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96441B - 发动机的热交换器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的热交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96441B
CN109296441B CN201810818170.9A CN201810818170A CN109296441B CN 109296441 B CN109296441 B CN 109296441B CN 201810818170 A CN201810818170 A CN 201810818170A CN 109296441 B CN109296441 B CN 1092964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housing
case
casing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1817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96441A (zh
Inventor
李承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undai Yingweiga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osan Infraco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osan Infraco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osan Infracor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2964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964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964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964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7/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7/16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being arranged in parallel spaced relation
    • F28D7/1607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being arranged in parallel spaced relation with particular pattern of flow of the heat exchange media, e.g. change of flow dir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7/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7/16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being arranged in parallel spaced re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07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 F28F9/013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for tubes or tube-assembl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22Arrangements for directing heat-exchange media into successive compartments, e.g. arrangements of guide pl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F28D1/00 - F28D20/00
    • F28D2021/0019Other heat exchanger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Heat exchang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8D2021/004Other heat exchanger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Heat exchang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engine or machine cooling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22Arrangements for directing heat-exchange media into successive compartments, e.g. arrangements of guide plates
    • F28F2009/222Particular guide plates, baffles or deflectors, e.g. having particular orientation relative to an elongated casing or conduit
    • F28F2009/226Transversal parti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Abstract

本发明的热交换器包括:下部外壳,其具有下部壳半部和位于所述下部壳半部的两侧的第一、第二下部盖半部;上部外壳,其以能够固定的方式配置于所述下部外壳上,且具有与所述下部壳半部一同形成壳的上部壳半部、以及具备于所述上部壳半部的两侧且与所述第一下部盖半部一同形成第一盖且与所述第二下部盖半部一同形成第二盖的第一、第二上部盖半部;以及多个管,其配置于所述壳内,且分别与所述第一、第二盖流体连接而供在内部流动的冷媒从所述第一盖流向所述第二盖。

Description

发动机的热交换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交换器。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用于冷却发动机冷却水的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在使用于诸如车床发动机的发动机的热交换器可以被分类为管式和板式两种类型。在所述管式热交换器中,在容纳冷媒流动的多个管的外壳的两侧可以结合而组装盖。然而,由于所述管与所述外壳之间的间距很窄,不容易组装,当扩展热交换器的容量时,存在需要重新制作外壳、盖等部件的不便。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一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组装性优秀且能够容易扩展容量的结构的热交换器。
技术方案
用于达成上述本发明的一课题的示例性的实施例的热交换器包括:下部外壳,其具有下部壳半部和位于所述下部壳半部的两侧的第一、第二下部盖半部;上部外壳,其以能够固定的方式配置于所述下部外壳上,且具有与所述下部壳半部一同形成壳的上部壳半部、以及具备于所述上部壳半部的两侧且与所述第一下部盖半部一同形成第一盖且与所述第二下部盖半部一同形成第二盖的第一、第二上部盖半部;以及多个管,其配置于所述壳内,且分别与所述第一、第二盖流体连接而供在内部流动的冷媒从所述第一盖流向所述第二盖。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上部壳半部的可以具有供待冷却的流体流入的流入口,所述下部壳半部可以具有所述待冷却的流体流出的流出口。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上部盖半部可以具有供所述冷媒流入的流入口,所述第一下部盖半部可以具有待所述冷媒流出的流出口。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热交换器还可以包括挡板,其配置于所述第一上部盖半部与所述第一下部盖半部之间且用于阻挡所述第一上部盖半部与所述第一下部盖半部之间的冷媒的流动。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热交换器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障板,该障板配置于所述壳内,且用于形成所述壳内的流体的流动路径。
用于达成上述本发明的一课题的示例性的实施例的热交换器包括:下部外壳,其具有下部壳半部和位于所述下部壳半部的两侧的第一、第二下部盖半部;上部外壳,其具有上部壳半部和具备于所述上部壳半部的两侧的第三、第四上部盖半部;中间外壳,其介在于所述下部外壳与所述上部外壳之间,且包括中间下部外壳和中间上部外壳,所述中间下部外壳具有与所述下部壳半部一同形成第一壳的中间下部壳半部、以及具备于所述中间下部壳半部的两侧且与所述第一、第二下部盖半部一同形成第一、第二盖的中间第一下部盖半部和中间第二下部盖半部,所述中间上部外壳具有与所述上部壳半部一同形成第二壳的中间上部壳半部、以及具备于所述中间上部壳半部的两侧且与所述第三、第四上部盖半部一同形成第三、第四盖的中间第三上部盖半部和中间第四上部盖半部;多个第一管,其具备于所述第一壳内,且分别与所述第一、第二盖流体连接而供在内部流动的冷媒从所述第一盖流向所述第二盖;以及多个第二管,其配置于所述第二壳内,且分别与所述第三、第四盖流体连接而供在内部流动的冷媒从所述第三盖流向所述第四盖。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上部壳半部可以具有供待冷却的流体流入的流入口,所述下部壳半部具有所述待冷却的流体流出的流出口,所述中间外壳可以包括连接所述中间下部壳半部和所述中间上部壳半部的连接流路。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上部盖半部和所述中间第一下部盖半部可以分别具备供所述冷媒流入的流入口,所述中间第三上部盖半部和所述第一下部盖半部可以分别具备供所述冷媒流出的流出口。
用于达成上述本发明的一课题的示例性的实施例的热交换器包括:第一外壳,其具有第一壳半部和位于所述第一壳半部的一侧的第一盖半部;第二外壳,其以能够拆装的方式结合于所述第一外壳上,且具有与所述第一壳半部对应的第二壳半部和位于所述第二壳半部的一侧的对应于所述第一盖半部的第二盖半部;以及多个管,其配置于由所述第一、第二壳半部定义的壳内,且与由所述第一、第二盖半部定义的盖流体连接,且冷媒在内部流动。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半部可以具有供待冷却的流体流入的流入口,所述第一壳半部可以具有供所述待冷却的流体流出的流出口。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盖半部可以具有供所述冷媒流入的流入口,所述第一盖半部可以具有供所述冷媒流出的流出口。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热交换器还可以包括中间外壳,该中间外壳介在于所述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之间,且包括第三外壳和第四外壳,所述第三外壳以与所述第一外壳对置的方式配置且具有与所述第一壳半部对应的第三壳半部和在所述第三壳半部的一侧与所述第一盖半部对应的第三盖半部,所述第四外壳以与所述第二外壳对置的方式配置且具有与所述第二壳半部对应的第四壳半部和在所述第四壳半部的一侧与所述第二盖半部对应的第四盖半部。所述管可以包括:多个第一管,其配置于由所述第一、第三壳半部形成的第一壳内,且与由所述第一、第三盖半部形成的第一盖流体连接;以及多个第二管,其配置于由所述第二、第四壳半部形成的第二壳内,且与由所述第三、第四盖半部形成的第二盖流体连接。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半部可以具有供待冷却的流体流入的流入口,所述第一壳半部可以具有供所述待冷却的流体流出的流出口,所述中间外壳可以包括连接所述第四壳半部和所述第三壳半部的连接流路。
发明的效果
根据示例性的实施例,热交换器能够包括:下部外壳,其具有下部壳半部和位于下部壳半部的两侧的第一、第二下部盖半部;上部外壳,其具有与所述下部壳半部一同形成壳的上部壳半部和位于所述上部壳半部的两侧的第一、第二上部盖半部;以及管组装体,其设置于所述下部外壳与所述上部外壳之间且具有配置于所述壳内部的多个管。
在所述下部外壳上配置所述管组装体后,能够以覆盖所述管组装体的方式将所述上部外壳结合于所述下部外壳上。从而,能够容易地组装所述热交换器。
此外,所述热交换器还可以包括能够形成至少2个壳空间的中间外壳,以能够扩展位于所述上部外壳与所述下部外壳之间的热交换器的容量。从而,无需重新制作部件即可根据需求容易地扩展所述热交换器的容量。
但是,本发明的效果不限于上面提及的效果,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思想和领域的范围内被多样地扩展。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示例性的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图1的热交换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示出图1的热交换器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示例性的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图4的热交换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示出图4的热交换器的中间外壳的截面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0、11:热交换器,100:下部外壳,102:流出口,104:流出口,110:下部壳半部,120:第一下部盖半部,130:第二下部盖半部,150:第一下部容纳槽,152:第二下部容纳槽,200:上部外壳,202:流入口,204:流入口,210:上部壳半部,220:第一上部盖半部、第三上部盖半部,230:第二上部盖半部、第四上部盖半部,140:第一挡板,250:第一上部容纳槽,252:第二上部容纳槽,300:管组装体、第一管组装体,310:管、第一管,310a:第一组的管、第一组的第一管,310b:第二组的管、第二组的第一管,320:障板、第一障板,330:第一管板,332:第二管板,340、342:O型环,350、750:垫片,400:中间下部外壳,402:流入口,404:流入口,410:中间下部壳半部,420:中间第一下部盖半部,430:中间第二下部盖半部,500:中间上部外壳,502:流出口,504:流出口,510:中间上部壳半部,520:中间第一上部盖半部,530:中间第二上部盖半部,540:第二挡板,600:中间外壳,610:连接流路,700:第二管组装体,710:第二管,710a:第一组的第二管,720b:第二组的第二管,720:第二障板,730:第三管板,732:第四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所附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发明的各图中,结构物的尺寸相对于实际被扩大而图示,以求本发明的清楚性。
本发明中,第一、第二等术语可以用于说明多样的构成要素,但这些构成要素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作区分一个构成要素与另一构成要素的目的。
当提及某一构成要素“连结”或“连接”至另一构成要素时,应理解为可以是直接连结或连接至该另一构成要素,但中间也有可能存在别的构成要素。反之,当提及某一构成要素“直接连结”或“直接连接”至另一构成要素时,应理解为中间不存在别的构成要素。用于说明构成要素间的关系的其他表达方式,即“在……之间”、“正好在……之间”或“与……邻接”、“与……直接邻接”等也应如此进行解释。
本发明中使用的术语仅为说明特定的实施例而使用,并不意图限定本发明。除非上下文中明确另行定义,单数的表达方式包括复数的表达方式。在本申请中,“包括”或“具有”等术语应理解为用于指定说明书上记载的特征、数字、步骤、动作、构成要素、部件或这些的组合的存在,而不是预先排除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其他特征或数字、步骤、动作、构成要素、部件或这些的组合的存在或可附加性。
对于本文所公开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特定的结构性乃至功能性说明只是以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目的例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被实施为多样的形态,不应解释为限于本文所说明的实施例。
图1是示出示例性的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图1的热交换器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示出图1的热交换器的剖视图。
参照图1至图3,热交换器10可以包括壳S、向壳S的两侧提供第一、第二盖C1、C2的外壳,以及配置于所述外壳内且具有多个管310的管组装体300。所述外壳可以包括第一外壳和以能够拆装的方式结合于所述第一外壳的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可以包括第一壳半部和配置于所述第一壳半部的两侧的第一盖半部。所述第二外壳可以包括以对应于所述第一壳半部的方式配置的第二壳半部和以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盖半部的方式配置于所述第二壳半部的两侧的第二盖半部。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第二外壳可以沿相对于管组装体300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相互结合。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第一外壳可以是下部外壳100,所述第二外壳可以是上部外壳200。所述第一壳半部可以是下部壳半部110,所述第一盖半部可以是第一下部盖半部120和第二下部盖半部130。所述第二壳半部可以是上部壳半部210,所述第二盖半部可以是第一上部盖半部220和第二上部盖半部230。所述第一、第二外壳的配置不限于此,例如,所述第一、第二外壳可以互相水平地并列配置。
上部外壳200和下部外壳100可以通过固定螺栓等紧固部件紧固于相对应的第一紧固孔195和第二紧固孔295来相互结合。第一紧固孔195和第二紧固孔295可以形成于凸出形成于下部外壳100和上部外壳200的各自的被开放的端部的第一凸缘190和第二凸缘290。在下部外壳100与上部外壳200之间可以介在用于流体密封的垫片350。在垫片350形成对应于第一、第二紧固孔195、295的第一垫片紧固孔355,第一垫片紧固孔355可以与第一、第二紧固孔195、295一同与所述紧固部件结合。第一垫片紧固孔355可以形成于形成为对应于第一、第二凸缘190、290的形状的形状的第一垫片凸缘353。下部外壳100和上部外壳200相互结合时,可以由各外壳100、200内部的下部壳半部110和上部壳半部210形成壳S。第一下部盖半部120可以与第一上部盖半部220一同形成第一盖C1,第二下部盖半部130可以与第二上部盖半部230一同形成第二盖C2。
壳S可以提供诸如冷却水的流体流动的流路。上部壳半部210可以具有供待冷却的流体W流入的流入口202,下部壳半部110可以具有供所述流体流出的流出口102。从而,冷却发动机的冷却水W可以通过流入口202沿壳S内部流动后,通过流出口102排出。
管组装体300可以配置于所述外壳内。管组装体300可以包括多个管310、以及支撑管310的两端部的第一、第二管板330、332。管310可以以相互隔开的方式被支撑。管310的一端部可以被第一管板330支撑,管310的另一端部可以被第二管板332支撑。
当管组装体300设置于下部外壳100与上部外壳200之间时,管310可以配置于壳S内。管310可以沿壳S的长度方向延伸。将管组装体300组装于所述外壳内时,首先,可以在下部外壳100上配置管组装体300后,使上部外壳200在覆盖管组装体300的同时固定于下部外壳100。据此,可以避免需要通过容纳使用于船舶用大型发动机的体积较大且较重的管组装体300的外壳两侧的第一盖和第二盖沿壳S的长度方向插入壳S内部的组装工程。从而,能够将管310容易地组装于所述外壳内。
在下部壳半部110与第一下部盖半部120之间可以形成第一下部容纳槽150,在下部壳半部110与第二下部盖半部130之间可以形成第二下部容纳槽152。在上部壳半部210与第一上部盖半部220之间可以形成第一上部容纳槽250,在上部壳半部210与第二上部盖半部230之间可以形成第二上部容纳槽252。就第一管板330而言,可以使O型环340介在于下部外壳100的第一下部容纳槽150与上部外壳200的第一上部容纳槽250内来插入。就第二管板332而言,可以使O型环342介在于下部外壳100的第二下部容纳槽152与上部外壳200的第二上部容纳槽252内来插入。从而,壳S与第一盖C1可以通过第一管板330相互分离,壳S与第二盖C2可以通过第二管板332相互分离。
管310的一端部可以与第一盖C1的内部空间流体连接,管310的另一端部可以与第二盖C2的内部空间流体连接。从而,在管310内部流动的冷媒M可以在第一盖C1与第二盖C2之间向一方向流动。例如,冷媒M可以包括海水。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热交换器10还可以包括挡板140,挡板140配置于第一上部盖半部220与第一下部盖半部120之间且用于阻挡第一上部盖半部220与第一下部盖半部120之间的冷媒M的流动。从而,第一盖C1的内部空间可以被挡板140区分为第一上部盖C1a和第一下部盖C1b。
此外,第一上部盖半部220可以具有供冷媒M流入的流入口204,第一下部盖半部120可以具有供冷媒M流出的流出口104。
在这种情况下,多个管310可以包括第一组的管310a和第二组的管310b。所述第一组的管310a的一端部可以与第一上部盖C1a的内部空间流体连接,所述第一组的管310a的另一端部可以与第二盖C2的内部空间流体连接。所述第二组的管310b的一端部可以与第一下部盖C1b的内部空间流体连接,所述第二组的管310b的另一端部可以与第二盖C2的内部空间流体连接。
从而,通过流入口204流入第一上部盖C1a的内部空间的冷媒M可以流经所述第一组的管310a内部而流向第二盖C的内部空间后,流经所述第二组的管310b内部流向第一下部盖C1b,并通过流出口104排出。由此,在所述第一组的管310a和所述第二组的管310b内部流动的冷媒M与在壳S内部流动的冷却水进行热交换,从而能够冷却所述冷却水。此处,在船舶用发动机的情况下,作为冷媒M,可以使用海水,作为待冷却的流体W,可以是发动机冷却水。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热交换器1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障板320,该障板320配置于壳S内且用于形成壳S内的流体的流动路径。例如,管组装体300可以包括沿管310的延伸方向,即壳S的长度方向相互隔开配置的多个障板320。障板320可以整体上具有半圆板形状。障板320可以以实质上正交于管310的延伸方向的方式设置。障板320可以通过部分地阻挡沿壳S的长度方向流动的流体的流动来沿壳S的长度方向以之字形或螺旋形态对待冷却的流体W的移动进行导向。图2和图3示例性地示出形成于管组装体300的障板320的形状。与此不同地,障板320可以分别形成于上部外壳200和下部外壳100内部。
如上所述,热交换器10可以包括:下部外壳100,其具有下部壳半部110和位于下部壳半部110的两侧的第一、第二下部盖半部120、130;上部外壳200,其具有与下部壳半部110一同形成壳S的上部壳半部210和位于上部壳半部210的两侧的第一、第二上部盖半部220、230;以及管组装体300,其设置于下部外壳100与上部外壳200之间且具有配置于壳S内部的多个管310。
可以在下部外壳100上配置管组装体300后,以覆盖管组装体300的方式在下部外壳100上结合上部外壳200。从而,能够提高热交换器10的组装性。
图4是示出示例性的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图4的热交换器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示出图4的热交换器的中间外壳的截面的立体图。就所述热交换器而言,除了追加中间外壳来增加热交换容量的点外,与参照图1至图3说明的热交换器实质上相同。因此,对于相同的构成要素用相同的参照符号表示,并省略对相同的构成要素的反复说明。
参照图4至图6,热交换器11可以包括第一壳和第二壳、向所述第一壳的两侧提供第一、第二盖以及向所述第二壳的两侧提供第三、第四盖的外壳、配置于所述外壳内且具有多个第一管310的第一管组装体300、以及配置于所述外壳内且具有多个第二管710的第二管组装体700。所述外壳可以包括第一外壳、第二外壳、以及介在于所述第一、第二外壳之间的中间外壳。
所述第一外壳可以包括第一壳半部和配置于所述第一壳半部的两侧的第一盖半部。所述第二外壳可以包括第二壳半部和位于所述第二壳半部的两侧的第二盖半部。所述中间外壳可以包括第三外壳和第四外壳。所述第三外壳可以以与所述第一外壳对置的方式配置,且包括与所述第一壳半部对应的第三壳半部和在所述第三壳半部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盖半部对应的第三盖半部。所述第四外壳可以以与所述第二外壳对置的方式配置,且包括与所述第二壳半部对应的第四壳半部和在所述第四壳半部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二盖半部对应的第四盖半部。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壳、所述中间外壳以及所述第二外壳可以相互垂直地配置。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第一外壳可以是下部外壳100,所述第二外壳可以是上部外壳200。所述第三外壳可以是与第一外壳100对置的中间外壳600的中间下部外壳400,所述第四外壳可以是与第二外壳200对置的中间外壳600的中间上部外壳500。
所述第一壳半部可以是下部壳半部110,所述第一盖半部可以是第一下部盖半部120和第二下部盖半部130。所述第二壳半部可以是上部壳半部210,所述第二盖半部可以是第三上部盖半部220和第四上部盖半部230。所述第三壳半部可以是中间下部壳半部410,所述第三盖半部可以是中间第一下部盖半部420和中间第二下部盖半部430。所述第四壳半部可以是中间上部壳半部510,所述第四盖半部可以是中间第一上部盖半部520和中间第二上部盖半部530。所述第一外壳、所述第二外壳以及所述中间外壳的配置不限于此,例如,所述第一外壳、所述第二外壳以及所述中间外壳可以相互水平地并列配置。
中间外壳600可以以配置于下部外壳100与上部外壳200之间的方式通过固定螺栓等紧固部件分别固定于下部外壳100和上部外壳200。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在不设置中间外壳600的情况下,如图1至图3所图示,下部外壳100和上部外壳200可以形成为能够直接结合的结构。据此,无需进行下部外壳100和上部外壳200的结构变更即可视情况对中间外壳600的设置进行选择。为此,中间外壳600可以具备对应于下部外壳100和上部外壳200的第一、第二凸缘190、290的第三凸缘693、以及对应于第一、第二紧固孔195、295的第三紧固孔695。在中间外壳600的侧面可以形成连接形成于上下的第三凸缘693的凸出部690。凸出部690形成为从中间外壳600的侧面凸出,从而能够提高中间外壳600的热交换性能和结构刚性。由此,下部外壳100和上部外壳200可以隔着中间外壳600而结合。在下部外壳100与上部外壳200之间可以介在用于流体密封的第一、第二垫片350、750。与上述下部外壳100、上部外壳200以及中间外壳600的结合结构对应地,在第一垫片350可以形成第一垫片凸缘353和第二垫片紧固孔355,在第二垫片750可以形成第二垫片凸缘753和第二垫片紧固孔755。当中间外壳600结合于下部外壳100与上部外壳200之间时,下部壳半部110可以与中间下部壳半部410一同形成第一壳,上部壳半部210可以与中间上部壳半部510一同形成第二壳。第一下部盖半部120可以与中间第一下部盖半部420一同形成第一盖,第二下部盖半部130可以与中间第二下部盖半部430一同形成第二盖。第三上部盖半部220可以与中间第一上部盖半部520一同形成第三盖,第四上部盖半部130可以与中间第二上部盖半部530一同形成第四盖。
所述第一壳可以提供诸如冷却水的流体流动的流路。中间下部壳半部410可以具有供待冷却的流体W流入的流入口402,下部壳半部110可以具有供所述流体流出的流出口102。所述第二壳可以提供诸如冷却水的流体流动的流路。上部壳半部210可以具有供待冷却的流体W流入的流入口202,中间上部壳半部510可以具有供所述流体流出的流出口502。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中间外壳600可以包括连接中间上部壳半部510和中间下部壳半部410的连接流路610。从而,诸如冷却发动机的冷却水的流体W可以通过流入口202沿所述第一壳内部流动后,通过连接流路610沿所述第二壳内部流动后,通过流出口102排出。
第一、第二管组装体300、700可以配置于所述外壳内。第一管组装体300可以包括多个第一管310、以及支撑第一管310的两端部的第一、第二管板330、332。第二管组装体700可以包括多个第二管710、以及支撑第二管710的两端部的第三、第四管板730、732。
当第一管组装体300设置于下部外壳100与中间外壳600之间时,第一管310可以配置于所述第一壳内。第一管310可以沿所述第一壳的长度方向延伸。将第一管组装体300组装于所述外壳内时,首先,可以在下部外壳100上配置第一管组装体300后,使中间下部外壳400在覆盖第一管组装体300的同时将中间外壳600固定于下部外壳100。当配置第一管组装体300时,第一、第二管板330、332的下部可以分别安放于形成于下部外壳100的内部的第一、第二下部容纳槽150、152,第一、第二管板330、332的上部可以安放于形成于中间外壳600内部的下部容纳槽452。由此,能够容易地将第一管310组装于所述外壳内。
当第二管组装体700设置于中间外壳600与上部外壳200之间时,第二管710可以配置于所述第二壳内。第二管710可以沿所述第二壳的长度方向延伸。将第二管组装体700组装于所述外壳内时,首先,可以将第二管组装体700配置于中间外壳600的中间上部外壳500上后,使上部外壳200在覆盖第二管组装体300的同时固定于中间外壳600。当配置第二管组装体700时,第三、第四管板730、732的上部可以分别安放于形成于上部外壳200的内部的第三、第四上部容纳槽,第三、第四管板730、732的下部可以安放于形成于中间外壳600内部的上部容纳槽552。所述第三、第四上部容纳槽可以形成为与前述的图3的第一、第二上部容纳槽250、252相似的形态。
由此,能够容易地将第二管310组装于所述外壳内。
第一管310的一端部可以与所述第一盖的内部空间流体连接,第一管310的另一端部可以与所述第二盖的内部空间流体连接。从而,在第一管310内部流动的冷媒M可以在所述第一盖与所述第二盖之间流动。
第二管710的一端部可以与所述第三盖的内部空间流体连接,第二管710的另一端部可以与所述第四盖的内部空间流体连接。从而,在第二管710内部流动的冷媒M可以在所述第三盖与所述第四盖之间流动。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热交换器11可以包括第一挡板140和第二挡板540。图5中示出了第一挡板140设置于下部外壳100的一例。据此,第一挡板140配置于中间第一下部盖半部420与第一下部盖半部120之间,从而所述第一盖的内部空间可以被第一挡板140区分为第一上部盖和第一下部盖。据此,通过第一挡板140,所述第一上部盖内的冷媒M可以经由所述管组装体和所述第二盖流入所述第一下部盖。此外,图5中示出了第二挡板540设置于中间外壳600的一例。据此,第二挡板540可以配置于第三上部盖半部220与中间第一上部盖半部520之间。由此,所述第三盖的内部空间可以被第二挡板540区分为第三上部盖和第三下部盖。据此,通过第二挡板540,所述第三上部盖内的冷媒M可以经由所述管组装体和所述第四盖流入所述第三下部盖。
这样的挡板140、540可以采用多样的结构。例如,第一挡板140可以设置于中间外壳600的下端,而不设置于下部外壳100。在这种情况下,如图3所示,可以连同不设置中间外壳600的情况也一起考虑,使第二挡板540设置于第二外壳200的第三上部盖半部220的下端。作为另一例,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的情况下,也可以有如下情形,即,第一挡板140并非仅设置于下部外壳100和上部外壳200中的某一方,而是以上部外壳200和下部外壳100结合时相互接触结合而形成第一挡板140的方式分开形成于各个外壳。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一挡板140分别设置于上部外壳和下部外壳,因而在中间外壳600可以省略另外的挡板(图中,第二挡板)的设置。
此外,第三上部盖半部220可以具有供冷媒M流入的流入口204,中间第一上部盖半部520可以具有供冷媒M流出的流出口504。中间第一上部盖半部420可以具有供冷媒M流入的流入口404,第一下部盖半部120可以具有供冷媒M流出的流出口104。
从而,通过流入口204流入所述第三上部盖的内部空间的冷媒M可以流经第一组的第二管710a内部而流入所述第四盖的内部空间后,流经第二组的第二管710b内部而流向所述第三下部盖,并通过流出口504排出。由此,在所述第一组的第二管710a和所述第二组的第二管710b内部流动的冷媒M与在所述第二壳内部流动的冷却水进行热交换,从而能够冷却所述冷却水。
此外,通过流入口404流入所述第一上部盖的内部空间的冷媒M可以流经第一组的第一管310a而流向所述第二盖的内部空间后,流经第二组的第一管310b内部而流向所述第一下部盖,并通过流出口104排出。由此,在所述第一组的第一管310a和所述第二组的第一管310b内部流动的冷媒M与在所述第一壳内部流动的冷却水进行热交换,从而能够冷却所述冷却水。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热交换器11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障板320,该第一障板320配置于所述第一壳内且用于形成所述第一壳内的流体的流动路径;以及至少一个第二障板720,该第二障板720配置于所述第二壳内且用于形成所述第二壳内的流体的流动路径。
如上所述,所述外壳能够被分离为上部外壳200和下部外壳100,且在上部外壳200与下部外壳100之间还可以包括能够形成至少2个壳空间的中间外壳600,以扩展热交换器的容量。
从而,在需要加大热交换器的容量的情况下,无需进行上部外壳200或外壳100的结构变更,只需追加中间外壳500和另外的管组装体700即可。即,能够容易地增加热交换器的容量。
尽管上面参照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本领域的一般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下面的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本发明的思想和领域的范围内,可以多样地修正和变更本发明。

Claims (11)

1.一种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部外壳,其具有下部壳半部和位于所述下部壳半部的两侧的第一、第二下部盖半部;
上部外壳,其以能够固定的方式配置于所述下部外壳上,且具有与所述下部壳半部一同形成壳的上部壳半部、以及具备于所述上部壳半部的两侧且与所述第一下部盖半部一同形成第一盖且与所述第二下部盖半部一同形成第二盖的第一、第二上部盖半部;以及
管组装体,其具有多个管及第一、第二管板,所述多个管配置于所述壳内,且分别与所述第一、第二盖流体连接而供在内部流动的冷媒从所述第一盖流向所述第二盖,所述第一、第二管板支撑所述管的两端部,
所述管的一端部被所述第一管板支撑,所述管的另一端部被所述第二管板支撑,
在所述下部壳半部与所述第一下部盖半部之间形成有第一下部容纳槽,在所述下部壳半部与所述第二下部盖半部之间形成有第二下部容纳槽,在所述上部壳半部与所述第一上部盖半部之间形成有第一上部容纳槽,在所述上部壳半部与所述第二上部盖半部之间形成有第二上部容纳槽,
所述第一管板插入于所述第一下部容纳槽和所述第一上部容纳槽内,从而所述壳与所述第一盖通过所述第一管板相互分离,所述第二管板插入于所述第二下部容纳槽和所述第二上部容纳槽内,从而所述壳与所述第二盖通过所述第二管板相互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上部壳半部具有供待冷却的流体流入的流入口,所述下部壳半部具有所述待冷却的流体流出的流出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上部盖半部具有供所述冷媒流入的流入口,所述第一下部盖半部具有待所述冷媒流出的流出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挡板,其配置于所述第一上部盖半部与所述第一下部盖半部之间且用于阻挡所述第一上部盖半部与所述第一下部盖半部之间的冷媒的流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至少一个障板,其配置于所述壳内,且用于形成所述壳内的流体的流动路径。
6.一种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下部外壳,其具有下部壳半部和位于所述下部壳半部的两侧的第一、第二下部盖半部;
上部外壳,其具有上部壳半部和具备于所述上部壳半部的两侧的第三、第四上部盖半部;
中间外壳,其介于所述下部外壳与所述上部外壳之间,且包括中间下部外壳和中间上部外壳,所述中间下部外壳具有与所述下部壳半部一同形成第一壳的中间下部壳半部、以及具备于所述中间下部壳半部的两侧且与所述第一、第二下部盖半部一同形成第一、第二盖的中间第一下部盖半部和中间第二下部盖半部,所述中间上部外壳具有与所述上部壳半部一同形成第二壳的中间上部壳半部、以及具备于所述中间上部壳半部的两侧且与所述第三、第四上部盖半部一同形成第三、第四盖的中间第三上部盖半部和中间第四上部盖半部;
多个第一管,其具备于所述第一壳内,且分别与所述第一、第二盖流体连接而供在内部流动的冷媒从所述第一盖流向所述第二盖;以及
多个第二管,其配置于所述第二壳内,且分别与所述第三、第四盖流体连接而供在内部流动的冷媒从所述第三盖流向所述第四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壳半部具有供待冷却的流体流入的流入口,所述下部壳半部具有所述待冷却的流体流出的流出口,所述中间外壳包括连接所述中间下部壳半部和所述中间上部壳半部的连接流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上部盖半部和所述中间第一下部盖半部分别具备供所述冷媒流入的流入口,所述中间第三上部盖半部和所述第一下部盖半部分别具备供所述冷媒流出的流出口。
9.一种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外壳,其具有第一壳半部和位于所述第一壳半部的一侧的第一盖半部;
第二外壳,其以能够拆装的方式结合于所述第一外壳上,且具有与所述第一壳半部对应的第二壳半部和位于所述第二壳半部的一侧的对应于所述第一盖半部的第二盖半部;
中间外壳,其介于所述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之间,且包括第三外壳和第四外壳,所述第三外壳以与所述第一外壳对置的方式配置且具有与所述第一壳半部对应的第三壳半部和在所述第三壳半部的一侧与所述第一盖半部对应的第三盖半部,所述第四外壳以与所述第二外壳对置的方式配置且具有与所述第二壳半部对应的第四壳半部和在所述第四壳半部的一侧与所述第二盖半部对应的第四盖半部;
多个第一管,其配置于由所述第一、第三壳半部定义的第一壳内,且与由所述第一、第三盖半部定义的第一盖流体连接,且冷媒在内部流动;以及
多个第二管,其配置于由所述第二、第四壳半部定义的第二壳内,且与由所述第二、第四盖半部定义的第二盖流体连接,且冷媒在内部流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盖半部具有供所述冷媒流入的流入口,所述第一盖半部具有供所述冷媒流出的流出口。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壳半部具有供待冷却的流体流入的流入口,所述第一壳半部具有供所述待冷却的流体流出的流出口,所述中间外壳包括连接所述第四壳半部和所述第三壳半部的连接流路。
CN201810818170.9A 2017-07-24 2018-07-24 发动机的热交换器 Active CN1092964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7-0093218 2017-07-24
KR1020170093218A KR102436657B1 (ko) 2017-07-24 2017-07-24 엔진의 열 교환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96441A CN109296441A (zh) 2019-02-01
CN109296441B true CN109296441B (zh) 2021-02-19

Family

ID=65167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18170.9A Active CN109296441B (zh) 2017-07-24 2018-07-24 发动机的热交换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2436657B1 (zh)
CN (1) CN10929644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92899B (zh) * 2019-08-28 2022-05-13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1426221B (zh) * 2020-05-18 2021-06-15 安徽东能换热装备有限公司 对半式上下组装换热器及其组装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97365A (en) * 1983-08-15 1985-02-05 John Boyer Heat exchanger
FR2613058B1 (fr) * 1987-03-25 1990-06-08 Valeo Echangeur de chaleur, notamment pour le refroidissement de l'air de suralimentation du moteur d'un vehicule automobile
JP3641840B2 (ja) * 1994-09-26 2005-04-27 石川島播磨重工業株式会社 横型コンデンサ
WO2008145652A2 (en) * 2007-05-31 2008-12-04 Shell Internationale Research Maatschappij B.V. Heat exchanger shell assembly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AU2011201083B2 (en) * 2010-03-18 2013-12-05 Modine Manufacturing Company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5244845B2 (ja) * 2010-03-31 2013-07-24 株式会社ユタカ技研 熱交換器
CN103256835B (zh) * 2013-05-17 2015-07-29 广西壮族自治区特种设备监督检验院 一种可方便壳程清洗的管壳式换热器
KR101576192B1 (ko) * 2014-05-21 2015-12-10 주식회사 알토엔대우 잠열 열교환기의 제조방법
CN204806937U (zh) * 2015-06-29 2015-11-25 高全生 一种中心含填充管的新型密布换热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436657B1 (ko) 2022-08-26
CN109296441A (zh) 2019-02-01
KR20190010941A (ko) 2019-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13583B1 (en) Heat exchanger
JP4927834B2 (ja) バッフルとシールとの集合体及び熱交換器の組立方法
KR101455881B1 (ko) 다유체 2차원 열교환기
KR890002902B1 (ko) 열교환기
US6622517B1 (en) Condenser assembly having readily varied volumetrics
CN109296441B (zh) 发动机的热交换器
JP2009532659A (ja) プレート熱交換器
JP2012515288A (ja) フィン付き円筒形熱交換器
KR950001261A (ko) 열교환장치와 여과장치
US20090084532A1 (en) Heat exchanger with divided coolant chamber
US20060060327A1 (en) Integrated condenser oil cooler with a receiver/dryer
JP2009103404A (ja) 熱交換器
CN112789474B (zh) 板式热交换器布置结构
KR20130065174A (ko) 차량용 열교환기
US20110198063A1 (en) Tubular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a tubular heat exchanger
WO2016098555A1 (ja) 熱交換器
JP7244251B2 (ja) 積層型熱交換器
US20080128345A1 (en) Unified Oil Filter and Cooler
EP2955469A1 (en) Baffle suitable for evaporators
JP6805805B2 (ja) 多管式熱交換器および熱交換システム
CN215373634U (zh) 换热器
US11143458B2 (en) Tube-fin heat exchanger
JP2005274044A (ja) 熱源装置
JP4352424B2 (ja) オイルクーラ
KR20180031172A (ko) 차량용 열교환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Inchon, South Korea

Patentee after: Hyundai Yingweigao Co.,Ltd.

Address before: Inchon, South Korea

Patentee before: DOOSAN INFRACORE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