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22161A - 一种蜡烛杯的生产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蜡烛杯的生产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22161A
CN109022161A CN201810953825.3A CN201810953825A CN109022161A CN 109022161 A CN109022161 A CN 109022161A CN 201810953825 A CN201810953825 A CN 201810953825A CN 109022161 A CN109022161 A CN 1090221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glass
candle
insulation portion
c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5382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春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Rongcheng Glass Produc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Rongcheng Glass Produc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Rongcheng Glass Produc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Rongcheng Glass Produc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95382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22161A/zh
Publication of CN1090221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221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1ANIMAL OR VEGETABLE OILS, FATS, FATTY SUBSTANCES OR WAXES; FATTY ACIDS THEREFROM; DETERGENTS; CANDLES
    • C11CFATTY ACIDS FROM FATS, OILS OR WAXES; CANDLES; FATS, OILS OR FATTY ACIDS BY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FATS, OILS, OR FATTY ACIDS OBTAINED THEREFROM
    • C11C5/00Candles
    • C11C5/02Apparatus for preparation thereof
    • C11C5/026Apparatus for preparation thereof by a continuous process, e.g. by extrusion by conveying a melt together with the wick through a solidification zo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25/00Annealing glass produc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Table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制备蜡烛杯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蜡烛杯的生产工艺,步骤如下:一、将成型后的玻璃杯加热至退火温度;二、将步骤一中的玻璃杯进行保温处理,保温温度为退火温度;三、步骤二中的玻璃杯进行第一次冷却,然后再第二次冷却至60~80℃;步骤四、准备一个冷却机构,冷却机构包括保温部、冷却部和间歇运动的传送部,且保温部位于冷却部的上方;保温部内部温度为60~80℃;冷却部内部温度为15~20℃;步骤五、投料部向玻璃杯内添加液体蜡烛燃料,添加完毕后;传送带再次运动,冷却部对蜡烛杯进行冷却。本方案解决了蜡烛在最终冷却成形时蜡烛顶部经常会出现巨大的凹陷;以及蜡烛杯冷却时间长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蜡烛杯的生产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备蜡烛用的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蜡烛杯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蜡烛杯是将蜡烛燃料融化成液体后放入到玻璃杯内,然后冷却形成的。目前现有蜡烛杯的冷却方式都是常温自然冷却,因为车间的常温一般都不会很高,大多在15~25摄氏度之间。
现有的玻璃杯的制作工艺如下:1、原料预加工,将原料进行初步加工,例如,块状原料粉碎,潮湿原料干燥等。2、配料,将各种原料称量后在一混料机内混合均匀。2、熔制,将配好的原料经过高温加热,形成均匀无气泡的液态玻璃液。3、成型,将液体玻璃加工形成需要形状的玻璃杯。4、热处理,通过退火、淬火等工艺消除内部应力。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技术问题:1、现有的玻璃杯灌蜡烛燃料,一般是直接将融化的蜡烛燃料灌入制作好的玻璃杯中;蜡烛燃料熔化成液体后,不论怎样控制低温浇注,都得在不凝固或在流动的状态下注入成形,这样导致浇注冷却成形过程中的杯装蜡烛与其周围冷却环境的温差非常大,从而导致蜡烛在最终冷却成形时蜡烛顶部经常会出现巨大的凹陷,这样需要人工进行再次或多次补充浇注,导致在加工过程中大量人员长时间等待不能离开现场。若玻璃杯制作出来,进行一定淬火降温后,就直接将融化的蜡烛燃料灌入玻璃杯中,由于玻璃杯还残留一定热量,就不会出现上述问题;但是现有技术并未实现这两个工艺的相互融合。
2、现有的蜡烛杯的冷却方式都是常温自然冷却,冷却时间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蜡烛杯的生产工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蜡烛杯浇注冷却成形过程中,由于蜡烛燃料周围冷却环境的温差非常大,从而导致蜡烛在最终冷却成形时蜡烛顶部经常会出现巨大的凹陷;以及蜡烛杯冷却时间长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如下:
一种蜡烛杯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加热阶段:将成型后的玻璃杯加热至退火温度;
步骤二、保温阶段:将步骤一中的玻璃杯进行保温处理,保温温度为退火温度;
步骤三、冷却阶段:将步骤二中的玻璃杯进行第一次冷却,且第一次冷却的温度范围为低于退火温度100℃以下的范围;然后将玻璃杯进行第二次冷却至60~80℃;
步骤四、准备阶段:准备一个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包括保温部、冷却部和间歇运动的传送部,且保温部位于冷却部的上方;传送部的一端伸入保温部内,传送部的另一端伸入冷却部内;所述传送部包括传送带和承接盘,所述承接盘均布在传送带的传送面上;保温部内设夹持部和投料部,夹持部位于投料部的下方;且夹持部与保温部内壁滑动连接;所述保温部内部温度为60~80℃;所述冷却部内部温度为15~20℃;
步骤五、成品阶段:启动传送带,承接盘逐渐进入保温部内,将步骤三中的玻璃杯放置于运动至保温部内且底部呈水平状态的承接盘上;同时将蜡烛芯放置到夹持部上;启动投料部,投料部向下运动并同时推动夹持部向下运动,待夹持部抵住玻璃杯的杯口时,蜡烛芯的下部全部进入到玻璃杯内;之后,投料部向玻璃杯内添加液体蜡烛燃料形成蜡烛杯,添加完毕后,对露出在玻璃杯上方的蜡烛芯进行夹持定位,然后投料部带动夹持部向上运动恢复原位;传送带再次运动;重复上述动作,蜡烛杯缓慢进入冷却部内,蜡烛燃料形成固态。
本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1、本方案中的玻璃杯在冷却后的温度为60~80℃,然后将此玻璃杯放入运动到保温部内的承接盘上的;由于保温部内的温度也保持在70~80℃,因此,玻璃杯进入保温部内后,温差不会太大;此时将同样温度范围的蜡烛燃料液体加入到玻璃杯内,能够防止蜡烛杯在浇注冷却成形过程中,蜡烛燃料液体与其周围冷却环境的温差非常大,从而导致在最终冷却成形时蜡烛顶部经常会出现巨大的凹陷的情况发生。
2、本方案中灌入蜡烛燃料后形成的蜡烛杯逐渐离开保温部,在进入冷却部前有一段运动的时间,进而在空气中逐渐对蜡烛杯进行冷却;最后才运动到冷却部内进行冷却,如此循序渐进的冷却,不仅保证了玻璃杯的品质,还使得蜡烛成型更好。另外,相比于自然冷却,本方案增加了冷却部,也使得蜡烛杯在经过冷却部的时候,里面的蜡烛燃料凝固的更快。
优选方案一:作为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步骤一中的退火温度为550~580℃。
在上述温度范围内,对玻璃进行退火,以消除或减少玻璃中热应力。
优选方案二:作为对优选方案一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冷却部采用的冷却方式为风冷。
进一步便于对经过冷却部的蜡烛杯冷却均匀。
优选方案三:作为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夹持部包括夹持板和滑块,所述滑块固定连接在夹持板的一侧,所述滑块与保温部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夹持板上设有伸出孔和夹持口,且夹持口用于夹持蜡烛芯。
进一步便于对蜡烛芯进行夹持,进而便于夹持部向下运动的时候,将蜡烛芯放入到玻璃杯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冷却机构的正视剖视图;
图2是图1中保温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的放大图;
图4是图1中夹持板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保温部1、保温腔11、放置口12、盛放箱13、密封盖14、冷却部2、传送部3、承接盘4、容料筒5、容料腔51、出料筒6、出料腔61、出料孔62、隔板7、排料口71、盖板711、弹簧件712、软管8、夹持板9、滑块91、伸出孔92、夹持口93、橡胶层931、推动杆94、运动块95、弹性件96、条形腔97、移动盘971、连接杆98、蜡烛杯10、成品传送带101。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
一种蜡烛杯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加热阶段:将成型后的玻璃杯加热至退火温度,且退火温度为550~580℃。加热时,本实施例中的玻璃厚度为0.3cm;加热速率为222~333(℃/min)。
步骤二、保温阶段:将步骤一中的玻璃杯进行保温处理,保温温度为退火温度(550~580℃)。另外,保温处理的时间为6~12min。
步骤三、冷却阶段:将步骤二中的玻璃杯进行第一次冷却,且第一次冷却的温度范围为低于退火温度100℃以下的范围,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次冷却阶段结束时的温度必须小于或等于应变点温度,否则在第二次冷却阶段重新产生永久应力而导致退火无效。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次冷却为慢冷,慢冷速度为55℃/min。
然后将玻璃杯进行第二次冷却至60~80℃;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燃耗,只要保证该阶段的暂时应力不超过极限强度,可适当加快降温速度;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次冷却为快冷,快冷速度为111(℃/min)。
实际生产过程中,上述三个阶段时间之和为1.1~1.3小时。
步骤四、准备阶段:准备一个冷却机构,包括保温部1、冷却部2和间歇运动的传送部3,且保温部1位于冷却部2的上方。保温部1为长方体形,保温部1的内部设有保温腔11;且保温腔11的四周封闭,下部敞开;保温腔11的腔壁上设置有电热丝,保证保温腔11内的温度为70~80℃。保温腔11的腔壁上设有放置口12;保温腔11的顶部腔壁上固定有用于盛放液体蜡烛燃料的盛放箱13,为了保证蜡烛燃料的融化效果,盛放箱13的箱壁内设置有加热腔,加热腔内也设置有电热丝。保温腔11的顶部设置有放料孔,且放料孔与盛放箱13的内部连通,放料孔处设置有密封盖14;当需要将放料孔盖住时,直接将密封盖14盖在放料孔上即可。
盛放箱13的下方设有动力部和由动力部带动竖向运动的投料部,本实施例中的动力部可以为液压缸,液压缸固定连接在盛放箱13的底面上。
投料部包括容料筒5和出料筒6,出料筒6固定在容料筒5的下端;容料筒5内设有容料腔51;出料筒6内设有出料腔61;容料腔51和盛放箱13之间连通有软管8或者伸缩管,本实施例具体取导热软管8,且该导热软管8留有余量,便于导热软管8随着容料筒5运动。具体见图3,本实施例中,出料筒6为两个,且出料筒6两两对称设置。容料腔51和出料腔61之间通过隔板7隔开,且隔板7与容料腔51的腔壁固定连接。出料腔61为圆锥形,且出料腔61的腔径朝着远离容料筒5的方向逐渐减小,出料孔62位于出料筒6远离容料筒5的一端(即,位于图3中出料筒6的下端)。
本实施例中的冷却部2为半个圆柱形,冷却部2的内部设有冷却腔(具体见图1),冷却腔的腔壁上开设安装口,安装口内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本实施中的传送部3为传送带,且传送带的传送面上固定有多个承接盘4,承接盘4的剖面为L形。传送带的一端伸入保温部1内,传送部3的另一端伸入冷却部2内。为了便于传送带间歇性输送,本实施例中的传送带的主动轮上设置有不完全齿轮;取一个电机为动力源,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一个用于与不完全齿轮啮合的齿轮,且电机的输出轴与该齿轮的中心固定;当位于图2中传送带竖向中心线最上端处的承接盘4逆时针旋转90度时,传送带边停止转动,便于工作人员从放置口12处放入蜡烛杯10。
保温腔11的腔壁上滑动连接有夹持部,夹持部包括夹持板9和滑块91,滑块91固定连接在夹持板9的一侧,滑块91与保温腔11的腔壁滑动连接,具体为:保温腔11的腔壁上设置有滑槽,滑槽两侧的槽壁上分别设置有条形口;滑块91位于滑槽内,且滑块91的两侧固定有伸入条形口内的凸块。
夹持板9上设有伸出孔92和夹持口93,具体见图4,夹持口93垂直朝向放置口12的方向设置;伸出孔92设置在夹持口93的两侧;且夹持口93的口壁上固定有橡胶层931。伸出孔92的数量与出料筒6的数量相同。
具体见图3,夹持板9位于出料筒6的下方;出料筒6的外壁上固定有运动块95,运动块95上固定有弹性件96,弹性件96的下端与夹持板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的弹性件96可以是压簧。出料筒6设有出料孔62的一端分别伸入相应的伸出孔92内。
夹持板9的底部固定有推动杆94,且推动杆94的一端固定在夹持部的底面;隔板7上设有排料口71,排料口71处设有盖板711,盖板711与隔板7之间设有弹簧件712,且弹簧件712的一端固定在盖板711的底面,弹簧件712的另一端固定在隔板7上;本实施例中的弹簧件712为拉簧。投料部的下部设有与出料腔61连通的出料孔62,推动杆94的另一端弯折后伸入出料孔62内并与盖板711固定连接。
为了进一步保证出料筒6向上运动时,夹持板9能够随着出料筒6向上运动,夹持板9内设置有条形腔97;条形腔97的剖面为凸字形,条形腔97内设置有移动盘971,且移动盘971与条形腔97的内壁之间有缝隙。由于条形腔97的剖面为凸字形,所以条形腔97是两个直径不一样的圆柱腔构成,且上方的圆柱腔的腔径小于下方的圆柱腔的腔径。因此,移动盘971是无法从图3中的条形腔97内掉出的。移动盘971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杆98,连接杆98的上端穿过压簧与运动块95固定。当夹持板9抵住蜡烛杯10的杯口时,运动块95继续向下运动,逐渐靠近夹持板9;此时,移动盘971也能够在条形腔97内向下运动。当夹持板9没有与蜡烛杯10的杯口接触时,夹持板9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移动盘971的上表面是抵住上方的圆柱腔的底部的;进而也便于夹持板9更好的随着出料筒6向上运动。
另外,保温部1内部温度为70~80℃;冷却部2内部温度为15~20℃;为保证冷却部2采用的冷却方式为风冷,在冷却腔的腔内壁上开一个盲孔,在盲孔内安装有风扇,进而保证冷气快速均匀的与蜡烛杯接触。
步骤五、成品阶段:从放置口12将蜡烛芯卡入到夹持口93内;启动电机,电机带上的齿轮带动传送带主动轮上的不完全齿轮转动;此时,位于图2中传送带竖向中心线最上端处的承接盘4逆时针旋转90度,该承接盘4刚好运动到放置口12处,且承接盘4底面呈水平状态,同时,传送带停止转动。将蜡烛杯10放到承接盘4上;然后启动液压缸,液压缸带动投料部向下运动;投料部向下运动时,会推动夹持板9向下运动;当夹持板9的下表面抵住蜡烛杯10杯口时,夹持口93处的蜡烛芯的下部全部进入到了蜡烛杯10内。
与此同时,投料部继续向下运动,弹性件96(压簧)被压缩;推动杆94相对于投料部向上运动,进而将盖板711从排料口71处顶开,容料腔51内的液体蜡烛燃料从排料口71处进入到出料腔61内,然后从出料孔62落入蜡烛杯10内,液体蜡烛燃料添加完毕后,液压缸带动整个投料部向上运动,弹性件96逐渐恢复原位,使得夹持板9相对于投料部向下运动,推动杆94使得盖板711向下运动并将排料口71关闭;待液压缸带动投料部向上运动到相应位置后,电机输出轴上的齿轮会再次带动不完全齿轮转动,进而使得传送带再次运动。
传送带间歇性运动的过程中,添加液体蜡烛燃料后的蜡烛杯10会逐渐运动出保温部1,运动的过程中逐渐慢慢冷却;最后会进入到冷却部2的冷却腔内,进行快速冷却;保证了冷却的效果。
传送带的下方还设置有一个用于对成品蜡烛杯10进行传送的成品传送带101,当蜡烛杯10运输到图1中传送带的下方时,蜡烛杯10会掉落到成品传送带101上,最后被成品传送带101输送向下一个地方。为了防止蜡烛杯10掉落到成品传送带101上时产生较大的撞击,成品传送带101的传送面可以为橡胶传送面;或者是在成品传送带101的传送面上固定海绵层。
以上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4)

1.一种蜡烛杯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加热阶段:将成型后的玻璃杯加热至退火温度;
步骤二、保温阶段:将步骤一中的玻璃杯进行保温处理,保温温度为退火温度;
步骤三、冷却阶段:将步骤二中的玻璃杯进行第一次冷却,且第一次冷却的温度范围为低于退火温度100℃以下的范围;然后对玻璃杯进行第二次冷却至60~80℃;
步骤四、准备阶段:准备一个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包括保温部、冷却部和间歇运动的传送部,且保温部位于冷却部的上方;传送部的一端伸入保温部内,传送部的另一端伸入冷却部内;所述传送部包括传送带和承接盘,所述承接盘均布在传送带的传送面上;保温部内设夹持部和投料部,夹持部位于投料部的下方;且夹持部与保温部内壁滑动连接;所述保温部内部温度为70~80℃;所述冷却部内部温度为15~20℃;
步骤五、成品阶段:启动传送带,承接盘逐渐进入保温部内,将步骤三中的玻璃杯放置于运动至保温部内且底部呈水平状态的承接盘上;同时将蜡烛芯放置到夹持部上;启动投料部,投料部向下运动并同时推动夹持部向下运动,待夹持部抵住玻璃杯的杯口时,蜡烛芯的下部全部进入到玻璃杯内;之后,投料部向玻璃杯内添加液体蜡烛燃料形成蜡烛杯,添加完毕后,对露出在玻璃杯上方的蜡烛芯进行夹持定位,然后投料部带动夹持部向上运动恢复原位;传送带再次运动;重复上述动作,蜡烛杯缓慢进入冷却部内,蜡烛燃料形成固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蜡烛杯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的退火温度为550~58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蜡烛杯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部采用的冷却方式为风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蜡烛杯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包括夹持板和滑块,所述滑块固定连接在夹持板的一侧,所述滑块与保温部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夹持板上设有伸出孔和夹持口,且夹持口用于夹持蜡烛芯。
CN201810953825.3A 2018-08-21 2018-08-21 一种蜡烛杯的生产工艺 Pending CN1090221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53825.3A CN109022161A (zh) 2018-08-21 2018-08-21 一种蜡烛杯的生产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53825.3A CN109022161A (zh) 2018-08-21 2018-08-21 一种蜡烛杯的生产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22161A true CN109022161A (zh) 2018-12-18

Family

ID=646270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53825.3A Pending CN109022161A (zh) 2018-08-21 2018-08-21 一种蜡烛杯的生产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2216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80025A (zh) * 2022-02-14 2022-05-13 四川双成功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芳香型供灯及其制作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00071635A (ko) * 2008-12-19 2010-06-29 임대환 컵초 제조 장치 및 제조 방법과 이에 의하여 제조된 컵초
CN102634418A (zh) * 2011-02-15 2012-08-15 王宪明 一种罐装蜡烛或杯装蜡烛的制造方法
CN103602524A (zh) * 2013-10-15 2014-02-26 柴先和 便携式蜡烛灌装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00071635A (ko) * 2008-12-19 2010-06-29 임대환 컵초 제조 장치 및 제조 방법과 이에 의하여 제조된 컵초
CN102634418A (zh) * 2011-02-15 2012-08-15 王宪明 一种罐装蜡烛或杯装蜡烛的制造方法
CN103602524A (zh) * 2013-10-15 2014-02-26 柴先和 便携式蜡烛灌装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宋宝丰等编著: "《包装容器结构设计与制造》", 31 January 2016, 北京文化发展出版社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80025A (zh) * 2022-02-14 2022-05-13 四川双成功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芳香型供灯及其制作方法
CN114480025B (zh) * 2022-02-14 2023-08-15 四川双成功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芳香型供灯及其制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70710B (zh) 一种陶瓷制作装置及方法
CN105693248B (zh) 一种硫化镉靶材制备方法及装置
CN109022161A (zh) 一种蜡烛杯的生产工艺
CN204067485U (zh) 锂离子电池或电池极片的高效率深度除水烘烤线
CN102642263A (zh) 光弹性模型的真空浇注工艺方法
CN105374921A (zh) 一种led灯珠的封装工艺
CN107283770B (zh) 汽车配件冷却装置
CN208714303U (zh) 用于蜡烛杯的冷却机构
CN204670281U (zh) 一种花椒油机
CN201415462Y (zh) 一种pu保暖雨靴/pu劳保雨鞋生产设备
TW200841432A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encapsulating electronic components, wherein the encapsulating meterial is cooled
CN211137856U (zh) 一种橡胶制品成型装置
CN101507565A (zh) 一种定形枕芯生产方法、生产设备及生产线
CN210501802U (zh) 一种应用于大尺寸电池组件的层压装置
CN1279636C (zh) 一种温度控制的小型铅酸蓄电池极群铸焊粘接方法
CN110153366A (zh) 一种实验室用型砂冷却装置
CN220331778U (zh) 一种橡胶鞋底热压成型装置
CN107860227A (zh) 一种led灯的银胶烧结烘箱
CN206862044U (zh) 一种用于绿茶加工的环保型烘炒装置
CN110810610A (zh) 一种蜂蜜酥糖生产设备及其制备方法
CN205420157U (zh) 一种全自动玻璃退火与冷却装置
CN112355304B (zh) 一种注射成型制备CuW60-CuW90金属型材零件的加工工艺
CN204968345U (zh) 消除贴片机热应力装置
CN215638566U (zh) 一种适用于光学镜片加工预处理装置
CN203553204U (zh) Led灯管的烘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