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16113A - 继电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继电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16113A
CN109216113A CN201810131496.4A CN201810131496A CN109216113A CN 109216113 A CN109216113 A CN 109216113A CN 201810131496 A CN201810131496 A CN 201810131496A CN 109216113 A CN109216113 A CN 1092161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ing element
relay
switched
switching
cond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3149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16113B (zh
Inventor
樋口敏之
神园大知
福本哲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m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Corp filed Critical Om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2161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161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161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161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not adapted to a particular application of the relay and designed to obtain desired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or to provide energising current
    • H01H47/002Monitoring or fail-safe circuits
    • H01H47/004Monitoring or fail-safe circuits using plural redundant serial connected relay operated contacts in controlled circuit
    • H01H47/005Safety control circuits therefor, e.g. chain of relays mutually monitoring each oth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not adapted to a particular application of the relay and designed to obtain desired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or to provide energising current
    • H01H47/002Monitoring or fail-safe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not adapted to a particular application of the relay and designed to obtain desired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or to provide energising current
    • H01H47/002Monitoring or fail-safe circuits
    • H01H47/004Monitoring or fail-safe circuits using plural redundant serial connected relay operated contacts in controlled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54Circuit arrangements not adapted to a particular application of the switching device and for which no provision exists elsewhere
    • H01H9/548Electromechanical and static switch connected in seri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51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nents used
    • H03K17/56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nents used by the use, as active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Landscapes

  • Relay Circuits (AREA)
  • Keying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小型且廉价的继电器装置。继电器装置,即继电器单元(1),包括故障侦测部(41),此故障侦测部(41)不侦测第一切换元件(20)的动作故障,而是侦测第二切换元件(30)的动作故障,切换控制部(42)在将外部的负载电路从非导通切换为导通时,在将所述第一切换元件从非导通切换为导通后,将所述第二切换元件从非导通切换为导通,并且在将所述负载电路从导通切换为非导通时,在将所述第二切换元件从导通切换为非导通后,将所述第一切换元件从导通切换为非导通。

Description

继电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于外部的负载电路,对所述负载电路的导通与非导通进行切换的继电器(relay)装置。
背景技术
从外部接收电信号,对电气电路的接通/断开进行切换的继电器装置存在如下问题:若继电器触点产生熔接、粘连,则无法使切换元件打开。因此,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述,公开了如下安全切换装置,其通过串联地使用至少两个切换元件,即使在一个切换元件已粘连的情况下,仍会保证电源的安全连接解除。另外,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包括强制引导式继电器的切换装置,所述强制引导式继电器的副触点的切换位置与动作触点的切换位置机械地联动,由此,能够根据副触点的位置,对电源供应的安全连接解除进行检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表2003-514361号公报(2003年4月15日公开)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3-162948号公报(2003年6月6日公开)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安全切换装置需要使用强制引导式继电器作为切换元件,但强制引导式继电器因为包括特别的机构,所以复杂且昂贵。图1表示使用了强制引导式继电器作为切换元件的继电器装置的结构的例子。在图示的例子中,强制引导式继电器呈使作为主触点的常开触点与作为副触点的常闭触点机械地联动的构造,因此,与使用了不包括强制引导机构的一般用途的继电器作为切换元件的结构相比,继电器自身的尺寸变大。另外,为了防止由主触点的熔接等原因引起的误动作,需要至少两个以上的所述继电器,因此,存在装置自身大型化且成本也增大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切实地对负载电路的导通与非导通进行切换,并且小型且廉价的继电器装置。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继电器装置经由第一输出端子及第二输出端子而连接于外部的负载电路,对所述负载电路的导通与非导通进行切换,所述继电器装置为如下结构,即,包括:第一切换元件及第二切换元件,彼此串联地连接在所述第一输出端子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子之间;故障侦测部,侦测切换元件的动作故障;以及切换控制部,对所述第一切换元件及所述第二切换元件的切换进行控制,所述故障侦测部不侦测所述第一切换元件的动作故障,而是侦测所述第二切换元件的动作故障,所述切换控制部在将所述负载电路从非导通切换为导通时,在将所述第一切换元件从非导通切换为导通后,将所述第二切换元件从非导通切换为导通,并且在将所述负载电路从导通切换为非导通时,在将所述第二切换元件从导通切换为非导通后,将所述第一切换元件从导通切换为非导通。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继电器装置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即,所述第二切换元件包括常开触点、及与所述常开触点机械地联动的常闭触点,所述故障侦测部根据所述切换控制部的控制状态、及所述第二切换元件所包括的所述常闭触点的导通状态,对所述动作故障的产生进行侦测。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继电器装置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即,所述第一切换元件由常开触点形成。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继电器装置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即,所述第一切换元件的切换额定容量高于所述第二切换元件的切换额定容量。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继电器装置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即,所述第一切换元件是半导体元件。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会产生如下效果,即,能够提供能够切实地对负载电路的导通与非导通进行切换,并且小型且廉价的继电器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串联地排列有两个强制引导式继电器的继电器单元的主要部分结构的一例的方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继电器单元的主要部分结构的一例的方框图。
图3是表示图2的继电器单元中的各要素的切换时序的一例的时序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变形例的继电器单元的主要部分结构的一例的方框图。
[符号的说明]
1:继电器单元(继电器装置)
11:第一输出端子
12:第二输出端子
13:切换控制端子
20:第一切换元件
30:第二切换元件
40:控制部
41:故障侦测部
42:切换控制部
50:紧急停止开关
60:重置开关
100:交流电源
KM1、KM2:接触器
T1、T2:时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以下,使用图2来详细地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
(继电器单元的结构)
本实施方式的继电器单元1是如下继电器装置,其连接于包含外部的交流电源100及未图示的电气负载(例如马达等)的负载电路,对所述负载电路的导通与非导通进行切换。在图示的例子中,继电器单元1包括第一切换元件20、第二切换元件30、控制部40、紧急停止开关50及重置开关(reset switch)60,控制部40包括故障侦测部41及切换控制部42。
继电器单元1通过第一输出端子11及第二输出端子12而与负载电路电连接。另外,继电器单元1在紧急停止开关50被按下时,将负载电路切换为非导通,从而使负载电路的动作停止。另外,继电器单元1在重置开关60被按下时,将负载电路切换为导通,从而使负载电路的动作开始(重新开始)。
第一输出端子11是设置于继电器单元1的端子,且在图2所示的结构中,连接于负载电路。
第二输出端子12是设置于继电器单元1的端子,且在图2所示的结构中,经由接触器(contactor)KM1及接触器KM2而连接于负载电路。
再者,第一输出端子11及第二输出端子12在第一切换元件20及第二切换元件30的开关同时接通时,能够将来自交流电源100的电流输入至负载电路。
切换控制端子13是设置于继电器单元1的端子,用以将控制部40连接于第一切换元件20及第二切换元件30。切换控制端子13将作用于第一切换元件20及第二切换元件30的切换位置的切换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一切换元件20及第二切换元件30。
第一切换元件20是如下继电器,其能够经由切换控制端子13从控制部40接收切换信号,由此,对接通/断开进行切换。换句话说,第一切换元件20在控制部40的控制下,对内置的开关的接通/断开进行切换。第一切换元件20与第二切换元件30一起,彼此串联地排列在继电器单元1的第一输出端子11与第二输出端子12之间。另外,第一切换元件20的切换额定容量被设定得高于第二切换元件30的切换额定容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切换元件20是由常开触点形成的常开触点继电器。常开触点继电器是在未施加电压的状态下,继电器触点断开的继电器。常开触点继电器与强制引导式继电器不同,在继电器触点因熔接等而产生了故障的情况下,无法侦测出所述故障,但与强制引导式继电器相比,结构简单且廉价。
第二切换元件30与第一切换元件20同样,能够经由切换控制端子13从控制部40接收切换信号,由此,对接通/断开进行切换。换句话说,第二切换元件30在控制部40的控制下,对内置的开关的接通/断开进行切换。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切换元件30由强制引导式继电器构成。此处,强制引导式继电器是常开触点与常闭触点通过引导件而机械地连接的继电器。在强制引导式继电器中,在常开触点已熔接(粘连)的情况下,通过引导件而联动的常闭触点成为开路。即,控制部40能够通过确认常闭触点的状态来侦测常开触点有无粘连。
再者,在图2中,分别图示了两个第一切换元件20的常开触点、及两个第二切换元件30的常开触点,但并无特别限定,所述常开触点分别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三个以上。图2所记载的继电器单元通过串联地排列第一切换元件20及第二切换元件30这两个继电器来实现冗余化。
控制部40统一地对继电器单元1的各部分进行控制,且包括故障侦测部41及切换控制部42。
切换控制部42对第一切换元件20及第二切换元件30的切换进行控制。更具体来说,切换控制部42对于第一切换元件20及第二切换元件30产生切换信号。切换控制部42在将负载电路从非导通切换为导通时,在将第一切换元件20从非导通切换为导通后,将第二切换元件30从非导通切换为导通。而且,切换控制部42在将负载电路从导通切换为非导通时,在将第二切换元件30从导通切换为非导通后,将第一切换元件20从导通切换为非导通。再者,只要能够对第一切换元件20及第二切换元件30的切换顺序进行控制,则也可以任何方式构成切换控制部42。例如,也可以内置任意的延迟电路,并使用所述延迟电路来使切换信号的产生时间点延迟。
故障侦测部41取得与切换元件相关的信息,并基于所取得的信息,对所述切换元件的动作故障的产生进行侦测。在本实施方式中,故障侦测部41根据所述切换控制部42的控制状态、及第二切换元件30中的与常开触点机械地联动的常闭触点的导通状态,对动作故障的产生进行侦测。例如,当切换控制部42发送了使第二切换元件30非导通的切换信号时,在设置于第二切换元件30的常闭触点非导通的情况下,故障侦测部41侦测出第二切换元件30的常开触点产生了粘连等动作故障。关于所述侦测方法,只要应用各种众所周知的方法即可。
另外,故障侦测部41在进一步侦测出产生了动作故障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使第一切换元件20的常开触点打开的控制。所述控制可以通过电路结构实现,也可以通过逻辑电路实现。通过进行此种控制,即使在第二切换元件30产生了触点粘连等动作故障的情况下,第一切换元件20仍能够将负载电路切换为非导通。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于第二切换元件30的常闭触点及故障侦测部41,侦测出产生了由第二切换元件30的继电器触点的熔接等引起的故障。再者,对于由第二切换元件30的继电器触点的熔接等引起的故障的侦测并不限定于所述结构,能够通过众所周知的任意的故障侦测结构实现。
紧急停止开关50是将负载电路从导通状态切换为非导通状态的开关。紧急停止开关50能够在解除状态与停止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此处,停止状态是使负载电路非导通的状态,解除状态是能够将负载电路设为导通状态的状态。
在图示的例子中,按下紧急停止开关50后,由控制部40产生停止信号。控制部40根据所产生的停止信号,将第一切换元件20及第二切换元件30切换为断开,并将负载电路从导通切换为非导通。
重置开关60是使继电器单元1开始(重新开始)工作的开关。在图示的例子中,按下重置开关60后,设置于第二输出端子12侧的接触器KM1及接触器KM2与连接于所述重置开关60的接触器KM1及接触器KM2联动地进行动作。能够随着设置于第二输出端子12侧的接触器KM1及接触器KM2的切换,重置对负载电路的电流输入。
即,用户在因紧急情况等而想要将负载电路切换为非导通时,按下紧急停止开关50,将所述紧急停止开关50设为停止状态。另外,在进行了紧急停止后,对安全进行了确认的情况下,首先,将紧急停止开关50恢复至解除状态,然后通过按下重置开关60来重置负载电路,使负载电路转变为导通状态。
(继电器单元的动作)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继电器单元1的动作进行说明。
继电器单元1在通过切换控制部42将负载电路从非导通切换为导通时,在将第一切换元件20从非导通切换为导通后,将第二切换元件30从非导通切换为导通。另外,切换控制部42在将负载电路从导通切换为非导通时,在将第二切换元件30从导通切换为非导通后,将第一切换元件20从导通切换为非导通。
此处,考虑如下情况,即,在将负载电路从非导通状态切换为导通状态时,会一次流动有大电流。此时,通过切换控制部42,在第二切换元件30之前,先将第一切换元件20的开关从断开切换为接通。第二切换元件30比第一切换元件20晚切换为接通,因此,连接继电器单元1与负载电路的电流路径在第二切换元件30接通时形成。由此,在因大电流而在继电器触点之间产生电弧的情况下,在第二切换元件30的继电器触点之间产生电弧。即,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继电器单元1来说,预计在第二切换元件30中产生由继电器触点的熔接等引起的故障。在此情况下,控制部40能够在故障侦测部41侦测出第二切换元件30的故障后,使所述第一切换元件20的开关切换为断开。
再者,第一切换元件20较佳设为如下结构,即,具有比第二切换元件30更高的切换额定容量,以不与第二切换元件30同时产生故障。
(切换元件的切换时序)
使用图3来对本实施方式的继电器单元1中的各切换元件的切换时序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图2的继电器单元1中的各元件的切换时序的一例的时序图。
在图示的例子中,从紧急停止开关50处于停止状态的状态开始。然后,对安全进行确认,紧急停止开关50转变为解除状态。此时,常开触点继电器即第一切换元件20与强制引导式继电器即第二切换元件30均处于断开状态。即,处于电流未流入至负载电路的状态。
其次,考虑如下情况,即,在某个时间点按下重置开关60,所述重置开关60的状态从断开切换为接通。此时,常开触点继电器即第一切换元件20在切换控制部42的控制下,比强制引导式继电器即第二切换元件30更早地切换为接通。在图示的例子中,第一切换元件20比第二切换元件30早时间T1而切换为接通。
然后,考虑如下情况,即,在需要紧急停止时,由用户按下紧急停止开关50,所述紧急停止开关50从解除状态切换到停止状态。此时,常开触点继电器即第一切换元件20在切换控制部42的控制下,比强制引导式继电器即第二切换元件30晚切换为断开。在图示的例子中,第一切换元件20比第二切换元件30晚时间T2而切换为断开。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继电器单元1能够使用控制部40来监视第二切换元件30的故障,并且能够提高例如大电流流入至继电器单元1时的电弧等在第二切换元件30中产生的可能性。由此,能够设为如下结构,即,将故障预测范围进行局部化,并对经局部化的范围进行监视。而且,因为将第一切换元件20设为常开触点继电器,所以会产生能够提供更廉价的继电器单元1这一效果。因此,会产生能够提供小型且廉价的继电器单元1这一效果。
再者,本实施方式的继电器单元1较佳应用于例如紧急停止装置或门联锁(doorinterlock)装置等之类的安全控制电路、安全控制装置。
[变形例]
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第一切换元件20均由机械地对继电器触点的接通/断开进行切换的机械继电器(mechanical relay)构成。但是,第一切换元件20只要是能够由控制部40经由切换控制端子13对接通/断开进行切换的继电器即可,也可以是例如由半导体元件构成的半导体继电器。包括半导体继电器即第一切换元件20的结构表示在图4中。在图示的例子中,切换控制部42经由切换控制端子13对晶体管(transistor)的基极电流进行控制,由此,对发射极(emitter)-集电极(collector)之间的导通与非导通进行切换。半导体继电器因不存在继电器触点,所以能够抑制由电弧等引起的继电器触点的熔接之类的故障。
[总结]
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继电器装置(继电器单元1)经由第一输出端子11及第二输出端子12而连接于外部的负载电路,对所述负载电路的导通与非导通进行切换,所述继电器装置为如下结构,即,包括:第一切换元件20及第二切换元件30,彼此串联地连接在所述第一输出端子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子之间;故障侦测部41,侦测切换元件的动作故障;以及切换控制部42,对所述第一切换元件及所述第二切换元件的切换进行控制,所述故障侦测部不侦测所述第一切换元件的动作故障,而是侦测所述第二切换元件的动作故障,所述切换控制部在将所述负载电路从非导通切换为导通时,在将所述第一切换元件从非导通切换为导通后,将所述第二切换元件从非导通切换为导通,并且在将所述负载电路从导通切换为非导通时,在将所述第二切换元件从导通切换为非导通后,将所述第一切换元件从导通切换为非导通。
根据所述结构,继电器装置能够设为如下结构,即,由故障侦测部侦测第二切换元件的故障,并且例如在大电流流入至所述继电器装置时,第二切换元件容易产生故障。由此,通过设为将故障范围局部化,并对经局部化的范围进行监视的结构,会产生能够提供小型且廉价的继电器装置这一效果。
根据所述实施例1,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继电器装置(继电器单元1)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即,所述第二切换元件30包括常开触点、及与所述常开触点机械地联动的常闭触点,所述故障侦测部41根据所述切换控制部42的控制状态、及所述第二切换元件30所包括的所述常闭触点的导通状态,对所述动作故障的产生进行侦测。
根据所述结构,继电器装置能够根据切换控制部的控制状态、及常闭触点的导通状态,判断第二切换元件有无产生动作故障。
根据所述实施例1或实施例2,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继电器装置(继电器单元1)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即,所述第一切换元件20由常开触点形成。
根据所述结构,继电器装置包括由常开触点继电器构成的第一切换元件,因此,与使包括强制引导机构的继电器冗余化而成的继电器装置相比,能够更廉价且小型化。
根据所述实施例1至实施例3中的任一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继电器装置(继电器单元1)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即,所述第一切换元件20的切换额定容量高于所述第二切换元件30的切换额定容量。
根据所述结构,能够抑制第一切换元件与第二切换元件同时产生故障的可能性。
根据所述实施例1至实施例4中的任一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继电器装置(继电器单元1)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即,所述第一切换元件20是半导体元件。
根据所述结构,通过将第一切换元件设为半导体元件,能够提供不利用触点进行切换且抑制了由触点的熔接引起的故障的继电器装置。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述各实施方式,能够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将不同实施方式所分别公开的技术手段适当加以组合而获得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Claims (5)

1.一种继电器装置,其经由第一输出端子及第二输出端子而连接于外部的负载电路,对所述负载电路的导通与非导通进行切换,所述继电器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切换元件及第二切换元件,彼此串联地连接在所述第一输出端子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子之间;
故障侦测部,侦测切换元件的动作故障;以及
切换控制部,对所述第一切换元件及所述第二切换元件的切换进行控制,
所述故障侦测部不侦测所述第一切换元件的动作故障,而是侦测所述第二切换元件的动作故障,
所述切换控制部在将所述负载电路从非导通切换为导通时,在将所述第一切换元件从非导通切换为导通后,将所述第二切换元件从非导通切换为导通,并且在将所述负载电路从导通切换为非导通时,在将所述第二切换元件从导通切换为非导通后,将所述第一切换元件从导通切换为非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切换元件包括常开触点、及与所述常开触点机械地联动的常闭触点,
所述故障侦测部根据所述切换控制部的控制状态、及所述第二切换元件所包括的所述常闭触点的导通状态,对所述动作故障的产生进行侦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继电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切换元件由常开触点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继电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切换元件的切换额定容量高于所述第二切换元件的切换额定容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继电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切换元件是半导体元件。
CN201810131496.4A 2017-07-03 2018-02-08 继电器装置 Active CN1092161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30190A JP6915410B2 (ja) 2017-07-03 2017-07-03 リレー装置
JP2017-130190 2017-07-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16113A true CN109216113A (zh) 2019-01-15
CN109216113B CN109216113B (zh) 2020-03-17

Family

ID=611872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31496.4A Active CN109216113B (zh) 2017-07-03 2018-02-08 继电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006138A1 (zh)
EP (1) EP3425654A1 (zh)
JP (1) JP6915410B2 (zh)
CN (1) CN10921611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1124133A1 (de) 2021-09-17 2023-03-23 Hiwin Technologies Corp. Relaissicherheitssystem und roboterarmsteuerung
US11688573B2 (en) 2021-09-22 2023-06-27 Hiwin Technologies Corp. Relay safety system and robotic arm controller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9119238A1 (de) * 2019-07-16 2021-01-21 Liebherr-Elektronik Gmbh Vorrichtung mit einer individuellen Not-Aus-Funktion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16987A1 (en) * 1983-02-03 1984-08-29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Irradiation device
US6034449A (en) * 1996-09-03 2000-03-07 The Nippon Signal Co., Ltd. Load drive circuit
JP2002175751A (ja) * 2000-12-05 2002-06-21 Omron Corp リレー装置
JP2003514361A (ja) * 1999-11-12 2003-04-15 ピルツ ゲーエムベーハー アンド コー. 電気負荷の接続および安全接続解除のための安全切換装置、特に、電気駆動装置
CN102867686A (zh) * 2012-09-27 2013-01-09 广东易事特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ups蓄电池放电电路防继电器触点粘连的电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51553B2 (ja) 2002-09-25 2003-09-29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リレー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16987A1 (en) * 1983-02-03 1984-08-29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Irradiation device
US6034449A (en) * 1996-09-03 2000-03-07 The Nippon Signal Co., Ltd. Load drive circuit
JP2003514361A (ja) * 1999-11-12 2003-04-15 ピルツ ゲーエムベーハー アンド コー. 電気負荷の接続および安全接続解除のための安全切換装置、特に、電気駆動装置
JP2002175751A (ja) * 2000-12-05 2002-06-21 Omron Corp リレー装置
CN102867686A (zh) * 2012-09-27 2013-01-09 广东易事特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ups蓄电池放电电路防继电器触点粘连的电路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1124133A1 (de) 2021-09-17 2023-03-23 Hiwin Technologies Corp. Relaissicherheitssystem und roboterarmsteuerung
US11688573B2 (en) 2021-09-22 2023-06-27 Hiwin Technologies Corp. Relay safety system and robotic arm controll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15410B2 (ja) 2021-08-04
CN109216113B (zh) 2020-03-17
US20190006138A1 (en) 2019-01-03
JP2019012676A (ja) 2019-01-24
EP3425654A1 (en) 2019-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02881B2 (en) Switchgear for controlling the energy supply of an electric motor connected thereto
US11075513B2 (en) Circuit breaker
CN109216113A (zh) 继电器装置
US9509132B2 (en) Switching device for controlling energy supply of a downstream electric motor
KR20230128426A (ko) 솔리드 스테이트 인터로킹 메커니즘을 갖는 솔리드 스테이트 회로 인터럽터
US11411430B2 (en) Hybrid switching apparatus of the withdrawable type
CN105958437A (zh) 外部回路实现断路器失压跳闸的控制电路
JP2014216056A (ja) 直流回路遮断装置
CN203352192U (zh) 直流开关装置
JP4824897B2 (ja) 安全スイッチング装置
CN110192157A (zh) 马达控制装置
CN106655898A (zh) 一种电抗器柜控制电路
CN106783457A (zh) 急停自锁开关和自动化设备
CN206460936U (zh) 急停自锁开关和自动化设备
JP2015109740A (ja) 交流電源切替装置
JP2022025035A (ja) 改良されたハイブリッド型スイッチング装置
CN109716478B (zh) 电机起动器
JP2015230849A (ja) 開閉器
JP2020068636A (ja) 電力供給システム、電力供給装置および電力供給方法
JP2015225812A (ja) 開閉器
JPH1132427A (ja) 配電システム
JP3587768B2 (ja) 出力切換装置
US11209789B2 (en) Safety switching device and safety-related device
JP2004031322A (ja) 遮断器を系統同期的に開閉する方法及びこの方法を実施する装置
CN116331974A (zh) 一种制动器供电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