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69690A - 一种二元复配杀虫组合物及其制备得到的杀虫剂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二元复配杀虫组合物及其制备得到的杀虫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69690A
CN109169690A CN201811188159.5A CN201811188159A CN109169690A CN 109169690 A CN109169690 A CN 109169690A CN 201811188159 A CN201811188159 A CN 201811188159A CN 109169690 A CN109169690 A CN 1091696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gent
buprofezin
fenoxycarb
binary compound
insectic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8815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会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Shifunong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Shifunong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Shifunong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Shifunong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18815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69690A/zh
Publication of CN1091696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696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7/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not being member of a ring and having no bond to a carbon or hydrogen atom, e.g. derivatives of carbonic acid
    • A01N47/08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not being member of a ring and having no bond to a carbon or hydrogen atom, e.g. derivatives of carbonic acid the carbon atom having one or more single bonds to nitrogen atoms
    • A01N47/10Carbamic acid derivatives, i.e. containing the group —O—CO—N<; Thio analogues thereof
    • A01N47/12Carbamic acid derivatives, i.e. containing the group —O—CO—N<; Thio analogues thereof containing a —O—CO—N< group, or a thio analogue thereof, neither directly attached to a ring nor the nitrogen atom being a member of a heterocyclic r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72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nitrogen atoms and oxygen or sulfur atoms as ring hetero atoms
    • A01N43/88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nitrogen atoms and oxygen or sulfur atoms as ring hetero atoms six-membered rings with three ring hetero atom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nt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一种二元复配杀虫组合物,按照重量百分数计,包含苯氧威和噻嗪酮,所述苯氧威和噻嗪酮的重量百分数和为10‑50%,其余为去离子水;所述苯氧威和噻嗪酮的比为(1‑10):(10‑1)。本发明通过苯氧威、噻嗪酮以及其他助剂的合理复配,不仅能够起到延长有效期的作用,并且可以有效的提高实际的杀虫效果,降低杀虫剂的使用量。此外,采用的溶剂和助剂对环境友好,同时也能提高对蚧壳虫的防治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二元复配杀虫组合物及其制备得到的杀虫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虫组合物,具体是一种二元复配杀虫组合物。
背景技术
蚧壳虫是园林植物主要害虫种类之一,在我国危害园林植物的蚧壳虫600余种。国内分布较广,北方的东北、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新疆和南方多数省区均有发生。寄主有苹果、梨、桃、杏、李、梅、樱桃、醋栗、批把、葡萄、核桃、柿、无花果、桑、茶、丁香、棕树等,其中以核果类果树受害较重,特别是桃树受害最重。以雌成虫和若虫群集固着在果树枝干上吸食,偶尔危害果实和叶片。严重发生时介壳密集重叠,枝条表面凹凸不平,削弱树势,甚至引起枝条或全株死亡。桃园发生后,若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3~5年可将桃园毁坏。
对蚧壳虫来说,因其个体很小或微小,不活泼或不能活动,且被有蜡层、蜡壳、蜡粉、蜡丝等,因此给防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目前市场上防治蚧壳虫的主要是以有机磷类杀扑磷为主,此产品属于高毒高残留产品,不满足大众对于健康以及环保的需求。因此本领域急需开发出一种新型的低毒且杀毒效果良好的蚧壳虫杀虫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二元复配杀虫组合物,由活性组分苯氧威和噻嗪酮组成,所述苯氧威和噻嗪酮的重量比为(1-10):(10-1)。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苯氧威和噻嗪酮的重量比为(1-6):(6-1)。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苯氧威和噻嗪酮的重量比为(1-4):(4-1)。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苯氧威和噻嗪酮的重量比为1:4。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杀虫剂,还包含渗透剂,润湿分散剂,黄原胶,防冻剂,防腐剂,消泡剂,其余为水。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渗透剂为月桂氮卓酮或快速渗透剂T。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润湿分散剂为木质素磺酸盐、烷基磺酸盐、脂肪醇硫酸盐、烷基芳基磺酸盐、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杀虫剂的剂型为悬浮剂、水分散粒剂、乳油、可湿性粉剂、油悬浮剂、微囊悬浮剂、微囊悬浮-悬浮剂中的一种。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用于防治农业上危害作物生长的同翅目害虫。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同翅目害虫包含蚧壳虫。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低毒,环保,能够有效的杀除蚧壳虫,对于蚧壳虫的杀虫效果达到了95%以上,效果显著。
本发明通过苯氧威、噻嗪酮以及其他助剂的合理复配,不仅能够起到延长有效期的作用,并且可以有效的提高实际的杀虫效果,降低杀虫剂的使用量。此外,采用的溶剂和助剂对环境友好,同时也能提高对蚧壳虫的防治效果。
参考以下详细说明更易于理解本申请的上述以及其他特征、方面和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下面的详细描述的目的,应当理解,本发明可采用各种替代的变化和步骤顺序,除非明确规定相反。此外,除了在任何操作实例中,或者以其他方式指出的情况下,表示例如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成分的量的所有数字应被理解为在所有情况下被术语“约”修饰。因此,除非相反指出,否则在以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阐述的数值参数是根据本发明所要获得的期望性能而变化的近似值。至少并不是试图将等同原则的适用限制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每个数值参数至少应该根据报告的有效数字的个数并通过应用普通舍入技术来解释。
尽管阐述本发明的广泛范围的数值范围和参数是近似值,但是具体实例中列出的数值尽可能精确地报告。然而,任何数值固有地包含由其各自测试测量中发现的标准偏差必然产生的某些误差。
此外,应当理解,本文所述的任何数值范围旨在包括归入其中的所有子范围。例如,“1至10”的范围旨在包括介于(并包括)所述最小值1和所述最大值10之间的所有子范围,即具有等于或大于1的最小值和等于或小于10的最大值。
蚧壳虫:又名“介壳虫”。蚧壳虫是柑桔、柚子上的一类重要害虫,常见的有红圆蚧、褐圆蚧、康片蚧、矢尖蚧和吹绵蚧等。蚧壳虫危害叶片、枝条和果实。蚧壳虫往往是雄性有翅,能飞,雌虫和幼虫一经羽化,终生寄居在枝叶或果实上,造成叶片发黄、枝梢枯萎、树势衰退,且易诱发煤污病。
形态特征:
卵:椭圆形,长径0.2~0.3mm。初产淡粉红色,渐变淡黄褐色,孵化前为橘红色。
若虫:扁卵圆形,淡黄褐色,体长0.3mm左右。触角5节,腹末端具2根尾毛。两眼间有2个腺孔,分泌棉絮状毛覆盖身体。脱皮后眼、触角、足、尾毛均退化或消失,开始分泌介壳,第1次蜕皮负于介壳上,称壳点。
成虫:雌成虫介壳圆形,中央隆起、白色,直径2.0~2.5mm,壳点黄色,位于介壳正面中央稍偏旁。壳下虫体成心脏形,上下偏平,体长约1.0mm,淡黄或橘红色,臀板区深褐色,分节明显,节喙略突出。触角退化成瘤状,其上各生刚毛1条。前气门腺15个,排成半月形群。围阴腺5组均发达。臀板周缘共有4对对分的臀叶,以第一对最发达。雄成虫介壳鸭嘴状,长1.3mm,壳点橘红色,位于端首,其余部分蜡质洁白色,表面有3条纵隆起,末端上下横裂成两层。雄成虫体略呈长纺锤形,长0.6~0.7mm,翅展1.3mm,橙黄色。触角10节,念珠状,上生很多毛。腹部长,末端尖削,端部具1性刺交配器。
针对蚧壳虫的形态特点,对该类害虫的防治首选具有超强的内吸和渗透作用的药剂,药液经树体吸收后,蚧壳虫吮吸到有毒的树体汁液中毒死亡,杀虫效果好。用药建议在温度较高的下午使用,因为温度高,药液传导快,蚧壳虫易中毒,且该温度下蜡质层变软,利于药液渗透虫体。对高大、药液很难喷到的树木,可采用在树干中上部打孔注射杀虫剂,药液通过木质部导管输送传导到顶部,对虫龄大、蜡质层厚及难防治的蚧壳虫效果明显,操作简单,防治彻底。
苯氧威:是一种非萜烯类氨基甲酸酯化合物,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并具有昆虫生长调节剂作用,如破坏昆虫的蜕变,室内裂缝喷粉防治蟑螂、跳蚤等,可制成饵料防治火蚁、白蚁等多种蚁群,撤施于水中抑止蚊幼虫发育为成蚊;在棉田、果园、菜圃和观赏植物上,能有效的防治木虱、卷叶蛾等;在林业上防治松毛虫、美国白蛾、尺蠖、杨树舟蛾、苹果蠹蛾等。
苯氧威的结构式为:
苯氧威的CAS号为72490-01-8。
噻嗪酮:又称扑虱灵,属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可有效地防治水稻上的大叶蝉科、飞虱科:马铃薯上的大叶蝉科;柑橘、棉花和蔬菜上的粉虱科;柑橘上的蚧科、盾蚧科和粉蚧科。
噻嗪酮的结构式为:
噻嗪酮的CAS号为:69327-76-0。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二元复配杀虫组合物,由活性组分苯氧威和噻嗪酮组成,所述苯氧威和噻嗪酮的重量比为(1-10):(10-1)。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苯氧威和噻嗪酮的重量比为(1-6):(6-1)。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苯氧威和噻嗪酮的重量比为(1-6):(6-1)。
在更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苯氧威和噻嗪酮的重量比为1:4。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杀虫剂,还包含渗透剂,润湿分散剂,黄原胶,防冻剂,防腐剂和消泡剂;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一种二元复配杀虫组合物,按照重量百分数计,还包含4-9%的渗透剂,2-10%的润湿分散剂,0.1-0.5%的黄原胶,1-5%的防冻剂,0.1-0.5%的防腐剂,0.1-1%的消泡剂,其余为水;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一种二元复配杀虫组合物,按照重量百分数计,还包含6-7%的渗透剂,4-8%的润湿分散剂,0.1-0.3%的黄原胶,2-4%的防冻剂,0.1-0.3%的防腐剂,0.1-0.5%的消泡剂,其余为水;
在更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一种二元复配杀虫组合物,按照重量百分数计,还包含5%的渗透剂,6%的润湿分散剂,0.2%的黄原胶,3%的防冻剂,0.2%的防腐剂,0.3%的消泡剂,其余为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苯氧威和噻嗪酮的重量百分数和为10-50%;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苯氧威和噻嗪酮的重量百分数和为20-30%;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苯氧威和噻嗪酮的重量百分数和为25%。
渗透剂:广义概念是指一类能够帮助需要渗透的物质渗透到需要被渗透物质的化学品,工业上一般是使用表面活性剂(可以是阴离子或非离子的)或有机或无机溶剂。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渗透剂为月桂氮卓酮或快速渗透剂T。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渗透剂为快速渗透剂T。
润湿分散剂:顾名思义,润湿分散剂的主要作用是润湿和分散。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润湿分散剂为木质素磺酸盐、烷基磺酸盐、脂肪醇硫酸盐、烷基芳基磺酸盐、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润湿分散剂为烷基磺酸盐、脂肪醇硫酸盐、烷基芳基磺酸盐、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润湿分散剂为烷基磺酸盐、烷基芳基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在更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润湿分散剂为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购买自江苏省海安县国力化工有限公司。
黄原胶:又称黄胶、汉生胶,黄单胞多糖,是一种由假黄单胞菌属发酵产生的单孢多糖,由甘蓝黑腐病野油菜黄单胞菌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原料,经好氧发酵生物工程技术,切断1,6-糖苷键,打开支链后,在按1,4-键合成直链组成的一种酸性胞外杂多糖。
防冻剂:一种能在低温下防止物料中水分结冰的物质。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防冻剂为乙二醇、丙三醇、尿素、硫酸铵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在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防冻剂为乙二醇。
防腐剂:能够防止物质腐坏。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防腐剂为苯甲酸钠。
消泡剂:降低表面张力,抑制泡沫产生。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消泡剂是有机硅油、环氧大豆油、甲醇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消泡剂是有机硅油、甲醇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消泡剂是有机硅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元复配杀虫组合物的剂型,所述剂型为悬浮剂、水分散粒剂、乳油、可湿性粉剂、油悬浮剂、微囊悬浮剂和微囊悬浮-悬浮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用于防治农业上危害作物生长的同翅目害虫。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同翅目害虫包含蚧壳虫。
在我国,危害作物的蚧壳虫600多种。主要分为球蚧类、绵蚧类、粉蚧类和盾蚧类四大类。对于球蚧类蚧壳虫,比较典型的有日本龟蜡蚧、朝鲜球坚蜡蚧、褐盔蜡蚧和枣球蜡蚧;对于绵蚧类蚧壳虫,比较典型的有草履蚧、吹棉蚧、柿绒蚧和棉根新珠硕蚧;对于粉蚧类蚧壳虫,比较典型的有康氏粉蚧、柿粉蚧和玉米根葵粉蚧;对于盾蚧类蚧壳虫,比较典型的有梨园蚧、矢尖蚧和榆牡蛎蚧。
不同种类的蚧壳虫,生长习性不同,外观不同,喜好侵袭的作物也不同,对于药物的反应也不同。在本发明中,本发明人意外的发现,本发明所提供的杀虫剂对于蚧壳虫的杀虫效果达到了95%以上,其中,尤其是康氏粉蚧,对于这两者的治疗效果达到了98%以上。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元复配杀虫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具体制备方法为:
在常温下(25±5℃),按照重量百分数计,将配方量的苯氧威、噻嗪酮、防冻剂、防腐剂、消泡剂、渗透剂和黄原胶充分混合,得到A组分,再将A组分缓缓加入去离子水中,并继续搅拌1h,得到杀虫组合物。加入速度为本领域惯用的速度,目的只是为了充分混合均匀,不作具体限制。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
实施例
实施例1
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二元复配杀虫组合物,按照重量百分数计,包含如下组分:苯甲威2.3%,噻嗪酮23%,渗透剂5%,润湿分散剂6%,黄原胶0.2%,防冻剂3%,防腐剂0.2%,消泡剂0.3%,其余为去离子水。所述渗透剂是快速渗透剂T,所述润湿分散剂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所述防冻剂是乙二醇,所述防腐剂是苯甲酸钠,所述消泡剂是有机硅油。
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二元复配杀虫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制备方法为在常温下(25±5℃),按照重量百分数计,将配方量的苯氧威、噻嗪酮、防冻剂、防腐剂、消泡剂、渗透剂和黄原胶充分混合,得到A组分,再将A组分缓缓加入去离子水中,并继续搅拌1h,得到杀虫组合物。加入速度为本领域惯用的速度,目的只是为了充分混合均匀,不作具体限制。
实施例2
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二元复配杀虫组合物,按照重量百分数计,组分与实施例1相似,区别在于,按照重量百分数计,苯甲威23%,2.3%。
实施例3
实施例3提供了一种二元复配杀虫组合物,按照重量百分数计,组分与实施例1相似,区别在于,按照重量百分数计,苯甲威3.5%,21%。
实施例4
实施例4提供了一种二元复配杀虫组合物,按照重量百分数计,组分与实施例1相似,区别在于,按照重量百分数计,苯甲威21%,3.5%。
实施例5
实施例5提供了一种二元复配杀虫组合物,按照重量百分数计,组分与实施例1相似,区别在于,按照重量百分数计,苯甲威20%,5%。
实施例6
实施例6提供了一种二元复配杀虫组合物,按照重量百分数计,组分与实施例1相似,区别在于,按照重量百分数计,苯甲威5%,20%。
实施例7
实施例7提供了一种二元复配杀虫组合物,按照重量百分数计,组分与实施例1相似,区别在于,按照重量百分数计,苯甲威2%,8%。
实施例8
实施例8提供了一种二元复配杀虫组合物,按照重量百分数计,组分与实施例1相似,区别在于,按照重量百分数计,苯甲威10%,40%。
实施例2-8均提供了一种二元复配杀虫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性能测试
1)室内活性测试
试验靶标
针对球蚧类、绵蚧类、粉蚧类和盾蚧类四大类蚧壳虫分别选择一种蚧壳虫作为实验靶标
a.球蚧类
供试日本龟蜡蚧(Ceroplastes japonicas Guaind),虫源选自黑龙江牡丹江市,在不接触任何药剂的情况下,室内以盆栽桃树苗饲养1代。饲养室温度为25±1℃,光照:黑暗为16h:8h,光照强度为2000lux,相对湿度为80%。挑选生长一致的2-3龄若虫作为生物测定的虫源。
b.绵蚧类
供试吹棉蚧,虫源选自广东省广州市,在不接触任何药剂的情况下,室内以盆栽百日菊饲养1代。饲养室温度为25±1℃,光照:黑暗为16h:8h,光照强度为2000lux,相对湿度为80%。挑选生长一致的2-3龄若虫作为生物测定的虫源。
c.粉蚧类
供试康氏粉蚧(Pseudococcus comstocki Kuwana),虫源选自黑龙江牡丹江市,在不接触任何药剂的情况下,室内以盆栽桃树苗饲养1代。饲养室温度为25±1℃,光照:黑暗为16h:8h,光照强度为2000lux,相对湿度为80%。挑选生长一致的2-3龄若虫作为生物测定的虫源。
d.盾蚧类
供试榆牡蛎蚧,虫源选自陕西省西安市,在不接触任何药剂的情况下,室内以盆栽玫瑰花饲养1代。饲养室温度为25±1℃,光照:黑暗为16h:8h,光照强度为2000lux,相对湿度为80%。挑选生长一致的2-3龄若虫作为生物测定的虫源。
仪器设备
人工气候箱(RXZ-280B),电子天平(FA2104S,感量0.1mg),容量瓶,试管,烧杯,移液管,打孔器,镊子,脱酯棉,滤纸,记号笔,秒表等。
试验设计
按照实施例1-8所提供的配方和制备方法分别制成母液,再用去离子水按照等比数列稀释成系列浓度,进行预备实验,在此基础上,确定各药剂实验浓度范围,各药剂按有效成分含量分别设5个浓度处理,每种浓度制成评价分成4份,以不含药剂相同含量的溶剂水溶液作对照,各药剂具体浓度处理如下:
苯氧威 20、10、5、2.5、1.25mg a.i/L
噻嗪酮 20、10、5、2.5、1.25mg a.i/L
实施例1 20、10、5、2.5、1.25mg a.i/L
实施例2 20、10、5、2.5、1.25mg a.i/L
实施例3 20、10、5、2.5、1.25mg a.i/L
实施例4 20、10、5、2.5、1.25mg a.i/L
实施例5 20、10、5、2.5、1.25mg a.i/L
实施例6 20、10、5、2.5、1.25mg a.i/L
实施例7 20、10、5、2.5、1.25mg a.i/L
实施例8 20、10、5、2.5、1.25mg a.i/L
对照 -----
浸叶法测试
a.球蚧类
取盆栽桃树苗嫩叶若干,将叶片浸于梯度浓度药剂中10s,取出晾干,置于含有保湿滤纸的培养皿中,浸叶过程中为避免高浓度药液对低浓度药液的影响,先浸对照组叶片,再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进行。用毛笔将日本龟蜡蚧接入培养皿中,每皿10头,每2皿为一次重复,每浓度处理4次重复。
将试虫置于温度为25±1℃,光暗周期L:D=16h:8h,相对湿度为80%的培养箱中培养和观察。
b.绵蚧类
取盆栽百日菊嫩叶若干,将叶片浸于梯度浓度药剂中10s,取出晾干,置于含有保湿滤纸的培养皿中,浸叶过程中为避免高浓度药液对低浓度药液的影响,先浸对照组叶片,再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进行。用毛笔将吹棉蚧接入培养皿中,每皿10头,每2皿为一次重复,每浓度处理4次重复。
将试虫置于温度为25±1℃,光暗周期L:D=16h:8h,相对湿度为80%的培养箱中培养和观察。
c.粉蚧类
取盆栽桃树苗嫩叶若干,将叶片浸于梯度浓度药剂中10s,取出晾干,置于含有保湿滤纸的培养皿中,浸叶过程中为避免高浓度药液对低浓度药液的影响,先浸对照组叶片,再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进行。用毛笔将康氏粉蚧接入培养皿中,每皿10头,每2皿为一次重复,每浓度处理4次重复。
将试虫置于温度为25±1℃,光暗周期L:D=16h:8h,相对湿度为80%的培养箱中培养和观察。
d.盾蚧类
取盆栽玫瑰花若干,将花瓣浸于梯度浓度药剂中10s,取出晾干,置于含有保湿滤纸的培养皿中,浸叶过程中为避免高浓度药液对低浓度药液的影响,先浸对照组叶片,再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进行。用毛笔将榆牡蛎蚧接入培养皿中,每皿10头,每2皿为一次重复,每浓度处理4次重复。
将试虫置于温度为25±1℃,光暗周期L:D=16h:8h,相对湿度为80%的培养箱中培养和观察。
调查
处理后48h调查试虫死亡情况,以毛笔尖轻触虫子,虫子不能爬过一个虫体长度的记为死亡。记录总虫数和死虫数。
数据统计
根据调查结果,按公式(1)、(2)计算各处理浓度对试虫的校正死亡率,单位为百分率(%)。
式中:P为死亡率,K为死亡虫数,N为处理总虫数。
式中:P1为校正死亡率,Pt为处理死亡率,P0为对照死亡率。
在实验中,每组80头,分为4组,每组20头。
四大类蚧壳虫的死亡率与校正死亡率分别见表1和表4。
CK代表空白对照试样。
表1日本龟蜡蚧的死亡统计结果
表2吹棉蚧的死亡统计结果
表3康氏粉蚧的死亡统计结果
表4榆牡蛎蚧的死亡统计结果
2)田间药效验证测验
利用实施例6、7和8所述的配方和制备方法制得的药剂来验证本发明对蚧壳虫的防治效果。选取2种常见的蚧壳虫侵蚀的植物,每个实施例取2个区域,分别为柑橘树林和桃树林,每个区域随机选择3个点,每点标记10株树苗,于介壳虫发生高峰期均匀喷雾,施药前调查虫口基数,第一次施药后3天记载残留活虫数,第一次施药后7天进行第二次施药,第二次施药后7天再次记载残留活虫数,计算虫口减退率及校正防效。同时调查供试作物有无药害症状,以此来确定药剂的安全性。
林间施药防治效果验证结果见表4、5、和6。
表4柑橘树林间防治蚧壳虫药效验证结果
表5桃树林间防治蚧壳虫药效验证结果
式中,Pe:处理区防治前后的活虫差数(用百分率表示)
Pck:对照区防治前后种群增加或减少百分率。
±:当对照区种群增加时用“+”号,对照区种群减少时用“—”号。
表6蚧壳虫防治效果
对于苯氧威来说,单独使用苯氧威对于蚧壳虫的效果一般,对于蚧壳虫的消灭速度小于蚧壳虫的繁衍速度,整体效果平平;对于噻嗪酮来说,低含量的噻嗪酮的防治疗效一般,高含量的噻嗪酮则会造成土壤污染。虽有现有技术提到这两种物质组合,但本发明人经过试验,发现对于蚧壳虫的杀虫效果不可能超过70%。此外,单独使用苯氧威和噻嗪酮还会导致蚧壳虫对药物产生抗药性,常此以往,效果不佳。
本发明人通过大量的研究,创造性的将苯氧威和噻嗪酮按1:4的重量比进行复配,并选择合适的助剂,选择合适的量,制得的杀虫剂效果显著,且不会让蚧壳虫产生抗药性,对蚧壳虫的杀除效果达到95%以上,此外,本发明人发现,对于康氏粉蚧的杀除效果最佳,达到了98%以上。
康氏粉蚧广泛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山西、河北、山东等。寄主于金桔、刺槐、樟树、佛手瓜、苹果、梨、桃、李、杏、山楂、葡萄君子兰、麒麟掌、竹节万年青等。若虫和雌成虫刺吸芽、叶、果实、枝叶:及根部的汁液,嫩枝和根部受害常肿胀且易纵裂而枯死。幼果受害多成畸形果。排泄蜜露常引起霉病发生,影响光合作用。目前对于康氏粉蚧的防治主要采用天敌和人工扫除的方法,费时费力,采用本发明所制得的杀虫剂操作简单,效果显著,降低了防治的人工成本,同时还提升了作物的产量与质量,从而为全国的相关作物的物价降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Claims (10)

1.一种二元复配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活性组分苯氧威和噻嗪酮组成,所述苯氧威和噻嗪酮的重量比为(1-10):(10-1)。
2.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元复配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苯氧威和噻嗪酮的重量比为(1-6):(6-1)。
3.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元复配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苯氧威和噻嗪酮的重量比为(1-6):(6-1)。
4.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元复配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苯氧威和噻嗪酮的重量比为1:4。
5.一种杀虫剂,由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二元复配杀虫组合物所制得,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渗透剂,润湿分散剂,黄原胶,防冻剂,防腐剂,消泡剂,其余为去离子水。
6.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一种杀虫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剂为月桂氮卓酮或快速渗透剂T。
7.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一种杀虫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湿分散剂为木质素磺酸盐、烷基磺酸盐、脂肪醇硫酸盐、烷基芳基磺酸盐、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8.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杀虫剂,其特征在于,剂型为悬浮剂、水分散粒剂、乳油、可湿性粉剂、油悬浮剂、微囊悬浮剂、微囊悬浮-悬浮剂中的一种。
9.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杀虫剂用于防治农业上危害作物生长的同翅目害虫的用途。
10.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同翅目害虫包含蚧壳虫。
CN201811188159.5A 2018-10-12 2018-10-12 一种二元复配杀虫组合物及其制备得到的杀虫剂 Pending CN1091696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88159.5A CN109169690A (zh) 2018-10-12 2018-10-12 一种二元复配杀虫组合物及其制备得到的杀虫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88159.5A CN109169690A (zh) 2018-10-12 2018-10-12 一种二元复配杀虫组合物及其制备得到的杀虫剂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69690A true CN109169690A (zh) 2019-01-11

Family

ID=649482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88159.5A Pending CN109169690A (zh) 2018-10-12 2018-10-12 一种二元复配杀虫组合物及其制备得到的杀虫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69690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18060A (zh) * 2000-03-07 2003-05-14 詹森药业有限公司 杀虫剂组合物及其作为保护剂的应用
CN103385251A (zh) * 2012-05-12 2013-11-13 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一种含吡丙醚的杀虫组合物
WO2014064681A1 (en) * 2012-10-26 2014-05-01 Makhteshim Chemical Works Ltd. Pesticide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invertebrate pests
CN105494389A (zh) * 2015-11-30 2016-04-20 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二元活性组分的增效复配组合物
CN106035349A (zh) * 2016-03-29 2016-10-26 日本农药株式会社 农园艺用有害生物防除剂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18060A (zh) * 2000-03-07 2003-05-14 詹森药业有限公司 杀虫剂组合物及其作为保护剂的应用
CN103385251A (zh) * 2012-05-12 2013-11-13 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一种含吡丙醚的杀虫组合物
WO2014064681A1 (en) * 2012-10-26 2014-05-01 Makhteshim Chemical Works Ltd. Pesticide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invertebrate pests
CN105494389A (zh) * 2015-11-30 2016-04-20 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二元活性组分的增效复配组合物
CN106035349A (zh) * 2016-03-29 2016-10-26 日本农药株式会社 农园艺用有害生物防除剂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57238B (zh) 一种红缘天牛的引诱剂及其引诱方法
CN104855412A (zh) 一种含有螺虫乙酯和呋虫胺的可分散油悬浮剂
CN101999418A (zh) 一种防治金秋梨病虫害的植物源农药及其配制和应用
CN103783093A (zh) 一种具有杀菌、防治线虫作用的组合物
BR112020003643A2 (pt) miticida e aplicação concreta
CN101589716A (zh) 蛇床子素与苦参碱的复配杀虫剂及其应用
CN102726450B (zh) 一种含有螺虫乙酯的农药悬乳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053620A (zh) 昆虫病原线虫虫尸剂
CN109526977B (zh) 一种具有强内吸传导特性和触杀作用的防治天牛的高效膏剂及其使用方法
CN117981776A (zh) 粘毛香青的生物防治用途及其生防制剂、制备方法与生物防治方法
CN107455377B (zh) 一种促进植物生长持效期长的落叶果树清园用农药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11094A (zh) 林果防虫涂抹剂、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106783A (zh) 一种防治油茶蛀干天牛的组合物
CN113558061B (zh) 黑绒鳃金龟诱捕剂活性组分、诱捕剂及诱捕方法
KR20130098765A (ko) 식물 정유를 함유하는 버섯파리 살충제 조성물
CN109169690A (zh) 一种二元复配杀虫组合物及其制备得到的杀虫剂
CN102487966B (zh) 一种有效防治松梢螟的植物源农药及其制备和应用
Nishida et al. The erinose mite of lychee
CN103875703A (zh) 一种防治天牛的农药膏剂
CN107333819A (zh) 一种天然苦参碱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58683B (zh) 一种具有内吸传导作用的防治天牛的药膏及其使用方法
CN102498984B (zh) 应用柠檬香茅精油防治小菜蛾的方法
CN114009429A (zh) 一种植物保护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281137C (zh) 猕猴桃属植物资源的杀虫应用
CN111436453B (zh) 一种防治绿盲蝽的复配杀虫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