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99263B - 一种双季米金槐虫害绿色防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季米金槐虫害绿色防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99263B
CN109699263B CN201910071419.9A CN201910071419A CN109699263B CN 109699263 B CN109699263 B CN 109699263B CN 201910071419 A CN201910071419 A CN 201910071419A CN 109699263 B CN109699263 B CN 1096992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months
days
prevention
trap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7141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99263A (zh
Inventor
李隆云
宋旭红
丁刚
谭均
王计瑞
徐进
尚芳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CACMS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CACM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CACMS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CACMS
Priority to CN20191007141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99263B/zh
Publication of CN1096992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992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992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992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季米金槐虫害绿色防控方法,包括品种选择、生态防控、理化诱控技术、生物防治和药剂防治;该方法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对环境友好,且对槐豆木虱、国槐小卷蛾和国槐尺蠖防治效果好,有效提高槐米产量,对双季米金槐虫害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Description

一种双季米金槐虫害绿色防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治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双季米金槐虫害绿色防控方法。
背景技术
双季米金槐(Sophora japonica Linn.“shuangjimi”),是生产高品质槐米的良种的国槐,属豆科蝶形花亚科多年生落叶乔木,是优良的行道树种之一,其未开放的花蕾为槐米,具有止血凉血,清肝明目的作用,近年来,在湖南,广西,山西,重庆等地出现人工大规模栽培。在重庆丘陵山区约有1300hm2的国槐种植面积。随着国槐栽培面积的扩大,人为干预活动的加强,病虫害抗药性的增加,使得国槐病虫害发生日益严重。目前,国槐常见的虫害包括:槐豆木虱、国槐小卷蛾和国槐尺蠖。
国槐小卷蛾(Cydia trasias Meyrick),又名国槐叶柄小蛾,鳞翅目卷蛾科,主要寄主有国槐、龙抓槐、蝴蝶槐等,在北方一般1年发生2代,以幼虫钻蛀1年生新稍危害,初孵幼虫多从羽状复叶柄的基部蛀入枝条内危害,造成复叶或者嫩枝干枯或者断掉,严重影响国槐槐米的生长和产量。该害虫在重庆地区的发生规律等还没有报道。
槐豆木虱(Cyamophila willieti Wu),为同翅目,木虱科害虫。以成、若虫刺吸国槐一年生嫩枝、嫩叶危害,若虫分泌物会引起槐米叶片煤污病,影响叶片光合作用,造成国槐嫩枝不抽薹产生花序,严重的可影响国槐树势。槐豆木虱以老龄若虫越冬,越冬代成虫为深褐色,与绿色的第一代成虫重叠发生。槐豆木虱若虫在国槐上呈r型聚集分布,与蚜虫存在同一生态位,在渝低丘陵山区种植的双季槐上危害呈上升趋势,有代替蚜虫成为国槐的重要枝梢害虫的趋势。在北碚西山坪基地,槐豆木虱一年至少发生3代,以越冬后第一代若虫危害最为严重。因此,减少第一代若虫虫口密度,是防治槐豆木虱的关键。
国槐尺镬(Semiothisa cinerearia Bremer et Grey)又名槐尺镬,隶属鳞翅目,尺蛾科,其幼虫是国槐、金枝国槐、龙爪槐等植物的害虫,大龄幼虫具有暴食性,可吃光国槐嫩叶,影响树势及叶片的光合作用,可造成国槐花芽推迟分化,槐米减产甚至绝产。
传统的防治方法用药量大,农药安全期间隔短,农药残留量高。因此,急需一种采用绿色防控技术,采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控制国槐虫害的植物保护措施,获得一种双季米金槐虫害绿色防控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季米金槐虫害绿色防控方法,该方法环境友好,农药残留符合无公害标准双季米金槐。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季米金槐虫害绿色防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品种选择、生态防控、理化诱控技术、生物防治和药剂防治;
所述品种选择为选择适应重庆丘陵山区的双季米金槐高产、抗虫害品种;
所述生态防控包括水肥管理,田间除草,整修和危害植株处理;
所述理化诱控技术包括国槐小卷蛾性诱剂诱集,黄板诱杀,灯光诱杀和养鸡觅食;
所述生物防治采用天敌捕食;
所述药剂防治为在槐豆木虱若虫高峰期前2天单独使用0.105g/L的吡虫啉、0.048mL/L的啶虫脒、0.024mL/L的除虫菊素或0.01mL/L的阿维菌素进行喷雾;或0.0525g/L的吡虫啉与0.0015mL/L的苦参碱复配、0.0525g/L的吡虫啉与0.004mL/L的藜芦碱复配、0.0525g/L的吡虫啉与0.012mL/L的除虫菊素复配、0.0525g/L的吡虫啉与0.005mL/L的阿维菌素复配、0.024mL/L的啶虫脒与0.0015mL/L的苦参碱复配、0.024mL/L的啶虫脒与0.012mL/L的除虫菊素复配、0.024mL/L的啶虫脒与0.005mL/L的阿维菌素复配、0.024mL/L的啶虫脒与0.004mL/L的藜芦碱复配进行喷雾防治槐豆木虱;
在5月底6月初用0.061mL/L的鱼藤酮、17777IU/mL的苏云金杆菌与0.131g/L的吡虫啉复配;0.131g/L的吡虫啉、0.004mL/L的印楝素与0.006mL/L的苦参碱复配;0.131g/L的吡虫啉与0.061mL/L的鱼藤酮复配进行喷雾;0.063mL/L的高效氯氰菊酯与0.003g/L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复配使用防治国槐小卷蛾;
5月上旬和8月上旬各使用1次,0.02mL/L的虫螨·茚虫威,用0.0036mL/L的印楝素,1000IU/L的苏云金杆菌,0.003mL/L的苦参碱,8亿PIB/L的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或0.0072mL/L的阿维菌素进行喷雾防治国槐尺蠖。
优选的,所述生态防控具体方法如下:
a.水肥管理:对于生长年限高于6年的大树,1年施肥两次,4月中旬施肥1次,每株施肥量为:0.54-1.2kg尿素,0.9kg过磷酸钙,0.54kg氯化钾;5月中旬第2次施肥,施肥量为:0.36-0.8kg尿素,0.6kg过磷酸钙,0.36kg氯化钾;当年移栽的1年生幼苗,应根据天气情况适量浇水,5月份追施复合肥2次(复合肥中N:P2O5:K2O=22:10:21,重量比),每次施肥量为0.5-1kg/株;
b.田间除草:在5-8月除草3-4次,或者在苗圃中覆盖黑色薄膜抑制青草生长;
c.合理整修:在12底到第二年的1月底进行修剪整枝;
d.7月中下旬,槐米收获后,可以对已经出现国槐小卷蛾危害的植株进行清理,剪掉有蛀孔的枝条,带出田间烧毁或者投入放满石灰的坑塘进行沤烂处理,减少国槐小卷蛾虫口基数。
优选的,所述理化诱控技术具体如下:
a.从4月底到9月底,采用国槐小卷蛾性诱剂进行国槐小卷蛾和国槐尺蠖成虫的诱集,具体是将诱捕器悬挂在枝叶生长比较旺盛的侧枝中间,每亩放置5-6套,晴天较多时30天更换一次诱芯,雨天多时21天左右更换一次诱芯;
b.4月初,在田间悬挂黄色诱集板,将诱集板分别挂在国槐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一年生枝条中间,在2m和3m两个高度,一周左右更换黄板一次;每株挂黄板4张,每亩用黄板160-200张;
c.3-11月份,在槐米基地每10-15亩悬挂1盏全自动光谱频振杀虫灯,在3月底4月初和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采用500瓦的自整流高压汞灯进行诱集诱集国槐小卷蛾及国槐尺蛾的成虫;
d.林下养鸡,每亩不超过20头。
优选的,所述防治为施放异色瓢虫,食蚜蝇和草蛉天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季米金槐虫害绿色防控方法,以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理化诱集、科学用药等技术防治金槐虫害,严格农药使用类别及使用次数,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发明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槐豆木虱集中在嫩稍危害和成虫图片(A:槐豆木虱集中在嫩稍危害图;B:槐豆木虱成虫)。
图2为国槐叶柄小蛾成虫及幼虫危害情况(A:国槐小卷蛾幼虫;B:国槐小卷蛾成虫)。
图3为国槐叶柄小蛾的诱集器。
图4为在树皮裂缝处越冬的老熟幼虫。
图5为体视显微镜下国槐叶柄小蛾幼虫。
图6为国槐尺蠖幼虫和成虫(A:幼虫;B:成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大面积种植时,应选择适应重庆丘陵山区的金槐高产、抗虫害品种。本发明实施例选择双季米金槐(渝S-TS-SJ-004-2015)。
实施例1、槐豆木虱消长动态观察及防治
(1)消长动态观察
自4月中下旬若虫出现至5月底若虫期基本结束,对槐豆木虱若虫种群数量变化进行系统调查,每三天调查一次。每次在同一地块的四边及中心取样,共调查20棵数,每棵树按照东、南、西、北方向,嫩梢内、外分别统计若虫数,最后以虫口密度(头)来判断槐豆木虱第一代若虫种群数量消长规律,结果如图1所示。结果显示,槐豆木虱若虫在5月3日左右发生量最高,之后持续下降,随着北碚槐米基地温度的快速回升,槐豆木虱若虫羽化量快速增加。
(2)不同高度,不同方向的蓝板、黄板对槐豆木虱成虫的诱集作用
在5月18,对已经羽化的成虫进行蓝板、黄板诱集,根据树高,设置2m,3m两个高度,黄板挂在一年生枝条中间部位,分东南西北4个方向。在上午10时开始诱集,每两个小时更换蓝板、黄板一次,统计诱集到的虫数。以观察不同高度,不同颜色诱集板对槐豆木虱的诱集作用,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不同观察时间、悬挂方向不同的黄、蓝板对槐豆木虱的诱集量(头)
Figure BDA0001957411350000041
从表1可以看出,槐豆木虱对黄板的趋向性要显著高于蓝板。黄板诱集时,在不同的诱集时间段,诱集到的成虫数量不一致,其中中午的12:30和下午的14:30诱集数量最高,从下午16:30之后诱集到的成虫数量明显下降,至晚上天黑之后诱集数量最低。由此可以看出,槐豆木虱成虫对黄板的趋性要明显高于蓝板;在天气晴好的条件下,以南方引诱到的虫口数最高;槐豆木虱在10:30到16:30时间段比较活跃。
根据槐米树高,设置两个高度进行槐豆木虱成虫的引诱,两个处理之间诱集到的成虫数量相差不明显(123;131)。
(3)药剂防治
所用药剂:0.4%蛇床子素乳油(武汉天惠生物工程有限公司);20%啶虫脒可溶液剂(上海生农生化制品股份有限公司);0.6%苦参碱水剂(内蒙古清源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2%阿维菌素乳油(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1.5%除虫菊素水乳剂(内蒙古清源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49%软皂水剂(深圳百乐宝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0.5%藜芦碱可溶液剂(河北馥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药剂喷施方法:5月1日进行药剂防治,药剂防治以喷雾的方式进行,喷雾器为沛县蓝天植保器械厂生产的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型号:3WBD-20L出水量:3.0L/min,水压:480000Pa)。
实验组A:药剂喷洒浓度为:吡虫啉0.105g/L,啶虫脒0.048mL/L,蛇床子素0.005mL/L,苦参碱0.003mL/L,藜芦碱0.008mL/L,除虫菊素0.024mL/L,阿维菌素0.01mL/L,软皂水7.35mL/L。
实验组B为所有药剂喷洒浓度减半;
实验组C为试验组B中的吡虫啉、啶虫脒和其余试剂两两复配,以清水喷雾为空白对照。喷药前后对每棵树的东、西、南、北,枝条外稍、内稍进行若虫虫数统计。
在喷药后24h,48h和72h后调查成活若虫的虫数,按照:
死亡率(%)=(死虫数÷活虫数)×100;
校正死亡率(%)=(处理死亡率-对照死亡率)÷(1-对照死亡率)×100。
药剂喷雾后,未观察到药剂对槐米的药害作用,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表2、8种药剂正常剂量和减半浓度喷雾对槐豆木虱第一代若虫的校正死亡率(%)
Figure BDA0001957411350000051
注:同一行不同字母表示在95%水平上差异显著。
从表2可以看出:采用正常使用的药剂进行喷雾防治槐豆木虱时,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喷雾后48h,72h对槐豆木虱的防效最好,显著高于其他药剂;处理72h后除虫菊素对槐豆木虱的校正死亡率与吡虫啉处理的差异不显著。在使用的六种生物制剂中,阿维菌素与除虫菌素的防效较高,以软皂水和蛇床子素的防效最差。同时,从表2可以看出,浓度减半喷雾后,槐豆木虱的校正死亡率并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处理72h后,两种化学农药和苦参碱、除虫菊素、阿维菌素的处理防效差异不显著。
为了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采用化学农药与生物农药均减半复配的方式,对8种制剂12种复配处理进行防效检验,以槐豆木虱的矫正死亡率为考察对象,结果见表3和表4。
从表3可以看出,吡虫啉喷施量减半和其余生物药剂复配后,较单一减半使用的药剂对槐豆木虱的校正死亡率有所增加,至处理后72h,吡虫啉减半与苦参碱、除虫菊素、阿维菌素减半复配后,槐豆木虱的校正死亡率均超过95%,显著高于其他复配。
表3、吡虫啉与生物农药减半复配喷雾对槐豆木虱若虫的校正死亡率(%)
Figure BDA0001957411350000061
注:同一行不同字母表示在95%水平上差异显著。
从表3可以看出,啶虫脒和其他生物制剂均减半复配喷雾处理后,槐豆木虱的校正死亡率在处理后24h,48h,72h均较半剂量单独使用时有所增加,至处理后72h,半剂量啶虫脒和半剂量除虫菊素、阿维菌素和藜芦碱处理的校正死亡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表4、啶虫脒与生物农药减半复配喷雾对槐豆木虱的校正死亡率(%)
Figure BDA0001957411350000062
注:同一行不同字母表示在95%水平上差异显著。
从表3和表4可以看出,化学药剂和生物药剂减半剂量复配可以明显的增加槐豆木虱的校正死亡率,在生产上,针对槐豆木虱第一代若虫的防治,推荐吡虫啉、啶虫脒与苦参碱、藜芦碱、除虫菊素和阿维菌素浓度减半复配喷雾。另外,也可单独使用吡虫啉、啶虫脒两种化学农药,喷洒浓度分别为0.105g/L和0.048mL/L。为了减少槐豆木虱的抗药性,也可以与除虫菊素、阿维菌素轮换使用,使用的浓度分别为0.024mL/L和0.01mL/L。
实施例2、国槐小卷蛾消长动态观察及防治
(1)国槐小卷蛾观察
采用国槐小卷蛾性诱剂进行诱集,从2017年3月27日开始,在北碚西山坪槐米基地进行诱集试验,诱捕器呈三角形,底部粘贴粘虫板,并于粘虫板对角线放置两粒诱芯,诱捕器悬挂在树中部枝条上,两个诱捕器之间间距为30m,每7天统计一次诱捕器粘虫板的雄成虫数量(遇雨天顺延),4周更换一次诱芯;结合田间观察,对发生虫害的枝条进行解剖,观察幼虫的发生,发育程度,从而推断其发生规律。
2017年连续6个月的诱集试验及对枝条内的幼虫观察表明,该虫在重庆金槐基地1年发生2代,有世代重叠现象。10月下旬以老熟幼虫在树皮裂缝、种子、果荚等处越冬。越冬幼虫4月上旬陆续进入蛹期,2~3周后成虫出现,成虫趋光性弱,虫体紫黑色或者深灰色,前翅灰褐色或者黑色,前缘有1条黄白线,黄白线中间有明显的4个黄斑,翅面上有不明显的云状花纹,后翅黑褐色,体长在5mm左右(图2)。主要危害部位为枝梢粗度在1年生7~14mm粗的金槐叶柄部位,危害率在80%以上。
(2)采用国槐小卷蛾性诱剂进行诱集
从2017年3月27日开始,在北碚西山坪槐米基地进行诱集试验,诱捕器呈三角形(购于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间悬挂诱芯,两边及底座粘贴粘虫板,诱捕器悬挂在树的中间部位,两个诱捕器之间间距为30m,每7天统计一次诱捕器粘虫板的雄成虫数量(遇雨天顺延),4周更换一次诱芯(图3)。结合田间观察,对发生虫害的枝条进行解剖,观察幼虫的发生,发育程度,从而推断其发生规律。
统计结果:从3月27日开始统计国槐叶柄小蛾的雄性成虫的诱集数,从4月初开始诱集到越冬代成虫,越冬代成虫盛发期在4月30日和5月9日之间,呈现较为显著的高峰,5月中旬之后,成虫发生量显著下降,5月16日之后成虫诱集量为0。第二代成虫的羽化盛期在6月18日至25日之间。第一代幼虫初孵期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第二代幼虫危害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之间,6月上旬之后,该虫世代重叠比较严重,可见各虫态。该虫在重庆北碚地区1年发生两代,以老熟幼虫在国槐表皮缝中越冬(图4)。
从田间枝条中解剖出的幼虫体长可以推断出,国槐叶柄小蛾幼虫在田间呈现世代交替现象,在同一时间,幼虫发育情况不一(图5),这也跟成虫发生的情况相一致。
上述观察可以总结为,国槐小卷蛾在重庆丘陵地区1年发生2代,越冬幼虫于4月中下旬陆续化蛹,蛹期为8-10d,越冬成虫的发生盛期在4月底到5月上旬,第1代成虫的发生期在6月中下旬,第2代成虫的发生期在7月底至8月上旬,6月中旬以后世代重叠严重,9月底至10月初,大部分幼虫进入越冬。
(3)药剂防治
所用药剂购买厂家如下:25克/升溴氰菊酯(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10%高效氯氰菊酯(上海悦联化工有限公司);25克/升高效氯氟氰菊酯(河北华灵农药有限公司);0.5%苦参碱水剂(北京三浦百草绿色植物制剂有限公司);0.3%印楝素乳油(成都绿金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1.5%天然除虫菊素水乳剂(内蒙古清源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美国陶氏益农公司);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0.4%蛇床子素乳油(武汉天惠生物工程有限公司);16000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武汉天惠生物工程有限公司);7.5%鱼藤酮乳油(内蒙古清源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银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药剂防治采用几种药剂复配的方式进行喷雾处理,每个复配剂处理5株,对照为清水。
药剂处理为:
A1:苦参碱+印楝素+氟啶虫胺腈;
A2:鱼藤酮+印楝素+氟啶虫胺腈;
A3:天然除虫菊素+印楝素+氟啶虫胺腈;
A4:苦参碱+苏云金杆菌+印楝素;
A5:鱼藤酮+苏云金杆菌+吡虫啉;
A6:天然除虫菊+苏云金杆菌+吡虫啉;
A7:蛇床子素+苏云金杆菌+印楝素;
A8: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
A9:高效氯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A10:溴氰菊酯+吡虫啉;
A1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吡虫啉;
A12:氟啶虫胺腈;
A13:吡虫啉;
A14:苦参碱+印楝素+吡虫啉;
A15:鱼藤酮+吡虫啉;
A16: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虫啉。
各药剂的使用浓度为:溴氰菊酯0.013mL/L,高效氯氰菊酯0.063mL/L,高效氯氟氰菊酯0.016mL/L,苦参碱0.006mL/L,印楝素0.004mL/L;蛇床子素0.006mL/L,苏云金杆菌17777IU/mL,鱼藤酮0.061mL/L,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0.003g/L;氟啶虫胺腈0.028mL/L;吡虫啉0.131g/L,天然除虫菊素0.023mL/L。
其中:A1,A3,A8,A10,A12,A13,A14,A16在上午喷施;A2,A4,A5,A6,A7,A9,A11,A15在下午4点后喷施。在5月26日(第一代初孵幼虫刚刚孵化)初孵幼虫进行危害时进行防治,7天后统计各处理对国槐叶柄小蛾的防治效果。并在7月收取槐米时统计单株槐米鲜重,采用HPLC方法测定槐米中芦丁、槲皮素和异鼠李素的含量,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5可以看出,处理A12的防治效果最差,A5,A9,A14,A15的防治效果较好,从槐米产量来分析A5,A9,A15的含量较高,但与处理A14的产量差异不显著,A12的产量最低,与空白对照差异不显著。而各处理有效成分之间的差异变化比较复杂,处理A15及A16中芦丁的含量之间差异不显著。
表5、各处理药剂对国槐小卷蛾的防治效果及单株槐米鲜重和主要成分含量的影响
Figure BDA0001957411350000091
从对重庆丘陵地区的国槐小卷蛾的发生规律的观察中可以看出,国槐小卷蛾在重庆地区1年发生2代,这与北方各省已有报道一致。其中,4月底及5月初是越冬代成虫的盛发期,此时可以使用国槐小卷蛾性诱剂诱集雄成虫,从而减少成虫的交配,进而控制第1代幼虫的发生量。第1代幼虫初孵期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第2代幼虫危害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之间,这两个时期均为药剂防治幼虫的合理时间,此时用药,可有效控制钻蛀危害的幼虫数量。
从对国槐小卷蛾幼虫进行药剂防治的试验结果来看,单一的施用触杀性药剂的防效最差,单一使用氟啶虫胺腈触杀剂的防效要远远低于使用A1:苦参碱+印楝素+氟啶虫胺腈;A2:鱼藤酮+印楝素+氟啶虫胺腈;A3:天然除虫菊素+印楝素+氟啶虫胺腈的防效。苦参碱、印楝素和天然除虫菊均是植物源农药,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与氟啶虫胺腈复配使用防治效果分别提高了8-10%,但是与A5,A9,A14和A15比较,防治效果与单株槐米鲜重都低吡虫啉具有触杀、胃毒和内吸性,吡虫啉与鱼藤酮和苏云金杆菌复配,吡虫啉与鱼藤酮,吡虫啉与苦参碱和印楝素复配使用,对国槐小卷蛾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0.34%、68.26%和58.06%。高效氯氰菊酯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复配对国槐小卷蛾的防治效果也达到了64.23%,对每株槐米的鲜重也起到了明显的增产效果。因此,在实际生产中,推荐吡虫啉、苏云金杆菌与鱼藤酮复配,吡虫啉与鱼藤酮,吡虫啉与苦参碱和印楝素复配,高效氯氰菊酯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复配使用。
实施例3、国槐尺蠖的发生规律及药剂防治
(1)国槐尺蠖发生规律调查
调查地点在北碚西山坪村槐米基地,从3月中旬开始,每隔5天观察一次,观察结果显示,国槐尺蠖以蛹在国槐树下浅土层越冬,越冬后第一代成虫在4月中旬产卵,在4月底陆续有第一代幼虫孵出,在5月中旬进入大龄幼虫期(图6),同时进入暴食阶段,这段时间,不同龄期的幼虫均可以在田间观察到。7月份发生的国槐尺蠖的幼虫为第二代幼虫,为零星发生;灯光诱集结果显示,6月20-7月初,为第一代成虫的盛发期。8月初,第二代幼虫进入盛发期。因此,药剂防治的重点应该放在5月初及8月初。
(2)药剂防治
在5月上旬使用1次:10%虫螨·茚虫威悬浮剂(江西中讯农化有限公司);0.6%苦参碱水剂(内蒙古清源保生物科技有限);20亿PIB/m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江西省新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8%阿维菌素微乳剂(济南中科绿色生物工程有限公司);0.3%印楝素乳油(成都绿金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5000IU/mg强效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湖北省康欣农用药业有限公司)然后统计死亡率,结果如表6所示。
表6、几种药剂不同浓度对国槐尺蠖的校正死亡率
Figure BDA0001957411350000101
Figure BDA0001957411350000111
从表6可以看出,虫螨.茚虫威在0.02mL/L处理72h后的校正死亡率达到100%;在几个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的处理中,以苦参碱、印楝素和苏云金杆菌的效果好,其中苦参碱最低使用剂量(0.003mL/L)处理48h后校正死亡率为100%;印楝素0.0036mL/L处理48h后校正死亡率为93.95%,苏云金杆菌在1000IU/L处理48h后校正死亡率达到100%;8亿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处理48h后国槐尺蠖幼虫校正死亡率达到100%;此外,阿维菌素0.0072mL/L处理72h后试虫矫正死亡率达到100%。
从上述结论可以看出,5月上旬,可用于国槐尺蠖幼虫绿色防治的化学农药有虫螨.茚虫威(0.02mL/L),喷雾次数为1次。
同时,也可使用的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及最低使用浓度有:苦参碱(0.003mL/L);印楝素(0.0036mL/L),苏云金杆菌(1000IU/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8亿PIB/L);阿维菌素(0.0072mL/L)。
实施例4、一种双季米金槐虫害绿色防控方法
一种双季米金槐虫害绿色防控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品种选择:选择适应重庆丘陵山区的双季米金槐高产、抗虫害品种(渝S-TS-SJ-004-2015)。
(2)生态防控
a.水肥管理:对于生长年限高于6年的大树,1年施肥两次,4月中旬施肥1次,每株施肥量为:0.54-1.2kg尿素,0.9kg过磷酸钙,0.54kg氯化钾;5月中旬第2次施肥,施肥量为:0.36-0.8kg尿素,0.6kg过磷酸钙,0.36kg氯化钾。当年移栽的1年生幼苗,应根据天气情况适量浇水,5月份,幼苗生长进入旺盛期,可追施复合肥2次(复合肥中N:P2O5:K2O=22:10:21,重量比),每次施肥量为0.5-1kg/株,施肥时应避开幼苗的须根部位,开环施肥,也可在下雨后撒施,上述施肥均采用环状沟施。
b.田间除草:对于苗圃中幼苗,要及时人工除草,一般在生长旺盛的5-8月要除草3-4次,或者在苗圃中覆盖黑色薄膜,达到抑制青草生长和保持土壤墒情的目的。
c.合理整修:重庆地区金槐整修一般集中在12底到第二年的1月底完成,修剪整枝要结合整形及高产要求,选留好主枝及侧枝。
d.7月中下旬,槐米收获后,可以对已经出现国槐小卷蛾危害的植株进行清理,剪掉有蛀孔的枝条,带出田间烧毁或者投入放满石灰的坑塘进行沤烂处理,减少国槐小卷蛾虫口基数。
(3)理化诱控技术:
a.国槐小卷蛾及国槐尺蛾诱集
一般从4月底及5月初一直到9月底,采用国槐小卷蛾性诱剂进行国槐小卷蛾和国槐尺蠖成虫的诱集。具体是将诱捕器悬挂在枝叶生长比较旺盛的侧枝中间,每亩放置5-6套,晴天较多时30天更换一次诱芯,雨天多时21天左右更换一次诱芯。
b.黄板诱杀
四月初,在田间悬挂黄色诱集板,将诱集板分别挂在国槐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一年生枝条中间,在2m和3m两个高度,一周左右更换黄板一次;每株挂黄板4张,每亩用黄板160-200张。
c.灯光诱杀
灯光诱杀用固定灯光诱集装置和临时设置诱集装置相结合的方法。3-11月份,在槐米基地,10-15亩悬挂1盏全自动光谱频振杀虫灯,在国槐尺蠖越冬代成虫始发的三月底四月初和第一代成虫盛发的6月中下旬至七月上旬,采用500瓦的自整流高压汞灯进行诱集,可以诱集到国槐小卷蛾及国槐尺蛾的成虫。
d.其他方法
林下养鸡,每亩不超过20头,可以有效延缓杂草生长和减少虫口密度。国槐尺蠖在每年的5月底6月初进入暴食期后,吐丝离开树体进入地面化蛹,鸡刨土进行觅食时可以减少虫口密度。
(4)生物防治:金槐虫害的天敌有很多,常见的有异色瓢虫,食蚜蝇和草蛉等,异色瓢虫对控制蚜虫、槐豆木虱等有很好的效果,食蚜蝇捕食蚜虫,草蛉捕捉蚜虫等软体小型昆虫。
(5)药剂防治
在防治双季米金槐虫害时,坚持科学用药,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农药,部分推荐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及施用注意事项等见表7。
表7双季米金槐虫害防治药剂、使用有效浓度及使用方法
Figure BDA0001957411350000131
Figure BDA0001957411350000141
槐豆木虱的防治效果如表8所示。
表8、槐豆木虱的防治效果
Figure BDA0001957411350000142
国槐小卷蛾的防治效果如表9所示。
表9国槐小卷蛾的防治效果
Figure BDA0001957411350000143
国槐尺蠖的防治效果如表10所示。
表10、国槐尺蠖防治效果(%)
Figure BDA0001957411350000144
Figure BDA0001957411350000151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发明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4)

1.一种双季米金槐虫害绿色防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品种选择、生态防控、理化诱控技术、生物防治和药剂防治;
所述品种选择为选择适应重庆丘陵山区的双季米金槐高产、抗虫害品种;
所述生态防控包括水肥管理,田间除草,整修和危害植株处理;
所述理化诱控技术包括国槐小卷蛾性诱剂诱集,黄板诱杀,灯光诱杀和养鸡觅食;
所述生物防治采用天敌捕食;
所述药剂防治为在槐豆木虱若虫高峰期前2天使用0.0525g/L的吡虫啉与0.0015 mL/L的苦参碱复配、0.0525g/L的吡虫啉与0.012 mL/L的除虫菊素复配、0.0525g/L的吡虫啉与0.005 mL/L的阿维菌素复配、0.024mL/L的啶虫脒与0.012 mL/L的除虫菊素复配、0.024mL/L的啶虫脒与0.005 mL/L的阿维菌素复配进行喷雾防治槐豆木虱;
在5月底6月初用0.131 g/L的吡虫啉与0.061 mL/L的鱼藤酮复配进行喷雾防治国槐小卷蛾;
5月上旬和8月上旬各使用1次,0.003 mL/L的苦参碱或0.0072 mL/L的阿维菌素进行喷雾防治国槐尺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双季米金槐虫害绿色防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防控具体方法如下:
a.水肥管理:对于生长年限高于6年的大树,1年施肥两次,4月中旬施肥1次,每株施肥量为:0.54-1.2 kg尿素,0.9 kg过磷酸钙,0.54 kg氯化钾;5月中旬第2次施肥,施肥量为:0.36-0.8 kg尿素,0.6 kg过磷酸钙,0.36 kg氯化钾;当年移栽的1年生幼苗,应根据天气情况适量浇水,5月份追施复合肥2次,每次施肥量为0.5-1 kg/株,所述复合肥中N:P2O5:K2O=22:10:21(重量比);
b.田间除草:在5-8月除草3-4次,或者在苗圃中覆盖黑色薄膜抑制青草生长;
c.合理整修:在12底到第二年的1月底进行修剪整枝;
d.7月中下旬,槐米收获后,可以对已经出现国槐小卷蛾危害的植株进行清理,剪掉有蛀孔的枝条,带出田间烧毁或者投入放满石灰的坑塘进行沤烂处理,减少国槐小卷蛾虫口基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双季米金槐虫害绿色防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理化诱控技术具体如下:
a.从4月底到9月底,采用国槐小卷蛾性诱剂进行国槐小卷蛾和国槐尺蠖成虫的诱集,具体是将诱捕器悬挂在枝叶生长比较旺盛的侧枝中间,每亩放置5-6套,晴天较多时30天更换一次诱芯,雨天多时21天左右更换一次诱芯;
b.4月初,在田间悬挂黄色诱集板,将诱集板分别挂在国槐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一年生枝条中间,在2m和3m两个高度,一周左右更换黄板一次;每株挂黄板4张,每亩用黄板160-200张;
c. 3-11月份,在槐米基地每10-15亩悬挂1盏全自动光谱频振杀虫灯,在3月底4月初和6月中下旬至七月上旬,采用500瓦的自整流高压汞灯进行诱集国槐小卷蛾及国槐尺蛾的成虫;
d.林下养鸡,每亩不超过20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双季米金槐虫害绿色防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防治为施放异色瓢虫,食蚜蝇和草蛉天敌。
CN201910071419.9A 2019-01-25 2019-01-25 一种双季米金槐虫害绿色防控方法 Active CN1096992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71419.9A CN109699263B (zh) 2019-01-25 2019-01-25 一种双季米金槐虫害绿色防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71419.9A CN109699263B (zh) 2019-01-25 2019-01-25 一种双季米金槐虫害绿色防控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99263A CN109699263A (zh) 2019-05-03
CN109699263B true CN109699263B (zh) 2021-05-25

Family

ID=662630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71419.9A Active CN109699263B (zh) 2019-01-25 2019-01-25 一种双季米金槐虫害绿色防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99263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18486A (zh) * 2014-04-25 2014-07-16 桂林茗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季槐栽培管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18486A (zh) * 2014-04-25 2014-07-16 桂林茗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季槐栽培管理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中国梨木虱的发生规律及抗药性治理对策;张忠兵;《农村科学实验》;20160610(第06期);第51-52页 *
八种药剂防治槐豆木虱药效试验;常承秀等;《昆虫知识》;20090515(第03期);第472-474页 *
北京地区国槐主要害虫发生及综合防治措施;李京娜;《安徽农学通报》;20131010(第19期);第79-82页 *
国槐小卷蛾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措施;郭雯等;《河北林业科技》;20101228(第06期);第101页 *
性诱剂在防治国槐小卷蛾中的应用;郭亚君等;《植物医生》;20110925(第05期);第33-34页 *
槐豆木虱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技术;杨学平等;《甘肃林业科技》;20140615;第39卷(第2期);第26-29页 *
金槐规范化生产技术(二)、(三);蒋运生;《广西林业》;20130805(第06期、第07期);第43-44页,第44-45页 *
黄板对槐豆木虱成虫的田间诱杀作用研究;邓刚;《现代农业科技》;20140910(第17期);第145-147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99263A (zh) 2019-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ever Pests of the coconut palm
CN108605719A (zh) 一种香菜西花蓟马的防治方法
CN107318452B (zh) 一种大豆栽培方法
Veeresh Pest ants of India
CN105284864A (zh) 林果注干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Kaur et al. Protected cultivation of sweet pepper hybrids under net-house in Indian conditions
CN105211094B (zh) 林果防虫涂抹剂、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673598B (zh) 国槐小卷蛾的防治方法
CN116965411B (zh) 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在制备杀虫剂中的应用
CN111248022B (zh) 一种塔罗科血橙新系果树病虫害防治方法
CN109699263B (zh) 一种双季米金槐虫害绿色防控方法
CN106472591B (zh) 一种生态杀虫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Eldoush et al. APPLICATION OF PLANT BASED EXTRACTS FOR THE CONTROL THE GREEN PITSCALE INSECT (ASTEROLICANIUM PHOENICIS RAO.) WITH YIELDENHANCEMENT ON DATE PALM
CN108849307A (zh) 一种利用烟盲蝽防治温室蔬菜粉虱的方法
Saha et al. Major insect pests of vegetable crops in bihar and their management
CN110547303B (zh) 苏云金芽孢杆菌g033a在防治南美番茄潜叶蛾中的应用
CN113016458A (zh) 一种水稻二化螟的生态防控方法
Singh INSECT PEST MANAGEMENT IN OILSEEDS CROPS
CN109429934A (zh) 一种罗汉果与早熟毛豆套种方法
CN111567571B (zh) 一种植物源复配用于南方根结线虫的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
Patel Biointensive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for Horticultural Crops of Arid Region
Kaur et al. Insect Pests Infesting Major Vegetable Crops and Their Management Strategies-III
Vijayakumar et al. Agathi
Baradevanal et al. Biointensive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n Mango
CN116649130A (zh) 一种利用七星瓢虫和噻虫嗪协同防治棚栽蔬菜蚜虫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