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09230B - 一种二次电池极片,其制备方法及使用该极片的二次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二次电池极片,其制备方法及使用该极片的二次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09230B
CN109309230B CN201710627868.8A CN201710627868A CN109309230B CN 109309230 B CN109309230 B CN 109309230B CN 201710627868 A CN201710627868 A CN 201710627868A CN 109309230 B CN109309230 B CN 1093092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ondary battery
polymer
pole piece
polymer coating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2786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09230A (zh
Inventor
袁毅妮
黄婷
刘辉
高旭光
柳娜
魏奕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62786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09230B/zh
Publication of CN1093092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092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092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092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8Inhibitors, e.g. gassing inhibitors, corrosion inhibi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二次电池极片,其包括集流体和活性物质层,以及设置于所述活性物质层至少一个表面的聚合物涂层,聚合物涂层内含有聚合物,聚合物中含有式I所示的结构单元。本申请还涉及该二次电池极片的制备方法和使用该极片的二次电池。将该极片用于二次电池能够明显降低电芯产气,改善二次电池在高温高SOC下的存储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二次电池极片,其制备方法及使用该极片的二次电池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二次电池领域,具体讲,涉及一种二次电池极片,其制备方法及使用这种极片的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码产品和二次电源设备越来越普遍。消费类二次电池,特别是锂离子电池作为这些产品重要的电能供给源,也逐步被人们所重视并广泛应用。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因其节能和环保的特性被看好,动力锂离子电池也迎来了其蓬勃发展的时期。消费类和动力类锂离子电池作为新型绿色高能化学电源,在应用于需要二次电源的电子设备上显示了非常优越的性能。但是其安全及寿命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其中锂离子电池的存储产气就是其中非常值得关注的一项。
锂离子电池内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化学体系。高温存储过程中各部分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并产气,特别是高温高荷电状态(SOC)存储时,电芯内部会产生大量的气体。这些气体将导致电芯界面变差、内阻增加和容量降低,甚至会引起极片变形,进而导致电芯短路、燃烧或爆炸。因此锂离子电池的存储产气量一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安全性能指标。
锂离子电池的产气量主要与存储温度和电芯的荷电状态(SOC)有关,存储温度越高,电芯内部发生化学反应的速度越快,产气越严重。SOC越高,电芯正极的氧化性越强,这会加剧电解液在正极的氧化,氧化性气体CO2的产生量越多;同时负极的还原性也越强,也会加剧电解液在负极的还原,产生的还原性气体(甲烷、乙烷等)也越多。通过对100%SOC电芯存储产气的组分研究表明,电芯90%以上的产气都是CO2,也就说明正极氧化电解液产生CO2是电芯存储产气的主要来源。因此,通过减少电解液在正极的氧化,能够大量减少锂离子电池的存储产气。
在实际生产中,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正极包覆或者添加正极成膜添加剂的方法来避免正极材料与电解液的直接接触,从而达到减少电芯产气的目的。但是,正极包覆需要对正极材料进行特殊处理,这将大大增加锂离子电池的原材料成本,且这些包覆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溶出并失效。而添加成膜添加剂的加入往往会增加电芯的阻抗,特别是对电芯的动力学性能如倍率、高低温性能等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因此,目前急需有效减少二次电池,尤其是锂离子电池在高温高SOC条件下的存储产气,且不增加生产成本,同时不影响电芯性能。
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人进行锐意研究后发现:通过在极片的活性物质层表面设置含有特定聚合物的涂层,能够明显降低电芯产气,改善二次电池在高温高SOC下的存储能力。
本申请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次电池极片,所述极片包括集流体、活性物质层和设置于所述活性物质层至少一个表面的聚合物涂层,所述聚合物涂层内含有聚合物,所述聚合物中含有式I所示的结构单元;
Figure BDA0001363199320000021
其中,
R1选自氢、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
M选自金属离子、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胺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烷羰基中的一种;
取代基选自卤素。
优选地,所述聚合物中含有式II、式III、式IV、式V和式VI所示结构单元的至少一种:
Figure BDA0001363199320000031
其中:
M1选自Na或K;
R11和R14各自独立地选自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2烷基;
R12和R13各自独立地选自氢或C1~C12烷基;
取代基为卤素。
优选地,所述聚合物选自均聚物、共聚物或共混物中的至少一种,优选所述聚合物的单体选自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丙酯、丙烯酸钠、丙烯酸钾、丙烯酰胺。
优选地,所述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为2000~20,000,000。
优选地,所述聚合物涂层的涂布重量为0.5~10mg/5000mm2,优选2~6mg/5000mm2
优选地,所述聚合物涂层的厚度为0.3~8μm,优选2~4μm。
本申请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所述极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用于制备聚合物涂层的聚合物浆料涂覆于所述活性物质层表面,以形成所述聚合物涂层;
其中,所述聚合物浆料的动力粘度为20~300mPa·s,优选50~200mPa·s。
本申请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使用所述极片的二次电池,其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隔离膜和电解液,所述正极极片和/或所述负极极片为前述的极片。
优选地,所述二次电池的充电截止电压大于等于4.1V。
优选地,所述正极极片包括正极活性物质层,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含有高镍正极材料;所述高镍正极材料的化学式为LiaNixCoy MzO2,其中M选自Mn、Al、Zr、Ti、V、Mg、Fe、Mo中的至少一种,0.95≤a≤1.2,x≥0.5,y≥0,z≥0,且x+y+z=1。
优选地,所述高镍正极材料的表面有包覆层,所述包覆层的元素选自Zr、Ti、Ce、V、Mg、Al、Fe、Cr、Mo、Zn、B、Si中的至少一种。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
本申请在二次电池的极片中使用了含有特定聚合物的聚合物涂层,能够明显降低电芯产气,改善二次电池在高温高SOC下的存储能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申请。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而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下面详细说明本申请的二次电池极片,其制备方法,以及使用这种二次电池极片的二次电池。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极片,包括集流体、设置于集流体表面的活性物质层,以及设置于活性物质层至少一个表面的聚合物涂层,聚合物涂层内含有聚合物。
〔聚合物〕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聚合物中含有式I所示的结构单元。
Figure BDA0001363199320000041
在式I所示的结构单元中,R1选自氢、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M选自金属离子、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胺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烷羰基中的一种;取代基选自卤素。
申请人研究发现,当二次电池的极片中含有包括上述聚合物的聚合物涂层时,能够在不增加电池制造成本和不损害电池性能的前提下,改善其在高温高SOC下存储产气的问题,从而避免因产气带来的电芯寿命缩短和安全隐患。
作为聚合物的一种改进,聚合物中含有式II、式III、式IV、式V和式VI所示结构单元的至少一种:
Figure BDA0001363199320000051
其中,M1选自Na或K;
R11和R14各自独立地选自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2烷基;
R12和R13各自独立地选自氢或C1~C12烷基;
取代基为卤素。
作为聚合物的一种改进,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含有式I所示结构单元的聚合物,选自均聚物、共聚物或共混物中的至少一种。聚合物的单体选自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丙酯、丙烯酸钠、丙烯酸钾、丙烯酰胺。
制备本申请聚合物的方法是常规的,例如将上述单体按比例加到反应器中,加入引发剂和分子量调节剂,以水为溶剂,在60~80℃条件下反应4~8小时,当数均分子量为2000~20,000,000时结束反应,获得本申请的聚合物。
其中,引发剂选自过硫酸铵,分子量调节剂为十二烷基硫醇。
作为聚合物的一种改进,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为2000~20,000,000。当聚合物数均分子量小于2000时,易被电解液溶解,对电芯产气的改善不明显。当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大于20,000,000时,浆料的加工性能变差,不易在隔离膜基体表面形成均匀的聚合物涂层。该数均分子量的下限选自2000、5000、10,000、15,000,上限选自20,000,000、10,000,000、1,000,000、100,000。
由于聚合物是由化学组成相同而聚合度不等的同系混合物组成的,即由分子链长度不同的高聚物混合组成,通常采用平均数分子量表征分子的大小。按分子数目统计平均称为数均分子量,符号为MN(Number-average Molecular Weight)。
〔二次电池极片〕
本申请实施例的二次电池极片,包括集流体、活性物质层和设置于活性物质层至少一个表面的聚合物涂层。
机理研究表明,正极极片在高温高SOC的条件下具有非常强的氧化性,能将电解液氧化并产生大量的CO2,导致电芯快速产气。如果在正极极片和/或负极极片的活性物质层表面涂布含有上述聚合物的聚合物涂层,该聚合物能被电解液溶出,形成含有该聚合物的电解液浸出液,该浸出液对负极的SEI膜有一定的腐蚀作用,从而导致SEI膜的破坏和新鲜石墨的露出,此时正极极片产生的CO2会在负极极片上裸露的石墨表面发生反应,生成新的SEI膜,正极产生的CO2被大量消耗,从而使二次电池的存储产气得到改善。
由于二次电池在提高充电截止电压的情况下,可逆的活性锂脱出量增加,进而使克容量增加,同时能量密度进一步提升。但提高充电截止电压后会加剧二次电池的产气问题,导致二次电池不能在较高的充电截止电压下使用。而采用本申请中的方案,针对不同的正极材料,二次电池的充电截止电压均可达到4.1V及以上。
本申请中的正极活性物质可以选自钴酸锂(LiCoO2)、镍酸锂(LiNiO2)、尖晶石型的锰酸锂(LiMn2O4)、高镍正极材料LiaNixCoyMzO2中的一种或几种。在高镍正极材料LiaNixCoyMzO2中,M选自Mn、Al、Zr、Ti、V、Mg、Fe、Mo中的至少一种,0.95≤a≤1.2,x≥0.5,y≥0,z≥0,且x+y+z=1。
进一步地,由于与其它正极活性物质相比,高镍正极材料在高温高SOC条件下的产气更加明显,因此在极片表面制备聚合物涂层能够大大减少这种类型二次电池的产气。
作为聚合物涂层的一种改进,聚合物涂层的涂布重量为0.5~10mg/5000mm2。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聚合物涂层涂布重量的增加,化成过程中聚合物的成膜效果更好,能够使产气性能和容量保持率持续改善。但聚合物涂层的涂布重量过大,会导致锂离子迁移速率受阻,极化增加,影响电芯存储过程的容量保持率。如果聚合物涂层的涂布重量较小,容易造成涂布不均匀,化成过程中聚合物的成膜效果不好,对CO2的吸收能力相对减弱,对产气性能的改善作用达不到理想效果。进一步优选地,该涂布重量下限选自0.5mg/5000mm2、1mg/5000mm2、2mg/5000mm2、3mg/5000mm2,上限选自6mg/5000mm2、7mg/5000mm2、8mg/5000mm2、10mg/5000mm2,最优选2~6mg/5000mm2
作为聚合物涂层的一种改进,聚合物涂层的厚度为0.3~8μm。与聚合物涂布重量的变化对产气性能和容量保持率的影响类似,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聚合物涂层厚度的增加,化成过程中聚合物的成膜效果更好,使产气性能和容量保持率持续改善。但聚合物涂层过厚,会导致锂离子迁移速率受阻,影响电芯存储过程的容量保持率。如果聚合物涂层过薄,化成过程中聚合物的成膜效果不好,对CO2的吸收能力相对减弱,对产气性能的改善作用也达不到理想效果。进一步优选地,聚合物涂层的厚度下限选自0.3μm、1μm、2μm、3μm,上限选自5μm、6μm、7μm、8μm,最优选2~4μm。
由于通常在集流体的两个表面均设有活性物质层,因此可以在集流体两侧的活性物质层表面均制备聚合物涂层,也可以仅在集流体一侧的活性物质层表面制备聚合物涂层。
事实上,将聚合物涂层设置于集流体两侧或一侧的活性物质层表面,对电池的存储产气和循环性能影响不大。出于简化制备工艺的考虑,本申请中优选在集流体一侧的表面依次设置活性物质层和聚合物涂层。
〔极片的制造〕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上述极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用于制备聚合物涂层的聚合物浆料涂覆于活性物质层表面,以形成聚合物涂层。
作为极片制造方法的一种改进,聚合物浆料的动力粘度为20~300mPa·s。粘度过小和过大均会造成涂布不均匀,影响聚合物在化成阶段的成膜,进而影响对产气的改善程度。同时聚合物浆料粘度过大还会堵塞进料口,影响生产过程。进一步优选地,该粘度的下限选自20mPa·s、50mPa·s、100mPa·s、150mPa·s,上限选自100mPa·s、150mPa·s、200mPa·s、300mPa·s,最优选50~200mPa·s。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极片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1)在集流体表面制备活性物质涂层。
(2)聚合物浆料制备:在引发剂和分子量调节剂的存在下,将用于制备聚合物的单体进行聚合。向所得的聚合物中加适量的水稀释至粘度为20~300Pa·s,得到聚合物浆料。
(3)聚合物涂层制备:将聚合物浆料直接涂布于活性物质层表面,通过调机控制涂布重量及涂布厚度。优选聚合物涂层厚度为2~4m,涂布重量为2~6mg/5000mm2。烘干后得到本申请的用于二次电池的极片。
〔二次电池〕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隔离膜和电解液。其中的正极极片和/或负极极片为本申请提供的极片。
在上述二次电池中,正极极片包括正极活性物质层;负极极片包括负极活性物质层,电解液包括有机溶剂和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的电解质盐。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的二次电池优选锂离子电池,该锂离子电池可以是卷绕式或层叠式锂离子电池。
当二次电池为锂离子电池时,可采用常规的锂离子电池制备方法,该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包括正极活性物质、导电剂和粘结剂的正极浆料涂覆于正极集流体表面,烘干后形成正极活性物质层;
步骤二、将包括聚合物、负极活性物质、粘结剂和增稠剂的负极浆料涂覆于负极集流体表面,烘干后形成负极活性物质层;
步骤三、在正极活性物质层和/或负极活性物质层表面制备聚合物涂层,得到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
步骤四、将正极极片、隔离膜和负极极片依次叠放后进行卷绕或压片,得到裸电芯,然后注入电解液,封装后得到二次电池。
〔正极活性物质层〕
由于高镍正极材料在高温高SOC下的产气问题较为突出,本申请优选在正极活性物质层含有高镍正极材料,其化学式为LiaNixCoyMzO2,其中M选自Mn、Al、Zr、Ti、V、Mg、Fe、Mo中的至少一种,0.95≤a≤1.2,x≥0.5,y≥0,z≥0,且x+y+z=1。
进一步地,可以在高镍正极材料的表面制备包覆层,包覆层的元素可以选自Zr、Ti、Ce、V、Mg、Al、Fe、Cr、Mo、Zn、B、Si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本申请在实施例中选用NCM622、NCA811、包覆Zr元素的NCA811材料为正极活性物质,进一步说明本申请的有益效果。
作为正极活性物质层的一种改进,其还包括粘结剂和导电剂。
作为上述粘结剂,可以列举出选自聚乙烯醇、聚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羧甲基纤维素钠、水系丙烯酸树脂、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丁苯橡胶、氟化橡胶和聚氨酯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上述导电剂,可以列举出选自碳材料,选自石墨、炭黑、石墨烯、碳纳米管导电纤维中的至少一种。常用的导电剂包括科琴黑(超细导电碳黑,粒径为30-40nm)、SP(SuperP,小颗粒导电碳黑,粒径为30-40μm)、S-O(超微细石墨粉,粒径为3-4μm)、KS-6(大颗粒石墨粉,粒径为6.5μm)、乙炔黑、VGCF(气相生长碳纤维,粒径为3-20μm)。可选用的导电剂还包括金属粉末、导电须晶、导电金属化合物、导电高分子等。
作为正极活性物质层的一种改进,在正极活性物质层中,正极活性物质的质量百分含量为80~98%,粘结剂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10%,导电剂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10%。
〔负极活性物质层〕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负极活性物质层中,其包括负极活性物质、粘结剂和增稠剂。
作为上述负极活性物质,可以列举出选自软碳、硬碳、人造石墨、天然石墨、硅、硅氧化合物、硅碳复合物、钛酸锂,能与锂形成合金的金属中的至少一种。其中,硅氧化合物为SiOx,0.5<x<2。硅碳复合物选自石墨-硬炭混合材料、石墨-硅材料组合材料、石墨-硬炭-硅材料组合材料。
作为上述粘结剂,可以列举出选自聚乙烯醇、聚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水系丙烯酸树脂、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丁苯橡胶、氟化橡胶和聚氨酯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上述增稠剂,可以为表面活性剂,如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作为负极活性物质层的一种改进,负极活性物质层中,负极活性物质的质量百分含量为93.5%~98%,粘结剂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5%,增稠剂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5%~1.5%。
〔隔离膜〕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隔离膜的材料无特殊限定,可以为聚合物隔离膜。上述聚合物隔离膜可选自聚乙烯、聚丙烯和乙烯-丙烯共聚物中的一种。
〔电解液〕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解液包括有机溶剂和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的电解质盐。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的有机溶剂可含有环状碳酸酯、线性碳酸酯、链状羧酸酯和砜类有机溶剂中的一种或几种。具体可选自以下有机溶剂并不限于此:碳酸亚乙酯、碳酸亚丙酯、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碳酸二丙酯、碳酸甲乙酯、甲酸甲酯、甲酸乙酯、甲酸丙酯、甲酸丁酯、甲酸戊酯、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丁酯、乙酸戊酯、丙酸甲酯、丙酸乙酯、丙酸丙酯、丙酸丁酯、丙酸戊酯、丁酸甲酯、戊酸甲酯、丙烯酸甲酯、环丁砜、二甲基砜。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二次电池为锂离子电池时,电解质为锂盐,其选自无机锂盐和有机锂盐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无机锂盐可选自六氟磷酸锂(LiPF6)、四氟硼酸锂(LiBF4)、六氟砷酸锂(LiAsF6)、高氯酸锂(LiClO4)中的至少一种。有机锂盐可选自双草酸硼酸锂(LiB(C2O4)2,简写为LiBOB)、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和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锂(LiTFSI)中的至少一种。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解液中还可以含有添加剂。
作为上述添加剂,可以列举出选自含氟类、含硫类、含不饱和双键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具体可选自以下物质并不限于此:氟代碳酸乙烯酯、亚硫酸乙烯酯、丙磺酸内酯、N-甲基吡咯烷酮、N-甲基甲酰胺、N-甲基乙酰胺、乙腈、丙烯腈、γ-丁内酯、甲硫醚。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下述具体实施例中,仅示出锂离子电池的实施例,但本申请实施例不限于此。下面结合锂离子电池的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申请。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而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在下述实施例和对比例中,正极活性物质NCM622(Li[Ni0.6Co0.2Mn0.2]O2)、NCA811(Li[Ni0.8Co0.1Al0.1]O2)均为市售。其它所使用到的试剂、材料以及仪器如没有特殊的说明,均可商购获得。
由于将聚合物涂层涂覆于正极活性物质层和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原理相同,本实施例中仅以将聚合物涂层涂覆于负极活性物质层表面为例,以说明有益效果。
实施例1
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制备
将负极活性物质人造石墨、导电剂乙炔黑、粘结剂丁苯橡胶(SBR)、增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按照重量比96.5:1.5:1:1混合,加入溶剂去离子水,搅拌混合均匀后得到负极浆料。将负极浆料均匀涂覆在负极集流体铜箔上,涂覆后在80-90℃下烘干后得到负极活性物质层。
负极极片制备
取含有式I所示结构单元的单体进行聚合,得到具有一定分子量的聚合物。取上述聚合物溶于水稀释至一定粘度得到聚合物浆料,将聚合物浆料涂覆于负极活性物质层表面,得到聚合物涂层。干燥后进行冷压、分条、裁片,之后在110℃真空条件下干燥4h,得到负极极片1~12。负极极片编号、单体种类及加入的摩尔比例、聚合物浆料粘度、聚合物数均分子量、聚合物涂层厚度、聚合物涂层的涂布重量,以及聚合物涂层在负极极片中的位置见表1。
表1
Figure BDA0001363199320000121
Figure BDA0001363199320000131
*表1中,聚合物涂层厚度和涂布重量均是指单层聚合物涂层的厚度和涂布重量。
正极极片制备
将正极活性物质、导电剂乙炔黑、粘结剂聚偏氟乙烯(PVDF)混合,三者混合的重量比为97:2:1。加入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混合搅拌均匀后得到正极浆料。将正极浆料均匀的涂覆在正极集流体铝箔上,随后在85℃下烘干后进行冷压、分条、裁片,之后在85℃真空条件下干燥4h,得到正极极片。其中使用的正极活性物质的具体种类见表2。
电解液制备
配置基础电解液,其中包括碳酸二甲酯(DMC)、碳酸甲乙酯(EMC)和碳酸乙烯酯(EC),三者的质量比为5:2:3。然后加入电解质盐,使电解液中六氟磷酸锂浓度为1mol/L。
锂离子电池制备
将负极极片、隔离膜、正极极片依次叠放,隔离膜为市售的多孔PE隔膜,其处于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中间,然后卷绕成厚度为8mm、宽度为60mm、长度为130mm的方形裸电芯。将裸电芯装入铝箔包装袋,在75℃下真空烘烤10h,注入非水电解液、经过真空封装、静置24h,之后用0.1C(160mA)的恒定电流充电至4.2V,然后以4.2V恒压充电至电流下降到0.05C(80mA),然后以0.1C(160mA)的恒定电流放电至3.0V,重复2次充放电,最后以0.1C(160mA)的恒定电流充电至3.8V,即完成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备。采用上述方式得到电池1~14。电池使用的负极极片见表2。
表2
电池编号 正极活性物质 负极极片
电池1 NCM622 负极极片1
电池2 NCM622 负极极片2
电池3 NCM622 负极极片3
电池4 NCM622 负极极片4
电池5 NCM622 负极极片5
电池6 NCM622 负极极片6
电池7 NCM622 负极极片7
电池8 NCM622 负极极片8
电池9 NCM622 负极极片9
电池10 NCM622 负极极片10
电池11 NCM622 负极极片11
电池12 NCM622 负极极片12
电池13 NCA811 负极极片1
电池14 NCA811,包覆元素为Zr 负极极片1
对比例1
电池1#~2#的制备过程如表3所示:
表3
电池编号 制备过程
电池1# 制备方法与电池1相同,区别在于负极极片表面无聚合物涂层
电池2# 制备方法与电池13相同,区别在于负极极片表面无聚合物涂层
测试例
高温存储产气测试
将实施例1和对比例1中的电池每组各取5块,在常温下以0.5C倍率的恒定电流充电至电压高于4.2V,进一步在4.2V恒定电压下充电至电流低于0.05C,使其处于4.2V满充状态。测试存储前的满充电池体积并记为V0。再将满充状态的电池置于85℃烘箱中,存储10D后取出,冷却电芯1h后测试电芯存储后的体积并记为Vn
根据公式:ε=(Vn-V0)/V0,计算电池存储前后的体积膨胀率。所得各组电池存储后的平均体积膨胀率如表4所示。
高温存储容量保持率测试
将实施例1和对比例1中的电池每组各取5块,在常温下以1C倍率的恒定电流放电至2.8V,随后以1C倍率的恒定电流充电至电压高于4.2V,进一步在4.2V恒定电压下充电至电流低于0.05C,使其处于4.2V满充状态。接着以1C倍率的恒定电流放电至2.8V,此容量为初始容量值C0。再将满充状态的电池置于85℃烘箱中,存储10D后取出,冷却至室温后测试室温容量,存储后的电芯容量记为Cn
根据公式:η=Cn/C0×100%,计算电池存储前后的容量保持率。所得各组电池存储后的平均容量保持率如表4所示。
循环性能测试
将实施例1和对比例1中的电池每组各取5块,通过以下步骤对电池重复进行充电和放电,并计算电池的放电容量保持率。
首先,在25℃的环境中,进行第一次充电和放电,在1.0C(即2h内完全放掉理论容量的电流值)的充电电流下先进行恒流充电,然后进行恒压充电,直到上限电压为4.2V,然后在1.0C的放电电流下进行恒流放电,直到最终电压为2.8V,记录首次循环的放电容量。然后进行200次的充电和放电循环,记录第200次循环的放电容量。
根据公式:循环容量保持率=(第200次循环的放电容量/首次循环的放电容量)×100%,计算电池循环前后的容量保持率。所得各组电池循环后的平均容量保持率如表4所示。
表4
Figure BDA0001363199320000161
通过分析电池1、电池9和电池1#可知:通过在集流体的一侧或两侧的活性物质层表面制备聚合物涂层,与不使用上述物质的对比例相比,可以显著降低NCM 622电芯的产气率,同时提高其循环容量保持率。
通过分析电池13~14和电池2#可知:对于NCA电芯,在隔离膜基体的一侧或两侧制备聚合物涂层也能够改善产气和循环性能。
通过分析电池1和电池2~4可知:当聚合物涂层的厚度为2~4μm时,随着聚合物涂层重量的增加,聚合物的化成成膜更好,使产气和容量保持率性能持续改善。但是,如果聚合物涂层的重量持续增加,隔离膜透气率降低,锂离子迁移速率受阻,影响电芯存储过程的容量保持率。反之如果聚合物涂层的质量较小,聚合物的化成成膜不好,对CO2的吸收能力相对减弱,产气性能改善不明显。
通过分析电池1和电池5~8可知:聚合物浆料的粘度优选为50-200Pa·s,粘度过小和过大均会造成涂布不均匀,影响聚合物在化成阶段的成膜,进而增加产气量,降低容量保持率。
通过分析电池1和电池10~12可知:当聚合物的分子量过小时,容易被电解液溶解,对电芯产气和循环性能的改善作用不明显。当聚合物的分子量过大时,浆料的加工性能变差,不易在负极表面形成均匀的负极活性物质层,虽然能够显著改善电芯产气,但会导致循环性能急速下降,因此不推荐使用。
通过分析电池14可知:采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对正极活性物质为含有包覆层的高镍材料的电芯而言,产气和循环性能也能得到很好的改善。
本申请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并不是用来限定权利要求。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都可以做出若干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二次电池,其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隔离膜和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极片和/或所述负极极片 包括集流体和活性物质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活性物质层至少一个表面的聚合物涂层,所述聚合物涂层由摩尔比为1:1:1的丙烯酸、丙烯酰胺与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形成、或者由丙烯酸钠均聚物形成、或者由丙烯酰胺均聚物形成、或者有摩尔比为2:3的丙烯酸甲酯与丙烯酰胺共聚物形成,所述聚合物涂层的厚度为0.3~8μm;
所述正极极片包括正极活性物质层,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含有高镍正极材料;所述高镍正极材料的化学式为LiaNixCoyMzO2,其中M选自Mn、Al、Zr、Ti、V、Mg、Fe、Mo中的至少一种,0.95≤a≤1.2,x≥0.5,y≥0,z≥0,且x+y+z=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为2000~20,000,0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涂层的涂布重量为0.5~10mg/5000mm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涂层的涂布重量为2~6mg/5000mm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涂层的厚度为2~4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电池的充电截止电压大于等于4.1V。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镍正极材料的表面有包覆层,所述包覆层的元素选自Zr、Ti、Ce、V、Mg、Al、Fe、Cr、Mo、Zn、B、Si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电池的极片的制备方法至少包括将用于制备聚合物涂层的聚合物浆料涂覆于所述活性物质层表面,以形成所述聚合物涂层;
其中,所述聚合物浆料的动力粘度为20~300mPa·s。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二次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浆料的动力粘度为50~200mPa·s。
CN201710627868.8A 2017-07-28 2017-07-28 一种二次电池极片,其制备方法及使用该极片的二次电池 Active CN1093092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27868.8A CN109309230B (zh) 2017-07-28 2017-07-28 一种二次电池极片,其制备方法及使用该极片的二次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27868.8A CN109309230B (zh) 2017-07-28 2017-07-28 一种二次电池极片,其制备方法及使用该极片的二次电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09230A CN109309230A (zh) 2019-02-05
CN109309230B true CN109309230B (zh) 2021-11-02

Family

ID=652025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27868.8A Active CN109309230B (zh) 2017-07-28 2017-07-28 一种二次电池极片,其制备方法及使用该极片的二次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0923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11872A (zh) * 2020-11-14 2021-11-0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极极片、含有该电极极片的二次电池、电池模块、电池包及用电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88393A (zh) * 2011-03-25 2014-03-26 学校法人东京理科大学 电池用电极及使用该电池用电极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CN103872329A (zh) * 2014-03-18 2014-06-18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锂离子二次电池及其负极片
CN104303340A (zh) * 2012-05-30 2015-01-21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用负极及其制造方法
CN104685673A (zh) * 2012-10-10 2015-06-03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用正极的制造方法、二次电池、以及二次电池用叠层体的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88393A (zh) * 2011-03-25 2014-03-26 学校法人东京理科大学 电池用电极及使用该电池用电极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CN104303340A (zh) * 2012-05-30 2015-01-21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用负极及其制造方法
CN104685673A (zh) * 2012-10-10 2015-06-03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用正极的制造方法、二次电池、以及二次电池用叠层体的制造方法
CN103872329A (zh) * 2014-03-18 2014-06-18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锂离子二次电池及其负极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09230A (zh) 2019-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50620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非水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
CN112216822B (zh) 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25190B (zh) 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
JP7106746B2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CN110797575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及使用该电解液的锂离子电池
CN109786832B (zh) 电解液添加剂、电解液及锂离子二次电池
CN110808414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及使用该电解液的锂离子电池
CN110676511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和锂离子二次电池
CN110783628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及使用该电解液的锂离子电池
CN108695487B (zh) 正极片及储能装置
WO2023206921A1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
CN109524714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
CN109119599B (zh) 一种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92255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
CN112467207A (zh) 一种电解液及包含该电解液的锂金属电池
CN109119631B (zh) 一种二次电池
CN110808413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及使用该电解液的锂离子电池
CN109309230B (zh) 一种二次电池极片,其制备方法及使用该极片的二次电池
CN110649317B (zh) 硅基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和锂离子二次电池
CN106941191B (zh) 锂离子电池及其非水电解液
WO2023141929A1 (zh) 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10336077B (zh) 一种高电压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
CN112713308A (zh) 一种非水电解液及基于其的锂离子电池
CN109273711B (zh) 一种二次电池
CN113851714B (zh) 一种电解液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