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26813B - 蓄电装置以及绝缘保持器 - Google Patents

蓄电装置以及绝缘保持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26813B
CN109326813B CN201810851145.0A CN201810851145A CN109326813B CN 109326813 B CN109326813 B CN 109326813B CN 201810851145 A CN201810851145 A CN 201810851145A CN 109326813 B CN109326813 B CN 1093268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element
sheet
insulating holder
overlapping
por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5114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26813A (zh
Inventor
胁元亮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3268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268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268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268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0585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of accumulators having only flat construction elements, i.e. flat positive electrodes, flat negative electrodes and flat separ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13Large-sized flat cells or batteries for motive or stationary systems with plate-like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78Cases; Housings; Encapsulations; Mount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78Cases; Housings; Encapsulations; Mountings
    • H01G11/82Fixing or assembling a capacitive element in a housing, e.g. mounting electrodes, current collectors or terminals in containers or 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9/00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9/004Details
    • H01G9/04Electrodes or formation of dielectric layers thereon
    • H01G9/048Electrodes or formation of dielectric layers thereon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9/00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9/004Details
    • H01G9/08Housing; Encap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01M50/103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16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117Inorganic material
    • H01M50/119Met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63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71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other than 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M50/474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other than 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osition inside th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71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other than 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M50/477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other than 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ell Separators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蓄电装置以及绝缘保持器。在蓄电装置中,通过将绝缘保持器以及电极体收容在包装壳体内,在绝缘保持器的角部与包装壳体的边角部的曲面抵接的情况下,能抑制电极体内的应力集中。蓄电装置包含电极体(11)、绝缘保持器(30)、和包装壳体。绝缘保持器(30)将由绝缘材料构成的薄片弯折而形成,具有介于电极体的侧端面与包装壳体之间的介入壁。介入壁具有与包装壳体的边角部的曲面对置的第1对置区域和与从曲面向开口侧偏离的部分对置的第2对置区域。第1对置区域以及第2对置区域具有由构成薄片的多个薄片要素当中的一部分薄片要素彼此重叠而成的多个重叠部,设于第2对置区域的重叠部与设于第1对置区域的重叠部相比,重叠的薄片要素的片数更多。

Description

蓄电装置以及绝缘保持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蓄电装置以及绝缘保持器。
背景技术
作为电动汽车(EV)或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等车辆的驱动用电源,最近使用二次电池或电容器等蓄电装置的技术正受到关注。在这样的蓄电装置中,从机械强度的观点等出发,有时使用铝等的金属壳体作为包装壳体。若该金属壳体与收容于金属壳体之中的电极体接触,就存在电极体内的正极以及负极短路的可能性。为了防止这样的短路,考虑以下方法,即,在弯折构成为袋状的绝缘保持器之中收容电极体,将该电极体同绝缘保持器一起收容到金属壳体,由此使绝缘保持器介于电极体与金属壳体之间。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以下技术:作为绝缘保持器,使用袋状的薄膜的空间,使该薄膜的内部空间在壳体的底面侧小于金属壳体的开口侧,来改善将绝缘保持器插入到金属壳体时的插入容易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10-287456号公报
通过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绝缘保持器,向壳体的插入性有可能得到改善。但是,在通过成型来制作金属壳体的情况下,将金属壳体的多个内面的端部彼此连起来的边角部并不是平面彼此的连接,易于在连接部位形成曲面。在将绝缘保持器以及电极体收容到金属壳体内并使绝缘保持器的角部与该曲面抵接的情况下,力会从上述曲面经由角部向电极体集中施加,存在出现应力集中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蓄电装置以及绝缘保持器,通过将绝缘保持器以及电极体收容在包装壳体内,在绝缘保持器的角部与包装壳体的边角部的曲面抵接的情况下,能抑制电极体内的应力集中。
本公开的一个方案的蓄电装置包含:将至少一个正极板和至少一个负极板隔着隔板层叠而成的电极体;将由绝缘材料构成的薄片弯折而形成且收容电极体的绝缘保持器;和将电极体同绝缘保持器以及电解液一起收容的包装壳体,包装壳体具有底板部以及从底板部立设的多个侧壁,在与底板部相反的一侧的端形成开口,在将多个侧壁当中的一个侧壁的内面和底板部的内面连起来的边角部形成曲面,电极体具有与层叠方向平行且与一个侧壁隔着绝缘保持器对置的侧端面,绝缘保持器具有介于侧端面与包装壳体之间的介入壁,介入壁具有与一个侧壁当中的边角部的曲面对置的第1对置区域、和与一个侧壁当中的从曲面向开口侧偏离的部分对置的第2对置区域,薄片由多个薄片要素构成,第1对置区域以及第2对置区域具有由多个薄片要素当中的一部分薄片要素彼此重叠而成的多个重叠部,多个重叠部当中设于第2对置区域的重叠部与设于第1对置区域的重叠部相比,重叠的薄片要素的片数更多。
本公开的一个方案的绝缘保持器通过将绝缘材料制的薄片弯折而形成,薄片由多个薄片要素构成,所述绝缘保持器具有底面部和从底面部立设的多个侧面部,在与底面部相反的一侧的端形成由所述侧面部的端部包围的保持器开口,多个侧面部当中的至少一个侧面部包含:设于底面部侧且由多个薄片要素彼此重叠而成的第1重叠部;和设于比第1重叠部更靠近保持器开口的位置且由比第1重叠部多的薄片要素重叠而成的第2重叠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案,通过将绝缘保持器以及电极体收容在包装壳体内,在绝缘保持器的角部与包装壳体的边角部的曲面抵接的情况下,能抑制电极体内的应力集中。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1例的蓄电装置的截面图。
图2是从图1所示的蓄电装置取下包装壳体来表示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图2中绝缘保持器的组装中途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1例的绝缘保持器的组装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图4所示的绝缘保持器的(a)主视图和(b)侧视图。
图6是表示图4所示的绝缘保持器的组装前的绝缘薄片的展开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中在绝缘保持器组装后的侧面部的外侧面配置重叠部的示意图。
图8是示意表示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中电极体、绝缘保持器、以及包装壳体的与图7的A-A截面相当的图。
图9是比较例的蓄电装置中与图8对应的图。
图10是实施方式的另外示例中与图2对应的图。
图11是实施方式的另外示例中与图3对应的图。
图12是实施方式的另外示例中与图6对应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蓄电装置
11 电极体
12 正极引线
13 负极引线
15、16 侧端面
30、30a、30b 绝缘保持器
31、31a 绝缘薄片
33 保持器开口
35 缺口
35a 弯曲部侧端缘
36 底面部
37~40 侧面部
41、42 第1重叠部
43 第2重叠部
45 单层部
46 重叠部
47、48 单层部
50 缺口
51 窗部
60 包装壳体
80 封口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说明实施方式的1例的蓄电装置以及绝缘保持器。在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参考的附图是示意性记载的图,附图中所描绘的构成要素的尺寸比率等有时会与实物不同。具体的尺寸比率等应参考以下的说明来判断。本说明书中“大致~”这样的记载若举出大致相同为例进行说明,则完全相同自不必说,还有意包含被视作实质上相同。另外,“端部”的用语是指对象物的端及其近旁。另外,以下说明的形状、材料、个数等是用于说明的例示,能按照蓄电装置的规格来变更。以下,对同样的结构标注相同附图标记来进行说明。
以下说明的蓄电装置例如利用在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车的驱动电源、或者系统电力的错峰(peak shift)用的定置用蓄电系统中。
以下,使用图1~图8来详述实施方式的一例的蓄电装置10以及绝缘保持器30。图1是蓄电装置10的截面图。图2是从图1所示的蓄电装置10取下包装壳体60来表示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图2中绝缘保持器30的组装中途的状态的立体图。以下,为了说明方便,将包装壳体60的封口板80侧设为上,将与封口板80相反的一侧设为下来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蓄电装置10是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备:作为发电要素的电极体11、收容电极体11的绝缘保持器30、包装壳体60、和封口板80。电极体11将正极和负极隔着隔板层叠。绝缘保持器30是有底部且上端开口的大致长方体形状,收容电极体11。包装壳体60是有底部且上端开口的大致长方体形状,将电极体11和绝缘保持器30同相当于非水电解质的电解液(未图示)一起收容。封口板80堵塞形成于包装壳体60的开口61。在封口板80,正极端子81和负极端子82在封口板80的长边方向(图1的左右方向)上分离而突出。
电极体11包含交替配置的多个正极板以及多个负极板和隔板,具有正极板以及负极板隔着隔板交替层叠的层叠结构。
对隔板使用具有离子透过性以及绝缘性的多孔性薄片。蓄电装置10的适合的一例是锂离子电池。
在电极体11形成从位于绝缘保持器30的开口侧的端面延伸的正极引线12和负极引线13。正极引线12经由集电构件83与设于封口板80的正极端子81电连接。负极引线13经由集电构件84与设于封口板80的负极端子82电连接。
各正极板、各负极板以及隔板是大致矩形的薄片,将这些大致矩形的薄片层叠而构成的电极体11具有层叠方向两端的端面以及处于这些端面之间并包围端面的4个方向的侧面。
对于层叠的正极板、负极板、隔板来说,可以通过使用固定带进行束缚,或在隔板的与正极板或负极板对置的面涂布粘结剂,从而向隔板粘结固定正极板或负极板。
另外,也可以取代带状的薄片,从将正极板、负极板、隔板当中的至少一者单张化后得到的矩形的薄片开始,一边将上述带状的薄片以之字形折回一边进行不断重叠的来回弯折,这样来构成电极体。
正极板具有:由例如厚度15μm的铝箔构成的芯体;形成于芯体的表背面的电极层;未在芯体形成电极层的芯体露出部;和作为芯体露出部的一部分且从芯体露出部的上端延伸而形成的正极引线12。
正极的电极层例如包含活性物质、导电剂和粘合剂。作为正极的活性物质能使用锂镍钴锰复合氧化物,作为粘合剂能使用聚偏氟乙烯(PVdF),作为导电剂能使用碳材料,作为分散介质能使用N-甲基吡咯烷酮(NMP)。在电极层的形成时,制作包含这些活性物质、导电剂、粘合剂、分散剂的浆料。将该浆料涂布在正极的芯体的两面。然后,通过使其干燥来去除浆料中的分散介质,在芯体上形成电极层。之后,将电极层压缩成给定厚度。将如此得到的正极板切割成给定的形状。
负极板具有:由例如厚度8μm的铜箔构成的芯体;形成于芯体的表背面的电极层;未在芯体形成电极层的芯体露出部;和作为芯体露出部的一部分且从芯体露出部的上端延伸而形成的负极引线13。
负极的电极层例如包含活性物质、导电剂、粘合剂、和增稠剂。作为负极的活性物质能使用石墨,作为粘合剂能使用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作为增稠剂能使用羧甲基纤维素(CMC),作为分散介质能使用水。在电极层的形成时,制作包含这些活性物质、导电剂、粘合剂、增稠剂的浆料。将该浆料涂布在负极的芯体的两面。然后,通过使其干燥来去除浆料中的分散介质,在芯体上形成电极层。之后,将电极层压缩成给定厚度。将如此得到的负极板切割成给定的形状。
作为隔板例如能使用树脂制,作为树脂能使用聚烯烃、聚乙烯或聚丙烯。
在电极体11内隔着隔板对置的正极板以及负极板在从层叠方向俯视观察时,可以是除了引线12、13的部分以外,负极板大于正极板,且正极板的周缘位于比负极板的周缘更靠内侧的位置。通过该结构,能在负极板抑制锂离子的析出。
引线12、13设置构成电极体11的正极板和负极板的片数份。多个引线12、13以在延伸方向的前端侧被捆束的状态分别与集电构件83、84接合。在将引线12、13向集电构件83、84接合时,能进行超声波焊接、电阻焊接、激光焊接、冷焊等来进行接合。在上述接合时,为了抑制引线12、13熔断或裂开,可以另外使用导电性的保护板(未图示),在同集电构件83、84一起使引线12、13介于之间的状态下从保护板往引线12、13去地进行接合处理。
正极的集电构件83例如由铝制的板材构成。集电构件83在一端与正极引线12连接,在另一端与正极端子81连接。这时,正极端子81和集电构件83可以经由电流阻断装置电连接。该电流阻断装置是安全装置,在蓄电装置10异常时在包装壳体60内部产生气体,在包装壳体60内超过给定的压力时,能将集电构件83与正极端子81的电连接切断。电流阻断装置例如具有:反转板,其与集电构件83的另一端连接,并且在受到包装壳体60内的压力时向从集电构件83离开的方向变形;和导电帽,其将反转板和正极端子81电连接。导电帽是开口部位于下侧(电极体11侧)且上表面位于上侧(封口板80侧)的皿状的导电构件。在上表面形成连接孔,将正极端子81插入。
负极的集电构件84例如由铜制的板材构成。集电构件84在一端与负极引线13连接,在另一端与负极端子82连接。详细情况后述,集电构件84例如可以通过负极端子82固定在封口板80。
另外,集电构件83、84可以各自是一体的构件,也可以将多个构件连接来构成。
正极端子81贯通封口板80的端子孔而设,一端向包装壳体60的外部露出,另一端收容在包装壳体60内。正极端子81的另一端插入到设于导电帽的上表面的连接孔,正极端子81的另一端通过以在径向上扩展的方式被铆接,从而固定在导电帽。正极端子81例如由铝制的筒体构成。
负极端子82贯通封口板80的端子孔而设,一端向包装壳体60的外部露出,另一端收容在包装壳体60内。负极端子82的例如在包装壳体60内与集电构件84连接的另一端由铜材构成,向包装壳体60的外部露出的一端由铝所构成的包覆材料构成。负极端子82通过在另一端以在径向上扩展的方式被铆接,从而同集电构件84一起被固定在封口板80。
封口板80例如通过对铝制的板进行加工而形成。封口板80位于包装壳体60的开口61上,封口板80例如能使用激光器等焊接在包装壳体60的开口端来将包装壳体60内密封。封口板80也可以具有用于将电解液向包装壳体60内注入的注液孔。在封口板80也可以设置堵塞该注液孔的注液栓。另外,封口板80可以设置压力调整阀85,该压力调整阀85通过用线状的多个槽包围而构成,且在包装壳体60内超过给定的压力时,通过上述槽裂开,从而将包装壳体60内的气体向外部排出。另外,优选在封口板80的周缘形成环状的槽。通过该结构,能在对封口板80和包装壳体60的开口进行焊接接合时使封口板80的周缘高效地熔融。
另外,集电构件83、84在通过正极端子81以及负极端子82的铆接而直接、间接地固定在封口板80的情况下,可以使绝缘构件介于集电构件83与封口板80之间。另外,可以使绝缘构件也介于端子孔与正极端子81以及负极端子82之间、露出到封口板80上的正极端子81以及负极端子82的头部与封口板80的上表面之间。
包装壳体60例如是有底部且在上端形成开口的扁平的大致盒状的方型壳体。包装壳体60例如由铝等金属构成。包装壳体60例如能通过对铝材进行拉深加工来形成。包装壳体60具有底板部62和从底板部62的周缘立设的多个侧壁,在与底板部62相反的一侧的端形成开口61。包装壳体60的多个侧壁由横向长度小的2个短侧壁64、65和横向长度大的2个长侧壁(未图示)构成。各长侧壁隔着后述的绝缘保持器30与电极体11的层叠方向的端面对置。另一方面,各短侧壁64、65隔着绝缘保持器30与电极体11的同层叠方向的端面正交的侧端面15、16对置。另外,在将包装壳体60的底板部62的内面和2个短侧壁64、65的内面分别相连的边角部P1、P2形成曲面66、67。另外,包装壳体60中正交且相邻的2个侧壁的横向长度的大小关系也可以与本示例的情况相反。另外,曲面66、67例如截面形状是圆弧形,该曲面66、67的R尺寸的范围例如能设为0.5mm以上且3mm以下,优选1mm以上且2mm以下。对于该R尺寸来说,在与各侧壁以及底板部平行的方向上延伸的边角部,可以不是相同方向上的所有部位的R尺寸都相等。
另外,电极体11具有与层叠方向平行且与包装壳体60的2个短侧壁64、65隔着绝缘保持器30对置的2个侧端面15、16。
如图2、图3所示那样,绝缘保持器30将由绝缘材料构成的绝缘薄片31弯折而形成,是收容电极体11的收容体。图4是表示绝缘保持器30的组装状态的立体图。图5(a)是绝缘保持器30的主视图,图5(b)是绝缘保持器30的侧视图。
绝缘保持器30在组装的状态下是具有底部且在上端形成保持器开口33的扁平的大致盒状。绝缘保持器30的从正面(图5(a))以及侧面(图5(b))分别观察的情况下的形状是长方形。绝缘保持器30可以配合包装壳体60的内部空间而具有方型壳体的形状。构成绝缘保持器30的绝缘薄片31例如能使用树脂等绝缘材料制的薄片。作为树脂制的薄片例如能使用聚丙烯等。绝缘薄片31的厚度的范围例如是100μm~200μm,作为一例而使用厚度150μm的薄片。绝缘保持器30在收容电极体11的状态下配置于包装壳体60与电极体11之间,将包装壳体60和电极体11电隔离。
图6是表示绝缘保持器30组装前的绝缘薄片31的展开图。绝缘薄片31整体是大致矩形,由被多个折线(虚线a1~a6)和多个切缝(实线b1~b4)划分出的多个薄片要素构成。具体地,绝缘薄片31由第1~第9薄片要素S1~S9构成。各薄片要素S1~S9是矩形或一部分被切取掉的大致矩形。第1薄片要素S1位于绝缘薄片31的中间部,在绝缘保持器30中与包装壳体60的底板部62的内面对置。
第2薄片要素S2在第1薄片要素S1从第1方向(图6上下方向)的一端(图6上端)延伸而形成。第3薄片要素S3在第1薄片要素S1从第1方向的另一端(图6下端)延伸而形成。
第4薄片要素S4在第2薄片要素S2从与第1方向垂直且与第1薄片要素S1平行的第2方向的一端(图6右端)延伸而形成。第5薄片要素S5在第2薄片要素S2从第2方向的另一端(图6左端)延伸而形成。
第6薄片要素S6在第3薄片要素S3从第2方向的一端(图6右端)延伸而形成。第7薄片要素S7在第3薄片要素S3从第2方向的另一端(图6左端)延伸而形成。
第8薄片要素S8在第1薄片要素S1从第2方向的一端(图6右端)延伸而形成。第9薄片要素S9在第1薄片要素S1从第2方向的另一端(图6左端)延伸而形成。
第1~第9薄片要素S1~S9当中的第1~第3薄片要素S1~S3以及第8、第9薄片要素S8、S9是矩形。另一方面,第4~第7薄片要素S4~S7在矩形中与第8薄片要素S8或第9薄片要素S9相邻的底面侧端将第2方向外端侧的部分按矩形切下,形成缺口35。
另外,在第1~第3薄片要素S1~S3的边界、以及第2、第4、第5薄片要素S2、S4、S5的边界、以及第3、第6、第7薄片要素S3、S6、S7的边界,形成直线状的折线a1~a6。另外,在第1薄片要素S1与第8、第9薄片要素S8、S9的边界形成直线状的折线a7、a8。另一方面,在第4、第6薄片要素与第8薄片要素的边界形成直线状的切缝b1、b2。另外,在第5、第7薄片要素与第9薄片要素的边界也形成直线状的切缝b3、b4。
在形成绝缘保持器30时,第1~第9薄片要素S1~S9在设于彼此的边界的弯曲部即折线a1~a6被折弯。
由此,绝缘保持器30具有:由第1薄片要素S1形成的底面部36;和由第2~第9薄片要素S2~S9形成且从底面部36立设的4个侧面部37~40。在绝缘保持器30中与底面部36相反的一侧的端形成被侧面部37~40的端部包围的保持器开口33。4个侧面部37~40当中的2个侧面部38、40的横向长度变短,与电极体11的侧端面15、16(图1)对置。这2个侧面部38、40相当于介入壁。
2个侧面部38、40各自包含设于底面部36侧的第1重叠部41、42(图5)和设于比第1重叠部41、42更靠近保持器开口33的位置的第2重叠部43(图5)。第1重叠部41、42由多个薄片要素彼此重叠。第2重叠部43由比第1重叠部41、42多的薄片要素重叠。第1重叠部41、42配置于后述的第1对置区域A1(图5)。第2重叠部43配置于后述的第2对置区域A2(图5)。
具体地,如图3所示那样,第4薄片要素S4、第6薄片要素S6、和第8薄片要素S8在第2方向上配置在相同侧的端部。与此同时,第4、第6、第8薄片要素S4、S6、S8彼此一部分重叠来构成上述的2个侧面部38、40的一个侧面部38。
另外,第5薄片要素S5、第7薄片要素S7、和第9薄片要素S9在第2方向上配置在相同的一侧的端部。与此同时,第5、第7、第9薄片要素S5、S7、S9彼此一部分重叠来构成上述的2个侧面部38、40的另一个侧面部40。
另外,各侧面部38、40介于电极体11的侧端面15、16与包装壳体60之间。各侧面部38、40具有第1对置区域A1和第2对置区域A2。第1对置区域A1与包装壳体60的短侧壁64、65当中的边角部P1、P2的曲面66、67对置。第2对置区域A2与包装壳体60的短侧壁64、65当中的从曲面66、67向包装壳体60的开口61侧偏离的部分对置。
第1对置区域A1以及第2对置区域A2具有由多个薄片要素当中的一部分薄片要素彼此重叠而成的多个重叠部。多个重叠部当中的设于第2对置区域A2的第2重叠部43与设于第1对置区域A1的第1重叠部41、42相比,重叠的薄片要素的片数更多。另外,第1重叠部41、42只要形成在第1对置区域A1中至少一部分区域即可。同样地,第2重叠部43只要形成在第2对置区域A2当中的至少一部分区域即可。
具体地,在绝缘保持器30中,各侧面部38、40配置成与包装壳体60的2个短侧壁64、65分别对置。通过该结构,能避免绝缘保持器30当中的多个薄片要素重叠的重叠部被配置在电极体11的电极层叠方向两端。因此,由于能抑制在电极体11中正极板以及负极板的对置面产生的应力不均匀,因此能抑制正极以及负极的对置面的对置距离的偏倚,能抑制电极体11中的充放电反应的偏倚。因此,能抑制电极体11中的正极以及负极的劣化的偏倚。
在绝缘保持器30的各侧面部38、40形成多个薄片要素彼此重叠的多个重叠部。以下,以2个侧面部38、40当中的一个侧面部38为中心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中在绝缘保持器30组装后的一个侧面部38的外侧面配置重叠部的示意图。一个侧面部38如上述那样,通过将绝缘薄片31的一部分叠摞而形成。在一个侧面部38配置多个重叠部。在图7中,分别由斜格子部表示3个薄片要素重叠的重叠部,由斜线部表示2个薄片要素重叠的重叠部,由白底部表示仅配置1个薄片要素的单层部。
如图3所示那样,在第4薄片要素S4以及第6薄片要素S6的底面侧端部分别形成缺口35,从第6薄片要素S6的上侧分别重叠第4薄片要素S4、第8薄片要素S8。如图6那样,在展开状态下,第8薄片要素S8的第2方向长度短于第4、第8薄片要素S4、S8的第1方向长度,且长于各缺口35的第1方向长度。因此,在一个侧面部38的底面侧端部,在宽度方向中央部配置仅由第8薄片要素S8构成的单层部45,在宽度方向两端部配置第4薄片要素S4以及第8薄片要素S8重叠的第1重叠部42、和第6薄片要素S6以及第8薄片要素S8重叠的第1重叠部41。另外,在一个侧面部38的底面侧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在比单层部45更靠保持器开口侧(图7的上侧)配置第4、第6、第8薄片要素S4、S6、S8重叠的第2重叠部43。在该第2重叠部43,重叠的薄片要素的片数最多。
另一方面,在一个侧面部38的开口侧,在宽度方向中间部的较大区域配置第4薄片要素S4以及第6薄片要素S6重叠的重叠部46,在宽度方向两端部配置仅由第4薄片要素S4或第6薄片要素S6构成的单层部47、48。
如此,在一个侧面部38的底面侧,单层部45被3个重叠部41、42、43和形成第1薄片要素S1以及第8薄片要素S8的边界的折线a7包围。由此,由于将电极体11与包装壳体60之间电绝缘的作用变高,因此电极体11和包装壳体60变得难以短路。
另一方面,在一个侧面部38的底面侧端部,重叠的薄片要素的最高片数是第1重叠部41、42的2片。另外,在一个侧面部38的底面侧,开口侧部分的重叠的薄片要素的最高片数是第2重叠部43的3片。一个侧面部38的底面侧端部配置在与包装壳体60的短侧壁64中的边角部P1的曲面66对置的第1对置区域A1。在一个侧面部38的底面侧,开口侧的部分配置在与包装壳体60的短侧壁64中的从曲面66向开口侧偏离的部分对置的第2对置区域A2。由此,设于第2对置区域A2的第2重叠部43与设于第1对置区域A1的第1重叠部41、42相比,重叠的薄片要素的片数更多。由此,能减少与包装壳体60的曲面66对置的一个侧面部38的薄片要素的重叠片数。因此,通过将绝缘保持器30以及电极体11收容在包装壳体60内,在绝缘保持器30的角部与包装壳体60的边角部P1的曲面66抵接的情况下,能抑制电极体11内的应力集中。另外,能提高包装壳体60内的有助于电极体11的发电的部分所占的容积率。
在上述中说明了一个侧面部38,在另一个侧面部40也同样,电极体11和包装壳体60变得难以短路,并且通过将绝缘保持器30以及电极体11收容在包装壳体60内,能抑制电极体11内的应力集中。
进而,使第8、第9薄片要素S8、S9从与电极体11的底板部62对置的第1薄片要素S1向第2方向两侧延伸,来防止在绝缘保持器30的底面与各侧面部38、40之间形成间隙。由此,能提高电极体11和包装壳体60在底面侧端部的绝缘作用。
图8是示意表示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中电极体11、绝缘保持器30、以及包装壳体60的与图7的A-A截面相当的图。如图8所示,在各侧面部38、40,能将重叠的薄片要素的片数最多的重复区域设置在从曲面66、67向开口侧远离的位置。由此,在各侧面部38、40的底面侧端部配置重叠的薄片要素的片数比较少的重叠部。因此,能减轻电极体11中在与边角部的曲面66、67对置的第1对置区域A1产生的应力。
图9是比较例的蓄电装置中与图8对应的图。在图9所示的比较例的情况下,在将绝缘保持器展开的状态下,与实施方式不同,在绝缘薄片中,未在第4、第5、第6、第7薄片要素S4、S5、S6、S7形成缺口,而成为矩形形状。在这样的比较例中,也与实施方式同样,为了提高电极体11和包装壳体60在底面侧端部的绝缘作用,使第8、第9薄片要素S8、S9从与电极体11的底板部62对置的第1薄片要素S1向第2方向两侧延伸,来防止在底面部36与侧面部38、40之间形成间隙。但是,在由这样的绝缘薄片形成的绝缘保持器30a中,如图9所示那样,易于成为在各侧面部38、40的底面侧端部重叠最多薄片要素的状态。由此,在想要就这样将电极体11以及绝缘保持器30a收容于在边角部形成了曲面66、67的包装壳体60的情况下,薄片要素最多的部分和曲面易于接触。由此,在电极体11中与该薄片要素最多的部分对置的部位,应力易于不均匀。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能防止这样的不良状况。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各侧面部38、40,在第4、第5、第6、第7薄片要素S4、S5、S6、S7的底面侧端部形成缺口35。通过该缺口35而形成第4、第6、第8薄片要素S4、S6、S8不重叠的单层部45和第5、第7、第9薄片要素S5、S7、S9不重叠的单层部,难以在底面侧端部形成重叠部。另外,也可以如图6所示的示例那样,缺口35的弯曲部侧端缘35a分别与第2、第4薄片要素S2、S4之间的折线a3、或第3、第6薄片要素S3、S6之间的折线a5、第2、第5薄片要素S2、S5之间的折线a4、或第3、第7薄片要素S3、S7之间的折线a6以给定的距离分离。通过该结构,由于不管在折线的哪个部分都留有薄片要素的一部分,因此易于在形成上述单层部的同时还形成用于确保绝缘的重叠部。缺口35的周缘成为将直线连结的段状,但并不限定于此。缺口的周缘也可以是曲线状。另外,缺口的周缘也可以是相对于各侧面部38、40的上下方向倾斜地形成的直线状。另外,还能在第4、第6以及第8薄片要素S4、S6、S8中仅在1个薄片要素设置缺口。同样地,还能在第5、第7、第9薄片要素S5、S7、S9中仅在1个薄片要素设置缺口。另外,缺口35除了将薄片要素的一部分除去来形成的方法以外,也可以将相当于缺口35的薄片要素的一部分以缺口的周缘的一部分为弯曲的起点进行折回来形成。划分第1~第9薄片要素S1~S9的折线a1~a8分别在图6中以虚线示出,但也可以是形成于薄片31的连续的直线状的槽。通过该槽,能在折线a1~a8处提高绝缘保持器30的绝缘性。
如上述那样,根据本公开的蓄电装置10,能在绝缘保持器30的与包装壳体60中的边角部的曲面66、67对置的侧面部38、40,在从曲面离开的位置设置绝缘保持器30的薄片要素的重叠片数最多的重叠部。由此,不会使组装后的绝缘保持器30的形状复杂化就能抑制电极体11内的应力集中。
图10是实施方式的另外示例中与图2对应的图,图11是同样与图3对应的图,图12是同样与图6对应的图。
在本示例的情况下,如图11、图12所示那样,在构成绝缘保持器30b的绝缘薄片31a中,在第2、第3薄片要素S2、S3的横向一端部的开口端形成矩形形状的缺口50。由此,如图10所示那样,在将绝缘保持器30组装的状态下,在位于电极体11的层叠方向两端的2个壁面的开口端的一部分,在长边方向相同侧的端部形成由缺口50形成的窗部51。其他结构以及作用与图1~图8的结构同样。
另外,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蓄电装置的电极体是层叠型的情况,但蓄电装置的电极体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将长条状的正极板和长条状的负极板在隔着长条状的隔板层叠的状态下卷绕成筒状,将得到的卷绕电极体从侧面压扁成形为扁平形状,这样来构成电极体。在电极体是这样的卷绕型的情况下也能运用本公开的结构。

Claims (4)

1.一种蓄电装置,包含:
将至少一个正极板和至少一个负极板隔着隔板层叠而成的电极体;
将由绝缘材料构成的薄片弯折而形成且收容所述电极体的绝缘保持器;和
将所述电极体同所述绝缘保持器以及电解液一起收容的包装壳体,
所述包装壳体具有底板部以及从所述底板部立设的多个侧壁,在与所述底板部相反的一侧的端形成开口,
在将所述多个侧壁当中的一个侧壁的内面和所述底板部的内面连起来的边角部形成曲面,
所述电极体具有与层叠方向平行且与所述一个侧壁隔着所述绝缘保持器对置的侧端面,
所述绝缘保持器具有介于所述侧端面与所述包装壳体之间的介入壁,
所述介入壁具有与所述一个侧壁当中的所述边角部的所述曲面对置的第1对置区域、和与所述一个侧壁当中的从所述曲面向所述开口侧偏离的部分对置的第2对置区域,
所述薄片由多个薄片要素构成,
所述第1对置区域以及所述第2对置区域具有由所述多个薄片要素当中的一部分薄片要素彼此重叠而成的多个重叠部,
所述多个重叠部当中设于所述第2对置区域的重叠部与设于所述第1对置区域的重叠部相比,重叠的所述薄片要素的片数更多,
所述绝缘保持器具有:
所述薄片中与所述包装壳体的所述底板部对置的第1薄片要素;
在所述第1薄片要素从第1方向的两端延伸出的第2薄片要素以及第3薄片要素;
在所述第2薄片要素从与所述第1方向垂直且与所述第1薄片要素平行的第2方向的两端延伸出的第4薄片要素以及第5薄片要素;
在所述第3薄片要素从所述第2方向的两端延伸出的第6薄片要素以及第7薄片要素;和
在所述第1薄片要素从所述第2方向的两端延伸出的第8薄片要素以及第9薄片要素,
所述第1薄片要素至所述第9薄片要素在设于彼此的边界的弯曲部被折弯,
所述第4薄片要素、所述第6薄片要素、和所述第8薄片要素在所述第2方向上配置在相同侧的端部,并且构成所述介入壁,
在所述第4薄片要素以及所述第6薄片要素分别在所述第1薄片要素侧的端部形成缺口部,
所述缺口部的缘的全部与所述第8薄片要素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介入壁在所述第4、第6、以及第8薄片要素当中的一个薄片要素的一部分具有不与剩余的薄片要素重叠的单层部,
所述单层部由所述弯曲部和所述多个重叠部包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在设于所述第2对置区域的重叠部,所述第4薄片要素、所述第6薄片要素、和所述第8薄片要素重叠。
4.一种绝缘保持器,将绝缘材料制的薄片弯折而形成,
所述薄片由多个薄片要素构成,
所述绝缘保持器具有底面部和从所述底面部立设的多个侧面部,在与所述底面部相反的一侧的端形成由所述侧面部的端部包围的保持器开口,
所述多个侧面部当中的至少一个侧面部包含:
设于所述底面部侧且由所述多个薄片要素彼此重叠而成的第1重叠部;和
设于比所述第1重叠部更靠近所述保持器开口的位置且由比所述第1重叠部多的所述薄片要素重叠而成的第2重叠部,
所述多个薄片要素包含:
形成所述底面部的第1薄片要素;以及
形成所述多个侧面部的第2薄片要素至第9薄片要素,
所述第2薄片要素以及所述第3薄片要素在所述第1薄片要素从第1方向的两端延伸出,
所述第4薄片要素以及所述第5薄片要素在所述第2薄片要素从与所述第1方向垂直且与所述第1薄片要素平行的第2方向的两端延伸出,
所述第6薄片要素以及所述第7薄片要素在所述第3薄片要素从所述第2方向的两端延伸出,
所述第8薄片要素以及所述第9薄片要素在所述第1薄片要素从所述第2方向的两端延伸出,
所述第1薄片要素至所述第9薄片要素在设于彼此的边界的弯曲部被折弯,
所述第4薄片要素、所述第6薄片要素、和所述第8薄片要素在所述第2方向上配置在相同侧的端部,
在所述第4薄片要素以及所述第6薄片要素分别在所述第1薄片要素侧的端部形成缺口部,
所述缺口部的缘的全部与所述第8薄片要素重叠。
CN201810851145.0A 2017-07-31 2018-07-27 蓄电装置以及绝缘保持器 Active CN1093268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48234A JP7015124B2 (ja) 2017-07-31 2017-07-31 蓄電装置及び絶縁ホルダ
JP2017-148234 2017-07-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26813A CN109326813A (zh) 2019-02-12
CN109326813B true CN109326813B (zh) 2023-06-27

Family

ID=650382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51145.0A Active CN109326813B (zh) 2017-07-31 2018-07-27 蓄电装置以及绝缘保持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050102B2 (zh)
JP (1) JP7015124B2 (zh)
CN (1) CN1093268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158306A1 (en) * 2019-03-27 2022-05-19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ower storage device
KR20200122765A (ko) 2019-04-19 2020-10-28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KR20200137237A (ko) * 2019-05-29 2020-12-09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KR20200141201A (ko) * 2019-06-10 2020-12-18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KR20210004402A (ko) 2019-07-04 2021-01-13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JPWO2021039551A1 (zh) * 2019-08-30 2021-03-04
KR20210057595A (ko) * 2019-11-12 2021-05-2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US20220407166A1 (en) 2019-11-20 2022-12-22 Sanyo Electric Co., Ltd. Electricity storage device and insulating holder
JP7488695B2 (ja) * 2020-05-29 2024-05-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固体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固体電池セル
JP7399902B2 (ja) * 2021-02-24 2023-12-18 プライムプラネットエナジー&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電池
JP7448499B2 (ja) * 2021-02-26 2024-03-1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蓄電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65938A (zh) * 2007-07-23 2010-06-3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池
JP2010287456A (ja) * 2009-06-12 2010-12-24 Toyota Motor Corp 電池
CN102544411A (zh) * 2010-12-28 2012-07-04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电存储装置
CN106233491A (zh) * 2014-04-24 2016-12-1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06463684A (zh) * 2014-05-02 2017-02-22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矩形蓄电装置和制造矩形蓄电装置的方法
CN106684423A (zh) * 2015-11-10 2017-05-1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45065B2 (ja) * 1996-07-30 2003-09-08 東芝電池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用外装筐体および電池パック
WO2014002647A1 (ja) 2012-06-26 2014-01-03 株式会社 豊田自動織機 蓄電装置
JP5812087B2 (ja) * 2013-12-26 2015-11-11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蓄電装置
JP6815716B2 (ja) * 2014-12-11 2021-01-20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素子
JP6596938B2 (ja) 2015-06-02 2019-10-30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蓄電装置及び蓄電装置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65938A (zh) * 2007-07-23 2010-06-3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池
JP2010287456A (ja) * 2009-06-12 2010-12-24 Toyota Motor Corp 電池
CN102544411A (zh) * 2010-12-28 2012-07-04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电存储装置
CN106233491A (zh) * 2014-04-24 2016-12-1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06463684A (zh) * 2014-05-02 2017-02-22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矩形蓄电装置和制造矩形蓄电装置的方法
CN106684423A (zh) * 2015-11-10 2017-05-1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029218A (ja) 2019-02-21
CN109326813A (zh) 2019-02-12
JP7015124B2 (ja) 2022-02-02
US11050102B2 (en) 2021-06-29
US20190036088A1 (en) 2019-01-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26813B (zh) 蓄电装置以及绝缘保持器
JP6582489B2 (ja) 角形二次電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組電池
JP6972703B2 (ja) 角形二次電池
JP6522417B2 (ja) 角形二次電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組電池
JP6522418B2 (ja) 角形二次電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組電池、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WO2013111256A1 (ja) 二次電池
JP6891930B2 (ja) 角形二次電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組電池
CN113287222B (zh) 二次电池
JP2019114569A (ja) 角形二次電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組電池
WO2018062231A1 (ja) 角形二次電池
CN114730965B (zh) 蓄电装置及绝缘支架
CN108232280B (zh) 方形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13258215B (zh) 二次电池
JP2019160544A (ja) 蓄電素子
CN113348574B (zh) 层叠型二次电池
US10930979B2 (en) Energy storage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energy storage device
JP7322872B2 (ja) 蓄電素子
JP7453307B2 (ja) 角形二次電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組電池
CN108232310B (zh) 方形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JP6235422B2 (ja) 二次電池
JP6382336B2 (ja) 角形二次電池
JP2019169331A (ja) 蓄電素子
JP7463333B2 (ja) 電池
JP7303994B2 (ja) 蓄電素子
JP7259261B2 (ja) 蓄電素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