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78459A - 一种装饰用3d玻璃组及其加工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装饰用3d玻璃组及其加工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78459A
CN109278459A CN201811175583.6A CN201811175583A CN109278459A CN 109278459 A CN109278459 A CN 109278459A CN 201811175583 A CN201811175583 A CN 201811175583A CN 109278459 A CN109278459 A CN 1092784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ass
color
group
face
color gl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7558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裕文
林奉铭
赖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Mstar Technology Ltd Of Three In Xiamen
Original Assignee
New Mstar Technology Ltd Of Three In Xiame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w Mstar Technology Ltd Of Three In Xiamen filed Critical New Mstar Technology Ltd Of Three In Xiamen
Priority to CN20181117558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78459A/zh
Publication of CN1092784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7845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4DECORATIVE ARTS
    • B44CPRODUCING DECORATIVE EFFECTS; MOSAICS; TARSIA WORK; PAPERHANGING
    • B44C5/00Processes for producing special ornamental bod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23/00Re-forming shaped glass
    • C03B23/20Uniting glass pieces by fusing without substantial reshap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AREA)
  • Joining Of Glass To Oth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饰用3D玻璃组及其加工方法和应用,该装饰用3D玻璃组,包括第一色泽玻璃和第二色泽玻璃。该二玻璃的色泽不同,且第一色泽玻璃的色泽浅于第二色泽玻璃;该二玻璃均具有熔接平面,二者熔接以形成所述3D玻璃组。本发明的加工方法通过熔接技术,将至少两种色泽不同的玻璃熔接,再采用CNC冷加工工艺加工出其他机械构造,以制成所述3D玻璃组。本发明公开的装饰用3D玻璃解决方案,成本低、成熟度高,可以满足3D玻璃用于各类型装饰效果的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装饰用3D玻璃组及其加工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屏显类电子产品的玻璃制品附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饰用3D玻璃组及其加工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诸如手机等屏显类电子产品的外观和功能的需求提升,以及技术的日渐成熟,愈来愈多的产品致力于使用3D玻璃运用的手机前盖和后盖上,结合玻璃材质的手机设计也更加多样化。
现有的一种解决方案中,采用3D玻璃与装饰膜材贴合,该装饰膜材在PET基材上进行印刷,彩镀,耐米纹理等工艺得到,随后采用3D贴合技术将装饰膜内贴在3D玻璃内,最终获得符合客户需求的装饰设计。该方案中,受限于3D玻璃的外形设计,当其内弧弧度小于R2mm时,装饰膜的贴合难度较高,容易出现褶皱、气泡等贴合不良的问题,此外,若采用倒扣设计的3D玻璃,则更难贴合装饰膜。
另一种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中,采用3D玻璃成品进行喷墨处理,通过喷墨设备,利用黄光光刻技术,实现3D玻璃的装饰设计需求。然而,3D玻璃的喷墨工艺,一旦出现品质不良,则无法返工,综合而言成本较高;同时在特殊的3D玻璃设计中,若玻璃是倒扣设计,普通喷墨设备无法满足工艺需求,需开发更加先进的3D喷墨设备,增加了技术的难度和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成本、成熟度高的装饰用3D玻璃解决方案,以满足3D玻璃用于各类型装饰效果的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装饰用3D玻璃组,其包括:第一色泽玻璃和第二色泽玻璃,该二玻璃的色泽不同,且均具有熔接平面,二者熔接以形成所述3D玻璃组。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色泽玻璃的色泽浅于第二色泽玻璃;所述第一色泽玻璃为平板玻璃,所述第二色泽玻璃为框型玻璃,二者对位熔接;
所述第二色泽玻璃的内框面形成一内倾面,且其靠近第一色泽玻璃一侧的框宽大于其远离第一色泽玻璃一侧的框宽;所述第一色泽玻璃远离第二色泽玻璃的一侧具有外弧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附加玻璃;所述附加玻璃为一框型玻璃,其与所述第二色泽玻璃远离第一色泽玻璃的一侧对位熔接;所述附加玻璃为与所述第二色泽玻璃色泽不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遮光层,其喷设并覆盖于所述内倾面,并沿该内倾面的两侧向外延伸;所述遮光层为装饰性油墨或装饰性光阻;所述装饰性油墨或装饰性光阻的颜色为黑或白或其他可制成油墨或光阻的颜色;
所述遮光层的一端延伸至覆盖部分所述第一色泽玻璃靠近第二色泽玻璃的端面,其另一端连续地延伸至覆盖所述3D玻璃组距离所述第一色泽玻璃的最远的端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色泽玻璃和第二色泽玻璃的应变点小于150℃;两者的软化点相差小于200℃,其热膨胀系数与热收缩率的差值小于1%。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装饰用3D玻璃组的加工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S1:采用色泽不同的第一色泽玻璃和第二色泽玻璃进行CNC加工,并平抛出熔接平面;
S2:将具有熔接平面的第一色泽玻璃和第二色泽玻璃熔接,形成3D玻璃组毛坯;
S3:对所述3D玻璃组毛坯的二玻璃再进行CNC加工,形成相应的倾面和弧面,从而形成所述3D玻璃组。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色泽玻璃为平板玻璃,所述第二色泽玻璃为框型玻璃;第一色泽玻璃的色泽浅于第二色泽玻璃;
所述步骤S3具体为:对步骤S2所形成的3D玻璃组毛坯再进行CNC加工,使得所述第二色泽玻璃的内框面形成一内倾面,所述第一色泽玻璃远离第二色泽玻璃的一侧具有外弧面;
所述第二色泽玻璃靠近第一色泽玻璃一侧的框宽大于其远离第一色泽玻璃一侧的框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步骤S3后,还包括步骤S4:将一为框型玻璃的附加玻璃与第二色泽玻璃远离第一色泽玻璃的一侧对位熔接;所述附加玻璃为与第二色泽玻璃色泽不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步骤S4后,还包括步骤S5:采用喷涂设备,沿所述内倾面的两侧向外延伸,将装饰性油墨/装饰性光阻喷设并覆盖于所述内倾面及其两端,形成一遮光层;
所述装饰性油墨/装饰性光阻的颜色为黑或白或其他可制成油墨或光阻的颜色;
所述遮光层的一端延伸至覆盖部分所述第一色泽玻璃靠近第二色泽玻璃的端面,其另一端连续地延伸至覆盖所述3D玻璃组距离所述第一色泽玻璃的最远的端面。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装饰用3D玻璃组的应用,所述3D玻璃组为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3D玻璃组,并用于屏显类电子产品的前盖或后盖或保护盖;
所述3D玻璃组的第一色泽玻璃,其未与第二色泽玻璃熔接的区域为可视区,其与第二色泽玻璃熔接的区域为装饰区;
所述屏显类电子产品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智能音箱、汽车仪表盘、家用电器。
本发明的所提供的3D玻璃组及其加工方法和应用,所述加工方法通过熔接技术,尤其是可采用不完全熔接技术,将至少两种不同色泽的玻璃熔接为一体,再采用CNC冷加工工艺加工出其他机械构造,以制成所述3D玻璃组,该3D玻璃组无需附加其他装饰性工艺,即可拥有一定的装饰效果。此外,该3D玻璃组具有内倾面的结构设计,还可以对其附加其他装饰性工艺,因而有效改善了目前装饰膜与3D玻璃的贴合工艺受限于玻璃外形设计的缺陷,同时也可以解决喷墨工艺在3D玻璃运用中的成本问题,使得3D玻璃在外形设计上更加多变,不仅降低了工艺的难度,也使得其成品可以满足3D玻璃用于各类型装饰效果的需求,从而作为前盖板、后盖板以及各类保护盖板应用于各类屏显类电子产品。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的3D玻璃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3D玻璃组的一实施例的加工流程示意图,该实施例中,3D玻璃组包括两种玻璃;
图3示出了3D玻璃组的另一实施例的加工流程示意图,该实施例中,3D玻璃组包括三种玻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就解决现有技术中膜材贴合工艺,以及喷墨工艺在装饰用3D玻璃制造中分别具有的良品率低、成本高的问题,提出对应的通过至少2种色泽不同的原材玻璃进行熔接,以制造符合装饰需求的3D玻璃组的解决方案。具体来说,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装饰用3D玻璃组及其加工方法和应用。
以下请结合图1-3,本发明实施例首先提供了装饰用3D玻璃组,其包括第一色泽玻璃和第二色泽玻璃,该二玻璃的色泽不同,且均具有熔接平面,二者熔接以形成所述3D玻璃组。
通过以上设计,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3D玻璃组,采用两种不同色泽的玻璃原材,并通过熔接工艺使得二者紧密结合为一个玻璃整体,随后再通过其他CNC加工工艺形成符合3D玻璃所要求的机械机构,从而形成所述3D玻璃组。在通过CNC加工相应结构和尺寸,并制得该3D玻璃组后,将所述第一色泽玻璃和第二色泽玻璃中色泽较深的一种玻璃做为装饰用玻璃,即便不做其他装饰性处理,也能够直接获得相当的装饰效果。
说明性的,关于所述熔接工艺,其要求所熔接的两种玻璃具有相当的熔接平面,即一定要求的表面平整度,因而所述第一色泽玻璃和第二色泽玻璃需要具有对应所使用的熔接工艺的表面平整度的熔接平面。优选的,所述熔接工艺可以采用无胶不完全熔接技术,该技术不采用有机胶合剂或黏着剂,便可以在第一色泽玻璃和第二色泽玻璃的接合面之间形成一熔合断层,使得二者良好的熔合为一个整体,并具有良好的防破裂能力和其他机械性能。该无胶不完全熔接技术的具体工艺步骤、要求及效果,可参照公布号为“CN105565647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所公布的技术内容,在此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色泽玻璃的色泽浅于第二色泽玻璃。在此,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色泽玻璃和第二色泽玻璃分别为浅色玻璃和深色玻璃;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色泽玻璃和第二色泽玻璃分别为透明玻璃和有色玻璃。
接下来,本实施例的3D玻璃组,在所述第二色泽玻璃的色泽较深的配置下,为使得其玻璃组的整体达到较好的装饰效果,并便于装配于对应的电子产品上,该3D玻璃组还具有以下构造。
所述第一色泽玻璃为平板玻璃,所述第二色泽玻璃为框型玻璃,二者对位叠加后熔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色泽玻璃的内框面形成一内倾面,该内倾面为直斜面或弧斜面均可,以优化其力学性能,并方便其后续装配。此外,第二色泽玻璃靠近第一色泽玻璃一侧的框宽大于其远离第一色泽玻璃一侧的框宽,从而限定其倾斜的方向为向玻璃组的中部倾斜。而所述第一色泽玻璃远离第二色泽玻璃的一侧具有外弧面,以符合3D玻璃的参数要求。
为了达到更佳、更多样的装饰效果,一实施例中,所述3D玻璃组还包括附加玻璃。所述附加玻璃为一框型玻璃,其与所述第二色泽玻璃远离第一色泽玻璃的一侧对位熔接。所述附加玻璃为与所述第二色泽玻璃色泽不同,具体的,所述附加玻璃为与所述有色玻璃色泽不同的另一有色玻璃,或为另一透明玻璃。该实施例采用了三种玻璃,并对其色泽构成进行了组合,以达到不同程度的装饰效果。然而,为了进一步细化装饰效果的层级,采用更多种的玻璃作为附加玻璃进行更多种的组合,同样是可行的,其同样属于本发明所公开的范围,在此不做赘述。
在以上实施例中,当第二色泽玻璃的OD值(光密度)达不到要求时,可以附加其他装饰工艺,对装饰效果进行进一步的加强。例如,可以增加喷墨制程,增加3D玻璃组的遮光效果。
对应的,具体结构中,3D玻璃组还包括遮光层,其喷设并覆盖于所述内倾面,并沿该内倾面的两侧向外延伸。所述遮光层为装饰性油墨或装饰性光阻,该装饰性油墨或装饰性光阻的颜色为黑或白或其他可制成油墨或光阻的颜色。
关于所述遮光层的延伸范围,该遮光层的一端延伸至覆盖部分所述第一色泽玻璃靠近第二色泽玻璃的端面,其另一端连续地延伸至覆盖所述3D玻璃组距离所述第一色泽玻璃的最远的端面。从而,可理解的,在上述仅有两种玻璃的实施例中,所述遮光层的另一端延伸至覆盖所述第二色泽玻璃远离第一色泽玻璃的端面;而在上述具有三种玻璃的实施例中,所述遮光层的一端延伸至覆盖所述附加玻璃的内框面、以及该附加玻璃远离第二色泽玻璃的端面。
值得说明的是,现有技术的3D玻璃,为便于完成装配,常使用CNC加工制造出一倒扣,该倒扣往往位于3D玻璃的边缘部位。由于传统喷墨工艺一般都是垂直喷涂的方式,该倒扣的的存在,使得最需要被喷涂的区域大概率被遮蔽,从而对喷墨设备及工艺提出较高的要求。而本发明实施例的3D玻璃组,由于采用2种玻璃熔接并对其中一种玻璃进行CNC加工而具有内倾面的构造,使得可以较为轻松地在对应位置喷涂相应的油墨或光阻,喷涂成本低。
优选的,为更好的完成两种玻璃的熔接,以上实施例中进行熔接工艺的任意两种玻璃的应变点小于150℃;两者的软化点相差小于200℃,其热膨胀系数与热收缩率的差值小于1%。
对应的,参照图2-3,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还提供的对应上述装饰用3D玻璃组的加工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S1:采用色泽不同的第一色泽玻璃和第二色泽玻璃进行CNC加工,并平抛出熔接平面;
S2:将具有熔接平面的第一色泽玻璃和第二色泽玻璃熔接,形成3D玻璃组毛坯;
S3:对所述3D玻璃组毛坯的二玻璃再进行CNC加工,形成相应的倾面和弧面,从而形成所述3D玻璃组。
在上述方法中,步骤S1的初次CNC加工步骤主要用于在两种玻璃上加工出符合接下来所采用的熔接工艺的要求的熔接平面。在步骤S2中,则可采用上述的无胶不完全熔接技术进行熔接加工。步骤S3则用于加工形成具有3D玻璃所要求的机械机构,从而形成所述3D玻璃组。
本实施例中,对于所需采用的色泽不同的两种玻璃,具有如下配置,所述第一色泽玻璃的色泽浅于第二色泽玻璃。对应的,一实施方式中,第一色泽玻璃和第二色泽玻璃分别为浅色玻璃和深色玻璃;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色泽玻璃和第二色泽玻璃分别为透明玻璃和有色玻璃。
优选的,为使得玻璃组的整体达到较好的装饰效果,并便于装配于对应的电子产品上,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色泽玻璃为平板玻璃,第二色泽玻璃为框型玻璃。并且,在实施步骤S3时,该步骤S3具体为:对步骤S2所形成的3D玻璃组毛坯再进行CNC加工,使得所述第二色泽玻璃的内框面形成一内倾面,所述第一色泽玻璃远离第二色泽玻璃的一侧具有外弧面。而所述第二色泽玻璃靠近第一色泽玻璃一侧的框宽大于其远离第一色泽玻璃一侧的框宽,从而限定其倾斜的方向为向玻璃组的中部倾斜。
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S3后,还包括步骤S4:将一为框型玻璃的附加玻璃与第二色泽玻璃远离第一色泽玻璃的一侧对位熔接;所述附加玻璃为与第二色泽玻璃色泽不同。具体的,所述附加玻璃为与所述有色玻璃色泽不同的另一有色玻璃,或为另一透明玻璃。步骤S4可在两种玻璃的基础上细化装饰效果的层级,采用了三种甚至更多种色泽的玻璃,对其色泽构成进行组合,以达到不同程度的、更多样的装饰效果。
当第二色泽玻璃的OD值(光密度)达不到要求时,还可以附加其他装饰工艺,对装饰效果进行进一步的加强。该实施例在所述步骤S4后,还包括步骤S5:采用喷涂设备,沿所述内倾面的两侧向外延伸,将装饰性油墨/装饰性光阻喷设并覆盖于所述内倾面及其两端,形成一遮光层。所述装饰性油墨/装饰性光阻的颜色为黑或白或其他可制成油墨或光阻的颜色。
所述遮光层的延伸范围,具体为:其一端延伸至覆盖部分所述第一色泽玻璃靠近第二色泽玻璃的端面,另一端连续地延伸至覆盖所述3D玻璃组距离所述第一色泽玻璃的最远的端面。
最后,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还公开了上述各实施例所提供/制造的装饰用3D玻璃组的应用,其用于屏显类电子产品的前盖或后盖或保护盖。
特别的,在使用时,所述3D玻璃组的第一色泽玻璃,其未与第二色泽玻璃熔接的区域作为可视区,其与第二色泽玻璃熔接的区域作为装饰区。
所述屏显类电子产品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智能音箱、汽车仪表盘、家用电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其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装饰用3D玻璃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色泽玻璃和第二色泽玻璃,该二玻璃的色泽不同,且均具有熔接平面,二者熔接以形成所述3D玻璃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D玻璃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色泽玻璃的色泽浅于第二色泽玻璃;所述第一色泽玻璃为平板玻璃,所述第二色泽玻璃为框型玻璃,二者对位熔接;
所述第二色泽玻璃的内框面形成一内倾面,且其靠近第一色泽玻璃一侧的框宽大于其远离第一色泽玻璃一侧的框宽;所述第一色泽玻璃远离第二色泽玻璃的一侧具有外弧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3D玻璃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附加玻璃;所述附加玻璃为一框型玻璃,其与所述第二色泽玻璃远离第一色泽玻璃的一侧对位熔接;所述附加玻璃为与所述第二色泽玻璃色泽不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3D玻璃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遮光层,其喷设并覆盖于所述内倾面,并沿该内倾面的两侧向外延伸;所述遮光层为装饰性油墨或装饰性光阻;所述装饰性油墨或装饰性光阻的颜色为黑或白或其他可制成油墨或光阻的颜色;
所述遮光层的一端延伸至覆盖部分所述第一色泽玻璃靠近第二色泽玻璃的端面,其另一端连续地延伸至覆盖所述3D玻璃组距离所述第一色泽玻璃的最远的端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D玻璃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色泽玻璃和第二色泽玻璃的应变点小于150℃;两者的软化点相差小于200℃,其热膨胀系数与热收缩率的差值小于1%。
6.一种装饰用3D玻璃组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采用色泽不同的第一色泽玻璃和第二色泽玻璃进行CNC加工,并平抛出熔接平面;
S2:将具有熔接平面的第一色泽玻璃和第二色泽玻璃熔接,形成3D玻璃组毛坯;
S3:对所述3D玻璃组毛坯的二玻璃再进行CNC加工,形成相应的倾面和弧面,从而形成所述3D玻璃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色泽玻璃为平板玻璃,所述第二色泽玻璃为框型玻璃;第一色泽玻璃的色泽浅于第二色泽玻璃;
所述步骤S3具体为:对步骤S2所形成的3D玻璃组毛坯再进行CNC加工,使得所述第二色泽玻璃的内框面形成一内倾面,所述第一色泽玻璃远离第二色泽玻璃的一侧具有外弧面;
所述第二色泽玻璃靠近第一色泽玻璃一侧的框宽大于其远离第一色泽玻璃一侧的框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3后,还包括步骤S4:将一为框型玻璃的附加玻璃与第二色泽玻璃远离第一色泽玻璃的一侧对位熔接;所述附加玻璃为与第二色泽玻璃色泽不同。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4后,还包括步骤S5:采用喷涂设备,沿所述内倾面的两侧向外延伸,将装饰性油墨/装饰性光阻喷设并覆盖于所述内倾面及其两端,形成一遮光层;
所述装饰性油墨/装饰性光阻的颜色为黑或白或其他可制成油墨或光阻的颜色;
所述遮光层的一端延伸至覆盖部分所述第一色泽玻璃靠近第二色泽玻璃的端面,其另一端连续地延伸至覆盖所述3D玻璃组距离所述第一色泽玻璃的最远的端面。
10.装饰用3D玻璃组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3D玻璃组为权利要求1-5中任一一项所述的3D玻璃组,并用于屏显类电子产品的前盖或后盖或保护盖;
所述3D玻璃组的第一色泽玻璃,其未与第二色泽玻璃熔接的区域为可视区,其与第二色泽玻璃熔接的区域为装饰区;
所述屏显类电子产品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智能音箱、汽车仪表盘、家用电器。
CN201811175583.6A 2018-10-10 2018-10-10 一种装饰用3d玻璃组及其加工方法和应用 Pending CN10927845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75583.6A CN109278459A (zh) 2018-10-10 2018-10-10 一种装饰用3d玻璃组及其加工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75583.6A CN109278459A (zh) 2018-10-10 2018-10-10 一种装饰用3d玻璃组及其加工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78459A true CN109278459A (zh) 2019-01-29

Family

ID=651762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75583.6A Pending CN109278459A (zh) 2018-10-10 2018-10-10 一种装饰用3d玻璃组及其加工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78459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27276A1 (fr) * 2001-07-14 2003-01-17 Schott Glas Dispositif de cuisson a plaque en vitroceramique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e plaques en vitroceramique
CN206292756U (zh) * 2016-12-23 2017-06-30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白色或彩色盖板及显示模组
CN108494902A (zh) * 2018-02-27 2018-09-04 厦门祐尼三的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玻璃盖板、加工方法及电子设备
CN209552814U (zh) * 2018-10-10 2019-10-29 厦门祐尼三的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装饰用3d玻璃组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27276A1 (fr) * 2001-07-14 2003-01-17 Schott Glas Dispositif de cuisson a plaque en vitroceramique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e plaques en vitroceramique
CN206292756U (zh) * 2016-12-23 2017-06-30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白色或彩色盖板及显示模组
CN108494902A (zh) * 2018-02-27 2018-09-04 厦门祐尼三的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玻璃盖板、加工方法及电子设备
CN209552814U (zh) * 2018-10-10 2019-10-29 厦门祐尼三的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装饰用3d玻璃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026544U (zh) 壳体及具有该壳体的便携式终端
KR100764757B1 (ko) 모바일 단말기용 케이스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209552814U (zh) 一种装饰用3d玻璃组
CN102201291A (zh) 键盘键帽结构的制作方法
CN110913614A (zh) 中框及其制备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8495496A (zh) 外壳结构、外壳结构制作方法及包含外壳结构的手机壳
CN209368117U (zh) 装饰用3d玻璃组
CN109516680A (zh) 一种带有立体花纹的3d曲面盖板的制备方法
CN206306573U (zh) 盖板玻璃层叠结构
CN210781615U (zh) 壳体及具有该壳体的终端设备
CN207008572U (zh) 保护面板
CN208110568U (zh) 一种带有半透logo的盖板
CN109278459A (zh) 一种装饰用3d玻璃组及其加工方法和应用
CN202944131U (zh) 一种吸塑立体贴饰
CN113555239A (zh) 一种面板开关的制造方法
CN109095758A (zh) 装饰用3d玻璃组及其加工方法、应用
CN105094388A (zh) 触控面板
CN209581355U (zh) 一种机动车车标及车辆
CN214501864U (zh) 一种彩色玻璃面板的冰箱门体
CN215542433U (zh) 汽车外饰件的三涂红结构
CN203799350U (zh) 触控面板
CN112223928A (zh) 发电机硅胶面板制造方法
CN112539593A (zh) 一种彩色玻璃面板的冰箱门体及其生产工艺
CN204265641U (zh) 一种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夹层玻璃
KR101416040B1 (ko) 입체형 엠블럼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