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40514B - 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40514B
CN109040514B CN201711305600.9A CN201711305600A CN109040514B CN 109040514 B CN109040514 B CN 109040514B CN 201711305600 A CN201711305600 A CN 201711305600A CN 109040514 B CN109040514 B CN 1090405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put
image
size
input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30560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40514A (zh
Inventor
大上俊
橳岛正起
桥本贵之
大野智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0405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405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405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405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87Composing, repositioning or otherwise geometrically modifying originals
    • H04N1/393Enlarging or reduc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3/00Geometric image transformation in the plane of the image
    • G06T3/40Scaling the whole image or part thereof
    • G06T3/4023Decimation- or insertion-based scaling, e.g. pixel or line decim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14Handling requests for interconnection or transfer
    • G06F13/20Handling requests for interconnection or transfer for access to input/output bus
    • G06F13/28Handling requests for interconnection or transfer for access to input/output bus using burst mode transfer, e.g. direct memory access DMA, cycle steal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00General purpose image data processing
    • G06T1/60Memory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21Intermediate information storag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0/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0/28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involving image processing hardwa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diting Of Facsimile Originals (AREA)
  • Image Input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子装置,其具备:放大缩小机构,其对通过DMA传输而输入的图像进行放大或缩小;及图像处理机构,当通过所述放大缩小机构放大或缩小的处理后的图像的尺寸与作为该处理后的图像的尺寸而预先设定的尺寸不同时,进行对该处理后的图像追加像素的处理或删除该处理后的图像的像素的处理。

Description

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图像处理装置,其具备:第1像素数据保持机构,其从页存储器通过DMA(直接内存存取(Direct Memory Access))传输读出像素数据并临时保持;第2像素数据保持机构,其为了进行第1像素数据保持机构中所保持的像素数据的像素变倍而保持像素数据;像素变倍控制机构,其生成用于选择设定变倍率的以寄存器的值来向记录机构输出的像素的像素地址,并通过对根据像素地址从第2像素数据保持机构输出的像素数据的像素进行抽取或重复而进行主扫描方向的缩小或放大;及行选择控制机构,其通过根据行选择信号将下一行的行起始地址设为与当前行相同的行起始地址或下下一行的行起始地址而进行副扫描方向的放大或缩小。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5199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对图像进行放大缩小的电路中,有时通过DMA传输来进行图像的输入输出。在该情况下,有时因基于DMA传输的图像的输入先于输出结束而等待图像的输出而导致失速,或因基于DMA传输的图像的输出先于输入结束而不输出所输入的图像而导致失速。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当对通过DMA传输而输入的图像进行放大或缩小并通过DMA传输来输出时,与不依赖于已放大或缩小的图像的尺寸而仅直接输出预先指定的传输尺寸量的结构相比,抑制了DMA传输中的失速。
方案1所述的发明为一种电子装置,其具备:放大缩小机构,其对通过DMA(DirectMemory Access)传输而输入的图像进行放大或缩小;及图像处理机构,当通过所述放大缩小机构放大或缩小的处理后的图像的尺寸与作为该处理后的图像的尺寸而预先设定的尺寸不同时,进行对该处理后的图像追加像素的处理或删除该处理后的图像的处理。
方案2所述的发明为方案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处理机构,在主扫描方向上,当所述处理后的图像的尺寸与所述预先设定的尺寸不同时,进行追加所述像素的处理或删除所述像素的处理,在副扫描方向上,当该处理后的图像的尺寸与该预先设定的尺寸不同时,进行追加该像素的处理或删除该像素的处理。
方案3所述的发明为方案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处理机构,分别在主扫描方向及副扫描方向上,当所述处理后的图像的尺寸小于所述预先设定的尺寸时,以使该处理后的图像的尺寸成为该预先设定的尺寸的方式追加像素,当该处理后的图像的尺寸大于该预先设定的尺寸时,以使该处理后的图像的尺寸成为该预先设定的尺寸的方式删除像素。
方案4所述的发明为方案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检测机构,其根据表示基于DMA传输的向所述放大缩小机构的图像的输入已结束的输入结束信号、及表示从该放大缩小机构向DMA传输的控制部的所述预先设定的尺寸的图像的输出已结束的输出结束信号,检测所述处理后的图像的尺寸与该预先设定的尺寸的差异。
方案5所述的发明为方案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结束信号包括表示主扫描方向的图像的输入已结束的信号及表示副扫描方向的图像的输入已结束的信号,所述输出结束信号包括表示主扫描方向的图像的输出已结束的信号及表示副扫描方向的图像的输出已结束的信号。
方案6所述的发明为方案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存储机构,其存储表示所述处理后的图像的尺寸与所述预先设定的尺寸不同的信息。
方案7所述的发明为一种电子装置,其具备:接收机构,其接收以指定的倍率放大或缩小通过DMA(Direct Memory Access)传输而输入的图像的命令;及生成机构,当所述指定的倍率为可能会使DMA传输中发生失速的倍率时,生成不会使DMA传输失速的尺寸的图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当对通过DMA传输而输入的图像进行放大或缩小并通过DMA传输来输出时,与不依赖于已放大或缩小的图像的尺寸而仅直接输出预先指定的传输尺寸量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DMA传输中的失速。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案,与以主扫描方向及副扫描方向中的任一个方向来追加像素或删除像素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DMA传输中的失速。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案,与以主扫描方向及副扫描方向中的任一个方方向来追加像素或删除像素的结构相比,能够更可靠地抑制DMA传输中的失速。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案,与不使用输入结束信号及输出结束信号的结构相比,容易掌握处理后的图像的尺寸与预先设定的尺寸的差异。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案,与不使用输入结束信号及输出结束信号的结构相比,容易掌握在主扫描方向及副扫描方向上处理后的图像的尺寸与预先设定的尺寸的差异。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案,能够使用户掌握处理后的图像的尺寸与预先设定的尺寸的不同。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案,当对通过DMA传输而输入的图像进行放大或缩小并通过DMA传输来输出时,与不依赖于已放大或缩小的图像的尺寸而仅直接输出预先指定的传输尺寸量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DMA传输中的失速。
附图说明
根据以下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叙述。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的硬件结构例的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部的结构例的图。
图3是用于对以往的放大缩小处理的一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处理核心的结构例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主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小于实际输出尺寸时的处理流程的一例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主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大于实际输出尺寸时的处理流程的一例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副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小于实际输出尺寸时的处理流程的一例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副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大于实际输出尺寸时的处理流程的一例的图。
图9-1是表示副扫描方向的处理的步骤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9-2是表示副扫描方向的处理的步骤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0-1是表示主扫描方向常规处理的步骤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0-2是表示主扫描方向常规处理的步骤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主扫描方向全剪辑处理的步骤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主扫描方向全填充处理的步骤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3(a)、图13(b)是用于说明图像数据的删减或填充的处理的具体例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另一结构例的图。
符号说明
10:控制部
14、15:DMAC
16:图像处理核心
16a:输入控制部
16b:放大缩小电路
16c:图像删减/填充部
16d:输出控制部
16e: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
16f:输入像素计算部
16g:输出像素计算部
16h:输入输出结束判断部
17:寄存器
100:图像处理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像处理装置的硬件结构>
首先,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100的硬件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100的硬件结构例的图。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100为例如具备图像读取功能(扫描功能)、印刷功能(打印功能)、复制功能(复印功能)及传真功能等各种图像处理功能的所谓的复合机。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处理装置100用作电子装置的一例。
如图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100具备控制部10、HDD(硬盘驱动器(Hard Disk Drive))20、操作面板30、图像读取部40、图像形成部50及通信接口(以下,标记为“通信I/F”)60。另外,这些各功能部与总线70连接,经由该总线70进行数据的授受。
控制部10控制图像处理装置100的各部的动作。关于控制部10的结构的详细内容将进行后述。
HDD20为存储各种数据的存储部。HDD20中存储例如通过图像读取部40的图像读取而生成的图像数据及通过通信I/F60从外部接收的图像数据等。
操作面板30显示各种信息,并且接收来自用户的操作。该操作面板30由液晶显示器等构成的显示面板、配置于显示面板上且检测由用户触摸的位置的触摸面板及由用户按下的物理按键等构成。而且,操作面板30例如将图像处理装置100的操作画面等各种画面显示于显示面板,或通过触摸面板及物理按键接收来自用户的操作。
图像读取部40读取设置在原稿台上的纸张等记录材料中所形成的图像,并生成表示所读取的图像的图像信息(图像数据)。在此,图像读取部40例如为扫描仪,可使用通过透镜缩小相对于由光源照射于原稿的光的反射光而通过CCD(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Devices))来受光的CCD方式、及将相对于由LED光源依次照射于原稿的光的反射光通过CIS(接触式图像传感器(Contact Image Sensor))来受光的CIS方式的扫描仪。
图像形成部50为在纸张等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印刷机构。在此,图像形成部50例如为打印机,可以使用将附着在感光体上的色粉转印到记录材料上而形成图像的电子照相法及将墨水喷射在记录材料上而形成图像的喷墨方式的打印机。
通信I/F60为经由未图示的互联网而与其他装置之间进行各种数据的收发的通信接口。
而且,在该图像处理装置100中,在基于控制部10的控制下,通过图像读取部40实现扫描功能,通过图像形成部50实现打印功能,通过图像读取部40及图像形成部50实现复印功能,通过图像读取部40、图像形成部50及通信I/F60实现传真功能。
<控制部的结构>
接着,对控制部10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部10的结构例的图。如图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部10具备CPU(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11、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12、RO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13、DMAC(直接内存访问控制器(Direct Memory AccessControler))14、DMAC15、图像处理核心16及寄存器17。
CPU11通过将存储在ROM13等中的各种程序上传到RAM12并执行而控制图像处理装置100的各部的动作,以实现图像处理装置100中的各功能。RAM12为用作CPU11的工作存储器等的存储器(存储部)。作为RAM12,例如能够例示S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的一种即DDR SDRAM(双倍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Double-Data-Rate SDRAM))。ROM13为存储由CPU11执行的各种程序等的存储器(存储部)。
DMAC14、DMAC15为控制不经由CPU11而传输数据的DMA传输的控制器(控制部)。DMAC14例如从RAM12或ROM13读出数据,并将读出的数据向图像处理核心16传输。并且,DMAC15例如将从图像处理核心16输出的数据向RAM12或ROM13传输。
图像处理核心16进行以指定的倍率等来放大或缩小从DMAC14输入的图像数据的处理,并将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向DMAC15输出。
作为存储机构的一例的寄存器17存储向图像处理核心16输入的图像数据的尺寸的设定值(以下,称为“输入尺寸设定值”)、放大或缩小图像数据时的倍率的设定值、及通过图像处理核心16放大或缩小而输出的图像数据的尺寸的设定值(以下,称为“输出尺寸设定值”)。并且,寄存器17中存储与输出尺寸设定值相关的错误信息。
若进一步说明,则输入尺寸设定值是指表示输入至图像处理核心16的图像数据的尺寸的值,例如,是指已扫描的原稿的尺寸的值及用户指定的尺寸(例如,B4尺寸)的值。倍率的设定值例如是指用户指定的放大缩小的变倍率的值。输出尺寸设定值是指根据输入尺寸设定值及倍率的设定值来计算的值,是作为将输入尺寸设定值的图像数据以变倍率来放大或缩小而输出的图像数据的尺寸而设定的值。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预先设定的尺寸的一例,利用输出尺寸设定值。
另外,以下,将主扫描方向上的输入尺寸设定值称为“主扫描输入尺寸设定值”。将副扫描方向上的输入尺寸设定值称为“副扫描输入尺寸设定值”。将主扫描方向上的输出尺寸设定值称为“主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将副扫描方向上的输出尺寸设定值称为“副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
在此,对以往的放大缩小处理进行说明。图3是用于对以往的放大缩小处理的一例进行说明的图。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图像数据1A表示页存储器上的600dpi(每英寸点数(dots per inch))的B4尺寸的图像数据。图像数据1A的行数为B4尺寸的纵(364mm)×(600dpi/25.4mm)≈8598行。对缩小该图像数据1A而以A4尺寸输出的处理进行说明。
在该情况下,输出行数设定成A4尺寸的纵(297mm)×(600dpi/25.4mm)≈7016行。此时,变倍率R为R=(297mm)/(364mm)≈0.816。当将该变倍率的小数部分例如以8比特来进行处理时,若以16进制来表示,则成为0.816×256≈208=d0或0.816×256≈209=d1。因此,根据将变倍率设定为d0或d1中的某一个,输出行数发生变化。
更具体地说,例如,当以d0来设定变倍率时,如图像数据1B,输出行数成为364mm×(208/256)×(600dpi/25.4mm)≈6986行。另一方面,例如,当以d1来设定变倍率时,如图像数据1C,输出行数成为364mm×(209/256)×(600dpi/25.4mm)≈7019行。
当为图像数据1B时,输出行数(6986行)少于设定输出行数(即,副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7016行),因此不足标有斜线的图像数据量。因此,基于DMA传输的输入结束而不传送数据,从而导致DMA传输中的输出失速。另一方面,当为图像数据1C时,输出行数(7019行)多于设定输出行数(7016行),因此将超出标有斜线的图像数据量。因此,基于DMA传输的输出结束而不传送数据,从而导致DMA传输中的输入失速。
如此,在图像数据的放大缩小处理中,有时因比特精度的误差而可能会发生失速。并且,并不限定于如上述的比特精度的误差,例如,当图像数据的输出尺寸设定值发生错误时,有时可能会发生DMA传输中的失速。
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进行图像数据的删减、填充,以不会使DMA传输失速的方式进行控制。以下,为了实现这种控制,对图像处理核心16等进行说明。
<图像处理核心的结构>
接着,对图像处理核心16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处理核心16的结构例的图。如图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处理核心16具备输入控制部16a、放大缩小电路16b、图像删减/填充部16c、输出控制部16d及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
另外,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作为经由DMAC14及DMAC15与图像处理核心16进行数据的交换的存储器,示出了RAM12。并且,在图4所示的结构中省略详细的结构,但放大缩小电路16b与RAM12的行缓冲区之间也存在DMA总线。在该DMA总线中也进行DMA传输,放大缩小电路16b将图像数据存储于行缓冲区,或从行缓冲区读出图像数据,而进行放大缩小处理。并且,将DMAC14、DMAC15、图像处理核心16及寄存器17统称为对图像数据的分辨率进行转换的“分辨率转换部”。
输入控制部16a控制图像处理核心16中的图像数据的输入。在此,输入控制部16a将从DMAC14传输的图像数据向放大缩小电路16b输入。若进一步进行说明,则输入控制部16a将从DMAC14传输的图像数据依次向放大缩小电路16b输入。而且,当向放大缩小电路16b的图像数据的输入已结束时,将表示输入已结束的信号向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输出。
更具体地说,在主扫描方向上,当1行量的图像数据向放大缩小电路16b的输入已结束时,输入控制部16a激活表示主扫描方向的输入已结束的信号(以下,称为“主扫描输入结束信号(hiDone)”)(进行有效化),并向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输出。换言之,输入控制部16a对主扫描输入结束信号(hiDone)赋予“1”而向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输出。
并且,在副扫描方向上,当向放大缩小电路16b的图像数据的输入已结束时,输入控制部16a激活表示副扫描方向的输入已结束的信号(以下,称为“副扫描输入结束信号(viDone)”)(进行有效化),并向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输出。换言之,输入控制部16a对副扫描输入结束信号(viDone)赋予“1”而向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输出。
而且,输入控制部16a根据来自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的命令,等待或重新开始向放大缩小电路16b输入图像数据。更具体地说,当对控制是否等待图像数据的输入的信号(以下,称为“输入等待信号(input_wait)”)赋予“1”而从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接到通知时,输入控制部16a等待图像数据的输入。
另外,如后述,在通过放大缩小电路16b结束了1行的处理后,输入等待信号(input_wait)否定(失效)成“0”。即,在通过放大缩小电路16b结束了1行的处理后,输入控制部16a重新开始图像数据的输入。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表示向放大缩小机构的图像的输入已结束的输入结束信号的一例,利用主扫描输入结束信号(hiDone)及副扫描输入结束信号(viDone)。
作为放大缩小机构及接收机构的一例的放大缩小电路16b,例如根据寄存器17中预先写入的设定值(参数)接收放大或缩小的命令,并进行以指定的倍率等来放大或缩小从输入控制部16a输入的图像数据的处理。而且,将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向图像删减/填充部16c传输。
在此,当图像数据的放大或缩小的处理结束了1行量时,放大缩小电路16b将表示1行的处理已结束的信号(以下,称为“行处理结束信号(line_done)”)向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输出。并且,当最后一行为止图像数据的放大或缩小的处理已结束时(即,整个页面的处理已结束时),放大缩小电路16b将表示最后一行为止的处理已结束的信号(以下,称为“页面处理结束信号(page_done)”)向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输出。
作为图像处理机构及生成机构的一例的图像删减/填充部16c对基于放大缩小电路16b的处理后的图像数据进行像素(图像数据)的删除(删减)或像素的追加(填充)。在此,当基于放大缩小电路16b的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的尺寸与输出尺寸设定值不同时,图像删减/填充部16c进行删除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的像素的处理或对处理后的图像数据追加像素的处理。换言之,当作为放大或缩小的倍率而指定的倍率为可能会使DMA传输中发生失速的倍率时,图像删减/填充部16c进行删除像素的处理或追加像素的处理,并生成不会使DMA传输失速的尺寸的图像。
更具体地说,当从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接收了命令删减像素的信号(以下,称为“删减启用信号(hcut)”)时,图像删减/填充部16c进行像素的删减。并且,当从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接收了命令填充像素的信号(以下,称为“填充启用信号(hpad)”)时,图像删减/填充部16c进行像素的填充。另外,所填充的像素为虚拟像素,例如可使用像素值255的白色像素等。
另外,如后述,在通过放大缩小电路16b结束了1行的处理后,删减启用信号(hcut)及填充启用信号(hpad)否定(失效)成“0”。即,在通过放大缩小电路16b结束了1行的处理后,图像删减/填充部16c结束像素的删减/填充的处理。
输出控制部16d控制图像处理核心16中的图像数据的输出。在此,输出控制部16d将从图像删减/填充部16c传输的图像数据向DMAC15输出。若进一步进行说明,则输出控制部16d将从图像删减/填充部16c传输的图像数据依次向DMAC15输出。而且,当输出尺寸设定值量的图像数据的输出已结束时,将表示输出已结束的信号向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输出。
更具体地说,在主扫描方向上,当设定值(即,主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量的图像数据向DMAC15的输出已结束时,输出控制部16d激活表示主扫描方向的输出已结束的信号(以下,称为“主扫描输出结束信号(hoDone)”)(进行有效化)而向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输出。换言之,输出控制部16d对主扫描输出结束信号(hoDone)赋予“1”而向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输出。
并且,在副扫描方向上,当设定值(即,副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量的图像数据向DMAC15的输出已结束时,输出控制部16d激活表示副扫描方向的输出已结束的信号(以下,称为“副扫描输出结束信号(voDone)”)(进行有效化)而向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输出。换言之,输出控制部16d对副扫描输出结束信号(voDone)赋予“1”而向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输出。
而且,输出控制部16d根据来自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的命令,等待或重新开始向DMAC15输出图像数据。更具体地说,当对控制是否等待图像数据的输出的信号(以下,称为“输出等待信号(output_wait)”)赋予“1”而从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接到通知时,输出控制部16d等待图像数据的输出。
另外,如后述,在通过放大缩小电路16b结束了1行的处理后,输出等待信号(output_wait)否定(失效)成“0”。即,在通过放大缩小电路16b结束了1行的处理后,输出控制部16d重新开始图像数据的输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表示预先设定的尺寸的图像的输出已结束的输出结束信号的一例,可利用主扫描输出结束信号(hoDone)及副扫描输出结束信号(voDone)。
作为检测机构的一例的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根据从各部接收的信号,检测到主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及副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中存在错误。然后,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根据所检测到的错误的内容,对图像删减/填充部16c输出删减启用信号(hcut),或输出填充启用信号(hpad)。然后,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将输入等待信号(input_wait)输出至输入控制部16a,或将输出等待信号(output_wait)输出至输出控制部16d。
在此,首先,对主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中存在错误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主扫描方向上,当设定值(主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量的图像数据的输出已结束,但图像数据的输入还未结束时,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检测到主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小于实际输出尺寸。换言之,当已接收主扫描输出结束信号(hoDone=1),但还未接收主扫描输入结束信号(hiDone=1)时,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检测到主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小于实际输出尺寸。
在该情况下,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将赋予了表示主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小于实际输出尺寸的“2”的错误信号(out_hsize_err)存储于寄存器17。并且,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将删减启用信号(hcut)输出至图像删减/填充部16c,以使主扫描方向的输入结束为止删减像素。并且,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对输出等待信号(output_wait)赋予“1”而输出至输出控制部16d,以使主扫描方向的输入结束为止等待图像数据的输出。
接着,在主扫描方向上,当图像数据的输入已结束,但设定值(主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量的图像数据的输出还未结束时,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检测到主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大于实际输出尺寸。换言之,当接收了主扫描输入结束信号(hiDone=1),但还未接收主扫描输出结束信号(hoDone=1)时,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检测到主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大于实际输出尺寸。
在该情况下,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将赋予了表示主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大于实际输出尺寸的“1”的错误信号(out_hsize_err)存储于寄存器17。并且,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将填充启用信号(hpad)输出至图像删减/填充部16c,以使在主扫描方向上设定值量的图像数据的输出结束为止填充像素。并且,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对输入等待信号(input_wait)赋予“1”而输出至输入控制部16a,以使在主扫描方向上设定值量的图像数据的输出结束为止等待图像数据的输入。
接着,对副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中存在错误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副扫描方向上,当设定值(副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量的图像数据的输出已结束,但图像数据的输入还未结束时,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检测到副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小于实际输出尺寸。换言之,当接收了副扫描输出结束信号(voDone=1),但还未接收副扫描输入结束信号(viDone=1)时,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检测到副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小于实际输出尺寸。
在该情况下,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将赋予了表示副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小于实际输出尺寸的“2”的错误信号(out_vsize_err)存储于寄存器17。并且,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将删减启用信号(hcut)输出至图像删减/填充部16c,以使副扫描方向的输入结束为止删减像素。并且,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对输出等待信号(output_wait)赋予“1”而输出至输出控制部16d,以使副扫描方向的输入结束为止等待图像数据的输出。
接着,在副扫描方向上,当图像数据的输入已结束,但设定值(副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量的图像数据的输出还未结束时,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检测到副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大于实际输出尺寸。换言之,当接收了副扫描输入结束信号(viDone=1),但还未接收副扫描输出结束信号(voDone=1)时,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检测到副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大于实际输出尺寸。
在该情况下,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将赋予了表示副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大于实际输出尺寸的“1”的错误信号(out_vsize_err)存储于寄存器17。并且,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将填充启用信号(hpad)输出至图像删减/填充部16c,以使在副扫描方向上设定值量的图像数据的输出结束为止填充像素。并且,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对输入等待信号(input_wait)赋予“1”而输出至输入控制部16a,以使在副扫描方向上设定值量的图像数据的输出结束为止等待图像数据的输入。
如此,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检测到主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及副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中存在错误,并对图像删减/填充部16c输出删减启用信号(hcut)及填充启用信号(hpad)。并且,根据存储于寄存器17的错误信号,向用户通知主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及副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中存在错误。用户根据存储于寄存器17的错误信号确定错误,并进行调整即可。
<图像删减/填充处理的说明>
接着,对当主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及副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中存在错误时,删减或填充图像数据的处理流程进行详细说明。图5~图8是用于说明主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及副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中存在错误时的处理的图。
在图5~图8所示的例子中,“IN DATA”为从DMAC14输入至输入控制部16a的图像数据。并且,“OUT DATA”为进行基于放大缩小电路16b的处理而从输出控制部16d向DMAC15输出的图像数据。“hiDone”、“hoDone”、“viDone”、“voDone”、“out_hsize_err”、“out_vsize_err”、“hcut”、“hpad”、“input_wait”、“output_wait”、“line_done”及“page_done”为上述的各种信号。
另外,“hiDone”、“hoDone”、“out_hsize_err”及“line_done”利用于主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中存在错误时的例子(图5及图6的例子)中。并且,“viDone”、“voDone”、“out_vsize_err”及“page_done”利用于副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中存在错误时的例子(图7及图8的例子)中。
首先,参考图5对主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小于实际输出尺寸时的处理进行说明。图5是用于说明主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小于实际输出尺寸时的处理流程的一例的图。在此,放大缩小电路16b以进行将从输入控制部16a输入的图像数据放大200%的处理为例子进行说明。
在主扫描方向上,若从输入控制部16a向放大缩小电路16b的1行量的图像数据的输入结束,则主扫描输入结束信号(hiDone)生效(被赋予“1”)。并且,在主扫描方向上,若主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量的图像数据的输出结束,则主扫描输出结束信号(hoDone)生效。
在此,当主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小于实际输出尺寸时,即便主扫描输出结束信号(hoDone)生效后,也会通过放大缩小电路16b进行处理而输出处理后的图像数据。该图像数据为超出数据(超出像素),为了不使DMA传输失速,需要删减。
于是,如图5所示,当与主扫描输出结束信号(hoDone)生效无关地,主扫描输入结束信号(hiDone)失效时(hoDone=1且hiDone=0时),生成删减启用信号(hcut),并通过图像删减/填充部16c进行像素的删减。在此,在主扫描输出结束信号(hoDone)生效后,直至基于放大缩小电路16b的1行量的图像数据的输出结束为止(即,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从放大缩小电路16b接收行处理结束信号(line_done)为止),输出像素被删减。
并且,生成主扫描输出尺寸的错误信号(out_hsize_err)。该错误信号(out_hsize_err)中赋予了表示主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小于实际输出尺寸的“2”。而且,对输出等待信号(output_wait)赋予“1”而等待基于输出控制部16d的图像数据的输出。
并且,在主扫描输出结束信号(hoDone)生效后,若从放大缩小电路16b接收行处理结束信号(line_done),则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对行处理结束信号(line_done)赋予“1”。若对行处理结束信号(line_done)赋予“1”,则错误信号(out_hsize_err)否定成“0”。同样地,删减启用信号(hcut)及输出等待信号(output_wait)否定成“0”。
如此,当主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小于实际输出尺寸时,超出像素被删减而结束1行的处理。
接着,参考图6对主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大于实际输出尺寸时的处理进行说明。图6是用于说明主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大于实际输出尺寸时的处理流程的一例的图。在此,与图5的例子同样地,放大缩小电路16b以进行将图像数据放大200%的处理为例子进行说明。
当主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大于实际输出尺寸时,所输出的图像数据不足,为了不使DMA传输失速,需要填充像素以补充不足的图像数据。
于是,如图6所示,当与主扫描输入结束信号(hiDone)生效无关地,主扫描输出结束信号(hoDone)失效时(hiDone=1且hoDone=0时),生成填充启用信号(hpad),并通过图像删减/填充部16c进行像素的填充。在此,在基于放大缩小电路16b的图像数据的输出结束后,直至主扫描输出结束信号(hoDone)生效为止,填充像素。
并且,生成主扫描输出尺寸的错误信号(out_hsize_err)。该错误信号(out_hsize_err)中赋予了表示主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大于实际输出尺寸的“1”。而且,对输入等待信号(input_wait)赋予“1”而等待基于输入控制部16a的图像数据的输入。
并且,在基于放大缩小电路16b的图像数据的输出结束后(即,从放大缩小电路16b接收了行处理结束信号(line_done)后),若主扫描输出结束信号(hoDone)生效,则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对行处理结束信号(line_done)赋予“1”。若对行处理结束信号(line_done)赋予“1”,则错误信号(out_hsize_err)否定成“0”。同样地,填充启用信号(hpad)及输入等待信号(input_wait)否定成“0”。
如此,当主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大于实际输出尺寸时,填充不足量的像素而结束1行的处理。
接着,参考图7对副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小于实际输出尺寸时的处理进行说明。图7是用于说明副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小于实际输出尺寸时的处理流程的一例的图。在此,与图5的例子同样地,放大缩小电路16b以进行将图像数据放大200%的处理为例子进行说明。
如图5及图6中进行的说明,在各行中,沿主扫描方向进行图像数据的放大缩小处理。而且,例如,当主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小于实际输出尺寸时,如图5所示,超出像素被删减。并且,当主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大于实际输出尺寸时,如图6所示,填充不足量的像素。
如此依次进行各行的处理的结果,在副扫描方向上,若从输入控制部16a向放大缩小电路16b的图像数据的输入结束,则副扫描输入结束信号(viDone)生效。并且,在副扫描方向上,若副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量的图像数据的输出结束,则副扫描输出结束信号(voDone)生效。
在此,当副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小于实际输出尺寸时,即便副扫描输出结束信号(voDone)生效后,也通过放大缩小电路16b进行处理而输出处理后的图像数据。该图像数据为超出数据(超出行),为了不使DMA传输失速,需要删减。
于是,如图7所示,当与副扫描输出结束信号(voDone)生效无关地,副扫描输入结束信号(viDone)失效时(voDone=1且viDone=0时),生成删减启用信号(hcut),并通过图像删减/填充部16c进行像素的删减。在此,在副扫描输出结束信号(voDone)生效后,直至基于放大缩小电路16b的最后一行的图像数据的输出结束为止,输出行被删减。
并且,生成副扫描输出尺寸的错误信号(out_vsize_err)。该错误信号(out_vsize_err)中赋予了表示副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小于实际输出尺寸的“2”。而且,对输出等待信号(output_wait)赋予“1”而等待基于输出控制部16d的图像数据的输出。
并且,在副扫描输出结束信号(voDone)生效后,若从放大缩小电路16b接收页面处理结束信号(page_done),则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对页面处理结束信号(page_done)赋予“1”。若对页面处理结束信号(page_done)赋予“1”,则错误信号(out_vsize_err)否定成“0”。同样地,删减启用信号(hcut)及输出等待信号(output_wait)否定成“0”。
如此,当副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小于实际输出尺寸时,超出行被删减而直至从DMAC14输入的图像数据的最后一行为止进行处理。
接着,参考图8对副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大于实际输出尺寸时的处理进行说明。图8是用于说明副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大于实际输出尺寸时的处理流程的一例的图。在此,与图5的例子同样地,放大缩小电路16b以进行将图像数据放大200%的处理为例子进行说明。
当副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大于实际输出尺寸时,所输出的图像数据不足,为了不使DMA传输失速,需要以行单位填充图像数据以补充不足的图像数据。
于是,如图8所示,当与副扫描输入结束信号(viDone)生效无关地,副扫描输出结束信号(voDone)失效时(viDone=1且voDone=0时),生成填充启用信号(hpad),并通过图像删减/填充部16c进行行单位的图像数据的填充。在此,在基于放大缩小电路16b的图像数据的输出结束后,直至副扫描输出结束信号(voDone)生效为止,填充图像数据。
并且,生成副扫描输出尺寸的错误信号(out_vsize_err)。该错误信号(out_vsize_err)中赋予了表示副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大于实际输出尺寸的“1”。而且,对输入等待信号(input_wait)赋予“1”而等待基于输入控制部16a的图像数据的输入。
并且,在基于放大缩小电路16b的图像数据的输出结束后(即,从放大缩小电路16b接收了页面处理结束信号(page_done)后),若副扫描输出结束信号(voDone)生效,则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对页面处理结束信号(page_done)赋予“1”。若对页面处理结束信号(page_done)赋予“1”,则错误信号(out_vsize_err)否定成“0”。同样地,填充启用信号(hpad)及输入等待信号(input_wait)否定成“0”。
如此,当副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大于实际输出尺寸时,填充不足量的行而直至向DMAC14输出的图像数据的最后一行为止进行处理。
<副扫描方向的处理步骤>
如上所述,在图像处理核心16中,对图像数据以行单位来进行副扫描方向的处理。并且,各行中,以像素单位来进行主扫描方向的处理。在此,参考图9-1及图9-2对副扫描方向的处理步骤进行说明。图9-1及图9-2是表示副扫描方向的处理的步骤的一例的流程图。
首先,输入控制部16a复位副扫描方向的输入数(以下,称为副扫描输入数),输出控制部16d复位副扫描方向的输出数(以下,称为副扫描输出数)(步骤101)。在此,副扫描输入数复位成“0”。同样地,副扫描输出数复位成“0”。
接着,输入控制部16a判定在副扫描方向上是否结束了向放大缩小电路16b的图像数据的输入(步骤102)。在此,输入控制部16a判定在副扫描方向上是否向放大缩小电路16b都输入了从DMAC14传输的图像数据直至最后一行。
更具体地说,输入控制部16a比较副扫描输入数与副扫描输入尺寸设定值。当副扫描输入数小于副扫描输入尺寸设定值时,判定为图像数据的输入未结束(步骤102中“否”)。另一方面,当副扫描输入数与副扫描输入尺寸设定值相同时,判定为图像数据的输入已结束(步骤102中“是”)。
当在步骤102中作出了肯定的判断(“是”)时,输入控制部16a对“viDone”赋予“1”(步骤103)。换言之,输入控制部16a将表示在副扫描方向上图像数据的输入已结束的副扫描输入结束信号(viDone=1)向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输出。另一方面,当在步骤102中作出了否定的判断(“否”)时,输入控制部16a对“viDone”赋予“0”(使“viDone”失效而保持“0”的状态)(步骤104)。
接着,输出控制部16d判定在副扫描方向上副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量的图像数据的输出是否已结束(步骤105)。在此,输出控制部16d判定在副扫描方向上是否将副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量的图像数据都输出至DMAC15。
更具体地说,输出控制部16d比较副扫描输出数与副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当副扫描输出数小于副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时,判定为图像数据的输出未结束(步骤105中“否”)。另一方面,当副扫描输出数与副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相同时,判定为图像数据的输出已结束(步骤105中“是”)。
当在步骤105中作出了肯定的判断(“是”)时,输出控制部16d对“voDone”赋予“1”(步骤106)。换言之,输出控制部16d将表示在副扫描方向上图像数据的输出已结束的副扫描输出结束信号(voDone=1)向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输出。另一方面,当在步骤105中作出了否定的判断(“否”)时,输出控制部16d对“voDone”赋予“0”(使“voDone”失效而保持“0”的状态)(步骤107)。
接着,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判定“viDone”及“voDone”是否均为“1”(步骤108)。
当在步骤108中作出了肯定的判断(“是”)时,接着,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判定“page_done”是否为“1”(步骤109)。在此,只要“voDone”为“1”,并且从放大缩小电路16b接收了页面处理结束信号(page_done),则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对“page_done”赋予“1”,并在步骤109中作出肯定的判断(“是”)。另一方面,只要未从放大缩小电路16b接收页面处理结束信号(page_done),则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在步骤109中作出否定的判断(“否”),并等待直至接收页面处理结束信号。
当在步骤109中作出了肯定的判断(“是”)时,各种信号,换言之,副扫描输出尺寸的错误信号(out_vsize_err)、删减启用信号(hcut)、填充启用信号(hpad)、输入等待信号(input_wait)及输出等待信号(output_wait)否定成“0”(步骤110)。然后,结束本处理流程。
并且,当在步骤108中作出了否定的判断(“否”)时,接着,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判定“viDone”是否为“1”且“voDone”是否为“0”(步骤111)。
当在步骤111中作出了肯定的判断(“是”)时,进行主扫描方向全填充处理(步骤112)。关于主扫描方向全填充处理的详细内容,将进行后述。在主扫描方向全填充处理结束后,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将赋予了表示副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大于实际输出尺寸的“1”的错误信号(out_vsize_err)输出至寄存器17(步骤113)。接着,输出控制部16d将副扫描输出数增加“1”(步骤114)。然后,转移到后述的步骤122。
并且,当在步骤111中作出了否定的判断(“否”)时,接着,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判定“viDone”是否为“0”且“voDone”是否为“1”(步骤115)。
当在步骤115中作出了肯定的判断(“是”)时,输入控制部16a将副扫描输入数增加“1”(步骤116)。然后,对下一行进行主扫描方向全剪辑处理(步骤117)。关于主扫描方向全剪辑处理的详细内容,将进行后述。在主扫描方向全剪辑处理结束后,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将赋予了表示副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小于实际输出尺寸的“2”的错误信号(out_vsize_err)输出至寄存器17(步骤118)。然后,转移到后述的步骤122。
并且,当在步骤115中作出了否定的判断(“否”)时,即,当判定为“viDone”及“voDone”均为“0”时,输入控制部16a将副扫描输入数增加“1”(步骤119)。然后,对下一行进行主扫描方向常规处理(步骤120)。关于主扫描方向常规处理的详细内容,将进行后述。在主扫描方向常规处理结束后,输出控制部16d将副扫描输出数增加“1”(步骤121)。然后,转移到步骤102。
并且,在步骤114之后,或在步骤118之后,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判定是否将副扫描输出尺寸的错误信号已存储于寄存器17(步骤122)。
当在步骤122中作出了否定的判断(“否”)时,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将副扫描输出尺寸的错误信号(out_vsize_err)输出至寄存器17并存储(步骤123)。在此,当已进行步骤113的处理时,存储赋予了“1”的错误信号(out_vsize_err),当已进行步骤118的处理时,存储赋予了“2”的错误信号(out_vsize_err)。
并且,当在步骤122中作出了肯定的判断(“是”)时,或在步骤123之后,转移到步骤102。
如此,根据“viDone”及“voDone”的值,对副扫描方向的各行进行主扫描方向全填充处理、主扫描方向全剪辑处理或主扫描方向常规处理。而且,当副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大于实际输出尺寸时,进行填充处理,当副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小于实际输出尺寸时,进行剪辑处理。
<主扫描方向常规处理的步骤>
接着,对主扫描方向常规处理的步骤进行说明。图10-1及图10-2是表示主扫描方向常规处理的步骤的一例的流程图。图10-1及图10-2中所示的一系列处理相当于图9-2的步骤120的处理。
首先,输入控制部16a复位主扫描方向的输入数(以下,称为主扫描输入数),输出控制部16d复位主扫描方向的输出数(以下,称为主扫描输出数)(步骤201)。在此,主扫描输入数复位成“0”。同样地,主扫描输出数复位成“0”。
接着,输入控制部16a判定在主扫描方向上向放大缩小电路16b的1行量的图像数据的输入是否已结束(步骤202)。在此,输入控制部16a判定在主扫描方向上是否向放大缩小电路16b都输入了从DMAC传输的1行量的图像数据。
更具体地说,输入控制部16a比较主扫描输入数与主扫描输入尺寸设定值。当主扫描输入数小于主扫描输入尺寸设定值时,判定为图像数据的输入未结束(步骤202中“否”)。另一方面,当主扫描输入数与主扫描输入尺寸设定值相同时,判定为图像数据的输入已结束(步骤202中“是”)。
当在步骤202中作出了肯定的判断(“是”)时,输入控制部16a对“hiDone”赋予“1”(步骤203)。换言之,输入控制部16a将表示在主扫描方向上图像数据的输入已结束的主扫描输入结束信号(hiDone=1)向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输出。另一方面,当在步骤202中作出了否定的判断(“否”)时,输入控制部16a对“hiDone”赋予“0”(使“hiDone”失效而保持“0”的状态)(步骤204)。
接着,输出控制部16d判定在主扫描方向上主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量的图像数据的输出是否已结束(步骤205)。在此,输出控制部16d判定在主扫描方向上是否向DMAC15都输出了主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量的图像数据。
更具体地说,输出控制部16d比较主扫描输出数与主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当主扫描输出数小于主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时,判定为图像数据的输出未结束(步骤205中“否”)。另一方面,当主扫描输出数与主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相同时,判定为图像数据的输出已结束(步骤205中“是”)。
当在步骤205中作出了肯定的判断(“是”)时,输出控制部16d对“hoDone”赋予“1”(步骤206)。换言之,输出控制部16d将表示在主扫描方向上1行量的图像数据的输出已结束的主扫描输出结束信号(hoDone=1)向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输出。另一方面,当在步骤205中作出了否定的判断(“否”)时,输出控制部16d对“hoDone”赋予“0”(使“hoDone”失效而保持“0”的状态)(步骤207)。
接着,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判定“hiDone”及“hoDone”是否均为“1”(步骤208)。
当在步骤208中作出了肯定的判断(“是”)时,接着,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判定“line_done”是否为“1”(步骤210)。在此,只要“hoDone”为“1”,并且从放大缩小电路16b接收了行处理结束信号(line_done),则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对“line_done”赋予“1”,并在步骤209中作出肯定的判断(“是”)。另一方面,只要未从放大缩小电路16b接收行处理结束信号(line_done),则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在步骤209中作出否定的判断(“否”),并等待直至接收行处理结束信号。
当在步骤209中作出了肯定的判断(“是”)时,各种信号,换言之,主扫描输出尺寸的错误信号(out_hsize_err)、删减启用信号(hcut)、填充启用信号(hpad)、输入等待信号(input_wait)及输出等待信号(output_wait)否定成“0”(步骤210)。然后,结束本处理流程。
并且,当在步骤208中作出了否定的判断(“否”)时,接着,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判定“hiDone”是否为“1”且“hoDone”是否为“0”(步骤211)。
当在步骤211中作出了肯定的判断(“是”)时,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对输入等待信号(input_wait)赋予“1”而输出至输入控制部16a(步骤212),以使主扫描方向的输出结束为止等待图像数据的输入。接着,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将赋予了表示主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大于实际输出尺寸的“1”的错误信号(out_hsize_err)输出至寄存器17(步骤213)。
接着,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将填充启用信号(hpad)输出至图像删减/填充部16c,以使主扫描方向的输出结束为止填充像素。然后,图像删减/填充部16c填充1像素并输出(步骤214)。接着,输出控制部16d将主扫描输出数增加“1”(步骤215)。然后,转移到后述的步骤228。
并且,当在步骤211中作出了否定的判断(“否”)时,接着,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判定“hiDone”是否为“0”且“hoDone”是否为“1”(步骤216)。
当在步骤216中作出了肯定的判断(“是”)时,从输入控制部16a向放大缩小电路16b输入1像素,放大缩小电路16b读入从输入控制部16a输入的1像素(步骤217)。接着,输入控制部16a将主扫描输入数增加“1”(步骤218)。然后,放大缩小电路16b对所读入的1像素进行放大或缩小的处理(步骤219)。
接着,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将赋予了表示主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小于实际输出尺寸的“2”的错误信号(out_hsize_err)输出至寄存器17(步骤220)。接着,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将删减启用信号(hcut)输出至图像删减/填充部16c,以使主扫描方向的输入结束为止(即,接收页面处理结束信号(page_done)为止)删减像素。然后,图像删减/填充部16c删减(剪辑)来自放大缩小电路16b的像素(步骤221)。
并且,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对输出等待信号(output_wait)赋予“1”而输出至输出控制部16d(步骤222),以使主扫描方向的输入结束为止等待图像数据的输出。然后,转移到后述的步骤228。
并且,当在步骤216中作出了否定的判断(“否”)时,即,当判定为“hiDone”及“hoDone”均为“0”时,从输入控制部16a向放大缩小电路16b输入1像素,放大缩小电路16b读入从输入控制部16a输入的1像素(步骤223)。接着,输入控制部16a将主扫描输入数增加“1”(步骤224)。然后,放大缩小电路16b对所读入的1像素进行放大或缩小的处理(步骤225)。
接着,图像删减/填充部16c将从放大缩小电路16b传输的像素直接输出至输出控制部16d(步骤226)。接着,输出控制部16d将主扫描输出数增加“1”(步骤227)。然后,转移到步骤202。
并且,在步骤215之后,或在步骤222之后,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判定是否将主扫描输出尺寸的错误信号已存储于寄存器17(步骤228)。
当在步骤228中作出了否定的判断(“否”)时,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将主扫描输出尺寸的错误信号(out_hsize_err)输出至寄存器17并存储(步骤229)。在此,当已进行步骤213的处理时,存储赋予了“1”的错误信号(out_hsize_err),当已进行步骤220的处理时,存储赋予了“2”的错误信号(out_hsize_err)。
并且,当在步骤228中作出了肯定的判断(“是”)时,或在步骤229之后,转移到步骤202。
如此,根据“hiDone”及“hoDone”的值,对1行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然后,当主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大于实际输出尺寸时,进行填充处理,当主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小于实际输出尺寸时,进行剪辑处理。
<主扫描方向全剪辑处理>
接着,对主扫描方向全剪辑处理的步骤进行说明。当“viDone=0”且“voDone=1”时,换言之,当与在副扫描方向上设定值量(设定行量)的图像数据的输出结束无关地,从放大缩小电路16b输出图像数据时,主扫描方向全剪辑处理为删减所有1行量的像素的处理。图11是表示主扫描方向全剪辑处理的步骤的一例的流程图。图11中所示的一系列处理相当于图9-2的步骤117的处理。
首先,输入控制部16a复位主扫描输入数,输出控制部16d复位主扫描输出数(步骤301)。在此,主扫描输入数复位成“0”。同样地,主扫描输出数复位成“0”。
接着,输入控制部16a对“hoDone”赋予“1”(步骤302)。接下来的步骤303~305的处理及步骤306~308的处理分别与图10-1的步骤202~204及步骤208~210的处理相同。
即,当判定为1行量的图像数据的输入已结束时(步骤303中“是”),对“hiDone”赋予“1”(步骤304),在步骤306中作出肯定的判断(“是”)。然后,若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从放大缩小电路16b接收行处理结束信号(line_done)(步骤307中“是”),则各种信号否定成“0”(步骤308)。然后,结束本处理流程。
另一方面,在步骤303中,当判定为1行量的图像数据的输入未结束时(步骤303中“否”),在步骤306中作出否定的判断(“否”)。然后,进行步骤309~314的处理。步骤309~步骤314的处理分别与图10-2的步骤217~222的处理相同。即,向放大缩小电路16b输入1像素,在通过放大缩小电路16b进行放大缩小处理后,放大缩小后的像素被删减。
如此,直至主扫描方向上1行量的图像数据的输入结束为止,从放大缩小电路16b输出的放大缩小后的像素全部被删减。然后,若1行量的图像数据的输入结束,则结束主扫描方向全剪辑处理。
<主扫描方向全填充处理的步骤>
接着,对主扫描方向全填充处理的步骤进行说明。当“viDone=1”且“voDone=0”时,换言之,在副扫描方向上,当与向放大缩小电路16b的图像数据的输入结束无关地,设定值量(设定行量)的图像数据的输出还未结束时,主扫描方向全填充处理为填充所有1行量的像素的处理。图12是表示主扫描方向全填充处理的步骤的一例的流程图。图12中所示的一系列处理相当于图9-2的步骤112的处理。
首先,输入控制部16a复位主扫描输入数,输出控制部16d复位主扫描输出数(步骤401)。在此,主扫描输入数复位成“0”。同样地,主扫描输出数复位成“0”。
接着,输出控制部16d对“hiDone”赋予“1”(步骤402)。接下来的步骤403~步骤405的处理及步骤406~步骤408的处理分别与图10-1的步骤205~207及步骤208~210的处理相同。
即,当判定为1行量的图像数据的输出已结束时(步骤403中“是”),对“hoDone”赋予“1”(步骤404),在步骤406中作出肯定的判断(“是”)。在主扫描方向全填充处理中,放大缩小电路16b不进行放大缩小的处理,因此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若对“hoDone”赋予“1”则对“line_done”赋予“1”,并在步骤407中作出肯定的判断(“是”)。然后,各种信号否定成“0”(步骤408),结束本处理流程。
另一方面,在步骤403中,当判定为1行量的图像数据的输出未结束时(步骤403中“否”),在步骤406中作出否定的判断(“否”)。然后,进行步骤409~412的处理。步骤409~412的处理分别与图10-2的步骤212~215的处理相同。即,图像删减/填充部16c填充1像素并将其输出至输出控制部16d。
如此,直至主扫描方向上1行量的图像数据(主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的图像数据)的输出结束为止,每次填充1像素。然后,若1行量的图像数据的输出结束,则结束主扫描方向全填充处理。
<图像删减/填充处理的具体例>
接着,举出具体例对图像数据的删减/填充处理进行说明。图13(a)、图13(b)是用于说明图像数据的删减或填充处理的具体例的图。以下所示的步骤与图9~图12的各步骤对应。
参考图13(a)对第1个具体例进行说明。
在图13(a)所示的例子中,当基于放大缩小电路16b的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的设定值为1500像素×2000行时,设成实际上生成1600像素×1900行的图像数据。即,主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1500像素)小于实际输出尺寸(1600像素),且副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2000行)大于实际输出尺寸(1900行)时的动作例。
首先,从图像数据的第1行起依次进行处理。在此,依次进行图9-2的步骤120的主扫描方向常规处理,从放大缩小电路16b输出处理后的像素。然后,若输出第1行的1500像素,则主扫描输出数与主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变得相同,从而结束主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量的图像数据的输出(步骤205中“是”)。然后,对“hoDone”赋予“1”(步骤206)。
其结果,成为“hiDone=0”且“hoDone=1”(步骤216中“是”),从而从放大缩小电路16b输出的像素被删减(步骤221)。在此,通过向放大缩小电路16b输入1像素,并删减从放大缩小电路16b输出的像素,从而超出1500像素的100像素量被删减。然后,结束第1行的处理。并且,在第2行以后也同样地,超出1500像素的100像素量被删减,标有虚线的区域2A的像素被删减。
若直至1900行为止进行处理,则副扫描输入数与副扫描输入尺寸设定值变得相同,从而结束在副扫描方向上向放大缩小电路16b的图像数据的输入(步骤102中“是”)。然后,对“viDone”赋予“1”(步骤103)。其结果,成为“viDone=1”且“voDone=0”(步骤111中“是”),从而进行主扫描方向全填充处理(步骤112)。
在主扫描方向全填充处理中,作为第1901行的主扫描方向的处理,1行量即主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1500像素)的图像被填充(步骤411)。该填充处理在第1902行以后也进行至到达2000行,从而在标有虚线的区域2B的像素得到填充。
并且,若直至2000行为止进行填充,则副扫描输出数与副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变得相同,从而结束副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量的图像数据的输出(步骤105中“是”)。然后,对“voDone”赋予“1”(步骤106)。其结果,成为“viDone=1”且“voDone=1”(步骤108中“是”),从而进行步骤109及步骤110的处理,并结束整个处理。
如此,进行图像数据的删减或填充,设定值即1500像素×2000行的图像数据从图像处理核心16向DMAC15输出。
接着,参考图13(b)对第2个具体例进行说明。
在图13(b)所示的例子中,当基于放大缩小电路16b的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的设定值为1500像素×2000行时,设成实际上生成1400像素×2100行的图像数据。即,主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1500像素)大于实际输出尺寸(1400像素),且副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2000行)小于实际输出尺寸(2100行)时的动作例。
首先,与图13(a)的例子同样地,从图像数据的第1行起依次进行处理。然后,若输出第1行的1400像素,则主扫描输入数与主扫描输入尺寸设定值变得相同,从而结束在主扫描方向上向放大缩小电路16b的图像数据的输入(步骤202中“是”)。然后,对“hiDone”赋予“1”(步骤203)。
其结果,成为“hiDone=1”且“hoDone=0”(步骤211中“是”),从而进行像素的填充(步骤214)。在此,以第1行成为主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1500像素)的方式,填充超出1400像素的100像素。然后,结束第1行的处理。并且,在第2行以后也同样地,进行超出1400像素的100像素的填充,从而在标有虚线的区域2C的像素得到填充。
若到2000行为止进行处理,则副扫描输出数与副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变得相同,从而结束副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量的图像数据的输出(步骤105中“是”)。然后,对“voDone”赋予“1”(步骤106)。其结果,成为“viDone=0”且“voDone=1”(步骤115中“是”),从而进行主扫描方向全剪辑处理(步骤118)。
在主扫描方向全剪辑处理中,作为第2001行的主扫描方向的处理,从放大缩小电路16b输出的1行量的1400像素被删减(步骤313)。该剪辑处理在第2002行以后也进行至到达2100行,从而标有虚线的区域2D的像素被删减。
并且,若到2100行为止进行删减,则副扫描输入数与副扫描输入尺寸设定值变得相同,从而结束在副扫描方向上向放大缩小电路16b的图像数据的输入(步骤102中“是”)。然后,对“viDone”赋予“1”(步骤103)。其结果,成为“viDone=1”且“voDone=1”(步骤108中“是”),从而进行步骤109及步骤110的处理,并结束整个处理。
如此,进行图像数据的删减或填充,设定值即1500像素×2000行的图像数据从图像处理核心16向DMAC15输出。
如以上进行的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处理核心16进行像素的删减及填充,以便将设定值(主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及副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的尺寸的图像数据输出至DMAC15。例如,如未通过图像处理装置100推荐的倍率等,即使在用户选择某种倍率来进行图像数据的放大或缩小的情况下,图像处理核心16也进行像素的删减及填充,以便输出设定值的尺寸的图像数据。如此,当指定的倍率为可能会使DMA传输中发生失速的倍率时,图像处理核心16将所输出的图像的尺寸变更为不会使基于DMA传输的输入或输出中发生失速的尺寸,并进行抑制失速发生的控制。
<另一结构例>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100的另一结构例进行说明。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设成在图像处理核心16的内部具备防止失速的机构,但在另一结构例中,在图像处理核心16的外部具备防止失速的机构。例如,当在图像处理核心16的结构上无法将防止失速的机构搭载于图像处理核心16的内部时,利用另一结构例。
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100的另一结构例的图。在图14所示的结构中,与图4所示的结构不同,图像删减/填充部16c及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设置于图像处理核心16的外部。而且,在图14所示的结构中,新设置有输入像素计算部16f、输出像素计算部16g及输入输出结束判断部16h。另一方面,在图14所示的结构中,未设置有输入控制部16a及输出控制部16d,而输入控制部16a的功能通过DMAC14来实现,输出控制部16d的功能通过DMAC15来实现。
放大缩小电路16b及图像删减/填充部16c进行与图4所示的结构相同的处理。
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在将输入等待信号(input_wait)输出至DMAC14,且将输出等待信号(output_wait)输出至DMAC15,在这一点上,与图4所示的结构不同。
输入像素计算部16f具有主扫描输入数及副扫描输入数,且将计算的信息(in_cnt)向输入输出结束判断部16h输出。
输出像素计算部16g具有主扫描输出数及副扫描输出数,且将计算的信息(out_cnt)向输入输出结束判断部16h输出。
输入输出结束判断部16h从寄存器17获取主扫描输入尺寸设定值、副扫描输入尺寸设定值、主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及副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并且,输入输出结束判断部16h分别从输入像素计算部16f及输出像素计算部16g获取计算的信息。然后,输入输出结束判断部16h从所获取的这些信息生成主扫描输入结束信号(hiDone)、副扫描输入结束信号(viDone)、主扫描输出结束信号(hoDone)及副扫描输出结束信号(voDone)。所生成的信号利用于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的处理。
更具体地说,例如,当主扫描输入尺寸设定值与主扫描输入数相同时,输入输出结束判断部16h生成主扫描输入结束信号(hiDone=1)。并且,例如,当副扫描输入尺寸设定值与副扫描输入数相同时,输入输出结束判断部16h生成副扫描输入结束信号(viDone=1)。而且,例如,当主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与主扫描输出数相同时,输入输出结束判断部16h生成主扫描输出结束信号(hoDone=1)。并且,例如,当副扫描输出尺寸设定值与副扫描输出数相同时,输入输出结束判断部16h生成副扫描输出结束信号(voDone=1)。如此所生成的信号输出至输出尺寸正误检测部16e,而利用于删减启用信号(hcut)及填充启用信号(hpad)的生成等。
另外,实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程序通过通信机构来提供是不言而喻的,而且还能够存储于CD-ROM等的记录媒体中来提供。
并且,在上述中,对各种实施方式及变形例进行了说明,当然,也可以组合这些实施方式及变形例彼此来构成。
并且,本公开并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任何限定,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宗旨的范围内,能够以各种方式来实施。
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是以例示及说明为目的而提供的。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全面详尽地包括本发明,并且并不将本发明限定于所公开的方式。很显然,对本发明所属的领域中的技术人员而言,各种变形及变更是自知之明的。本实施方式是为了最容易理解地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应用而选择并说明的。由此,本技术领域中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通过对假定为各种实施方式的特定使用最优化的各种变形例来理解本发明。本发明的范围由以上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来定义。

Claims (5)

1.一种电子装置,其具备:
放大缩小机构,其对通过DMA传输而输入的图像进行放大或缩小;
图像处理机构,当通过所述放大缩小机构放大或缩小的处理后的图像的尺寸与作为该处理后的图像的尺寸而预先设定的尺寸不同时,进行对该处理后的图像追加像素的处理或删除该处理后的图像的像素的处理;及
检测机构,其根据表示基于DMA传输的向所述放大缩小机构的图像的输入已结束的输入结束信号、及表示从该放大缩小机构向DMA传输的控制部的所述预先设定的尺寸的图像的输出已结束的输出结束信号,检测所述处理后的图像的尺寸与该预先设定的尺寸的差异,其中
所述输入结束信号包括表示主扫描方向的图像的输入已结束的信号、及表示副扫描方向的图像的输入已结束的信号,且
所述输出结束信号包括表示主扫描方向的图像的输出已结束的信号、及表示副扫描方向的图像的输出已结束的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处理机构,在主扫描方向上,当所述处理后的图像的尺寸与所述预先设定的尺寸不同时,进行追加所述像素的处理或删除所述像素的处理,在副扫描方向上,当该处理后的图像的尺寸与该预先设定的尺寸不同时,进行追加该像素的处理或删除该像素的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处理机构,分别在主扫描方向及副扫描方向上,当所述处理后的图像的尺寸小于所述预先设定的尺寸时,以使该处理后的图像的尺寸成为该预先设定的尺寸的方式追加像素,当该处理后的图像的尺寸大于该预先设定的尺寸时,以使该处理后的图像的尺寸成为该预先设定的尺寸的方式删除像素。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存储机构,其存储表示所述处理后的图像的尺寸与所述预先设定的尺寸不同的信息。
5.一种电子装置,其具备:
接收机构,其接收以指定的倍率放大或缩小通过DMA传输而输入的图像的命令;
放大缩小机构,依所述命令对通过DMA传输而输入的所述图像进行放大或缩小;
生成机构,当所述指定的倍率为可能会使DMA传输中发生失速的倍率时,生成不会使DMA传输失速的尺寸的图像,其中当通过所述放大缩小机构放大或缩小的处理后的图像的尺寸与作为该处理后的图像的尺寸而预先设定的尺寸不同时,进行对该处理后的图像追加像素的处理或删除该处理后的图像的像素的处理;及
检测机构,其根据表示基于DMA传输的向所述放大缩小机构的图像的输入已结束的输入结束信号、及表示从该放大缩小机构向DMA传输的控制部的所述预先设定的尺寸的图像的输出已结束的输出结束信号,检测所述处理后的图像的尺寸与该预先设定的尺寸的差异,其中
所述输入结束信号包括表示主扫描方向的图像的输入已结束的信号、及表示副扫描方向的图像的输入已结束的信号,且
所述输出结束信号包括表示主扫描方向的图像的输出已结束的信号、及表示副扫描方向的图像的输出已结束的信号。
CN201711305600.9A 2017-06-09 2017-12-08 电子装置 Active CN1090405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14675A JP7073634B2 (ja) 2017-06-09 2017-06-09 電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7-114675 2017-06-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40514A CN109040514A (zh) 2018-12-18
CN109040514B true CN109040514B (zh) 2021-12-10

Family

ID=645642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305600.9A Active CN109040514B (zh) 2017-06-09 2017-12-08 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387998B2 (zh)
JP (1) JP7073634B2 (zh)
CN (1) CN10904051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11614A1 (zh) * 2020-07-15 2022-01-20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Dma控制器、电子设备、芯片、可移动平台、数据搬移方法
AU2023209797B2 (en) * 2022-01-20 2024-05-02 Matthew Ian Angilley Automated punnets handling assembly
US11765288B1 (en) * 2022-05-18 2023-09-19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utomatically managing output size of a document submitted for scanning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93415A (en) * 1989-04-27 1996-02-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gae processing system
US5517612A (en) * 1993-11-12 1996-05-1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evice for scaling real-time image frames in multi-media workstations
JP2000151995A (ja) * 1998-11-09 2000-05-30 Ricoh Co Ltd 画像処理装置
CN1574977A (zh) * 2003-05-28 2005-02-0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图像尺寸的变更方法及装置
CN1638439A (zh) * 2004-01-02 2005-07-13 Lg电子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设备和方法
CN102638639A (zh) * 2011-02-09 2012-08-15 株式会社尼康 图像处理装置、摄像装置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JP2015228566A (ja) * 2014-05-30 2015-12-1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591774B1 (fr) * 1985-11-06 1996-07-12 Canon Kk Systeme de fichier
JP2577553B2 (ja) * 1987-01-28 1997-02-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
JPS63296952A (ja) * 1987-05-29 1988-12-05 Ricoh Co Ltd プリンタ
US5444550A (en) * 1989-04-28 1995-08-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US5068905A (en) * 1989-12-28 1991-11-26 Eastman Kodak Company Scaler gate array for scaling image data
US5266805A (en) * 1992-05-05 1993-11-3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age recovery
US7003176B1 (en) * 1999-05-06 2006-02-21 Ricoh Company, Ltd. Metho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and apparatus for converting color image resolution
JP2002290710A (ja) * 2001-03-28 2002-10-0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縮小画像作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TWI244321B (en) * 2004-05-04 2005-11-21 Via Tech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caling digital data
US20070258012A1 (en) * 2006-05-04 2007-11-08 Syntax Brillian Corp. Method for scaling and cropping images for television display
US7611277B2 (en) * 2006-12-21 2009-11-03 Embrex,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andling avian eggs via thermal cameras
CN102077587A (zh) * 2008-06-30 2011-05-25 惠普开发有限公司 合成视频流
US8160398B1 (en) * 2008-07-31 2012-04-17 Adobe Systems Incorporated Independent resizing of multiple image regions
US8934545B2 (en) * 2009-02-13 2015-01-13 Yahoo! Inc. Extraction of video fingerprints and identification of multimedia using video fingerprinting
US8503037B2 (en) * 2009-06-09 2013-08-06 Xerox Corporation Reducing IOP registration error in a digital document system
US20100332981A1 (en) * 2009-06-30 2010-12-30 Daniel Lipton Providing Media Settings Discovery in a Media Processing Application
US8639053B2 (en) * 2011-01-18 2014-01-28 Dimension,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up-scaling a standard definition (SD) video to high definition (HD) quality
US9230359B2 (en) * 2013-12-04 2016-01-05 Boogoo Intellectual Property LLC Method for resizing an image
JP2015109037A (ja) * 2013-12-05 2015-06-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
US9646131B2 (en) * 2014-06-27 2017-05-09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Intelligent image processing for enterprise applications
US10481740B2 (en) * 2016-08-01 2019-11-19 Ams Sensors Singapore Pte. Ltd. Projecting a structured light pattern onto a surface and detecting and responding to interactions with the same
US10002301B1 (en) * 2017-09-19 2018-06-19 King Fahd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And Minerals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rabic handwriting recognition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93415A (en) * 1989-04-27 1996-02-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gae processing system
US5517612A (en) * 1993-11-12 1996-05-1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evice for scaling real-time image frames in multi-media workstations
JP2000151995A (ja) * 1998-11-09 2000-05-30 Ricoh Co Ltd 画像処理装置
CN1574977A (zh) * 2003-05-28 2005-02-0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图像尺寸的变更方法及装置
CN1638439A (zh) * 2004-01-02 2005-07-13 Lg电子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设备和方法
CN102638639A (zh) * 2011-02-09 2012-08-15 株式会社尼康 图像处理装置、摄像装置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JP2015228566A (ja) * 2014-05-30 2015-12-1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073634B2 (ja) 2022-05-24
US20180357751A1 (en) 2018-12-13
JP2019004198A (ja) 2019-01-10
CN109040514A (zh) 2018-12-18
US10387998B2 (en) 2019-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399490B2 (ja) 画像出力装置
CN109040514B (zh) 电子装置
JP5407627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
US10983741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es and an external server configured in a case image information in an unsupported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controls so as to perform conversion of the unsupported format
JP200623810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343956B2 (ja) 読取画像処理装置、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読取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及び読取画像処理方法
JP2009159123A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読取装置
JP2011066694A (ja) 画素補間装置、画素補間方法および画像読取装置
JP2006254472A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8468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326882B2 (ja) 画像処理装置
JP6035296B2 (ja)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JP4999729B2 (ja)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JP2008236258A (ja) 画像処理装置
JP2006224595A (ja) プリンティングシステム
JP2013123193A (ja) 読取画像処理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読取画像処理方法
JP619477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0004278A (ja) 画像処理装置
JP4868163B2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データ処理方法
JP4881897B2 (ja)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JP6091481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面表示方法
JP2009094604A (ja) ライン間補正用集積回路,カラーコピー機及びカラースキャナ
JP2007028691A (ja) 画像処理装置
JP2009141862A (ja) 画像形成装置、出力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8011076A (ja) 画像処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No. 3, chiban 9, Dingmu 7, Tokyo port, Japan

Applicant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3, chiban 9, Dingmu 7, Tokyo port, Japan

Applicant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