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45412A - 浅埋隧道施工双层超前支护结构一体化计算模型与计算方法 - Google Patents

浅埋隧道施工双层超前支护结构一体化计算模型与计算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45412A
CN109145412A CN201810875081.8A CN201810875081A CN109145412A CN 109145412 A CN109145412 A CN 109145412A CN 201810875081 A CN201810875081 A CN 201810875081A CN 109145412 A CN109145412 A CN 1091454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vance support
lower layer
tunnel
advance
support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7508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45412B (zh
Inventor
施成华
赵晨阳
雷明锋
杨伟超
张�浩
王祖贤
刘召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087508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45412B/zh
Publication of CN1091454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454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454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454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06Power analysis or power optimis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Excavating Of Shafts 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浅埋隧道施工双层超前支护结构一体化计算模型与计算方法,两层超前支护结构均采用弹性地基梁单元进行模拟,双层支护结构体系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Winkler地基弹簧单元进行模拟;超前支护结构一端采用弹性约束,只允许其产生竖向位移,另一端为自由边界;上下两层超前支护结构均作用有围岩压力,下层支护结构在隧道掌子面前方未开挖段作用有地基反力。该计算方法首先建立隧道施工双层超前支护结构一体化计算模型,进而确定超前支护结构体系的计算参数和计算荷载,建立耦合方程组,引入边界条件,得到超前支护结构的挠度方程,最后计算超前支护结构体系在不同情况下的变形及内力分布。本发明考虑了双层超前支护体系的协同作用,能对隧道超前支护结构体系进行定量化的计算分析。

Description

浅埋隧道施工双层超前支护结构一体化计算模型与计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结构计算领域,尤其涉及浅埋隧道双层超前支护结构体系的分析计算。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的发展,各种复杂地质和环境条件下的隧道工程越来越多,在软弱围岩下穿建筑物或管线的隧道施工中,为保证施工安全、控制建筑物的沉降,隧道超前预加固和预支护是目前软弱围岩隧道下穿施工的一种最主要手段。
对于隧道超前预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目前多采用数值计算方法,但数值计算方法难以完全反映超前预支护结构的作用效果,无法据此确定超前预支护结构分担的荷载及对预支护参数进行设计。针对管棚等超前预支护结构提出的弹性地基梁计算模型,多用于单层超前预支护结构,针对双层超前预支护结构的理论计算,目前没有相应的计算模型和计算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浅埋隧道施工双层超前支护结构一体化计算方法,实现浅埋软弱围岩隧道双层超前预支护结构的定量化分析计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浅埋隧道施工双层超前支护结构一体化计算模型,该计算模型中,两层超前支护结构均采用弹性地基梁单元进行模拟,双层支护结构体系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Winkler地基弹簧单元进行模拟;超前支护结构一端采用弹性约束,只允许其产生竖向位移,另一端为自由边界;上下两层超前支护结构均作用有围岩压力,下层支护结构在隧道掌子面前方未开挖段作用有地基反力。
一种浅埋隧道施工双层超前支护结构一体化计算方法,其分析计算步骤如下:
(1)据实际施工工况,建立隧道施工双层超前支护结构一体化计算模型;
(2)根据超前支护结构的设计参数及所处的地层条件,确定超前支护结构体系的计算参数;
(3)根据各超前支护结构的空间位置,确定该一体化超前支护结构体系承担的荷载值;
(4)根据超前支护结构体系之间的变形协调,建立耦合方程组,并对该耦合方程组进行求解;
(5)根据超前支护结构体系的端部约束及荷载变化处的连续性,确定方程组的边界条件,得到超前支护结构的挠度方程;
(6)根据求解得到的超前支护结构的挠度方程,计算超前支护结构体系在不同情况下的变形及内力分布。
所述的一种浅埋隧道施工双层超前支护结构一体化计算模型及其计算方法,作用于浅埋隧道超前支护结构一体化计算模型上的荷载包括:上、下两层超前支护结构上的围岩压力、未开挖段围岩的地基反力以及支护结构端部的支撑反力。其中,隧道已开挖段(掌子面后方)及隧道掌子面前方破裂面影响范围,荷载全部作用在支护结构体系上;掌子面前方破裂面影响范围外,不考虑围岩压力的作用。
荷载计算具体见下式:
q0=∑γihi+∑qi
式中:q0—上(下)层支护结构承受的荷载;γi—某种土的重度;hi—某种土的厚度;qi—某种超载。
地基反力按Winkler假定进行计算,具体见下式。
p=Ks
式中:p—土体表面某点单位面积上的压力,kN/m;s—相应与某点的竖向位移,m;K—基床系数,kN/m3
所述的一种浅埋隧道施工双层超前支护结构一体化计算模型及其计算方法,上下两层超前支护结构之间的弹簧参数取土层的抗力系数;上层超前支护结构的计算参数(刚度)根据实际采用的水平旋喷桩或管棚采用其实际计算参数;下层超前支护结构在隧道未开挖段以及开挖后未支护段采用支护结构的实际计算参数(刚度),隧道已开挖段下层超前支护结构的计算参数(刚度)为支护结构和隧道初期支护的综合计算参数,具体按下式计算;
截面惯性矩计算公式为:
Ix=∫y2dA
式中:Ix—x轴的面积惯性矩;y—dA距x轴的垂直距离;dA—微元面积。
总刚度计算公式:
E0I0=∑EiIi
式中:E0I0—上(下)支护体系的总刚度值;Ei—某支护方式的弹性模量;Ii—某支护方式的截面惯性矩。
所述的一种浅埋隧道施工双层超前支护结构一体化计算模型及其计算方法,沿支护体系轴向,挠度曲线方程可分为AB段、BC段和CD段共3部分,各段上、下层超前支护结构的挠度计算方程分别为:
AB段
BC段
CD段
式中:w1—上层支护体系挠度;w2—下层支护体系挠度;q1—上层支护体系承担荷载;q2—下层支护体系承担荷载;E1—上层支护体系综合弹性模量;
I1—上层支护体系综合截面惯性矩;E2—下层支护体系支护段综合弹性模量;
I2—下层支护体系支护段综合截面惯性矩;E3—下层支护体系未支护段综合弹性模量;I3—下层支护体系未支护段综合截面惯性矩;k—双层支护体系间弹簧刚度;k0—底层支护体系的基床弹簧刚度。
本发明的双层超前支护体系理论分析模型及计算方法解决了隧道施工多层超前支护协同作用的分析计算问题,与现有的隧道施工超前支护计算模型与方法相比,本发明优点在于:
(1)现有的隧道施工超前支护多采用数值计算方法,该方法对于超前支护结构在计算模型中采用等效的方法,难以完全反映超前预支护结构的作用效果,无法据此确定超前预支护结构分担的荷载及对预支护参数进行设计。本发明基于荷载—结构模式,考虑了双层超前支护体系的协同作用,能够较为精确的计算出围岩压力作用下超前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变形状态,从而实现隧道超前支护结构定量化的设计计算。
(2)现有单层支护体系理论分析中,常常只计算钢材料部分(管棚等),对于旋喷桩、注浆等加固措施对于提高地层参数方面,则未考虑。本发明中,考虑了诸如旋喷桩、注浆等支护措施,通过提高支护体系的计算参数,将这些支护措施考虑在内,设计分析更具合理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能综合考虑双层超前支护结构的协同作用,为双层超前支护结构体系的理论分析计算提供较好的解决方式,对于保证隧道施工安全,降低工程造价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浅埋隧道施工双层超前支护结构一体化计算模型;
图2为浅埋隧道施工双层超前支护结构一体化计算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水平旋喷桩、管棚协同作用模型分析图;
图4为隧道开挖影响下纵向Winkler地基梁力学分析模型图;
图中:
1—弹性约束支座;
2—下层已支护段弹性地基梁;
3—下层未支护段弹性地基梁;
4—上层超前支护弹性地基梁;
5—Winkler地基弹簧;
6—围岩荷载;
7—地基反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隧道施工双层超前支护结构体系的理论分析模型按以下方法建立:两层超前支护结构均采用弹性地基梁单元进行模拟,双层支护结构体系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Winkler地基弹簧单元进行模拟;超前支护结构一端采用弹性约束,只允许其产生竖向位移,另一端为自由边界;上下两层超前支护结构均作用有围岩压力,下层支护结构在隧道掌子面前方未开挖段作用有地基反力。
如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隧道施工双层超前支护结构体系计算方法的具体分析及计算步骤如下:
(1)据实际施工工况,建立隧道施工双层超前支护结构一体化计算模型;
(2)根据超前支护结构的设计参数及所处的地层条件,确定超前支护结构体系的计算参数;
(3)根据各超前支护结构的空间位置,确定该一体化超前支护结构体系承担的荷载值;
(4)根据超前支护结构体系之间的变形协调,建立耦合方程组,并对该耦合方程组进行求解;
(5)根据超前支护结构体系的端部约束及荷载变化处的连续性,确定方程组的边界条件,得到超前支护结构的挠度方程;
(6)根据求解得到的超前支护结构的挠度方程,计算超前支护结构体系在不同情况下的变形及内力分布。
如图1所示,所述隧道施工双层超前支护结构体系作用下,沿支护体系轴向,挠度曲线方程可分为AB段、BC段和CD段共3部分,各段上、下层超前支护结构的挠度计算方程分别为:
AB段
BC段
CD段
式中:w1—上层支护体系挠度;w2—下层支护体系挠度;q1—上层支护体系承担荷载;q2—下层支护体系承担荷载;E1—上层支护体系综合弹性模量;I1—上层支护体系综合截面惯性矩;E2—下层支护体系支护段综合弹性模量;I2—下层支护体系支护段综合截面惯性矩;E3—下层支护体系未支护段综合弹性模量;I3—下层支护体系未支护段综合截面惯性矩;k—双层支护体系间弹簧刚度;k0—底层支护体系的基床弹簧刚度。
荷载计算具体见下式:
q0=∑γihi+∑qi
式中:q0—上(下)层支护结构承受的荷载;γi—某种土的重度;hi—某种土的厚度;qi—某种超载。
如图3所示,对于水平旋喷桩、管棚等超前支护结构的协同作用分析,通过将水平旋喷桩、管棚等作为梁体进行等效分析。
截面惯性矩计算公式为:
Ix=∫y2dA
式中:Ix—x轴的面积惯性矩;y—dA距x轴的垂直距离;dA—微元面积。
总刚度计算公式:
E0I0=∑EiIi
式中:E0I0—上(下)支护体系的总刚度值;Ei—某支护方式的弹性模量;Ii—某支护方式的截面惯性矩。
如图4所示,地基反力按Winkler假定进行计算,具体见下式。
p=ks
式中:p—土体表面某点单位面积上的压力,kN/m;s—相应与某点的竖向位移,m;k—基床系数,kN/m3

Claims (5)

1.一种浅埋隧道施工双层超前支护结构一体化计算模型,其特征在于,上下两层超前支护结构均采用弹性地基梁单元进行模拟,两层超前支护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Winkler地基弹簧单元进行模拟;超前支护结构一端采用弹性约束,只允许其产生竖向位移,另一端为自由边界;上下两层超前支护结构均作用有围岩压力,下层超前支护结构在隧道掌子面前方未开挖段作用有地基反力。
2.一种浅埋隧道施工双层超前支护结构一体化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实际施工工况,建立隧道施工双层超前支护结构一体化计算模型;
2)根据超前支护结构的设计参数及所处的地层条件,确定超前支护结构体系的计算参数;所述计算参数包括上下两层超前支护结构之间的弹簧参数、上层超前支护结构的计算参数、下层超前支护结构在隧道未开挖段以及开挖后未支护段的计算参数、隧道已开挖段下层超前支护结构的计算参数;
3)根据各超前支护结构的空间位置,确定所述超前支护结构体系承担的荷载值及地基反力;
4)根据超前支护结构体系之间的变形协调,建立耦合方程组;
5)根据超前支护结构体系的端部约束及荷载变化处的连续性,确定耦合方程组的边界条件,按高斯消元法求解得到耦合方程组的待定系数,从而得到超前支护结构的挠度方程;
6)根据求解得到的超前支护结构的挠度方程,计算超前支护结构体系在不同情况下的变形及内力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浅埋隧道施工双层超前支护结构一体化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上下两层超前支护结构之间的弹簧参数取土层的抗力系数;上层超前支护结构的计算参数根据实际采用的水平旋喷桩或管棚采用其实际计算参数;下层超前支护结构在隧道未开挖段以及开挖后未支护段采用支护结构的实际计算参数,隧道已开挖段下层超前支护结构的计算参数为支护结构和隧道初期支护的综合计算参数,具体按下式计算:
截面惯性矩计算公式为:
Ix=∫y2dA;
其中,Ix为x轴的面积惯性矩;y为dA距x轴的垂直距离;dA为微元面积;总刚度计算公式:E0I0=∑EiIi;E0I0为上层或下层超前支护结构的总刚度值;Ei为某支护方式的弹性模量;Ii为某支护方式的截面惯性矩。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浅埋隧道施工双层超前支护结构一体化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上层或者下层超前支护结构体系承受的荷载值q0的计算公式为:q0=∑γihi+∑qi;其中,γi为某种土的重度;hi为某种土的厚度;qi为某种超载;下层超前支护结构在隧道掌子面前方未开挖段作用的地基反力计算公式为p=Ks,其中,p为土体表面某点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单位为kN/m;s为相应与某点的竖向位移,单位为m;K为基床系数,单位是kN/m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浅埋隧道施工双层超前支护结构一体化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沿支护体系轴向,挠度方程可分为AB段、BC段和CD段共3部分,各段上、下层超前支护结构的挠度方程分别为:
AB段
BC段
CD段
式中:w1—上层支护体系挠度;w2—下层支护体系挠度;q1—上层支护体系承担荷载;q2—下层支护体系承担荷载;E1—上层支护体系综合弹性模量;I1—上层支护体系综合截面惯性矩;E2—下层支护体系支护段综合弹性模量;I2—下层支护体系支护段综合截面惯性矩;E3—下层支护体系未支护段综合弹性模量;I3—下层支护体系未支护段综合截面惯性矩;k—双层支护体系间弹簧刚度;k0—底层支护体系的基床弹簧刚度。
CN201810875081.8A 2018-08-03 2018-08-03 浅埋隧道施工双层超前支护结构一体化计算方法 Active CN1091454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75081.8A CN109145412B (zh) 2018-08-03 2018-08-03 浅埋隧道施工双层超前支护结构一体化计算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75081.8A CN109145412B (zh) 2018-08-03 2018-08-03 浅埋隧道施工双层超前支护结构一体化计算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45412A true CN109145412A (zh) 2019-01-04
CN109145412B CN109145412B (zh) 2022-04-19

Family

ID=647914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75081.8A Active CN109145412B (zh) 2018-08-03 2018-08-03 浅埋隧道施工双层超前支护结构一体化计算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45412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10069A (zh) * 2019-05-09 2019-09-06 西南交通大学 隧道超前支护体系设计方法及隧道超前支护设计方法
CN110362932A (zh) * 2019-07-17 2019-10-22 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复杂环境条件下浅埋暗挖隧道管幕结构计算模型
CN110399687A (zh) * 2019-07-30 2019-11-01 湖南科技大学 隧道掌子面预支护与预加固的等效参数确定方法
CN112307547A (zh) * 2020-11-02 2021-02-02 武汉理工大学 隧道掌子面支护压力设计方法
CN113343329A (zh) * 2021-08-05 2021-09-03 中南大学 一种参数化铁路隧道模型的建立方法
CN113609549A (zh) * 2021-07-05 2021-11-05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格型连续墙支护结构计算方法
CN116756836A (zh) * 2023-08-16 2023-09-15 中南大学 一种隧道超欠挖体积计算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39112A (zh) * 2014-05-07 2014-07-23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下穿沟谷隧道双层超前支护结构
CN107704675A (zh) * 2017-09-28 2018-02-16 中南大学 超前管棚‑钢拱架‑锁脚锚杆一体化力学模型设计方法及其模型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39112A (zh) * 2014-05-07 2014-07-23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下穿沟谷隧道双层超前支护结构
CN107704675A (zh) * 2017-09-28 2018-02-16 中南大学 超前管棚‑钢拱架‑锁脚锚杆一体化力学模型设计方法及其模型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YANBIN LUO等: "Analysis of Pipe-Roof in Tunnel Exiting Portal by the Foundation Elastic Model", 《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 *
张德华等: "软岩大变形隧道双层初期支护承载性能对比试验研究", 《土木工程学报》 *
张显达: "麻崖子特长公路隧道结构安全性评价",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工程科技Ⅱ辑》 *
董敏等: "下穿既有高速公路下隧道施工双层管棚对土层加固作用有限元数值分析", 《公路工程》 *
谭勇等: "浅埋暗挖软基隧道分部开挖拱脚地基承载力研究", 《铁道标准设计》 *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10069A (zh) * 2019-05-09 2019-09-06 西南交通大学 隧道超前支护体系设计方法及隧道超前支护设计方法
CN110210069B (zh) * 2019-05-09 2023-04-18 西南交通大学 隧道超前支护体系设计方法及隧道超前支护设计方法
CN110362932B (zh) * 2019-07-17 2022-11-18 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复杂环境条件下浅埋暗挖隧道管幕结构计算模型
CN110362932A (zh) * 2019-07-17 2019-10-22 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复杂环境条件下浅埋暗挖隧道管幕结构计算模型
CN110399687A (zh) * 2019-07-30 2019-11-01 湖南科技大学 隧道掌子面预支护与预加固的等效参数确定方法
CN110399687B (zh) * 2019-07-30 2023-04-07 湖南科技大学 隧道掌子面预支护与预加固的等效参数确定方法
CN112307547A (zh) * 2020-11-02 2021-02-02 武汉理工大学 隧道掌子面支护压力设计方法
CN112307547B (zh) * 2020-11-02 2023-05-05 武汉理工大学 隧道掌子面支护压力设计方法
CN113609549A (zh) * 2021-07-05 2021-11-05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格型连续墙支护结构计算方法
CN113343329B (zh) * 2021-08-05 2021-11-02 中南大学 一种参数化铁路隧道模型的建立方法
CN113343329A (zh) * 2021-08-05 2021-09-03 中南大学 一种参数化铁路隧道模型的建立方法
CN116756836A (zh) * 2023-08-16 2023-09-15 中南大学 一种隧道超欠挖体积计算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756836B (zh) * 2023-08-16 2023-11-14 中南大学 一种隧道超欠挖体积计算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45412B (zh) 2022-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45412A (zh) 浅埋隧道施工双层超前支护结构一体化计算模型与计算方法
Li et al. Zoned and staged construction of an underground complex in Shanghai soft clay
Xu et al. A case history of shield tunnel crossing through group pile foundation of a road bridge with pile underpinning technologies in Shanghai
CN104612698B (zh) 一种浅埋暗挖隧道上台阶中隔壁施工方法
Shi et al. Interaction between a large-scale triangular excavation and adjacent structures in Shanghai soft clay
CN100580220C (zh) 三线并行下穿铁路干线隧道的盾构施工方法
CN103225310B (zh) 一种微型抗滑组合桩受荷段的结构设计方法
CN102900441A (zh) 基于围岩完全变形控制的中国隧道修建方法
CN105160079B (zh) 一种岩溶隧道岩溶安全厚度计算方法
CN104500093B (zh) 上软下硬地层大断面隧道支护结构中临时中墙定位方法
CN103953392B (zh) 深埋隧道断面上岩爆风险位置判别方法
CN111898184A (zh) 浅埋暗挖隧道管幕加固对地面与桩基影响的分析方法
Zhao et al. Effects of water inrush from tunnel excavation face on the deformation and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shield tunnel segment joints
CN101638898B (zh) 顶管竖井悬挂式施工方法
CN115391869A (zh) 一种基坑开挖引起的旁侧盾构隧道纵向变形计算方法
CN112200445A (zh) 一种新建隧道注浆环对既有盾构隧道防护效果的评估方法
Katebi et al. The influence of surface buildings and ground stratification on lining loads applying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CN115809498A (zh) 一种深埋盾构隧道上穿既有线路的纵向变形计算方法
CN108090294A (zh) 一种双线盾构掘进对邻近建筑物影响程度评估方法
Fasihnikoutalab et al. Numerical stability analysis of tunnel by PLAXIS
CN209704560U (zh) 修建超浅埋大型地下空间的棚架结构
Xie et al. Analytical solutions of ground settlement induced by yaw in a space curved shield tunnel
Wang et al. Effects of large-scale unloading on existing shield tunnels in sandy gravel strata
Gaspari et al. Three-dimensional modelling of the tunnel intersections in weak rock mass on the Kadikoy-Kartal metro line of Istanbul
Liu et al. 3D Numerical Analysis of Soil Structure Interaction Behaviors of Pipe Jacking Construc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