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01692B - 基于最大应力准则的复合材料层合板极限载荷计算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最大应力准则的复合材料层合板极限载荷计算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01692B
CN109101692B CN201810774558.3A CN201810774558A CN109101692B CN 109101692 B CN109101692 B CN 109101692B CN 201810774558 A CN201810774558 A CN 201810774558A CN 109101692 B CN109101692 B CN 1091016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ain
stress
information
laminated plate
l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7455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01692A (zh
Inventor
丛庆
隋显航
殷飞
王鹏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hai Guangwei Composit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hai Guangwei Composit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hai Guangwei Composit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hai Guangwei Composit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77455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01692B/zh
Publication of CN1091016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016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016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016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06F30/23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s [FEM] or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s [FD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7Mechanical parametric or variational desig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3/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application field
    • G06F2113/24Sheet materi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设计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最大应力准则的复合材料层合板极限载荷计算方法。包含信息输入模块、运算模块与信息输出模块。在信息输入模块中输入材料性能信息、铺层信息及载荷数据信息,计算程序会根据输入的数据计算出复合材料层合板的三个刚度矩阵ADB,并计算出相应的柔度矩阵A’D’B’。然后根据层合板柔度矩阵与基础载荷信息计算得到层合板的整体应变及挠曲率,进一步可以得到每一单层的主方向应力应变及整体坐标下的应力应变信息,利用最大应力或者最大应变失效准则,得到基础载荷作用下应力与极限强度比值的最大值。由于载荷与应力应变之间是线性相关关系,故可以根据比值最大值求得复合材料层板的最小失效载荷。

Description

基于最大应力准则的复合材料层合板极限载荷计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最大应力准则的复合材料层合板极限载荷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对复合材料层合板在简单载荷(沿截面均匀分布的拉伸、压缩、剪切、弯曲)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响应分析,目前一般有两种分析方法:
一种是根据《复合材料力学》等资料中的基本力学知识通过机械计算或者简单编程,进行繁杂而冗长地复合材料层合板性能计算。计算过程中由于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在进行大量数据的转移或输入时往往容易出现混杂,还需要进行大量地重复性工作,尤其是对于铺层较复杂的层合板,在计算各个刚度矩阵时就面临着巨大的数据计算量和处理量,因此非常耗费时间与精力,得到的结果也难以验证;
另一种是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计算,该种方法往往需要借助各种有限元计算软件,因此显著减少了计算人员的工作量。但目前大多数有限元软件面向的是通用性的大型较复杂结构的有限元分析,对于该种简单载荷作用的复合材料层合板,有限元软件要求中的很多参数在计算过程中并不参与使用,操作过程也是按照复杂大型结构分析的过程进行,因此许多过程中的冗余反而降低了计算效率。并且有限单元法得到的计算结果无法反应层合板整体的受力情况,其固有的属性也限制了其计算得到的数值只是实际数值的近似解,并且无法直接得到复合材料层合板在简单载荷作用下的极限强度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最大应力准则的复合材料层合板极限载荷计算方法,可以准确高效地得到复合材料层板在极限拉伸、极限压缩、极限剪切以及极限弯曲情况下基于最大应力(应变)失效准则的最小失效载荷,该结果可以反应层板整体的应力应变水平,并且其中计算得到的参数均可提取输出,为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人员在进行铺层结构设计过程中提供设计依据。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基于最大应力准则的复合材料层合板极限载荷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信息输入模块、运算模块与信息输出模块,其中运算模块又分为三个子模块,分别为基础材料属性计算模块、典型应力应变响应计算模块以及强度及失效形式计算模块。输入数据并运行后,计算程序会根据信息输入模块中输入的数据先计算出每单层刚度矩阵,再根据铺层信息整合成层合板刚度矩阵及柔度矩阵。然后根据层合板柔度矩阵与基础载荷信息(拉伸、压缩、剪切、弯曲,扭转与加载截面形状有关,故不考虑在内)计算得到层合板的整体应变及挠曲率,进一步可以得到每一单层的主方向应力应变及整体坐标下的应力应变信息,利用最大应力或者最大应变失效准则,得到基础载荷作用下应力(或应变)与极限强度比值的最大值。由于载荷与应力应变之间是线性相关关系,故可以根据比值最大值求得复合材料层板的最小失效载荷,即极限强度。通过确定比值最大值所在的铺层及应力应变信息,得到极限载荷下失效铺层的层数及最可能的失效形式。
所述的极限载荷计算程序,信息输入模块包含有的信息分为材料性能信息、铺层信息与载荷数据信息三部分。材料性能信息包括内容有:各单层的轴向模量E1、横向模量E2、泊松比μ12、剪切模量G12,各单层的轴向拉伸强度Xt、横向拉伸强度Yt、轴向压缩强度Xc、横向压缩强度Yc、剪切强度S。铺层信息包括内容有:各单层的铺放次序ord、厚度t、铺层角度θ。载荷数据信息包括内容为应力水平系数o,该系数直接影响到基础载荷数据的大小。
所述的极限载荷计算程序,运算模块的计算原理为:
根据输入的数据信息利用公式(1-1)~(1-3)计算得到各单层的刚度矩阵Q。
Figure BDA0001731055150000031
其中,
Figure BDA0001731055150000032
将式(2-1)写成用应变表示应力的关系式:
Figure BDA0001731055150000033
其中Q是二维刚度矩阵,由二维柔度矩阵S求逆。
计算得到的单层刚度矩阵Q通过整合铺层角度θ、顺序ord及厚度t信息,通过公式(2-4)~(2-9)计算得到层合板的整体刚度矩阵A、D、B。
铺层角为θ时该单层在整体坐标x-y中的应力-应变关系如下:
Figure BDA0001731055150000034
其中,T为坐标转换矩阵。
考虑层合板是由多层单层板叠合而成,则第k层单层的应力-应变关系为:
Figure BDA0001731055150000035
对于层合板有
Figure BDA0001731055150000041
式中,Kx、Ky为板中面弯曲挠曲率,Kxy为板中面扭曲率,ε0 x、ε0 x、γ0 xy为中面应变。
设Nx、Ny、Nxy、Mx、Mx、Mxy为层合板横截面上单位宽度(或长度)的内力与内力矩,则其与层合板的应力应满足公式(2-9):
Figure BDA0001731055150000042
因此,层合板的内力、内力矩与应变的关系转化为
Figure BDA0001731055150000043
简写为
Figure BDA0001731055150000044
则获得了层合板刚度矩阵A、D、B。
根据获得的A、D、B矩阵,以及基础载荷数据o(基础载荷数据对应四种基本工况,即拉伸、压缩、剪切、弯曲),通过公式(2-9)可以反推出内力、内力矩表示应变和曲率的柔度关系式为:
Figure BDA0001731055150000045
因此可以计算得到层合板整体的应变分量,然后利用公式(2-6)可以求得不同单层的应变分量εx、εy、γxy,通过应变转轴公式可以得到主方向坐标1-2下各单层的应变水平ε1、ε2、γ12,再由公式(2-4)及应力转轴公式可以得到每一铺层在整体坐标x-y及主方向坐标1-2下的应力水平σx、σy、τxy、σ1、σ2、τ12
据计算得到的主方向上的应力水平数据σ1、σ2、τ12、ε1、ε2、γ12,可以选择采用以下两种强度判断准则进行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强度校核:
a.最大应力准则:
Figure BDA0001731055150000051
式中,Xt、Yt为轴向和横向的拉伸强度,Xc、Yc为轴向和横向的压缩强度,S为剪切强度。
b.最大应变准则:
Figure BDA0001731055150000052
式中,εXt、εXc分别是轴向1方向最大拉伸、最大压缩线应变,εYt、εYc分别是横向2方向最大拉伸、最大压缩线应变,γS为1-2平面内最大剪应变。
利用相应强度准则的代数关系,可求得基础载荷作用下应力(或应变)与极限强度比值的最大值Bmax。由于载荷与应力应变之间满足线性相关关系,因此可以直接通过该最大值求得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最小失效载荷系数Nt,该系数与基础载荷o的乘积即为复合材料层板的最小失效载荷,即极限载荷。
确定最小失效载荷后,根据应力(或应变)与极限强度比值最大值Bmax所在的铺层及类型特征,可以知道在达到最小失效载荷后哪些铺层的哪一种或几种应力(应变)水平达到极限,从而确定最有可能发生失效的铺层及失效形式。
所述的极限载荷计算程序,信息输出模块输出的信息包含有最小失效载荷(或者最小失效载荷与基础载荷的比值)、失效所在层数、最可能的失效形式。计算过程中的任意参数也可根据需要参与输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复合材料层合板铺层信息的整合计算得到该层合板在简单载荷作用下的最小失效载荷,即其极限载荷。本发明旨在便于复合材料设计人员得到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极限拉伸、极限压缩、极限剪切、极限弯曲载荷,并使用计算机语言编制了完整的包含输入、运算及输出三部分的计算程序,使用者只需在输入模块中对应位置键入材料参数、铺层信息及载荷系数,即可快速地获得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极限载荷数据及发生失效的铺层位置与应力应变类型,简化了纯机械手动计算的繁琐过程,降低失误率,也免去了在有限元分析软件中进行模型绘制、网格划分、分析步建立、边界条件设置等复杂过程,并且由数值解法得到的计算结果具有更高的精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一种复基于最大应力准则的复合材料层合板极限载荷计算方法,包含信息输入模块、运算模块与信息输出模块,其中运算模块又分为三个子模块,分别为基础材料属性计算模块、典型应力应变响应计算模块以及强度及失效形式计算模块。输入数据并运行后,计算程序会根据信息输入模块中输入的数据先计算出每单层刚度矩阵,再根据铺层信息整合成层合板刚度矩阵及柔度矩阵。然后根据层合板柔度矩阵与基础载荷信息(拉伸、压缩、剪切、弯曲,扭转与加载截面形状有关,故不考虑在内)计算得到层合板的整体应变及挠曲率,进一步可以得到每一单层的主方向应力应变及整体坐标下的应力应变信息,利用最大应力或者最大应变失效准则,得到基础载荷作用下应力(或应变)与极限强度比值的最大值。由于载荷与应力应变之间是线性相关关系,故可以根据比值最大值求得复合材料层板的最小失效载荷,即极限强度。通过确定比值最大值所在的铺层及应力应变信息,得到极限载荷下失效铺层的层数及最可能的失效形式。
所述的极限载荷计算程序,信息输入模块包含有的信息分为材料性能信息、铺层信息与载荷数据信息三部分。材料性能信息包括内容有:各单层的轴向模量E1、横向模量E2、泊松比μ12、剪切模量G12,各单层的轴向拉伸强度Xt、横向拉伸强度Yt、轴向压缩强度Xc、横向压缩强度Yc、剪切强度S。铺层信息包括内容有:各单层的铺放次序ord、厚度t、铺层角度θ。载荷数据信息包括内容为应力水平系数o,该系数直接影响到基础载荷数据的大小。
所述的极限载荷计算程序,运算模块的计算原理为:
根据输入的数据信息利用公式(1-1)~(1-3)计算得到各单层的刚度矩阵Q。
Figure BDA0001731055150000071
其中,
Figure BDA0001731055150000072
将式(2-1)写成用应变表示应力的关系式:
Figure BDA0001731055150000073
其中Q是二维刚度矩阵,由二维柔度矩阵S求逆。
计算得到的单层刚度矩阵Q通过整合铺层角度θ、顺序ord及厚度t信息,通过公式(2-4)~(2-9)计算得到层合板的整体刚度矩阵A、D、B。
铺层角为θ时该单层在整体坐标x-y中的应力-应变关系如下:
Figure BDA0001731055150000074
其中,T为坐标转换矩阵。
考虑层合板是由多层单层板叠合而成,则第k层单层的应力-应变关系为:
Figure BDA0001731055150000081
对于层合板有
Figure BDA0001731055150000082
式中,Kx、Ky为板中面弯曲挠曲率,Kxy为板中面扭曲率,ε0 x、ε0 x、γ0 xy为中面应变。
设Nx、Ny、Nxy、Mx、Mx、Mxy为层合板横截面上单位宽度(或长度)的内力与内力矩,则其与层合板的应力应满足公式(2-9):
Figure BDA0001731055150000083
因此,层合板的内力、内力矩与应变的关系转化为
Figure BDA0001731055150000084
简写为
Figure BDA0001731055150000085
则获得了层合板刚度矩阵A、D、B。
根据获得的A、D、B矩阵,以及基础载荷数据o(基础载荷数据对应四种基本工况,即拉伸、压缩、剪切、弯曲),通过公式(2-9)可以反推出内力、内力矩表示应变和曲率的柔度关系式为:
Figure BDA0001731055150000086
因此可以计算得到层合板整体的应变分量,然后利用公式(2-6)可以求得不同单层的应变分量εx、εy、γxy,通过应变转轴公式可以得到主方向坐标1-2下各单层的应变水平ε1、ε2、γ12,再由公式(2-4)及应力转轴公式可以得到每一铺层在整体坐标x-y及主方向坐标1-2下的应力水平σx、σy、τxy、σ1、σ2、τ12
据计算得到的主方向上的应力水平数据σ1、σ2、τ12、ε1、ε2、γ12,可以选择采用以下两种强度判断准则进行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强度校核:
a.最大应力准则:
Figure BDA0001731055150000091
式中,Xt、Yt为轴向和横向的拉伸强度,Xc、Yc为轴向和横向的压缩强度,S为剪切强度。
b.最大应变准则:
Figure BDA0001731055150000092
式中,εXt、εXc分别是轴向1方向最大拉伸、最大压缩线应变,εYt、εYc分别是横向2方向最大拉伸、最大压缩线应变,γS为1-2平面内最大剪应变。
利用相应强度准则的代数关系,可求得基础载荷作用下应力(或应变)与极限强度比值的最大值Bmax。由于载荷与应力应变之间满足线性相关关系,因此可以直接通过该最大值求得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最小失效载荷系数Nt,该系数与基础载荷o的乘积即为复合材料层板的最小失效载荷,即极限载荷。
确定最小失效载荷后,根据应力(或应变)与极限强度比值最大值Bmax所在的铺层及类型特征,可以知道在达到最小失效载荷后哪些铺层的哪一种或几种应力(应变)水平达到极限,从而确定最有可能发生失效的铺层及失效形式。
所述的极限载荷计算程序,信息输出模块输出的信息包含有最小失效载荷(或者最小失效载荷与基础载荷的比值)、失效所在层数、最可能的失效形式。计算过程中的任意参数也可根据需要参与输出。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所述的基础上,为了分析多材料的复合材料层合板性能,例如泡沫夹芯复合材料、蜂窝夹芯复合材料等,在信息输入模块部分增加多材料性能输入,在铺层信息模块增加材料选择部分。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所述的基础上,为了便于计算复合材料层合板的等效模量,增加输出等效模量及其刚度矩阵数据:
根据获得的A、D、B矩阵,对于对称均衡铺层复合材料层合板,不存在拉弯耦合,因此B矩阵为空矩阵;由于A16、A26、D16、D26项内存在正负交替项,因此其数值比其他刚度系数要小很多,计算时可作简化。
a.对于纯面内载荷作用情况下,没有弯扭载荷M,因此层合板内力与应变关系为
N=Aε0 (3-1)
从而通过A矩阵经计算可以得到层合板的等效模量参数E1、E2、μ12、G12及等效刚度矩阵Q。
b.对于纯弯扭载荷作用情况下,没有面内载荷N,因此层合板内力距与应变关系为
M=DK (3-2)
从而通过D矩阵经计算可以得到层合板的等效模量参数E1W、E2W、μ12W、G12W及等效刚度矩阵QW
实施例4:
在实施例3所述的基础上,为了便于分析结构质量信息,信息输入模块增加密度信息,输出模块部分增加等效密度信息输出。
实施例5:
在实施例4所述的基础上,为了便于查看层合板在极限载荷作用下的实际应力应变水平,增加输出不同极限条件下的各铺层材料主方向应力水平S11(即σ1)、S22(即σ2)、S12(即τ12)以及应变水平E1(即ε1)、E2(即ε2)、E12(即γ12)。
实施例6:
在实施例5所述的基础上,为了满足部分对结构刚度有要求的情况,增加输出结构刚度数据,其中包括:
a.拉伸刚度EA:
Figure BDA0001731055150000111
其中,其中EA为拉伸刚度,E为弹性模量,A为截面面积;F为拉力,l为杆件长度,ΔL杆件的伸长量。
b.弯曲刚度EI:
Figure BDA0001731055150000112
其中EI为弯曲刚度,E为弹性模量,I为截面关于转动轴的惯性矩;F为悬臂杆端集中力,l为杆件长度,ω为杆端挠度。
c.扭转刚度GIp
Figure BDA0001731055150000113
其中GIp为扭转刚度,G为剪切模量,Ip为极惯性矩;T为扭矩,l为杆件长度,
Figure BDA0001731055150000114
为相对扭转角。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三种结构刚度代表的是单纯单位面积层合板的变形抵抗力,并未考虑真实产品的截面形状。在实际使用时,尤其是扭转刚度,往往需要考虑真是产品的截面结构,因此结构刚度在使用时可根据需要进行变换。
实施例7:
在实施例6所述的基础上,为了方便专业计算人员查看计算细节,增加输出A、D、B矩阵信息,各铺层x-y坐标下及1-2坐标下的应力应变信息σx、σy、τxy、σ1、σ2、τ12。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计算过程中数据类型的原因,对于short类型只保留小数点后4位,因此相应的对于计算结果会产生数据偏差,数据0往往会计算成为10-10量级以下的数字。
实施例8:在实施例7所述的基础上,为了更直观地表现层合板应力在厚度方向的分布情况,增加输出应力分布信息,其中包括轴向应力、横向应力与剪切应力。
实施例9:
在实施例8所述的基础上,对刚度矩阵A与D中被忽略的小项A16、A26、D16、D26与A11、D11间进行大小比较,即求值
Figure BDA0001731055150000121
并转换为百分数制,通过结果考查A16、A26、D16、D26被忽略的合理性。

Claims (6)

1.一种基于最大应力准则的复合材料层合板极限载荷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信息输入模块、运算模块与信息输出模块,其中运算模块又分为三个子模块,分别为基础材料属性计算模块、典型应力应变响应计算模块以及强度及失效形式计算模块;输入数据并运行后,计算程序会根据信息输入模块中输入的数据先计算出每单层刚度矩阵,再根据铺层信息整合成层合板刚度矩阵及柔度矩阵;然后根据层合板柔度矩阵与基础载荷信息计算得到层合板的整体应变及挠曲率,进一步得到每一单层的主方向应力应变及整体坐标下的应力应变信息,利用最大应力或者最大应变失效准则,得到基础载荷作用下应力与极限强度比值的最大值;由于载荷与应力之间是线性相关关系,故根据比值最大值求得复合材料层板的最小失效载荷,即极限强度;通过确定比值最大值所在的铺层及应力应变信息,得到极限载荷下失效铺层的层数及最可能的失效形式;
所述的输入的数据信息利用公式(1-1)~(1-3)计算得到各单层的刚度矩阵Q;
其中,
将式(1-1)写成用应变表示应力的关系式:
其中Q是二维刚度矩阵,由二维柔度矩阵S求逆;
所述的单层刚度矩阵Q通过整合铺层角度θ、顺序ord及厚度t信息,通过公式(1-4)~(1-9)计算得到层合板的整体刚度矩阵A、D、B;
铺层角为θ时该单层在整体坐标x-y中的应力-应变关系如下:
其中,T为坐标转换矩阵;
考虑层合板是由多层单层板叠合而成,则第k层单层的应力-应变关系为:
对于层合板有
式中,Kx、Ky为板中面弯曲挠曲率,Kxy为板中面扭曲率,ε0 x、ε0 x、γ0 xy为中面应变;
设Nx、Ny、Nxy、Mx、Mx、Mxy为层合板横截面上单位宽度(或长度)的内力与内力矩,则其与层合板的应力应满足公式(1-7):
因此,层合板的内力、内力矩与应变的关系转化为
简写为
则获得了层合板刚度矩阵A、D、B;
根据获得的A、D、B矩阵,以及基础载荷数据o(基础载荷数据对应四种基本工况,即拉伸、压缩、剪切、弯曲),通过公式(1-9)反推出内力、内力矩表示应变和曲率的柔度关系式为:
因此计算得到层合板整体的应变分量,然后利用公式(1-6)求得不同单层的应变分量εx、εy、γxy,通过应变转轴公式得到主方向坐标1-2下各单层的应变水平ε1、ε2、γ12,再由公式(1-4)及应力转轴公式得到每一铺层在整体坐标x-y及主方向坐标1-2下的应力水平σx、σy、τxy、σ1、σ2、τ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最大应力准则的复合材料层合板极限载荷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计算得到的主方向上的应力水平数据σ1、σ2、τ12、ε1、ε2、γ12,选择采用以下两种强度判断准则进行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强度校核:
最大应力准则:
式中,Xt、Yt为轴向和横向的拉伸强度,Xc、Yc为轴向和横向的压缩强度,S为剪切强度;
最大应变准则:
式中,εXt、εXc分别是轴向1方向最大拉伸、最大压缩线应变,εYt、εYc分别是横向2方向最大拉伸、最大压缩线应变,γS为1-2平面内最大剪应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最大应力准则的复合材料层合板极限载荷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信息输入模块包含有的信息分为材料性能信息、铺层信息与载荷数据信息三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基于最大应力准则的复合材料层合板极限载荷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材料性能信息包括内容有:各单层的轴向模量E1、横向模量E2、泊松比μ12、剪切模量G12,各单层的轴向拉伸强度Xt、横向拉伸强度Yt、轴向压缩强度Xc、横向压缩强度Yc、剪切强度S。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基于最大应力准则的复合材料层合板极限载荷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铺层信息包括内容有:各单层的铺放次序ord、厚度t、铺层角度θ。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基于最大应力准则的复合材料层合板极限载荷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载荷数据信息包括内容为应力水平系数o,该系数直接影响到基础载荷数据的大小。
CN201810774558.3A 2018-07-16 2018-07-16 基于最大应力准则的复合材料层合板极限载荷计算方法 Active CN1091016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74558.3A CN109101692B (zh) 2018-07-16 2018-07-16 基于最大应力准则的复合材料层合板极限载荷计算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74558.3A CN109101692B (zh) 2018-07-16 2018-07-16 基于最大应力准则的复合材料层合板极限载荷计算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01692A CN109101692A (zh) 2018-12-28
CN109101692B true CN109101692B (zh) 2023-04-07

Family

ID=648464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74558.3A Active CN109101692B (zh) 2018-07-16 2018-07-16 基于最大应力准则的复合材料层合板极限载荷计算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0169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96761B (zh) * 2019-04-11 2020-01-31 河海大学 一种针对自由曲面层合壳的形状与铺层顺序同步优化方法
CN111125615B (zh) * 2020-01-09 2023-07-25 暨南大学 一种含脱层复合材料层合结构剩余承载强度的计算方法
CN112528415B (zh) * 2020-12-18 2024-04-19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复合材料轴结构宏-细观失效模式分析方法
CN112733341B (zh) * 2020-12-30 2022-06-07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海洋纤维增强柔性管的渐进失效分析方法
CN117174211B (zh) * 2023-08-28 2024-05-03 无锡车联天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26773A (zh) * 2016-06-12 2016-11-1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终层失效的含不确定参数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强度预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29807A1 (en) * 2004-08-04 2006-02-09 Peck Scott O Method for the design of laminated composite material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26773A (zh) * 2016-06-12 2016-11-1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终层失效的含不确定参数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强度预测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复合材料厚板双轴非线性刚度特性分析;伍春波等;《航空学报》;20111206(第07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01692A (zh) 2018-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01692B (zh) 基于最大应力准则的复合材料层合板极限载荷计算方法
CN108984841B (zh) 复合材料层合板等效模量计算及给定载荷下强度校核方法
WO2021139130A1 (zh) 复合材料多尺度模型的动态渐进失效分析方法
CN106777769B (zh) 预测低速冲击下复合材料多层厚板渐进失效的有限元方法
Rouf et al. Multiscale structural analysis of textile composites using mechanics of structure genome
Ojo et al. A new analytical critical thrust force model for delamination analysis of laminated composites during drilling operation
CN111832209B (zh) 复合材料多尺度模型的动态渐进失效分析方法
CN111368389B (zh) 一种预测复合材料层合板失效强度的方法
Guo et al. Buckling behavior of stiffened laminated plates
Catera et al. Multi-scale modeling of triaxial braided composites for FE-based modal analysis of hybrid metal-composite gears
CN113420376B (zh) 基于多尺度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抗冲击力学性能仿真方法
CN105184390A (zh) 一种壁板结构静强度、刚度、稳定性的综合优化方法
CN112528415B (zh) 一种复合材料轴结构宏-细观失效模式分析方法
CN112926244A (zh) 一种复合材料层合板开孔件极限载荷确定方法
CN110889253B (zh) 复合材料层合板等效方法
CN114139300A (zh) 一种混杂纤维复合材料夹芯板抗冲击性能评价方法
CN113158508A (zh) 一种复合材料层合板贴补修复后极限载荷确定方法
CN105468826A (zh) 复合材料的设计方法
Kang et al. Parametric study on the buckling load after micro-bolt repair of a composite laminate with delamination
JP4179095B2 (ja) 積層材料内の層間応力演算方法
CN113343519B (zh) 一种复合材料夹芯板抗压极限载荷计算方法
CN111370079A (zh) 一种壳结构变形光滑粒子动力学建模方法
Nicoara On the numerical analysis of laminate composite
CN112100744B (zh) 叠层板材集群孔试验系统
Cui et al. Optimization for composite wing using genetic algorithm and grid technolog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