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08636A - 一种转轴的装配角度自动矫正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轴的装配角度自动矫正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08636A
CN109108636A CN201810853829.4A CN201810853829A CN109108636A CN 109108636 A CN109108636 A CN 109108636A CN 201810853829 A CN201810853829 A CN 201810853829A CN 109108636 A CN109108636 A CN 1091086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driving
column
correction
lif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5382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08636B (zh
Inventor
毛尚
周思龙
赵雷强
陈政华
屈帅峰
李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Gree Zhengzhou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Gree Zhengzhou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Gree Zhengzhou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81085382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08636B/zh
Publication of CN1091086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086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086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086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9/00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 B23P19/10Aligning parts to be fitted together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转轴的装配角度自动矫正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步进电机转轴装配角度误差大导致后续自动打螺钉工序不能正常进行的技术缺陷,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升降机构、带有矫正柱的伸缩矫正组件,旋转驱动机构。矫正柱作为终端执行元件,对待矫正转轴进行转动到位的操作,其驱动包括两方面,旋转驱动和升降驱动。升降驱动实现矫正柱沿竖直方向靠近或远离待矫正转轴。当需要矫正时,升降驱动带动矫正柱靠近待矫正转轴,当矫正完成时,升降驱动带动矫正柱复位,远离已经矫正好的电机转轴。本发明可实现电机转轴的自动矫正,代替人工劳动,节省人力成本,提高了转轴矫正的精确程度。

Description

一种转轴的装配角度自动矫正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工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轴的装配角度自动矫正装置。
背景技术
步进电机是将电脉冲信号转变为角位移或线位移的开环控制电机,是现代数字程序控制系统中的主要执行元件,应用极为广泛。在非超载的情况下,电机的转速、停止的位置只取决于脉冲信号的频率和脉冲数,而不受负载变化的影响。步进电机相对于其他普通电机来说,它本身就是一个完成数字模式转化的执行元件,因此,相对于其他普通电机来说,其内部结构更加复杂,而且对于组装过程来说,其准确程度要求也比普通电机要高。
步进电机在家用空调中应用也较为广泛,例如,家用空调中自动扫风的叶片是采用步进电机带动的,换气口的开闭也可以采用步进电机带动。在空调的自动装配生产线上,由于步进电机的转轴上设有螺丝孔,需要对转轴上的螺丝孔进行打螺钉操作,这在自动化装配生产线上,均采用自动化设备完成。这就要求步进电机的转轴上的螺丝孔位置精确,确保每个进行自动打螺钉的转轴位置方向一致。目前,在空调自动装配生产线上,空调步进电机都是整盘来料,来料时步进电机中的转轴方向不统一,需要由人工按照工艺要求将转轴转到要求位置。该方式存在以下弊端:
1)目前该岗位为人工转动,劳动强度大,且不符合自动化生产需求;
2)由于每天所需要步进电机数量多,且是人工作业,不能保证每个步进电机转动的方向都精确,容易出现较大误差。
现有技术中的电机轴校正装置,大多是对电机轴进行矫直或同轴度校正。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620803314.X公开了一种电机转轴矫直装置,其结构能对伺服电机的转轴实现矫直,但并不能对步进电机转轴实现额定角度的定位。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步进电机转轴装配角度误差大导致后续自动打螺钉工序不能正常进行的技术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转轴的装配角度自动矫正装置。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转轴的装配角度自动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旋转驱动机构,所述旋转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伸缩矫正组件,所述伸缩矫正组件的固定端与所述旋转驱动机构的旋转输出端连接,伸缩自由端设有与待矫正转轴对接定位的矫正柱,所述矫正柱借助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具有旋转自由度;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的升降驱动端借助随动组件与所述矫正柱可脱卸连接,并借助所述随动组件脱卸释放所述矫正柱下降与所述待矫正转轴抵接限位,或驱动所述矫正柱上升复位。
进一步的,所述伸缩矫正组件还包括:伸缩套筒,所述伸缩套筒的第一端与所述旋转驱动机构的旋转输出端连接,伸缩端与所述矫正柱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伸缩套筒中包括:套筒,所述套筒的第一端与所述旋转驱动机构的旋转输出端连接、管壁上设有导向定位滑孔、第二端为开放端口;导向销,所述导向销的第一端穿过所述导向定位滑孔后,与所述矫正柱定位连接,所述导向销的第二端露出所述套筒外限位。
进一步的,所述伸缩套筒中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套筒内,所述矫正柱与所述弹性件的伸缩自由端抵接,并置于所述套筒内;所述矫正柱在所述升降机构的升降驱动端作用下与所述待矫正转轴抵接时,所述矫正柱沿所述套筒内方向移动并压缩所述弹性件;抵接作用力消失时,所述弹性件伸长复位,所述矫正柱沿其轴向伸长;所述套筒在所述旋转驱动机构的旋转输出端作用下转动时,所述矫正柱借助所述导向销与所述导向定位滑孔的配合定位,与所述套筒限位。
进一步的,所述随动组件中包括:提升部,与所述升降机构的升降驱动端连接;随动部,设置在所述矫正柱上;所述随动部借助升降驱动端对所述提升部的上升驱动,与所述提升部同步上升,并借助升降驱动端对提升部的下降驱动,与所述提升部同步下降并脱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提升部包括:驱动板,与所述升降机构的升降驱动端连接,其上设有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随动部包括:定位档环,设置在所述矫正柱中部,所述矫正柱的底端穿过所述驱动板上的通孔后,借助所述定位档环限位在所述驱动板上;所述驱动板借助所述升降机构具有远离所述待矫正转轴的位移时,矫正柱借助所述定位挡环与所述驱动板抵接限位,所述矫正柱与所述驱动板具有同步远离所述待矫正转轴的位移,此时所述伸缩矫正组件的伸缩自由端被压缩;所述驱动板借助所述升降机构具有靠近所述待矫正转轴的位移时,所述伸缩矫正组件的伸缩自由端复位伸长,直至所述矫正柱与所述待矫正转轴抵接。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中包括: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安装板顶端,且升降驱动端向下安装;连接柱,设置在所述驱动机构的升降驱动端并与所述随动组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是气缸驱动、直线电机驱动及滚珠丝杠驱动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板与所述安装板之间设有导向滑动组件,包括:设置在安装板上的直线导轨,以及设置在驱动板上的滑块,所述滑块借助所述升降机构的升降驱动端,沿所述直线导轨往复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伸缩矫正组件的固定端与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借助联轴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驱动机构是伺服电机、旋转电机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中还包括到位检测机构,包括:光电耦合器,所述光电耦合器中的收、发传感器分别对称位于所述驱动板上的所述通孔两侧,所述定位挡环上配套设有适于通过对射传感信号的对射孔;所述驱动板借助所述升降机构具有靠近所述待矫正转轴的位移时,光电耦合器工作,直至所述矫正柱在所述旋转驱动机构旋转驱动作用下与所述待矫正转轴定位,所述光电耦合器停止工作;所述矫正柱在所述旋转驱动机构旋转驱动作用下继续带动所述待矫正转轴转动,直至所述光电耦合器中的收发传感器通过所述定位挡环上的对射孔具有工作信号,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停止转动输出,同时所述升降机构驱动所述驱动板上升复位。
进一步的,所述矫正柱底部设有卡槽,所述待矫正转轴顶部配套设有片状凸起,所述卡槽与所述片状凸起卡接限位。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电机转轴自动矫正装置,包括: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的升降驱动端具有沿其轴向的直线往复位移;矫正机构,所述矫正机构与所述升降机构的升降驱动端连接,结构中包括:安装板;旋转驱动机构,所述旋转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伸缩矫正组件,所述伸缩矫正组件的固定端与所述旋转驱动机构的旋转输出端连接,伸缩自由端设有与待矫正转轴对接定位的矫正柱,所述矫正柱借助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具有旋转自由度;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的升降驱动端借助随动组件与所述矫正柱可脱卸连接,并借助所述随动组件脱卸释放所述矫正柱下降与所述待矫正转轴抵接限位,或驱动所述矫正柱上升复位。
矫正柱借助所述升降机构做靠近或远离所述待矫正转轴的运动,当所述矫正柱与所述待矫正转轴抵接时,所述伸缩矫正组件的伸缩自由端被压缩,所述矫正柱沿其轴向部分缩回;所述旋转驱动机构的旋转输出端带动所述矫正柱旋转,当所述矫正柱的定位部与所述待矫正转轴上的定位配合部配合定位时,所述伸缩矫正组件的伸缩自由端伸长复位,所述矫正柱沿其轴向向外运动并与所述待矫正转轴定位连接;所述旋转驱动机构的旋转输出端继续带动所述矫正柱旋转直至所述待矫正转轴矫正到位,所述升降机构带动所述矫正机构上升复位。
上述是本发明的核心技术方案,矫正柱作为终端执行元件,对待矫正转轴进行转动到位的操作,其驱动包括两方面,旋转驱动和升降驱动。升降驱动实现矫正柱沿竖直方向靠近或远离待矫正转轴。当需要矫正时,升降驱动带动矫正柱靠近待矫正转轴,当矫正完成时,升降驱动带动矫正柱复位,远离已经矫正好的电机转轴。在矫正柱与待矫正转轴抵接时,旋转驱动开始转动,转动过程中,当矫正柱上的定位部与待矫正转轴上的定位配合部结合时,矫正柱继续转动时,会同时带动待矫正转轴转动,直至调整角度到位,旋转驱动停止动作,升降驱动带动矫正柱上升复位。伸缩矫正组件的其中一个作用在于,实现矫正柱与待矫正转轴上的定位配合部的定位结合。本发明可实现电机转轴的自动矫正,代替人工劳动,节省人力成本,提高了转轴矫正的精确程度,有效避免了人员转动容易出现误差的问题。
2.本发明提供的电机转轴自动矫正装置,所述伸缩矫正组件还包括:伸缩套筒,所述伸缩套筒的第一端与所述旋转驱动机构的旋转输出端连接,伸缩端与所述矫正柱连接。所述伸缩套筒中包括:套筒,所述套筒的第一端与所述旋转驱动机构的旋转输出端连接、管壁上设有导向定位滑孔、第二端为开放端口;导向销,所述导向销的第一端穿过所述导向定位滑孔后,与所述矫正柱定位连接,所述导向销的第二端露出所述套筒外限位。所述伸缩套筒中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套筒内,所述矫正柱与所述弹性件的伸缩自由端抵接,并置于所述套筒内;所述矫正柱在所述升降机构的升降驱动端作用下与所述待矫正转轴抵接时,所述矫正柱沿所述套筒内方向移动并压缩所述弹性件;抵接作用力消失时,所述弹性件伸长复位,所述矫正柱沿其轴向伸长;所述套筒在所述旋转驱动机构的旋转输出端作用下转动时,所述矫正柱借助所述导向销与所述导向定位滑孔的配合定位,与所述套筒限位。伸缩矫正组件结构简单,功能除要将矫正柱向下弹射实现与待矫正转轴的定位外,还要实现矫正柱在转动时的定位,采用导向销与导向定位滑孔的结合即可实现上述两方面的功能。
3.本发明提供的电机转轴自动矫正装置,所述随动组件中包括:提升部,与所述升降机构的升降驱动端连接;随动部,设置在所述矫正柱上;所述随动部借助升降驱动端对所述提升部的上升驱动,与所述提升部同步上升,并借助升降驱动端对提升部的下降驱动,与所述提升部同步下降并脱卸连接。所述提升部包括:驱动板,与所述升降机构的升降驱动端连接,其上设有通孔。所述随动部包括:定位档环,设置在所述矫正柱中部,所述矫正柱的底端穿过所述驱动板上的通孔后,借助所述定位档环限位在所述驱动板上;所述驱动板借助所述升降机构具有远离所述待矫正转轴的位移时,矫正柱借助所述定位挡环与所述驱动板抵接限位,所述矫正柱与所述驱动板具有同步远离所述待矫正转轴的位移,此时所述伸缩矫正组件的伸缩自由端被压缩;所述驱动板借助所述升降机构具有靠近所述待矫正转轴的位移时,所述伸缩矫正组件的伸缩自由端复位伸长,直至所述矫正柱与所述待矫正转轴抵接。当矫正柱与所述待矫正转轴抵接后,驱动板继续下降一个工位,下降工位的高度为:矫正柱第一端的定位部与待矫正转轴的定位配合部结合定位的高度。此时,定位挡环与驱动板不接触,矫正柱转动时,定位挡环与驱动板不干涉。驱动板继续下降一个工位的目的是为了预留出矫正柱与待矫正转轴实现定位时,矫正柱会向下弹射。本发明构思巧妙,结构简单易实现。
4.本发明提供的电机转轴自动矫正装置,所述升降机构中包括: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安装板顶端,且升降驱动端向下安装;连接柱,设置在所述驱动机构的升降驱动端并与所述随动组件连接。所述驱动机构是气缸驱动、直线电机驱动及滚珠丝杠驱动中的任意一种。本实施例中优先采用气缸驱动,结构简单易实现。
5.本发明提供的电机转轴自动矫正装置,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安装板的顶端,且其驱动端向下安装。所述驱动板与所述安装板之间设有导向滑动组件,包括:设置在安装板上的直线导轨,以及设置在驱动板上的滑块,所述滑块借助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端的升降,沿所述直线导轨往复滑动。导向滑动组件的设置使得驱动板的升降顺滑无卡顿,且结构稳固。
6.本发明提供的电机转轴自动矫正装置,所述装置中还包括到位检测机构,包括:光电耦合器,所述光电耦合器中的收、发传感器分别对称位于所述驱动板上的所述通孔两侧,所述定位挡环上配套设有适于通过对射传感信号的对射孔;所述驱动板借助所述驱动机构具有靠近所述待矫正转轴的位移时,光电耦合器工作,直至所述矫正柱在所述旋转驱动机构旋转驱动作用下与所述待矫正转轴定位,所述光电耦合器停止工作;所述矫正柱在所述旋转驱动机构旋转驱动作用下继续带动所述待矫正转轴转动,直至所述光电耦合器中的收发传感器通过所述定位挡环上的对射孔具有工作信号,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停止转动输出,同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驱动板上升复位。上述是本发明的另一个核心技术方案,将矫正柱上的定位挡环与到位检测机构结合,即对矫正柱起到限位作用,又能采用简单实用的结构实现到位检测。该结构构思巧妙,节省了设计成本和设计空间。
综上所述,本发明还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采用伺服电机控制矫正机构实现每个电机转轴转动方向一致,可有效解决人员转动导致步进电机转轴方向不一致的问题;
2)设计对准转轴机构,通过自动对准机构的运行,实现对步进电机转轴的自动对准;
3)自动矫正转轴方案由伺服电机控制、自动对准机构等核心机构组成,可以实现对空调步进电机转轴位置的矫正。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1的另一状态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升降机构;11-驱动机构;12-连接柱;13-驱动板;2-矫正机构;21-矫正柱;211-卡槽;212-定位挡环;22-伸缩矫正组件;221-套筒;2211-导向定位滑孔;222-弹性件;223-导向销;23-旋转驱动机构;24-联轴器;25-光电耦合器;3-安装板;31-直线导轨;4-待矫正转轴;41-片状凸起;5-工装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参看图1-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转轴的装配角度自动矫正装置,包括:安装板3;旋转驱动机构23,所述旋转驱动机构23设置在所述安装板3上;伸缩矫正组件22,所述伸缩矫正组件22的固定端与所述旋转驱动机构23的旋转输出端连接,伸缩自由端设有与待矫正转轴4对接定位的矫正柱21,所述矫正柱21借助所述旋转驱动机构23具有旋转自由度;升降机构1,所述升降机构1的升降驱动端借助随动组件与所述矫正柱21可脱卸连接,并借助所述随动组件脱卸释放所述矫正柱21下降与所述待矫正转轴4抵接限位,或驱动所述矫正柱21上升复位。
矫正柱21借助所述升降机构1做靠近或远离所述待矫正转轴4的运动,当所述矫正柱21与所述待矫正转轴4抵接时,所述伸缩矫正组件22的伸缩自由端被压缩,所述矫正柱21沿其轴向部分缩回;所述旋转驱动机构23的旋转输出端带动所述矫正柱21旋转,当所述矫正柱21的定位部与所述待矫正转轴4上的定位配合部配合定位时,所述伸缩矫正组件22的伸缩自由端伸长复位,所述矫正柱21沿其轴向向外运动并与所述待矫正转轴4定位连接;所述旋转驱动机构23的旋转输出端继续带动所述矫正柱21旋转直至所述待矫正转轴4矫正到位,所述升降机构1带动所述矫正机构2上升复位。
上述是本发明的核心技术方案,矫正柱作为终端执行元件,对待矫正转轴进行转动到位的操作,其驱动包括两方面,旋转驱动和升降驱动。升降驱动实现矫正柱沿竖直方向靠近或远离待矫正转轴。当需要矫正时,升降驱动带动矫正柱靠近待矫正转轴,当矫正完成时,升降驱动带动矫正柱复位,远离已经矫正好的电机转轴。在矫正柱与待矫正转轴抵接时,旋转驱动开始转动,转动过程中,当矫正柱上的定位部与待矫正转轴上的定位配合部结合时,矫正柱继续转动时,会同时带动待矫正转轴转动,直至调整角度到位,旋转驱动停止动作,升降驱动带动矫正柱上升复位。伸缩矫正组件的其中一个作用在于,实现矫正柱与待矫正转轴上的定位配合部的定位结合。本发明可实现电机转轴的自动矫正,代替人工劳动,节省人力成本,提高了转轴矫正的精确程度,有效避免了人员转动容易出现误差的问题。
具体的,所述伸缩矫正组件22还包括:伸缩套筒,所述伸缩套筒的第一端与所述旋转驱动机构23的旋转输出端连接,伸缩端与所述矫正柱21连接。所述伸缩套筒中包括:套筒221,所述套筒221的第一端与所述旋转驱动机构23的旋转输出端连接、管壁上设有导向定位滑孔2211、第二端为开放端口;导向销223,所述导向销223的第一端穿过所述导向定位滑孔2211后,与所述矫正柱21定位连接,所述导向销223的第二端露出所述套筒221外限位。所述伸缩套筒中还包括:弹性件222,所述弹性件222位于所述套筒221内,所述矫正柱21与所述弹性件222的伸缩自由端抵接,并置于所述套筒221内;所述矫正柱21在所述升降机构1的升降驱动端作用下与所述待矫正转轴4抵接时,所述矫正柱21沿所述套筒221内方向移动并压缩所述弹性件222;抵接作用力消失时,所述弹性件222伸长复位,所述矫正柱21沿其轴向伸长;所述套筒221在所述旋转驱动机构的旋转输出端作用下转动时,所述矫正柱21借助所述导向销223与所述导向定位滑孔2211的配合定位,与所述套筒221限位。伸缩矫正组件结构简单,功能除要将矫正柱向下弹射实现与待矫正转轴的定位外,还要实现矫正柱在转动时的定位,采用导向销与导向定位滑孔的结合即可实现上述两方面的功能。
作为升降机构与旋转驱动机构的具体连接定位形式,所述矫正柱21中部设有定位挡环212。所述升降机构1中包括:安装板3;驱动机构11,所述驱动机构11设置在所述安装板3上;驱动板13,所述驱动板13上设有通孔,所述矫正柱21的第一端穿过所述通孔,所述定位挡环212位于所述通孔与所述伸缩矫正组件22之间,所述驱动板13与所述驱动机构11的驱动端连接;所述驱动板13借助所述驱动机构11具有远离所述待矫正转轴4的位移时,矫正柱21借助所述定位挡环212与所述驱动板13抵接限位,所述矫正柱与所述驱动板13具有同步远离所述待矫正转轴4的位移,此时所述伸缩矫正组件22的伸缩自由端被压缩;所述驱动板13借助所述驱动机构11具有靠近所述待矫正转轴4的位移时,所述伸缩矫正组件22的伸缩自由端复位伸长,直至所述矫正柱21与所述待矫正转轴4抵接。当矫正柱与所述待矫正转轴抵接后,驱动板继续下降一个工位,下降工位的高度为:矫正柱第一端的定位部与待矫正转轴的定位配合部结合定位的高度。此时,定位挡环与驱动板不接触,矫正柱转动时,定位挡环与驱动板不干涉。驱动板继续下降一个工位的目的是为了预留出矫正柱与待矫正转轴实现定位时,矫正柱会向下弹射。本发明构思巧妙,结构简单易实现。
本发明中,所述随动组件中包括:提升部,与所述升降机构1的升降驱动端连接;随动部,设置在所述矫正柱21上;所述随动部借助升降驱动端对所述提升部的上升驱动,与所述提升部同步上升,并借助升降驱动端对提升部的下降驱动,与所述提升部同步下降并脱卸连接。所述提升部包括:驱动板13,与所述升降机构1的升降驱动端连接,其上设有通孔。所述随动部包括:定位档环212,设置在所述矫正柱21中部,所述矫正柱21的底端穿过所述驱动板13上的通孔后,借助所述定位档环212限位在所述驱动板13上;所述驱动板13借助所述升降机构1具有远离所述待矫正转轴4的位移时,矫正柱21借助所述定位挡环212与所述驱动板13抵接限位,所述矫正柱21与所述驱动板13具有同步远离所述待矫正转轴4的位移,此时所述伸缩矫正组件22的伸缩自由端被压缩;所述驱动板13借助所述升降机构1具有靠近所述待矫正转轴4的位移时,所述伸缩矫正组件22的伸缩自由端复位伸长,直至所述矫正柱21与所述待矫正转轴4抵接。当矫正柱与所述待矫正转轴抵接后,驱动板继续下降一个工位,下降工位的高度为:矫正柱第一端的定位部与待矫正转轴的定位配合部结合定位的高度。此时,定位挡环与驱动板不接触,矫正柱转动时,定位挡环与驱动板不干涉。驱动板继续下降一个工位的目的是为了预留出矫正柱与待矫正转轴实现定位时,矫正柱会向下弹射。本发明构思巧妙,结构简单易实现。
本发明中,所述升降机构1中包括:驱动机构11,设置在所述安装板3顶端,且升降驱动端向下安装;连接柱12,设置在所述驱动机构11的升降驱动端并与所述随动组件连接。
作为驱动机构11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驱动机构11可以是气缸驱动、直线电机驱动及滚珠丝杠驱动中的任意一种。所述驱动机构11设置在安装板3的顶端,且其驱动端向下安装。本实施例中优先采用气缸驱动,结构简单易实现。
作为矫正装置的一种改进实施方式,所述驱动板13与所述安装板3之间设有导向滑动组件,包括:设置在安装板3上的直线导轨31,以及设置在驱动板13上的滑块,所述滑块借助所述驱动机构11的驱动端的升降,沿所述直线导轨31往复滑动。导向滑动组件的设置使得驱动板的升降顺滑无卡顿,且结构稳固。
作为矫正装置的另一种改进实施方式,可采用在矫正柱与驱动板上的通孔之间设置直线轴承,来代替导向滑动组件,同样可以实现驱动板上下运动无卡顿现象,并且可以减少矫正柱与通孔之间的摩擦力。
具体的,本发明中所述伸缩矫正组件22的固定端与所述旋转驱动机构23借助联轴器24连接。
进一步的,作为升降机构与旋转驱动机构的具体连接定位形式,所述旋转驱动机构23设置在所述安装板3的顶端,且旋转输出端向下安装。
作为旋转驱动机构23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旋转驱动机构23是伺服电机、旋转电机中的任意一种。本发明优先选用伺服电机,其操控简单,安装方便。
作为矫正装置的一种改进实施方式,所述装置中还包括到位检测机构,包括:光电耦合器25,所述光电耦合器25中的收、发传感器分别对称位于所述驱动板13上的所述通孔两侧,所述定位挡环212上配套设有适于通过对射传感信号的对射孔;所述驱动板13借助所述驱动机构11具有靠近所述待矫正转轴4的位移时,光电耦合器25工作,直至所述矫正柱21在所述旋转驱动机构23旋转驱动作用下与所述待矫正转轴4定位,所述光电耦合器25停止工作;所述矫正柱21在所述旋转驱动机构23旋转驱动作用下继续带动所述待矫正转轴4转动,直至所述光电耦合器25中的收发传感器通过所述定位挡环212上的对射孔具有工作信号,所述旋转驱动机构23停止转动输出,同时所述驱动机构11驱动所述驱动板13上升复位。上述是本发明的另一个核心技术方案,将矫正柱上的定位挡环与到位检测机构结合,即对矫正柱起到限位作用,又能采用简单实用的结构实现到位检测。该结构构思巧妙,节省了设计成本和设计空间。
本实施例中,光电耦合器25设有两组,分别称为对射传感器一和对射传感器二。为防止伺服电机多转半圈,两组光电耦合器25能保证其更有效的工作。
作为矫正柱21与待矫正转轴定位连接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矫正柱21底部设有卡槽211,所述待矫正转轴4顶部配套设有片状凸起41,所述卡槽211与所述片状凸起41卡接限位。
作为弹性件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本实施例提供的矫正装置工作过程如下:
参看图3,将空调步进电机放置到步进电机的工装台5上,由气缸将矫正机构下压到固定位置,然后伺服电机开始运转,带动矫正柱21旋转,根据光电耦合器中的对射传感器的传输信号,矫正柱将步进电机转轴转到要求位置,使每一个步进电机转轴位置相同。
该矫正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为:首先气缸的驱动端伸出,驱动板13向下运动,矫正柱相应的向下运动,矫正柱的端部接触到步进电机转轴,弹簧使矫正柱端部与步进电机转轴紧紧接触,此时对射传感器一与对射传感器二均有信号,根据信号指示,伺服电机开始运转,当矫正柱的卡槽刚好对准步进电机转轴的片状凸起时,矫正柱在弹簧的作用下向下弹射,使矫正柱底部的卡槽与步进电机转轴卡接定位,此时,矫正柱中部设置的带有对射孔的定位挡环,也向下运动,到达光电耦合器中的对射传感器中间,遮挡住对射传感信号的交互。对射传感器一和对射传感器二均无信号,,根据信号指示,伺服电机继续运转,当对射传感器信号刚好通过矫正柱的对射孔时,这时对射传感器二有信号,对射传感器一无信号或者对射传感器二无信号,对射传感器一有信号,根据信号指示,伺服电机停止运转,这时步进电机转轴位置为规定位置。
该信号指示控制为:当对射传感器一与对射传感器二均有信号时,伺服电机启动运转;当对射传感器一与对射传感器二均无信号时,伺服电机启动运转;当对射传感器一无信号,对射传感器二有信号时,伺服电机停止运转;当对射传感器一有信号,对射传感器二无信号时,伺服电机停止运转。
根据控制部分的信号指示,机械部件的运动,可以使每一个步进电机的转轴都可以通过矫正机构运转到相同的位置,保证步进电机转轴位置的一致性。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所述驱动机构11设置在安装板3的底端,且其驱动端向上安装。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有两点,第一,伺服电机直接设置在气缸的驱动端,第二,在矫正柱两侧对称设置支架,光电耦合器中的收、发传感器对称设置在矫正柱两侧的支架上。本实施例气缸的驱动端在升降时,将伺服电机、矫正柱及伸缩矫正组件22整体进行升降,光电耦合器是固定位置不动的。
本发明中,实施例3的具体工作过程为:气缸驱动伺服电机下降,矫正柱与待矫正转轴4抵接后,气缸停止驱动,此时,定位挡环212位于光电耦合器上方,光电耦合器接通;伺服电机带动矫正柱转动,直至矫正柱21底部的卡槽211转动到待矫正转轴4上的片状凸起41位置时,弹性件222将矫正柱21向下弹射,矫正柱21底部的卡槽211与待矫正转轴4上的片状凸起41卡接定位,此时,定位挡环也向下运动遮挡住光电耦合器的收发通道,收发信号终止,伺服电机继续转动,直至定位挡环转动到光电耦合器可通过对射孔,光电耦合器接通工作,待矫正转轴校正到位,伺服电机停止转动,气缸驱动伺服电机带动各个转动组件一同上升复位。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4)

1.一种转轴的装配角度自动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板(3);
旋转驱动机构(23),所述旋转驱动机构(23)设置在所述安装板(3)上;
伸缩矫正组件(22),所述伸缩矫正组件(22)的固定端与所述旋转驱动机构(23)的旋转输出端连接,伸缩自由端设有与待矫正转轴(4)对接定位的矫正柱(21),所述矫正柱(21)借助所述旋转驱动机构(23)具有旋转自由度;
升降机构(1),所述升降机构(1)的升降驱动端借助随动组件与所述矫正柱(21)可脱卸连接,并借助所述随动组件脱卸释放所述矫正柱(21)下降与所述待矫正转轴(4)抵接限位,或驱动所述矫正柱(21)上升复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的装配角度自动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矫正组件(22)还包括:
伸缩套筒,所述伸缩套筒的第一端与所述旋转驱动机构(23)的旋转输出端连接,伸缩端与所述矫正柱(2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轴的装配角度自动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套筒中包括:
套筒(221),所述套筒(221)的第一端与所述旋转驱动机构(23)的旋转输出端连接、管壁上设有导向定位滑孔(2211)、第二端为开放端口;
导向销(223),所述导向销(223)的第一端穿过所述导向定位滑孔(2211)后,与所述矫正柱(21)定位连接,所述导向销(223)的第二端露出所述套筒(221)外限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轴的装配角度自动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套筒中还包括:
弹性件(222),所述弹性件(222)位于所述套筒(221)内,所述矫正柱(21)与所述弹性件(222)的伸缩自由端抵接,并置于所述套筒(221)内;
所述矫正柱(21)在所述升降机构(1)的升降驱动端作用下与所述待矫正转轴(4)抵接时,所述矫正柱(21)沿所述套筒(221)内方向移动并压缩所述弹性件(222);抵接作用力消失时,所述弹性件(222)伸长复位,所述矫正柱(21)沿其轴向伸长;所述套筒(221)在所述旋转驱动机构的旋转输出端作用下转动时,所述矫正柱(21)借助所述导向销(223)与所述导向定位滑孔(2211)的配合定位,与所述套筒(221)限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的装配角度自动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随动组件中包括:
提升部,与所述升降机构(1)的升降驱动端连接;
随动部,设置在所述矫正柱(21)上;
所述随动部借助升降驱动端对所述提升部的上升驱动,与所述提升部同步上升,并借助升降驱动端对提升部的下降驱动,与所述提升部同步下降并脱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的装配角度自动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部包括:
驱动板(13),与所述升降机构(1)的升降驱动端连接,其上设有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轴的装配角度自动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随动部包括:
定位档环(212),设置在所述矫正柱(21)中部,所述矫正柱(21)的底端穿过所述驱动板(13)上的通孔后,借助所述定位档环(212)限位在所述驱动板(13)上;
所述驱动板(13)借助所述升降机构(1)具有远离所述待矫正转轴(4)的位移时,矫正柱(21)借助所述定位挡环(212)与所述驱动板(13)抵接限位,所述矫正柱(21)与所述驱动板(13)具有同步远离所述待矫正转轴(4)的位移,此时所述伸缩矫正组件(22)的伸缩自由端被压缩;所述驱动板(13)借助所述升降机构(1)具有靠近所述待矫正转轴(4)的位移时,所述伸缩矫正组件(22)的伸缩自由端复位伸长,直至所述矫正柱(21)与所述待矫正转轴(4)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的装配角度自动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1)中包括:
驱动机构(11),设置在所述安装板(3)顶端,且升降驱动端向下安装;
连接柱(12),设置在所述驱动机构(11)的升降驱动端并与所述随动组件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轴的装配角度自动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11)是气缸驱动、直线电机驱动及滚珠丝杠驱动中的任意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轴的装配角度自动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板(13)与所述安装板(3)之间设有导向滑动组件,包括:设置在安装板(3)上的直线导轨(31),以及设置在驱动板(13)上的滑块,所述滑块借助所述升降机构(1)的升降驱动端,沿所述直线导轨(31)往复滑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的装配角度自动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矫正组件(22)的固定端与所述旋转驱动机构(23)借助联轴器(24)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的装配角度自动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机构(23)是伺服电机、旋转电机中的任意一种。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轴的装配角度自动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中还包括到位检测机构,包括:
光电耦合器(25),所述光电耦合器(25)中的收、发传感器分别对称位于所述驱动板(13)上的所述通孔两侧,所述定位挡环(212)上配套设有适于通过对射传感信号的对射孔;
所述驱动板(13)借助所述升降机构(1)具有靠近所述待矫正转轴(4)的位移时,光电耦合器(25)工作,直至所述矫正柱(21)在所述旋转驱动机构(23)旋转驱动作用下与所述待矫正转轴(4)定位,所述光电耦合器(25)停止工作;所述矫正柱(21)在所述旋转驱动机构(23)旋转驱动作用下继续带动所述待矫正转轴(4)转动,直至所述光电耦合器(25)中的收发传感器通过所述定位挡环(212)上的对射孔具有工作信号,所述旋转驱动机构(23)停止转动输出,同时所述升降机构(1)驱动所述驱动板(13)上升复位。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的装配角度自动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矫正柱(21)底部设有卡槽(211),所述待矫正转轴(4)顶部配套设有片状凸起(41),所述卡槽(211)与所述片状凸起(41)卡接限位。
CN201810853829.4A 2018-07-30 2018-07-30 一种转轴的装配角度自动矫正装置 Active CN1091086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53829.4A CN109108636B (zh) 2018-07-30 2018-07-30 一种转轴的装配角度自动矫正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53829.4A CN109108636B (zh) 2018-07-30 2018-07-30 一种转轴的装配角度自动矫正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08636A true CN109108636A (zh) 2019-01-01
CN109108636B CN109108636B (zh) 2019-12-13

Family

ID=648637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53829.4A Active CN109108636B (zh) 2018-07-30 2018-07-30 一种转轴的装配角度自动矫正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08636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55543A (zh) * 2018-04-10 2019-10-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输入输出组件的组装方法及输入输出组件的组装设备
CN110394639A (zh) * 2019-08-01 2019-11-01 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螺母分料紧固装置
CN111673436A (zh) * 2020-06-18 2020-09-18 苏州工业园区叶饰恒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环形隔离器壳体的自动组装设备
CN112792894A (zh) * 2020-12-21 2021-05-14 无锡易玛卡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震荡机构安装结构及震荡机构垂直安装方法
CN114161142A (zh) * 2021-12-20 2022-03-11 昆山市亨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排查功能的笔记本转轴组装装置
CN116164953A (zh) * 2023-04-24 2023-05-26 广东瑞克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窗帘轨道用电机测试装置
CN116690158A (zh) * 2023-08-07 2023-09-05 机科发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重载链条扁孔链板与销轴的装配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15292A (zh) * 2015-12-01 2016-04-20 杭州富生电器有限公司 定子定位机构及定子定位方法
JP2016055394A (ja) * 2014-09-11 2016-04-21 株式会社Fdk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移載圧入装置
CN206509709U (zh) * 2017-01-23 2017-09-22 江苏远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进轴转子轴承安装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055394A (ja) * 2014-09-11 2016-04-21 株式会社Fdk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移載圧入装置
CN105515292A (zh) * 2015-12-01 2016-04-20 杭州富生电器有限公司 定子定位机构及定子定位方法
CN206509709U (zh) * 2017-01-23 2017-09-22 江苏远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进轴转子轴承安装装置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55543A (zh) * 2018-04-10 2019-10-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输入输出组件的组装方法及输入输出组件的组装设备
CN110394639A (zh) * 2019-08-01 2019-11-01 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螺母分料紧固装置
CN111673436A (zh) * 2020-06-18 2020-09-18 苏州工业园区叶饰恒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环形隔离器壳体的自动组装设备
CN112792894A (zh) * 2020-12-21 2021-05-14 无锡易玛卡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震荡机构安装结构及震荡机构垂直安装方法
CN114161142A (zh) * 2021-12-20 2022-03-11 昆山市亨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排查功能的笔记本转轴组装装置
CN114161142B (zh) * 2021-12-20 2024-03-19 昆山市亨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排查功能的笔记本转轴组装装置
CN116164953A (zh) * 2023-04-24 2023-05-26 广东瑞克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窗帘轨道用电机测试装置
CN116164953B (zh) * 2023-04-24 2023-06-27 广东瑞克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窗帘轨道用电机测试装置
CN116690158A (zh) * 2023-08-07 2023-09-05 机科发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重载链条扁孔链板与销轴的装配系统
CN116690158B (zh) * 2023-08-07 2023-10-27 机科发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重载链条扁孔链板与销轴的装配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08636B (zh) 2019-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08636A (zh) 一种转轴的装配角度自动矫正装置
CN109987432A (zh) 一种bopp薄膜换卷装置
CN209606568U (zh) 电路板自动检测设备
CN110195811A (zh) 一种旋转式摄像头装置
EP3943950B1 (en) Liquid extraction device and liquid extraction method
CN106352519A (zh) 一种面板驱动装置
CN109323047A (zh) 一种数据线用线束夹
CN109659696A (zh) 天线、用于调节天线水平方位角的调节装置及传动机构
CN209027561U (zh) 汽车测距传感器的安装支架
CN207764453U (zh) 一种多头手机镜头的组装设备
CN207346610U (zh) 换向器进料装置
CN209413533U (zh) 门锁机构及玻璃门锁
CN205566037U (zh) 一种转子绕线机
CN207885565U (zh) 一种智能机器人旋转削面机构
CN209205682U (zh) 倾斜旋转机构和具有其的涂胶装置
CN208007977U (zh) 一种翻转模组
CN208270831U (zh) 自动锁付装置
CN209380176U (zh) 一种手机摄像模组多角度焊接定位装置
CN107316379B (zh) 纸币处理模块中的推进、翻转、升降控制装置
CN109659259A (zh) 片盒取放机构及半导体湿法工艺浸泡槽抖动装置
CN216470291U (zh) 一种节能型接驳台的导轨装置
CN109058305A (zh) 一种用于滚针轴承自动装配机的滚针装配装置
CN109412358A (zh) 换向器双工位挂线机构
CN204831758U (zh) 一种新型c型臂x线机c型臂的疲劳测试装置
CN110492228A (zh) 一种小型化5g信号倍增器天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