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50938A - 一种由建筑垃圾制备的再生活性粉及其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由建筑垃圾制备的再生活性粉及其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50938A
CN109250938A CN201811103178.3A CN201811103178A CN109250938A CN 109250938 A CN109250938 A CN 109250938A CN 201811103178 A CN201811103178 A CN 201811103178A CN 109250938 A CN109250938 A CN 1092509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er belt
broken
delivered
screening
grain siz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0317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少锋
严明明
王晓波
付艳萍
王宗葳
曹峰
董海涛
吴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Water Affair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Water Affair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Water Affair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Water Affair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10317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50938A/zh
Publication of CN1092509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509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18/00Use of agglomerated or waste materials or refuse as fillers for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Treatment of agglomerated or waste materials or refuse, specially adapted to enhance their filling properties in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 C04B18/04Waste materials; Refuse
    • C04B18/16Waste materials; Refuse from building or ceramic industr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2CRUSHING, PULVERISING, OR DISINTEGRATING; PREPARATORY TREATMENT OF GRAIN FOR MILLING
    • B02CCRUSHING, PULVERISING, OR DISINTEGRATING IN GENERAL; MILLING GRAIN
    • B02C21/00Disintegrating plant with or without drying of the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2CRUSHING, PULVERISING, OR DISINTEGRATING; PREPARATORY TREATMENT OF GRAIN FOR MILLING
    • B02CCRUSHING, PULVERISING, OR DISINTEGRATING IN GENERAL; MILLING GRAIN
    • B02C23/00Auxiliary methods or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rushing or disintegrating not provided for in preceding groups or not specially adapted to apparatus covered by a single preceding group
    • B02C23/08Separating or sorting of material, associated with crushing or disintegrating
    • B02C23/14Separating or sorting of material, associated with crushing or disintegrating with more than one separa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9DISPOSAL OF SOLID WASTE; 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 B09BDISPOSAL OF SOLID WAS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09B3/00Destroying solid waste or transforming solid waste into something useful or harmles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33/00Clay-wares
    • C04B33/02Preparing or treating the raw materials individually or as batches
    • C04B33/13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4B33/132Waste materials; Refuse; Residues
    • C04B33/1324Recycled material, e.g. tile dust, stone waste, spent refractory materi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33/00Clay-wares
    • C04B33/02Preparing or treating the raw materials individually or as batches
    • C04B33/13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4B33/132Waste materials; Refuse; Residues
    • C04B33/135Combustion residues, e.g. fly ash, incineration waste
    • C04B33/1352Fuel ashes, e.g. fly ash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40/00Processes, in general, for influencing or modifying the propertie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mpositions, e.g. their setting or hardening ability
    • C04B40/0028Aspects relating to the mixing step of the mortar preparation
    • C04B40/0039Premixtures of ingredi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9DISPOSAL OF SOLID WASTE; 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 B09BDISPOSAL OF SOLID WAS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09B2101/00Type of solid waste
    • B09B2101/02Gases or liquids enclosed in discarded articles, e.g. aerosol cans or cooling systems of refrigera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4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the processing of minerals
    • Y02P40/60Production of ceramic materials or ceramic elements, e.g. substitution of clay or shale by alternative raw materials, e.g. ash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58Construction or demolition [C&D] was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78Recycling of wood or furniture was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91Use of waste materials as fillers for mortars or concre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由建筑垃圾制备的再生活性粉及其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S1、破碎建筑垃圾后剔除钢筋,得到粒径不超过50mm的破碎物料;除去破碎物料中的铁磁性物质和轻质杂质得到除杂物料;S2、筛分除杂物料得到粒径为5‑50mm的中粒度物料和粒径小于5mm的小粒度物料;除去小粒度物料所夹带的土得到除土物料;S3、将步骤S2得到的中粒度物料和除土物料依次进行干燥和研磨,得到再生物料;S4、将再生物料、粉煤灰和矿粉按照重量比为(10‑100):(0‑90):(0‑90)进行混合。本公开的装置包括一级破碎系统、二级破碎系统、除杂系统、第一筛分系统、第二筛分系统、烘干系统和磨料系统。本公开的再生活性粉有更好的活性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由建筑垃圾制备的再生活性粉及其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建筑垃圾资源化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由建筑垃圾制备的再生活性粉及其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垃圾是在对建筑物实施新建、改建、扩建或者是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根据建筑垃圾的产生源的不同,可以分为施工建筑垃圾和拆毁建筑垃圾,施工建筑垃圾顾名思义就是在新建、改建或扩建工程项目当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而拆毁建筑垃圾就是在对建筑物拆迁拆除时产生的建筑垃圾。建筑垃圾对我们的生活环境具有广泛的侵蚀作用,如果长期不管建筑垃圾,那么对于城市环境卫生、居住生活条件、土地质量评估等都有恶劣影响。首先大量建筑垃圾堆放在土地上会降低土壤的质量,降低土壤的生产能力;并且,建筑垃圾堆放于空气中,会影响空气质量,一些粉尘颗粒会悬浮于空气中,有害人体健康;建筑垃圾在堆放过程中,长期的堆积使建筑垃圾中的有害物质渗入到地下水域,污染水环境;再者,建筑垃圾的堆放可能存在某些安全隐患,随时可能会发生一些事故。现有技术中也有对建筑垃圾进行回收利用的方法,但是现有技术得到的再生材料往往抗压强度低、活性低。
如何将建筑垃圾转化为抗压强度和活性进一步显著提高的再生材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由建筑垃圾制备的再生活性粉及其方法和装置,通过本公开的方法制备的再生活性粉的活性显著提高。
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由建筑垃圾制备再生活性粉的方法,该方法包括:S1、破碎建筑垃圾后剔除钢筋,得到粒径不超过50mm的破碎物料;除去所述破碎物料中的铁磁性物质和轻质杂质,得到除杂物料;S2、筛分所述除杂物料得到粒径为5-50mm的中粒度物料和粒径小于5mm的小粒度物料;除去所述小粒度物料所夹带的土,得到含土率小于1重量%的除土物料;S3、将步骤S2得到的所述中粒度物料和所述除土物料依次进行干燥和研磨,得到再生物料;S4、将所述再生物料、粉煤灰和矿粉按照重量比为(10-100):(0-90):(0-90)进行混合。
可选地,经步骤S3得到的所述再生物料的含水量小于1重量%并且粒径不超过200μm。
可选地,步骤S4中,所述再生物料、所述粉煤灰和所述矿粉按照重量比为(10-95):(5-90):(5-90)进行混合。
可选地,所述轻质杂质包括塑料、木屑、纸质物和布片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矿粉为S75级及以上粒化高炉矿渣微粉。
第二方面,本公开提供根据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再生活性粉。
第三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由建筑垃圾制备再生活性粉的装置,该装置包括一级破碎系统、二级破碎系统、除杂系统、第一筛分系统、第二筛分系统、烘干系统和磨料系统;所述一级破碎系统和所述二级破碎系统通过第一传送带相连接;所述二级破碎系统和所述除杂系统通过第二传送带相连接;所述第二传送带上悬空设置有除铁装置;所述除杂系统和所述第一筛分系统通过第三传送带相连接;所述第一筛分系统开设有小粒度物料出口和中粒度物料出口,所述小粒度物料出口通过第四传送带与所述第二筛分系统相连接,所述中粒度物料出口通过第五传送带与所述烘干系统相连接,所述第二筛分系统通过第六传送带与所述烘干系统相连接;所述烘干系统通过第七传送带与所述磨料系统相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筛分系统包括振动箱体和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于所述振动箱体内的中粒度物料筛网和小粒度物料筛网;所述中粒度物料出口和所述小粒度物料出口由上至下分别与所述中粒度物料筛网和所述小粒度物料筛网相对应开设;所述第一筛分系统还设置有用于投放待筛分物料的喂料口。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用于将建筑垃圾输送至所述一级破碎系统的给料机,所述给料机的出口与所述一级破碎系统的入口物料连通。
可选地,所述一级破碎系统为颚式破碎机或齿辊破碎机,所述二级破碎系统为圆锥破碎机、锤式破碎机和反击式破碎机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除杂系统为风选除杂机或水浮选除杂机;所述第二筛分系统为直线筛分机或洗砂机。
可选地,所述烘干系统为立式烘干机或回转式烘干机;所述磨料系统为立式磨料机、高效球磨机和锥腔磨机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除铁装置为永磁铁除铁机或电磁铁除铁机。
本公开的方法既能解决建筑垃圾的安置问题,又能使建筑垃圾得到资源化利用,使建筑垃圾价值大幅提高,得到的再生活性粉的活性显著提高。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的由建筑垃圾制备再生活性粉的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的第一筛分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一级破碎系统 2二级破碎系统 3除杂系统
4第一筛分系统 5第二筛分系统 6烘干系统
7磨料系统 8除铁装置
2-1第一传送带 2-2第二传送带 2-3第三传送带
2-4第四传送带 2-5第五传送带 2-6第六传送带
2-7第七传送带
101振动箱体 103中粒度物料筛网 104小粒度物料筛网
106中粒度物料出口 107小粒度物料出口 108喂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由建筑垃圾制备再生活性粉的方法,该方法包括:S1、可以破碎建筑垃圾后剔除钢筋,得到粒径不超过50mm的破碎物料,可以通过人工方式剥离建筑垃圾中夹带的钢筋;可以除去所述破碎物料中的铁磁性物质和轻质杂质,得到除杂物料;S2、可以筛分所述除杂物料得到粒径为5-50mm的中粒度物料和粒径小于5mm的小粒度物料;可以除去所述小粒度物料所夹带的土,得到含土率小于1重量%的除土物料;S3、可以将步骤S2得到的所述中粒度物料和所述除土物料依次进行干燥和研磨,得到再生物料;S4、可以将所述再生物料、粉煤灰和矿粉按照重量比为(10-100):(0-90):(0-90)进行混合。
步骤S4中,可以将步骤S3得到的再生物料直接作为再生活性粉使用,或者步骤S3得到的再生物料可以与适量粉煤灰混合,或者步骤S3得到的再生物料可以与适量矿粉混合,或者步骤S3得到的再生物料可以同时与粉煤灰和矿粉混合,以得到所述再生活性粉。
步骤S1中所述破碎可以分为一级破碎和二级破碎,通过一级破碎可以将大块的建筑垃圾进行破碎,通过二级破碎可以将一级破碎后的物料再次进行破碎得到所述破碎物料。
建筑垃圾中往往含有废旧页岩砖、粘土砖、废旧混凝土、水泥石、废陶瓷等,经过破碎加工成再生骨料,具有矿化废渣的特点。建筑垃圾中的废陶瓷、页岩制品含有大量的氧化硅、氧化铝等,是一种类似于火山灰质的混合材。现有的建筑垃圾回收利用方法仅是简单的破碎和混合等,得到的回收物料活性低,不能很好地提升建筑垃圾的活性。本公开的方法中,将建筑垃圾经过所述的步骤S1至S4制备得到的再生活性粉的活性可以显著地、进一步被提高。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经步骤S3得到的所述再生物料的含水量可以小于1重量%并且粒径不超过200μm。通过控制步骤S3中干燥和研磨的时间等参数进而可以控制得到的所述再生物料的含水量和粒径。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步骤S4中,所述再生物料、所述粉煤灰和所述矿粉可以按照重量比为(10-95):(5-90):(5-90)进行混合。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所述轻质杂质可以包括塑料、木屑、纸质物和布片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矿粉可以为S75级及以上粒化高炉矿渣微粉。优选地,所述矿粉可以为S95级以上粒化高炉矿渣微粉,所述粉煤灰可以为二级及以上粉煤灰。所述再生物料与S95级以上粒化高炉矿渣微粉和二级及以上粉煤灰混合得到的再生活性粉有更高的活性。
第二方面,本公开提供根据所述方法制备得到的再生活性粉。
本公开的再生活性粉可作为水泥混合材、砂浆、混凝土的掺合料,可作为生产水泥的原料,还可用于制造烧结砖、蒸压加气混凝土、泡沫混凝土、空心砌砖、烧结或非烧结陶粒、铺筑道路等,是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发展的方向之一。
第三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由建筑垃圾制备再生活性粉的装置,如图1所示,该装置可以包括一级破碎系统1、二级破碎系统2、除杂系统3、第一筛分系统4、第二筛分系统5、烘干系统6和磨料系统7;所述一级破碎系统1和所述二级破碎系统2可以通过第一传送带2-1相连接;所述二级破碎系统2和所述除杂系统3可以通过第二传送带2-2相连接;所述第二传送带2-2上可以悬空设置有除铁装置8;所述除杂系统3和所述第一筛分系统4可以通过第三传送带2-3相连接;所述第一筛分系统4可以开设有小粒度物料出口107和中粒度物料出口106,所述小粒度物料出口107可以通过第四传送带2-4与所述第二筛分系统5相连接,所述中粒度物料出口106可以通过第五传送带2-5与所述烘干系统6相连接,所述第二筛分系统5可以通过第六传送带2-6与所述烘干系统6相连接;所述烘干系统6可以通过第七传送带2-7与所述磨料系统7相连接。
其一,可以依次经过一级破碎系统1和二级破碎系统2对建筑垃圾进行破碎,得到粒径不超过50mm的破碎物料,经一级破碎系统1破碎后的物料可以通过第一传送带输送至二级破碎系统2进行破碎,然后可以通过手工剥离的方式除去破碎物料中的钢筋;其二,所述破碎物料可以经第二传送带输送至除杂系统进行轻质杂质的清除,所述破碎物料在第二传送带上进行传送的时候,所述破碎物料中含有的铁磁性物质会被除铁装置吸走,从除杂系统中得到的为除杂物料;其三,所述除杂物料可以经过第三传送带输送至第一筛分系统进行筛分,筛分得到粒径为5-50mm的中粒度物料和粒径小于5mm的小粒度物料,小粒度物料可以经第四传送带输送至第二筛分系统中进行清洗以除去小粒径物料所夹带的土,得到含土率小于1重量%的除土物料;其四,所述除土物料可以经第六传送带输送至烘干机进行烘干,所述中粒度物料可以经第五传送带输送至烘干机进行烘干,然后可以将烘干后的物料经第七传送带输送至磨料机进行研磨,得到所述再生物料;最后,可以将再生物料与粉煤灰和矿粉混合,得到再生活性粉。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筛分系统4可以包括振动箱体101和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于所述振动箱体101内的中粒度物料筛网103和小粒度物料筛网104;所述中粒度物料出口106和所述小粒度物料出口107可以由上至下分别与所述中粒度物料筛网103和所述小粒度物料筛网104相对应开设;所述第一筛分系统4还可以设置有用于投放待筛分物料的喂料口108。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用于将建筑垃圾输送至所述一级破碎系统1的给料机,所述给料机的出口与所述一级破碎系统1的入口可以物料连通。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所述一级破碎系统1可以为颚式破碎机或齿辊破碎机,所述二级破碎系统2可以为圆锥破碎机、锤式破碎机和反击式破碎机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除杂系统3可以为风选除杂机或水浮选除杂机;所述第二筛分系统5可以为直线筛分机或洗砂机。如上所述,破碎可以分为一级破碎和二级破碎,一级破碎可以在所述一级破碎系统1中进行以将大块的建筑垃圾进行破碎,二级破碎可以在所述二级破碎系统2中进行以将一级破碎后的物料再次进行破碎得到所述破碎物料。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所述烘干系统6可以为立式烘干机或回转式烘干机;所述磨料系统7可以为立式磨料机、高效球磨机和锥腔磨机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除铁装置8可以为永磁铁除铁机或电磁铁除铁机。
本公开的方法得到的再生活性粉是一种高附加值再生产品,再生活性粉可用于生产再生粉体加气混凝土砌块、水泥活性掺合料、混凝土掺合料、再生粉体蒸压砖等,本公开制备得到的再生活性粉可以作为上述众多产品的原材料。
以下通过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公开,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实施例1
将拆除钢混居民楼的建筑垃圾经给料机输送至颚式破碎机进行一级破碎,然后手工剥离剔除钢筋,经一级破碎后的物料通过第一传送带输送至反击式破碎机进行二级破碎,得到粒径不超过50mm的破碎物料;得到的破碎物料经第二传送带输送至风选除杂机,通过风选除杂机除去塑料、木屑和布片等轻质杂质,并且第二传送带上悬空连接有永磁铁,破碎物料在经第二传送带输送至风选除杂机时,破碎物料中的铁磁性物质被永磁铁吸除,除去轻质杂质和铁磁性物质后得到除杂物料;得到的除杂物料通过第三传送带输送至如上所述的第一筛分系统中进行筛分,筛分得到粒径小于5mm的小粒度物料,粒径为5-35mm的中粒度物料,筛分得到的小粒度物料经第一筛分系统的小粒度物料出口和第四传送带输送至洗砂机进行除土得到含土率为0.5重量%的除土物料,得到的除土物料经第六传送带输送至立式烘干机进行烘干;经第一筛分系统筛分得到的中粒度物料依次经筛分机的中粒度物料出口和第五传送带输送至立式烘干机进行烘干;经立式烘干机得到的干燥物料经第七传送带输送至立式磨料机进行研磨,最终得到含水量为0.5重量%并且粒径为0.1-200μm的再生活性粉。
实施例2
将拆除钢混居民楼的建筑垃圾经给料机输送至颚式破碎机进行一级破碎,然后手工剥离剔除钢筋,经一级破碎后的物料通过第一传送带输送至反击式破碎机进行二级破碎,得到粒径不超过50mm的破碎物料;得到的破碎物料经第二传送带输送至风选除杂机,通过风选除杂机除去塑料、木屑和布片等轻质杂质,并且第二传送带上悬空连接有永磁铁,破碎物料在经第二传送带输送至风选除杂机时,破碎物料中的铁磁性物质被永磁铁吸除,除去轻质杂质和铁磁性物质后得到除杂物料;得到的除杂物料通过第三传送带输送至如上所述的第一筛分系统中进行筛分,筛分得到粒径小于5mm的小粒度物料,粒径为5-30mm的中粒度物料,筛分得到的小粒度物料经第一筛分系统的小粒度物料出口和第四传送带输送至洗砂机进行除土得到含土率为0.5重量%的除土物料,得到的除土物料经第六传送带输送至立式烘干机进行烘干;经第一筛分系统筛分得到的中粒度物料依次经筛分机的中粒度物料出口和第五传送带输送至立式烘干机进行烘干;经立式烘干机得到的干燥物料经第七传送带输送至立式磨料机进行研磨,最终得到含水量为0.5重量%并且粒径为0.1-80μm的再生活性粉。
实施例3
将拆除钢混居民楼的建筑垃圾经给料机输送至颚式破碎机进行一级破碎,然后手工剥离剔除钢筋,经一级破碎后的物料通过第一传送带输送至反击式破碎机进行二级破碎,得到粒径不超过50mm的破碎物料;得到的破碎物料经第二传送带输送至风选除杂机,通过风选除杂机除去塑料、木屑和布片等轻质杂质,并且第二传送带上悬空连接有永磁铁,破碎物料在经第二传送带输送至风选除杂机时,破碎物料中的铁磁性物质被永磁铁吸除,除去轻质杂质和铁磁性物质后得到除杂物料;得到的除杂物料通过第三传送带输送至如上所述的第一筛分系统中进行筛分,筛分得到粒径小于5mm的小粒度物料,粒径为5-31.5mm的中粒度物料,筛分得到的小粒度物料经第一筛分系统的小粒度物料出口和第四传送带输送至洗砂机进行除土得到含土率为0.5重量%的除土物料,得到的除土物料经第六传送带输送至立式烘干机进行烘干;经第一筛分系统筛分得到的中粒度物料依次经筛分机的中粒度物料出口和第五传送带输送至立式烘干机进行烘干;经立式烘干机得到的干燥物料经第七传送带输送至立式磨料机进行研磨,最终得到含水量为0.5重量%并且粒径为0.1-5μm的再生活性粉。
实施例4
将拆除钢混居民楼的建筑垃圾经给料机输送至颚式破碎机进行一级破碎,然后手工剥离剔除钢筋,经一级破碎后的物料通过第一传送带输送至反击式破碎机进行二级破碎,得到粒径不超过50mm的破碎物料;得到的破碎物料经第二传送带输送至风选除杂机,通过风选除杂机除去塑料、木屑和布片等轻质杂质,并且第二传送带上悬空连接有永磁铁,破碎物料在经第二传送带输送至风选除杂机时,破碎物料中的铁磁性物质被永磁铁吸除,除去轻质杂质和铁磁性物质后得到除杂物料;得到的除杂物料通过第三传送带输送至如上所述的第一筛分系统中进行筛分,筛分得到粒径小于5mm的小粒度物料,粒径为5-35mm的中粒度物料,筛分得到的小粒度物料经第一筛分系统的小粒度物料出口和第四传送带输送至洗砂机进行除土得到含土率为0.5重量%的除土物料,得到的除土物料经第六传送带输送至立式烘干机进行烘干;经第一筛分系统筛分得到的中粒度物料依次经筛分机的中粒度物料出口和第五传送带输送至立式烘干机进行烘干;经立式烘干机得到的干燥物料经第七传送带输送至立式磨料机进行研磨,最终得到含水量为0.5重量%并且粒径为0.1-80μm的再生物料。
将再生物料、二级粉煤灰和S75级矿粉按照重量比为55:45:0混合,得到再生活性粉。
实施例5
将拆除钢混居民楼的建筑垃圾经给料机输送至颚式破碎机进行一级破碎,然后手工剥离剔除钢筋,经一级破碎后的物料通过第一传送带输送至反击式破碎机进行二级破碎,得到粒径不超过50mm的破碎物料;得到的破碎物料经第二传送带输送至风选除杂机,通过风选除杂机除去塑料、木屑和布片等轻质杂质,并且第二传送带上悬空连接有永磁铁,破碎物料在经第二传送带输送至风选除杂机时,破碎物料中的铁磁性物质被永磁铁吸除,除去轻质杂质和铁磁性物质后得到除杂物料;得到的除杂物料通过第三传送带输送至如上所述的第一筛分系统中进行筛分,筛分得到粒径小于5mm的小粒度物料,粒径为5-25mm的中粒度物料,筛分得到的小粒度物料经第一筛分系统的小粒度物料出口和第四传送带输送至洗砂机进行除土得到含土率为0.5重量%的除土物料,得到的除土物料经第六传送带输送至立式烘干机进行烘干;经第一筛分系统筛分得到的中粒度物料依次经筛分机的中粒度物料出口和第五传送带输送至立式烘干机进行烘干;经立式烘干机得到的干燥物料经第七传送带输送至立式磨料机进行研磨,最终得到含水量为1重量%并且粒径为0.1-80μm的再生物料。
将再生物料、二级粉煤灰和S75级矿粉按照重量比为55:0:45混合,得到再生活性粉。
实施例6
将拆除钢混居民楼的建筑垃圾经给料机输送至颚式破碎机进行一级破碎,然后手工剥离剔除钢筋,经一级破碎后的物料通过第一传送带输送至反击式破碎机进行二级破碎,得到粒径不超过50mm的破碎物料;得到的破碎物料经第二传送带输送至风选除杂机,通过风选除杂机除去塑料、木屑和布片等轻质杂质,并且第二传送带上悬空连接有永磁铁,破碎物料在经第二传送带输送至风选除杂机时,破碎物料中的铁磁性物质被永磁铁吸除,除去轻质杂质和铁磁性物质后得到除杂物料;得到的除杂物料通过第三传送带输送至如上所述的第一筛分系统中进行筛分,筛分得到粒径小于5mm的小粒度物料,粒径为5-35mm的中粒度物料,筛分得到的小粒度物料经第一筛分系统的小粒度物料出口和第四传送带输送至洗砂机进行除土得到含土率为0.5重量%的除土物料,得到的除土物料经第六传送带输送至立式烘干机进行烘干;经第一筛分系统筛分得到的中粒度物料依次经筛分机的中粒度物料出口和第五传送带输送至立式烘干机进行烘干;经立式烘干机得到的干燥物料经第七传送带输送至立式磨料机进行研磨,最终得到含水量为0.5重量%并且粒径为0.1-80μm的再生物料。
将再生物料、二级粉煤灰和S75级矿粉按照重量比为50:25:25混合,得到再生活性粉。
实施例7
将拆除钢混居民楼的建筑垃圾经给料机输送至颚式破碎机进行一级破碎,然后手工剥离剔除钢筋,经一级破碎后的物料通过第一传送带输送至反击式破碎机进行二级破碎,得到粒径不超过50mm的破碎物料;得到的破碎物料经第二传送带输送至风选除杂机,通过风选除杂机除去塑料、木屑和布片等轻质杂质,并且第二传送带上悬空连接有永磁铁,破碎物料在经第二传送带输送至风选除杂机时,破碎物料中的铁磁性物质被永磁铁吸除,除去轻质杂质和铁磁性物质后得到除杂物料;得到的除杂物料通过第三传送带输送至如上所述的第一筛分系统中进行筛分,筛分得到粒径小于5mm的小粒度物料,粒径为5-35mm的中粒度物料,筛分得到的小粒度物料经第一筛分系统的小粒度物料出口和第四传送带输送至洗砂机进行除土得到含土率为0.5重量%的除土物料,得到的除土物料经第六传送带输送至立式烘干机进行烘干;经第一筛分系统筛分得到的中粒度物料依次经筛分机的中粒度物料出口和第五传送带输送至立式烘干机进行烘干;经立式烘干机得到的干燥物料经第七传送带输送至立式磨料机进行研磨,最终得到含水量为0.5重量%并且粒径为0.1-80μm的再生物料。
将再生物料、二级粉煤灰和S75级矿粉按照重量比为10:45:45混合,得到再生活性粉。
实施例8
将拆除钢混居民楼的建筑垃圾经给料机输送至颚式破碎机进行一级破碎,然后手工剥离剔除钢筋,经一级破碎后的物料通过第一传送带输送至反击式破碎机进行二级破碎,得到粒径不超过50mm的破碎物料;得到的破碎物料经第二传送带输送至风选除杂机,通过风选除杂机除去塑料、木屑和布片等轻质杂质,并且第二传送带上悬空连接有永磁铁,破碎物料在经第二传送带输送至风选除杂机时,破碎物料中的铁磁性物质被永磁铁吸除,除去轻质杂质和铁磁性物质后得到除杂物料;得到的除杂物料通过第三传送带输送至如上所述的第一筛分系统中进行筛分,筛分得到粒径小于5mm的小粒度物料,粒径为5-35mm的中粒度物料,筛分得到的小粒度物料经第一筛分系统的小粒度物料出口和第四传送带输送至洗砂机进行除土得到含土率为0.5重量%的除土物料,得到的除土物料经第六传送带输送至立式烘干机进行烘干;经第一筛分系统筛分得到的中粒度物料依次经筛分机的中粒度物料出口和第五传送带输送至立式烘干机进行烘干;经立式烘干机得到的干燥物料经第七传送带输送至立式磨料机进行研磨,最终得到含水量为0.5重量%并且粒径为0.1-5μm的再生物料。
将再生物料、二级粉煤灰和S75级矿粉按照重量比为10:45:45混合,得到再生活性粉。
实施例9
将拆除钢混居民楼的建筑垃圾经给料机输送至颚式破碎机进行一级破碎,然后手工剥离剔除钢筋,经一级破碎后的物料通过第一传送带输送至反击式破碎机进行二级破碎,得到粒径不超过50mm的破碎物料;得到的破碎物料经第二传送带输送至风选除杂机,通过风选除杂机除去塑料、木屑和布片等轻质杂质,并且第二传送带上悬空连接有永磁铁,破碎物料在经第二传送带输送至风选除杂机时,破碎物料中的铁磁性物质被永磁铁吸除,除去轻质杂质和铁磁性物质后得到除杂物料;得到的除杂物料通过第三传送带输送至如上所述的第一筛分系统中进行筛分,筛分得到粒径小于5mm的小粒度物料,粒径为5-35mm的中粒度物料,筛分得到的小粒度物料经第一筛分系统的小粒度物料出口和第四传送带输送至洗砂机进行除土得到含土率为0.5重量%的除土物料,得到的除土物料经第六传送带输送至立式烘干机进行烘干;经第一筛分系统筛分得到的中粒度物料依次经筛分机的中粒度物料出口和第五传送带输送至立式烘干机进行烘干;经立式烘干机得到的干燥物料经第七传送带输送至立式磨料机进行研磨,最终得到含水量为0.5重量%并且粒径为0.1-5μm的再生物料。
将再生物料、二级粉煤灰和S75级矿粉按照重量比为10:90:0混合,得到再生活性粉。
实施例10
将拆除钢混居民楼的建筑垃圾经给料机输送至颚式破碎机进行一级破碎,然后手工剥离剔除钢筋,经一级破碎后的物料通过第一传送带输送至反击式破碎机进行二级破碎,得到粒径不超过50mm的破碎物料;得到的破碎物料经第二传送带输送至风选除杂机,通过风选除杂机除去塑料、木屑和布片等轻质杂质,并且第二传送带上悬空连接有永磁铁,破碎物料在经第二传送带输送至风选除杂机时,破碎物料中的铁磁性物质被永磁铁吸除,除去轻质杂质和铁磁性物质后得到除杂物料;得到的除杂物料通过第三传送带输送至如上所述的第一筛分系统中进行筛分,筛分得到粒径小于5mm的小粒度物料,粒径为5-35mm的中粒度物料,筛分得到的小粒度物料经第一筛分系统的小粒度物料出口和第四传送带输送至洗砂机进行除土得到含土率为0.5重量%的除土物料,得到的除土物料经第六传送带输送至立式烘干机进行烘干;经第一筛分系统筛分得到的中粒度物料依次经筛分机的中粒度物料出口和第五传送带输送至立式烘干机进行烘干;经立式烘干机得到的干燥物料经第七传送带输送至立式磨料机进行研磨,最终得到含水量为0.5重量%并且粒径为0.1-5μm的再生物料。
将再生物料、二级粉煤灰和S75级矿粉按照重量比为10:0:90混合,得到再生活性粉。
实施例11
按照实施例4的方法制备再生活性粉,与实施例4不同之处在于:所用的矿粉为S95级矿粉。
测试实施例1
通过《GBT1596-2005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方法测试实施例1-11得到的再生活性粉的强度活性指数,测试的结果见表1。
表1
强度活性指数
实施例1 50
实施例2 56
实施例3 60
实施例4 67
实施例5 80
实施例6 77
实施例7 83
实施例8 86
实施例9 78
实施例10 95
实施例11 97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由建筑垃圾制备再生活性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S1、破碎建筑垃圾后剔除钢筋,得到粒径不超过50mm的破碎物料;除去所述破碎物料中的铁磁性物质和轻质杂质,得到除杂物料;
S2、筛分所述除杂物料得到粒径为5-50mm的中粒度物料和粒径小于5mm的小粒度物料;除去所述小粒度物料所夹带的土,得到含土率小于1重量%的除土物料;
S3、将步骤S2得到的所述中粒度物料和所述除土物料依次进行干燥和研磨,得到再生物料;
S4、将所述再生物料、粉煤灰和矿粉按照重量比为(10-100):(0-90):(0-90)进行混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经步骤S3得到的所述再生物料的含水量小于1重量%并且粒径不超过20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S4中,所述再生物料、所述粉煤灰和所述矿粉按照重量比为(10-95):(5-90):(5-90)进行混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轻质杂质包括塑料、木屑、纸质物和布片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矿粉为S75级及以上粒化高炉矿渣微粉。
5.由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方法制备得到的再生活性粉。
6.一种由建筑垃圾制备再生活性粉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一级破碎系统(1)、二级破碎系统(2)、除杂系统(3)、第一筛分系统(4)、第二筛分系统(5)、烘干系统(6)和磨料系统(7);所述一级破碎系统(1)和所述二级破碎系统(2)通过第一传送带(2-1)相连接;所述二级破碎系统(2)和所述除杂系统(3)通过第二传送带(2-2)相连接;所述第二传送带(2-2)上悬空设置有除铁装置(8);所述除杂系统(3)和所述第一筛分系统(4)通过第三传送带(2-3)相连接;所述第一筛分系统(4)开设有小粒度物料出口(107)和中粒度物料出口(106),所述小粒度物料出口(107)通过第四传送带(2-4)与所述第二筛分系统(5)相连接,所述中粒度物料出口(106)通过第五传送带(2-5)与所述烘干系统(6)相连接,所述第二筛分系统(5)通过第六传送带(2-6)与所述烘干系统(6)相连接;所述烘干系统(6)通过第七传送带(2-7)与所述磨料系统(7)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筛分系统(4)包括振动箱体(101)和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于所述振动箱体(101)内的中粒度物料筛网(103)和小粒度物料筛网(104);所述中粒度物料出口(106)和所述小粒度物料出口(107)由上至下分别与所述中粒度物料筛网(103)和所述小粒度物料筛网(104)相对应开设;所述第一筛分系统(4)还设置有用于投放待筛分物料的喂料口(10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用于将建筑垃圾输送至所述一级破碎系统(1)的给料机,所述给料机的出口与所述一级破碎系统(1)的入口物料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破碎系统(1)为颚式破碎机或齿辊破碎机,所述二级破碎系统(2)为圆锥破碎机、锤式破碎机和反击式破碎机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除杂系统(3)为风选除杂机或水浮选除杂机;所述第二筛分系统(5)为直线筛分机或洗砂机。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系统(6)为立式烘干机或回转式烘干机;所述磨料系统(7)为立式磨料机、高效球磨机和锥腔磨机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除铁装置(8)为永磁铁除铁机或电磁铁除铁机。
CN201811103178.3A 2018-09-20 2018-09-20 一种由建筑垃圾制备的再生活性粉及其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092509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03178.3A CN109250938A (zh) 2018-09-20 2018-09-20 一种由建筑垃圾制备的再生活性粉及其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03178.3A CN109250938A (zh) 2018-09-20 2018-09-20 一种由建筑垃圾制备的再生活性粉及其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50938A true CN109250938A (zh) 2019-01-22

Family

ID=650479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03178.3A Pending CN109250938A (zh) 2018-09-20 2018-09-20 一种由建筑垃圾制备的再生活性粉及其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50938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54566A (zh) * 2019-04-22 2019-07-02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设计方法
CN110734256A (zh) * 2019-11-15 2020-01-31 扬州大学 一种掺再生砖粉的泡沫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15508A (zh) * 2020-05-30 2020-09-29 成都聚力混凝土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骨料再生装置及工艺
CN112473989A (zh) * 2020-11-18 2021-03-12 中建水务环保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分选的方法
CN113582600A (zh) * 2021-08-25 2021-11-02 上海斛卓咨询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建筑垃圾制作而成的环保砖及其制作方法
CN115124368A (zh) * 2022-06-02 2022-09-30 深圳市思超科技有限公司 发泡陶瓷粉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003003A (zh) * 2023-01-05 2023-04-25 重庆中望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综合利用固体废物生产水泥工艺及其制备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6054A (zh) * 2011-04-07 2011-10-05 上海德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再生活性粉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84374A (zh) * 2015-09-15 2016-03-09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 一种利用建筑垃圾再生微粉制备的绿色复合掺合料
CN207013273U (zh) * 2017-07-05 2018-02-16 平顶山神马工程塑料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颗粒物料筛分下料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6054A (zh) * 2011-04-07 2011-10-05 上海德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再生活性粉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84374A (zh) * 2015-09-15 2016-03-09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 一种利用建筑垃圾再生微粉制备的绿色复合掺合料
CN207013273U (zh) * 2017-07-05 2018-02-16 平顶山神马工程塑料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颗粒物料筛分下料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54566A (zh) * 2019-04-22 2019-07-02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设计方法
CN110734256A (zh) * 2019-11-15 2020-01-31 扬州大学 一种掺再生砖粉的泡沫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15508A (zh) * 2020-05-30 2020-09-29 成都聚力混凝土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骨料再生装置及工艺
CN111715508B (zh) * 2020-05-30 2022-04-26 成都聚力混凝土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骨料再生装置及工艺
CN112473989A (zh) * 2020-11-18 2021-03-12 中建水务环保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分选的方法
CN113582600A (zh) * 2021-08-25 2021-11-02 上海斛卓咨询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建筑垃圾制作而成的环保砖及其制作方法
CN115124368A (zh) * 2022-06-02 2022-09-30 深圳市思超科技有限公司 发泡陶瓷粉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003003A (zh) * 2023-01-05 2023-04-25 重庆中望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综合利用固体废物生产水泥工艺及其制备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50938A (zh) 一种由建筑垃圾制备的再生活性粉及其方法和装置
CN106830728B (zh) 一种建筑固废精品化处理工艺
CN209005920U (zh) 一种建筑垃圾的破碎分选处理系统
CN100398214C (zh) 一种废弃混凝土组分分离的方法
JP5032757B2 (ja) 再生骨材の製造方法
CN102218435A (zh) 一种废旧粘土砖资源化利用方法
CN109516665B (zh) 盾构渣土脱水设备及盾构渣土脱水方法
CN102206054A (zh) 一种再生活性粉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65032A (zh) 一种利用采石场选矿废渣制备机制砂的方法
CN102847703A (zh) 利用建筑垃圾生产洁净再生土和再生骨料的方法
CN103664027A (zh) 一种以城市建筑垃圾为原料制备煤矿膏体充填骨料的方法
KR20100110051A (ko) 건설폐기물의 이물질 선별장치
CN110078452B (zh) 一种利用建筑固废再生集料分类处理制作的无机结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8980595U (zh) 一种由建筑垃圾制备再生活性粉的装置
KR100660142B1 (ko) 건식 모래 생산 방법 및 그 시스템
CN105833987B (zh) 混合矿料筛中整形工艺
CN209968608U (zh) 一种石灰石加工系统
CN210965481U (zh) 一种用于混凝土的建筑垃圾预处理装置
CN202516839U (zh) 炉渣处理装置
CN107098549A (zh) 污泥固化剂及利用其的固化物制备方法
CN103613300B (zh) 一种用于预拌混凝土废弃陶瓷回收利用方法和预拌混凝土
JPH1110129A (ja) 埋め戻し材用砂の製造方法
KR20150015790A (ko) 건설폐기물 처리 설비
KR100516357B1 (ko) 건설폐기물의 재활용을 위한 습식 및 건식 겸용 재생골재의 제조방법
KR20160057124A (ko) 폐아스콘 재생골재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