:28℃,120r/min,48h)。
3、甜叶菊不同发酵产物的制备
称取一定量甜叶菊粉末,加水,按料液比1∶20(W∶V),装液量40%,pH为6.8,灭菌冷却至室温后,分别接种植物乳杆菌、酵母菌、放线菌和黑曲霉种子液中的其中之一,接种量为7%,然后震荡培养(植物乳杆菌:37℃,130r/min,24h;酵母菌:28℃,180r/min,48h;放线菌:28℃,180r/min,24h;黑曲霉:28℃,130r/min,48h),发酵结束后,六层纱布过滤并离心(5000r/min,15min),浓缩3倍后,按体积比(V发酵液∶V乙酸乙酯=1∶2)加入乙酸乙酯进行萃取,萃取三次后合并萃取液,浓缩得到膏状物样品,用DMSO配制成浓度为300mg/mL的样品溶液,低温保存,用于抑菌活性的测定。
实施例2:抑菌活性的测定
用接种环挑取一环于10mL液体培养基中,37℃下培养8~12h。然后用无菌生理盐水调整菌悬液的浓度为106~107cfu/mL,备用。
吸取上述菌悬液100μL于平板底部,然后向平板内倒入温度已经下降到50℃~55℃的LB营养琼脂15~20mL左右,混匀并凝固后,用直径为5mm的打孔器进行打孔,每个平板打6个孔,分别加入20μL样品和对照品,以pH为酸性条件的山梨酸作阳性对照,DMSO作阴性对照。37℃倒置培养8~12h,然后用十字交叉法量取抑菌圈直径,实验重复三次。
甜叶菊在不同微生物发酵后得到的发酵液,其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如表1所示,其中样品1:放线菌甜叶菊发酵液提取物,样品2:酵母菌甜叶菊发酵液提取物,样品3:植物乳杆菌甜叶菊发酵液提取物,样品4:黑曲霉甜叶菊发酵液提取物,阴性对照:二甲基亚砜(DMSO),阳性对照:酸性山梨酸钾溶液(20mg/mL)
表1.不同微生物发酵产物的抑菌活性的测定
注:同一列不同字母上标代表数值间差异显著(P<0.05)
由表1可以看出,甜叶菊发酵液提取物的抑菌活性顺序为样品3>样品4>样品2>样品1,即发酵微生物为植物乳杆菌时,发酵液提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漠海威芽孢杆菌的抑菌效果比其他组有显著性的提高。其中当样品浓度为300mg/mL时,对地衣芽孢杆菌的抑菌圈直径最大,达到21.33mm,故选用植物乳杆菌为最佳发酵微生物。
实施例3:不同层析组分抑菌活性的测定
选取抑菌效果最好的微生物发酵液,经乙酸乙酯提取后,进行硅胶柱层析,方法如下:按样品粗浸膏质量的1.2倍加入层析硅胶,搅拌均匀;称取粗浸膏质量10倍的硅胶溶解于氯仿中,进行湿法装柱,干法上样,常压梯度洗脱;洗脱剂分别为氯仿∶甲醇=100∶0,100∶1,100∶4,100∶8,100∶16,得到极性由小到大5个组分,分别标记为SFC-1,SFC-2,SFC-3,SFC-4,SFC-5。干燥后分别对其抑菌活性进行测定。
分别测定甜叶菊层析产物SFC-1、SFC-2、SFC-3、SFC-4、SFC-5对漠海威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及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并比较不同产物对同种菌的抑菌圈大小。
表2.硅胶柱层析组分对香肠腐败菌的抑菌活性
注:同一组分同一列不同字母上标代表数值间差异显著(P<0.05)
由表2可以看出,五种极性组分产物SFC-1,SFC-2,SFC-3,SFC-4,SFC-5对漠海威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均有明显的抑菌效果。同一组分间抑菌圈大小随样品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差异性显著;在样品浓度为50mg/mL时,不同组分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顺序为:SFC-4>SFC-2>SFC-5>SFC-3>SFC-1,不同组分对地衣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顺序为:SFC-4>SFC-3>SFC-2>SFC-1>SFC-5,不同组分对漠海威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顺序SFC-4>SFC-2>SFC-5>SFC-3>SFC-1,综合不同组分对三种菌的抑菌活性分析,发现组分SFC-4的抑菌活性最好,且差异性显著。
在样品浓度为50mg/mL时,比较SFC-1,SFC-2,SFC-3,SFC-4,SFC-5对漠海威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由图1可知,在浓度为50mg/mL时,SFC-4对漠海威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达到14.03mm、14.33mm、14.10mm,与其他组差异性显著,综上所述,选择SFC-4为抑菌活性最佳的层析组分。
实施例4: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
1、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
参考Diao等和Wang等方法,稍作改动。将待测菌种漠海威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37℃培养8~12h,制成浓度为106~107CFU/mL的菌悬液。采用二倍梯度稀释,把层析组分用DMSO稀释成一系列不同浓度梯度的样品液,定量加入10ml LB液体培养基中,使得最终浓度分别为50~150μL/mL,然后吸取50μL的菌液加入,37℃培养24h,观察并记录菌落生长的情况,以试管中肉眼不可见浑浊的最低浓度MIC。
2、最低杀菌浓度(MBC)测定
从浓度≥MIC的含菌肉汤试管中取100μL涂布于LB营养琼脂培养基上,37℃继续培养24h,观察并记录菌落生长的情况,无菌体生长的即为最低杀菌浓度MBC。
表3.SFC-4对供试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
如表3所示,SFC-4对漠海威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的MIC均为75μg/mL,SFC-4对漠海威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的MBC分别为100μg/mL、125μg/mL、100μg/mL。
实施例5:甜叶菊层析组分抑菌稳定性研究
选取抑菌效果最佳的层析组分,分别从温度、pH值、紫外光照时间、盐浓度四个方面,考察其抑菌稳定性。
1、温度对甜叶菊发酵液硅胶柱层析组分的抑菌效果的影响
将层析产物配制成质量浓度为200mg/mL的溶液,装至离心管中,分别置于40℃、60℃、80℃、100℃、121℃湿热条件下处理30min,冷却至常温,采用实施例2的方法测其抑菌效果。以不作处理的样品作为对照组。
由图2可以看出,甜叶菊SFC-4组分在经过不同的温度处理后,对漠海威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的抑菌效果没有影响。以枯草芽孢杆菌为例,对照组的抑菌圈直径为14.50mm,在121℃湿热条件下处理20min后抑菌圈直径为14.33mm,说明SFC-4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食品加工灭菌中可以保持良好的抑菌稳定性。
2、pH对甜叶菊发酵液硅胶柱层析组分的抑菌效果的影响
将层析产物配制成质量浓度为200mg/mL的溶液,装至离心管中,pH值分别调至3、5、7、9、11处理24h后,调回到原pH值,采用实施例2的方法测其抑菌效果。对照组pH值在5~6之间。
由图3可以看出,在经过不同的酸碱处理后,甜叶菊SFC-4组分对漠海威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的抑菌效果影响不大,基本保持原有的抑菌活性,总之,SFC-4具有良好的酸碱稳定性。
3、紫外光照时间对甜叶菊发酵液硅胶柱层析组分的抑菌效果的影响
将层析产物配制成质量浓度为200mg/mL的溶液,装至离心管中,紫外光照处理时间分别为10min、20min、30min、40min、50min。采用实施例2的方法测其抑菌效果。以不作处理的样品作为对照组。
由图4可以看出,甜叶菊SFC-4组分在经过不同时间的紫外照射处理后,对漠海威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的抑菌效果没有影响,以地衣芽孢杆菌为例,对照组的抑菌圈直径为13.13mm,在经过50min紫外照射后抑菌圈直径为13.09mm,没有显著性变化,说明SFC-4组分对紫外照射时间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4、盐浓度对甜叶菊发酵液硅胶柱层析组分的抑菌效果的影响
将层析产物配制成质量浓度为200mg/mL的溶液,装至离心管中,向离心管中添加氯化钠,使盐浓度分别为2%、4%、6%、8%,采用实施例2的方法测其抑菌效果。以不作处理的样品作为对照组。
如图5所示,与对照组相比,甜叶菊SFC-4组分在经过不同盐浓度处理后,抑菌效果没有的影响,当盐浓度达到8%时,以枯草芽孢杆菌为例,对照组的抑菌圈直径为14.33mm,实验组抑菌圈直径为13.86mm,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SFC-4具有良好的盐浓度稳定性。
最佳抑菌组分SFC-4对紫外光照时间、温度、盐浓度以及pH值均具有稳定性;从侧面反映了组分SFC-4在食品加工中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实施例6:甜叶菊发酵产物在香肠防腐中的应用
1、样品SFC-4的制备
甜叶菊叶片去杂后进行干燥粉碎,过15目标准筛后,称取一定量甜叶菊粉末,按料液比1∶20(W∶V),装液量40%,pH为6.8,灭菌冷却至室温后,接种植物乳杆菌,接种量为7%,然后37℃,130r/min震荡培养,24h,发酵结束后,六层纱布过滤并离心(5000r/min,15min),浓缩3倍后,按体积比(V发酵液∶V乙酸乙酯=1∶2)加入乙酸乙酯进行萃取,萃取三次后合并萃取液,浓缩得到膏状物样品,按样品粗浸膏质量的1.2倍加入层析硅胶,搅拌均匀;称取粗浸膏质量10倍的硅胶溶解于氯仿中,进行湿法装柱,干法上样,常压梯度洗脱;洗脱剂为氯仿∶甲醇=100∶0,100∶1,100∶4,100∶8,100∶16,得到极性由小到大5个组分,分别标记为SFC-1,SFC-2,SFC-3,SFC-4,SFC-5。取SFC-4组分添加到香肠中。
2、香肠的加工工艺
2.1香肠的配方
将配料和甜叶菊发酵液提取物用少量的温水和白酒(50℃左右)溶解,加入肉丁中搅拌均匀,不出现粘结现象,静置片刻后即可灌肠,每灌8cm左右,用铝扣扣紧,将灌好的香肠开盖煮制40min后,立即放在冷水中迅速降温。
3、SFC-4添加量的确定
将SFC-4按0、0.75mg/kg、1.0mg/kg、1.25mg/kg、1.5mg/kg、1.75mg/kg的比例添加到香肠中后,分别对香肠进行感官评定、质构测定、色度分析、pH值测定,从而确定SFC-4的最适添加量。
3.1、SFC-4添加量对香肠的感官评定的影响
选择10名有经验的感官评价员,对香肠的感官品质进行评分,每组评定三次,取其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具体感官评分表如图6所示:
表4.香肠感官评定评分表
由图6可以看出,当组分SFC-4添加量为1.25mg/kg时,香肠的组织状态、外观、色泽以及风味均达到最佳状态,此时的香肠色泽饱满,口感细腻,咸淡适中,具有特有的风味。当样品添加量大于1.25mg/kg时,香肠的甜味加重,口感过于甜腻,并不受欢迎;SFC-4的添加量小于1.25mg/kg时,香肠色泽不够饱满;故选择SFC-4的最适添加量为1.25mg/kg。
3.2、SFC-4添加量对香肠质构特性的影响
在室温下,将香肠去肠衣,切成约为3cm厚度的柱形体,通过物性测定仪采用2次下压法对样品进行质构剖面分析(TPA),具体参数如下探头型号为P/0.5R柱状,以测前、测中、侧后均为1.0mm/s的速度对样品进行挤压,下压距离为8mm,连续测定两次。从TPA特征曲线计算出硬度(Hardness/g)、弹性(Springiness/Pa)、粘着性(Adhesiveness/g·s)、咀嚼性(Chewiness/N·cm-1)、内聚性(Cohesiveness)、回复性(Resilience)。每组测量3次,取平均值。
由表5可知,与对照组相比,添加SFC-4对香肠的硬度和弹性没有显著性的影响,并且随SFC-4浓度的增加没有显著性变化;香肠的粘度随着添加量的增加有所升高,当SFC-4添加量为1.25~1.75mg/kg时的香肠粘着性最高(P<0.05);与空白组相比,添加SFC-5会提高香肠的内聚性,但是随浓度的增加,内聚性没有显著性的变化;香肠的咀嚼性在1.0mg/kg时最佳(P<0.05);综上所述,选择SFC-4的添加量为1.0~1.25mg/kg。
表5.SFC-4添加量对香肠质构特性的影响
注:同一列不同字母代表上标代表数值间差异显著(P<0.05)
3.3、SFC-4添加量对香肠色度的影响
将香肠切成厚3cm的圆柱体,选取切面光滑完整的样品,使用色度测定仪进行测定。L*值表示亮度;a*值表示红色变量,值越大则红色越深;b*值表示黄色变量,值越大则黄色越深。每组测量3次,取平均值。
由表6可知,与对照组相比,添加SFC-4的实验组香肠亮度(L*)有所增加,但并不显著(P<0.05);香肠的红色变量(a*)在对照组时,颜色最深,随着SFC-4添加量的增加,香肠的红色有所下降,且在添加量为1.5mg/kg时,出现显著性的降低(P<0.05);与红色变量相反,随着SFC-4添加量的增加,香肠中的黄色加深与对照组有显著的变化(P<0.05)。香肠中的红色往往是因为亚硝酸盐的存在,使得肌肉蛋白发生化学变化,经蒸煮后变成粉红色或鲜亮的红色,是香肠呈现良好的色泽状态,添加SFC-4后,香肠的红色降低,黄色加深,但是亮度增加,使得香肠呈现独特的风味颜色。结合香肠的感官分析,选择SFC-4的添加量为1.25mg/kg。
表6.SFC-4添加量香肠色度的影响
注:同一列不同字母代表上标代表数值间差异显著(P<0.05)
3.4、SFC-4添加量对香肠pH值的影响
按照GB/T9695.5-1988肉与肉制品pH值测定标准进行测定,将样品均质,用pH计测定,同一个肉肠取3块肠体,每组测量3次,取平均值。
由图7可知,SFC-4添加量对香肠的pH值的有影响,但变化并不大,pH值从6.21上升到6.47,当添加量≥1.25mg/mL时,pH值基本趋于稳定,没有显著性升高。所以选取SFC-4添加量为1.25~1.75mg/mL。
综上所述,结合香肠的感官评定、质构特性、色度以及pH值的变化,选取SFC-4添加量为1.25mg/kg为最适添加量。
4、香肠的理化性质及微生物指标测定
选取SFC-4最适添加量,按下述方法进行测定:
当SFC-4添加量为1.25mg/kg时,香肠的理化性质及微生物指标如表7、表8所示,香肠的理化性质在国家标准内,大肠杆菌的个数和菌落总数都没有超出国家标准,致病菌未检测出,结果如表7、表8所示:
表7.香肠的理化性质
表8.微生物指标测定
5、SFC-4对香肠防腐效果的影响
选取SFC-4最适添加量。制作完成的香肠在37℃的条件下分别贮藏0d、4d、8d、12d、16d、20d后取出,分别测定其菌落总数、过氧化值和酸价的变化。试验同时设定空白对照组(不添加任何防腐剂)。
5.1、SFC-4对香肠菌落总数的影响
按照GB/T4789.2-2016进行菌落计数。每组试验做三次平行,取平均值。
由图8可以看出,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空白组和实验组的香肠中菌落总数的变化趋势一致,添加SFC-4的香肠菌落总数变化缓慢,在第21d时,空白组的菌落总数为7.44logcfu/g,实验组的菌落总数为5.36log cfu/g,说明SFC-4防腐效果显著。
5.2、SFC-4对香肠过氧化值的影响
按照GB/T 5009.227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每组试验做三次平行取平均值。
过氧化值(POV值)反映的是肉制品中脂肪的氧化程度,过氧化值越高,表示脂肪氧化程度越高,肉制品类食品也愈加不新鲜,同样影响着食品的货架期。由图9可以看出,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实验组香肠的POV值基本变化不大且维持在较低水平,而对照组香肠的POV值虽然开始时与实验组差距不大,但是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POV值开始明显上升,说明香肠中的脂质氧化情况严重,货架期明显缩短。这说明添加SFC-4后,可有效抑制脂质的氧化,提高香肠的货架期。
5.3、SFC-4对香肠酸价的影响
按照GB/T 5009.229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每组试验做三次平行取平均值。
酸价是脂肪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到的标志,是脂肪在长期贮藏过程中由于微生物等作用发生水解,生成游离脂肪酸导致的的,酸价的变化可以间接反映香肠中微生物的含量,酸价值过高表示肉制品越不新鲜。由图10可以看出,实验组香肠的酸价在21d内有所变化,但是酸价值变化幅度并不高,而空白组香肠的酸价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且酸价值远比实验组香肠的酸价值高,这说明SFC-4会有效减缓香肠中脂肪的水解,间接也反映了SFC-4对香肠中微生物的生长有所抑制,可有效延长香肠的货架期。
通过分析比较香肠的菌落总数、过氧化值以及酸价在21天贮藏期内的变化,来评估SFC-4对香肠防腐的作用。结果表明,添加SFC-4后的香肠,菌落总数过氧化值以及酸价的值变化幅度都不大,且与空白组相比,各指标的值都明显减少,说明SFC-可有效抑制香肠中微生物的生长,延长香肠的货架期。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甜叶菊发酵产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甜叶菊发酵产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先将甜叶菊叶片去杂后进行干燥粉碎,过筛;
2)取甜叶菊粉末,加水,然后接种植物乳杆菌、酵母菌、放线菌或黑曲霉的种子液,进行发酵培养;
3)发酵结束后,过滤、离心并浓缩得到发酵液,再加入乙酸乙酯进行萃取,得到萃取液,浓缩得到膏状物样品即为甜叶菊发酵产物;
4)将所述膏状物样品用DMSO配制成溶液,低温保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甜叶菊发酵产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甜叶菊粉末和水的料液比为1:15-1:25,以W:V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甜叶菊发酵产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发酵培养条件分别为植物乳杆菌:37℃,130 r/min,24 h;酵母菌:28℃,180 r/min,48 h;放线菌:28℃,180 r/min,24 h;黑曲霉:28℃,130 r/min,48 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甜叶菊发酵产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发酵液和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1:1-1:5。
5.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甜叶菊发酵物制得的极性组分,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性组分通过以下方法制得:将所述甜叶菊发酵物上样,洗脱剂分别为氯仿:甲醇=100:0,100:1,100:4,100:8,100:16,得到极性由小到大5个组分,分别为SFC-1,SFC-2,SFC-3,SFC-4,SFC-5。
6.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甜叶菊发酵产物在制备香肠防腐剂中的应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甜叶菊发酵产物在制备香肠防腐剂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经不同微生物发酵后的所述甜叶菊发酵物的抑菌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植物乳杆菌>黑曲霉>酵母菌>放线菌。
8.权利要求5所述的甜叶菊发酵产物极性组分SFC-4在制备香肠防腐剂中的应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性组分SFC-4按1.0 mg/kg~1.75mg/kg的比例添加到香肠中。
CN201811372087.XA 2018-11-16 2018-11-16 一种甜叶菊发酵产物及其极性组分和在制备香肠防腐剂中的应用 Pending CN1093493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72087.XA CN109349333A (zh) 2018-11-16 2018-11-16 一种甜叶菊发酵产物及其极性组分和在制备香肠防腐剂中的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72087.XA CN109349333A (zh) 2018-11-16 2018-11-16 一种甜叶菊发酵产物及其极性组分和在制备香肠防腐剂中的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49333A true CN109349333A (zh) 2019-02-19

Family

ID=65332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72087.XA Pending CN109349333A (zh) 2018-11-16 2018-11-16 一种甜叶菊发酵产物及其极性组分和在制备香肠防腐剂中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4933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98396A1 (zh) * 2018-11-16 2020-05-22 青岛海思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甜叶菊发酵液提取物及其极性组分和在制备抑菌剂和添加剂中的应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60107929A (ko) * 2015-03-06 2016-09-19 홍천군 유산균 발효에 의한 저염 브로콜리 잎 김치의 제조 방법
CN106265810A (zh) * 2016-08-29 2017-01-04 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甜叶菊酚类提取物及其在制备抑菌制品中的应用
CN107217019A (zh) * 2017-06-27 2017-09-29 南京农业大学 一种植物乳杆菌及其在中式猪肉发酵香肠制备中的应用
CN108587983A (zh) * 2018-06-07 2018-09-28 四川大学 一种植物乳杆菌及其在发酵制备四川香肠中的应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60107929A (ko) * 2015-03-06 2016-09-19 홍천군 유산균 발효에 의한 저염 브로콜리 잎 김치의 제조 방법
CN106265810A (zh) * 2016-08-29 2017-01-04 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甜叶菊酚类提取物及其在制备抑菌制品中的应用
CN107217019A (zh) * 2017-06-27 2017-09-29 南京农业大学 一种植物乳杆菌及其在中式猪肉发酵香肠制备中的应用
CN108587983A (zh) * 2018-06-07 2018-09-28 四川大学 一种植物乳杆菌及其在发酵制备四川香肠中的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飞: "甜叶菊植物乳杆菌发酵产物分离与活性研究", 《青岛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98396A1 (zh) * 2018-11-16 2020-05-22 青岛海思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甜叶菊发酵液提取物及其极性组分和在制备抑菌剂和添加剂中的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21797A (zh) 一种苹果酵素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2613518A (zh) 直投式短乳杆菌发酵剂生产菊芋泡菜及工艺
CN109679885A (zh) 一株增加酱油中3-羟基-2-丁酮含量的植物乳杆菌及其应用
KR102637811B1 (ko) 잔토휴몰을 포함하는 항균제 및 식품에서의 용도
CN109679880A (zh) 一种用于低盐肉制品的植物乳杆菌保鲜剂
KR20140051543A (ko) 락토바실러스 플랜타룸 k154를 이용한 gaba 증진 발효 식물 추출물 제조방법
CN104996931A (zh) 一种风味豆豉的制作方法
CN111471604A (zh) 单胞酿酒酵母菌ZLG-6和植物乳杆菌Picp-2的应用
CN110236052A (zh) 一种百香果发酵果汁及制备方法
Yuniarto et al. Antifungal activity of kombucha tea against human pathogenic fungi
CN104946571B (zh) 纳豆芽孢杆菌及其发酵液和在芥菜酱加工中的应用
CN107788517A (zh) 一种利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强化酵素功效的方法
CN108285876A (zh) 一种复合发酵菌剂及其原料菌株和应用
CN110511895A (zh) 一株枯草芽孢杆菌sl-19及其菌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349333A (zh) 一种甜叶菊发酵产物及其极性组分和在制备香肠防腐剂中的应用
CN108740818A (zh) 一种发酵鸭腿的制备方法
CN109868235A (zh) 一株乳酸乳球菌zf625及其应用
CN109182397A (zh) 一种提高罗伊氏菌素产量的方法
CN105054124A (zh) 一种发酵型半干红糟鱼及其加工方法与应用
CN106479923B (zh) 一株同时降解精氨酸和尿素的发酵乳杆菌
CN107904185A (zh) 一种乳杆菌及其应用
CN114246310B (zh) 一种直投式益生菌发酵小米辣及其制备方法
CN112725384B (zh) 利用双歧杆菌特别是a12发酵制备醛类香料的方法及其应用
CN109880717A (zh) 用于芒果果粮酒酿造的果粮曲制备方法
CN105349458B (zh) 一种低成本高效乳酸菌培养基及其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8

Address after: No. 700, Changcheng Road, Chengyang District,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Shandong

Applicant after: 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ddress before: 266000 Blue Silicon Valley Venture Center Phase I, Aoshanwei Street Office, Jimo City, Qingdao, Shan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QINGDAO HAISIDA BIOTECHNOLOGY Co.,Ltd.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