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30605A - 用于侧行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侧行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30605A
CN117730605A CN202380012174.7A CN202380012174A CN117730605A CN 117730605 A CN117730605 A CN 117730605A CN 202380012174 A CN202380012174 A CN 202380012174A CN 117730605 A CN117730605 A CN 1177306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device
terminal
ssb
time period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8001217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玲
赵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ectel Wireless Solu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uectel Wireless Solu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ectel Wireless Solu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Quectel Wireless Solution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7306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306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侧行通信的方法及装置,有助于侧行通信系统中的两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基于侧行链路进行初始波束配对。该方法包括:第一终端设备通过第一发射波束发送第一侧行信号,所述第一侧行信号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进行初始波束配对或者侧行链路建立;其中,所述第一侧行信号与第一信息关联,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的一种或多种信息: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ID;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ID;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所在的终端设备组的ID;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业务的优先级。

Description

用于侧行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并且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侧行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频率较高的频段(例如,毫米波频带)进行通信时,网络设备可以基于大规模的天线阵列,通过波束扫描实现系统覆盖。波束扫描需要一定的时空资源,且功耗较大。因此,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通过波束配对来确定最佳的收发波束对,以用于上行/下行链路传输。
在侧行通信系统中,终端设备如何基于侧行链路进行波束配对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侧行通信的方法及装置。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各个方面进行介绍。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侧行通信的方法,包括:第一终端设备通过第一发射波束发送第一侧行信号,所述第一侧行信号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进行初始波束配对或者侧行链路建立;其中,所述第一侧行信号与第一信息关联,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的一种或多种信息: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ID;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ID;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所在的终端设备组的ID;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业务的优先级。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用于侧行通信的方法,包括:第二终端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通过第一发射波束发送的第一侧行信号,所述第一侧行信号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进行初始波束配对或者侧行链路建立;其中,所述第一侧行信号与第一信息关联,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的一种或多种信息: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ID;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ID;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所在的终端设备组的ID;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业务的优先级。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用于侧行通信的装置,所述装置为第一终端设备,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包括:发送单元,用于通过第一发射波束发送第一侧行信号,所述第一侧行信号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进行初始波束配对或者侧行链路建立;其中,所述第一侧行信号与第一信息关联,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的一种或多种信息: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ID;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ID;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所在的终端设备组的ID;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业务的优先级。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用于侧行通信的装置,所述装置为第二终端设备,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终端设备通过第一发射波束发送的第一侧行信号,所述第一侧行信号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进行初始波束配对或者侧行链路建立;其中,所述第一侧行信号与第一信息关联,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的一种或多种信息: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ID;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ID;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所在的终端设备组的ID;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业务的优先级。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以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程序,以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调用程序,使得安装有所述芯片的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九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程序,所述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十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通过第一发射波束发送第一侧行信号,第一侧行信号通过与第一信息关联,可以实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初始波束配对或者侧行链路建立。其中,第一信息可以与第一终端设备和/或第二终端设备和/或终端设备组的标识(identity,ID)关联,从而便于两个终端设备进行波束识别。第一信息还可以与不同终端设备之间的业务优先级关联,从而便于第二终端设备及时与业务优先级较高的发送终端进行初始波束配对或者侧行链路建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应用的无线通信系统。
图2为NR-V2X的通信示例图。
图3为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分别进行波束扫描的示意图。
图4为多个发送终端设备对应一个接收终端设备的波束扫描的示意图。
图5为终端设备进行周期性发射波束扫描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侧行通信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方法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图6所示方法中发射波束与侧行信号的一种可能的映射关系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侧行通信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用于侧行通信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针对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无线通信系统100的系统架构示例图。该无线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网络设备110和终端设备121~129。网络设备110可以为特定的地理区域提供通信覆盖,并且可以与位于该覆盖区域内的终端进行通信。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可以通过侧行链路(sidelink,SL)进行通信。侧行链路通信也可称为邻近服务(proximity services,ProSe)通信、单边通信、旁链通信、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通信等。
或者说,终端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通过侧行链路传输侧行数据。其中侧行数据可以包括数据和/或控制信令。在一些实现方式中,侧行数据例如可以是物理侧行控制信道(physical sidelink control channel,PSCCH)、物理侧行共享信道(physical sidelinkshared channel,PSSCH)、PSCCH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PSSCH DMRS、物理侧行反馈信道(physical sidelink feedback channel,PSFCH)等。
下文结合图1介绍几种常见的侧行链路通信场景。在侧行链路通信中,根据侧行链路中的终端设备是否处于网络设备的覆盖范围内,可以分为3种场景。场景1,终端设备在网络设备的覆盖范围内进行侧行链路通信。场景2,部分终端设备在网络设备的覆盖范围内进行侧行链路通信。场景3,终端设备在网络设备的覆盖范围外进行侧行链路通信。
如图1所示,在场景1中,终端设备121~122可以通过侧行链路通信,且终端设备121~122都在网络设备110的覆盖范围内,或者说,终端设备121~122均处于同一网络设备110的覆盖范围内。在这种场景中,网络设备110可以向终端设备121~122发送配置信令,相应地,终端设备121~122基于配置信令通过侧行链路进行通信。
如图1所示,在场景2中,终端设备123~124可以通过侧行链路通信,且终端设备123在网络设备110的覆盖范围内,终端设备124在网络设备110的覆盖范围之外。在这种场景中,终端设备123接收到网络设备110的配置信息,并基于配置信令的配置通过侧行链路进行通信。但是对于终端设备124而言,由于终端设备124位于网络设备110的覆盖范围之外,无法接收到网络设备110的配置信息,此时,终端设备124可以根据预配置(pre-configuration)的配置信息和/或位于覆盖范围内的终端设备123发送的配置信息,获取侧行链路通信的配置,以便基于获取的配置与终端设备123通过侧行链路进行通信。
在一些情况下,终端设备123可以通过物理侧行广播信道(physical sidelinkbroadcast channel,PSBCH)向终端设备124发送上述配置信息,以配置终端设备124通过侧行链路进行通信。
如图1所示,在场景3中,终端设备125~129都位于网络设备110的覆盖范围之外,无法与网络设备110进行通信。在这种情况下,终端设备都可以基于预配置信息进行侧行链路通信。
在一些情况下,位于网络设备覆盖范围之外的终端设备127~129可以组成一个通信组,通信组内的终端设备127~129可以相互通信。另外,通信组内的终端设备127可以作为中央控制节点,又称为组头终端(cluster header,CH),相应地,其他通信组内的终端设备可以称为“组成员”。
作为CH的终端设备127可以具有以下一种或多种功能:负责通信组的建立;组成员的加入、离开;进行资源协调,为组成员分配侧行传输资源,接收组成员的侧行反馈信息;与其他通信组进行资源协调等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图1示例性地示出了一个网络设备和多个终端设备,可选地,该无线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多个网络设备并且每个网络设备的覆盖范围内可以包括其它数量的终端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该无线通信系统100还可以包括网络控制器、移动管理实体等其他网络实体,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第五代(5thgeneration,5G)系统或新无线(new radio,NR)系统、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division duplex,TDD)等。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应用于未来的通信系统,如第六代移动通信系统,又如卫星通信系统,等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可以用于连接人、物和机,例如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车载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设备、车辆、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remote medical surgery)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可选地,终端设备可以用于充当基站。例如,终端设备可以充当调度实体,其在车联网(vehicle-to-everything,V2X)或D2D等中的终端设备之间提供侧行链路信号。比如,蜂窝电话和汽车利用侧行数据彼此通信。蜂窝电话和智能家居设备之间通信,而无需通过基站中继通信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可以是用于与终端设备通信的设备,该网络设备也可以称为接入网设备或无线接入网设备,如网络设备可以是基站。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可以是指将终端设备接入到无线网络的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节点(或设备)。基站可以广义的覆盖如下中的各种名称,或与如下名称进行替换,比如:节点B(NodeB)、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B,eNB)、下一代基站(next generation NodeB,gNB)、中继站、传输点(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point,TRP)、发射点(transmittingpoint,TP)、接入点(access point,AP)、主站MeNB、辅站SeNB、多制式无线(MSR)节点、家庭基站、网络控制器、接入节点、无线节点、传输节点、收发节点、基带单元(base band unit,BBU)、射频拉远单元(Remote Radio Unit,RRU)、有源天线单元(active antenna unit,AAU)、射频头(remote radio head,RRH)、中心单元(central unit,CU)、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定位节点等。基站可以是宏基站、微基站、中继节点、施主节点或类似物,或其组合。基站还可以指用于设置于前述设备或装置内的通信模块、调制解调器或芯片。基站还可以是移动交换中心以及D2D、V2X、机器到机器(machine-to-machine,M2M)通信中承担基站功能的设备、6G网络中的网络侧设备、未来的通信系统中承担基站功能的设备等。基站可以支持相同或不同接入技术的网络。本申请的实施例对网络设备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
基站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移动的。例如,直升机或无人机可以被配置成充当移动基站,一个或多个小区可以根据该移动基站的位置移动。在其他示例中,直升机或无人机可以被配置成用作与另一基站通信的设备。
在一些部署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可以是指CU或者DU,或者,网络设备包括CU和DU。gNB还可以包括AAU。
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还可以部署在空中的飞机、气球和卫星上。本申请实施例中对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所处的场景不做限定。
应理解,本申请中的通信设备的全部或部分功能也可以通过在硬件上运行的软件功能来实现,或者通过平台(例如云平台)上实例化的虚拟化功能来实现。
为了便于理解,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一些相关技术知识进行介绍。以下相关技术作为可选方案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进行任意结合,其均属于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本申请实施例包括以下内容中的至少部分内容。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通信系统对数据传输速度、连接数量和覆盖的要求越来越高。例如,5G移动标准要求基于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更大的连接数量和更好的覆盖进行改进,以为数万用户中的每一个提供每秒几十兆比特的数据速率。
某些无线通信网络(例如,5G或者后续技术演进),可以支持在非常高甚至是极高频率(extra high frequency,EHF)带的操作。这些频率较高的频段(frequency range,FR)包括毫米波(mmW)频带。通常地,这些频段对应1mm至10mm的波长,或者是30GHz至300GHz的频率范围。例如,5G系统中的FR2对应的频率范围为24.25~52.6GHz。
这些高频频段用于通信时,可以支持非常高的吞吐量。但是,高频发生的显著传播损耗,是这些非常高或者极高频率进行无线通信的挑战之一。例如,在毫米波频带,传播损耗可能很严重。
为了降低传播损耗,可以通过大规模的天线阵列进行波束(beam)发送。大量密集分布的天线单元提高了数字波束赋形的复杂度和成本,通信设备通常基于大规模的天线阵列在模拟域进行波束赋形。模拟波束赋形生成的波束在一个特定时刻的波束指向一个方向。通信设备通过波束扫描进行传输。波束扫描也称为波束扫掠。例如,网络设备可以通过扫掠在不同方向上聚焦的波束集合来向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又如,网络设备可以通过波束扫描实现系统覆盖。但是,波束扫描需要一定的时空资源,且功耗较大。也就是说,扫掠波束集合的生成和扫描在功耗方面、时间和空中资源方面都比较昂贵。
对于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来说,终端设备在网络设备的覆盖范围内时,可以通过波束配对来确定最佳的收发波束对,以用于上行/下行链路传输。波束配对也可以称为波束对齐、波束对准。例如,在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基于Uu通信接口进行的通信中,可以使用三阶段的初始波束配对过程进行初始配对。三个阶段的初始配对过程包括P1、P2和P3三个过程。
对于侧行通信系统的终端设备来说,在波束配对之前,终端设备可能不知道周围是否存在任何其他设备,或者不清楚应该在哪个发射场合进行不同的波束发射,或者不确定需要接收的参考信号。因此,对于侧行通信系统的终端设备来说,如何基于侧行链路进行波束配对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在FR2中,侧行链路如何建立波束配对以完成后续的通信,也正是R18的研究课题之一。
为了分析这个问题,首先结合图1和图2对侧行链路的通信模式进行简要的说明。
随着侧行通信技术的发展,应用侧行通信的场景越来越多。示例性地,汽车将成为5G新的重要推动力,同时还有许多用于车辆移动通信的用例。例如,在NR中提出了多种V2X场景。这些V2X场景包括车辆编队行驶、高级驾驶、扩展传感器、远程驾驶等等。
示例性地,对于乘客等用户来说,无论他们的位置和速度如何,都会期待高质量的通信连接。在相关场景下,乘客的娱乐活动将需要高并行容量和高移动性的移动宽带。
示例性地,汽车领域的另一用例还包括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仪表板。AR仪表板可以使驾驶员识别黑暗中的物体以及物体的距离信息。对于驾驶员来说,除了从前窗看到的物体外,还可以通过与AR仪表板交谈的重叠信息得到车外物体的移动信息。
示例性地,汽车领域发展的下一阶段将是遥控或自动驾驶车辆的应用。自动驾驶车辆将执行所有驾驶活动,驾驶员将只关注车辆无法识别的异常交通。例如,安全系统可以指导驾驶行为的替代路线,以便驾驶员可以更安全地驾驶,从而降低事故的危险。
无论是哪种应用场景,都会涉及多种终端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无线模块可以实现车辆之间的通信、车辆与支持基础设施之间的信息交换以及车辆与其他连接设备(例如,行人陪伴的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为了保证交通安全,终端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通常会要求超低延迟和超高可靠性。例如,自动驾驶车辆之间以及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要求非常高可靠性和非常快速的通信,从而将交通安全提高到人类无法达到的水平。
为了便于理解,以图2所示的V2X通信系统200为例,对多种终端设备之间的交互进行介绍。参见图2,终端设备201与终端设备202进行的车辆互联(vehicle-to-vehicle,V2V)通信,涉及的是车辆本身之间的信息交互。终端设备201与终端设备203~205分别进行的车辆基础设施互联(vehicle-to-infrastructure,V2I)通信、车辆网络互联(vehicle-to-network,V2N)通信、车辆行人互联(vehicle-to-pedestrian,V2P)通信,涉及的是车辆与外部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
信息交互范围的逐步扩展对通信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要求通信系统支持更高的吞吐量、更低的时延、更高的可靠性、更大的覆盖范围、更灵活的资源分配等。以V2X的发展为例,在LTE-V2X中,终端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仅支持广播(broadcast)的模式进行侧行链路通信。在NR-V2X中,可以支持广播、组播(groupcast)和单播(unicast)三种通信模式。其中,组播通信为多播通信的一种。
广播是侧行通信中最基本的通信模式。对于广播的传输模式而言,接收侧行数据的终端设备可以是作为发送端的终端设备周围的任意一个终端设备。例如,参见图1,假设终端设备125作为发送端,以广播的形式发送侧行数据,则位于终端设备125周围的终端设备121~124以及终端设备126~129都可能作为该侧行数据的接收端。
组播通信用于支持特定群组(或称通信组)内的终端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以协助完成群组内终端设备的协商与决策等。侧行链路组播分为两种传输类型。类型一是面向存在稳定连接关系的固定群组(managed group),有明确的ID信息以及组内成员的信息。类型二是面向以无连接方式构成的临时群组(connectionless group),例如是一种基于距离的动态建组的组播,需要明确指示当前业务的通信距离。
对于组播的传输方式而言,接收侧行数据的终端设备可以是一个通信组内的所有终端设备。或者,接收侧行数据的终端设备可以是在一定传输距离内的所有终端设备。例如,参见图1,对于包括终端设备127~129的通信组而言,当终端设备127以组播的方式发送侧行数据时,该通信组内的其他终端设备128~129都是接收该侧行数据的接收终端。又例如,参见图1,假设在预设范围内的终端设备包括终端设备127~129,当终端设备127以组播的方式发送侧行数据时,该预设范围内的其他终端设备128~129都是接收该侧行数据的接收终端。
单播通信可以实现两个终端设备之间的侧行链路通信。以NR-V2X为例,基于新定义的PC5接口的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可以实现终端设备到终端设备的可靠通信。示例性地,两个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建立单播链路来实现单播通信。例如,终端设备可以基于直接通信请求(direct communication request,DCR)建立单播链路。
上文介绍了侧行通信中的多种传输模式。在基于波束进行通信的侧行链路中,终端设备可以基于波束与其他终端设备进行侧行传输。例如,两个终端设备之间可以通过发射波束和接收波束进行通信。下面结合图3对终端设备之间的波束通信进行简要介绍。
参见图3,终端设备310通过三个接收波束进行数据接收(receive,RX),终端设备320通过三个发射波束进行数据发送(transmit,TX)。其中,三个发射波束分别为TX1、TX2和TX3,三个接收波束分别为RX1、RX2和RX3。
如图3所示,终端设备310和终端设备320基于波束进行通信时,会分别进行发射波束扫描和接收波束扫描。由前文可知,波束扫描需要较大的功耗和较昂贵的时空资源。因此,在侧行通信系统中,终端设备需要基于侧行链路进行波束配对,以与其他终端设备建立相关的单播或者多播链路。不管是单播链路的建立,还是组播或广播链路的建立,仅仅通过接收端或发送端的终端设备都是无法执行波束配对的。
示例性地,两个终端设备执行初始波束配对的过程可以是在单播链路建立之前,也可以是在单播链路建立之后。下面以初始波束配对在单播链路建立之前执行为例进行说明。
在单播链路建立之前执行初始波束配对的过程,即,首先对初始波束进行配对,并且通过配对的波束建立单播链路。执行该初始波束配对的关键目标是使得终端设备可以利用配对的波束来建立单播链路。通过执行初始波束配对,可以使得第一终端设备与更远的其他终端设备建立单播链路,从而满足更多的业务需求或者更高级的商业用例需求。
另一方面,在单播链路建立之前执行初始波束配对,还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由于没有建立单播链路,终端设备可能会基于DCR执行初始波束配对。例如,发送端的终端设备可能需要基于发送DCR消息的所有波束进行多次发射波束扫描,以便启动与预期的终端设备的单播链路的建立过程。由于DCR通常承载在PSSCH上,因此,发送端终端设备可能需要通过多个PSSCH的传输来建立单播链路,从而导致时频资源的低效利用。
如果没有在单播链路建立之前发生的初始波束配对过程,终端设备可能无法为所需的信息交换确定适当的波束对,也就不能保证基本的通信范围。
当然,不管是在单播链路建立之前进行初始波束配对,还是在单播链路建立之后进行初始波束配对,终端设备都需要预先确定与波束发射、接收相关的资源。例如,对于SLFR2,需要指定初始波束配对过程,以便于终端设备确定发射资源和接收资源。
在波束配对之前,终端设备可能不知道周围是否存在任何其他设备,或者不清楚应该在哪个发射场合进行不同的波束发射,或者不确定接收的参考信号。这意味着用于初始波束配对的参考信号(reference signal,RS)的信息是需要(预先)配置的。对应不同波束的参考信号传输应该在(预先)配置的资源上,以便于接收端的终端设备可以进行监测。
另外,在波束配对期间,接收端的终端设备还可能面临无法确定接收到的波束来自哪个终端设备的问题。也就是说,终端设备无法确定接收到的多个波束分别来自哪个终端设备。对于波束配对来说,接收端能够区分接收到的多个波束是来自单个发送端还是来自多个发送端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终端设备无法区分接收到的波束来自哪里,终端设备不能确定哪一个是最优波束,也就无法基于接收到的波束进行波束配对。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结合图图4对终端设备之间的波束通信以及波束配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介绍。图4是一个接收端终端设备与多个发送端终端设备进行波束通信的示意图。
参见图4,终端设备410通过三个接收波束进行数据接收,三个接收波束分别为RX1、RX2和RX3。发送端的终端设备包括三个,分别为终端设备420、终端设备430和终端设备440。如图4所示,发送端的三个终端设备可能分别通过三个发送波束(TX)进行相同信号的发送。例如,三个终端设备可能均发送基于相同同步源的同步信号。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终端设备410无法识别不同发送端的终端设备,终端设备410发送的波束报告可能出现问题。例如,在终端设备410应该分别向终端设备420~终端设备440发送报告波束的情况下,终端设备410可能仅向终端设备440发送报告波束,而不向终端设备420和终端设备460报告。
上文结合图3和图4介绍了多个终端设备之间进行波束配对的问题。对于初始波束配对,发送端终端设备通过发送参考信号来进行波束配对。用于初始波束配对的参考信号可以是多种类型的。示例性地,用于初始波束配对的参考信号可以是信道状态信息的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CSI-RS)或者类似于CSI-RS的同步信号。类似CSI-RS的同步信号例如是主同步信号块(primary synchronisation signal,PSS),和/或,辅同步信号块(secondary synchronisation signal,SSS)。示例性地,用于初始波束配对的参考信号可以是侧行同步信号块(sidelink-synchronization signalblock,S-SSB)。
在侧行通信的初始波束配对中,具有不同波束的参考信号(RS)传输必须在(预先)配置的资源上,使得接收端终端设备可以使用不同接收波束的模式来监测传输。示例性地,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使用专用SL资源池来(预)配置不同波束的资源。例如,该资源池可以为具有不同波束的RS传输配置特定的时间/频率资源。
另外,对于初始波束配对,参考信号的周期性传输对于接收端的终端设备确定用于接收的预期资源至关重要。以S-SSB为例,发送端的终端设备为具有不同波束方向的S-SSB(预)配置了周期性传输资源。但是,接收端的终端设备不能接收来自发送终端设备的每个波束,并且没有关于波束扫描何时开始或波束扫描何时结束的信息,在这种场景下,接收端的终端设备可能错过期望的接收时机。因此,周期性的信号传输可以更便于接收端的终端设备确定合适的接收时机。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以S-SSB用于初始波束配对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S-SSB也可以表示侧行同步信号/物理侧行广播信道信号块(sidelinksynchronisation signal and PSBCH block)。例如,NR V2X的侧行同步信号主要包括侧行主同步信号块(sidelink-PSS,S-PSS)、侧行辅同步信号块(sidelink-SSS,S-SSS),并结合PSBCH以块格式构成S-SSB。
S-SSB为侧行通信系统中用于同步的相关信息。其中,长度为127的M序列可以用于S-PSS,长度为127的戈尔德(gold)序列可以用于S-SSS。示例性地,终端设备可以将S-PSS用于初始信号检测并且用于同步获取。示例性地,终端设备可以将S-PSS和S-SSS用于获取详细的同步并且用于检测同步信号ID。
在波束赋形过程中,可以支持S-SSB周期内的多个S-SSB传输。例如,在版本16(release 16,Rel-16)中,终端设备可以在资源池之外以160ms的周期发送S-SSB。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结合图5,对终端设备基于S-SSB的周期性波束扫描进行示例性说明。
参见图5,在时间轴上,终端设备基于周期510对应的时间间隔进行发射波束扫描。图5中的每次发射波束扫描包括4个发射波束,可以分别指向4个不同的方向。不同方向的4个波束可以用于对S-SSB进行重复传输。
Rel-16还规定了一个S-SSB周期内支持重复传输的S-SSB的数量。为了保持S-SSB配置的灵活性,在一个周期内S-SSB的数量是可配置的,具体一个周期内S-SSB的数量配置方案可以参见表1。
表1
由表1可知,对于FR2,一个周期内支持最多传输64个S-SSB,因此需要指示在一个周期内传输的多个S-SSB所占用的时域资源。
对于初始波束配对,尤其是在SL FR2中,S-SSB还需通过资源池外的(预)配置资源定期传输,以实现波束管理。基于用于S-SSB传输的专用资源集,终端设备不需要再动态分配传输S-SSB的资源,也就不会影响波束配对的过程。
上文结合图3至图5介绍了在侧行通信中进行初始波束配对的资源配置。多个终端设备可以在专用SL资源池或者预配置的资源池中发送用于发射波束扫描的RS。为了进行初始波束配对,用于发射波束扫描的RS传输的专用SL资源池应当在时间/频率上具有多个候选资源和用于RS传输的多个候选序列。终端设备可以从候选资源/序列中选择/确定用于发射波束扫描的RS传输的资源/序列。
但是,在(预)配置的情况下,专用SL资源池中的资源信息对于同一资源池中的多个终端设备来说是公共的。如果任何终端设备都可以是接收端终端设备,则可能导致这些终端设备产生测量RS和报告发射波束的不必要功耗。
进一步地,专用资源池中的资源信息也可能导致来自不同终端设备的参考信号传输之间的资源冲突。或者,当多个发送端终端设备都需要与同一个终端设备进行波束配对或建立单播链路时,来自不同终端设备的发射波束也可能会对接收端的终端设备造成干扰。
另外,如果两个终端设备不在同一个网络设备(例如,基站)的覆盖区域内,两个终端设备如何进行识别和同步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用于侧行通信的方法。该方法将用于初始波束配对的侧行信号与相关终端设备的ID和/或业务优先级进行关联,从而可以减少侧行通信系统中多个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互干扰。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结合图6对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方法进行详细地说明。
参见图6,在步骤S610,第一终端设备通过第一发射波束发送第一侧行信号。其中,第一侧行信号用于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进行初始波束配对或者侧行链路建立。
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可以为前文所述的任意两种可以进行侧行通信的终端设备。例如,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是V2X中的车,第二终端设备可以是V2X中的车、行人、或者基础设施网络。
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可以为侧行通信中需要进行数据传输的两个通信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可以是进行初始波束配对的两个通信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可以是建立单播链路的两个通信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可以是进行波束对管理的两个通信设备。
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可以位于相同网络覆盖的范围内,也可以分别位于不同网络覆盖的范围内,还可以一个位于网络覆盖范围之内、一个位于网络覆盖范围之外,还可以均位于网络覆盖范围之外。示例性地,位于网络覆盖范围内的终端设备可以基于网络设备的配置进行侧行通信。
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可以为支持天线阵列的通信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可以基于天线阵列进行模拟波束赋形。例如,第一终端设备可以生成发射波束,并通过波束扫描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信号。发射波束也可以称为发送波束。又如,第二终端设备可以生成接收波束,通过波束扫描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可以在高频或者超高频进行无线通信。例如,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可以在FR2对应的频率范围内进行通信。
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与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进行单播通信、组播通信或广播通信。第二终端设备可以为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中的任一个。也就是说,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为源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可以为目的终端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进行的侧行链路建立可以是单播链路建立,也可以是组播或广播链路中的任一链路的建立。如前文所述,在单播通信中,第一终端设备只与一个目的终端设备建立通信;在组播或广播通信中,第一终端设备需要与多个目的终端设备进行通信。
示例性地,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为发起单播通信的源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可以为第一终端设备需要建立通信的任一终端设备。例如,第二终端设备可以是多个终端设备中除第一终端设备之外的任一终端设备。
示例性地,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为发起组播或广播通信的组头终端,第二终端设备可以为组播或广播通信中的任一组成员。例如,在V2X中,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是向其他车辆进行组播通信的车辆,第二终端设备可以是该组播通信中的其他车辆。
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侧行信号,以进行初始波束配对或者侧行链路建立。为了便于描述,后文以初始波束配对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侧行信号可以是用于初始波束配对或者侧行链路建立的任一种信号,在此不做限定。例如,第一侧行信号可以是RS,也可以是侧行同步信号。
示例性地,第一侧行信号可以是S-SSB。S-SSB可以包括S-PSS、S-SSS以及PSBCH。
示例性地,第一侧行信号可以是S-PSS和S-SSS。例如,第一侧行信号可以是仅包括S-PSS和S-SSS的S-SSB。也就是说,S-PSS和S-SSS是独立于PSBCH的同步序列。
示例性地,第一侧行信号可以是侧行CSI-RS。
示例性地,第一侧行信号可以是DMRS。
第一侧行信号用于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进行初始波束配对,也就是说,第一侧行信号与第二终端设备对应。接收到第一发射波束的多个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侧行信号确定是否与第一终端设备进行初始波束配对。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多个侧行信号分别与多个终端设备进行初始波束配对或者侧行链路建立。该多个终端设备可以是第一终端设备需要通信的多个目的终端设备。该多个侧行信号包括第一侧行信号,多个终端设备包括与第一侧行信号对应的第二终端设备。因此,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为不同的目的终端设备发送不同的侧行信号。
作为一个示例,侧行信号为S-SSB时,S-SSB的索引可以与终端设备的ID对应。例如,UE1的ID对应S-SSB(0),UE2的ID对应S-SSB(1),UE3的ID对应S-SSB(2),以此类推。
示例性地,多个侧行信号可以分别与多个终端设备一一对应。示例性地,多个侧行信号可以与多个终端设备的部分终端设备对应。
示例性地,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侧行信号时,可以根据不同侧行信号与不同终端设备的对应关系确定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侧行信号。作为一个实现方式,侧行信号为S-SSB时,不同的S-SSB对应不同的目的终端设备,第一侧行信号是多个S-SSB中与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S-SSB。
第一终端设备通过第一发射波束发送第一侧行信号,也就是说,第一发射波束与第一侧行信号对应。进一步地,不同的侧行信号对应不同的目的终端设备,因此,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在不同的发射波束上发送信息给不同的目的终端设备。
第一发射波束可以是多个发射波束中的一个或多个波束,在此不做限定。多个发射波束可以用于发送多个侧行信号。示例性地,多个发射波束可以是第一终端设备在一个波束扫描周期内的多个发射波束。示例性地,多个发射波束可以是第一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间段内的多个发射波束。第一时间段可以是一个波束扫描周期,也可以根据波束扫描周期确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时间段可以是以下的一种:多个连续子帧、一个子帧、多个连续时隙以及一个时隙。例如,第一时间段可以是多个连续子帧。当侧行信号为S-SSB时,第一时间段的时间长度可以等于一个S-SSB的周期。又如,第一时间段可以是一个子帧或者多个连续时隙。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一个子帧内为多个目的终端设备分配不同的S-SSB。
示例性地,第一终端设备在一个波束扫描周期内的多个发射波束可以分别与多个侧行信号和/或多个目的终端设备对应,从而便于第一终端设备进行合理地波束配置。
示例性地,第一终端设备通过发射波束发送侧行信号时,可以根据不同发射波束与不同侧行信号的对应关系确定发送第一侧行信号的第一发射波束。例如,目的终端设备的ID与S-SSB的序列相关,也与波束发送时隙内S-SSB的位置相关联。其中,不同位置的S-SSB将对应不同的发射波束。
示例性地,第一发射波束可以是多个发射波束中的一个波束,以便于第一终端设备通过多个发射波束分别向多个终端设备发送侧行信号。例如,第一发射波束是波束扫描一轮的四个发射波束中的之一,四个发射波束可以分别对应四个终端设备。又如,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为每个S-SSB的波束分配一个终端设备的ID,确保每一个目的终端设备对应一个波束。通过这种配置方式,一方面可以使得目的终端设备快速与源终端设备建立连接,一方面可以减少或者避免在专有的资源集里发生资源冲突。
示例性地,第一发射波束可以是多个发射波束中的多个波束,以便于终端设备更灵活地调整用于波束配对的波束配置。例如,第一终端设备需要与第二终端设备执行紧急的通信业务时,可以通过多个波束发送第一侧行信号,以尽快与第二终端设备建立通信。
示例性地,第一发射波束为第一时间段内的多个发射波束中的至少一个波束。多个发射波束用于第一终端设备发送包括第一侧行信号的多个侧行信号时,多个侧行信号可以与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多个终端设备一一对应。
示例性地,为了给多个目的终端设备分配相应的侧行信号,第一时间段内的符号可以尽量用于承载侧行信号。例如,第一时间段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时隙。至少一个时隙中的任一时隙可以包括多个符号。在任一时隙的多个符号中,第一个符号可以用于承载自动增益控制(automatic gain control,AGC),除第一个符号之外的其他符号可以用于承载至少一个保护间隔(GAP)和多个侧行信号。
示例性地,在第一时间段内,当侧行信号的数量大于第一终端设备需要通信的多个终端设备的数量时,多个终端设备中的任一终端设备可以对应至少一个侧行信号。任一终端设备对应的至少一个侧行信号在第一时间段内的位置索引可以根据以下的一种或多种信息确定:多个终端设备的数量;任一终端设备的ID;多个侧行信号在第一时间段内的数量;多个侧行信号在第一时间段内的位置信息,后文将结合公式进行具体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第一发射波束的多个发射波束可以是周期性发送多个侧行信号。例如,侧行信号为S-SSB时,在一个S-SSB周期内,第一终端设备可以生成多个发射波束发送多个侧行信号。多个发射波束可以基于重复周期进行周期性波束扫描。第一发射波束可以是该周期性发送的多个发射波束中的一个或多个波束。
示例性地,在一个S-SSB周期内可以进行多个S-SSB的周期性发送。若干个S-SSB中的每个S-SSB都可以对应一个波束扫描的方向。也就是说,每个波束扫描方向都会有一个S-SSB。S-SSB周期可以通过网络设备的协助配给第一终端设备,也可以由第一终端设备自行设定,还可以由第二终端设备可以按照默认的周期(例如,160ms)搜索S-SSB。S-SSB传输的专用资源集也是(预)配置好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第一发射波束的多个发射波束可以非周期性地发送多个侧行信号,从而避免不必要的侧行信号传输并减轻资源拥塞。示例性地,用于初始波束配对的侧行信号可以在激活和去激活的情况下半持久地发送。作为一个示例,如果发送端的终端设备(例如,UE)不想触发单播链路建立或者已经为单播链路对波束进行了配对,则该终端设备不需要周期性地发送用于初始波束配对的参考信号。
第一侧行信号可以与第一信息关联,以实现第一侧行信号与终端设备的对应。示例性地,对于不同的目的终端设备,第一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不同的发射波束发送不同的侧行信号,并通过第一信息向目的终端设备进行指示,从而进行更有效地侧行通信。
为了提高侧行通信效率,第一信息可以包括以下的一种或多种信息:第一终端设备的ID;第二终端设备的ID;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所在的终端设备组的ID;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业务的优先级。
在单播通信中,第一终端设备作为源终端设备,其ID也可以称为源ID(sourceID)。第二终端设备作为目的终端设备,其ID也可以称为目的ID(destination ID)。因此,单播中的第一信息可以包括源ID和/或目的ID。
在组播通信中,第二终端设备可以是终端设备组中的任一终端设备。终端设备组也可以是第一终端设备和/或第二终端设备所在的通信组。终端设备组的ID也可以称为目的组ID(destination group ID)。因此,组播中的第一信息可以包括源ID和/或目的组ID。
不管是第一终端设备还是第二终端设备,终端设备的ID(例如,UE ID)都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表示。也就是说,源ID或者目的ID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表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ID可以是与终端设备自身相关的ID。例如,终端设备的ID可以是国际移动站设备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 station equipmentidentity,IMEI),也可以是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identity,IMSI),还可以是S临时移动签约标识(S-temporary mobile subscriptionidentifier,S-TMSI)。又如,终端设备的ID可以是上述识别码转化后的ID(例如,UE ID为IMSI mod 1024)。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ID可以是终端设备在不同协议层的ID。示例性地,终端设备可以是层2(layer 2,L2)ID。每个终端设备在进行V2X PC5通信时会有一个L2 ID。例如,终端设备会自己分配L2 ID。通过L2链路传输的每一帧都包含该ID信息。
可选地,如果第一终端设备事先知道第二终端设备的L2 ID,可以使用该L2 ID作为目的ID。如果不知道,则可以使用默认ID作为目的ID。默认ID例如是ProSe标识符。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支持基于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的V2X消息时,终端设备可以自动配置一个IPv6链路作为源IP地址。该源IP地址也可以作为终端设备的ID。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行信号为用于时间和频率同步的S-SSB时,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通信时还需要考虑两个终端设备是否都在同一个网络设备的覆盖区域内。同一个网络设备覆盖区域内的多个终端设备可以在专用SL资源池中发送用于发射波束扫描的侧行信号。例如,用于发射波束扫描或RS传输的专用SL资源池在时间/频率上具有多个候选资源和用于RS传输的多个候选序列。但是,当多个终端设备位于不同网络设备的覆盖内时,专用的资源池是不一样的。
示例性地,在V2X中,在两个车辆、车辆与另一终端设备以及车辆与基础设施网络之间都可能需要进行通信。需要通信的两个终端设备可能都处于同一个基站的覆盖区域内,也可能分别处于覆盖区域内和覆盖范围之外。如果在同一个基站的覆盖区域内,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在确定其传输同步时都会选择区域内具有最高优先级的同步参考发送的同步信号。如果第一终端设备或第二终端设备位于覆盖范围之外,则终端设备首先需要与覆盖范围内的终端设备发送的侧行同步信号(sidelink synchronisation signal,SLSS)同步。其中,SLSS携带在S-SSB中。S-SSB可以包括SLSSID。SLSSID例如是发送S-SSB的终端设备从{0,1,…,335}中选择的作为同步参考时可用的物理层ID。在某些场景下,发送S-SSB的多个终端设备的ID可以参考SLSSID,并与多个SLSSID一一对应。
示例性地,当第一终端设备在某个覆盖区域内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SSB也可以用于对第二终端设备或者其他终端设备进行同步。
示例性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S-SSB时,第一终端设备的ID可以为SLSSID,或者,第一终端设备的ID可以通过SLSSID确定。例如,第一终端设备在发送S-SSB时,可以使用侧行链路同步信号源的SLSS ID的值作为第一终端设备的ID的值。又如,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将SLSSID的值进行转化,该转化值可以作为第一终端设备的ID。
示例性地,当需要通信的多个终端设备不在同一个网络设备的覆盖范围内时,为了减少不同终端设备之间的干扰,每个终端设备应该被分配一个唯一的地址码。这些地址码具有良好的随机性和互异性,从而避免了不同源终端设备和不同目的终端设备之间的干扰。作为一个示例,如果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分别对应不同的小区或者网络设备,第一终端设备的ID和第二终端设备的ID可以包括小区或者网络设备的识别信息。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地址码可以通过伪随机数生成器生成,也可以通过外部输入进行配置。例如,在侧行通信系统中,引入地址正交码为不同终端设备进行标识。第二终端设备接收到的信号后,对地址正交码进行解码,从而确定和选择想要通信的源终端设备。又如,采用扩频码或者伪随机码或者其它序列形式的地址码为不同终端设备进行标识。作为一个示例,扩频码可以分为长码和短码,其中长码用于区分不同基站之间的用户,短码用于区分同一基站内不同用户之间的信号。
对于第二终端设备所在的终端设备组,终端设备组的ID可以与第二终端设备的ID相同,也可以与第二终端设备的ID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组的ID可以由应用层或者终端设备的中间层(协议层)提供,也可以由V2X根据应用层提供的ID映射确定。也就是说,终端设备组的ID可以对应于高层ID或者从高层ID映射的ID。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组的ID可以被用于确定第二终端设备的ID。示例性地,终端设备组的ID与第二终端设备的ID对应。也就是说,终端设备组的ID可以映射到第二终端设备的ID。作为一个实施例,终端设备组的ID为高层ID或者高层ID映射的协议层ID,第二终端设备的ID为底层ID。例如,终端设备组的ID为应用层提供的高层ID,第二终端设备组的ID为该高层ID映射的物理层ID。
应理解,虽然终端设备组的ID可用于标识多播服务组,但在第一终端设备自行组织的V2X、V2V或者D2D环境中,可能难以管理或建立公共组标识符,尤其在高频波束扫描和配对中。因此,组成员里每一个终端设备的ID信息都是非常重要的。
上文介绍了如何确定第一信息关联的终端设备ID。第一侧行信号通过与第一信息关联,可以便于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进行初始波束配对或者侧行链路建立,从而提高通信效率。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信息可以包括上述多种ID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示例性地,第一信息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ID(源ID)和第二终端设备的ID(目的ID),使得源ID和目的ID同时跟侧行信号关联在一起。通过第一信息,可以确保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能够通过第一发射波束进行初始波束配对或者侧行链路链路。一方面,第一信息可以让第二终端设备明确知道第一发射波束来自第一终端设备。另一方面,第一信息也可以便于第二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来自多个终端设备的多个第一发射波束时,选择最想要连接的源终端设备,并进行直连通信。
作为一个示例,第一信息还可以包括源ID和目的(组)ID的组合信息,以便于将第一信息与第一侧行信号关联。例如,S-PSS或S-SSS可以承载该组合信息,从而向第二终端设备提供附加的信息源信息。
示例性地,第一信息可以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ID或者终端设备组的ID(目的组ID),以便于第二终端设备在多个终端设备选择出需要与自己通信的第一终端设备。基于第一信息,第一终端设备可以确定传输第一侧行信号的资源/序列。也就是说,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信息中的目的ID或者目的组ID选择第一发射波束发送第一侧行信号。
例如,传输RS的资源/序列的选择/确定可以取决于单播链路建立过程的目的(组)ID。当资源/序列依赖于目的(组)ID时,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为不同目的ID的终端设备使用不同的资源/序列进行RS的传输,从而避免或至少降低在同一SL资源池中发送侧行信号的多个终端设备之间的资源/序列冲突的概率。
又如,对于ID不同的目的终端设备,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使用不同的SSB或者侧行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序列。目的ID与S-SSB或者侧行CSI序列两者关联在一起后,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对不同的目的终端设备发送不同的S-SSB或侧行CSI序列。进一步地,通过不同目的ID,第一终端设备可以知道在哪个波束上中发送信息给哪个目的终端设备。
作为一个示例,S-SSB序列的索引对应终端设备的ID时,S-SSB的索引所占用的预留资源可以对应第二终端设备发送响应的资源。
由前文可知,第一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业务的优先级,以满足不同业务的通信需求。在资源池中,可以允许有多个源终端设备(多个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通信。当第一信息包含业务优先级时,第二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信息尽快选择出具有最高优先级的源终端设备并进行波束配对。
示例性地,侧行信号为S-SSB时,第二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信息在多个源终端设备中立即选择具有最高优先级的源终端设备发送的SLSS,并与其同步。
综上,第一信息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ID、第二终端设备的ID、业务的优先级信息或者第一终端设备ID和第二终端设备ID的组合信息,以便于第二终端设备抉择。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信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传输。示例性地,如果有侧行控制信息(sidelink control information,SCI)一起传输,可以在SCI里可以携带第一信息。示例性地,如果有PSBCH一起传输,则可以在PSBCH里添加第一信息。示例性地,第一信息还可以通过映射在符号上的S-PSS或者S-SSS来提供给目的终端设备,后文将结合序列生成方式进行具体说明。
上文结合图6介绍了终端设备之间基于波束/侧行信号与终端设备ID/业务优先级的关联进行侧行通信的方法。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结合图7进行示例性说明。图7是站在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交互的角度进行说明的。
参见图7,在步骤S710,第一终端设备通过第一发射波发送第一侧行信号。第一侧行信号与第一信息关联。
在步骤S720,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基于第一侧行信号进行初始波束配对。第二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发射波束后可以检测到第一侧行信号。根据第一侧行信号携带的第一信息,第二终端设备可以确定是否与第一终端设备进行通信。如果第二终端设备选择与第一终端设备进行通信,可以根据第一侧行信号与第一终端设备进行初始波束配对。
上文介绍了第一侧行信号关联的第一信息,第一信息如何与第一侧行信号关联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由前文可知,在发送SCI或者PSBCH的情况下,第一信息可以携带在SCI或者PSBCH中。但是,当第一侧行信号为RS、S-PSS和S-SSS时,也需要将第一信息与第一侧行信号进行关联,以减少不同终端设备之间的干扰。进一步地,将第一信息与第一侧行信号关联也可以加速终端设备之间的波束配对、提高发射波束和接收波束配对的速率。在一个共享的专用资源池中,更需要源终端设备与目的终端设备迅速波束配对后建立通信,以减少不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互干扰。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信息被用于生成第一侧行信号对应的第一序列。也就是说,在生成第一侧行信号对应的第一序列时,可以引入源ID、目的ID、业务的优先级信息或者源ID和目的ID的组合信息。例如,不同的侧行信号序列可以与不同的目的ID一一对应。
示例性地,第一信息包括源ID和目的ID时,第一信息可以与S-SSB生成新的序列。例如,第一信息可以位于新序列的前m位或者末尾m位。第二终端设备通过解读序列的前m位或者末尾m位,就可以知道该序列是否为跟自己相关的S-SSB序列。如果第二终端设备发现解读序列的前m位或者末尾m位不是自己的信息,则可以放弃读取完整的序列。
示例性地,第一信息用于生成第一侧行信号对应的第一序列时,需要对侧行信号的信息结构进行改进。例如,在使用S-SSB建立侧链单播链路之前执行初始波束配对的过程中,调整S-SSB的信息结构,以便于第二终端设备能够根据第一终端设备的S-SSB进行识别。又如,通过同步序列的不同移位,可以映射不同目的终端设备对应的业务优先级。
作为一个实施例,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用于同步的S-SSB时,S-PSS或S-SSS可以结合第一信息生成新的序列。尤其是S-SSB不包含PSBCH时,第一信息需要通过S-PSS或者S-SSS提供给目的终端设备。通常地,在一个时隙内,包含PSBCH的S-SSB会占用4个符号。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不包含PSBCH时,S-PSS和S-SSS可以各占用2个符号,也可以分别占用1个符号。
示例性地,第一信息用于生成第一侧行信号对应的第一序列时,第一信息可以用于确定第一序列的循环移位。作为一个示例,第一信息可以用于确定第一偏移量。第一序列或者第一序列中的部分序列的循环移位可以基于第一偏移量确定。
例如,第一信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ID、第二终端设备的ID以及终端设备组的ID中的至少之一时,第一偏移量可以为终端设备ID的值或者终端设备ID的转化值。
又如,第一信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ID、第二终端设备的ID以及终端设备组的ID三者中的至少之二的组合信息时,第一偏移量可以为该组合信息的对应参数。
又如,第一信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业务的优先级时,第一偏移量可以为优先级的值或者优先级的转化值。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第一侧行信号为S-SSB时,可以在S-PSS或S-SSS序列生成时引入第一信息。例如,在S-SSS序列中引入第一信息时,S-SSS可以称为第一SSS序列。也就是说,第一序列可以包括引入第一信息的第一S-SSS序列。第一S-SSS序列的循环移位可以基于第一偏移量确定。
下面以在S-SSS序列中引入第一信息为例,对S-PSS和S-SSS的序列进行说明。
可选地,S-PSS的序列可以表示为:
X(i+7)=(X(i+4)+X(i))mod2。
初始值为:[X(6) X(5) X(4) X(3) X(2) X(1) X(0)]=[1 1 1 0 1 1 0]。
可选地,第一S-SSS序列可以引入第一信息,第一S-SSS序列可以表示为:
ds―sss(n)=[1―2X0((n+m0)mod127)][1―2X1((n+m1)mod127)],
其中,Δ表示第一偏移量,Δ为正整数,
X0(i+7)=(X0(i+4)+X0(i))mod2,X1(i+7)=(X1(i+4)+X1(i))mod2。
初始值为:[X0(6) X0(5) X0(4) X0(3) X0(2) X0(1) X0(0)]=[0 0 0 0 0 0 1]。
初始值为:[X1(6) X1(5) X1(4) X1(3) X1(2) X1(1) X1(0)]=[0 0 0 0 0 0 1]。
上述第一S-SSS序列确定循环移位时,不同的Δ值可以生成不同的S-SSS序列,从而可以区分不同的终端设备或者优先级。示例性地,Δ可以表示业务优先级的高低。例如,Δ取值越大,优先级越高,反之亦然。示例性地,Δ可以表示源ID、目的ID或者源ID和目的ID的组合信息。例如,不同的Δ可以与多个目的终端设备或者源终端设备一一对应。
上文介绍了如何将第一信息引入S-SSB中,引入第一信息的S-SSB如何进行发送,以及终端设备如何在多个S-SSB中确定与自身相关的S-SSB也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下面结合图8,以侧行信号为S-SSB为例,对第一终端设备通过不同发射波束发送不同S-SSB的方法进行说明。其中,不同的S-SSB可以对应不同的目的终端设备。
由前文可知,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在一个S-SSB周期进行发射波束扫描,以与其他终端设备进行初始波束配对或侧行链路建立。该S-SSB周期可以是波束扫描周期,也就是前文所述的第一时间段。
S-SSB周期通常会包括多个子帧。在S-SSB周期长度确定的情况下,一个周期内的S-SSB的位置和数量均可以随着子载波间隔(subcarrier spacing,SCS)的不同而不同。
在一个S-SSB的波束扫描周期内,通常需要配置几个参数以确定S-SSB的分布。示例性地,这些参数具体如下:第一参数(参数1)表示时隙偏移量(offset),也就是第一个S-SSB的时隙偏移;第二参数(参数2)表示相邻两个S-SSB时隙之间的间隔,第三参数(参数3)表示一个时隙内S-SSB的数量,第四参数表示S-SSB的周期。
示例性地,S-SSB周期内配置的四个参数可以由网络设备协助配给第一终端设备,也可以由第一终端设备自行设定。
示例性地,在一个波束发射时隙里,除了AGC和GAP以外,剩余的可以都是S-SSB。例如,对于独立的S-SSB的时隙结构,除了AGC和GAP占用的符号外,其余符号都可以发送用于给目的终端设备的S-SSB。又如,在一个时隙结构内,第一个符号位是AGC符号位,最后一个符号位是GAP,其它的符号可以均用于发送S-SSB。
示例性地,对于组播或广播通信,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需要通信的多个目的终端设备的数量来确定目的终端设备与S-SSB之间的映射关系。例如,如果初始波束配对采用S-PSS和S-SSS,可以根据S-SSB周期内的四个配置参数,在一个周期内将所有S-SSB分配给每一个目的终端设备。
由前文可知,每个目的终端设备被分配的一个或多个S-SSB可以根据多种信息确定。这些信息可以包括需要分配的终端设备的数量,每个终端设备的ID,S-SSB的数量以及S-SSB周期内多个S-SSB的位置信息确定。其中,每个终端设备的ID可以是上文提到的多种ID中任一种对应的ID,也可以是根据其它设置确定的ID。
示例性地,S-SSB的位置信息可以包括以下的一种或多种信息:第一参数、第二参数、第三参数、第一时间段内的子帧数以及一个子帧内的时隙数量。
示例性地,当需要分配S-SSB的终端设备的数量为K(K为正整数)时,每个终端设备的ID可以映射到[0,1,…,K-1]。也就是说,K个终端设备可以基于自身ID和K值分别生成相应的映射ID,以便于第一终端设备进行S-SSB的分配。
作为一个示例,K个终端设备中任一终端设备的映射ID可以表示为UE′ID。其中,UE′ID∈[0,1,…,K―1]。
作为一个示例,为了充分利用第一时间段或者S-SSB周期内的S-SSB资源,每一个终端设备可以被配置同样重复次数的S-SSB。例如,重复的次数可以为R,也就是说每一个终端设备被配置R个S-SSB。
例如,K个终端设备中任一终端设备对应的S-SSB的数量R可以表示为:
其中,表示向下取整,L表示第一时间段(例如,S-SSB周期)内包含S-SSB的时隙数,/>X表示一个子帧内的时隙数量,N表示第一时间段内的子帧数,P1表示第一参数,P2表示第二参数,P3表示第三参数。
作为一个示例,当一个时隙内的第一个符号位是AGC,最后一个符号位是GAP时,每一个含有S-SSB的时隙最多可以配置的S-SSB的数量M可以表示为:
其中,Q表示一个时隙内的符号数量,γ表示一个S-SSB在一个时隙内占用的符号数。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以第一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间段内向K个终端设备发送S-SSB为例,对K个终端设备中任一终端设备对应的S-SSB的位置索引进行说明。其中,第一时间段可以包括多个时隙。
当K个终端设备中映射ID为UE′ID的终端设备对应R个S-SSB时,该终端设备对应的第i个S-SSB所在的时隙可以表示为:
其中,i为0到R-1的自然数。
进一步地,时隙中的第一个符号位为AGC时,映射ID为UE′ID的终端设备对应的第i个S-SSB所在的符号位置可以表示为:/>
基于上述位置公式,每一个终端设备能够根据自身的ID信息,迅速找到所对应的S-SSB序列索引位置以及相应的发射波束。
为了便于理解,结合图8的例子进行示例性说明。应理解,图8仅是对S-SSB的一种可能的分布方式进行了示意,并不代表全部的示例。
参见图8,一个S-SSB周期包括N个子帧,分别是子帧0、子帧1、……、子帧N-1。每个子帧包括4个时隙。因此,X值为4。在该S-SSB周期内有两种时隙,分别是时隙810和时隙820。时隙810为不用发送S-SSB的时隙,时隙820为用于发送S-SSB的时隙。图8中的多个时隙820分别用不同的图案进行填充,以表示每个时隙820中发送的S-SSB可能是不同的。
在图8中,参数1和参数2可以确定一个周期内的S-SSB分布情况。如图8所示,参数1可以表示一个周期内第一个时隙820的时隙偏移。参数2可以表示相邻两个时隙820之间的时隙间隔。由图8可知,P1值为3,P2值为3。
继续参见8,在每一个时隙820中,包括12个符号821。如果图8所示,时隙820中的第一个符号821用于承载AGC,第二个到第五个符号821用于承载S-SSB0,第八个到第十一个符号821用于承载S-SSB1,其他的符号821用于承载GAP。在图8所示的时隙820中,P3值为2,γ值为4。
进一步地,S-SSB0通过发射波束830进行发送,S-SSB1通过发射波束840进行发送。由前文可知,S-SSB0和S-SSB1可以分别对应不同的目的终端设备。第一终端设备在发送S-SSB0和S-SSB1时,还可以指示分别与S-SSB0和S-SSB1相关联的第一信息,以便于不同的目的终端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进行初始波束配对。
上文结合图1至图8,详细地描述了本申请的方法实施例。下面结合图9至图11,详细描述本申请的装置实施例。应理解,装置实施例的描述与方法实施例的描述相互对应,因此,未详细描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前面方法实施例。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用于侧行通信的装置的示意性框图。该装置900可以为上文描述的任意一种第一终端设备。图9所示的装置900包括发送单元910。
发送单元910,可用于通过第一发射波束发送第一侧行信号,第一侧行信号用于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进行初始波束配对;其中,第一侧行信号与第一信息关联,第一信息包括以下的一种或多种信息:第一终端设备的ID;第二终端设备的ID;第二终端设备所在的终端设备组的ID;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业务的优先级。
可选地,第二终端设备为终端设备组中的任一终端设备,终端设备组的ID被用于确定第二终端设备的ID。
可选地,终端设备组的ID与第二终端设备的ID对应,终端设备组的ID为高层ID或者高层ID映射的协议层ID,第二终端设备的ID为底层ID。
可选地,第一侧行信号为S-SSB,S-SSB包括SLSSID,第一终端设备的ID为SLSSID或者通过SLSS ID确定。
可选地,如果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分别对应不同的小区或者网络设备,第一终端设备的ID和第二终端设备的ID包括小区或者网络设备的识别信息。
可选地,第一信息被用于生成第一侧行信号对应的第一序列。
可选地,第一侧行信号包括S-SSS,第一序列包括第一S-SSS序列,第一S-SSS序列的循环移位基于第一偏移量确定,第一偏移量根据第一信息确定。
可选地,第一发射波束为第一时间段内的多个发射波束中的至少一个波束,多个发射波束用于第一终端设备发送包括第一侧行信号的多个侧行信号,多个侧行信号与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多个终端设备一一对应。
可选地,第一时间段为以下的一种:多个连续子帧、一个子帧、多个连续时隙以及一个时隙。
可选地,第一时间段包括至少一个时隙,至少一个时隙中的任一时隙包括多个符号,多个符号中的第一个符号用于承载AGC,多个符号中除第一个符号之外的其他符号用于承载至少一个GAP和多个侧行信号。
可选地,多个终端设备中的任一终端设备对应至少一个侧行信号,任一终端设备对应的至少一个侧行信号在第一时间段内的位置索引根据以下的一种或多种信息确定:多个终端设备的数量;任一终端设备的ID;多个侧行信号在第一时间段内的数量;多个侧行信号在第一时间段内的位置信息。
可选地,第一时间段是多个连续子帧,多个侧行信号为多个S-SSB,位置信息包括以下的一种或多种信息:第一参数,第一参数用于指示第一时间段内第一个S-SSB的时隙偏移;第二参数,第二参数用于指示第一时间段内相邻两个S-SSB之间的时隙间隔;第三参数,第三参数用于指示一个时隙内的S-SSB的数量;第一时间段内的子帧数;一个子帧内的时隙数量。
可选地,第一时间段内的多个发射波束用于第一终端设备向K个终端设备发送S-SSB,K为正整数,K个终端设备中任一终端设备对应的S-SSB的数量R为:
其中,表示向下取整,/>X表示一个子帧内的时隙数量,N表示第一时间段内的子帧数,P1表示第一参数,P2表示第二参数,P3表示第三参数。
可选地,第一时间段内的多个发射波束用于第一终端设备向K个终端设备发送S-SSB,第一时间段内包括多个时隙,K个终端设备中映射ID为UE′ID的终端设备对应R个S-SSB,映射ID为IE′ID的终端设备对应的第i个S-SSB所在的时隙为:
其中,i为0到R-1的自然数,UE′ID∈[0,1,…,K―1]。
可选地,第一时间段内的一个时隙包括多个符号,映射ID为UE′ID的终端设备对应的第i个S-SSB所在的符号位置为:
其中,γ表示一个S-SSB在一个时隙内占用的符号数。
可选地,第一侧行信号为以下的一种或多种:S-SSB、S-PSS和S-SSS、侧行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解调参考信号。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另一用于侧行通信的装置的示意性框图。该装置1000可以为上文描述的任意一种第二终端设备。图10所示的装置1000包括接收单元1010。
接收单元1010,可用于接收第一终端设备通过第一发射波束发送的第一侧行信号,第一侧行信号用于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进行初始波束配对;其中,第一侧行信号与第一信息关联,第一信息包括以下的一种或多种信息:第一终端设备的ID;第二终端设备的ID;第二终端设备所在的终端设备组的ID;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业务的优先级。
可选地,第二终端设备为终端设备组中的任一终端设备,终端设备组的ID被用于确定第二终端设备的ID。
可选地,终端设备组的ID与第二终端设备的ID对应,终端设备组的ID为高层ID或者高层ID映射的协议层ID,第二终端设备的ID为底层ID。
可选地,第一侧行信号为S-SSB,S-SSB包括SLSSID,第一终端设备的ID为SLSSID或者通过SLSS ID确定。
可选地,如果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分别对应不同的小区或者网络设备,第一终端设备的ID和第二终端设备的ID包括小区或者网络设备的识别信息。
可选地,第一信息被用于生成第一侧行信号对应的第一序列。
可选地,第一侧行信号包括S-SSS,第一序列包括第一S-SSS序列,第一S-SSS序列的循环移位基于第一偏移量确定,第一偏移量根据第一信息确定。
可选地,第一发射波束为第一时间段内的多个发射波束中的至少一个波束,多个发射波束用于第一终端设备发送包括第一侧行信号的多个侧行信号,多个侧行信号与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多个终端设备一一对应。
可选地,第一时间段为以下的一种:多个连续子帧、一个子帧、多个连续时隙以及一个时隙。
可选地,第一时间段包括至少一个时隙,至少一个时隙中的任一时隙包括多个符号,多个符号中的第一个符号用于承载AGC,多个符号中除第一个符号之外的其他符号用于承载至少一个GAP和多个侧行信号。
可选地,多个终端设备中的任一终端设备对应至少一个侧行信号,任一终端设备对应的至少一个侧行信号在第一时间段内的位置索引根据以下的一种或多种信息确定:多个终端设备的数量;任一终端设备的ID;多个侧行信号在第一时间段内的数量;多个侧行信号在第一时间段内的位置信息。
可选地,第一时间段是多个连续子帧,多个侧行信号为多个S-SSB,位置信息包括以下的一种或多种信息:第一参数,第一参数用于指示第一时间段内第一个S-SSB的时隙偏移;第二参数,第二参数用于指示第一时间段内相邻两个S-SSB之间的时隙间隔;第三参数,第三参数用于指示一个时隙内的S-SSB的数量;第一时间段内的子帧数;一个子帧内的时隙数量。
可选地,第一时间段内的多个发射波束用于第一终端设备向K个终端设备发送S-SSB,K为正整数,K个终端设备中任一终端设备对应的S-SSB的数量R为:
其中,表示向下取整,/>X表示一个子帧内的时隙数量,N表示第一时间段内的子帧数,N>1,P1表示第一参数,P2表示第二参数,P3表示第三参数。
可选地,第一时间段内的多个发射波束用于第一终端设备向K个终端设备发送S-SSB,第一时间段内包括多个时隙,K个终端设备中映射ID为UE′ID的终端设备对应R个S-SSB,映射ID为UE′ID的终端设备对应的第i个S-SSB所在的时隙为:
其中,i为0到R-1的自然数,UE′ID∈[0,1,…,K―1]。
可选地,第一时间段内的一个时隙包括多个符号,映射ID为UE′ID的终端设备对应的第i个S-SSB所在的符号位置为:
其中,γ表示一个S-SSB在一个时隙内占用的符号数。
可选地,第一侧行信号为以下的一种或多种:S-SSB、S-PSS和S-SSS、侧行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解调参考信号。
图1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图11中的虚线表示该单元或模块为可选的。该装置1100可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装置1100可以是芯片或终端设备。
装置11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110。该处理器1110可支持装置1100实现前文方法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该处理器1110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或者专用处理器。例如,该处理器可以为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者,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装置1100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1120。存储器1120上存储有程序,该程序可以被处理器1110执行,使得处理器1110执行前文方法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存储器1120可以独立于处理器1110也可以集成在处理器1110中。
装置110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1130。处理器1110可以通过收发器1130与其他设备或芯片进行通信。例如,处理器1110可以通过收发器1130与其他设备或芯片进行数据收发。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程序。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中,并且该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由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
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读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通用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中,并且该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由终端或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中,并且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由终端或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
本申请中术语“系统”和“网络”可以被可互换使用。另外,本申请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所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提到的“指示”可以是直接指示,也可以是间接指示,还可以是表示具有关联关系。举例说明,A指示B,可以表示A直接指示B,例如B可以通过A获取;也可以表示A间接指示B,例如A指示C,B可以通过C获取;还可以表示A和B之间具有关联关系。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术语“对应”可表示两者之间具有直接对应或间接对应的关系,也可以表示两者之间具有关联关系,也可以是指示与被指示、配置与被配置等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预定义”或“预配置”可以通过在设备(例如,包括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中预先保存相应的代码、表格或其他可用于指示相关信息的方式来实现,本申请对于其具体的实现方式不做限定。比如预定义可以是指协议中定义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协议”可以指通信领域的标准协议,例如可以包括LTE协议、NR协议以及应用于未来的通信系统中的相关协议,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它信息确定B。
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70)

1.一种用于侧行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通过第一发射波束发送第一侧行信号,所述第一侧行信号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进行初始波束配对或者侧行链路建立;
其中,所述第一侧行信号与第一信息关联,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的一种或多种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ID;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ID;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所在的终端设备组的ID;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业务的优先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组中的任一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组的ID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ID。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组的ID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ID对应,所述终端设备组的ID为高层ID或者高层ID映射的协议层ID,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ID为底层ID。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行信号为侧行同步信号块S-SSB,所述S-SSB包括侧行同步信号标识SLSSID,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ID为所述SLSSID或者通过所述SLSSID确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分别对应不同的小区或者网络设备,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ID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ID包括所述小区或者所述网络设备的识别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被用于生成所述第一侧行信号对应的第一序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行信号包括侧行辅同步信号S-SSS,所述第一序列包括第一S-SSS序列,所述第一S-SSS序列的循环移位基于第一偏移量确定,所述第一偏移量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射波束为第一时间段内的多个发射波束中的至少一个波束,所述多个发射波束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包括所述第一侧行信号的多个侧行信号,所述多个侧行信号与包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多个终端设备一一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间段为以下的一种:多个连续子帧、一个子帧、多个连续时隙以及一个时隙。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间段包括至少一个时隙,所述至少一个时隙中的任一时隙包括多个符号,所述多个符号中的第一个符号用于承载自动增益控制AGC,所述多个符号中除第一个符号之外的其他符号用于承载至少一个保护间隔GAP和所述多个侧行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终端设备中的任一终端设备对应至少一个侧行信号,任一终端设备对应的至少一个侧行信号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位置索引根据以下的一种或多种信息确定:
所述多个终端设备的数量;
所述任一终端设备的ID;
所述多个侧行信号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数量;
所述多个侧行信号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位置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间段是多个连续子帧,所述多个侧行信号为多个S-SSB,所述位置信息包括以下的一种或多种信息:
第一参数,所述第一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第一个S-SSB的时隙偏移;
第二参数,所述第二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相邻两个S-SSB之间的时隙间隔;
第三参数,所述第三参数用于指示一个时隙内的S-SSB的数量;
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子帧数;
一个子帧内的时隙数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多个发射波束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K个终端设备发送S-SSB,K为正整数,所述K个终端设备中任一终端设备对应的S-SSB的数量R为:
其中,表示向下取整,/>X表示一个子帧内的时隙数量,N表示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子帧数,P1表示所述第一参数,P2表示所述第二参数,P3表示所述第三参数。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多个发射波束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K个终端设备发送S-SSB,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包括多个时隙,所述K个终端设备中映射ID为UE′ID的终端设备对应R个S-SSB,所述映射ID为UE′ID的终端设备对应的第i个S-SSB所在的时隙为:
其中,i为0到R-1的自然数,UE′ID∈[0,1,…,K―1]。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一个时隙包括多个符号,所述映射ID为UE′ID的终端设备对应的第i个S-SSB所在的符号位置为:
其中,γ表示一个S-SSB在一个时隙内占用的符号数。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行信号为以下的一种或多种:S-SSB、S-PSS和S-SSS、侧行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解调参考信号。
17.一种用于侧行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终端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通过第一发射波束发送的第一侧行信号,所述第一侧行信号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进行初始波束配对或者侧行链路建立;
其中,所述第一侧行信号与第一信息关联,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的一种或多种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ID;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ID;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所在的终端设备组的ID;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业务的优先级。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组中的任一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组的ID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ID。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组的ID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ID对应,所述终端设备组的ID为高层ID或者高层ID映射的协议层ID,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ID为底层ID。
20.根据权利要求17-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行信号为侧行同步信号块S-SSB,所述S-SSB包括侧行同步信号标识SLSSID,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ID为所述SLSSID或者通过所述SLSSID确定。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分别对应不同的小区或者网络设备,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ID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ID包括所述小区或者所述网络设备的识别信息。
22.根据权利要求17-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被用于生成所述第一侧行信号对应的第一序列。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行信号包括侧行辅同步信号S-SSS,所述第一序列包括第一S-SSS序列,所述第一S-SSS序列的循环移位基于第一偏移量确定,所述第一偏移量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
24.根据权利要求17-2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射波束为第一时间段内的多个发射波束中的至少一个波束,所述多个发射波束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包括所述第一侧行信号的多个侧行信号,所述多个侧行信号与包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多个终端设备一一对应。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间段为以下的一种:多个连续子帧、一个子帧、多个连续时隙以及一个时隙。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间段包括至少一个时隙,所述至少一个时隙中的任一时隙包括多个符号,所述多个符号中的第一个符号用于承载自动增益控制AGC,所述多个符号中除第一个符号之外的其他符号用于承载至少一个保护间隔GAP和所述多个侧行信号。
27.根据权利要求24或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终端设备中的任一终端设备对应至少一个侧行信号,任一终端设备对应的至少一个侧行信号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位置索引根据以下的一种或多种信息确定:
所述多个终端设备的数量;
所述任一终端设备的ID;
所述多个侧行信号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数量;
所述多个侧行信号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位置信息。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间段是多个连续子帧,所述多个侧行信号为多个S-SSB,所述位置信息包括以下的一种或多种信息:
第一参数,所述第一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第一个S-SSB的时隙偏移;
第二参数,所述第二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相邻两个S-SSB之间的时隙间隔;
第三参数,所述第三参数用于指示一个时隙内的S-SSB的数量;
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子帧数;
一个子帧内的时隙数量。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多个发射波束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K个终端设备发送S-SSB,K为正整数,所述K个终端设备中任一终端设备对应的S-SSB的数量R为:
其中,表示向下取整,/>X表示一个子帧内的时隙数量,N表示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子帧数,P1表示所述第一参数,P2表示所述第二参数,P3表示所述第三参数。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多个发射波束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K个终端设备发送S-SSB,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包括多个时隙,所述K个终端设备中映射ID为UE′ID的终端设备对应R个S-SSB,所述映射ID为UE′ID的终端设备对应的第i个S-SSB所在的时隙为:
其中,i为0到R-1的自然数,UE′ID∈[0,1,…,K―1]。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一个时隙包括多个符号,所述映射ID为UE′ID的终端设备对应的第i个S-SSB所在的符号位置为:
其中,γ表示一个S-SSB在一个时隙内占用的符号数。
32.根据权利要求17-3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行信号为以下的一种或多种:S-SSB、S-PSS和S-SSS、侧行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解调参考信号。
33.一种用于侧行通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为第一终端设备,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通过第一发射波束发送第一侧行信号,所述第一侧行信号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进行初始波束配对或者侧行链路建立;
其中,所述第一侧行信号与第一信息关联,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的一种或多种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ID;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ID;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所在的终端设备组的ID;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业务的优先级。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组中的任一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组的ID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ID。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组的ID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ID对应,所述终端设备组的ID为高层ID或者高层ID映射的协议层ID,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ID为底层ID。
36.根据权利要求33-3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行信号为侧行同步信号块S-SSB,所述S-SSB包括侧行同步信号标识SLSSID,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ID为所述SLSSID或者通过所述SLSSID确定。
37.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分别对应不同的小区或者网络设备,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ID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ID包括所述小区或者所述网络设备的识别信息。
38.根据权利要求33-37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被用于生成所述第一侧行信号对应的第一序列。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行信号包括侧行辅同步信号S-SSS,所述第一序列包括第一S-SSS序列,所述第一S-SSS序列的循环移位基于第一偏移量确定,所述第一偏移量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
40.根据权利要求33-3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射波束为第一时间段内的多个发射波束中的至少一个波束,所述多个发射波束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包括所述第一侧行信号的多个侧行信号,所述多个侧行信号与包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多个终端设备一一对应。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间段为以下的一种:多个连续子帧、一个子帧、多个连续时隙以及一个时隙。
42.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间段包括至少一个时隙,所述至少一个时隙中的任一时隙包括多个符号,所述多个符号中的第一个符号用于承载自动增益控制AGC,所述多个符号中除第一个符号之外的其他符号用于承载至少一个保护间隔GAP和所述多个侧行信号。
43.根据权利要求40或4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终端设备中的任一终端设备对应至少一个侧行信号,任一终端设备对应的至少一个侧行信号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位置索引根据以下的一种或多种信息确定:
所述多个终端设备的数量;
所述任一终端设备的ID;
所述多个侧行信号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数量;
所述多个侧行信号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位置信息。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间段是多个连续子帧,所述多个侧行信号为多个S-SSB,所述位置信息包括以下的一种或多种信息:
第一参数,所述第一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第一个S-SSB的时隙偏移;
第二参数,所述第二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相邻两个S-SSB之间的时隙间隔;
第三参数,所述第三参数用于指示一个时隙内的S-SSB的数量;
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子帧数;
一个子帧内的时隙数量。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多个发射波束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K个终端设备发送S-SSB,K为正整数,所述K个终端设备中任一终端设备对应的S-SSB的数量R为:
其中,表示向下取整,/>X表示一个子帧内的时隙数量,N表示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子帧数,P1表示所述第一参数,P2表示所述第二参数,P3表示所述第三参数。
46.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多个发射波束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K个终端设备发送S-SSB,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包括多个时隙,所述K个终端设备中映射ID为UE′ID的终端设备对应R个S-SSB,所述映射ID为UE′ID的终端设备对应的第i个S-SSB所在的时隙为:
其中,i为0到R-1的自然数,UE′ID∈[0,1,…,K―1]。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一个时隙包括多个符号,所述映射ID为UE′ID的终端设备对应的第i个S-SSB所在的符号位置为:
其中,γ表示一个S-SSB在一个时隙内占用的符号数。
48.根据权利要求33-47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行信号为以下的一种或多种:S-SSB、S-PSS和S-SSS、侧行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解调参考信号。
49.一种用于侧行通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为第二终端设备,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终端设备通过第一发射波束发送的第一侧行信号,所述第一侧行信号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进行初始波束配对或者侧行链路建立;
其中,所述第一侧行信号与第一信息关联,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的一种或多种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ID;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ID;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所在的终端设备组的ID;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业务的优先级。
50.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组中的任一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组的ID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ID。
51.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组的ID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ID对应,所述终端设备组的ID为高层ID或者高层ID映射的协议层ID,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ID为底层ID。
52.根据权利要求49-50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行信号为侧行同步信号块S-SSB,所述S-SSB包括侧行同步信号标识SLSSID,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ID为所述SLSSID或者通过所述SLSSID确定。
53.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分别对应不同的小区或者网络设备,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ID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ID包括所述小区或者所述网络设备的识别信息。
54.根据权利要求49-5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被用于生成所述第一侧行信号对应的第一序列。
55.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行信号包括侧行辅同步信号S-SSS,所述第一序列包括第一S-SSS序列,所述第一S-SSS序列的循环移位基于第一偏移量确定,所述第一偏移量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
56.根据权利要求49-5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射波束为第一时间段内的多个发射波束中的至少一个波束,所述多个发射波束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包括所述第一侧行信号的多个侧行信号,所述多个侧行信号与包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多个终端设备一一对应。
57.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间段为以下的一种:多个连续子帧、一个子帧、多个连续时隙以及一个时隙。
58.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间段包括至少一个时隙,所述至少一个时隙中的任一时隙包括多个符号,所述多个符号中的第一个符号用于承载自动增益控制AGC,所述多个符号中除第一个符号之外的其他符号用于承载至少一个保护间隔GAP和所述多个侧行信号。
59.根据权利要求56或5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终端设备中的任一终端设备对应至少一个侧行信号,任一终端设备对应的至少一个侧行信号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位置索引根据以下的一种或多种信息确定:
所述多个终端设备的数量;
所述任一终端设备的ID;
所述多个侧行信号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数量;
所述多个侧行信号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位置信息。
60.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间段是多个连续子帧,所述多个侧行信号为多个S-SSB,所述位置信息包括以下的一种或多种信息:
第一参数,所述第一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第一个S-SSB的时隙偏移;
第二参数,所述第二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相邻两个S-SSB之间的时隙间隔;
第三参数,所述第三参数用于指示一个时隙内的S-SSB的数量;
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子帧数;
一个子帧内的时隙数量。
61.根据权利要求6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多个发射波束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K个终端设备发送S-SSB,K为正整数,所述K个终端设备中任一终端设备对应的S-SSB的数量R为:
其中,表示向下取整,/>X表示一个子帧内的时隙数量,N表示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子帧数,P1表示所述第一参数,P2表示所述第二参数,P3表示所述第三参数。
62.根据权利要求6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多个发射波束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K个终端设备发送S-SSB,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包括多个时隙,所述K个终端设备中映射ID为UE′ID的终端设备对应R个S-SSB,所述映射ID为UE′ID的终端设备对应的第i个S-SSB所在的时隙为:
其中,i为0到R-1的自然数,UE′ID∈[0,1,…,K―1]。
63.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一个时隙包括多个符号,所述映射ID为UE′ID的终端设备对应的第i个S-SSB所在的符号位置为:
其中,γ表示一个S-SSB在一个时隙内占用的符号数。
64.根据权利要求49-6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行信号为以下的一种或多种:S-SSB、S-PSS和S-SSS、侧行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解调参考信号。
65.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3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66.一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程序,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3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67.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调用程序,使得安装有所述芯片的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3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6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3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69.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程序,所述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3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70.一种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3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80012174.7A 2023-10-30 2023-10-30 用于侧行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773060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27656 2023-10-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30605A true CN117730605A (zh) 2024-03-19

Family

ID=90202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80012174.7A Pending CN117730605A (zh) 2023-10-30 2023-10-30 用于侧行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3060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54692B (zh) 覆盖范围扩展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12154677B (zh) Its频带中的模式3 v2x ue的改进保护
US9173089B2 (en) Allocation of device id in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s
WO201805929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2d communication
US1164752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dynamic resources of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nod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082965B2 (en)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nd relevant device
US1029218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lay device discovery
CN113455026B (zh) 接入方法及通信装置
WO2017198063A1 (en)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and burst transmission in a high frequency system
CN108738038B (zh) 消息处理方法及装置、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
WO2023028969A1 (zh) 通信方法及终端
CN111726770A (zh) 通信方法及其装置
CN117730605A (zh) 用于侧行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CN117598006A (zh) 用于侧行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CN117121607A (zh) 用于侧行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CN117099342A (zh) 用于侧行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CN116848789B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WO2023131342A1 (en) Method and appratus for relay node id acquisition
EP4247094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240137196A1 (en) Utilizing unused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 uplink for time division duplex operations in wireless networks
KR102160730B1 (ko) 데이터 송신 방법 및 장치
KR20230093576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이드링크로 연결된 원격단말의 경로 변경을 지원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17641384A (zh) 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6508265A (zh)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6634351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