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09498A - 一种深埋盾构隧道上穿既有线路的纵向变形计算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深埋盾构隧道上穿既有线路的纵向变形计算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09498A
CN115809498A CN202211419223.2A CN202211419223A CN115809498A CN 115809498 A CN115809498 A CN 115809498A CN 202211419223 A CN202211419223 A CN 202211419223A CN 115809498 A CN115809498 A CN 1158094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nnel
existing
obtaining
existing tunnel
displac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1922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捷
冯凯
王海龙
武志辉
吕刚
刘建友
王小敬
王晟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wang Group Co ltd
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Consulting Group Co Ltd
Hebei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Original Assignee
Beiwang Group Co ltd
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Consulting Group Co Ltd
Hebei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wang Group Co ltd, 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Consulting Group Co Ltd, Hebei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filed Critical Beiwa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1922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09498A/zh
Publication of CN1158094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0949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埋盾构隧道上穿既有线路的纵向变形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理论模型;确定新建隧道施工引起的附加应力;进行既有隧道变形受力分析;计算确定既有隧道总势能;得到既有隧道的位移函数表达;得到变分控制方程;得到隧道竖向位移控制方程;计算得到既有隧道纵向位移量。本发明采用理论推导的方法,分析土拱效应对极限支护压力的影响;推导了开挖面局部失稳极限支护压力的一般性通解;考虑管片间转动效应和剪切效应以及管片与土体相互作用,建立了新建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附加应力以及基于最小势能原理的既有隧道纵向变形的计算方法。本发明对于隧道加固效果的设计计算将会带来很大的便利和准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深埋盾构隧道上穿既有线路的纵向变形计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既有线路土层变形稳定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深埋盾构隧道上穿既有线路的纵向变形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盾构施工技术因其机械化程度高、安全风险小、施工速度快,对周围环境影响小等优点,在地下公路与铁路隧道施工中被广泛采用。随着城市地铁工程大规模建设和地下轨道交通网加速成型,新建盾构隧道近距离上穿既有地铁隧道工程日益增多。城市地铁区间隧道的穿越间距小,相互作用大,新建隧道上穿施工会打破地层既有平衡应力场,引起应力释放,不可避免地造成周围土体扰动,导致下卧隧道产生纵向隆起变形,甚至引发管片开裂、错台、渗漏等一系列病害,严重威胁地铁运营安全。因此,明确新建地铁隧道施工引起既有线路的变形规律,并采取合理的施工控制措施,减小新建隧道对运营线路的影响,对新建工程的安全施工及既有线路的正常运营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目前,理论解析法因其概念明确,便于在工程中运用等优点被广泛采用。不同学者将既有盾构隧道简化为无限长弹性直梁或Euler-Bernoulli梁放置于Winkler地基模型或Pasternak地基模型上,研究既有隧道的力学响应,并结合具体案例的变形监测数据验证了其解析解的适用性。然而以上这些解析解采用的Euler-Bernoulli梁仅能考虑隧道的弯曲变形,忽略了实际工程常发生的剪切变形。
为更合理地描述隧道的实际变形模式,管凌霄等将隧道简化为均质Timoshenko梁,能同时反映既有隧道的弯曲变形和剪切变形;梁荣柱等将既有隧道视作Winkler地基上的Timoshenko梁,建立了考虑隧道剪切效应的基坑卸荷影响下隧道纵向变形的有限差分解;Liu则是在弹性地基短梁间增加了拉伸弹簧和压缩弹簧,从而获得衬砌环节点的旋转和剪切效应。
上述研究虽然考虑了管片转动和错台变形特征,但均采用的Winkler地基模型,不能反映土体的连续性和土弹簧间的相互作用。为考虑盾构—土体的耦合相互作用,一些学者通过Pasternak双参数地基模型和Kerr三参数地基模型,采用Timoshenko梁模拟既有隧道变形,建立了考虑剪切效应的基坑开挖卸载下隧道纵向变形的解析解,通过有限差分方法分两阶段进行求解。但采用的是均质Timoshenko直梁,而盾构隧道的管片与螺栓接头抗剪强度存在明显差异,且计算方法中将直梁离散成的单元长度不一定为管片的宽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出,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深埋盾构隧道上穿既有线路的纵向变形计算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深埋盾构隧道上穿既有线路的纵向变形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ⅰ.基于土体三维极限平衡理论,建立新建隧道与既有隧道相对位置关系的理论模型;
ⅱ.确定新建隧道施工引起的附加应力;
ⅲ.进行既有隧道变形受力分析;
ⅳ.计算确定既有隧道总势能;
ⅴ.得到既有隧道的位移函数表达;
ⅵ.得到变分控制方程;
ⅶ.基于变分控制方程,得到隧道竖向位移控制方程;
ⅷ.计算得到既有隧道纵向位移量。
更进一步的,步骤ⅰ基于土体三维极限平衡理论,建立新建隧道与既有隧道相对位置关系的理论模型,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建立三维水平球缺形局部稳定性模型;
然后,将新建盾构隧道施工引起既有隧道的竖向附加应力简化到既有隧道中轴线;
最后,基于Mindlin解,得到刀盘推力、盾壳摩擦力、注浆压力在既有隧道轴线处某点产生的竖向附加应力。
更进一步的,步骤ⅱ确定新建隧道施工引起的附加应力,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得到卸荷应力对隧道轴线处某点产生的竖向附加应力的表达;
然后,得到刀盘推力对隧道轴线处某点产生的竖向附加应力的表达;
再后,得到盾壳摩擦力对隧道轴线处某点产生的竖向附加应力的表达;
最后,得到注浆压力对隧道轴线处某点产生的竖向附加应力的表达。
更进一步的,步骤ⅲ进行既有隧道变形受力分析,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在隧道与土体相互作用过程中,分析单环管片的受力;
然后,得到受力的力表达。
更进一步的,步骤ⅳ计算确定既有隧道总势能,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得到土体附加荷载所做的功;
然后,得到为克服地层阻力所做的功;
再后,得到克服环间剪切力所做的功;
再后,得到环间拉应力做的功;
再后,得到环间压缩应力所作的功;
最后,将上述功相加,得到既有隧道总势能。
更进一步的,步骤ⅴ得到既有隧道的位移函数表达,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基于能量变分法,既有隧道竖向位移服从正态分布曲线;
然后,采用傅里叶级数形式展开得到既有隧道的位移函数表达。
更进一步的,步骤ⅵ得到变分控制方程,具体过程如下:基于能量变分法,将总势能对各待定系数取极值得到变分控制方程。
更进一步的,步骤ⅶ基于变分控制方程,得到隧道竖向位移控制方程,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对步骤ⅵ的变分控制方程求解,得到隧道竖向位移控制方程;
然后,将隧道竖向位移控制方程表示为矩阵形式。
更进一步的,步骤ⅷ计算得到既有隧道纵向位移量,具体过程如下:
结合步骤ⅴ的位移函数表达和步骤ⅶ的矩阵形式,得到既有隧道纵向位移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采用理论推导的方法,分析土拱效应对极限支护压力的影响;结合传统太沙基松动土压力公式,推导了开挖面局部失稳极限支护压力的一般性通解;再考虑管片间转动效应和剪切效应以及管片与土体相互作用,建立了新建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附加应力以及基于最小势能原理的既有隧道纵向变形的计算方法。
本发明对于隧道加固效果的设计计算将会带来很大的便利和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中土拱效应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力学计算模型;
图4是本发明中新建隧道与既有隧道相对位置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深埋盾构隧道上穿既有线路的纵向变形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ⅰ.基于土体三维极限平衡理论,建立新建隧道与既有隧道相对位置关系的理论模型;
ⅱ.确定新建隧道施工引起的附加应力;
ⅲ.进行既有隧道变形受力分析;
ⅳ.计算确定既有隧道总势能;
ⅴ.得到既有隧道的位移函数表达;
ⅵ.得到变分控制方程;
ⅶ.基于变分控制方程,得到隧道竖向位移控制方程;
ⅷ.计算得到既有隧道纵向位移量。
更进一步的,步骤ⅰ基于土体三维极限平衡理论,建立新建隧道与既有隧道相对位置关系的理论模型,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建立三维水平球缺形局部稳定性模型;
然后,将新建盾构隧道施工引起既有隧道的竖向附加应力简化到既有隧道中轴线;
最后,基于Mindlin解,得到刀盘推力、盾壳摩擦力、注浆压力在既有隧道轴线处某点产生的竖向附加应力。
更进一步的,步骤ⅱ确定新建隧道施工引起的附加应力,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得到卸荷应力对隧道轴线处某点产生的竖向附加应力的表达;
然后,得到刀盘推力对隧道轴线处某点产生的竖向附加应力的表达;
再后,得到盾壳摩擦力对隧道轴线处某点产生的竖向附加应力的表达;
最后,得到注浆压力对隧道轴线处某点产生的竖向附加应力的表达。
更进一步的,步骤ⅲ进行既有隧道变形受力分析,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在隧道与土体相互作用过程中,分析单环管片的受力;
然后,得到受力的力表达。
更进一步的,步骤ⅳ计算确定既有隧道总势能,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得到土体附加荷载所做的功;
然后,得到为克服地层阻力所做的功;
再后,得到克服环间剪切力所做的功;
再后,得到环间拉应力做的功;
再后,得到环间压缩应力所作的功;
最后,将上述功相加,得到既有隧道总势能。
更进一步的,步骤ⅴ得到既有隧道的位移函数表达,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基于能量变分法,既有隧道竖向位移服从正态分布曲线;
然后,采用傅里叶级数形式展开得到既有隧道的位移函数表达。
更进一步的,步骤ⅵ得到变分控制方程,具体过程如下:基于能量变分法,将总势能对各待定系数取极值得到变分控制方程。
更进一步的,步骤ⅶ基于变分控制方程,得到隧道竖向位移控制方程,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对步骤ⅵ的变分控制方程求解,得到隧道竖向位移控制方程;
然后,将隧道竖向位移控制方程表示为矩阵形式。
更进一步的,步骤ⅷ计算得到既有隧道纵向位移量,具体过程如下:
结合步骤ⅴ的位移函数表达和步骤ⅶ的矩阵形式,得到既有隧道纵向位移量。
具体的,在步骤ⅰ基于土体三维极限平衡理论,建立新建隧道与既有隧道相对位置关系的理论模型中
将新建盾构隧道施工引起既有隧道的竖向附加应力简化到既有隧道中轴线。基于Mindlin解,可得刀盘推力q、盾壳摩擦力f、注浆压力p在既有隧道轴线处某点(x,y,z)产生的竖向附加应力。
具体的,得到卸荷应力对隧道轴线处某点产生的竖向附加应力的表达,具体过程如下:
根据Mindlin解中竖向点荷载对任意位置产生的附加应力,将卸荷应力F对既有隧道轴线处某点(x,y,z)产生的竖向附加应力进行积分:
Figure SMS_1
式中,
Figure SMS_2
为竖向单位长度卸载应力;γS和γt分别为开挖土体、衬砌管片的重度;R、RS和Ri分别为盾构隧道的开挖半径、管片外半径和管片内半径;z为地面至现有隧道轴线的距离;H为新隧道的埋深(由地面至既有隧道的底部);L1、L2为隧道掘进工作面至交叉点的推进距离,根据文献研究得出新建隧道对既有隧道的影响范围为既有隧道轴线两侧40m范围内,且新建盾构隧道产生的附加应力影响范围通常为新建隧道3倍直径范围内,因此,本文取60m,即L1=L2=60m,能够满足计算精度;R1和R2为相应计算距离:
Figure SMS_3
式中,r和η分别为对新建隧道开挖区域进行积分的变量。
具体的,得到刀盘推力对隧道轴线处某点产生的竖向附加应力的表达,具体过程如下:
根据Mindlin解中水平点荷载对任意位置产生的附加应力,将刀盘推力q对既有隧道轴线处某点(x,y,z)产生的竖向附加应力σq进行积分:
Figure SMS_4
式中:z0为地面到新隧道中心的深度;r和θ分别为对盾构推力圆形作用区域进行积分的变量,其中r的大小为0~Rs;R3和R4为相应计算距离:
Figure SMS_5
具体的,得到盾壳摩擦力对隧道轴线处某点产生的竖向附加应力的表达,具体过程如下:
根据Mindlin解中水平点荷载对任意位置产生的附加应力,将盾壳摩擦力f对既有隧道轴线处某点(x,y,z)产生的竖向附加应力σf进行积分:
Figure SMS_6
式中,s为对盾壳摩擦力作用区域进行积分的变量;R5和R6为相应计算距离:
Figure SMS_7
具体的,得到注浆压力对隧道轴线处某点产生的竖向附加应力的表达,具体过程如下:
将注浆压力分解为竖向分量和水平分量,分别求解既有隧道轴线处某点(x,y,z)上的附加应力:
竖向分量产生的竖向附加应力σpv
Figure SMS_8
其中:
Figure SMS_9
水平分量产生的竖向附加应力σph:
Figure SMS_10
式中,L3为注浆压力影响范围,取一环衬砌环宽度;R9、R10为相应计算距离如下:
Figure SMS_11
因此既有隧道受到的总竖向附加应力σ为上述分力之和:
σ=σ0qfpvph
可见附加应力σ随新建隧道掌子面距既有隧道轴线的距离而变化。
具体的,步骤ⅲ进行既有隧道变形受力分析,具体过程如下:
在隧道与土体相互作用过程中,单环管片受力情况如下述:
衬砌环在垂直方向上承受附加作用力为P(x)、地基反力为Q(x)和环间剪应力为Fs;在水平方向上,承受环间拉应力FT和压应力Fc的影响。
具体的,力的求解表达如下:
Figure SMS_12
式中,D为既有隧道的外径;ΔSm为两个相邻衬砌环之间的位移;θm为两个相邻衬砌环之间的夹角;λ为两个衬砌环之间受拉面积的比例系数;ks为环间剪切刚度;kT为环间抗拉刚度;kC为环间抗压刚度。
具体的,步骤ⅳ计算确定既有隧道总势能,具体过程如下:
新隧道开挖引起的既有盾构隧道总势能可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其一、土体附加荷载所做的功Wp,具体表达如下:
Figure SMS_13
其二、为克服地层阻力所做的功Wk,具体表达如下:
Figure SMS_14
其三、克服环间剪切力所做的功Ws,具体表达如下:
Figure SMS_15
其四、环间拉应力做功WT,具体表达如下:
Figure SMS_16
其五、环间压缩应力所作的功Wc,具体表达如下:
Figure SMS_17
综合以上,隧道开挖引起的盾构隧道总势能W为
W=WP+Wk+Ws+WT+Wc
具体的,步骤ⅴ得到既有隧道的位移函数表达,具体如下:
能量变分法的原理是用一个合适的位移函数来表示新隧道开挖后盾构隧道的基本变形形状。
既有隧道竖向位移服从正态分布曲线,假定隧道位移函数服从正态分布,采用傅里叶级数形式展开如下:
Figure SMS_18
Figure SMS_19
A={a0,a1,a2,...,an}T
式中,A为位移函数的待定系数矩阵;n为傅里叶级数的展开阶数;Tn为傅里叶级数展开形式;an为矩阵A中的列向量。
具体的,步骤ⅵ得到变分控制方程,具体过程如下:
基于能量变分法,将总势能W对各待定系数取极值,即
Figure SMS_20
式中,ξi为矩阵A中的各个元素。
具体的,步骤ⅶ基于变分控制方程,得到隧道竖向位移控制方程,具体过程如下:
对上式求解,可得隧道竖向位移控制方程为
Figure SMS_21
将上式表示为矩阵形式:
(Ks-KG+Kt)A=PT
Figure SMS_22
Figure SMS_23
Figure SMS_24
Figure SMS_25
具体的,步骤ⅷ计算得到既有隧道纵向位移量,具体过程如下:
联立上式
Figure SMS_26
和(Ks-KG+Kt)A=PT,可得既有隧道纵向位移S(x)为
S(x)=Tn(x)(Ks-KG+Kt)-1PT
式中,Ks为土的反力作用刚度矩阵;Kt为隧道环间刚度矩阵;PT为自由土体位移和隧道衬砌环的相互作用效应。当KG=0时,本文方法退化为Winkler模型的考虑管片转动与错台效应的计算方法。
具体的,本发明按照土体三维极限平衡理论,提出理论模型。
三维水平球缺形局部稳定性模型,其中α为xoz平面内直线与x轴正向夹角;β为yoz平面内直线与y轴正向夹角。
对于球缺ABC,α∈(0,θ),α∈(0,2π),θ为球缺的底张角。
进一步的,模型的几何参数如下:开挖面面积A=πD2/4,侧面积S=2πRh。
其中,D为盾构直径,R为球缺的球半径,h为球缺的高。
本发明还包括以下模型的计算条件:
a.破坏面周围土体在开挖面局部范围内符合太沙基竖向土压力理论。
b.土层均匀分布且呈各向同性。
c.破坏面上竖向应力呈线性分布。
d.盾构断面位于同一土层中。
进一步的,由于深埋盾构隧道周围土体存在土拱效应,考虑开挖面前方土体向开挖面内移动过程中,其处于盾构中心轴线向上L高度范围内,定义这部分区域为土拱效应区,L为土拱区高度,土拱效应示意图如图2。
具体的,本发明还包括基于理论计算模型的具体计算,具体如下:
球缺面中心竖向土压力按Terzaghi理论计算,具体如下:
Figure SMS_27
其中,
Figure SMS_28
式中,c,γ,
Figure SMS_29
分别为盾构断面所在土层土体的重度、黏聚力和内摩擦角;σv1为球缺面中心竖向应力;α1为土拱宽度系数;P0为土拱效应区顶端的竖向土压力;Kh为侧向土压力系数,且有
P0=∑γiHi
Figure SMS_30
其中,
Figure SMS_31
式中,γi,Hi分别为土拱效应区上部个图层的重度和层厚;σh,σv分别为水平向应力和竖向应力。若顶管周围土层为均值土,则有
Figure SMS_32
当η1→∞时,盾构隧道上部覆土的竖向土压力
Figure SMS_33
此时,P0几乎无影响。同理,球缺形破坏面底部竖向土压力按BC中心处的竖向土压力σv2进行计算:
Figure SMS_34
在球坐标系中,破坏面上任意一点的竖向应力:
Figure SMS_35
破坏面上水平应力:
Figure SMS_36
由任一微单元体应力状态可知:
Figure SMS_37
位于破坏面上的剪应力为
Figure SMS_38
则剪应力合力在x方向上的分量:
Figure SMS_39
积分可得
Figure SMS_40
破坏面上法向应力合力在x方向上的分量为
Figure SMS_41
积分可得
Figure SMS_42
由水平方向上力得平衡可知,开挖面主动破坏平均极限支护压力
Figure SMS_43
考虑新建隧道开挖造成的卸荷应力F,盾构开挖面处的推力q、盾壳摩擦力f和盾尾的注浆压力p对既有地铁隧道造成的影响。将既有隧道视为一系列的短梁支承在Pasternak地基模型上,Pasternak地基模型由地基弹簧层和剪切层组成,从而反应地基土体变形连续性。其中,Pasternak地基模型中任意一处的地基反力为
Figure SMS_44
式中,q(x)为地基反力;S(x)为地基变形;k为地基反力系数,k=E/Hk,E为地基弹性模量,Hk为地基厚度取3倍既有隧道外径;Gc为地基剪切刚度,GC=EHk/4(1+υ),υ为泊松比。
根据一般情况,新建隧道以角度α穿越既有隧道0≤α≤90°,位置坐标存在y=xtanα的关系,建立新建盾构隧道上穿既有隧道的力学计算模型,L为盾构长度。
引起既有隧道受到的总竖向附加应力σ为分力之和:
σ=σ0qfpvph
隧道开挖引起的盾构隧道总势能W为
W=WP+Wk+Ws+WT+Wc
假定隧道位移函数服从正态分布,采用傅里叶级数形式展开如下:
Figure SMS_45
Figure SMS_46
A={a0,a1,a2,...,an}T
式中,A为位移函数的待定系数矩阵;n为傅里叶级数的展开阶数;Tn为傅里叶级数展开形式;an为矩阵A中的列向量。
基于能量变分法,将总势能W对各待定系数取极值,即
Figure SMS_47
式中,ξi为矩阵A中的各个元素。
对上式求解,可得隧道竖向位移控制方程表示为矩阵形式:(Ks-KG+Kt)A=PT
联立
Figure SMS_48
和(Ks-KG+Kt)A=PT,可得既有隧道纵向位移S(x)为
S(x)=Tn(x)(Ks-KG+Kt)-1PT
式中,Ks为土的反力作用刚度矩阵;Kt为隧道环间刚度矩阵;PT为自由土体位移和隧道衬砌环的相互作用效应。当KG=0时,本文方法退化为Winkler模型的考虑管片转动与错台效应的计算方法。
实施例一
某地铁9号线垂直上穿既有地铁1号线工程中,9号线隧道外径为6.2m,内径为5.5m,环宽为1.2m,采用6.34m土压平衡盾构机开挖,施工穿越土层主要为黏土。在上穿部位地铁1号线轴线埋深为14.38m,9号线与既有1号线的最小竖向净距为0.83m,为了防止1号线产生较大位移,在9号线内采取堆载铁块的措施,工程详细计算参数见表1计算参数表。
表1工程计算参数
Figure SMS_49
Figure SMS_50
首先,将卸荷应力F对既有隧道轴线处某点(x,y,z)产生的竖向附加应力进行积分:
Figure SMS_51
Figure SMS_52
Figure SMS_53
然后,将刀盘推力q对既有隧道轴线处某点(x,y,z)产生的竖向附加应力σq进行积分:
Figure SMS_54
Figure SMS_55
再后,将盾壳摩擦力f对既有隧道轴线处某点(x,y,z)产生的竖向附加应力σf进行积分:
Figure SMS_56
Figure SMS_57
再后,注浆压力p产生的附加应力
将注浆压力分解为竖向分量和水平分量,分别求解既有隧道轴线处某点(x,y,z)上的附加应力:
竖向分量产生的竖向附加应力σpv
Figure SMS_58
其中:
Figure SMS_59
水平分量产生的竖向附加应力σph
Figure SMS_60
式中,L3为注浆压力影响范围,取一环衬砌环宽度;R9、R10为相应计算距离:
Figure SMS_61
因此既有隧道受到的总竖向附加应力σ为上述分力之和:
σ=σ0qfpvph
可见附加应力σ随新建隧道掌子面距既有隧道轴线的距离而变化。
再后,既有隧道变形计算方法
既有隧道变形受力分析
在隧道与土体相互作用过程中,单环管片受力情况如:衬砌环在垂直方向上承受附加作用力为P(x)、地基反力为Q(x)和环间剪应力为Fs;在水平方向上,承受环间拉应力FT和压应力Fc的影响。各种力的求解如下式:
Figure SMS_62
式中,D为既有隧道的外径;ΔSm为两个相邻衬砌环之间的位移;θm为两个相邻衬砌环之间的夹角;λ为两个衬砌环之间受拉面积的比例系数;ks为环间剪切刚度;kT为环间抗拉刚度;kC为环间抗压刚度,计算。
再后,既有隧道总势能
新隧道开挖引起的既有盾构隧道总势能可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土体附加荷载所做的功Wp
Figure SMS_63
为克服地层阻力所做的功Wk
Figure SMS_64
克服环间剪切力所做的功Ws
Figure SMS_65
环间拉应力做功WT
Figure SMS_66
环间压缩应力所作的功Wc
Figure SMS_67
因此,隧道开挖引起的盾构隧道总势能W为
W=WP+Wk+Ws+WT+Wc
再后,既有隧道的位移函数
本文中隧道位移函数服从正态分布,采用傅里叶级数形式展开如下:
Figure SMS_68
Figure SMS_69
A={a0,a1,a2,...,an}T
再后,变分控制方程
基于能量变分法,将总势能W对各待定系数取极值,即
Figure SMS_70
对上式求解,可得隧道竖向位移控制方程为
Figure SMS_71
将上式表示为矩阵形式:
(Ks-KG+Kt)A=PT
Figure SMS_72
Figure SMS_73
Figure SMS_74
Figure SMS_75
联立上式
Figure SMS_76
和(Ks-KG+Kt)A=PT,可得既有隧道纵向位移S(x)为
S(x)=Tn(x)(Ks-KG+Kt)-1PT=3.5mm
本发明能够通过参数分析发现,随着剪切刚度ks、抗拉刚度kT、地层弹性模量E0和隧道净距的增大,既有隧道隆起位移大幅减小,随着隧道穿越夹角α的减小,既有隧道受影响范围增大,其中kT相对其他3个因素的影响较小;环间抗压刚度kc增大对隧道变形几乎没有影响。工程中可从ks、kT、E0、α出发,控制既有隧道变形。

Claims (9)

1.一种深埋盾构隧道上穿既有线路的纵向变形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ⅰ)基于土体三维极限平衡理论,建立新建隧道与既有隧道相对位置关系的理论模型;
(ⅱ)确定新建隧道施工引起的附加应力;
(ⅲ)进行既有隧道变形受力分析;
(ⅳ)计算确定既有隧道总势能;
(ⅴ)得到既有隧道的位移函数表达;
(ⅵ)得到变分控制方程;
(ⅶ)基于变分控制方程,得到隧道竖向位移控制方程;
(ⅷ)计算得到既有隧道纵向位移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埋盾构隧道上穿既有线路的纵向变形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ⅰ)基于土体三维极限平衡理论,建立新建隧道与既有隧道相对位置关系的理论模型,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建立三维水平球缺形局部稳定性模型;
然后,将新建盾构隧道施工引起既有隧道的竖向附加应力简化到既有隧道中轴线;
最后,基于Mindlin解,得到刀盘推力、盾壳摩擦力、注浆压力在既有隧道轴线处某点产生的竖向附加应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埋盾构隧道上穿既有线路的纵向变形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ⅱ)确定新建隧道施工引起的附加应力,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得到卸荷应力对隧道轴线处某点产生的竖向附加应力的表达;
然后,得到刀盘推力对隧道轴线处某点产生的竖向附加应力的表达;
再后,得到盾壳摩擦力对隧道轴线处某点产生的竖向附加应力的表达;
最后,得到注浆压力对隧道轴线处某点产生的竖向附加应力的表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埋盾构隧道上穿既有线路的纵向变形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ⅲ)进行既有隧道变形受力分析,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在隧道与土体相互作用过程中,分析单环管片的受力;
然后,得到受力的力表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埋盾构隧道上穿既有线路的纵向变形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ⅳ)计算确定既有隧道总势能,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得到土体附加荷载所做的功;
然后,得到为克服地层阻力所做的功;
再后,得到克服环间剪切力所做的功;
再后,得到环间拉应力做的功;
再后,得到环间压缩应力所作的功;
最后,将上述功相加,得到既有隧道总势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埋盾构隧道上穿既有线路的纵向变形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ⅴ)得到既有隧道的位移函数表达,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基于能量变分法,既有隧道竖向位移服从正态分布曲线;
然后,采用傅里叶级数形式展开得到既有隧道的位移函数表达。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埋盾构隧道上穿既有线路的纵向变形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ⅵ)得到变分控制方程,具体过程如下:基于能量变分法,将总势能对各待定系数取极值得到变分控制方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埋盾构隧道上穿既有线路的纵向变形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ⅶ)基于变分控制方程,得到隧道竖向位移控制方程,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对步骤(ⅵ)的变分控制方程求解,得到隧道竖向位移控制方程;
然后,将隧道竖向位移控制方程表示为矩阵形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埋盾构隧道上穿既有线路的纵向变形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ⅷ)计算得到既有隧道纵向位移量,具体过程如下:
结合步骤(ⅴ)的位移函数表达和步骤(ⅶ)的矩阵形式,得到既有隧道纵向位移量。
CN202211419223.2A 2022-11-14 2022-11-14 一种深埋盾构隧道上穿既有线路的纵向变形计算方法 Pending CN11580949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19223.2A CN115809498A (zh) 2022-11-14 2022-11-14 一种深埋盾构隧道上穿既有线路的纵向变形计算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19223.2A CN115809498A (zh) 2022-11-14 2022-11-14 一种深埋盾构隧道上穿既有线路的纵向变形计算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09498A true CN115809498A (zh) 2023-03-17

Family

ID=854835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19223.2A Pending CN115809498A (zh) 2022-11-14 2022-11-14 一种深埋盾构隧道上穿既有线路的纵向变形计算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0949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40597A (zh) * 2023-11-03 2024-02-09 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平行双管线上穿既有隧道的纵向位移计算方法
CN117951799A (zh) * 2024-03-26 2024-04-30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地铁盾构隧道横向收敛变形的长期治理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40597A (zh) * 2023-11-03 2024-02-09 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平行双管线上穿既有隧道的纵向位移计算方法
CN117951799A (zh) * 2024-03-26 2024-04-30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地铁盾构隧道横向收敛变形的长期治理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30194B (zh) 盾构隧道开挖对邻近群桩基础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方法
CN115809498A (zh) 一种深埋盾构隧道上穿既有线路的纵向变形计算方法
CN113360985B (zh) 一种新建隧道上穿引起既有盾构隧道纵向变形的高精度预测方法
CN102519790B (zh) 确定泥水盾构隧道开挖面支护压力的方法
Yang et al. Performance of overlapped shield tunneling through an integrated physical model tests, numerical simulations and real-time field monitoring
Han et al. Construction technologies and mechanical effects of the pipe-jacking crossing anchor-cable group in soft stratum
CN110188413A (zh) 一种基坑开挖引起的旁侧盾构隧道围压变化的预测方法
Liu et al. Model test study on spatial deformation law of surrounding rock for super-large section and shallow buried tunnels
CN111428304B (zh) 基坑开挖下带有抗浮锚杆盾构隧道的位移变形预测方法
Gao et al. Geotechnical monitoring and analyses on the stability and health of a large cross-section railway tunnel constructed in a seismic area
Ghorbani et al. Long term stability assessment of Siah Bisheh powerhouse cavern based on displacement back analysis method
CN113283142A (zh) 一种基于解析解法分析盾构下穿对既有隧道影响的方法
CN111946357B (zh) 一种考虑红黏土卸荷影响的矿山法隧道模拟施工方法
Qi et al. Structural deformation of existing horseshoe-shaped tunnels by shield overcrossing
CN112035917A (zh) 盾构掘进施工地表极限竖向位移预测方法及装置
Cheng et al. Upper bound analysis of longitudinally inclined EPB shield tunnel face stability in dense sand strata
AU2021101945A4 (en) A Construction Control Method for Shield Tunneling Through Existing Operating Lines
Zhou et al. Deformation analysis of shield undercrossing and vertical paralleling excavation with existing tunnel in composite stratum
CN112200445B (zh) 一种新建隧道注浆环对既有盾构隧道防护效果的评估方法
Wang et al. Analysis of settlement induced by shield construction of the metro passing under existing buildings based on the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CN112560149B (zh) 一种竖向裂隙发育围岩隧道超前管棚变形的计算方法
CN114969922B (zh) 一种下穿施工的新建车站垂直荷载获取方法及施工方法
CN115952578A (zh) 一种砂卵石地层隧道下穿既有铁路变形影响分析方法
CN112160757B (zh) 一种盾构隧道下穿工程中既有隧道注浆加固效果的评估方法
Su et al. Tunnel face stability and ground settlement in pressurized shield tunnell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