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11094A - 林果防虫涂抹剂、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林果防虫涂抹剂、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11094A
CN105211094A CN201510699930.5A CN201510699930A CN105211094A CN 105211094 A CN105211094 A CN 105211094A CN 201510699930 A CN201510699930 A CN 201510699930A CN 105211094 A CN105211094 A CN 1052110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paration
orthene
imidacloprid
liniment
insect prot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9993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11094B (zh
Inventor
王振亮
李玉平
李开森
李梦钗
邵学红
刘满光
徐振华
孙文元
侯军铭
李瑞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69993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11094B/zh
Publication of CN1052110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110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110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1109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林果防虫涂抹剂、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林果防虫害技术领域。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乙酰甲胺磷制剂3~29.5份,吡虫啉制剂2~31份,农用氨基酸原粉、黄腐酸、腐殖酸中的一种或几种3~10份,羧甲基纤维素、聚丙烯酰胺、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几种2~22份,水3~86份,乙酰甲胺磷制剂中有效成分乙酰甲胺磷质量含量为15-92%;吡虫啉制剂中有效成分吡虫啉质量含量为5-70%;农用氨基酸原粉中氨基酸质量含量≥25%。本发明涂抹剂一年一次涂抹即可达到防虫害目的,与现有杀虫剂喷施相比,效果好,省时省力,避免了环境的污染;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

Description

林果防虫涂抹剂、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林果防虫害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气候和环境的变化,果树各种病虫危害也日趋严重,并且时常爆发性发生,造成农药大量使用,致使人畜中毒,农药残留,土壤及水质污染,生态环境失衡等问题日益突出,对人类自身的健康危害巨大。目前常规喷雾防治已不能适应农村果树产业发展的需要,首先,农村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果树管理以老年人和妇女为主,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喷药次数多,劳动强度大,老年人无法承受;其次,喷雾防治有90%以上的药剂滴落于土壤和漂移在空气中而损失掉,引起严重的空气、土壤和水污染,对有益昆虫以及人类自身造成伤害,致使次要有害生物成为主要为害种群和有害生物的再猖獗(如:枣树绿盲蝽蟓、皮暗斑螟等),防治成本越来越高,病虫害给林农带来的损失越来越大,已不适应人们对环境和食品安全的要求。因此研究一种简便易行,一次施药长时间有效的的方法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林果防虫涂抹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涂抹剂一年一次涂抹即可达到防虫害目的,与现有杀虫剂喷施相比,效果好,省时省力,避免了环境的污染;该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林果防虫涂抹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组分:
乙酰甲胺磷制剂3~29.5份,
吡虫啉制剂2~31份,
农用氨基酸原粉、黄腐酸、腐殖酸中的一种或几种3~10份,
羧甲基纤维素、聚丙烯酰胺、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几种2~22份,
水3~86份;
乙酰甲胺磷制剂中有效成分乙酰甲胺磷质量含量为15-92%;吡虫啉制剂中有效成分吡虫啉质量含量为5-70%;农用氨基酸原粉中氨基酸质量含量≥25%。
优选的,还包括
农药警示色1~4.5份。
优选的,水为蒸馏水。
优选的,包括如下质量份的组分:
乙酰甲胺磷制剂5-12份,
吡虫啉制剂15-22份,
农用氨基酸原粉、黄腐酸、腐殖酸中的一种或几种4-8份,
羧甲基纤维素、聚丙烯酰胺、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几种2-10份,
水46-73份。
进一步优选的,还包括
农药警示色1-2份。
优选的,乙酰甲胺磷制剂为乙酰甲胺磷乳油、乙酰甲胺磷水分散粒剂、乙酰甲胺磷可湿性粉剂、乙酰甲胺磷可溶粉剂或乙酰甲胺磷可溶粒剂。
优选的,吡虫啉制剂为吡虫啉乳油、吡虫啉水分散粒剂或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林果防虫涂抹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在容器内加入1/3~2/3质量的水,加热至39~65℃,加入羧甲基纤维素、聚丙烯酰胺、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几种,搅拌溶解;然后升温至60~85℃,加入农用氨基酸原粉、黄腐酸和腐殖酸中的一种或几种,至溶液体系pH值为4.6~6.0,在升温过程中通过充氮气或搅拌使组分呈均匀态,充氮气或搅拌2~4小时后放置到常温,得透明的粘稠液;最后在粘稠液中加入用水溶解后的乙酰甲胺磷制剂和吡虫啉制剂,补充加入剩余水,混合均匀,即得到林果防虫涂抹剂。
优选的,林果防虫涂抹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在容器内加入1/3~2/3质量的水,加热至39~65℃,加入羧甲基纤维素、聚丙烯酰胺、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几种,农药警示色,搅拌溶解;然后升温至60~85℃,加入农用氨基酸原粉、黄腐酸和腐殖酸中的一种或几种,至溶液体系pH值为4.6~6.0,在升温过程中通过充氮气或搅拌使组分呈均匀态,充氮气或搅拌2~4小时后放置到常温,得透明的粘稠液;最后在粘稠液中加入用水溶解后的乙酰甲胺磷制剂和吡虫啉制剂,补充加入剩余水,混合均匀,即得到林果防虫涂抹剂。
本发明还包括林果防虫涂抹剂在防治枣树、苹果树、梨树和林木害虫中的应用,涂抹于树干。
各组分的作用:
乙酰甲胺磷制剂和吡虫啉制剂的作用:
乙酰甲胺磷制剂和吡虫啉制剂是符合国家“A级绿色食品”和“农产品安全质量”生产标准的农药,用于害虫防治。
乙酰甲胺磷制剂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广谱性有机磷杀虫剂,具有内吸、胃毒和触杀作用,可防治多种咀嚼式、刺吸式口器害虫和害螨,适用于蔬菜、茶树、烟草、果树、棉花、水稻、小麦、油菜等作物,持效期达10~15天。
吡虫啉制剂是烟碱类高效内吸杀虫剂,残留期长达25天左右。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对人、畜、植物和天敌安全等特点,主要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粉虱、叶蝉、蓟马等,但对线虫和红蜘蛛无效。
乙酰甲胺磷制剂和吡虫啉制剂配合使用有如下优点:1.可以弥补单剂不足,扩大农药的防治范围,实现一药多治;2.各自的致毒作用协同促进,互为增效;3.杀虫效果好,减少防治成本。
农用氨基酸原粉、黄腐酸和腐殖酸的作用:
农用肥料,可提高各组分的作用,作为农药的稳定剂、增效剂使用。
其作用是:增加农药的渗透性,使药剂更易在植物表面展开、附着和吸收,并通过对原农药的化学修饰,确保制剂长期存放稳定有效。
羧甲基纤维素、聚丙烯酰胺、聚乙烯醇的作用:
增稠,防流失。它可以把原农药更好的吸附在涂抹部位,减少农药的流失,从而确保集中供药。
农药警示色的作用:
区别于水,防止人为误食;提高感官度,提升产品档次;和其它产品作区分。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涂抹剂涂抹后在树干表层形成浓缩药剂环,该涂抹剂将农药均匀保持到树干四周集中释放,被树体快速吸收后,经叶片蒸腾拉动,快速将药剂运达树冠各部位,杀灭取食害虫;
(2)本发明涂抹剂涂抹后在树干表层形成浓缩药剂膜,该药剂膜耐雨水冲刷,防止药剂由于雨水冲刷流入土壤,造成土壤污染;
(3)药剂膜可封闭树干涂抹部位,保持湿度,保证该部位的药剂长时间释放与吸收;
(4)本发明方法防治害虫,不受天气和树体高度的影响,一次用药全年有效,农药持效期长,应用范围广泛,局部用药无漂移、不污染环境、不伤天敌,可长期使用,而且劳动强度小、简便易用、易于推广,可适用于枣、苹果、梨等果树和林木害虫的防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的实施例所用原料的生产厂家如下:
30%乙酰甲胺磷乳油生产厂家为河北威远生化农药有限公司;
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生产厂家为河北三农农用化工有限公司;
10%吡虫啉乳油生产厂家为天津百灵生物化工有限公司;
75%乙酰甲胺磷可溶粉剂生产厂家为湖北沙隆达股份有限公司;
农用氨基酸原粉生产厂家为上海丰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实施例1
林果防虫涂抹剂采用下述质量的组分制成:10kg50%乙酰甲胺磷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含量为5kg)、31kg10%吡虫啉乳油(有效成分含量为3.1kg)、3kg黄腐酸、16kg羧甲基纤维素、2kg农药警示色、38kg水。
制备方法:首先在容器内加入2/3质量的水,加热至65℃后,依次加入羧甲基纤维素和农药警示色,搅拌溶解;然后升温至70~80℃,加入黄腐酸,至溶液体系pH值为6.0,在升温过程中通过搅拌使组分呈均匀态,搅拌2小时后放置到常温,得透明的粘稠液;最后在粘稠液中加入用水溶解后的50%乙酰甲胺磷水分散粒剂和10%吡虫啉乳油,补充加入剩余水,混合均匀,即得到林果防虫涂抹剂。
实施例2
林果防虫涂抹剂采用下述质量的组分制成:5kg30%乙酰甲胺磷乳油(有效成分含量为1.5kg)、7kg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含量为4.9kg)、7kg农用氨基酸原粉、8kg羧甲基纤维素、1kg农药警示色、72kg蒸馏水。
制备方法:首先在容器内加入2/3质量的蒸馏水,加热至39℃后,依次加入羧甲基纤维素和农药警示色,搅拌溶解;然后升温至65~75℃,加入农用氨基酸原粉,至溶液体系pH值为5.0),在升温过程中通过充氮气使组分呈均匀态,充氮气3小时后放置到常温,得透明的粘稠液;最后在粘稠液中加入用蒸馏水溶解后的30%乙酰甲胺磷乳油和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补充加入剩余蒸馏水,混合均匀,即得到林果防虫涂抹剂。
实施例3
林果防虫涂抹剂采用下述质量的组分制成:16kg75%乙酰甲胺磷可溶粉剂(有效成分含量为12kg)、16kg10%吡虫啉乳油(有效成分含量为1.6kg)、10kg腐殖酸、2kg聚丙烯酰胺、3kg农药警示色、53kg蒸馏水。
制备方法:首先在容器内加入1/3质量的蒸馏水,加热至55℃后,依次加入聚丙烯酰胺和农药警示色,搅拌溶解;然后升温至60~70℃,加入腐殖酸,至溶液体系pH值为5.0,在升温过程中通过充氮气使组分呈均匀态,充氮气3小时后放置到常温,得透明的粘稠液;最后在粘稠液中加入用蒸馏水溶解后的75%乙酰甲胺磷可溶粉剂和10%吡虫啉乳油,补充加入剩余蒸馏水,混合均匀,即得到林果防虫涂抹剂。
实施例4
林果防虫涂抹剂采用下述质量的组分制成:29.5kg15%乙酰甲胺磷乳油(有效成分含量为4.425kg)、5kg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含量为4kg)、3kg黄腐酸、5kg腐殖酸、10kg聚乙烯醇、1kg农药警示色、46.5kg蒸馏水。
制备方法:首先在容器内加入2/3质量的蒸馏水,加热至40℃后,依次加入聚乙烯醇和农药警示色,搅拌溶解;然后升温至65~75℃,加入黄腐酸和腐殖酸,至溶液体系pH值为4.8,在升温过程中通过搅拌使组分呈均匀态,搅拌4小时后放置到常温,得透明的粘稠液;最后在粘稠液中加入用蒸馏水溶解后的15%乙酰甲胺磷乳油和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补充加入剩余蒸馏水,混合均匀,即得到林果防虫涂抹剂。
实施例5
林果防虫涂抹剂采用下述质量的组分制成:3kg30%乙酰甲胺磷乳油(有效成分含量为0.9kg)、2kg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含量为1.4kg)、4kg农用氨基酸原粉、5kg羧甲基纤维素、1kg农药警示色、85kg蒸馏水。
制备方法:首先在容器内加入2/3质量的蒸馏水,加热至59℃后,依次加入羧甲基纤维素和农药警示色,搅拌溶解;然后升温至75~85℃,加入农用氨基酸原粉,至溶液体系pH值为6.0,在升温过程中通过搅拌使组分呈均匀态,搅拌3小时后放置到常温,得透明的粘稠液;最后在粘稠液中加入用蒸馏水溶解后的30%乙酰甲胺磷乳油和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补充加入剩余蒸馏水,混合均匀,即得到林果防虫涂抹剂。
实施例6
林果防虫涂抹剂采用下述质量的组分制成:12kg25%乙酰甲胺磷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含量为3kg)、22kg5%吡虫啉乳油(有效成分含量为1.1kg)、2kg黄腐酸、2kg农用氨基酸原粉、5kg羧甲基纤维素、5kg聚丙烯酰胺、1kg农药警示色、53kg蒸馏水。
制备方法:首先在容器内加入2/3质量的蒸馏水,加热至40℃后,依次加入羧甲基纤维素、聚丙烯酰胺和农药警示色,搅拌溶解;然后升温至65~75℃,加入黄腐酸和农用氨基酸原粉,至溶液体系pH值为4.7,在升温过程中通过搅拌使组分呈均匀态,搅拌4小时后放置到常温,得透明的粘稠液;最后在粘稠液中加入用蒸馏水溶解后的25%乙酰甲胺磷可湿性粉剂和5%吡虫啉乳油,补充加入剩余蒸馏水,混合均匀,即得到林果防虫涂抹剂。
实施例7
林果防虫涂抹剂采用下述质量的组分制成:3kg92%乙酰甲胺磷可溶粒剂(有效成分含量为2.76kg)、20kg10%吡虫啉乳油(有效成分含量为2kg)、3kg农用氨基酸原粉、1kg腐殖酸、10kg聚乙烯醇、12kg聚丙烯酰胺、1kg农药警示色、50kg蒸馏水。
制备方法:首先在容器内加入2/3质量的蒸馏水,加热至40℃后,依次加入聚乙烯醇、聚丙烯酰胺和农药警示色,搅拌溶解;然后升温至65~75℃,加入农用氨基酸原粉和腐殖酸,至溶液体系pH值为5.5,在升温过程中通过搅拌使组分呈均匀态,搅拌3小时后放置到常温,得透明的粘稠液;最后在粘稠液中加入用蒸馏水溶解后的92%乙酰甲胺磷可溶粒剂和10%吡虫啉乳油,补充加入剩余蒸馏水,混合均匀,即得到林果防虫涂抹剂。
实施例8
林果防虫涂抹剂采用下述质量的组分制成:3kg30%乙酰甲胺磷乳油(有效成分含量为0.9kg)、2kg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含量为1.4kg)、2kg农用氨基酸原粉、2kg黄腐酸、2kg腐殖酸、5kg聚乙烯醇、5kg羧甲基纤维素、4.5kg农药警示色、74.5kg蒸馏水。
制备方法:首先在容器内加入2/3质量的蒸馏水,加热至40℃后,加入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和农药警示色,搅拌溶解;然后升温至60~70℃,加入农用氨基酸原粉、黄腐酸和腐殖酸,至溶液体系pH值为5.0,在升温过程中通过搅拌使组分呈均匀态,搅拌4小时后放置到常温,得透明的粘稠液;最后在粘稠液中加入用蒸馏水溶解后的30%乙酰甲胺磷乳油和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补充加入剩余蒸馏水,混合均匀,即得到林果防虫涂抹剂。
实施例9
林果防虫涂抹剂采用下述质量的组分制成:4kg30%乙酰甲胺磷乳油(有效成分含量为1.2kg)、3kg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含量为2.1kg)、3kg农用氨基酸原粉、4kg黄腐酸、3kg腐殖酸、3kg聚乙烯醇、4kg羧甲基纤维素、5kg聚丙烯酰胺、1kg农药警示色、70kg蒸馏水。
制备方法:首先在容器内加入2/3质量的蒸馏水,加热至45℃后,加入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聚丙烯酰胺和农药警示色,搅拌溶解;然后升温至60~70℃,加入农用氨基酸原粉、黄腐酸和腐殖酸,至溶液体系pH值为5.2,在升温过程中通过搅拌使组分呈均匀态,搅拌3小时后放置到常温,得透明的粘稠液;最后在粘稠液中加入用蒸馏水溶解后的30%乙酰甲胺磷乳油和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补充加入剩余蒸馏水,混合均匀,即得到林果防虫涂抹剂。
实施例10
林果防虫涂抹剂采用下述质量的组分制成:5kg30%乙酰甲胺磷乳油(有效成分含量为1.5kg)、15kg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含量为10.5kg)、8kg农用氨基酸原粉、2kg羧甲基纤维素、2kg农药警示色、68kg蒸馏水。
制备方法:首先在容器内加入2/3质量的蒸馏水,加热至40℃后,依次加入羧甲基纤维素和农药警示色,搅拌溶解;然后升温至65~75℃,加入农用氨基酸原粉,至溶液体系pH值为5.0,在升温过程中通过充氮气使组分呈均匀态,充氮气3小时后放置到常温,得透明的粘稠液;最后在粘稠液中加入用蒸馏水溶解后的30%乙酰甲胺磷乳油和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补充加入剩余蒸馏水,混合均匀,即得到林果防虫涂抹剂。
实施例11
林果防虫涂抹剂采用下述质量的组分制成:9kg30%乙酰甲胺磷乳油(有效成分含量为2.7kg)、18.5kg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含量为12.95kg)、6kg黄腐酸、4kg聚丙烯酰胺、2kg农药警示色、60.5kg蒸馏水。
制备方法:首先在容器内加入2/3质量的蒸馏水,加热至50℃后,依次加入聚丙烯酰胺和农药警示色,搅拌溶解;然后升温至75~85℃,加入黄腐酸,至溶液体系pH值为5.5,在升温过程中通过搅拌使组分呈均匀态,搅拌3小时后放置到常温,得透明的粘稠液;最后在粘稠液中加入用蒸馏水溶解后的30%乙酰甲胺磷乳油和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补充加入剩余蒸馏水,混合均匀,即得到林果防虫涂抹剂。
实施例12
林果防虫涂抹剂采用下述质量的组分制成:5kg30%乙酰甲胺磷乳油(有效成分含量为8.85kg)、4kg10%吡虫啉乳油(有效成分含量为3.1kg)、3kg黄腐酸、2kg羧甲基纤维素、3kg蒸馏水。
制备方法:首先在容器内加入2/3质量的蒸馏水,加热至40℃后,加入羧甲基纤维素,搅拌溶解;然后升温至65~75℃,加入黄腐酸,至溶液体系pH值为5,在升温过程中通过搅拌使组分呈均匀态,搅拌3小时后放置到常温,得透明的粘稠液;最后在粘稠液中加入用蒸馏水溶解后的30%乙酰甲胺磷乳油和10%吡虫啉乳油,补充加入剩余蒸馏水,混合均匀,即得到林果防虫涂抹剂。
实施例13
林果防虫涂抹剂采用下述质量的组分制成:5kg30%乙酰甲胺磷乳油(有效成分含量为1.5kg)、17kg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含量为11.9kg)、6.4kg腐殖酸、3kg聚乙烯醇、2kg农药警示色、46kg蒸馏水。
制备方法:首先在容器内加入2/3质量的蒸馏水,加热至60℃后,依次加入聚乙烯醇和农药警示色,搅拌溶解;然后升温至75~85℃,加入腐殖酸,至溶液体系pH值为5.5,在升温过程中通过搅拌使组分呈均匀态,搅拌2小时后放置到常温,得透明的粘稠液;最后在粘稠液中加入用蒸馏水溶解后的30%乙酰甲胺磷乳油和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补充加入剩余蒸馏水,混合均匀,即得到林果防虫涂抹剂。
实施例14
林果防虫涂抹剂采用下述质量的组分制成:6kg30%乙酰甲胺磷乳油(有效成分含量为1.8kg)、18kg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含量为12.6kg)、6.4kg农用氨基酸原粉、1kg腐殖酸、3kg羧甲基纤维素、1.6kg聚丙烯酰胺、1kg农药警示色、73kg蒸馏水。
制备方法:首先在容器内加入1/3质量的蒸馏水,加热至45℃后,依次加入羧甲基纤维素、聚丙烯酰胺和农药警示色,搅拌溶解;然后升温至65~75℃,加入农用氨基酸原粉和腐殖酸,至溶液体系pH值为5.2,在升温过程中通过搅拌使组分呈均匀态,搅拌3小时后放置到常温,得透明的粘稠液;最后在粘稠液中加入用蒸馏水溶解后的30%乙酰甲胺磷乳油和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补充加入剩余蒸馏水,混合均匀,即得到林果防虫涂抹剂。
实施例15
林果防虫涂抹剂采用下述质量的组分制成:8kg30%乙酰甲胺磷乳油(有效成分含量为2.4kg)、17kg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含量为11.9kg)、5kg农用氨基酸原粉、2kg黄腐酸、4kg羧甲基纤维素、1kg农药警示色、63kg蒸馏水。
制备方法:首先在容器内加入1/3质量的蒸馏水,加热至40℃后,依次加入羧甲基纤维素和农药警示色,搅拌溶解;然后升温至60~70℃,加入农用氨基酸原粉和黄腐酸,至溶液体系pH值为5.5,在升温过程中通过搅拌使组分呈均匀态,搅拌3小时后放置到常温,得透明的粘稠液;最后在粘稠液中加入用蒸馏水溶解后的30%乙酰甲胺磷乳油和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补充加入剩余蒸馏水,混合均匀,即得到林果防虫涂抹剂。
试验例
一、2014年试验
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为河北省献县淮镇枣园内,树种为金丝小枣,树势中庸,树下管理较好,无杂草和根蘖苗。树龄32~35年,株行距6.0m×3.5m,树干粗度差别不大,平均基径24.5cm,干高1.15m,树高4.12m,冠径3.5m。
2.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4个处理,A:涂抹本剂、B;喷施30%乙酰甲胺磷乳油600倍液、C;喷施20%吡虫啉微乳剂2000倍液、D:CK;清水对照。每2株树为一处理单位,用红漆在树干上标记编号,随机排列,重复3次。由于每行枣树排列整齐、枝叶交错,因此重复间用2株枣树隔离,尽量减少由于虫口密度不均和相邻处理间的干扰对试验造成的影响。
试验方法:A处理:用刮皮刀环绕树干刮去25~30cm老皮,露出粉红色鲜嫩韧皮组织,然后用刀纵向深划刮皮部位,深达木质部,划完后立即涂抹本剂;B、C、D处理分别用喷雾器对全树进行喷雾防治。
为了易于看清树上掉落的害虫,方便统计死亡虫数,处理前,首先将所有试验树下的土壤用锄锄松,然后铺设厚塑料膜,铺设完成后各处理同时进行试验:
A处理涂抹本剂;B、C、D处理进行喷雾。
按期收集并记录从树上掉落死亡虫子的数量,计算防治效果。为防止白色污染,在对枣尺蠖调查完成后即可收起塑料膜。
处理时间:2014年4月23日上午(本剂全年只涂抹1次)。
供试器械:毛刷、刮皮刀、喷雾器。
3.枣树害虫的防治效果
3.1对枣尺蠖的防治效果
3.1.1枣尺蠖的生物学特性
该虫属鳞翅目,尺蠖蛾科。俗称枣步曲、弓腰虫等。各枣区均有分布,以幼虫为害叶片、幼芽,后期转食花蕾,啃食幼果,严重时可将叶片、花蕾吃光,造成减产或绝产。
1年1代,以蛹在树冠下10-15㎝深的土壤中越冬,距树干1m范围内最为集中,3月中下旬羽化,4月底至5月初羽化终止。雄蛾多在下午羽化出土,随后飞到背阴处潜伏,雌蛾羽化出土后多在树根杂草等阴暗处,日落后沿树干向上爬行,寻找雄蛾交尾。交尾3日内产卵,卵产于树皮裂缝、树杈及干橛处。卵聚集成堆,每1雌蛾产卵1000-1200粒,卵期10-25天,成虫寿命7-15天左右,雌蛾比雄蛾寿命稍长。4月中下旬幼虫开始孵化,孵化盛期在5月上旬,初孵幼虫多群集在树冠内的枣股处为害,稍后分散全树,爬行迅速,受惊后即吐丝下垂,故称“吊死鬼”。3龄食量大增,4、5龄幼虫还串食花蕾,严重时将全树芽、叶、蕾吃光,属于暴食性害虫。5月中下旬开始陆续入土化蛹,6月上旬为盛期,6月中下旬全部入土,一般入土后6天化蛹。
3.1.2试验结果与分析
对枣尺蠖的防治效果调查采用于1、2、5、7、10天分别收集并记录从树上掉落死亡虫子的数量,掉落到地面的枣尺蠖身体严重扭曲变形,很快死亡,因此本试验中把落虫数认定为死虫数。施药10天后,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药液对试验树进行喷雾(高效氯氰菊酯杀虫谱广、喷雾使用前喷后落,击倒速度快),清除枣树上残存的尺蠖,使之落到地面,统计处理枣树上的虫口基数。以施药后落虫数加上喷雾施药后落虫数之和作为虫口基数,计算公式如下:
计算虫口减退率:
虫口减退率={(处理前虫口数-处理后虫口数)/处理前虫口数}×100%;
校正虫口减退率={(处理虫口减退率-对照虫口减退率)/(1-对照虫口减退率)}×100%。
通过表1中试验数据可以看出,用药10d后树干涂抹本剂和叶面喷施30%乙酰甲胺磷600倍液、20%吡虫啉微乳剂2000倍液对枣尺蠖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虫口减退率分别为96.9%、98.6%和97.8%。另外从表1中可看出,涂抹剂杀虫高峰期在处理后的5~7d,说明药剂经蒸腾拉动,由树干吸收、传导、转运到枝叶,再被害虫取食,需要一定的时间。同时看出,乙酰甲胺磷和吡虫啉两种药剂叶面喷施48h枣尺蠖就大量死亡,和涂抹剂相比显示了两种药剂喷雾防治的速效性,这是喷雾法防治害虫的优点,也是果农乐于见到的现象,但这对周围群落不利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也就是在杀死害虫的同时杀伤大量害虫的天敌,影响周围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次要有害生物成为主要为害种群和有害生物的再猖獗。
3.2对枣龟蜡蚧的防治效果观察
从全年的枣树生长来看,一次喷药只对近期发生的几种虫害有效,不可能影响整个生长季,但是树干涂抹则不同。
3.2.1枣龟蜡蚧的生物学特性
枣龟蜡蚧属同翅目蜡蚧科,又名日本龟蜡蚧,俗名树虱子、枣虱等,全国各大枣区均有分布。除为害枣外,还为害柿、苹果、梨、石榴等30多科50余种植物。以若虫、雌成虫刺吸枝、叶、果的汁液。其分泌物招致霉菌发生,枝叶染黑,状如煤污,导致光合作用受阻、树势衰弱、落果加重,重者造成死枝死树。1年1代,以受精雌成虫在一、二年生枝上固着越冬。翌年3月树液流动时,雌虫恢复取食――刺吸树液,增大虫体。5月底至6月初开始产卵,雌虫产卵量大,多数在千粒以上。产卵盛期在6月上中旬,6月中下旬开始孵化,7月上旬为孵化盛期,7月底孵化完毕。初孵幼虫可以活动4-6天,之后多固定在叶片正面、枣头、二次枝、枣吊上刺吸为害,6-7月份,雨水偏多、空气湿度大时,卵的孵化率及若虫成活率都高;反之,气温干燥、孵化率与成活率就低。雄虫8月上旬开始化蛹,8月底至9月初为化蛹盛期,8月中旬开始羽化,9月中旬为羽化盛期,雄虫羽化后白天寻觅雌虫交尾,在叶和枣吊上为害的雌虫到8月中下旬逐渐爬回枝上,9月上中旬为回枝盛期,10月上旬大多数雌虫已回枝,之后固定不动进入越冬期。
3.2.2涂抹剂对日本龟蜡蚧的防治效果观察
龟蜡蚧身披蜡层、极难防治,近年来该虫在枣树上的发生量越来越大,9月初时常有大面积枣树枝叶变黑,叶片提前脱落的现象出现。传统喷雾防治要掌握好杀虫时机,从若虫孵化出至蜡质介壳形成前是最佳防治时机,否则,若虫一旦形成介壳,药剂防治就难以奏效。
调查方法
药前对每株枣树东西南北4个方位各选取长度为1m的枝条,调查虫口基数,并做好标记。防治后第3、7、13、20天对处理枝条用放大镜检查虫子死亡情况,发现虫体干瘪发硬即认定为死虫,虫体色泽正常、充盈饱满即为活虫,调查结果见表2。
计算公式如下:
虫口减退率={(处理前虫口数-处理后虫口数)/处理前虫口数}×100%;
表2试验数据可以看出,树干涂抹本剂和叶面喷施吡虫啉、乙酰甲胺磷3d后均可杀死少量龟蜡蚧。通过数据比较可知:20天后本剂虫口减退率达到了98.8%,而喷施吡虫啉、乙酰甲胺磷处理虫口减退率分别为12.3%和3.4%,各处理间防治效果差异极显著。由此可知,树干涂抹本剂防效最好,喷施吡虫啉、乙酰甲胺磷两处理防治效果均较差。由于龟蜡蚧喷药防治最佳期是6月中下旬,该期虫体刚刚孵化,蜡质尚未形成,对药物较为敏感,枣树此时正处于不能喷药杀虫的坐果期,所以此虫成灾。本试验的处理时间在4月下旬,此时枣龟蜡蚧身披蜡层、虫体极难着药,所以防治效果不佳;而涂干法药剂通过传导吸收直接进入树体内,经叶片蒸腾拉动,将药剂传送到树体各部位,该虫刚恢复吸食即被杀死,表2数据充分表明了涂干防治的优越性。
3.3对红蜘蛛防治效果调查
枣红蜘蛛是复合种群,属蜱螨目,主要为害枣叶,先是使枣叶出现局部浅黄点,随着为害加剧,沿叶片主脉向支脉扩散,出现黄白或黄褐色干枯状斑块,且颜色逐渐加深,如同烧焦状,最后导致脱落。为害严重时常常造成早期落叶,严重影响枣果品质和产量,且严重影响树势。
3.3.1枣红蜘蛛的生物学特性
l年发生12~15代,以雌成虫在树皮裂缝、草根和土壤缝隙中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至4月中旬枣树发芽时开始活动,初孵幼虫先在杂草上取食、繁殖两代后开始向枣树迁移。5月下旬形成危害,6~8月为危害盛期,10月中下旬天气变冷,雌螨开始迁移越冬。
3.3.2调查结果与分析
在枣树东、西、南、北、中5个方向各选取10个叶片用红漆标记,5月20日开始调查叶片有虫头数。由于2014年夏季天气干旱,红蜘蛛发生严重,在6月20日调查时喷施乙酰甲胺磷、吡虫啉和对照树标记叶片均有部分脱落,致使调查终止。于是改为在7月24日对各处理随机摘取200片叶片,数取有虫叶片数,计算虫叶率(表3)。
通过表3试验数据看出:本剂春季涂药一次即可对枣树红蜘蛛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虫叶率6.5%),而春季喷施乙酰甲胺磷和吡虫啉则对红蜘蛛无防治效果(虫叶率均100%)。通过目测观察,涂抹本剂所取叶片大都叶色浓绿,少量有虫叶片局部有浅黄点,虫量最多的一个叶片有虫47头(用15倍手持放大镜观察);喷药处理的叶片主叶脉和支叶脉则大量干枯、叶缘发焦,红、白蜘蛛布满全叶,如烧焦状即将脱落。这是由于处理时间在4月下旬,由枣树红蜘蛛的生物学特性可知,此时红蜘蛛刚开始向树上转移,叶片上没有该虫,因此对红蜘蛛无防治效果(乙酰甲胺磷的农药持效期为10~15天)。乙酰甲胺磷为内性吸杀虫剂,可防治多种咀嚼式、刺吸式口器害虫和害螨;吡虫啉是烟碱类超高效内吸杀虫剂,主要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但对线虫和红蜘蛛无效。本剂由乙酰甲胺磷和吡虫啉复配而成,两药剂复配可互为增效、取长补短,据河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沧州分中心检测,涂药70d(7月22日)枣树叶片中乙酰甲胺磷和吡虫啉残留分别为1.0625mg/kg和0.8345mg/kg,该药剂量的乙酰甲胺磷足以杀死取食枣树汁液的红蜘蛛。由此可以证明涂抹剂是一种可用于防治枣树红蜘蛛的优良制剂。
二、2015年试验
2015年5月13日上午按照上述处理方法进行了重复药剂试验,目的是验证该制剂的稳定性。
1.对枣树红蜘蛛防治效果调查
调查方法
为了防止2014年叶片脱落的事件再次出现,我们没有对处理树标记叶片,直接在7月22日各处理树东、西、南、北、中各方位随机摘取20个叶片,共600个叶片,数取有虫叶片数,计算虫叶率(表4)。
通过表4数据看出:三种处理本剂防治红蜘蛛效果最好。通过目测观察,涂抹本剂所取叶片叶色浓绿,喷药处理所取叶片主脉和支脉两侧出现黄褐色干枯斑块,红白蜘蛛布满全叶。
试验期间,由于每年的田间气候条件不同,造成各种虫害发生量不同,危害程度也不同,2014年夏季干旱时间较长,当年田间红蜘蛛发生量高于2015年。通过比较表3和表4的数据,发现同一药剂不同年份的防治效果存在差异,但趋势变化相同,年份间的防治效果差异不明显,说明气候条件对树干涂药防虫技术影响较小,该剂治虫效果稳定。
2.为了验证该制剂对枣树害虫大面积应用的防治效果,2015年4月29日,在河北献县淮镇罗庄村北洼15.8公顷枣园对该剂进行了推广应用(全年涂抹本剂一次),以常规管理(全年喷药12次,所用药剂根据每个季节的虫害发生情况对应用药)为对照。9月25日随机选取10株使用本剂的试验树和对照树,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向各选取10个叶片和10个果,共计500叶片和500个果,调查统计绿盲蝽蟓、红蜘蛛、桃小食心虫的危害情况。(表5)
试验结果表明(表5),涂抹用药和常规管理(全年喷药12次)相比都取得了较好的治虫效果,但涂抹剂全年只用1次,用药次数显著减少。这是因为树干涂药后,药剂经过树体的吸收、传导被送达树体地上部分各组织中,农药残留呈现叶部>韧皮部>木质部>果实的分布动态。据河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沧州分中心检测,注药后85d依然能够在枣树叶片(乙酰甲胺磷1.0525mg/kg、吡虫啉0.8275mg/kg)中检测到足以杀死害虫的药剂量,说明药剂在枣树叶片内具有较长的残留期,因此本剂一次用药全年有效。
3.果实安全性检测
树干涂药防治害虫可节省人力、不污染环境、不伤天敌,是一种无公害的林木有害生物防治技术,试验证明,一般在果树发芽期涂药1次全年便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应当指出的是:我们研究病虫害防治新技术的目的就是减轻病虫的危害程度,保证果树高产稳产,最大量的生产出满足人类需要的优质果品,所以当果实作为食品时,农药的残留成为必须考虑绕不过去的问题。因此我们在从8月16日开始进行了果实农药残留检测。
检测单位:河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沧州分中心
检验依据:GB/T20769-2008《水果和蔬菜中450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和SN/T0148-2011《进出口水果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检测方法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法》。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2763-2014)。
水果中乙酰甲胺磷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分别为:
柑橘类水果0.5mg/kg
仁果类水果0.5mg/kg
核果类水果0.5mg/kg
浆果和其他小型水果(越橘除外)0.5mg/kg
越橘0.5mg/kg
热带和亚热带水果0.5mg/kg
瓜果类水果0.5mg/kg
水果中吡虫啉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分别为:
柑橘1mg/kg
苹果0.5mg/kg
梨0.5mg/kg
检验结果见表6
从表6数据看出:红枣在进入白熟期以前(8月16日)果实中的乙酰甲胺磷和吡虫啉残留量分别为0.141mg/kg和0.101mg/kg,显著低于国家食品安全(最大残留限量:乙酰甲胺磷0.5mg/kg、吡虫啉0.5mg/kg)标准,9月15日至9月25日(开始进入采收期)乙酰甲胺磷和吡虫啉的残留均未检出。通过和国家食品安全标准(GB2763-2014)比较后确认:应用此方法防治害虫的果树,果品农药残留量小,食用安全。
三、结论
通过单项试验和大规模应用试验表明,树干涂药后对果树虫害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林果防虫涂抹剂的成功研发,避免了农药喷雾对环境、人畜和其它有益生物的伤害,它是实现环境友好、促进林果业可持续发展的精准施药技术。

Claims (10)

1.一种林果防虫涂抹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质量份的组分:
乙酰甲胺磷制剂3~29.5份,
吡虫啉制剂2~31份,
农用氨基酸原粉、黄腐酸、腐殖酸中的一种或几种3~10份,
羧甲基纤维素、聚丙烯酰胺、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几种2~22份,
水3~86份;
所述乙酰甲胺磷制剂中有效成分乙酰甲胺磷质量含量为15-92%;吡虫啉制剂中有效成分吡虫啉质量含量为5-70%;农用氨基酸原粉中氨基酸质量含量≥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林果防虫涂抹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农药警示色1~4.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林果防虫涂抹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为蒸馏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林果防虫涂抹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质量份的组分:
乙酰甲胺磷制剂5-12份,
吡虫啉制剂15-22份,
农用氨基酸原粉、黄腐酸、腐殖酸中的一种或几种4-8份,
羧甲基纤维素、聚丙烯酰胺、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几种2-10份,
水46-73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林果防虫涂抹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农药警示色1-2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林果防虫涂抹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乙酰甲胺磷制剂为乙酰甲胺磷乳油、乙酰甲胺磷水分散粒剂、乙酰甲胺磷可湿性粉剂、乙酰甲胺磷可溶粉剂或乙酰甲胺磷可溶粒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林果防虫涂抹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吡虫啉制剂为吡虫啉乳油、吡虫啉水分散粒剂或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林果防虫涂抹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在容器内加入1/3~2/3质量的水,加热至39~65℃,加入羧甲基纤维素、聚丙烯酰胺、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几种,搅拌溶解;然后升温至60~85℃,加入农用氨基酸原粉、黄腐酸、腐殖酸中的一种或几种,至溶液体系pH值为4.6~6.0,在升温过程中通过充氮气或搅拌使组分呈均匀态,充氮气或搅拌2~4小时后放置到常温,得透明的粘稠液;最后在粘稠液中加入用水溶解后的乙酰甲胺磷制剂和吡虫啉制剂,补充加入剩余水,混合均匀,即得到林果防虫涂抹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林果防虫涂抹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在容器内加入1/3~2/3质量的水,加热至39~65℃,加入羧甲基纤维素、聚丙烯酰胺、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几种,农药警示色,搅拌溶解;然后升温至60~85℃,加入农用氨基酸原粉、黄腐酸和腐殖酸中的一种或几种,至溶液体系pH值为4.6~6.0,在升温过程中通过充氮气或搅拌使组分呈均匀态,充氮气或搅拌2~4小时后放置到常温,得透明的粘稠液;最后在粘稠液中加入用水溶解后的乙酰甲胺磷制剂和吡虫啉制剂,补充加入剩余水,混合均匀,即得到林果防虫涂抹剂。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林果防虫涂抹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在防治枣树、苹果树、梨树和林木害虫中的应用,涂抹于树干。
CN201510699930.5A 2015-10-26 2015-10-26 林果防虫涂抹剂、制备方法和应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2110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99930.5A CN105211094B (zh) 2015-10-26 2015-10-26 林果防虫涂抹剂、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99930.5A CN105211094B (zh) 2015-10-26 2015-10-26 林果防虫涂抹剂、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11094A true CN105211094A (zh) 2016-01-06
CN105211094B CN105211094B (zh) 2017-03-15

Family

ID=549807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99930.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211094B (zh) 2015-10-26 2015-10-26 林果防虫涂抹剂、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11094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72489A (zh) * 2016-06-21 2016-12-07 漳浦县蓝阳生态家庭农场 一种菠萝主要害虫防治药剂及使用方法
CN107258819A (zh) * 2017-07-13 2017-10-20 味特佳生态农业镇江有限公司 一种林果防虫涂抹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72526A (zh) * 2017-07-07 2017-11-24 周保东 一种苯醚甲环唑涂抹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275660A (zh) * 2018-09-03 2019-01-29 新昌县云河虫害防治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蜂蜜涂白剂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981A (zh) * 1995-10-28 1996-09-18 广西科技咨询中心 甲林膏剂杀虫剂
CN102696667A (zh) * 2011-12-19 2012-10-03 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 一种防治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农药及其使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981A (zh) * 1995-10-28 1996-09-18 广西科技咨询中心 甲林膏剂杀虫剂
CN102696667A (zh) * 2011-12-19 2012-10-03 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 一种防治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农药及其使用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怀阿等: "乙酰甲胺磷与吡虫啉复配剂对水稻主要害虫防效研究",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刘超等: "吡虫啉、乙酰甲胺磷灌根和注干防治悬铃木方翅网蝽效果及残留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杨勇等: "37%吡虫啉.乙酰甲胺磷EC防治褐飞虱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董崭等: "树干注射吡虫啉、印楝素和乙酰甲胺磷防治槐尺蠖的效果比较", 《植物保护》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72489A (zh) * 2016-06-21 2016-12-07 漳浦县蓝阳生态家庭农场 一种菠萝主要害虫防治药剂及使用方法
CN107372526A (zh) * 2017-07-07 2017-11-24 周保东 一种苯醚甲环唑涂抹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258819A (zh) * 2017-07-13 2017-10-20 味特佳生态农业镇江有限公司 一种林果防虫涂抹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75660A (zh) * 2018-09-03 2019-01-29 新昌县云河虫害防治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蜂蜜涂白剂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11094B (zh) 2017-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ever Pests of the coconut palm
CN105284864B (zh) 林果注干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322572B (zh) 一种植物源杀虫剂
CN102204463B (zh) 一种续断种植方法
CN105211094B (zh) 林果防虫涂抹剂、制备方法和应用
Mandal et al. Efficacy of synthetic and botanical insecticide against whitefly (Bemicia tabaci) and shoot and fruit borer (Leucinodes orbonalis) on brinjal (Solanum melongena L.)
Rutherford et al. Pests and diseases of coffee in Eastern Africa: A technical and advisory manual
CN112293437A (zh) 一种用于农作物种植的中药杀虫剂
KR20110006400A (ko) 족도리풀의 추출물을 포함하는 살충활성 조성물
CN105815135A (zh) 利用植物的化感物质对梨小食心虫进行驱虫保果
CN106472591B (zh) 一种生态杀虫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67967A (zh) 一种羌活的培育方法
CN102498984B (zh) 应用柠檬香茅精油防治小菜蛾的方法
CN105685110A (zh) 一种防治地老虎的植物源组合物及其植物源杀虫剂与应用
CN103262719A (zh) 一种防蚜的麦草套种方法
Salim et al. Evaluation of several chemical control approaches against bagworm, Metisa plana Walker (Lepidopterea: Psychidae) in Felda oil palm plantations
Narong et al. Review of biological and silvi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imber trees planted in Cambodia
Kulawardhana et al. Biopesticidal activity of Lunumidella (Melia dubia) leaf extract
Yusupov et al. Xylophagous coin-winged pests of fruit trees and their control
CN110521511B (zh) 一种基于精准施药的火龙果褐腐病综合防控方法及其应用
Verma et al. Indian barberry (Berberis aristata D. C)
CN103975945B (zh) 农作物广谱杀虫组合物、农药制剂、配制方法及应用
CN109699263B (zh) 一种双季米金槐虫害绿色防控方法
Inosako et al. 2-3 Technical Manual for Open Culture Using Aquaponics Wastewater 2-3-1 Technical Manual for Water and Soil Management of Open Culture
Pandey et al. Organic cultivation practices of Sikkim mandari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