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22019B - 一种榆黄菇的种植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榆黄菇的种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22019B
CN109122019B CN201810910691.7A CN201810910691A CN109122019B CN 109122019 B CN109122019 B CN 109122019B CN 201810910691 A CN201810910691 A CN 201810910691A CN 109122019 B CN109122019 B CN 1091220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ngus
fungus bags
placing
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1069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22019A (zh
Inventor
蒋艳
赵孝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unyi New Blueprint Leisure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unyi New Blueprint Leisure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unyi New Blueprint Leisure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unyi New Blueprint Leisure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91069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22019B/zh
Publication of CN1091220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220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220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220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20Culture media, e.g. compost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菌菇种植领域,公开了一种榆黄菇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制作培养料;B.制作菌袋;C.接种;D.菌袋运输;E.菌袋培养;F.出菇;G.采收。本方案为榆黄菇子实体提供充足的新鲜空气,极大地促进了子实体的生长,从而提高了榆黄菇出菇的质量和产量。此外,转动板在转动过程中还可使雾化喷头喷出的水雾更加分散,增加了菌袋出菇过程中周围空气的湿度,进一步促进了子实体的生长,提高了榆黄菇出菇的质量和产量。

Description

一种榆黄菇的种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菌菇种植领域。
背景技术
榆黄菇,别名金顶侧耳,它是东北区著名的野生食用菌,据分析,子实体干物质含粗蛋白25-30%,粗脂肪2-2.2%,碳水化合物51-63%,粗纤维2.8-4%,灰分3.7-5.1%,含多种安基酸,含有多糖类,类固醇,酯类、脂肪类化合物质,均有生理活性,具有较好的降血脂,降胆固醇平喘和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榆黄菇为典型的中温偏高型菌类,菌丝生长温度在6-36℃之间,最适合23-27℃温度,温度越低生长越慢,高于28℃生长会变慢,且不健壮,菌丝不耐高温,超过40℃短时间内即可死亡,有资料显示低温可在零下30℃可菌丝存活,子实体发育温度在12-30℃,最适合18-26℃之间,培养料水份含量在60-70%之间,少于50%,或高于80%,菌丝生长将受阻。菌丝生长要求的湿度不太明显,但出菇湿度应控制在80-90%之间,菌丝生长不需光线,子实体生长就需要适当的散射光,光线直照子实体,且菇会成黄红色,没有光线,黑暗菇房菇就成白色,恰当的散射光,菇即为一种鲜艳的金黄色。榆黄菇喜偏酸性生长环境,菌丝在pH值3-9之间都能生长,pH值过高或过低初生菌丝都比较弱生长慢。
榆黄菇为好气性菌类,通风透气不好,在出菇期会增加菇房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过高,会形成菇房有死菇和奇型菇出现,严重影响榆黄菇的产量和质量。现有的榆黄菇种植方法中仅仅是通过在菇房中设置通风口来增强通风性,难以满足榆黄菇出菇的需求,通风透气效果仍然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榆黄菇的种植方法,以改善榆黄菇出菇过程中通风透气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提供一种榆黄菇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制作培养料:取木屑50-65份,玉米芯33-48份,麦麸26-30份,玉米粉15-25份,石膏5-13份,采用生石灰调节培养料的PH值,使培养料的PH值在7-8的范围;
B.制作菌袋:将培养料的各个组分混合搅拌均匀,并按照1:1.1-1.4的料水比例加入水并充分搅拌均匀,堆闷0.8-1.5h后,将合格的培养料进行装袋,形成菌袋,对菌袋进行常压灭菌,再堆闷5-8h后出灶;
C.接种:将灭菌后的菌袋冷却至28-35℃后放入到接种室内进行接种;
D.菌袋运输:将至少两个缓冲圈套设在菌袋中部,将套设有缓冲圈的菌袋叠放在一起,并让相邻菌袋上的缓冲圈相抵,减少菌袋之间的直接接触;将叠放好的菌袋运输至培养室中;
E.菌袋培养:将带有缓冲圈的菌袋叠放在培养室内,并使相邻菌袋上的缓冲圈相抵;定期对叠放的菌袋进行翻面和检查,及时处理有被污染的菌袋,此过程中菌丝逐渐长满菌袋;
F.出菇:将菌袋从培养室的放置架转运至菇房,并放置在菇房的放置架上,使菌袋与弧形板之间形成间隙以供空气流通;间歇地将放置架外的空气抽送到弧形板中,并从弧形板喷出到菌袋的周围;间歇性地打开雾化喷头,雾化喷头喷出水雾以提高菌袋周围空气的湿度;间歇性地使转动板转动,带动放置架周围空气流动,并使雾化喷头喷出的水雾更加分散;此过程中逐渐形成子实体;
G.采收:榆黄菇出现原基后,待子实体菌盖基本平展、色泽鲜黄、未弹射孢子时,对榆黄菇子实体进行采收。
本基础方案的原理和有益效果在于:
本方案在榆黄菇出菇过程中,首先通过缓冲圈与放置架弧形板之间形成的间隙来增强菌袋的通风透气性,接着通过往菌袋周围喷出空气来进一步增强菌袋周围空气的流动性,再通过转动板的转动来带动放置架周围空气流动,更进一步地增强了菌袋的通风效果,为子实体提供充足的新鲜空气,极大地促进了子实体的生长,从而提高了榆黄菇出菇的质量和产量。此外,转动板在转动过程中还可使雾化喷头喷出的水雾更加分散,增加了菌袋出菇过程中周围空气的湿度,进一步促进了子实体的生长,提高了榆黄菇出菇的质量和产量。
此外,本方案在菌袋上套设缓冲圈,可防止菌袋在运输过程中被直接摔坏或扎破,保证菌袋不被污染;从而提高榆黄菇的质量和产量。缓冲圈在菌袋叠放时还可起到支撑和分隔的作用,使菌袋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从而增强菌袋的通风性,进一步提高榆黄菇的质量和产量。
方案二: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步骤C中,先对接种室进行灭菌,再将菌袋放入接种室。先对接种室进行灭菌,可防止接种室内存在的细菌污染菌袋,提高出菇的质量。
方案三: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步骤F中,菌袋培养的温度低于28℃。将菌袋培养过程中的问题控制在28℃以下,可有效预防高温烧料造成的大面积污染,提高出菇的产量和质量。
方案四:此为方案三的优选,所述步骤F中,给菌袋定期提供散射光照。榆黄菇子实体的生长有趋光性,在出菇阶段定期给菌袋提供散射光照,可加快子实体的生长速度。
方案五:此为方案四的优选,在所述步骤F中的放置架上增设防虫网。飞虫具有趋光性,而榆黄菇的子实体的颜色为鲜黄色,极容易吸引飞虫。在放置架上增设防虫网可避免子实体收到飞虫的侵袭,提高出菇质量。
方案六: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步骤G中,对榆黄菇子实体采收后停止喷水雾2-3天。这样可以让菌丝体恢复生长,人们也可及时清理病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榆黄菇的种植方法中种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第一侧板1、第二侧板2、空腔3、放置板4、连通腔5、弧形板6、内腔7、出气孔8、滑轨9、缓冲圈10、半圆环11、弹簧12、滑块13、涡轮14、顶杆15、齿条16、导轨17、齿轮18、第二转轴19、转动板20、水箱21、雾化喷头22、控制开关23、触杆24、放置架25、漏孔26、第一转轴27。
实施例
一种榆黄菇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制作培养料:取木屑55份,玉米芯42份,麦麸30份,玉米粉22份,石膏11份,采用生石灰调节培养料的PH值,使培养料的PH值为7.5。
B.制作菌袋:将培养料的各个组分混合搅拌均匀,并按照1:1.2的料水比例加入水并充分搅拌均匀,堆闷1.2h后,将合格的培养料进行装袋,形成菌袋,对菌袋进行常压灭菌,再堆闷7h后出灶。
C.接种:先对接种室进行灭菌,再将灭菌后的菌袋冷却至30℃后放入到接种室内进行接种。
D.菌袋运输:将至少两个缓冲圈10套设在菌袋中部,将套设有缓冲圈10的菌袋叠放在一起,并让相邻菌袋上的缓冲圈10相抵,减少菌袋之间的直接接触;将叠放好的菌袋运输至培养室中。
E.菌袋培养:将带有缓冲圈10的菌袋叠放在培养室内,并使相邻菌袋上的缓冲圈10相抵;定期对叠放的菌袋进行翻面和检查,及时处理有被污染的菌袋,此过程中菌丝逐渐长满菌袋,菌袋培养的温度低于28℃,以23℃为宜。
F.出菇:将菌袋从培养室的放置架25转运至菇房,并放置在菇房的放置架25上,使菌袋与弧形板6之间形成间隙以供空气流通;间歇地将放置架25外的空气抽送到弧形板6中,并从弧形板6喷出到菌袋的周围;间歇性地打开雾化喷头22,雾化喷头22喷出水雾以提高菌袋周围空气的湿度;间歇性地使转动板20转动,带动放置架25周围空气流动,并使雾化喷头22喷出的水雾更加分散;给菌袋定期提供散射光照,并在放置架25上增设防虫网;此过程中逐渐形成子实体。
G.采收:榆黄菇出现原基后,待子实体菌盖基本平展、色泽鲜黄、未弹射孢子时,对榆黄菇子实体进行采收,对榆黄菇子实体采收后停止喷水雾2-3天,让菌丝体恢复生长,人们也可及时清理病菇。
其中,步骤F中提到的种植装置,如附图1所示:包括放置架25和若干个缓冲圈10,放置架25包括第一侧板1、第二侧板2、水箱21和若干块放置板4,放置板4的两端分别焊接在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上,水箱21安装在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的顶部。第一侧板1内设有空腔3,空腔3中部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转轴27,第一转轴27上从左至右依次安装有顶杆15和涡轮14;第一侧板1的右部开有进风口,涡轮14位于进风口处。空腔3上部设有导轨17,导轨17内滑动连接有齿条16,且齿条16位于顶杆15的正上方,顶杆15在转动过程中可推动齿条16向上移动。
水箱21底部安装有若干个雾化喷头22,雾化喷头22位于放置板4的上方;水箱21右部安装有用于控制雾化喷头22打开的控制开关23。水箱21下方设有第二转轴19,第一侧板1左部开有转动口,转动口内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19,第二转轴19的左端转动连接在第二侧板2顶部,第二转轴19的右部穿入腔室并安装有齿轮18,齿轮18与齿条16啮合,且齿轮18上安装有触杆24,触杆24随齿轮18转动的过程中能触发控制开关23。第二转轴19右部安装有扭簧,扭簧远离第二转轴19的一端固定在转动口内;第二转轴19位于放置板4上方的部位固定有转动板20。
放置板4内设有连通腔5,连通腔5与空腔3连通,放置板4顶部固定有若干个用于放置菌袋的弧形板6,弧形板6呈内凹状,弧形板6内设有内腔7,内腔7与连通腔5连通;弧形板6的凹面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滑轨9,且弧形板6的凹面上开有若干个出气孔8,出气孔8与内腔7连通。放置板4上开有若干个竖向贯穿放置板4的漏孔26,用于使让放置板4之间的空气或水雾实现流动。
如附图2所示,缓冲圈10包括两个半圆环11,两个半圆环11的一端相互铰接,另一端相互扣合。其中一个半圆环11上固定有两根弹簧12,弹簧12远离半圆环11的一端固定有滑块13,滑块13可滑动连接在滑轨9内。
菌袋接种后,将两个缓冲圈10分别套设在菌袋的中部,并将缓冲圈10的两个半圆环11扣合在一起,此时,两根弹簧12以及固定在弹簧12上的滑块13分散在菌袋的周围。在对菌袋进行运输时,可将菌袋叠放起来并使相邻层的菌袋的滑块13相抵,此时缓冲圈10以及弹簧12可对菌袋起到缓冲作用,防止菌袋掉落时被直接摔坏或扎破,且叠放在相邻层的菌袋之间具有间隙,可通风,改善菌袋的运输环境,避免菌袋闷坏。
菌袋运输到培养室培养一段时间后转运到菇房中,将菌袋逐一取出并防止到放置架25上的弧形板6上,并使缓冲圈10上的两个滑块13分别插入对应的滑轨9中,推动菌袋,使菌袋整体位于弧形板6上。此时,菌袋与弧形板6之间具有间隙可供空气流通,而弧形板6上的出气孔8正好面向菌袋。启动电机,电机带动第一转轴27转动,第一转轴27带动涡轮14和顶杆15转动,涡轮14在转动过程中将第一侧板1外部的空气抽送到空腔3中,空气从空腔3分别进入各个放置板4内的连通腔5中,并从连通腔5进入到放置板4上的各个弧形板6的内腔7中,再从各个出气孔8中喷出并分散到菌袋的周围,增强菌袋周围空气的流动性。
顶杆15在转动过程中会与齿条16相抵并推动齿条16向上移动一定距离,齿条16的上移会带动齿轮18转动一定角度,齿轮18在转动过程会带动触杆24挤压控制开关23,从而使雾化喷头22喷出水雾,增加菌袋周围空气的湿度。齿轮18通过第二转轴19带动转动板20转动,转动板20的转动一方面可增强放置架25周边空气的流动速度,从而增强菌袋周围空气的流动性,促进榆黄菇子实体的生长,另一方面还可带动搅动雾化喷头22喷出的水雾,使水雾分散得更开,从而扩大水雾加湿的范围。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6)

1.一种榆黄菇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制作培养料:取木屑50-65份,玉米芯33-48份,麦麸26-30份,玉米粉15-25份,石膏5-13份,采用生石灰调节培养料的pH值,使培养料的pH值在7-8的范围;
B.制作菌袋:将培养料的各个组分混合搅拌均匀,并按照1:1.1-1.4的料水比例加入水并充分搅拌均匀,堆闷0.8-1.5h后,将合格的培养料进行装袋,形成菌袋,对菌袋进行常压灭菌,再堆闷5-8h后出灶;
C.接种:将灭菌后的菌袋冷却至28-35℃后放入到接种室内进行接种;
D.菌袋运输:将至少两个缓冲圈套设在菌袋中部,将套设有缓冲圈的菌袋叠放在一起,并让相邻菌袋上的缓冲圈相抵,减少菌袋之间的直接接触;将叠放好的菌袋运输至培养室中;
E.菌袋培养:将带有缓冲圈的菌袋叠放在培养室内,并使相邻菌袋上的缓冲圈相抵;定期对叠放的菌袋进行翻面和检查,及时处理有被污染的菌袋,此过程中菌丝逐渐长满菌袋;
F.出菇:将菌袋从培养室的放置架转运至菇房,并放置在菇房的放置架上,使菌袋与弧形板之间形成间隙以供空气流通;间歇地将放置架外的空气抽送到弧形板中,并从弧形板喷出到菌袋的周围;间歇性地打开雾化喷头,雾化喷头喷出水雾以提高菌袋周围空气的湿度;间歇性地使转动板转动,带动放置架周围空气流动,并使雾化喷头喷出的水雾更加分散;此过程中逐渐形成子实体;
G.采收:榆黄菇出现原基后,待子实体菌盖基本平展、色泽鲜黄、未弹射孢子时,对榆黄菇子实体进行采摘;
其中,所述放置架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水箱和若干块放置板,放置板的两端分别焊接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水箱安装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顶部;第一侧板内设有空腔,空腔中部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上从左至右依次安装有顶杆和涡轮;第一侧板的右部开有进风口,涡轮位于进风口处;空腔上部设有导轨,导轨内滑动连接有齿条,且齿条位于顶杆的上方,顶杆在转动过程中可推动齿条向上移动;
水箱底部安装有若干个雾化喷头,雾化喷头位于放置板的上方;水箱右部安装有用于控制雾化喷头打开的控制开关;水箱下方设有第二转轴,第一侧板左部开有转动口,转动口内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的左端转动连接在第二侧板顶部,第二转轴的右部穿入腔室并安装有齿轮,齿轮与齿条啮合,且齿轮上安装有触杆,触杆随齿轮转动的过程中能触发控制开关;第二转轴右部安装有扭簧,扭簧远离第二转轴的一端固定在转动口内;第二转轴位于放置板上方的部位固定有转动板;
放置板内设有连通腔,连通腔与空腔连通,放置板顶部固定有若干个用于放置菌袋的弧形板,弧形板呈内凹状,弧形板内设有内腔,内腔与连通腔连通;弧形板的凹面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滑轨,且弧形板的凹面上开有若干个出气孔,出气孔与内腔连通;放置板上开有若干个竖向贯穿放置板的漏孔,用于使让放置板之间的空气或水雾实现流动;
所述缓冲圈包括两个半圆环,两个半圆环的一端相互铰接,另一端相互扣合;其中一个半圆环上固定有两根弹簧,弹簧远离半圆环的一端固定有滑块,滑块可滑动连接在滑轨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榆黄菇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先对接种室进行灭菌,再将菌袋放入接种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榆黄菇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F中,菇房的温度低于2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榆黄菇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F中,给菌袋定期提供散射光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榆黄菇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F中的放置架上增设防虫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榆黄菇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G中,对榆黄菇子实体采收后停止喷水雾2-3天。
CN201810910691.7A 2018-08-10 2018-08-10 一种榆黄菇的种植方法 Active CN1091220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10691.7A CN109122019B (zh) 2018-08-10 2018-08-10 一种榆黄菇的种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10691.7A CN109122019B (zh) 2018-08-10 2018-08-10 一种榆黄菇的种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22019A CN109122019A (zh) 2019-01-04
CN109122019B true CN109122019B (zh) 2021-02-02

Family

ID=647928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10691.7A Active CN109122019B (zh) 2018-08-10 2018-08-10 一种榆黄菇的种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220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16558A (zh) * 2021-01-11 2021-04-09 宁化县万菌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富铁茶树菇的种植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0957046Y (zh) * 2006-06-29 2007-10-10 上海市南汇区航头学校 一种新型肥皂盒
CN103416213B (zh) * 2012-05-15 2015-03-25 杨应林 一种榆黄菇的种植方法
CN104938215A (zh) * 2015-07-15 2015-09-30 攀枝花学院 榆黄菇栽培方法
CN207022757U (zh) * 2017-01-04 2018-02-23 山东嘉元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食用菌栽培架
CN207369767U (zh) * 2017-08-27 2018-05-18 浙江双敖特产有限公司 一种香菇栽培装置
CN207151412U (zh) * 2017-09-26 2018-03-30 福州合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金针菇种植用培养架
CN207589686U (zh) * 2017-11-22 2018-07-10 湖北利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木耳的生态培养基座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22019A (zh) 2019-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29170B (zh) 一种环保型畜禽粪便高温好氧发酵室
CN103918483B (zh) 一种夏季高温香菇栽培方法
CN102919054A (zh) 袋料香菇生产方法
CN104961509A (zh) 用食用菌废料发酵制备育苗基质和有机肥的方法
KR102013799B1 (ko) 버섯 생육에 필요한 영양제 공급과 생육환경 조절에 의한 버섯재배 방법
CN109496687B (zh) 一种猴头茹种植方法
CN106431652A (zh) 一种利用玉米芯和阔叶杂木屑栽培香菇基质的制备方法
CN104303823A (zh) 一种橡胶林下栽培鹿角灵芝的方法
CN105237090A (zh) 桑黄固态菌种转液态培养基的培育方法
CN109122019B (zh) 一种榆黄菇的种植方法
CN110476705A (zh) 一种人工智能气候室栽培灵芝的方法
CN105145120B (zh) 一种银耳栽培方法
CN104365375A (zh) 用于鲍鱼菇、茶树菇和大杯香菇的室内雾化刺激出菇栽培法
CN105875191A (zh) 一种银耳种植技术
CN103918474B (zh) 一种南方地区黑木耳的栽培方法
CN101911926B (zh) 蒲螨喷洒体及其制作方法及蒲螨喷洒体的释放装置
CN106576905A (zh) 一种香菇栽培方法
CN106613338B (zh) 一种悬挂式茶树菇种植袋
CN205755709U (zh) 一种均匀通风保湿式蘑菇菇房
CN107646523A (zh) 一种富硒平菇的栽培方法
Rajarathnam et al. Pleurotus mushrooms. Part IB. Pathology, in vitro and in vivo growth requirements, and world status
CN109089726B (zh) 一种富硒秀珍菇的栽培方法
CN104067848A (zh) 一种利用鸡粪高产栽培茶薪菇技术
CN110506566A (zh) 一种双孢蘑菇的栽培方法
CN110384022A (zh) 一种富硒灵芝子实体和富硒灵芝孢子粉的培育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