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79582A - 短距离端到端无线通信的方法和系统、基站、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短距离端到端无线通信的方法和系统、基站、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379582A CN103379582A CN2012101060496A CN201210106049A CN103379582A CN 103379582 A CN103379582 A CN 103379582A CN 2012101060496 A CN2012101060496 A CN 2012101060496A CN 201210106049 A CN201210106049 A CN 201210106049A CN 103379582 A CN103379582 A CN 10337958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ort
- portable terminal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base station
- distance wireles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给出了一种基站、移动终端、基站控制至少两个移动终端进行端到端D2D短距离无线通信的方法以及系统。在所述方法中,所述至少两个移动终端包括第一移动终端以及其它移动终端,所述方法包括:所述至少两个移动终端将自身的短距离无线通信设备号上报给基站;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检测周边有支持短距离无线通信的所述其它移动终端,所述第一终端将检测到的所述其它移动终端的短距离无线通信设备号上报给基站;基站控制所述至少两个移动终端进行短距离无线通信。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在不需要对现有的空口协议进行较大修改的情况下,自动实现移动终端D2D配对连接的认证或者D2D数据业务传输的启动与响应,免除人工参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短距离端到端无线通信的方法和系统、基站、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对电话、数据、视频等业务类型的需求不断提高,传统的蜂窝通信模式越来越受到挑战,比如,在引进iPhone系列手机后,由于数据和信令用量的爆发式增长,整个蜂窝系统不堪重负,需要被迫不断扩容或者使用一些其他方法来分掉一些流量。在采用分流方式时,除了目前正在使用的IWLAN(Interwor king-wireless LAN,互通无线局域网)之外,还可以考虑利用终端之间的D2D(Device to Device,端到端)通信的方式。
现有的基于蜂窝网空口的D2D传输,主要是利用终端的定位信息,来确定可以进行D2D传输的终端对/组。获得终端定位信息的一个方式是利用公共定位系统,比如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获得终端定位信息后,通过终端的经纬度坐标来确认周边有无可以配对的其它终端。获得终端定位信息的另一种方式是采用基于基站的定位算法,即利用终端的TOA(Time of Arrival,到达时间)、信号角度等信息,进行终端相对于基站的定位,从而确定配对终端。
上述基于公共定位系统的方式,终端需要定期更新地理位置,并将坐标上报基站,这需要终端一直开启定位功能。更重要的是,地理位置的远近并不能反映D2D链路质量的好坏,例如,近在咫尺的两个终端之间,也可能由于有墙、玻璃等障碍物的遮挡而导致它们之间的链路质量很差,以致无法有效地进行D2D通信。上述基于基站定位的方式,由于反射和散射的存在,定位精度往往较差,而且同样地,地理位置的远近并也不能反映D2D链路质量的好坏。
现有的基于蜂窝网空口的D2D传输方式中,由于D2D传输和蜂窝网传输采用的是相同频谱,存在同频干扰问题,对此,需要引入新的功控、调度策略,需要对现有的空口协议进行较大修改。
另外,现有的基于蜂窝网空口的D2D传输方式中,无论是终端配对连接的认证还是D2D数据业务传输的启动与响应,都需要移动终端人工参与操作。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站、移动终端、基站控制至少两个移动终端进行端到端D2D短距离无线通信的方法和系统。
在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包括:设备数据库,用于存储移动终端的短距离无线通信设备号以及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MEI;短距离无线通信设备号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自身的短距离无线通信设备号以及周边支持短距离无线通信的其它移动终端的短距离无线通信设备号;短距离通信控制模块,用于控制至少两个移动终端进行端到端D2D短距离无线通信。
在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短距离无线通信设备号上报模块,用于上报移动终端自身的以及周边支持短距离无线通信的其它移动终端的短距离无线通信设备号;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用于在基站控制下与其它移动终端进行端到端D2D短距离无线通信。
在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控制至少两个移动终端进行端到端D2D短距离无线通信的方法,所述至少两个移动终端包括第一移动终端以及其它移动终端,所述方法包括:所述至少两个移动终端将自身的短距离无线通信设备号发送给基站;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检测周边有支持短距离无线通信的所述其它移动终端,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将检测到的所述其它移动终端的短距离无线通信设备号发送给基站;基站控制所述至少两个移动终端进行端到端D2D短距离无线通信。
在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至少两个移动终端进行端到端D2D短距离无线通信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基站以及至少两个如第二方面所述的移动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在不需要对现有的空口协议进行较大修改的情况下,自动实现移动终端D2D配对连接的认证或者D2D数据业务传输的启动与响应,免除人工参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基站控制两个移动终端进行蓝牙D2D传输的场景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基站控制两个移动终端进行蓝牙D2D传输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终端1、终端2之间传输的数据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基站;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移动终端;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基站控制至少两个移动终端进行端到端D2D短距离无线通信的方法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控制至少两个移动终端进行端到端D2D短距离无线通信的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独立于蜂窝网的D2D短距离通信技术可以采用无线相容认证Wi-Fi,蓝牙,红外,紫蜂Zigbee,60GHz毫米波,以及蜂窝频段通信技术。为简单起见,如无特别指明,本发明实施例均以蓝牙为例,但是这不能视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结合蜂窝网和蓝牙技术的特点,设计一种由蜂窝网基站控制至少两个移动终端进行D2D蓝牙等短距离无线通信的通信模式。移动终端的蓝牙设备的设备号由10位数字或字母识别码组成,该设备号是唯一的,同时每个移动终端本身的IMEI(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由15位数字组成,也是唯一的,因此可以将移动终端自身的蓝牙设备号与IMEI绑定存储于基站的设备数据库中,以利于基站通过移动终端上报的周边移动终端的蓝牙设备号识别能进行蓝牙D2D传输的配对移动终端。要说明的是,如果是蓝牙设备之外的其它短距离通信设备,则用相应的其它短距离设备号替代所述蓝牙设备号即可,因为任一短距离通信设备都可以具有全球唯一的设备号,该设备号可以是生产时给予的唯一编号,例如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也可以是组网时被分配的唯一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或者是其它的唯一编号,在此不做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的好处在于:1)将较为成熟的蓝牙技术作为D2D传输的空口技术,对空口改动较小,而且蓝牙工作的频段与现有蜂窝网不同,所以不会对现有蜂窝网产生干扰,最主要的好处在于即使不利用蓝牙进行D2D数据传输,而只用蓝牙进行周边移动终端检测,能够克服现有D2D传输中利用定位系统存在的不能对链路质量进行评估的缺点。2)对于蜂窝网基站而言,根据移动终端发送的周边移动终端的蓝牙设备号,可以清楚地了解各个移动终端进行蓝牙D2D传输的可能性,一旦需要,即可根据业务启动移动终端之间的蓝牙D2D传输,而不需要额外的人工参与。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基站控制两个移动终端进行蓝牙D2D传输的场景图。在图1中,移动终端1与移动终端2都具备蓝牙功能,它们通过蓝牙方式彼此发现,为D2D传输配对提供了可能,并将发现的对方的蓝牙设备号通过蜂窝链路告知基站。基站在发现移动终端1与移动终端2之间存在蓝牙D2D传输需求时,通过蓝牙传输控制链路控制移动终端1与移动终端2进行蓝牙通信,实现蜂窝网基站控制的蓝牙D2D传输。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基站控制两个移动终端进行蓝牙D2D传输的流程示意图。流程包括:
步骤200,移动终端1、移动终端2将自身的蓝牙设备号发送给基站;
具体而言,移动终端1、移动终端2在进入基站覆盖区域后,进行接入操作时或者完成接入操作后,将自身的蓝牙设备号也发送给基站。基站将移动终端的蓝牙设备号与其IMEI绑定存储于设备数据库中。
步骤202,基站进行相关业务识别,判断是否有相应的业务需要蓝牙D2D传输;
出现有相应的业务需要蓝牙D2D传输的具体情况可以是:
(1)当移动终端1发起与移动终端2的蜂窝通信或者移动终端2发起与移动终端1的蜂窝通信,或者当基站需要发送部分或者完全相同的数据给移动终端1以及移动终端2时,基站发现移动终端1和移动终端2就在一个小区内,因此基站通过发送相邻蓝牙设备检测命令给移动终端1或者移动终端2,以告知移动终端1或者移动终端2检测自身周围是否有支持蓝牙传输的移动终端。这种由基站告知移动终端进行检测的方式称为被动式,在此模式下,在发送相邻蓝牙设备检测命令前,基站会通知期望能进行蓝牙D2D通信的移动终端,例如移动终端1和移动终端2,都开启蓝牙功能。随后移动终端1或者移动终端2会发送相邻设备检测报告给基站以将检测到的移动终端2或者移动终端1的蓝牙设备号发送给基站。该种情况对应于步骤204和步骤208。
(2)在移动终端1发起与移动终端2的蜂窝通信之前或者在移动终端2发起与移动终端1的蜂窝通信之前,或者当基站需要发送部分或者完全相同的数据给移动终端1以及移动终端2之前,移动终端1或者移动终端2已经主动检测自身周边有无支持蓝牙传输的移动终端,并发送相邻设备检测报告给基站以将检测到的移动终端2或者移动终端1的蓝牙设备号发送给基站。这种移动终端主动检测周边有无支持蓝牙传输的移动终端的方式称为主动式。该种情况对应于步骤206和步骤208。
基站将收到的移动终端1或者移动终端2发送的检测到的周边支持蓝牙通信的移动终端的蓝牙设备号与其设备数据库中的蓝牙设备号比对,即可得知移动终端1和移动终端2之间可以进行蓝牙D2D通信。
步骤210,基站通知移动终端1和移动终端2建立蓝牙D2D传输链路;
基站判断移动终端1和移动终端2之间可以进行蓝牙D2D通信之后,通知移动终端1和移动终端2建立蓝牙D2D传输链路。
步骤212,承载分离,将部分蜂窝链路的承载卸载到蓝牙D2D传输链路;
基站在移动终端1和移动终端2建立蓝牙D2D传输链路之后,将部分蜂窝链路的承载卸载到蓝牙D2D传输链路。
步骤214,进行蓝牙D2D数据传输;
移动终端1与移动终端2之间经蓝牙D2D传输链路传输移动终端1或移动终端2想发送给对方的数据,或者基站先通过蜂窝链路将基站想发送给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给移动终端1或移动终端2,然后移动终端1或者移动终端2经蓝牙D2D传输链路将从基站接收的数据传输给移动终端2或者移动终端1。
步骤216,蓝牙D2D数据传输结束后关闭蓝牙D2D传输链路。
蓝牙D2D传输结束后,基站通知移动终端1和移动终端2取消D2D链路承载并关闭该蓝牙D2D连接,移动终端1与移动终端2的蓝牙功能可以关闭或者进入冬眠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借助移动终端发送的检测到的周边支持蓝牙通信的移动终端的蓝牙设备号来判断移动终端之间可以进行蓝牙D2D传输,以启动所述的蓝牙D2D传输,不需要额外的人工参与。
要说明的是,在步骤208中的相邻蓝牙设备检测报告中还可以包括检测到的蓝牙链路的质量。相应地,在步骤210之前,基站在判断移动终端1与移动终端2之间是否可以进行蓝牙D2D传输时也可以将所述的检测到的蓝牙链路的质量作为一个依据,因为只有所述的检测到的蓝牙链路的质量达到一定的标准,进行蓝牙D2D传输的质量才能获得保证。
另外,步骤206中的主动式和步骤204中的被动式是相对于移动终端而言的。两者的区别在于,在主动式模式下,移动终端周边支持蓝牙D2D传输的蓝牙设备号和/或相应的蓝牙D2D链路质量会及时更新,有利于快速建立蓝牙D2D链路,缺点是会增加移动终端发送的信令开销以及基站维护每个移动终端可进行蓝牙D2D传输设备集的开销,且部分移动终端在省电模式下,蓝牙功能进入冬眠状态,不易检测到;而被动式可以节省上述信令开销,但会增加链路延迟,不适合传输时延敏感性业务。针对被动式中的延迟,在通信初期,可以由蜂窝链路承载通信,待D2D链路建立之后,再切换到D2D连接。综上主被动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
最后要说明的是,在步骤214中,蓝牙D2D数据传输过程中,有可能会发生D2D承载切换回蜂窝承载的情况。发生上述切换的原因可以是移动终端的移动或者周围环境的变化使得蓝牙D2D链路的传输质量下降导致无法有效传输数据。此时,可以由终端发起将D2D承载切换回蜂窝链路的承载。发生上述切换的原因还可以是基站根据移动终端上报的D2D链路质量和与相应移动终端之间的蜂窝链路质量比较,发现由蜂窝网进行传输的效率会更高。此时可以由基站主动将D2D承载切换回蜂窝链路的承载。
为了进一步地、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以蜂窝网的多播业务为例。在多播业务中,基站向多个移动终端发送相同的数据,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信道质量最差的移动终端也能正确解码接收,只能采用保守的编码调制方式,而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相邻多个移动终端的多播业务,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步骤204以及步骤206中提及的主动式或被动式蓝牙发现机制确认若干个移动终端都在同一个蓝牙D2D传输的范围内,那么基站就可以按照该组移动终端中蜂窝链路信道质量最好的一个或多个移动终端对应的编码调制方式发送,并由基站告知所述的一个或多个移动终端与其周边支持蓝牙功能的其它移动终端建立蓝牙D2D链路,所述的一个或多个移动终端收到基站发送的数据后,再经过所述蓝牙D2D链路来转送给其他移动终端。
进一步地、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以基站需要向多个相互之间能进行蓝牙通信的移动终端发送部分相同的公共数据以及各自的私有数据为例。具体例如基站需要向多个移动终端发送涉及同一个网络游戏的数据,此时每个移动终端所需的大部分的场景数据例如游戏大厅数据相同,这些数据称为公共数据。每个移动终端也都有一些各自的私有数据,比如账户信息、权限信息等。传统的蜂窝传输方式中,每个移动终端需要的所有数据都单独发送,比较浪费资源。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可以只对其中的部分移动终端通过蜂窝链路发送部分或全部公共数据,然后由这些部分移动终端通过D2D链路将接收到的公共数据发送至需要的移动终端。每个移动终端的私有数据则通过蜂窝链路单独传输或者与分配给其的所述的部分或者全部公共数据一起传输。
为方便叙述,下面以两个移动终端为例来进行示例,但是这不能视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
图3是该种情况下的基站、移动终端1、移动终端2之间传输数据示意图。如图3所示:基站待传数据有9份,其中数据1为移动终端1特有,数据9为移动终端2特有,数据2~8为移动终端1和移动终端2的公共数据,传统的方法是基站向移动终端1传输数据1~8,向移动终端2传输数据2~9,可见重复传输了数据2~8,显然效率不高。
图3(a)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方案。在该方案中,私有数据1和私有数据9分别由基站通过蜂窝链路单独传给终端1和终端2。公共数据2~8用前述多播业务的方式传,即单独传输给移动终端1或者移动终端2,再由移动终端1或移动终端2经蓝牙D2D链路传给对方。这种方案中,需要四份控制信息,即多播一份,移动终端1和移动终端2分别各一份,以及如何合并数据的控制信息一份。而且多播的控制控制信息的开销,要比正常的控制信息的开销还要大一些。另外,数据1和数据9的数据量较小,单独传的话传输效率也不高。
为进一步提高效率,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如图3(b)所示的另一种方案。在该方案中,确认移动终端1和移动终端2可以采用蓝牙D2D传输方式互传数据后,由基站对移动终端1传输数据1~4,对移动终端2传输数据5~9,所述两个移动终端接收到数据后,移动终端1经蓝牙D2D链路向移动终端2传输公共数据2~4,而移动终端2经蓝牙D2D链路向移动终端1传输公共数据5~8,各自合并后可以恢复出各自的数据,即移动终端1得到其所需的全部数据:数据1-8;移动终端2得到其所需的全部数据:数据2-9。这种方案中只需要三份控制信息,即移动终端1和移动终端2分别各一份,以及如何合并数据的控制信息一份,比图3(a)的方式节省了多播控制信息的开销,而且由于数据1和数据9不用在空口上单独传输,而是与部分公共数据一起传输,因此即使数据1和数据9的数据量较小,也可以保证较高的传输效率。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包括:
设备数据库400,用于存储移动终端的短距离无线通信设备号以及国际移动设备身份码IMEI;
短距离无线通信设备号接收模块402,用于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自身的短距离无线通信设备号以及周边支持短距离无线通信的其它移动终端的短距离无线通信设备号;
短距离通信控制模块404,用于控制至少两个移动终端进行短距离无线通信。
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借助移动终端上报的检测到的周边支持短距离无线通信的移动终端的短距离无线通信设备号来判断移动终端之间可以进行短距离D2D传输,以启动所述的短距离D2D传输,不需要额外的人工参与。
优选地,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是指蓝牙通信,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设备号是指蓝牙设备号。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
短距离无线通信设备号上报模块500,用于向基站上报移动终端自身的以及周边支持短距离无线通信的其它移动终端的短距离无线通信设备号;
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502,用于在基站控制下与其它移动终端进行短距离无线通信。
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向基站上报移动终端自身的以及周边支持短距离无线通信的其它移动终端的短距离无线通信设备号,以便基站判断移动终端之间可以进行短距离D2D传输,从而由基站启动所述的短距离D2D传输,不需要额外的人工参与。
优选地,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是指蓝牙通信,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设备号是指蓝牙设备号。
图6是一种基站控制至少两个移动终端进行端到端D2D短距离无线通信的方法流程图。所述至少两个移动终端包括第一移动终端。所述方法流程图包括:
步骤600,所述至少两个移动终端将自身的短距离无线通信设备号发送给基站;
步骤602,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检测周边有支持短距离无线通信的所述其它移动终端,所述第一终端将检测到的所述其它移动终端的短距离无线通信设备号发送给基站;
步骤604,基站控制所述至少两个移动终端进行短距离无线通信。
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借助移动终端上报的检测到的周边支持短距离无线通信的移动终端的短距离无线通信设备号来判断移动终端之间可以进行短距离D2D传输,以启动所述的短距离D2D传输,不需要额外的人工参与。
优选地,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是指蓝牙通信,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设备号是指蓝牙设备号。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控制至少两个移动终端进行端到端D2D短距离无线通信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如图4所述的基站700以及至少两个如图5所述的移动终端702、704。
本发明实施例的系统中基站借助移动终端上报的检测到的周边支持短距离无线通信的移动终端的短距离无线通信设备号来判断移动终端之间可以进行短距离D2D传输,以启动所述的短距离D2D传输,不需要额外的人工参与。
在一个例子中,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是指蓝牙通信,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设备号是指蓝牙设备号。所述的短距离无线通信也可以是其它短距离无线通信,例如紫蜂、红外等无线通信,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器件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包括:
设备数据库,用于存储移动终端的短距离无线通信设备号以及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MEI;
短距离无线通信设备号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自身的短距离无线通信设备号以及周边支持短距离无线通信的其它移动终端的短距离无线通信设备号;
短距离通信控制模块,用于控制至少两个移动终端进行端到端D2D短距离无线通信。
2.如权利要求1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是指蓝牙通信、红外通信、无线相容认证通信、紫蜂通信或者毫米波通信,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设备号是指蓝牙设备号、红外设备号、无线相容认证设备号、紫蜂设备号或者毫米波设备号。
3.如权利要求2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号是互联网协议I P地址或者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
4.如权利要求1-3之一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自身的短距离无线通信设备号以及周边支持短距离无线通信的其它移动终端的短距离无线通信设备号之前,
所述移动终端主动检测周边支持短距离无线通信的其它移动终端获得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设备号,或者
移动终端应基站的通知以动检测周边支持短距离无线通信的其它移动终端获得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设备号。
5.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
短距离无线通信设备号上报模块,用于上报移动终端自身的以及周边支持短距离无线通信的其它移动终端的短距离无线通信设备号;
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用于在基站控制下与其它移动终端进行端到端D2D短距离无线通信。
6.如权利要求5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是指蓝牙通信,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设备号是指蓝牙设备号、红外设备号、无线相容认证设备号、紫蜂设备号或者毫米波设备号。
7.如权利要求6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号是互联网协议IP地址或者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
8.如权利要求5-7之一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上报自身的以及周边支持短距离无线通信的其它移动终端的短距离无线通信设备号是依据移动终端主动检测周边支持短距离无线通信的其它移动终端的结果或者是移动终端应基站的通知被动检测周边支持短距离无线通信的其它移动终端的结果。
9.一种基站控制至少两个移动终端进行端到端D2D短距离无线通信的方法,所述至少两个移动终端包括第一移动终端以及其它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至少两个移动终端将自身的短距离无线通信设备号发送给基站;
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检测周边有支持短距离无线通信的所述其它移动终端,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将检测到的所述其它移动终端的短距离无线通信设备号发送给基站;
基站控制所述至少两个移动终端进行端到端D2D短距离无线通信。
10.如权利要求9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是指蓝牙通信,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设备号是指蓝牙设备号、红外设备号、无线相容认证设备号、紫蜂设备号或者毫米波设备号。
11.如权利要求10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号是互联网协议IP地址或者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
12.如权利要求9-11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发送周边支持短距离无线通信的其它移动终端的短距离无线通信设备号之前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主动检测周边支持短距离无线通信的其它移动终端获得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设备号,或者
所述移动终端应基站的通知被动检测周边支持短距离无线通信的其它移动终端获得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设备号。
13.一种控制至少两个移动终端进行端到端D2D短距离无线通信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以及至少两个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
14.如权利要求13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是指蓝牙通信,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设备号是指蓝牙设备号、红外设备号、无线相容认证设备号、紫蜂设备号或者毫米波设备号。
15.如权利要求13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号是互联网协议IP地址或者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
16.如权利要求13-15之一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上报自身的以及周边支持短距离无线通信的其它移动终端的短距离无线通信设备号是依据移动终端主动检测周边支持短距离无线通信的其它移动终端的结果或者是移动终端应基站的通知被动检测周边支持短距离无线通信的其它移动终端的结果。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1060496A CN103379582A (zh) | 2012-04-12 | 2012-04-12 | 短距离端到端无线通信的方法和系统、基站、移动终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1060496A CN103379582A (zh) | 2012-04-12 | 2012-04-12 | 短距离端到端无线通信的方法和系统、基站、移动终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379582A true CN103379582A (zh) | 2013-10-30 |
Family
ID=494640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1060496A Pending CN103379582A (zh) | 2012-04-12 | 2012-04-12 | 短距离端到端无线通信的方法和系统、基站、移动终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379582A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640098A (zh) * | 2013-11-13 | 2015-05-20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D2d链路资源的辅助管理方法和装置、以及管理方法和装置 |
CN104936226A (zh) * | 2014-03-20 | 2015-09-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设备直通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
CN105025160A (zh) * | 2015-06-09 | 2015-11-04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毫米波频段d2d手机及其通信方法 |
CN105766003A (zh) * | 2013-11-03 | 2016-07-13 | 卡多通讯系统有限公司 | 扩展对讲通信范围的方法及其装置 |
CN106416309A (zh) * | 2014-04-02 | 2017-02-15 | 索尼公司 | 节能的接近检测 |
CN109156043A (zh) * | 2016-03-22 | 2019-01-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管理包含虚拟接入点的无线连接的方法和系统 |
CN111954318A (zh) * | 2020-07-20 | 2020-11-17 |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设备互联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12235764A (zh) * | 2020-11-02 | 2021-01-15 | 深圳市中诺通讯有限公司 | 一种在异构网络混合组网下d2d终端模式切换的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20481A (zh) * | 2009-02-27 | 2010-09-01 | 索尼爱立信移动通信Ab株式会社 | 无线通信终端和无线通信方法 |
US20110098043A1 (en) * | 2009-10-23 | 2011-04-28 | Nokia Corporation |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facilitating device-to-device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
US20110258313A1 (en) * | 2010-04-15 | 2011-10-2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Network-assisted peer discovery |
-
2012
- 2012-04-12 CN CN2012101060496A patent/CN103379582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20481A (zh) * | 2009-02-27 | 2010-09-01 | 索尼爱立信移动通信Ab株式会社 | 无线通信终端和无线通信方法 |
US20110098043A1 (en) * | 2009-10-23 | 2011-04-28 | Nokia Corporation |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facilitating device-to-device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
US20110258313A1 (en) * | 2010-04-15 | 2011-10-2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Network-assisted peer discovery |
Cited B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66003A (zh) * | 2013-11-03 | 2016-07-13 | 卡多通讯系统有限公司 | 扩展对讲通信范围的方法及其装置 |
CN104640098B (zh) * | 2013-11-13 | 2019-01-04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D2d链路资源的辅助管理方法和装置、以及管理方法和装置 |
WO2015070758A1 (zh) * | 2013-11-13 | 2015-05-21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D2d链路资源的辅助管理方法和装置、以及管理方法和装置 |
CN104640098A (zh) * | 2013-11-13 | 2015-05-20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D2d链路资源的辅助管理方法和装置、以及管理方法和装置 |
CN104936226A (zh) * | 2014-03-20 | 2015-09-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设备直通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
CN106416309A (zh) * | 2014-04-02 | 2017-02-15 | 索尼公司 | 节能的接近检测 |
CN106416309B (zh) * | 2014-04-02 | 2020-05-12 | 索尼公司 | 电子装置、移动终端和接近检测方法 |
CN105025160A (zh) * | 2015-06-09 | 2015-11-04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毫米波频段d2d手机及其通信方法 |
CN105025160B (zh) * | 2015-06-09 | 2018-09-07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毫米波频段d2d手机及其通信方法 |
CN109156043A (zh) * | 2016-03-22 | 2019-01-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管理包含虚拟接入点的无线连接的方法和系统 |
CN111954318A (zh) * | 2020-07-20 | 2020-11-17 |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设备互联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12235764A (zh) * | 2020-11-02 | 2021-01-15 | 深圳市中诺通讯有限公司 | 一种在异构网络混合组网下d2d终端模式切换的方法 |
CN112235764B (zh) * | 2020-11-02 | 2024-04-05 | 深圳市中诺通讯有限公司 | 一种在异构网络混合组网下d2d终端模式切换的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379582A (zh) | 短距离端到端无线通信的方法和系统、基站、移动终端 | |
EP3282755B1 (en) | Relay node switching method and system | |
US20190320378A1 (en) | Cluster-based beacon signal transmission | |
CN103582077B (zh) | 小区间d2d通信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 |
US20180054804A1 (en) | Resource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 |
CN105580305B (zh) | 用于启用两跳正交化以供设备到设备广播的控制信令 | |
CN101512973A (zh) | 在多个无线局域网中同时操作 | |
JP7094659B2 (ja) | 測位システム及び測位方法 | |
CN104488299A (zh) | 利用授权频谱的接近服务发现 | |
CN102308662B (zh) | 在基站间建立x2连接的方法、基站和通讯系统 | |
CN103580791A (zh) | 用户设备到用户设备的通信方法及设备 | |
PT1757146E (pt) | Processo de alocação de capacidades de transferência numa transferência de sinal de uma estação base e terminal móvel | |
CN103580778A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 |
CN106304258A (zh) | 中继选择及发现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3167574A (zh) | 确定服务小区的定时提前量分组方法以及设备 | |
TW200709700A (en) | Method of communicating signals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3298113A (zh) | 端到端d2d通信方法和d2d通信设备 | |
CN101932129A (zh) | 多使用者、多模式基带信号方法、时间/频率同步及接收器架构 | |
CN103181203A (zh) | 获取邻区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3188744B (zh) | 无线通信的方法、用户设备和系统 | |
CN103096456A (zh) | 同步链路的建立方法及控制器 | |
CN106465091A (zh) | 用于改善装置间通信的方法、用户设备、系统、移动通信网络、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 |
US20120170505A1 (en) |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a Relay to Establish a Connection with a Base Station | |
CN105530604A (zh) | 基于位置信息的通信控制方法和系统 | |
US20230300948A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plitting cells in a network for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1030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