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丝印标牌成型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标牌制造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立体丝印标牌成型机。
背景技术
丝网印刷是指用丝网作为版基,并通过感光制版方法,制成带有图文的丝网印版。
现有的丝印机仅能够在同一平面上进行一次性丝印,因此在制作立体标牌的时候,通常是通过制作多个不同面的丝印标牌,然后在需要贴标牌的位置拼接贴合丝印标牌。
上述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制作出来的丝印标牌在拼接贴合的过程较为复杂,且容易出差错导致两块丝印标牌之间出现明显间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立体丝印标牌成型机,其优势在于制作出来的丝印标牌容易使用。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立体丝印标牌成型机,包括机架、位于机架上的压合装置和加热装置,所述压合装置包括下模组件、上模组件以及带动上模组件上下运动的竖直油缸,所述加热装置包括水平油缸和被水平油缸带着运动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下侧安装有电热丝;当上模组件处于未下压的状态时,安装板的高度位置位于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平面丝印标牌放置在下模组件,水平油缸带动安装板运动到下模组件上方的位置,并通过电热丝对定位在下模组件上的平面丝印标牌进行加热。当平面丝印标牌加热至较高的温度后,水平油缸复位。竖直油缸带动上模组件下压,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配合将立体丝印标牌成型,成型后的立体丝印标牌在冷却后定型。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下模座和位于下模座上方的下外模和下内模,下内模位于下外模的中部,下内模和下模座之间通过压簧连接;上模组件包括上模座以及位于上模座上且形状与下内模形状相同的上模具,上模具的尺寸比下内模小1-2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模具下压时,平面丝印标牌被上模具和下内模配合压住,之后上模具和下内模继续下压的过程,压簧被压缩。由于上模具的尺寸比下内模要小1-2mm,因此继续下压的过程中平面丝印标牌未被上模具和下内模压紧的部分会向上折起形成立体丝印标牌。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外模的上表面围绕下内模一圈成型有多个定位凸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多个定位凸起来配合定位平面丝印标牌,使得平面丝印标牌被放置在下模组件上进行加工时能够精准定位。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模座上与下外模对应的位置固定有多根上压杆,所述上压杆的位置与定位凸起的位置错开且上压杆的下表面高度高于上模具的下表面高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模具和下内模抵接后继续向下运动至上压杆和下外模抵接后,下内模不会再相对下外模的位置状态发生变化,这也就使得立体丝印标牌的边缘向上弯折的距离固定。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外模和下模座之间通过压簧连接,下外模和下内模的下端面均开有多个导向孔,每个导向孔正对的下模座的上端面均一体成型有导向杆,导向杆插入导向孔内使得下外模和下内模仅能够沿竖直方向运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下外模和下模座之间也通过压簧连接,使得竖直油缸的行程未精确调节而与些许误差时,可以通过继续向下压来避免油缸行程不够,同时压簧可以避免由于行程过长导致下压杆和下外模压损。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孔的底部成型有直径大于导向孔直径的限位孔,导向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限位块的直径大于导向孔的直径、小于限位孔的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导向杆的上端设置限位块来使得下内模和下外模有最大上弹高度,使得下内模和下外模在初始状态时,两者的上表面高度能够平齐。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外模和下内模的侧面均开有与限位孔相连通的安装孔,限位块通过安装孔塞入限位孔内;所述导向杆中空,导向杆的上端与限位块焊连,导向杆的下端与下模座焊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下内模和下外模的侧面设置安装孔使得限位块可以通过安装孔放置入限位孔内,导向杆穿过导向孔与限位块抵接,通过导向杆内圈与限位块贴合处将导向杆和限位块焊连。导向杆的下端通过外圈和限位块贴合处将导向杆和下模座焊连。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平油缸的活塞杆上固定连接有活动支架,活动支架上固定连接有两根竖直的光杆,并在两根光杆之间的位置转动连接有一根竖直的螺杆,所述螺杆上转动连接有上支架,光杆穿过上支架并与上支架滑动连接,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在上支架的侧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水平油缸带动活动支架在水平方向运动,安装在光杆和螺杆上的上支架和安装板被水平油缸带动着一起运动。通过转动螺杆可以调节上支架的高度位置。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支架的侧面固定有方形的安装板,安装板下侧的周围一圈焊接有侧框,安装板的上侧和侧框的外侧均粘有隔热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方形的侧框将热量引导向下方,起到更好的加热效果。同时隔热层可以避免热量流失,以及防止操作人员误触烫伤。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侧框内位于电热丝下方的位置可拆卸连接有多根平行的防护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防护杆防止操作人员误触烫伤。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加热后,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配合将平面丝印标牌成型成立体丝印标牌成型,成型后的立体丝印标牌在冷却后定型;
2.上压杆和下外模抵接后,下内模不会再相对下外模的位置状态发生变化,使得立体丝印标牌的边缘向上弯折的距离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压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压合装置沿竖直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5是实施例中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中安装板部分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1、机架;2、压合装置;3、加热装置;4、下模组件;5、上模组件;6、竖直油缸;7、下模座;8、定位管;9、下外模;10、下内模;11、压簧;12、导向孔;13、导向杆;14、限位孔;15、限位块;16、安装孔;17、定位凸起;18、上模具;19、上压杆;20、定位柱;21、水平油缸;22、活动支架;23、光杆;24、螺杆;25、上支架;26、手轮;27、安装板;28、侧框;29、电热丝;30、下延伸板;31、第一侧延伸板;32、上延伸板;33、第二侧延伸板;34、第一通孔;35、第二通孔;36、矩形孔;37、凸块;38、防护杆;39、上模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立体丝印标牌成型机,包括机架1、位于机架1上的压合装置2和加热装置3。
如图2和图3所示,压合装置2包括下模组件4、上模组件5以及带动上模组件5上下运动的竖直油缸6。下模组件4包括下模座7和位于下模座7上方四个角上的四根定位管8,下模座7上方的中部设置有下外模9和位于下外模9中间的下内模10,下外模9和下内模10均通过压簧11与下模座7相连。
如图3和图4所示,下外模9和下内模10的下端面均开有多个导向孔12,每个导向孔12正对的下模座7的上端面均一体成型有导向杆13,导向杆13插入导向孔12内使得下外模9和下内模10仅能够沿竖直方向运动。导向孔12的底部成型有直径大于导向孔12直径的限位孔14,导向杆1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5,限位块15的直径大于导向孔12的直径、小于限位孔14的直径。通过限位块15和限位孔14的配合限制下外模9和下内模10的最大上升高度,两者在上升到最大高度时压簧11依然处于压缩状态,这时候下外模9的上表面和下内模10的上表面平齐,且压簧11的弹性势能大于下外模9和下内模10的重力势能。
如图3和图4所示,下外模9和下内模10的侧面均开有与限位孔14相连通的安装孔16,限位块15通过安装孔16塞入限位孔14内。导向杆13中空,且在限位块15塞入限位孔14后,导向杆13穿过导向孔12与限位块15抵接,通过导向杆13内圈与限位块15贴合处将导向杆13和限位块15焊连。导向杆13的下端通过外圈和限位块15贴合处将导向杆13和下模座7焊连。
如图2所示,下外模9的上表面围绕下内模10一圈成型有多个定位凸起17,平面丝印标牌放置在多个定位凸起17之间,通过多个定位凸起17进行定位。
如图2和图3所示,上模组件5包括上模座39和固定连接在上模座39下方的上模具18,上模具18的形状与下内模10形状相同且尺寸比下内模10小1-2mm。上模座39上位于靠近上模具18四角的位置固定有上压杆19,上压杆19的位置与定位凸起17的位置错开且上压杆19的下表面高度高于上模具18的下表面高度。上模座39下表面的四个角上固定有四根正对定位管8的定位柱20,定位柱20的下表面高度低于上模具18的下表面高度。
如图5所示,加热装置3包括水平油缸21,水平油缸21的活塞杆上固定连接有活动支架22。活动支架22上固定连接有两根竖直的光杆23,并在两根光杆23之间的位置转动连接有一根竖直的螺杆24。螺杆24上螺纹连接有上支架25,光杆23穿过上支架25并与上支架25滑动连接。螺杆24的上端连接有手轮26,通过转动手轮26带动螺杆24转动,带动上支架25上下运动。
如图5和图6所示,上支架25的侧面固定有方形的安装板27,安装板27下侧焊接有方形的侧框28,安装板27的上侧和侧框28的外侧均粘有隔热层。安装板27的下表面安装有多个电热丝29,通过电热丝29通电加热。侧框28包括位于连接在安装板27四条侧边上向下延伸的四块下延伸板30,四块下延伸板30的下端向侧框28内的方向折弯形成有第一侧延伸板31,四块第一侧延伸板31靠近侧框28中心的一侧向上折弯形成上延伸板32,上延伸板32的上端水平向外折弯形成第二侧延伸板33,第二侧延伸板33远离上延伸板32的一端与下延伸板30的内壁抵接。其中一侧的上延伸板32和下延伸板30上每相隔一定间距开有一对轴线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的第一通孔34,另一侧的上延伸板32上开有与第一通孔34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第二通孔35。第一通孔34的上侧均开有与第一通孔34相连通的矩形孔36。防护杆38穿过第一通孔34和第二通孔35直到与另一侧的下延伸板30抵接。当防护杆38和下延伸板30抵接时,防护杆38侧面位于带有第一通孔34的上延伸板32朝向侧框28内的位置成型有截面小于矩形孔36的凸块37。当凸块37和矩形孔36对齐时,防护杆38刚好穿过第一通孔34,之后转动防护杆38使得凸块37位于防护杆38的下侧,使得防护杆38不会从第一通孔34中脱出。
当上模组件5处于未下压的状态时,通过转动手轮26调节上支架25的高度,使得安装板27处于上模组件5和下模组件4之间的位置,这时候水平油缸21通过一系列联动的组件带动安装板27向下模组件4的方向运动时,刚好运动到下模组件4上方的位置,并通过电热丝29对定位在下模组件4上的平面丝印标牌进行加热。加热的时候通过电热丝29。
具体工作过程:
将平面丝印标牌放置在下模组件4,并通过定位凸起17对平面丝印标牌的位置进行定位。水平油缸21带动安装板27运动到下模组件4上方的位置,并通过电热丝29对定位在下模组件4上的平面丝印标牌进行加热。当平面丝印标牌加热至较高的温度后,水平油缸21复位。
竖直油缸6带动上模组件5下压,上模具18首先和下内模10抵接,带动下内模10向下压,这时候平面丝印标牌的中心位置被上模具18向下挤压,并使得平面丝印标牌的边缘部分在下内模10和下外模9的作用下向上弯折并在冷却后固定成型。竖直油缸6继续向下压的过程中,上压杆19和下外模9的上表面抵接,带动下外模9和下内模10一起向下运动。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