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56043B - 一种管理包含虚拟接入点的无线连接的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管理包含虚拟接入点的无线连接的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156043B CN109156043B CN201780018899.1A CN201780018899A CN109156043B CN 109156043 B CN109156043 B CN 109156043B CN 201780018899 A CN201780018899 A CN 201780018899A CN 109156043 B CN109156043 B CN 10915604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ccess point
- macro
- virtual access
- stable virtual
- interf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6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872 buff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710122864 Major tegument protein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710148592 PTS system fructose-like EIIA component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710169713 PTS system fructose-specific EIIA component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710199973 Tail tube protein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931 aggreg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86 process control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4—Reselecting a cell layer in multi-layered cel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58—Transmission of hand-off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e.g. measurement repor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9—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in case of dual connectivity, e.g. decoupled uplink/downlin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8—Mobility data transfer
- H04W8/14—Mobility data transfer between corresponding nod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4—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of control information between different access poi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5—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private Base Stations, e.g. femto Base Stations, home Node B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5—Access point devices with remote compon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20—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access poi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稳定虚拟接入点和一种运行稳定虚拟接入点的方法。在实施例中,一种运行稳定虚拟接入点的逻辑端点的方法中,所述逻辑端点包括与宏接入点之间的接口,所述稳定虚拟接入点包括多个传输点(transmission point,简称TP),所述TP向UE提供协调数据传输,所述方法包括:所述逻辑端点存储所述UE的连接状态;所述逻辑端点从所述宏接入点接收关于所述UE的连接状态的信息;所述逻辑端点确定所述UE的连接状态的变化;所述逻辑端点结合所述变化更新所述UE的连接状态。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案交叉申请
本申请要求于2016年3月22日递交的发明名称为“一种管理包含虚拟接入点的无线连接的方法和系统”的第15/077,456号美国非临时专利申请案的在先申请优先权,该在先申请的内容以引入的方式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含包括多个传输点的虚拟接入点的双连接,尤其涉及包含包括多个协调传输点的毫米波虚拟接入点的双连接,以及一种管理包含虚拟接入点的无线连接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在LTE双连接中,UE可从多个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B,简称eNB)接收数据或向多个eNB传输数据。其中有一个主基站(Master eNB,简称MeNB)和一个或多个辅基站(Secondary eNB,简称SeNB)。LTE版本12规范中,仅考虑一个MeNB和一个SeNB的情况。
LTE网络中的双连接允许UE分别通过MeNB和SeNB同时连接到主小区组(mastercell group,简称MCG)和辅小区组(secondary cell group,简称SCG),由此可显著提高每用户吞吐量和移动鲁棒性。每用户吞吐量的增加通过聚合至少两个eNB的无线资源来实现。双连接还有助于MCG和SCG之间的负载平衡。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运行稳定虚拟接入点的逻辑端点的方法,其中,所述逻辑端点包括与宏接入点之间的接口,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UE)与所述宏接入点和所述稳定虚拟接入点进行通信,所述稳定虚拟接入点包括多个传输点(transmissionpoint,简称TP),所述TP向所述UE提供协调数据传输,所述方法包括:所述逻辑端点存储所述UE的连接状态;所述逻辑端点从所述宏接入点接收关于所述UE的连接状态的信息;所述逻辑端点确定所述UE的连接状态的变化;所述逻辑端点结合所述变化更新所述UE的连接状态。
可选地,在任何前述实施例中,从所述宏接入点接收所述信息包括:接收虚拟接入点层的测量报告。
可选地,在任何前述实施例中,接收所述信息包括:接收BLOB中的信息。
可选地,在任何前述实施例中,确定所述连接状态的变化包括:所述逻辑端点和所述MTP确定所述UE的测量值,其中,所述测量值在BLOB中进行评估。
可选地,在任何前述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连接状态的变化转发到所述宏接入点。
可选地,在任何前述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涉及所述宏接入点和所述稳定虚拟接入点的双连接配置中运行。
可选地,在任何前述实施例中,接收关于所述UE的连接状态的信息包括:接收关于无线链路故障的信息。
可选地,在任何前述实施例中,确定所述UE的连接状态的变化包括:重新配置所述稳定虚拟接入点,其中重新配置所述稳定虚拟接入点包括:为所述稳定虚拟接入点重新配置新的MTP。
可选地,在任何前述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稳定虚拟接入点的重新配置转发到所述宏接入点。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运行稳定虚拟接入点的方法,其中,所述稳定虚拟接入点包括逻辑端点和多个传输点(transmission point,简称TP),所述稳定虚拟接入点具有通过所述逻辑端点与所述宏接入点连接的接口,所述TP向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UE)提供协调数据传输,所述方法包括:所述稳定虚拟接入点决定将主传输点(mastertransmission point,简称MTP)从第一TP更改为第二TP;所述稳定虚拟接入点将所述MTP从所述第一TP更改为所述第二TP,并通知所述UE。
可选地,在任何前述实施例中,所述逻辑端点用于将所述连接状态的变化转发到所述宏接入点。
可选地,在任何前述实施例中,所述UE用于在涉及所述宏接入点和所述稳定虚拟接入点的双连接配置中运行。
可选地,在任何前述实施例中,所述逻辑端点用于将所述TP的重新配置转发到所述宏接入点。
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在虚拟接入点层切换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UE)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第一逻辑端点接收目标宏接入点的切换请求;所述第一逻辑端点在所述虚拟接入点层将所述UE从源宏接入点切换到所述目标宏接入点。
可选地,在任何前述实施例中,所述UE连接到所述目标宏接入点和源宏接入点,所述第一逻辑端点是单个逻辑端点,所述UE连接到所述单个逻辑端点和多个传输点(transmission point,简称TP)。
可选地,在任何前述实施例中,切换所述UE包括:将主传输点(mastertransmission point,简称MTP)的控制接口从所述源宏接入点重定向到所述目标宏接入点。
可选地,在任何前述实施例中,所述UE在所述切换前通过第一多个传输点(transmission point,简称TP)和所述第一逻辑端点连接到所述源宏接入点,所述UE在所述切换后通过第二多个TP和所述第一逻辑端点连接到所述目标宏接入点,TP在第一多个TP和第二多个TP中。
可选地,在任何前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多个TP与所述第二多个TP相同。
可选地,在任何前述实施例中,在所述虚拟接入点层切换所述UE包括:从第二稳定虚拟接入点的第二逻辑端点切换到第一稳定虚拟接入点的所述第一逻辑端点。
可选地,在任何前述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接收所述目标宏接入点的切换请求之前,所述目标宏接入点接收所述源宏接入点的切换请求。
本发明再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稳定虚拟接入点,其中,所述稳定虚拟接入点包括多个传输点(transmission point,简称TP)和逻辑端点,所述TP中的一个为主传输点(mastertransmission point,简称MTP),所述稳定虚拟接入点通过所述TP向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简称UE)提供连接,所述TP用于向所述UE提供协调数据传输,所述稳定虚拟接入点具有通过所述逻辑端点连接到宏接入点的明确接口,所述UE也连接到所述宏接入点。
本发明再又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稳定虚拟接入点,包括逻辑端点和多个传输点(transmission point,简称TP),所述逻辑端点包括与宏接入点之间的接口,所述多个TP包括主传输点(master transmission point,简称MTP),所述TP向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简称UE)提供协调数据传输,所述UE与所述宏接入点和所述TP进行通信,所述逻辑端点用于从所述宏接入点接收关于所述UE的连接状态的信息,以确定所述UE的连接状态的变化,并在所述逻辑端点处结合所述变化更新所述UE的连接状态。
附图说明
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发明及其优点,现在参考下文结合附图进行的描述,其中:
图1示出了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宏接入点和稳定虚拟接入点的系统;
图2示出了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稳定虚拟接入点测量流程的图;
图3示出了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稳定虚拟接入点中的移动性控制的图;
图4示出了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两个宏接入点和一个稳定虚拟接入点的拓扑;
图5示出了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两个宏接入点和两个稳定虚拟接入点的拓扑;
图6示出了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两个宏接入点和一个稳定虚拟接入点之间的切换流程;
图7示出了切换流程的图;
图8示出了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稳定虚拟接入点中的连接恢复流程的图;
图9A-9C示出了网元或网络节点中的逻辑端点功能部署的实施例;
图10示出了一种处理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众所周知,毫米波(millimeter wave,简称mmW)无线电通信既有益处也有难点。主要难点来自毫米波频率范围内的波束成形、波束追踪、资源分配、干扰协调以及传输点(transmission point,简称TP)之间的移动性等要求。
为了简化其中部分问题,提出了一种“虚拟小区”或“云小区”,此类小区协调多个(或一组)传输点(transmission point,简称TP)以向用户呈现单个云小区的幻象,所述单个云小区的覆盖范围跟随用户。
作为其中一个TP处的单个控制点,主TP(master TP,简称MTP)用于协调整个虚拟接入点(例如,云小区)上的无线资源使用,并用于控制网络接口(如LTE中的X2和S1接口)上的交互。然而,由于MTP对于服务于不同UE的云小区可能有不同的角色,并且云小区随其自身重配动态地变化,协调云小区和网络之间的通信具有挑战性。
因此,需要管理云小区与无线网关节点(例如,eNB)、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Management Entity,简称MME)和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UE)网关节点之间的接口,使得它们可作为一个单元与云小区进行通信,而不是持续维护众多到角色不断变化的不同TP的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接口方法,该方法定义了一种包含一致且稳定的逻辑端点的虚拟接入点(例如,云小区)。所述逻辑端点具有明确一致的接口或与其他网络节点之间的接口。这种逻辑端点可以集成到蜂窝网络中,从而使现有网络免受网络和云小区之间关系特有的众多复杂性的影响。在描述中可以使用LTE术语,但是,所述设计应同样适用于5G的背景。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数情况下,包含所述逻辑端点的虚拟接入点将其自身作为辅接入点(例如,辅eNB)呈现给网络。所述包含逻辑端点的虚拟接入点(或在此描述为稳定虚拟接入点或虚拟接入点单元)包括所述逻辑端点(或逻辑端点功能)和虚拟接入点,所述逻辑端点定义了与其他网络节点之间的网络接口。所述虚拟接入点和所述逻辑端点可以通过适配层或接口进行通信。在物理上,所述逻辑端点功能可以体现在宏接入点(例如,eNB)等网络节点或网元中。下面对本发明的详细实施例做进一步的描述。
移动性等连接控制活动需要所述宏接入点(例如,eNB)和所述稳定虚拟接入点(例如,毫米波层上包含逻辑端点的云小区)之间的实质性交互,这超出了双连接框架已提供的内容。作为一个示例,用于无线资源管理(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简称RRM)的LTE测量系统假定服务eNB总是能够解读UE发送的测量结果。但是,当测量对象是毫米波频率时,所述服务eNB不可能了解使其根据测量结果做出合理决定的动态无线条件(例如,波束成形跟踪)。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了通过所述逻辑端点发生这些交互的流程。
所述毫米波层和宏层中的移动性都会带来随着部署变化的协调方面的挑战。实施例提供了能够适应各种部署选择的灵活架构。此外,实施例为简单和复杂的部署提供所述逻辑端点,从而在对所述宏层造成的影响尽量小的情况下实现移动性。
最后,实施例提供在无线链路脆弱的协调虚拟接入点(毫米波层)上发生故障后的无线链路恢复,这意味着故障可能为应无缝处理的常见事件。
图1示出了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简称RAN)110和核心网120环境中的稳定虚拟接入点147。所述RAN 110包括宏接入点130和所述稳定虚拟接入点147。所述宏接入点130可以是基站,例如,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B,简称eNB)。所述基站130充当UE的接入点。所述UE可以是蜂窝电话、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或能够建立无线通信的其他个人设备。
所述稳定虚拟接入点147包括逻辑端点140和虚拟接入点145。传输点(transmission point,简称TP)190是辅接入点。每个辅接入点190可以包括比所述宏接入点130的物理覆盖范围更小的物理覆盖范围。与所述宏接入点130的物理覆盖范围相比,所述辅接入点190的组合物理覆盖范围可以是任何尺寸。
每个TP 190可以是功率较低的eNB。所述TP 190可以在与所述宏接入点130不同的频率上运行。例如,每个TP 190可以是用于发射和接收毫米波频谱中的信号的毫米波TP。所述TP190可以是家庭eNB(home eNB,简称HeNB)等毫微微小区、微微小区、微小区、远程射频头(remote radio head,简称RRH)、接入点或其组合。所述TP 190可形成与一个或多个其他TP 190重叠的蜂窝区域(重叠覆盖范围)。
所述TP 190可以形成所述虚拟接入点145(毫米波协调虚拟接入点),所述虚拟接入点145包含其中一个TP 190处的主传输点(master transmission point,简称MTP)。所述稳定虚拟接入点147包括所述虚拟接入点145和所述逻辑端点140。所述逻辑端点140是一个明确的接口,相对于蜂窝网络节点或网元(例如,宏eNB或核心网网元),其到蜂窝网络的连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发生变化(稳定逻辑端点)。即使所述虚拟接入点的组成可能经常发生变化,也能向蜂窝网络提供这种稳定连接。所述虚拟接入点145和所述稳定虚拟接入点147的组成可在所述毫米波层上不断变化,但从蜂窝网络(宏层和核心网)的角度来看,所述逻辑端点140始终是连接的固定“锚”点。在一些实施例中,与宏层切换相比,所述逻辑端点的变化可能并不频繁(或较不频繁)。在一些实施例中,即使UE 137从第一宏接入点移动到第二宏接入点(或移动到多个宏接入点),所述逻辑端点140也不会发生变化。所述虚拟接入点145(不包含所述逻辑端点140)也可以通过添加和丢弃TP或通过将MTP从一个TP移动到其他TP来发生变化。
所述逻辑端点140的路由地址可以不同于所述TP 190(包括MTP)的路由地址。这同样适用于图9B所示的所述逻辑端点140可能在物理上位于所述MTP的情况。在这种情景中,所述逻辑端点140和所述MTP是可单独寻址的。从网络的角度来看,所述逻辑端点140使所述宏接入点130能够将所述虚拟接入点作为辅接入点(例如,SeNB)对其进行寻址。
从接入点的角度来看,所述逻辑端点140和所述MTP 190可以是通过适配层或接口进行通信的两个不同的功能。所述虚拟接入点可以包括MTP,该MTP可以在TP 190的协调虚拟网络(虚拟接入点)的运行和TP 190的管理中承担实质性功能。所述MTP可随时发生变化,但是,所述逻辑端点140不一定会发生变化。在各种实施例中,所述逻辑端点140的变化应在时间上与所述MTP的变化分开,并作为不同的独立流程进行处理。所述MTP可以动态选择。例如,可将MTP层作为所述毫米波层的资源管理功能进行动态选择。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虚拟接入点在与所述宏接入点不同的单独的异频层(例如,毫米波层)上运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稳定虚拟接入点147或所述虚拟接入点145(特别是所述MTP协调的所述TP 190)用于向UE传输或发送公共数据流,或从UE接收公共数据流。所述虚拟接入点147/145可以在所述宏接入点130的有限参与下对控制信号进行处理。例如,所述虚拟接入点147/145可以存储并维护其UE的连接状态,而并不只作为路由器运行。所述连接状态是所述UE连接的状态。所述UE的连接状态可以是所述UE与一个特定TP(或多个TP)、宏接入点(例如,eNB)和逻辑端点的关联。所述连接状态可以存储在所述逻辑端点140或所述MTP中。在各种实施例中,所述虚拟接入点147/145的TP 190或所有TP 190可以在相同频率或频率范围内传输或接收数据。也就是说,所述TP 190可以不在不同的频率或频率范围内传输或接收数据。所述虚拟接入点147/145(例如,云小区)中可以添加或丢弃(删除)TP 190,可由所述MTP在不涉及所述宏接入点的情况下进行处理。
所述宏接入点130和所述稳定虚拟接入点147(通过所述逻辑端点140)可以经由接入点/接入点接口150(例如,X2接口)进行通信连接。所述稳定虚拟接入点147(通过所述逻辑端点140)可以经由接入点/核心网接口170(例如,S1接口)连接到所述核心网120。所述逻辑端点140可以为所述接入点/接入点接口(例如,X2接口)150或所述接入点/核心网接口(例如,S1接口)170提供标准终结。所述宏接入点130和所述核心网120可以通过宏接入点/核心网接口160(例如,S1接口)进行连接。所述核心网120可以是演进型分组核心网(evolved packet core,简称EPC)。所述核心网可以包括移动性控制节点(例如,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简称MME))、其他MME和UE网关(例如,服务网关)180。所述MME是控制节点,处理所述UE与所述核心网120之间的信令。所述网关处理并传递所有其他数据(例如,IP)包。通常,所述MME提供承载和连接管理的各个方面(例如,不同接入点之间的承载传送和连接移动性)。
所述宏接入点130和所述稳定虚拟接入点147被分配到各自的覆盖区域(例如,小区135和云小区145),用于在所述覆盖区域135和145中为一个或多个UE 137提供所述核心网120的接入。所述小区135的覆盖区域内的每个UE 137可与自己的虚拟接入点145相关联,与通过所述逻辑端点140和所述稳定虚拟接入点147进行的通信相对应。所述宏接入点130的覆盖区域可以大于所述逻辑端点140的覆盖区域。覆盖区域可以重叠或部分重叠。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逻辑端点140的覆盖区域145可以在所述宏接入点130的覆盖区域135内。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逻辑端点140的覆盖区域145的一部分可以布置在所述宏接入点130的覆盖区域135之外。所述宏接入点130和所述MTP负责无线相关功能,包括无线承载控制、准入控制、移动性控制、调度、安全性和到所述服务网关180的连接。所述逻辑端点140为所有这些功能提供统一的通信支持。但是,在所述稳定虚拟接入点中执行这些功能的实体实际上是所述MTP而不是所述逻辑端点140(即使所述逻辑端点140的电路在物理上可能位于所述MTP的逻辑电路附近)。所述稳定虚拟接入点147与其他支持这些无线相关功能的节点(例如,所述宏接入点130)通过所述逻辑端点140进行通信。
图2为示出了稳定虚拟接入点209(例如,与毫米波层等宏频率层不同的频率层)上的测量流程示例的图200。UE 202测量并报告所述频率层内一个或多个TP的信号,并将测量结果报告给宏接入点204。但是,由于所述宏接入点204可能不适合评估所述测量结果,所述测量结果可由虚拟接入点208(例如,毫米波TP)进行评估并通过逻辑端点206传送到所述宏接入点204(例如,X2接口)。评估函数的位置对所述宏接入点(例如,eNB)来说可能是不透明的。所述评估函数可以托管在任何网络节点中,例如,一个或多个毫米波TP、实现逻辑端点功能的单独节点或所述宏接入点本身的硬件内在逻辑上独立的域。
在步骤210和214中,所述宏接入点204(例如,eNB)通过向提供测量配置的所述UE202发送RRC消息来请求测量,所述UE 202通过测量信号来报告测量。所述测量配置包括所述虚拟接入点209的频率的频率测量对象,所述宏接入点204可能不使用这些频率。例如,所述频率测量对象可以是毫米波频率测量对象。但是,因为要测量的信号具有虚拟接入点频率特有的特征,例如,波束成形和时分复用波束模式,此频率(例如,毫米波频率)的测量与宏接入点频率的测量大不相同。因此,所述宏接入点204可能无法对这些结果进行良好评估。方法200可以为所述虚拟接入点(所述逻辑端点206支撑下的TP 208)的测量功能提供通过所述宏接入点204的毫米波测量数据的透明隧道。
步骤212中,所述UE 202在所述频率层(例如,毫米波层或除宏层之外的其他层)上执行测量(例如,网络被动地广播下行参考信号等具有已知特征的信号,所述UE对这些信号进行静默测量)。如上所述,在步骤214中,所述UE 202将这些测量结果报告给所述宏接入点204。所述UE 202可以将这些结果携带在二进制大对象(binary large object,简称BLOB)中进行报告,所述宏接入点204可能无法解读所述BLOB的内容。将所述测量结果报告给所述宏接入点204后,在步骤216中,所述宏接入点204可以(例如,使用BLOB)向所述逻辑端点206发送准入查询。在步骤218中,所述稳定虚拟接入点209(所述逻辑端点206和所述TP 208)评估(例如,在BLOB中的)所述测量结果。然后,在步骤220中,所述逻辑端点206将测量结果的评估发回给所述宏接入点204。最后,在步骤222中,在所述UE 202和所述逻辑端点206之间进行宏接入点频率层和所述虚拟接入点的频率层(例如,毫米波层)的双连接流程。
图3示出了控制虚拟接入点(毫米波层等频率层)中移动性的示例的图300。例如,所述毫米波层上的移动性控制可以包括更改主传输点(master transmission point,简称MTP)。对于宏接入点304(例如,eNB)而言,更改所述MTP可能是不可见的。逻辑端点306可以存储或维护虚拟接入点308(例如,云小区)的配置。更改所述MTP的决定可源于所述虚拟接入点308(TP),但是由所述逻辑端点306对所述决定进行维护和存储。由于所述虚拟接入点308是相同的(例如,包括相同的TP,但配置不同),即使所述MTP已更改,接入点/接入点接口(例如,X2接口)也可以是相同的。用于更改稳定虚拟接入点309中的MTP的信号流可以如下:在步骤310中,UE 302连接到所述宏接入点304和所述稳定虚拟接入点309。通常情况下,所述UE 302与所述稳定虚拟接入点309在空中进行通信,如步骤312所示。在步骤314中,所述稳定虚拟接入点309(特别是所述虚拟接入点TP 308)决定更改所述MTP。可以由所述TP 308的子集,例如,当前MTP,做出更改所述MTP的决定。在步骤316中,所述虚拟接入点308将所述MTP的变化通知给所述UE 302,所述TP 308将所述MTP的变化通知给所述逻辑端点306。所述逻辑端点306可以通过修改旧MTP(第一TP,在存储数据中标识为更改流程前的MTP)和新MTP(第二TP,在存储数据中标识为更改流程后的MTP)的存储数据将这些数据存储在寄存器或表中。所述逻辑端点306存储所述新MTP,以相应地改变路由模式,使得所述新MTP能够实现其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320中,所述逻辑端点306可以将所述MTP的变化通知给所述宏接入点304。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逻辑端点306可以不将所述MTP的变化通知给所述宏接入点304。
在各种实施例中,用于其他稳定虚拟接入点配置和组成的信号流可以与用于更改MTP的信号流基本相同。
在各种实施例中,步骤310-314可以纯粹是下层(频率或毫米波)测量或重配置流程。例如,这些流程可以是MAC信令,而不是RRC信令。
图4示出了稳定虚拟接入点(例如,稳定云小区)的拓扑的示例性系统400。所述系统400包括第一宏接入点410(例如,eNB)、第二宏接入点420(例如,eNB)和毫米波频率层上包括多个TP 490和逻辑端点450的稳定虚拟接入点480。所述两个宏接入点410和420通过宏小区接入点/宏小区接入点接口415(例如,X2接口)进行连接。每个宏小区接入点410和420与毫米波层的某些TP 490相关联。所述宏小区接入点410和420与所述TP 490之间的关联可基于覆盖区域。例如,每个关联的TP 490可以使其覆盖区域包含在所述宏小区接入点410和420的覆盖区域内。某些TP 490可以仅与所述第一宏接入点410相关联,某些其他TP可以仅与所述第二宏接入点420相关联。
可以协调所述第一宏接入点410和第二宏接入点420的TP 490(或某些TP 490)形成包含所述逻辑端点450的稳定虚拟接入点480。所述稳定虚拟接入点480可由与两个以上不同宏接入点410和420相关联的TP 490形成。所述稳定虚拟接入点480可包括单独(或仅)连接到所述第一宏接入点410的TP 490a、b和c,单独(或仅)连接到所述第二宏接入点420的TP 490g、h和i以及同时连接到所述第一宏接入点410和第二宏接入点420的TP d、e和f。所述逻辑端点450形成第一接入点/接入点接口460(例如,X2接口)和第二接入点/接入点接口470(例如,X2接口)。该实施例允许在不涉及所述宏接入点410和420的情况下,在所述稳定虚拟接入点内进行切换(例如,所述毫米波层中所涉及的TP的更改),从而将毫米波层移动性与宏层解耦合。
图5示出了包含两个宏接入点和两个稳定虚拟接入点570和580的拓扑的示例性系统500。所述系统包括:包含第一多个TP 520的第一(例如,源)宏接入点510(例如,eNB)和包含第二多个TP 540的第二(例如,目标)宏接入点530(例如,eNB)。所述第一多个TP 520仅连接到所述第一宏接入点510,所述第二多个TP 540仅连接到所述第二宏接入点530。所述第一多个TP 520与所述第二多个TP 540不一致、不同或有区别。第一多个TP 551形成包含第一逻辑端点550的第一稳定虚拟接入点570(例如,稳定云小区),第二多个TP 561形成包含第二逻辑端点560的第二稳定虚拟接入点580(例如,稳定云小区)。所述第一稳定虚拟接入点570与所述第二稳定虚拟接入点561不一致、不同或有区别。
所述第一宏接入点510和所述第二宏接入点530可以形成宏接入点/宏接入点接口515(例如,X2接口)。所述第一宏接入点510和所述第一逻辑端点550可以形成第一接入点/接入点接口516(例如,X2接口),所述第二宏接入点530和所述第二逻辑端点560可以形成第二接入点/接入点接口536(例如,X2接口)。所述第一逻辑端点550和所述第二逻辑端点560可以形成虚拟接入点/虚拟接入点接口555。
现在描述UE从所述第一宏接入点510和对应的稳定虚拟接入点570(例如,源接入点)移动到所述第二宏接入点520和对应的第二稳定虚拟接入点580(例如,目标接入点)的切换流程。所述第一宏接入点510决定在宏层,例如,X2接口,上将UE切换到所述第二宏接入点530。所述第二宏接入点530可以对包含所述第二逻辑端点560和所述第二多个TP 540的所述稳定虚拟接入点580进行配置,以为毫米波层切换做准备。所述第二宏接入点530可以触发所述稳定虚拟接入点580(包括所述第二逻辑端点560)接受所述UE的切换。所述第一稳定虚拟接入点570(包括其逻辑端点550)和所述第二稳定虚拟接入点580(包括其逻辑端点560)(例如,在毫米波层上)通过所述第一逻辑端点/第二逻辑端点接口555进行切换。所述切换可以是专有切换流程、修改的辅eNB(Secondary eNB,简称SeNB)流程或新X2流程。实际切换对于所述第一宏接入点510和第二宏接入点530而言可能是不可见的。所述逻辑端点560可以将切换完成信息通知给所述目标宏接入点530。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宏接入点510和第二宏接入点530可以只发起所述切换流程。实际的切换流程可以使用专有协议或X2协议的变体(例如,非标准X2协议)通过所述接口555进行。在各种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切换可以在毫米波层而不是宏层上触发。在这些实施例中,所述切换流程可以由所述稳定虚拟接入点560或所述逻辑端点550而不是所述宏接入点510发起。在各种实施例中,所述虚拟接入点551和561在相同频率上或相同频率范围内运行。在替代实施例中,所述虚拟接入点551和所述虚拟接入点561在不同频率上或不同频率范围内运行。
图6示出了两个宏接入点610和620和单个稳定虚拟接入点670的示例性系统600。所述系统包括第一宏接入点610(例如,eNB)和第二宏接入点620(例如,eNB)。所述第一宏接入点610和第二宏接入点620连接到多个TP 630。所述多个TP 630同时连接到所述宏接入点610和620。所述多个TP 630或其子集形成包含逻辑端点640的稳定虚拟接入点670(例如,稳定云小区)。所述逻辑端点640通过接口616和617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宏小区610和620。
所述第一宏接入点610和所述第二宏接入点620可以形成第一宏接入点/第二宏接入点接口615(例如,X2接口)。所述第一宏接入点610和所述逻辑端点640可以形成第一宏接入点/虚拟接入点616(例如,X2接口)。所述第二宏接入点620和所述逻辑端点640可以形成第二宏接入点/虚拟接入点617(例如,X2接口)。
现在描述UE 660从所述第一宏接入点610(例如,源接入点或小区)移动到所述第二宏接入点620(例如,目标接入点或小区)的切换流程。所述第一宏接入点610决定在宏层上将所述UE 660切换到所述第二宏接入点620。如上所述,决定切换时,所有TP 630都同时连接到所述宏接入点610和620。与图5中的切换流程相比,只通过将MTP 635的控制接口650从所述第一宏接入点610重定向到所述第二宏接入点620,就可以在毫米波层上执行所述切换。所述控制接口的重定向可以包括改变接口地址和路由表等,从而在切换流程中,所述MTP635的控制接口650从与所述接入点/接入点接口616相关联切换到与所述接入点/接入点接口617相关联。所述接口地址和路由表等的变化可存储在所述逻辑端点640中。在各种实施例中,这可以看作是宏层上的切换流程,同时在二级层面(例如,毫米波层)保留所述稳定云小区等稳定虚拟接入点670(例如,在TP之间不执行相应切换)。
图7示出了更详细地阐述当所有TP同时连接到宏接入点704和706时(类似于图6中的情景)所述宏接入点704和706之间的切换流程示例中所涉及节点的行为的图700。在步骤710和712中,UE 702连接到源宏接入点704(例如,源eNB)和稳定虚拟接入点(包括毫米波逻辑端点708)。所述源宏接入点704将用于任何用户面分离承载的数据转发到所述逻辑端点708。在接下来的步骤714中,所述源宏接入点704决定将所述UE 702切换到所述目标宏接入点706。在步骤716中,所述源宏接入点704和所述目标宏接入点706交换准备和准入信息。在步骤718中,所述源宏接入点704向所述UE 702发送切换命令。在步骤720中,所述源宏接入点704停止向所述UE 702转发数据。在步骤722、724和728中,所述源宏接入点704传递SN状态,向所述逻辑端点708转发源宏接入点/目标宏接入点接口(例如,X2)上下文信息,并将数据转发到所述目标宏接入点706。然后,在步骤730中,所述目标宏接入点706可以进行UE的接入流程和连接建立。
建立了到所述目标宏接入点706的连接之后,在步骤732中,所述接入点可以通过所述逻辑端点708将数据转发到所述稳定虚拟接入点。在步骤734中切换路径。在步骤736中,所述目标宏接入点706发送UE上下文释放消息到所述源宏接入点。最后,在步骤738中,所述UE 702连接到所述目标宏接入点706和所述稳定虚拟接入点(例如,所述逻辑端点708)。在各种实施例中,用于从所述源宏接入点704切换到所述目标宏接入点706的消息流与源eNB和目标eNB之间的常规LTE切换流程没有太大差异。但是,在步骤720中,从核心网(例如,用户或UE服务网关)到所述源宏接入点704的下行数据的传送没有停止。因此,这种下行数据可以缓存在所述源宏接入点704中,直到步骤728中,所述源宏接入点704将所有缓存的数据转发到所述目标宏接入点706。在步骤728之后到达所述源接入点的下行数据可能会丢失。因此,优选地执行可选步骤726,这样,即使在步骤734中通用“路径切换”流程更新下行数据的网络路径之前,也能够更新分离承载上的下行数据的网络路径。在分离承载情况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目标宏接入点706可以缓存来自步骤726至732的分离承载的上行数据,直到步骤734中的路径切换流程提供从所述目标宏接入点706到核心网的活动数据路径。
图8示出稳定虚拟接入点809(例如,毫米波层)中的示例性连接恢复流程的图800。UE可能会失去与虚拟接入点808(例如,云小区)的连接,或者换言之,失去与MTP的连接。与所述虚拟接入点中的(常规)TP的连接的丢失可以由MTP处理而不需要连接恢复流程,此处对这种情况不做讨论。方法800可以提供通过宏接入点804到所述稳定虚拟接入点809(包括逻辑端点806和TP 808)的毫米波测量数据的透明隧道。在步骤810中,所述MTP和UE802之间发生无线链路故障。在接下来的步骤812和814中,所述UE 802可以使用故障报告或故障指示向所述第一宏接入点804发送消息,所述第一宏接入点804可以将该消息转发到所述逻辑端点806。所述故障报告可以封装在BLOB结构中,所述宏接入点804可能无法解读所述BLOB的内容。所述宏接入点804可将所述BLOB传送到所述逻辑端点806进行处理。所述BLOB可将所述宏接入点804与流程细节隔离开来。所述宏接入点804可以仅接收对接收的确认和配置更新。同时,可以在毫米波层上停止到UE的下行传输,缓存在其他情况下所述毫米波TP 808传输的下行数据,直到步骤822之后在新选择的MTP的控制下可以传输这些数据。所述数据可以缓存在所述逻辑端点806(或任何托管所述逻辑端点的物理网络节点)、旧MTP或核心网中的用户面节点(例如,用户网关或服务网关)中。
在步骤816中,所述稳定虚拟接入点809(所述逻辑端点806和所述毫米波TP 808)确定为所述虚拟接入点配置新的MTP。例如,可以将故障消息转发给旧MTP,旧MTP可以基于测量选择新MTP。用所述新MTP重新配置所述虚拟接入点(例如毫米波层)。然后,在步骤820中,所述逻辑端点806向所述宏接入点804发送包含新配置818的消息,所述宏接入点804将所述包含新配置的消息转发到所述UE 802。在步骤822中,所述UE 802和所述虚拟接入点(例如,毫米波TP)808进行所述新MTP的接入和连接建立。所述UE 802最终连接到所述新MTP,并在所述新MTP的控制下使用所述毫米波TP 808。
图9A-9C示出了逻辑端点(或逻辑端点功能)的硬件或软件实现的实施例。图9A示出了宏接入点(例如,eNB)中的逻辑端点实现的实施例。逻辑端点911和921可以托管在宏接入点中。所述逻辑端点911和921可以通过无线链路、以太网等有线通信链路、微波链路或光纤连接等与TP进行通信。所述逻辑端点911和921与所述TP之间的通信可以使用前传接口传送实现。
所述第一逻辑端点911可以在第一宏接入点910(例如,eNB)中实现并且具有到所述第一宏接入点910的接口。所述第二逻辑端点921可以在第二宏接入点920(例如,eNB)中实现并且具有到所述第二宏接入点920的接口。所述两个端点911和921可以通过第一宏接入点/第二宏接入点接口915(例如,X2(宏)接口)进行通信。所述第一逻辑端点和所述第二逻辑端点之间的接口916可以是毫米波接口(例如,X2(毫米波)接口)。图9A进一步示出了第一宏接入点/核心网接口(例如,S1(宏)接口)925和第二宏接入点/核心网接口(例如,S1(宏)接口)927。第一逻辑端点/核心网接口(例如S1(毫米波)接口)926和第二逻辑端点/核心网接口(例如,S1(毫米波)接口)928可以使用与所述接口925和927相同的传送,或者通过与所述接口925和927相同的传送进行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每个宏接入点与不同的(单独连接的)TP池相关联,并通过各自的逻辑端点对这些TP进行管理,则可以应用该配置。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该配置可以应用于多连接TP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TP是与所述第一和第二逻辑端点911和921相关的虚拟接入点的一部分。
图9B示出了逻辑端点实现的另一实施例。例如,所述逻辑端点可以托管在MTP中。例如,可以在第一MTP 930中实现第一逻辑端点911,在第二MTP 940中实现第二逻辑端点921。逻辑端点功能可以包括到传输点的MTP功能的接口。例如,所述逻辑端点功能和所述MTP功能可以是通过总线连接的两个处理器或包括这两个功能的单个处理器,所述功能根据接口(适配层)协议进行通信。
TP 940-954与所述MTP逻辑端点911和921相连接或进行通信(例如无线链路)。在该示例中,TP 948是双连接TP,而其他所有TP单独连接到所述第一逻辑端点911或所述第二逻辑端点921。所述两个端点911和921可以通过所述第一宏接入点/第二宏接入点接口915(例如,宏X2接口)间接通信,或通过直接接口917(例如,毫米波接口(例如,毫米波X2接口))直接通信。图9B进一步示出了第一宏接入点/核心网接口(例如,S1(宏)接口)925和第二宏接入点/核心网接口(例如,S1(宏)接口)927。第一逻辑端点/核心网接口(例如S1(毫米波)接口)926和第二逻辑端点/核心网接口(例如,S1(毫米波)接口)928可以使用与所述接口925和927相同的传送,或者通过与所述接口925和927相同的传送进行通信。所述MTP 930和940与所述宏接入点910和920之间的接口可以构造为一个“灵活接口”,该“灵活接口”提供所述MTP 930和940中的任何一个与所述宏接入点910和920中的任何一个之间的连接。
图9C示出了逻辑端点实现的又一实施例。例如,所述逻辑端点可以托管在网络节点之间使用的底层传送的路由器,例如,IP路由器,中。图9C示出了第一宏接入点910(例如,eNB)和第二宏接入点920(例如,eNB)。)。所述第一宏接入点910具有第一宏接入点/核心网接口(例如,S1(宏)接口)925,所述第二宏接入点具有宏接入点/核心网接口(例如,S1(宏)接口)927,所述两个宏接入点之间有第一宏接入点/第二宏接入点接口(例如,X2(宏)接口)915。
逻辑端点910连接到多个TP 942-952。所述逻辑端点911可以在路由器960上实现。所述路由器960托管的所述逻辑端点911可以包括与所述第一宏接入点910之间的第一接口922(例如,X2(毫米波)接口)和与所述第二宏接入点920之间的第二接口923(例如,X2(毫米波)接口)。所述逻辑端点911可以包括第一逻辑端点/核心网接口(例如S1(毫米波)接口)926和第二逻辑端点/核心网接口(例如S1(毫米波)接口)928。所述逻辑端点910可以通过所述接口926和928与核心网进行通信。
图10是可以用来实现本文所公开的装置和方法的处理设备1000的框图。特定设备1000可利用所有所示的组件或仅这些组件的子集,且设备之间的集成程度可能不同。此外,设备1000可以包含多个处理单元、处理器、存储器、发射器、接收器等组件的多个实例。处理设备1000可以包括配备有一个或多个输入/输出设备的处理单元,例如扬声器、麦克风、鼠标、触摸屏、按键、键盘、打印机、显示器等。所述处理设备1000可以包括连接到总线的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大容量存储设备、视频适配器和I/O接口。所述处理设备1000可以是宏接入点(例如,eNB)、传输点或路由器。
总线可以是任意类型的若干总线架构中的一个或多个,包括存储总线或存储控制器、外设总线、视频总线等等。CPU可包括任意类型的电子数据处理器。存储器可包括任意类型的非瞬时性系统存储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DRAM)、同步DRAM(synchronous DRAM,简称SD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或它们的组合,等等。在一实施例中,存储器可包括在开机时使用的ROM以及在执行程序时使用的存储程序和数据的DRAM。
大容量存储器设备可包括任何类型的非瞬时性存储设备,用于存储数据、程序和其他信息,并使这些数据、程序和其他信息通过总线可访问。大容量存储器设备可包括如下的一项或多项:固态驱动器、硬盘驱动器、磁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等。
视频适配器和I/O接口提供接口以将外部输入和输出设备耦合到处理单元。如图所示,输入和输出设备的示例包括耦合到视频适配器的显示器以及耦合到I/O接口的鼠标/键盘/打印机。其他设备可以耦合到处理单元,并且可以使用额外的或更少的接口卡。例如,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简称USB)(未示出)等串行接口可用于为打印机提供接口。
处理单元还包含一个或多个网络接口,所述网络接口可以包括例如以太网电缆等有线链路,和/或用以接入节点或不同网络的无线链路。网络接口允许处理单元通过网络与远程单元通信。例如,网络接口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发射器/发射天线以及一个或多个接收器/接收天线提供无线通信。在一实施例中,处理单元与局域网或者广域网耦合以进行数据处理以及与远端设备比如其他处理单元、因特网、远端存储设备等进行的通信。
在各项实施例中,例如,每个空口节点1000具有在存储器中分配的若干缓冲区。每个缓冲区链接到特定移动通信服务或不同类型的流量源。
虽然已参考说明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此描述并不意图限制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参考该描述后,将会明白说明性实施例的各种修改和组合,以及本发明其他实施例。因此,所附权利要求书意图涵盖任何此类修改或实施例。
Claims (12)
1.一种运行稳定虚拟接入点的逻辑端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端点包括与宏接入点之间的接口,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UE)与所述宏接入点和所述稳定虚拟接入点进行通信,所述稳定虚拟接入点包括多个传输点(transmission point,简称TP),所述多个TP包括主传输点(master transmission point,简称MTP),所述TP向UE提供协调数据传输,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逻辑端点存储所述UE的连接状态;
所述逻辑端点确定所述UE的连接状态的变化;其中,确定所述UE的连接状态的变化包括:
重新配置所述稳定虚拟接入点,其中重新配置所述稳定虚拟接入点包括:为所述稳定虚拟接入点重新配置新的MTP;
所述逻辑端点结合所述变化更新所述UE的连接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宏接入点接收信息包括:接收虚拟接入点层的测量报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所述信息包括:接收二进制大对象BLOB中的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连接状态的变化包括:所述逻辑端点和所述MTP确定所述UE的测量值,其中,所述测量值在二进制大对象BLOB中进行评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所述连接状态的变化转发到所述宏接入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UE用于在涉及所述宏接入点和所述稳定虚拟接入点的双连接配置中运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关于所述UE的连接状态的信息包括:接收关于无线链路故障的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所述稳定虚拟接入点的重新配置转发到所述宏接入点。
9.一种稳定虚拟接入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逻辑端点,其中,所述逻辑端点包括与宏接入点之间的接口;
多个传输点(transmission point,简称TP),其中,所述多个TP包括主传输点(mastertransmission point,简称MTP),所述TP向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UE)提供协调数据传输,所述UE与所述宏接入点和所述TP进行通信,所述逻辑端点用于:
从所述宏接入点接收关于所述UE的连接状态的信息;
确定所述UE的连接状态的变化;其中,确定所述UE的连接状态的变化包括:重新配置所述稳定虚拟接入点,其中重新配置所述稳定虚拟接入点包括:为所述稳定虚拟接入点重新配置新的MTP;
在所述逻辑端点处结合所述变化更新所述UE的连接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稳定虚拟接入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端点用于将所述连接状态的变化转发到所述宏接入点。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稳定虚拟接入点,其特征在于,所述UE用于在涉及所述宏接入点和所述稳定虚拟接入点的双连接配置中运行。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稳定虚拟接入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端点用于将所述TP的重新配置转发到所述宏接入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5/077,456 US10492114B2 (en) | 2016-03-22 | 2016-03-22 |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radio connections with a virtual access point |
US15/077,456 | 2016-03-22 | ||
PCT/CN2017/076157 WO2017162039A1 (en) | 2016-03-22 | 2017-03-09 |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radio connections with a virtual access point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156043A CN109156043A (zh) | 2019-01-04 |
CN109156043B true CN109156043B (zh) | 2022-04-05 |
Family
ID=59898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18899.1A Active CN109156043B (zh) | 2016-03-22 | 2017-03-09 | 一种管理包含虚拟接入点的无线连接的方法和系统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492114B2 (zh) |
EP (1) | EP3420781B1 (zh) |
JP (1) | JP6677418B2 (zh) |
KR (1) | KR102137073B1 (zh) |
CN (1) | CN109156043B (zh) |
AU (1) | AU2017239258B2 (zh) |
RU (1) | RU2711555C1 (zh) |
WO (1) | WO201716203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021695B2 (en) | 2015-04-14 | 2018-07-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nd transmitting data frames |
US10492114B2 (en) * | 2016-03-22 | 2019-11-26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radio connections with a virtual access point |
CN107306386B (zh) * | 2016-04-22 | 2020-02-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接入点触发终端漫游的方法及接入点 |
EP3482504A1 (en) * | 2016-07-08 | 2019-05-15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resetting a radio receiver channel estimate |
WO2018074959A1 (en) * | 2016-10-21 | 2018-04-26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Enabling relayed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10638287B2 (en) * | 2016-10-31 | 2020-04-28 | Cisco Technology, Inc. | Transparent roaming in virtual access point (VAP) enabled networks |
PT3488660T (pt) * | 2017-06-16 | 2023-09-26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Métodos e aparelhos para reporte de medição e meio que pode ser lido por computador |
CN112673605B (zh) * | 2018-07-10 | 2023-12-01 |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动态多端点生成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 |
US20220116832A1 (en) * | 2020-10-09 | 2022-04-14 | Parallel Wireless, Inc. | Inter Virtual-eNodeB Optimized Handover for Gateway Core Network (GWCN)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952396B1 (en) * | 1999-09-27 | 2005-10-04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Enhanced dual counter rotating ring network control system |
US20020104067A1 (en) * | 1999-12-29 | 2002-08-01 | Green David W. | Method and system and article of manufacture for an N-tier software component architecture application |
US8385977B2 (en) * | 2001-05-02 | 2013-02-26 | Trex Enterprises Corp |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high speed content distribution |
US9143991B2 (en) * | 2008-06-13 | 2015-09-22 | Fujitsu Limited | Seamless handover of a mobile station from a macro base station to a privately accessible femto base station |
US8254333B2 (en) * | 2008-09-22 | 2012-08-28 | Htc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improving buffer status triggering mechanism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
GB2472595B (en) | 2009-08-11 | 2012-01-11 | Ubiquisys Ltd | Creating neighbour cell lists |
US8745007B2 (en) * | 2009-08-11 | 2014-06-03 |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Inc. | Method of handling large volumes of synchrophasor measurments for real time event replay |
KR101678814B1 (ko) * | 2010-04-12 | 2016-11-2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광대역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협력적 핸드오버 지원 장치 및 방법 |
US20130109396A1 (en) * | 2010-05-06 | 2013-05-02 | Karol Drazynski | Method and Device for Data Processing in a Wireless Network |
US9031039B2 (en) * | 2010-05-14 | 2015-05-12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handover procedur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2291789B (zh) * | 2010-06-21 | 2015-08-1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获取相邻小区信息方法、用户设备的小区切换方法及网络 |
KR101884332B1 (ko) * | 2011-09-14 | 2018-08-0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가상 셀 형성 방법 및 장치 |
US8555364B2 (en) * | 2011-09-30 | 2013-10-08 | Time Warner Cable Enterprises Ll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loning a wi-fi access point |
US10244386B2 (en) * | 2011-10-10 | 2019-03-2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Logical address assignment in a cloud cell |
WO2013070034A1 (en) | 2011-11-09 | 2013-05-1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ssigning a logical addres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3108351B (zh) * | 2011-11-14 | 2015-07-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链路失败统计方法和相关装置及通信系统 |
CN103988546A (zh) * | 2011-12-08 | 2014-08-13 |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 高速双波段蜂窝通信 |
IN2014KN01443A (zh) * | 2011-12-12 | 2015-10-23 | Optis Wireless Technology Llc | |
US8953478B2 (en) * | 2012-01-27 | 2015-02-10 | Intel Corporation | Evolved node B and method for coherent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with per CSI-RS feedback |
EP2815608A4 (en) | 2012-02-17 | 2015-11-04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WLAN DISCOVERY AND TRANSFER IN COEXISTENT LTE AND WLAN NETWORKS |
CN103379582A (zh) * | 2012-04-12 | 2013-10-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短距离端到端无线通信的方法和系统、基站、移动终端 |
CN104303485B (zh) | 2012-04-13 | 2017-08-25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在云小区中传送数据分组的方法及装置 |
KR102008331B1 (ko) * | 2012-05-31 | 2019-08-0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복수의 기지국이 협동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CN104471972B (zh) | 2012-07-11 | 2018-07-20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终端的测量的方法及其装置 |
KR101966291B1 (ko) * | 2012-09-10 | 2019-04-0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매크로 기지국과 소형 셀 기지국 간 자원 관리 장치 및 방법 |
US9930581B2 (en) * | 2013-01-22 | 2018-03-27 | Avago Technologies General Ip (Singapore) Pte. Ltd. | Addressing communication failure in multiple connection systems |
CN104080102B (zh) * | 2013-03-26 | 2018-03-27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针对无线链路失败的网络优化方法、装置及系统 |
KR101748066B1 (ko) * | 2013-04-15 | 2017-06-15 | 아이디에이씨 홀딩스, 인크. | 밀리미터 파장(mmw) 이중 접속을 위한 불연속적인 수신(drx) 기법들 |
US20140335882A1 (en) * | 2013-05-10 | 2014-11-13 | Electronics &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Method for configuring dual connectivity |
CN109510697B (zh) * | 2013-07-04 | 2021-07-06 | 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 | 处理无线电链路故障的方法 |
KR101812428B1 (ko) * | 2013-07-17 | 2017-12-26 | 닛본 덴끼 가부시끼가이샤 | 무선 제어 시스템, 통신 장치, 무선 리소스 제어 방법 및 기록 매체 |
KR102091696B1 (ko) * | 2013-08-08 | 2020-03-2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매크로 셀과 스몰 셀 간 스위칭 동작 수행 장치 및 방법 |
WO2015030845A1 (en) * | 2013-08-30 | 2015-03-05 | Intel IP Corporation | Measurement triggers for customer care in a wireless network |
US9467909B2 (en) * | 2013-09-11 | 2016-10-11 | Intel IP Corporation | Techniques for relocating a backhaul channel between a small cell base station and a macro cell base station |
US20160227454A1 (en) * | 2013-09-27 | 2016-08-04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Control of a Data Bearer |
KR102167019B1 (ko) * | 2013-10-01 | 2020-10-1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 통신시스템의 핸드오버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
CN105706520B (zh) | 2013-11-05 | 2019-12-31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具有双连接性的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
EP2879440A1 (en) * | 2013-11-28 | 2015-06-03 | NTT Docomo, Inc. | Macro-cell assisted small cell discovery and resource activation |
KR102155523B1 (ko) * | 2014-01-20 | 2020-09-14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이중 연결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과 기지국 사이의 연결 구성 결정 및 핸드 오버 수행 방법 및 장치 |
CN104955163B (zh) * | 2014-03-28 | 2019-03-19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通信控制方法、设备和系统 |
EP2941063B1 (en) * | 2014-04-29 | 2017-11-01 | NTT Docomo, Inc. | Macro-Cell Assisted Small Cell Discovery and Activation |
KR101889436B1 (ko) * | 2014-05-30 | 2018-08-17 |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 서비스 경로 변경 방법 및 장치 |
US20150373602A1 (en) * | 2014-06-18 | 2015-12-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reemptive mobile handover preparation |
ES2851236T3 (es) | 2014-08-06 | 2021-09-03 | Alcatel Lucent | Selección de celda especial en nodos de red secundarios que soportan conectividad dual |
CN107005932B (zh) * | 2014-10-01 | 2020-12-18 | 苹果公司 | 宏小区辅助的小小区网络中的移动通信 |
WO2016165127A1 (en) * | 2015-04-17 | 2016-10-20 |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 Multiple conectivity in millimeter wave system |
EP3154281A1 (en) * | 2015-10-05 | 2017-04-12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radio link failure (rlf) triggering |
US9813970B2 (en) * | 2016-01-20 | 2017-11-07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ystem and method to provide small cell power control and load balancing for high mobility user equipment in a network environment |
TWI578810B (zh) * | 2016-02-02 | 2017-04-11 |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 小型基地台、大型基地台及用於小型基地台之傳輸協助方法 |
US10492114B2 (en) * | 2016-03-22 | 2019-11-26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radio connections with a virtual access point |
TWI674017B (zh) * | 2016-05-20 | 2019-10-01 | 國立臺灣大學 | 巨型輔助系統中的行動性管理方法以及使用者設備 |
-
2016
- 2016-03-22 US US15/077,456 patent/US10492114B2/en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3-09 EP EP17769316.5A patent/EP3420781B1/en active Active
- 2017-03-09 AU AU2017239258A patent/AU2017239258B2/en active Active
- 2017-03-09 CN CN201780018899.1A patent/CN109156043B/zh active Active
- 2017-03-09 JP JP2018549438A patent/JP6677418B2/ja active Active
- 2017-03-09 WO PCT/CN2017/076157 patent/WO2017162039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7-03-09 RU RU2018136893A patent/RU2711555C1/ru active
- 2017-03-09 KR KR1020187029840A patent/KR102137073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420781B1 (en) | 2020-07-29 |
EP3420781A1 (en) | 2019-01-02 |
CN109156043A (zh) | 2019-01-04 |
JP6677418B2 (ja) | 2020-04-08 |
WO2017162039A1 (en) | 2017-09-28 |
RU2711555C1 (ru) | 2020-01-17 |
JP2019512966A (ja) | 2019-05-16 |
KR102137073B1 (ko) | 2020-07-23 |
US20170280363A1 (en) | 2017-09-28 |
US10492114B2 (en) | 2019-11-26 |
KR20180123118A (ko) | 2018-11-14 |
AU2017239258A1 (en) | 2018-10-25 |
EP3420781A4 (en) | 2019-03-27 |
AU2017239258B2 (en) | 2020-02-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156043B (zh) | 一种管理包含虚拟接入点的无线连接的方法和系统 | |
US12096285B2 (en) | Federated X2 gateway | |
CN112567806B (zh) | 网络节点、无线设备及其执行的用于处理链路切换的方法 | |
WO2016165127A1 (en) | Multiple conectivity in millimeter wave system | |
US9485699B2 (en) | Offloading mobile applications to base stations | |
CN106105317A (zh) | 用于移交发起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 |
US20150312810A1 (en) |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 |
US20170171777A1 (en) | Method of WLAN Mobility Set Construction | |
JP2015530840A (ja) | ヘテロジニアス・ネットワークのためのユーザ・プレーン・ハンドオーバ | |
JP2019531007A (ja) | 基地局、ユーザ機器、およびモバイル通信システム方法 | |
JP6301476B2 (ja) | 仮想ユーザー固有サービスゲートウェイ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 |
WO2016161785A1 (zh) | 跨MeNB切换方法、装置及基站 | |
Taksande et al. | Dual connectivity support in 5G networks: An SDN based approach | |
WO2014109082A1 (ja) | 上位基地局、下位基地局、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
CN104349301A (zh) | 双连接的实现方法、系统及基站 | |
JP6587752B2 (ja) | 端末ハンドオーバ方法、制御部、端末、基地局、及びシステム | |
Manjeshwar et al. | Enhanced UE slice mobility for 5G multi-rat networks | |
CN106937342B (zh) | 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和设备 | |
JP2024511813A (ja) | 信号の送受信方法、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 |
JP2024502450A (ja) | グループ移行方法、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 |
Woo et al. | Micro mobility management for heterogeneous networks in LTE-A | |
Woo et al. | Micro mobility management for dual connectivity in LTE HetNets | |
Li et al. | Future cellular network architecture | |
WO2016101468A1 (zh) | 移动性管理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