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57574B - 一种用于危重患者口腔护理的中药组合物及含其口腔护理液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危重患者口腔护理的中药组合物及含其口腔护理液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57574B
CN109157574B CN201811323724.4A CN201811323724A CN109157574B CN 109157574 B CN109157574 B CN 109157574B CN 201811323724 A CN201811323724 A CN 201811323724A CN 109157574 B CN109157574 B CN 1091575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oral
oral care
chinese medicine
traditional chine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2372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57574A (zh
Inventor
刘志宏
杨冬梅
盛海忠
吴志松
冯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ANG HOSPIT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Original Assignee
DONGFANG HOSPIT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ANG HOSPIT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filed Critical DONGFANG HOSPIT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to CN20181132372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57574B/zh
Publication of CN1091575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575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575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575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35Caprifoliaceae (Honeysuckle family)
    • A61K36/355Lonicera (honeysuck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28Asteraceae or Compositae (Aster or Sunflower family), e.g. chamomile, feverfew, yarrow or echinace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28Asteraceae or Compositae (Aster or Sunflower family), e.g. chamomile, feverfew, yarrow or echinacea
    • A61K36/288Taraxacum (dandel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42Cucurbitaceae (Cucumber family)
    • A61K36/428Trichosanth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48Fabaceae or Leguminosae (Pea or Legume family); Caesalpiniaceae; Mimosaceae; Papilionaceae
    • A61K36/484Glycyrrhiza (licori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53Lamiaceae or Labiatae (Mint family), e.g. thyme, rosemary or lavender
    • A61K36/534Mentha (mi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71Ranunculaceae (Buttercup family), e.g. larkspur, hepatica, hydrastis, columbine or goldenseal
    • A61K36/718Coptis (goldthrea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75Rutaceae (Rue famil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alimentary tract or the digestive system
    • A61P1/02Stomatological preparations, e.g. drugs for caries, aphtae, periodontiti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1/00Antiinfectives, i.e. antibiotics, antiseptics, chemotherapeutics
    • A61P31/02Local antisept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1/00Antiinfectives, i.e. antibiotics, antiseptics, chemotherapeutics
    • A61P31/04Antibacterial ag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236/00Isolation or extraction methods of 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
    • A61K2236/30Extraction of the material
    • A61K2236/33Extraction of the material involving extraction with hydrophilic solvents, e.g. lower alcohols, esters or ketones
    • A61K2236/331Extraction of the material involving extraction with hydrophilic solvents, e.g. lower alcohols, esters or ketones using water, e.g. cold water, infusion, tea, steam distillation, deco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236/00Isolation or extraction methods of 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
    • A61K2236/30Extraction of the material
    • A61K2236/39Complex extraction schemes, e.g. fractionation or repeated extraction ste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236/00Isolation or extraction methods of 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
    • A61K2236/50Methods involving additional extraction steps
    • A61K2236/51Concentration or drying of the extract, e.g. Lyophilisation, freeze-drying or spray-dry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236/00Isolation or extraction methods of 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
    • A61K2236/50Methods involving additional extraction steps
    • A61K2236/53Liquid-solid separation, e.g. centrifugation, sedimentation or crystalliza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atural Medicines & Medicinal Plant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otany (AREA)
  • Alternative & Traditional Medicine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ncology (AREA)
  • Communicable Disease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危重患者口腔护理的中药组合物及含有其的中药口腔护理液。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制成:金银花6~30份、蒲公英20~40份、新甘草3~8份、天花粉10~20份、薄荷3~7份、白鲜皮7~15份、佩兰5~15份、黄连4~8份。本发明组合物及含其口腔护理液具有抑菌、抗菌、保护口腔黏膜和促进伤口愈合等多重功效。经临床试验证实,使用本发明中药口腔护理液为经口气管插管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在改善口腔功能状态上及抑制口腔菌落数量上具有显著效果。同时,中药口腔护理频次在实施上具有一定优势,为临床提供了安全保障,并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了规范的中药口腔护理实施方案。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危重患者口腔护理的中药组合物及含其口腔护理液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及中医护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危重患者口腔护理的中药组合物及含有其的中药口腔护理液。
背景技术
口腔护理是指认真评估患者现存的或潜在的口腔卫生问题,制定合适的护理计划,选取恰当的护理溶液、清洁用具及操作方法,及时给予保持口腔各部清洁、卫生和健康为目的的护理措施和必要的卫生指导。通过口腔护理可减少口腔内的细菌,促进唾液分泌,增强口腔自净能力,保持口腔的良好状态和机能,降低口腔、呼吸道等感染的发生率,且有利于增加患者生理与心理的舒适度,提高生活质量。
机械通气作为重要的危重患者救治手段,主要起到生命支持作用,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在临床被广泛应用于危重患者抢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诊断和治疗指南(2013)》中指出建立人工气道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机械通气患者口鼻腔的天然屏障作用,降低口腔免疫力。患者一经实施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由于不能进食,吞咽、咀嚼功能受限,口腔处于经常性开放状态,容易造成患者口腔黏膜干燥,唾液减少,口腔的自净作用和局部黏膜抵抗力减弱,易致大量病原微生物繁殖,出现口咽部细菌定植。机械通气患者病情危重、病程长、机体免疫力低下,其唾液的免疫功能发生改变,包括唾液量和唾液中IgA 的改变,IgA的减少容易导致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由于气管导管和牙垫的存在,牙内面、舌下面、舌后根等死角部位难以进行彻底有效的清洁,增加了病原微生物附着的场所。以上诸多因素均导致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感染机会增加。当口腔感染时定植在患者口咽部的细菌可通过误吸进入肺内,从而引起肺部继发性感染。
国内外研究显示,口咽部病原微生物的定植成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重要的潜在影响因素和中间过程。 VAP在ICU内尤为常见,是机械通气治疗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目前,VAP 在国内外的发病率、病死率均较高。国外报道VAP的发病率约为6%~52%,病死率约为14%~50%。在我国,VAP的发病率约为4.7%~55.8%,病死率约为19.4%~ 51.6%。同时,还可导致ICU留治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影响机械通气患者的舒适度,住院费用增加,提高了医疗成本。基于此,近年来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有文献报道,高质量的口腔护理干预可使VAP发生率降低33.3%。故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严格有效的口腔卫生护理,减少患者口咽部病原微生物的定植是预防VAP的重要途径。
现有技术中,以口腔护理液为研究内容的居多。临床上的口腔护理液种类繁多,基本分为生理盐水、含抗菌药物成分类、含消毒剂成分等类型。各类口腔护理液都不同程度地具有稀释和冲洗口腔、杀菌、抑菌等功效,对清洁口腔内环境的起到一定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含抗菌成分的口腔护理液疗效不稳定,长期使用会产生耐药性,易致口腔菌群失调。含消毒剂成分的口腔护理对口腔黏膜具有一定刺激性,可产生黏膜红肿过敏等不良反应。
其次,在对口腔护理频次的国内外研究均认为,应尽量缩短口腔护理频次间隔,可以有利于控制口咽部的细菌总量。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两次口腔护理间隔时间分别有12h、8h、6h、4h和2h等研究种类,但每项研究因口腔护理液品种、浓度、操作方法的不同而导致结论各异,故目前尚无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频次的统一标准。
尽管研究认为随着口腔护理频次增加,可以有效加大细菌脱离力,减少细菌附着量,有利于保持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环境洁净。但与普通患者相比,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在实施口腔护理时要解除插管的口腔外固定物和口腔内的牙垫,并在操作过程中需调整口腔内管路位置进行不同部位的清洁,实时对管路进行保护,这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管路移位和滑脱的风险,且口腔护理频次越多发生风险的机率越大。故此类患者在口腔护理操作耗费的人力、时间、难度和风险系数上均高于非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目前,尚未建立起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危重患者口腔护理方案,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指南。
近年来,将中药用于口腔护理的研究逐年增加。现有的中药口腔护理液与西药口腔护理液相比,具有安全、有效、成本低、副作用低等优势。同时,也存在着药物各异、药性单一和制备方法不同等缺陷。特别是还没有针对危重患者如被机械通气的患者口腔护理的中药或中药口腔护理液,因而,选择有效的中草药,制成普适性中药口腔护理合剂,寻找安全有效的口腔护理方法显得尤为迫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危重患者口腔护理的中药复合制剂,该复合制剂由中药组成,具有抑菌、抗菌、保护口腔黏膜和促进伤口愈合等多重功效,用于危重患者的口腔护理,可改善危重患者的口腔功能状态及抑制口腔菌落数量,并可为临床提供有效、安全和适宜的口腔护理频次和提高临床危重患者的生命质量。
本发明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中药复合制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选用金银花、蒲公英、生甘草、天花粉、薄荷、白鲜皮、佩兰、黄连八味原料药物组合,从而有效起到护理危重患者口腔的作用。
八味药物药材功效简介如下:
金银花
[药性特点]甘、寒。归肺、心、胃经。功能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本品甘寒,芳香疏散,其清热解毒,散痈消肿之力颇强,为治一切痈肿疔疮阳证之要药,又善散肺经热邪,兼清心胃热毒,用治温邪入营,能透营转气,还能清热解毒,凉血止痢。金银花露则为清热解毒良药。
[临床应用]疮痈初起红肿热痛;疔疮肿毒坚硬根深;肠痈腹痛;肺痈吐脓;外感风热,温病初起;热入营血舌绛神昏心烦少寐;热毒血痢下利脓血;
[现代研究]本品含环己六醇、黄铜类、肌醇、皂甙、鞣质等。可抑菌、抗流感病毒及皮肤真菌、抗内毒素、抗休克、减少肠道对胆固醇吸收。
蒲公英
[药性特点]苦,甘,寒。归肝、胃经。功能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本品苦寒泄热散结,甘寒清热解毒,为治热毒疮疡之佳品。
[临床应用]痈肿疔疮,乳痈肿痛,肠痈腹痛,肺痈吐脓,咽喉肿痛,毒蛇咬伤,热淋涩痛,湿热黄疸,肝火目赤。
[现代研究]本品含蒲公英甾醇、蒲公英素、蒲公英苦素、菊糖、果胶、胆碱等,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及抗病毒、利胆、利尿、健胃、轻泻作用。
甘草
[药性特点]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功能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本品甘平,药性和缓,能升能降,能浮能沉,故与寒热温凉补泻各类药物同用,有缓和药性,调和百药之功。其炙用温而补中,益气健脾,入心经,补益心气以鼓动血脉;入肺经,还能甘润补肺,润肺止咳。其生用凉而清热解毒,消肿利咽。
[临床应用]脾胃气虚食少乏力;心气不足的心动悸;阴血不足筋挛作痛;风寒咳嗽;热毒疮疡。
[现代研究]本品含甘草甜素,是甘草次酸的二葡萄糖醛酸甙。为甘草的甜味成分;此外尚含多种黄酮类。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对某些毒物有类似葡萄糖醛酸的解毒作用,对组织胺引起的胃酸分泌过多有抑制作用;并有抗酸和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作用。甘草黄铜、甘草浸膏及甘草次酸均有明显镇咳祛痰,抗炎、抗过敏作用。
天花粉
[药性特点]天花粉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本品甘寒,善清胃热而养胃阴,又能清肺热而润肺燥,并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之功。
[临床应用]热病伤津,口燥烦渴;燥热伤肺,干咳少痰,痰中带血;疮疡初起,热毒炽盛,未成脓使之消散,脓已成可溃疮排脓。
[现代研究]本品含天花粉蛋白,皂甙及多量淀粉。天花粉蛋白为中期引产及治疗恶性葡萄胎和绒癌的有效成分。天花粉亦能兴奋子宫,并使其对垂体后叶素的敏感性增加。
薄荷
[药性特点]薄荷辛,凉。归肺、肝经。功能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透疹利咽,疏肝解郁。本品辛以发散,凉以清热,清轻升浮,芳香通窍,功善疏散上焦风热,清利头目,解表透疹。兼入肝经,能疏肝解郁。此外,本品芳香辟秽,又可解暑湿秽浊之气。
[临床应用]风热感冒;风热上攻头痛目赤;风热壅盛咽喉肿痛;风热束表麻疹不透;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月经不调;暑湿痧胀腹痛吐泻。
[现代研究]含挥发油、树脂、香豆精、黄酮等。有解热作用,能促进呼吸道腺体分泌,能产生冷感,并有消炎、止痛、止痒、抑菌等作用。
白鲜皮
[药性特点]白鲜皮苦,寒。归脾、胃经。功能清热燥湿,祛风解毒。本品既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又能祛风止痒、通痹。
[临床应用]湿热疮毒、湿热黄疸。
[现代研究]本品含白鲜碱、白鲜内脂、谷甾醇、胆碱等。水浸剂对多种致病真菌有不同作用的抑制作用,并有解热作用。
佩兰
[药性特点]佩兰辛,平。归脾、胃、肺经。功能化湿,解暑。本品药力平和,其气芬芳清香,长于醒脾,宣湿化浊,其辛能解表,化湿解暑之功亦佳,并善除中州秽浊陈腐之气以除臭止涎。
[临床应用]湿滞中焦证;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口臭多涎。
[现代研究]本品含挥发油,对流感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并有明显祛痰作用。
黄连
[药性特点]黄连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本品大苦大寒,清热燥湿之力胜于黄芩,尤长于清中焦湿火郁结,善除脾胃大肠湿热,为治湿热中阻,泻痢呕吐的要药。本品泻火解毒,尤善泻心经实火,清气分实热,解疔疮肿毒。此外本品善清胃火,泻肝火。
[临床应用]寒热阻滞中焦,脘痞呕恶;湿热泻痢。
本发明组方原理:
危重患者多由于不能进食,吞咽、咀嚼功能受限,口腔处于经常性开放状态,容易造成患者口腔黏膜干燥,唾液减少,口腔的自净作用和局部黏膜抵抗力减弱,易致大量病原微生物繁殖,出现口咽部细菌定植。机械通气患者病情危重、病程长、机体免疫力低下,其唾液的免疫功能发生改变,包括唾液量和唾液中IgA的改变,IgA的减少容易导致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尤其是经口气管插管的危重患者还可因为有气管导管和牙垫的存在,牙内面、舌下面、舌后根等死角部位难以进行彻底有效的清洁,增加了病原微生物附着的场所。故危重患者口腔局部辨证分型多属湿热痰浊证,症见牙龈红肿,口气秽浊,舌红,苔黄厚腻。随时间迁延患者还可现口腔黏膜破溃。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危重患者口腔护理的中药复合制剂,组方中选用金银花、白鲜皮、蒲公英等药物,可起清热解毒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现此三种药物还具有抗菌、病毒、真菌,可缓解危重患者口腔湿热引起的红肿秽浊,舌红苔厚腻等症状;选用黄连、天花粉、甘草等药物,可起养阴生肌作用,解疔疮肿毒、消肿排脓、粘膜防御,加速创面愈合,不仅可缓解患者口腔局部症状,还可预防口腔溃疡发生,以及发生口腔溃疡后可促进口腔黏膜的恢复,同时方中加入甘草药物,可以缓解黄连在口味上引起的苦感,提升患者使用的舒适度;选用薄荷、佩兰等药物,起到芳香辟秽作用,现代药理研究此两味药也具有抗菌功效,可使患者口气清新,消除口臭。
本发明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危重患者口腔护理的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金银花6~30份、蒲公英10~40份、生甘草3~10份、
天花粉10~30份、薄荷3~10份、白鲜皮6~20份、
佩兰5~30份、黄连3~10份。
本发明用于危重患者口腔护理的中药组合物,优选下列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
金银花20份、蒲公英30份、生甘草6份、天花粉15份、
薄荷6份、白鲜皮10份、佩兰10份、黄连6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危重患者口腔护理的中药提取物,所述提取物由上述任意一项中药组合物经常规中药提取方法制备得到。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中药提取物在制备用于危重患者口腔护理的中药复方制剂中的用途。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危重患者口腔护理的中药复方制剂,所述制剂是上述任意一项中药组合物及药剂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
所述中药复方制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制备成汤剂、散剂、颗粒剂、喷雾剂。本发明可按照中药制剂领域中己知的方法,将上述药物组合物按常规方法提取后根据临床需要制成各种不同剂型。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备上述中药组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原料药薄荷按重量份粉碎成粗粉备用;
(2)称取原料药金银花、蒲公英、生甘草、天花粉、白鲜皮、佩兰、黄连,洗净,按重量份比例混合;并按常规方法加水浸泡30-50分钟;水量浸过药面;加药材总重量8-10倍的水煎煮1-2小时;
(3)加入步骤(1)的薄荷粗粉,煎沸3-5分钟滤出药液;
(4)再加药材总重量6-8倍的水煎煮1-2小时;
(5)合并2次煎煮液,过滤,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0-1.3kg/m3的流浸膏;
采用常规制备工艺,可制成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包括但不限于制备成汤剂、散剂、颗粒剂、喷雾剂。
本发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还可以用于制备用于危重患者口腔护理的药物中。如本发明提供了含有上述中药组合物的用于危重患者口腔护理的口腔护理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及含其口腔护理液具有抑菌、抗菌、保护口腔黏膜和促进伤口愈合等多重功效。经临床试验证实,使用本发明中药口腔护理液为经口气管插管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在改善口腔功能状态上及抑制口腔菌落数量上具有显著效果。同时,中药口腔护理频次在实施上具有一定优势,为临床提供了安全保障,对于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意义重大,同时也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了规范的中药口腔护理实施方案。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为本发明中药口腔护理液培养基(观察组)和对照组普通培养基两组细菌培养图。图1示出以第26#样本为例,可见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培养基在24h、 48h和72h的菌落生长情况。
本发明实施例所用药材均购自中国药材公司,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汤剂(水煎剂)的制备
称取薄荷3g,按常规方法粉碎成粗粉备用。取金银花6g、蒲公英10g、生甘草3g、天花粉10g、白鲜皮6g、佩兰6g、黄连3g混合均匀,并按常规方法加水浸泡35分钟,使原料药充分湿润,水量浸过药面;加药材总重量8倍的水煎煮 70分钟;加入备好的薄荷粗粉,煎沸3分钟滤出药液;将过滤后的药渣再加药材总重量6倍的水煎煮60分钟;合并2次煎煮液,过滤药渣取药汁(滤液),滤液分装,经灌装且封口后的灭菌处理,即制成袋装或瓶装中药汤剂。也可直接作为口腔护理液使用。
实施例2:颗粒剂的制备
称取薄荷7g,按常规方法粉碎成粗粉备用。取金银花18g、蒲公英25g、生甘草7g、天花粉20g、白鲜皮13g、佩兰18g、黄连7g混合均匀,并按常规方法加水浸泡35分钟,使原料药充分湿润,水量浸过药面;加药材总重量9倍的水煎煮80分钟;加入备好的薄荷粗粉,煎沸4分钟滤出药液;将过滤后的药渣再加药材总重量7倍的水煎煮70分钟;合并2次煎煮液,过滤,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5kg/m3的流浸膏;按照常规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将浓缩的流浸膏干燥、粉碎成100~150目的药粉,喷雾制粒,干燥、整粒分装入袋。
本实施例颗粒剂作为口腔护理液使用时,每次一包(1付中药含单位包装2 包),用100℃纯净水50ml冲泡溶解,晾至常温备用。
实施例3:颗粒剂的制备
称取薄荷6g,按常规方法粉碎成粗粉备用。取金银花20g、蒲公英30g、生甘草6g、天花粉15g、白鲜皮10g、佩兰10g、黄连6g混合均匀,并按常规方法加水浸泡40分钟,使原料药充分湿润,水量浸过药面;加药材总重量8倍的水煎煮80分钟;加入备好的薄荷粗粉,煎沸3分钟滤出药液;将过滤后的药渣再加药材总重量8倍的水煎煮60分钟;合并2次煎煮液,过滤,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5kg/m3的流浸膏;按照常规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将浓缩的流浸膏干燥、粉碎成100~150目的药粉,喷雾制粒,干燥、整粒分装入袋。
本实施例颗粒剂作为口腔护理液使用时,每次一包(1付中药含单位包装2 包),用100℃纯净水50ml冲泡溶解,晾至常温备用。
实施例4:气雾剂的制备
称取薄荷3g,按常规方法粉碎成粗粉备用。取金银花30g、蒲公英20g、生甘草5g、天花粉18g、白鲜皮7g、佩兰15g、黄连4g混合均匀,并按常规方法加水浸泡40分钟,使原料药充分湿润,水量浸过药面;加药材总重量9倍的水煎煮80分钟;加入备好的薄荷粗粉,煎沸3分钟滤出药液;将过滤后的药渣再加药材总重量8倍的水煎煮80分钟;合并2次煎煮液,过滤,取滤液。按照常规气雾剂的制备方法,将滤液加入纯化水500ml,充分混匀,封入气雾瓶中,可得气雾剂并可用于口腔护理。
实施例5:汤剂(水煎剂)的制备
称取薄荷10g,按常规方法粉碎成粗粉备用。取金银花30g、蒲公英40g、生甘草10g、天花粉30g、白鲜皮20g、佩兰30g、黄连10g混合均匀,并按常规方法加水浸泡50分钟,使原料药充分湿润,水量浸过药面;加药材总重量10倍的水煎煮90分钟;加入备好的薄荷粗粉,煎沸5分钟滤出药液;将过滤后的药渣再加药材总重量8倍的水煎煮70分钟;合并2次煎煮液,过滤药渣取药汁(滤液),滤液分装,经灌装且封口后的灭菌处理,即制成袋装或瓶装中药汤剂,也可直接作为口腔护理液使用。
本发明用于危重患者口腔护理的中药组合物及含其的中药口腔护理液临床实验及结果分析。
(一)本发明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1、菌株样本来源本研究所用菌株取自2015年6月—2016年2月入住我院重症监护室33名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咽拭子。采集时间为首次口腔护理前,由专职样本采集者进行采集,操作方法是先解除插管固定物充分暴露患者口腔后,以滚动方式采集口腔后臼齿咬合面、插管管壁可见末端,完成样本采集,每位患者只采集一次样本。
2、原料药重量配比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3的中药组合物的各组分重量配比,制成中药颗粒剂(1 付中药含单位包装2包。每次使用1包(相当于饮片浓度1.09g/ml/包),用100℃纯净水50ml冲泡溶解,作为口腔护理液,晾至常温备用。
3、培养条件
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推荐的琼脂稀释法。
3.1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配制按蒸馏水:琼脂=1L:33g比例配制而成,厚度为 3-4mm。经过高压灭菌,室温环境下冷却凝固后,经无菌试验常规质控合格后,放置2-8℃保存备用。
3.2含本发明中药口腔护理液琼脂培养基的配制遵循现用现配原则,取上述配置的中药口腔护理液50ml,按中药液:琼脂=1L:33g配置单皿培养基,厚度为3-4mm。经过高压灭菌,室温环境下冷却凝固后,经无菌试验常规质控合格后,放置2-8℃保存备用。
3.3接种细菌
取同一份口腔咽拭子,先用其一面采用三区划线方式依次涂划于普通培养基作为对照组后,再旋转咽拭子方向,将另一面以同样方法图划含药培养基上作为观察组,将培养基置于35℃温箱保存24h、48h及72小时,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4、评价指标
将培养基放于无反光物体表面上进行肉眼判读。
4.1细菌数量以单平皿为单位对菌落计数(cfu/平皿)。观察中药口腔护理液琼脂培养皿和普通营养琼脂培养皿中细菌生长情况,比较两组中口腔定植菌生长数量。
4.2细菌种类
对纯生菌进行菌落种类鉴定,比较两组中细菌种类。
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6、结果
6.1两组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见表1)
经过24h、48h和72h的细菌培养,本发明中药口腔护理液培养基在24h内无细菌生长是33份,48h后有细菌生长的有6份,阳性率占18.18%,72h之后有细菌生长有9份,阳性率占27.27%;普通培养基24h、48h及72h内33份样本均呈现细菌培养阳性率达100%。观察组与对照组出现显著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表1两组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n(%)]
Figure BDA0001858156580000091
6.2两组细菌培养数量比较(表2)
本研究以cfu/平皿为计量单位,计算两组培养基的菌落数量,在24h内,本发明中药口腔护理液培养基在24h内无细菌生长33份,对照组普通培养基菌落数量(1-9)*10^4cfu/平皿的样本有2份,占6.06%,(1-9)*10^5cfu/平皿的样本有31份,占93.94%;在48h内,中药口腔护理液培养基在内无细菌生长 27份,占81.82%,(1-9)*10^2cfu/平皿的样本有6份,占18.18%,对照组普通培养基菌落数量(1-9)*10^5cfu/平皿的样本有31份,占93.94%,>9*10^5cfu/ 平皿的样本有2份,占6.06%;在72h内,本发明中药口腔护理液培养基在内无细菌生长24份,占72.73%,(1-9)*10^2cfu/平皿的样本有9份,占27.27%,对照组普通培养基菌落数量(1-9)*10^5cfu/平皿的样本有1份,占3.03%,> 9*10^5cfu/平皿的样本有32份,占96.97%。观察组与对照组出现显著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两组细菌培养数量比较[n=33(%)]
Figure BDA0001858156580000092
6.3两组细菌培养如图1所示,以第26#样本为例,可见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培养基在24h、48h和72h的菌落生长情况。
(二)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及含有其的中药口腔护理液用于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效果研究
1.病例来源
(1)2015年1月—2015年2月期间入住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共计20例。
(2)2015年3月—2015年6月期间入住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共计20例。
(3)2015年7月—2015年9月期间入住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共计20例。
(4)2015年6月—2018年7月期间入住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共计180例。
2.诊断标准口腔局部辨证分型属湿热痰浊证,症见牙龈红肿,口气秽浊,舌红,苔黄厚腻。
3.纳入标准入ICU后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且年龄>18岁;口腔局部辨证符合诊断标准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4.排除标准入组前插管>48小时者,或恶性肿瘤晚期。
5.剔除标准入组后机械通气<48小时者,或发生过敏反应,或严重不良反应者。
6.试验分组本研究属于计量资料等效性试验,根据样本含量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1858156580000101
在预试验基础上,得出n=41,按10%的脱失率计算,每组样本数量应不低于45例。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病例,采用Excel表生成随机数字,并用信封法进行随机方案隐藏,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对2015年1月—2015年2月期间纳入的20病例。采用Excel表生成随机数字,并用信封法进行随机方案隐藏,分为试验1组和对照1组,每组各10例。
对2015年3月—2015年6月期间纳入的20病例。采用Excel表生成随机数字,并用信封法进行随机方案隐藏,分为试验2组和对照2组,每组各10例。
对2015年7月—2015年9月期间纳入的20病例。采用Excel表生成随机数字,并用信封法进行随机方案隐藏,分为试验3组和对照3组,每组各10例。
上述实验1-3组仅提供改良Beck口腔评分的评价指标。
对2015年6月—2018年7月期间共纳入的病例180例,采用Excel表生成随机数字,并用信封法进行随机方案隐藏,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用A组、 B组、C组、D组表示)(表3),其中A-C组是试验组,采用本发明中药口腔护理液进行口腔护理,A组为中药口护频次每日1次(口腔护理时段每日9Am), B组为中药口护频次每日2次(口腔护理时段每日9Am,3Pm),C组为中药口护频次每日3次(口腔护理时段每日9Am,3Pm,9Pm),D组为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常规口腔护理,频次为每日2次(口腔护理时段每日9Am,3Pm)。
表3研究分组类别表
Figure BDA0001858156580000111
试验1-3组分别采用本发明中药口腔护理液进行口腔护理,口护频次每日2 次(口腔护理时段每日9Am,3Pm),对照1-3组分别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常规口腔护理,口护频次为每日2次(口腔护理时段每日9Am,3Pm)。
7.患者一般情况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制定的医学伦理标准,入组患者或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病例来源(1)共纳入20例患者,研究过程中脱落4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例),其中试验组死亡1例、提前拔管1例,对照组死亡2例。完成研究16 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7例,年龄52~84岁,平均68.88±11.09岁。脑血管系统疾病10例、呼吸系统疾病6例。
病例来源(2)共纳入20例患者,研究过程中无脱落。男性6例,女性14 例,年龄46~68岁,平均57.64±14.22岁。脑血管系统疾病12例、呼吸系统疾病8例。
病例来源(3)共纳入20例患者,研究过程中无脱落。男性12例,女性8 例,年龄52~87岁,平均67.29±11.32岁。脑血管系统疾病15例、呼吸系统疾病5例。
病例来源(4)共纳入180例患者,研究过程中脱落9例,其中死亡6例(A 组1例、B组1例、C组2例、D组2例),提前拔管2例(A组2例),转院1 例(C组1例)。完成研究171例,其中男性97例,女性74例,年龄23~96岁,平均68.72±16.36岁。脑血管系统疾病56例、呼吸系统疾病55例、循环系统疾病45例、多发性创伤3例、其它疾病12例(表4)。
表4四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Figure BDA0001858156580000121
注:①a: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值为F;②b:卡方检验,检验值为x2
8研究方法
8.1中药口腔护理液配置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的各组分重量配比,并制成中药颗粒剂 (1付中药含单位包装2包。每次使用1包),用100℃纯净水50ml冲泡溶解,作为口腔护理液,晾至常温备用。该中药口腔护理液用于实验1组。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2的中药组合物的各组分重量配比,并制成中药颗粒剂 (1付中药含单位包装2包。每次使用1包),用100℃纯净水50ml冲泡溶解,作为口腔护理液,晾至常温备用。该中药口腔护理液用于实验2组。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5的中药组合物的各组分重量配比,并制成中药颗粒剂 (1付中药含单位包装2包。每次使用1包),用100℃纯净水50ml冲泡溶解,作为口腔护理液,晾至常温备用。该中药口腔护理液用于实验3组。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3的中药组合物的各组分重量配比,并制成中药颗粒剂 (1付中药含单位包装2包。每次使用1包(相当于饮片浓度1.09g/ml/包),用100℃纯净水50ml冲泡溶解,作为口腔护理液,晾至常温备用。该中药口腔护理液用于实验A-C组。
8.2物品
口腔护理液(生理盐水或本发明中药口腔护理液)、棉球、止血钳、弯盘、胶布、透明膜、纱布、牙垫、压舌板、棉签、手电筒、气囊测压表、一次性治疗巾。
8.3操作方法
8.3.1在监测时段的口腔护理操作前,由评估者对口腔状态进行评估,再由样本采集者进行咽拭子采集。
8.3.2按《临床护理实践指南》中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操作流程进行操作。
8.3.3在监测时段的口腔护理操作前,由样本采集者进行咽拭子采集。
8.4评价指标
8.4.1改良Beck口腔评分表(表5)
改良Beck口腔评估工具由Beck针对肿瘤患者开发设计,Ames N J对其进行修订并根据评分结果给予相应措施。将原来评分项目改进为口唇、口腔粘膜和牙龈、舌头、牙齿、唾液5个项目评价指标,使之更适合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口腔护理评估,每个项目1-4分,总分5-20分,显示口腔状态从正常到受损,即口腔状态好者分值低。改良Beck口腔评分工具对患者的口腔情况既可以进行连续性的评估,同时还可以有效评价口腔护理的效果。
表5改良Beck口腔评分标准
Figure BDA0001858156580000131
本研究使用改良Beck评分表进行评价的频次是每天进行,评价的时间点在 9Am口腔护理前,由口腔护理操作者解除插管固定物充分暴露患者口腔后,专职测评者观察评估后填写Beck评分表。
8.4.2咽拭子检测
通过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自身的口腔定植菌的种类和数量监测,完成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组间的口腔护理差异性比较。
本研究咽拭子采集时间段设定在第1日(首次口护)、第2日(首次口护后 24h)、第3日(首次口护后48h)、第4日(首次口护后72h)、第7日等五个时间段。采集时间点在9Am口腔护理前。采集方法是由口腔护理操作者解除插管固定物充分暴露患者口腔后,由专职测评者观察评估完成后,由专职样本采集者以滚动方式采集口腔后臼齿咬合面、插管管壁可见末端,完成样本的留取。
8.5疗效标准
8.5.1改良Beck口腔评分
观察治疗前后Beck评分的变化情况,分值减少表明口腔状况趋好,增加说明口腔状况趋劣,差异性评定需用统计学方法。
8.5.2咽拭子菌落数
观察治疗前后咽拭子菌落数的变化情况,用“+”做为半定量计量单位,菌落数降低表明口腔状况趋好,增加表明口腔状况趋劣,差异性评定需用统计学方法。
8.5.3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II)
测量患者入组第1日与第7日的APACHE II评分,观察患者在研究期间的病情变化。
8.5.4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 发生率
根据《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诊断和治疗指南(2013)》,VAP诊断标准为:①胸部X线影像可见新发生的或进展性浸润阴影。②如同时满足以下至少2项即可考虑VAP诊断:T>38℃或<36℃;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109/L或<4*109/L;气管支气管内出现脓性分泌物,需除外肺水肿、ARDS、肺结核和肺栓塞等疾病。各组VAP发生率=组内诊断VAP病例数/该组总病例数*100%。
8.6统计分析
连续变量计算其例数、均值、标准差、中位数、最小值和最大值;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Beck评分变化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别,并进行多重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每组患者研究前后的beck评分自我比较;咽拭子菌落检验采用卡方检验。
9.研究结果
9.1每组患者口腔护理前后Beck评分结果(表6-9)
表6实验1组患者口腔护理前后Beck评分比较
Figure BDA0001858156580000141
在研究周期内,经过口腔护理后,两组第7日的口腔状态评分与首次口腔护理前的口腔状态评分相比,分值均有下降,每组患者在第7日口腔功能状态均显著优于首次口腔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组间比较,两组患者在第1日进行口腔护理前口腔状态Beck评分未现差异,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日时两组患者口腔状态Beck评分均出现显著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得分情况分析,试验1组略优于对照1组。由此可见,中药口腔护理液可有效改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功能状态。
表7实验2组患者口腔护理前后Beck评分比较
Figure BDA0001858156580000151
在研究周期内,经过口腔护理后,两组第7日的口腔状态评分与首次口腔护理前的口腔状态评分相比,分值均有下降,每组患者在第7日口腔功能状态均显著优于首次口腔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组间比较,两组患者在第1日进行口腔护理前口腔状态Beck评分未现差异,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日时两组患者口腔状态Beck评分均出现显著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本发明中药口腔护理液可有效改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功能状态。
表8实验3组患者口腔护理前后Beck评分比较
Figure BDA0001858156580000152
在研究周期内,经过口腔护理后,两组第7日的口腔状态评分与首次口腔护理前的口腔状态评分相比,分值均有下降,中药口护组患者在第7日口腔功能状态均显著优于首次口腔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第7日与第1日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组间比较,两组患者在第1日进行口腔护理前口腔状态Beck评分未现差异,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第7日时两组患者口腔状态Beck评分均出现显著差异,且实验3组 (中药组)明显优于对照3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本发明中药口腔护理液可有效改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功能状态。
表9四组患者口腔护理前后Beck评分比较
Figure BDA0001858156580000153
Figure BDA0001858156580000161
注:*P<0.05。
试验A组第1日的Beck评分为10.879±3.219,第7日为9.098±1.655;试验B组第1日的Beck评分为11.268±3.310,第7日为8.781±1.254;试验 C组第1日的Beck评分为11.478±3.516,第7日为8.634±1.157;对照D组第1日的Beck评分为11.415±2.757,第7日为10.488±1.502。在研究周期内,经过口腔护理后,各组第7日的口腔状态评分与首次口腔护理前的口腔状态评分相比,分值均有下降,每组患者在第7日口腔功能状态均显著优于首次口腔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9.2四组患者第1日至第7日口腔状态Beck评分结果(表10)
表10四组患者口腔Beck评分结果
Figure BDA0001858156580000162
注:*P<0.05。
自第1日至第7日每组患者Beck评分数据显示,四组患者在第1日进行口腔护理前口腔状态Beck评分未现差异,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第3日至第7日,四组患者口腔状态Beck评分均出现显著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得分情况分析,试验组优于对照组。
9.3四组患者口腔功能Beck评分组间多重比较结果(表11)
表11四组患者7日Beck评分组间多重比较显著性结果
Figure BDA0001858156580000163
*P值<0.05。
研究周期内,每日Beck评分进行组间多重比较结果显示,试验A组与试验B组的组间多重比较未出现显著差异,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A组与试验C组的组间多重比较未出现显著差异,结果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A组与对照D组自第3日至第7日口腔功能Beck评分的组间多重比较均出现显著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B组与试验C组的组间多重比较未出现显著差异,结果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B组与对照D组自第4日至第7日组间多重比较均出现显著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C组与对照D组自第4日至第7日组间多重比较均出现显著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9.4四组患者口腔微生物检测结果
经过对四组患者口腔咽拭子微生物变定量检验(表12),四组在 1日、第2日半定量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日、第4日及第7 日的咽拭子微生物半定量检测均出现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为了对四组患者口腔微生物检测结果进行组间差异比较(表10),在重新规定检验水准后,得出a′=0.0083,四组患者经过两两比较后数据显示,在第3 日,中药组A组、B组、C组分别与参照组D组出现显著的组间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3),从半定量占比可见,中药各组均优于参照组;第4 日和第7日数据对比显示,中药A组和参照D组、中药B组和参照D组,存在组间差异,并且A组和B组分别优于D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3)。除此之外,中药A组、B组和C组之间在各时段统计结果显示无组间差异,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P>0.0083)。
表12四组患者咽拭子半定量检验结果(n=171)
Figure BDA0001858156580000171
Figure BDA0001858156580000181
注:*P值<0.05。
表13四组患者咽拭子半定量检验组间两两比较结果
Figure BDA0001858156580000182
*P<0.0083,a′=0.0083。
9.5四组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II)结果(表14)
在研究周期内的第1天和第7日所测得的四组患者APACHE II评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14四组患者APACHEII评分前后比较
Figure BDA0001858156580000183
9.6四组患者VAP发生率(表15)
四组患者在研究周期内,共发生12例VAP,总发生率为7.02%。试验A组VAP 发生3例,发生率为7.14%,试验B组VAP发生3例,发生率为6.82%,试验C 组VAP发生1例,发生率为2.38%,对照D组VAP发生5例,发生率为11.63%。中药组VAP发生率均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15四组患者VAP发生率比较
Figure BDA0001858156580000184
10、研究结论
10.1本发明中药口腔护理液可有效改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功能状态,减少口腔微生物菌数量。
本研究数据显示,使用本发明中药口腔护理液降低了患者Beck评分,且中药组评分结果优于生理盐水组,改善了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状态;单项数据比较显示,中药组在改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牙龈黏膜功能、舌头、牙齿及唾液等项中优于生理盐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也从一方面验证了本发明中药口腔护理液具有的消肿排脓、粘膜防御、消炎解热、除臭止涎等一系列功效。本研究中生理盐水组在唇功能项中优于中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中药液色素沉着给外观带来一定影响有关系。在对口腔微生物影响方面,中药口腔护理液可有效减少菌落数量,与生理盐水相比,在抑菌方面凸显优势。 10.2中药口腔护理实施频次在改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功能状态及抑菌方面无显著差异。
本研究使用本发明中药口腔护理液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分别设定中药口腔护理频次为每日1次、每日2次和每日3次。在研究周期内,通过对改善患者口腔功能状态的7次Beck总评分的组间多重比较显示,中药口腔护理频次每日1次与每日2次、每日1次与每日3次、每日2次与每日3次之间不存在差异,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从一定程度上可说明,使用中药口腔护理液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在改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功能状态方面,在一定时间内不受口腔护理频次的影响。
在抑菌效果方面,通过对中药口腔护理不同频次组间的两两对比显示,在研究各个时间段中,中药口腔护理每日1次、每日2次和每日3次两两之间没有显现组间差异,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P>0.0083)。在一定程度说明,在一定时间内,使用中药口腔护理液对于减少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菌落数方面,不受口腔护理频次的影响。
众所周知,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在口腔护理操作耗费的人力、时间、难度和风险系数上均高于非经口气管插管患者,故本研究所得出的中药口腔护理频次结论,可为降低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风险提供一定依据。
随着对中药现代药理的深入研究发现,与常规生理盐水相比,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及含其中药口腔护理液可以具有抑菌、抗菌、保护口腔黏膜和促进伤口愈合等多重功效。使用中药口腔护理液为经口气管插管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在改善口腔功能状态上及抑制口腔菌落数量上具有显著效果。同时,中药口腔护理频次在实施上具有一定优势,为临床提供了安全保障,对于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意义重大,同时也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了规范的中药口腔护理实施方案。本研究结果显示,本发明对危重患者口腔护理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Claims (8)

1.一种用于经口气管插管危重患者口腔护理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金银花6~30份、蒲公英10~40份、生甘草3~10份、天花粉 10~30份、薄荷 3~10份、白鲜皮6~ 20份、 佩兰 5~30份、 黄连 3~ 10份 。
2.一种用于经口气管插管危重患者口腔护理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金银花20份、 蒲公英 30 份、生甘草 6份、天花粉 15 份、薄荷 6 份、白鲜皮10份、佩兰10份、黄连 6 份。
3. 一种用于经口气管插管危重患者口腔护理的中药提取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提取物由权利要求 1或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经常规中药提取方法制备得到。
4. 权利要求 3所述的中药提取物在制备用于经口气管插管危重患者口腔护理的中药复方制剂中的应用。
5. 一种用于经口气管插管危重患者口腔护理的中药复方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复方制剂由权利要求 1或 2所述中药组合物及药剂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经口气管插管危重患者口腔护理的中药复方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方制剂包括但不限于汤剂、颗粒剂、气雾剂。
7. 一种制备权利要求 1 或2所述中药组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原料药薄荷按重量配份粉碎成粗粉备用;
(2)称取原料药金银花、蒲公英、生甘草、天花粉、白鲜皮、佩兰、黄连,洗净,按重量份比例混合;并按常规方法加水浸泡30-50分钟;水量浸过药面;加药材总重量8-10倍的水煎煮1-2小时;
(3)加入步骤(1)的薄荷粗粉,煎沸3-5分钟滤出药液;
(4)再加药材总重量6-8倍的水煎煮1-2小时;
(5)合并2次煎煮液,过滤,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0-1.3 kg/m3的流浸膏;
采用常规制备工艺,可制成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包括但不限于制备成汤剂、散剂、颗粒剂、气雾剂。
8.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用于经口气管插管危重患者口腔护理药物中的应用。
CN201811323724.4A 2018-11-08 2018-11-08 一种用于危重患者口腔护理的中药组合物及含其口腔护理液 Active CN1091575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23724.4A CN109157574B (zh) 2018-11-08 2018-11-08 一种用于危重患者口腔护理的中药组合物及含其口腔护理液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23724.4A CN109157574B (zh) 2018-11-08 2018-11-08 一种用于危重患者口腔护理的中药组合物及含其口腔护理液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57574A CN109157574A (zh) 2019-01-08
CN109157574B true CN109157574B (zh) 2021-04-27

Family

ID=648766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23724.4A Active CN109157574B (zh) 2018-11-08 2018-11-08 一种用于危重患者口腔护理的中药组合物及含其口腔护理液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5757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73266A (zh) * 2020-08-12 2020-10-16 徐榛敏 一种保湿化浊中药组成物
CN113713051A (zh) * 2021-08-30 2021-11-30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佛山市便民医院) 一种冷刺激式的口腔护理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10986A (zh) * 2013-12-06 2014-03-05 山东省立医院 一种治疗口臭的药物
CN104997831A (zh) * 2015-07-08 2015-10-28 山东省立医院 一种口腔喷雾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412064A (zh) * 2017-08-15 2017-12-01 何家平 一种中草药牙膏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10986A (zh) * 2013-12-06 2014-03-05 山东省立医院 一种治疗口臭的药物
CN104997831A (zh) * 2015-07-08 2015-10-28 山东省立医院 一种口腔喷雾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412064A (zh) * 2017-08-15 2017-12-01 何家平 一种中草药牙膏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银佩漱口液口腔擦洗用于预防危重寒战肺部感染的临床观察;鲍志红等;《临床合理用药》;20110731;第4卷(第7B期);第71页,尤其是第71页左栏第1、3-5段,右栏第2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57574A (zh) 2019-0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36656B2 (ja) 気管支炎を治療するための麻黄含有医薬組成物およびその調製方法
CN111280526A (zh) 用于预防流感病毒和/或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的口罩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57574B (zh) 一种用于危重患者口腔护理的中药组合物及含其口腔护理液
CN101628108B (zh) 治疗外感风寒的中药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69035A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在制备治疗新冠肺炎尤其是无症状感染者药物中的应用
CN100579557C (zh) 银贝止咳颗粒
CN103961614B (zh) 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2671088A (zh) 一种治疗肺结核的中药组合物
CN116139237B (zh) 一种防治新型冠状病毒等所致呼吸道感染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3705890A (zh) 一种具有清肺止咳作用的药物组合物
CN1150927C (zh) 一种治疗急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的药物及其生产方法
CN113476562B (zh) 一种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3713051A (zh) 一种冷刺激式的口腔护理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089799A (zh) 一种治疗鸡支气管栓塞的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73266A (zh) 一种保湿化浊中药组成物
CN104524304A (zh) 一种治疗支气管炎症的中药组合物
CN108514624A (zh) 一种用于口腔护理的中药饮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5252724B (zh) 一种用于治疗咽炎的中药组合物、制品及制备方法
CN112569310B (zh) 一种治疗放射性口干症的滋阴益口含服液
CN108355124A (zh) 一种治疗气道粘液高分泌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6407597B (zh) 一种抗冠状病毒的宣白生脉汤及其制备方法
CN116211993B (zh) 老慢清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8355106B (zh) 一种宣肺退热中药配方
CN105250774A (zh) 一种治疗慢性流行性感冒的中药组合物
CN106943560B (zh) 一种清肺养肺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