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47978B - 原位开窗器械 - Google Patents

原位开窗器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47978B
CN109247978B CN201811301522.XA CN201811301522A CN109247978B CN 109247978 B CN109247978 B CN 109247978B CN 201811301522 A CN201811301522 A CN 201811301522A CN 109247978 B CN109247978 B CN 1092479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heter
puncture
puncture needle
situ
bran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0152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47978A (zh
Inventor
肖本好
方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fetech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Xianjian Changtong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Xianjian Changtong Med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Xianjian Changtong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30152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47978B/zh
Publication of CN1092479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479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479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479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4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02Prostheses implantable into the body
    • A61F2/04Hollow or tubular parts of organs, e.g. bladders, tracheae, bronchi or bile ducts
    • A61F2/06Blood vessels
    • A61F2/07Stent-graft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位开窗器械,包括两端具有开口且连通的导管和穿设于所述导管内并可相对于所述导管轴向移动的穿刺针,所述穿刺针包括远端的穿刺区域,所述穿刺针还包括预塑形区域,所述预塑形区域位于所述穿刺区域近端,所述预塑形区域从所述导管内穿出后自动径向向外弯折。本发明的原位开窗器械通过将穿刺针远端设置预塑形区域,该预塑形区域从导管内穿出后自动径向向外弯曲,从而大大降低了现有技术中穿刺时刺偏或刺伤对侧组织的风险,提高了手术安全性。

Description

原位开窗器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介入医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原位开窗器械。
背景技术
近年来,胸主动脉夹层以及胸主动脉瘤的治疗方式主要是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通过这种介入治疗的方式,可以达到治疗或治愈的目的。但是当夹层或是主动脉瘤累及主动脉弓重要分支时,如何重建弓上重要分支是目前TEVAR术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随着腔内修复术的日益成熟和稳定发展,支架应用也越来越多,但是有些动脉血管的特殊部位使用覆膜支架会影响分支血液的供应,如主动脉弓、腹腔动脉干、双侧肾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等部位,限制了覆膜支架在这些位置的应用。目前只能通过术式改进,如杂交技术,或者通过器械的改进,如模块化支架、预开窗支架、分支支架、多层裸支架等新型器械技术进行上述部位的支架手术,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病例,主动脉弓部病变位置解剖的结构极为复杂,同时个体的差异明显,上述技术方案都强烈依赖个体分支血管的解剖结构,对于其产品的标准化和商业化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覆膜支架原位开窗是比较先进的技术,且对开通分支的血液供应较好。原位开窗包括能量开窗和机械开窗,能量开窗是采用激光、射频和热电偶等能量进行开窗操作,即通过有源设备对覆膜支架的烧蚀以产生预期的孔洞。但是这种方式对设备的要求高,如果能量高,支架覆膜碳化,其分解物可能引发血栓形成,如果能量不足,又达不到预期的开窗效果。且有源设备提供的能量不仅可以烧蚀覆膜,还有可能对周围的血管组织损伤,因此,机械开窗成为一种相对保守的安全开窗方式。
目前常用的一种机械原位开窗方式,是通过一个磨尖的超硬导丝末端套着指引导管到达穿刺部位后,利用超硬导丝末端刺穿覆膜,随后先后使用3mm、6mm的球囊逐步扩大开口位置。这种方式存在较多问题:其一,超硬导丝尖头在动态血管内很容易刺偏或刺到其它的组织;其二,超硬导丝尾部穿刺后,在进行后续扩张及分支支架植入交换导丝时,难以找到穿刺点;其三,导丝穿刺后,其孔径较小,不能使用较大球囊一次扩张,必须借助小球囊逐步扩张,增加了手术时间和器械成本;其四,穿刺深度不能根据需要调节,容易造成穿刺深度过长而误伤对侧组织,或者穿刺深度不够造成穿刺不成功。尤其是第一点,在穿刺过程中极其依赖操作者的经验。
因此,需要针对目前常用的机械原位开窗器械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容易刺偏或刺伤对侧血管的问题进行改进,设计一种可以完全脱离操作者经验进行使用,并且基本避免穿刺时刺偏或刺伤对侧血管的原位内开窗器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原位开窗器械,包括导管和穿设于所述导管内并可相对于所述导管轴向移动的穿刺针,所述穿刺针包括远端的穿刺区域,所述穿刺针还包括预塑形区域,所述预塑形区域位于所述穿刺区域近端,所述预塑形区域从所述导管穿出后自动径向向外弯折。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穿刺针为实心结构,所述穿刺区域为针尖。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管包括主体部和与所述主体部近端相连的分支部,所述主体部的远端为锥形结构且在所述主体部的远端端面设有一个开口,所述分支部包括至少第一分支和第二分支,所述第一分支的近端端面和第二分支的近端端面均设有开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的远端为单腔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的近端为双腔结构,所述单腔结构与所述双腔结构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远端外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孔,所述孔与所述主体部的内部相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远端还设有一显影结构,所述显影结构位于所述孔远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原位开窗器械还包括与所述穿刺针近端相连的控制部,以及与所述导管近端相连且内部具有通孔的握持部,所述控制部可动地穿设于所述通孔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部包括推动件和转动件,所述转动件套设于所述推动件上且可相对于所述推动件周向转动和轴向移动;所述推动件上设有至少一个轴向凹槽和多个与所述轴向凹槽连通的周向卡槽;所述转动件为环状,且内壁上设有向内突出的卡齿,所述卡齿可收容于所述轴向凹槽或所述周向卡槽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管为可调弯鞘管。
本发明的原位开窗器械通过将穿刺针远端设置预塑形区域,该预塑形区域从导管内穿出后自动径向向外弯曲,从而大大降低了现有技术中穿刺时刺偏或刺伤对侧组织的风险,提高了手术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原位开窗器械整体结构示意图,包括导管;
图2为图1所示的原位开窗器械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a和图3b为图1所示的原位开窗器械部分结构示意图,具体为穿刺针和控制部,其中穿刺针分别处于被导管束缚的直形状态和自然的弯折状态;
图4为图1中导管结构示意图,包括主体部和分支部;
图5为图4所示主体部远端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主体部近端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原位开窗器械中导管剖面结构示意图,包括主体部和分支部;
图8为图7所示主体部近端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原位开窗器械中导管主体部近端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原位开窗器械的转动件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原位开窗器械的握持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至图15为利用图1所示的原位开窗器械进行穿刺的过程示意图;
图16a至图16d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原位开窗器械中穿刺针上预塑形区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及有益效果,以下结合附图进行举例说明,下述具体实施例只为解释本发明,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介入医疗领域,定义靠近操作者的一端为近端,远离操作者的一端为远端。除特别说明外,所有术语均为本领域常用术语。
第一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原位开窗器械1包括穿刺针10、导管20、控制部30和握持部40。其中,导管20为两端具有开口且两个开口相连通的管状结构。穿刺针10为长形结构,穿设于导管20内,且可相对于导管20轴向移动。控制部30远端与穿刺针10近端相连,用于控制穿刺针10轴向移动。当控制部30朝向远端移动时,可带动穿刺针10向远端移动并从导管20远端的开口伸出。握持部40远端与导管20近端相连,且内部具有与导管20管腔连通的通孔。控制部30可动地穿设于握持部40的通孔内。握持部40方便操作者握持,可以与控制部30一起实现单手操作。
同时参阅图3a和图3b,本实施例的原位开窗器械1的穿刺针10为实心结构,且包括三个区域,即远端的穿刺区域13、近端的连接区域12,以及位于穿刺区域13和连接区域12之间的预塑形区域11。其中,穿刺区域13为针尖,用于刺破目标物,如覆膜。预塑形区域11通过滚花、切割或模具热定型的方式进行预处理,其自然状态下远端朝径向向外且向远离中心轴线的方向延伸,如此,穿刺区域13也可随着预塑形区域11远离中心轴线向外延伸。如图3b所示,自然状态下,预塑形区域11偏离穿刺针10轴向弯折的角度为α。角度α应适宜,角度α过小时,穿刺针10远端偏离轴向的程度较小,则穿刺后仍较易刺破对侧覆膜、刺伤对侧血管;若角度α过大,如大于90°,则会造成穿刺针10远端朝向近端弯折,进而刺伤穿刺侧覆膜内部。因此,角度α的范围可选为30°~90°,本实施例优选为90度。如图3a所示,当预塑形区域11被束缚在导管20(图3a未示出)内时,呈顺应导管20的直形状态;当预塑形区域11从导管20远端穿出后,不再受导管20束缚,从而会恢复至自然的径向向外弯折的状态。连接区域12为细长形结构,近端与控制部30相连。且连接区域12具有一定的支撑强度,起支撑和连接作用,可以防止穿刺针10在穿刺过程中发生折弯。
将穿刺针10设计成实心结构是因为本实施例的穿刺针10从导管20穿出即可到达穿刺位置,不需要额外的导丝引导穿刺针10到达穿刺位置,因此可以减小穿刺针的整体外径,解决中空穿刺针存在的柔顺性不佳的问题。
穿刺针10由金属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中穿刺针10的三个区域的材料均为不锈钢,且三个区域之间通过焊接相连。本实施例的穿刺针10总长度为700mm,预塑形区域11长度为12mm,穿刺区域13为5mm。穿刺针10规格为20G,G为伯明翰线规格,G前数值越大,则表示穿刺针越细。在其它实施例中,穿刺针的总长度还可以在500mm~1000mm范围内,预塑形区域的长度可以在5mm~15mm范围内;穿刺针规格可以在16G~20G范围内。在其它实施例中,对于预塑形区域长度的设置,只要综合考虑以下两个因素即可:第一,预塑形区域的长度应不小于穿刺区域的长度,若预塑形区域长度过小,则预塑形区域从导管远端穿出后会快速弯折,不利于操作者控制;第二,预塑形区域长度也不可过长,否则,会影响穿刺过程中力的传递,穿刺难度增大。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穿刺针的三个区域也可以一体成型,加工时,只针对需要预塑形的区域进行加工预处理即可,这样穿刺针的整体稳定性更好。同样地,穿刺针的三个区域也可以分别采用不同的材料制成。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导管20为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管状结构。导管20包括主体部21和与主体部近端相连的分支部22。其中,主体部21的远端为锥形结构,且远端端面具有一开口。主体部21远端的锥形结构利于穿过较小开口,从而远端跟随穿刺针10进入覆膜支架内部,进行穿刺部位预扩张。
导管20的分支部22包括两个分支,包括第一分支22a和第二分支22b,且两个分支的近端端面分别设有一个开口。其中,第一分支22a近端与握持部40相连,供穿刺针10通过;第二分支22b近端开口可供导丝穿入。
图5和图6分别示出了主体部21远端A-A处和近端B-B处的截面结构,从图5和图6可知,导管主体部21远端和近端的内部均为单腔结构,即主体部21整体内部只有一个内腔,并且主体部21远端外径和内径均分别小于其近端外径和内径,外径较小的远端进入血管后可以降低对血管的损伤程度。
优选地,主体部21远端外壁还可设有至少一个孔23。孔23与主体部21的单腔结构内部相通,可供血液流通,保证分支血管供血,减少并发症。为兼顾分支血流供应和导管的支撑稳定性,孔23的数量和直径应适宜,孔过多或直径过大会导致导管易折断,支撑稳定性变差;孔过少或直径过小又难以保证分支供血。因此,孔23的数量可为6~8个,直径为0.2mm~0.4mm。本实施例的主体部21远端沿周向间隔设有8个孔23,孔23的直径为0.2mm。孔23的远端还设有一个显影结构24,用以指示孔23的位置,使用时,需保证孔23位于分支血管内,否则无法实现分支供血功能。主体部21的近端附近还设有一个显影结构25,用以显示主体部21进入人体内的位置。显影结构25也是主体部21外径从近端到远端由大变小的分界点,使用时,需保证主体部21外径较大的近端处于体外。
在使用本实施例的导管20时,穿刺针10从第一分支22a的开口穿入并整体置于导管20的内腔内。用于后续扩张及分支支架植入的导丝从第二分支22b的近端开口穿入并置于第二分支22b的内腔内,且该导丝的远端保持在第二分支22b的内腔内。这样的设计可以提高导丝交换的效率,缩短手术时间。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导管20’还可以是图7所示的结构,即主体部21’的近端为双腔结构,远端仍为单腔结构,且远端的单腔结构与近端的双腔结构连通。在单腔结构与双腔结构的分界处对应的导管外壁上还设有显影结构25’,用以指示主体部21近端的位置以及双腔结构的终止位置。使用图7所示的导管20’时,穿刺针仍从第一分支22’a的近端穿入并整体置于导管20’内;用于后续扩张和分支支架植入的导丝从第二分支22’b的近端穿入,且导丝的远端可穿入主体部21’近端的双腔结构内至显影结构25’近端。此时,穿刺完成后,利用图7所示的导管20’进行导丝交换的效率更高,手术时间更短。图8示出了图7所示导管20’近端B’-B’处的截面图,由图8可知,主体部21’近端的双腔结构为内径相等的双腔。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主体部21”近端的双腔结构还可以是如图9所示的内径不等的双腔,即供导丝穿过的内腔内径大于容纳穿刺针的内腔内径,其中,大的内腔除过导丝外还可供其它辅助器械通过,也方便打造影剂,小的内腔可以给穿刺针提供足够的支撑力,穿刺时有力。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导管的分支部可以包括多个分支,相应地,导管主体部近端为对应多腔结构。导管具有多个分支和多个内腔时,每个分支可满足不同需求。例如专用于注射造影剂的分支、专用于输送扩张球囊的分支、专用于植入分支支架的分支等,多个分支内的器械可并行置入,以适当减少手术时间,提高效率。
还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用可调弯鞘管代替本实施例的导管,此时,可以通过调整鞘管远端的角度来保证实际穿刺位置不相对于目标穿刺位置发生偏移,穿刺位置更准确。
同时参阅图1至图3b、图10和图11,本实施例的原位开窗器械1还包括与穿刺针10近端相连的控制部30,以及与导管20近端相连的握持部40。其中,握持部40内部具有通孔41,控制部30可动地穿设于通孔41内。
如图1所示,控制部30包括推动件31和转动件32。转动件32套设于推动件31上且可相对于推动件31周向转动和轴向移动。参阅图3a和图3b,推动件31主体为杆状,可收容于握持部40内部的通孔41内。推动件31上设有沿推动件31轴向延伸的轴向凹槽33和多个与轴向凹槽33连通的周向卡槽34。周向卡槽34附近还设有用以表示穿刺深度的标识37。推动件31近端还包括一个推环35,方便单指推动操作。如图10所示,转动件32为环状结构,且内壁上设有向内突出的卡齿36。卡齿36可收容于推动件31的轴向凹槽33和周向卡槽34内。当卡齿36收容于凹槽33内时,转动件32可相对于推动件轴向移动;通过周向转动转动件32,可将卡齿36收容于周向卡槽34内,进而使得转动件32相对于推动件31固定,若再次反方向周向转动转动件32,使卡齿36落入轴向凹槽33内,则转动件32可再相对于推动件31轴向移动。优选地,转动件32外周还设防滑花纹结构。在其它实施例中,推动件上可重复设置多个轴向凹槽和周向卡槽,此时,在转动件内壁上也可以相应设置多个卡齿。
如图11所示,握持部40具有通孔41,通孔41可容纳推动件31在其内部轴向移动。握持部40远端设有与导管20配合相连的鲁尔接头42。握持部40近端两侧还对称设有一对拉环44,方便操作者固定握持部40。当转动件32与握持部40近端端面相抵,且卡齿36收容于周向卡槽34内时,控制部30不能继续相对于握持部40朝向远端移动。因此,当卡齿36位于不同的周向卡槽34内时,控制部30可相对于握持部40朝向远端移动的极限距离也不同,从而可以控制穿刺针10的穿刺深度。优选地,通孔41近端还可包括一个内径大于通孔41的卡口43,卡口43可收容转动件32,即当转动件32收容于卡口43内,控制件30不能继续朝向远端移动。设置收容转动件32的卡口43可以一定程度上固定转动件32,避免误碰操作造成卡齿36从周向卡槽43内脱出。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省略控制部和握持部,省略二者后并不影响穿刺针穿出导管后自动径向向外弯折,仍可以保证不刺伤对侧血管壁。
利用本实施例的原位开窗器械1进行穿刺的过程如图12至图15所示。首先,将后续用于扩张及植入分支支架的导丝置于第二分支22b的内腔内,待用;在需要穿刺的覆膜支架2植入到目标位置后,在成像设备的辅助下,将导管从分支血管导入至目标穿刺位置,使导管20远端端面抵于覆膜支架2的外表面;根据需求,调整需要穿刺的深度,即将转动件32移动到合适位置,使卡齿36收容于对应的周向卡槽43内;接着向远端推动控制部30,带动穿刺针10向远端移动,使穿刺针10的穿刺区域12从导管20的远端开口伸出刺破覆膜支架2的覆膜,形成初步穿刺口;然后继续向前推动控制部30,使预塑形区域11从导管20的远端开口伸出,由于不再受导管20的束缚,预塑形区域11将自动远离导管轴线径向向外弯曲;此时,即便还未达到预计的穿刺深度,也即转动件32还未卡入卡口43内,由于穿刺针10远端已经向远离穿刺方向的径向弯曲,所以不会损伤覆膜支架2内部以及刺伤对侧血管组织;再接着稍向远端推动导管20,使导管20呈锥形结构的近端从初步穿刺口进入到覆膜支架2内部,由于导管20远端外径大于穿刺针10远端的外径,故可以起到初步扩张穿刺口的作用,减少后续扩张步骤,缩短手术时间;再然后向近端拉动控制件30,从导管20内撤出穿刺针10,保持导管20的远端位于覆膜支架2内部,同时将位于第二分支22b内的导丝3向远端推动,随着导管20进入到覆膜支架2内,撤出导管20,最后完成后续穿刺口扩张和分支支架植入。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原位开窗步骤同样适用于其它穿刺针未做预塑形处理的原位开窗器械,只是穿刺针刺破覆膜支架后远端不发生弯折而已。
利用本实施例的原位开窗穿刺器械进行穿刺时,由于穿刺针具有预塑形区域,该预塑形区域从导管内伸出后会自动朝远离导管轴线的径向弯折,避免了现有技术的穿刺针对对侧覆膜以及血管组织的伤害;且穿刺针不受导管约束后自动弯折,无需外力操作发生弯折,结构和操作更加简单,也可以避免人为调弯可能带来的误操作或对周围组织的伤害;由于控制部的推动件与转动件配合,能与握持部一起使用进行穿刺深度的控制;且本实施例的穿刺针为实心结构,整体尺寸比现有技术的穿刺针小,柔顺性更好。
此外,在穿刺过程中,穿刺针穿刺后通过向远端推动导管,利用导管远端的锥形结构进行穿刺口预扩张,减少球囊扩张次数,缩短手术时间;导管远端外壁设有与导管内腔相通的孔,导管远端锥形结构进入穿刺口后能恢复分支血流,减少并发症;导管近端具有分支部,其中第二分支专门用于预装后续需要使用的导丝,加快了导丝交换速率,也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手术时间。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原位开窗器械主要结构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穿刺针中预塑形区域11a的结构。图16a示出了本实施例的预塑形区域11a受束缚时的结构。预塑形区域11a包括三段首尾相连的预塑形段,具体为第一预塑形段11a1、第二预塑形段11a2和第三预塑形段11a3。三个预塑形段自然状态下朝向穿刺针的同侧弯折,且各预塑形段相对于相邻预塑形段均存在轴向弯折角度α’,本实施例中该弯折角度α’均为30°,即第三预塑形段11a3偏离穿刺针的轴向弯折角度为30°,第二预塑形段11a2偏离穿刺针的轴向弯折角度为60°,第一预塑形段11a1偏离穿刺针的轴向弯折角度为90°。三个预塑形段的长度均在3~5mm内,优选三段预塑形段长度相同。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各预塑形段的长度可以不同,且相对于相邻预塑形段的弯折角度α’也可以彼此不同,只要保证各预塑形段自然状态下在同一平面内且朝向穿刺针的同侧弯折,并且第一预塑形段偏离穿刺针的轴向弯折角度为90°即可。为方便指示分段的位置,各预塑形段之间以及第一预塑形段11a1与穿刺区域13a之间还可设置显影结构14,显影结构14的长度可为1~2mm。图16b至图16d示出了图16a所示的穿刺针逐步从导管20a中穿出的过程。当穿刺区域13a穿出导管20a并继续向前推动时,预塑形区域11a的第一预塑形段11a1渐渐脱离导管20a的束缚且在完全脱离导管20a的束缚后恢复至自然状态,即第一预塑形段11a1整体相对于导管20a的轴向偏离角度α’,接着继续逐步将第二预塑形段11a2和第三预塑形段11a3从导管20a内穿出,此时,与第一预塑形段11a1相连的穿刺区域13a呈垂直于导管20a的状态,避免了对对侧血管组织的伤害。
本实施例的穿刺针可适用于不同尺寸的血管。对于内径较小的血管,穿刺的时候,可以只将第一预塑形段11a1从导管20a穿出,其余两个预塑形段仍保留在导管20a内。同样地,对于尺寸较大的血管,可将整个预塑形区域11a从导管20a内穿出,而对于中型尺寸的血管,从导管10a内穿出第一预塑形段11a1和第二预塑形段11a2即可。预塑形区域穿出导管的长度,同样可以通过手柄控制。此时,还可以将控制部推动件上的标识改成对应预塑形段的标识。
利用本实施例的原位开窗器械进行穿刺时,操作过程与第一实施例的原位开窗器械相同,只是针对不同尺寸的血管可对预塑形区域穿出导管的长度进行控制。因此,利用本实施例的原位开窗穿刺器械进行穿刺的具体过程此部分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为部分优选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部分结构做简单替换,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的做的非实质性改变均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原位开窗器械,包括导管和穿设于所述导管内并可相对于所述导管轴向移动的穿刺针,所述穿刺针包括远端的穿刺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针还包括预塑形区域,所述预塑形区域位于所述穿刺区域近端,所述预塑形区域从所述导管穿出后自动径向向外弯折,所述预塑形区域的远端朝径向向外且向远离中心轴线的方向延伸,且所述预塑形区域偏离所述穿刺针轴向弯折的角度在30°~90°之间,所述穿刺针为实心结构;所述导管包括主体部和与所述主体部近端相连的分支部,所述分支部包括至少第一分支和第二分支,所述第一分支的近端端面和第二分支的近端端面均设有开口,所述主体部的远端端面设有一个开口,所述主体部的远端为单腔结构,所述主体部的近端为双腔结构,所述单腔结构与所述双腔结构连通;所述原位开窗器械用于穿刺覆膜时,所述导管远端端面抵于所述覆膜的外表面,所述穿刺针朝向远端移动并穿过所述覆膜后自动远离所述导管轴线径向向外弯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开窗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区域为针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开窗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的远端为锥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开窗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远端外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孔,所述孔与所述主体部的内部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原位开窗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远端还设有一显影结构,所述显影结构位于所述孔远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开窗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原位开窗器械还包括与所述穿刺针近端相连的控制部,以及与所述导管近端相连且内部具有通孔的握持部,所述控制部可动地穿设于所述通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原位开窗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包括推动件和转动件,所述转动件套设于所述推动件上且可相对于所述推动件周向转动和轴向移动;所述推动件上设有至少一个轴向凹槽和多个与所述轴向凹槽连通的周向卡槽;所述转动件为环状,且内壁上设有向内突出的卡齿,所述卡齿可收容于所述轴向凹槽或所述周向卡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原位开窗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为可调弯鞘管。
CN201811301522.XA 2018-11-02 2018-11-02 原位开窗器械 Active CN1092479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01522.XA CN109247978B (zh) 2018-11-02 2018-11-02 原位开窗器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01522.XA CN109247978B (zh) 2018-11-02 2018-11-02 原位开窗器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47978A CN109247978A (zh) 2019-01-22
CN109247978B true CN109247978B (zh) 2021-06-01

Family

ID=650432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01522.XA Active CN109247978B (zh) 2018-11-02 2018-11-02 原位开窗器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4797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18099B (zh) * 2020-12-31 2023-10-20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原位开窗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7644A (zh) * 2008-07-18 2011-07-27 威廉库克欧洲公司 用于血管内植入物的导入器
CN205514665U (zh) * 2015-12-28 2016-08-31 宋林萍 一种picc置管超声穿刺定位装置
CN105902326A (zh) * 2016-06-29 2016-08-31 黄连军 一种覆膜支架开窗方法及装置
CN106823101A (zh) * 2017-02-16 2017-06-13 杭州唯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腔内临时转流管
CN108652786A (zh) * 2017-03-31 2018-10-16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支架开窗装置以及支架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49248B2 (en) * 2006-09-18 2010-07-06 St. Jude Medical Puerto Rico Llc Flexible tamping device
CN102499725B (zh) * 2011-10-21 2015-09-02 李延辉 微创伤经皮血管穿刺置管工具
US20160287286A1 (en) * 2015-01-20 2016-10-06 Terumo Medical Innovation, Inc. Urethral-insertion device
CN105726098B (zh) * 2016-01-26 2020-07-10 杭州唯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可双向穿刺的穿刺鞘
CN106333766B (zh) * 2016-08-16 2018-04-10 董红霖 一种血管覆膜支架原位开窗定位装置
CN206777386U (zh) * 2017-05-18 2017-12-22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体内动脉穿刺套管针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7644A (zh) * 2008-07-18 2011-07-27 威廉库克欧洲公司 用于血管内植入物的导入器
CN205514665U (zh) * 2015-12-28 2016-08-31 宋林萍 一种picc置管超声穿刺定位装置
CN105902326A (zh) * 2016-06-29 2016-08-31 黄连军 一种覆膜支架开窗方法及装置
CN106823101A (zh) * 2017-02-16 2017-06-13 杭州唯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腔内临时转流管
CN108652786A (zh) * 2017-03-31 2018-10-16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支架开窗装置以及支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47978A (zh) 2019-0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85716B1 (en) Over-the-wir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open surgery making of fluid connection between two neighboring vessels
CN108392294B (zh) 穿刺装置及锚定装置
EP2812063B1 (en) Intravascular arterial to venous anastomosis and tissue welding catheter
WO2019218711A1 (zh) 一种切割球囊及球囊导管
WO2009064672A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stent graft fenestration in situ
US8491613B2 (en) Aortic dissection septal cutting tool
US9387039B2 (en) Aortic dissection septal cutting tool
EP2879598B1 (en) Ablation catheter for blood vessel ablation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reof
US10070866B1 (en) Percutaneous arterial to venous anastomosis clip application catheter system and methods
AU2018269737B2 (en) Single catheter electrode tissue cutting system for creating anastomoses
WO2017219781A1 (zh) 用于血管腔内手术的破膜器
WO2021143832A1 (zh) 一种具有活动导丝功能的射频消融导管
US11033712B2 (en) Intravascular catheter having an expandable portion
CN109247978B (zh) 原位开窗器械
CN108135619B (zh) 医疗装置递送系统
US20160317174A1 (en) Aortic dissection septal cutting tool
CN210582597U (zh) 一种用于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新型导鞘
JP2018102353A (ja) バルーンカテーテル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処置方法
CA2592257C (en) Resheathing tool
CN114931696A (zh) 一种桡动脉通路神经介入导管
CN211750296U (zh) 主支架递送系统、多支架递送系统套件及裸支架
JP2012231969A (ja) ダブルルーメンダイレータ
CN112618099B (zh) 原位开窗装置
JP6233430B2 (ja) ダブルルーメンダイレータ
CN219814233U (zh) 一种取石网篮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1002, Xianjian technology building, No.22, Keji South 12th Road, high tech Zone,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Xianjian Changtong Medical Co.,Ltd.

Address before: 523000 Songshan Lake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No. 111, No. 3 Office Building, Zone A, Zhongda Marine Bio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Base, No. 9 Xincheng Avenue,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DONGGUAN XIANJIAN CHANGTONG MEDICAL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14

Address after: 518051 8th floor, Xianji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No. 22, Keji South 12th Road, high tech Zone,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LIFETECH SCIENTIFIC (SHENZHEN)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1 1002, Xianji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22 Keji South 12 road, high tech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Xianjian Changtong Medical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