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96750B - 电源提供设备和充电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源提供设备和充电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196750B CN109196750B CN201780031542.7A CN201780031542A CN109196750B CN 109196750 B CN109196750 B CN 109196750B CN 201780031542 A CN201780031542 A CN 201780031542A CN 109196750 B CN109196750 B CN 10919675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wer supply
- charged
- charging
- current
- outpu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5/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 H02M5/0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 H02M5/04—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5/1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transformers
- H02M5/1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transformers for conversion of voltage or current amplitude only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for charging batteries from ac mains by converter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9/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currents or voltages or for indicating presence or sign thereof
- G01R19/165—Indicating that current or voltage is either above or below a predetermined value or within or outside a predetermined range of values
- G01R19/16533—Indicating that current or voltage is either above or below a predetermined value or within or outside a predetermined range of values characterised by the application
- G01R19/16538—Indicating that current or voltage is either above or below a predetermined value or within or outside a predetermined range of values characterised by the application in AC or DC supplies
- G01R19/16542—Indicating that current or voltage is either above or below a predetermined value or within or outside a predetermined range of values characterised by the application in AC or DC supplies for batteries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F—SYSTEMS FOR REGULAT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VARIABLES
- G05F1/00—Automatic systems in which deviations of an electric quantity from one or more predetermined values are detected at the output of the system and fed back to a device within the system to restore the detected quantity to its predetermined value or values, i.e. retroactive systems
- G05F1/10—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 G05F1/46—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actually regulated by the final control device is dc
- G05F1/462—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actually regulated by the final control device is dc as a function of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load, e.g. delay, temperature, specific voltage/current characteristic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 H02J7/00714—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in response to battery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03—Details of control, feedback or regulation circuit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0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flyback converters
- H02M3/33523—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flyback converters with galvanic isolation between input and output of both the power stage and the feedback loop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7/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2207/20—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ter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03—Details of control, feedback or regulation circuits
- H02M1/0009—Devices or circuits for detecting current in a conver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电源提供设备和充电控制方法,该电源提供设备包括初级变换电路,次级变换电路,变压器,反馈控制电路,反馈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在电感元件的两端,用于根据电感元件的阻抗对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电流进行采样,得到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电流的电流采样值,并根据电流采样值生成反馈信号;功率调整电路,与反馈控制电路的输出端相连,用于根据反馈信号,调整初级变换电路通过变压器耦合至次级变换电路的功率。该电源适配器具有电路元件少,电路损耗低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充电技术领域,并且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源提供设备和充电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电源提供设备能够实现将输入的交流电(如市电)转换成适于为待充电设备充电的电压和/或电流的功能。
为了实现上述功能,电源提供设备通常包括初级变换电路、次级变换电路以及位于初级变换电路和次级变换电路之间的变压器。电源提供设备的次级变换电路通常连接有许多电路元件,如用于次级整流的元件、用于次级滤波的元件、用于电流检测的元件等,导致次级变换电路的结构复杂,功率损耗较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源提供设备和充电控制方法,能够简化电源提供设备的次级变换电路的结构,降低次级变换电路的功率损耗。
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源提供设备,包括初级变换电路,次级变换电路,以及位于所述初级变换电路和所述次级变换电路之间的变压器,所述初级变换电路用于对输入的交流电进行初级整流和/或初级滤波,所述变压器用于将所述初级变换电路的输出功率耦合至所述次级变换电路,所述次级变换电路用于根据所述初级变换电路耦合至所述次级变换电路的功率进行次级整流和次级滤波,以生成所述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电流,其中所述次级变换电路包括用于次级滤波的电感元件,所述电源提供设备还包括:反馈控制电路,所述反馈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在所述电感元件的两端,用于根据所述电感元件的阻抗对所述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电流进行采样,得到所述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电流的电流采样值,并根据所述电流采样值生成反馈信号;功率调整电路,与所述反馈控制电路的输出端相连,用于根据所述反馈信号,调整所述初级变换电路通过所述变压器耦合至所述次级变换电路的功率。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充电控制方法,所述充电控制方法应用于电源提供设备,所述电源提供设备包括初级变换电路,次级变换电路,以及位于所述初级变换电路和所述次级变换电路之间的变压器,所述初级变换电路用于对输入的交流电进行初级整流和/或初级滤波,所述变压器用于将所述初级变换电路的输出功率耦合至所述次级变换电路,所述次级变换电路用于根据所述初级变换电路耦合至所述次级变换电路的功率进行次级整流和次级滤波,以生成所述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电流,其中所述次级变换电路包括用于次级滤波的电感元件,所述电源提供设备还包括:反馈控制电路,所述反馈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在所述电感元件的两端,用于根据所述电感元件的阻抗对所述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电流进行采样,得到所述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电流的电流采样值,并根据所述电流采样值生成反馈信号;功率调整电路,与所述反馈控制电路的输出端相连,用于根据所述反馈信号,调整所述初级变换电路通过所述变压器耦合至所述次级变换电路的功率;所述充电控制方法包括:与待充电设备进行通信,以控制所述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使所述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电压和/或输出电流与所述待充电设备的电池当前所处的充电阶段相匹配。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利用次级变换电路中的用于次级滤波的电感元件的阻抗对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电流进行采样,省去了次级变换电路中的检流电阻,从而简化了电源提供设备的次级变换电路的零件数量和功率损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源提供设备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源提供设备的电路结构示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系统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源提供设备与待充电设备之间的通信流程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源提供设备1可以包括初级变换电路11,次级变换电路12,以及位于初级变换电路11和次级变换电路12之间的变压器13。初级变换电路11可用于对输入的交流电进行初级整流和/或初级滤波。变压器13可用于将初级变换电路11的输出功率耦合至次级变换电路12。次级变换电路12可用于根据初级变换电路11耦合至次级变换电路12的功率进行次级整流和次级滤波,以生成电源提供设备1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次级变换电路12可以包括用于次级滤波的电感元件L。该电感元件L例如可以称为滤波电感器。该电感元件L具体可用于减小电源提供设备1的输出电压和/或输出电流的纹波。
进一步地,电源提供设备1还可包括反馈控制电路14和功率调整电路15。反馈控制电路14的输入端连接在电感元件L的两端,用于根据电感元件L的阻抗对电源提供设备1的输出电流进行采样,得到电源提供设备1的输出电流的电流采样值,并根据电流采样值生成反馈信号。功率调整电路15与反馈控制电路14的输出端相连,用于根据反馈信号,调整初级变换电路11通过变压器13耦合至次级变换电路12的功率。反馈控制电路14输出的反馈信号可用于指示电源提供设备1的输出电流是否达到目标电流(或期望的电流)。
电源提供设备一般需要检测其输出电流的大小,并根据检测结果对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电流进行调整。为了能够检测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电流的大小,传统方案会在电源提供设备的次级母线上串联检流电阻,并基于该检流电阻的阻抗对电源适配器的输出电流进行采样。相比而言,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源提供设备1利用次级变换电路12中的用于次级滤波的电感元件L的阻抗对电源提供设备1的输出电流进行采样,省去了检流电阻,从而简化了电源提供设备的次级变换电路的零件数量和功率损耗。
具体地,对于既包括用于次级滤波的电感元件又包括检流电阻的电源提供设备而言,电源提供设备进行次级滤波和电流检测的功率损耗约为该电感元件的阻抗与检流电阻的阻抗的平方倍。相比而言,本发明实施例不但利用电感元件L进行次级滤波,还利用电感元件L进行电流检测,使得电源提供设备1进行次级滤波和电流检测的功率损耗仅为该电感元件L的阻抗的平方倍,降低了次级变换电路12上的功率损耗,且减少了次级变换电路12的电路元件的数量。
本申请提及的电源提供设备1可以是任何能够将交流电转换成适于为待充电设备充电的电压和/或电流的设备。作为一个示例,该电源提供设备1可以是适配器。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对图1中的各电路单元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定。下面以图2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初级变换电路可以包括初级整流电路111和初级滤波电路112。初级整流电路111例如可以是由4个二极管组成的全桥整流电路(图2是以全桥整流电路为例进行说明的),也可以是半桥整流电路。初级滤波电路11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电容元件,该电容元件例如可以是液态铝质电解电容。
继续参见图2,次级变换电路12可以包括次级整流电路121和次级滤波电路122。如图2所示,次级整流电路121可以通过开关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整流二极管实现。次级滤波电路122可以基于电感元件L和其他元件相组合的方式进行次级。作为一个示例,如图2所示,次级滤波电路122可以包括电感元件L与前后两个电路C1和C2,该电感元件L与前后两个电容C1和C2共同形成了π型低通滤波器,或称C-L-C型滤波器。作为另一个示例,次级滤波电路122可以是电感元件L和一个电容元件组成的LC型滤波器。
变压器13可以是普通变压器,也可以是工作频率为50KHz-2MHz的高频变压器。
反馈控制电路14可以基于电感元件L的阻抗实现电流检测功能。举例说明,反馈控制电路14可以包括检流计和运放,检流计可用于对电感元件L两端的电流进行采样,得到采样电流值,并将该采样电流值转换成对应的采样电压值;运放可用于将该采样电压值与参考电压值进行比较,以生成反馈信号,反馈信号可以是电压信号,该反馈信号的电压值为0可以表示电源提供设备1的输出电流达到期望值,反馈信号的电压值不为0可以表示电源提供设备1的输出电流未达到期望值。反馈控制电路14还可以包括控制单元(如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该控制单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节运放的参考电压的取值。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反馈控制电路14还可包括电压检测电路。该电压检测电路例如可以通过如图2所示的导线19与次级滤波电路122的输出端相连,用于检测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电压。
功率调整电路15例如可以包括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控制器和开关单元,该开关单元可以与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相连,该PWM控制器可以通过调节向开关单元发送的控制信号的占空比调整初级变换电路11耦合至次级变换电路12的功率。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功率调整电路15可以直接或通过光耦电路与反馈控制电路14相连。
相关技术中提到了用于为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的一电源提供设备。该电源提供设备工作在恒压模式下。在恒压模式下,该电源提供设备输出的电压基本维持恒定,比如5V,9V,12V或20V等。
该电源提供设备输出的电压并不适合直接加载到待充电设备的电池两端,而是需要先经过待充电设备内的变换电路进行变换,以得到待充电设备内的电池所预期的充电电压和/或充电电流。
变换电路用于对电源提供设备输出的电压进行变换,以满足电池所预期的充电电压和/或充电电流的需求。
作为一种示例,该变换电路可指充电管理模块,例如充电集成电路(integratedcircuit,IC)。在电池的充电过程中,用于对电池的充电电压和/或充电电流进行管理。该变换电路具有电压反馈模块的功能,和/或,具有电流反馈模块的功能,以实现对电池的充电电压和/或充电电流的管理。
举例来说,电池的充电过程可包括涓流充电阶段,恒流充电阶段和恒压充电阶段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在涓流充电阶段,变换电路可利用电流反馈环使得在涓流充电阶段进入到电池的电流满足电池所预期的充电电流大小(譬如第一充电电流)。在恒流充电阶段,变换电路可利用电流反馈环使得在恒流充电阶段进入电池的电流满足电池所预期的充电电流大小(譬如第二充电电流,该第二充电电流可大于第一充电电流)。在恒压充电阶段,变换电路可利用电压反馈环使得在恒压充电阶段加载到电池两端的电压的大小满足电池所预期的充电电压大小。
作为一种示例,当电源提供设备输出的电压大于电池所预期的充电电压时,变换电路可用于对电源提供设备输出的电压进行降压处理,以使降压转换后得到的充电电压满足电池所预期的充电电压需求。作为又一种示例,当电源提供设备输出的电压小于电池所预期的充电电压时,变换电路可用于对电源提供设备输出的电压进行升压处理,以使升压转换后得到的充电电压满足电池所预期的充电电压需求。
作为又一示例,以电源提供设备输出5V恒定电压为例,当电池包括单个电芯(以锂电池电芯为例,单个电芯的充电截止电压为4.2V)时,变换电路(例如Buck降压电路)可对电源提供设备输出的电压进行降压处理,以使得降压后得到的充电电压满足电池所预期的充电电压需求。
作为又一示例,以电源提供设备输出5V恒定电压为例,当电源提供设备为串联有两个及两个以上单电芯的电池(以锂电池电芯为例,单个电芯的充电截止电压为4.2V)充电时,变换电路(例如Boost升压电路)可对电源提供设备输出的电压进行升压处理,以使得升压后得到的充电电压满足电池所预期的充电电压需求。
变换电路受限于电路转换效率低下的原因,致使未被转换部分的电能以热量的形式散失。这部分热量会聚焦在待充电设备内部。待充电设备的设计空间和散热空间都很小(例如,用户使用的移动终端物理尺寸越来越轻薄,同时移动终端内密集排布了大量的电子元器件以提升移动终端的性能),这不但提升了变换电路的设计难度,还会导致聚焦在待充电设备内的热量很难及时移除,进而引发待充电设备的异常。
例如,变换电路上聚集的热量可能会对变换电路附近的电子元器件造成热干扰,引发电子元器件的工作异常。又如,变换电路上聚集的热量,可能会缩短变换电路及附近电子元件的使用寿命。又如,变换电路上聚集的热量,可能会对电池造成热干扰,进而导致电池充放电异常。又如变换电路上聚集的热量,可能会导致待充电设备的温度升高,影响用户在充电时的使用体验。又如,变换电路上聚集的热量,可能会导致变换电路自身的短路,使得电源提供设备输出的电压直接加载在电池两端而引起充电异常,如果电池长时间处于过压充电状态,甚至会引发电池的爆炸,危及用户安全。
不同于上述相关技术提供的电源提供装置,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源提供设备1可以是一种输出电压可调的电源提供设备。该电源提供设备1能够获取电池的状态信息。电池的状态信息可以包括电池当前的电量信息和/或电压信息。该电源提供设备1可以根据获取到的电池的状态信息来调节电源提供设备1自身的输出电压,以满足电池所预期的充电电压和/或充电电流的需求,电源提供设备1调节后输出的电压可直接加载到电池两端为电池充电(下称“直充”)。进一步地,在电池充电过程的恒流充电阶段,电源提供设备1调节后输出的电压可直接加载在电池的两端为电池充电。
该电源提供设备1可以具有电压反馈模块的功能和电流反馈模块的功能,以实现对电池的充电电压和/或充电电流的管理。
该电源提供设备1根据获取到的电池的状态信息来调节电源提供设备1自身的输出电压可以指:该电源提供设备1能够实时获取到电池的状态信息,并根据每次所获取到的电池的实时状态信息来调节电源提供设备1自身输出的电压,以满足电池所预期的充电电压和/或充电电流。
该电源提供设备1根据实时获取到的电池的状态信息来调节电源提供设备1自身的输出电压可以指:随着充电过程中电池电压的不断上升,电源提供设备1能够获取到充电过程中不同时刻电池的当前状态信息,并根据电池的当前状态信息来实时调节电源提供设备1自身的输出电压,以满足电池所预期的充电电压和/或充电电流的需求。
举例来说,电池的充电过程可包括涓流充电阶段、恒流充电阶段和恒压充电阶段中的至少一个。在涓流充电阶段,电源提供设备1可在涓流充电阶段输出一第一充电电流对电池进行充电以满足电池所预期的充电电流的需求。在恒流充电阶段,电源提供设备1可利用电流反馈环使得在恒流充电阶段由电源提供设备1输出且进入到电池的电流满足电池所预期的充电电流的需求。在恒压充电阶段,电源提供设备1可利用电压反馈环使得在恒压充电阶段由电源提供设备1输出到待充电设备的电压(即恒定直流电压)保持恒定。
举例来说,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及的电源提供设备1可主要用于控制待充电设备内电池的恒流充电阶段。在其他实施例中,待充电设备内电池的涓流充电阶段和恒压充电阶段的控制功能也可由本发明实施例提及的电源提供设备1和待充电设备内额外的充电芯片来协同完成;相较于恒流充电阶段,电池在涓流充电阶段和恒压充电阶段接受的充电功率较小,待充电设备内部充电芯片的效率转换损失和热量累积是可以接受的。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及的恒流充电阶段或恒流阶段可以是指对电源提供设备1的输出电流进行控制的充电模式,并非要求电源提供设备1的输出电流保持完全恒定不变,实际中,电源提供设备1在恒流充电阶段通常采用分段恒流的方式进行充电。
分段恒流充电(Multi-stage constant current charging)可具有N个恒流阶段(N为一个不小于2的整数),分段恒流充电以预定的充电电流开始第一阶段充电,所述分段恒流充电的N个恒流阶段从第一阶段到第(N-1)个阶段依次被执行,当恒流阶段中的前一个恒流阶段转到下一个恒流阶段后,电流峰值可变小;当电池电压到达充电终止电压阈值时,恒流阶段中的前一个恒流阶段会转到下一个恒流阶段。相邻两个恒流阶段之间的电流转换过程可以是渐变的,或,也可以是台阶式的跳跃变化。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使用到的待充电设备可以是指终端,该“终端”可包括,但不限于被设置成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network,PSTN)、数字用户线路(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以及/或另一数据连接/网络)和/或经由(例如,针对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 area network,WLAN)、诸如手持数字视频广播(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handheld,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调幅-调频(amplitude modulation-frequency modulation,AM-FM)广播发送器,以及/或另一通信终端的)无线接口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终端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无线终端”以及/或“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ersonal communicationsystem,PCS)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接收器的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另外,本发明实施例中所使用到的待充电设备或终端还可包括移动电源(power bank),该移动电源能够接受电源提供设备1的充电,从而将能量存储起来,以为其他电子装置提供能量。
参见图3,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反馈控制电路14还可用于与待充电设备2进行通信,以控制电源提供设备1的输出,使电源提供设备1的输出电压和/或输出电流与待充电设备2的电池(图3中未示出)当前所处的充电阶段相匹配。
具体地,电源提供设备1可以包括充电接口17。反馈控制电路14可以通过充电接口17中的数据线18与待充电设备2进行双向通信。本发明实施例对上述充电接口的类型不做具体限定。例如,该充电接口可以为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该USB接口例如可以是USB 2.0接口,micro USB接口,或USB TYPE-C接口。又如,该充电接口还可以lightning接口,或者其他任意类型的能够用于充电的并口和/或串口。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源提供设备1支持第一充电模式和第二充电模式,且电源提供设备1在第二充电模式下的充电速度快于电源提供设备1在第一充电模式下的充电速度。换句话说,相较于工作在第一充电模式下的电源提供设备1来说,工作在第二充电模式下的电源提供设备1充满相同容量的待充电设备中的电池的耗时更短。第一充电模式可为普通充电模式,第二充电模式可为快速充电模式。该普通充电模式是指电源提供设备1输出相对较小的电流值(通常小于2.5A)或者以相对较小的功率(通常小于15W)来对待充电设备中的电池进行充电,在普通充电模式下想要完全充满一较大容量电池(如3000毫安时容量的电池),通常需要花费数个小时的时间;而在快速充电模式下,电源提供设备1能够输出相对较大的电流(通常大于2.5A,比如4.5A,5A甚至更高)或者以相对较大的功率(通常大于等于15W)来对待充电设备中的电池进行充电,相较于普通充电模式而言,电源提供设备1在快速充电模式下完全充满相同容量电池所需要的充电时间能够明显缩短、充电速度更快。
上述反馈控制电路14与待充电设备进行通信,以控制电源提供设备1的输出可以包括:反馈控制电路14与待充电设备2进行通信,以控制在第二充电模式下的电源提供设备1的输出。
本发明实施例对电源提供设备1的反馈控制电路14与待充电设备2的通信内容,以及反馈控制电路14对电源提供设备1在第二充电模式下的输出的控制方式不作具体限定,例如,反馈控制电路14可以与待充电设备2通信,交互待充电设备2中的电池的当前电压或当前电量,并基于电池的当前电压或当前电量调整电源提供设备1的输出电压或输出电流。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反馈控制电路14与待充电设备2之间的通信内容,以及反馈控制电路14对在第二充电模式下的电源提供设备1的输出的控制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描述并不会对电源提供设备1(或者电源提供设备1的反馈控制电路14)与待充电设备2的主从性进行限定,换句话说,反馈控制电路14与待充电设备2中的任何一方均可作为主设备方发起双向通信会话,相应地另外一方可以作为从设备方对主设备方发起的通信做出第一响应或第一回复。作为一种可行的方式,可以在通信过程中,通过比较电源提供设备1侧和待充电设备2侧相对于大地的电平高低来确认主、从设备的身份。
本发明实施例并未对电源提供设备1(或者电源提供设备1的反馈控制电路14)与待充电设备2之间双向通信的具体实现方式作出限制,即言,电源提供设备1(或者电源提供设备1的反馈控制电路14)与待充电设备2中的任何一方作为主设备方发起通信会话,相应地另外一方作为从设备方对主设备方发起的通信会话做出第一响应或第一回复,同时主设备方能够针对所述从设备方的第一响应或第一回复做出第二响应,即可认为主、从设备之间完成了一次充电模式的协商过程。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主、从设备方之间可以在完成多次充电模式的协商后,再执行主、从设备方之间的充电操作,以确保协商后的充电过程安全、可靠的被执行。
作为主设备方能够根据所述从设备方针对通信会话的第一响应或第一回复做出第二响应的一种方式可以是:主设备方能够接收到所述从设备方针对通信会话所做出的第一响应或第一回复,并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从设备的第一响应或第一回复做出针对性的第二响应。作为举例,当主设备方在预设的时间内接收到所述从设备方针对通信会话的第一响应或第一回复,主设备方会对所述从设备的第一响应或第一回复做出针对性的第二响应具体为:主设备方与从设备方完成了一次充电模式的协商,主设备方与从设备方之间根据协商结果按照第一充电模式或者第二充电模式执行充电操作,即电源提供设备1根据协商结果工作在第一充电模式或者第二充电模式下为待充电设备2充电。
作为主设备方能够根据所述从设备方针对通信会话的第一响应或第一回复做出进一步的第二响应的一种方式还可以是:主设备方在预设的时间内没有接收到所述从设备方针对通信会话的第一响应或第一回复,主设备方也会对所述从设备的第一响应或第一回复做出针对性的第二响应。作为举例,当主设备方在预设的时间内没有接收到所述从设备方针对通信会话的第一响应或第一回复,主设备方也会对所述从设备的第一响应或第一回复做出针对性的第二响应具体为:主设备方与从设备方完成了一次充电模式的协商,主设备方与从设备方之间按照第一充电模式执行充电操作,即电源提供设备1工作在第一充电模式下为待充电设备2充电。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待充电设备2作为主设备发起通信会话,电源提供设备1(或者电源提供设备1的反馈控制电路14)作为从设备对主设备方发起的通信会话做出第一响应或第一回复后,无需要待充电设备2对电源提供设备1的第一响应或第一回复做出针对性的第二响应,即可认为电源提供设备1(或者电源提供设备1的反馈控制电路14)与待充电设备2之间完成了一次充电模式的协商过程,进而电源提供设备1能够根据协商结果确定以第一充电模式或者第二充电模式为待充电设备2进行充电。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反馈控制电路14与待充电设备2进行通信,以控制在第二充电模式下的电源提供设备1的输出的过程可包括:反馈控制电路14与待充电设备2进行双向通信,以协商电源提供设备1与待充电设备2之间的充电模式。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反馈控制电路14与待充电设备2进行双向通信,以协商电源提供设备1与待充电设备2之间的充电模式可包括:反馈控制电路14向待充电设备2发送第一指令,第一指令用于询问待充电设备2是否开启第二充电模式;反馈控制电路14接收待充电设备2发送的第一指令的回复指令,第一指令的回复指令用于指示待充电设备2是否同意开启第二充电模式;在待充电设备2同意开启第二充电模式的情况下,反馈控制电路14使用第二充电模式为待充电设备2充电。
本发明实施例中,电源提供设备1并非盲目地采用第二充电模式对待充电设备2进行快速充电,而是与待充电设备2进行双向通信,协商电源提供设备1是否可以采用第二充电模式对待充电设备2进行快速充电,这样能够提升充电过程的安全性。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反馈控制电路14与待充电设备2进行通信,以控制在第二充电模式下的电源提供设备1的输出的过程可包括:反馈控制电路14与待充电设备2进行双向通信,以确定在第二充电模式下的电源提供设备1输出的用于对待充电设备2进行充电的充电电压;反馈控制电路14对电源提供设备1的输出电压进行调整,使电源提供设备1的输出电压等于在第二充电模式下的电源提供设备1输出的用于对待充电设备2进行充电的充电电压。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反馈控制电路14与待充电设备2进行双向通信,以确定在第二充电模式下的电源提供设备1输出的用于对待充电设备2进行充电的充电电压可包括:反馈控制电路14向待充电设备2发送第二指令,第二指令用于询问电源提供设备1的输出电压与待充电设备2的电池的当前电压是否匹配;反馈控制电路14接收待充电设备2发送的第二指令的回复指令,第二指令的回复指令用于指示电源提供设备1的输出电压与电池的当前电压匹配、偏高或偏低。
可替换地,第二指令可用于询问将电源提供设备1的当前输出电压作为在第二充电模式下的电源提供设备1输出的用于对待充电设备2进行充电的充电电压是否合适,第二指令的回复指令可用于指示当前电源提供设备1的输出电压合适、偏高或偏低。电源提供设备1的当前输出电压与电池的当前电压匹配,或者电源提供设备1的当前输出电压适合作为在第二充电模式下的电源提供设备1输出的用于对待充电设备2进行充电的充电电压可以指电源提供设备1的当前输出电压略高于电池的当前电压,且电源提供设备1的输出电压与电池的当前电压之间的差值在预设范围内(通常在几百毫伏的量级)。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反馈控制电路14与待充电设备2进行通信,以控制在第二充电模式下的电源提供设备1的输出的过程可包括:反馈控制电路14与待充电设备2进行双向通信,以确定在第二充电模式下的电源提供设备1输出的用于对待充电设备2进行充电的充电电流;反馈控制电路14对电源提供设备1的输出电流进行调整,使电源提供设备1的输出电流等于在第二充电模式下的电源提供设备1输出的用于对待充电设备2进行充电的充电电流。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反馈控制电路14与待充电设备2进行双向通信,以确定在第二充电模式下的电源提供设备1输出的用于对待充电设备2进行充电的充电电流可包括:反馈控制电路14向待充电设备2发送第三指令,第三指令用于询问待充电设备2当前支持的最大充电电流;反馈控制电路14接收待充电设备2发送的第三指令的回复指令,第三指令的回复指令用于指示待充电设备2当前支持的最大充电电流;反馈控制电路14根据待充电设备2当前支持的最大充电电流确定在第二充电模式下的电源提供设备1输出的用于对待充电设备2进行充电的充电电流。
应理解,反馈控制电路14根据待充电设备2当前支持的最大充电电流确定在第二充电模式下的电源提供设备1输出的用于对待充电设备2进行充电的充电电流的方式有多种,例如,电源提供设备1可以将待充电设备2当前支持的最大充电电流确定为在第二充电模式下的电源提供设备1输出的用于对待充电设备2进行充电的充电电流,也可以综合考虑待充电设备2当前支持的最大充电电流以及自身的电流输出能力等因素之后,确定在第二充电模式下的电源提供设备1输出的用于对待充电设备2进行充电的充电电流。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反馈控制电路14与待充电设备2进行双向通信,以控制在第二充电模式下的电源提供设备1的输出的过程可包括:在使用第二充电模式充电的过程中,反馈控制电路14与待充电设备2进行双向通信,以调整电源提供设备1的输出电流,使得电源提供设备1的输出电流与电池当前所处充电阶段所期望的充电电流相匹配。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反馈控制电路14与待充电设备2进行双向通信,以调整电源提供设备1的输出电流可包括:反馈控制电路14向待充电设备2发送第四指令,第四指令用于询问待充电设备2的电池的当前电压;反馈控制电路14接收待充电设备2发送的第四指令的回复指令,第四指令的回复指令用于指示电池的当前电压;反馈控制电路14根据电池的当前电压,确定电池当前所处充电阶段所期望的充电电流;反馈控制电路14调整电源提供设备1的输出电流,使得电源提供设备1的输出电流与电池当前所处充电阶段所期望的充电电流相匹配。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反馈控制电路14与待充电设备2进行双向通信,以控制在第二充电模式下电源提供设备1的输出的过程可包括:反馈控制电路14与待充电设备2进行双向通信,以确定充电接口是否接触不良。
具体地,反馈控制电路14与待充电设备2进行双向通信,以便确定充电接口是否接触不良可包括:反馈控制电路14向待充电设备2发送第四指令,第四指令用于询问待充电设备2的电池的当前电压;反馈控制电路14接收待充电设备2发送的第四指令的回复指令,第四指令的回复指令用于指示待充电设备2的电池的当前电压;反馈控制电路14根据电源提供设备1的输出电压和待充电设备2电池的当前电压,确定充电接口是否接触不良。例如,反馈控制电路14确定电源提供设备1的输出电压和待充电设备2的当前电压的压差大于预设的电压阈值,则表明此时压差除以电源提供设备1输出的当前电流值所得到的阻抗大于预设的阻抗阈值,即可确定充电接口接触不良。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接口接触不良也可由待充电设备2进行确定。例如,待充电设备2向反馈控制电路14发送第六指令,第六指令用于询问电源提供设备1的输出电压;待充电设备2接收反馈控制电路14发送的第六指令的回复指令,第六指令的回复指令用于指示电源提供设备1的输出电压;待充电设备2根据待充电设备2电池的当前电压和电源提供设备1的输出电压,确定充电接口是否接触不良。在待充电设备2确定充电接口接触不良后,待充电设备2可以向反馈控制电路14发送第五指令,第五指令用于指示充电接口接触不良。反馈控制电路14在接收到第五指令之后,可以控制电源提供设备1退出第二充电模式。
下面结合图4,更加详细地描述电源提供设备1与待充电设备2之间的通信过程。应注意,图4的例子仅仅是为了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实施例,而非要将本发明实施例限于所例示的具体数值或具体场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所给出的图4的例子,显然可以进行各种等价的修改或变化,这样的修改或变化也落入本发明实施例的范围内。
如图4所示,电源提供设备1和待充电设备2之间的通信流程(或称快速过程的通信流程)可以包括以下五个阶段:
阶段1:
待充电设备2与电源提供设备连接后,待充电设备2可以通过数据线D+、D-检测电源提供设备的类型。当检测到电源提供设备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源提供设备1时,则待充电设备2吸收的电流可以大于预设的电流阈值I2(例如可以是1A)。当电源提供设备1检测到预设时长(例如,可以是连续T1时间)内电源提供设备1的输出电流大于或等于I2时,则电源提供设备1可以认为待充电设备2对于电源提供设备的类型识别已经完成。接着,电源提供设备1开启与待充电设备2之间的协商过程,向待充电设备2发送指令1(对应于上述第一指令),以询问待充电设备2是否同意电源提供设备1以第二充电模式对待充电设备2进行充电。
当电源提供设备1收到待充电设备2发送的指令1的回复指令,且该指令1的回复指令指示待充电设备2不同意电源提供设备1以第二充电模式对待充电设备2进行充电时,电源提供设备1再次检测电源提供设备1的输出电流。当电源提供设备1的输出电流在预设的连续时长内(例如,可以是连续T1时间)仍然大于或等于I2时,电源提供设备1再次向待充电设备2发送指令1,询问待充电设备2是否同意电源提供设备1以第二充电模式对待充电设备2进行充电。电源提供设备1重复阶段1的上述步骤,直到待充电设备2同意电源提供设备1以第二充电模式对待充电设备2进行充电,或电源提供设备1的输出电流不再满足大于或等于I2的条件。
当待充电设备2同意电源提供设备1以第二充电模式对待充电设备2进行充电后,通信流程进入阶段2。
阶段2:
电源提供设备1的输出电压可以包括多个档位。电源提供设备1向待充电设备2发送指令2(对应于上述第二指令),以询问电源提供设备1的输出电压(当前的输出电压)与待充电设备2电池的当前电压是否匹配。
待充电设备2向电源提供设备1发送指令2的回复指令,以指示电源提供设备1的输出电压与待充电设备2电池的当前电压匹配、偏高或偏低。如果针对指令2的回复指令指示电源提供设备1的输出电压偏高或偏低,电源提供设备1可以将电源提供设备1的输出电压调整一格档位,并再次向待充电设备2发送指令2,重新询问电源提供设备1的输出电压与电池的当前电压是否匹配。重复阶段2的上述步骤直到待充电设备2确定电源提供设备1的输出电压与待充电设备2电池的当前电压匹配,进入阶段3。
阶段3:
电源提供设备1向待充电设备2发送指令3(对应于上述第三指令),询问待充电设备2当前支持的最大充电电流。待充电设备2向电源提供设备1发送指令3的回复指令,以指示待充电设备2当前支持的最大充电电流,并进入阶段4。
阶段4:
电源提供设备1根据待充电设备2当前支持的最大充电电流,确定在第二充电模式下电源提供设备1输出的用于对待充电设备2进行充电的充电电流,然后进入阶段5,即恒流充电阶段。
阶段5:
在进入恒流充电阶段后,电源提供设备1可以每间隔一段时间向待充电设备2发送指令4(对应于上述第四指令),询问待充电设备2电池的当前电压。待充电设备2可以向电源提供设备1发送指令4的回复指令,以反馈电池的当前电压。电源提供设备1可以根据电池的当前电压,判断充电接口的接触是否良好,以及是否需要降低电源提供设备1的输出电流。当电源提供设备1判断充电接口的接触不良时,可以向待充电设备2发送指令5(对应于上述第五指令),电源提供设备1会退出第二充电模式,然后复位并重新进入阶段1。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阶段1中,待充电设备2发送指令1的回复指令时,指令1的回复指令中可以携带该待充电设备2的通路阻抗的数据(或信息)。待充电设备2的通路阻抗数据可用于在阶段5判断充电接口的接触是否良好。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阶段2中,从待充电设备2同意电源提供设备1在第二充电模式下对待充电设备2进行充电到电源提供设备1将电源提供设备1的输出电压调整到合适的充电电压所经历的时间可以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如果该时间超出预定范围,则电源提供设备1或待充电设备2可以判定通信过程异常,复位以重新进入阶段1。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阶段2中,当电源提供设备1的输出电压比待充电设备2电池的当前电压高ΔV(ΔV可以设定为200~500mV)时,待充电设备2可以向电源提供设备1发送指令2的回复指令,以指示电源提供设备1的输出电压与待充电设备2的电池的电压匹配。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阶段4中,电源提供设备1的输出电流的调整速度可以控制一定范围之内,这样可以避免由于调整速度过快而导致充电过程发生异常。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阶段5中,电源提供设备1的输出电流的变化幅度可以控制在5%以内。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阶段5中,电源提供设备1可以实时监测充电电路的通路阻抗。具体地,电源提供设备1可以根据电源提供设备1的输出电压、输出电流及待充电设备2反馈的电池的当前电压,监测充电电路的通路阻抗。当“充电电路的通路阻抗”>“待充电设备2的通路阻抗+充电线缆的阻抗”时,可以认为充电接口接触不良,电源提供设备1停止在第二充电模式下对待充电设备2进行充电。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源提供设备1开启在第二充电模式下对待充电设备2进行充电之后,电源提供设备1与待充电设备2之间的通信时间间隔可以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避免通信间隔过短而导致通信过程发生异常。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过程的停止(或电源提供设备1在第二充电模式下对待充电设备2的充电过程的停止)可以分为可恢复的停止和不可恢复的停止两种。
例如,当检测到待充电设备2的电池充满或充电接口接触不良时,充电过程停止,充电通信过程复位,充电过程重新进入阶段1。然后,待充电设备2不同意电源提供设备1在第二充电模式下对待充电设备2进行充电,则通信流程不进入阶段2。这种情况下的充电过程的停止可以视为不可恢复的停止。
又例如,当电源提供设备1与待充电设备2之间出现通信异常时,充电过程停止,充电通信过程复位,充电过程重新进入阶段1。在满足阶段1的要求后,待充电设备2同意电源提供设备1在第二充电模式下对待充电设备2进行充电以恢复充电过程。这种情况下的充电过程的停止可以视为可恢复的停止。
又例如,当待充电设备2检测到电池出现异常时,充电过程停止,复位并重新进入阶段1。然后,待充电设备2不同意电源提供设备1在第二充电模式下对待充电设备2进行充电。当电池恢复正常,且满足阶段1的要求后,待充电设备2同意电源提供设备1在第二充电模式下对待充电设备2进行充电。这种情况下的快充过程的停止可以视为可恢复的停止。
以上对图4示出的通信步骤或操作仅是示例。例如,在阶段1中,待充电设备2与电源提供设备1连接后,待充电设备2与电源提供设备1之间的握手通信也可以由待充电设备2发起,即待充电设备2发送指令1,询问电源提供设备1是否开启第二充电模式。当待充电设备2接收到电源提供设备1的回复指令指示电源提供设备1同意电源提供设备1在第二充电模式下对待充电设备2进行充电时,电源提供设备1开始在第二充电模式下对待充电设备2的电池进行充电。
又如,在阶段5之后,还可包括恒压充电阶段。具体地,在阶段5中,待充电设备2可以向电源提供设备1反馈电池的当前电压,当电池的当前电压达到恒压充电电压阈值时,充电阶段从恒流充电阶段转入恒压充电阶段。在恒压充电阶段中,充电电流逐渐减小,当电流下降至某一阈值时,表示待充电设备2的电池已经被充满,停止整个充电过程。
上文结合图1-图4,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装置实施例,下文结合图5,详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实施例,应理解,方法侧的描述与装置侧的描述相互对应,为了简洁,适当省略重复的描述。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图5所示的充电控制方法可应用于电源提供设备(如上文中的电源提供设备1)。该电源提供设备包括初级变换电路,次级变换电路,以及位于所述初级变换电路和所述次级变换电路之间的变压器,所述初级变换电路用于对输入的交流电进行初级整流和/或初级滤波,所述变压器用于将所述初级变换电路的输出功率耦合至所述次级变换电路,所述次级变换电路用于根据所述初级变换电路耦合至所述次级变换电路的功率进行次级整流和次级滤波,以生成所述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电流,其中所述次级变换电路包括用于次级滤波的电感元件,所述电源提供设备还包括:反馈控制电路,所述反馈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在所述电感元件的两端,用于根据所述电感元件的阻抗对所述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电流进行采样,得到所述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电流的电流采样值,并根据所述电流采样值生成反馈信号;功率调整电路,与所述反馈控制电路的输出端相连,用于根据所述反馈信号,调整所述初级变换电路通过所述变压器耦合至所述次级变换电路的功率;
所述充电控制方法包括:
510、与待充电设备进行通信,以控制所述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使所述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电压和/或输出电流与所述待充电设备的电池当前所处的充电阶段相匹配。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提供设备支持第一充电模式和第二充电模式,且所述电源提供设备在所述第二充电模式下的充电速度快于所述电源提供设备在所述第一充电模式下的充电速度,步骤510可包括:与待充电设备进行通信,以控制在所述第二充电模式下的所述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与待充电设备进行通信,以控制所述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可包括:与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双向通信,以协商所述电源提供设备与所述待充电设备之间的充电模式。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与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双向通信,以协商所述电源提供设备与所述待充电设备之间的充电模式可包括:向所述待充电设备发送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询问所述待充电设备是否开启所述第二充电模式;接收所述待充电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指令的回复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的回复指令用于指示所述待充电设备是否同意开启所述第二充电模式;在所述待充电设备同意开启所述第二充电模式的情况下,使用所述第二充电模式为所述待充电设备充电。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510可包括:与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双向通信,以确定在所述第二充电模式下的所述电源提供设备输出的用于对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的充电电压;对所述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电压进行调整,使所述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电压等于在所述第二充电模式下的所述电源提供设备输出的用于对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的充电电压。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与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双向通信,以确定在所述第二充电模式下的所述电源提供设备输出的用于对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的充电电压可包括:向所述待充电设备发送第二指令,所述第二指令用于询问所述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电压与所述待充电设备的电池的当前电压是否匹配;接收所述待充电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指令的回复指令,所述第二指令的回复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电压与所述电池的当前电压匹配、偏高或偏低。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510可包括:与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双向通信,以确定在所述第二充电模式下的所述电源提供设备输出的用于对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的充电电流;对所述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电流进行调整,使所述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电流等于在所述第二充电模式下的所述电源提供设备输出的用于对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的充电电流。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与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双向通信,以确定在所述第二充电模式下的所述电源提供设备输出的用于对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的充电电流可包括:向所述待充电设备发送第三指令,所述第三指令用于询问所述待充电设备当前支持的最大充电电流;接收所述待充电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三指令的回复指令,所述第三指令的回复指令用于指示所述待充电设备当前支持的最大充电电流;根据所述待充电设备当前支持的最大充电电流确定在所述第二充电模式下的所述电源提供设备输出的用于对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的充电电流。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510可包括:在使用所述第二充电模式充电的过程中,与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双向通信,以调整所述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电流,使得所述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电流与所述电池当前所处充电阶段所期望的充电电流相匹配。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与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双向通信,以调整所述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电流可包括:向所述待充电设备发送第四指令,所述第四指令用于询问所述待充电设备的电池的当前电压;接收所述待充电设备发送的所述第四指令的回复指令,所述第四指令的回复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电池的当前电压;根据所述电池的当前电压,确定所述电池当前所处充电阶段所期望的充电电流;调整所述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电流,使得所述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电流与所述电池当前所处充电阶段所期望的充电电流相匹配。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提供设备可包括充电接口,所述电源提供设备可通过所述充电接口中的数据线与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双向通信。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他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3)
1.一种电源提供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初级变换电路,次级变换电路,以及位于所述初级变换电路和所述次级变换电路之间的变压器,所述初级变换电路用于对输入的交流电进行初级整流和/或初级滤波,所述变压器用于将所述初级变换电路的输出功率耦合至所述次级变换电路,所述次级变换电路用于根据所述初级变换电路耦合至所述次级变换电路的功率进行次级整流和次级滤波,以生成所述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电流,其中所述次级变换电路包括用于次级滤波的电感元件,所述电感元件用于减小所述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电压和/或输出电流的纹波;
所述电源提供设备还包括:
反馈控制电路,所述反馈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在所述电感元件的两端,用于根据所述电感元件的阻抗对所述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电流进行采样,得到所述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电流的电流采样值,并根据所述电流采样值生成反馈信号;
功率调整电路,与所述反馈控制电路的输出端相连,用于根据所述反馈信号,调整所述初级变换电路通过所述变压器耦合至所述次级变换电路的功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提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控制电路还用于与待充电设备进行通信,以控制所述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使所述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电压和/或输出电流与所述待充电设备的电池当前所处的充电阶段相匹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提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提供设备支持第一充电模式和第二充电模式,且所述电源提供设备在所述第二充电模式下的充电速度快于所述电源提供设备在所述第一充电模式下的充电速度,
所述反馈控制电路与待充电设备进行通信,以控制在所述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包括:
所述反馈控制电路与待充电设备进行通信,以控制在所述第二充电模式下的所述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提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控制电路与待充电设备进行通信,以控制在所述第二充电模式下的所述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的过程,包括:
所述反馈控制电路与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双向通信,以协商所述电源提供设备与所述待充电设备之间的充电模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提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控制电路与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双向通信,以协商所述电源提供设备与所述待充电设备之间的充电模式,包括:
所述反馈控制电路向所述待充电设备发送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询问所述待充电设备是否开启所述第二充电模式;
所述反馈控制电路接收所述待充电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指令的回复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的回复指令用于指示所述待充电设备是否同意开启所述第二充电模式;
在所述待充电设备同意开启所述第二充电模式的情况下,所述反馈控制电路使用所述第二充电模式为所述待充电设备充电。
6.如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源提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控制电路与待充电设备进行通信,以控制在所述第二充电模式下的所述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的过程,包括:
所述反馈控制电路与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双向通信,以确定在所述第二充电模式下的所述电源提供设备输出的用于对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的充电电压;
所述反馈控制电路对所述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电压进行调整,使所述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电压等于在所述第二充电模式下的所述电源提供设备输出的用于对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的充电电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提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控制电路与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双向通信,以确定在所述第二充电模式下的所述电源提供设备输出的用于对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的充电电压,包括:
所述反馈控制电路向所述待充电设备发送第二指令,所述第二指令用于询问所述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电压与所述待充电设备的电池的当前电压是否匹配;
所述反馈控制电路接收所述待充电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指令的回复指令,所述第二指令的回复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电压与所述电池的当前电压匹配、偏高或偏低。
8.如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源提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控制电路与待充电设备进行通信,以控制在所述第二充电模式下的所述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的过程,包括:
所述反馈控制电路与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双向通信,以确定在所述第二充电模式下的所述电源提供设备输出的用于对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的充电电流;
所述反馈控制电路对所述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电流进行调整,使所述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电流等于在所述第二充电模式下的所述电源提供设备输出的用于对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的充电电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源提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控制电路与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双向通信,以确定在所述第二充电模式下的所述电源提供设备输出的用于对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的充电电流,包括:
所述反馈控制电路向所述待充电设备发送第三指令,所述第三指令用于询问所述待充电设备当前支持的最大充电电流;
所述反馈控制电路接收所述待充电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三指令的回复指令,所述第三指令的回复指令用于指示所述待充电设备当前支持的最大充电电流;
所述反馈控制电路根据所述待充电设备当前支持的最大充电电流确定在所述第二充电模式下的所述电源提供设备输出的用于对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的充电电流。
10.如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源提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控制电路与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双向通信,以控制在所述第二充电模式下的所述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的过程,包括:
在使用所述第二充电模式充电的过程中,所述反馈控制电路与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双向通信,以调整所述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电流,使得所述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电流与所述电池当前所处充电阶段所期望的充电电流相匹配。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源提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控制电路与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双向通信,以调整所述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电流,包括:
所述反馈控制电路向所述待充电设备发送第四指令,所述第四指令用于询问所述待充电设备的电池的当前电压;
所述反馈控制电路接收所述待充电设备发送的所述第四指令的回复指令,所述第四指令的回复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电池的当前电压;
所述反馈控制电路根据所述电池的当前电压,确定所述电池当前所处充电阶段所期望的充电电流;
所述反馈控制电路调整所述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电流,使得所述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电流与所述电池当前所处充电阶段所期望的充电电流相匹配。
12.如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源提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提供设备包括充电接口,所述反馈控制电路通过所述充电接口中的数据线与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双向通信。
13.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控制方法应用于电源提供设备,所述电源提供设备包括初级变换电路,次级变换电路,以及位于所述初级变换电路和所述次级变换电路之间的变压器,所述初级变换电路用于对输入的交流电进行初级整流和/或初级滤波,所述变压器用于将所述初级变换电路的输出功率耦合至所述次级变换电路,所述次级变换电路用于根据所述初级变换电路耦合至所述次级变换电路的功率进行次级整流和次级滤波,以生成所述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电流,其中所述次级变换电路包括用于次级滤波的电感元件,所述电感元件用于减小所述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电压和/或输出电流的纹波;所述电源提供设备还包括:反馈控制电路,所述反馈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在所述电感元件的两端,用于根据所述电感元件的阻抗对所述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电流进行采样,得到所述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电流的电流采样值,并根据所述电流采样值生成反馈信号;功率调整电路,与所述反馈控制电路的输出端相连,用于根据所述反馈信号,调整所述初级变换电路通过所述变压器耦合至所述次级变换电路的功率;
所述充电控制方法包括:
与待充电设备进行通信,以控制所述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使所述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电压和/或输出电流与所述待充电设备的电池当前所处的充电阶段相匹配。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提供设备支持第一充电模式和第二充电模式,且所述电源提供设备在所述第二充电模式下的充电速度快于所述电源提供设备在所述第一充电模式下的充电速度,
所述与待充电设备进行通信,以控制在所述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包括:
与待充电设备进行通信,以控制在所述第二充电模式下的所述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与待充电设备进行通信,以控制所述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包括:
与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双向通信,以协商所述电源提供设备与所述待充电设备之间的充电模式。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与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双向通信,以协商所述电源提供设备与所述待充电设备之间的充电模式,包括:
向所述待充电设备发送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询问所述待充电设备是否开启所述第二充电模式;
接收所述待充电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指令的回复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的回复指令用于指示所述待充电设备是否同意开启所述第二充电模式;
在所述待充电设备同意开启所述第二充电模式的情况下,使用所述第二充电模式为所述待充电设备充电。
17.如权利要求14-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与待充电设备进行通信,以控制在所述第二充电模式下的所述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的过程,包括:
与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双向通信,以确定在所述第二充电模式下的所述电源提供设备输出的用于对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的充电电压;
对所述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电压进行调整,使所述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电压等于在所述第二充电模式下的所述电源提供设备输出的用于对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的充电电压。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与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双向通信,以确定在所述第二充电模式下的所述电源提供设备输出的用于对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的充电电压,包括:
向所述待充电设备发送第二指令,所述第二指令用于询问所述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电压与所述待充电设备的电池的当前电压是否匹配;
接收所述待充电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指令的回复指令,所述第二指令的回复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电压与所述电池的当前电压匹配、偏高或偏低。
19.如权利要求14-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与待充电设备进行通信,以控制在所述第二充电模式下的所述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的过程,包括:
与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双向通信,以确定在所述第二充电模式下的所述电源提供设备输出的用于对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的充电电流;
对所述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电流进行调整,使所述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电流等于在所述第二充电模式下的所述电源提供设备输出的用于对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的充电电流。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与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双向通信,以确定在所述第二充电模式下的所述电源提供设备输出的用于对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的充电电流,包括:
向所述待充电设备发送第三指令,所述第三指令用于询问所述待充电设备当前支持的最大充电电流;
接收所述待充电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三指令的回复指令,所述第三指令的回复指令用于指示所述待充电设备当前支持的最大充电电流;
根据所述待充电设备当前支持的最大充电电流确定在所述第二充电模式下的所述电源提供设备输出的用于对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的充电电流。
21.如权利要求14-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与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双向通信,以控制在所述第二充电模式下的所述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的过程,包括:
在使用所述第二充电模式充电的过程中,与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双向通信,以调整所述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电流,使得所述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电流与所述电池当前所处充电阶段所期望的充电电流相匹配。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与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双向通信,以调整所述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电流,包括:
向所述待充电设备发送第四指令,所述第四指令用于询问所述待充电设备的电池的当前电压;
接收所述待充电设备发送的所述第四指令的回复指令,所述第四指令的回复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电池的当前电压;
根据所述电池的当前电压,确定所述电池当前所处充电阶段所期望的充电电流;
调整所述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电流,使得所述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电流与所述电池当前所处充电阶段所期望的充电电流相匹配。
23.如权利要求14-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提供设备包括充电接口,所述电源提供设备通过所述充电接口中的数据线与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双向通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17/081849 WO2018195776A1 (zh) | 2017-04-25 | 2017-04-25 | 电源提供设备和充电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196750A CN109196750A (zh) | 2019-01-11 |
CN109196750B true CN109196750B (zh) | 2022-04-15 |
Family
ID=63919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31542.7A Active CN109196750B (zh) | 2017-04-25 | 2017-04-25 | 电源提供设备和充电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133700B2 (zh) |
EP (1) | EP3484011B1 (zh) |
JP (1) | JP6720410B2 (zh) |
KR (1) | KR20190065444A (zh) |
CN (1) | CN109196750B (zh) |
WO (1) | WO201819577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41920B (zh) | 2020-12-23 | 2021-10-01 | 大陸商艾科微電子(深圳)有限公司 | 供電電路及電源供應器 |
CN114256946A (zh) * | 2021-12-24 | 2022-03-29 | 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供电管理系统及供电管理方法 |
CN114355235A (zh) * | 2022-01-27 | 2022-04-15 | 东莞记忆存储科技有限公司 | Tlvr的故障侦测自检装置及其侦测自检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16742A (zh) * | 2008-04-29 | 2011-04-13 | 爱萨有限公司 | 低功率切换转换器的自调谐数字电流估计器 |
CN104467406A (zh) * | 2013-09-13 | 2015-03-25 | 杭州必易科技有限公司 | Led恒流驱动器 |
CN106026327A (zh) * | 2016-02-05 | 2016-10-12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充电装置、充电方法、电源适配器和终端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190712495A (en) * | 1907-05-30 | 1908-06-01 | Archibald Barr | Improvements in Dynamometers and Power Indicators. |
DE2558805A1 (de) | 1975-12-27 | 1977-07-07 | Teves Gmbh Alfred | Einrichtung zur ueberwachung einer batteriespannung |
US5442274A (en) | 1992-08-27 | 1995-08-15 | Sanyo Electric Company, Ltd. | Rechargeable battery charging method |
JPH06105545A (ja) | 1992-09-22 | 1994-04-15 | Murata Mfg Co Ltd |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
JP3282655B2 (ja) | 1997-03-31 | 2002-05-20 | 富士通電装株式会社 | 充電装置 |
JP3291454B2 (ja) | 1997-07-04 | 2002-06-10 | 小島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 充電装置 |
US6795321B2 (en) | 2001-07-20 | 2004-09-21 | Power Integration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sing current and voltage in circuits with voltage across an LED |
JP2005057871A (ja) | 2003-08-04 | 2005-03-03 | Sony Corp | 電源装置 |
JP2006129619A (ja) | 2004-10-29 | 2006-05-18 | Hitachi Koki Co Ltd | 電池の充電装置 |
TW200832882A (en) * | 2007-01-29 | 2008-08-01 | Innolux Display Corp | Multiplex DC voltage regulation output circuit |
US7426126B1 (en) * | 2007-08-16 | 2008-09-16 | Li-Chun Lai | Charge apparatus of an extension cord plug |
JP2009112134A (ja) | 2007-10-31 | 2009-05-21 | Nichicon Corp |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
CN101431250A (zh) | 2007-11-06 | 2009-05-13 | 上海辰蕊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电池充电器的充电管理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
US8289037B2 (en) * | 2009-09-30 | 2012-10-16 | Alcatel Lucent |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measure current in power switchers |
CN101860236A (zh) | 2010-05-07 | 2010-10-13 | 马生茂 | 一种开关电源 |
US8447275B2 (en) * | 2010-12-03 | 2013-05-21 |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orporated | Lossless inductor current sensing in a switch-mode power supply |
EP2656493A4 (en) * | 2010-12-20 | 2017-10-25 |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Low-to-medium power single chip digital controlled dc-dc regulator for point-of-load applications |
JP2012182954A (ja) | 2011-03-02 | 2012-09-20 | Funai Electric Co Ltd | 電気機器 |
JP2013187938A (ja) | 2012-03-06 | 2013-09-19 | Shindengen Electric Mfg Co Ltd | 制御回路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スイッチング電源 |
WO2014028764A1 (en) | 2012-08-16 | 2014-02-20 |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 Modulated audio annunciator providing stand-alone high voltage compatibility |
JP6285235B2 (ja) * | 2014-03-25 | 2018-02-28 | ローム株式会社 | デジタル制御電源回路の制御回路、制御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デジタル制御電源回路、ならびに電子機器および基地局 |
CN104600813B (zh) | 2015-02-11 | 2017-12-19 | 南京矽力杰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 自适应输入电流限制的充电器及其控制方法 |
CN104767252A (zh) * | 2015-04-28 | 2015-07-08 | 高创(苏州)电子有限公司 | 平板电脑 |
TWI556564B (zh) * | 2015-09-18 | 2016-11-01 | 強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電路轉換器控制系統 |
US10868473B2 (en) | 2015-11-30 | 2020-12-15 |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Industries, Llc | Secondary side controlled control circuit for power converter with synchronous rectifier |
NL2015923B1 (en) | 2015-12-08 | 2017-06-28 | Eldolab Holding Bv | LED driver. |
CN105430812B (zh) | 2015-12-28 | 2017-11-10 | 南京瑞宝特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供电线路中的led驱动电路 |
US10541553B2 (en) | 2016-02-05 | 2020-01-21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Adapter and charging control method |
CN105634073B (zh) | 2016-03-10 | 2018-11-20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快速充电电路及用户终端 |
US10910861B2 (en) * | 2017-04-06 | 2021-02-02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Charging system, charging method, and power adapter |
-
2017
- 2017-04-25 WO PCT/CN2017/081849 patent/WO2018195776A1/zh unknown
- 2017-04-25 JP JP2019522271A patent/JP6720410B2/ja active Active
- 2017-04-25 KR KR1020197014399A patent/KR20190065444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7-04-25 CN CN201780031542.7A patent/CN109196750B/zh active Active
- 2017-04-25 EP EP17907363.0A patent/EP3484011B1/en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2-12 US US16/273,526 patent/US11133700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16742A (zh) * | 2008-04-29 | 2011-04-13 | 爱萨有限公司 | 低功率切换转换器的自调谐数字电流估计器 |
CN104467406A (zh) * | 2013-09-13 | 2015-03-25 | 杭州必易科技有限公司 | Led恒流驱动器 |
CN106026327A (zh) * | 2016-02-05 | 2016-10-12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充电装置、充电方法、电源适配器和终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484011A4 (en) | 2019-07-31 |
EP3484011B1 (en) | 2021-09-01 |
KR20190065444A (ko) | 2019-06-11 |
JP2019533976A (ja) | 2019-11-21 |
CN109196750A (zh) | 2019-01-11 |
WO2018195776A1 (zh) | 2018-11-01 |
US20190190305A1 (en) | 2019-06-20 |
EP3484011A1 (en) | 2019-05-15 |
JP6720410B2 (ja) | 2020-07-08 |
US11133700B2 (en) | 2021-09-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141057B (zh) | 适配器和充电控制方法 | |
CN108141058B (zh) | 适配器和充电控制方法 | |
KR102213689B1 (ko) | 충전 대기 설비 및 충전 방법 | |
CN108124498B (zh) | 均衡电路、待充电设备和充电控制方法 | |
CN109804542B (zh) | 电源提供电路、电源提供设备和控制方法 | |
CN109804541B (zh) | 电源提供电路、电源提供设备以及控制方法 | |
CN109874364B (zh) | 电源提供电路、电源提供设备以及控制方法 | |
EP3780325B1 (en) | Charging device and charging method | |
US11258289B2 (en) | Power supply circuit and adaptor | |
CN114784923A (zh) | 待充电设备和充电方法 | |
CN109845082B (zh) | 电源提供电路、电源提供设备以及控制方法 | |
TW201804285A (zh) | 適配器和充電控制方法 | |
WO2018068460A1 (zh) | 待充电设备和充电方法 | |
CN109196750B (zh) | 电源提供设备和充电控制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6106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