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45976A - 一种非总线式感知协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非总线式感知协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45976A
CN109245976A CN201810902041.8A CN201810902041A CN109245976A CN 109245976 A CN109245976 A CN 109245976A CN 201810902041 A CN201810902041 A CN 201810902041A CN 109245976 A CN109245976 A CN 1092459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tance object
suggestion
feature code
negotiation
equ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0204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45976B (zh
Inventor
陈璞
宋佳益
滕越
陈冬妮
宋龙
何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Yuandu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Seven Rainbow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Seven Rainbow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Seven Rainbow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90204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45976B/zh
Publication of CN1092459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459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459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459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006Architecture of a communication n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3Bus networks with centralised control, e.g. po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4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 H04L41/145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involving simulating, designing, planning or modelling of a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38Address allocation for local use, e.g. in LAN or USB networks, or in a controller area network [CA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46Resolving address allocation conflicts; Testing of addr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总线式感知协商方法,它包括:第一实体对象、第二实体对象各自初始化自己的设备地址、设备编码;第一实体对象发出第一感知请求;第二实体对象收到第一实体对象发出的第一感知请求,第二实体对象检查第一设备地址或第一设备编码是否已在本地登记,并根据登记情况进行协商处理;第一实体对象收到第二实体对象发出的第二感知请求,第一实体对象检查第二设备地址或第二设备编码是否已在本地登记,并根据登记情况进行协商处理。通过本方法可以感知到系统中其它对象,再通过与其它对象协商,互通有无,从而达成和谐,进一步构成双向代理关系,从而实现双向智能代理服务模型,为物联网系统内对象的智能化提供了指导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非总线式感知协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系统智能化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非总线式感知协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物联网系统日益成为发展的趋势。传统物联网系统中,物联网系统与前端设备之间,往往是单向代理关系,即前端设备为物联网系统提供服务,包含提交数据,被动接受物联网系统指令等,物联网系统并不为前端设备服务。在前端设备与前端设备之间,更不具备互相服务的关系。不能构成双向服务的物联网系统中的对象,不能智能化地感知周围的对象,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不利于物联网系统的发展和物联网系统内对象的和谐。
物联网系统研究与制造领域中,采用ISO/IEC TR 29181-8:2017,以及草案ISO WD21558-8、ISO WD 21559-8国际标准的未来网络服务质量双向智能服务代理模型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双向智能服务代理模型技术,旨在模仿人类和谐相处的行为三要素:感知、协商、执行,进而使得物联网系统内的对象具有类人功能的双向智能服务能力。
双向智能代理服务的三要素为感知、协商、执行,本方法指明了在物联网系统中各对象间的感知协商算法,从而为实现物联网系统内对象的双向代理智能化提供一种方法。本方法规定了在物联网系统中最基本的两个对象间的感知协商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非总线式感知协商方法,通过本方法可以感知到系统中其它对象,再通过与其它对象协商,互通有无,从而达成和谐,进一步构成双向代理关系,从而实现双向智能代理服务模型,为物联网系统内对象的智能化提供了指导作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非总线式感知协商方法,它包括有:
S1:第一实体对象EO1、第二实体对象EO2各自初始化自己的设备地址DAddr、设备编码DMAC;
S2:第一实体对象EO1发出第一感知请求PRT1;
S3:第二实体对象EO2收到第一实体对象EO 1发出的第一感知请求PRT1,第二实体对象EO2检查第一设备地址DAddr1或第一设备编码DMAC1是否已在本地登记,并根据登记情况进行协商处理;
S4:第一实体对象EO1收到第二实体对象EO2发出的第二感知请求PRT2,第一实体对象EO1检查第二设备地址DAddr2或第二设备编码DMAC2是否已在本地登记,并根据登记情况进行协商处理。
进一步,所述步骤S3还包括有:从第一感知请求PRT1中获取第一实体对象EO1的第一设备地址DAddr1、第一设备编码DMAC1、第一通信特征码CMAC1、提供的总服务数量TS1、版本号Ver1、建议的第一设备地址DAddra1、建议的第一设备编码DMACa1、第一协商结果NResult1。
进一步,所述步骤S3还包括有:
S31:均未在本地登记,则说明是新的实体对象EO,需要进行协商,协商过程如下:
S311:令建议的第二设备地址DAddra2等于第一设备地址DAddr1,建议的第二设备编码DMACa2等于第一设备编码DMAC1;
S312:第二实体对象EO2检查建议的第一设备地址DAddra1和建议的第一设备编码DMACa1是否均非0;若均非0,则说明有协商请求;
S313:判断第二设备地址DAddr2和第二设备编码DMAC2是否与对应的建议的第一设备地址DAddra1和建议的第一设备编码DMACa1相等;
S314:若不相等,则分别将其修改为对应的建议的第一设备地址DAddra1或建议的第一设备编码DMACa1的值,并进行匹配验证;
S315:若均相等,则说明地址协商成功,检查第一通信特征码CMAC1是否等于第二通信特征码CMAC2,如果第一通信特征码CMAC1不等于第二通信特征码CMAC2,说明通信通道不匹配,重新进行匹配验证;
S316:若第一通信特征码CMAC1等于第二通信特征码CMAC2,则协商完成,令第二协商结果NResult2为已完成,进行登记;
S317:如果第一协商结果NResult1为未完成,则第二实体对象EO2检查第二版本号Ver2是否有更新,如果没有更新,则感知协商流程结束;否则感知协商流程直接结束。
进一步,所述步骤S3还包括有:
S32:仅一个有登记记录,则说明是新的实体对象EO,与登记值匹配的那个数据有重复性冲突,需要进行协商,协商过程如下:
S321:第二实体对象EO2获取没有重复性冲突的数据到对应的建议的第二设备地址DAddra2或建议的第二设备编码DMACa2中,另一个没有重复性冲突的值保留到对应的建议的第二设备地址DAddra2或建议的第二设备编码DMACa2中;
S322:第二实体对象EO2检查建议的第一设备地址DAddra1和建议的第一设备编码DMACa1是否均非0;若均非0,则说明有协商请求;
S323:判断第二设备地址DAddr2和第二设备编码DMAC2是否与对应的建议的第一设备地址DAddra1和建议的第一设备编码DMACa1相等;
S324:若不相等,则分别将其修改为对应的建议的第一设备地址DAddra1或建议的第一设备编码DMACa1的值,并进行匹配验证;
S325:若均相等,则说明地址协商成功,检查第一通信特征码CMAC 1是否等于第二通信特征码CMAC2,如果第一通信特征码CMAC1不等于第二通信特征码CMAC2,说明通信通道不匹配,重新进行匹配验证;
S326:若第一通信特征码CMAC1等于第二通信特征码CMAC2,则协商完成,令第二协商结果NResult2为已完成,进行登记;
S327:如果第一协商结果NResult1为未完成,则第二实体对象EO2检查第二版本号Ver2是否有更新,如果没有更新,则感知协商流程结束;否则感知协商流程直接结束。
进一步,所述步骤S3还包括有:
S33:如两个均有登记记录,则检查第一通信特征码CMAC1是否与登记的通信特征码CMAC匹配,如果匹配,则说明是已登记的实体对象;
S331:第二实体对象EO2检查版本号Ver1是否与本地登记值匹配;
S332:如果匹配则说明第一实体对象EO1已在本地完成登记,第二实体对象EO2检查第二版本号Ver2是否有更新,如果没有更新,则感知协商流程结束;
S333:如果不匹配,则按提供的第一总服务数量TS1提供的数量,获取服务信息列表SMsgLst1,取得自己需要的服务数量NeedS2和SNameLst2;第二实体对象EO2向第一实体对象EO1发送第二感知请求PRT2,开始协商流程。
进一步,所述步骤S4还包括有:从第二感知请求PRT2中获取第二实体对象EO2的第二设备地址DAddr2、第二设备编码DMAC2、第二通信特征码CMAC2、提供的第二总服务数量TS2、第二版本号Ver2、建议的第二设备地址DAddra2、建议的第二设备编码DMACa2、第二协商结果NResult2。
进一步,所述步骤S4还包括有:
S41:如均未登记,则说明是新的实体对象,需要进行协商,协商过程如下:
S411:令建议的第一设备地址DAddra1等于第二设备地址DAddr2,建议的第一设备编码DMACa1等于第二设备编码DMAC2;
S412:第一实体对象EO1检查建议的第二设备地址DAddra2和建议的第二设备编码DMACa2是否均非0,若均非0,则说明有协商请求;
S413:判断第一设备地址DAddr1和第一设备编码DMAC1是否与对应的建议的第二设备地址DAddra2和建议的第二设备编码DMACa2相等;
S414:若不相等,则将其修改为对应的建议的第二设备地址DAddra2或建议的第二设备编码DMACa2的值;
S4141:第一实体对象EO1检查第二版本号Ver2是否与本地登记值匹配;
S4142:如果匹配,则说明第二实体对象EO2已在本地完成登记;第一实体对象EO1检查版本号Ver1是否有更新,如果没有更新,则感知协商流程结束;
S4143:如果不匹配,则按提供的第二总服务数量TS2提供的数量,获取服务信息列表SMsgLst2,取得自己需要的服务数量NeedS1和SNameLst1,第一实体对象EO1向第二实体对象EO2发送第一感知请求PRT1,开始下一轮协商流程;
S415:若均相等,则说明地址协商成功,检查第二通信特征码CMAC2是否等于第一通信特征码CMAC1,如果第二通信特征码CMAC2不等于第一通信特征码CMAC1,说明通信通道不匹配;重复步骤S4141至步骤S4143;
S416:若第二通信特征码CMAC2等于第一通信特征码CMAC1,则协商完成,令第一协商结果NResult1为已完成,进行登记。如果第二协商结果NResult2为未完成,第一实体对象EO1检查版本号Ver1是否有更新,如果没有更新,则感知协商流程结束;否则感知协商流程直接结束。
进一步,所述步骤S6还包括有:
S42:如仅一个有登记记录,则说明是新的实体对象,与登记值匹配的那个数据有重复性冲突,需要进行协商,协商过程如下:
S421:第一实体对象EO1通过管理的方法,获取没有重复性冲突的数据到对应的建议的第一设备地址DAddra1或建议的第一设备编码DMACa1中,另一个没有重复性冲突的值保留到对应的建议的第一设备地址DAddra1或建议的第一设备编码DMACa1中;
S422:第一实体对象EO1检查建议的第二设备地址DAddra2和建议的第二设备编码DMACa2是否均非0,若均非0,则说明有协商请求;
S423:判断第一设备地址DAddr1和第一设备编码DMAC1是否与对应的建议的第二设备地址DAddra2和建议的第二设备编码DMACa2相等;
S424:若不相等,则将其修改为对应的建议的第二设备地址DAddra2或建议的第二设备编码DMACa2的值;
S4241:第一实体对象EO1检查第二版本号Ver2是否与本地登记值匹配;
S4242:如果匹配,则说明第二实体对象EO2已在本地完成登记;第一实体对象EO1检查版本号Ver1是否有更新,如果没有更新,则感知协商流程结束;
S4243:如果不匹配,则按提供的第二总服务数量TS2提供的数量,获取服务信息列表SMsgLst2,取得自己需要的服务数量NeedS1和SNameLst1,第一实体对象EO1向第二实体对象EO2发送第一感知请求PRT1,开始下一轮协商流程;
S425:若均相等,则说明地址协商成功,检查第二通信特征码CMAC2是否等于第一通信特征码CMAC1,如果第二通信特征码CMAC2不等于第一通信特征码CMAC1,说明通信通道不匹配;重复步骤S4241至步骤S4243;
S426:若第二通信特征码CMAC2等于第一通信特征码CMAC1,则协商完成,令第一协商结果NResult1为已完成,进行登记。如果第二协商结果NResult2为未完成,第一实体对象EO1检查版本号Ver1是否有更新,如果没有更新,则感知协商流程结束;否则感知协商流程直接结束。
进一步,所述步骤S4还包括有:
S43:两个均有登记记录,则检查第二通信特征码CMAC2是否与登记的通信特征码CMAC匹配,如果匹配,则说明是已登记的实体对象;
S431:第一实体对象EO1检查第二版本号Ver2是否与本地登记值匹配;
S4311:如果匹配,则说明第二实体对象EO2已在本地完成登记;第一实体对象EO1检查版本号Ver1是否有更新,如果没有更新,则感知协商流程结束;
S4312:如果不匹配,则按提供的第二总服务数量TS2提供的数量,获取服务信息列表SMsgLst2,取得自己需要的服务数量NeedS1和SNameLst1,第一实体对象EO1向第二实体对象EO2发送第一感知请求PRT1,开始下一轮协商流程;
S432:否则说明第二设备地址DAddr2与第二设备编码DMAC2均有重复性冲突,需要进行协商;
S433:第一实体对象EO1获取没有重复性冲突的数据到建议的第一设备地址DAddra1和建议的第一设备编码DMACa1中。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本发明不同于传统的其它算法,它是在双向智能代理服务模型的基础上,规定了在物联网系统中最基本的两个对象间的感知协商方法,由于双向智能代理服务模型属于未来网络中的前沿模型,目前并未具体化应用,本发明实现了在该模型下的率先创新。在物联网系统中的任一对象,通过本方法规定的感知方法,可以感知到系统中其它对象,再通过与其它对象协商,互通有无,从而达成和谐,进一步构成双向代理关系,从而实现双向智能代理服务模型。该方法为物联网系统内对象的智能化提供了指导作用。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得到教导。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非总线式感知协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第一实体对象获取满足自己需求服务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第二实体对象获取满足自己需求服务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双向智能代理示意图。
图5a和图5b为前端设备与后端系统的代理模型示意图。
图6为前端设备之间的代理模型示意图。
图中,参数的定义如下:
CMAC,Communication MAC(通信特征码)
DAddr,Device address(设备地址)
DAddra,Device address advise,即:建议的设备地址;
DMAC,Device MAC,即:设备编码;
DMACa,Device MAC advise,即:建议的设备编码;
EO,Entity object,即:实体对象;
NeedS,Need Services,即:需要的服务数量;
NResult,Negotiate Result,即:协商结果;
PRT,Perceive request,即:感知请求;
SData,Service Data,即:服务数据;
SMsg,Service Massage,即:服务信息;
SMsgLst,Service Massage List,即:服务信息列表;
SName,Service Name,即:服务名称;
SNameLst,Service Name List,即:服务名称列表;
SBLen,Service Data Bytes Length,即:服务数据字节长度;
SDDLen,Service Data Decimal Digits,即:服务数据小数位数;
TargeAddr,Targe Address,即:目标地址;
TargeMAC,Targe MAC,即:目标编码;
TS,Total Services,即:提供的总服务数量;
Ver,Versionnumber,即:版本号;
CurT为临时变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非总线式感知协商方法,它包括有:
S1:第一实体对象EO1、第二实体对象EO2各自初始化自己的设备地址DAddr、设备编码DMAC;
S2:第一实体对象EO1发出第一感知请求PRT1;
S3:第二实体对象EO2收到第一实体对象EO 1发出的第一感知请求PRT1,第二实体对象EO2检查第一设备地址DAddr1或第一设备编码DMAC1是否已在本地登记,并根据登记情况进行协商处理;
S4:第一实体对象EO1收到第二实体对象EO2发出的第二感知请求PRT2,第一实体对象EO1检查第二设备地址DAddr2或第二设备编码DMAC2是否已在本地登记,并根据登记情况进行协商处理。
所述步骤S3还包括有:从第一感知请求PRT1中获取第一实体对象EO1的第一设备地址DAddr1、第一设备编码DMAC1、第一通信特征码CMAC1、提供的总服务数量TS1、版本号Ver1、建议的第一设备地址DAddra1、建议的第一设备编码DMACa1、第一协商结果NResult1。
所述步骤S3还包括有:
S31:均未在本地登记,则说明是新的实体对象EO,需要进行协商,协商过程如下:
S311:令建议的第二设备地址DAddra2等于第一设备地址DAddr1,建议的第二设备编码DMACa2等于第一设备编码DMAC1;
S312:第二实体对象EO2检查建议的第一设备地址DAddra1和建议的第一设备编码DMACa1是否均非0;若均非0,则说明有协商请求;
S313:判断第二设备地址DAddr2和第二设备编码DMAC2是否与对应的建议的第一设备地址DAddra1和建议的第一设备编码DMACa1相等;
S314:若不相等,则分别将其修改为对应的建议的第一设备地址DAddra1或建议的第一设备编码DMACa1的值,并进行匹配验证;
S315:若均相等,则说明地址协商成功,检查第一通信特征码CMAC1是否等于第二通信特征码CMAC2,如果第一通信特征码CMAC1不等于第二通信特征码CMAC2,说明通信通道不匹配,重新进行匹配验证;
S316:若第一通信特征码CMAC1等于第二通信特征码CMAC2,则协商完成,令第二协商结果NResult2为已完成,进行登记;
S317:如果第一协商结果NResult1为未完成,则第二实体对象EO2检查第二版本号Ver2是否有更新,如果没有更新,则感知协商流程结束;否则感知协商流程直接结束。
所述步骤S3还包括有:
S32:仅一个有登记记录,则说明是新的实体对象EO,与登记值匹配的那个数据有重复性冲突,需要进行协商,协商过程如下:
S321:第二实体对象EO2获取没有重复性冲突的数据到对应的建议的第二设备地址DAddra2或建议的第二设备编码DMACa2中,另一个没有重复性冲突的值保留到对应的建议的第二设备地址DAddra2或建议的第二设备编码DMACa2中;
S322:第二实体对象EO2检查建议的第一设备地址DAddra1和建议的第一设备编码DMACa1是否均非0;若均非0,则说明有协商请求;
S323:判断第二设备地址DAddr2和第二设备编码DMAC2是否与对应的建议的第一设备地址DAddra1和建议的第一设备编码DMACa1相等;
S324:若不相等,则分别将其修改为对应的建议的第一设备地址DAddra1或建议的第一设备编码DMACa1的值,并进行匹配验证;
S325:若均相等,则说明地址协商成功,检查第一通信特征码CMAC1是否等于第二通信特征码CMAC2,如果第一通信特征码CMAC1不等于第二通信特征码CMAC2,说明通信通道不匹配,重新进行匹配验证;
S326:若第一通信特征码CMAC1等于第二通信特征码CMAC2,则协商完成,令第二协商结果NResult2为已完成,进行登记;
S327:如果第一协商结果NResult1为未完成,则第二实体对象EO2检查第二版本号Ver2是否有更新,如果没有更新,则感知协商流程结束;否则感知协商流程直接结束。
所述步骤S3还包括有:
S33:如两个均有登记记录,则检查第一通信特征码CMAC1是否与登记的通信特征码CMAC匹配,如果匹配,则说明是已登记的实体对象;
S331:第二实体对象EO2检查版本号Ver1是否与本地登记值匹配;
S332:如果匹配则说明第一实体对象EO1已在本地完成登记,第二实体对象EO2检查第二版本号Ver2是否有更新,如果没有更新,则感知协商流程结束;
S333:如果不匹配,则按提供的第一总服务数量TS1提供的数量,获取服务信息列表SMsgLst1,取得自己需要的服务数量NeedS2和SNameLst2;第二实体对象EO2向第一实体对象EO1发送第二感知请求PRT2,开始协商流程。
所述步骤S4还包括有:从第二感知请求PRT2中获取第二实体对象EO2的第二设备地址DAddr2、第二设备编码DMAC2、第二通信特征码CMAC2、提供的第二总服务数量TS2、第二版本号Ver2、建议的第二设备地址DAddra2、建议的第二设备编码DMACa2、第二协商结果NResult2。
所述步骤S4还包括有:
S41:如均未登记,则说明是新的实体对象,需要进行协商,协商过程如下:
S411:令建议的第一设备地址DAddra1等于第二设备地址DAddr2,建议的第一设备编码DMACa1等于第二设备编码DMAC2;
S412:第一实体对象EO1检查建议的第二设备地址DAddra2和建议的第二设备编码DMACa2是否均非0,若均非0,则说明有协商请求;
S413:判断第一设备地址DAddr1和第一设备编码DMAC1是否与对应的建议的第二设备地址DAddra2和建议的第二设备编码DMACa2相等;
S414:若不相等,则将其修改为对应的建议的第二设备地址DAddra2或建议的第二设备编码DMACa2的值;
S4141:第一实体对象EO1检查第二版本号Ver2是否与本地登记值匹配;
S4142:如果匹配,则说明第二实体对象EO2已在本地完成登记;第一实体对象EO1检查版本号Ver1是否有更新,如果没有更新,则感知协商流程结束;
S4143:如果不匹配,则按提供的第二总服务数量TS2提供的数量,获取服务信息列表SMsgLst2,取得自己需要的服务数量NeedS1和SNameLst1,第一实体对象EO1向第二实体对象EO2发送第一感知请求PRT1,开始下一轮协商流程;
S415:若均相等,则说明地址协商成功,检查第二通信特征码CMAC2是否等于第一通信特征码CMAC1,如果第二通信特征码CMAC2不等于第一通信特征码CMAC1,说明通信通道不匹配;重复步骤S4141至步骤S4143;
S416:若第二通信特征码CMAC2等于第一通信特征码CMAC1,则协商完成,令第一协商结果NResult1为已完成,进行登记。如果第二协商结果NResult2为未完成,第一实体对象EO1检查版本号Ver1是否有更新,如果没有更新,则感知协商流程结束;否则感知协商流程直接结束。
所述步骤S6还包括有:
S42:如仅一个有登记记录,则说明是新的实体对象,与登记值匹配的那个数据有重复性冲突,需要进行协商,协商过程如下:
S421:第一实体对象EO1通过管理的方法,获取没有重复性冲突的数据到对应的建议的第一设备地址DAddra1或建议的第一设备编码DMACa1中,另一个没有重复性冲突的值保留到对应的建议的第一设备地址DAddra1或建议的第一设备编码DMACa1中;
S422:第一实体对象EO1检查建议的第二设备地址DAddra2和建议的第二设备编码DMACa2是否均非0,若均非0,则说明有协商请求;
S423:判断第一设备地址DAddr1和第一设备编码DMAC1是否与对应的建议的第二设备地址DAddra2和建议的第二设备编码DMACa2相等;
S424:若不相等,则将其修改为对应的建议的第二设备地址DAddra2或建议的第二设备编码DMACa2的值;
S4241:第一实体对象EO1检查第二版本号Ver2是否与本地登记值匹配;
S4242:如果匹配,则说明第二实体对象EO2已在本地完成登记;第一实体对象EO1检查版本号Ver1是否有更新,如果没有更新,则感知协商流程结束;
S4243:如果不匹配,则按提供的第二总服务数量TS2提供的数量,获取服务信息列表SMsgLst2,取得自己需要的服务数量NeedS1和SNameLst1,第一实体对象EO1向第二实体对象EO2发送第一感知请求PRT1,开始下一轮协商流程;
S425:若均相等,则说明地址协商成功,检查第二通信特征码CMAC2是否等于第一通信特征码CMAC1,如果第二通信特征码CMAC2不等于第一通信特征码CMAC1,说明通信通道不匹配;重复步骤S4241至步骤S4243;
S426:若第二通信特征码CMAC2等于第一通信特征码CMAC1,则协商完成,令第一协商结果NResult1为已完成,进行登记。如果第二协商结果NResult2为未完成,第一实体对象EO1检查版本号Ver1是否有更新,如果没有更新,则感知协商流程结束;否则感知协商流程直接结束。
所述步骤S4还包括有:
S43:两个均有登记记录,则检查第二通信特征码CMAC2是否与登记的通信特征码CMAC匹配,如果匹配,则说明是已登记的实体对象;
S431:第一实体对象EO1检查第二版本号Ver2是否与本地登记值匹配;
S4311:如果匹配,则说明第二实体对象EO2已在本地完成登记;第一实体对象EO1检查版本号Ver1是否有更新,如果没有更新,则感知协商流程结束;
S4312:如果不匹配,则按提供的第二总服务数量TS2提供的数量,获取服务信息列表SMsgLst2,取得自己需要的服务数量NeedS1和SNameLst1,第一实体对象EO1向第二实体对象EO2发送第一感知请求PRT1,开始下一轮协商流程;
S432:否则说明第二设备地址DAddr2与第二设备编码DMAC2均有重复性冲突,需要进行协商;
S433:第一实体对象EO1获取没有重复性冲突的数据到建议的第一设备地址DAddra1和建议的第一设备编码DMACa1中。
如图6所示,物联网前端设备1与前端设备2间形成双向智能代理服务。前端设备1初始化自己的地址DAddr1=8,设备特征码DMAC1=134E,通信特征码CMAC1=0。前端设备1取得当前的服务版本号Ver1=3,可提供的服务3个即TS1=3,在SMsgLst1中包含3个服务,分别为温度数据、湿度数据、烟雾报警标志,如下表1:
SName=温度 SBLen=5 SDDLen=2
SName=湿度 SBLen=4 SDDLen=2
SName=烟雾报警标志 SBLen=1 SDDLen=0
前端设备1需求光照数据、PM2.5数据、PM10数据、风速数据。
在前端设备1已登记的对象有两个,属性分别为:DAddr=1,DMAC=10C7,CMAC=0001;DAddr=5,DMAC=2A01,CMAC=0002。
前端设备2初始化自己的地址DAddr2=5,设备特征码DMAC2=2A01,通信特征码CMAC2=0。前端设备2取得当前的服务版本号Ver2=6,可提供的服务2个即TS2=2,在SMsgLst2中包含2个服务,分别为红外报警标志、PM2.5数据,如下表2:
SName=红外报警标志 SBLen=1 SDDLen=0
SName=PM2.5 SBLen=4 SDDLen=2
前端设备2需求温度数据、烟雾报警标志。
在前端设备2已登记的对象有三个,属性分别为:DAddr=1,DMAC=C073,CMAC=0001;DAddr=2,DMAC=1A00,CMAC=0002;DAddr=3,DMAC=771F,CMAC=0003。
前端设备1按图1至图3流程发出感知请求PRT1,其中:
DAddra1=0,DMACa1=0,NeedS1=0,SNameLst1为空,NResult1为未完成。
前端设备2按图1至图3流程,解析PRT1,并与登记数据进行比对,发现该设备未登记且不符合登记条件,则从TS1、SMsgLst1中查找自己需要的服务,发现有两个,即NeedS2=2,SNameLst2队列为:
温度 烟雾报警标志
前端设备2令DAddra2=DAddr1,DMACa2=DMAC1,CMAC2=0004,NResult2为未完成,按图1至图3流程回发协商请求PRT2,
前端设备1收到PRT2,解析发现已有该类型的同地址设备登记,不符合登记条件,令DAddra1=2,DMACa1=2A01,CMAC1=0004,并从TS2、SMsgLst2中查找自己需要的服务,发现有一个,即NeedS1=1,SNameLst1队列为:
PM2.5
前端设备1回发新的PRT1,前端设备2收到后发现已符合登记条件,则进行登记,令NResult2为完成。由于NResult1为未完成,前端设备2令DAddr2=2,DMAC2=2A01,回发新的PRT2。
前端设备1收到新的PRT2,发现符合登记条件,则进行登记,令NResult1为完成。由于NResult2已为完成,则说明双方感知协商完成,可以进入双向代理服务。
由此可见,前端设备1和前端设备2间可以通过感知协商方法,感知到对方的存在,并经过协商,形成双向代理,从而实现双向智能代理模型。
实施例2,本实施例为优选实施例,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非总线式感知协商方法,它包括有:
支持实时全双工工作模式,任一前端设备均可以主动发起感知请求,具体算法如下:
A.1、第一实体对象EO1、第二实体对象EO2各自初始化自己的设备地址DAddr、设备编码DMAC,并通过管理获得各自的总服务数量TS、版本号Ver、服务信息列表SMsgLst等信息。
A.2、第一实体对象EO1发出第一感知请求PRT1,感知请求信息如下:
DAddr DMAC CMAC Ver DAddra DMACa TS SMsgLst NeedS SNameLst NResult
A.3、第二实体对象EO2收到第一实体对象EO1的第一感知请求PRT1,从第一感知请求PRT1中获取第一实体对象EO1的第一设备地址DAddr1、第一设备编码DMAC1、第一通信特征码CMAC1、提供的第一总服务数量TS1、版本号Ver1、建议的第一设备地址DAddra1、建议的第一设备编码DMACa1、第一协商结果NResult1。第二实体对象EO2检查第一设备地址DAddr1或第一设备编码DMAC1是否已在本地登记。
A.3.1、如均未登记,则说明是新的实体对象,需要进行协商。
令建议的第二设备地址DAddra2等于第一设备地址DAddr1,建议的第二设备编码DMACa2等于第一设备编码DMAC1,转A.3.4。
A.3.2、如仅一个有登记记录,则说明是新的实体对象,与登记值匹配的那个数据有重复性冲突,需要进行协商。第二实体对象EO2通过管理的方法,获取没有重复性冲突的数据到对应的建议的第二设备地址DAddra2或建议的第二设备编码DMACa2中,另一个没有重复性冲突的值保留到对应的建议的第二设备地址DAddra2或建议的第二设备编码DMACa2中。转A.3.4。
A.3.3、如两个均有登记记录,则检查第一通信特征码CMAC1是否与登记的通信特征码CMAC匹配,如果匹配,则说明是已登记的实体对象,转A.3.5;否则说明第一设备地址DAddr1与第一设备编码DMAC1均有重复性冲突,需要进行协商。第二实体对象EO2通过管理的方法,获取没有重复性冲突的数据到建议的第二设备地址DAddra2和建议的第二设备编码DMACa2中。
A.3.4、第二实体对象EO2检查建议的第一设备地址DAddra1和建议的第一设备编码DMACa1是否均非0,若均非0则说明有协商请求,则需判断第二设备地址DAddr2与第二设备编码DMAC2是否与对应的建议的第一设备地址DAddra1和建议的第一设备编码DMACa1相等,不相等的需要修改为对应的建议的第一设备地址DAddra1或建议的第一设备编码DMACa1的值,转A.3.5。若均相等,则说明地址协商成功,检查第一通信特征码CMAC1是否等于第二通信特征码CMAC2,如果第一通信特征码CMAC1不等于第二通信特征码CMAC2,说明通信通道不匹配,转A.3.5。若第一通信特征码CMAC1等于第二通信特征码CMAC2,则协商完成,令第二协商结果NResult2为已完成,进行登记。如果第一协商结果NResult1为未完成,转A.3.6,否则感知协商流程结束。
A.3.5、第二实体对象EO2检查版本号Ver1是否与本地登记值匹配,如果匹配则说明第一实体对象EO1已在本地完成登记,转A.3.6。如果不匹配,则按提供的第一总服务数量TS1提供的数量,获取服务信息列表SMsgLst1,取得自己需要的服务数量NeedS2和SNameLst2,转A.3.7。
A.3.6、第二实体对象EO2检查第二版本号Ver2是否有更新,如果没有更新,则感知协商流程结束。
A.3.7、第二实体对象EO2向第一实体对象EO1发送第二感知请求PRT2,开始协商流程。
A.4、第一实体对象EO1收到第二实体对象EO2的第二感知请求PRT2,从第二感知请求PRT2中获取第二实体对象EO2的第二设备地址DAddr2、第二设备编码DMAC2、第二通信特征码CMAC2、提供的第二总服务数量TS2、第二版本号Ver2、建议的第二设备地址DAddra2、建议的第二设备编码DMACa2、第二协商结果NResult2。第一实体对象EO1检查第二设备地址DAddr2或第二设备编码DMAC2是否已在本地登记。
A.4.1、如均未登记,则说明是新的实体对象,需要进行协商。令建议的第一设备地址DAddra1等于第二设备地址DAddr2,建议的第一设备编码DMACa1等于第二设备编码DMAC2,转A.4.4。
A.4.2、如仅一个有登记记录,则说明是新的实体对象,与登记值匹配的那个数据有重复性冲突,需要进行协商。第一实体对象EO1通过管理的方法,获取没有重复性冲突的数据到对应的建议的第一设备地址DAddra1或建议的第一设备编码DMACa1中,另一个没有重复性冲突的值保留到对应的建议的第一设备地址DAddra1或建议的第一设备编码DMACa1中。转A.4.4。
A.4.3、如两个均有登记记录,则检查第二通信特征码CMAC2是否与登记的通信特征码CMAC匹配,如果匹配,则说明是已登记的实体对象,转A.4.5;否则说明第二设备地址DAddr2与第二设备编码DMAC2均有重复性冲突,需要进行协商。第一实体对象EO1通过管理的方法,获取没有重复性冲突的数据到建议的第一设备地址DAddra1和建议的第一设备编码DMACa1中。
A.4.4、第一实体对象EO1检查建议的第二设备地址DAddra2和建议的第二设备编码DMACa2是否均非0,若均非0则说明有协商请求,则需判断第一设备地址DAddr1与第一设备编码DMAC1是否与对应的建议的第二设备地址DAddra2和建议的第二设备编码DMACa2相等,不相等的需要修改为对应的建议的第二设备地址DAddra2或建议的第二设备编码DMACa2的值,转A.4.5。若均相等,则说明地址协商成功,检查第二通信特征码CMAC2是否等于第一通信特征码CMAC1,如果第二通信特征码CMAC2不等于第一通信特征码CMAC1,说明通信通道不匹配,转A.4.5。若第二通信特征码CMAC2等于第一通信特征码CMAC1,则协商完成,令第一协商结果NResult1为已完成,进行登记。如果第二协商结果NResult2为未完成,转A.4.6,否则感知协商流程结束。
A.4.5、第一实体对象EO1检查第二版本号Ver2是否与本地登记值匹配,如果匹配则说明第二实体对象EO2已在本地完成登记,转A.4.6。如果不匹配,则按提供的第二总服务数量TS2提供的数量,获取服务信息列表SMsgLst2,取得自己需要的服务数量NeedS1和SNameLst1,转A.4.7。
A.4.6、第一实体对象EO1检查版本号Ver1是否有更新,如果没有更新,则感知协商流程结束。
A.4.7、第一实体对象EO1向第二实体对象EO2发送第一感知请求PRT1,开始下一轮协商流程。
如图6所示,物联网前端设备1与前端设备2间形成双向智能代理服务。前端设备1初始化自己的地址DAddr1=8,设备特征码DMAC1=134E,通信特征码CMAC1=0。前端设备1取得当前的服务版本号Ver1=3,可提供的服务3个即TS1=3,在SMsgLst1中包含3个服务,分别为温度数据、湿度数据、烟雾报警标志,如下表1:
SName=温度 SBLen=5 SDDLen=2
SName=湿度 SBLen=4 SDDLen=2
SName=烟雾报警标志 SBLen=1 SDDLen=0
前端设备1需求光照数据、PM2.5数据、PM10数据、风速数据。
在前端设备1已登记的对象有两个,属性分别为:DAddr=1,DMAC=10C7,CMAC=0001;DAddr=5,DMAC=2A01,CMAC=0002。
前端设备2初始化自己的地址DAddr2=5,设备特征码DMAC2=2A01,通信特征码CMAC2=0。前端设备2取得当前的服务版本号Ver2=6,可提供的服务2个即TS2=2,在SMsgLst2中包含2个服务,分别为红外报警标志、PM2.5数据,如下表2:
SName=红外报警标志 SBLen=1 SDDLen=0
SName=PM2.5 SBLen=4 SDDLen=2
前端设备2需求温度数据、烟雾报警标志。
在前端设备2已登记的对象有三个,属性分别为:DAddr=1,DMAC=C073,CMAC=0001;DAddr=2,DMAC=1A00,CMAC=0002;DAddr=3,DMAC=771F,CMAC=0003。
前端设备1按图1至图3流程发出感知请求PRT1,其中:
DAddra1=0,DMACa1=0,NeedS1=0,SNameLst1为空,NResult1为未完成。
前端设备2按图1至图3流程,解析PRT1,并与登记数据进行比对,发现该设备未登记且不符合登记条件,则从TS1、SMsgLst1中查找自己需要的服务,发现有两个,即NeedS2=2,SNameLst2队列为:
温度 烟雾报警标志
前端设备2令DAddra2=DAddr1,DMACa2=DMAC1,CMAC2=0004,NResult2为未完成,按图1至图3流程回发协商请求PRT2,
前端设备1收到PRT2,解析发现已有该类型的同地址设备登记,不符合登记条件,令DAddra1=2,DMACa1=2A01,CMAC1=0004,并从TS2、SMsgLst2中查找自己需要的服务,发现有一个,即NeedS1=1,SNameLst1队列为:
PM2.5
前端设备1回发新的PRT1,前端设备2收到后发现已符合登记条件,则进行登记,令NResult2为完成。由于NResult1为未完成,前端设备2令DAddr2=2,DMAC2=2A01,回发新的PRT2。
前端设备1收到新的PRT2,发现符合登记条件,则进行登记,令NResult1为完成。由于NResult2已为完成,则说明双方感知协商完成,可以进入双向代理服务。
由此可见,前端设备1和前端设备2间可以通过感知协商方法,感知到对方的存在,并经过协商,形成双向代理,从而实现双向智能代理模型。
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未详细阐述的部分均属于现有技术。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9)

1.一种非总线式感知协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步骤如下:
S1:第一实体对象EO1、第二实体对象EO2各自初始化自己的设备地址DAddr、设备编码DMAC;
S2:第一实体对象EO1发出第一感知请求PRT1;
S3:第二实体对象EO2收到第一实体对象EO1发出的第一感知请求PRT1,第二实体对象EO2检查第一设备地址DAddr1或第一设备编码DMAC1是否已在本地登记,并根据登记情况进行协商处理;
S4:第一实体对象EO1收到第二实体对象EO2发出的第二感知请求PRT2,第一实体对象EO1检查第二设备地址DAddr2或第二设备编码DMAC2是否已在本地登记,并根据登记情况进行协商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总线式感知协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还包括有:从第一感知请求PRT1中获取第一实体对象EO1的第一设备地址DAddr1、第一设备编码DMAC1、第一通信特征码CMAC1、提供的总服务数量TS1、版本号Ver1、建议的第一设备地址DAddra1、建议的第一设备编码DMACa1、第一协商结果NResult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总线式感知协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还包括有:
S31:均未在本地登记,则说明是新的实体对象EO,需要进行协商,协商过程如下:
S311:令建议的第二设备地址DAddra2等于第一设备地址DAddr1,建议的第二设备编码DMACa2等于第一设备编码DMAC1;
S312:第二实体对象EO2检查建议的第一设备地址DAddra1和建议的第一设备编码DMACa1是否均非0;若均非0,则说明有协商请求;
S313:判断第二设备地址DAddr2和第二设备编码DMAC2是否与对应的建议的第一设备地址DAddra1和建议的第一设备编码DMACa1相等;
S314:若不相等,则分别将其修改为对应的建议的第一设备地址DAddra1或建议的第一设备编码DMACa1的值,并进行匹配验证;
S315:若均相等,则说明地址协商成功,检查第一通信特征码CMAC1是否等于第二通信特征码CMAC2,如果第一通信特征码CMAC1不等于第二通信特征码CMAC2,说明通信通道不匹配,重新进行匹配验证;
S316:若第一通信特征码CMAC1等于第二通信特征码CMAC2,则协商完成,令第二协商结果NResult2为已完成,进行登记;
S317:如果第一协商结果NResult1为未完成,则第二实体对象EO2检查第二版本号Ver2是否有更新,如果没有更新,则感知协商流程结束;否则感知协商流程直接结束。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总线式感知协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还包括有:
S32:仅一个有登记记录,则说明是新的实体对象EO,与登记值匹配的那个数据有重复性冲突,需要进行协商,协商过程如下:
S321:第二实体对象EO2获取没有重复性冲突的数据到对应的建议的第二设备地址DAddra2或建议的第二设备编码DMACa2中,另一个没有重复性冲突的值保留到对应的建议的第二设备地址DAddra2或建议的第二设备编码DMACa2中;
S322:第二实体对象EO2检查建议的第一设备地址DAddra1和建议的第一设备编码DMACa1是否均非0;若均非0,则说明有协商请求;
S323:判断第二设备地址DAddr2和第二设备编码DMAC2是否与对应的建议的第一设备地址DAddra1和建议的第一设备编码DMACa1相等;
S324:若不相等,则分别将其修改为对应的建议的第一设备地址DAddra1或建议的第一设备编码DMACa1的值,并进行匹配验证;
S325:若均相等,则说明地址协商成功,检查第一通信特征码CMAC1是否等于第二通信特征码CMAC2,如果第一通信特征码CMAC1不等于第二通信特征码CMAC2,说明通信通道不匹配,重新进行匹配验证;
S326:若第一通信特征码CMAC1等于第二通信特征码CMAC2,则协商完成,令第二协商结果NResult2为已完成,进行登记;
S327:如果第一协商结果NResult1为未完成,则第二实体对象EO2检查第二版本号Ver2是否有更新,如果没有更新,则感知协商流程结束;否则感知协商流程直接结束。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总线式感知协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还包括有:
S33:如两个均有登记记录,则检查第一通信特征码CMAC1是否与登记的通信特征码CMAC匹配,如果匹配,则说明是已登记的实体对象;
S331:第二实体对象EO2检查版本号Ver1是否与本地登记值匹配;
S332:如果匹配则说明第一实体对象EO1已在本地完成登记,第二实体对象EO2检查第二版本号Ver2是否有更新,如果没有更新,则感知协商流程结束;
S333:如果不匹配,则按提供的第一总服务数量TS1提供的数量,获取服务信息列表SMsgLst1,取得自己需要的服务数量NeedS2和SNameLst2;第二实体对象EO2向第一实体对象EO1发送第二感知请求PRT2,开始协商流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总线式感知协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还包括有:从第二感知请求PRT2中获取第二实体对象EO2的第二设备地址DAddr2、第二设备编码DMAC2、第二通信特征码CMAC2、提供的第二总服务数量TS2、第二版本号Ver2、建议的第二设备地址DAddra2、建议的第二设备编码DMACa2、第二协商结果NResult2。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非总线式感知协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还包括有:
S41:如均未登记,则说明是新的实体对象,需要进行协商,协商过程如下:
S411:令建议的第一设备地址DAddra1等于第二设备地址DAddr2,建议的第一设备编码DMACa1等于第二设备编码DMAC2;
S412:第一实体对象EO1检查建议的第二设备地址DAddra2和建议的第二设备编码DMACa2是否均非0,若均非0,则说明有协商请求;
S413:判断第一设备地址DAddr1和第一设备编码DMAC1是否与对应的建议的第二设备地址DAddra2和建议的第二设备编码DMACa2相等;
S414:若不相等,则将其修改为对应的建议的第二设备地址DAddra2或建议的第二设备编码DMACa2的值;
S4141:第一实体对象EO1检查第二版本号Ver2是否与本地登记值匹配;
S4142:如果匹配,则说明第二实体对象EO2已在本地完成登记;第一实体对象EO1检查版本号Ver1是否有更新,如果没有更新,则感知协商流程结束;
S4143:如果不匹配,则按提供的第二总服务数量TS2提供的数量,获取服务信息列表SMsgLst2,取得自己需要的服务数量NeedS1和SNameLst1,第一实体对象EO1向第二实体对象EO2发送第一感知请求PRT1,开始下一轮协商流程;
S415:若均相等,则说明地址协商成功,检查第二通信特征码CMAC2是否等于第一通信特征码CMAC1,如果第二通信特征码CMAC2不等于第一通信特征码CMAC1,说明通信通道不匹配;重复步骤S4141至步骤S4143;
S416:若第二通信特征码CMAC2等于第一通信特征码CMAC1,则协商完成,令第一协商结果NResult1为已完成,进行登记。如果第二协商结果NResult2为未完成,第一实体对象EO1检查版本号Ver1是否有更新,如果没有更新,则感知协商流程结束;否则感知协商流程直接结束。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非总线式感知协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还包括有:
S42:如仅一个有登记记录,则说明是新的实体对象,与登记值匹配的那个数据有重复性冲突,需要进行协商,协商过程如下:
S421:第一实体对象EO1通过管理的方法,获取没有重复性冲突的数据到对应的建议的第一设备地址DAddra1或建议的第一设备编码DMACa1中,另一个没有重复性冲突的值保留到对应的建议的第一设备地址DAddra1或建议的第一设备编码DMACa1中;
S422:第一实体对象EO1检查建议的第二设备地址DAddra2和建议的第二设备编码DMACa2是否均非0,若均非0,则说明有协商请求;
S423:判断第一设备地址DAddr1和第一设备编码DMAC1是否与对应的建议的第二设备地址DAddra2和建议的第二设备编码DMACa2相等;
S424:若不相等,则将其修改为对应的建议的第二设备地址DAddra2或建议的第二设备编码DMACa2的值;
S4241:第一实体对象EO1检查第二版本号Ver2是否与本地登记值匹配;
S4242:如果匹配,则说明第二实体对象EO2已在本地完成登记;第一实体对象EO1检查版本号Ver1是否有更新,如果没有更新,则感知协商流程结束;
S4243:如果不匹配,则按提供的第二总服务数量TS2提供的数量,获取服务信息列表SMsgLst2,取得自己需要的服务数量NeedS1和SNameLst1,第一实体对象EO1向第二实体对象EO2发送第一感知请求PRT1,开始下一轮协商流程;
S425:若均相等,则说明地址协商成功,检查第二通信特征码CMAC2是否等于第一通信特征码CMAC1,如果第二通信特征码CMAC2不等于第一通信特征码CMAC1,说明通信通道不匹配;重复步骤S4241至步骤S4243;
S426:若第二通信特征码CMAC2等于第一通信特征码CMAC1,则协商完成,令第一协商结果NResult1为已完成,进行登记。如果第二协商结果NResult2为未完成,第一实体对象EO1检查版本号Ver1是否有更新,如果没有更新,则感知协商流程结束;否则感知协商流程直接结束。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非总线式感知协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还包括有:
S43:两个均有登记记录,则检查第二通信特征码CMAC2是否与登记的通信特征码CMAC匹配,如果匹配,则说明是已登记的实体对象;
S431:第一实体对象EO1检查第二版本号Ver2是否与本地登记值匹配;
S4311:如果匹配,则说明第二实体对象EO2已在本地完成登记;第一实体对象EO1检查版本号Ver1是否有更新,如果没有更新,则感知协商流程结束;
S4312:如果不匹配,则按提供的第二总服务数量TS2提供的数量,获取服务信息列表SMsgLst2,取得自己需要的服务数量NeedS1和SNameLst1,第一实体对象EO1向第二实体对象EO2发送第一感知请求PRT1,开始下一轮协商流程;
S432:否则说明第二设备地址DAddr2与第二设备编码DMAC2均有重复性冲突,需要进行协商;
S433:第一实体对象EO1获取没有重复性冲突的数据到建议的第一设备地址DAddra1和建议的第一设备编码DMACa1中。
CN201810902041.8A 2018-08-09 2018-08-09 一种非总线式感知协商方法 Active CN1092459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02041.8A CN109245976B (zh) 2018-08-09 2018-08-09 一种非总线式感知协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02041.8A CN109245976B (zh) 2018-08-09 2018-08-09 一种非总线式感知协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45976A true CN109245976A (zh) 2019-01-18
CN109245976B CN109245976B (zh) 2021-02-12

Family

ID=650714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02041.8A Active CN109245976B (zh) 2018-08-09 2018-08-09 一种非总线式感知协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45976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33141A1 (en) * 2005-04-18 2006-10-19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services through a mobile IP home agent
CN101115062A (zh) * 2007-08-23 2008-01-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分布式智能代理系统、注册中心及注册、消息路由方法
CN102769635A (zh) * 2011-05-04 2012-11-07 日照市活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8366051A (zh) * 2018-01-25 2018-08-03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物联网感知数据共享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33141A1 (en) * 2005-04-18 2006-10-19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services through a mobile IP home agent
CN101115062A (zh) * 2007-08-23 2008-01-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分布式智能代理系统、注册中心及注册、消息路由方法
CN102769635A (zh) * 2011-05-04 2012-11-07 日照市活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8366051A (zh) * 2018-01-25 2018-08-03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物联网感知数据共享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朱洪波: "物联网技术进展与应用",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45976B (zh) 2021-0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75845B1 (ko) M2m 시스템들에 대한 시맨틱 주석 및 시맨틱 저장소
CN104184655B (zh) 信息推送的方法、系统与平台
Lankhorst et al. Enabling technology for personalizing mobile services
JP2005510819A (ja) サービスプッシュモデルによる拡張uddi
Ha et al. Towards a ubiquitous robotic companion: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ubiquitous robotic service framework
CN105453085A (zh) 语义发布和发现的机制
Park et al. M2M-based smart health service for human UI/UX using motion recognition
CN106856490A (zh) 一种基于场景提供服务的方法及设备
CN103460265A (zh) 具有基于使用的内容传递的施配器
CN108476236A (zh) 物联网数据的基于语义的内容规范
CN105393600A (zh) 用于在无线环境中提供多服务发现的方法和系统
CN109215658A (zh) 设备的语音唤醒方法、装置和家电设备
Brandão et al. Engineering approaches for programming agent-based iot objects using the resource management architecture
WO2021248479A1 (zh) 人流量数据监控系统及其人流量数据的展示方法和装置
CN109245976A (zh) 一种非总线式感知协商方法
Periša et al. Innovative ecosystem for informing visual impaired person in smart shopping environment: InnIoTShop
CN106959837A (zh) 一种用于智能机器人的人机交互方法及装置
KR20160060923A (ko) 의료관광 서비스 제공시스템 및 제공방법
US7519714B2 (en) Adaptive image format translation in an ad-hoc network
JP2002300162A (ja) グループ化装置、グループ化システム、グループ化方法
CN107948005A (zh) 物联网协议的更新方法及装置
CN205176916U (zh) 一种医院预约挂号系统
CN107180474A (zh) 一种挂号终端、挂号方法及挂号系统
CN106097218A (zh) 一种移动医疗服务
Benamrane et al. Constraint programming based techniques for medical resources optimization: medical internships plann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506

Address after: No. 71, No. 1, No. 15, beichengtian street, Jiangbei District, Chongqing

Applicant after: Chongqing Yuandu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Address before: 401329 10-2, 2 Torch Hotel, 166 Keyuan Road, Kowloon Po, Chongqing.

Applicant before: CHONGQING QICAIHONG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