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78452B - 一种利用建筑固废再生集料分类处理制作的无机结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建筑固废再生集料分类处理制作的无机结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78452B
CN110078452B CN201910233786.4A CN201910233786A CN110078452B CN 110078452 B CN110078452 B CN 110078452B CN 201910233786 A CN201910233786 A CN 201910233786A CN 110078452 B CN110078452 B CN 1100784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ggregate
solid waste
aggregates
screening
cl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3378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78452A (zh
Inventor
高治泉
张勇
常金波
刘飞
高海辰
常改毛
周鑫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rban Construction Road & Bridge Group Co ltd
Beijing Uban Construction Hua Sheng Traffic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rban Construction Road & Bridge Group Co ltd
Beijing Uban Construction Hua Sheng Traffic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rban Construction Road & Bridge Group Co ltd, Beijing Uban Construction Hua Sheng Traffic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rban Construction Road & Bridg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3378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78452B/zh
Publication of CN1100784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784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784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784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8/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 C04B28/02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containing hydraulic cements other than calcium sulfates
    • C04B28/04Portland ce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8/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 C04B28/02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containing hydraulic cements other than calcium sulfates
    • C04B28/10Lime cements or magnesium oxide ce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00017Aspects relating to the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20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 C04B2201/5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for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一种利用建筑固废再生集料分类处理制作的无机结合料及其制备方法,采用建筑固体废弃物再生集料为骨料,制作不同强度的无机结合料制品。将建筑固体废弃物采用分拣、预湿、除杂、破碎筛分、二次预湿、储存、配料搅拌工艺生产出一种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技术。本发明技术充分研究了建筑固体废弃物的特性,通过特定的加工流程,将建筑固体废弃物中的废旧砖石和混凝土转化为再生集料,配以无机结合料厂拌拌合稳定,形成无机结合料稳定建筑固体废弃物再生集料产品,是一种用于处置建筑固体废弃物的技术;筛分设备主体上固定人工分拣平台,手动挑拣出大型轻质物,再利用风选装置去除微小颗粒及轻质物,有效去除建筑固废中的杂质成分。

Description

一种利用建筑固废再生集料分类处理制作的无机结合料及其 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废料再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建筑固废再生集料分类处理制作的无机结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旧城改造、新城扩建等各类建筑物的改建、扩建和拆除活动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固体废弃物,而随着城市的扩大,新建的大批市政道路、公路等工程项目又消耗了有限的矿山资源。建筑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和矿山资源的逐渐枯竭带来了一系列关于自然资源、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采用适当的技术,将建筑固体废弃物用作道路建筑材料,成为资源化处置建筑固体废弃物,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发展方向。
建筑材料中常用的砂石集料,其使用量巨大,全世界每年耗用数十亿立方米,我国一些发达地区的天然矿山资源已经面临枯竭和过度开发造成水土流失。因此,开发新的集料资源,研制人造集料和寻找合适的代用材料,已迫在眉睫。目前建筑固体废弃物中,主要组成有砖瓦、石料、混凝土、木料、金属等,以砖瓦占主要成分的60-70%,混凝土类占25-30%左右,在代替砂、石自然资源的骨料中,很多是将建筑固体废弃物收纳后一并粉碎处理后,简单掺拌胶凝材料后只能作为强度级别较低的低等级稳定材料使用,再循环利用范围窄,同时,降低了建筑垃圾作为一种宝贵的城市矿山资源中品质较高的石料、混凝土的循环利用价值,造成了二次浪费。
因此,提供一种精细化的建筑固体废弃物处置工艺,提升再生材料循环再利用价值,扩大再生材料应用范围,使再生产品多样化,满足不同级别道路工程技术指标要求,是市场所迫切需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建筑固废再生集料分类处理制作的无机结合料及其制备方法,目的在于解决目前现有技术中建筑固体垃圾不分类混合处理、所加工的集料性能会有较大变异性、从而导致生产的混合料质量不稳定、品质低下、无法提升到高级别的应用层次的技术问题,以及产品只能作为强度级别较低的低等级稳定材料使用、再循环利用范围窄、降低了建筑垃圾作为一种宝贵的城市矿山资源中品质较高的石料和混凝土的循环利用价值、造成了二次浪费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建筑固废再生集料分类处理制作的无机结合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稳定剂、再生混凝土粒料和再生砖瓦粒料;所述再生混凝土粒料包括粒径范围9.5~31.5mm的I类粗骨料、粒径范围4.75~9.5mm的I类中间骨料和粒径范围0~4.75mm的I类细骨料;所述再生砖瓦粒料分为粒径范围9.5~31.5mm的II类粗骨料、粒径范围4.75~9.5mm的II类中间骨料和粒径范围 0~4.75mm的II类细骨料;其中,各组分的质量份配比为:稳定剂0.4~1份;I类粗骨料2~ 4份;I类中间骨料0~1份;I类细骨料0~4份;II类粗骨料0.6~1份;II类中间骨料1.1~ 1.5份;II类细骨料0~3份;拌合水0.5~1.5份;
其中,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稳定剂可以为石灰和粉煤灰,所述粉煤灰中SiO2、 Al2O3、Fe2O3的总含量>70%,粉煤灰的烧失量≤20%;粉煤灰0.3mm筛孔通过率≥90%, 0.075mm筛孔通过率≥70%;湿粉煤灰的含水率≤35%。
进一步优选的,包括石灰、粉煤灰、I类粗骨料、II类粗骨料、II类中间骨料和II类细骨料,各组分的质量份配比为石灰:粉煤灰:I类粗骨料:II类粗骨料:II类中间骨料:II类细骨料=0.4:1.4:3.3:0.6:1.4:2.9。
进一步优选的,包括石灰、粉煤灰、I类粗骨料、II类粗骨料、II类中间骨料和II类细骨料,各组分的质量份配比为石灰:粉煤灰:I类粗骨料:II类粗骨料:II类中间骨料:II类细骨料=0.4:1.4:2.6:1.0:1.5:3.1。
此外,所述稳定剂还可以为水泥,所述水泥的强度等级为32.5或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大于3h,终凝时间大于6h小于10h。
进一步优选的,包括水泥、I类粗骨料、II类粗骨料、II类中间骨料和I类细骨料,各组分的质量份配比为水泥:I类粗骨料:II类粗骨料:II类中间骨料:I类细骨料=0.34:3.9:0.97:1.1:3.8。
进一步优选的,包括水泥、I类粗骨料、II类粗骨料、II类中间骨料和I类细骨料,各组分的质量份配比为水泥:I类粗骨料:II类粗骨料:II类中间骨料:I类细骨料=0.4:3.8:0.9:1.1:3.8。
最后,本发明在上述的利用建筑固废再生集料分类处理制作的无机结合料的制备方法上也做了改进,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初选分类:先将建筑固体废弃物中的强度较高的混凝土块与强度较低的碎砖瓦类废料用挖机初选分离,单独堆放;
步骤二、初步预湿:在处置建筑固体废弃物前,先采用洒水车向建筑固体废弃物料堆均匀洒水,洒水量以使废弃物料表面略湿润即可,达到初步预湿作用和降尘效果;
步骤三、除杂:用挖机将建筑固体废弃物送入改进型移动式重型筛分机进行预筛分,筛去小于50mm的细颗粒,并采用配套除杂装置进一步去除杂物;
步骤四、破碎:将去除杂物后的50mm以上的大粒径物料输入移动反击式破碎设备进行破碎,破碎后的物料通过输送带送至筛分单元,大于最大筛网规格的颗粒筛出后被重新输送至破碎机再次破碎,小于最大筛网规格的输送至移动式筛分设备的料仓内;
步骤五、筛分:由皮带给料机将破碎后的材料输送至振动筛进行分档,筛分成三档不同规格的再生集料,分档集料粒径分别为0-4.75mm的细骨料、4.75-9.5mm的中间骨料和9.5-31.5mm 的粗骨料;
步骤六、二次预湿润:在筛分的过程中,采用雾化机向破碎后的集料均匀喷洒水雾,使集料颗粒吸收部分水分;
步骤七、储存:将筛下的各档集料分别装运至带有隔离墙的储料仓分档储存,储料仓采用带顶的天棚或用苫布遮盖;
步骤八、配料搅拌:在配料搅拌前,先检测材料的拌合前含水率,计算拌合前材料的含水量,然后用设计加水量减去拌合前材料的含水量,确定出生产搅拌加水量,再将不同粒径规格的再生集料、石灰、粉煤灰或水泥及确定的加水量按照生产配合比的比例,输入到移动式无机混合料拌合站控制电脑,进行拌合;
步骤九、出厂:从出料皮带上取样,检测拌合后材料的含水率、灰剂量、级配,并目测搅拌均匀度,全部合格后出厂。
其中,步骤三中,改进型移动式重型筛分机包括筛分设备主体,所述筛分设备主体包括进料输送带、进料斗、筛下输送机和振动筛机,所述振动筛机的侧面设有侧输送台,出料尾端设有主输送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人工分拣平台和风选装置,所述人工分拣平台包括第一人工分拣平台和第二人工分拣平台,所述第一人工分拣平台安装在振动筛机的两侧,所述第二人工分拣平台安装于主输送台的两侧;所述风选装置安装在侧输送台的出料端。
最后,所述步骤三中,所述风选装置由轻质物风选机、风管溜槽、角钢支架和钢丝绳组成;所述轻质物风选机通过角钢支架横跨焊接在第二侧输送台的端部外侧框上;所述风管溜槽通过钢丝绳吊挂在第二侧输送台的端部底部,与轻质物风选机竖向对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先进行砖、混分类,然后预洒水润湿,再用挖机分别送入履带式移动破碎站通过进行除杂、破碎、筛分、二次预湿工艺过程,形成不同规格和品种的含水量在5%左右的再生集料,对再生集料外观、压碎值、含水率及针片状颗粒含量进行检测,合格后,储存在硬化的带有隔离墙的储料仓内,料堆及时进行覆盖,防止水分蒸发。采用厂拌设备将生产出的再生集料转化为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室根据用户需要的强度等级,将对应的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配合比输入到厂拌设备控制电脑进行生产。本发明的技术优势在于:
1、将再生混凝土粒料和再生砖瓦粒料作为两个独立的组分进行配比处理:经对这些材料的特性进行研究分析,建筑固体垃圾中所含可再生利用材料以废旧砖块和废旧混凝土块为主,而这两种材料的性能差异较大,砖块的强度在7.5-10Mpa左右,而混凝土强度一般在20-30Mpa 左右,吸水率亦有较大差异,砖的吸水率在10%左右,混凝土的吸水率在3%-5%左右,两种材料的性能差异比较大,若不分类处理,所加工的集料性能会有较大变异性,从而导致生产的混合料质量不稳定,品质低下,无法提升到高级别的应用层次。因此,我们在处置前先进行分类,所加工出的集料按不同品质分别堆存,生产混合料时,按需求合理掺配,其中以再生混凝土粗集料作为主要骨架,利用混凝土或砖类破碎后的较细集料作为次骨料和填充料,可生产出质量稳定、强度较高的无机结合料。
2、将再生混凝土粒料和再生砖瓦粒料按照粒径分为三个等级进行独立配比处理:为了保证混合料具有较高的和稳定的强度,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中以混凝土块再生集料粒径 9.5-31.5mm规格料作为主要粗集料,其具有较高的强度,可使混合料具有坚强的骨架,以 0-4.75和4.75-9.5的不同材质再生集料作为水泥稳定类和二灰稳定类的填充料,使骨架结构密实,混合料成型后的强度较高,质量稳定,通过不同的组配比例,适合于不同层次和等级道路的应用,从而做到治污减废的同时,使再生材料得以充分的,更加精细化的应用,最大的发挥出其潜在使用价值,避免了材料的二次浪费。
3、利用重型筛机架固定人工分拣平台和风选装置,人工可站立在重筛两侧平台上,对平铺在重筛上的缓慢移动的建筑固体垃圾手工挑拣大块轻质物,达到初步净化集料目的;筛下的材料,利用重型筛横向出料输送带端部安装的风选装置去除微小颗粒和其他轻质物,实现二次清除轻物质目的,无需采用能耗和价格高昂的水选方式,就可有效的去除建筑固体垃圾中的轻质物,成功的解决了建筑固体垃圾中轻质物难以筛除干净的难题,且装置安装简单,现场制作方便、实用性高、成本低廉、使用效果好;
4、因建筑固体废弃物的吸水率较高,在3%-10%左右,在物料干燥情况下破碎出的颗粒具有较高的吸水性,使在生产混合料时,加水量难以控制,成品料质量不稳定,本发明采用预湿润工艺,使加工出的集料含有一定的水分,降低了后吸水性,在拌合时可确保均匀稳定。
在生产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时,其中的加水量根据实测材料含水率调整。因再生集料吸水率较高,混合料配合比所要求的最佳含水率一般在12%左右,若再生集料为基本干燥状态的,在搅拌时一次性将水加入,材料来不及吸收,混合料会产生浆液流淌现象,出料后又慢慢吸收水分,使混合料干燥失水,形成严重离析,造成无法施工。因此,通过预湿工艺处理后,拌合时的用水大幅降低,在保证混合料总含水率不变的条件下,拌合加水量要扣除材料实际含水量。
如一般情况下,以混合料最佳含水量12%为例,实测集料含水率5%、粉煤灰含水率 30%时,按添加比例:集料占混合料86%、粉煤灰占混合料10%时,计算可得,拌合前总含水率约在7%左右,在拌合时仅需加入5%的水量即可满足混合料最佳含水量要求。
综上,本发明技术方案中使用的再生集料的加工工艺流程具有独到的针对性,通过两次预加水和覆盖储存工艺流程,使再生集料内部达到一较稳定的含水率,降低了拌合加水量,使再生集料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均匀度、和易性得到稳定控制,拌合出的混合料颜色均匀一致、集料颗粒表面裹附胶结料均匀,避免了因一次性加水过多而产生冲刷作用,造成部分骨料颗粒露白、浆液流淌和后期失水干燥问题;通过对鄂式、锤式、圆锥式和反击式多种破碎设备比选,采用反击式破碎机破碎建筑固体废弃物,加工出的集料产量高,颗粒粒型良好,针片状颗粒含量小于10%;通过优化分类,不同强度性能的集料合理组配,使再生集料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强度指标满足规范中不同结构层次的强度要求,建筑固体废弃物再生集料可替代无机混合料中的天然集料,实现了建筑固体废弃物循环再利用的同时可节省自然资源的使用。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发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人工分拣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风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设备涉及的角钢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履带;2-动力单元;3-进料输送带;4-进料斗;5-筛下输送机;6-振动筛机;7-第一侧输送台;8-第二侧输送台;9-主输送台;10-第一人工分拣平台;11-第二人工分拣平台;12-风选装置、12.1-轻质物风选机;12.2-风管溜槽;12.3-角钢支架、12.31-支撑框、 12.32-连接框、12.33-定位框、12.4-钢丝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依据具体实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说明。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发明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发明实施方式及本发明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建筑固废再生集料分类处理制作的无机结合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稳定剂、再生混凝土粒料和再生砖瓦粒料;所述再生混凝土粒料包括粒径范围9.5~31.5mm的I类粗骨料、粒径范围4.75~9.5mm的I类中间骨料和粒径范围0~4.75mm的I类细骨料;所述再生砖瓦粒料分为粒径范围9.5~31.5mm的II类粗骨料、粒径范围4.75~9.5mm的II类中间骨料和粒径范围0~4.75mm的II类细骨料;其中,各组分的质量份配比如下:稳定剂0.4~1份;I类粗骨料2~4份;I类中间骨料0~1份;I类细骨料0~4份;II类粗骨料0.6~1份;II类中间骨料1.1~1.5份;II类细骨料0~3份。
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所述再生集料通过分类加工为再生混凝土集料(我们命名为I类集料)和再生砖瓦集料(我们命名为Ⅱ类集料)。集料粒径规格分别为:I类:0-4.75mm、4.75-9.5mm、9.5-31.5mm;II 类:0-4.75mm、4.75-9.5mm、9.5-31.5mm;通过筛分和强度试验,优选出不同种类及规格粒径的再生集料在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组成中的比例。具体说明如下:
一、主要原材料
1、再生集料
1)建筑固体废弃物收纳:在建筑拆除现场将门窗、屋架、金属附着物分拣后,将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砖石、混凝土破拆形成的固体废弃物分类堆存,洒水预湿,同时起到环保降尘作用;
2)用挖掘机将湿润后的建筑固体废弃物按分类分别喂入改进型移动式重型筛分机进行分拣除杂,去除细颗粒物和木料、金属、塑料、布料等杂质成分;
3)用输送带将筛余50mm以上的块状建筑固体废弃物送入移动式反击破碎机进行破碎;
4)用输送带将破碎后的物料送入移动筛分机进行分档筛分,对于超过最大筛网尺寸的颗粒用皮带输送机返回至反击破碎机再次破碎;
5)在筛分时,用雾炮机均匀向集料喷洒水雾,进行二次润湿处理;
6)筛下的不同规格再生集料用装载机装运至硬化地面的带分隔墙的储料仓,分档存放,并加以苫盖,防止水分蒸发;
7)按批量对再生集料进行检测,按照《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所要求指标进行检测;
2、无机结合料
1)石灰:采用磨细消石灰粉。高速和一级公路采用石灰不低于Ⅱ级技术要求,二级及以下公路用石灰不低于Ⅲ级技术要求,按照《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所要求指标进行检测。
2)粉煤灰:粉煤灰中SiO2、Al2O3、Fe2O3的总含量应>70%,粉煤灰的烧失量应≤20%;粉煤灰0.3mm筛孔通过率≥90%,0.075mm筛孔通过率≥70%;湿粉煤灰的含水率≤35%,按照《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所要求指标进行检测。
3)水泥:强度等级为32.5或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大于3h,终凝时间大于6h小于10h,按照《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所要求指标进行检测。
拌合用水采用饮用水(符合搅拌站用水国家标准)。
二、再生集料无机结合料稳定混合料
1.混合料级配:按照《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中:4.5混合料推荐级配及技术要求,所示的级配范围和技术要求进行不同结构层次混合料的组成掺配,使级配满足对应结构层次的要求。
2.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根据原材料实际料源情况和应用层次需求,采用重型击实试验确定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3.无机结合料剂量:无机结合料用量的多少,对混合料的强度影响起到重要的影响,为保证混合料质量,根据施工设计强度要求,采用7天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指标确定无机结合料剂量。
4.配料拌合:在配料搅拌生产前,先检测再生集料、粉煤灰(若有)的含水率,然后用设计加水量减去材料含水量,确定出生产搅拌的加水量,再将不同粒径规格的再生集料、石灰、粉煤灰、水泥及确定的加水量按照生产配合比的比例,输入到移动式无机混合料拌合站控制电脑,进行配料拌合;
5.检测:从出料皮带上取样,检测外观,再生集料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应拌合均匀、无离析现象,含水率、结合料剂量、级配满足设计要求后出厂。
6.具体对应不同层次要求的配合比:按照《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中4.2.4和4.2.6,水泥类稳定材料和石灰粉煤灰稳定材料的7d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如表1和表2:
表1.水泥稳定材料的7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Rd(MPa)
表2.石灰粉煤灰稳定材料的7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Rd(MPa)
根据以上强度标准要求,我们分别设计得出最佳配合比组成及强度代表值如表3:
表3.拌合料最佳配合比组成及强度代表值
根据以上配合比,采用本技术处置的建筑固体废弃物再生集料能够应用到高速公路及以下等级道路的基层和底基层。本发明技术的工艺流程如下:
1)初选分类:因建筑固体废弃物中混凝土块的强度较高,废砖瓦块的强度较低,若混在一起破碎,其再生骨料生产出的混合料强度变异性较大,质量不稳定,同时,降低了强度高的混凝土块的再生资源利用价值,因此,我们先将建筑固体废弃物中的强度高的混凝土块与强度低的碎砖瓦类废料用挖机初选分离,单独堆放,再分别按下述流程破碎成再生骨料,按不同道路等级要求,合理的比例掺配使用,以使其物尽其用,最大化发挥出再生材料的使用价值。
2)初步预湿:在处置建筑固体废弃物前,先采用洒水车向建筑固体废弃物料堆均匀洒水,洒水量以使废弃物料表面略湿润即可,达到初步预湿作用,同时起到降尘效果;
3)除杂:用挖机将建筑固体废弃物送入改进型移动式重型筛分机进行预筛分,筛去小于50mm 的细颗粒,并采用专用的配套除杂装置进一步去除杂物,将建筑固体废弃物中所含的细颗粒成分、金属和大块轻质物如木块、塑料、布料等(人工分解)分离,另做处理;
其中,如图1,改进型移动式重型筛分机的筛分设备主体为履带式重型筛分设备,由履带1 和动力单元2驱动移动,还包括进料输送带3、进料斗4、筛下输送机5和振动筛机6,振动筛机6的侧面设有侧输送台,出料尾端设有主输送台9,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人工分拣平台和风选装置12,人工分拣平台包括第一人工分拣平台10和第二人工分拣平台11,本实施例中,第一人工分拣平台10尺寸为3m*0.5m*1.2m,安装在振动筛机6的两侧,第二人工分拣平台11尺寸为2m*0.5m*1.2m安装于主输送台9的两侧;风选装置12安装在侧输送台的出料端。其中,本实施例中,侧输送台包括安装在振动筛机6进料端一侧的第一侧输送台7,和安装在振动筛机6出料端一侧的第二侧输送台8,所述风选装置12安装于第二侧输送台8 的输送带上。
如图2,人工分拣平台包括底面和护栏,底面由角钢焊接形成骨架,其上铺设钢丝网;护栏是由钢管焊接而成的三面护栏,侧面围护钢丝网。第一人工分拣平台10底部的平面骨架与振动筛机6的外框架满焊连接固定,外框架宽度25cm,两侧面及底面铺钢丝网,方便人员站立的同时防止人员坠落。第二人工分拣平台11底部的平面骨架与主输送台9的框架外边框焊接固定,框架外边框宽度25cm,两侧面及底面铺钢丝网,方便人员站立的同时防止人员坠落。
如图3,风选装置12由轻质物风选机12.1、风管溜槽12.2、角钢支架12.3和钢丝绳12.4组成;轻质物风选机12.1通过角钢支架12.3横跨焊接在第二侧输送台8的端部外侧框上;如图4,角钢支架12.3包括矩形的支撑框12.31、设于支撑框底部两侧的连接框12.32和设于支撑框顶部的定位框12.33,三者之间焊接成一体;连接框12.32与第二侧输送台8的端部外侧框连接固定,轻质物风选机12.1设于支撑框12.31上,通过定位框12.33定位固定。风管溜槽12.2通过钢丝绳12.4吊挂在第二侧输送台8的端部底部,与轻质物风选机12.1竖向对应。风管溜槽12.2为立式Y型镀锌铁皮风管。
在振动筛机6两侧加设人工分拣平台,操作人员在人工分拣平台上对平铺在筛机面和输送带上缓慢移动的物料中的木块、塑料袋等轻质物进行手工清除,达到初步净化集料目的;人工分拣平台采用斜支撑钢管骨架,底部以焊接形式与重型筛外框架相连,一侧面留人行通道,另外两侧面及踩踏平面铺设钢丝网防护,方便人员站立作业的同时防止人员坠落。
在横向输送筛下料的皮带末端加装风选装置12,其中轴流风机采用4-72NO3.2A型,全压1300~792Pa,功率2.2KW,风量1688~3517m3/h,电源采用外输电源。轻质物风选机12.1采用12.3固定在筛分设备主体上,与风管溜槽12.2连接,将风力送至出料端,下部选用立体Y型镀锌风管0.8m*0.5m、0.5m*0.5m,采用钢丝绳悬挂在第二侧输送台8的输送带下方,收集从粒料中吹送出来的微小颗粒和小块轻质物,实现二次清除轻物质目的。
4)破碎:将去除杂物后的50mm以上的大粒径物料输入移动反击式破碎设备进行破碎,破碎后的物料通过输送带送至筛分单元,大于最大筛网规格的颗粒筛出后被重新输送至破碎机再次破碎,小于最大筛网规格的输送至移动式筛分设备的料仓内;
5)筛分:由皮带给料机将破碎后的材料输送至振动行筛分分档,筛分成三档不同规格的再生集料,分档集料粒径可根据客户需求确定,一般分为0-4.75mm,4.75-9.5mm,9.5-31.5mm;
6)二次预湿润:在筛分的过程中,采用雾化机向破碎后的集料均匀喷洒水雾,使集料颗粒吸收部分水分;
7)储存:将筛下的各档集料分别装运至带有隔离墙的储料仓分档储存,储料仓采用带顶的天棚或用苫布遮盖,以防止预湿的水分蒸发;
8)配料搅拌:在配料搅拌前,先检测集料、粉煤灰含水率,然后用设计加水量减去拌合前材料含水量,确定出生产搅拌加水量,再将不同粒径规格的再生集料、石灰、粉煤灰、水泥及确定的加水量按照生产配合比的比例,输入到移动式无机混合料拌合站控制电脑,进行拌合;
9)出厂:从出料皮带上取样,检测含水率、灰剂量、级配,并目测搅拌均匀度,合格后出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利用建筑固废再生集料分类处理制作的无机结合料,其特征在于:
包括稳定剂、再生混凝土粒料和再生砖瓦粒料;
所述再生混凝土粒料包括粒径范围9.5~31.5mm的I类粗骨料、粒径范围4.75~9.5mm的I类中间骨料和粒径范围0~4.75mm的I类细骨料;
所述再生砖瓦粒料分为粒径范围9.5~31.5mm的II类粗骨料、粒径范围4.75~9.5mm的II类中间骨料和粒径范围0~4.75mm的II类细骨料;
所述稳定剂为石灰和粉煤灰,所述粉煤灰中SiO2、Al2O3、Fe2O3的总含量>70%,粉煤灰的烧失量≤20%;粉煤灰0.3mm筛孔通过率≥90%,0.075mm筛孔通过率≥70%;湿粉煤灰的含水率≤35%;各组分的质量份配比为石灰:粉煤灰:I类粗骨料:II类粗骨料:II类中间骨料:II类细骨料=0.4:1.4:3.3:0.6:1.4:2.9或者为0.4:1.4:2.6:1.0:1.5:3.1;
或者所述稳定剂为水泥,所述水泥为强度等级为32.5或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大于3h,终凝时间大于6h小于10h;各组分的质量份配比为水泥:I类粗骨料:II类粗骨料:II类中间骨料:I类细骨料=0.34: 3.9: 0.97:1.1:3.8或者为0.4:3.8:0.9:1.1:3.8。
2.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建筑固废再生集料分类处理制作的无机结合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初选分类:先将建筑固体废弃物中的强度较高的混凝土块与强度较低的碎砖瓦类废料用挖机初选分离,单独堆放;
步骤二、初步预湿:在处置建筑固体废弃物前,先采用洒水车向建筑固体废弃物料堆均匀洒水,洒水量以使废弃物料表面略湿润即可,达到初步预湿作用和降尘效果;
步骤三、除杂:用挖机将建筑固体废弃物送入改进型移动式重型筛分机进行预筛分,筛去小于50mm的细颗粒另做他用,并采用配套除杂装置进一步去除杂物;
步骤四、破碎:将去除杂物后的50mm以上的大粒径物料输入移动反击式破碎设备进行破碎,破碎后的物料通过输送带送至筛分单元,大于最大筛网规格的颗粒筛出后被重新输送至破碎机再次破碎,小于最大筛网规格的输送至移动式筛分设备的料仓内;
步骤五、筛分:由皮带给料机将破碎后的材料输送至振动筛进行分档,筛分成三档不同规格的再生集料,分档集料粒径分别为0-4.75mm的细骨料、4.75-9.5mm的中间骨料和9.5-31.5mm的粗骨料;
步骤六、二次预湿润:在筛分的过程中,采用雾化机向破碎后的集料均匀喷洒水雾,使集料颗粒吸收部分水分;
步骤七、储存:将筛下的各档集料分别装运至带有隔离墙的储料仓分档储存,储料仓采用带顶的天棚或用苫布遮盖;
步骤八、配料搅拌:在配料搅拌前,先检测材料的拌合前含水率,计算拌合前材料的含水量,然后用设计加水量减去拌合前材料的含水量,确定出生产搅拌加水量,再将不同粒径规格的再生集料、石灰、粉煤灰或水泥及确定的加水量按照生产配合比的比例,输入到移动式无机混合料拌合站控制电脑,进行拌合;
步骤九、出厂:从出料皮带上取样,检测拌合后材料的含水率、灰剂量、级配,并目测搅拌均匀度,全部合格后出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建筑固废再生集料分类处理制作的无机结合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改进型移动式重型筛分机包括筛分设备主体,所述筛分设备主体包括进料输送带(3)、进料斗(4)、筛下输送机(5)和振动筛机(6),所述振动筛机(6)的侧面设有侧输送台,出料尾端设有主输送台(9),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人工分拣平台和风选装置(12),所述人工分拣平台包括第一人工分拣平台(10)和第二人工分拣平台(11),所述第一人工分拣平台(10)安装在振动筛机(6)的两侧,所述第二人工分拣平台(11)安装于主输送台(9)的两侧;所述风选装置(12)安装在侧输送台的出料端。
CN201910233786.4A 2019-03-26 2019-03-26 一种利用建筑固废再生集料分类处理制作的无机结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00784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33786.4A CN110078452B (zh) 2019-03-26 2019-03-26 一种利用建筑固废再生集料分类处理制作的无机结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33786.4A CN110078452B (zh) 2019-03-26 2019-03-26 一种利用建筑固废再生集料分类处理制作的无机结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78452A CN110078452A (zh) 2019-08-02
CN110078452B true CN110078452B (zh) 2024-03-19

Family

ID=674137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33786.4A Active CN110078452B (zh) 2019-03-26 2019-03-26 一种利用建筑固废再生集料分类处理制作的无机结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7845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93065A (zh) * 2020-04-07 2020-07-10 东南大学 一种建筑固废再生复合路基填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892381A (zh) * 2020-07-31 2020-11-06 深圳市汇利德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固体建筑废弃物制砖工艺
CN113276278A (zh) * 2021-06-21 2021-08-20 山东交通学院 一种利用建筑固废制作混凝土的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00058365A (ko) * 2000-05-02 2000-10-05 박종철 건설폐기물의 재활용 처리방법 및 그 장치
CN205146861U (zh) * 2015-10-21 2016-04-13 苏州市建筑材料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垃圾集成分选设备
CN109020430A (zh) * 2018-09-04 2018-12-18 西安公路研究院 一种二灰稳定建筑垃圾再生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00058365A (ko) * 2000-05-02 2000-10-05 박종철 건설폐기물의 재활용 처리방법 및 그 장치
CN205146861U (zh) * 2015-10-21 2016-04-13 苏州市建筑材料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垃圾集成分选设备
CN109020430A (zh) * 2018-09-04 2018-12-18 西安公路研究院 一种二灰稳定建筑垃圾再生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再生骨料作为轻交通量公路基层材料路用性能研究;文华;杨涛;刘颖;李晓静;吴九江;;混凝土与水泥制品(07);第87-90页 *
建筑垃圾再生技术及其应用研究;王武祥;;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01);第24-30页 *
文华 ; 杨涛 ; 刘颖 ; 李晓静 ; 吴九江 ; .再生骨料作为轻交通量公路基层材料路用性能研究.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8,(07),第87-90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78452A (zh) 2019-08-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005920U (zh) 一种建筑垃圾的破碎分选处理系统
CN106111665A (zh) 一种建筑垃圾处理方法
CN206015475U (zh) 一种高掺量厂拌热再生沥青搅拌设备
CN110078452B (zh) 一种利用建筑固废再生集料分类处理制作的无机结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38307A (zh) 一种建筑垃圾的处理方法及其系统
CN106045393B (zh) 一种生态混凝土的生产设备
CN201442005U (zh) 建筑垃圾综合处理设备
CN104261715A (zh) 一种建筑废弃物回收工艺
CN109678378A (zh) 一种建筑垃圾处理工艺及所得再生骨料的应用
CN105198257A (zh) 建筑垃圾破碎筛分线方法
CN1990129A (zh) 建筑垃圾综合处理方法
CN108188149B (zh) 一种建筑垃圾处理工艺
CN204294609U (zh) 一种固定式建筑垃圾处理生产线
CN101537653B (zh) 建筑垃圾再生砼墙体板材的工艺
CN109020430A (zh) 一种二灰稳定建筑垃圾再生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10613978U (zh) 移动式建筑垃圾破碎站
CN106746820A (zh) 一种道路工程用炉渣集料的生产工艺
CN108080396A (zh) 一种原生渣土再生利用方法
CN108480016A (zh) 工厂式环保智能高效碎石制砂生产工艺
CN108527586A (zh) 建筑垃圾循环再利用工艺
CN105498903B (zh) 一种废弃混凝土制备再生砂的系统装置及方法
CN108395128B (zh) 城市建筑垃圾全循环的回收利用方法及其制备得到的机制砂、混凝土及其砌块
CN106045412A (zh) 一种生态混凝土
CN205774140U (zh) 一种生态混凝土的生产设备
CN114309015A (zh) 一种不需人力分拣的建筑装修垃圾协同处理技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