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71803A - 一种利用纳米技术进行信息加密读写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纳米技术进行信息加密读写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71803A
CN109271803A CN201811324402.1A CN201811324402A CN109271803A CN 109271803 A CN109271803 A CN 109271803A CN 201811324402 A CN201811324402 A CN 201811324402A CN 109271803 A CN109271803 A CN 1092718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layer
photosensitive molecular
photosensitive
encryp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2440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71803B (zh
Inventor
张利胜
曾卓
祁幸男
王培杰
李志鹏
方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132440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71803B/zh
Publication of CN1092718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718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718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718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02Providing cryptographic facilities or ser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eth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纳米技术进行信息加密读写的方法,包括将信息加密写入载体的过程,以及对所述载体上的所述信息进行解密的过程,其中,所述将信息加密写入载体的过程包括:基底预处理,镀膜,吸附第一光敏分子层,写入第一加密信息,覆盖第一截止层,在第N‑1截止层上吸附第N光敏分子层,写入第N加密信息,覆盖第N截止层,N为大于等于2小于等于M的自然数,M为根据加密需要预设的值;所述光敏分子层和所述截止层的厚度均为纳米尺度。结合光敏技术和光谱检测实现信息的加密和解密,比起传统的电子信息或数字信息更加复杂难解,且加密信息的精细度高,隐蔽性强,破解加密信息的难度高。

Description

一种利用纳米技术进行信息加密读写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纳米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纳米技术进行信息加密读写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几年,信息加密技术或依赖对电子信号的加密,或对原有信息进行算法加密。但是,这些技术被大家熟知而相较而言容易被破解。随着对纳米技术领域的研究,有研究表明可以使用纳米刻蚀等方法微创基底平面来实现绘制图形。但是,尚没有结合纳米技术实现信息加密的技术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纳米技术进行信息加密读写的方法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纳米技术进行信息加密读写的方法,包括将信息加密写入载体的过程,以及对所述载体上的所述信息进行解密的过程,其中,
所述将信息加密写入载体的过程包括:基底预处理,镀膜,吸附第一光敏分子层,写入第一加密信息,覆盖第一截止层,在第N-1截止层上吸附第N光敏分子层,写入第N加密信息,覆盖第N截止层,N为大于等于2小于等于M的自然数,M为根据加密需要预设的值;其中,不同的光敏分子层使用不同的光敏分子,所述光敏分子对特定频率以上的光发生反应生成新分子,对于低于所述特定频率的光不发生反应,低层的光敏分子的特定频率高于高层的光敏分子的特定频率;所述光敏分子层和所述截止层的厚度均为纳米尺度;
其中,所述基底预处理包括:选取硬质材料作为基底,对所述基底的表面进行抛光、清洗;
所述镀膜包括:在所述基底的表面镀制贵金属单质、复合金属、石墨烯或半导体材料薄膜,用于增强信息写入和读取的效果,并将所述薄膜浸入醇类或超纯水溶剂中使用超声机超声处理,使所述薄膜表面易于吸附分子;
吸附第一光敏分子层包括:使用物理气相沉积方式、化学气相沉淀方式、旋转涂抹法或者直接将镀膜后的所述基底浸泡入预先选择的第一光敏分子溶液中,在所述薄膜表面吸附第一光敏分子层;
写入第一加密信息包括:利用与第一光敏分子对应的第一特定频率以上的激光照射所述第一光敏分子层,所述激光的照射区域为纳米尺度,受到激光照射的第一光敏分子反应生成第一新分子;根据需要加密的信息控制激光的移动,得到所述第一新分子的特定排列;
覆盖第一截止层包括:在写入所述信息后的所述第一光敏分子层覆盖第一截止层,用于阻断环境中所含大于所述第一特定频率的电磁波,但允许用于读取所述信息的低频光的透过;
吸附第N光敏分子层包括:使用物理气相沉积方式、化学气相沉淀方式、旋转涂抹法或者直接将第N-1次覆盖截止层后的所述基底浸泡入预先选择的第N光敏分子溶液中,在所述第N-1截止层表面吸附第N光敏分子层;
写入第N加密信息包括:利用与第N光敏分子对应的第N特定频率以上的激光照射所述第N光敏分子层,所述激光的照射区域为纳米尺度,受到激光照射的光敏分子反应生成第N新分子;根据需要加密的信息控制激光的移动,得到所述第N新分子的特定排列;
覆盖第N截止层包括:在写入所述信息后的所述第N光敏分子层覆盖第N截止层,用于阻断环境中所含大于所述第N特定频率的电磁波,但允许用于读取所述信息的低频光的透过;
所述载体包括所述基底、所述薄膜、M层光敏分子层和M层截止层,需要加密的信息被加密为所述M层光敏分子层中的至少一层的新分子的特定排列;
所述对所述载体上的所述信息进行解密的过程包括:利用光谱二维成像(Image)技术或扫描成像(Mapping)技术,以所述第一至第N新分子中的至少一种的指纹谱为扫描对象利用所述低频激光扫描所述载体,得到所述第一至第N新分子中的至少一种的特定排列,实现对所述信息的解密。
优选的,所述硬质材料包括硅、石英、云母、金、银、铜、铝、玻璃和合金。
优选的,所述抛光、清洗包括使用超纯水、无水乙醇、丙酮、无水乙醇、超纯水进行超声清洁。
优选的,在所述基底的表面镀制贵金属单质、复合金属、石墨烯或半导体材料薄膜包括:
采用包括电阻式蒸发、电子束蒸发、电弧蒸发、激光蒸发、空心阴极蒸发在内的真空蒸发装置、包括溅射沉积、离子镀、反应蒸发沉积、离子束辅助沉积、离化团束沉积、等离子体浸没式离子沉积在内的物理气相沉积、包括高温和低温化学气相沉积装置、低压化学气相沉积装置、激光辅助化学气相沉积装置、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气相沉积、等离子体辅助化学气相沉积在内的化学气相沉积或旋转涂抹法镀制所述薄膜。
优选的,所述写入加密信息包括:
在暗室环境下,使用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或针尖增强拉曼光谱、或者直接使用具有纳米尺寸光斑的激光照射所述光敏分子进行信息写入,调节激光频率至所述特定频率以上,诱导探针下方纳米级区域或所述纳米尺寸光斑范围的分子反应生成所述新分子;
根据所述需要加密的信息确定所述探针或所述光斑的移动轨迹,使得生成的所述新分子构成特定的加密数字、文字或图案信息。
优选的,所述截止层为具有热稳性、抗氧化性的纳米薄膜,保证所述载体在储存过程中不会变性失去加密信息。
优选的,所述截止层的材料为选择性滤光的二维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利用纳米技术进行信息的加密和解密,结合光敏技术和光谱检测实现信息的加密和解密,技术门槛高,比起传统的电子信息或数字信息更加复杂难解,且加密信息的精细度高,隐蔽性强,破解加密信息的难度高,可以用于信息加密、防伪质检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科研及实际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利用纳米技术进行信息加密读写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示出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利用纳米技术进行信息加密读写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密的一个示例。
图3示出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利用纳米技术进行信息加密读写的方法对载体进行解密的一个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在附图中,使用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纳米技术进行信息加密读写的方法,包括将信息加密写入载体的过程,以及对所述载体上的所述信息进行解密的过程。其中,所述将信息加密写入载体的过程包括:基底预处理,镀膜,吸附第一光敏分子层,写入第一加密信息,覆盖第一截止层,在第N-1截止层上吸附第N光敏分子层,写入第N加密信息,覆盖第N截止层,N为大于等于2小于等于M的自然数,M为根据加密需要预设的值;其中,不同的光敏分子层使用不同的光敏分子,所述光敏分子对特定频率以上的光发生反应生成新分子,对于低于所述特定频率的光不发生反应,低层的光敏分子的特定频率高于高层的光敏分子的特定频率;所述光敏分子层和所述截止层的厚度均为纳米尺度。
图1示出本发明提供的利用纳米技术进行信息加密读写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将信息加密写入载体的过程包括步骤101-步骤108,对载体上的所述信息进行解密的过程包括步骤109。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利用纳米技术进行信息加密读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基底预处理。
该步骤包括:选取硬质材料作为基底,对所述基底的表面进行抛光、清洗。
其中,硬质材料包括硅、石英、云母、金、银、铜、铝、玻璃和合金等等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硬质材料。
使用超纯水、无水乙醇、丙酮、无水乙醇、超纯水五步法超声清洁等方法进行抛光、清洗,使之变为平整、干净无污染的基底。
步骤102,镀膜。
该步骤包括:在所述基底的表面镀制贵金属单质、复合金属、石墨烯或半导体材料薄膜,用于增强信息写入和读取的效果,并将所述薄膜浸入醇类或超纯水溶剂中使用超声机超声处理,使所述薄膜表面易于吸附分子。
例如,采用包括电阻式蒸发、电子束蒸发、电弧蒸发、激光蒸发、空心阴极蒸发在内的真空蒸发装置、包括溅射沉积、离子镀、反应蒸发沉积、离子束辅助沉积、离化团束沉积、等离子体浸没式离子沉积在内的物理气相沉积、包括高温和低温化学气相沉积装置、低压化学气相沉积装置、激光辅助化学气相沉积装置、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气相沉积、等离子体辅助化学气相沉积在内的化学气相沉积或旋转涂抹法镀制所述薄膜。例如,可以镀制厚度为10-300nm的金纳米薄膜。
还可以将制备好的薄膜层用超纯水或丙酮清洗(也可以使用超纯水、无水乙醇、丙酮、无水乙醇、超纯水五步法超声清洁等方法)后,浸入醇类等富含羟基或亲水键的溶剂或超纯水等溶剂中使用超声机超声处理,使薄膜表面改性,更易吸附分子。
步骤103,吸附第一光敏分子层。
该步骤包括:使用物理气相沉积方式、化学气相沉淀方式、旋转涂抹法或者直接将镀膜后的所述基底浸泡入预先选择的第一光敏分子溶液中,在所述薄膜表面吸附第一光敏分子层。所述第一光敏分子对特定频率以上的光发生反应生成第一新分子,对于低于所述特定频率的光不发生反应。例如,光敏分子可以为芳香胺和芳香硝基化合物,反应生成的新分子则是偶氮类分子。
其中,可以选取遇光反应的光敏分子作为绘制加密信息的基本单元,该类分子在一定频率的电磁波影响下会发生包括置换、分解、化合、复分解在内的化学反应,转换生成为新分子,这两种分子具有不同的指纹谱(包括拉曼光谱、红外光谱等),且在其中,原分子在合适条件下,仅对特定波长以下(即特定频率以上)的光发生反应生成新分子,而对高于该特定波长的光不敏感,不发生化学反应。
例如,在暗室等环境下,基于制备好的薄膜层,可以采用包括LB膜制备、电子束蒸发在内的多种物理化学气相沉积方式、旋转涂抹法或者使用含光敏分子的溶剂(溶剂可以为乙醇等有机溶剂或超纯水等无机溶剂)以及直接浸泡然后置于暗室干燥等多种方法使得目标分子沉积,从而制备均匀的光敏分子层。
步骤104,写入第一加密信息。
该步骤包括:利用与第一光敏分子对应的第一特定频率以上的激光照射所述第一光敏分子层,所述激光的照射区域为纳米尺度,受到激光照射的第一光敏分子反应生成所述第一新分子;根据需要加密的信息控制激光的移动,将所述需要加密的信息转换为所述第一新分子的特定排列,写入第一加密信息。
例如,在暗室环境下,使用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或针尖增强拉曼光谱、或者直接使用具有纳米尺寸光斑的激光照射所述光敏分子进行信息写入,调节激光频率至所述特定频率以上,诱导探针下方纳米级区域或所述纳米尺寸光斑范围的分子反应生成所述新分子;根据所述需要加密的信息确定所述探针或所述光斑的移动轨迹,使得生成的所述新分子构成特定的加密数字、文字或图案信息。其中,该纳米尺寸指的是以纳米为单位计量的尺寸,包括几个纳米至数百纳米的计量范围。
例如,在暗室等环境下,可以使用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或针尖增强拉曼光谱等技术(除了包括激光激发的针尖增强拉曼光谱技术,还包括基于添加偏置电压的扫描隧道显微镜的针尖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后者调节合适的电压也可以局域化的催化目标分子反应,和使用激光激发有同样的效果),也可以直接使用合适的激光对分子附着的基底进行信息写入,调节激光频率达到分子反应所需值(即特定波长(也可以称为极限波长)以下或特定频率(也可以称为极限频率)以上),可以诱导(光纤)探针下方纳米级区域的分子反应生成新分子,若直接使用激光写入,则激光斑内的分子将生成新分子。对于选取不同的光敏分子,使用不同的写入方法,对应的特定频率或反应所需的能量阈值可能是不同的。再通过控制保持与激光耦合的(光纤)探针的水平自由移动或激光斑的人为控制移动,对基底进行自由绘制,则绘制轨迹内的分子发生反应生成新分子,而生成的新分子会构成特定的加密数字、文字、图案等复杂信息,这些复杂的数字、文字或图案即为加密信息。根据选取的写入方式不一样,反应的分子区域的精细度也不一样,对于含有探针的针尖增强拉曼光谱技术或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等写入技术,探针的曲率半径越小,绘制的数字、文字或图案线条约精细清晰。
步骤105,覆盖第一截止层。
该步骤包括:在写入所述信息后的所述第一光敏分子层覆盖第一截止层,用于阻断环境中所含大于所述第一特定频率的电磁波,但允许用于读取所述信息的低频光的透过。
所述截止层为具有热稳性、抗氧化性的纳米薄膜,保证所述载体在储存过程中不会变性失去加密信息。
截止层可以屏蔽高频电磁波,允许透过低频电磁波,且具有热稳性、抗氧化性的纳米薄膜,用于阻断环境中所含大于上述写入的特定频率的电磁波,采用包括电阻式蒸发、电子束蒸发、电弧蒸发、激光蒸发、空心阴极蒸发在内的真空蒸发装置、包括溅射沉积(包括直流溅射、射频溅射、磁控溅射、反应溅射、中频溅射与脉冲溅射、偏压溅射、离子束溅射等)、离子镀、反应蒸发沉积、离子束辅助沉积、离化团束沉积、等离子体浸没式离子沉积在内的物理气相沉积、包括高温和低温化学气相沉积装置、低压化学气相沉积装置、激光辅助化学气相沉积装置、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气相沉淀、等离子体辅助化学气相沉积在内的化学气相沉积等薄膜制备技术,视分子附着情况也可以使用旋转涂抹法制备,制备得到的截止层均匀且厚度适中,过厚则无法很好的透过读取用的低于特定频率的激光以致指纹谱读取信号差,过薄则无法保证很好阻断高频光以致污染样品。作为具有一定热稳性的薄膜材料,截止层可以保证加密样品具有一定的热稳性、抗氧化性,预防外界污染,在长期的保存中不会变性失去加密信息。此外,选取选择性滤光的二维材料作为截止层,也将具有等同于薄膜层的效果,即增强信息的写入与读取效果。
步骤106,吸附第N光敏分子层。
该步骤包括:使用物理气相沉积方式、化学气相沉淀方式、旋转涂抹法或者直接将第N-1次覆盖截止层后的所述基底浸泡入预先选择的第N光敏分子溶液中,在所述第N-1截止层表面吸附第N光敏分子层。具体处理可以参考步骤103,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107,写入第N加密信息。
该步骤包括:利用与第N光敏分子对应的第N特定频率以上的激光照射所述第N光敏分子层,所述激光的照射区域为纳米尺度,受到激光照射的光敏分子反应生成第N新分子;根据需要加密的信息控制激光的移动,得到所述第N新分子的特定排列。具体处理可以参考步骤104,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108,覆盖第N截止层。
该步骤包括:在写入所述信息后的所述第N光敏分子层覆盖第N截止层,用于阻断环境中所含大于所述第N特定频率的电磁波,但允许用于读取所述信息的低频光的透过。该步骤的具体处理可以参考步骤105,此处不再赘述。
所述载体包括所述基底、所述薄膜、M层光敏分子层和M层截止层,需要加密的信息被加密为所述M层光敏分子层中的至少一层的新分子的特定排列。例如,可以选择利用第二层的新分子的特定排列传递需要加密的信息,也可以选择将第一层和第三层的第一和第三新分子的特定排列的结合传递需要加密的信息。
步骤109,对所述载体上的所述信息进行解密。
该步骤包括:利用光谱二维成像(Image)技术或扫描成像(Mapping)技术,以所述第一至第N新分子中的至少一种的指纹谱为扫描对象利用所述低频激光扫描所述载体,得到所述第一至第N新分子中的至少一种的特定排列,实现对所述信息的解密。
例如,选取对应分子的指纹谱(包括拉曼光谱、红外光谱),基于其特征峰位,可以通过光谱二维成像(Image)技术或扫描成像(Mapping)技术(包括拉曼扫描成像技术、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扫描成像技术或针尖增强拉曼光谱扫描成像技术等方法)得到对应的加密数字、文字或图案,使用激光时为小于特定频率或大于特定波长的激光。
通过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利用纳米技术进行信息加密读写的方法,利用纳米技术进行信息的加密和解密,结合光敏技术和光谱检测实现信息的加密和解密,技术门槛高,比起传统的电子信息或数字信息更加复杂难解,且加密信息的精细度高,隐蔽性强,破解加密信息的难度高,可以用于信息加密、防伪质检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科研及实际应用价值。
图2示出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利用纳米技术进行信息加密读写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密的一个示例。
其中,图2(1)示出基底预处理、镀膜以及吸附第一光敏分子层,包括基底11、薄膜12、和第一光敏分子层13。该第一光敏分子层13示出为单分子层,但也可以为多分子层。本示例中,基底11为表面光滑的硅片,薄膜12为等离子体增强层,用于增强写入读取效果,可以是选择性滤光的二维材料,例如金纳米薄膜,厚度为10-300nm。第一光敏分子层13中的光敏分子用于构成加密图形基本单元,可以是对光敏感的有机分子,如芳香胺和芳香硝基化合物,反应生成的新分子则是偶氮类分子。
图2(2)示出写入第一加密信息。可以采用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或针尖增强拉曼光谱等技术,光纤探针材质可以为贵金属或包覆贵金属薄膜等,本示例中采用探针21包覆银膜的针尖增强拉曼光谱技术,采用532nm激光22,不同光敏分子可以选取的激光频率阈值(即特定频率)也不一样,这与光敏分子的最高已占轨道和最低未占轨道以及薄膜的费米能级有关。在激光22照射下,光敏分子层13中针尖下的纳米区域内的分子发生反应,产生第一新分子23,第一新分子23的排列构成第一加密信息。
图2(3)示出覆盖第一截止层。该第一截止层31为过滤高频阈值电磁波(730nm以下波长电磁波被阻断)的二维材料,由蒸发镀膜技术镀制而成,厚度为5-10nm。
图2(4)示出吸附第二光敏分子层41。其中的光敏分子与第一光敏分子层13中的分子可以不同,对应的特定频率也不同。
图2(5)示出写入第二加密信息。其中产生了第二新分子51,且第二新分子51的排列与第一新分子23的排列不同,构成第二加密信息。
图2(6)示出覆盖第二截止层61、吸附第三光敏分子层62、写入第三加密信息得到第三新分子63、以及覆盖第三截止层64。
图3示出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利用纳米技术进行信息加密读写的方法对载体进行解密的一个示例。本示例中,使用针尖增强拉曼光谱技术进行信息读取,读取用的针尖增强拉曼光谱系统中低频激光为785nm激光。
载体中的第一光敏分子层中的光敏分子为S1,反应生成的新分子为S2,分子S2组合成“口”字形,通过选取分子S2的特征峰(指纹谱的一种,不同分子具有不同的特征峰,因此可以通过特征峰来标识特定分子)进行扫描成像可以被读取出来。载体中的第二光敏分子层中的光敏分子为S3,分子S3反应生成分子S4,通过选取分子S4的特征峰进行扫描成像可以被读取出来,组合生成“十”字形。二级图形进行叠加组合形成“田”字形,通过选取分子S2和S4的特征峰进行叠加或二者的公共特征峰进行扫描成像可以被读取出来。
因此,当需要加密的信息为“口”时,解密端只需要选取分子S2的特征峰进行扫描成像以便得到该加密信息。当需要加密的信息为“十”时,解密端只需要选取分子S4的特征峰进行扫描成像以便得到该加密信息。当需要加密的信息为“田”时,解密端需要选取分子S2和S4的特征峰进行扫描成像以便得到该加密信息。
通过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利用纳米技术进行信息加密读写的方法,利用纳米技术进行信息的加密和解密,结合光敏技术和光谱检测实现信息的加密和解密,技术门槛高,比起传统的电子信息或数字信息更加复杂难解,且加密信息的精细度高,隐蔽性强,破解加密信息的难度高,可以用于信息加密、防伪质检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科研及实际应用价值。
而且,同一载体可以同时传递多个加密信息,例如可以通过各光敏分子层的新分子分别传输不同的加密信息,并可以通过不同光敏分子层的新分子的结合传输其他不同的加密信息,从而能够实现通过一个载体实现多个加密信息的读写。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7)

1.一种利用纳米技术进行信息加密读写的方法,包括将信息加密写入载体的过程,以及对所述载体上的所述信息进行解密的过程,其特征在于,
所述将信息加密写入载体的过程包括:基底预处理,镀膜,吸附第一光敏分子层,写入第一加密信息,覆盖第一截止层,在第N-1截止层上吸附第N光敏分子层,写入第N加密信息,覆盖第N截止层,N为大于等于2小于等于M的自然数,M为根据加密需要预设的值;其中,不同的光敏分子层使用不同的光敏分子,所述光敏分子对特定频率以上的光发生反应生成新分子,对于低于所述特定频率的光不发生反应,低层的光敏分子的特定频率高于高层的光敏分子的特定频率;所述光敏分子层和所述截止层的厚度均为纳米尺度;
其中,所述基底预处理包括:选取硬质材料作为基底,对所述基底的表面进行抛光、清洗;
所述镀膜包括:在所述基底的表面镀制贵金属单质、复合金属、石墨烯或半导体材料薄膜,用于增强信息写入和读取的效果,并将所述薄膜浸入醇类或超纯水溶剂中使用超声机超声处理,使所述薄膜表面易于吸附分子;
吸附第一光敏分子层包括:使用物理气相沉积方式、化学气相沉淀方式、旋转涂抹法或者直接将镀膜后的所述基底浸泡入预先选择的第一光敏分子溶液中,在所述薄膜表面吸附第一光敏分子层;
写入第一加密信息包括:利用与第一光敏分子对应的第一特定频率以上的激光照射所述第一光敏分子层,所述激光静止时的照射区域为纳米尺度,受到激光照射的第一光敏分子反应生成第一新分子;根据需要加密的信息控制激光的移动,得到所述第一新分子的特定排列;
覆盖第一截止层包括:在写入所述信息后的所述第一光敏分子层覆盖第一截止层,用于阻断环境中所含大于所述第一特定频率的电磁波,但允许用于读取所述信息的低频光的透过;
吸附第N光敏分子层包括:使用物理气相沉积方式、化学气相沉淀方式、旋转涂抹法或者直接将第N-1次覆盖截止层后的所述基底浸泡入预先选择的第N光敏分子溶液中,在所述第N-1截止层表面吸附第N光敏分子层;
写入第N加密信息包括:利用与第N光敏分子对应的第N特定频率以上的激光照射所述第N光敏分子层,所述激光静止时的照射区域为纳米尺度,受到激光照射的光敏分子反应生成第N新分子;根据需要加密的信息控制激光的移动,得到所述第N新分子的特定排列;
覆盖第N截止层包括:在写入所述信息后的所述第N光敏分子层覆盖第N截止层,用于阻断环境中所含大于所述第N特定频率的电磁波,但允许用于读取所述信息的低频光的透过;
所述载体包括所述基底、所述薄膜、M层光敏分子层和M层截止层,需要加密的信息被加密为所述M层光敏分子层中的至少一层的新分子的特定排列;
所述对所述载体上的所述信息进行解密的过程包括:利用光谱二维成像(Image)技术或扫描成像(Mapping)技术,以所述第一至第N新分子中的至少一种的指纹谱为扫描对象利用所述低频激光扫描所述载体,得到所述第一至第N新分子中的至少一种的特定排列,实现对所述信息的解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纳米技术进行信息加密读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材料包括硅、石英、云母、金、银、铜、铝、玻璃和合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纳米技术进行信息加密读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光、清洗包括使用超纯水、无水乙醇、丙酮、无水乙醇、超纯水进行超声清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纳米技术进行信息加密读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底的表面镀制贵金属单质、复合金属、石墨烯或半导体材料薄膜包括:
采用包括电阻式蒸发、电子束蒸发、电弧蒸发、激光蒸发、空心阴极蒸发在内的真空蒸发装置、包括溅射沉积、离子镀、反应蒸发沉积、离子束辅助沉积、离化团束沉积、等离子体浸没式离子沉积在内的物理气相沉积、包括高温和低温化学气相沉积装置、低压化学气相沉积装置、激光辅助化学气相沉积装置、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气相沉积、等离子体辅助化学气相沉积在内的化学气相沉积或旋转涂抹法镀制所述薄膜。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纳米技术进行信息加密读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写入加密信息包括:
在暗室环境下,使用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或针尖增强拉曼光谱、或者直接使用具有纳米尺寸光斑的激光照射所述光敏分子进行信息写入,调节激光频率至所述特定频率以上,诱导探针下方纳米级区域或所述纳米尺寸光斑范围的分子反应生成所述新分子;
根据所述需要加密的信息确定所述探针或所述光斑的移动轨迹,使得生成的所述新分子构成特定的加密数字、文字或图案信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纳米技术进行信息加密读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止层为具有热稳性、抗氧化性的纳米薄膜,保证所述载体在储存过程中不会变性失去加密信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纳米技术进行信息加密读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止层的材料为选择性滤光的二维材料。
CN201811324402.1A 2018-11-08 2018-11-08 一种利用纳米技术进行信息加密读写的方法 Active CN1092718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24402.1A CN109271803B (zh) 2018-11-08 2018-11-08 一种利用纳米技术进行信息加密读写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24402.1A CN109271803B (zh) 2018-11-08 2018-11-08 一种利用纳米技术进行信息加密读写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71803A true CN109271803A (zh) 2019-01-25
CN109271803B CN109271803B (zh) 2021-09-28

Family

ID=651925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24402.1A Active CN109271803B (zh) 2018-11-08 2018-11-08 一种利用纳米技术进行信息加密读写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71803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44222A (zh) * 2020-01-20 2020-06-05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六方氮化硼紫外光探测器及制备方法
CN111311700A (zh) * 2020-01-20 2020-06-19 首都师范大学 一种利用纳米技术对信息加密读写进行纠错的方法
CN111312294A (zh) * 2020-01-20 2020-06-19 首都师范大学 一种利用纳米技术对信息加密读写进行纠错的方法
CN113221196A (zh) * 2021-05-13 2021-08-06 首都师范大学 一种利用纳米技术进行信息加密读写、解密及擦除方法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48506A1 (en) * 2003-09-03 2005-03-03 Fredrick Joseph P. Methods for encoding non-biological information on microarrays
CN101083090A (zh) * 2006-05-31 2007-12-05 株式会社东芝 多层光盘、信息记录方法和信息再现方法
US20090022931A1 (en) * 2007-07-20 2009-01-2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US20120002031A1 (en) * 2008-12-02 2012-01-05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maging Arrangement and Microscope
CN103532705A (zh) * 2013-10-30 2014-01-22 上海朗研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量子保密通信的码本校验方法
CN105206175A (zh) * 2015-10-23 2015-12-30 浙江大学 基于图案化金属纳米复合材料的防伪标识及其制作方法
US9378382B1 (en) * 2013-10-31 2016-06-28 Washington University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encrypting private datasets using cryptosets
CN107295264A (zh) * 2017-08-01 2017-10-24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基于单应性变换光场数据压缩方法
CN107739021A (zh) * 2017-10-23 2018-02-27 首都师范大学 一种微纳尺度的图形绘制方法
CN108235029A (zh) * 2018-01-05 2018-06-29 广西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压缩感知和蔡氏电路的图像压缩加密方法
CN108279457A (zh) * 2018-02-02 2018-07-13 暨南大学 一种可实现新型防伪技术的位移编码型超表面矢量全息元件
CN108629415A (zh) * 2018-05-11 2018-10-09 郑州轻工业学院 一种基于dna纳米技术的信息加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48506A1 (en) * 2003-09-03 2005-03-03 Fredrick Joseph P. Methods for encoding non-biological information on microarrays
CN101083090A (zh) * 2006-05-31 2007-12-05 株式会社东芝 多层光盘、信息记录方法和信息再现方法
US20090022931A1 (en) * 2007-07-20 2009-01-2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US20120002031A1 (en) * 2008-12-02 2012-01-05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maging Arrangement and Microscope
CN103532705A (zh) * 2013-10-30 2014-01-22 上海朗研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量子保密通信的码本校验方法
US9378382B1 (en) * 2013-10-31 2016-06-28 Washington University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encrypting private datasets using cryptosets
CN105206175A (zh) * 2015-10-23 2015-12-30 浙江大学 基于图案化金属纳米复合材料的防伪标识及其制作方法
CN107295264A (zh) * 2017-08-01 2017-10-24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基于单应性变换光场数据压缩方法
CN107739021A (zh) * 2017-10-23 2018-02-27 首都师范大学 一种微纳尺度的图形绘制方法
CN108235029A (zh) * 2018-01-05 2018-06-29 广西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压缩感知和蔡氏电路的图像压缩加密方法
CN108279457A (zh) * 2018-02-02 2018-07-13 暨南大学 一种可实现新型防伪技术的位移编码型超表面矢量全息元件
CN108629415A (zh) * 2018-05-11 2018-10-09 郑州轻工业学院 一种基于dna纳米技术的信息加密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UNG H. PHAM, ET AL.: "A Multidye Nanostructured Material for Optical Data Storage and Security Data Encryption", 《ADVANCED MATERIALS》 *
M. KOWALSKI, ET AL.: "Data encryption of optical fibre communication using pseudo-random spatial light modulation", 《OPTO-ELECTRONICS REVIEW》 *
RYAN L. KERSTEIN, ET AL.: "aser therapy and photosensitive medication: A review of the evidence", 《LASERS IN MEDICAL SCIENCE》 *
THORSTEN FISCHER, ET AL.: "Biomolecular optical data storage and data encryp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NANOBIOSCIENCE》 *
孙真荣: "激光诱导分子排列与取向", 《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 *
张利胜 等: "金纳米针尖的制备及其TERS性能的研究", 《第十七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摘要文集》 *
张征 等: "用于信息加密的分子自动机的编码研究", 《微计算机信息》 *
李新娟 等: "石墨烯的光催化研究", 《第十九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摘要集》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44222A (zh) * 2020-01-20 2020-06-05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六方氮化硼紫外光探测器及制备方法
CN111311700A (zh) * 2020-01-20 2020-06-19 首都师范大学 一种利用纳米技术对信息加密读写进行纠错的方法
CN111312294A (zh) * 2020-01-20 2020-06-19 首都师范大学 一种利用纳米技术对信息加密读写进行纠错的方法
CN111311700B (zh) * 2020-01-20 2022-07-08 首都师范大学 一种利用纳米技术对信息加密读写进行纠错的方法
CN113221196A (zh) * 2021-05-13 2021-08-06 首都师范大学 一种利用纳米技术进行信息加密读写、解密及擦除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71803B (zh) 2021-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71803A (zh) 一种利用纳米技术进行信息加密读写的方法
CN109543426A (zh) 一种利用纳米技术进行信息加密处理的方法
CN109598322A (zh) 一种利用纳米技术对信息进行加密读写的方法
Lensen et al. Aided Self‐Assembly of Porphyrin Nanoaggregates into Ring‐Shaped Architectures
US20100183854A1 (en) Vanadium Oxide Thin Film Pattern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US11635367B2 (en) Contrast-amplifying carriers using a two-dimensional material
JP2011506960A (ja) 光学的特性を用いたセンサ応用のための基板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による基板
Pakeltis et al. Focused electron beam induced deposition synthesis of 3D photonic and magnetic nanoresonators
CN103741122A (zh) 一种制备光滑尖锐afm-ters针尖的化学镀方法
Lv et al. Research progress in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photonic crystals
Král et al. Infrared imaging of surface confluent polydopamine (PDA) films at the nanoscale
Bründermann et al. SNIM: Scanning near-field infrared microscopy
CN113221196A (zh) 一种利用纳米技术进行信息加密读写、解密及擦除方法
Brizzolara A method for patterning purple membrane using self-assembled monolayers
CN110010434A (zh) 一种用于免疫电子显微镜-x射线显微成像-纳米离子探针技术的复合载网及其制备方法
Babaei et al. Detection of overtone and combined peaks using Mn/Cu helical star-shaped (pine-tree-like) sculptured thin films in 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CN111312294B (zh) 一种利用纳米技术对信息加密读写进行纠错的方法
Richard‐Lacroix et al. Synthesis and nanoscale characterization of hierarchically assembled molecular nanosheets
Rathee et al. Homogeneous plasmonic Au nanoparticles fabrication using in situ substrate heating by sputtering
Lazauskas et al. Polyvinylpyrrolidone surface modification with SiOx containing amorphous hydrogenated carbon (aC: H/SiOx) and nitrogen-doped aC: H/SiOx films using Hall-type closed drift ion beam source
KR101401522B1 (ko) 풀러렌 다량체의 제조방법 및 분리방법
Edwards et al. Vectorially oriented monolayers of the cytochrome c/cytochrome oxidase bimolecular complex
CN111311700B (zh) 一种利用纳米技术对信息加密读写进行纠错的方法
Frederich et al. Nano-patterned layers of a grafted coumarinic chromophore
Ramsay Nanostructured diamond for environmentally robust surface 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senso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