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12808B - 缓冲器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缓冲器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12808B
CN109312808B CN201780037855.3A CN201780037855A CN109312808B CN 109312808 B CN109312808 B CN 109312808B CN 201780037855 A CN201780037855 A CN 201780037855A CN 109312808 B CN109312808 B CN 1093128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valve seat
flow path
seat member
pist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3785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12808A (zh
Inventor
秋叶直人
中村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Astem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3128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128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128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128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34Special valve constructions; Shape or construction of throttling passages
    • F16F9/3405Throttling passages in or on piston body, e.g. slo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34Special valve constructions; Shape or construction of throttling passages
    • F16F9/342Throttling passages operating with metering pi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44Means on or in the damper for manual or non-automatic adjustment; such means combined with temperature corr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 Safety Valves (AREA)

Abstract

通过在组装阀机构时正确地调整弹性部件的压缩量,使阻尼力稳定。缩小侧阀机构(21)作为阀块而构成,该阀块由以下构成:环状的阀座部件(22),其插入到缩小侧流路(11)的中途并设为可固定,一端侧成为阀座(22C)且在中心部具有贯通孔(22B);阀销(23),其由大径部(23A)和小径部(23B)构成,所述大径部(23A)与阀座(22C)抵接并构成阀体,所述小径部(23B)的一侧与大径部(23A)连接,另一侧插入贯穿阀座部件(22)的内周侧;通路(24),其在阀座部件(22)的贯通孔(22B)和阀销(23)的外周之间形成,且通过阀销(23)的移动而开闭;螺母(25),其与阀销(23)的小径部(23B)的另一侧的外周螺纹接合;弹簧部件(26),其配置在阀座部件(22)的另一端侧和螺母(25)之间。另外,伸长侧阀机构(31)与缩小侧阀机构(21)相同,作为阀块而构成。

Description

缓冲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搭载于铁路车辆,并合适地用于对车辆的振动进行缓冲的缓冲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在铁路车辆的各转向架和车体之间,设置使用工作油等工作流体的缓冲器,以缓冲铁路车辆的振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根据这种现有技术的缓冲器具备:气缸,其封入有工作流体;活塞,其插入到所述气缸内并将所述气缸内划分成杆侧液室和杆相反侧液室;活塞杆,其与所述活塞连结并向所述气缸的外部延伸;流路,其通过所述活塞杆的伸缩而产生所述工作流体的流动;阀机构,其设于所述流路并产生阻尼力。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6264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根据专利文献1的缓冲器使用提升式阀机构。由提升式阀机构产生的阻尼力通过阀体的开阀负载、即组装阀弹簧时的压缩量(安装压缩负载)来调整。但是,根据专利文献1的缓冲器为将阀体、阀弹簧、弹簧支座等依次组装到设于流路的阀体室的结构。在该构造中,无法利用目视来确认阀弹簧(压缩量),因此阀弹簧的压缩量不稳定,阻尼力存在产生变化的风险。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组装阀机构时能够正确地调整弹性部件的压缩量,以能够使阻尼力稳定的缓冲器及其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缓冲器具备:气缸,其封入有工作流体;活塞,其插入到所述气缸内并将所述气缸内划分成杆侧液室和杆相反侧液室;活塞杆,其与所述活塞连结并向所述气缸的外部延伸;流路,其通过所述活塞杆的伸缩而产生所述工作流体的流动;阀机构,其设于所述流路并产生阻尼力;所述阀机构具备:环状的阀座部件,其插入到所述流路的中途并设为可固定,一端侧成为阀座且在中心部具有贯通孔;阀销,其由大径部和小径部构成,所述大径部与所述阀座抵接并构成阀体,所述小径部的一侧与该大径部连接,另一侧插入贯穿所述阀座部件的内周侧;通路,其在所述阀座部件的所述贯通孔和所述阀销的外周之间形成,且通过所述阀销的移动而开闭;螺母,其与所述阀销的所述小径部的另一侧的外周螺纹接合;弹性部件,其配置在所述阀座部件的另一端侧和所述螺母之间。
另外,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缓冲器的制造方法。
所述缓冲器具备:气缸,其封入有工作流体;活塞,其插入到所述气缸内并将所述气缸内划分成杆侧液室和杆相反侧液室;活塞杆,其与所述活塞连结并向所述气缸的外部延伸;流路,其通过所述活塞杆的伸缩而产生所述工作流体的流动;阀机构,其设于所述流路并产生阻尼力。
所述阀机构具备:环状的阀座部件,其插入到所述流路的中途并设为可固定,一端侧成为阀座且在中心部具有贯通孔;阀销,其由大径部和小径部构成,所述大径部与所述阀座抵接并构成阀体,所述小径部的一侧与该大径部连接,另一侧插入贯穿所述阀座部件的内周侧;通路,其在所述阀座部件的所述贯通孔和所述阀销的外周之间形成,且通过所述阀销的移动而开闭;螺母,其与所述阀销的所述小径部的另一侧的外周螺纹接合;弹性部件,其配置在所述阀座部件的另一端侧和所述螺母之间。
所述缓冲器的制造方法具有将所述阀机构组装为阀块的工序和在组装该阀块之后调整所述弹性部件的安装长度尺寸的工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在组装阀机构时能够正确地调整弹性部件的压缩量,以能够使阻尼力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缓冲器的纵剖视图。
图2是将图1中的活塞杆、活塞的一部分和缩小侧阀机构放大表示的纵剖视图。
图3是从与图2相同的位置观察使阀机构为开阀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4是单独示出阀销的主视图。
图5是从图4中的V-V方向观察阀销的横剖视图。
图6是以阀块的状态示出阀机构的剖视图。
图7是与活塞杆、活塞等一起从与图2相同的位置观察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阀机构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缓冲器适用于在铁路车辆等中使用的液压缓冲器的情况进行举例,根据附图进行详细地说明。
图1至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在图1中,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液压缓冲器1例如在铁路车辆的车体和转向架(均未图示)之间以横向放置状态被安装。该液压缓冲器1包含后述的内筒6、活塞8、活塞杆9、流路11、12、阀机构21、31而构成。
此处,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以横向放置状态配置液压缓冲器1,因此在图1中将活塞杆9的突出侧作为左侧,并将底盖3侧作为右侧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液压缓冲器1的配置方式是示出众多配置方式的一个例子的配置方式,不限定于图1中所示的横向放置状态,也可以配置为纵向配置、斜向配置。
液压缓冲器1的外筒2位于内筒6的外周侧,并设为与内筒6同轴。外筒2的右端被底盖3封闭,左端被后述的杆引导件10封闭。在外筒2的左侧,配设有将后述的活塞杆9覆盖的筒状罩4。此处,在底盖3和筒状罩4上,例如设有安装于铁路车辆的车体和转向架的安装眼5A、5B。
构成气缸的内筒6同轴地设于外筒2的内侧。内筒6的右端侧嵌合于底阀7,并经由该底阀7固定在底盖3。内筒6的左端侧嵌合并安装于杆引导件10。在内筒6内,封入有作为工作流体的工作油。作为工作流体,不限定于工作油,例如能够使用混合了添加剂的水等。
在内筒6和外筒2之间形成有环状的储油室A,在该储油室A内,气体和工作油一起被封入。该气体可以是大气压状态的空气,或者也可以使用被压缩的氮气等气体。储油室A内的气体在活塞杆9缩小时(压缩行程),为了补偿该活塞杆9的进入体积部分而被压缩。
底阀7位于内筒6的右端侧,并设在底阀3和内筒6之间。在该底阀7中,设有作为止回阀的吸入阀7A,其允许储油室A内的工作油朝向内筒6内的底侧油室C流通并阻止反向的流动。另外,在底阀7中,设有安全阀7B,当底侧油室C内的压力变为设定压力以上时,该安全阀7B开阀,并将底侧油室C内的工作油释放到储油室A侧。
此处,吸入阀7A进行开闭阀,使得当活塞8在内筒6内滑动位移到杆伸长侧(左侧)时,内缸6内始终保持被工作沿充满的状态。即,当活塞8在活塞杆9的伸展行程中在内筒6内向杆侧油室B的方向滑动位移时,吸入阀7A开阀且储油室A内的工作油向底侧油室C流入或被吸入。
当活塞8在内筒6内向右侧滑动移位时,安全阀7B为了释放内筒6内的工作油而开闭阀。即,当活塞8在活塞杆9的缩小行程中在内筒6内向底侧油室C的方向滑动位移时,安全阀7B开阀且底侧油室C内的工作油向储油室A流出或被喷入。
活塞8是可沿轴向滑动地插入(插嵌)到内筒6内的可动分隔壁。该活塞8将内筒6划分(划界而成)为作为杆侧液室的杆侧油室B和作为杆相反侧液室的底侧油室C这两个压力室。活塞8形成为厚圆筒体,在其径向的中途位置,设有后述的流路11、12。
活塞杆9的进入到内筒6内的基端侧与活塞8的轴中心位置连结。另一方面,活塞杆9的前端侧(突出端侧)经由杆引导件10等向内筒6的外部延伸。由此,在活塞杆9的前端侧沿轴向可伸缩地突出,并经由安装眼5B例如安装于铁路车辆的转向架等。
杆引导件10位于外筒2以及内筒6的左端侧,形成为圆筒状。杆引导件10将内筒6的左侧部分定位在外筒2的中央,并且在其内周侧对活塞杆9沿轴向可滑动地进行引导(导向)。
缩小侧流路11在活塞杆9缩小时,在杆侧油室B和底侧油室C之间产生工作油的流动,沿活塞8的轴向以圆形贯通而设置。在该流路11中,设有在活塞杆9缩小时产生阻尼力的缩小侧阀机构21。流路11具有能够容纳阀机构21的内径尺寸。在流路11的内周面11A中的、从轴向中间部到杆侧油室B侧(左侧),形成有内螺纹部11B。构成缩小侧阀机构21的后述的阀座部件22拧紧在该内螺纹部11B上。在内周面11A和内螺纹部11B的边界部分,形成有台阶部11C。该台阶部11C通过与阀座部件22的弹簧抵接面22D抵接,从而能够将阀座部件22在轴向上定位。
另一方面,伸长侧流路12在与缩小侧流路11不同的位置沿活塞8的轴向以圆形贯通而设置。流路12在活塞杆9伸长时,在杆侧油室B和底侧油室C之间产生工作油的流动。在伸长侧流路12中,设有在活塞杆9伸长时产生阻尼力的伸长侧阀机构31。流路12与缩小侧流路11相同,具有能够容纳阀机构31的内径尺寸,并具有内周面、内螺纹部以及台阶部。
接下来,对成为第一实施方式的特征部分的提升式阀机构21、31的结构、制造方法以及功能进行说明。
此处,在活塞8上设有缩小侧阀机构21和伸长侧阀机构31。该缩小侧阀机构21和伸长侧阀机构31除了相对于活塞8被安装的方向在轴向上相反以外,基本为相同的结构。
如图2、图3所示,缩小侧阀机构21设于活塞8的缩小侧流路11。该缩小侧阀机构21在活塞杆9伸长时闭阀,以截断流路11。另一方面,阀机构21在活塞杆9缩小时伴随活塞8的移动来调整通过流路11内的工作油的流量,使阻尼力产生。即,阀机构21作为以预定的压力开阀且开口面积(开度)根据活塞8的移动速度而变化的压力调节阀而构成。
阀机构21包含后述的阀座部件22、阀销23、通路24、螺母25和弹簧部件26而构成。如图6所示,该情况下,阀机构21通过将阀座部件22、阀销23、螺母25和弹簧部件26组装,从而能够作为一个阀块而形成。该阀块能够预先在其他地点组装(辅助装配),在该组装后经由阀座部件22安装于流路11。进一步地,在作为阀块被组装的阀机构21中,能够目视确认弹簧部件26,从而能够容易测量弹簧部件26的安装长度尺寸L。
阀座部件22插入到缩小侧流路11的中途从而可固定地设置。具体地,在流路11的内周侧配设在靠近杆侧油室B。阀座部件22形成为厚圆筒状,其外周面为与流路11的内螺纹部11B螺纹接合的外螺纹部22A。由此,阀座部件22相对于流路11可装卸地安装。
另一方面,在阀座部件22的中心部,沿轴向贯通地设有贯通孔22B。该贯通孔22B作为将阀销23的小径部23B沿轴向可移动地引导的小径孔而形成。在成为贯通孔22B的一端侧的左端侧,设有以阶梯状扩开的扩开部22B1。该扩开部22B1在阀销23闭阀时,使底侧油室C的压力作用于阀销23的大径部23A。
阀座部件22的左端面中的、贯通孔22B的扩开部22B1的周围成为环状的阀座22C。该阀座22C构成座表面,该座表面供成为阀销23的阀体的大径部23A离座和着座。进一步地,阀座部件22中的、与后述的螺母25对置的面成为供后述的弹簧部件26抵接的弹簧抵接面22D。此处,阀座部件22将外螺纹部22A与流路11的内螺纹部11B螺纹接合,通过使弹簧抵接面22D的外周侧与台阶部11C抵接,从而将其定位在流路11内的规定的轴向位置。
阀销23插入贯穿于阀座部件22的贯通孔22B地设置。如图4、图6所示,阀销23包含:大径部23A,其构成与阀座部件22的阀座22C抵接的圆板状的阀体;小径部23B,其一侧(左侧)与大径部23A连接,另一侧(右侧)插入贯穿于成为阀座部件22的内周侧的贯通孔22B。
在阀销23的小径部23B的另一侧部位,形成有外螺纹部23C。该外螺纹部23C和大径部23A之间,成为与阀座部件22的贯通孔22B滑动连接的滑动连接面,在该部位,沿周向隔开间隔地设有多条,例如如图5所示,以大约90度的间隔沿轴向延伸地设置四条切口槽23D。此处,各切口槽23D的长度尺寸设定为与阀销23沿轴向位移时的位置无关地、比贯通孔22B向轴向的两侧突出的尺寸。
通路24在阀座部件22的贯通孔22B和阀销23的外周之间形成。即,通路24作为在阀座部件22的贯通孔22B和阀销23的各切口槽23D之间形成的四条连通路而形成。由此,各通路24在阀销23闭阀时,被大径部23A封闭。另一方面,各通路24在阀销23开阀时,使工作油从底侧油室C向杆侧油室B流通。
螺母25与外螺纹部23C螺纹接合,该外螺纹部23C设于阀销23的小径部23B。该螺母25通过相对于外螺纹部23C连续紧固两个,从而作为具有抗松动效果的双螺母而配设。另外,两个螺母25中的、与阀座部件22对置的面成为供后述的弹簧部件26抵接的弹簧抵接面25A。进一步地,两个螺母25中的、位于阀座部件22侧的螺母25的一部分配置在流路11内。由此,能够将阀机构21相对于活塞8紧凑地装备。另外,还能够阻止螺母25在流路11内旋转。
弹簧部件26构成阀机构21的弹性部件。该弹簧部件26配置在阀座部件22的弹簧抵接面22D和阀座部件22侧的螺母25的弹簧抵接面25A之间。弹簧部件26例如由压缩线圈弹簧构成,并对阀销23在使其大径部23A与阀座部件22的阀座22C抵接(紧密接触)的方向上保持施力。
此处,弹簧部件26通过变更安装于阀机构21时的安装长度尺寸L,从而能够调整阀销23的大径部23A的开阀负载。即,通过组装弹簧部件26时的压缩量(安装压缩负载)来调整由阀机构21引起的阻尼力。因此,通过将弹簧部件26的安装长度尺寸L调整为一定的值,从而能够使由阀机构21引起的阻尼力稳定。
接下来,对缩小侧阀机构2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在将阀机构21作为阀块而组装的工序中,使阀销23的小径部23B插入贯穿于阀座部件22的贯通孔22B。在该状态下,将弹簧部件26配置在小径部23B的外周侧,并使各螺母25与阀销23的外螺纹部23C螺纹接合。由此,如图6所示,能够将缩小侧阀机构21与液压缓冲器1的组装线分开地作为阀块而组装。
然后,组装缩小侧阀机构21后,移行到调整弹簧部件26的安装长度尺寸L的工序。在该调整工序中,调整各螺母25对阀销23的外螺纹部23C的紧固位置。由此,能够调整弹簧部件26的安装长度尺寸L、即阀销23的大径部23A的开阀负载。在该调整作业时,能够目视确认弹簧部件26的安装长度尺寸L,因此能够容易且正确地进行调整。
然后,将缩小侧阀机构21作为阀块组装后,移行到将该阀机构21组装到流路11的工序。在该阀机构21的组装工序中,将阀机构21相对于设于活塞8的缩小侧流路11从左侧(杆侧油室B侧)插入,并使阀座部件22的外螺纹部22A与流路11的内螺纹部11B螺纹接合。此时,通过使阀座部件22的弹簧抵接面22D与流路11的台阶部11C抵接,从而能够使阀机构21相对于流路11组装到轴向的规定位置。
伸长侧阀机构31由与缩小侧阀机构21的阀座部件22、阀销23、通路24、螺母25、弹簧部件26相同的结构、即阀座部件23、阀销33、通路34、螺母35、弹簧部件36作为块体而构成。因此,伸长侧阀机构31除了与缩小侧阀机构21在左右方向上方向相反地配置以外为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其结构和详细的制造方法等的说明。
伸长侧阀机构31在组装阀块的工序中,将阀座部件23、阀销33、通路34、各螺母35以及弹簧部件36组装后,在调整弹簧部件36的安装长度尺寸的工序中,通过各螺母35来调整弹簧部件36的安装长度尺寸。然后,在将阀机构31组装到流路12的工序中,通过将阀机构31相对于设于活塞8的伸长侧流路12从右侧(底侧油室C侧)插入,并将阀座部件32与流路12螺纹接合,从而能够将阀机构31组装到流路12。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液压缓冲器1是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的缓冲器,接下来对其工作进行说明。
液压缓冲器1的设于位于右端侧的底盖3的安装眼5A例如安装于铁路车辆的车体。另一方面,活塞杆9的突出端侧的安装眼5B例如安装于铁路车辆的转向架。由此,能够以活塞杆9向内筒6内沿轴向缩小和活塞杆9从内筒6沿轴向伸长来衰减铁路车辆的振动的方式进行缓冲。
即,在活塞杆9位于缩小行程的情况下,活塞8向底阀7侧滑动位移。由此,底侧油室C内成为高压状态,因此设于活塞8的流路11的缩小侧阀机构21使阀销23对抗弹簧部件26而开阀,使底侧油室C内的工作油通过各通路24向杆侧油室B内流入。此时,能够以通过由弹簧部件26引起的作用力向在各通路24中流通的工作油给予阻力从而抑制活塞杆9的缩小动作的方式进行缓冲。
在该缩小行程中,底阀7的安全阀7B受到底侧油室C内的压力而开阀,并使底侧油室C内的工作油以与活塞杆9的进入体积对应的量流出到储油室A侧。此时,安全阀7B沿闭阀方向施力,因此根据该作用力也能够产生阻尼力。
另一方面,在活塞杆9位于伸长行程的情况下,活塞8向杆引导件10侧滑动位移。由此,杆侧油室B内成为高压状态,因此设于活塞8的流路12的伸长侧阀机构31使杆侧油室B内的工作油通过各通路34向底侧油室C内流入。此时,能够以通过由弹簧部件36引起的作用力向工作油给予阻力从而抑制活塞杆9的伸长动作的方式进行缓冲。
这样,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缩小侧阀机构21作为阀块而构成,该阀块由以下构成:环状的阀座部件22,其插入到缩小侧流路11的中途并设为可固定,一端侧成为阀座22C且在中心部具有贯通孔22B;阀销23,其由大径部23A和小径部23B构成,所述大径部23A与所述阀座22C抵接并构成阀体,所述小径部23B的一侧与该大径部23A连接,另一侧插入贯穿所述阀座部件22的内周侧;通路24,其在所述阀座部件22的所述贯通孔22B和所述阀销23的外周之间形成,且通过所述阀销23的移动而开闭;各螺母25,其与所述阀销23的所述小径部23B的另一侧的外周螺纹接合;弹簧部件26,其配置在所述阀座部件22的另一端侧和所述各螺母25之间。除此以外,由阀块构成的阀机构21经由阀座部件22可装卸地安装于流路11。另外,关于伸长侧阀机构31,也与缩小侧阀机构21相同,作为阀块而构成,并可装卸地安装于流路12。
因此,缩小侧阀机构21通过在安装于液压缓冲器1之前的阀块的状态下将各螺母25紧固或拧松,从而能够变更弹簧部件26的安装长度尺寸L。而且,弹簧部件26能够容易目视,因此能够容易测量安装长度尺寸L。
其结果,在组装缩小侧阀机构21时能够正确地调整弹簧部件26的压缩量,因此能够使由阀机构21引起的阻尼力稳定。同样地,能够使由伸长侧阀机构31引起的阻尼力稳定。
另外,通过准备弹簧部件的压缩量不同的各阀机构21、31并安装于活塞8的流路11、12,能够容易变更阻尼力。而且,活塞8能够在多种液压缓冲器中作为共通的部件而使用。
流路11、12设于设于活塞8。除此以外,两个螺母25中的、位于阀座部件22侧的螺母25的一部分配置在流路11内。另外,两个螺母35中的、位于阀座部件32侧的螺母35的一部分配置在流路12内。由此,能够将阀机构21、31相对于活塞8紧凑地装备。而且,在将流路11和螺母25的形状设为相互在周向上卡合的形状的情况下,还能够阻止螺母25在流路11内旋转。
在阀座部件22的外周侧形成有外螺纹部22A,在缩小侧流路11形成有内螺纹部11B。另外,在阀座部件32的外周侧形成有外螺纹部,在伸长侧流路12形成有内螺纹部。因此,仅将阀座部件22、32相对于流路11、12螺纹接合,就能够容易安装、卸下。
流路11、12形成为圆形,因此在将阀机构21、31组装到流路11、12时,能够相对于流路11、12沿周向自由地安装,从而提高组装作业性。
进一步地,缩小侧阀机构21的各通路24为通过阀销23的大径部23A开闭的结构。另外,伸长侧阀机构31的各通路34为通过阀销33的大径部开闭的结构。能够在阀销23、33的一部分设置阀体,从而能够将结构简略化。
接下来,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在螺母上,设置调整弹性部件的长度的垫圈。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与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要素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缩小侧阀机构进行说明,对与缩小侧阀机构基本相同的结构的伸长侧阀机构省略其说明。
在图7中,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缩小侧阀机构41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缩小侧阀机构21大致相同,作为包括阀座部件22、阀销23、通路24、螺母25和弹簧部件26的一个阀块而构成。但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缩小侧阀机构41在螺母25和弹簧部件26之间设有垫圈42这一点上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缩小侧阀机构21不同。
垫圈42位于阀销23的小径部23B的外周侧,并设在螺母25的弹簧抵接面25A和弹簧部件26之间。该垫圈42用于调整弹簧部件26的长度(安装长度尺寸)。即,垫圈42通过适当地替换厚度尺寸不同的多种或适当地变更重合个数,从而能够调整弹簧部件26的安装长度尺寸。
这样,在这样构成的第二实施方式中,也能够获得与前述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特别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能够通过垫圈46来调整弹簧部件26的压缩量,从而能够使由阀机构41引起的阻尼力稳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将垫圈42设在螺母25和弹簧部件26之间的情况举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将垫圈42设在阀座部件22的弹簧抵接面22D和弹簧部件26之间的结构。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示例了在活塞8中设置流路11、12,在流路11中设置缩小侧阀机构21,在流路12中设置伸长侧阀机构31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底阀7、杆引导件10等设置流路,并在该流路中设置阀机构的结构。该结构也能够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同样地适用。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弹性部件示例了由压缩线圈弹簧构成的弹簧部件26、36。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作为弹性部件使用盘簧、橡胶弹簧等的结构。该结构也能够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同样地适用。
在各实施方式中,列举了将液压缓冲器1设于铁路车辆的情况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还能够适用于在四轮机动车以及两轮车中使用的缓冲器、在包括一般产业机器的各种机械机器中使用的缓冲器、在建筑物中使用的缓冲器等、对要缓冲的对象进行缓冲的各种缓冲器。
作为基于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的缓冲器,例如可以想到以下所述的方式的缓冲器。
作为缓冲器的第一方式,是一种缓冲器,其具备:气缸,其封入有工作流体;活塞,其插入到所述气缸内并将所述气缸内划分成杆侧液室和杆相反侧液室;活塞杆,其与所述活塞连结并向所述气缸的外部延伸;流路,其通过所述活塞杆的伸缩而产生所述工作流体的流动;阀机构,其设于所述流路并产生阻尼力;所述阀机构由以下构成:环状的阀座部件,其插入到所述流路的中途并设为可固定,一端侧成为阀座且在中心部具有贯通孔;阀销,其由大径部和小径部构成,所述大径部与所述阀座抵接并构成阀体,所述小径部的一侧与该大径部连接,另一侧插入贯穿所述阀座部件的内周侧;通路,其在所述阀座部件的所述贯通孔和所述阀销的外周之间形成,且通过所述阀销的移动而开闭;螺母,其与所述阀销的所述小径部的另一侧的外周螺纹接合;弹性部件,其配置在所述阀座部件的另一端侧和所述螺母之间。
作为第二方式,在第一方式中,所述流路设于所述活塞,所述螺母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所述流路内。
作为第三方式,在第一、第二的任一种方式中,在所述阀座部件的外周侧形成外螺纹部,在所述流路形成内螺纹部。
作为第四方式,在第一至第三的任一种方式中,所述流路为圆形。
作为第五方式,在第一至第四的任一种方式中,所述通路通过所述阀销的所述大径部开闭。
作为第六方式,在第一至第五的任一种方式中,在所述阀座部件的另一端侧或所述螺母上,设有调整所述弹性部件的长度的垫圈。
作为第七方式,其特征在于,具有组装阀块的工序和在组装后调整所述弹性部件的安装长度尺寸的工序,缓冲器具备:气缸,其封入有工作流体;活塞,其插入到所述气缸内并将所述气缸内划分成杆侧液室和杆相反侧液室;活塞杆,其与所述活塞连结并向所述气缸的外部延伸;流路,其通过所述活塞杆的伸缩而产生所述工作流体的流动;阀机构,其设于所述流路并产生阻尼力;所述阀机构由以下构成:环状的阀座部件,其插入到所述流路的中途并设为可固定,一端侧成为阀座且在中心部具有贯通孔;阀销,其由大径部和小径部构成,所述大径部与所述阀座抵接并构成阀体,所述小径部的一侧与该大径部连接,另一侧插入贯穿所述阀座部件的内周侧;通路,其在所述阀座部件的所述贯通孔和所述阀销的外周之间形成,且通过所述阀销的移动而开闭;螺母,其与所述阀销的所述小径部的另一侧的外周螺纹接合;弹性部件,其配置在所述阀座部件的另一端侧和所述螺母之间。
作为第八方式,其特征在于,在第七方式中,包括在所述活塞中设置所述流路,并将组装后的所述阀块组装到所述流路的工序。
以上,仅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能够不实质性地脱离本发明的新的启示或优点地对示例的实施方式施加各种各样的变更或改良。因此,意图在于,施加了这样的变更或改良的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也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任意地组合。
本申请要求基于2017年6月24日申请的日本国特许申请第2016-125558号的优选权。2016年6月24日申请的日本国特许申请2016-125558号的包括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以及摘要的所有公开内容通过参照作为整体编入本申请。
附图标记说明
1 液压缓冲器(缓冲器)
6 内筒(气缸)
8 活塞
9 活塞杆
11 缩小侧流路
11B 内螺纹部
12 伸长侧流路
21、41 缩小侧阀机构(阀块)
22、32 阀座部件
22A、23C 外螺纹部
22B 贯通孔
22C 阀座
23、33 阀销
23A 大径部(阀体)
23B 小径部
23D 切口槽
24、34 通路
25、35 螺母
26、36 弹簧部件(弹性部件)
31 伸长侧阀机构(阀块)
42 垫圈
L 安装长度尺寸

Claims (8)

1.一种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气缸,其封入有工作流体;
活塞,其插入到所述气缸内并将所述气缸内划分成杆侧液室和杆相反侧液室;
活塞杆,其与所述活塞连结并向所述气缸的外部延伸;
流路,其通过所述活塞杆的伸缩而产生所述工作流体的流动;
阀机构,其设于所述流路并产生阻尼力;
所述阀机构具备:
环状的阀座部件,其插入到所述流路的中途并设为可固定,一端侧成为阀座且在中心部具有贯通孔;
阀销,其由大径部和小径部构成,所述大径部与所述阀座抵接而构成阀体,所述小径部的一侧与该大径部连接,另一侧插入贯穿所述阀座部件的内周侧;
通路,其在所述阀座部件的所述贯通孔和所述阀销的外周之间形成,且通过所述阀销的移动而开闭;
螺母,其与所述阀销的所述小径部的另一侧的外周螺纹接合;
弹性部件,其配置在所述阀座部件的另一端侧和所述螺母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路设于所述活塞,所述螺母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所述流路内。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阀座部件的外周侧形成外螺纹部,在所述流路形成内螺纹部。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路为圆形。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路通过所述阀销的所述大径部开闭。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阀座部件的另一端侧或所述螺母,设有调整所述弹性部件的长度的垫圈。
7.一种缓冲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器具备:
气缸,其封入有工作流体;
活塞,其插入到所述气缸内并将所述气缸内划分成杆侧液室和杆相反侧液室;
活塞杆,其与所述活塞连结并向所述气缸的外部延伸;
流路,其通过所述活塞杆的伸缩而产生所述工作流体的流动;
阀机构,其设于所述流路并产生阻尼力;
所述阀机构具备:
环状的阀座部件,其插入到所述流路的中途并设为可固定,一端侧成为阀座且在中心部具有贯通孔;
阀销,其由大径部和小径部构成,所述大径部与所述阀座抵接而构成阀体,所述小径部的一侧与该大径部连接,另一侧插入贯穿所述阀座部件的内周侧;
通路,其在所述阀座部件的所述贯通孔和所述阀销的外周之间形成,且通过所述阀销的移动而开闭;
螺母,其与所述阀销的所述小径部的另一侧的外周螺纹接合;
弹性部件,其配置在所述阀座部件的另一端侧和所述螺母之间;
所述缓冲器的制造方法具有:
将所述阀机构作为阀块组装的工序;
在所述阀块组装后,调整所述弹性部件的安装长度尺寸的工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缓冲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活塞中设置所述流路,
所述制造方法还包括将组装后的所述阀块组装到所述流路的工序。
CN201780037855.3A 2016-06-24 2017-06-20 缓冲器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93128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25558 2016-06-24
JP2016125558 2016-06-24
PCT/JP2017/022639 WO2017221920A1 (ja) 2016-06-24 2017-06-20 緩衝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12808A CN109312808A (zh) 2019-02-05
CN109312808B true CN109312808B (zh) 2020-07-17

Family

ID=607840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37855.3A Active CN109312808B (zh) 2016-06-24 2017-06-20 缓冲器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477145B1 (zh)
JP (1) JP6580262B2 (zh)
CN (1) CN109312808B (zh)
WO (1) WO201722192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31831A (zh) * 2019-08-02 2021-11-09 日立安斯泰莫株式会社 缓冲器
CN110848310A (zh) * 2019-09-25 2020-02-28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一种汽车减震器
CN111059197A (zh) * 2020-01-14 2020-04-24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一种汽车自适应减震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35954A (en) * 1933-09-27 1936-03-31 Nevin S Focht Shock absorber
NL6400574A (zh) * 1961-10-26 1965-07-26
JPH0429143Y2 (zh) * 1985-07-31 1992-07-15
DE4137821A1 (de) * 1991-11-16 1993-05-19 Boge Ag Hydraulischer, regelbarer schwingungsdaempfer
DE19901639B4 (de) * 1998-02-14 2009-04-02 Zf Sachs Ag Druckabhängig reagierendes Ventil, insbesondere für einen Schwingungsdämpfer
JP4129937B2 (ja) * 1999-04-07 2008-08-06 株式会社構造計画研究所 油圧制振装置
JP4726049B2 (ja) * 2005-06-06 2011-07-20 カヤバ工業株式会社 緩衝装置
JP4761445B2 (ja) * 2005-09-05 2011-08-31 カヤバ工業株式会社 バルブ構造
JP4976436B2 (ja) * 2009-03-09 2012-07-18 日立機材株式会社 油圧式ダンパ
JP5466539B2 (ja) * 2010-03-10 2014-04-09 カヤバ工業株式会社 減衰バルブ
JP2012031887A (ja) * 2010-07-28 2012-02-16 Nifco Inc ダンパー
CN202100642U (zh) * 2011-04-29 2012-01-04 徐州工程学院 一种液压减震器
JP6014444B2 (ja) * 2012-09-28 2016-10-25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緩衝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221920A1 (ja) 2017-12-28
EP3477145B1 (en) 2021-04-21
CN109312808A (zh) 2019-02-05
JPWO2017221920A1 (ja) 2019-03-14
EP3477145A1 (en) 2019-05-01
JP6580262B2 (ja) 2019-09-25
EP3477145A4 (en) 2020-0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31361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osition sensitive suspension damping
US8403115B2 (en) Dual rate gas spring shock absorber
US9834054B2 (en) Shock absorber
US11448282B2 (en) Shock absorber assembly
US10746252B2 (en) Shock absorber with hydraulic compression stop valve
JP2000110881A (ja) 二段型ショックアブソ―バ
CN109312808B (zh) 缓冲器及其制造方法
JP2015194198A (ja) 減衰力調整式緩衝器
WO2017090492A1 (ja) 減衰力調整式緩衝器
US8641022B2 (en) Front fork
JP2017187109A (ja) 緩衝器
JP2009052703A (ja) 減衰力調整式油圧緩衝器
US20160185176A1 (en) Shock absorber
JP2007146947A (ja) 油圧緩衝器
US11215258B2 (en)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WO2017175785A1 (ja) 緩衝器及び緩衝器の製造方法
WO2022202472A1 (ja) 流体圧緩衝器
JP5878807B2 (ja) 緩衝装置
CN113242943B (zh) 流体压力缓冲器
JP2015121250A (ja) ツインピストン・ダンパー
JP7154199B2 (ja) 緩衝器
JP6108532B2 (ja) 緩衝装置
JP2018105385A (ja) 緩衝器
JP2006144862A (ja) 油圧緩衝器
JP2016176543A (ja) 減衰力発生装置及び緩衝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712

Address after: Ibaraki

Patentee after: Hitachi astemo Co.,Ltd.

Address before: Ibaraki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