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49765A - 一种陆空两用飞行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陆空两用飞行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49765A
CN109249765A CN201811276238.1A CN201811276238A CN109249765A CN 109249765 A CN109249765 A CN 109249765A CN 201811276238 A CN201811276238 A CN 201811276238A CN 109249765 A CN109249765 A CN 1092497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t unit
carplane
forearm
left front
left b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7623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志成
李玉龙
王鹏飞
罗哲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enfeng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enfeng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enfeng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enfeng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27623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49765A/zh
Publication of CN1092497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49765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FVEHICLES FOR USE BOTH ON RAIL AND ON ROAD; AMPHIBIOUS OR LIKE VEHICLES; CONVERTIBLE VEHICLES
    • B60F5/00Other convertible vehicles, i.e. vehicles capable of travelling in or on different media
    • B60F5/02Other convertible vehicles, i.e. vehicles capable of travelling in or on different media convertible into aircraf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27/00Rotorcraft; Rotors peculiar thereto
    • B64C27/04Helicopters
    • B64C27/08Helicopters with two or more ro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陆空两用飞行车,属于飞行器技术领域,包括机身、机械臂、升力装置、控制器。飞行车有两种运行模式,分别为地面车模式和四旋翼飞行模式;飞行车变换到地面车模式时,抬高机身,机械臂带动后升力装置进行90度翻转,使得升力装置处于竖直状态,升力装置与地面接触;升力装置在地面上滚转;在飞行车变换到四旋翼飞行模式时,抬高机身,使得升力装置离开地面,机械臂带动升力装置进行90度反向翻转,使得升力装置处于水平状态,此时升力装置为飞行车提供竖直向上的升力,通过控制器的协调控制升力装置的转速,使得飞行车以类似四旋翼飞行器飞行方式进行飞行。本发明既能在地面上行驶,也能在空中飞行,灵活机动,变形过程简单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陆空两用飞行车
技术领域
一种陆空两用飞行车,属于飞行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陆空两用飞行车。
背景技术
汽车是一种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给人们的出行和生活提供了很多方便,现有汽车的功能比较单一,且目前的汽车通常只能在陆地上行驶,因此,不能应对复杂的地形环境,如道路拥堵;鉴于上述问题,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多用途汽车。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陆空两用飞行车,既能在地面上行驶,也能在空中飞行。
一种陆空两用飞行车,包括机身、机械臂、升力装置、控制器;机械臂包括左前臂、右前臂、左后臂和右后臂,它们分别布置在机身的前部左侧、前部右侧、后部左侧和后部右侧;升力装置包括左前升力装置、右前升力装置、左后升力装置和右后升力装置,它们分别布置在左前臂、右前臂、左后臂和右后臂上;左前升力装置、右前升力装置、左后升力装置和右后升力装置均采用发动机带动螺旋转动的形式提供升力;左前升力装置、右前升力装置、左后升力装置和右后升力装置的发动机分别安装在左前臂、右前臂、左后臂和右后臂的上;
左前臂、右前臂、左后臂和右后臂能够在机身上转动,将左前升力装置、右前升力装置、左后升力装置和右后升力装置调整在水平状态或竖直状态,并能将左前升力装置、右前升力装置、左后升力装置和右后升力装置固定在相应的位置;左前臂和右前臂至少拥有两个自由度,这样左前臂和右前臂能够带动左前升力装置和右前升力装置进行90度翻转,同时还能在左前升力装置和右前升力装置处于竖直状态时带动左前升力装置和右前升力装置进行左右偏转;左后臂和右后臂拥有一个自由度,这样左后臂和右后臂能够带动左后升力装置和右后升力装置进行90度翻转;控制器位于机身内,控制器与升力装置及机械臂相连接,通过控制器能够控制升力装置的发动机的工作状态,通过控制器还能控制机械臂的运动动作。
所述飞行车有两种运行模式,分别为地面车模式和四旋翼飞行模式;在控制器的控制作用下,在所述飞行车变换到地面车模式时,抬高机身,左前臂、右前臂、左后臂和右后臂分别带动左前升力装置、右前升力装置、左后升力装置和右后升力装置进行90度翻转,使得左前升力装置、右前升力装置、左后升力装置和右后升力装置处于竖直状态,将左前升力装置、右前升力装置、左后升力装置和右后升力装置与地面接触;左前升力装置、右前升力装置、左后升力装置和右后升力装置在地面上滚转;在地面行驶时,左前升力装置和右前升力装置的发动机处于工作状态,左后升力装置和右后升力装置的发动机处于关机状态,在左前升力装置和右前升力装置转动过程中与地面摩擦产生前进的拉力,飞行车通过所产生的拉力在地面上行驶;控制左前臂、右前臂带动左前升力装置、右前升力装置进行左右偏转,使得飞行车在地面行走时能够实现转向;在所述飞行车需要变换到四旋翼飞行模式时,抬高机身,使得左前升力装置、右前升力装置、左后升力装置和右后升力装置离开地面,左前臂、右前臂、左后臂和右后臂分别带动左前升力装置、右前升力装置、左后升力装置和右后升力装置进行90度反向翻转,使得左前升力装置、右前升力装置、左后升力装置和右后升力装置处于水平状态,此时左前升力装置、右前升力装置、左后升力装置和右后升力装置同时为飞行车提供竖直向上的升力,通过控制器的协调控制左前升力装置、右前升力装置、左后升力装置和右后升力装置的转速,使得飞行车以类似四旋翼飞行器飞行方式进行飞行。
左前升力装置、右前升力装置、左后升力装置和右后升力装置结构相同;以左前升力装置为例进行介绍,所述左前升力装置包括发动机、螺旋桨、轮圈、外胎。发动机安装在左前臂的末端上,螺旋桨安装在发动机的转轴上,螺旋桨尖端连接到轮圈的内圈;外胎置于轮圈的外圈,起减震作用;在左前升力装置充当车轮使用时,螺旋桨充当车轮的辐条,外胎与地面接触。
左前臂和右前臂的结构相同,左后臂和右后臂的结构相同,左后臂和右后臂的长度大于左前臂和右前臂的长度。
左前升力装置和右前升力装置的发动机的转向相反,左前升力装置和左后升力装置的发动机的转向相反,左后升力装置和右后升力装置的发动机的转向相反,右前升力装置和右后升力装置的发动机的转向相反。
飞行车在四旋翼飞行模式时,右前升力装置和左后升力装置的发动机顺时针转动,左前升力装置和右后升力装置的发动机逆时针转动。
在飞行车从地面车模式变形成四旋翼飞行模式时,左前臂和右前臂带动左前升力装置和右前升力装置往机身外侧翻转,左后臂和右后臂带动左后升力装置和右后升力装置往机身内侧翻转。
在机身的下方还设有能够进行升降的起落架,通过伸长起落架来抬高机身,便于飞行车进行变形,起落架与地面接触部位为雪橇式结构。
发动机采用电机或内燃机。
左前升力装置的螺旋桨至少拥有三片桨叶,增强左前升力装置充当车轮使用时的结构强度。
本发明的一种陆空两用飞行车,飞行车拥有地面车模式和四旋翼飞行模式两种运行模式,既能在地面上行驶,也能在空中飞行;升力装置既能为飞行车提供升力也能充当车轮使用;通过机械臂带动升力装置转动,使得飞行车在地面上行驶时灵活机动;变形过程均能坐在机身内通过控制器控制来实现,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在地面车模式下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在四旋翼飞行模式下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的左前升力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身,2-左前臂,3-右前臂,4-左后臂,5-右后臂,6-左前升力装置,7-右前升力装置,8-左后升力装置,9-右后升力装置,10-控制器,11-电机,12-螺旋桨,13-轮圈,14-外胎,15-起落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具体说明。
一种陆空两用飞行车,包括机身1、机械臂、升力装置、控制器10;机械臂包括左前臂2、右前臂3、左后臂4和右后臂5,它们分别布置在机身1的前部左侧、前部右侧、后部左侧和后部右侧;升力装置包括左前升力装置6、右前升力装置7、左后升力装置8和右后升力装置9,它们分别布置在左前臂2、右前臂3、左后臂4和右后臂5上;左前升力装置6、右前升力装置7、左后升力装置8和右后升力装置9均采用电机11带动螺旋转动的形式提供升力;左前升力装置6、右前升力装置7、左后升力装置8和右后升力装置9的电机11分别安装在左前臂2、右前臂3、左后臂4和右后臂5的上;左前臂2、右前臂3、左后臂4和右后臂5能够在机身1上转动,将左前升力装置6、右前升力装置7、左后升力装置8和右后升力装置9调整在水平状态或竖直状态,并能将左前升力装置6、右前升力装置7、左后升力装置8和右后升力装置9固定在相应的位置;左前臂2和右前臂3拥有两个自由度,这样左前臂2和右前臂3能够带动左前升力装置6和右前升力装置7进行90度翻转,同时还能在左前升力装置6和右前升力装置7处于竖直状态时带动左前升力装置6和右前升力装置7进行左右偏转;左后臂4和右后臂5拥有一个自由度,这样左后臂4和右后臂5能够带动左后升力装置8和右后升力装置9进行90度翻转;控制器10位于机身1内,控制器10与升力装置及机械臂相连接,通过控制器10能够控制升力装置的电机11的工作状态,通过控制器10还能控制机械臂的运动动作。
左前升力装置6、右前升力装置7、左后升力装置8和右后升力装置9结构相同;以左前升力装置6为例进行介绍,所述左前升力装置6包括电机11、螺旋桨12、轮圈13、外胎14。电机11安装在左前臂2的末端上,螺旋桨12安装在电机11的转轴上,螺旋桨12尖端连接到轮圈13的内圈;外胎14置于轮圈13的外圈,起减震作用;在左前升力装置6充当车轮使用时,螺旋桨12充当车轮的辐条,外胎14与地面接触,电机11转动的同时带动外胎14转动。
左前臂2和右前臂3的结构相同,左后臂4和右后臂5的结构相同,左后臂4和右后臂5的长度大于左前臂2和右前臂3的长度。
左前升力装置6和右前升力装置7的电机11的转向相反,左前升力装置6和左后升力装置8的电机11的转向相反,左后升力装置8和右后升力装置9的电机11的转向相反,右前升力装置7和右后升力装置9的电机11的转向相反。
飞行车在四旋翼飞行模式时,右前升力装置7和左后升力装置8的电机11顺时针转动,左前升力装置6和右后升力装置9的电机11逆时针转动。
在飞行车从地面车模式变形成四旋翼飞行模式时,左前臂2和右前臂3带动左前升力装置6和右前升力装置7往机身1外侧翻转,左后臂4和右后臂5带动左后升力装置8和右后升力装置9往机身1内侧翻转。
在机身1的下方还设有能够进行升降的起落架15,通过伸长起落架15来抬高机身1,便于飞行车进行变形,起落架15与地面接触部位为雪橇式结构。
左前升力装置6的螺旋桨12拥有四片桨叶,增强左前升力装置6充当车轮使用时的结构强度。
所述飞行车有两种运行模式,分别为地面车模式和四旋翼飞行模式;在控制器10的控制作用下,在所述飞行车变换到地面车模式时,抬高机身1,左前臂2、右前臂3、左后臂4和右后臂5分别带动左前升力装置6、右前升力装置7、左后升力装置8和右后升力装置9进行90度翻转,使得左前升力装置6、右前升力装置7、左后升力装置8和右后升力装置9处于竖直状态,将左前升力装置6、右前升力装置7、左后升力装置8和右后升力装置9与地面接触;左前升力装置6、右前升力装置7、左后升力装置8和右后升力装置9在地面上滚转;在地面行驶时,左前升力装置6和右前升力装置7的电机11处于工作状态,左后升力装置8和右后升力装置9的电机11处于关机状态,在左前升力装置6和右前升力装置7转动过程中与地面摩擦产生前进的拉力,飞行车通过所产生的拉力在地面上行驶;同步控制左前臂2和右前臂3分别带动左前升力装置6、右前升力装置7进行左右偏转,使得飞行车在地面行走时能够实现转向;在所述飞行车需要变换到四旋翼飞行模式时,抬高机身1,使得左前升力装置6、右前升力装置7、左后升力装置8和右后升力装置9离开地面,左前臂2、右前臂3、左后臂4和右后臂5分别带动左前升力装置6、右前升力装置7、左后升力装置8和右后升力装置9进行90度反向翻转,使得左前升力装置6、右前升力装置7、左后升力装置8和右后升力装置9处于水平状态,此时左前升力装置6、右前升力装置7、左后升力装置8和右后升力装置9同时为飞行车提供竖直向上的升力,通过控制器10的协调控制左前升力装置6、右前升力装置7、左后升力装置8和右后升力装置9的转速,使得飞行车以类似四旋翼飞行器飞行方式进行飞行。

Claims (10)

1.一种陆空两用飞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1)、机械臂、升力装置、控制器(10);机械臂包括左前臂(2)、右前臂(3)、左后臂(4)和右后臂(5);升力装置包括左前升力装置(6)、右前升力装置(7)、左后升力装置(8)和右后升力装置(9),它们分别布置在左前臂(2)、右前臂(3)、左后臂(4)和右后臂(5)上;左前升力装置(6)、右前升力装置(7)、左后升力装置(8)和右后升力装置(9)均采用发动机带动螺旋转动的形式提供升力;左前升力装置(6)、右前升力装置(7)、左后升力装置(8)和右后升力装置(9)四者的发动机分别安装在左前臂(2)、右前臂(3)、左后臂(4)和右后臂(5)的上;左前臂(2)和右前臂(3)至少拥有两个自由度;左后臂(4)和右后臂(5)至少拥有一个自由度;控制器(10)位于机身(1)内,控制器(10)用来控制升力装置和机械臂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陆空两用飞行车,其特征在于:左前升力装置(6)、右前升力装置(7)、左后升力装置(8)和右后升力装置(9)结构相同;
左前升力装置(6)包括发动机、螺旋桨(12)、轮圈(13)、外胎(14);发动机安装在左前臂(2)的末端上,螺旋桨(12)安装在发动机的转轴上,螺旋桨(12)尖端连接到轮圈(13)的内圈;外胎(14)置于轮圈(13)的外圈;在左前升力装置(6)充当车轮使用时,螺旋桨(12)充当车轮的辐条,外胎(14)与地面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陆空两用飞行车,其特征在于:左前臂(2)和右前臂(3)的结构相同,左后臂(4)和右后臂(5)的结构相同,左后臂(4)和右后臂(5)的长度大于左前臂(2)和右前臂(3)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陆空两用飞行车,其特征在于:左前升力装置(6)和右前升力装置(7)的发动机的转向相反,左前升力装置(6)和左后升力装置(8)的发动机的转向相反,左后升力装置(8)和右后升力装置(9)的发动机的转向相反,右前升力装置(7)和右后升力装置(9)的发动机的转向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陆空两用飞行车,其特征在于:飞行车在四旋翼飞行模式时,右前升力装置(7)和左后升力装置(8)的发动机顺时针转动,左前升力装置(6)和右后升力装置(9)的发动机逆时针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陆空两用飞行车,其特征在于:在飞行车从地面车模式变形成四旋翼飞行模式时,左前臂(2)和右前臂(3)带动左前升力装置(6)和右前升力装置(7)往机身(1)外侧翻转,左后臂(4)和右后臂(5)带动左后升力装置(8)和右后升力装置(9)往机身(1)内侧翻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陆空两用飞行车,其特征在于:在机身(1)的下方还设有能够进行升降的起落架(15),起落架(15)与地面接触部位为雪橇式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陆空两用飞行车,其特征在于:发动机采用电机(11)或内燃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陆空两用飞行车,其特征在于:左前升力装置(6)的螺旋桨(12)至少拥有三片桨叶。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一种陆空两用飞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车有两种运行模式,分别为地面车模式和四旋翼飞行模式;
在控制器(10)的控制作用下,在所述飞行车变换到地面车模式时,抬高机身(1),左前臂(2)、右前臂(3)、左后臂(4)和右后臂(5)分别带动左前升力装置(6)、右前升力装置(7)、左后升力装置(8)和右后升力装置(9)进行90度翻转,使得左前升力装置(6)、右前升力装置(7)、左后升力装置(8)和右后升力装置(9)处于竖直状态,将左前升力装置(6)、右前升力装置(7)、左后升力装置(8)和右后升力装置(9)与地面接触;左前升力装置(6)、右前升力装置(7)、左后升力装置(8)和右后升力装置(9)在地面上滚转;在地面行驶时,左前升力装置(6)和右前升力装置(7)的发动机处于工作状态,左后升力装置(8)和右后升力装置(9)的发动机处于关机状态,在左前升力装置(6)和右前升力装置(7)转动过程中与地面摩擦产生前进的拉力,飞行车通过所产生的拉力在地面上行驶;控制左前臂(2)、右前臂(3)带动左前升力装置(6)、右前升力装置(7)进行左右偏转,使得飞行车在地面行走时能够实现转向;
在所述飞行车需要变换到四旋翼飞行模式时,抬高机身(1),使得左前升力装置(6)、右前升力装置(7)、左后升力装置(8)和右后升力装置(9)离开地面,左前臂(2)、右前臂(3)、左后臂(4)和右后臂(5)分别带动左前升力装置(6)、右前升力装置(7)、左后升力装置(8)和右后升力装置(9)进行90度反向翻转,使得左前升力装置(6)、右前升力装置(7)、左后升力装置(8)和右后升力装置(9)处于水平状态,此时左前升力装置(6)、右前升力装置(7)、左后升力装置(8)和右后升力装置(9)同时为飞行车提供竖直向上的升力,通过控制器(10)的协调控制左前升力装置(6)、右前升力装置(7)、左后升力装置(8)和右后升力装置(9)的转速,使得飞行车以类似四旋翼飞行器飞行方式进行飞行。
CN201811276238.1A 2018-10-30 2018-10-30 一种陆空两用飞行车 Withdrawn CN10924976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76238.1A CN109249765A (zh) 2018-10-30 2018-10-30 一种陆空两用飞行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76238.1A CN109249765A (zh) 2018-10-30 2018-10-30 一种陆空两用飞行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49765A true CN109249765A (zh) 2019-01-22

Family

ID=650431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76238.1A Withdrawn CN109249765A (zh) 2018-10-30 2018-10-30 一种陆空两用飞行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4976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49603A (zh) * 2019-03-29 2019-06-07 南昌航空大学 一种飞行汽车
WO2021078205A1 (zh) * 2019-10-22 2021-04-29 深圳市道通智能航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陆空两用无人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49603A (zh) * 2019-03-29 2019-06-07 南昌航空大学 一种飞行汽车
WO2021078205A1 (zh) * 2019-10-22 2021-04-29 深圳市道通智能航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陆空两用无人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35410B (zh) 一种基于轮毂电机的全方位转向越障车
CN104354855B (zh) 飞行器起落架
CN109249767A (zh) 一种变形飞行车
CN109532360B (zh) 一种飞行汽车
CN109249765A (zh) 一种陆空两用飞行车
CN106428273A (zh) 载人翻滚双轮车
CN204623828U (zh) 双涵道共轴多旋翼飞行摩托
CN106143643A (zh) 用于改进车辆的气动特性的装置
US9193407B2 (en) Active downforce generation for a tilting vehicle
CN105291737A (zh) 旋翼车
CN208812909U (zh) 飞行汽车重心自动调节系统及飞行汽车
CN110395070A (zh) 一种应用于水陆空三栖原理战车的多功能车轮及轮轴系统
CN106166928A (zh) 电动载人水陆空直升飞航车
CN109249764A (zh) 一种多用途汽车
CN109263416A (zh) 一种陆空两栖飞行车
CN106427438A (zh) 一种旋翼可收放的陆空两用飞车及其控制方法
RU2551300C1 (ru) Автомобиль с летными эксплуатационными свойствами
CN105984297A (zh) 智能汽车
CN109249768A (zh) 一种新式汽车
CN210162184U (zh) 一种利用差速转向的漂移车
CN109649512B (zh) 车载主动空气动力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9263418A (zh) 一种陆空两用汽车
KR101027545B1 (ko) 수륙 양용 차량
JP6883170B1 (ja) 電気を動力とする車両用最高速度調節可能な動力装置
CN203766931U (zh) 挖掘机行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