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66995A - 新能源汽车用能源系统 - Google Patents

新能源汽车用能源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66995A
CN109166995A CN201811086496.3A CN201811086496A CN109166995A CN 109166995 A CN109166995 A CN 109166995A CN 201811086496 A CN201811086496 A CN 201811086496A CN 109166995 A CN109166995 A CN 1091669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w
battery
battery modules
resource system
energy automob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8649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贵生
赵扬
刘志钢
黄达
孙鹏
丁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dou Aerospace Automobile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dou Aerospace Automobile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dou Aerospace Automobile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dou Aerospace Automobile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08649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66995A/zh
Priority to PCT/CN2018/113030 priority patent/WO2020056858A1/zh
Publication of CN1091669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669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1Ga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用能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能源系统;包括电池包壳体,所述电池包壳体内安装有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集成式高压分线盒和多个呈串联设置的电池模组;所述电池包壳体内设有电池模组安装槽,所述电池模组安装槽内布设多条呈间隔设置的横向加强筋,在所述电池模组安装槽下端布设至少一条纵向加强筋;各所述横向加强筋均与各所述纵向加强筋呈方向交错设置。本发明所公开的新能源汽车用能源系统,所述横向加强筋和所述纵向加强筋分别从不同的方向加强电池包壳体的强度,从而增加了电池模组安装槽的可选材料和可用厚度规格,有助于减小电池包壳体重量,进而减小整车质量。

Description

新能源汽车用能源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用能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能源系统。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汽车的需求越来越多,同时,能源问题不断加深,石油产品逐渐紧缺,而对环境的污染也不断加深。如何能行之有效的制造一种替代传统汽车的新能源汽车,成为当今所有汽车企业的发展目标。而且,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大力扶持,也正是出于这一目的。新能源汽车又可以被分为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但不论是哪一种,都离不开动力电池为其提供动力。而作为能源的动力电池,由于其本身的特性,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通过串联或并联的方式增加电池包的能量及电压,如何将电芯通过结构设计满足其串并需求便成为新能源汽车研发的一大方向。
电动车的电池包一般布置在汽车底部的电池包壳体内。电池包壳体,对上需要承载电池,保护模组,完成能量输出的任务;对下,其作为汽车的底部外壳,需要面对石子击打,淋雨,冲击等外部危害。这就要求电池 PACK需要具有高强度,能够应对各种外界影响,同时由于电池的重量已经很大了,电池PACK壳体需要重量轻,这样能够提高车辆操控,增加续驶里程。而现有电动车的电池模组壳体强度够的板体底板厚度大,质量大;质量小的,强度小。
同时,在电池包中,电池模组通过高压线缆连接后,需要输出至包外,提供给负载设备。在电池模组与负载之间,需要引入控制模块,控制模块通常包含继电器、保险、维修开关等控制零件,这些控制零件一般分散在电池包内各处,在电池包使用过程中,一旦电池包发生晃动,这些控制零件就会在电池包内移动,而这些控制零件的移动容易引起连接线脱落,正、负极器件连接线短路相接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电池包的功能和使用安全;如何妥善安置这些控制零件,确保电池包的正常使用并保障其安全,成为电池包设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电池包安装时各控制零件需要分别与电池包或用电器内其他器件连接,连接麻烦,且电池包组装效率低。
再次,电池模组作为单体电芯的上一级总成,是连接单体电芯和电池包的中间结构,其设计好坏显著影响电池包的性能发挥。锂离子电池模组型锂离子电池中的单体电芯容量大,所以重量较大,组成模组需要具有较高强度的结构。同样由于18650单体电芯容量大,容易造成比表面积不足,需要更好的散热条件。同时为了满足能量密度需求,成组的固定结构越轻越好。然而目前的18650锂离子电池模组无法满足上述要求。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急需发明一种新的新能源汽车用能源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能源系统,通过所述横向加强筋和所述纵向加强筋加强电池包壳体的强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动力电池包壳体强度差或为满足强度要求而使动力电池包壳体质量过大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下述方案: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能源系统,包括电池包壳体,所述电池包壳体内安装有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集成式高压分线盒和多个呈串联设置的电池模组;
各所述电池模组串联后的两端与所述集成式高压分线盒内的电器件电连接,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与各所述电池模组内的电压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分别电连接,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与所述集成式高压分线盒内的电器件分别电连接;
所述电池包壳体内设有电池模组安装槽,所述电池模组安装槽内布设多条呈间隔设置的横向加强筋,在所述电池模组安装槽下端布设至少一条纵向加强筋;各所述横向加强筋均与各所述纵向加强筋呈方向交错设置。
优选地,所述电池模组安装槽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左右两端的端板以及位于所述底板前后两侧的侧板;两所述侧板上均设有至少一个加强弯折部;所述底板上设置所述横向加强筋,所述底板下设置所述纵向加强筋。
优选地,所述电池模组安装槽包括多个连续设置的分安装槽,各所述分安装槽的前后两所述侧板之间均通过所述加强弯折部连接;各所述分安装槽均为矩形,且各所述分安装槽的面积由左至右面积依次递增。
优选地,各所述端板和各所述侧板上均设有用于与车体连接的边侧加强连接块,所述边侧加强连接块上设有与车体连接的螺栓孔。
优选地,所述横向加强筋的纵截面为几字形。
优选地,沿所述横向加强筋的长度方向在其上布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设有预装螺母。
优选地,各所述加强弯折部均侧向连接有侧向加强背板。
优选地,所述横向加强筋均与所述纵向加强筋呈空间垂直设置。
优选地,所述集成式高压分线盒包括盒体和盒盖,所述盒体内设器件容置槽,所述器件容置槽内设有正负极隔离板,所述正负极隔离板将所述器件容置槽分隔为正极器件容置槽和负极器件容置槽,所述正极器件容置槽用于容置与电池正极连接的控制零件,所述负极器件容置槽用于容置与电池负极连接的控制零件;所述负极器件容置槽的槽壁上设有负极高压线输入孔和负极高压线输出孔;所述正极器件容置槽的槽壁上设有正极高压线输入孔和正极高压线输出孔;所述正极器件容置槽与所述负极器件容置槽之间设有用于连通所述正极器件容置槽与所述负极器件容置槽的弱电走线道。
优选地,所述盒体外壁上设有用于将所述盒体固定于电池包内的固定爪。
优选地,所述正负极隔离板的安装侧边与所述器件容置槽的一侧壁连接,所述正负极隔离板的自由侧边与所述器件容置槽的另一侧壁间隔设置;所述弱电走线道置于所述自由侧边与所述器件容置槽的侧壁之间。
优选地,所述正极器件容置槽的槽壁和所述负极器件容置槽的槽壁上均设有用于控制零件对位固定的固定螺孔。
优选地,所述自由侧边和所述安装侧边上均设有强度加强柱。
优选地,两所述强度加强柱上均设有第一穿装螺纹孔,所述盒盖上布设有至少两个第一穿装孔,各所述第一穿装孔与各所述第一穿装螺纹孔位置一一对应。
优选地,所述正极器件容置槽的侧壁上设有第一低压线束豁口,所述盒盖侧壁上设有第二低压线束豁口;所述第一低压线束豁口和所述第二低压线束豁口对应扣合。
优选地,所述盒体的壁上设有多个第二穿装螺纹孔,所述盒盖上设有多个第二穿装孔,各所述第二穿装孔与各所述第二穿装螺纹孔位置一一对应。
优选地,所述盒体底端设有支脚。
优选地,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多个顺序排列设置的18650电池模组单元,并通过穿装固定件将各所述18650电池模组单元依次穿装固定成一体;
所述18650电池模组单元包括模组壳体和多个18650单体电芯,各所述18650单体电芯均安装在所述模组壳体内,所述模组壳体两侧外壁上均安装有用于将各所述18650单体电芯进行并联的汇流板,所述模组壳体的两侧内壁上布设有多个用于对应插装各所述18650单体电芯的插装槽,所述模组壳体的两侧壁上还设有用于将所述18650单体电芯的电极穿出的电极穿装通孔,各所述电极穿装通孔与各所述插装槽位置一一对应,各所述汇流板上的多个汇流片与各所述18650单体电芯两端的电极分别一一对应连接;各所述插装槽的槽壁上均设有沿所述插装槽长度方向贯通的散热间隙;
各所述18650电池模组单元中的各所述汇流板依次串联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模组壳体两侧壁上还设有多个散热通孔,各所述散热通孔的中心轴线与各所述插装槽的中心轴线平行设置,且各所述散热通孔与各所述插装槽呈间隔均布设置;各所述18650电池模组单元中的各所述散热通孔位置一一对应连通。
优选地,所述插装槽的槽壁包括多个散热块,各所述散热块之间设置所述散热间隙,且各所述散热块与所述18650单体电芯相对的侧面呈弧面设置,所述散热通孔设置在四个所述插装槽之间的公共的所述散热块的中心轴线上。
优选地,所述模组壳体包括两个结构完全相同的半壳体,各所述半壳体位置对应扣合设置,并通过锁止连接件锁止;各所述半壳体的内侧壁上均设有所述插装槽,且各所述插装槽的槽口位置一一对应设置;各所述 18650电池模组单元中的各所述半壳体位置一一对应卡接限位。
优选地,所述半壳体的内侧壁上还设有多个用于所述半壳体进行扣合定位的定位柱,各所述定位柱的圆周方向上均布设有多个定位柱加强筋,各所述定位柱加强筋在长度方向上与所述定位柱的中心轴线平行。
优选地,所述定位柱的数量为偶数,各所述定位柱相对于所述半壳体在高度方向上的中心线呈对称设置,且对称设置的一对所述定位柱中,其中一个所述定位柱的顶端设有插装槽口,另一个所述定位柱的顶端设有插装头,用于在两个所述半壳体进行扣合时的插装定位。
优选地,所述半壳体包括依次连接的左侧板、上侧板、右侧板和下侧板,所述左侧板、所述上侧板、所述右侧板和所述下侧板的边沿上均设有用于将两个所述半壳体进行扣合的扣合结构。
优选地,所述左侧板上的所述扣合结构为卡头,所述右侧板上的所述扣合结构为卡槽,所述上侧板上的所述扣合结构为扣合插板,所述下侧板上的所述扣合结构为扣合插槽。
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公开的新能源汽车用能源系统,所述电池包壳体内设有电池模组安装槽,所述电池模组安装槽内布设多条呈间隔设置的所述横向加强筋,在所述电池模组安装槽下端布设至少一条所述纵向加强筋;各所述横向加强筋均与所述纵向加强筋呈方向交错设置的设计;所述横向加强筋和所述纵向加强筋分别从不同的方向加强所述电池包壳体的强度,从而增加了电池模组安装槽的可选材料和可用厚度规格,有助于减小所述电池包壳体重量,进而减小整车质量。
2、所述电池模组安装槽包括所述底板、位于所述底板左右两端的所述端板以及位于所述底板前后两侧的所述侧板;两所述侧板上均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加强弯折部;所述底板上设置所述横向加强筋,所述底板下设置所述纵向加强筋的设计;所述加强弯折部增加了所述侧板的强度,防止置于所述电池模组安装槽内的电池模组发生移动时撞击到所述侧板而使所述侧板发生变形。
3、所述电池模组安装槽包括多个连续设置的所述分安装槽,各所述分安装槽的前后两所述侧板之间均通过所述加强弯折部连接;各所述分安装槽均为矩形,且各所述分安装槽的面积由左至右面积依次递增的设计;相邻两所述分安装槽间形成“凸”形,以增加所述电池模组安装槽抗受扭力变形的能力。
4、所述横向加强筋的纵截面为几字形的设计;纵截面为几字形的所述横向加强筋抗变形能力强,将其设置于所述电池模组安装槽上,有助于提高所述电池包壳体强度。
5、沿所述横向加强筋的长度方向在其上布设有所述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设有所述预装螺母的设计;所述固定孔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所述横向加强筋的质量,当用在新能源电动车上时,有助于减小整车质量;所述预装螺母用于将电池模组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电池模组壳体加强梁上,进而固定于电池包壳体上,防止动力电池模组移动,所述电池模组安装槽造成损坏或引起整车位移差距。
6、所述集成式高压分线盒采用包括所述盒体和所述盒盖,所述盒体内设所述器件容置槽,所述器件容置槽内设有所述正负极隔离板,所述正负极隔离板将所述器件容置槽分隔为所述正极器件容置槽和所述负极器件容置槽,所述正极器件容置槽用于容置与电池正极连接的控制零件,所述负极器件容置槽用于容置与电池负极连接的控制零件;所述负极器件容置槽的槽壁上设有所述负极高压线输入孔和所述负极高压线输出孔;所述正极器件容置槽的槽壁上设有所述正极高压线输入孔和所述正极高压线输出孔;所述正极器件容置槽与所述负极器件容置槽之间设有用于连通所述正极器件容置槽与所述负极器件容置槽的所述弱电走线道的设计;在电池包中引入高压分线盒的概念,将控制模块的控制零件集成在所述器件容置槽内,避免电池包震动倾斜时,各控制零件移动而发生线束脱落,影响电池包的使用,同时将正极器件与负极器件分隔开避免正、负极间发生短路,保障使用安全。将控制模块的各控制零件集成在一起,提前预制,装配电池包时预制的高压分线盒直接与电池包内其他器件连接,能有效提高电池包的生产效率,便于控制器件的统一管理、统一保护。
7、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多个串联的18650电池模组单元,各所述18650 电池模组单元从左至右依次位置对应卡接限位,并通过螺栓螺母连接件从左至右依次穿装固定;所述18650电池模组单元包括模组壳体和多个18650 单体电芯,各所述18650单体电芯均安装在所述模组壳体内,所述模组壳体两侧外壁上均安装有用于将各所述18650单体电芯进行并联的汇流板,所述模组壳体的两侧内壁上布设有多个用于对应插装各所述18650单体电芯的插装槽,所述模组壳体的两侧壁上还设有用于将所述18650单体电芯的电极穿出的电极穿装通孔,各所述电极穿装通孔与各所述插装槽位置一一对应,各所述汇流板上的多个汇流片与各所述18650单体电芯两端的电极分别一一对应连接;各所述插装槽的槽壁上均设有沿所述插装槽长度方向贯通的散热间隙;各所述18650电池模组单元中的各所述汇流板依次串联;通过在模组壳体内设置多个用于插装所述18650单体电芯的插装槽,将18650单体电芯以插装卡接的方式固定于所述模组壳体内,并将各所述 18650电池模组单元位置对应卡接限位通过螺栓螺母连接件穿装固定,能够满足容量大的18650单体电芯所组成的串并联电池模组所需要的高强度结构,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同时,各所述插装槽的槽壁上均设有沿所述插装槽长度方向贯通的散热间隙,增加了散热面积,满足容量大的18650单体电芯所组成的串并联电池模组所需要的散热性,提高了电池模组的使用可靠性。
8、所述模组壳体两侧壁上还设有多个散热通孔,各所述散热通孔的中心轴线与各所述插装槽的中心轴线平行设置,且各所述散热通孔与各所述插装槽呈间隔均布设置;所述插装槽的槽壁包括多个散热块,各所述散热块之间设置所述散热间隙,且各所述散热块与所述18650单体电芯相对的侧面呈弧面设置,所述散热通孔设置在四个所述插装槽之间的公共的所述散热块的中心轴线上;提高了模组的散热性,提升电池能量密度的同时,便于各18650电芯表面的散热,提高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
9、通过设置两个结构完全相同的半壳体来组成模组壳体,各所述半壳体位置对应扣合设置,并通过锁止连接件锁止,进一步提高了结构的强度,且可靠性高。
10、所述半壳体的内侧壁上还设有多个用于所述半壳体进行扣合定位的定位柱,各所述定位柱的圆周方向上均布设有多个定位柱加强筋,各所述定位柱加强筋在长度方向上与所述定位柱的中心轴线平行;所述定位柱的数量为偶数,各所述定位柱相对于所述半壳体在高度方向上的中心线呈对称设置,且对称设置的一对所述定位柱中,其中一个所述定位柱的顶端设有插装槽口,另一个所述定位柱的顶端设有插装头,用于在两个所述半壳体进行扣合时的插装定位;所述半壳体包括依次连接的左侧板、上侧板、右侧板和下侧板,所述左侧板、所述上侧板、所述右侧板和所述下侧板的边沿上均设有用于将两个所述半壳体进行扣合的扣合结构;所述左侧板上的所述扣合结构为卡头,所述右侧板上的所述扣合结构为卡槽,所述上侧板上的所述扣合结构为扣合插板,所述下侧板上的所述扣合结构为扣合插槽;整个模组的定位和扣合结构保证了模组的快速组装及整体强度要求,进一步提升模组的能量,并且结构简单,易操作,易维护,兼顾了结构的经济型和合理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电池包壳体的结构示意图(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的槽盖的结构示意图(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的电池包壳体的底面结构示意图(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的横向加强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集成式高压分线盒的立体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高压分线盒的结构示意图(爆炸图);
图7为本发明的盒体的结构示意图(立体图);
图8为本发明控制电器件安装于集成式高压分线盒内的示意图(俯视图);
图9为本发明的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立体图);
图10为本发明的18650电芯模组单元的结构示意图(立体图);
图11为本发明的18650电芯模组单元的结构示意图(爆炸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立体图);
图13为本发明的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主视图);
图14为本发明的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背视图);
图15为本发明的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左视图);
图16为本发明的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右视图);
图17为本发明的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仰视图);
图18为本发明的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俯视图);
图19为本发明的定位柱的结构示意图(剖视图,带插装槽口结构);
图20为本发明的定位柱的结构示意图(剖视图,带插装头结构);
图21为本发明的模组插板和模组插槽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内部视图);
图22为本发明的箍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图2、图3所示,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包壳体,所述电池包壳体内安装有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集成式高压分线盒和多个呈串联设置的电池模组;各所述电池模组串联后的两端与所述集成式高压分线盒内的电器件电连接,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与各所述电池模组内的电压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分别电连接,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与所述集成式高压分线盒内的电器件分别电连接。所述电池包壳体包括电池模组安装槽1和与该电池模组安装槽对应扣合的槽盖7,该电池模组安装槽内布设多条呈间隔设置的横向加强筋3,在该电池模组安装槽下端布设至少一条纵向加强筋4;各所述横向加强筋均与所述纵向加强筋呈方向交错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横向加强筋均与所述纵向加强筋呈空间垂直设置。沿所述曹盖边缘均匀布设有穿装螺孔701,所述电池模组安装槽与所述曹盖间通过螺栓连接。
参见图1、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的电池包壳体采用包括所述电池模组安装槽,该电池模组安装槽内布设多条呈间隔设置的所述横向加强筋,在该电池模组安装槽下端布设至少一条所述纵向加强筋;各所述横向加强筋均与所述纵向加强筋呈方向交错设置的设计;所述横向加强筋和所述纵向加强筋分别从不同的方向加强所述电池包壳体的强度(所述横向加强筋在X方向上加强所述电池包壳体的强度,所述纵向加强筋在Y方向上增加所述电池包壳体的强度),从而增加了电池模组安装槽的可选材料和可用厚度规格,有助于减小所述电池包壳体重量,进而减小整车质量。
参见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模组安装槽包括底板11、位于所述底板左右两端的端板12以及位于所述底板前后两侧的侧板13;两所述侧板上均设有至少一个加强弯折部131;所述底板上设置所述横向加强筋,所述底板下设置所述纵向加强筋。
本发明提供的电池包壳体采用所述电池模组安装槽包括所述底板、位于所述底板左右两端的所述端板以及位于所述底板前后两侧的所述侧板;两所述侧板上均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加强弯折部;所述底板上设置所述横向加强筋,所述底板下设置所述纵向加强筋的设计;所述加强弯折部增加了所述侧板的强度,防止置于所述电池模组安装槽内的电池模组发生移动时撞击到所述侧板而使所述侧板发生变形。
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模组安装槽包括多个连续设置的分安装槽101;各所述分安装槽的前、后两所述侧板之间均通过所述加强弯折部连接,即相邻两所述分安装槽位于同一侧的两所述侧板间通过所述加强弯折部连接;各所述分安装槽均为矩形,且各所述分安装槽的面积由左至右面积依次递增。
参见图5至图8所示,所述高压分线盒包括盒体81和盒盖82,该盒体内设器件容置槽,该器件容置槽内设有正负极隔离板83,该正负极隔离板将所述器件容置槽分隔为正极器件容置槽831和负极器件容置槽832,该正极器件容置槽用于容置与电池正极连接的控制零件,该负极器件容置槽用于容置与电池负极连接的控制零件;所述负极器件容置槽的槽壁上设有负极高压线输入孔8321和负极高压线输出孔8322;所述正极器件容置槽的槽壁上设有正极高压线输入孔8311和正极高压线输出孔8312;所述负极高压线输入孔、所述负极高压线输出孔、所述正极高压线输入孔和所述正极高压线输出孔间均间隔设置;所述正极器件容置槽与所述负极器件容置槽之间设有用于连通该正极器件容置槽与该负极器件容置槽的弱电走线道8101。
本发明提供的电池包使用的高压分线盒采用包括所述盒体和所述盒盖,该盒体内设所述器件容置槽,该器件容置槽内设有所述正负极隔离板,该正负极隔离板将所述器件容置槽分隔为所述正极器件容置槽和所述负极器件容置槽,该正极器件容置槽用于容置与电池正极连接的控制零件,该负极器件容置槽用于容置与电池负极连接的控制零件;所述负极器件容置槽的槽壁上设有所述负极高压线输入孔和所述负极高压线输出孔;所述正极器件容置槽的槽壁上设有所述正极高压线输入孔和所述正极高压线输出孔;所述正极器件容置槽与所述负极器件容置槽之间设有用于连通该正极器件容置槽与该负极器件容置槽的所述弱电走线道的设计;在电池包中引入高压分线盒的概念,将控制模块的控制零件集成在所述器件容置槽内,避免电池包震动倾斜时,各控制零件移动而发生线束脱落,影响电池包的使用,同时将正极器件与负极器件分隔开避免正、负极间发生短路,保障使用安全。将控制模块的各控制零件集成在一起,提前预制,装配电池包时预制的高压分线盒直接与电池包内其他器件连接,能有效提高电池包的生产效率,便于控制器件的统一管理、统一保护。
参见图5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正极高压线输出孔包括设置于所述正极器件容置槽的槽壁上的正极输出豁口83121和自所述盒盖侧边向下延伸的正极输出挡板83122,所述正极输出挡板与所述正极输出豁口相匹配,当所述盒盖盖设于所述盒体上时,所述正极输出挡板底端与所述正极输出豁口底壁间形成所述正极高压线输出孔。方便高压正极输出线或高压正极输出铜排的安装,有利于加快各控制零件装配于所述电池包使用的高压分线盒内的速度。
参见图5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负极高压线输出孔包括设置于所述负极器件容置槽的槽壁上的负极输出豁口83221和自所述盒盖侧边向下延伸的负极输出挡板83222,所述负极输出挡板与所述负极输出豁口相匹配,当所述盒盖盖设于所述盒体上时,所述负极输出挡板底端与所述负极输出豁口底壁间形成所述负极高压线输出孔。以方便负压正极输出线或高压负极输出铜排的安装,有利于加快各控制零件装配于所述电池包使用的高压分线盒内的速度。
参见图5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盒体外壁上设有用于将所述盒体固定于电池包内的固定爪811,各所述固定爪上均设有固定孔8111,通过螺栓将所述盒体固定于电池包内。
参见图6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正负极隔离板与所述盒体的内腔的侧壁平行设置;所述正负极隔离板的安装侧边8301与所述器件容置槽的一侧壁连接,所述正负极隔离板的自由侧边8302与所述器件容置槽的另一侧壁间隔设置;所述弱电走线道置于所述自由侧边及与该自由侧边相对的所述器件容置槽的侧壁之间;本实施例中所述弱电走线道为用于安装保险丝的固定槽,当然也可以选择将保险丝固定于所述负极器件容置槽或所述负极器件容置槽内,此时,该弱电走线道的形状尺寸可根据过线的粗细进行调整,根据过线的粗细设计弱电走线道的形状尺寸此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过多赘述。
参见图5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正极器件容置槽的槽壁和所述负极器件容置槽的槽壁上均设有用于控制零件对位固定的固定螺孔8102;布设于所述正极器件容置槽内的高压正极继电器、副继电器、预充电阻等控制零件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正极器件容置槽内;布设于所述负极器件容置槽内的高压负极继电器等控制零件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负极器件容置槽内。本实施例中为配合现有的控制零件的穿装螺孔均设置于各控制两件的下端,所述固定螺孔分别设置于所述正极器件容置槽的槽底壁上和所述负极器件容置槽的槽底壁上。
参见图5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自由侧边和所述安装侧边上均设有强度加强柱8303,两所述加强侧边分别沿所述自由侧边的高度方向和所述安装侧边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安装侧边通过所述强度加强柱与所述器件容置槽内壁相接。两所述强度加强柱上均设有第一穿装螺纹孔8304,所述盒盖上布设有至少两个第一穿装孔8201,各所述第一穿装孔与各所述第一穿装螺纹孔位置一一对应,其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盒体与所述盒盖。
参见图5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正极器件容置槽的侧壁上设有第一低压线束豁口8401,所述盒盖侧壁上设有第二低压线束豁口8402;所述第一低压线束豁口和所述第二低压线束豁口对应扣合。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低压线束豁口和所述第二低压线束豁口均连通所述正极器件容置槽和外部空间,用于外部低压控制线束进入所述正极器件容置槽与所述正极器件容置槽内的控制零件连接;上、下扣合的所述第一低压线束豁口和所述第二低压线束豁口便于低压线束的安装。
参见图5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盒体的壁上设有多个第二穿装螺纹孔8103,所述盒盖上设有多个第二穿装孔8202,各所述第二穿装孔与各所述第二穿装螺纹孔位置一一对应,其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盒体与所述盒盖。
参见图5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盒体底端设有支脚812,通过该支脚将本发明与电池包的底壁间隔开,减少电池包使用时产生的热量沿电池包底壁传递到所述盒体内,同时,可减少电池包振动时传递到所述盒体。
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电池包使用的高压分线盒内安装控制零件的过程进行简单描述:按图4所示,将高压正极继电器8501、副继电器8502,预充电阻8503等分别对应置于所述正极器件容置槽831内,通过螺栓与所述固定螺孔配合将高压正极继电器8501、副继电器8502,预充电阻8503等固定于所述正极器件容置槽内;将高压负极继电器8511置于所述负极器件容置槽832内,通过螺栓与所述固定螺孔配合将高压负极继电器8511置于所述负极器件容置槽内;将两个分别与两高压正极继电器8501连接的保险丝8521和与高压负极继电器连接的保险丝8521间隔置于所述弱电走线道 8101处;本实施例中所述弱走线道处设有三个保险丝槽,三个保险丝分别对应置于一个保险丝槽内。
参见图9至图22所示,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多个串联的18650电池模组单元,各所述18650电池模组单元从左至右依次位置对应卡接限位,并通过螺栓螺母连接件从左至右依次穿装固定;所述18650电池模组单元包括模组壳体91和多个18650单体电芯92,各所述18650单体电芯均安装在所述模组壳体内,所述模组壳体两侧外壁上均安装有用于将各所述18650 单体电芯进行并联的汇流板93,所述模组壳体的两侧内壁上布设有多个用于对应插装各所述18650单体电芯的插装槽95,所述模组壳体的两侧壁上还设有用于将所述18650单体电芯的电极穿出的电极穿装通孔96,各所述电极穿装通孔与各所述插装槽位置一一对应,各所述汇流板上的多个汇流片94与各所述18650单体电芯两端的电极分别一一对应连接;各所述插装槽的槽壁上均设有沿所述插装槽长度方向贯通的散热间隙912;各所述18650电池模组单元中的各所述汇流板依次串联。所述模组壳体两侧壁上还设有多个散热通孔98,各所述散热通孔的中心轴线与各所述插装槽的中心轴线平行设置,且各所述散热通孔与各所述插装槽呈间隔均布设置;各所述18650电池模组单元中的各所述散热通孔位置一一对应连通。所述插装槽的槽壁包括多个散热块911,各所述散热块之间设置所述散热间隙,且各所述散热块与所述18650单体电芯相对的侧面呈弧面设置,所述散热通孔设置在四个所述插装槽之间的公共的所述散热块的中心轴线上。所述模组壳体包括两个结构完全相同的半壳体97,各所述半壳体位置对应扣合设置,并通过锁止连接件锁止,所述锁止连接件为卡槽卡头锁止连接件;各所述半壳体的内侧壁上均设有所述插装槽,且各所述插装槽的槽口位置一一对应设置;各所述18650电池模组单元中的各所述半壳体位置一一对应卡接限位。所述半壳体的内侧壁上还设有多个用于所述半壳体进行扣合定位的定位柱913,各所述定位柱的圆周方向上均布设有多个定位柱加强筋914,各所述定位柱加强筋在长度方向上与所述定位柱的中心轴线平行。
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柱的数量为偶数,各所述定位柱相对于所述半壳体在高度方向上的中心线呈对称设置,且对称设置的一对所述定位柱中,其中一个所述定位柱的顶端设有插装槽口915,另一个所述定位柱的顶端设有插装头916,用于在两个所述半壳体进行扣合时的插装定位;所述定位柱的中心轴线上设有辅助散热通孔99,用于将模组壳体内的热量导出,所述辅助散热通孔分别与所述插装槽口和所述插装头连通。所述半壳体包括依次连接的左侧板917、上侧板918、右侧板919和下侧板920,所述左侧板、所述上侧板、所述右侧板和所述下侧板的边沿上均设有用于将两个所述半壳体进行扣合的扣合结构。所述左侧板上的所述扣合结构为卡头 921,所述右侧板上的所述扣合结构为卡槽922,所述上侧板上的所述扣合结构为扣合插板923,所述下侧板上的所述扣合结构为扣合插槽924;所述上侧板上还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汇流板的螺栓孔910,所述半壳体呈一体注塑成型,所述半壳体采用酚醛塑料制成。
本实施例中所述18650电芯串并联电池模组,包括多个串联的18650 电池模组单元,各所述18650电池模组单元从左至右依次位置对应卡接限位,并通过螺栓螺母连接件从左至右依次穿装固定;所述18650电池模组单元包括模组壳体和多个18650单体电芯,各所述18650单体电芯均安装在所述模组壳体内,所述模组壳体两侧外壁上均安装有用于将各所述18650 单体电芯进行并联的汇流板,所述模组壳体的两侧内壁上布设有多个用于对应插装各所述18650单体电芯的插装槽,所述模组壳体的两侧壁上还设有用于将所述18650单体电芯的电极穿出的电极穿装通孔,各所述电极穿装通孔与各所述插装槽位置一一对应,各所述汇流板上的多个汇流片与各所述18650单体电芯两端的电极分别一一对应连接;各所述插装槽的槽壁上均设有沿所述插装槽长度方向贯通的散热间隙;各所述18650电池模组单元中的各所述汇流板依次串联;通过在模组壳体内设置多个用于插装所述18650单体电芯的插装槽,将18650单体电芯以插装卡接的方式固定于所述模组壳体内,并将各所述18650电池模组单元位置对应卡接限位通过螺栓螺母连接件穿装固定,能够满足容量大的18650单体电芯所组成的串并联电池模组所需要的高强度结构,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同时,各所述插装槽的槽壁上均设有沿所述插装槽长度方向贯通的散热间隙,增加了散热面积,满足容量大的18650单体电芯所组成的串并联电池模组所需要的散热性,提高了电池模组的使用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18650电芯串并联电池模组,所述模组壳体两侧壁上还设有多个散热通孔,各所述散热通孔的中心轴线与各所述插装槽的中心轴线平行设置,且各所述散热通孔与各所述插装槽呈间隔均布设置;所述插装槽的槽壁包括多个散热块,各所述散热块之间设置所述散热间隙,且各所述散热块与所述18650单体电芯相对的侧面呈弧面设置,所述散热通孔设置在四个所述插装槽之间的公共的所述散热块的中心轴线上;提高了模组的散热性,提升电池能量密度的同时,便于各18650电芯表面的散热,提高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所述18650电芯串并联电池模组,通过设置两个结构完全相同的半壳体来组成模组壳体,各所述半壳体位置对应扣合设置,并通过锁止连接件锁止,进一步提高了结构的强度,且可靠性高。
本实施例中所述18650电芯串并联电池模组,所述半壳体的内侧壁上还设有多个用于所述半壳体进行扣合定位的定位柱,各所述定位柱的圆周方向上均布设有多个定位柱加强筋,各所述定位柱加强筋在长度方向上与所述定位柱的中心轴线平行;所述定位柱的数量为偶数,各所述定位柱相对于所述半壳体在高度方向上的中心线呈对称设置,且对称设置的一对所述定位柱中,其中一个所述定位柱的顶端设有插装槽口,另一个所述定位柱的顶端设有插装头,用于在两个所述半壳体进行扣合时的插装定位;所述半壳体包括依次连接的左侧板、上侧板、右侧板和下侧板,所述左侧板、所述上侧板、所述右侧板和所述下侧板的边沿上均设有用于将两个所述半壳体进行扣合的扣合结构;所述左侧板上的所述扣合结构为卡头,所述右侧板上的所述扣合结构为卡槽,所述上侧板上的所述扣合结构为扣合插板,所述下侧板上的所述扣合结构为扣合插槽;整个模组的定位和扣合结构保证了模组的快速组装及整体强度要求,进一步提升模组的能量,并且结构简单,易操作,易维护,兼顾了结构的经济型和合理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18650电芯串并联电池模组,所述半壳体呈一体注塑成型,所述半壳体采用酚醛塑料制成,优选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ABS)或聚苯醚(PPO)制成,以满足轻量化,并降低生产加工的工艺成本。
本实施例中所述18650电芯串并联电池模组,以18650圆柱电芯44并的电池模组单元为例,包括4个18650电芯模组单元,2个M8长螺杆25, 2个M6长螺杆26,2个塑料端板27,2个侧板金28和1个线束上盖29。其中,模组外壳通过特殊设计,可以两两结合卡接,起到限位作用。装配时,先将4个44并电池模组单元串联在一起,然后在两侧安装塑料端板,塑料端板外侧安装侧板金,之后用四根长螺杆将整体连接,用螺母紧固,完成整个电池模组的装配。参见图21所示,相邻两个所述18650电芯模组单元通过模组插板930和模组插槽931之间的插装配合进行插装限位后,通过长螺杆进行固定;进一步地,参见图22,所述18650电芯串并联电池模组装配完之后还可以设置箍紧组件932进行进一步箍紧固定,加强整个模组的结构强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18650电芯串并联电池模组,所述18650电芯模组单元,以18650圆柱电芯44并的电池模组单元为例,包括半壳体2个,汇流板(采用铜镍材料制成)2个;所述半壳体通过特殊设计,可以两两扣合组成一个完整的、封闭的模组壳体。半壳体内设计插装槽,能够嵌入电芯,对电芯起到固定支撑作用。汇流板采用激光焊接方式,将汇流铜排及接触镍片焊接在一起。其组装过程为:先将18650单体电芯按照相同电极方向放置在一侧半壳体中,然后将另一侧所述半壳体按照翻转180°的形式扣在这一侧的半壳体上,通过半壳体上的卡扣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完整的模组壳体;最后将两个汇流板分别放置在半壳体两侧的凹槽内,使接触镍片与电芯电极相接触,之后利用专业焊机,将镍片与电芯电极焊接在一起,完成整个电池模组的装配。
本发明所公开的18650电芯串并联电池模组,所述半壳体内部设有插装槽用以固定18650单体电芯;所述半壳体正面开有电极穿装通孔,用以将电芯电极裸露出来,方便与汇流片焊接;所述半壳体内侧有两个圆环型定位柱,其中一个端部设有插装头,另外一侧端部设有插装槽口,在两两装配时,其中一个半壳体翻转180°时,两个半壳体的定位柱上的插装头和插装槽口能够相互扣合。半壳体的四周侧板边沿采用相同思路设计,一半内部采用凸型设计,一半内部采用凹槽设计,在两两装配时,其中一个外壳翻转180°时,两个半壳体的外圈的突出和凹槽可以相互扣合。在所述半壳体的外侧,采用相同设计,保证在组成完整模组后,模组和模组之间也可以相互配合,提高装配的便捷性。本发明所公开的18650电芯串并联电池模组,能够通过结构将18650圆柱电芯并联在一起,提升模组的能量,并且结构简单,易操作,易维护。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5)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包壳体,所述电池包壳体内安装有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集成式高压分线盒和多个呈串联设置的电池模组;
各所述电池模组串联后的两端与所述集成式高压分线盒内的电器件电连接,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与各所述电池模组内的电压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分别电连接,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与所述集成式高压分线盒内的电器件分别电连接;
所述电池包壳体内设有电池模组安装槽,所述电池模组安装槽内布设多条呈间隔设置的横向加强筋,在所述电池模组安装槽下端布设至少一条纵向加强筋;各所述横向加强筋均与各所述纵向加强筋呈方向交错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用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安装槽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左右两端的端板以及位于所述底板前后两侧的侧板;两所述侧板上均设有至少一个加强弯折部;所述底板上设置所述横向加强筋,所述底板下设置所述纵向加强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用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安装槽包括多个连续设置的分安装槽,各所述分安装槽的前后两所述侧板之间均通过所述加强弯折部连接;各所述分安装槽均为矩形,且各所述分安装槽的面积由左至右面积依次递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用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端板和各所述侧板上均设有用于与车体连接的边侧加强连接块,所述边侧加强连接块上设有与车体连接的螺栓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用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加强筋的纵截面为几字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用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横向加强筋的长度方向在其上布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设有预装螺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用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加强弯折部均侧向连接有侧向加强背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用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加强筋均与所述纵向加强筋呈空间垂直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用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式高压分线盒包括盒体和盒盖,所述盒体内设器件容置槽,所述器件容置槽内设有正负极隔离板,所述正负极隔离板将所述器件容置槽分隔为正极器件容置槽和负极器件容置槽,所述正极器件容置槽用于容置与电池正极连接的控制零件,所述负极器件容置槽用于容置与电池负极连接的控制零件;所述负极器件容置槽的槽壁上设有负极高压线输入孔和负极高压线输出孔;所述正极器件容置槽的槽壁上设有正极高压线输入孔和正极高压线输出孔;所述正极器件容置槽与所述负极器件容置槽之间设有用于连通所述正极器件容置槽与所述负极器件容置槽的弱电走线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用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外壁上设有用于将所述盒体固定于电池包内的固定爪。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用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正负极隔离板的安装侧边与所述器件容置槽的一侧壁连接,所述正负极隔离板的自由侧边与所述器件容置槽的另一侧壁间隔设置;所述弱电走线道置于所述自由侧边与所述器件容置槽的侧壁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用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器件容置槽的槽壁和所述负极器件容置槽的槽壁上均设有用于控制零件对位固定的固定螺孔。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用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由侧边和所述安装侧边上均设有强度加强柱。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用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强度加强柱上均设有第一穿装螺纹孔,所述盒盖上布设有至少两个第一穿装孔,各所述第一穿装孔与各所述第一穿装螺纹孔位置一一对应。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用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器件容置槽的侧壁上设有第一低压线束豁口,所述盒盖侧壁上设有第二低压线束豁口;所述第一低压线束豁口和所述第二低压线束豁口对应扣合。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用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的壁上设有多个第二穿装螺纹孔,所述盒盖上设有多个第二穿装孔,各所述第二穿装孔与各所述第二穿装螺纹孔位置一一对应。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用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底端设有支脚。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用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多个顺序排列设置的18650电池模组单元,并通过穿装固定件将各所述18650电池模组单元依次穿装固定成一体;
所述18650电池模组单元包括模组壳体和多个18650单体电芯,各所述18650单体电芯均安装在所述模组壳体内,所述模组壳体两侧外壁上均安装有用于将各所述18650单体电芯进行并联的汇流板,所述模组壳体的两侧内壁上布设有多个用于对应插装各所述18650单体电芯的插装槽,所述模组壳体的两侧壁上还设有用于将所述18650单体电芯的电极穿出的电极穿装通孔,各所述电极穿装通孔与各所述插装槽位置一一对应,各所述汇流板上的多个汇流片与各所述18650单体电芯两端的电极分别一一对应连接;各所述插装槽的槽壁上均设有沿所述插装槽长度方向贯通的散热间隙;
各所述18650电池模组单元中的各所述汇流板依次串联电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用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壳体两侧壁上还设有多个散热通孔,各所述散热通孔的中心轴线与各所述插装槽的中心轴线平行设置,且各所述散热通孔与各所述插装槽呈间隔均布设置;各所述18650电池模组单元中的各所述散热通孔位置一一对应连通。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用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装槽的槽壁包括多个散热块,各所述散热块之间设置所述散热间隙,且各所述散热块与所述18650单体电芯相对的侧面呈弧面设置,所述散热通孔设置在四个所述插装槽之间的公共的所述散热块的中心轴线上。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用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壳体包括两个结构完全相同的半壳体,各所述半壳体位置对应扣合设置,并通过锁止连接件锁止;各所述半壳体的内侧壁上均设有所述插装槽,且各所述插装槽的槽口位置一一对应设置;各所述18650电池模组单元中的各所述半壳体位置一一对应卡接限位。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用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壳体的内侧壁上还设有多个用于所述半壳体进行扣合定位的定位柱,各所述定位柱的圆周方向上均布设有多个定位柱加强筋,各所述定位柱加强筋在长度方向上与所述定位柱的中心轴线平行。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用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的数量为偶数,各所述定位柱相对于所述半壳体在高度方向上的中心线呈对称设置,且对称设置的一对所述定位柱中,其中一个所述定位柱的顶端设有插装槽口,另一个所述定位柱的顶端设有插装头,用于在两个所述半壳体进行扣合时的插装定位。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用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壳体包括依次连接的左侧板、上侧板、右侧板和下侧板,所述左侧板、所述上侧板、所述右侧板和所述下侧板的边沿上均设有用于将两个所述半壳体进行扣合的扣合结构。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用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板上的所述扣合结构为卡头,所述右侧板上的所述扣合结构为卡槽,所述上侧板上的所述扣合结构为扣合插板,所述下侧板上的所述扣合结构为扣合插槽。
CN201811086496.3A 2018-09-18 2018-09-18 新能源汽车用能源系统 Pending CN1091669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86496.3A CN109166995A (zh) 2018-09-18 2018-09-18 新能源汽车用能源系统
PCT/CN2018/113030 WO2020056858A1 (zh) 2018-09-18 2018-10-31 新能源汽车用能源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86496.3A CN109166995A (zh) 2018-09-18 2018-09-18 新能源汽车用能源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66995A true CN109166995A (zh) 2019-01-08

Family

ID=648796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86496.3A Pending CN109166995A (zh) 2018-09-18 2018-09-18 新能源汽车用能源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66995A (zh)
WO (1) WO2020056858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90216A (zh) * 2019-03-08 2019-08-3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包、储能装置以及电动车
CN110350122A (zh) * 2019-07-26 2019-10-18 东莞市德富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磷酸铁锂电池
CN112838316A (zh) * 2019-11-01 2021-05-25 爱驰汽车有限公司 电池包组件及其使用方法
CN113904051A (zh) * 2020-06-19 2022-01-07 帝亚一维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便携式换电电动车电池包固定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51684A (zh) * 2021-07-30 2021-09-28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储能箱
CN113991225B (zh) * 2021-11-01 2023-12-26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托盘及制备方法
CN114243151A (zh) * 2021-11-30 2022-03-25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化电池总成、热管理方法及具有其的电动车辆
CN116156832B (zh) * 2022-09-08 2024-01-30 文依精密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车载电源模块控制总成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97099A (zh) * 2009-08-12 2011-03-30 三星Sdi株式会社 具有提高的散热效率的电池组
CN105416070A (zh) * 2015-12-01 2016-03-23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的高压控制装置
CN105742541A (zh) * 2016-04-29 2016-07-06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箱
CN205723678U (zh) * 2016-03-27 2016-11-23 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的电池模组
CN106784482A (zh) * 2016-12-30 2017-05-31 常州普莱德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电箱
CN107614306A (zh) * 2015-06-04 2018-01-1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电池单元
WO2018029167A1 (de) * 2016-08-11 2018-02-15 Thyssenkrupp Steel Europe Ag Batteriegehäuse
CN208622840U (zh) * 2018-09-18 2019-03-19 北斗航天汽车(北京)有限公司 新能源汽车用能源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303174U (zh) * 2017-08-17 2018-05-01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动力电池模组总成
CN107742680B (zh) * 2017-10-13 2023-06-27 常州普莱德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上盖及具有该上盖的电池模组
CN108054467A (zh) * 2017-12-05 2018-05-18 长沙展朔轩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大型太阳能无人机储能电源
CN108172702B (zh) * 2017-12-29 2023-09-15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新能源汽车插接叠装电池
CN108511659A (zh) * 2018-06-25 2018-09-07 北斗航天汽车(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21700电芯串并联电池模组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97099A (zh) * 2009-08-12 2011-03-30 三星Sdi株式会社 具有提高的散热效率的电池组
CN107614306A (zh) * 2015-06-04 2018-01-1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电池单元
CN105416070A (zh) * 2015-12-01 2016-03-23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的高压控制装置
CN205723678U (zh) * 2016-03-27 2016-11-23 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的电池模组
CN105742541A (zh) * 2016-04-29 2016-07-06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箱
WO2018029167A1 (de) * 2016-08-11 2018-02-15 Thyssenkrupp Steel Europe Ag Batteriegehäuse
CN106784482A (zh) * 2016-12-30 2017-05-31 常州普莱德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电箱
CN208622840U (zh) * 2018-09-18 2019-03-19 北斗航天汽车(北京)有限公司 新能源汽车用能源系统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90216A (zh) * 2019-03-08 2019-08-3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包、储能装置以及电动车
WO2020181705A1 (zh) * 2019-03-08 2020-09-1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包、储能装置以及电动车
CN110350122A (zh) * 2019-07-26 2019-10-18 东莞市德富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磷酸铁锂电池
CN112838316A (zh) * 2019-11-01 2021-05-25 爱驰汽车有限公司 电池包组件及其使用方法
CN113904051A (zh) * 2020-06-19 2022-01-07 帝亚一维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便携式换电电动车电池包固定结构
CN113904051B (zh) * 2020-06-19 2024-01-09 帝亚一维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便携式换电电动车电池包固定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056858A1 (zh) 2020-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66995A (zh) 新能源汽车用能源系统
EP2450980B1 (en) Battery module
CN109671891A (zh) 模块化电池
CN216354581U (zh) 电池包的电芯模组和电池包
CN207657588U (zh) 一种电池包壳体
CN205882030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包
CN106058110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包
CN106129289B (zh) 动力电池和具有其的汽车
CN113871771B (zh) 电池包的模组及电池包
CN104659308A (zh) 一种电池包下箱体
CN107644962A (zh) 一种电池包箱体与单体锂电池的连接结构
CN207183353U (zh) 一种电池包箱体与单体锂电池的连接结构
KR20210000260A (ko) 커버 구조물을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및 전자 디바이스 및 자동차
KR20170142481A (ko) 이차 전지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 전지 팩
CN208622840U (zh) 新能源汽车用能源系统
CN108832046A (zh) 一种18650电芯串并联电池模组
CN206742309U (zh) 锂离子电池模组单元
CN108511659A (zh) 一种21700电芯串并联电池模组
CN206742310U (zh) 锂离子电池模组
CN201773885U (zh) 一种动力电池组边界汇流排
CN108370007A (zh) 电池模块壳体、电池模块、电池组、电池、运输工具和制造电池模块、电池组及电池的方法
CN215644849U (zh) 用于电池模组的支撑框架和电池模组
CN208240772U (zh) 一种18650电芯串并联电池模组
CN207459005U (zh) 一种背靠背式方形电池模组
KR102101011B1 (ko) 전력 저장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