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28820B - 连接管生产设备 - Google Patents

连接管生产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28820B
CN109128820B CN201811295992.XA CN201811295992A CN109128820B CN 109128820 B CN109128820 B CN 109128820B CN 201811295992 A CN201811295992 A CN 201811295992A CN 109128820 B CN109128820 B CN 1091288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ipe
nut
plug
connection
production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9599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28820A (zh
Inventor
孙宇
覃道赞
杨智慧
梁家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Gre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Gre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Gre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81129599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28820B/zh
Publication of CN1091288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288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288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288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21/00Machines for assembling a multiplicity of different parts to compose units, with or without preceding or subsequent working of such parts, e.g. with programme control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接管生产设备,包括:上料机构,上料机构用于将螺母安装到连接管上;连接管扩口系统,连接管扩口系统用于将安装有螺母的连接管的端口扩成喇叭口;堵头安装系统,堵头安装系统用于将堵头安装到位于连接管上的螺母内;其中,上料机构、连接管扩口系统以及堵头安装系统依次运作。本发明的连接管生产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连接管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连接管生产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管生产机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连接管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器连接管的生产过程中,需要按顺序实现穿保温管、装接管螺母、铜管扩口以及装塑料堵头的工序。其中,塑料堵头扣入接管螺母中堵塞铜管两头,起到防尘的作用。
然而,在连接管的生产过程中,由于各个工序需要采用不同的机构进行处理,现有技术中没有一次性完成上述工序的设置,从而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由于上下料会产生额外的操作,直接影响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管生产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连接管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接管生产设备,包括:上料机构,上料机构用于将螺母安装到连接管上;连接管扩口系统,连接管扩口系统用于将安装有螺母的连接管的端口扩成喇叭口;堵头安装系统,堵头安装系统用于将堵头安装到位于连接管上的螺母内;其中,上料机构、连接管扩口系统以及堵头安装系统依次运作。
进一步地,上料机构包括:送料部,送料部用于获取螺母;退料部,退料部用于将位于送料部上的螺母推送到连接管上;其中,退料部沿送料部的长度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以驱动位于送料部上的螺母脱离送料部并安装到连接管上。
进一步地,连接管扩口系统包括:连接管定位机构,连接管定位机构用于将连接管定位到第二预设位置,连接管定位机构包括止挡部,止挡部用于与连接管的管口限位接触;连接管扩口机构,连接管扩口机构用于将定位于第二预设位置的连接管的端口扩成喇叭口;其中,止挡部设置在连接管扩口机构与连接管之间,止挡部位置可调节地设置,以在连接管的端口与止挡部相接触后,连接管定位到第二预设位置;止挡部与连接管的端口相分离,连接管扩口机构用于将连接管的端口扩成喇叭口。
进一步地,连接管定位机构还包括:第一夹紧模;第二夹紧模,第一夹紧模与第二夹紧模相对设置,第一夹紧模与第二夹紧模之间具有夹持孔,夹持孔用于容纳连接管;其中,止挡部遮挡在夹持孔的孔口上,以在穿设在夹持孔内的连接管与止挡部相接触时,连接管位于第二预设位置。
进一步地,连接管扩口机构包括:安装座,安装座具有第一容纳腔;滑动部,滑动部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容纳腔内;冲头,冲头设置在滑动部上,以在滑动部沿靠近连接管的方向移动时,冲头将位于第二预设位置的连接管的端口扩成喇叭口;其中,滑动部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用于存储润滑油的油槽。
进一步地,堵头安装系统包括:分料机构,分料机构用于接收第一振动盘送出的堵头;定位机构,定位机构用于将位于连接管上的螺母限位到第一预设位置;取料机构,取料机构用于获取分料机构上的堵头,并将堵头安装到与位于第一预设位置的螺母内。
进一步地,堵头至少包括第一堵头和与第一堵头相邻设置的第二堵头,振动盘具有用于输送堵头的第一振盘料道,第一堵头位于第一振盘料道靠近出料口的一侧,分料机构包括:取料组件,取料组件包括取料部,取料部用于获取第一堵头并将第一堵头转送到供料位置,以供取料机构获取第一堵头;挡料组件,挡料组件包括挡料部,挡料部用于与第二堵头限位接触,以在取料部带动第一堵头脱离第一振盘料道后,通过挡料部对第二堵头进行止挡以限制第二堵头脱离第一振盘料道。
进一步地,取料机构包括:吸料组件,吸料组件用于获取分料机构上的堵头;旋转驱动部,旋转驱动部与吸料组件驱动连接,以驱动吸料组件在分料机构与定位机构之间运动。
进一步地,定位机构包括:夹紧组件,夹紧组件用于固定连接管;定位组件,定位组件包括定位部,定位部用于与螺母限位接触,以使取料机构将堵头安装到螺母内;其中,定位部位置可调节地设置,以使定位部具有带动螺母沿连接管的延伸方向移动到第一预设位置的第一运动状态。
进一步地,连接管生产设备还包括视觉检测机构,视觉检测机构用于获取连接管的喇叭口的图像信息,视觉检测机构包括:视觉采集部,视觉采集部用于获取喇叭口的图像信息;调节部,调节部设置在视觉采集部与连接管之间,调节部沿连接管的轴线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以在调节部沿远离视觉采集部的方向移动时,调节部驱动连接管沿远离视觉采集部的方向移动,以调节视觉采集部与喇叭口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连接管生产设备还包括堵头检测机构,堵头检测机构用于检测位于连接管上的螺母内是否安装有堵头,堵头检测机构包括:检测部,检测部沿螺母的轴向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以在螺母内安装有堵头时,检测部与堵头限位接触;或螺母内未安装有堵头时,检测部穿过螺母后插设在连接管内;传感部,传感部用于获取检测部的位置信息,以确定螺母内是否安装有堵头。
进一步地,连接管生产设备还包括:输送线,输送线用于输送连接管,上料机构、连接管扩口系统以及堵头安装系统沿输送线的传送方向依次设置;其中,上料机构、连接管扩口系统以及堵头安装系统形成了多个连接管生产线,多个连接管生产线包括第一连接管生产线和第二连接管生产线,第一连接管生产线和第二连接管生产线分别设置在输送线的两侧。
进一步地,连接管至少包括第一连接管和与第一连接管相邻设置的第二连接管;其中,第一连接管生产线和第二连接管生产线同步运作,第一连接管生产线用于处理第一连接管的第一端,第二连接管生产线用于处理第二连接管的第一端。
进一步地,多个连接管生产线还包括第三连接管生产线和第四连接管生产线,第一连接管生产线与第三连接管生产线间隔设置,以在经第二连接管生产线处理后的第二连接管移动到第三连接管生产线处时,第三连接管生产线用于处理第二连接管的第二端;第二连接管生产线与第四连接管生产线间隔设置,以在经第一连接管生产线处理后的第一连接管移动到第四连接管生产线处时,第四连接管生产线用于处理第一连接管的第二端。
本发明的连接管生产设备通过上料机构、连接管扩口系统以及堵头安装系统依次运作,可以快速地实现连接管的生产。其中,上料机构用于将螺母安装到连接管上,连接管扩口系统用于将安装有螺母的连接管的端口扩成喇叭口,然后堵头安装系统用于将堵头安装到位于连接管上的螺母内。本发明的连接管生产设备通过上料机构、连接管扩口系统以及堵头安装系统依次运作,可以快速地实现连接管的生产,整个生产过程均为自动化生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连接管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管生产设备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管生产设备的第二上料机构的第一个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管生产设备的第二上料机构的第二个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管生产设备的第二上料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管生产设备的第一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管生产设备的第一上料机构的第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6中的连接管生产设备的第一上料机构的俯视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管生产设备的第一上料机构的第二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管生产设备的夹料部位于取料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管生产设备的夹料部位于送料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管生产设备的挡料板与振盘料道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管生产设备的挡料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管生产设备的连接管扩口系统的第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管生产设备的连接管扩口系统的第二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管生产设备的连接管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管生产设备的止挡部与连接管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1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管生产设备的连接管扩口机构的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管生产设备的连接管扩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管生产设备的堵头安装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管生产设备的取料机构的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管生产设备的取料机构的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管生产设备的分料机构的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管生产设备的分料机构的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管生产设备的分料机构的第三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管生产设备的吸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管生产设备的吸料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管生产设备的吸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管生产设备的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管生产设备的定位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管生产设备的定位部与螺母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31示出了图30中的定位部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管生产设备的视觉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管生产设备的堵头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连接管;20、螺母;21、第二振盘料道;22、第三振盘料道;30、夹紧组件;31、夹爪部;32、第一安装部;40、定位组件;41、定位部;411、第一通孔;412、第一容纳槽;42、第一驱动部;43、第二驱动部;44、第一连接部;441、导轨;442、缓冲部;
50、堵头;51、第一振盘料道;60、取料组件;61、取料部;62、第三驱动部;63、第四驱动部;64、感应部;70、挡料组件;71、挡料部;72、遮料板;73、第五驱动部;
80、吸料组件;81、吸料部;811、吸气口;812、吸盘;813、走气杆;814、限位凸起;82、套筒部;821、第一容纳腔;83、固定块;84、气管接头;85、弹性件;86、旋转驱动部;87、第一安装板;871、横移气缸;88、第二安装板;881、推料气缸;89、缓冲器;
91、检测部;911、止挡凸起;92、传感部;93、感应片;94、驱动气缸;95、转接部;96、弹簧;97、直线轴承;98、夹爪气缸;
101、安装座;1011、导向槽;102、第二容纳腔;103、滑动部;1031、周向外表面;104、油槽;105、传感部;106、感应杆;107、冲头;108、冲头驱动部;
111、第一夹紧模;112、第二夹紧模;1131、止挡部;1132、定位驱动部;114、压紧驱动部;115、顶升驱动部;116、承载部;117、推进驱动部;118、固定垫块;
121、视觉采集部;122、调节部;123、推料驱动部;124、横移驱动部;125、支撑座;126、支撑板;127、连接柱;128、光源部;129、夹爪组件;
131、夹料部;132、夹料旋转部;133、第一支撑板;134、夹料驱动部;135、第二支撑板;136、送料驱动部;137、挡料板;1371、挡料口;138、挡料驱动部;139、物料感应部;
141、第一送料部;142、第一退料部;1421、避让口;143、第一退料驱动部;144、第三支撑板;145、第一顶料驱动部;146、第一取料驱动部;
150、顶针驱动部;151、第二送料部;152、第二退料部;1521、遮挡段;1522、退料段;153、第二退料驱动部;154、第四支撑板;155、第二顶料驱动部;156、第二取料驱动部;157、第五支撑板;158、送料驱动部;159、挡料顶针;160、光纤传感器;
200、上料机构;300、连接管扩口系统;400、堵头安装系统;500、输送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接管生产设备,请参考图1至图33,连接管生产设备包括:上料机构200,上料机构200用于将螺母20安装到连接管10上;连接管扩口系统300,连接管扩口系统300用于将安装有螺母20的连接管10的端口扩成喇叭口;堵头安装系统400,堵头安装系统400用于将堵头50安装到位于连接管10上的螺母20内;其中,上料机构200、连接管扩口系统300以及堵头安装系统400依次运作。
本发明的连接管生产设备通过上料机构200、连接管扩口系统300以及堵头安装系统400依次运作,可以快速地实现连接管的生产。其中,上料机构200用于将螺母20安装到连接管10上,连接管扩口系统300用于将安装有螺母20的连接管10的端口扩成喇叭口,然后堵头安装系统400用于将堵头50安装到位于连接管10上的螺母20内。本发明的连接管生产设备通过上料机构200、连接管扩口系统300以及堵头安装系统400依次运作,可以快速地实现连接管的生产,整个生产过程均为自动化生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连接管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了能够获取螺母20并将螺母20安装到连接管上,如图2至图12所示,上料机构200包括:送料部,送料部用于获取螺母20;退料部,退料部用于将位于送料部上的螺母20推送到连接管10上;其中,退料部沿送料部的长度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以驱动位于送料部上的螺母20脱离送料部并安装到连接管10上。
在本实施例中,在本实施例中,上料机构200分为第一上料机构和第二上料机构。
在本实施例中,针对第一上料部,如图5至图7所示,第一上料机构通过第一送料部141和第一退料部142能够将螺母20安装到连接管10上。其中,第一送料部141用于获取螺母20,第一退料部142沿第一送料部141的长度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以驱动第一送料部141上的螺母20脱离第一送料部141并安装到连接管10上。
在本实施例中,螺母20为止挡螺母。
优选地,第一送料部141包括杆体段,螺母20穿设在杆体段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送料部141的顶端为锥形段。
为了能够使得第一退料部142沿第一送料部141的长度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如图6所示,第一退料部142上设置有避让口1421,杆体段穿设在避让口1421内,第一退料部142与螺母20背离连接管10的一端相接触,以驱动螺母20脱离杆体段。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退料部142设置在第一送料部141上,杆体段穿设在避让口1421内。
优选地,第一上料机构还包括:第一退料驱动部143,第一退料驱动部143与第一退料部142驱动连接,以驱动第一退料部142沿杆体段的长度方向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退料驱动部143为气缸或油缸。
为了能够保证螺母20可靠地安装在连接管10上,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上料机构还包括:第三支撑板144,第一退料驱动部143和第一送料部141均设置在第三支撑板144上;第一顶料驱动部145,第一顶料驱动部145与第三支撑板144驱动连接,以驱动第三支撑板144上的第一送料部141的端部插入到连接管10的管口内;当第一送料部141的端部插入到连接管10的管口内后,第一退料驱动部143驱动第一退料部142沿杆体段的长度方向移动,以将螺母20安装到连接管10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顶料驱动部145驱动第一送料部141的端部插入到连接管10的管口内,然后,第一退料驱动部143驱动第一退料部142沿杆体段的长度方向移动,以将螺母20安装到连接管10上。
为了能够有效获取螺母,如图8至图10所示,振动盘具有输送螺母20的第二振盘料道21,第一上料机构还包括:夹料部131,夹料部131用于获取位于第二振盘料道21内的螺母20并将螺母20转送到预设工位,以供第一送料部141获取螺母20。
优选地,夹料部131可转动地设置,以使夹料部131具有用于获取第二振盘料道21内的螺母20的取料状态和用于带动螺母20转动预设角度后的送料状态;其中,当夹料部131位于送料状态时,第一送料部141获取螺母20。
在本实施例中,夹料部131用于获取第二振盘料道21内的螺母20,在驱动螺母20后,调节夹料部131的位置,即夹料部131带动螺母20转动预设角度,此时,第一送料部141与螺母20的内孔相对设置,从而插入到内孔中以获取螺母20。
优选地,第一上料机构还包括:夹料旋转部132,夹料旋转部132与夹料部131驱动连接,以驱动夹料部131转动;第一支撑板133,夹料旋转部132设置在第一支撑板133上;夹料驱动部134,夹料驱动部134与第一支撑板133驱动连接,以通过第一支撑板133上的夹料旋转部132驱动夹料部131沿靠近或远离第二振盘料道21的方向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在本实施例中,夹料驱动部134驱动第一支撑板133移动,第一支撑板133上的夹料旋转部132驱动夹料部131沿靠近第二振盘料道21的方向移动,以此使夹料部131夹持螺母20,然后,夹料驱动部134驱动夹料部131沿远离第二振盘料道21的方向移动,以此将螺母20带出第二振盘料道21。然后,夹料旋转部132驱动夹料部131调节位置,第一送料部141与螺母20的内孔相对设置,从而插入到内孔中以获取螺母20。
在本实施例中,夹料旋转部132为气缸或油缸。
当螺母20脱离第二振盘料道21后需要将螺母20送到第一送料部141的取料位置,第一上料机构还包括:第二支撑板135,夹料驱动部134设置在第二支撑板135上,第一支撑板133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二支撑板135上;送料驱动部136,送料驱动部136与第二支撑板135驱动连接,以通过第二支撑板135驱动夹料部131移动,直至夹料部131到达预设工位;其中,第一支撑板133相对于第二支撑板135的移动方向垂直于第二支撑板135带动第一支撑板133的移动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当夹料驱动部134驱动夹料部131沿远离第二振盘料道21的方向移动,以此将螺母20带出第二振盘料道21,夹料旋转部132驱动夹料部131转动到送料状态,送料驱动部136推动第二支撑板135带动夹料部131移动到供第一送料部141的取料位置,此时第一送料部141与螺母20的内孔相对设置,从而插入到内孔中以获取螺母20。
为了能够使得第一送料部141插设到螺母20内,如图6所示,第一上料机构还包括:第一取料驱动部146,第一取料驱动部146与第一送料部141驱动连接,以在夹料部131位于送料状态时,第一取料驱动部146驱动第一送料部141插设到螺母20内,以获取螺母2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取料驱动部146为气缸或油缸。
为了防止螺母20误脱离第二振盘料道21,如图8和图11所示,第一上料机构还包括:挡料板137,挡料板137位置可调节地设置,以使挡料板137遮挡或释放第二振盘料道21的出料口;其中,当夹料部131获取到螺母20后,挡料板137释放出料口,夹料部131带动螺母20从出料口脱离第二振盘料道21。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分料机构上设置有挡料板137,其中,挡料板137位置可调节地设置,从而可以使挡料板137遮挡或释放第二振盘料道21的出料口。
在本实施例中,挡料板137沿竖直方向移动,当夹料部131获取到螺母20后,挡料板137释放出料口,夹料部131带动螺母20从出料口脱离第二振盘料道21。
为了能够使得挡料板137位置可调节地设置,分料机构还包括:挡料驱动部138,挡料驱动部138设置在第二振盘料道21上,挡料驱动部138与挡料板137驱动连接,以驱动挡料板137遮挡或释放出料口。
在本实施例中,挡料驱动部138为气缸或油缸。
优选地,挡料板137上设置有挡料口1371,挡料口1371朝向出料口设置,挡料口1371用于与螺母20限位接触。
优选地,螺母20包括六角头部和圆形部,挡料口1371包括第一挡料壁和第二档料壁,六角头部包括第一周向外壁和第二周向外壁,第一挡料壁和第二档料壁分别与第一周向外壁和第二周向外壁相接触;其中,夹料部131用于夹取圆形部。
优选地,夹料部131为夹爪气缸,第二振盘料道21上设置有开口,夹爪气缸的夹爪部通过开口后夹紧螺母20。
为了能够确定第二振盘料道21内是否满料,分料机构还包括:物料感应部139,物料感应部139用于检测第二振盘料道21内是否满料。当第二振盘料道21内满料时,即第二振盘料道21的出料口有螺母20,此时,物料感应部139响应,从而使得相应的控制系统控制夹料部131夹取螺母20。
在本实施例中,针对第二上料机构,如图2至图4所示,第二上料机构通过第二送料部151和第二退料部152能够将螺母20快速高效地安装到连接管10上。其中,第二送料部151用于获取第三振盘料道22上的螺母20,且当第二送料部151获取第三振盘料道22上的螺母20时,遮挡段1521遮挡在第三振盘料道22的出料口上,当第二送料部151带动螺母20脱离第三振盘料道22后,第二退料部152用于将第二送料部151上的螺母20推送到连接管10上。
在本实施例中,螺母20为普通螺母。
针对第二退料部152的具体结构,如图4所示,第二退料部152还包括退料段1522,退料段1522与遮挡段1521相连接,退料段1522沿第二送料部151的长度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以驱动第二送料部151上的螺母20脱离第二送料部151并安装到连接管10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退料部152由退料段1522和遮挡段1521组成,其中,退料段1522和遮挡段1521形成了一个L形结构,当第二送料部151获取第三振盘料道22上的螺母20时,遮挡段1521遮挡在第三振盘料道22的出料口上,当需要将螺母20安装到连接管10上时,第二退料部152用于将第二送料部151上的螺母20推送到连接管10上。
为了能够使得第二退料部152沿第二送料部151的长度方向移动,第二上料机构还包括:第二退料驱动部153,第二退料驱动部153与第二退料部152驱动连接,以驱动第二退料部152沿第二送料部151的长度方向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退料驱动部153为气缸或油缸。
相应地,为了能够使得螺母20可靠地安装到连接管10上,如图2和图4所示,第二上料机构还包括:第二顶料驱动部155,第二顶料驱动部155与第二送料部151驱动连接,以驱动第二送料部151的端部插入到连接管10的管口内;其中,当第二送料部151的端部插入到连接管10的管口内后,第二退料驱动部153驱动第二退料部152沿第二送料部151的长度方向移动,以将螺母20安装到连接管10上。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二送料部151将螺母20从第三振盘料道22上取下后,第二顶料驱动部155驱动第二送料部151的端部插入到连接管10的管口内,然后第二退料驱动部153驱动第二退料部152沿第二送料部151的长度方向移动,以将螺母20安装到连接管10上。
为了能够使得第二送料部151插入到螺母20的孔口内以此获取螺母20,第二上料机构还包括:第四支撑板154,第二退料驱动部153和第二顶料驱动部155均设置在第四支撑板154上;第二取料驱动部156,第二取料驱动部156与第四支撑板154驱动连接,以驱动位于第四支撑板154上的遮挡段1521遮挡在第三振盘料道22的出料口,且第二送料部151插入到螺母20的孔口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取料驱动部156通过驱动第四支撑板154带动遮挡段1521遮挡在第三振盘料道22的出料口,且第二送料部151插入到螺母20的孔口内。
为了能够使得第二送料部151带动螺母20脱离第三振盘料道22的出料口,第二上料机构还包括:第五支撑板157,第二取料驱动部156设置在第五支撑板157上,第四支撑板154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五支撑板157上;送料驱动部158,送料驱动部158与第五支撑板157驱动连接,以驱动位于第四支撑板154上的遮挡段1521释放第三振盘料道22的出料口,且第二送料部151带动螺母20脱离第三振盘料道22的出料口;其中,当第二送料部151带动螺母20移动到预设工位时,第二顶料驱动部155驱动第二送料部151的端部插入到连接管10的管口内,第二退料驱动部153驱动第二退料部152沿第二送料部151的长度方向移动,以将螺母20安装到连接管10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取料驱动部156通过驱动第四支撑板154带动遮挡段1521遮挡在第三振盘料道22的出料口,且第二送料部151插入到螺母20的孔口内,然后,送料驱动部158驱动位于第四支撑板154上的遮挡段1521释放第三振盘料道22的出料口,且第二送料部151带动螺母20脱离第三振盘料道22的出料口,最终,第二顶料驱动部155驱动第二送料部151的端部插入到连接管10的管口内,第二退料驱动部153驱动第二退料部152沿第二送料部151的长度方向移动,以将螺母20安装到连接管10上。
考虑到第二送料部151会带动遮挡段1521释放离第三振盘料道22的出料口,螺母20包括第一螺母和与第一螺母相邻设置的第二螺母,第一螺母位于第三振盘料道22靠近出料口的一侧,第二送料部151用于获取第一螺母,第二上料机构还包括:挡料顶针159,挡料顶针159用于与第二螺母限位接触,以在第二送料部151带动第一螺母脱离第三振盘料道22后,挡料顶针159用于限制第二螺母脱离第三振盘料道22。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二送料部151带动第一螺母脱离第三振盘料道22后,此时,遮挡段1521释放离第三振盘料道22的出料口,故,挡料顶针159用于与第二螺母限位接触,以此防止第三振盘料道22内的其它螺母脱离。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螺母脱离第三振盘料道22后,第二螺母会移动到出料口处,此时,第二螺母就成为了第一螺母,相应地,第二螺母后面的螺母就成为了第二螺母。
为了能够使得挡料顶针159与第二螺母限位接触,第二上料机构还包括:顶针驱动部150,顶针驱动部150设置在第三振盘料道22上,顶针驱动部150与挡料顶针159驱动连接,以驱动挡料顶针159沿靠近或远离第三振盘料道22的方向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顶针驱动部150为气缸或油缸。
为了能够保证第三振盘料道22内具有充足的螺母20,第二上料机构还包括:光纤传感器160,光纤传感器160用于检测第三振盘料道22内是否满料,以在第三振盘料道22内的螺母20到达第三振盘料道22的出料口处时,光纤传感器160发生响应,以使第二送料部151获取螺母20。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光纤传感器160确定检测第三振盘料道22内是否满料,当第三振盘料道22内的螺母20到达第三振盘料道22的出料口处时,光纤传感器160发生响应,并且通过相应的控制系统控制第二送料部151获取螺母20。
在本实施例中,光纤传感器160为多个,多个光纤传感器160间隔地设置在第三振盘料道22上。
为了能够通过连接管扩口系统300将连接管10的端口扩成喇叭口,连接管扩口系统300包括:连接管定位机构,连接管定位机构用于将连接管10定位到第二预设位置,连接管定位机构包括止挡部1131,止挡部1131用于与连接管10的管口限位接触;连接管扩口机构,连接管扩口机构用于将定位于第二预设位置的连接管10的端口扩成喇叭口;其中,止挡部1131设置在连接管扩口机构与连接管10之间,止挡部1131位置可调节地设置,以在连接管10的端口与止挡部1131相接触后,连接管10定位到第二预设位置;止挡部1131与连接管10的端口相分离,连接管扩口机构用于将连接管10的端口扩成喇叭口。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管扩口系统300通过连接管定位机构和连接管扩口机构能够准确高效地将连接管10的端口扩成喇叭口。其中,连接管定位机构包括止挡部1131,止挡部1131用于与连接管10的管口限位接触,止挡部1131设置在连接管扩口机构与连接管10之间,止挡部1131位置可调节地设置,以在连接管10的端口与止挡部1131相接触后,连接管10定位到第二预设位置,然后止挡部1131与连接管10的端口分离,连接管扩口机构将连接管10的端口扩成喇叭口。
针对连接管定位机构的具体结构,请参考图13至图15,连接管定位机构还包括:第一夹紧模111;第二夹紧模112,第一夹紧模111与第二夹紧模112相对设置,第一夹紧模111与第二夹紧模112之间具有夹持孔,夹持孔用于容纳连接管10;其中,止挡部1131遮挡在夹持孔的孔口上,以在穿设在夹持孔内的连接管10与止挡部1131相接触时,连接管10位于第二预设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管定位机构通过第一夹紧模111、第二夹紧模112以及止挡部1131能够实现对连接管10的定位作用。其中,第一夹紧模111与第二夹紧模112相对设置,第一夹紧模111与第二夹紧模112之间具有夹持孔,夹持孔用于容纳连接管10,止挡部1131遮挡在夹持孔的孔口上,以在穿设在夹持孔内的连接管10与止挡部1131相接触时,连接管10位于第二预设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紧模111和第二夹紧模112形成的夹持孔具有喇叭口结构,故连接管扩口机构在夹持孔内将连接管10的端口扩成喇叭口。
为了能够使得第一夹紧模111与第二夹紧模112夹紧或释放连接管10,第一夹紧模111与第二夹紧模112相对可移动地设置,以使夹持孔具有用于夹紧连接管10的夹持状态和用于释放连接管10的释放状态;其中,当连接管10移动到第二预设位置后,夹持孔由释放状态转换到夹持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管10可以在第一夹紧模111与第二夹紧模112之间移动,当连接管10与止挡部1131相接触时,可以表明连接管10位于第二预设位置,此时第一夹紧模111与第二夹紧模112夹紧连接管10。
针对第一夹紧模111与第二夹紧模112的相对位置关系,第一夹紧模111位于第二夹紧模112的上方,第一夹紧模111与第二夹紧模112中的至少一个可移动地设置,以使第一夹紧模111与第二夹紧模112夹紧或释放连接管1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紧模111与第二夹紧模112均可移动地设置。
为了能够使得第二夹紧模112沿靠近或远离第一夹紧模111的方向移动,如图13和图15所示,连接管定位机构还包括:顶升驱动部115,顶升驱动部115与第二夹紧模112驱动连接,以驱动第二夹紧模112沿靠近或远离第一夹紧模111的方向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顶升驱动部115为气缸或油缸,顶升驱动部115驱动第二夹紧模112沿靠近或远离第一夹紧模111的方向移动。
相应地,为了能够使得第一夹紧模111沿靠近第二夹紧模112的方向移动,连接管定位机构还包括:压紧驱动部114,压紧驱动部114与第一夹紧模111驱动连接,以驱动第一夹紧模111沿靠近或远离第二夹紧模112的方向移动;其中,当顶升驱动部115驱动第二夹紧模112支撑在连接管10的下方后,连接管10移动到第二预设位置,压紧驱动部114驱动第一夹紧模111沿靠近第二夹紧模112的方向移动以夹紧连接管10。
在本实施例中,压紧驱动部114为气缸或油缸。
为了能够增强整体机构的承载性能,如图13所示,连接管定位机构还包括:承载部116,承载部116用于支撑第二夹紧模112;推进驱动部117,推进驱动部117与承载部116驱动连接,以在顶升驱动部115驱动第二夹紧模112支撑在连接管10的下方后,推进驱动部117驱动承载部116沿靠近第二夹紧模112的方向移动,以使承载部116支撑第二夹紧模112的底部。
在本实施例中,当顶升驱动部115驱动第二夹紧模112支撑在连接管10的下方后,推进驱动部117驱动承载部116沿靠近第二夹紧模112的方向移动,直至承载部116支撑第二夹紧模112的底部,由此可以使得承载部116用来承载第二夹紧模112以及第二夹紧模112上方的载荷力。
在本实施例中,推进驱动部117为气缸或油缸。
优选地,顶升驱动部115包括驱动杆,驱动杆与第二夹紧模112相连接,承载部116上设置有避让槽,以在推进驱动部117驱动承载部116沿靠近第二夹紧模112的方向移动时,驱动杆相对于避让槽移动。
考虑到结构的完整性,连接管定位机构还包括:固定垫块118,固定垫块118设置在顶升驱动部115与第二夹紧模112之间,驱动杆穿过固定垫块118后与第二夹紧模112相连接;其中,当第二夹紧模112支撑在连接管10的下方后,承载部116夹设在第二夹紧模112与固定垫块118之间。
考虑到止挡部1131定位完成后需要避开连接管10的端口以供后续机构操作,如图14所示,连接管定位机构还包括:定位驱动部1132,定位驱动部1132与止挡部1131驱动连接,以驱动止挡部1131沿垂直于夹持孔的轴线的方向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驱动部1132为气缸或油缸,定位驱动部1132驱动止挡部1131沿垂直于夹持孔的轴线的方向移动,即实现止挡部1131对夹持孔的孔口的遮挡和释放。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管10为铜管。
针对连接管扩口机构的具体结构,如图17和图18所示,连接管扩口机构包括:安装座101,安装座101具有第二容纳腔102;滑动部103,滑动部103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二容纳腔102内;冲头107,冲头107设置在滑动部103上,以在滑动部103沿靠近连接管10的方向移动时,冲头107将位于第二预设位置的连接管10的端口扩成喇叭口;其中,滑动部103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用于存储润滑油的油槽104。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管扩口机构通过安装座101、滑动部103以及冲头107能够将连接管10的端口扩成喇叭口。其中,滑动部103可移动地设置在安装座101的第二容纳腔102内,冲头107设置在滑动部103上,以在滑动部103沿靠近连接管10的方向移动时,冲头107将连接管10的端口扩成喇叭口。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滑动部103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用于存储润滑油的油槽104,从而可以有效保证滑动部103与安装座101之间润滑效果,避免滑动部103与安装座101之间出现较大的摩擦力。
针对油槽104的具体设置位置,滑动部103具有周向外表面1031,周向外表面1031沿滑动部103的移动方向延伸,周向外表面1031相对于第二容纳腔102的腔壁可移动地设置,油槽104设置在周向外表面1031上。
在本实施例中,滑动部103的周向外表面1031,即为环绕移动方向的外表面。
针对滑动部103的具体结构,滑动部103为多边形体,周向外表面1031为多个,油槽104为多个,各个周向外表面1031上均设置有油槽104。
在本实施例中,滑动部103为矩形体,矩形体的4个周向外表面1031上均设置有油槽104。
优选地,各个油槽104均包括多个子油槽,各个周向外表面1031上均设置有多个子油槽。
优选地,多个子油槽中的至少两个交叉设置。
为了能够进一步地改善润滑效果,子油槽成对设置,成对的两个子油槽交叉设置,子油槽为多对,多对子油槽间隔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子油槽为2对,两个子油槽呈十字交叉设置。
优选地,滑动部103为矩形体或圆柱体。
为了能够保证冲头107沿靠近或远离连接管10的方向移动,连接管扩口机构还包括:冲头驱动部108,冲头驱动部108与滑动部103背离冲头107的一端驱动连接,以通过滑动部103驱动冲头107沿靠近或远离连接管10的方向移动;其中,冲头驱动部108的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二容纳腔102内。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有冲头驱动部108,冲头驱动部108驱动滑动部103带动冲头107沿靠近或远离连接管的方向移动,以此将连接管10的端口扩为喇叭口。
为了能够确定冲头107的移动距离,安装座101上设置有导向槽1011,导向槽1011与第二容纳腔102相连通,连接管扩口机构还包括:感应杆106,感应杆106设置在滑动部103上,感应杆106的部分杆段穿过导向槽1011后设置在第二容纳腔102的外部;传感部105,传感部105设置在安装座101上且与导向槽1011间隔设置,以在滑动部103带动感应杆106沿导向槽1011移动时,通过传感部105检测感应杆106的移动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滑动部103带动感应杆106沿导向槽1011移动,及冲头107的移动距离可以根据感应杆106的移动距离来确定,故,传感部105检测感应杆106的移动距离,以此保证冲头107移动到一定距离以后就可以保证连接管10端口的扩口。
在本实施例中,传感部105可以为光电传感器也可以是接近开关。
为了能够通过堵头安装系统400将堵头50安装到螺母20内,堵头安装系统400包括:分料机构,分料机构用于接收第一振动盘送出的堵头50;定位机构,定位机构用于将位于连接管10上的螺母20限位到第一预设位置;取料机构,取料机构用于获取分料机构上的堵头50,并将堵头50安装到与位于第一预设位置的螺母20内。
在本实施例中,堵头安装系统400通过分料机构、定位机构以及取料机构能够将堵头50安装到位于连接管10上的螺母20内。在具体安装过程中,分料机构用于接收振动盘送出的堵头50,定位机构用于将位于连接管10上的螺母20限位到第一预设位置,取料机构用于获取分料机构上的堵头50,并将堵头50安装到位于第一预设位置的螺母20内。本发明的堵头安装系统400通过分料机构、定位机构以及取料机构能够快速自动地将堵头50安装到位于连接管10上的螺母20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堵头安装自动化程度较低的问题。
针对分料机构的具体结构,如图19至图23所示,堵头50至少包括第一堵头和与第一堵头相邻设置的第二堵头,振动盘具有用于输送堵头50的第一振盘料道51,第一堵头位于第一振盘料道51靠近出料口的一侧,分料机构包括:取料组件60,取料组件60包括取料部61,取料部61用于获取第一堵头并将第一堵头转送到供料位置,以供取料机构获取第一堵头;挡料组件70,挡料组件70包括挡料部71,挡料部71用于与第二堵头限位接触,以在取料部61带动第一堵头脱离第一振盘料道51后,通过挡料部71对第二堵头进行止挡以限制第二堵头脱离第一振盘料道51。
在本实施例中,分料机构通过取料组件60和挡料组件70能够在保证堵头50不会误脱离第一振盘料道51的前提下,实现对堵头50的快速获取。其中,取料组件60的取料部61用于获取第一堵头,在取料部61带动第一堵头脱离第一振盘料道51后,挡料组件70的挡料部71对第二堵头进行止挡以限制第二堵头脱离第一振盘料道51。
优选地,堵头50具有插孔,取料部61的至少部位为杆体,杆体用于插设在插孔内。
在本实施例中,取料部61用于获取堵头50的部位为杆体。
在本实施例中,用于插设在插孔内的杆体包括锥形头。
为了能够使得取料部61获取到第一堵头,取料组件60还包括:第三驱动部62,第三驱动部62与取料部61驱动连接,以在第三驱动部62驱动取料部61沿靠近第一堵头的方向移动时,利用取料部61获取第一堵头。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驱动部62驱动取料部61沿靠近第一堵头的方向移动,取料部61插入到第一堵头内,从而获取到第一堵头。
考虑到堵头50的送料方向,第三驱动部62驱动取料部61移动的方向垂直于第一振盘料道51的延伸方向。
为了能够使得获取到第一堵头的取料部61带动第一堵头脱离第一振盘料道51,如图22和图23所示,取料组件60还包括:第四驱动部63,第四驱动部63与第三驱动部62驱动连接,以在第四驱动部63通过第三驱动部62驱动取料部61沿远离挡料部71的方向移动时,取料部61带动第一堵头脱离第一振盘料道51并移动到供料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三驱动部62驱动取料部61插入到第一堵头内后,第四驱动部63通过第三驱动部62驱动取料部61沿远离挡料部71的方向移动,从而可以使得取料部61带动第一堵头脱离第一振盘料道51。在第一堵头脱离第一振盘料道51后,第二堵头会移动到出料口处,此时,第二堵头就成为了第一堵头,相应地,第二堵头后面的堵头50就成为了第二堵头。
优选地,第四驱动部63通过第三驱动部62驱动取料部61移动的方向平行于第一振盘料道51的延伸方向。
为了能够确定取料部61获取第一堵头的时间,取料组件60还包括:感应部64,感应部64用于检测第一振盘料道51内是否满料,以在第一振盘料道51内的第一堵头到达预设位置后,感应部64响应,以使第三驱动部62驱动取料部61获取第一堵头。
在本实施例中,感应部64为光线传感器,当第一振盘料道51内满料后,光线传感器会检测到第一堵头到达预设位置,此时感应部64响应,相应的控制系统控制第三驱动部62驱动取料部61获取第一堵头,并进行后续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四驱动部63和第三驱动部62为气缸或油缸。
为了防止取料部61获取第一堵头前,第一堵头脱落第一振盘料道51,如图22所示,挡料组件70还包括:遮料板72,遮料板72用于设置在第一振盘料道51靠近出料口的一侧,遮料板72位置可调节地设置,以使遮料板72具有遮挡出料口的挡料位置和释放出料口的释放位置;其中,当遮料板72位于挡料位置时,取料部61用于获取第一堵头;当遮料板72位于释放位置时,取料部61带动第一堵头脱离第一振盘料道51,挡料部71与第二堵头限位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遮料板72的设置可以防止第一振盘料道51在进料过程中,堵头50脱离第一振盘料道51。当取料部61获取到第一堵头后,且需要从出料口出料,此时,遮料板72释放出料口,挡料部71与第二堵头限位接触,从而可以保证在整个取料送料过程中,堵头50不会误脱离第一振盘料道51。
为了能够使得遮料板72和挡料部71同步运动,挡料组件70还包括:第五驱动部73,第五驱动部73与遮料板72和挡料部71均驱动连接,以在第五驱动部73驱动挡料部71靠近第二堵头时,通过第五驱动部73驱动遮料板72由挡料位置移动至释放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当遮料板72遮挡出料口时,挡料部71与第二堵头间隔设置,当遮料板72释放出料口时,挡料部71与第二堵头限位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第五驱动部73为气缸或油缸。
优选地,取料机构包括:吸料组件80,吸料组件80用于获取分料机构上的堵头50;旋转驱动部86,旋转驱动部86与吸料组件80驱动连接,以驱动吸料组件80在分料机构与定位机构之间运动。
针对吸料组件80的具体结构,如图25至图27所示,吸料组件80包括:吸料部81,吸料部81用于吸取位于分料机构上的堵头50;套筒部82,套筒部82与吸料部81相连接,套筒部82具有用于容纳堵头50的第一容纳腔821,以在吸料部81吸取堵头50时,堵头50穿设在第一容纳腔821内且与吸料部81相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套筒部82与吸料部81能够快速地实现堵头50的获取。其中,套筒部82与吸料部81相连接,套筒部82具有用于容纳堵头50的第一容纳腔821,以在吸料部81吸取堵头50时,堵头50穿设在第一容纳腔821内且与吸料部81相接触。在具体取料过程中,吸料部81吸料,堵头50进入到第一容纳腔821内,由于吸料部81的吸附作用,堵头50不会脱离第一容纳腔821。
为了能够使得吸料部81吸起堵头50,吸料部81上设置有用于流通气体的走气通道,吸料部81具有用于与堵头50相接触的吸气口811;其中,走气通道用于与吸气装置相连通,以通过吸气装置向走气通道内吸气,使吸气口811吸起堵头50。
针对吸料部81的具体结构,如图26所示,吸料部81包括:吸盘812,吸盘812与套筒部82相连接,吸气口811设置在吸盘812上;走气杆813,走气杆813与吸盘812远离套筒部82的一端相连接,走气通道的至少部分设置在走气杆813上,走气杆813用于与吸气装置的气管接头84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吸料部81由吸盘812和走气杆813组成,其中,吸盘812与套筒部82相连接,走气杆813与吸盘812远离套筒部82的一端相连接,吸气装置通过气管接头84与走气通道相连通,从而可以向走气通道内吸气,使吸气口811吸起堵头50。
优选地,走气杆813与吸盘812螺纹连接,走气杆813与吸盘812之间具有走气通道的部分走气段。
在本实施例中,吸盘812为真空吸盘。
为了保证吸取的稳定性,如图27所示,吸气口811包括多个子吸气口,多个子吸气口包括第一子吸气口和多个第二子吸气口,第一子吸气口位于吸料部81的中部,多个第二子吸气口环绕第一子吸气口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二子吸气口围成了一个圆形。
考虑到在送料过程中,套筒部82会与螺母相接触,为了防止刚性接触,吸料部81的部分段体设置在套筒部82内,套筒部82沿吸料部81的轴向方向可移动地设置。
优选地,吸料部81上设置有限位凸起814,限位凸起814设置在第一容纳腔821内,限位凸起814用于与套筒部82限位接触,以防止套筒部82脱离吸料部81。
为了限制套筒部82沿吸料部81的轴向方向的移动距离,吸料组件80还包括:固定块83,固定块83与吸料部81远离套筒部82的一侧相连接;弹性件85,弹性件85套设在吸料部81上,弹性件85夹设在固定块83与套筒部82之间,以限制套筒部82与固定块83之间的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85的设置有效防止接料部件对套筒部82的冲击力,而且可以保证堵头50安装到螺母20内。
优选地,弹性件85为弹簧驱动吸料组件80绕预设轴线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旋转驱动部86为气缸或油缸。
针对定位机构的具体结构,如图28至图30所示,定位机构包括:夹紧组件30,夹紧组件30用于固定连接管10;定位组件40,定位组件40包括定位部41,定位部41用于与螺母20限位接触,以使取料机构将堵头50安装到螺母20内;其中,定位部41位置可调节地设置,以使定位部41具有带动螺母20沿连接管10的延伸方向移动到第一预设位置的第一运动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机构通过夹紧组件30和定位组件40能够将螺母20限位到连接管10的第一预设位置。其中,夹紧组件30用于固定连接管10,定位组件40的定位部41用于与螺母20限位接触。在具体操作时,调节定位部41的位置,使得定位部41带动螺母20沿连接管10的延伸方向移动到第一预设位置,从而将螺母20限位到连接管10的第一预设位置,然后取料机构用于将堵头50安装到位于第一预设位置的螺母20内。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管10的一端为锥形口,即当螺母20移动到第一预设位置后,连接管10的锥形段与螺母20限位接触,从而可以将螺母20夹设在锥形口与定位部41之间,实现了对螺母20的定位。螺母20定位之后将堵头安装到螺母20内。
针对定位部41的具体运动状态,定位部41沿靠近或远离连接管10的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以使定位部41具有与螺母20相对设置的第一位置,在定位部41移动到第一位置后,定位部41沿连接管10的延伸方向移动第一预设距离后与螺母20相接触,并带动螺母20移动到第一预设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定位部41沿靠近或远离连接管10的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从而可以根据连接管10的位置对定位部41进行调整,使其在定位过程中先与螺母20相对设置,然后沿连接管10的延伸方向移动第一预设距离后与螺母20相接触,依次保持移动状态,带动螺母20移动到第一预设位置,从而完成螺母20的定位。
为了能够使得定位部41具有与螺母20相对设置的第一位置,如图29所示,定位部41上设置有第一通孔411,在第一通孔411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通孔411环绕连接管10设置,以使定位部41卡设在连接管10上。
为了能够对螺母20进行稳定定位,如图29所示,定位部41上设置有第一容纳槽412,第一容纳槽412与第一通孔411相连通,第一容纳槽412用于容纳螺母20。
优选地,第一容纳槽412为圆锥孔,第一通孔411为圆孔,第一容纳槽412的中心线与第一通孔411的中心线相重合。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与螺母20的外形相适配,第一容纳槽412为圆锥孔,螺母20的锥形段容纳在第一容纳槽412内,其余部分卡止在第一容纳槽412的槽口上。
为了能够使得定位部41沿连接管10的延伸方向移动,如图28所示,定位组件40还包括:第一驱动部42,第一驱动部42与定位部41驱动连接,以在定位部41与螺母20相接触后,第一驱动部42驱动定位部41沿连接管10的延伸方向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定位组件40上设置有第一驱动部42,其中,第一驱动部42与定位部41驱动连接,从而以在定位部41与螺母20相接触后,第一驱动部42驱动定位部41沿连接管10的延伸方向移动,定位部41带动螺母20移动到最终的定位状态。
相应地,为了能够使得定位部41沿靠近或远离连接管10的方向移动,如图28所示,定位组件40还包括:第一连接部44,定位部41设置在第一连接部44上,第一驱动部42与第一连接部44驱动连接,以使第一驱动部42通过第一连接部44与定位部41驱动连接;第二驱动部43,第二驱动部43设置在第一连接部44上,第二驱动部43与定位部41驱动连接,以驱动定位部41沿靠近或远离连接管10的方向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部41设置在第一连接部44上,通过将第一驱动部42与第一连接部44驱动连接,从而可以使第一驱动部42通过第一连接部44与定位部41驱动连接,即通过驱动第一连接部44带动定位部41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连接部44上设置有第二驱动部43,且第二驱动部43与定位部41驱动连接,从而可以通过第二驱动部43驱动定位部41沿靠近或远离连接管10的方向移动,当定位部41与螺母20相对设置后,第一驱动部42通过驱动第一连接部44带动定位部41移动,定位部41带动螺母20移动。
优选地,第一连接部44上设置有导轨441,定位部41上设置有滑块,定位部41通过滑块设置在导轨441上,在第二驱动部43驱动定位部41移动时,使滑块沿导轨441移动。
为了限制定位部41沿远离连接管10的方向移动的最大距离,如图28所示,第一连接部44上设置有缓冲部442,缓冲部442用于与定位部41限位接触,以限制定位部41沿远离连接管10的方向移动的最大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部42和第二驱动部43均为气缸。
在本实施例中,缓冲部442为弹性件。
缓冲部442采用聚氨酯材质。
针对夹紧组件30的具体结构,如图28所示,夹紧组件30包括:第一安装部32;夹爪部31,夹爪部31设置在第一安装部32上,夹爪部31用于固定连接管10。
在本实施例中,夹爪部31夹爪气缸,如气动手指气缸。
为了能够使吸料组件80获取分料机构上的堵头,如图20所示,取料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板87;横移气缸871,横移气缸871与第一安装板87驱动连接,以驱动旋转驱动部86上的吸料组件80沿靠近或远离分料机构的方向移动。
为了能够将吸料组件80内的堵头50安装到螺母20内,取料机构包括:第二安装板88,旋转驱动部86设置在第二安装板88上;推料气缸881,推料气缸881与第二安装板88驱动连接,以通过第二安装板88带动旋转驱动部86上的吸料组件80沿靠近或远离定位机构的方向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取料机构上设置有多个缓冲器89,缓冲器89用于限制第一安装板87和第二安装板88的移动距离。
为了确定喇叭口的扩口质量,连接管生产设备还包括视觉检测机构,视觉检测机构用于获取连接管10的喇叭口的图像信息,视觉检测机构包括:视觉采集部121,视觉采集部121用于获取喇叭口的图像信息;调节部122,调节部122设置在视觉采集部121与连接管10之间,调节部122沿连接管10的轴线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以在调节部122沿远离视觉采集部121的方向移动时,调节部122驱动连接管10沿远离视觉采集部121的方向移动,以调节视觉采集部121与喇叭口之间的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视觉检测机构通过视觉采集部121和调节部122能够采集到连接管10的喇叭口的清晰的图像信息。其中,调节部122设置在视觉采集部121与连接管10之间,调节部122沿连接管10的轴线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以在调节部122沿远离视觉采集部121的方向移动时,调节部122驱动连接管10沿远离视觉采集部121的方向移动,以调节视觉采集部121与喇叭口之间的最佳图像采集距离,然后视觉采集部121用于获取喇叭口的图像信息。
为了能够使得调节部122沿连接管10的轴线方向移动,视觉检测机构还包括:推料驱动部123,推料驱动部123与调节部122驱动连接,以驱动调节部122沿连接管10的轴线方向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推料驱动部123为气缸或油缸。
为了防止调节部122阻挡视觉采集部121的采集区域,调节部122沿预设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以在视觉采集部121与喇叭口之间的距离达到预设拍摄距离后,调节部122沿预设方向移动,以使调节部122避开视觉采集部121的采集区域;其中,预设方向与连接管10的轴线方向之间具有预设夹角。
在本实施例中,当调节部122确定了视觉采集部121与喇叭口之间的预设拍摄距离后,调节部122移动以避开视觉采集部121的采集区域。
优选地,预设方向垂直于连接管10的轴线方向。
为了能够使得调节部122避开图像采集区域,如图32所示,视觉检测机构还包括:横移驱动部124,横移驱动部124与调节部122驱动连接,以驱动调节部122沿预设方向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横移驱动部124为气缸或油缸。
优选地,视觉检测机构还包括:支撑座125,横移驱动部124与视觉采集部121均设置在支撑座125上。
考虑到结构的紧凑性,视觉检测机构还包括:支撑板126,视觉采集部121设置在支撑板126上,横移驱动部124位于支撑板126的下方;连接柱127,连接柱127用于连接支撑板126与支撑座125。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板126通过多个连接柱127设置在支撑座125上,且横移驱动部124位于支撑板126的下方。
为了能够给喇叭口提供足够的光源,视觉检测机构还包括:光源部128,光源部128设置在视觉采集部121与调节部122之间,光源部128用于为喇叭口提供光源。
在本实施例中,光源部128设置在视觉采集部121与调节部122之间,以此保证视觉采集部121在图像采集时具有充足的光源。
为了实现对连接管10的固定,视觉检测机构还包括:夹爪组件129,夹爪组件129与调节部122间隔设置,夹爪组件129用于夹紧连接管10。
在本实施例中,夹爪组件129为夹爪气缸。
为了确定螺母20内是否安装有堵头50,连接管生产设备还包括堵头检测机构,堵头检测机构用于检测位于连接管10上的螺母20内是否安装有堵头50,堵头检测机构包括:检测部91,检测部91沿螺母20的轴向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以在螺母20内安装有堵头50时,检测部91与堵头50限位接触;或螺母20内未安装有堵头50时,检测部91穿过螺母20后插设在连接管10内;传感部92,传感部92用于获取检测部91的位置信息,以确定螺母20内是否安装有堵头50。
在本实施例中,堵头检测机构通过检测部91和传感部92能够确定位于连接管10上的螺母20内是否安装有堵头50。在具体检测过程中,检测部91沿螺母20的轴向方向移动,传感部92用于获取检测部91的位置信息,以确定螺母20内是否安装有堵头50,其中,检测部91与堵头50限位接触,则检测部91移动的距离较短,螺母20内安装有堵头50;当检测部91穿过螺母20后插设在连接管10内,则检测部91移动的距离较长,螺母20内未安装有堵头50。
针对传感部92的具体检测位置,传感部92设置在检测部91远离连接管10的一侧,传感部92用于获取检测部91末端的位置信息,以确定螺母20内是否安装有堵头50。
在本实施例中,当检测部91与堵头50限位接触时,则检测部91移动的距离较短,螺母20内安装有堵头50;当检测部91穿过螺母20后插设在连接管10内,则检测部91移动的距离较长,螺母20内未安装有堵头50,以此可以看出检测部91在检测过程中会根据是否有堵头50而运动的距离有所调整,故传感部92可以用于获取检测部91末端的位置信息来确定螺母20内是否安装有堵头50。
优选地,传感部92为感应开关,堵头检测机构还包括:感应片93,感应片93设置在检测部91的末端;其中,当感应开关感应到感应片93时,检测部91与堵头50限位接触,以得出螺母20内安装有堵头50;或,当感应开关未感应到感应片93时,检测部91穿过螺母20后插设在连接管10内,以得出螺母20内未安装有堵头50。
优选地,传感部92为接近开关。
为了能够使得检测部91沿螺母20的轴向方向移动,如图33所示,堵头检测机构还包括:驱动气缸94,驱动气缸94与检测部91驱动连接,以驱动检测部91沿螺母20的轴向方向移动;其中,传感部92设置在驱动气缸94的气缸部上,以用于获取检测部91末端的位置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驱动气缸94与检测部91驱动连接,从而可以通过驱动气缸94驱动检测部91沿螺母20的轴向方向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传感部92设置在驱动气缸94的气缸部上,即靠近检测部91末端的位置处,以此用于获取检测部91末端的位置信息。
优选地,堵头检测机构还包括:转接部95,检测部91设置在转接部95上,驱动气缸94与转接部95驱动连接,以使驱动气缸94通过转接部95驱动检测部91移动。
为了避免检测部91与堵头50的刚性接触,检测部91相对于转接部95可移动地设置,以在螺母20内安装有堵头50时,检测部91与堵头50限位接触,检测部91相对于转接部95沿靠近传感部92的方向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当螺母20内安装有堵头50时,检测部91与堵头50相接触,此时堵头50推动检测部91相对于转接部95沿靠近传感部92的方向移动,不仅可以避免二者刚性接触,也以此方便传感部92的检测。
为了能够限制检测部91相对于转接部95沿靠近传感部92的方向移动的移动距离,检测部91上设置有止挡凸起911,堵头检测机构还包括:弹簧96,弹簧96套设在检测部91上,弹簧96夹设在止挡凸起911与转接部95之间,以限制检测部91沿靠近传感部92的方向移动的移动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弹簧96夹持在止挡凸起911与转接部95之间,可以保证止挡凸起911与转接部95之间的相对移动距离,也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不论螺母20内是否安装有堵头50,弹簧96都会出现压缩,实际上弹簧96的压缩量之间决定了检测部91与传感部92的相互位置关系。
优选地,检测部91的至少部分为杆体,堵头检测机构还包括:直线轴承97,直线轴承97设置在转接部95上,检测部91可移动地穿设在直线轴承97内,弹簧96夹设在直线轴承97与止挡凸起911之间。
为了能够对连接管10进行限位,堵头检测机构还包括:夹爪气缸98,夹爪气缸98与检测部91间隔设置,夹爪气缸98用于夹持连接管10。
为了能够加快连接管10的生产效率,如图1所示,连接管生产设备还包括:输送线500,输送线500用于输送连接管10,上料机构200、连接管扩口系统300以及堵头安装系统400沿输送线500的传送方向依次设置;其中,上料机构200、连接管扩口系统300以及堵头安装系统400形成了多个连接管生产线,多个连接管生产线包括第一连接管生产线和第二连接管生产线,第一连接管生产线和第二连接管生产线分别设置在输送线500的两侧。
在本实施例中,输送线50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管生产线和第二连接管生产线,其中,第一连接管生产线用于对第一个连接管进行处理,相应地,第二连接管生产线用于对第二个连接管进行处理,以此保证同步处理两个连接管10。
优选地,连接管10至少包括第一连接管和与第一连接管相邻设置的第二连接管;其中,第一连接管生产线和第二连接管生产线同步运作,第一连接管生产线用于处理第一连接管的第一端,第二连接管生产线用于处理第二连接管的第一端。
优选地,多个连接管生产线还包括第三连接管生产线和第四连接管生产线,第一连接管生产线与第三连接管生产线间隔设置,以在经第二连接管生产线处理后的第二连接管移动到第三连接管生产线处时,第三连接管生产线用于处理第二连接管的第二端;第二连接管生产线与第四连接管生产线间隔设置,以在经第一连接管生产线处理后的第一连接管移动到第四连接管生产线处时,第四连接管生产线用于处理第一连接管的第二端。
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一个连接管10不能同时对两个端口进行处理,故,在处理完一端后需要移动到下一个工位进行第二端的处理。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连接管生产设备通过上料机构200、连接管扩口系统300以及堵头安装系统400依次运作,可以快速地实现连接管的生产。其中,上料机构200用于将螺母20安装到连接管10上,连接管扩口系统300用于将安装有螺母20的连接管10的端口扩成喇叭口,然后堵头安装系统400用于将堵头50安装到位于连接管10上的螺母20内。本发明的连接管生产设备通过上料机构200、连接管扩口系统300以及堵头安装系统400依次运作,可以快速地实现连接管的生产,整个生产过程均为自动化生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连接管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连接管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料机构(200),所述上料机构(200)用于将螺母(20)安装到连接管(10)上;
连接管扩口系统(300),所述连接管扩口系统(300)用于将安装有螺母(20)的连接管(10)的端口扩成喇叭口;
堵头安装系统(400),所述堵头安装系统(400)包括分料机构、定位机构和取料机构,所述分料机构用于接收第一振动盘送出的堵头(50);所述定位机构用于将位于连接管(10)上的螺母(20)限位到第一预设位置;所述取料机构用于获取所述分料机构上的堵头(50),并将所述堵头(50)安装到位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的螺母(20)内;
其中,所述上料机构(200)、所述连接管扩口系统(300)以及所述堵头安装系统(400)依次运作;
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夹紧组件(30)和定位组件(40),所述夹紧组件(30)用于固定所述连接管(10);所述定位组件(40)包括定位部(41),所述定位部(41)用于与所述螺母(20)限位接触,以使所述取料机构将所述堵头(50)安装到所述螺母(20)内;所述定位部(41)位置可调节地设置,以使所述定位部(41)具有带动所述螺母(20)沿所述连接管(10)的延伸方向移动到所述第一预设位置的第一运动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管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200)包括:
送料部,所述送料部用于获取螺母(20);
退料部,所述退料部用于将位于所述送料部上的螺母(20)推送到所述连接管(10)上;
其中,所述退料部沿所述送料部的长度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以驱动位于所述送料部上的螺母(20)脱离所述送料部并安装到所述连接管(10)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管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扩口系统(300)包括:
连接管定位机构,所述连接管定位机构用于将连接管(10)定位到第二预设位置,所述连接管定位机构包括止挡部(1131),所述止挡部(1131)用于与所述连接管(10)的管口限位接触;
连接管扩口机构,所述连接管扩口机构用于将定位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的所述连接管(10)的端口扩成喇叭口;
其中,所述止挡部(1131)设置在所述连接管扩口机构与所述连接管(10)之间,所述止挡部(1131)位置可调节地设置,以在连接管(10)的端口与所述止挡部(1131)相接触后,所述连接管(10)定位到所述第二预设位置;所述止挡部(1131)与所述连接管(10)的端口相分离,所述连接管扩口机构用于将连接管(10)的端口扩成喇叭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管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定位机构还包括:
第一夹紧模(111);
第二夹紧模(112),所述第一夹紧模(111)与所述第二夹紧模(112)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夹紧模(111)与所述第二夹紧模(112)之间具有夹持孔,所述夹持孔用于容纳所述连接管(10);
其中,所述止挡部(1131)遮挡在所述夹持孔的孔口上,以在穿设在所述夹持孔内的所述连接管(10)与所述止挡部(1131)相接触时,所述连接管(10)位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管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扩口机构包括:
安装座(101),所述安装座(101)具有第二容纳腔(102);
滑动部(103),所述滑动部(103)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102)内;
冲头(107),所述冲头(107)设置在所述滑动部(103)上,以在所述滑动部(103)沿靠近所述连接管(10)的方向移动时,所述冲头(107)将位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的所述连接管(10)的端口扩成喇叭口;
其中,所述滑动部(103)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用于存储润滑油的油槽(10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管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头(50)至少包括第一堵头和与所述第一堵头相邻设置的第二堵头,所述振动盘具有用于输送所述堵头(50)的第一振盘料道(51),所述第一堵头位于所述第一振盘料道(51)靠近出料口的一侧,所述分料机构包括:
取料组件(60),所述取料组件(60)包括取料部(61),所述取料部(61)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堵头并将所述第一堵头转送到供料位置,以供所述取料机构获取所述第一堵头;
挡料组件(70),所述挡料组件(70)包括挡料部(71),所述挡料部(71)用于与所述第二堵头限位接触,以在所述取料部(61)带动所述第一堵头脱离所述第一振盘料道(51)后,通过所述挡料部(71)对所述第二堵头进行止挡以限制所述第二堵头脱离所述第一振盘料道(5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管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料机构包括:
吸料组件(80),所述吸料组件(80)用于获取所述分料机构上的堵头(50);
旋转驱动部(86),所述旋转驱动部(86)与所述吸料组件(80)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吸料组件(80)在所述分料机构与所述定位机构之间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管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生产设备还包括视觉检测机构,所述视觉检测机构用于获取连接管(10)的喇叭口的图像信息,所述视觉检测机构包括:
视觉采集部(121),所述视觉采集部(121)用于获取所述喇叭口的图像信息;
调节部(122),所述调节部(122)设置在所述视觉采集部(121)与所述连接管(10)之间,所述调节部(122)沿所述连接管(10)的轴线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以在所述调节部(122)沿远离所述视觉采集部(121)的方向移动时,所述调节部(122)驱动所述连接管(10)沿远离所述视觉采集部(121)的方向移动,以调节所述视觉采集部(121)与所述喇叭口之间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管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生产设备还包括堵头检测机构,所述堵头检测机构用于检测位于连接管(10)上的螺母(20)内是否安装有堵头(50),所述堵头检测机构包括:
检测部(91),所述检测部(91)沿所述螺母(20)的轴向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以在所述螺母(20)内安装有所述堵头(50)时,所述检测部(91)与所述堵头(50)限位接触;或所述螺母(20)内未安装有所述堵头(50)时,所述检测部(91)穿过所述螺母(20)后插设在所述连接管(10)内;
传感部(92),所述传感部(92)用于获取所述检测部(91)的位置信息,以确定所述螺母(20)内是否安装有所述堵头(50)。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管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生产设备还包括:
输送线(500),所述输送线(500)用于输送连接管(10),所述上料机构(200)、所述连接管扩口系统(300)以及所述堵头安装系统(400)沿所述输送线(500)的传送方向依次设置;
其中,所述上料机构(200)、所述连接管扩口系统(300)以及所述堵头安装系统(400)形成了多个连接管生产线,所述多个连接管生产线包括第一连接管生产线和第二连接管生产线,所述第一连接管生产线和所述第二连接管生产线分别设置在所述输送线(500)的两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管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10)至少包括第一连接管和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相邻设置的第二连接管;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管生产线和所述第二连接管生产线同步运作,所述第一连接管生产线用于处理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连接管生产线用于处理所述第二连接管的第一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管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连接管生产线还包括第三连接管生产线和第四连接管生产线,所述第一连接管生产线与所述第三连接管生产线间隔设置,以在经所述第二连接管生产线处理后的所述第二连接管移动到所述第三连接管生产线处时,所述第三连接管生产线用于处理所述第二连接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连接管生产线与所述第四连接管生产线间隔设置,以在经所述第一连接管生产线处理后的所述第一连接管移动到所述第四连接管生产线处时,所述第四连接管生产线用于处理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第二端。
CN201811295992.XA 2018-11-01 2018-11-01 连接管生产设备 Active CN1091288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95992.XA CN109128820B (zh) 2018-11-01 2018-11-01 连接管生产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95992.XA CN109128820B (zh) 2018-11-01 2018-11-01 连接管生产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28820A CN109128820A (zh) 2019-01-04
CN109128820B true CN109128820B (zh) 2024-04-02

Family

ID=648071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95992.XA Active CN109128820B (zh) 2018-11-01 2018-11-01 连接管生产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28820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42068A (zh) * 2011-10-11 2013-04-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管自动化生产方法及其系统
CN103372769A (zh) * 2012-04-18 2013-10-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管组装设备及方法
CN104858644A (zh) * 2014-02-25 2015-08-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管接头的操作设备
CN104889728A (zh) * 2014-03-07 2015-09-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管成型装置
CN105537932A (zh) * 2016-02-02 2016-05-04 苏州市威迪特工业设备有限公司 集液管组装机
CN206277127U (zh) * 2016-11-23 2017-06-27 中山市合赢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自动套管组装设备
CN108698772A (zh) * 2016-11-25 2018-10-23 苏州富强科技有限公司 全自动上料流水线
CN208929674U (zh) * 2018-11-01 2019-06-04 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连接管生产设备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42068A (zh) * 2011-10-11 2013-04-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管自动化生产方法及其系统
CN103372769A (zh) * 2012-04-18 2013-10-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管组装设备及方法
CN104858644A (zh) * 2014-02-25 2015-08-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管接头的操作设备
CN104889728A (zh) * 2014-03-07 2015-09-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管成型装置
CN105537932A (zh) * 2016-02-02 2016-05-04 苏州市威迪特工业设备有限公司 集液管组装机
CN206277127U (zh) * 2016-11-23 2017-06-27 中山市合赢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自动套管组装设备
CN108698772A (zh) * 2016-11-25 2018-10-23 苏州富强科技有限公司 全自动上料流水线
CN208929674U (zh) * 2018-11-01 2019-06-04 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连接管生产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28820A (zh) 2019-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96477B1 (ko) 모터 엔드 커버와 베어링 자동 압입 장치
CN104093298B (zh) 一种异型连接件自动插件机
CN104438945A (zh) 一种锁芯盖帽铆接设备及其铆接方法
KR20140032323A (ko) 테이핑 유닛 및 전자 부품 검사 장치
CN109514214B (zh) 分料装置及弹片安装机
CN211235571U (zh) 电容检测装置
CN109128820B (zh) 连接管生产设备
KR20150137322A (ko) 다이 이젝팅 장치
KR100927478B1 (ko) 마이크로 스위치의 자동화 조립기 및 그 방법
CN109367035B (zh) 堵头安装系统及具有其的连接管生产设备
CN108942778B (zh) 胶圈安装设备及具有其的胶圈安装系统
CN105722632A (zh) 具有相对于平面基本成镜像布置的两个站的用于馈送电极胶囊的装置
CN108890290A (zh) 汽车顶棚拉手装配检测系统
CN208929674U (zh) 连接管生产设备
WO2015041387A1 (ko) 반도체 장치용 테스트 핸들러의 트레이 이물질 제거장치
CN107335946B (zh) 低压阀自动组装设备
CN109093346B (zh) 上料机构及具有其的连接管生产设备
WO2019039568A1 (ja) 電子部品受渡し装置
CN210499177U (zh) 新型冷凝器堵塞总成及干燥包安装装置
CN210523107U (zh) 筛选装置和植入设备
CN109592439B (zh) 料仓结构
CN209273995U (zh) 堵头安装系统及具有其的连接管生产设备
CN113119485B (zh) 安装机构
CN216710772U (zh) 供料装置
WO2016053082A1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test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