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48107B - 线圈部件、具备其的电路基板以及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线圈部件、具备其的电路基板以及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48107B
CN109148107B CN201810620596.3A CN201810620596A CN109148107B CN 109148107 B CN109148107 B CN 109148107B CN 201810620596 A CN201810620596 A CN 201810620596A CN 109148107 B CN109148107 B CN 1091481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ing
windings
terminal electrodes
coil component
flang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2059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48107A (zh
Inventor
御子神祐
高木信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D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D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DK Corp filed Critical TD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1481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481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481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481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H01F27/292Surface mounted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23Wi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0Fastening or clamping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together; 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 H01F27/306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00Cores, Yokes, or armatures
    • H01F3/10Composite arrangements of magnetic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for manufacturing coils
    • H01F41/06Coil win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for manufacturing coils
    • H01F41/10Connecting leads to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11Printed elements for providing electric connections to or between printed circuits
    • H05K1/111Pads for surface mounting, e.g. lay-ou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18Printed circui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non-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181Printed circui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non-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associated with surface mounted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13Electrical arrang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1/0254High voltage adaptations; Electrical insulation details; Overvoltage or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 Arrangements for regulating voltages or for using plural voltag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09Shape and layout
    • H05K2201/09209Shape and layout details of conductors
    • H05K2201/09372Pads and lands
    • H05K2201/094Array of pads or lands differing from one another, e.g. in size, pitch, thickness; Using different connections on the pad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09Shape and layout
    • H05K2201/09209Shape and layout details of conductors
    • H05K2201/09372Pads and lands
    • H05K2201/09427Special relation between the location or dimension of a pad or land and the location or dimension of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10Details of components or other objects attached to or integrated in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 H05K2201/10007Types of components
    • H05K2201/1003Non-printed induct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 Coils Of Transformers For General Uses (AREA)
  •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And Magn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将耐压的降低抑制到最小限又提高绕线的连接强度并且在绕线的连接位置上难以发生偏离的线圈部件,其具备被设置于第1凸缘部(21)的端子电极(41~44)、被设置于第2凸缘部(22)的端子电极(45~47)、被卷绕于卷芯部(23)的绕线(W1~W4),绕线(W1~W4)的一端分别被连接于端子电极(41~44)中的任意一个,绕线(W1~W4)的另一端分别被连接于端子电极(45~47)中的任意一个。这样,因为4个端子电极被设置于第1凸缘部(21),所以被设置于第1凸缘部(21)的端子电极与绕线的连接强度被提高并且能够防止连接位置的偏离。另外,因为被设置于第2凸缘部(22)的端子电极的数量为3个,所以防止在第2凸缘部(22)侧的耐压的降低成为可能。

Description

线圈部件、具备其的电路基板以及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圈部件、具备该线圈部件的电路基板,特别是涉及使用了鼓形芯的线圈部件以及具备该线圈部件的电路基板。另外,本发明涉及使用了鼓形芯的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使用了鼓形芯的表面安装型线圈部件众所周知有专利文献1以及2所记载的线圈部件。就专利文献1以及2所记载的线圈部件而言所具有的结构为:3个端子电极分别被设置于一对端部,4根绕线的一端分别被连接于被设置于一个端部的3个端子电极当中的任意一个,4根绕线的另一端分别被连接于被设置于另一个端部的3个端子电极当中的任意一个。
在专利文献1以及2所记载的线圈部件中,被设置于各个凸缘部的3个端子电极当中1个端子电极是作为中心抽头(center tap)被使用,2根绕线被共同地连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10-10926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15-20161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如果将2根绕线共同地连接于1个端子电极的话则根据不同情况会有时而绕线的连接强度不够时而在绕线的连接位置上发生偏离的问题。为了解决如此问题而如果将2根绕线分别连接于不同的端子电极并且在电路基板上短接这些端子电极的话即可,但是在该情况下因为端子电极数增加所以端子电极间的距离变短,并且会有耐压降低的可能性。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既将耐压的降低抑制到最小限又提高绕线的连接强度并且在绕线的连接位置上难以发生偏离的线圈部件、具备该线圈部件的电路基板以及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
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所涉及的线圈部件的特征在于:具备:鼓形芯,包含卷芯部和被设置于在所述卷芯部的轴向上的一端的第1凸缘部以及被设置于在所述卷芯部的所述轴向上的另一端的第2凸缘部;第1、第2、第3以及第4端子电极,被设置于所述第1凸缘部;第5、第6以及第7端子电极,被设置于所述第2凸缘部;第1、第2、第3以及第4绕线,被卷绕于所述卷芯部;所述第1、第2、第3以及第4绕线的一端分别被连接于所述第1、第2、第3以及第4端子电极当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第1、第2、第3以及第4绕线的另一端分别被连接于所述第5、第6以及第7端子电极当中的任意一个。
根据本发明,因为4个端子电极被设置于第1凸缘部,所以被设置于第1凸缘部的端子电极与绕线的连接强度被提高并且能够防止连接位置的偏离。另外,因为被设置于第2凸缘部的端子电极的数量为3个,所以防止在第2凸缘部侧的耐压的降低成为可能。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第1、第2、第3以及第4端子电极在与轴向垂直的方向上依次排列,第5、第6以及第7端子电极在与轴向垂直的方向上依次排列,第1绕线的一端被连接于第1以及第2端子电极的一个,第2绕线的一端被连接于第1以及第2端子电极的另一个,第1以及第2绕线的另一端都被连接于第5端子电极。由此,充分确保第5端子电极与第6端子电极的距离就成为可能。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第3绕线的一端被连接于第3以及第4端子电极的一个,第4绕线的一端被连接于第3以及第4端子电极的另一个,第3绕线的另一端被连接于第6以及第7端子电极的一个,第4绕线的另一端被连接于第6以及第7端子电极的另一个,第1以及第3绕线和第2以及第4绕线在互相相反的方向上被卷绕。由此,构成脉冲变压器成就为可能。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由被卷绕于卷芯部的第1~第4绕线构成的绕组块包含由第1以及第3绕线构成的下层、重叠于下层被卷绕并由第2以及第4绕线构成的上层。由此,因为4根绕线被卷绕成2层所以能够减短卷芯部的长度。
在本发明中,第1以及第2凸缘部具有被连接于卷芯部的内侧面,被形成于第1凸缘部的内侧面与绕组块之间的空间也可以窄于被形成于第2凸缘部的内侧面与绕组块之间的空间。由此,在将第1凸缘部设定为开始卷绕侧并且将第2凸缘部设定为卷绕结束侧的情况下,充分确保在卷绕结束侧的余量成为可能。而且,因为在第1凸缘部设置有4个端子电极,所以能够在承受强拉伸应力的卷绕开始侧提高绕线的连接强度。
在本发明中,第1以及第2凸缘部具有位于内侧面相反侧的外侧面,第1以及第3绕线的一端的连接位置也可以比第2以及第4绕线的一端的连接位置更接近于第1凸缘部的外侧面。由此,就能够缓和由第1以及第3绕线的卷绕开始部分与卷芯部相接触而产生的应力。
在本发明中,第1以及第3绕线的另一端的连接位置也可以比第2以及第4绕线的另一端的连接位置更接近于第2凸缘部的外侧面。由此,就能够缓和由第1以及第3绕线的卷绕结束部分与卷芯部相接触而产生的应力。
本发明的一个侧面所涉及的电路基板的特征在于:具备以上所述的线圈部件、搭载有线圈部件的基板,基板具有分别被连接于第1~第7端子电极的第1~第7焊盘图形。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与以上所述的线圈部件整合在一起的基板的电路基板成为可能。
本发明的另一个侧面所涉及的电路基板的特征在于:具备以上所述的线圈部件、线圈部件被搭载的基板,基板具有第1~第6焊盘图形,第1焊盘图形被连接于第1端子电极,第2焊盘图形被连接于第2端子电极,第3焊盘图形被共同地连接于第3以及第4端子电极,第4焊盘图形被连接于第5端子电极,第5焊盘图形被连接于第6端子电极,第6焊盘图形被连接于第7端子电极。根据本发明,能够将7端子结构的本发明所涉及的线圈部件作为6端子结构来进行处理。
在本发明中,第3焊盘图形的平面尺寸也可以大于第1、第2、第5以及第6焊盘图形的平面尺寸。由此,在电路基板上更切实地短接第3以及第4端子电极就成为可能。
在本发明中,第3以及第4焊盘图形也可以具有互相相同的平面尺寸。由此,消除7端子结构的本发明所涉及的线圈部件的方向性就成为可能。
本发明所涉及的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备:准备包含卷芯部、被设置于所述卷芯部的轴向上的一端的第1凸缘部、被设置于所述卷芯部的所述轴向上的另一端的第2凸缘部的鼓形芯的工序;将在与所述轴向垂直的方向上依次排列的第1、第2、第3以及第4端子电极形成于所述第1凸缘部并且将在与所述轴向垂直的方向上依次排列的第5、第6以及第7端子电极形成于所述第2凸缘部的工序;在以将第1绕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1以及第2端子电极的一个并且将第3绕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3以及第4端子电极的一个的状态将所述第1以及第3绕线卷绕于所述鼓形芯的卷芯部之后将所述第1绕线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5端子电极并且将所述第3绕线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6以及第7端子电极的一个的工序;在以将第2绕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1以及第2端子电极的另一个并且将第4绕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3以及第4端子电极的另一个的状态将所述第2以及第4绕线卷绕于所述鼓形芯的卷芯部之后将所述第2绕线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5端子电极并且将所述第4绕线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6以及第7端子电极的另一个的工序。根据本发明,制作具有7端子结构的线圈部件就成为可能。
在本发明中,第1以及第2凸缘部具有被连接于卷芯部的内侧面、位于内侧面的相反侧的外侧面,第1以及第3绕线的一端的连接位置也可以比第2以及第4绕线的一端的连接位置更接近于第1凸缘部的外侧面。由此,就能够缓和由第1以及第3绕线的卷绕开始部分与卷芯部相接触而产生的应力。
在本发明中,第1以及第3绕线的另一端的连接位置也可以比第2以及第4绕线的另一端的连接位置更接近于第2凸缘部的外侧面。由此,就能够缓和由第1以及第3绕线的卷绕结束部分与卷芯部相接触而产生的应力。
发明效果
就这样,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既将耐压的降低抑制到最小限又提高绕线的连接强度并且在绕线的连接位置上难以发生偏离的线圈部件、具备该线圈部件的电路基板以及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A的外观的大致立体图。
图2是线圈部件10A的等效电路图。
图3是为了说明线圈部件10A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平面图。
图4是为了说明线圈部件10A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平面图。
图5是为了说明线圈部件10A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平面图。
图6是为了说明线圈部件10A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平面图。
图7(a)是表示绕线被连接于端子电极正确位置的状态的示意图,图7(b)是表示绕线被连接于端子电极的端部近旁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线圈部件10A被安装的基板50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9是表示线圈部件10A被安装的基板60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10是表示线圈部件10A被安装的基板60A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B的外观的大致立体图。
图12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B的平面图。
图13是为了说明鼓形芯20结构的大致立体图。
图14是为了说明由使连接位置向后移(set back)而产生的效果的示意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C的外观的大致立体图。
图16是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C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参照附图并就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A的外观的大致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A为脉冲变压器,如图1所示具备鼓形芯20、板状芯30、7个端子电极41~47、4根绕线W1~W4。
鼓形芯20是由卷芯部23、被设置于卷芯部23的轴向(x方向)上的一端的第1凸缘部21、被设置于卷芯部23的轴向上的另一端的第2凸缘部22构成。鼓形芯20是由铁氧体等高导磁率材料构成的块,并且具有凸缘部21,22以及卷芯部23被一体化的结构。卷芯部23的yz截面(与轴向垂直的截面)为矩形,但是角部由滚筒研磨而被倒角。还有,卷芯部23的截面为矩形的这一点并不是必须的,其他形状例如也可以是六边形和八边形等矩形以外的多边形。另外,卷芯部23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弯曲面。
第1凸缘部21具有被连接于卷芯部23的内侧面21i、位于内侧面21i相反侧的外侧面21o、在安装时与基板进行相对的底面21b、位于底面21b相反侧的上面21t。内侧面21i以及外侧面21o都构成yz面,底面21b以及上面21t构成xy面。同样,第2凸缘部22具有被连接于卷芯部23的内侧面22i、位于内侧面22i相反侧的外侧面22o、在安装时与基板进行相对的底面22b、位于底面22b相反侧的上面22t。内侧面22i以及外侧面22o都构成yz面,底面22b以及上面22t构成xy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凸缘部21的底面21b与内侧面21i之间构成被倒角的倾斜面21s。同样,第2凸缘部22的底面22b与内侧面22i之间构成被倒角的倾斜面22s。
在第1凸缘部21的上面21t以及第2凸缘部22的上面22t粘结板状芯30。板状芯30为由铁氧体等高导磁率材料构成的板状体,并与鼓形芯20一起构成闭磁路。板状芯30也可以由与鼓形芯20相同的材料构成。
如图1所示,在第1凸缘部21上设置4个端子电极41~44。端子电极41~44在y方向上依次排列,哪一个都具有覆盖底面21b和外侧面21o的L字形状。在第1端子电极41上连接第1绕线W1的一端,在第2端子电极42上连接第2绕线W2的一端,在第3端子电极43上连接第3绕线W3的一端,在第4端子电极44上连接第4绕线W4的一端。
另外,在第2凸缘部22上设置3个端子电极45~47。端子电极45~47在y方向上依次排列,哪一个都具有覆盖底面22b和外侧面22o的L字形状。在第5端子电极45上共同地连接第1以及第2绕线W1,W2的另一端,在第6端子电极46上连接第4绕线W4的另一端,在第7端子电极47上连接第3绕线W3的另一端。
端子电极41~47也可以是被粘结于鼓形芯20的端子金属件,并且也可以是使用导体浆料等从而被直接形成于鼓形芯20的端子电极。
在此,第1以及第3绕线W1,W3和第2以及第4绕线W2,W4在互相相反的方向上被卷绕。由此,如同图2所表示的电路图,构成将第1以及第2端子电极41,42设定为一对初级侧端子;将第6以及第7端子电极46,47设定为一对次级侧端子;将第5端子电极45设定为初级侧中心抽头;将第3以及第4端子电极43,44设定为次级侧中心抽头的脉冲变压器。但是,初级侧和次级侧的区别为了方便起见也可以两者相反。
构成初级侧端子的第1以及第2端子电极41,42为一对差分信号被输入或者被输出的端子。第1以及第2端子电极41,42与第1以及第2绕线W1,W2的连接关系并不限定于图1以及图2所表示的连接关系,也可以是相反。同样,构成次级侧端子的第6以及第7端子电极46,47为一对差分信号被输入或者被输出的端子。第6以及第7端子电极46,47与第3以及第4绕线W3,W4的连接关系并不限定于图1以及图2所表示的连接关系,也可以是相反。再有,第3以及第4端子电极43,44因为都是构成次级侧中心抽头的端子电极并且是互相提供相同电位的端子电极,所以第3以及第4绕线W3,W4的连接关系也可以是相反。
图3~图6是为了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A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平面图。
首先,准备鼓形芯20,在将端子电极41~44形成于第1凸缘部21并且将端子电极45~47形成于第2凸缘部22之后如图3所示将第1绕线W1的一端连接于第1端子电极41,将第3绕线W3的一端连接于第3端子电极43。具体地来说,通过以将第1以及第3绕线W1,W3配置于第1以及第3端子电极41,43的上方的状态将加热头推碰到第1以及第3绕线W1,W3,从而将第1以及第3绕线W1,W3热压接于第1以及第3端子电极41,43。通过以该状态在一个方向上使鼓形芯20旋转从而将第1以及第3绕线W1,W3卷绕于鼓形芯20的卷芯部32。在开始卷绕第1以及第3绕线W1,W3的时候有必要以在第1以及第3绕线W1,W3上不发生松弛的形式做到牵拉第1以及第3绕线W1,W3的状态并以该状态使鼓形芯20旋转。为此,在第1以及第3绕线W1,W3的接合部上变成稍强的拉伸应力进行工作。
在以规定圈数将第1以及第3绕线W1,W3卷绕于卷芯部23之后,如图4所示将第1绕线W1的另一端连接于第5端子电极45,并将第3绕线W3的另一端连接于第7端子电极47。连接方法就是以上所述的热压接法。由此,第1以及第3绕线W1,W3的卷绕作业结束,在卷芯部23上形成由第1以及第3导线W1,W3构成的下层的卷绕层。此时,下层的卷绕层优选偏向(offset)于第1凸缘部21侧进行配置。换言之,优选以被形成于第1凸缘部21的内侧面21i与下层的卷绕层之间的空间S1成为窄于被形成于第2凸缘部22的内侧面22i与下层的卷绕层之间的空间S2的形式卷绕第1以及第3绕线W1,W3。这是因为通过缩窄被形成于卷绕开始侧即第1凸缘部21侧的空间从而被缩窄下来的那部分能够用来增大被形成于卷绕结束侧即第2凸缘部22侧的空间S2并且能够充分确保卷绕作业过程中的余量。
接着,如图5所示将第2绕线W2的一端连接于第2端子电极42,并将第4绕线W4的一端连接于第4端子电极44。连接方法就是以上所述的热压接法。通过以该状态在相反方向上使鼓形芯20旋转从而将第2以及第4绕线W2,W4卷绕于鼓形芯20的卷芯部23。在开始卷绕第2以及第4绕线W2,W4的时候有必要以在第2以及第4绕线W2,W4上不发生松弛的形式做到牵拉第2以及第4绕线W2,W4的状态并以该状态使鼓形芯20旋转。为此,在第2以及第4绕线W2,W4的接合部上变成稍强的拉伸应力进行工作。
在以规定圈数将第2以及第4绕线W2,W4卷绕于卷芯部23之后,如图6所示将第2绕线W2的另一端连接于第5端子电极45,并将第4绕线W4的另一端连接于第6端子电极46。连接方法就是以上所述的热压接法。由此,第2以及第4绕线W2,W4的卷绕作业结束,在卷芯部23上将由第2以及第4导线W2,W4构成的上层的卷绕层形成于由第1以及第3绕线W1,W3构成的下层的卷绕层之上。关于上层的卷绕层也是根据与上述相同的理由优选偏向(offset)于第1凸缘部21侧进行配置。总之,优选偏向(offset)于第1凸缘部21侧来配置由下层以及上层构成的绕组块的全体。
于是,如果将板状芯30粘结于凸缘部21,22的上面21t,22t的话则完成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A。
就这样,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A因为将4个端子电极41~44设置于卷绕开始侧的第1凸缘部21,所以对于第1凸缘部21来说没有必要将多根绕线接合于一个端子电极。如果将多根绕线接合于一个端子电极的话则产生必要的CuNi合金不能够充分确保接合强度的担忧。然而,对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A来说因为不会发生由将多根绕线接合于一个端子电极而引起的接合强度降低,所以经受住绕线W1~W4的在卷绕开始时的拉伸引力成为可能。在此,对于绕线W1~W4所必要的接合强度因为构成绕线W1~W4的芯材的直径越粗则变得越大,所以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线圈部件10A在绕线W1~W4的芯材的直径粗的情况下更为有效。
另外,通过在卷绕结束侧的第2凸缘部22上设置3个端子电极45~47并且共同地将2根绕线W1,W2连接于第5端子电极45,从而就能够充分确保第5端子电极45与第6端子电极46的y方向上的距离。由此,提高初级侧与次级侧之间的耐压成为可能。
但是,在本发明中将卷绕开始侧设定为4端子结构并且将卷绕结束侧设定为3端子结构的做法并不是必须的,也可以与此正相反将卷绕开始侧设定为3端子结构并且将卷绕结束侧设定为4端子结构。如此结构在构成绕线W1~W4的绝缘覆盖层膜厚为较厚的情况下有效。这就是因为如果构成绕线W1~W4的绝缘覆盖层膜厚为较厚的话则绝缘覆盖层的残渣变得不容易蓄积于在卷绕结束时对绕线实行定位的绕线导向(wire guide)。总之,绕线导向进行正常动作的情况是如图7(a)所示,第1以及第2绕线W1,W2的另一端被连接于第5端子电极45的正确位置,另一方面又如果绝缘覆盖层的残渣蓄积于绕线导向的话则在中继线的位置上发生偏离,如图7(b)所示发生所谓2根绕线都被连接于第5端子电极45的端部近旁的现象,并且会产生使产品的可靠性降低的担忧。然而,如果将卷绕结束侧做成4端子结构的话则因为不会发生如此现象,所以解决起因于绝缘覆盖层残渣的上述问题成为可能。
接着,就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A被安装的基板作如下说明。
图8是表示线圈部件10A被安装的基板50的结构的平面图,并且表示了线圈部件10A的在搭载区域A近旁的导体图形。在图8中表示线圈部件10A被安装的情况下的端子电极41~47的位置也被表示了。对于后面要进行说明的图9以及图10来说也相同。图8所表示的基板50具有被形成于搭载区域A的7个焊盘图形51~57。这些焊盘图形51~57是分别被连接于端子电极41~47的导体图形。就这样,如果将7个焊盘图形51~57设置于基板50的搭载区域A的话则正确安装具有7个端子电极41~47的线圈部件10A成为可能。
图9是表示线圈部件10A被安装的基板60的结构的平面图,并且表示了线圈部件10A的在搭载区域A近旁的导体图形。图9所表示的基板60具有被形成于搭载区域A的6个焊盘图形61~66。在这当中焊盘61被连接于第1端子电极41,焊盘图形62被连接于第2端子电极42,焊盘图形63被共同地连接于第3以及第4端子电极43,44,焊盘图形64被连接于第5端子电极45,焊盘图形65被连接于第6端子电极46,焊盘图形66被连接于第7端子电极47。就这样如果相对于构成次级侧中心抽头的第3以及第4端子电极43,44分配一个焊盘图形63的话则能够在基板上短接第3端子电极43和第4端子电极44。另外,焊盘图形63因为被共同地连接于2个端子电极43,44,所以平面尺寸比其他焊盘图形61,62,64~66更被大型化。
图10是表示线圈部件10A被安装的基板60A的结构的平面图,并且表示了线圈部件10A的在搭载区域A近旁的导体图形。图10所表示的基板60A在焊盘图形64的平面尺寸被大型化这一点上与图9所表示的基板60不同。其他结构与图9所表示的基板60相同。就这样如果焊盘图形64被大型化的话则因为能够使线圈部件10A翻转180°来进行搭载,所以消除线圈部件10A的方向性成为可能。在此情况下,优选使焊盘图形63的平面尺寸与焊盘图形64的平面尺寸相一致。
<第2实施方式>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B的外观的大致立体图。另外,图12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B的平面图。
如图11以及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B在第1以及第3绕线W1,W3的一端的x方向上的连接位置x1与第2以及第4绕线W2,W4的一端的x方向上的连接位置x2互相不同这一点上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A不同。具体地来说,连接位置x1比连接位置x2更接近于第1凸缘部21的外侧面21o。其他结构因为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A相同,所以将相同符号标注于相同要素,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3是为了说明鼓形芯20结构的大致立体图。
如图13所示,鼓形芯20的角部都被倒角,并具有规定的倒角半径。如此倒角是通过滚筒研磨来实行的。然而,因为鼓形芯20的形状复杂所以会产生容易被滚筒研磨的部分和难以被滚筒研磨的部分,并且会有在难以被滚筒研磨的部分上倒角半径变小的情况。具体地来说,卷芯部23当中接近于第1凸缘部21的内侧面21i的第1端部区域R1或接近于第2凸缘部22的内侧面22i的第2端部区域R2由于凸缘部21,22的存在而会有所谓难以被滚筒研磨的问题。
为此,卷芯部23的yz截面(与轴向垂直的截面)虽然是角部被全体倒角的矩形,但是第1以及第2端部区域R1,R2中的倒角半径变成小于位于第1端部区域R1与第2端部区域R2之间的中央区域R0中的倒角半径。在如此情况下,直接与卷芯部23相接触的下层的绕线W1,W3所承受的应力具有在第1以及第2端部区域R1,R2中变大的倾向。特别是因为第1端部区域R1位于卷绕开始侧,并且因为被形成于第1凸缘部21的内侧面21i与下层的卷绕层之间的空间S1(参照图4)被狭窄地设定再有因为对于绕线W1,W3的卷绕开始来说被比较强地牵拉,所以第1以及第3绕线W1,W3由于与第1端部区域R1的角部相接触而会承受较强的应力。
考虑了以上所述方面,对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B来说是通过使第1以及第3绕线W1,W3的一端的连接位置x1向后移(setback)向外侧面21o侧来缓和应力。凭靠向后移(set back)的应力缓和的机理如以下所述。总之,如图14所示例如如果将第3绕线W3连接于连接位置x1(接近于外侧面21o的位置)的情况与连接于连接位置x2(接近于内侧面21i的位置)的情况相比的话则因为连接位置x1进行后移,所以与连接于连接位置x2的情况相比相对来说在第1端部区域R1的角部上进行弯曲的角度被缓和,并且在该部分上的应力被减轻。根据如此机理,如果使第1以及第3绕线W1,W3的一端的连接位置向后移(set back)的话则由与第1端部区域R1的角部相接触而引起的应力被缓和。其结果为因为绕线W1,W3的断线和绝缘覆盖层的损伤等被防止,所以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成为可能。
相对于此,因为第2以及第4绕线W2,W4位于上层的卷绕层并且基本上不与卷芯部23相直接接触,所以不会产生如第1以第3绕线W1,W3那样的应力。为此,对于第2以及第4绕线W2,W4的连接位置来说不作后移,在接近于内侧面21i的连接位置x2上实行连接。
但是,如果使绕线的连接位置向后移(set back)向外侧面侧的话则所产生的担忧为由热压接而产生的CuNi合金被形成于端子电极的垂直部分即覆盖外侧面并在z方向上进行延伸的部分或其近旁,并且该部分上的焊锡的浸润性降低。如果在该部分上焊锡的浸润性降低的话则在将线圈部件10B安装于基板的时候会变得难以形成焊锡圆角(solderfillet),根据不同的情况会有连接可靠性降低的担忧。考虑了如此方面,就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B而言通过一面使第1以及第3绕线W1,W3的一端向后移(set back)一面又对于第2以及第4绕线W2,W4的一端来说不作向后移(set back)而在从端子电极的垂直部分分开的位置上进行连接,从而将连接可靠性降低的可能性抑制到最小限。
<第3实施方式>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C的外观的大致立体图。另外,图16是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C的平面图。
如图15以及图16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C在第1以及第3绕线W1,W3的另一端的x方向上的连接位置x4与第2以及第4绕线W2,W4的另一端的x方向上的连接位置x3互相不同这一点上与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B不同。具体地来说,连接位置x4比连接位置x3更接近于第2凸缘部22的外侧面22o。其他结构因为与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B相同,所以将相同符号标注于相同要素,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C除了由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B取得的效果之外,对于第1以及第3绕线W1,W3的另一端来说也因为使连接位置向后移(setback)向外侧面侧,所以对于由于第1以及第3绕线W1,W3的卷绕结束部分与卷芯部23的第2端部区域R2的角部相接触而引起的应力来说也能够进行缓和。
如同以上所述,被形成于第2凸缘部22的内侧面22i与下层的卷绕层之间的空间S2(参照图4)具有变得比空间S1更宽阔的倾向。为此,第1以及第3绕线W1,W3的卷绕结束部分与第2端部区域R2不相接触的场合也被考虑了。然而,因为空间S2由制造偏差引起的变化大于空间S1,所以第1以及第3绕线W1,W3的卷绕结束部分根据制造条件与第2端部区域R2的角度相接触并且在该部分上会承受应力也被考到了。考虑了如此方面,就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C而言是使第1以及第3绕线W1,W3的另一端的连接位置x4向后移(setback)向外侧面侧。由此,因为以上所述的应力被缓和所以更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成为可能。
以上已就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作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只要是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各种各样的变更都是可能的,那些变更毋庸置疑是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符号说明
10A,10B,10C.线圈部件
20.鼓形芯
21,22.凸缘部
21b,22b.底面
21i,22i.内侧面
21o,22o.外侧面
21s,22s.倾斜面
21t,22t.上面
23.卷芯部
30.板状芯
41~47.端子电极
50,60,60A.基板
51~57,61~66.焊盘图形
A.搭载区域
R0.中央区域
R1,R2.端部区域
S1,S2.空间
W1~W4.绕线
x1~x4.连接位置

Claims (8)

1.一种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具备:
鼓形芯,包含卷芯部、被设置于所述卷芯部的轴向上的一端的第1凸缘部以及被设置于所述卷芯部的所述轴向上的另一端的第2凸缘部;
第1、第2、第3以及第4端子电极,被设置于所述第1凸缘部,并在与所述轴向垂直的方向上依次排列;
第5、第6以及第7端子电极,被设置于所述第2凸缘部,在与所述轴向垂直的方向上依次排列;以及
第1、第2、第3以及第4绕线,被卷绕于所述卷芯部,
所述第1绕线的所述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1以及第2端子电极的一个,
所述第2绕线的所述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1以及第2端子电极的另一个,
所述第1以及第2绕线的所述另一端都被连接于所述第5端子电极,
所述第3绕线的所述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3以及第4端子电极的一个,
所述第4绕线的所述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3以及第4端子电极的另一个,
所述第3绕线的所述另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6以及第7端子电极的一个,
所述第4绕线的所述另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6以及第7端子电极的另一个,
所述第1以及第3绕线和所述第2以及第4绕线在互相相反的方向上被卷绕,
由被卷绕于所述卷芯部的所述第1~第4绕线构成的绕组块包含由所述第1以及第3绕线构成的下层、重叠于所述下层被卷绕并由所述第2以及第4绕线构成的上层,
所述第1以及第2凸缘部具有被连接于所述卷芯部的内侧面,
形成于所述第1凸缘部的内侧面与所述绕组块之间的空间窄于形成于所述第2凸缘部的内侧面与所述绕组块之间的空间,
所述第1以及第2凸缘部具有位于所述内侧面的相反侧的外侧面,
所述第1以及第3绕线的所述一端的连接位置比所述第2以及第4绕线的所述一端的连接位置更接近于所述第1凸缘部的外侧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以及第3绕线的所述另一端的连接位置比所述第2以及第4绕线的所述另一端的连接位置更接近于所述第2凸缘部的外侧面。
3.一种电路基板,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圈部件、搭载有所述线圈部件的基板,
所述基板具有分别被连接于所述第1~第7端子电极的第1~第7焊盘图形。
4.一种电路基板,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圈部件、搭载有所述线圈部件的基板,
所述基板具有第1~第6焊盘图形,
所述第1焊盘图形被连接于所述第1端子电极,
所述第2焊盘图形被连接于所述第2端子电极,
所述第3焊盘图形被共同地连接于所述第3以及第4端子电极,
所述第4焊盘图形被连接于所述第5端子电极,
所述第5焊盘图形被连接于所述第6端子电极,
所述第6焊盘图形被连接于所述第7端子电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路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3焊盘图形的平面尺寸大于所述第1、第2、第5以及第6焊盘图形的平面尺寸。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路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3以及第4焊盘图形具有互相相同的平面尺寸。
7.一种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备:
准备包含卷芯部、被设置于所述卷芯部的轴向上的一端的第1凸缘部、被设置于所述卷芯部的所述轴向上的另一端的第2凸缘部的鼓形芯的工序;
将在与所述轴向垂直的方向上依次排列的第1、第2、第3以及第4端子电极形成于所述第1凸缘部并且将在与所述轴向垂直的方向上依次排列的第5、第6以及第7端子电极形成于所述第2凸缘部的工序;
在以将第1绕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1以及第2端子电极的一个并且将第3绕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3以及第4端子电极的一个的状态下,将所述第1以及第3绕线卷绕于所述鼓形芯的卷芯部之后将所述第1绕线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5端子电极并且将所述第3绕线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6以及第7端子电极的一个的工序;
在以将第2绕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1以及第2端子电极的另一个并且将第4绕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3以及第4端子电极的另一个的状态下,将所述第2以及第4绕线卷绕于所述鼓形芯的卷芯部之后将所述第2绕线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5端子电极并且将所述第4绕线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6以及第7端子电极的另一个的工序,
所述第1以及第2凸缘部具有被连接于所述卷芯部的内侧面、位于所述内侧面的相反侧的外侧面,
所述第1以及第3绕线的所述一端的连接位置比所述第2以及第4绕线的所述一端的连接位置更接近于所述第1凸缘部的外侧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以及第3绕线的所述另一端的连接位置比所述第2以及第4绕线的所述另一端的连接位置更接近于所述第2凸缘部的外侧面。
CN201810620596.3A 2017-06-15 2018-06-15 线圈部件、具备其的电路基板以及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91481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17630A JP6428858B1 (ja) 2017-06-15 2017-06-15 コイル部品及びこれを備える回路基板並びにコイル部品の製造方法
JP2017-117630 2017-06-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48107A CN109148107A (zh) 2019-01-04
CN109148107B true CN109148107B (zh) 2021-02-02

Family

ID=64480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20596.3A Active CN109148107B (zh) 2017-06-15 2018-06-15 线圈部件、具备其的电路基板以及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347416B2 (zh)
JP (1) JP6428858B1 (zh)
CN (1) CN10914810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72971B2 (ja) * 2019-12-06 2022-11-1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巻線用コア、コイル部品およびコイル部品の製造方法
CN111968839A (zh) * 2020-08-14 2020-11-20 美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变压器以及电感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51837A (ja) * 2001-11-13 2003-05-23 Murata Mfg Co Ltd 巻線型コイル
JP2010109267A (ja) * 2008-10-31 2010-05-13 Tdk Corp 表面実装型パルストランス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CN203444921U (zh) * 2013-07-29 2014-02-19 东莞市攸特电子有限公司 共模扼流线圈组件
CN104979072A (zh) * 2014-04-03 2015-10-14 Tdk株式会社 线圈部件
CN105655103A (zh) * 2014-12-02 2016-06-08 Tdk株式会社 脉冲变压器
JP2016149503A (ja) * 2015-02-13 2016-08-1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イル部品
JP2016154206A (ja) * 2015-02-12 2016-08-2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イル部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309445A1 (en) * 2007-06-14 2008-12-18 Tdk Corporation Transformer
JP4796560B2 (ja) * 2007-10-11 2011-10-19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巻線型コイル部品
CN203456223U (zh) * 2012-10-16 2014-02-26 Tdk株式会社 脉冲变压器
JP5771232B2 (ja) * 2013-03-29 2015-08-26 Tdk株式会社 パルストランス
JP6264805B2 (ja) * 2013-09-25 2018-01-24 Tdk株式会社 パルストランス
JP6435649B2 (ja) * 2014-06-05 2018-12-12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715961B2 (en) * 2014-12-02 2017-07-25 Tdk Corporation Pulse transformer
JP6597049B2 (ja) 2015-08-21 2019-10-30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コイル部品を備える回路基板
CN205028753U (zh) * 2015-10-12 2016-02-10 中山市汉仁电子有限公司 超小型贴片式网口变压器
JP6399010B2 (ja) * 2016-02-09 2018-10-03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イル部品
US10192675B2 (en) * 2016-08-16 2019-01-29 Tai-Tech Advanced Electronics Co., Ltd. Pulse transformer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51837A (ja) * 2001-11-13 2003-05-23 Murata Mfg Co Ltd 巻線型コイル
JP2010109267A (ja) * 2008-10-31 2010-05-13 Tdk Corp 表面実装型パルストランス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CN203444921U (zh) * 2013-07-29 2014-02-19 东莞市攸特电子有限公司 共模扼流线圈组件
CN104979072A (zh) * 2014-04-03 2015-10-14 Tdk株式会社 线圈部件
CN105655103A (zh) * 2014-12-02 2016-06-08 Tdk株式会社 脉冲变压器
JP2016154206A (ja) * 2015-02-12 2016-08-2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イル部品
JP2016149503A (ja) * 2015-02-13 2016-08-1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イル部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428858B1 (ja) 2018-11-28
US10347416B2 (en) 2019-07-09
US20180366259A1 (en) 2018-12-20
JP2019004044A (ja) 2019-01-10
CN109148107A (zh) 2019-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48095B (zh) 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EP3104378B1 (en) Common mode choke
JP4796560B2 (ja) 巻線型コイル部品
TWI395238B (zh) Magnetic parts
US20150287520A1 (en) Coil component
CN109545515B (zh) 线圈部件
US20220013274A1 (en) Coil device
TW200540888A (en) Inductor
CN103996501A (zh) 线圈装置
JP2019186415A (ja) コイル部品
CN109148107B (zh) 线圈部件、具备其的电路基板以及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
JP2008198740A (ja) 巻線型コイル
CN111627678A (zh) 线圈部件
US11651888B2 (en) Coil component
JP2005322820A (ja) コイル部品
JP2020126976A (ja) コイル装置
JP4490698B2 (ja) チップコイル
JP4451242B2 (ja) 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
US11636967B2 (en) Coil device
US20210280355A1 (en) Coil device
US11610726B2 (en) Coil device and pulse transformer
JP4776185B2 (ja) コイル部品
CN110706905A (zh) 脉冲变压器及具备其的电路模块
JP2020047862A (ja) コイル装置およびパルストランス
US20190385783A1 (en) Coil compon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