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99006A - 叶轮、风机及轨道车辆 - Google Patents

叶轮、风机及轨道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99006A
CN109099006A CN201810805779.2A CN201810805779A CN109099006A CN 109099006 A CN109099006 A CN 109099006A CN 201810805779 A CN201810805779 A CN 201810805779A CN 109099006 A CN109099006 A CN 1090990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de
circular arc
angle
cover board
connecting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0577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莉
张凯荣
赵金星
苏文煜
田庆涛
李廷金
李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Tang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Tang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Tang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Tang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80577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99006A/zh
Publication of CN1090990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990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26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9/28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centrifug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radial-flow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281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centrifug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radial-flow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fans or blowers
    • F04D29/282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centrifug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radial-flow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fans or blowers the leading edge of each vane being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rotation axi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CLOCOMOTIVES; MOTOR RAILCARS
    • B61C17/00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e of control gear and control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8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working fluid being air, e.g. for venti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26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9/28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centrifug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radial-flow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30Va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叶轮、风机及轨道车辆,通过设置第一盖板、第二盖板以及连接在两者之间的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第一盖板上设置有连接孔,且第一叶片靠近连接孔的第一端位于以连接孔的中心为圆心的第一圆弧上;第一叶片的第二端位于与第一圆弧同心的第二圆弧上;第一叶片的数量为多个,沿圆周方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第一叶片之间设置有第二叶片,第二叶片靠近连接孔的第一端位于与第一圆弧同心的第三圆弧上;第二叶片的第二端位于第二圆弧上;第一圆弧的半径小于第二圆弧的半径,当电机带动叶轮旋转时,空气可以从进风口进入相邻两个第一叶片之间,并在向远离进风口的方向运动的过程中,被第二叶片划分为两组气流,从而提高叶轮效率和风机的风压。

Description

叶轮、风机及轨道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叶轮、风机及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轨道车辆的正常行驶离不开牵引电机等大功率设备,这些大功率设备在使用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了保证设备可以正常运行,需要使用离心风机对大功率设备进行冷却。
现有技术中,离心风机包括有蜗壳、叶轮组件以及电机,叶轮组件包括前侧盖板和后侧盖板,后侧盖板用于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前侧盖板与后侧盖板之间设置有多个叶片,多个叶片沿输出轴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前侧盖板的中间位置还设置有进风口,蜗壳套设在叶轮组件的外侧,当电机的输出轴旋转时,叶轮组件转动,空气从进风口进入叶轮组件,并被叶片分隔成多条风流从叶轮组件进入蜗壳中,并经由蜗壳通往待冷却设备。
当轨道车辆在高原上运行时,由于高原空气稀薄,离心风机所需要的空气流量远大于平原地区,为此需要增大离心风机叶片的尺寸以提高离心风机的风压。但离心风机的尺寸的增大又受到轨道车辆车身形状的限制,因此,现有技术中的离心风机很难满足轨道车辆在高原行驶的冷却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叶轮、风机及轨道车辆,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离心风机很难满足轨道车辆在高原行驶的冷却需求。
本发明提供一种叶轮,包括第一盖板、第二盖板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第二盖板之间的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所述第一盖板上设置有用于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连接孔;所述第二盖板上形成有用于与集流器连接的进风口;多个所述第一叶片沿所述连接孔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叶片靠近所述连接孔的第一端位于以所述连接孔的中心为圆心的第一圆弧上;所述第一叶片远离所述连接孔的第二端位于与所述第一圆弧同心的第二圆弧上;所述第二叶片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叶片之间,所述第二叶片靠近所述连接孔的第一端位于与所述第一圆弧同心的第三圆弧上;所述第二叶片远离所述连接孔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二圆弧上;所述第一圆弧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二圆弧的半径。
如上所述的叶轮,其中,所述第二叶片的第二端与相邻的一个所述第一叶片的第二端之间的部分所述第二圆弧的圆心角为第一夹角;所述第二叶片的第二端与相邻的另一个所述第一叶片的第二端之间的部分所述第二圆弧的圆心角为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小于所述第二夹角。
如上所述的叶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之间的第三叶片;构成所述第一夹角的所述第一叶片与所述第二叶片之间形成有用于空气流通的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道内设置有所述第三叶片;所述第三叶片靠近所述连接孔的第一端位于与所述第一圆弧同心的第四圆弧上;所述第三叶片远离所述连接孔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二圆弧上,所述第四圆弧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三圆弧的半径。
如上所述的叶轮,其中,在所述第一风道内,所述第三叶片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叶片的第二端之间的部分所述第二圆弧的圆心角为第三夹角,所述第三叶片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叶片的第二端之间的部分所述第二圆弧的圆心角为第四夹角,所述第三夹角小于所述第四夹角。
如上所述的叶轮,其中,构成所述第二夹角的所述第一叶片与所述第二叶片之间形成用于空气流通的第二风道;所述第二风道内设置有所述第三叶片。
如上所述的叶轮,其中,在所述第二风道内,包括两个所述第三叶片,靠近所述第二叶片的所述第三叶片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叶片的第二端之间的部分所述第二圆弧的圆心角为第五夹角,两个所述第三叶片的第二端之间的部分所述第二圆弧的圆心角为第六夹角,靠近所述第一叶片的所述第三叶片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叶片的第二端之间的部分所述第二圆弧的圆心角为第七夹角;所述第六夹角大于所述第五夹角,且所述第六夹角小于所述第七夹角。
如上所述的叶轮,其中,所述第一叶片位于所述第二圆弧与所述第四圆弧之间的部分与所述第三叶片的形状相同。
如上所述的叶轮,其中,所述第二叶片位于所述第二圆弧与所述第四圆弧之间的部分与所述第三叶片的形状相同。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风机,包括集流器、电机、蜗壳以及如上所述的叶轮,所述蜗壳套设在所述叶轮外,所述集流器与所述第二盖板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盖板的连接孔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包括车身以及如上所述的风机,所述风机悬挂在所述车身的底板上。
本发明提供的叶轮、风机及轨道车辆,通过设置第一盖板、第二盖板以及连接在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之间的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其中,第一盖板上设置有用于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连接孔,多个第一叶片沿连接孔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且第一叶片靠近连接孔的第一端位于以连接孔的中心为圆心的第一圆弧上;第一叶片远离连接孔的第二端位于与第一圆弧同心的第二圆弧上;相邻两个第一叶片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叶片,第二叶片靠近连接孔的第一端位于与第一圆弧同心的第三圆弧上;第二叶片远离连接孔的第二端位于第二圆弧上;第一圆弧的半径小于第二圆弧的半径,当电机带动叶轮旋转时,空气可以从进风口进入相邻两个第一叶片之间,并在向远离进风口的方向运动的过程中,被第二叶片划分为两组气流,从而提高叶轮效率,并提高风机的风压。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本发明不局限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叶轮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叶轮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叶轮; 11:第一盖板;
111:连接孔; 12:第二盖板;
121:进风口; 13:第一叶片;
14:第二叶片; 15:第三叶片;
16:第一圆弧; 17:第二圆弧;
18:第三圆弧; 19:第四圆弧;
2:电机; 3:集流器;
4:蜗壳; 5:过滤器;
6:悬挂器; 7:减震器;
8: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轨道车辆的正常行驶离不开牵引电机等大功率设备,这些大功率设备在使用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了保证设备可以正常运行,需要使用离心风机对大功率设备进行冷却。
现有技术中,离心风机包括有蜗壳、叶轮组件以及电机,叶轮组件包括前侧盖板和后侧盖板,后侧盖板用于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前侧盖板与后侧盖板之间设置有多个叶片,多个叶片沿输出轴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前侧盖板的中间位置还设置有进风口,蜗壳套设在叶轮组件的外侧,当电机的输出轴旋转时,叶轮组件转动,空气从进风口进入叶轮组件,并被叶片分隔成多条风流从叶轮组件进入蜗壳中,并经由蜗壳通往待冷却设备。
当轨道车辆在高原上运行时,由于高原空气稀薄,离心风机所需要的空气流量远大于平原地区,为此需要增大离心风机叶片的尺寸以提高离心风机的风压。但离心风机的尺寸的增大又受到轨道车辆车身形状的限制,因此,现有技术中的离心风机很难满足轨道车辆在高原行驶的冷却需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叶轮、风机及轨道车辆,以提高风机的风压,使得轨道车辆可以更适宜于行驶在高原地区。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本发明不局限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叶轮的主视图;图2为本发明叶轮的侧视图。请结合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叶轮,包括第一盖板11、第二盖板12以及连接在第一盖板11与第二盖板12之间的第一叶片13和第二叶片14;第一盖板11上设置有用于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连接孔111;第二盖板12上形成有用于与集流器连接的进风口121;第一叶片1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叶片13沿连接孔111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且第一叶片13靠近连接孔111的第一端位于以连接孔111的中心为圆心的第一圆弧16上;第一叶片13远离连接孔111的第二端位于与第一圆弧16同心的第二圆弧17上;第二叶片14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第一叶片13之间,第二叶片14靠近连接孔111的第一端位于与第一圆弧16同心的第三圆弧18上;第二叶片14远离连接孔111的第二端位于第二圆弧17上;第一圆弧16的半径小于第二圆弧17的半径。
具体地,叶轮可以应用于风机中,特别是用于为行驶在高原上的轨道车辆进行风冷的风机中。叶轮可以包括第一盖板11和第二盖板12以及连接在第一盖板11和第二盖板12之间的第一叶片13,第一叶片13可以将第一盖板11和第二盖板12之间分隔为多个用于形成风流的流道,第一盖板11用于与电机连接,第二盖板12上形成有与流道连通的进风口121,空气可以通过进风口121进入流道中,并从流道远离进风口121的一端吹出,形成风流。
第一盖板11可以为平面板状结构,其形状可以有多种,优选地,可以为圆形板状,从而防止叶轮旋转时,第一盖板11受力不均衡。第一盖板11上可以形成有连接孔111,连接孔111可以为圆形,其可以与第一盖板11同心设置。电机的输出轴可以通过连接孔111与第一盖板11固定连接,从而驱动叶轮旋转。
第二盖板12也可以为筒状结构,其可以与第一盖板11具有一定的间隔,第二盖板12的横截面面积可以从远离第一盖板11的一端向靠近第一盖板11的一端逐渐增大,第二盖板12远离第一盖板11的一端可以形成进风口121,进风口121可以与连接孔111同轴设置。
第一叶片13可以固定在第一盖板11和第二盖板12之间,第一叶片13沿平行于连接孔111轴线方向的一端可以与第一盖板11连接,另一端可以与第二盖板12连接。具体连接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焊接或卡接等。第一叶片13的形状也可以有多种,以能够形成风流为准。第一叶片13的数量可以为多个,这些第一叶片13能够沿着连接孔111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一盖板11和第二盖板12之间。优选地,其可以等间隔设置,空气力学性能更好。
另外,相邻两个第一叶片13之间也可以设置有第二叶片14,第二叶片14的沿连接孔111轴线方向的两端可以分别与第一盖板11和第二盖板12固定连接,具体连接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焊接或卡接等。第二叶片14的形状也可以有多种,以能够形成风流为准。第二叶片14的数量可以与第一叶片13相同,使得每两个第一叶片13之间都可以设置有第二叶片14。
请结合图2,为了方便了解第一叶片13和第二叶片14的分布形式,图中第二盖板12未表示出,第一叶片13靠近连接孔111的第一端都位于与连接孔111同心的第一圆弧16上,第一叶片13的第二端都位于与第一圆弧16同心的第二圆弧17上,第二圆弧17的半径可以为第一盖板11和第二盖板12的外径大小。第二叶片14靠近连接孔111的第一端13可以位于与第一圆弧16同心的第三圆弧18上,第二端可以位于第二圆弧17上。第一圆弧16的直径可以小于第三圆弧18的直径,假设两个第一叶片13之间形成的空间为流道,流道靠近连接孔111的一端与进风口121连通,另一端可以与蜗壳内部连通,第二叶片14可以将该流道的后半部分分割为两条路径,后半部分可以指空气流通方向的下游,即空气刚进入流道内时,并没有被第二叶片14分割,当进入流道的后半部分时,可以被第二叶片14进行分割,而进入不同的两条路径。从而避免了空气在流道的下游发生气流分离的现象,提高了叶轮的效率和风机的压力。
可以理解,对于现有技术中的风机,多个叶片是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随着叶轮的旋转,在叶片出口附近靠近吸力面区域会形成失速或涡流区,容易在靠近吸力面的区域形成堵塞,特别是形成涡流后,风机风流主要从叶片压力面附近的区域通过。能量损失严重,且噪音增大,严重时会产生喘振等故障。本实施例可以通过设置在相邻两个第一叶片13内设置第二叶片14,相比现有技术的叶片可以实现相邻两个叶片的不均匀分布,可以调节堵塞区域之前的通流面积,使空气更多地流入靠近第一叶片13和第二叶片14吸力面的流道,以抑制出口附近靠近吸力面区域出现涡流或抑制涡流的发展,使涡流区域尽可能控制在较小区域,降低损失,提高风机效率。并且由于没有涡流或涡流区域小,风机通风能力强,在相同的流量条件下,则风机的风压提高。
风机工作时,电机可以带动叶轮旋转,使得空气可以通过进风口121进入相邻两第一叶片13形成的流道内,并在流动过程中被第二叶片14分隔成两组风流,从而避免了空气在流道的下游发生气流分离的现象,提高了叶轮的效率和风机的压力。
本实施例提供的叶轮,通过设置第一盖板、第二盖板以及连接在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之间的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其中,第一盖板上设置有用于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连接孔,多个第一叶片沿连接孔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且第一叶片靠近连接孔的第一端位于以连接孔的中心为圆心的第一圆弧上;第一叶片远离连接孔的第二端位于与第一圆弧同心的第二圆弧上;相邻两个第一叶片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叶片,第二叶片靠近连接孔的第一端位于与第一圆弧同心的第三圆弧上;第二叶片远离连接孔的第二端位于第二圆弧上;第一圆弧的半径小于第二圆弧的半径,当电机带动叶轮旋转时,空气可以从进风口进入相邻两个第一叶片之间,并在向远离进风口的方向运动的过程中,被第二叶片划分为两组气流,从而提高叶轮效率,并提高风机的风压。
进一步地,第二叶片14的第二端与相邻的一个第一叶片13的第二端之间的部分所述第二圆弧17的圆心角为第一夹角a1;第二叶片14的第二端与相邻的另一个第一叶片13的第二端之间的部分所述第二圆弧17的圆心角为第二夹角a2;第一夹角a1小于第二夹角a2。
具体地,相邻两个第一叶片13的第二端和第二叶片14的第二端都位于第二圆弧17上,一个第一叶片13的第二端和第二叶片14的第二端之间的部分第二圆弧17的圆心角可以为第一夹角a1,另一个第一叶片13的第二端和第二叶片14的第二端之间的部分第二圆弧17的圆心角可以为第二夹角a2,第一夹角a1可以小于第二夹角a2。优选地,第一夹角a1可以为第一叶片13的压力面和第二叶片14的吸力面所形成的角度,第二夹角a2可以为第二叶片14的压力面和第一叶片13的吸力面所形成的的角度。第一夹角a1和第二夹角a2不同可以使得第二叶片14所划分的两条路径宽窄不同,更有利于抑制叶片吸力面出口区域发生的气流分离,提高叶轮效率,提高风压。优选地,(a2-a1)/(a1+a2)=0%~25%,效果更好。吸力面和压力面可以为叶片能够产生吸力和压力的表面,具体跟叶片的形状有关。
进一步地,叶轮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盖板11和第二盖板12之间的第三叶片15;构成第一夹角a1的第一叶片13与第二叶片14之间形成有用于空气流通的第一风道,第一风道内设置有第三叶片15;第三叶片15靠近连接孔111的第一端位于与第一圆弧16同心的第四圆弧19上;第三叶片15远离连接孔111的第二端位于第二圆弧17上,第四圆弧19的半径大于第三圆弧18的半径。
具体地,第三叶片15沿连接孔111轴线方形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盖板11和第二盖板12固定。用于形成第一夹角a1的第二叶片13和第一叶片14之间形成第一风道,第一风道内还形成有第三叶片15,第三叶片15靠近连接孔111的第一端位于与第一圆弧16同心的第四圆弧19上,第二端位于第二圆弧17上,另外第四圆弧19的直径可以小于第三圆弧18的直径。从而使得第三叶片15可以将第一风道后半部分重新划分为两个风道,当空气在第一叶片13和第二叶片14之间的第一风道流动时,在第一风道的下游部分会被第三叶片15划分为两组风流,进一步调节堵塞区域处的通流面积,抑制出口附近靠近吸力面区域出现涡流或抑制涡流的发展,使涡流区域尽可能控制在较小区域,降低损失,提高风机效率和风机的压力。
优选地,在第一风道内,第三叶片15的第二端与第一叶片13的第二端之间的部分所述第二圆弧17的圆心角为第三夹角a3,第三叶片15的第二端与第二叶片14的第二端之间的部分所述第二圆弧17的圆心角为第四夹角a4,第三夹角a3小于第四夹角a4。可以使得第三叶片15所划分的两条风道宽窄不同,更有利于抑制叶片吸力面出口区域发生的气流分离,提高叶轮效率,提高风压。优选地,(a4-a3)/(a3+a4)=0%~25%,效果更好。
更进一步,构成第二夹角a2的第一叶片13与第二叶片14之间形成用于空气流通的第二风道;第二风道内设置有第三叶片15,从而避免了空气在第一风道的下游发生气流分离的现象,提高了叶轮的效率和风机的压力。具体可以参考第一风道中第三叶片15的原理和实施方式。
作为第三叶片15的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在第二风道内,包括两个第三叶片15,靠近第二叶片14的第三叶片15的第二端与第二叶片14的第二端之间的部分所述第二圆弧17的圆心角为第五夹角a5,两个第三叶片15的第二端之间的部分所述第二圆弧17的圆心角为第六夹角a6,靠近第一叶片13的第三叶片15的第二端与第一叶片13的第二端之间的部分所述第二圆弧17的圆心角为第七夹角a7;第六夹角a6大于第五夹角a5,且第六夹角a6小于第七夹角a7。
具体地,第二风道内可以设置有两个第三叶片15,第二叶片14、靠近第二叶片14的第三叶片15、靠近第一叶片13的第三叶片15、以及第一叶片13,可以顺次将第二风道内的第二圆弧17划分为第五夹角a5、第六夹角a6、第七夹角a7,其中a5<a6<a7。可以将第二风道的后半部分划分为3个不同宽窄的风道,从而更有利于抑制叶片吸力面出口区域发生的气流分离,提高叶轮效率,提高风压。优选地,(a6-a5)/(a5+a6)≈(a7-a6)/(a7+a6)=0%~25%效果更好。
另外,第一叶片13位于第二圆弧17与第四圆弧19之间的部分与第三叶片15的形状相同,第二叶片14位于第二圆弧17与第四圆弧19之间的部分与第三叶片15的形状相同,从而进一步提升叶轮出口处的空气动力性能。
可以理解,第一叶片13位于第一圆弧16与第四圆弧19之间的部分形状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叶片较长的后向风机的叶片形状。第二叶片14位于第三圆弧18与第四圆弧19之间的部分形状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叶片较短的后向风机叶片形状。第三叶片15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多翼风机的叶片形状。
图3为本发明风机的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图3,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风机,包括集流器3、电机2、蜗壳4以及叶轮1,蜗壳4套设在叶轮1外,集流器3与第二盖板12连接,电机2的输出轴与第一盖板12的连接孔111连接。
具体地,电机2、蜗壳4、集流器3可以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风机结构。叶轮1的结构和功能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电机2的输出轴可以穿过叶轮1的连接孔3,并通过螺栓8固定在第一盖板11上。集流器3可以设置在叶轮1设置有进风口121的一侧,用于使空气可以更好地进入进风口121。优选地,集流器3背离叶轮1的一端还可以设置有过滤器5,从而将进入风机的空气进行过滤,避免空气中的杂质损伤风机。蜗壳4套设在叶轮1的周侧面,从而将从叶轮1吹出的风流收集并输送至待冷却设备处。
风机工作时,电机2可以带动叶轮1旋转,使得空气可以通过进风口121进入相邻两第一叶片13形成的流道内,并在流动过程中被第二叶片14分隔成两组风流,从而避免了空气在流道的下游发生气流分离的现象,提高了叶轮1的效率和风机的压力。
本实施例提供的风机,通过设置第一盖板、第二盖板以及连接在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之间的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其中,第一盖板上设置有用于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连接孔,多个第一叶片沿连接孔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且第一叶片靠近连接孔的第一端位于以连接孔的中心为圆心的第一圆弧上;第一叶片远离连接孔的第二端位于与第一圆弧同心的第二圆弧上;相邻两个第一叶片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叶片,第二叶片靠近连接孔的第一端位于与第一圆弧同心的第三圆弧上;第二叶片远离连接孔的第二端位于第二圆弧上;第一圆弧的半径小于第二圆弧的半径,当电机带动叶轮旋转时,空气可以从进风口进入相邻两个第一叶片之间,并在向远离进风口的方向运动的过程中,被第二叶片划分为两组气流,从而提高叶轮效率,并提高风机的风压。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包括车身以及风机,风机悬挂在车身的底板上。
具体地,风机的结构可以与上个实施例相同,具体可以参考上个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车身可以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车身结构。
风机可以通过悬挂器6悬挂于车身的底板处,从而方便收集空气。为了减少车身与风机之间的振动,悬挂器6和风机还可以通过减震器7连接,进一步提升轨道车辆的平稳性。
风机工作时,电机2可以带动叶轮旋转,使得空气可以通过进风口121进入相邻两第一叶片13形成的流道内,并在流动过程中被第二叶片14分隔成两组风流,从而避免了空气在流道的下游发生气流分离的现象,提高了叶轮的效率和风机的压力。
本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车辆,通过设置第一盖板、第二盖板以及连接在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之间的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其中,第一盖板上设置有用于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连接孔,多个第一叶片沿连接孔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且第一叶片靠近连接孔的第一端位于以连接孔的中心为圆心的第一圆弧上;第一叶片远离连接孔的第二端位于与第一圆弧同心的第二圆弧上;相邻两个第一叶片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叶片,第二叶片靠近连接孔的第一端位于与第一圆弧同心的第三圆弧上;第二叶片远离连接孔的第二端位于第二圆弧上;第一圆弧的半径小于第二圆弧的半径,当电机带动叶轮旋转时,空气可以从进风口进入相邻两个第一叶片之间,并在向远离进风口的方向运动的过程中,被第二叶片划分为两组气流,从而提高叶轮效率,并提高风机的风压。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上”、“下”、“顶”、“底”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安装”、“连接”等术语均应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叶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盖板、第二盖板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第二盖板之间的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
所述第一盖板上设置有用于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连接孔;所述第二盖板上形成有用于与集流器连接的进风口;
所述第一叶片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叶片沿所述连接孔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叶片靠近所述连接孔的第一端位于以所述连接孔的中心为圆心的第一圆弧上;所述第一叶片远离所述连接孔的第二端位于与所述第一圆弧同心的第二圆弧上;
所述第二叶片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叶片之间,所述第二叶片靠近所述连接孔的第一端位于与所述第一圆弧同心的第三圆弧上;所述第二叶片远离所述连接孔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二圆弧上;所述第一圆弧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二圆弧的半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叶片的第二端与相邻的一个所述第一叶片的第二端之间的部分所述第二圆弧的圆心角为第一夹角;所述第二叶片的第二端与相邻的另一个所述第一叶片的第二端之间的部分所述第二圆弧的圆心角为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小于所述第二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之间的第三叶片;
构成所述第一夹角的所述第一叶片与所述第二叶片之间形成有用于空气流通的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道内设置有所述第三叶片;
所述第三叶片靠近所述连接孔的第一端位于与所述第一圆弧同心的第四圆弧上;所述第三叶片远离所述连接孔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二圆弧上,所述第四圆弧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三圆弧的半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风道内,所述第三叶片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叶片的第二端之间的部分所述第二圆弧的圆心角为第三夹角,所述第三叶片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叶片的第二端之间的部分所述第二圆弧的圆心角为第四夹角,所述第三夹角小于所述第四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第二夹角的所述第一叶片与所述第二叶片之间形成用于空气流通的第二风道;所述第二风道内设置有所述第三叶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风道内,包括两个第三叶片,靠近所述第二叶片的所述第三叶片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叶片的第二端之间的部分所述第二圆弧的圆心角为第五夹角,两个所述第三叶片的第二端之间的部分所述第二圆弧的圆心角为第六夹角,靠近所述第一叶片的所述第三叶片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叶片的第二端之间的部分所述第二圆弧的圆心角为第七夹角;所述第六夹角大于所述第五夹角,且所述第六夹角小于所述第七夹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位于所述第二圆弧与所述第四圆弧之间的部分与所述第三叶片的形状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叶片位于所述第二圆弧与所述第四圆弧之间的部分与所述第三叶片的形状相同。
9.一种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流器、电机、蜗壳以及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叶轮,所述蜗壳套设在所述叶轮外,所述集流器与所述第二盖板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盖板的连接孔连接。
10.一种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以及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机,所述风机悬挂在所述车身的底板上。
CN201810805779.2A 2018-07-20 2018-07-20 叶轮、风机及轨道车辆 Pending CN1090990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05779.2A CN109099006A (zh) 2018-07-20 2018-07-20 叶轮、风机及轨道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05779.2A CN109099006A (zh) 2018-07-20 2018-07-20 叶轮、风机及轨道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99006A true CN109099006A (zh) 2018-12-28

Family

ID=648470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05779.2A Pending CN109099006A (zh) 2018-07-20 2018-07-20 叶轮、风机及轨道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9900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32103A (zh) * 2019-06-03 2020-12-04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叶轮、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FR3106164A1 (fr) * 2020-01-10 2021-07-16 Air Liquide Medical Systems Micro-soufflante à roue à ailettes désordonnées pour ventilateur médical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60083B2 (ja) * 1993-06-17 2000-07-0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ターボファン及びターボファンを搭載した装置
CN203374524U (zh) * 2013-06-28 2014-01-01 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高速动车组牵引电机冷却用的离心通风机组
CN206092500U (zh) * 2016-08-31 2017-04-12 漆思静 叶轮、风机和呼吸机
CN207145321U (zh) * 2017-08-31 2018-03-2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多翼离心风机以及空调器
CN207454347U (zh) * 2017-10-23 2018-06-05 上海瑞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消声高效离心风机
CN110296102A (zh) * 2018-03-23 2019-10-01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两级增压的一体式风机叶轮及风机、列车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60083B2 (ja) * 1993-06-17 2000-07-0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ターボファン及びターボファンを搭載した装置
CN203374524U (zh) * 2013-06-28 2014-01-01 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高速动车组牵引电机冷却用的离心通风机组
CN206092500U (zh) * 2016-08-31 2017-04-12 漆思静 叶轮、风机和呼吸机
CN207145321U (zh) * 2017-08-31 2018-03-2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多翼离心风机以及空调器
CN207454347U (zh) * 2017-10-23 2018-06-05 上海瑞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消声高效离心风机
CN110296102A (zh) * 2018-03-23 2019-10-01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两级增压的一体式风机叶轮及风机、列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32103A (zh) * 2019-06-03 2020-12-04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叶轮、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FR3106164A1 (fr) * 2020-01-10 2021-07-16 Air Liquide Medical Systems Micro-soufflante à roue à ailettes désordonnées pour ventilateur médical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29004B2 (en) Turbo fan and air conditioner
CN103597288B (zh) 空气调节机
CN203203148U (zh) 落地式空调机
US9759220B2 (en) Cross flow fan and indoor unit of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US10052931B2 (en) Outdoor cooling unit in vehicle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WO2015033467A1 (ja) 空気調和機
CN207815500U (zh) 一种空调柜机
CN109099006A (zh) 叶轮、风机及轨道车辆
CN104110806A (zh) 分体挂壁式空调器及其风道结构
CN109854523A (zh) 风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CN106885355B (zh) 送风组件和空调器
CN209541018U (zh) 气体整流结构、轴流风机、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室外机
JP2016014368A (ja) 空気調和機
JP6951428B2 (ja) 遠心ファン、成型用金型および流体送り装置
JP2007154685A (ja) ターボファン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CN209689058U (zh) 空调室内机的风道部件及空调室内机
CN205064324U (zh) 一种动车组牵引电机冷却用双出风式离心通风机
CN209557304U (zh) 风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CN105588226B (zh) 一种斜向出风空调器室外机
CN107939727A (zh) 风机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5889128A (zh) 离心风叶、外转子风机及空调器
JP2005075347A (ja) 車両用居住空間の換気、暖房及び/または空調装置のための高効率型空気供給装置
CN105443445A (zh) 混流式轴流风扇组件
CN205747167U (zh) 空调柜机
CN110296102A (zh) 一种两级增压的一体式风机叶轮及风机、列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28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