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50338B - 信号传输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信号传输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50338B
CN109150338B CN201710463304.5A CN201710463304A CN109150338B CN 109150338 B CN109150338 B CN 109150338B CN 201710463304 A CN201710463304 A CN 201710463304A CN 109150338 B CN109150338 B CN 1091503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t
relay
downlink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6330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50338A (zh
Inventor
秦熠
吴明
栗忠峰
张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46330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50338B/zh
Priority to CN202010987779.6A priority patent/CN112422211B/zh
Priority to PCT/CN2018/091109 priority patent/WO2018228443A1/zh
Priority to EP18817480.9A priority patent/EP3633884B1/en
Publication of CN1091503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50338A/zh
Priority to US16/714,408 priority patent/US11438081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503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503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36Signal-to-interference ratio [SIR] or carrier-to-interference ratio [CI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28Control of operation parameters of a relay station to exploit the physical medium
    • H04B7/15542Selecting at relay station its transmit and receive re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45Interference valu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82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admission control or hando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04B7/06952Selecting one or more beams from a plurality of beams, e.g. beam training, management or sweeping
    • H04B7/06966Selecting one or more beams from a plurality of beams, e.g. beam training, management or sweeping using beam correspondence; using channel reciprocity, e.g. downlink beam training based on uplink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S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H04L25/0226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sounding signals per 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common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multiple user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信号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可包括: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信息,所述参考信号用于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之间的干扰测量,其中,所述第一链路为所述第一设备与第四设备之间的链路,所述第二链路为所述第二设备与第三设备之间的链路,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是所述第三设备和所述第四设备之间的中继节点;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信息指示的参考信号资源上发送或接收参考信号。上述方案可实现在多跳中继系统中测量出链路之间的干扰,进而可以通过波束选择等措施避免这种干扰。

Description

信号传输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信号传输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提升基站的覆盖,LTE/LTE-A系统支持中继传输。在中继系统中,存在基站、中继、终端三类节点。如图1A所示,基站和中继之间的链路为回传链路(backhau llink,BH),中继和终端之间的链路为接入链路(access link,AC)。在LTE系统中,考虑到与早期系统的用户的兼容性问题,中继的存在对用户不可见,因此,AC链路的设计直接复用LTE的单跳链路设计。
为了实现更广覆盖,中继系统可以是多跳中继系统。多跳中继系统可能存在多个回传链路和一个接入链路。例如,图1B所示的3跳中继系统包括2个中继节点,基站和中继1之间的链路为回传链路1,中继1和中继2之间的链路为回传链路2,中继2和终端之间的链路为接入链路。
在新空口(new radio,NR)通信系统中,引入了波束管理技术,分为上行波束管理和下行波束管理。在指示具体使用哪一个(些)波束前,需要进行信道质量或波束质量的测量。在新空口通信系统中,为了进行信道质量测量,基站会配置用户在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 l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CSI-RS)资源上测量CSI-RS,从而获取信道质量。为了让终端测量干扰,基站会配置终端在零功率的CSI-RS(zero powerCSI-RS,ZP-CSI-RS)上测量干扰噪声的强度。
但是,在当前系统框架下,基站仅控制或指示基站到终端间的传输。而且,在现有的多跳中继系统中,由于每个设备仅能控制接入该设备的其他设备,因此无法控制其他链路的传输,从而无法进行跨链路的干扰测量。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信号传输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可实现在多跳中继系统中测量出链路之间的干扰,进而可以通过波束选择等措施避免这种干扰。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应用在第一设备侧,该方法包括: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信息,然后在所述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信息指示的参考信号资源上发送或接收参考信号。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应用在第二设备侧,该方法包括: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信息,在所述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信息指示的资源上发送或接收参考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所述参考信号用于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之间的干扰测量,其中,所述第一链路为所述第一设备与第四设备之间的链路,所述第二链路为所述第二设备与第三设备之间的链路,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是所述第三设备和所述第四设备之间的中继节点。
实施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描述的方法,可实现在多跳中继系统中测量出链路之间的干扰,进而可以通过波束选择等措施避免这种干扰。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利用参考信号进行干扰测量的主要方案可包括:
方案一,第二设备可以为第一设备配置的干扰测量。
另外,还可以利用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之间的链路(即第三链路)上的参考信号来测量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之间的干扰。主要方案可包括:
方案三,第二设备可以为第一设备配置上行参考信号(如SRS)资源,该上行参考信号(如SRS)用于第一链路的下行传输对第二链路的下行传输的干扰测量。具体的,第一设备可以在第三链路上发送该上行参考信号。第二设备可以利用第二链路对应的接收装置接收该上行参考信号,并进行信道测量。该上行参考信号对应的测量结果可用于第二设备确定第一设备对第二设备的干扰。即第一链路的下行传输对第二链路的下行传输的干扰。
上述方案三的前提是:第一设备在第三链路上发送参考信号可等效于第一设备在第一链路上发送参考信号。这个前提可通过下述方式实现:第一设备在第三链路和第一链路上发送参考信号的天线端口是准共址(QCL)的,或者第一设备在第三链路和第一链路上发送参考信号的波束是相同的。
可以理解的,由于第一设备在第三链路上发送参考信号可等效于第一设备在第一链路上发送参考信号。因此,第二设备利用第二链路对应的接收装置接收的该上行参考信号可等效于第一设备在第一链路上发送的参考信号对第二设备产生的干扰。即第一链路的下行传输对第二链路的下行传输的干扰。
方案四,第二设备可以为第一设备配置下行参考信号(如CSI-RS)资源,该下行参考信号(如CSI-RS)用于第二链路的上行传输对第一链路的上行传输的干扰测量。第二设备可以利用第二链路对应的发射装置发送该下行参考信号。第一设备在第三链路上接收该上行参考信号,并进行信道测量。该上行参考信号对应的测量结果可用于第一设备确定第二设备对第一设备的干扰,即第二链路的上行传输对第一链路的上行传输的干扰。
上述方案四的前提是:第一设备在第三链路上接收参考信号可等效于第一设备在第一链路上接收参考信号。这个前提可通过下述方式实现:第一设备在第三链路和第一链路上接收参考信号的天线端口是准共址(QCL)的,或者第一设备在第三链路和第一链路上接收参考信号的波束是相同的。
可以理解的,由于第一设备在第三链路上接收参考信号可等效于第一设备在第一链路上接收参考信号,因此,第一设备接收的该下行参考信号可等效于第二设备可以利用第二链路对应的发射装置发送该下行参考信号对第一设备产生的干扰。即第二链路的上行传输对第一链路的上行传输的干扰。
在上述方案三和方案四中,第一设备具有多链路波束对应性能力。本申请中,第一设备的多链路波束对应性能力可概括为: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链路和第三链路上发送或接收具有准共址QCL关系的天线端口的参考信号的能力。第一设备的多链路波束对应性能力还可以概括为: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链路和第三链路上使用相同的波束或相同的空间滤波器发送或接收参考信号的能力。空间滤波器可以为以下至少之一:预编码,天线端口的权值,天线端口的相位偏转,天线端口的幅度增益。这里,第一设备的第一链路即第一设备和终端之间的上行第一链路,第一设备的回传链路即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上行第三链路。
综合上述四种方案,用于链路间的干扰测量的参考信号对应的干扰测量类型可包括以下两种:
第一种测量类型,所述接入链路的下行传输对所述回传链路1的下行传输的干扰测量,或接入链路下行传输对中继1的干扰的测量。
第二种测量类型,所述回传链路1的上行传输对所述接入链路的上行传输的干扰测量,或回传链路1上行传输对中继2的干扰的测量。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下述几种方式来指示上述参考信号对应的测量类型:
第一种方式,中继1可以在发送给中继2的资源配置信息中携带上述测量类型的指示信息。例如,对现有的资源配置信息中的预留字段进行扩展,利用扩展的预留字段来指示上述测量类型。示例仅仅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示例,不应构成限定。
第二种方式,中继1可以另外向中继2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述测量类型。本申请中,该指示信息可称为第一指示信息。
第三种方式,参考信号资源可以关联测量类型。例如,映射在“资源图样(pattern)(或集合)1”表征的资源上的参考信号用于上述第一种测量类型的干扰测量,映射在“资源图样(pattern)(或集合)2”表征的资源上的参考信号用于上述第二种测量类型的干扰测量。示例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不应构成限定。具体的,这种关联可以通过协议预定义,也可通过高层信令静态或半静态的配置。关于这种关联的具体实现,本申请不作限制。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以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上报信息,用于上报第一设备是否具备多链路波束对应性能力。可选的,第二设备还可以向第三设备继续上报第一设备是否具备多链路波束对应性能力。关于波束对应性的说明可参考发明原理部分,这里不再赘述。
通过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上报多链路波束对应性能力,可以使得第二设备根据第一设备是否具有波束对应性能力来确定采用哪一种干扰测量方法。具体的,第二设备可以第一设备是否具有波束对应性能力确定采用上面哪个实施例对应的方案。具体可如下:
当参考信号用于第一种测量类型的干扰测量时,如果第一设备不具有波束对应性能力,则第二设备可以配置第一设备在第一链路上发送下行参考信号(如CSI-RS),可参考上述方案一。如果第一设备具有波束对应性能力,则第二设备可以配置第一设备在第三链路上发送上行参考信号(如SRS),可参考上述方案三。可选的,如果第一设备具有波束对应性能力,则第二设备也可以配置第一设备在第一链路上发送下行参考信号(如CSI-RS),可参考上述方案一
当参考信号用于第二种测量类型的干扰测量时,如果第一设备不具有波束对应性能力,则第二设备可以配置第一设备接收上行参考信号(如SRS),可参考上述方案二。如果第一设备具有波束对应性能力,则第二设备可以配置第一设备在第三链路上接收下行参考信号(如CSI-RS),可参考上述方案二,可参考上述方案四。可选的,如果第一设备具有波束对应性能力,则第二设备也可以配置第一设备接收上行参考信号(如SRS),可参考上述方案二。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利用参考信号测量得到链路间的干扰之后,测量结果可用于第一设备的发送波束或接收波束的确定。测量结果不限于用于进行波束选择,还可以用于其他方面。例如可用于数据传输频率资源的选择,当某个频带范围内的干扰较大时,设备不调度该频带的资源用于数据传输。又例如,测量结果还可用于中继选择,当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间干扰较大时,终端可以直接接入第二设备。本申请对干扰测量的应用不作限制。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设备行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设备行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描述的信号传输方法。所述通信装置可包括:发送器、接收器。可选的,还可包括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耦合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接收器用于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信息;所述参考信号用于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之间的干扰测量;
所述发送器用于在所述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信息指示的资源上发送所述参考信号,或者所述接收器用于所述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参考信号;所述参考信号对应的测量结果用于确定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之间的干扰;
其中,所述第一链路为所述第一设备与第四设备之间的链路,所述第二链路为所述第二设备与第三设备之间的链路;所述第一设备、所述第二设备是所述第三设备和所述第四设备之间的中继节点,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之间的链路为第三链路。
具体的,所述存储器可用于存储第一方面描述的信号传输方法的实现代码,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代码,即执行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方法,或者第一方面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所提供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描述的信号传输方法。所述通信装置可包括:发送器、接收器。可选的,还可包括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耦合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发送器用于向第一设备发送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信息;所述参考信号用于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之间的干扰测量;
所述接收器用于所述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参考信号,或者所述发送器用于在所述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信息指示的资源上发送所述参考信号;所述参考信号对应的测量结果用于确定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之间的干扰;
其中,所述第一链路为所述第一设备与第四设备之间的链路,所述第二链路为所述第二设备与第三设备之间的链路;所述第一设备、所述第二设备是所述第三设备和所述第四设备之间的中继节点,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之间的链路为第三链路。
具体的,所述存储器可用于存储第二方面描述的信号传输的实现代码,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代码,即执行第二方面所提供的方法,或者第二方面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所提供的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所述通信系统包括:第一设备、第二设备、第三设备和第四设备,所述第一设备、所述第二设备是所述第三设备和所述第四设备之间的中继节点,所述第一设备与第四设备之间的链路为第一链路,所述第二设备与第三设备之间的链路为第二链路,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之间的链路为第三链路;其中:
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信息,所述参考信号用于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之间的干扰测量;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信息,并在所述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信息指示的资源上发送或接收所述参考信号;所述参考信号对应的测量结果用于确定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之间的干扰。
具体的,所述第一设备可以是第三方面或第五方面描述的通信装置。所述第二设备可以是第四方面或第六方面描述的通信装置。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描述的信号传输方法。
第九方面,提供了另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描述的信号传输方法。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描述的信号传输方法。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另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描述的信号传输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A是本申请涉及的一种两跳中继系统的示意图;
图1B是本申请涉及的一种三跳中继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涉及的多跳中继系统的示意图;
图3A-3B是三跳中继系统中存在的链路间干扰的示意图;
图4A-4B是多跳中继系统中的两种三跳中继的示意图;
图5A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中继装置的硬件架构示意图;
图5B是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中继装置的硬件架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硬件架构示意图;
图7A-7D是本申请提供的测量链路间干扰的几种方案的原理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资源分配方法的示例性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资源分配方法的示例性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的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资源分配方法的示例性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的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资源分配方法的示例性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的提供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继装置和网络设备的功能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
图2示出了本申请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可以是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LTE)系统,也可以是未来演进的第五代移动通信(the 5th Generation,5G)系统、新空口(NR)系统,机器与机器通信(Machine to Machine,M2M)系统等。如图2所示,无线通信系统100可包括:网络设备101,终端105,以及中继设备103。无线通信系统100可以是多跳中继系统,网络设备101和终端105之间至少有两个中继设备103。可选的,无线通信系统100可以是图1B所示的3跳中继系统。其中:
网络设备101可以为基站,基站可以用于与一个或多个终端进行通信,也可以用于与一个或多个具有部分终端功能的基站进行通信(比如宏基站与微基站,如接入点,之间的通信)。基站可以是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ime Division 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TD-SCDMA)系统中的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 lNode B,eNB),以及5G系统、新空口(NR)系统中的基站gNB。另外,基站也可以为接入点(Access Point,AP)、传输节点(Trans TRP)、中心单元(Centra lUnit,CU)或其他网络实体,并且可以包括以上网络实体的功能中的一些或所有功能。
终端105可以分布在整个无线通信系统100中,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移动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终端105可以是移动设备、移动台(mobile station)、移动单元(mobile unit)、M2M终端、无线单元,远程单元、用户代理、移动客户端等等。
中继设备103可以分布在小区边缘,可扩大网络设备101的覆盖范围。中继设备103(又称为中继节点)可以包含两个物理层实体。其中,一个实体用于和其下属用户(即接入到中继设备103的终端105)通信。另一个实体具有用户功能(即终端功能),用于网络设备101通信。具体实现中,中继设备103可以是中继基站,例如微基站等。中继设备103也可以是中继终端,例如空闲终端。中继设备103还可以是中继收发节点(TRP),用户终端设备(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CPE),中继收发器、中继代理等网络实体。
在无线通信系统100中,接入链路(access link)是指中继设备103与终端105之间的无线链路,包括上行(Uplink,UL)或下行(Downlink,DL)接入链路。回传链路(backhaullink)是指网络设备101与中继设备103之间的无线链路,包括上行(Uplink,UL)或下行(Downlink,DL)回传链路。
在无线通信系统100中,网络设备101和终端105之间的多个中继设备103可用于对网络设备101和终端105之间的无线信号进行多次转发。具体的,在下行传输时,这多个中继设备103负责对网络设备101发射的无线信号进行多次转发,最终传输该无线信号至终端105。即该无线信号经过多跳才到达终端105。在上行传输时,这多个中继设备103负责对终端105发射的无线信号进行多次转发,最终传输该无线信号至网络设备101。即该无线信号经过多跳才到达网络设备101。
以无线通信系统100是3跳中继系统为例,下面说明多跳中继系统中链路之间的干扰问题。
如图3A所示,在3跳中继系统中,回传链路1和接入链路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进行下行传输。可以理解的,由于中继2发射的信号同样可以被中继1接收到,因此,中继2在接入链路上发送的下行信号会对中继1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信号产生干扰。即接入链路的下行传输会对回传链路1的下行传输产生干扰。
如图3B所示,在3跳中继系统中,回传链路1和接入链路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进行上行传输。可以理解的,由于中继1发射的信号同样可以被中继2接收到,因此,中继1在回传链路上发送的上行信号会对中继2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行信号产生干扰,即回传链路1的上行传输会对接入链路的上行传输产生干扰。
图3A-3B的示例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不应构成限定。可以看出,在多跳中继系统中,需要进行跨链路的干扰测量,确保各链路上的信号的正确接收。
不限于图3A-3B示出的3跳中继系统中,更多跳(如4跳、5跳等)中继系统中同样存在链路之间的干扰问题。
例如,如图4A所示,在4跳中继系统中,在下行传输时,中继2在回传链路3上发送的下行信号会对中继1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信号产生干扰。即回传链路3的下行传输会对回传链路1的下行传输产生干扰。
又例如,如图4B所示,在4跳中继系统中,在下行传输时,中继3在接入链路上发送的下行信号会对中继2接收中继1发送的下行信号产生干扰。即接入链路的下行传输会对回传链路2的下行传输产生干扰。
图4A-4B的示例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不应构成限定。在图4A-4B的4跳中继系统或更多跳中继系统中,可以把其中任意3跳中继类似看作如图3A-3B所示的3跳中继,并分析链路间的干扰问题。关于如何进行跨链路的干扰测量,可参考后续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图2示出的无线通信系统100仅仅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参考图5A,图5A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中继装置300。如图5A所示,中继装置300可包括:发射器305、接收器306。可选的,如图5B所示,中继装置300还可进一步的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301、耦合于处理器301的存储器302、通信接口303、发射器305、接收器306、耦合器和天线。图5A或图5B中示出的这些部件可通过总线304或者其他式连接,图5A或图5B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其中:
发射器305可用于对处理器301输出的信号进行发射处理,例如信号调制。接收器306可用于对天线接收的无线信号进行接收处理。例如信号解调。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中继装置300可配置有两套收发装置,其中,一套收发装置用于其他通信设备接入到中继装置300的链路,另一套收发装置用于中继装置300接入其他通信设备的链路。以图3A-3B中的中继2为例,中继2可配置有一套用于接入链路的收发装置,还可以配置另一套用于回传链路2的收发装置。如图5A所示,所示两套收发装置可包括:第一发射器3051和第一接收器3061构成的一套收发装置,第二发射器3052和第二接收器3062构成的另一套收发装置。这两套收发装置分别通过天线309、天线310发射或接收无线信号。具体的,这两套收发装置可具有相同或不同的收发特性,例如这两套收发装置各自对应的天线端口具备或不具备准共址(Quas iCo-location,QCL)特性。关于QCL的说明可参考后续发明原理部分。不限于图5A所示,中继装置300还可包括两套以上的收发装置。不限于图5A所示,这两套甚至多套收发装置可以集成为一个收发器,该收发器可以通过软件控制呈现出不同的收发特性。可选的,中继装置300还可仅配置有一套收发装置。以图3A-3B中的中继2为例,中继2可仅配置有一套收发装置,该收发装置既可以用于接入链路的收发,也可以用于回传链路2的收发。示例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不应构成限定。
通信接口303可用于中继设备300与其他通信设备,例如中继设备、终端或网络设备,进行通信。具体的,通信接口303通信接口203可以是长期演进(LTE)(4G)通信接口,也可以是5G或者未来新空口的通信接口,还可以是无线高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接口、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等宽带无线接口。不限于无线通信接口,中继设备300还可以配置有有线的通信接口303来支持有线通信,例如中继设备300与网络设备或其他中继设备之间的回程链接可以是有线通信连接。
存储器302与处理器301耦合,用于存储各种软件程序和/或多组指令。具体的,存储器302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取的存储器,并且也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一个或多个磁盘存储设备、闪存设备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设备。存储器302可以存储操作系统(下述简称系统),例如uCOS、VxWorks、RTLinux等嵌入式操作系统。存储器302还可以存储网络通信程序,该网络通信程序可用于与一个或多个中继设备,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进行通信。
处理器301可用于执行两部分逻辑功能:基站功能和终端功能。其中,基站功能用于为终端或其他接入的中继设备提供接入服务,终端功能用于在回传链路上收发数据。本申请中,处理器301可用于读取和执行计算机可读指令。具体的,处理器301可用于调用存储于存储器302中的程序,例如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信号传输方法的实现程序,并执行该程序包含的指令。
可以理解的,中继设备300可以是图2示出的无线通信系统100中的中继设备,可实施为中继基站,中继终端,中继收发器,中继收发节点(TRP),中继代理等网络实体。需要说明的,图5A或图5B所示的中继设备300仅仅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实际应用中,中继设备300还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部件,这里不作限制。
参考图6,图6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基站400。基站400可以是具有网络接入能力的网络设备。基站400可以是图2中的网络设备101。如图6所示,基站40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401、存储器402、通信接口403、发射器405、接收器406、耦合器407和天线408。这些部件可通过总线404或者其他式连接,图6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其中:
通信接口403可用于基站400与其他通信设备,例如终端或中继设备,进行通信。具体的,通信接口403通信接口203可以是长期演进(LTE)(4G)通信接口,也可以是5G或者未来新空口的通信接口。不限于无线通信接口,基站400还可以配置有有线的通信接口403来支持有线通信,例如一个基站400与其他基站400之间的回程链接可以是有线通信连接。
发射器405可用于对处理器401输出的信号进行发射处理,例如信号调制。接收器406可用于对天线408接收的无线信号进行接收处理。例如信号解调。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发射器405和接收器406可看作一个无线调制解调器。在基站400中,发射器405和接收器406的数量均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天线408可用于将传输线中的电磁能转换成自由空间中的电磁波,或者将自由空间中的电磁波转换成传输线中的电磁能。耦合器407可用于将移动通信号分成多路,分配给多个的接收器406。
存储器402与处理器401耦合,用于存储各种软件程序和/或多组指令。具体的,存储器402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取的存储器,并且也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一个或多个磁盘存储设备、闪存设备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设备。存储器402可以存储操作系统(下述简称系统),例如uCOS、VxWorks、RTLinux等嵌入式操作系统。存储器402还可以存储网络通信程序,该网络通信程序可用于与一个或多个中继设备,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进行通信。
处理器401可用于进行无线信道管理、实施呼叫和通信链路的建立和拆除,并为本控制区内的用户提供小区切换控制等。具体的,处理器401可包括:管理/通信模块(Administration Module/Communication Module,AM/CM)(用于话路交换和信息交换的中心)、基本模块(Basic Module,BM)(用于完成呼叫处理、信令处理、无线资源管理、无线链路的管理和电路维护功能)、码变换及子复用单元(Transcoder and SubMultiplexer,TCSM)(用于完成复用解复用及码变换功能)等等。
本申请中,处理器401可用于读取和执行计算机可读指令。具体的,处理器401可用于调用存储于存储器402中的程序,例如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信号传输方法的实现程序,并执行该程序包含的指令。
可以理解的,基站400可以是图2示出的无线通信系统100中的网络设备101,可实施为基站收发台,无线收发器,一个基本服务集(BSS),一个扩展服务集(ESS),NodeB,eNodeB,接入点或TRP等等。
需要说明的,图6所示的基站400仅仅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实际应用中,基站400还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部件,这里不作限制。
基于前述无线通信系统100、中继装置300以及基站400分别对应的实施例,为了在多跳中继系统中实现跨链路的干扰测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方法。下述方法实施例中涉及的第一设备、第二设备可以是中继装置300。下述方法实施例中涉及的第一设备、第二设备也可以分别是后续图12实施例中的通信装置500、通信装置600。下述方法实施例中涉及的第一设备(或第二设备)可以实施成具有中继功能的基站,也可以实施成具有中继功能的终端,还可以实施成其他具有中继功能的通信装置,本申请不作限制。
本申请的主要发明原理可包括:在图3A-3B所示的3跳中继系统中,中继1为接入中继1的中继2配置参考信号资源,该参考信号用于接入链路和回传链路1之间的干扰测量。这样,中继2可以在配置的资源上接收或发送该参考信号,执行干扰测量。
具体的,利用参考信号进行干扰测量的主要方案可包括:
方案一,如图7A所示,中继1可以为中继2配置下行参考信号(如CSI-RS)资源,下行参考信号(如CSI-RS)用于接入链路的下行传输对回传链路1的下行传输的干扰测量。中继2可以将该下行参考信号映射到该下行参考信号资源上,然后在接入链路上发送该下行参考信号。由于中继1也可以接收到中继2发射的该下行参考信号(如图3A所示),因此,中继1可以测量出中继2对中继1的干扰,即接入链路的下行传输对回传链路1的下行传输的干扰。
方案二,如图7B所示,中继1可以为中继2配置上行参考信号(如SRS)资源,上行参考信号(如SRS)用于回传链路1的上行传输对接入链路的上行传输的干扰测量。中继1在回传链路1上发送该上行参考信号。由于中继2根据该上行参考信号资源也可以在接入链路上接收到中继1发射的该上行参考信号(如图3B所示),因此,中继2可以测量出中继1对中继2的干扰,即回传链路1的上行传输对接入链路的上行传输的干扰。
上述方案一和方案二中的干扰测量类型不同。可选的,中继2可以根据上述参考信号的类型确定出上述参考信号用于进行哪种干扰测量类型。就上述方案一和方案二来看,可以确定下行参考信号(如CSI-RS)用于接入链路对回传链路1的干扰测量,可以确定上行参考信号(如SRS)用于回传链路1对接入链路的干扰测量。
另外,还可以利用中继1与中继2之间的链路(即回传链路2)上的参考信号来测量接入链路和回传链路1之间的干扰。主要方案可包括:
方案三,如图7C所示,中继1可以为中继2配置上行参考信号(如SRS)资源,该上行参考信号(如SRS)用于接入链路的下行传输对回传链路1的下行传输的干扰测量。具体的,中继2可以在回传链路2上发送该上行参考信号。中继1可以利用回传链路1对应的接收装置接收该上行参考信号,并进行信道测量。该上行参考信号对应的测量结果可用于中继1确定中继2对中继1的干扰。即接入链路的下行传输对回传链路1的下行传输的干扰。
上述方案三的前提是:中继2在回传链路2上发送参考信号可等效于中继2在接入链路上发送参考信号。这个前提可通过下述方式实现:中继2在回传链路2和接入链路上发送参考信号的天线端口是准共址(QCL)的,或者中继2在回传链路2和接入链路上发送参考信号的波束是相同的。本申请中所述的波束(beam),是指由至少一个天线端口发射或接收无线信号时,形成的空间中有一定方向和形状的无线电波。可以通过对至少一个天线端口所发射或者接收的无线信号进行幅度和/或相位的调整来构成波束,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例如调整天线单元的相关参数,来构成波束。后续内容中提及的波束均可参考这里的解释。
可以理解的,由于中继2在回传链路2上发送参考信号可等效于中继2在接入链路上发送参考信号。因此,中继1利用回传链路1对应的接收装置接收的该上行参考信号可等效于中继2在接入链路上发送的参考信号对中继1产生的干扰。即接入链路的下行传输对回传链路1的下行传输的干扰。
方案四,如图7D所示,中继1可以为中继2配置下行参考信号(如CSI-RS)资源,该下行参考信号(如CSI-RS)用于回传链路1的上行传输对接入链路的上行传输的干扰测量。中继1可以利用回传链路1对应的发射装置发送该下行参考信号。中继2在回传链路2上接收该上行参考信号,并进行信道测量。该上行参考信号对应的测量结果可用于中继2确定中继1对中继2的干扰,即回传链路1的上行传输对接入链路的上行传输的干扰。
上述方案四的前提是:中继2在回传链路2上接收参考信号可等效于中继2在接入链路上接收参考信号。这个前提可通过下述方式实现:中继2在回传链路2和接入链路上接收参考信号的天线端口是准共址(QCL)的,或者中继2在回传链路2和接入链路上接收参考信号的波束是相同的。
可以理解的,由于中继2在回传链路2上接收参考信号可等效于中继2在接入链路上接收参考信号,因此,中继2接收的该下行参考信号可等效于中继1可以利用回传链路1对应的发射装置发送该下行参考信号对中继2产生的干扰。即回传链路1的上行传输对接入链路的上行传输的干扰。
在上述方案三和方案四中,中继2具有多链路波束对应性能力。本申请中,中继2的多链路波束对应性能力可概括为:中继2在接入链路和回传链路2上发送或接收具有准共址QCL关系的天线端口的参考信号的能力。中继2的多链路波束对应性能力还可以概括为:中继2在接入链路和回传链路2上使用相同的波束或相同的空间滤波器(spatia lfilter)发送或接收参考信号的能力。空间滤波器可以为以下至少之一:预编码,天线端口的权值,天线端口的相位偏转,天线端口的幅度增益。这里,中继2的接入链路即中继2和终端之间的上行接入链路,中继2的回传链路即中继2和中继1之间的上行回传链路2。
可选的,中继2(或中继1)的回传链路和接入链路可以分别对应两套收发装置。如果这两套收发装置的收发特性相同,则中继2(或中继1)具有多链路波束对应性能力,否则,中继2(或中继1)不具有多链路波束对应性能力。
可选的,中继2(或中继1)的回传链路和接入链路可以共享同一套收发装置。可以理解的,由于中继2(或中继1)的回传链路和接入链路共享同一套收发装置,因此,回传链路和接入链路的发射(或接收)波束是相同的,即中继2(或中继1)具有多链路波束对应性能力。
应理解的,在图7C所示的方案三中,如果中继1具有多链路波束对应性能力,则可以不考虑中继1是利用回传链路1对应的接收装置还是回传链路2对应的接收装置来接收SRS,因为中继1在回传链路1上的接收波束和中继1在回传链路2上的接收波束是相同的。同样的,在图7D所示的方案四中,如果中继1具有多链路波束对应性能力,则可以不考虑中继1是利用回传链路1对应的发射装置还是回传链路2对应的发射装置来接收CSI-RS
综合上述四种方案,用于链路间的干扰测量的参考信号对应的干扰测量类型可包括以下两种:
第一种测量类型,所述接入链路的下行传输对所述回传链路1的下行传输的干扰测量,或接入链路下行传输对中继1的干扰的测量。
第二种测量类型,所述回传链路1的上行传输对所述接入链路的上行传输的干扰测量,或回传链路1上行传输对中继2的干扰的测量。
本申请中,可以通过下述几种方式来指示上述参考信号对应的测量类型:
第一种方式,中继1可以在发送给中继2的资源配置信息中携带上述测量类型的指示信息。例如,对现有的资源配置信息中的预留字段进行扩展,利用扩展的预留字段来指示上述测量类型。示例仅仅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示例,不应构成限定。
第二种方式,中继1可以另外向中继2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述测量类型。本申请中,该指示信息可称为第一指示信息。
第三种方式,参考信号资源可以关联测量类型。例如,映射在“资源图样(pattern)(或集合)1”表征的资源上的参考信号用于上述第一种测量类型的干扰测量,映射在“资源图样(pattern)(或集合)2”表征的资源上的参考信号用于上述第二种测量类型的干扰测量。示例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不应构成限定。具体的,这种关联可以通过协议预定义,也可通过高层信令静态或半静态的配置。关于这种关联的具体实现,本申请不作限制。
除了指示出上述第一种测量类型,中继1还可以指示中继2在配置的资源上发送参考信号(参考图7A和图7C),用以指示中继2执行所述接入链路的下行传输对所述回传链路1的下行传输的干扰测量。这样,中继2可以根据指示发送该参考信号。中继1可以接收到该参考信号,测量出中继2对中继1的干扰。
同样的,除了指示出上述第二种测量类型,中继1还可以指示中继2在配置的资源上接收参考信号(参考图7B和图7D),用以指示中继2执行所述回传链路1的上行传输对所述接入链路的上行传输的干扰测量。这样,中继2可以根据指示接收到中继1发送的该参考信号,测量出中继1对中继2的干扰。
可选的,上述第一指示信息也可用于指示中继2在配置的资源上是发送参考信号还是接收参考信号。可选的,这种用于指示中继2在配置的资源上是发送参考信号还是接收参考信号的信息也可以携带在中继1发送给中继2的资源配置信息中。
在图3A-3B或图7A-7D所示的3跳中继系统中,中继2可称为第一设备,中继1可称为第二设备,网络设备(如基站)可称为第三设备,终端可称为第四设备。接入链路可称为第一链路,回传链路1可称为第二链路,回传链路2可称为第三链路。
上述通过图3A-3B或图7A-7D所示的3跳中继系统描述的主要发明原理也适用更多跳中继系统。在更多跳中继系统中,可以对任意3跳中继应用上述主要发明原理。应理解的,在更多跳中继系统中,第三设备可以是中继设备,而不是网络设备。第四设备可以是中继设备,而不是终端。
本申请涉及的资源包括时频资源或码域资源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时频资源包括时域资源和频域资源,通常以资源粒子(Resource Element,RE),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符号(symbol),子载波(subcarrier),传输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表示。资源粒子、资源块等概念的定义可以参考LTE标准,但是不限于LTE标准,未来通信标准中关于各种时频资源形式的定义可能不同。码域资源是指用于码分复用的序列码。
本申请中涉及的准共址(QCL)可以说明如下:
QCL是指两个天线端口具有相同的空间参数,或者,是指两个天线端口的空间参数的差值小于某阈值。这里,所述的天线端口为具有不同天线端口编号的天线端口,和/或具有相同天线端口号在不同时间和/或频率和/或码域资源内进行信息发送或接收的天线端口,和/或具有不同天线端口号在不同时间和/或频率和/或码域资源内进行信息发送或接收的天线端口。这里,空间参数可以包括时延扩展,多普勒扩展,多普勒频移,平均时延,平均增益,到达角(angle of arrival,AOA),平均AOA、AOA扩展,离开角(angle ofDeparture,AOD),平均离开角AOD、AOD扩展,接收天线空间相关性参数,发送天线空间相关性参数,发送波束,接收波束,资源标识中的至少一个。其中,所述波束可包括预编码,权值序号,波束序号中的至少一项。所述角度可以为不同维度的分解值,或不同维度分解值的组合。所述资源标识包括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 l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Signal,CSI-RS)资源标识,或SRS资源标识,或同步信号/同步信号块的资源标识,或PRACH上传输的前导序列的资源标识、或DMRS的资源标识,用于指示资源上的波束。
应理解的,如果两个天线端口是QCL的,那么可以根据一个天线端口的参数确定出另一个天线端口的空间参数。
例如,两个天线端口是具有QCL关系的可以是指这两个天线端口发射(或接收)信号时具有相同的AOA或AOD,用于表示具有相同的接收波束或发送波束。又例如,两个天线端口是QCL的可以是指这两个天线端口发射(或接收)信号时的AOA和AOD具有对应关系。再例如,两个天线端口是QCL的可以是指这两个天线端口发射(或接收)信号时的AOD和AOA具有对应关系。
两个天线端口是具有QCL关系的还可以理解为这两个天线端口具有波束对应性,对应的波束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相同的接收波束、相同的发送波束、与接收波束对应的发送波束、与发送波束对应的接收波束。也即是说,可以利用波束对应性,根据下行接收波束确定上行发送波束,或根据上行发送波束确定下行接收波束。相同波束可以是指两个参考信号天线端口具有QCL关系,不同波束可以是指两个参考信号天线端口不具有QCL关系。这里,相同波束还可以理解为相同的空间滤波器。
两个天线端口是具有QCL关系的还可以理解为这两个天线端口发射的信号具有对应的或相同波束对连接(BPL,beam pair link),对应的BPL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相同的下行BPL,相同的上行BPL,与下行BPL对应的上行BPL,与上行BPL对应的下行BPL。
基于上述发明原理,下面通过四个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提供的信号传输方法。
图8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信号传输方法。在图8实施例中,第一设备不具有多链路波束对应性能力。第一设备根据第二设备配置的CSI-RS资源在第一链路上发送该CSI-RS,对应图7A所示场景。该CSI-RS用于第一链路的下行传输对第二链路的下行传输的干扰测量。该CSI-RS可以是但不限于是CSI-RS。下面以CSI-RS为例展开描述图8实施例:
S101-S102,发起干扰测量请求。具体如下:
S101,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干扰测量请求,用于请求测量第一设备对第二设备的干扰,即请求测量第一链路的下行传输对第二链路的下行传输的干扰,即请求第一种测量类型的干扰测量。可选的,该干扰测量请求可以包含用于干扰测量的参考信号对应的子载波间隔、资源数量等资源配置参数。这里,该资源数量可以通过扫描波束数量确定。例如一个资源对应一个波束时,资源和波束的数量相同。
S102,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干扰测量请求,用于请求测量第一设备对第二设备的干扰,即请求测量第一链路的下行传输对第二链路的下行传输的干扰。可选的,该干扰测量请求可以包含用于干扰测量的参考信号对应的子载波间隔、资源数量等资源配置参数。这里,该资源数量可以通过扫描波束数量确定。通过S102请求的资源可以是下行零功率资源,例如下行CSI-RS零功率资源(Zero Power CSI-RS,ZP-CSI-RS)资源。
不限于S101-S102,干扰测量还可以由第二设备发起。例如在第二设备已知第一设备为中继的条件下,第二设备可以触发干扰测量,即向第三设备发送干扰测量请求。即S101是可选的。
不限于S101-S102,干扰测量还可以由第三设备发起。例如在第三设备已知第二设备、第一设备为中继的条件下,第三设备可以触发干扰测量。即S101-S102是可选的,第三设备可以直接为第一设备配置发送参考信号的资源,可参考S103。
S103-S104,分配用于干扰测量的CSI-RS资源。
具体的,第三设备可以向第二设备发送资源配置信息,该资源配置信息指示的资源可以是下行零功率资源,例如ZP-CSI-RS资源,可参考S103。然后,第二设备可以向第一设备发送资源配置信息,该资源配置信息指示的资源可以是CSI-RS资源,用于第一设备在第一链路上发送该CSI-RS,可参考S104。
这里,CSI-RS资源可以是第二设备从上述下行零功率资源中为CSI-RS分配的资源。CSI-RS资源可包括时频资源或码域资源(用于码分的序列码)中的至少一种。
具体的,可以通过下面几种方式指示CSI-RS对应的测量类型是第一种测量类型:
第一种方式,上述资源配置信息还可以包含第一种测量类型的指示信息。具体的,第三设备发送的资源配置信息可包括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述下行零功率资源用于第一设备对第二设备的干扰测量。具体的,第二设备发送的资源配置信息也可包括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CSI-RS资源用于第一设备在第一链路上发送CSI-RS。
可选的,该指示信息指示下述含义时也可以表示CSI-RS对应的测量类型是第一种测量类型:
例如,该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第二设备配置的CSI-RS资源用于响应S101-S102中的干扰测量请求。又例如,该指示信息可以是CSI-RS波束组指示,用于指示该CSI-RS的发送波束为第一链路的下行波束组内的波束。又例如,该指示信息可以指示该CSI-RS用于测量链路间的干扰。再例如,该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第二设备配置的CSI-RS资源用于第一设备发射CSI-RS。再例如,该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第二设备配置的CSI-RS资源属于第一链路的资源。示例仅仅是本申请提供的一些实施例,本申请对该指示信息的具体指示含义不作限制,只要能够明确指示CSI-RS对应的第一种测量类型即可。
第二种方式,第二设备可以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CSI-RS对应的测量类型是第一种测量类型,可参考S105。
可选的,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下述含义时也可以表示CSI-RS对应的测量类型是第一种测量类型:
例如,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第二设备配置的CSI-RS资源用于响应S101-S102中的干扰测量请求。又例如,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是CSI-RS波束组指示,用于指示该CSI-RS的发送波束为第三链路的上行波束组内的波束。又例如,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指示该CSI-RS用于测量链路间的干扰。再例如,该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第二设备配置的CSI-RS资源用于第一设备发射CSI-RS。再例如,该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第二设备配置的CSI-RS资源属于第一链路的资源。示例仅仅是本申请提供的一些实施例,本申请对第一指示信息的具体指示含义不作限制,只要能够明确指示CSI-RS对应的第一种测量类型即可。
第三种方式,CSI-RS资源(或ZP-CSI-RS资源)可以是第一种测量类型关联的资源。第一种测量类型关联的资源可以通过协议预定义或通过高层信令配置。
例如,如果CSI-RS资源是第一链路的资源,则该CSI-RS资源为第一种测量类型关联的资源。示例仅仅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示例,实际应用中还可以不同,不应构成限定。
除了指示出上述第一种测量类型,第二设备还可以指示第一设备发送CSI-RS。可选的,上述第一指示信息也可用于指示第一设备发送CSI-RS。可选的,这种用于指示第一设备发送CSI-RS的信息也可以携带在第二设备发送给第一设备的资源配置信息中。
关于上面几种指示第一种测量类型的方式具体可参考发明原理部分的相关内容,这里不再赘述。
S106,第一设备在CSI-RS资源配置信息指示的资源上发送CSI-RS,即在第一链路上发送CSI-RS。可以理解的,当第一设备在第一链路上发送CSI-RS时,第二设备也可以接收到第一设备发射的CSI-RS(即干扰),即第二设备可以检测到第一设备对第二设备产生的干扰。该干扰即第一链路的下行传输对第二链路的下行传输的干扰。
S107,第二设备测量干扰,并向第一设备返回针对该干扰的测量结果。
具体的,该测量结果的实现方式可包括下述两种:
第一种方式,该测量结果可包括参考信号资源(或资源组)的标识,如资源指示符(resource indicator)或资源集合ID等。一个资源(或资源组)的标识可以对应一个第一设备的发送波束。
具体的,可以通过协议预定义,或者通过高层信令静态的或半静态的配置可用波束(或不可用波束)对应的一些资源(或资源组)的标识。即,第一设备在第一链路上发送CSI-RS的波束与这些资源(或资源组)的标识对应的波束具有对应性。
第二种方式,该测量结果可包括每个CSI-RS的资源对应的测量值,如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 lreception power,RSRP),信道质量指示(channe lqualityindicator,CQI)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 lStrength Indication,RSSI),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 lReceiving Quality,RSRQ)或对应的量化值。
不限于上述两种方式,该测量结果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这里不作限制。
S108,第一设备根据测量结果选择第一链路的下行发送波束。这样,第一设备可以选择出较优的下行发送波束,避免第一设备对第二设备产生干扰。
可选的,如果测量结果是通过上述第一种方式实现,则第一设备可以根据协议配置的资源(或资源组)的标识确定CSI-RS的波束是可用还是不可用,即确定CSI-RS和协议配置的资源(或资源组)承载的信号具有QCL关系或不具有QCL关系。可选的,可以规定这种根据资源(或资源组)的标识确定波束的方式在一段预定义的或基站配置的资源中有效。
可选的,如果测量结果是通过上述第二种方式实现,则第一设备可以根据上述测量值选择第一链路的下行发送波束。
图9示出了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信号传输方法。在图9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具有多链路波束对应性能力。第一设备根据第二设备配置的上行参考信号资源在第三链路上发射该上行参考信号,对应图7C所示场景。该上行参考信号用于第一链路的下行传输对第二链路的下行传输的干扰测量。该上行参考信号可以是但不限于是SRS。下面以SRS为例展开描述图9实施例:
S201-S202,发起干扰测量请求。
具体可参考图8实施例中的S101-S102,这里不再赘述。
S203-S204,分配用于干扰测量的SRS资源。
具体的,第三设备可以向第二设备发送资源配置信息,该资源配置信息指示的资源可以是上行零功率资源,例如ZP-SRS资源,可参考S203。然后,第二设备可以向第一设备发送资源配置信息,该资源配置信息指示的资源可以是SRS资源,用于第一设备在第一链路上发送该SRS,可参考S204。
这里,SRS资源可以是第二设备从上述上行零功率资源(如ZP-SRS资源)中为SRS分配的资源。SRS资源可包括时频资源或码域资源(用于码分的序列码)中的至少一种。
具体的,可以通过下面几种方式指示SRS对应的测量类型是第一种测量类型:
第一种方式,上述资源配置信息还可以包含第一种测量类型的指示信息。具体的,第三设备发送的资源配置信息可包括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述下行零功率资源用于第一设备对第二设备的干扰测量。具体的,第二设备发送的资源配置信息也可包括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SRS资源用于第一设备在第一链路上发送SRS。
可选的,该指示信息指示下述含义时也可以表示SRS对应的测量类型是第一种测量类型:
例如,该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第二设备配置的SRS资源用于响应S201-S202中的干扰测量请求。又例如,该指示信息可以是SRS波束组指示,用于指示该SRS的发送波束为第三链路的上行波束组内的波束或第一链路的下行波束组内的波束。又例如,该指示信息可以指示该SRS用于测量单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即用于测量第三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再例如,该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第二设备配置的SRS资源用于第一设备发射SRS。再例如,该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第二设备配置的SRS资源属于第三链路的资源。示例仅仅是本申请提供的一些实施例,本申请对该指示信息的具体指示含义不作限制,只要能够明确指示SRS对应第一种测量类型即可。
第二种方式,第二设备可以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SRS对应的测量类型是第一种测量类型,具体可参考S205。
可选的,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下述含义时也可以表示SRS对应的测量类型是第一种测量类型:
例如,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第二设备配置的SRS资源用于响应S201-S202中的干扰测量请求。又例如,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是SRS波束组指示,用于指示该SRS的发送波束为第三链路的上行波束组内的波束或第一链路的下行波束组内的波束。又例如,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指示该SRS用于测量单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即用于测量第三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再例如,该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第二设备配置的SRS资源用于第一设备发射SRS。再例如,该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第二设备配置的SRS资源属于第三链路的资源。示例仅仅是本申请提供的一些实施例,本申请对第一指示信息的具体指示含义不作限制,只要能够明确指示SRS对应第一种测量类型即可。
第三种方式,SRS资源(或ZP-SRS资源)可以是第一种测量类型关联的资源。第二种测量类型关联的资源可以通过协议预定义或通过高层信令配置。
除了指示出第一种测量类型,第二设备还可以指示第一设备发送SRS。可选的,第一指示信息也可用于指示第一设备发送SRS。可选的,这种用于指示第一设备发送SRS的信息也可以携带在第二设备发送给第一设备的资源配置信息中。
关于上面几种指示第一种测量类型的方式具体可参考发明原理部分的相关内容,这里不再赘述。
S206,第一设备在第三链路上发送SRS。相应的,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射的SRS。参考前述发明原理部分可知,如果第二设备不具有波束对应性能力,则第二设备利用第二链路对应的接收装置来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SRS。如果第二设备具有波束对应性能力,则第二设备可以利用第二链路对应的接收装置接收第一设备发射的SRS,也可以利用第三链路对应的接收装置来接收第一设备发射的SRS。可选的,第一链路对应的接收装置和第二链路对应的接收装置可以是相同的(或同一个)接收装置。
可以理解的,由于第一设备具有多链路波束对应性能力,第一设备在第三链路上发送参考信号可等效于第一设备在第一链路上发送参考信号。因此,第二设备接收的SRS可等效于第一设备在第一链路上发送参考信号时对第二设备产生的干扰。该干扰即第一链路的下行传输对第二链路的下行传输的干扰。
S207,第二设备测量干扰,并向第一设备返回测量结果。
S208,第一设备根据测量结果选择第一链路的下行发送波束。这样,第一设备可以选择出较优的下行发送波束,避免第一设备对第二设备产生干扰。
具体的,关于测量结果的具体实现,以及根据测量结果选择波束的具体实现可参考图8实施例中的相关内容,这里不再赘述。
图10示出了本申请的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信号传输方法。在图10实施例中,第一设备不具有多链路波束对应性能力。第一设备根据第二设备配置的上行参考信号资源接收该上行参考信号,对应图7B所示场景。该上行参考信号用于第二链路的上行传输对第一链路的上行传输的干扰测量。该上行参考信号可以是但不限于是SRS。下面以SRS为例展开描述图10实施例:
S301-S302,发起干扰测量请求。
具体的,该干扰测量请求用于请求测量第二设备对第一设备的干扰,即请求测量第二链路的上行传输对第一链路的上行传输的干扰,即请求第二种测量类型的干扰测量。关于S301-S302的具体实现可参考图8实施例中的S101-S103,这里不赘述。
S303-S304,分配用于干扰测量的SRS资源。
具体的,第三设备可以向第二设备发送资源配置信息,该资源配置信息指示的资源可以是下行零功率资源,例如ZP-SRS资源,可参考S303。然后,第二设备可以向第一设备发送资源配置信息,该资源配置信息指示的资源可以是SRS资源,用于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射的SRS,可参考S304。
这里,SRS资资源可以是第二设备从上述下行零功率资源中为SRS资分配的资源。SRS资源可包括时频资源或码域资源(用于码分的序列码)中的至少一种。
具体的,可以通过下面几种方式指示SRS对应的测量类型是第二种测量类型:
第一种方式,上述资源配置信息还可以包含第二种测量类型的指示信息。具体的,第三设备发送的资源配置信息可包括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述下行零功率资源用于第二设备对第一设备的干扰测量。具体的,第二设备发送的资源配置信息也可包括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SRS资源用于第二设备接收SRS。
可选的,该指示信息指示下述含义时也可以表示SRS对应的测量类型是第二种测量类型:
例如,该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第二设备配置的SRS资源用于响应S301-S302中的干扰测量请求。又例如,该指示信息可以是SRS波束组指示,用于指示该SRS的接收波束为第一链路的上行波束组内的波束。又例如,该指示信息可以指示该SRS用于测量链路间的干扰。再例如,该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第二设备配置的SRS资源用于第二设备发射SRS。再例如,该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第二设备配置的SRS资源属于第二链路的资源。示例仅仅是本申请提供的一些实施例,本申请对该指示信息的具体指示含义不作限制,只要能够明确指示SRS对应第二种测量类型即可。
第二种方式,第二设备可以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SRS对应的测量类型是第一种测量类型,可参考S305。
可选的,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下述含义时也可以表示SRS对应的测量类型是第二种测量类型:
例如,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第二设备配置的SRS资源用于响应S101-S102中的干扰测量请求。又例如,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是SRS波束组指示,用于指示该SRS的接收波束为第一链路的上行波束组内的波束。又例如,该指示信息可以指示该SRS用于测量链路间的干扰。再例如,该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第二设备配置的SRS资源用于第二设备发射SRS。再例如,该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第二设备配置的SRS资源属于第二链路的资源。示例仅仅是本申请提供的一些实施例,本申请对第一指示信息的具体指示含义不作限制,只要能够明确指示SRS对应第二种测量类型即可。
第三种方式,SRS资源(或ZP-SRS资源)可以是第二种测量类型关联的资源。第二种测量类型关联的资源可以通过协议预定义或通过高层信令配置。
除了指示出上述第二种测量类型,第二设备还可以指示第一设备接收SRS。可选的,第一指示信息也可用于指示第一设备接收SRS。可选的,这种用于指示第一设备接收SRS的信息也可以携带在第二设备发送给第一设备的资源配置信息中。
关于上面几种指示第二种测量类型的方式具体可参考发明原理部分的相关内容,这里不再赘述。
S306,第二设备在第二链路上发送SRS。可以理解的,当第一设备在第二链路上发送SRS时,第一设备也可以接收到第二设备发射的SRS(即干扰),即第一设备可以检测到第二设备对第一设备产生的干扰。该干扰即第二链路的上行传输对第一链路的上行传输的干扰。
S307,第一设备测量干扰,并向第二设备返回针对该干扰的测量结果。
S308,第一设备根据测量结果选择第一链路的上行接收波束。这样,第一设备可以选择出较优的上行接收波束,避免第二设备对第一设备产生干扰。
具体的,关于测量结果的具体实现,以及根据测量结果选择波束的具体实现可参考图8实施例中的相关内容,这里不再赘述。
图11示出了本申请的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信号传输方法。在图11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具有多链路波束对应性能力。第一设备根据第二设备配置的下行参考信号资源接收该下行参考信号,对应图7D所示场景。该下行参考信号用于第二链路的上行传输对第一链路的上行传输的干扰测量。该下行参考信号可以是但不限于是CSI-RS。下面以CSI-RS为例展开描述图11实施例:
S401-S402,发起干扰测量请求。
S403-S404,分配用于干扰测量的CSI-RS资源。
具体的,第三设备可以向第二设备发送资源配置信息,该资源配置信息指示的资源可以是上行零功率资源,例如ZP-CSI-RS资源,可参考S403。然后,第二设备可以向第一设备发送资源配置信息,该资源配置信息指示的资源可以是CSI-RS资源,用于第一设备在第三链路上接收该CSI-RS,可参考S404。
这里,CSI-RS资源可以是第二设备从上述上行零功率资源(如ZP-CSI-RS资源)中为CSI-RS分配的资源。CSI-RS资源可包括时频资源或码域资源(用于码分的序列码)中的至少一种。
具体的,可以通过下面几种方式指示CSI-RS对应的测量类型是第二种测量类型:
第一种方式,上述资源配置信息还可以包含第二种测量类型的指示信息。具体的,第三设备发送的资源配置信息可包括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述下行零功率资源用于第二设备对第一设备的干扰测量。具体的,第二设备发送的资源配置信息也可包括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CSI-RS资源用于第一设备在第三链路上接收CSI-RS。
可选的,该指示信息指示下述含义时也可以表示CSI-RS对应的测量类型是第二种测量类型:
例如,该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第二设备配置的CSI-RS资源用于响应S401-S402中的干扰测量请求。又例如,该指示信息可以是CSI-RS波束组指示,用于指示该CSI-RS的接收波束为第三链路的下行波束组内的波束或第一链路的上行波束组内的波束。又例如,该指示信息可以指示该CSI-RS用于测量单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即用于测量第三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再例如,该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第二设备配置的CSI-RS资源用于第二设备发射CSI-RS。再例如,该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第二设备配置的CSI-RS资源属于第三链路的资源。示例仅仅是本申请提供的一些实施例,本申请对该指示信息的具体指示含义不作限制,只要能够明确指示CSI-RS对应第二种测量类型即可。
第二种方式,第二设备可以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CSI-RS对应的测量类型是第二种测量类型,具体可参考S405。
可选的,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下述含义时也可以表示CSI-RS对应的测量类型是第二种测量类型:
例如,该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第二设备配置的CSI-RS资源用于响应S401-S402中的干扰测量请求。又例如,该指示信息可以是CSI-RS波束组指示,用于指示该CSI-RS的接收波束为第三链路的下行波束组内的波束或第一链路的上行波束组内的波束。又例如,该指示信息可以指示该CSI-RS用于测量单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即用于测量第三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再例如,该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第二设备配置的CSI-RS资源用于第二设备发射CSI-RS。再例如,该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第二设备配置的CSI-RS资源属于第三链路的资源。示例仅仅是本申请提供的一些实施例,本申请对第一指示信息的具体指示含义不作限制,只要能够明确指示CSI-RS对应第二种测量类型即可。
第三种方式,CSI-RS资源(或ZP-CSI-RS资源)可以是第二种测量类型关联的资源。第二种测量类型关联的资源可以通过协议预定义或通过高层信令配置。
除了指示出第二种测量类型,第二设备还可以指示第一设备接收CSI-RS。可选的,第一指示信息也可用于指示第一设备接收CSI-RS。可选的,这种用于指示第一设备接收CSI-RS的信息也可以携带在第二设备发送给第一设备的资源配置信息中。
关于上面几种指示第二种测量类型的方式具体可参考发明原理部分的相关内容,这里不再赘述。
S406,第二设备在第三链路上发送CSI-RS。相应的,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CSI-RS。参考前述发明原理部分可知,如果第二设备不具有波束对应性能力,则第二设备利用第二链路对应的发射装置来发送CSI-RS。如果第二设备具有波束对应性能力,则第二设备可以利用第二链路对应的发射装置来发送CSI-RS,也可以利用第三链路对应的发射装置来发送CSI-RS。可选的,对于第二设备来说,第二链路对应的发射装置和第三链路对应的发射装置可以是相同的(或同一个)发射装置。
可以理解的,由于第一设备具有多链路波束对应性能力,第一设备在第三链路上接收参考信号可等效于第一设备在第一链路上接收参考信号。因此,第一设备接收的CSI-RS可等效于第二设备发送参考信号时对第一设备产生的干扰。该干扰即第一链路的下行传输对第二链路的下行传输的干扰。
S407,第二设备测量干扰,并向第一设备返回测量结果。
S408,第一设备根据测量结果选择第一链路的上行发送波束。这样,第一设备可以选择出较优的上行接收波束,避免第二设备对第一设备产生干扰。
具体的,关于测量结果的具体实现,以及根据测量结果选择波束的具体实现可参考图8实施例中的相关内容,这里不再赘述。
结合图8-11分别对应的实施例,下面进一步补充说明本申请提供的一些可选实施例。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以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上报信息,用于上报第一设备是否具备多链路波束对应性能力。可选的,第二设备还可以向第三设备继续上报第一设备是否具备多链路波束对应性能力。关于波束对应性能力的说明可参考发明原理部分,这里不再赘述。
通过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上报多链路波束对应性能力,可以使得第二设备根据第一设备是否具有波束对应性能力来确定采用哪一种干扰测量方法。具体的,第二设备可以第一设备是否具有波束对应性能力确定采用上面哪个实施例对应的方案。具体可如下:
当参考信号用于第一种测量类型的干扰测量时,如果第一设备不具有波束对应性能力,则第二设备可以配置第一设备在第一链路上发送下行参考信号(如CSI-RS),可参考图8实施例。如果第一设备具有波束对应性能力,则第二设备可以配置第一设备在第三链路上发送上行参考信号(如SRS),可参考图9实施例。可选的,如果第一设备具有波束对应性能力,则第二设备也可以配置第一设备在第一链路上发送下行参考信号(如CSI-RS),可参考图8实施例。
当参考信号用于第二种测量类型的干扰测量时,如果第一设备不具有波束对应性能力,则第二设备可以配置第一设备接收上行参考信号(如SRS),可参考图10实施例。如果第一设备具有波束对应性能力,则第二设备可以配置第一设备在第三链路上接收下行参考信号(如CSI-RS),可参考图11实施例。可选的,如果第一设备具有波束对应性能力,则第二设备也可以配置第一设备接收上行参考信号(如SRS),可参考图10实施例。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利用参考信号测量得到链路间的干扰之后,测量结果不限于用于进行波束选择,还可以用于其他方面。例如可用于数据传输频率资源的选择,当某个频带范围内的干扰较大时,设备不调度该频带的资源用于数据传输。又例如,测量结果还可用于中继选择,当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间干扰较大时,终端可以直接接入第二设备。本申请对干扰测量的应用不作限制。
参见图12,图12示出了本申请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及相关通信装置。无线通信系统10包括:通信装置500和通信装置600。无线通信系统10可以是图2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100。其中,通信装置500和通信装置600均是中继节点,都可以是图2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100中的中继设备103。通信装置500(或通信装置600)可以是具有中继功能的网络设备,也可以是具有中继功能的终端。具体在图3A或图3B所示的3跳中继系统中,通信装置500可以是中继2,通信装置600可以是中继1,通信装置500和终端(或另一个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可称为第一链路,通信装置600和基站(或另一个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可称为第二链路。通信装置500和通信装置600之间的链路可称为第三链路。在硬件实现上,通信装置500可以为图5A或图5B实施例中的中继装置300,通信装置600可以为图6实施例中的基站400。下面分别描述通信装置500和通信装置600各自包含的功能单元。
如图12所示,通信装置500可包括:第一通信单元401和第二通信单元403。其中:
第一通信单元401可用于接收通信装置600发送的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信息。这里,所述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信息可用于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之间的干扰测量。
第二通信单元403可用于用于在所述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信息指示的资源上发送或接收参考信号。
通信装置500中,第二通信单元403负责参考信号的发送或接收,第一通信单元401负责接收通信装置600发送的一些配置信息(如资源配置信息)或向通信装置600上报多链路波束对应性能力、测量结果等信息。
具体的,关于通信装置500包括的各个功能单元的具体实现可参考前述各个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如图12所示,通信装置600可包括:第一通信单元501和第二通信单元503。其中:
第一通信单元501可用于向通信装置500发送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信息。这里,所述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信息可用于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之间的干扰测量。
第二通信单元503可用于在所述资源配置信息指示的资源上发送或接收参考信号。
通信装置600中,第二通信单元403负责参考信号的发送或接收,第一通信单元401负责向通信装置500发送一些配置信息(如资源配置信息)或接收通信装置500上报的多链路波束对应性能力、测量结果等信息。
具体的,关于通信装置600包括的各个功能单元的具体实现可参考前述各个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综上,实施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实现在多跳中继系统中测量出链路之间的干扰,进而可以通过波束选择等措施避免这种干扰。
可以理解的是,当本申请的实施例应用于网络设备芯片(或终端芯片)时,该网络设备芯片(或终端芯片)可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一设备设备的功能。这时,该网络设备芯片(或终端芯片)从网络设备(或终端)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接收上述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信息。
当本申请的实施例应用于网络设备芯片(或终端芯片)时,该网络设备芯片(或终端芯片)也可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二设备设备的功能。这时,该网络设备芯片(或终端芯片)向网络设备(或终端)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发送上述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通信装置可以是一种网络设备,也可以是一种终端设备,还可以是一种芯片系统。其中,所述芯片系统中包含至少一个芯片,还可以包含其他分立器件。所述芯片系统可以应用于网络设备或者终端设备,以支持所述网络设备或者终端设备完成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该流程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该程序可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Claims (33)

1.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信息,所述参考信号用于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之间的干扰测量,其中,所述第一链路为所述第一设备与第四设备之间的链路,所述第二链路为所述第二设备与第三设备之间的链路,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是所述第三设备和所述第四设备之间的中继节点;在下行传输时,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用于对所述第三设备发射的无线信号进行两次转发,传输所述第三设备发射的无线信号至所述第四设备;在上行传输时,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用于对所述第四设备发射的无线信号进行两次转发,传输所述第四设备发射的无线信号至所述第三设备;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进行上行或下行传输;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链路上通过所述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信息指示的参考信号资源发送或接收参考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以下至少一项:所述参考信号用于所述第一链路的下行传输对所述第二链路的下行传输的干扰测量,或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信息指示的参考信号资源上发送所述参考信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以下至少一项:所述参考信号用于所述第二链路的上行传输对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传输的干扰测量,或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信息指示的参考信号资源上接收所述参考信号。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信息中包含:所述参考信号对应的测量类型的指示信息;其中,所述测量类型包括:所述第一链路的下行传输对所述第二链路的下行传输的干扰测量或所述第二链路的上行传输对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传输的干扰测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信息指示的参考信号资源关联有测量类型;其中,所述测量类型包括:所述第一链路的下行传输对所述第二链路的下行传输的干扰测量或所述第二链路的上行传输对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传输的干扰测量。
6.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上报信息;所述第一上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是否具备多链路波束对应性能力;
所述多链路波束对应性能力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链路和第三链路上发送或接收具有准共址QCL关系的天线端口的参考信号的能力;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链路和第三链路上使用相同的波束或相同的空间滤波器发送或接收参考信号的能力;
其中,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之间的链路为所述第三链路。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上报信息;所述第一上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是否具备多链路波束对应性能力;
所述多链路波束对应性能力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链路和第三链路上发送或接收具有准共址QCL关系的天线端口的参考信号的能力;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链路和第三链路上使用相同的波束或相同的空间滤波器发送或接收参考信号的能力;
其中,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之间的链路为所述第三链路。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上报信息;所述第一上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是否具备多链路波束对应性能力;
所述多链路波束对应性能力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链路和第三链路上发送或接收具有准共址QCL关系的天线端口的参考信号的能力;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链路和第三链路上使用相同的波束或相同的空间滤波器发送或接收参考信号的能力;
其中,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之间的链路为所述第三链路。
9.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信息;所述参考信号用于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之间的干扰测量;其中,所述第一链路为所述第一设备与第四设备之间的链路,所述第二链路为所述第二设备与第三设备之间的链路;所述第一设备、所述第二设备是所述第三设备和所述第四设备之间的中继节点;在下行传输时,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用于对所述第三设备发射的无线信号进行两次转发,传输所述第三设备发射的无线信号至所述第四设备;在上行传输时,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用于对所述第四设备发射的无线信号进行两次转发,传输所述第四设备发射的无线信号至所述第三设备;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进行上行或下行传输;
所述第二设备在所述第二链路上通过所述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信息指示的资源上发送或接收参考信号。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以下至少一项:所述参考信号用于所述第一链路的下行传输对所述第二链路的下行传输的干扰测量,或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信息指示的参考信号资源上发送所述参考信号。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以下至少一项:所述参考信号用于所述第二链路的上行传输对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传输的干扰测量,或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信息指示的参考信号资源上接收所述参考信号。
12.如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信息中包含:所述参考信号对应的测量类型的指示信息;其中,所述测量类型包括:所述第一链路的下行传输对所述第二链路的下行传输的干扰测量或所述第二链路的上行传输对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传输的干扰测量。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信息指示的参考信号资源关联有测量类型;其中,所述测量类型包括:所述第一链路的下行传输对所述第二链路的下行传输的干扰测量或所述第二链路的上行传输对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传输的干扰测量。
14.如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上报信息;所述第一上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是否具备多链路波束对应性能力;
所述多链路波束对应性能力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链路和第三链路上发送或接收具有准共址QCL关系的天线端口的参考信号的能力;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链路和第三链路上使用相同的波束或相同的空间滤波器发送或接收参考信号的能力;
其中,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之间的链路为所述第三链路。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上报信息;所述第一上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是否具备多链路波束对应性能力;
所述多链路波束对应性能力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链路和第三链路上发送或接收具有准共址QCL关系的天线端口的参考信号的能力;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链路和第三链路上使用相同的波束或相同的空间滤波器发送或接收参考信号的能力;
其中,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之间的链路为所述第三链路。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上报信息;所述第一上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是否具备多链路波束对应性能力;
所述多链路波束对应性能力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链路和第三链路上发送或接收具有准共址QCL关系的天线端口的参考信号的能力;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链路和第三链路上使用相同的波束或相同的空间滤波器发送或接收参考信号的能力;
其中,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之间的链路为所述第三链路。
17.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通信单元,用于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信息;所述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信息用于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之间的干扰测量;在下行传输时,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用于对第三设备发射的无线信号进行两次转发,传输所述第三设备发射的无线信号至第四设备;在上行传输时,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用于对所述第四设备发射的无线信号进行两次转发,传输所述第四设备发射的无线信号至所述第三设备;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进行上行或下行传输;
第二通信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链路上通过所述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信息指示的资源上发送或接收参考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链路为所述第一设备与第四设备之间的链路,所述第二链路为所述第二设备与第三设备之间的链路;所述第一设备、所述第二设备是所述第三设备和所述第四设备之间的中继节点。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以下至少一项:所述参考信号用于所述第一链路的下行传输对所述第二链路的下行传输的干扰测量,或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信息指示的资源上发送所述参考信号。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第一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以下至少一项:所述参考信号用于所述第二链路的上行传输对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传输的干扰测量,或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配置给所述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信息指示的资源上接收所述参考信号。
20.如权利要求17-19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信息包括:所述参考信号对应的测量类型的指示信息;其中,所述测量类型包括:所述第一链路的下行传输对所述第二链路的下行传输的干扰测量或所述第二链路的上行传输对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传输的干扰测量。
21.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信息指示的参考信号资源关联有测量类型;其中,所述测量类型包括:所述第一链路的下行传输对所述第二链路的下行传输的干扰测量或所述第二链路的上行传输对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传输的干扰测量。
22.如权利要求17-19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上报信息;所述第一上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是否具备多链路波束对应性能力;
所述多链路波束对应性能力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链路和第三链路上发送或接收具有准共址QCL关系的天线端口的参考信号的能力;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链路和第三链路上使用相同的波束或相同的空间滤波器发送或接收参考信号的能力;
其中,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之间的链路为所述第三链路。
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上报信息;所述第一上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是否具备多链路波束对应性能力;
所述多链路波束对应性能力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链路和第三链路上发送或接收具有准共址QCL关系的天线端口的参考信号的能力;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链路和第三链路上使用相同的波束或相同的空间滤波器发送或接收参考信号的能力;
其中,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之间的链路为所述第三链路。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上报信息;所述第一上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是否具备多链路波束对应性能力;
所述多链路波束对应性能力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链路和第三链路上发送或接收具有准共址QCL关系的天线端口的参考信号的能力;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链路和第三链路上使用相同的波束或相同的空间滤波器发送或接收参考信号的能力;
其中,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之间的链路为所述第三链路。
25.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通信单元,用于向第一设备发送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信息;所述参考信号用于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之间的干扰测量;在下行传输时,所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用于对第三设备发射的无线信号进行两次转发,传输所述第三设备发射的无线信号至第四设备;在上行传输时,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用于对所述第四设备发射的无线信号进行两次转发,传输所述第四设备发射的无线信号至所述第三设备;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进行上行或下行传输;
第二通信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链路上通过所述资源配置信息指示的资源上发送或接收参考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链路为所述第一设备与第四设备之间的链路,所述第二链路为所述第二设备与第三设备之间的链路;所述第一设备、所述第二设备是所述第三设备和所述第四设备之间的中继节点。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以下至少一项:所述参考信号用于所述第一链路的下行传输对所述第二链路的下行传输的干扰测量,或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信息指示的资源上发送所述参考信号。
27.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以下至少一项:所述参考信号用于所述第二链路的上行传输对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传输的干扰测量,或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信息指示的的资源上接收所述参考信号。
28.如权利要求25-27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信息中包含:所述参考信号对应的测量类型的指示信息;其中,所述测量类型包括:所述第一链路的下行传输对所述第二链路的下行传输的干扰测量或所述第二链路的上行传输对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传输的干扰测量。
29.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信息指示的参考信号资源关联有测量类型;其中,所述测量类型包括:所述第一链路的下行传输对所述第二链路的下行传输的干扰测量或所述第二链路的上行传输对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传输的干扰测量。
30.如权利要求25-27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上报信息;所述第一上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是否具备多链路波束对应性能力;
所述多链路波束对应性能力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链路和第三链路上发送或接收具有准共址QCL关系的天线端口的参考信号的能力;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链路和第三链路上使用相同的波束或相同的空间滤波器发送或接收参考信号的能力;
其中,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之间的链路为所述第三链路。
31.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上报信息;所述第一上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是否具备多链路波束对应性能力;
所述多链路波束对应性能力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链路和第三链路上发送或接收具有准共址QCL关系的天线端口的参考信号的能力;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链路和第三链路上使用相同的波束或相同的空间滤波器发送或接收参考信号的能力;
其中,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之间的链路为所述第三链路。
32.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上报信息;所述第一上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是否具备多链路波束对应性能力;
所述多链路波束对应性能力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链路和第三链路上发送或接收具有准共址QCL关系的天线端口的参考信号的能力;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链路和第三链路上使用相同的波束或相同的空间滤波器发送或接收参考信号的能力;
其中,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之间的链路为所述第三链路。
33.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设备、第二设备、第三设备和第四设备,所述第一设备、所述第二设备是所述第三设备和所述第四设备之间的中继节点,所述第一设备与第四设备之间的链路为第一链路,所述第二设备与第三设备之间的链路为第二链路,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之间的链路为第三链路;其中:
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信息,所述参考信号用于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之间的干扰测量;在下行传输时,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用于对所述第三设备发射的无线信号进行两次转发,传输所述第三设备发射的无线信号至所述第四设备;在上行传输时,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用于对所述第四设备发射的无线信号进行两次转发,传输所述第四设备发射的无线信号至所述第三设备;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进行上行或下行传输;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信息,并在所述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信息指示的资源上发送或接收所述参考信号;所述参考信号对应的测量结果用于确定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之间的干扰。
CN201710463304.5A 2017-06-16 2017-06-16 信号传输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091503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63304.5A CN109150338B (zh) 2017-06-16 2017-06-16 信号传输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
CN202010987779.6A CN112422211B (zh) 2017-06-16 2017-06-16 信号传输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
PCT/CN2018/091109 WO2018228443A1 (zh) 2017-06-16 2018-06-13 信号传输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
EP18817480.9A EP3633884B1 (en) 2017-06-16 2018-06-13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related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US16/714,408 US11438081B2 (en) 2017-06-16 2019-12-13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related apparatus, and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63304.5A CN109150338B (zh) 2017-06-16 2017-06-16 信号传输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87779.6A Division CN112422211B (zh) 2017-06-16 2017-06-16 信号传输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50338A CN109150338A (zh) 2019-01-04
CN109150338B true CN109150338B (zh) 2020-10-09

Family

ID=6465894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87779.6A Active CN112422211B (zh) 2017-06-16 2017-06-16 信号传输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
CN201710463304.5A Active CN109150338B (zh) 2017-06-16 2017-06-16 信号传输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87779.6A Active CN112422211B (zh) 2017-06-16 2017-06-16 信号传输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438081B2 (zh)
EP (1) EP3633884B1 (zh)
CN (2) CN112422211B (zh)
WO (1) WO201822844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50453B (zh) * 2017-06-16 2021-04-2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波束管理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
KR102495901B1 (ko) * 2017-10-24 2023-02-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무선 백홀 통신을 수행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10138526B (zh) * 2018-02-09 2021-04-09 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配置参考信号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1106916B (zh) * 2019-01-11 2021-11-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和干扰测量方法和设备
CN111436062B (zh) * 2019-01-11 2022-0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同步信号发送和接收的方法及装置
US10897740B1 (en) * 2019-10-01 2021-01-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facilitating path loss estimations for transmit power control
CN113133044A (zh) * 2019-12-30 2021-07-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干扰的站点、接入点及方法
US11877306B2 (en) * 2020-01-22 2024-01-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erence 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s in wireless systems
CN113382439B (zh) * 2020-03-09 2022-12-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上报方法、接入方式确定方法、终端和网络设备
CN111355522B (zh) * 2020-03-16 2022-03-08 纳瓦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无线级联系统
EP4184805A4 (en) * 2020-07-31 2023-09-1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2084890A1 (en) * 2020-10-20 2022-04-28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Transmissions to not cause interference
CN115396073A (zh) * 2021-05-25 2022-11-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装置和设备
WO2023209618A1 (en) * 2022-04-27 2023-11-02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with network-controlled repeater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93616A (ja) * 1996-09-18 1998-04-10 Toshiba Corp アクセスポイント装置
CN102355296A (zh) * 2011-06-30 2012-02-15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同频中继器的干扰抵消系统及方法
CN102461012A (zh) * 2009-06-25 2012-05-1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利用终端的中继执行干扰控制的多小区通信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65073B2 (en) * 2006-08-04 2012-04-24 Nokia Corporation Relay-station assignment/re-assignment and frequency re-use
US7917149B2 (en) * 2006-08-18 2011-03-29 Fujitsu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using wireless resources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7953374B2 (en) * 2006-12-22 2011-05-31 Acer Incorporated Scheduling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wireless multi-hop relay communications
US8861423B2 (en) * 2008-01-18 2014-10-14 Intel Corporation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by overhearing
ATE537680T1 (de) * 2008-07-02 2011-12-15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Verfahren zum assoziieren von mobilstationen mit repeatern in steuernder basisstation
US8218472B2 (en) * 2008-08-21 2012-07-10 Nec Laboratories America,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leveraging spatial reuse in OFDMA relay networks
US8289894B2 (en) * 2008-09-15 2012-10-16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ter relay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CN101686545B (zh) * 2008-09-26 2012-07-18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多跳无线通信系统及该系统中的中继方法和中继站
US8773971B2 (en) * 2009-06-08 2014-07-0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a signa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817686B2 (en) * 2009-06-19 2014-08-26 Blackberry Limited Downlink reference signal for type II relay
CN102202311A (zh) * 2010-03-27 2011-09-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干扰的协调方法、设备和系统
US9136997B2 (en) * 2010-05-04 2015-09-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us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s
EP2639975B1 (en) * 2010-11-08 2020-01-0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138869B (zh) * 2011-11-22 2015-08-1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基站及中继
KR102166184B1 (ko) * 2012-11-30 2020-10-15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의 자원 할당 방법, 무선랜 시스템
CN105144605B (zh) * 2013-03-14 2019-07-16 Lg 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US10042852B2 (en) * 2014-09-29 2018-08-0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Interference and/or power reduction for multiple relay nodes using cooperative beamforming
CN104394572A (zh) 2014-11-13 2015-03-04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最优中继选择的波束赋形和干扰对齐中继传输装置
WO2017030412A1 (ko) * 2015-08-19 2017-02-23 엘지전자(주)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랜덤 액세스 절차 수행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10757722B2 (en) * 2016-03-25 2020-08-2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allowing wireless resource to be allocate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93616A (ja) * 1996-09-18 1998-04-10 Toshiba Corp アクセスポイント装置
CN102461012A (zh) * 2009-06-25 2012-05-1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利用终端的中继执行干扰控制的多小区通信系统
CN102355296A (zh) * 2011-06-30 2012-02-15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同频中继器的干扰抵消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22211B (zh) 2024-03-01
EP3633884A1 (en) 2020-04-08
EP3633884A4 (en) 2020-06-17
CN109150338A (zh) 2019-01-04
CN112422211A (zh) 2021-02-26
US11438081B2 (en) 2022-09-06
WO2018228443A1 (zh) 2018-12-20
EP3633884B1 (en) 2022-01-05
US20200119821A1 (en) 2020-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50338B (zh) 信号传输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
CN110476396B (zh) 在空间准共址的高频多载波操作中用于波束管理的系统和方法
CN110546929B (zh) 传输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的方法和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536446B (zh) 信息指示的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CN107534467B (zh) 传输信息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US9882816B2 (en) Method of mapping CSI-RS ports to resource blocks,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EP2612519B1 (en) Relay nodes in multi-operator scenario
CN111436147B (zh) 传输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EP3235300B1 (en) Methods, base station, mobile node and relay node
CN109151922A (zh) 测量方法、测量配置方法和相关设备
CN111918304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1998441A (zh) 一种动态协作的方法和系统、一种数据交换设备
Udoh et al. Analytical Modeling of Radio Network Performance for 5G (Non-Standalone) and It's Network Connectivity.
CN116711228A (zh) 一种传输参数确定方法及装置
EP4346114A1 (en)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US20240056961A1 (en)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23227065A1 (zh) 通信方法,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WO2022024427A1 (ja) 端末及び通信方法
WO2022209110A1 (ja) 端末、基地局、および通信方法
KR20230093576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이드링크로 연결된 원격단말의 경로 변경을 지원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16707730A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7812709A (zh) 资源的配置方法与通信装置
CN117730605A (zh) 用于侧行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CN117598006A (zh) 用于侧行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CN116548040A (zh) 一种针对第二网络设备的波束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