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37016B - 一种档位控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档位控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37016B
CN109237016B CN201811153314.XA CN201811153314A CN109237016B CN 109237016 B CN109237016 B CN 109237016B CN 201811153314 A CN201811153314 A CN 201811153314A CN 109237016 B CN109237016 B CN 1092370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position
rotating speed
determining
initial target
driven dis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5331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37016A (zh
Inventor
吴学强
李华
张超
袁文文
郭庆光
田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chai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chai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15331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37016B/zh
Publication of CN1092370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370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370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370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04Smoothing ratio shift
    • F16H61/0403Synchronisation before shif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Transmission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档位控制方法及装置,包括确定在静态起步挂挡阶段离合器的从动盘的第一目标位置和第二目标位置的情况下,控制从动盘在静态起步挂挡阶段在第一目标位置和第二目标位置之间移动,以使离合器连接的变速器的输入轴的转速维持在预设转速范围内,并在变速器的输入轴的转速维持在预设转速范围内时,控制档位切换至静态起步挂挡阶段的起步档位,因为在控制档位切换时变速器的输入轴的转速在一定速度下,使得输入轴的转速和目标转速的速差降低,可以控制档位一次切换成功,相对于多次切换来说减少了变速器受到冲击的次数,从而可以提高变速器的使用寿命,并且输入轴的转速和目标转速的速差降低使得冲击减小,降低车辆晃动从而提高车辆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档位控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领域,更具体的说,具体涉及一种档位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车辆静态起步挂挡过程中变速器输入轴的转速基本为零,使得变速器输入轴的转速和目标转速存在较大的转速差,而挂挡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
变速器输入轴的转速和目标转速的转速差较小,因此在静态起步挂挡过程中会因为输入轴的转速和目标转速的转速差较大而导致挂挡失败的几率提高,这就意味着在静态起步挂挡过程中可能需要多次挂挡才会挂挡成功且每次挂挡会因为输入轴的转速和目标转速的速差较大而对车辆产生较大的冲击,从而影响车辆性能和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档位控制方法及装置,用于提高车辆性能和使用寿命。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档位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在静态起步挂档阶段离合器的从动盘的第一目标位置和第二目标位置,所述第一目标位置大于所述第二目标位置;
控制所述从动盘在所述静态起步挂档阶段在所述第一目标位置和所述第二目标位置之间移动,以使所述离合器连接的变速器的输入轴的转速维持在预设转速范围内;
在所述变速器的输入轴的转速维持在预设转速范围内时,控制档位切换至所述静态起步挂档阶段的起步档位。
优选的,所述确定在静态起步挂档阶段离合器的从动盘的第一目标位置包括:
确定在静态起步挂档阶段所述从动盘的初始目标位置;
判断所述从动盘在所述初始目标位置时是否有转速;
如果所述从动盘在所述初始目标位置时没有转速,则以第一变化规则逐次改变初始目标位置,直至根据所述第一变化规则得到的相邻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所述从动盘在第一位置具有转速而在第二位位置没有转速,将所述第一位置确定为所述第一目标位置;
如果所述从动盘在所述初始目标位置时有转速,则以第二变化规则逐次改变所述初始目标位置,直至根据所述第二变化规则得到相邻的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中所述从动盘在第三位置具有转速而在第四位置没有转速,将所述第三位置确定为所述第一目标位置,其中所述第二变化规则不同于所述第一变化规则。
优选的,所述确定在静态起步挂挡阶段离合器的从动盘的第一目标位置包括:
确定在静态起步挂挡阶段所述从动盘的初始目标位置;
判断所述从动盘在所述初始目标位置时是否有转速;
如果所述从动盘在所述初始目标位置时没有转速,则以第一变化规则逐次改变所述初始目标位置,直至根据所述第一变化规则得到的相邻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所述从动盘在第一位置具有转速而在第二位置没有转速,所述第一位置小于所述第二位置;
从所述第一位置开始增大所述第一位置但不大于所述第二位置,直至从动盘在增大后的位置没有转速且增大后的位置与所述第一位置之间的偏移量小于预设阈值,并将所述第一位置确定为所述第一目标位置;
如果所述从动盘在所述初始目标位置时有转速,则以第二变化规则逐次改变所述初始目标位置,直至根据所述第二变化规则得到的相邻的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中所述从动盘在第三位置具有转速而在第四位置没有转速,其中所述第三位置小于所述第四位置,且所述第二变化规则不同于所述第一变化规则;
从所述第三位置开始增大所述第三位置但不大于所述第四位置,直至从动盘在增大后的位置没有转速且增大后的位置与所述第三位置之间的偏移量小于预设阈值,并将所述第三位置确定为所述第一目标位置。
优选的,所述从所述第一位置开始增大所述第一位置但不大于所述第二位置,直至从动盘在增大后的位置没有转速且增大后的位置与所述第一位置之间的偏移量小于预设阈值,并将所述第一位置确定为所述第一目标位置,以及所述从所述第三位置开始增大所述第三位置但不大于所述第四位置,直至从动盘在增大后的位置没有转速且增大后的位置与所述第三位置之间的偏移量小于预设阈值,并将所述第三位置确定为所述第一目标位置包括:
以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三位置分别为当前位置,对所述当前位置执行以下步骤:
每增大一次所述当前位置判断所述从动盘在增大后的位置是否有转速;
如果有转速,则将增大后的位置确定为所述当前位置,返回执行每增大一次所述当前位置判断所述从动盘在增大后的位置是否有转速的步骤;
如果没有转速但增大后的位置与所述当前位置之间的偏移量小于预设阈值,则将所述当前位置确定为所述第一目标位置;
如果没有转速但增大后的位置与所述当前位置之间的偏移量大于预设阈值或等于预设阈值,则减小增大后的位置且每减小一次判断所述从动盘在减小后的位置是否有转速;
如果减小后有转速,则将减小后的位置确定为当前位置,返回执行每增大一次所述当前位置判断所述从动盘在增大后的位置是否有转速的步骤;
如果减小后无转速但减小后的位置与所述当前位置之间的偏移量大于预设阈值或等于预设阈值,则继续执行减小增大后的位置且每减小一次判断所述从动盘在减小后的位置是否有转速的步骤直至减小后的位置与所述当前位置之间的偏移量小于预设阈值,将所述当前位置确定为所述第一目标位置。
优选的,所述以第一变化规则逐次改变所述初始目标位置包括:基于公式SlpPont1+Offset_C/(a+(n-1)×m)改变所述初始目标位置,其中n表示第n次改变所述初始目标位置,SlpPont1为所述初始目标位置,Offset_C为预设偏移量,m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a为初始值且a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
优选的,所述以第二变化规则逐次改变所述初始目标位置包括:基于公式SlpPont1+Offset_C×(b+(n-1)×m)改变所述初始目标位置,其中n表示第n次改变所述初始目标位置,SlpPont1为所述初始目标位置,Offset_C为预设偏移量,m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b为初始值且b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
优选的,所述控制所述从动盘在所述静态起步挂挡阶段在所述第一目标位置和所述第二目标位置之间移动包括:
以所述第一目标位置为预设波形的波峰位置,以所述第二目标位置为预设波形的波谷位置,控制所述从动盘在所述静态起步挂挡阶段基于所述预设波形移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档位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在静态起步挂档阶段离合器的从动盘的第一目标位置和第二目标位置,所述第一目标位置大于所述第二目标位置;
第一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从动盘在所述静态起步挂档阶段在所述第一目标位置和所述第二目标位置之间移动,以使所述离合器连接的变速器的输入轴的转速维持在预设转速范围内;
第二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变速器的输入轴的转速维持在预设转速范围内时,控制档位切换至所述静态起步挂档阶段的起步档位。
优选的,所述确定单元包括:
初始目标位置确定子单元,用于确定在静态起步挂档阶段所述从动盘的初始目标位置;
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所述从动盘在所述初始目标位置时是否有转速;
第一位置改变子单元,用于如果所述从动盘在所述初始目标位置时没有转速,则以第一变化规则逐次改变初始目标位置,直至根据所述第一变化规则得到的相邻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所述从动盘在第一位置具有转速而在第二位位置没有转速;
第一位置确定子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位置确定为所述第一目标位置;
第二位置改变子单元,用于如果所述从动盘在所述初始目标位置时有转速,则以第二变化规则逐次改变所述初始目标位置,直至根据所述第二变化规则得到相邻的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中所述从动盘在第三位置具有转速而在第四位置没有转速,其中所述第二变化规则不同于所述第一变化规则;
第二位置确定子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三位置确定为所述第一目标位置;
第三位置确定子单元,用于确定在静态起步挂档阶段离合器的从动盘的第二目标位置。
优选的,所述确定单元包括:
初始位置确定子单元,用于确定在静态起步挂挡阶段所述从动盘的初始目标位置;
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所述从动盘在所述初始目标位置时是否有转速;
第一变化子单元,用于如果所述从动盘在所述初始目标位置时没有转速,则以第一变化规则逐次改变所述初始目标位置,直至根据所述第一变化规则得到的相邻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所述从动盘在第一位置具有转速而在第二位置没有转速,所述第一位置小于所述第二位置;
第二变化子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位置开始增大所述第一位置但不大于所述第二位置,直至从动盘在增大后的位置没有转速且增大后的位置与所述第一位置之间的偏移量小于预设阈值;
第一位置确定子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位置确定为所述第一目标位置;
第三变化子单元,用于如果所述从动盘在所述初始目标位置时有转速,则以第二变化规则逐次改变所述初始目标位置,直至根据所述第二变化规则得到的相邻的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中所述从动盘在第三位置具有转速而在第四位置没有转速,其中所述第三位置小于所述第四位置,且所述第二变化规则不同于所述第一变化规则;
第四变化子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三位置开始增大所述第三位置但不大于所述第四位置,直至从动盘在增大后的位置没有转速且增大后的位置与所述第三位置之间的偏移量小于预设阈值;
第二位置确定子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三位置确定为所述第一目标位置;
第三位置确定子单元,用于确定在静态起步挂档阶段离合器的从动盘的第二目标位置。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知,确定在静态起步挂挡阶段离合器的从动盘的第一目标位置和第二目标位置的情况下,控制从动盘在静态起步挂挡阶段在第一目标位置和第二目标位置之间移动,以使离合器连接的变速器的输入轴的转速维持在预设转速范围内,并在变速器的输入轴的转速维持在预设转速范围内时,控制档位切换至静态起步挂挡阶段的起步档位,因为在控制档位切换时变速器的输入轴的转速在一定速度下,使得输入轴的转速和目标转速的速差降低,可以控制档位一次切换成功,相对于多次切换来说减少了变速器受到冲击的次数,从而可以提高变速器的使用寿命,并且输入轴的转速和目标转速的速差降低使得冲击减小,降低车辆晃动从而提高车辆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地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档位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第一目标位置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确定第一目标位置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确定第一目标位置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档位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档位控制装置中一种确定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档位控制装置中另一种确定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档位控制方法及装置,能够解决在静态起步挂挡过程中可能需要多次挂挡才会挂挡成功且每次挂挡会因为输入轴的转速和目标转速的速差较大而对车辆产生较大的冲击,从而影响车辆性能和使用寿命的问题。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档位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确定在静态起步挂档阶段离合器的从动盘的第一目标位置和第二目标位置,第一目标位置大于第二目标位置。
其中第一目标位置是离合器处于滑磨状态时对应的滑磨点,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一个离合器在静态起步挂挡阶段可能存在多个滑磨点,每个滑磨点对应的转速可能也不同,而本实施例中第一目标位置是众多滑磨点中转速在一定范围内的滑磨点,如确定出的在静态起步挂挡阶段转速最高时的滑磨点。
相对于第二目标位置来说,其可以是离合器在静态起步挂挡阶段转速小于最高转速的一个位置,如可以是有一定转速且该转速能够保证档位一次切换成功时的最小转速。如在离合器的从动盘和离合器的主动盘完全分离时从动盘的转速符合上述“有一定转速且该转速能够保证档位一次切换成功时的最小转速”的要求,则第二目标位置可以是离合器的从动盘和离合器的主动盘完全分离时从动盘所处位置,又或者若离合器的从动盘和离合器的主动盘完全分离时转速不满足上述要求,则需要重新监测出一个符合转速要求的第二目标位置。
其中在离合器的从动盘和离合器的主动盘完全分离时从动盘所处位置作为第二目标位置时,该第二目标位置的确定过程:控制离合器的从动盘和离合器的主动盘完全分离,读取从动盘和主动盘完全分离的值,重复上述操作至少一次每次操作均得到一个从动盘和主动盘完全分离的值,然后基于每次操作得到的值得到第二目标位置,如将基于每次操作得到的值进行算数平均,得到的平均值则为从动盘的第二目标位置。
S102:控制从动盘在静态起步挂档阶段在第一目标位置和第二目标位置之间移动,以使离合器连接的变速器的输入轴的转速维持在预设转速范围内。之所以需要使离合器连接的变速器的输入轴的转速维持在预设转速范围内是为了使得变速器的输入轴的转速与目标转速之间的转速差能够缩小,从而使得能够一次换挡成功,并且由于输入轴有一定转速,相对于零转速来说可以减小换挡时的冲击。
在实际应用中,预设转速范围与第一目标位置和第二目标位置对应的转速相关,例如在第一目标位置时转速为30r/min(转/分),在第二目标位置时转速为10r/min,则预设转速范围是(10r/min-30r/min),此处仅是举例说明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对预设转速范围的最大转速和最小转速进行调整。
由上述可知,在确定第一目标位置和第二目标位置的情况下,可以控制从动盘在第一目标位置和第二目标位置之间移动,以基于此控制使得能够一次换挡成功。
例如控制从动盘从第二目标位置向第一目标位置移动,此时从动盘可能从无转速至有转速,在从动盘的带动下与离合器连接的变速器的输入轴的转速维持在预设转速范围内。其中一种控制方式可以是:
以第一目标位置为预设波形的波峰位置,以第二目标位置为预设波形的波谷位置,控制从动盘在静态起步挂挡阶段基于预设波形移动。
例如预设波形可以为正弦波形,其中第一目标位置为正弦波形的波峰位置,第二目标位置为正弦波形的波谷位置,控制从动盘在静态起步挂挡阶段基于预设波形移动以使得变速器的输入轴的转速维持在预设转速范围内。对于正弦波形的周期可以根据实际应用而定,对此本实施例不加以限制。
S103:在变速器的输入轴的转速维持在预设转速范围内时,控制档位切换至静态起步挂档阶段的起步档位,从而使得能够一次换挡成功。
例如通过控制从动盘在第一目标位置及第二目标位置之间移动使得变速器的输入轴的转速维持在预设转速范围内,在监测到输入轴的转速维持在预设转速范围内时发起换挡指令,以在换挡指令作用下进行换挡操作,从而使得能够一次换挡成功。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知,确定在静态起步挂挡阶段离合器的从动盘的第一目标位置和第二目标位置的情况下,控制从动盘在静态起步挂挡阶段在第一目标位置和第二目标位置之间移动,以使离合器连接的变速器的输入轴的转速维持在预设转速范围内,并在变速器的输入轴的转速维持在预设转速范围内时,控制档位切换至静态起步挂挡阶段的起步档位,因为在控制档位切换时变速器的输入轴的转速在一定速度下,使得输入轴的转速和目标转速的速差降低,可以控制档位一次切换成功,相对于多次切换来说减少了变速器受到冲击的次数,从而可以提高变速器的使用寿命,并且输入轴的转速和目标转速的速差降低使得冲击减小,降低车辆晃动从而提高车辆性能。
对于如何确定第一目标位置可以参见图2和图3所示,首先对图2进行说明,其中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第一目标位置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01:确定在静态起步挂档阶段从动盘的初始目标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确定初始目标位置的一种方式是:控制从动盘从完全分离点向完全结合点移动,若在移动过程中从动盘从无转速到有转速,得到一个滑磨点,重复上述操作至少一次每次操作均得到一个滑磨点,然后基于每次操作得到的滑磨点得到从动盘的初始滑磨点,如将每次操作得到的滑磨点进行算数平均,得到的平均值则为从动盘的初始滑磨点。
在该从动盘的初始滑磨点的基础上得到从动盘的初始目标位置,如在从动盘的初始滑磨点基础上与预设好的标定量进行相加确定为初始目标位置,其中标定量可以根据实际应用而设置,对此本实施例不进行限制,而完全分离点是指离合器的主动盘和从动盘完全分开,完全结合点是指离合器的主动盘和从动盘完全接触。
S202:判断从动盘在初始目标位置时是否有转速,如果没有转速执行步骤S203,如果有转速执行步骤S204。
对于从动盘在初始目标位置是否有转速的判断可通过现有对从动盘转速的监测设备来确定,对此本实施例不再阐述。
S203:如果从动盘在初始目标位置时没有转速,则以第一变化规则逐次改变初始目标位置,直至根据第一变化规则得到的相邻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从动盘在第一位置具有转速而在第二位位置没有转速,将第一位置确定为第一目标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一变化规则逐次改变初始目标位置的可行方式可以是:对初始目标位置逐渐减小、对初始目标位置逐渐增大、对初始目标位置先执行增大和减小其中之一,然后再执行另一个。
以对初始目标位置逐渐增大来说,可以是在初始目标位置的基础上每次增加一个值,且每次增加的值是不同的值以使得每次增加后得到的相邻两个值中满足一个要求:后一个值大于前一个值,以第i次增大和第i+1次增大为例,第i次增大得到的值可以是初始目标位置+x,第i+1次增大得到的值可以是初始目标位置+y,x和y不同,同时要保证(初始目标位置+x)<(初始目标位置+y),x和y的取值可以是随机的。
又或者可以在初始目标位置的基础上增大一个与改变次数相关的值,如基于公式初始目标位置+i×j,其中i是改变次数,表明是第i次对初始目标位置进行增加,j为每次增大的值,i的初始值为1,而j的取值可以根据实际应用而定对此本实施例不进行限定,通过该公式可知每次对初始目标位置增大的值为i×j,如若j的取值为8,则每次对初始目标位置增大的至为i×8。
又或者在每次增大之后的值的基础上再进行增大,如第一次对初始目标位置进行增大,得到位置1,然后在位置1的基础上再次增大得到位置2,依此类推,但是在基于此种方式增大时每次增大的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如在第一次增大时在初始目标位置上增大8,而在第二次增大时在位置1上增大1,此处仅是举例,在实际应用中每次增大的值可以随机设定,或者根据实际要求而定。
对于上述几种增大初始目标位置的方式来说,其终止增大的条件是:得到的相邻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从动盘在第一位置具有转速而在第二位置没有转速,确定第一位置为第一目标位置,也就是说通过从动盘从没有转速到具有转速的这一变化过程确定出第一目标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对初始目标位置逐渐减小以及对初始目标位置先执行增大和减小其中之一,然后再执行另一个的可行方式与对初始目标位置逐渐增大类似,对此本实施例不再阐述。
S204:如果从动盘在初始目标位置时有转速,则以第二变化规则逐次改变初始目标位置,直至根据第二变化规则得到相邻的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中从动盘在第三位置具有转速而在第四位置没有转速,将第三位置确定为第一目标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二变化规则逐次改变初始目标位置的可行方式可以是:对初始目标位置逐渐减小、对初始目标位置逐渐增大、对初始目标位置先执行增大和减小其中之一,然后再执行另一个,具体说明请参阅上述步骤S203中的说明。
但是本实施例以第二变化规则逐次改变初始目标位置与上述以第一变化规则逐次改变初始目标位置的不同点是:结束改变初始目标位置的条件不同,如第二变化规则对应的结束条件是:根据第二变化规则得到相邻的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中从动盘在第三位置具有转速而在第四位置没有转速,也就是说通过从动盘从具有转速到没有转速的这一变化过程确定出第一目标位置。
并且本实施例基于的第二变化规则和第一变化规则也不同,如不同可以是改变初始目标位置使用同一个方式是采用的数值不同,如第二变化规则和第一变化规则均是对初始目标位置进行逐渐增大,但是增大时采用的数值不同,进一步的增大时采用的数值不同可以是同一次增大采用的数值不同,如以第一变化规则第i次改变初始目标位置采用的数值为7,以第二变化规则第i次改变初始目标位置采用的数值为2,或者改变初始目标位置使用的方式不同,如第二变化规则和第一变化规则其中之一为对初始目标位置逐渐增大,另一个为对初始目标位置逐渐减小。
上述仅是对第二变化规则和第一变化规则不同的一些说明,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随机采用两个不同的变化规则来改变初始目标位置,对此本实施例不再一一阐述。
以上步骤通过第一变化规则控制从动盘从没有转速到具有转速的变化过程确定出第一目标位置,以及通过第二变化规则控制从动盘从具有转速到没有转速的变化过程同样确定出第一目标位置,但是上述图2所示方式仅是将没有转速到具有转速时有转速的位置确定为第一目标位置以及将具有转速到没有转速时有转速的位置确定为第一目标位置,而这一变化过程中相邻两个位置的偏移量可能较大,这样就会导致确定出第一目标位置存在较大偏差,为此本实施例还提供图3所示的确定第一目标位置的过程,其通过对相邻两个位置的偏移量的检测来提高第一目标位置的准确度。其中图3所示确定第一目标位置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301:确定在静态起步挂档阶段从动盘的初始目标位置。
S302:判断从动盘在初始目标位置时是否有转速,如果没有转速执行步骤S303,如果有转速执行步骤S305。
S303:如果从动盘在初始目标位置时没有转速,则以第一变化规则逐次改变初始目标位置,直至根据第一变化规则得到的相邻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从动盘在第一位置具有转速而在第二位位置没有转速,将第一位置确定为第一目标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301至步骤S303:与上述步骤S201至步骤S203相同,对此本实施例不再阐述。
S304:从第一位置开始增大第一位置但不大于第二位置,直至从动盘在增大后的位置没有转速且增大后的位置与第一位置之间的偏移量小于预设阈值,并将第一位置确定为第一目标位置。
其中对第一位置进行增大的可行方式可以参见上述步骤S203,但是其与步骤S203不同之处是:本步骤是以第一位置为开始进行增大,且规定增大后的取值不能大于第二位置;终止增大的条件是:从动盘在增大后的位置没有转速且增大后的位置与第一位置之间的偏移量小于预设阈值。
也是说本实施例也是监测从动盘从没有转速到具有转速得到一个第一位置,然后再对第一位置进行增大直到从动盘在增大后的位置没有转速且增大后的位置与第一位置之间的偏移量小于预设阈值,其中预设阈值可以根据实际应用而定,如预设阈值可以是0.1mm(毫米),对此本实施例不限定预设阈值的取值。
S305:如果所述从动盘在所述初始目标位置时有转速,则以第二变化规则逐次改变所述初始目标位置,直至根据所述第二变化规则得到的相邻的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中所述从动盘在第三位置具有转速而在第四位置没有转速,其中所述第三位置小于所述第四位置,且所述第二变化规则不同于所述第一变化规则。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305与上述步骤S204相同,对此本实施例不再阐述。
S306:从第三位置开始增大第三位置但不大于第四位置,直至从动盘在增大后的位置没有转速且增大后的位置与第三位置之间的偏移量小于预设阈值,并将第三位置确定为第一目标位置。
其中对第三位置进行增大的可行方式可以参见上述步骤S203,但是其与步骤S203不同之处是:本步骤是以第三位置为开始进行增大,且规定增大后的取值不能大于第四位置;终止增大的条件是:从动盘在增大后的位置没有转速且增大后的位置与第三位置之间的偏移量小于预设阈值。
也是说本实施例也是监测从动盘从具有有转速到没有转速得到一个第三位置,然后再对第三位置进行增大直到从动盘在增大后的位置没有转速且增大后的位置与第一位置之间的偏移量小于预设阈值,其中预设阈值可以根据实际应用而定,如预设阈值可以是0.1mm(毫米),对此本实施例不限定预设阈值的取值。
下面以第一位置和第三位置分别为当前位置,参照图4对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增大过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4所示流程图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401:每增大一次当前位置判断从动盘在增大后的位置是否有转速。
S402:如果有转速,则将增大后的位置确定为当前位置,返回执行每增大一次当前位置判断从动盘在增大后的位置是否有转速的步骤,增大过程可以参见上述步骤S203。并且为了提高第一目标位置的准确度,在对当前位置进行增大时增大的值应该小于对初始目标位置进行增大时采用的值。或者说在当前位置为第一位置时,增大的值小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差值;在当前位置为第二位置时,增大的值小于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的差值;或者进行增大时采用的值可以是一个小于预设阈值的值。
S403:如果没有转速但增大后的位置与当前位置之间的偏移量小于预设阈值,则将当前位置确定为第一目标位置。
S404:如果没有转速但增大后的位置与当前位置之间的偏移量大于预设阈值或等于预设阈值,则减小增大后的位置且每减小一次判断从动盘在减小后的位置是否有转速。
除上述减小增大后的位置且每减小一次判断从动盘在减小后的位置是否有转速,还可通过其他方式实现。如在当前位置和增大后的位置之间来变化当前位置,变化的幅度小于上一次的变化幅度。
例如:当前的位置加上数值5,得到增大的位置,下一次在增大的位置上加上4,变化幅度小于上一次的变化幅度依次循环下去。
S405:如果减小后有转速,则将减小后的位置确定为当前位置,返回执行每增大一次当前位置判断从动盘在增大后的位置是否有转速的步骤。
S406:如果减小后无转速但减小后的位置与当前位置之间的偏移量大于预设阈值或等于预设阈值,则继续执行减小增大后的位置且每减小一次判断从动盘在减小后的位置是否有转速的步骤直至减小后的位置与当前位置之间的偏移量小于预设阈值,将当前位置确定为第一目标位置。
通过上述流程如果对当前位置增大后不满足增大后没有转速但增大后的位置与当前位置之间的偏移量小于预设阈值的条件,则可以将第一目标位置向当前位置所限定的最大位置(即第二位置或第四位置)偏移,从而提高第一目标位置的准确度。
对于图2及图3中以第一变化规则逐次改变初始目标位置的方式还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基于公式SlpPont1+Offset_C/(a+(n-1)×m)改变初始目标位置,其中n表示第n次改变初始目标位置,SlpPont1为初始目标位置,Offset_C为预设偏移量,m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a为初始值且a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
基于以上第一变化规则对应的公式,将a的值设为1,m的值设为3,当初始目标位置变化第6次时,得到变化后的初始目标位置为SlpPont1+Offset_C/16;当初始目标位置变化第7次时,得到变化后的初始目标位置为SlpPont1+Offset_C/19。
对于图2及图3中以第二变化规则逐次改变初始目标位置的方式还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基于公式SlpPont1+Offset_C×(b+(n-1)×m)改变初始目标位置,其中n表示第n次改变初始目标位置,SlpPont1为初始目标位置,Offset_C为预设偏移量,m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b为初始值且b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
基于以上第二变化规则对应的公式,将b的值设为2,m的值设为5,当初始目标位置变化第3次时,得到变化后的初始目标位置为SlpPont1+Offset_C*12;当初始目标位置变化第4次时,得到变化后的初始目标位置为SlpPont1+Offset_C*17。
对于以上全部步骤实现了静态起步挂档阶段一次挂档成功,解决了现有多次挂档不成功存在的问题。
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档位控制装置的结构,可以包括:确定单元11、第一控制单元12和第二控制单元13。
确定单元11,用于确定在静态起步挂档阶段离合器的从动盘的第一目标位置和第二目标位置,第一目标位置大于第二目标位置。其中第一目标位置是离合器处于滑磨状态时对应的滑磨点,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一个离合器在静态起步挂挡阶段可能存在多个滑磨点,每个滑磨点对应的转速可能也不同,而本实施例中第一目标位置是众多滑磨点中转速在一定范围内的滑磨点,如确定出的在静态起步挂挡阶段转速最高时的滑磨点。
相对于第二目标位置来说,其可以是离合器在静态起步挂挡阶段转速小于最高转速的一个位置,如可以是有一定转速且该转速能够保证档位一次切换成功时的最小转速。如在离合器的从动盘和离合器的主动盘完全分离时从动盘的转速符合上述“有一定转速且该转速能够保证档位一次切换成功时的最小转速”的要求,则第二目标位置可以是离合器的从动盘和离合器的主动盘完全分离时从动盘所处位置,又或者若离合器的从动盘和离合器的主动盘完全分离时转速不满足上述要求,则需要重新监测出一个符合转速要求的第二目标位置。
第一控制单元12,用于控制从动盘在静态起步挂档阶段在第一目标位置和第二目标位置之间移动,以使离合器连接的变速器的输入轴的转速维持在预设转速范围内。之所以需要使离合器连接的变速器的输入轴的转速维持在预设转速范围内是为了使得变速器的输入轴的转速与目标转速之间的转速差能够缩小,从而使得能够一次换挡成功,并且由于输入轴有一定转速,相对于零转速来说可以减小换挡时的冲击,对于预设转速范围的说明请参阅方法实施例,对此本实施例不再阐述。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单元12控制移动的一种方式是:以第一目标位置为预设波形的波峰位置,以第二目标位置为预设波形的波谷位置,控制从动盘在静态起步挂挡阶段基于预设波形移动。
例如预设波形可以为正弦波形,其中第一目标位置为正弦波形的波峰位置,第二目标位置为正弦波形的波谷位置,控制从动盘在静态起步挂挡阶段基于预设波形移动以使得变速器的输入轴的转速维持在预设转速范围内。对于正弦波形的周期可以根据实际应用而定,对此本实施例不加以限制。
第二控制单元13,用于在变速器的输入轴的转速维持在预设转速范围内时,控制档位切换至静态起步挂档阶段的起步档位,从而使得能够一次换挡成功,相对于多次切换来说减少了变速器受到冲击的次数,从而可以提高变速器的使用寿命,并且输入轴的转速和目标转速的速差降低使得冲击减小,降低车辆晃动从而提高车辆性能。
下面将对确定单元11的结构进行说明,其中确定单元11的一种结构如图6所示,可以包括:初始目标位置确定子单元111、判断子单元112、第一位置改变子单元113、第一位置确定子单元114、第二位置改变子单元115、第二位置确定子单元116和第三位置确定子单元117。
初始目标位置确定子单元111,用于确定在静态起步挂档阶段从动盘的初始目标位置,确定方式请参阅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对此本实施例不再阐述。
判断子单元112,用于判断从动盘在初始目标位置时是否有转速。
第一位置改变子单元113,用于如果从动盘在初始目标位置时没有转速,则以第一变化规则逐次改变初始目标位置,直至根据第一变化规则得到的相邻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从动盘在第一位置具有转速而在第二位位置没有转速。
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一变化规则逐次改变初始目标位置的可行方式可以是:对初始目标位置逐渐减小、对初始目标位置逐渐增大、对初始目标位置先执行增大和减小其中之一,然后再执行另一个。具体如何增大或如何减小请参阅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
第一位置确定子单元114,用于将第一位置确定为第一目标位置,由此通过从动盘从没有转速到具有转速的这一变化过程确定出第一目标位置。
第二位置改变子单元115,用于如果从动盘在初始目标位置时有转速,则以第二变化规则逐次改变初始目标位置,直至根据第二变化规则得到相邻的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中从动盘在第三位置具有转速而在第四位置没有转速,其中第二变化规则不同于第一变化规则。
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二变化规则逐次改变初始目标位置的可行方式可以是:对初始目标位置逐渐减小、对初始目标位置逐渐增大、对初始目标位置先执行增大和减小其中之一,然后再执行另一个,具体说明请参阅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说明。
但是本实施例以第二变化规则逐次改变初始目标位置与上述以第一变化规则逐次改变初始目标位置的不同点是:结束改变初始目标位置的条件不同,如第二变化规则对应的结束条件是:根据第二变化规则得到相邻的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中从动盘在第三位置具有转速而在第四位置没有转速,也就是说通过从动盘从具有转速到没有转速的这一变化过程确定出第一目标位置。
而第二变化规则和第一变化规则的不同可以是改变初始目标位置使用同一个方式是采用的数值不同,如第二变化规则和第一变化规则均是对初始目标位置进行逐渐增大,但是增大时采用的数值不同,进一步的增大时采用的数值不同可以是同一次增大采用的数值不同,如以第一变化规则第i次改变初始目标位置采用的数值为7,以第二变化规则第i次改变初始目标位置采用的数值为2,或者改变初始目标位置使用的方式不同,如第二变化规则和第一变化规则其中之一为对初始目标位置逐渐增大,另一个为对初始目标位置逐渐减小。
上述仅是对第二变化规则和第一变化规则不同的一些说明,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随机采用两个不同的变化规则来改变初始目标位置,对此本实施例不再一一阐述。
第二位置确定子单元116,用于将第三位置确定为第一目标位置。
第三位置确定子单元117,用于确定在静态起步挂档阶段离合器的从动盘的第二目标位置,第二目标位置的确定过程请参阅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对此本实施例不再阐述。
确定单元11的另一种结构如图7所示,可以包括:初始位置确定子单元118、判断子单元119、第一变化子单元120、第二变化子单元121、第一位置确定子单元122、第三变化子单元123、第四变化子单元124、第二位置确定子单元125和第三位置确定子单元126。
初始位置确定子单元118,用于确定在静态起步挂挡阶段从动盘的初始目标位置。
判断子单元119,用于判断从动盘在初始目标位置时是否有转速。
第一变化子单元120,用于如果从动盘在初始目标位置时没有转速,则以第一变化规则逐次改变初始目标位置,直至根据第一变化规则得到的相邻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从动盘在第一位置具有转速而在第二位置没有转速,第一位置小于第二位置。
第二变化子单元121,用于从第一位置开始增大第一位置但不大于第二位置,直至从动盘在增大后的位置没有转速且增大后的位置与第一位置之间的偏移量小于预设阈值。
第一位置确定子单元122,用于将第一位置确定为第一目标位置。
第三变化子单元123,用于如果从动盘在初始目标位置时有转速,则以第二变化规则逐次改变初始目标位置,直至根据第二变化规则得到的相邻的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中从动盘在第三位置具有转速而在第四位置没有转速,其中第三位置小于第四位置,且第二变化规则不同于第一变化规则。
第四变化子单元124,用于从第三位置开始增大第三位置但不大于第四位置,直至从动盘在增大后的位置没有转速且增大后的位置与第三位置之间的偏移量小于预设阈值。
第二位置确定子单元125,用于将第三位置确定为第一目标位置。
第三位置确定子单元126,用于确定在静态起步挂档阶段离合器的从动盘的第二目标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初始位置确定子单元118、判断子单元119、第一变化子单元120、第一位置确定子单元122、第三变化子单元123第二位置确定子单元125和第三位置确定子单元126可以参见图6所示确定单元中各个子单元的描述,对此本实施例不再阐述。
对于第二变化子单元121和第四变化子单元124来说,其变化过程可以参见图4所示流程图,对此本实施例不再阐述。并且以第一变化规则逐次改变初始目标位置的方式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基于公式SlpPont1+Offset_C/(a+(n-1)×m)改变初始目标位置,其中n表示第n次改变初始目标位置,SlpPont1为初始目标位置,Offset_C为预设偏移量,m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a为初始值且a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
以第二变化规则逐次改变初始目标位置的方式还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基于公式SlpPont1+Offset_C×(b+(n-1)×m)改变初始目标位置,其中n表示第n次改变初始目标位置,SlpPont1为初始目标位置,Offset_C为预设偏移量,m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b为初始值且b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装置类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提供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提供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档位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在静态起步挂档阶段离合器的从动盘的第一目标位置和第二目标位置,所述第一目标位置大于所述第二目标位置,所述第一目标位置根据在静态起步挂挡阶段所述从动盘的初始目标位置和所述从动盘在所述初始目标位置时是否有转速确定;
控制所述从动盘在所述静态起步挂档阶段在所述第一目标位置和所述第二目标位置之间移动,以使所述离合器连接的变速器的输入轴的转速维持在预设转速范围内;
在所述变速器的输入轴的转速维持在预设转速范围内时,控制档位切换至所述静态起步挂档阶段的起步档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在静态起步挂档阶段离合器的从动盘的第一目标位置包括:
确定在静态起步挂档阶段所述从动盘的初始目标位置;
判断所述从动盘在所述初始目标位置时是否有转速;
如果所述从动盘在所述初始目标位置时没有转速,则以第一变化规则逐次改变初始目标位置,直至根据所述第一变化规则得到的相邻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所述从动盘在第一位置具有转速而在第二位位置没有转速,将所述第一位置确定为所述第一目标位置;
如果所述从动盘在所述初始目标位置时有转速,则以第二变化规则逐次改变所述初始目标位置,直至根据所述第二变化规则得到相邻的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中所述从动盘在第三位置具有转速而在第四位置没有转速,将所述第三位置确定为所述第一目标位置,其中所述第二变化规则不同于所述第一变化规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在静态起步挂挡阶段离合器的从动盘的第一目标位置包括:
确定在静态起步挂挡阶段所述从动盘的初始目标位置;
判断所述从动盘在所述初始目标位置时是否有转速;
如果所述从动盘在所述初始目标位置时没有转速,则以第一变化规则逐次改变所述初始目标位置,直至根据所述第一变化规则得到的相邻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所述从动盘在第一位置具有转速而在第二位置没有转速,所述第一位置小于所述第二位置;
从所述第一位置开始增大所述第一位置但不大于所述第二位置,直至从动盘在增大后的位置没有转速且增大后的位置与所述第一位置之间的偏移量小于预设阈值,并将所述第一位置确定为所述第一目标位置;
如果所述从动盘在所述初始目标位置时有转速,则以第二变化规则逐次改变所述初始目标位置,直至根据所述第二变化规则得到的相邻的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中所述从动盘在第三位置具有转速而在第四位置没有转速,其中所述第三位置小于所述第四位置,且所述第二变化规则不同于所述第一变化规则;
从所述第三位置开始增大所述第三位置但不大于所述第四位置,直至从动盘在增大后的位置没有转速且增大后的位置与所述第三位置之间的偏移量小于预设阈值,并将所述第三位置确定为所述第一目标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第一位置开始增大所述第一位置但不大于所述第二位置,直至从动盘在增大后的位置没有转速且增大后的位置与所述第一位置之间的偏移量小于预设阈值,并将所述第一位置确定为所述第一目标位置,以及所述从所述第三位置开始增大所述第三位置但不大于所述第四位置,直至从动盘在增大后的位置没有转速且增大后的位置与所述第三位置之间的偏移量小于预设阈值,并将所述第三位置确定为所述第一目标位置包括:
以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三位置分别为当前位置,对所述当前位置执行以下步骤:
每增大一次所述当前位置判断所述从动盘在增大后的位置是否有转速;
如果有转速,则将增大后的位置确定为所述当前位置,返回执行每增大一次所述当前位置判断所述从动盘在增大后的位置是否有转速的步骤;
如果没有转速但增大后的位置与所述当前位置之间的偏移量小于预设阈值,则将所述当前位置确定为所述第一目标位置;
如果没有转速但增大后的位置与所述当前位置之间的偏移量大于预设阈值或等于预设阈值,则减小增大后的位置且每减小一次判断所述从动盘在减小后的位置是否有转速;
如果减小后有转速,则将减小后的位置确定为当前位置,返回执行每增大一次所述当前位置判断所述从动盘在增大后的位置是否有转速的步骤;
如果减小后无转速但减小后的位置与所述当前位置之间的偏移量大于预设阈值或等于预设阈值,则继续执行减小增大后的位置且每减小一次判断所述从动盘在减小后的位置是否有转速的步骤直至减小后的位置与所述当前位置之间的偏移量小于预设阈值,将所述当前位置确定为所述第一目标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以第一变化规则逐次改变所述初始目标位置包括:基于公式SlpPont1+Offset_C/(a+(n-1)×m)改变所述初始目标位置,其中n表示第n次改变所述初始目标位置,SlpPont1为所述初始目标位置,Offset_C为预设偏移量,m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a为初始值且a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以第二变化规则逐次改变所述初始目标位置包括:基于公式SlpPont1+Offset_C×(b+(n-1)×m)改变所述初始目标位置,其中n表示第n次改变所述初始目标位置,SlpPont1为所述初始目标位置,Offset_C为预设偏移量,m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b为初始值且b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从动盘在所述静态起步挂挡阶段在所述第一目标位置和所述第二目标位置之间移动包括:
以所述第一目标位置为预设波形的波峰位置,以所述第二目标位置为预设波形的波谷位置,控制所述从动盘在所述静态起步挂挡阶段基于所述预设波形移动。
8.一种档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在静态起步挂档阶段离合器的从动盘的第一目标位置和第二目标位置,所述第一目标位置大于所述第二目标位置,所述第一目标位置根据在静态起步挂挡阶段所述从动盘的初始目标位置和所述从动盘在所述初始目标位置时是否有转速确定;
第一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从动盘在所述静态起步挂档阶段在所述第一目标位置和所述第二目标位置之间移动,以使所述离合器连接的变速器的输入轴的转速维持在预设转速范围内;
第二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变速器的输入轴的转速维持在预设转速范围内时,控制档位切换至所述静态起步挂档阶段的起步档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包括:
初始目标位置确定子单元,用于确定在静态起步挂档阶段所述从动盘的初始目标位置;
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所述从动盘在所述初始目标位置时是否有转速;
第一位置改变子单元,用于如果所述从动盘在所述初始目标位置时没有转速,则以第一变化规则逐次改变初始目标位置,直至根据所述第一变化规则得到的相邻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所述从动盘在第一位置具有转速而在第二位位置没有转速;
第一位置确定子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位置确定为所述第一目标位置;
第二位置改变子单元,用于如果所述从动盘在所述初始目标位置时有转速,则以第二变化规则逐次改变所述初始目标位置,直至根据所述第二变化规则得到相邻的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中所述从动盘在第三位置具有转速而在第四位置没有转速,其中所述第二变化规则不同于所述第一变化规则;
第二位置确定子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三位置确定为所述第一目标位置;
第三位置确定子单元,用于确定在静态起步挂档阶段离合器的从动盘的第二目标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包括:
初始位置确定子单元,用于确定在静态起步挂挡阶段所述从动盘的初始目标位置;
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所述从动盘在所述初始目标位置时是否有转速;
第一变化子单元,用于如果所述从动盘在所述初始目标位置时没有转速,则以第一变化规则逐次改变所述初始目标位置,直至根据所述第一变化规则得到的相邻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所述从动盘在第一位置具有转速而在第二位置没有转速,所述第一位置小于所述第二位置;
第二变化子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位置开始增大所述第一位置但不大于所述第二位置,直至从动盘在增大后的位置没有转速且增大后的位置与所述第一位置之间的偏移量小于预设阈值;
第一位置确定子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位置确定为所述第一目标位置;
第三变化子单元,用于如果所述从动盘在所述初始目标位置时有转速,则以第二变化规则逐次改变所述初始目标位置,直至根据所述第二变化规则得到的相邻的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中所述从动盘在第三位置具有转速而在第四位置没有转速,其中所述第三位置小于所述第四位置,且所述第二变化规则不同于所述第一变化规则;
第四变化子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三位置开始增大所述第三位置但不大于所述第四位置,直至从动盘在增大后的位置没有转速且增大后的位置与所述第三位置之间的偏移量小于预设阈值;
第二位置确定子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三位置确定为所述第一目标位置;
第三位置确定子单元,用于确定在静态起步挂档阶段离合器的从动盘的第二目标位置。
CN201811153314.XA 2018-09-29 2018-09-29 一种档位控制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92370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53314.XA CN109237016B (zh) 2018-09-29 2018-09-29 一种档位控制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53314.XA CN109237016B (zh) 2018-09-29 2018-09-29 一种档位控制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37016A CN109237016A (zh) 2019-01-18
CN109237016B true CN109237016B (zh) 2020-07-28

Family

ID=650553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53314.XA Active CN109237016B (zh) 2018-09-29 2018-09-29 一种档位控制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370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26389A (zh) * 2019-12-05 2020-03-27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重型商用车amt离合器滑磨点位置测量系统及方法
CN115163815A (zh) * 2022-06-16 2022-10-11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变速箱输入轴转速的控制方法和相关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058558A1 (fr) * 2007-11-08 2009-05-13 Peugeot Citroën Automobiles Société Anonyme Véhicule à système de synchronisation d'une boîte de vitesses pilotée et procédé de commande du système de synchronisation
CN104089001A (zh) * 2014-07-01 2014-10-08 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及其自动变速器的滑差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4842997A (zh) * 2014-07-04 2015-08-19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车辆动力系统的发动机启动方法
CN107614340A (zh) * 2015-06-01 2018-01-19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动车辆的起步控制装置
CN108099892A (zh) * 2017-12-21 2018-06-01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半自动总成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058558A1 (fr) * 2007-11-08 2009-05-13 Peugeot Citroën Automobiles Société Anonyme Véhicule à système de synchronisation d'une boîte de vitesses pilotée et procédé de commande du système de synchronisation
CN104089001A (zh) * 2014-07-01 2014-10-08 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及其自动变速器的滑差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4842997A (zh) * 2014-07-04 2015-08-19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车辆动力系统的发动机启动方法
CN107614340A (zh) * 2015-06-01 2018-01-19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动车辆的起步控制装置
CN108099892A (zh) * 2017-12-21 2018-06-01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半自动总成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37016A (zh) 2019-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37016B (zh) 一种档位控制方法及装置
AU2019278146B2 (en) Shift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KR101406625B1 (ko) 클러치의 터치포인트 탐색 방법
CN105042061B (zh) 用于双离合器变速器车辆的换挡控制方法
CN109163086B (zh) 换挡策略的修正方法及系统
CN106641239A (zh) 用于车辆的具有双离合器传动装置的换挡控制方法
JP2018070001A5 (zh)
CN102840322A (zh) 自动变速器的换档控制方法
CN110594404B (zh) 车辆换挡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和存储介质
CN114616412B (zh) 用于确定拖滞力矩系数的方法
CN110594406B (zh) 换档电机堵转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US20190162251A1 (en) Method of learning touch point of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CN103912606A (zh) 预测车辆中的干式离合器的传递扭矩的方法
KR20050063225A (ko) 자동변속기의 변속 제어방법 및 장치
KR101637754B1 (ko) 엔진 회전수 표시 장치
CN103867703A (zh) 用于具有双离合器变速器的车辆的换档控制方法
CN112797156B (zh) 一种换挡控制方法、装置及控制器
CN110230690B (zh) 一种双离合式自动变速器的升档控制方法和装置
KR101995952B1 (ko) 차량용 자동 변속기의 파워 온 다운 쉬프트 학습 방법
CN109707841A (zh) 故障清除方法及装置
CN109555797B (zh) 用于控制具有自动手动变速器的车辆的离合器的方法
US20120312653A1 (en) Method of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of vehicle
KR20200129607A (ko) 차량 변속기의 기어 액츄에이터 제어방법
KR102171246B1 (ko) 변속제어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KR101822056B1 (ko) 듀얼 변속 클러치 차량의 변속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