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28833B - 红树林区移植耦合大弹涂鱼养殖方法 - Google Patents

红树林区移植耦合大弹涂鱼养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28833B
CN109328833B CN201811327681.7A CN201811327681A CN109328833B CN 109328833 B CN109328833 B CN 109328833B CN 201811327681 A CN201811327681 A CN 201811327681A CN 109328833 B CN109328833 B CN 1093288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lture
ridge surface
days
pond
water lev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2768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28833A (zh
Inventor
刘伟成
郑春芳
李鹏全
陈琛
曾国权
陈继浓
丁文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Mariculture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Mariculture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Mariculture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Mariculture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81132768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28833B/zh
Publication of CN1093288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288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288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288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7/00Cultivation of hops, vines, fruit trees, or like trees
    • A01G17/005Cultivation metho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A01K61/1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of fish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利用对虾养殖废水的红树林种植结合大弹涂鱼养殖技术和相应的设施,以此提高大弹涂鱼的养殖经济效益,从而促进大弹涂鱼养殖技术的发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核心构思在于:在保证红树林湿地净化水质效果的同时,开发适宜于大弹涂鱼的红树林养殖模式,提高红树林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红树林向高纬度的移植进程。

Description

红树林区移植耦合大弹涂鱼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红树林区移植耦合大弹涂鱼养殖方法,确切地说是基于对虾养殖废水利用技术的红树林高纬度移植耦合大弹涂鱼养殖的方法。
背景技术
红树林是全球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之一,主要位于热带、亚热带海湾河口区。具有海岸防护、维护生物多样性和调节区域气候变化等重要生态功能,有着陆地森林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发达的根部系统为林下动物提供了索饵场、避难所和栖息地,也为周围地区输出大量有机物。然而,在过去的50年里全球特别是亚洲国家,一半以上的红树林被砍伐。我国也不例外,上世纪50年代我国红树林面积约400-420km2,到1986年锐减为213km2。我国红树林自然分布从最南端的海南省三亚市(18°13′N)到最北端的福建省福鼎市(27°20′N)。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红树林分布也发生变化,在此背景下,扩大红树林向更高纬度种植也将成为增加我国红树林面积趋势之一。目前已人工引种至浙江省乐清县(28°25′N),跨度纬度10°12′。
红树林面积萎缩的原因之一是被砍伐用于水产养殖,主要是围塘养殖,造成红树林大面积死亡。其中,香港米埔红树林基围养殖被一度认为是可持续利用红树林生境最成功的模式,在东南亚国家得到一定范围的推广。然而,香港的基围养殖实际上是前期破坏部分红树林,在林内挖掘池塘建立起来的模式,几乎所有基围鱼塘内的红树植物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近年来,红树林湿地的高生态价值越来越被认识并重视。但是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红树林的生态效益矛盾仍然存在,开发基于湿地养护或者保育的水产养殖技术也越来越受到全球学者的追捧,归结起来主要是两种模式,一种是红树林区内的林渔综合系统,既低密度虾蟹和鱼被集成到红树林系统养殖,另外一种是邻近养殖场的红树林被作为过滤器用于吸收来自高密度鱼虾养殖池的废水。
大弹涂鱼隶属于鰕虎鱼亚目弹涂鱼科,为暖水、广温、广盐性鱼类,生活于河口港湾潮间带淤泥滩涂及红树林区。因其肉味鲜美,畅销于浙、闽、粤、台和日本等地,是一种市场前景广阔的滩涂经济鱼类。具有适应性强、食物链短、鱼病少和耐长途运输等特点。东南沿海大弹涂鱼养殖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随后高速发展,至2004年,东南沿海养殖面积达到13000hm2。近年来,沿海滩涂被大量围垦,养殖面积不断缩减,而池塘养殖成本不断提高,导致大弹涂鱼养殖经济效益下降。此前,张其永等曾报道虾池内的大弹涂鱼生长良好,生长指标和肥满度均高于自然滩涂。因此开发基于对虾养殖废水利用技术的红树林养殖模式,具有节地、省成本和营养物质综合利用等特点,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利用对虾养殖废水的红树林种植结合大弹涂鱼养殖技术和相应的设施,以此提高大弹涂鱼的养殖经济效益,从而促进大弹涂鱼养殖技术的发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红树林区移植耦合大弹涂鱼养殖方法:
(1)、在淤泥质或粉砂质淤泥围垦滩涂区,清除滩涂区的杂质,平整洼地和沟坑,然后在四周作埂;
(2)、在埂内侧挖沟渠,定时疏通,在滩涂区中间位置挖南北方向的主干排水沟,主干排水沟南北两端设置启闭水门,四周的沟渠与主干排水沟相通,主干排水沟和高位养虾池的集水渠贯通;
(3)、整地作垄,垄呈南北走向,垄面宽1.1–1.2米,且垄面要压实,垄高为0.1米–0.15米,垄沟深0.15米–0.2米,且垄沟与沟渠相通;
(4)、在高位养虾池的对虾养殖结束后,排干集水渠中虾塘水,曝晒底泥,然后往集水渠中灌入新鲜海水并增氧,洒入活化后的枯草芽孢杆菌,至少两周后,将水排干,再曝晒底泥,取出碾压磨碎,一部分平铺在垄上,厚度0.05米-0.1米,并洒入硅酸钠,一部分装袋作为有机肥备用;
(5)、在4月下旬–5月上旬,高位养殖池的养殖废水通过主干排水沟排入,水位没过垄面,1-2天后通过主干排水沟排出,晾晒垄面2–3天后,高位养殖池的养殖废水再次没过垄面3天–4天,然后排掉,晾晒垄面,然后在垄面插植红树胚轴,行间距保证0.2米–0.3米,株间距为0.30米–0.35米;
(6)、种植红树胚轴后,当垄面形成黄褐色的薄藻床时,按投放密度为5000尾-6000尾/亩投放大弹涂鱼苗种,通过主干排水沟排入虾塘养殖废水,晚上保持水位高于垄面0.04米–0.07米,白天保持水位高于垄面0.01米-0.04米,连续保持前述方式6-8天,然后白天和晚上均保持垄面高于水位0.01米-0.04米5天–6天,其间或之后至少保证1天–2天晾晒垄面;
(7)、6月份,1-3天换一次高位养殖池的养殖废水,且保持水位稍高于垄面,间隔4天–5天晾晒垄面一次;
(8)、7–8月份,需要自然海水对高位养殖池的养殖废水进行稀释,两者比例为5:1以上,在这两个月内,白天保持水位高于垄面0.01米-0.04米,夜间排水晾晒垄面,每周洒入抑制有害菌生长的微生物制剂;
(9)、9月份,每周施肥一次,肥料是底栖藻类生长复合营养盐,施肥前一天需垄面干露至少24小时,然后进水,水位高于垄面0.04米-0.07米,将底栖藻类生长复合营养盐洒于垄面上,每3天-4天高位养殖池的养殖废水保持水位高于垄面0.01米-0.04米,然后至少1天晾晒垄面;
(10)、10月份,在每5天-6天内,白天和晚上均保持水位高于垄面0.01米–0.04米,然后至少1天–2天晾晒垄面;
(11)11月份–12月份,分批收获个体较大的大弹涂鱼,使用自然海水或养殖废水,晚上保持水位高于垄面0.1-0.4米,白天保持水位高于垄面0.01米–0.04米,并每7天内晾晒垄面5小时以上,每2-3周施肥一次,肥料是底栖藻类生长复合营养盐,施肥前一天需垄面干露至少24小时,然后进水,水位高于垄面0.04米-0.07米,将底栖藻类生长复合营养盐洒于垄面上,施肥量较步骤(9)增加至少一倍。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核心构思在于:在保证红树林湿地净化水质效果的同时,开发适宜于大弹涂鱼的红树林养殖模式,提高红树林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红树林向高纬度的移植进程。
将人工红树林作为大弹涂鱼养殖栖息地,主要有三方面考虑:第一,人工红树林符合大弹涂鱼自然生长的条件,且便于养殖管理;第二,土地租金、人工费和肥料等生产资料均呈上涨趋势,池塘和滩涂等传统养殖模式,通过扩大养殖面积,增加大弹涂鱼的养殖效益在未来是受限的;第三,营养物质综合利用,植物、微生物、底栖动物和土壤基质协同作用,实现营养物质的拦截、吸附、转化和迁移。
红树林的作用分为三个方面,一方面红树的支柱根和呼吸根与沉积物形成的松软基质为大弹涂鱼提供栖息地;其次,红树林凋落物以碎屑形式进入食物网,连同底栖微藻等为大弹涂鱼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第三,红树林湿地有效净化对虾养殖废水,以利于海水的循环利用。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加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红树林与传统范式养殖大弹涂鱼的体重变化。
图2是红树林与传统范式养殖大弹涂鱼的体长变化。
图3是红树林与传统范式养殖大弹涂鱼的肥满度对比。
图4是红树林与传统范式养殖大弹涂鱼的特定生长率。
具体实施例
在温州市龙湾区永兴围垦南片进行秋茄养殖试验,该区域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日照数在1442-2264h,年均降雨量为1113-2494mm,适宜于南美白对虾和大弹涂鱼养殖。该区域滩涂底质为淤泥质,临近有对虾高位精养池23000m2,一年三茬养殖南美白对虾。每口高位池面积750m2,具有中央集污排水管道,池底铺设底充氧管道,采用鼓风机和水车进行增氧。放苗密度为8~10万尾/亩,全程投喂颗粒饲料,投饲率为对虾体重的5%~8%,投喂频率为4次/天。养殖前期,以添加水为主;养殖中期,水位达1.8米,每天少量换水(约5%~10%);养殖后期,每天换水1次,换水量10~20%。每隔半月用二溴海因0.2~0.3mg/l或10~15mg/l生石灰全池泼洒,消毒水体,交替使用,并定期泼洒芽孢杆菌,养殖全程不使用水产药品。水色为黄绿色或茶褐色、清爽亮泽。
试验设计:在试验区域划分2块面积均为2亩的养殖滩涂,分试验池和对照养殖池。试验池:采用垄作法规整滩面结构,在垄面种植秋茄,利用虾塘泥和尾水为营养源增殖天然饵料,养殖大弹涂鱼。对照池:按传统范式定期晒池,不施肥,灌溉自然海水培藻,养殖大弹涂鱼。试验前,清除滩涂上的杂草、垃圾以及乱石等,平整洼地和沟坑,保证滩面水平。然后,在2口试验塘四周作埂,埂面高于滩面0.6m,宽为0.5m,埂坚实不漏水。在埂内侧挖宽为0.5米-1.0米,深0.4米的沟渠,使用后,定时疏通,防止淤泥堵塞。
试验池具体流程如下:
(1)、围垦滩涂区,清除滩涂区的杂质,平整洼地和沟坑,然后在四周作埂;埂内侧设围网等防逃设施,外侧钉立木桩,拉钢线连接成棚架,铺盖尼龙网防鸟类等敌害生物;
(2)、在埂内侧挖沟渠,定时疏通,在滩涂区中间位置挖南北方向的主干排水沟,主干排水沟南北两端设置启闭水门,四周的沟渠与主干排水沟相通,主干排水沟和高位养虾池的出水口相通;
(3)、整地作垄,垄呈南北走向,垄面宽1.1–1.2米,且垄面要压实,垄高为0.1米–0.15米,垄沟深0.15米–0.2米,且垄沟与沟渠相通;
(4)、在高位养虾池的对虾养殖结束后,排干集水渠中虾塘水,曝晒底泥,然后往集水渠中灌入新鲜海水并增氧,洒入活化后的枯草芽孢杆菌,至少两周后,将水排干,再曝晒底泥,取出碾压磨碎,一部分平铺在垄上,厚度0.05米-0.1米,并洒入硅酸钠,一部分装袋作为有机肥备用;
(5)、在4月下旬–5月上旬,高位养殖池的养殖废水通过主干排水沟排入,水位没过垄面,1-2天后通过主干排水沟排出,晾晒垄面2–3天后,高位养殖池的养殖废水再次没过垄面3天–4天,然后排掉,晾晒垄面,然后在垄面种植秋茄胚轴,在插植前,筛选顶芽完整的胚轴;在垄面拉平行测绳,作好插植位置标记,行间距保证0.2米–0.3米,株间距为0.30米–0.35米;
(6)、种植秋茄胚轴后,当垄面形成黄褐色的薄藻床时,按投放密度为5500尾/亩投放大弹涂鱼苗种,通过主干排水沟排入虾塘养殖废水,晚上保持水位高于垄面0.04米–0.07米,该水位低于胚轴顶芽,同时避免低温对鱼体的胁迫。白天保持水位高于垄面0.01米-0.04米,连续保持前述方式6-8天,然后白天和晚上均保持垄面高于水位0.01米-0.04米5天–6天,其间或之后至少保证1天–2天晾晒垄面;
(7)、6月份,1-3天换一次高位养殖池的养殖废水,且保持水位稍高于垄面,低水位为底栖藻类生长提供适宜的光照强度,间隔4天–5天晾晒垄面一次;
(8)、7–8月份,需要自然海水对高位养殖池的养殖废水进行稀释,两者比例为5:1以上,在这两个月内,需将部分尼龙网换为遮阳网,为大弹涂鱼纳凉,每天保持水位高于垄面0.01米-0.04米,每天下午六点以后排水晾晒垄面,每周洒入抑制有害菌生长的微生物制剂;
(9)、9月份,每周施肥一次,肥料是底栖藻类生长复合营养盐,施肥前一天需垄面干露至少24小时,晾晒垄面可杀死杂藻和部分有害菌群,促进硅藻等饵料二次生长,然后进水,水位高于垄面0.04米-0.07米,将底栖藻类生长复合营养盐洒于垄面上,每3天-4天高位养殖池的养殖废水保持水位高于垄面0.01米-0.04米,然后至少1天晾晒垄面;
(10)、10月份,在每5天-6天内,白天和晚上均保持水位高于垄面0.01米–0.04米,然后至少1天–2天晾晒垄面;
(11)11月份–12月份,分2次收获个体较大的大弹涂鱼,使用自然海水或养殖废水,晚上保持水位高于垄面0.1-0.4米,白天保持水位高于垄面0.01米–0.04米,并每7天内晾晒垄面5小时以上,每2-3周施肥一次,肥料是底栖藻类生长复合营养盐,施肥前一天需垄面干露至少24小时,然后进水,水位高于垄面0.04米-0.07米,将底栖藻类生长复合营养盐洒于垄面上,施肥量较步骤(9)增加至少一倍。
步骤(9)、(11)所述的底栖藻类生长复合营养盐包括虾塘泥、芽孢杆菌活化液、红糖、三十烷醇(TA)、硅酸钠和维生素B1、B12。虾塘泥含丰富有机质和氮磷营养成分,在芽孢杆菌活化液作用下,可分解为氨基酸、溶解态氮、磷等底栖藻类所需的营养成分,红糖为碳源,进一步增加芽孢杆菌的数量级,同时添加植物生长素三十烷醇、硅酸钠和维生素等成分促进底栖硅藻成为优势种群。
虾塘泥是经过步骤(4)获得的。
底栖藻类生长复合营养盐施肥前用200L食品级塑料桶,每桶加100L的芽孢杆菌活化液,加30kg的虾塘泥,将4.5kg红糖加热溶解后倒入海水中,混匀,充氧发酵48h后,添加三十烷醇120g、硅酸钠(分析纯)120g、维生素B16g、B1250mg,溶解,用量为1桶/亩。虾塘泥、红糖、三十烷醇、硅酸钠、微生素的比例为5000:750:20:20:1,芽孢杆菌活化液分解虾塘泥产生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复合三十烷醇、硅酸钠和维生素等成分,促进底栖藻类生长的协同作用显著。
步骤(4)所述的枯草芽孢杆菌的活化方法是:采用50L的塑料桶,加1/3~2/3的自然海水,加芽孢杆菌培养基,热溶解后倒入海水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活菌量≥2.0×1010CFU/g),水温保持在25℃,充氧活化4h。
步骤(8)的抑制有害菌生长的微生物制剂为高密度海洋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组合菌和EM菌活化液,两者交替使用。夏季为对虾养殖排塘期,养殖废水中氨氮的质量浓度高达1mg/L,添加海洋光合细菌和芽孢杆菌混合液,可显著降解氨氮等毒害因子浓度,抑制弧菌和嗜水气单胞菌。EM菌液含10属80多种有益菌,抑制病菌效果显著。
高密度海洋光合细菌和芽孢杆菌用量为0.2Kg/亩-0.3Kg/亩,两者比例为1:1,EM菌活化液用量为1桶/亩。
EM菌体经活化后泼洒,选用50L的塑料桶,桶中加一半的自然海水,加200g的红糖(需热溶解),加入200ml的EM菌液,用保鲜膜封口,旋紧桶盖,密封发酵7天。长期储藏的EM菌液,菌群活力较弱,添加碳源,活化培养,细菌复苏并一步繁殖,产生有益代谢产物。
作为对照养殖池的传统范式养殖大弹涂鱼具体流程如下:
(1)在同一区域选取1口试验池,作为对照池,东西走向长45米×宽30米,滩涂泥质条件完全相同,平整滩涂,滩涂上不作垄,塘内开挖“井”型环沟,沟宽1.2米,深0.3米;南北走向连接排水闸,用于日常进排水。
(2)在3月份,排干池水,晾晒滩涂,晒至滩面完全龟裂,灌溉自然海水,水位保持在0.1米,一个月后,待滩涂表层生长出黄褐色硅藻,于4月16日投放大弹涂鱼苗种,投放密度和试验池一致,放苗总量为11000尾,投放规格为体长4.38±0.18cm,体重1.17±0.01g。
(3)放苗初期,夜间保持水位为0.15米,白天降至0.05米,一周后,大弹涂鱼已建立洞穴,调节水位至0.05-0.1米。养殖一个月后排水晒坪,仅保留环沟有水,晒至完全龟裂后,灌溉自然海水,重新培养底栖硅藻。养殖期间每隔15d排水晒坪一次。
(4)在7-8月份,因坪面高温,需加养殖池的水位增加至0.2米以上。
(5)在12月份,于晴朗温和的天气,遍布网笼收获大弹涂鱼。
1测定项目和方法
1.1秋茄胚轴生长监测
试验过程中分别在4月、8月和12月监测秋茄胚轴的生长发育情况,测定指标为株高(根颈部到顶部之间的距离)和基径(主干的基部直径),并记录叶片数、分枝数和存活情况。
1.2大弹涂鱼的体重
2015年4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每隔两月测定一次大弹涂鱼体重(W)、体长(L)等生物学指标,样本数为20尾,长度用游标卡尺测定,精度0.01mm,体重用电子天平称量,精度为0.01g。
1.3水质的监测
试验过程中分别于5月1日(春季)、7月15日(夏季)和10月1日(秋季)监测水质指标的变化,测定指标包括:氨氮、亚硝酸氮、总氮、总悬浮颗粒物和化学需氧量CODMn,监测方法参照《海洋监测规范第4部分:海水分析》。
1.4数据处理
采用EXCEL和SPSS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其中计算公式如下:特定生长率(SGR)=(ln(w)-ln(w0))/(t)×100%,肥满度K=100×(W/L3)。
2结果与分析
2.1秋茄胚轴生长发育情况
由表1可知,在垄面种植的秋茄胚轴生长发育良好,当年即可生长至42.63cm高,基径为11.24mm,冠幅为14.35cm,叶片数为15.62,分枝数为2.92,存活率高达91.5%。4-8月份,属于秋茄胚轴发育初期,生长速率最快,8月份以后随着气温降低生长速率逐渐下降。
2.2大弹涂鱼生长情况
由图1可知,图中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养殖方法之间在0.05水平下差异显著,下同。与传统范式相比,在垄面上通过种植红树林利用虾塘底泥和尾水中的营养源养殖的大弹涂鱼,其体长分别增加了19.50%、23.20%和19.65%,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
从图2可知,前期两种养殖方法下大弹涂鱼的体重无显著性差异,随着个体变大,摄食量增加,差异值变大。红树区养殖的大弹涂鱼个体更大,体重分别是传统范式的1.9、2.1和1.9倍,均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表明定期灌溉虾塘废水和施放虾塘泥复合肥等精细化养殖管理技术增加了底栖硅藻等天然饵料的丰度,促进了大弹涂鱼体重的增长。
由图3可知,肥满度是市场青睐度的一个衡量指标,传统范式养殖的大弹涂鱼肥满度稳定在1.39~1.45区间,而红树林养殖的大弹涂鱼,天然饵料充足,肥满度显著增加,稳定在1.53~1.62区间,更受市场青睐。
由图4可知,4-10月是大弹涂鱼的生长旺季,红树林对虾塘泥和尾水的利用为天然饵料的繁育提供了充足的营养素,饵料充足进而显著提高了大弹涂鱼生长速率,相对于传统范式分别增加了59.85%、86.40%和11.84%。10月份以后,气温逐渐降低,成鱼生长速率减慢。
由表2可知,红树林养殖大弹涂鱼单位产量为67.685kg/亩,相对传统范式养殖模式,产量增加了33.46kg/亩,按100元/kg计,亩增加利润为3346元。红树林区养殖的大弹涂鱼当年即可上市,收获规格为17.05g/尾,明显缩短养殖周期,避免越冬养殖期间寒潮等带来的经济损失,该养殖方法经济效益显著。
表1秋茄胚轴生长发育情况
Figure BDA0001859157830000111
表2两种养殖方法下大弹涂鱼养殖效益对比
Figure BDA0001859157830000121
2.3红树林湿地对虾塘养殖废水的净化效果
由表3可知,红树林湿地对低浓度的虾塘养殖废水具有明显的净化效果,土壤-基质-微生物-红树植物起协同作用能有效截留水体中悬浮颗粒物和降解氮污染物。总悬浮颗粒物去除率为21.98-50%、化学需氧量CODMn的去除率为7.42-16.33%、氨氮去除率为16.67-37.31%、亚硝氮去除率为22.22-57.14%、总氮去除率为4.17-24.74%、活性磷酸盐去除率为18.42-35.38%。监测结果显示,不同季节养殖废水中污染物浓度水平呈现明显差异性,净化效果随秋茄胚轴的生长发育而明显增强。
表3红树林对虾塘废水的净化效果
Figure BDA0001859157830000122
Figure BDA0001859157830000131
3结论
从数据可知,红树秋茄向高纬度地区的围垦滩涂移植,经精细化管理,生长发育良好,存活率高。红树秋茄和微生物利用虾塘泥和尾水为天然饵料繁育提供营养素,天然饵料充足,大弹涂鱼生长速率、个体、肥满度等均显著大于传统范式养殖的大弹涂鱼,虾塘尾水水质净化效果明显。养殖过程中不投喂人工饵料,以虾塘泥复合肥替代化肥产品,降低养殖生产成本。同时,投放适宜密度的鱼种,辅以科学化精细化养殖管理,保持稳定的投入产出。该养殖方法创建红树林养殖生境,还原了大弹涂鱼原有的生态环境,具有养护大弹涂鱼资源的功能,同时减少氮污染物排放,生态效益显著,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养殖模式。

Claims (8)

1.红树林区移植耦合大弹涂鱼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
(1)、在淤泥质或粉砂质淤泥围垦滩涂区,清除滩涂区的杂质,平整洼地和沟坑,然后在四周作埂;
(2)、在埂内侧挖沟渠,定时疏通,在滩涂区中间位置挖南北方向的主干排水沟,主干排水沟南北两端设置启闭水门,四周的沟渠与主干排水沟相通,主干排水沟和高位养虾池的集水渠贯通;
(3)、整地作垄,垄呈南北走向,垄面宽1.1–1.2米,且垄面要压实,垄高为0.1米–0.15米,垄沟深0.15米–0.2米,且垄沟与沟渠相通;
(4)、在高位养虾池的对虾养殖结束后,排干集水渠中虾塘水,曝晒底泥,然后往集水渠中灌入新鲜海水并增氧,洒入活化后的枯草芽孢杆菌,至少两周后,将水排干,再曝晒底泥,取出碾压磨碎,一部分平铺在垄上,厚度0.05米-0.1米,并洒入硅酸钠,一部分装袋作为有机肥备用;
(5)、在4月下旬–5月上旬,高位养殖池的养殖废水通过主干排水沟排入,水位没过垄面,1-2天后通过主干排水沟排出,晾晒垄面2–3天后,高位养殖池的养殖废水再次没过垄面3天–4天,然后排掉,晾晒垄面,然后在垄面种植红树胚轴,行间距保证0.2米–0.3米,株间距为0.30米–0.35米;
(6)、种植红树林胚轴后,当垄面形成黄褐色的薄藻床时,按投放密度为5000-6000尾/亩投放大弹涂鱼苗种,通过主干排水沟排入虾塘养殖废水,晚上保持水位高于垄面0.04米–0.07米,白天保持水位高于垄面0.01米-0.04米,连续保持前述方式6-8天,然后白天和晚上均保持垄面高于水位0.01米-0.04米5天–6天,其间或之后至少保证1天–2天晾晒垄面;
(7)、6月份,1-3天换一次高位养殖池的养殖废水,且保持水位稍高于垄面,间隔4天–5天晾晒垄面一次;
(8)、7–8月份,需要自然海水对高位养殖池的养殖废水进行稀释,两者比例为5:1以上,在这两个月内,白天保持水位高于垄面0.01米-0.04米,夜间排水晾晒垄面,每周洒入抑制有害菌生长的微生物制剂;
(9)、9月份,每周施肥一次,肥料是底栖藻类生长复合营养盐,施肥前一天需垄面干露至少24小时,然后进水,水位高于垄面0.04米-0.07米,将底栖藻类生长复合营养盐洒于垄面上,每3天-4天高位养殖池的养殖废水保持水位高于垄面0.01米-0.04米,然后至少1天晾晒垄面;
(10)、10月份,在每5天-6天内,白天和晚上均保持水位高于垄面0.01米–0.04米,然后至少1天–2天晾晒垄面;
(11)11月份–12月份,分批收获个体较大的大弹涂鱼,使用自然海水或养殖废水,晚上保持水位高于垄面0.1-0.4米,白天保持水位高于垄面0.01米–0.04米,并每7天内晾晒垄面5小时以上,每2-3周施肥一次,肥料是底栖藻类生长复合营养盐,施肥前一天需垄面干露至少24小时,然后进水,水位高于垄面0.04米-0.07米,将底栖藻类生长复合营养盐洒于垄面上,施肥量较步骤(9)增加至少一倍。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红树林区移植耦合大弹涂鱼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9)、(11)所述的底栖藻类生长复合营养盐包括虾塘泥、芽孢杆菌活化液、红糖、三十烷醇(TA)、硅酸钠和维生素B1、B12。
3.根据权利要求2的红树林区移植耦合大弹涂鱼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虾塘泥是经过步骤(4)获得的。
4.根据权利要求3的红树林区移植耦合大弹涂鱼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底栖藻类生长复合营养盐施肥前用200L食品级塑料桶,每桶加100L的芽孢杆菌活化液,加30kg的虾塘泥,将4.5kg红糖加热溶解后倒入海水中,混匀,充氧发酵48h后,添加三十烷醇120g、硅酸钠(分析纯)120g、维生素B16g、B1250mg,溶解,用量为1桶/亩,虾塘泥、红糖、三十烷醇、硅酸钠、微生素的比例为5000:750:20:20:1,芽孢杆菌活化液分解虾塘泥产生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复合三十烷醇、硅酸钠和维生素等成分,促进底栖藻类生长的协同作用显著。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的红树林区移植耦合大弹涂鱼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的枯草芽孢杆菌的活化方法是:采用50L的塑料桶,加1/3~2/3的自然海水,加芽孢杆菌培养基,热溶解后倒入海水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活菌量≥2.0×1010CFU/g),水温保持在25℃,充氧活化4h。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的红树林区移植耦合大弹涂鱼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8)的抑制有害菌生长的微生物制剂为高密度海洋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组合菌混合液和EM菌活化液,两者交替使用。
7.根据权利要求6的红树林区移植耦合大弹涂鱼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高密度海洋光合细菌和芽孢杆菌组合菌混合液用量为0.2Kg/亩-0.3Kg/亩,两者比例为1:1,EM菌活化液用量为1桶/亩。
8.根据权利要求7的红树林区移植耦合大弹涂鱼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EM菌体经活化后泼洒,选用50L的塑料桶,桶中加一半的自然海水,加200g的红糖(需热溶解),加入200ml的EM菌液,用保鲜膜封口,旋紧桶盖,密封发酵7天。
CN201811327681.7A 2018-11-08 2018-11-08 红树林区移植耦合大弹涂鱼养殖方法 Active CN1093288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27681.7A CN109328833B (zh) 2018-11-08 2018-11-08 红树林区移植耦合大弹涂鱼养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27681.7A CN109328833B (zh) 2018-11-08 2018-11-08 红树林区移植耦合大弹涂鱼养殖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28833A CN109328833A (zh) 2019-02-15
CN109328833B true CN109328833B (zh) 2022-03-18

Family

ID=65314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27681.7A Active CN109328833B (zh) 2018-11-08 2018-11-08 红树林区移植耦合大弹涂鱼养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28833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05857A (zh) * 2011-09-07 2012-04-11 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 基于生态系统水平的陆基海水循环养殖方法
CN103283464A (zh) * 2013-06-17 2013-09-11 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 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滩涂利用虾塘养殖废水种植海水蔬菜的方法
CN104788210A (zh) * 2015-04-23 2015-07-22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大弹涂鱼养殖专用肥及其应用方法
CN105613358A (zh) * 2014-11-04 2016-06-01 青岛鑫益发工贸有限公司 弹涂鱼的养殖方法
CN106718531A (zh) * 2016-11-30 2017-05-31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一种修复无瓣海桑人工林湿地底栖动物资源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86516B (zh) * 2013-01-30 2014-04-02 深圳市东华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一种垂直流红树林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污水处理方法
CN106717750A (zh) * 2016-11-16 2017-05-31 防城港市鑫润养殖有限公司 一种滩涂海虾养殖废水种植海水蔬菜的方法
CN107182851A (zh) * 2017-05-08 2017-09-22 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 滩涂管道养鱼表层富氧水自动输水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05857A (zh) * 2011-09-07 2012-04-11 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 基于生态系统水平的陆基海水循环养殖方法
CN103283464A (zh) * 2013-06-17 2013-09-11 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 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滩涂利用虾塘养殖废水种植海水蔬菜的方法
CN105613358A (zh) * 2014-11-04 2016-06-01 青岛鑫益发工贸有限公司 弹涂鱼的养殖方法
CN104788210A (zh) * 2015-04-23 2015-07-22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大弹涂鱼养殖专用肥及其应用方法
CN106718531A (zh) * 2016-11-30 2017-05-31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一种修复无瓣海桑人工林湿地底栖动物资源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大弹涂鱼池塘养殖技术研究;江国强;《福建水产》;20050330(第1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28833A (zh) 2019-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25949B (zh) 一种净化水质的方法
CN104430079A (zh) 蔬菜、水稻、花卉种植与网箱套养结合的装置和方法
CN106417114B (zh) 田螺、青鱼配套养殖提高青鱼产量的生态环保养殖方法
CN105557569A (zh) 一种大刺鳅的池塘养殖方法
CN110558257A (zh) 一种在池塘工业化系统开展斑点叉尾鮰综合养殖的方法
CN111887111A (zh) 一种水稻-水芹-红螯螯虾综合种养的方法及系统
CN117044662A (zh) 一种梯田结构利用冬闲田养殖福瑞鲤的方法及应用
CN1739345A (zh) 高位池驯化和养殖方法
CN109329131B (zh) 红树林区绿色低碳养殖方法
CN109430120B (zh) 红树林区利用海水养殖废水养殖大弹涂鱼方法
CN110754405B (zh) 一种卤虫成虫大规模生产方法
CN112352715A (zh) 一种利用对虾养殖废水规模化养殖双齿围沙蚕的设施及方法
CN107361010B (zh) 基于滨海盐碱地的黄河口大闸蟹养殖池塘水质调控方法
CN107087560A (zh) 南美白对虾与金鲳鱼生态混养模式的建立及其应用
CN109329132B (zh) 红树林区大弹涂鱼的养殖方法
CN109006605B (zh) 一种南美白对虾淡水生态养殖方法
CN109328833B (zh) 红树林区移植耦合大弹涂鱼养殖方法
CN106852287B (zh) 一种喜盐草移植海草场中糙海参生态养殖方法
CN109328832B (zh) 红树林区大弹涂鱼的种养耦合方法
CN108124802B (zh) 一种盐沼湿地ⅲ期仔蟹生态培育成1龄蟹种的方法
CN112673998A (zh) 一种刺参与单环刺螠的循环养殖方法
CN110833052A (zh) 一种绿鳍马面鲀北育南养技术
CN110012855A (zh) 一种高沙土地区池塘养殖成蟹的方法
CN109496923A (zh) 一种淡水鱼的健康高效养殖方法
CN115428755B (zh) 一种长江口中华绒螯蟹放流亲蟹的两段式营养强化培育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