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02231A - 输入装置 - Google Patents

输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02231A
CN109002231A CN201810430883.8A CN201810430883A CN109002231A CN 109002231 A CN109002231 A CN 109002231A CN 201810430883 A CN201810430883 A CN 201810430883A CN 109002231 A CN109002231 A CN 1090022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input unit
stereo
picture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3088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篠原正幸
田上靖宏
仓田刚大
北村智和
高木佳彦
奥田满
森裕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m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Corp filed Critical Om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0022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022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2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opto-electronic means
    • G06F3/042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opto-electronic means using a single imaging device like a video camera for tracking the absolute position of a single or a plurality of objects with respect to an imaged reference surface, e.g. video camera imaging a display or a projection screen, a table or a wall surface, on which a computer generated image is displayed or projected
    • G06F3/042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opto-electronic means using a single imaging device like a video camera for tracking the absolute position of a single or a plurality of objects with respect to an imaged reference surface, e.g. video camera imaging a display or a projection screen, a table or a wall surface, on which a computer generated image is displayed or projected tracking fingers with respect to a virtual keyboard projected or printed on the surfa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2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opto-electronic means
    • G06F3/042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opto-electronic means by interrupting or reflecting a light beam, e.g. optical touch-scree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7/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e.g. lidar systems
    • G01S17/02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 G01S17/06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 G01S17/08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for measuring distance onl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7/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e.g. lidar systems
    • G01S17/02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 G01S17/06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 G01S17/46Indirect determination of position data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3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362-D arrangement of prisms, protrusions, indentations or roughened surfa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on the light output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8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varying in density, size, shape or depth along the light gu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66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being coupled 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68Arrangements of plural sources, e.g. multi-colour light sour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6Input arrangements with force or tactile feedback as computer generated output to the user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94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control signals are generated
    • H03K17/941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control signals are generated using an optical detector
    • H03K17/943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control signals are generated using an optical detector using a plurality of optical emitters or detectors, e.g. keyboar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02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 H04N13/31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using parallax b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88Volumetric displays, i.e. systems where the image is built up from picture elements distributed through a volum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8Touchless 2D- digitiser, i.e. digitiser detecting the X/Y position of the input means, finger or stylus, also when it does not touch, but is proximate to the digitiser's interaction surface without distance measurement in the Z dir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输入装置,识别出用户使手指等物体接近成像在空间中的图像,并向用户通知该情况。输入装置(1)具有:导光板,其对从光源入射的光进行引导而从射出面射出,使图像成像在空间中;位置检测传感器(20),其检测包含成像位置的空间中的指示体,图像成像在成像位置处;以及通知控制部(42),其根据位置检测传感器(20)对指示体的检测而检测用户的输入,根据成像位置与指示体之间的距离而进行使针对用户的通知方法发生变化的控制。

Description

输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入装置,该输入装置使图像成像在空间中,并且检测用户对于该图像的输入。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如下的光设备:该光设备使光从导光板的光射出面射出而在空间中形成像,并且检测位于导光板的射出面侧的物体(专利文献1)。并且,在专利文献2和专利文献3中也公开了如下的装置:使像成像在空间中,并且在空间中检测物体。根据这样的装置,用户能够通过在空中虚拟地接触在空间中立体地显示的按钮图像而进行输入动作。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2016-13083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20907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4-67071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许5861797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9-217465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12-173872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的以往技术的情况下,存在以下这样的问题。在将按钮等的像投影到空间中的情况下,用户要接触该投影图像而使手指接近。此时可考虑到如下情况:由于是虚拟的投影图像,因此关于在装置侧是否可靠地检测自己的输入动作,用户对此抱有不安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目的在于,实现如下的输入装置:识别出用户使手指等物体接近成像在空间中的图像,并向用户通知该情况。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输入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第一导光板,其对从光源入射的光进行引导而从光射出面射出,使图像成像在空间中;传感器,其对包含成像位置的空间中的物体进行检测,所述图像成像在所述成像位置处;输入检测部,其根据所述传感器对所述物体的检测而检测用户的输入;以及通知控制部,其根据所述传感器所检测出的、所述成像位置与所述物体之间的距离,进行使针对用户的通知方法发生变化的控制。
根据上述的特征,由于根据成像位置与物体之间的距离而使针对用户的通知方法发生变化,因此能够向用户通知输入装置正要受理物体的输入操作。其结果为,用户能够识别到输入装置识别出借助物体的输入操作。因此,能够消除输入装置有可能没有识别操作这样的用户的不安感。即,能够识别出用户使手指等物体接近成像在空间中的图像,并向用户通知该情况。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输入装置中,也可以是如下的结构:所述通知控制部在所述物体存在于附近空间的情况下与所述物体存在于所述成像位置的情况下,使所述通知方法不同,其中,所述附近空间处于与所述成像位置相距规定的距离的范围。
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使用户确认输入装置受理了指示体F对于输入装置的操作。其结果为,能够消除输入装置有可能没有受理输入这样的用户的不安感,并且能够给用户带来对于输入装置的操作感。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输入装置中,也可以是如下的结构:所述图像成像在多个位置处,并且按照所述图像的各个成像位置来设定所述附近空间,在所述附近空间检测出所述物体的情况下,所述通知控制部控制为进行如下的通知,该通知是确定在与该附近空间对应的位置处成像的所述图像的通知。
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向用户通知输入装置正要受理对于多个图像中的哪个图像的操作。由此,用户能够确认输入装置正要受理对于哪个图像的操作,因此能够消除是否在进行对于不期望的图像的输入这样的用户的不安感。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输入装置中,也可以是如下的结构:所述通知控制部进行通过使所述图像的显示状态发生变化而使所述通知方法发生变化的控制。根据上述的结构,通过确认图像的显示状态的变化,能够使用户识别出输入装置受理了用户的操作、或者输入装置正要受理用户的操作。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输入装置中,也可以是如下的结构:该输入装置还具有光控制装置,所述光控制装置在所述第一导光板的所述光射出面侧或者所述光射出面的相反侧,根据场所来变更光的射出状态或者透过状态,所述图像成像在多个位置处,并且,所述通知控制部根据所述图像的各个成像位置而变更所述光控制装置中的光的射出状态或者透过状态,由此使所述通知方法发生变化。
根据上述的结构,通过根据图像的各个成像位置来变更光的射出状态或者透过状态,能够确认输入装置正要受理对哪个图像的操作、或者输入装置受理了对那个图像的操作。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输入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光控制装置是发光装置、第二导光板装置以及液晶显示装置中的任一个,其中,所述发光装置对配置在多个场所的发光部件的发光进行控制,所述第二导光板装置对从光源入射的光进行引导而从光射出面射出,并且控制从该光射出面射出光的位置,所述液晶显示装置根据位置来控制光的射出或者透过。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输入装置中,也可以是如下的结构:该输入装置还具有输出声音的声音输出装置,所述通知控制部进行通过使所述声音输出装置的输出发生变化而使所述通知方法发生变化的控制。
根据上述的结构,通过使声音输出装置的输出发生变化,能够使用户识别出输入装置受理了用户的操作、或者输入装置正要受理用户的操作。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输入装置中,也可以是如下的结构:该输入装置还具有触觉刺激装置,该触觉刺激装置远程刺激位于包含所述成像位置的空间内的人体的触觉,所述通知控制部进行通过使所述触觉刺激装置的输出发生变化而使所述通知方法发生变化的控制。
根据上述的结构,通过使触觉刺激装置的输出发生变化,能够使用户识别出输入装置受理了用户的操作、或者输入装置正要受理用户的操作。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输入装置中,也可以是如下的结构:所述第一导光板由多个局部导光板构成,并且,在各个所述局部导光板中,在来自所述光源的光入射的入射面与在所述光射出面上射出光的区域之间设置有导光区域,在至少1个所述局部导光板的光射出面侧,以与所述导光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方式配置有其他的所述局部导光板。
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延长从光源到图像成像的区域为止的距离,因此能够减小由于光源的大小(宽度)而引起的表观上的光源的光束的扩展。其结果为,能够使图像更清晰地成像(显示)。并且,能够延长光源与显示图像的区域之间的距离,因此能够在光束扩展的区域中显示图像(换言之,能够显示较大的图像)。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输入装置中,也可以是如下的结构:所述图像成像在多个位置处,并且至少一部分的所述图像分别与数字或者文字对应,根据所述输入检测部的检测结果而输出所输入的文字信息。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应用于例如密码输入装置。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输入装置中,也可以是如下的结构:所述第一导光板具有多个光路变更部,所述多个光路变更部使在该第一导光板内被引导的光进行光路变更而从所述光射出面射出,由多个所述光路变更部进行了光路变更且从所述光射出面射出的光在空间的规定的位置处会聚,由此进行图像的成像。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输入装置的特征在于,该输入装置具有:第一导光板,其对从光源入射的光进行引导而从光射出面射出,使图像成像在无屏幕的空间中;传感器,其对包含成像位置的空间中的物体进行检测,所述图像成像在所述成像位置处;输入检测部,其根据所述传感器对所述物体的检测而检测用户的输入;光控制装置,其在所述第一导光板的所述光射出面侧或者所述光射出面的相反侧,根据场所而变更光的射出状态或者透过状态;以及通知控制部,其根据所述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而进行所述光控制装置的控制。
这里,为了向用户通知输入装置受理了物体对于输入装置的操作,考虑采用以下的结构。即,考虑了对于使各图像成像的区域,设置用于使图像成像(显示)的导光板、以及用于通知进行了对图像的输入的导光板这2个导光板。然而,在采用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在图像的个数变多时,存在导光板的数量会变多、输入装置的结构会变复杂这样的问题。
与此相对,根据上述的特征,通过设置根据场所而变更光的射出状态或者透过状态的光控制装置,能够成为不需要多个导光板的结构。其结果为,能够简化输入装置的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输入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光控制装置是发光装置、第二导光板装置以及液晶显示装置中的任一个,其中,所述发光装置对配置在多个场所的发光部件的发光进行控制,所述第二导光板装置对从光源入射的光进行引导而从光射出面射出,并且控制从该光射出面射出光的位置,所述液晶显示装置根据位置来控制光的射出或者透过。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输入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第一导光板,其对从光源入射的光进行引导而从光射出面射出,使图像成像在空间中;传感器,其对包含成像位置的空间中的物体进行检测,所述图像成像在所述成像位置处;输入检测部,其根据所述传感器对所述物体的检测而检测用户的输入;以及成像控制部,其在所述输入检测部检测出通过使所述物体在由所述图像的所述成像位置构成的成像区域内移动而进行的用户的输入的情况下,使基于所述第一导光板的所述图像的成像状态发生变化。
根据上述的特征,与物体的移动(运动)匹配地使图像的成像状态发生变化。即,输入装置能够受理来自用户的更多种的输入指示,根据该输入指示使图像的成像状态发生变化。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输入装置具有:第一导光板,其对从光源入射的光进行引导而从光射出面射出,使图像成像在空间中;传感器,其对包含成像位置的空间中的物体进行检测,所述图像成像在所述成像位置处;输入检测部,其根据所述传感器对所述物体的检测而检测用户的输入;以及成像平面提示构造,其在包含由所述图像的所述成像位置构成的成像区域的成像平面上,在与所述成像区域不同的位置处具有平面部。
这里,在以往的输入装置中,存在不容易掌握对于成像在空间中的图像的位置的距离感的问题。与此相对,根据上述的特征,在用户视觉识别图像时,能够一边使焦点对准成像平面提示构造的平面部一边观察图像。由此,用户容易使焦点对准图像,因此容易使用户感受到图像的立体感。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输入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第一导光板,其对从光源入射的光进行引导而从光射出面射出,使图像成像在空间中;传感器,其对包含成像位置的空间中的物体进行检测,所述图像成像在所述成像位置处;输入检测部,其根据所述传感器对所述物体的检测而检测用户的输入;以及光控制装置,其在所述第一导光板的所述光射出面侧或者所述光射出面的相反侧,根据场所来变更光的射出状态或者透过状态,由此显示由利用所述第一导光板来成像的所述图像的投影形状构成的投影图像。
如上所述,在以往的输入装置中,存在不容易掌握对于成像在空间中的图像的位置的距离感的问题。与此相对,根据上述的特征,用户能够将投影图像识别为图像的影子。其结果为,用户容易掌握图像与第一导光板之间的距离感,因此能够进一步给用户带来图像的立体感。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产生实现如下的输入装置的效果:该输入装置识别出用户使手指等物体接近成像在空间中的图像,并向用户通知该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输入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上述输入装置的俯视图。
图3示意性地示出上述输入装置,是沿图2所示的A-A线箭头观察的剖视图。
图4是上述输入装置所具有的立体图像显示部的立体图。
图5示出用户对于上述输入装置的输入操作,(a)是示出指示体到达从立体图像的前表面起规定的范围的情形的图,(b)是示出指示体到达立体图像的前表面的情形的图。
图6对作为实施方式1的输入装置的变形例的输入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a)是输入装置的俯视图,(b)是沿(a)所示的A-A线箭头观察的剖视图。
图7的(a)是示出以往的立体图像显示部中的立体图像的成像方法的图,(b)是示出上述输入装置中的立体图像的成像方法的图。
图8是作为实施方式1的输入装置的又一变形例的输入装置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上述输入装置所具有的立体图像显示部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0是示出上述立体图像显示部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1是示出上述立体图像显示部所具有的光路变更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上述光路变更部的排列的立体图。
图13是示出上述立体图像显示部对于立体图像的成像方法的立体图。
图14是示出作为实施方式1的输入装置的又一变形例的输入装置的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5对上述输入装置所成像的立体图像进行说明,(a)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立体图像的图,(b)是示出变形例的立体图像的图。
图1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输入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框图。
图17是上述输入装置的示意图。
图1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输入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框图。
图19是上述输入装置1F的俯视图。
图20示意性地示出上述输入装置,是沿图19所示的A-A线箭头观察的剖视图。
图21是在上述输入装置所具有的发光面上形成的光路变更部的立体图。
图22是示出在上述输入装置中,指示体到达立体图像的前表面的状态的图。
图23是图22所示的状态下的上述输入装置的俯视图。
图2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输入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框图。
图25是上述输入装置的俯视图。
图26示意性地示出上述输入装置,是沿图25所示的A-A线箭头观察的剖视图。
图27是示出在上述输入装置中指示体到达立体图像的前表面的状态的图。
图28是图27所示的状态下的上述输入装置的俯视图。
图2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输入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框图。
图30是上述输入装置的俯视图。
图31示意性地示出上述输入装置,是沿图30所示的A-A线箭头观察的剖视图。
图32是示出在上述输入装置中指示体到达立体图像的前表面的状态的图。
图33是图32所示的状态下的上述输入装置的俯视图。
图3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输入装置显示图像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5是示出上述输入装置显示图像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3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输入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框图。
图37是示出上述立体图像显示部的结构的图。
图38是沿图37的A-A线箭头观察的剖视图。
图39用于说明上述输入装置的动作,(a)是示出受理来自用户的输入前的上述输入装置的状态的图,(b)是示出受理来自用户的输入的状态下的上述输入装置的图,(c)是示出受理了来自用户的输入后的上述输入装置的状态的图。
图40是作为实施方式7的输入装置的变形例的输入装置的立体图。
图41是示出上述输入装置所具有的立体图像显示部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42的(a)~(h)是示出上述输入装置的使用例的图。
图43的(a)~(c)是示出将上述输入装置应用于电梯的输入部的情形的图。
图44是将上述输入装置应用于温水坐便器清洗机的输入部的情况的图。
标号说明
1、1A~1K:输入装置;11、15、84:导光板(第一导光板);11a、14a、15a、84c:射出面(光射出面);12、12a~12c、52、52a~52l:光源;13、13a、13b、13c、16:光路变更部;14A~14D:导光板(局部导光板);20、20A:位置检测传感器(传感器);27:运动传感器(传感器);42、42A~42E:通知控制部(输入检测部、发光装置);43:输入判定部(输入检测部);31:发光部(发光部件);33:声音输出部(声音输出装置);34:超声波产生装置(触觉刺激装置);35:参照体(成像平面提示构造);35a:前表面(平面部);50:发光装置(光控制装置、第二导光板装置);51b:前表面(光射出面);60:液晶显示装置(光控制装置、液晶显示装置);70:液晶面板(光控制装置、液晶显示装置);I、I1~I12:立体图像(图像);IP:投影图像。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
(输入装置1的结构)
一边参照图1~图4一边说明输入装置1的结构。
图1是示出输入装置1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框图。图2是输入装置1的俯视图。图3示意性地示出输入装置1,是沿图2所示的A-A线箭头观察的剖视图。另外,以后,为了方便说明,有时将图2的+X方向设为前方向、将-X方向设为后方向、将+Y方向设为上方向、将-Y方向设为下方向、将+z方向设为右方向、将-z方向设为左方向而进行说明。
如图1~图3所示,输入装置1具有:立体图像显示部10、位置检测传感器20(传感器)、发光部31(发光部件)、扩散板32、声音输出部33(声音输出装置)、以及控制部40。
立体图像显示部10使由用户进行视觉识别的立体图像I1~I12成像在无屏幕的空间中。另外,在以后的说明中,在没有分别区别立体图像I1~I12的情况下,称为立体图像I。
图4是立体图像显示部10的立体图。另外,在图4中,示出立体图像显示部10显示立体图像I(更具体而言,显示了“ON”的文字的按钮形状(向+X轴方向突出的形状)的立体图像I)的情形。如图4所示,立体图像显示部10具有导光板11(第一导光板)和光源12。
导光板11呈长方体形状,由具有透明性和比较高的折射率的树脂材料成型。形成导光板11的材料可以是例如聚碳酸酯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玻璃等。导光板11具有:射出光的射出面11a(光射出面);与射出面11a相反侧的背面11b;以及作为四周的端面的端面11c、端面11d、端面11e和端面11f。端面11c是从光源12投射的光入射到导光板11的入射面。端面11d是与端面11c相反侧的面。端面11e是与端面11f相反侧的面。导光板11将来自光源12的光在与射出面11a平行的面内在面上扩展地引导。光源12是例如LED(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光源。
在导光板11的背面11b上形成有多个光路变更部13,该多个光路变更部13包含光路变更部13a、光路变更部13b和光路变更部13c。光路变更部13在Z轴方向上实质上连续地形成。换言之,多个光路变更部13在与射出面11a平行的面内分别沿着预先设定的线形成。从光源12投射且被导光板11引导的光入射到光路变更部13的Z轴方向的各位置处。光路变更部13使入射到光路变更部13的各位置的光实质上在与各光路变更部13分别对应的定点处会聚。在图4中,作为光路变更部13的一部分,特别地示出光路变更部13a、光路变更部13b以及光路变更部13c,并且示出了在光路变更部13a、光路变更部13b和光路变更部13c的各个光路变更部中,从光路变更部13a、光路变更部13b以及光路变更部13c分别射出的多个光会聚的情形。
具体而言,光路变更部13a与立体图像I的定点PA对应。来自光路变更部13a的各位置的光会聚于定点PA。因此,来自光路变更部13a的光的波面为从定点PA发出的光的波面。光路变更部13b与立体图像I上的定点PB对应。来自光路变更部13b的各位置的光会聚于定点PB。这样,来自任意的光路变更部13的各位置的光实质上会聚于与各光路变更部13对应的定点。由此,能够通过任意的光路变更部13来提供从对应的定点发出光这样的光的波面。各光路变更部13所对应的定点彼此不同,通过与光路变更部13分别对应的多个定点的集合而在空间上(更详细而言,从导光板11到射出面11a侧的空间上)成像出供用户识别的立体图像I。另外,在以后的说明中,如图3和图4所示,将立体图像I中的显示数字或者文字的面称为前表面AF。
如图4所示,光路变更部13a、光路变更部13b以及光路变更部13c分别沿着线La、线Lb和线Lc形成。这里,线La、线Lb和线Lc是与Z轴方向大致平行的直线。任意的光路变更部13沿着与Z轴方向平行的直线实质上连续地形成。
另外,在以后的说明中,假设立体图像显示部10如图2所示地显示立体图像I1~I12而进行说明。即,在以后的说明的立体图像显示部10中,以显示立体图像I1~I12的方式将多个光路变更部13形成于导光板11的背面11b。另外,立体图像I1~I9是分别显示了数字“1”~“9”的按钮形状的立体图像,立体图像I10是显示了文字“*”的按钮形状的立体图像,立体图像I11是显示了数字“0”的按钮形状的立体图像,立体图像I12是显示了数字“#”的按钮形状的立体图像。
位置检测传感器20是用于检测用户为了对输入装置1进行输入而使用的指示体(物体)F(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用户的手指)的位置的传感器。位置检测传感器20是反射型的位置检测传感器。位置检测传感器20针对立体图像显示部10所显示的立体图像I1~I12而分别设置,并且关于立体图像显示部10而设置在与立体图像I1~I12相反的一侧(相对于立体图像显示部10位于-X方向侧)。另外,在图3中,为了简化,仅图示出与立体图像I1对应的位置检测传感器20。位置检测传感器20具有投光部21和受光部22。
投光部21向射出面11a侧的空间投射光。投光部21具有发光部21a和投光侧透镜21b。发光部21a向前方向(+X轴方向)投射用于检测指示体F的检测光。发光部21a可以是发出红外光等不可见光的光源,例如可以是红外LED。作为检测光,发光部21a发出不可见光,由此能够抑制检测光被用户识别。投光侧透镜21b是用于减小从发光部21a投射的光的扩展的透镜。从发光部21a投射的检测光经过投光侧透镜21b,透过立体图像显示部10(即,射出面11a和背面11b)而投射到射出面11a侧的空间中。
受光部22接收从投光部21投射而被指示体F反射的反射光。受光部22具有光学传感器22a和受光侧透镜22b。光学传感器22a是接收光的传感器。受光侧透镜22b是用于将光聚集到光学传感器22a的透镜。
当在立体图像I附近存在指示体F的情况下,从与该立体图像I对应的投光部21投射的检测光被物体F反射。物体F所反射的光透过导光板11并朝向与该立体图像I对应的受光部22。该反射光通过该受光部22的受光侧透镜22b而朝向光学传感器22a聚集,由光学传感器22a接收。
位置检测传感器20根据从投光部21射出且被指示体F反射而由受光部22接收的光的强度,计算位置检测传感器20与指示体F之间的前后方向(X轴方向)上的距离。位置检测传感器20向后述的控制部40的距离计算部41输出所计算出的位置检测传感器20与指示体F之间的前后方向上的距离。
发光部31是收到后述的通知控制部42的指示而朝向立体图像I投射光的光源。发光部31针对立体图像显示部10所显示的立体图像I1~I12而分别设置,并且相对于位置检测传感器而设置于后方向侧(-X方向侧)。发光部31是例如LED光源。
扩散板32将从发光部31投射的光扩散地投射。扩散板32设置在导光板11与发光部31之间(更详细而言,位置检测传感器20与发光部31之间)。通过设置扩散板32,使从发光部31照射的光扩散,因此容易使用户视觉识别从发光部31照射的光。
声音输出部33收到来自后述的通知控制部42的指示而输出声音。声音输出部33能够变更声音的大小(音量)。声音输出部33只要能够输出声音并变更该声音的音量就没有特别限制,能够使用公知的声音输出装置。并且,声音输出部33也可以是能够变更音程的结构。
控制部40统一地控制输入装置1的各部分。控制部40具有距离计算部41和通知控制部42。
距离计算部41根据从位置检测传感器20(更详细而言,受光部22)输出的位置检测传感器20与指示体F之间的前后方向上的距离,计算指示体F与立体图像I的前表面AF之间的距离。距离计算部41向通知控制部42输出所计算出的指示体F与立体图像I的前表面AF之间的距离。
通知控制部42根据距离计算部41所计算出的指示体F与立体图像I的前表面AF之间的距离,进行使发光部31和声音输出部33对于用户的通知方法发生变化的控制。通知控制部42具有作为输入检测部的功能,该输入检测部根据位置检测传感器20对于指示体F的检测而检测用户的输入。通知控制部42还具有作为控制发光部31的发光的发光装置的功能。
图5示出用户对于输入装置1的输入操作,(a)是示出指示体F到达从立体图像I的前表面AF起规定的范围的情形的图,(b)是示出指示体F到达立体图像I的前表面AF的情形的图。另外,在图5的(a)和(b)中,为了简化,仅图示出1个立体图像I。
<指示体F到达从前表面AF起规定的距离的范围的情况下的控制>
首先,如图5的(a)所示,关于指示体F到达从前表面AF起规定的距离的范围的情况下的通知控制部42的控制进行说明。在根据距离计算部41所计算出的指示体F与立体图像I的前表面AF之间的距离而判定为指示体F到达从前表面AF起规定的距离的范围(以后,称为附近空间)的情况下,通知控制部42向与立体图像I1~I12分别对应的发光部31中的、与指示体F到达附近空间的立体图像I对应的发光部31输出指示,以使得投射光。并且,对于该发光部31以外的发光部31,向各发光部31输出指示,以使得不投射光。更详细而言,通知控制部42向发光部31输出指示,以使得指示体F与立体图像I的前表面AF之间的距离越小则投射亮度越高的光。由此,能够以使指示体F到达附近空间的立体图像I发亮的方式使用户视觉识别。
并且,通知控制部42在判定为指示体F到达任意的立体图像I的附近空间的情况下,向声音输出部33输出指示以输出声音。更详细而言,通知控制部42向声音输出部33输出指示,以使得指示体F与立体图像I的前表面AF之间的距离越小则输出音量越大的声音。
<指示体F到达前表面AF的情况下的控制>
接着,如图5的(b)所示,关于指示体F到达前表面AF的情况下的通知控制部42的控制进行说明。在根据距离计算部41所计算出的指示体F与立体图像I的前表面AF之间的距离而判定为指示体F到达前表面AF的情况下,通知控制部42向用户通知输入装置1受理了用户的输入操作。具体而言,通知控制部42向与指示体F到达前表面AF的立体图像I对应的发光部31输出指示,以中止光的投射。
并且,通知控制部42在判定为指示体F到达某个立体图像I的前表面AF的情况下,向声音输出部33输出指示,以使得输出与在判定为指示体F到达某个立体图像I的附近空间的情况下声音输出部33所输出的声音不同的声音(例如,音程不同的声音)。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中,通知控制部42根据位置检测传感器20所检测出的立体图像I与指示体F的距离而进行使针对用户的通知方法发生变化的控制。更详细而言,通知控制部42在判定为指示体F到达从立体图像I的前表面AF起规定的范围的情况下,(1)向发光部31输出指示,以使得指示体F与立体图像I的前表面AF之间的距离越小则投射亮度越高的光(换言之,输出指示以使图像的显示状态发生变化),(2)向声音输出部33输出指示,以使得指示体F与立体图像I的前表面AF之间的距离越小则输出音量越大的声音。
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使用从发光部31投射的光或者从声音输出部33输出的声音而向用户通知指示体F接近前表面AF(即,输入装置1正要受理借助指示体F的输入操作)。其结果为,能够使用户识别出输入装置1识别了借助指示体F的输入操作。因此,能够消除(解除)输入装置1有可能没有识别操作这样的用户的不安感。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中,通知控制部42控制发光部31和声音输出部33,以使得在指示体F存在于附近空间的情况下和指示体F到达前表面AF的情况下使针对用户的通知方法不同。
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使用户确认输入装置1受理了指示体F对于输入装置1的操作。其结果为,能够消除输入装置1有可能没有受理输入这样的用户的不安感,并且能够给用户带来对于输入装置1的操作感。
这里,为了向用户通知输入装置1受理了用户的指示体F对于输入装置1的操作,考虑采用以下的结构。即,考虑了对于使各立体图像I成像的区域,设置用于使立体图像I成像(显示)的导光板和用于通知进行了对立体图像I的输入的导光板这2个导光板。然而,在采用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当立体图像I的个数变多(例如,像本实施方式那样成像出12个立体图像I)时,存在导光板的数量会变多、输入装置的结构会变复杂这样的问题。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中,由于利用发光部31向用户通知输入装置1受理了用户的指示体F对于输入装置1的操作,因此能够简化输入装置1的结构。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中,成像出多个立体图像I,按照多个立体图像I的各个成像位置来设定附近空间。并且,通知控制部42在附近空间检测出指示体F的情况下,进行如下的通知:确定在与该附近空间对应的位置处成像的立体图像I。具体而言,通知控制部42使与该立体图像I对应的发光部31发光。
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向用户通知输入装置1正要受理用户对于立体图像I1~I12中的哪个立体图像I的操作。由此,用户能够确认输入装置1是否正要受理对于要输入的立体图像I的操作,因此能够消除是否在进行对于不期望的立体图像I的输入这样的用户的不安感。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输入装置中,通知控制部42也可以在指示体F到达附近空间的情况下,控制发光部31以使得指示体F与立体图像I的前表面AF之间的距离越小则与该附近空间对应的发光部31越缩短对光的开/闭进行切换的间隔。根据上述的结构,也能够向用户通知指示体F接近立体图像I的前表面AF。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中,采用如下的结构:在指示体F到达附近空间的情况下,通知控制部42向声音输出部33输出指示以输出声音,但本发明的输入装置不限于此。在指示体F到达附近空间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使发光部31发光而向用户通知输入装置1正要受理用户借助指示体F的输入操作,因此,在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输入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在指示体F到达附近空间的情况下,通知控制部42不使声音输出部33输出声音。
并且,在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输入装置中,也可以在指示体F到达立体图像I的前表面AF的情况下,通知控制部42向发光部31输出指示,以使得投射出与指示体F到达附近空间的情况下发光部31所发出的光的颜色不同的颜色的光。根据该结构,也能够向用户通知输入装置1受理了指示体F对于输入装置1的操作。
并且,假定由于设置输入装置1的场所或者使用输入装置1的用途而无法进行电源供给的状况。在这样的情况下,考虑将电池(内部电池)内置于输入装置1中,来驱动输入装置1。然而,电池蓄电的容量是有限的,因此存在尽量减少显示立体图像I的时间并且希望将消耗电力抑制得较低这样的课题。因此,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输入装置也可以具有检测部,该检测部检测用户将要对输入装置1进行输入。上述检测部例如可以是受理用户对于输入装置1的物理操作的按钮,也可以是检测用户接近输入装置1的传感器。并且,仅在上述检测部检测出用户将要对输入装置1进行输入的情况下,通知控制部42驱动立体图像显示部10。由此,在用户对于输入装置1进行输入时以外,不驱动立体图像显示部10,因此能够削减电池的消耗量。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中,位置检测传感器20是反射型的位置检测传感器,但本发明的输入装置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输入装置中,也可以是作为位置检测传感器而具有TOF(Time Of Flight:飞行时间)方式的传感器的结构,该TOF(Time OfFlight:飞行时间)方式的传感器根据从投光部21投射的光在从投光部21射出之后直到被指示体F反射且由受光部22接收为止的时间而计算位置检测传感器20与指示体F之间的前后方向(X轴方向)上的距离。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中,采用如下的结构:在判定为指示体F到达某个立体图像I的附近空间的情况下,通知控制部42向声音输出部33输出指示以使得指示体F与立体图像I的前表面AF之间的距离越小则输出音量越大的声音,但本发明的输入装置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输入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在判定为指示体F到达某个立体图像I的附近空间的情况下,通知控制部42向声音输出部33输出指示,以使得指示体F与立体图像I的前表面AF之间的距离越小则越缩短对声音输出的开/闭进行切换的间隔。此外,在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输入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在判定为指示体F到达某个立体图像I的附近空间的情况下,通知控制部42向声音输出部33输出指示,以使得指示体F与立体图像I的前表面AF之间的距离越小则输出音程越高(或者低)的声音。
如上所述,输入装置1能够作为如下的密码输入装置而使用,使立体图像I成像在多个位置处,并且立体图像I分别与数字或者文字对应,根据位置检测传感器20的检测结果而输出所输入的文字信息。除此之外,输入装置1例如能够应用于ATM(Automated tellermachine:自动取款机)的输入部、信用卡的读取器中的输入部、保险箱中的用于解除上锁的输入部、基于密码而进行开锁的门的输入部等。这里,在以往的密码输入装置中,通过使手指物理接触输入部来进行输入。在这样的情况下,在输入部上会残留指纹或温度历史。因此,有可能使他人获知密码。与此相对,在将输入装置1用作输入部的情况下,不会残留指纹或温度历史,因此能够防止他人获知密码。作为其他的例子,能够将输入装置1应用于设置于车站等的售票机等。
<变形例1>
一边参照图6一边对作为实施方式1的输入装置1的变形例的输入装置1A进行说明。另外,为了方便说明,关于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部件相同的功能的部件,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6对输入装置1A的结构进行说明,(a)是输入装置1A的俯视图,(b)是沿(a)所示的A-A线箭头观察的剖视图。
如图6的(a)和(b)所示,输入装置1A具有立体图像显示部10A来代替实施方式1的立体图像显示部10。
立体图像显示部10A具有4个导光板14A~14D(局部导光板)。导光板14A~14D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导光板11的结构大致相同,因此这里关于导光板14A,仅说明与导光板11不同的点。
导光板14A具有:射出光的射出面14a(光射出面);与射出面14a相反侧的背面14b;作为四周的端面的端面14c、端面14d、端面14e和端面14f。在4个导光板14A~14D的背面14b上形成有光路变更部13以分别使3个立体图像I成像。在导光板14A的端面14c上,为了使3个立体图像I成像而配置有与各个立体图像I对应的光源12。导光板14A成像出立体图像I1~I3,导光板14B成像出立体图像I4~I6,导光板14C成像出立体图像I7~I9,导光板14D成像出立体图像I10~I12。
如图6的(b)所示,导光板14A~14D在与XY平面平行的截面上,以相对于上下方向(Y轴方向)倾斜的状态配置。并且,导光板14B在从前侧进行平面观察时,被配置为在导光板14B的射出面14a侧与导光板14A重叠。同样,导光板14C被配置为在导光板14C的射出面14a侧与导光板14B重叠,导光板14D被配置为在导光板14D的射出面14a侧与导光板14C重叠。在输入装置1A中,也可以说是由4个导光板14A~14D来构成一张导光板。
如上所述,在输入装置1A中,在来自光源12的光入射的端面14c与在射出面14a中射出光的区域之间设置有导光区域,在导光板14B~14D中的射出面14a侧,以与上述导光区域(即,导光板14B~14D)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方式分别配置有导光板14A~14C。
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延长从光源12到经过光路变更部13而立体图像I成像的区域为止的距离,因此能够减小因光源12的大小(宽度)引起的表观上的光源12的光束的扩展(换言之,可使光源12能够作为点光源而发挥功能)。其结果为,能够使立体图像I更清晰地成像(显示)。
图7的(a)是示出以往的立体图像显示部中的立体图像的成像方法的图,(b)是示出立体图像显示部10A中的立体图像的成像方法的图。如图7的(a)所示,在像以往那样将多个导光板配置为不重叠(在同一平面上)的情况下,光源与显示立体图像的区域之间的距离变短,因此为了使立体图像清晰地成像,仅在光束的扩展较小的区域中显示立体图像。与此相对,在立体图像显示部10A中,通过具有上述的结构,而例如如图7的(b)所示,在导光板14A中,能够延长光源12与显示立体图像I的区域之间的距离,因此能够在光束扩展的区域中显示立体图像I(换言之,能够显示较大的立体图像I)。
<变形例2>
一边参照图8~图13一边说明作为实施方式1的输入装置1的另一变形例的输入装置1B。另外,为了方便说明,关于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部件相同的功能的部件,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8是输入装置1B的立体图。图9是示出输入装置1B所具有的立体图像显示部10B的结构的剖视图。图10是示出立体图像显示部10B的结构的俯视图。图11是示出立体图像显示部10B所具有的光路变更部16的结构的立体图。
如图8所示,输入装置1B具有立体图像显示部10B来代替实施方式1的立体图像显示部10。另外,除了通过立体图像显示部10B而成像出立体图像I以外的点,实施方式1的输入装置1与本变形例的输入装置1B为相同的结构,因此这里仅说明立体图像显示部10B对于立体图像I的成像方法。在图8~图13中,关于立体图像显示部10B以外的结构,也省略图示。
如图8和图9所示,立体图像显示部10B具有光源12和导光板15(第一导光板)。
导光板15是对从光源12入射的光(入射光)进行引导的部件。导光板15由透明且折射率比较高的树脂材料成型。作为形成导光板15的材料,能够使用例如聚碳酸酯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等。在本变形例中,导光板15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成型。如图9所示,导光板15具有射出面15a(光射出面)、背面15b和入射面15c。
射出面15a是射出在导光板15的内部被引导且被后述的光路变更部16进行了光路变更后的光的面。射出面15a构成导光板15的前表面。背面15b是与射出面15a相互平行的面,是配置有后述的光路变更部16的面。入射面15c是使从光源12射出的光入射到导光板15的内部的面。
从光源12射出且从入射面15c入射到导光板15的光在射出面15a或者背面15b上被全反射,在导光板15内被引导。
如图9所示,光路变更部16在导光板15的内部形成于背面15b,是用于对在导光板15内被引导的光进行光路变更而从射出面15a射出的部件。光路变更部16在导光板15的背面15b上设置有多个。
如图10所示,光路变更部16沿着与入射面15c平行的方向设置。如图11所示,光路变更部16呈三角锥形状,具有对所入射的光进行反射(全反射)的反射面16a。光路变更部16例如也可以是在导光板15的背面15b上形成的凹部。另外,光路变更部16不限于三角锥形状。如图10所示,在导光板15的背面15b上形成有由多个光路变更部16组成的多个光路变更部组17a、17b、17c…。
图12是示出光路变更部16的排列的立体图。如图12所示,在各光路变更部组17a、17b、17c…中,多个光路变更部16以反射面16a相对于光的入射方向的角度彼此不同的方式配置于导光板15的背面15b。由此,各光路变更部组17a、17b、17c…对入射光进行光路变更而从射出面15a向各种方向射出。
接着,一边参照图13一边说明立体图像显示部10B对于立体图像I的成像方法。这里,关于在作为与导光板15的射出面15a垂直的面的立体图像成像面P上,利用由光路变更部16进行了光路变更后的光而成像出作为面图像的立体图像I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13是示出立体图像显示部10B对于立体图像I的成像方法的立体图。另外,这里,关于在立体图像成像面P上作为立体图像I而成像出带斜线的环形标记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立体图像显示部10B中,如图13所示,例如由光路变更部组17a的各光路变更部16进行了光路变更后的光在立体图像成像面P上在线La1和线La2处交叉。由此,使作为立体图像I的一部分的线图像LI成像在立体图像成像面P上。线图像LI是与YZ平面平行的线图像。这样,通过来自属于光路变更部组17a的多个光路变更部16的光而成像出线La1和线La2的线图像LI。另外,成像出线La1和线La2的像的光只要通过光路变更部组17a中的至少2个光路变更部16来提供即可。
同样,通过光路变更部组17b的各光路变更部16进行了光路变更后的光在立体图像成像面P上在线Lb1、线Lb2和线Lb3处交叉。由此,使作为立体图像I的一部分的线图像LI成像在立体图像成像面P上。
并且,由光路变更部组17c的各光路变更部16进行了光路变更后的光在立体图像成像面P上在线Lc1和线Lc2处交叉。由此,使作为立体图像I的一部分的线图像LI成像在立体图像成像面P上。
利用各光路变更部组17a、17b、17c…来成像的线图像LI的X轴方向上的位置彼此不同。在立体图像显示部10B中,通过减小光路变更部组17a、17b、17c…间的距离,能够减小利用各光路变更部组17a、17b、17c…来成像的线图像LI的X轴方向上的距离。其结果为,在立体图像显示部10B中,通过聚集利用由光路变更部组17a、17b、17c…的各光路变更部16进行了光路变更后的光来成像的多个线图像LI,而实质上使作为面图像的立体图像I成像在立体图像成像面P上。
另外,立体图像成像面P可以是与X轴垂直的平面,可以是与Y轴垂直的平面,并且也可以是与Z轴垂直的平面。并且,立体图像成像面P也可以是不与X轴、Y轴或者Z轴垂直的平面。此外,立体图像成像面P也可以不是平面而是曲面。即,立体图像显示部10B能够利用光路变更部16使立体图像I成像在空间上的任意的面(平面和曲面)上。并且,通过组合多个面图像,能够成像出3维的图像。
<变形例3>
一边参照图14一边说明作为实施方式1的输入装置1的又一变形例的输入装置1C。另外,为了方便说明,关于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部件相同的功能的部件,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14是示出本变形例的输入装置1C的结构的立体图。如图14所示,输入装置1C除了实施方式1的输入装置1的结构之外,还具有参照体35(成像平面提示构造)。
参照体35是板状的构造体。参照体35具有作为平面的前表面35a(平面部)。如图14所示,参照体35被载置为前表面35a配置在与立体图像I的前表面AF被成像的平面P同一平面上。换言之,前表面35a在包含立体图像I的前表面AF(成像区域)的平面(成像平面)上配置在与前表面AF不同的位置。
根据上述的结构,用户在视觉识别立体图像I(更详细而言,前表面AF)时,能够一边使焦点对准参照体35的前表面35a一边观察立体图像I。由此,用户容易使焦点对准立体图像I,因此容易使用户感受到立体图像I的立体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参照体35采用板状的结构,但本发明的输入装置不限于此。即,参照体只要具有在包含立体图像I的前表面AF的平面上配置在与前表面AF不同的位置的平面则可以是任意的形状,例如也可以是三角柱形状、梯形形状、长方体形状等。
<变形例4>
一边参照图15一边说明作为实施方式1的输入装置1的又一变形例的输入装置1D。另外,为了方便说明,关于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部件相同的功能的部件,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15对本变形例的输入装置1D所成像的立体图像I进行说明,(a)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立体图像I的图,(b)是示出本变形例的立体图像I的图。
如图15的(b)所示,本变形例的输入装置1D具有立体图像显示部10C来代替实施方式1的立体图像显示部10。
如图15的(a)所示,在实施方式1的立体图像显示部10中,被光路变更部13的两端部进行光路变更且从导光板11射出的光的射出方向和与导光板11的射出面11a垂直的方向所呈的角度(图15的(a)所示的角度θ)较大。因此,对输入装置1进行输入的用户以外的人能够视觉识别立体图像I。因此,在例如将输入装置1用作密码输入装置的情况下,有可能导致用户以外的人获知密码。
与此相对,在本变形例的输入装置1D中,通过缩短图4所示的光路变更部13(例如,光路变更部13a、光路变更部13b和光路变更部13c)的Z轴方向上的长度,而减小角度θ。由此,能够防止对输入装置1D进行输入的用户以外的人视觉识别立体图像I。具体而言,例如,在用户的眼睛与导光板11之间的距离为300mm的状态下用户对输入装置1D进行操作的情况下,优选调节光路变更部13的Z轴方向上的长度以使角度θ成为15°以下。由此,由于对于一般的人来说左眼与右眼的间隔为70mm左右,因此能够仅使用户视觉识别立体图像I。
〔实施方式2〕
若根据图16和图17对本发明的其他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则如下所述。另外,为了方便说明,关于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部件相同的功能的部件,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1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E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框图。图17是输入装置1E的示意图。
如图16和图1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E具有超声波产生装置34(触觉刺激装置)和通知控制部42A来代替实施方式1的声音输出部33和通知控制部42。
超声波产生装置34收到来自通知控制部42A的指示而产生超声波。超声波产生装置34具有使多个超声波振子呈格子状排列的超声波振子阵列(未图示)。超声波产生装置34从上述超声波振子阵列产生超声波,在空中的任意的位置处形成超声波的焦点。在上述超声波的焦点处产生静压(称为声辐射压)。当在上述超声波的焦点位置处存在指示体F时,通过上述静压而对指示体F施加按压力。由此,超声波产生装置34能够远程刺激作为指示体F的用户的手指的触觉。或者,超声波产生装置34在指示体F是例如笔等的情况下,能够经由笔等对用户的手指(手)的触觉带来刺激。能够通过变更上述超声波振子阵列所产生的输出而控制对指示体F(用户的手指)施加的按压力的大小。
本实施方式的通知控制部42A在判定为指示体F到达某个立体图像I的附近空间的情况下,取代实施方式1的声音输出部33的控制,而控制超声波产生装置34。具体而言,通知控制部42A在判定为指示体F到达某个立体图像I的附近空间的情况下,向超声波产生装置34输出指示,以使得按照规定的间隔切换开/闭来产生将指示体F的位置作为焦点的超声波。由此,能够向用户通知输入装置1E识别出用户借助指示体F的输入操作。其结果为,能够使用户识别到输入装置1E识别出用户借助指示体F的输入操作。
并且,通知控制部42A也可以向超声波产生装置34输出指示以使得指示体F与立体图像I的前表面AF之间的距离越小则使上述规定的间隔越短。由此,能够向用户通知指示体F正接近受理空间RD(即,输入装置1正要受理借助指示体F的输入操作)。
并且,通知控制部42A在判定为指示体F到达某个立体图像I的前表面AF的情况下,向超声波产生装置34输出指示以中止超声波的产生。由此,用户能够确认输入装置1E受理了指示体F对于输入装置1E的操作,因此能够消除输入装置1E有可能没有受理操作这样的用户的不安感。
〔实施方式3〕
若根据图18~图23对本发明的其他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则如下所述。另外,为了方便说明,关于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部件相同的功能的部件,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18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F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框图。图19是输入装置1F的俯视图。图20示意性地示出输入装置1F,是沿图19所示的A-A线箭头观察的剖视图。
如图18~图2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F具有发光装置50(光控制装置、第二导光板装置)来代替实施方式1的发光部31和扩散板32。并且,输入装置1F具有通知控制部42B来代替实施方式1的通知控制部42。
如图19和图20所示,发光装置50具有导光板51和12个光源52a~52l。另外,在以后的说明中,在没有分别区别光源52a~52l的情况下,称为光源52。
导光板51呈长方体形状,由具有透明性和比较高的折射率的树脂材料成型。形成导光板51的材料可以是例如聚碳酸酯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玻璃等。导光板51具有:规定的区域发光的发光面51a;与发光面51a相反侧的前表面51b(光射出面);以及作为四周的端面的端面51c、端面51d、端面51e和端面51f。端面11d是与端面11c相反侧的面。端面11e是与端面11f相反侧的面。导光板51被配置为发光面51a与导光板11的射出面11a对置。
图21是形成于发光面51a的光路变更部53的立体图。在发光面51a上形成图21所示的多个光路变更部53。光路变更部53具有对光进行反射的反射面53a。
光源52向导光板51投射光。从光源52投射且入射到导光板51的光被光路变更部53的反射面53a反射而从前表面51b射出。
发光面51a以在对立体图像I1~I12从前侧进行平面观察时与立体图像I1~I12重叠的区域发光的方式在各个区域中形成有多个光路变更部53。光源52a~52l对应于使与立体图像I1~I12重叠的区域发光的多个光路变更部53。例如,光源52a向在对立体图像I1从前侧进行平面观察时使与立体图像I1重叠的区域发光的多个光路变更部53投射光。光源52a~光源52l分别向使与立体图像I1~I12重叠的区域发光的光路变更部53照射光。如图19所示,光源52a、光源52b和光源52f设置于端面51c。光源52g、光源52k和光源52l设置于端面51d。光源52d、光源52h和光源52j设置于端面51e。光源52c、光源52e和光源52i设置于端面51f。另外,为了防止从各光源52投射的光入射到对应的光路变更部53以外的光路变更部53,而优选在各光源52中设置有校准透镜。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通知控制部42B的控制进行说明。这里,作为例子,关于指示体F到达立体图像I1的前表面AF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22是示出指示体F到达立体图像I1的前表面AF的状态的图。图23是图22所示的状态下的输入装置1F的俯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2所示,当指示体F到达立体图像I1的前表面AF时,通知控制部42B向与立体图像I对应的光源52a输出指示以投射光。由此,从光源52a投射的光被光路变更部53反射,而如图22和图23所示,发光面51a中的与立体图像I1重叠的区域发光。由此,用户在发光面51a中的与立体图像I1重叠的区域中视觉识别从立体图像显示部10射出的光和从发光装置50射出的光。其结果为,用户无法识别立体图像I1。因此,用户能够确认输入装置1F受理了指示体F对于输入装置1F的操作。其结果为,能够消除输入装置1F有可能没有受理输入这样的用户的不安感,并且,能够给用户带来对于输入装置1F的操作感。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使立体图像显示部10的光源12所投射的光的颜色与发光装置50的光源52所投射的光的颜色为相同的颜色。由此,能够使用户不容易视觉识别指示体F到达前表面AF的立体图像I。并且,也可以构成为使立体图像显示部10的光源12所投射的光的颜色与发光装置50的光源52所投射的光的颜色为不同的颜色。在该情况下,用户都能够视觉识别立体图像I和发光装置50的发光,并且用户能够确认输入装置1F受理了指示体F对于输入装置1F的操作。
并且,为了使用户不容易视觉识别指示体F到达前表面AF的立体图像I,优选使发光装置50的光源52所投射的光的亮度较高。但是,在发光装置50的光源52所投射的光的亮度较低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用户不容易视觉识别指示体F到达前表面AF的立体图像I。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F的发光装置50中,采用通过1张导光板51而使与立体图像I1~I12对应的12个区域发光的结构,但本发明的输入装置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输入装置中,例如也可以是如下的结构:发光装置具备分别具有3个光源52的4张导光板,各导光板使3个上述区域发光。由此,能够抑制从各光源52投射的光入射到不期望的光路变更部53。由此,能够抑制指示体F到达附近区域的立体图像I以外的立体图像I的显示变得不清晰。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F中,也可以采用发光装置50配置于立体图像显示部10的射出面11a侧(前侧、+X方向侧)的结构,但本发明的输入装置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输入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发光装置50配置于立体图像显示部10的背面11b侧(后侧、-X方向侧)的结构。在该结构中,用户视觉识别从立体图像显示部10射出的光和从发光装置50射出的光。其结果为,用户无法识别立体图像I。
〔实施方式4〕
若根据图24~图28对本发明的其他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则如下所述。另外,为了方便说明,关于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部件相同的功能的部件,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2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G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框图。图25是输入装置1G的俯视图。图26示意性地示出输入装置1G,是沿图25所示的A-A线箭头观察的剖视图。
如图24~图2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G具有液晶显示装置60(光控制装置、液晶显示装置)来代替实施方式1的发光部31和扩散板32。并且,输入装置1G具有通知控制部42C来代替实施方式1的通知控制部42。
液晶显示装置60配置在立体图像显示部10的射出面11a侧,控制从立体图像显示部10射出的光的射出或者透过。液晶显示装置60是所谓的液晶快门(Liquid crystalshutter)。由于液晶显示装置60的结构与以往的液晶快门的结构大致相同,因此仅说明与以往的液晶快门不同的结构。液晶显示装置60作为变更从立体图像显示部10射出的光的射出状态或者透过状态的光控制装置发挥功能。
液晶显示装置60通过根据从外部施加的电压来控制液晶的分子排列·取向,从而能够控制在对立体图像I1~I12从前侧进行平面观察时与立体图像I1~I12重叠的各个区域中的光的透过率。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通知控制部42C的控制进行说明。这里,作为例子,关于指示体F到达立体图像I1的前表面AF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27是示出指示体F到达立体图像I1的前表面AF的状态的图。图28是图27所示的状态下的输入装置1G的俯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7所示,当指示体F到达立体图像I1的前表面AF时,通知控制部42C向液晶显示装置60输出指示,以使得在对立体图像I1从前侧进行平面观察时在与立体图像I1重叠的区域(图28所示的区域B)中光不会透过(即,透过率为0%)。由此,为了从立体图像显示部10成像出立体图像I1而射出的光无法透过区域B,因此像图27所示那样不会成像出立体图像I1,区域B变黑。因此,用户能够确认输入装置1G受理了指示体F对于输入装置1G的操作。其结果为,能够消除输入装置1G有可能没有受理输入这样的用户的不安感,并且,能够给用户带来对于输入装置1G的操作感。
另外,当在区域B中使光不透过的情况下,通知控制部42C向液晶显示装置60输出指示以使得按照例如占空比1/10使光透过(例如,重复进行在0.9秒内使光不透过,在0.1秒内使光透过)。由此,能够维持位置检测传感器20对于指示体F的位置检测。
〔实施方式5〕
若根据图29~图33对本发明的其他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则如下所述。另外,为了方便说明,关于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部件相同的功能的部件,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29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H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框图。图30是输入装置1H的俯视图。图31示意性地示出输入装置1H,是沿图30所示的A-A线箭头观察的剖视图。
如图29~图3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H具有液晶面板70(光控制装置、液晶显示装置)来代替实施方式1的发光部31和扩散板32。并且,输入装置1H具有位置检测传感器20A(传感器)和通知控制部42D来代替实施方式1的位置检测传感器20和通知控制部42。
液晶面板70配置在立体图像显示部10的背面11b侧,显示基于液晶的图像。液晶面板70能够使用以往的液晶面板。
位置检测传感器20A是用于检测指示体F的位置的传感器。如图30所示,位置检测传感器20A具有7个照射部25以及与各照射部25分别对应的7个受光部26。如图31所示,照射部25和受光部26配置在比立体图像显示部10靠前侧的位置(更详细而言为在前后方向(X轴方向)上包含立体图像I的前表面AF的位置)。7个照射部25中的3个照射部25沿着Z轴方向排列配置,与该3个照射部25对应的3个受光部26隔着立体图像显示部10沿Z轴方向排列配置。7个照射部25中的余下的4个照射部25沿着Y轴方向排列配置,与该4个照射部25对应的4个受光部26隔着立体图像显示部10沿Y轴方向排列配置。在位置检测传感器20A中,从照射部25照射的光由对置的受光部26接收。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指示体F的位置的检测方法进行说明。这里,关于指示体F到达立体图像I1的前表面AF的情况进行说明。在该情况下,从照射部25中的在从图30所示的立体图像I1进行观察时位于+Y轴方向的照射部25射出的光没有由对应的受光部26接收。由此,位置检测传感器20A能够检测出指示体F存在于立体图像I1、立体图像I4、立体图像I7和立体图像I10中的某个前表面AF。此外,从照射部25中的在从图30所示的立体图像I1观察时位于-Z轴方向的照射部25射出的光没有由对应的受光部26接收。由此,位置检测传感器20A能够检测出指示体F存在于立体图像I1、立体图像I2和立体图像I3中的某个前表面AF。根据以上的2个条件,位置检测传感器20A能够检测出指示体F存在于立体图像I1的前表面AF。
接着,关于本实施方式的通知控制部42D的控制进行说明。这里,作为例子,关于指示体F到达立体图像I1的前表面AF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32是示出指示体F到达立体图像I1的前表面AF的状态的图。图33是图32所示的状态下的输入装置1H的俯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2所示,当指示体F到达立体图像I1的前表面AF时,通知控制部42D向液晶面板70输出指示,以使得在对立体图像I1从前侧进行平面观察时在与立体图像I1重叠的区域(图33所示的区域H)中显示图像(例如,黑色的矩形状的图像)。由此,立体图像I1的背景变黑,因此用户能够确认输入装置1H受理了指示体F对于输入装置1H的操作。其结果为,能够消除输入装置1H有可能没有受理输入这样的用户的不安感,并且能够给用户带来对于输入装置1H的操作感。
〔实施方式6〕
若根据图34和图35对本发明的其他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则如下所述。另外,为了方便说明,关于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部件相同的功能的部件,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3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I显示图像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5是示出输入装置1I显示图像的状态的剖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I的结构与实施方式5的输入装置1H的结构相同。
在输入装置1I中,如图34和图35所示,利用立体图像显示部10来显示面图像的立体图像I。立体图像I被成像为与导光板11的射出面11a平行。并且,在输入装置1I中,利用液晶面板70来显示将立体图像I投影而得到的投影图像IP。更详细而言,液晶面板70在对立体图像I从前侧进行平面观察时在与立体图像I重叠的区域中显示投影图像IP。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I中,显示立体图像I并且显示由立体图像I的投影形状构成的投影图像IP。由此,用户将投影图像IP识别为立体图像I的影子。其结果为,用户容易掌握立体图像I与导光板11之间的距离感,因此能够进一步给用户带来立体图像I的立体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由液晶面板70来显示投影图像IP的结构,但本发明的输入装置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使用实施方式3和4中说明的发光装置50来显示投影图像IP。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显示由立体图像I的投影形状构成的投影图像IP的结构,但本发明的输入装置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输入装置中,可以仅将立体图像I的轮廓显示为投影图像IP,也可以将用例如黑色来填充上述轮廓的内部得到的图像显示为投影图像IP。
〔实施方式7〕
若根据图36~图39对本发明的其他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则如下所述。另外,为了方便说明,关于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部件相同的功能的部件,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36是示出输入装置1J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框图。如图36所示,输入装置1J具有运动传感器27(传感器)、立体图像显示部10D和控制部40A来代替实施方式1的立体图像显示部10、位置检测传感器20和控制部40。
运动传感器27是用于检测指示体F的位置并且检测指示体F的运动(motion,移动)的传感器。运动传感器27能够使用公知的运动传感器,因此这里省略说明。运动传感器27向后述的输入判定部43(输入检测部)输出所检测出的指示体F的运动。
图37是示出立体图像显示部10D的结构的图。图38是沿图37的A-A线箭头观察的剖视图。如图37和图38所示,立体图像显示部10D具有导光板11和3个光源12a~12c。在立体图像显示部10D中,当光源12a发光时显示立体图像I1,当光源12b发光时显示立体图像I2,当光源12c发光时显示立体图像I3。立体图像I1~I3是条状(棒状)的立体图像。
控制部40A具有输入判定部43和通知控制部42E(成像控制部)。
输入判定部43根据从运动传感器27输出的指示体F的运动来判定用户是否对输入装置1J进行了输入。关于具体的判定方法进行后述说明。
接着,一边参照图39一边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J的动作。在输入装置1J中,受理用户的滑动操作。
图39用于说明输入装置1J的动作,(a)是示出受理来自用户的输入前的输入装置1J的状态的图,(b)是示出受理来自用户的输入的状态下的输入装置1J的图,(c)是示出受理来自用户的输入后的输入装置1J的状态的图。
在输入装置1J中,在受理来自用户的输入前的状态下,在光源12a~光源12c中只有光源12b发光,如图39的(a)所示,成为仅成像出立体图像I2的状态。
接着,输入判定部43判定用户是否对输入装置1J进行了滑动操作。具体而言,输入判定部43根据从运动传感器27输出的指示体F的运动而判定指示体F是否到达立体图像I2的前表面AF,然后判定指示体F是否左右方向(Z轴方向)移动。这里作为例子,如图39的(b)所示,关于指示体F到达立体图像I2的前表面AF,然后指示体F向左方向(-Z方向)移动的情况进行说明。在指示体F进行了上述运动的情况下,输入判定部43判定为进行了用户对于输入装置1J的输入,将判定出的结果输出给通知控制部42E。
通知控制部42E在从输入判定部43获取了表示进行了用户对于输入装置1J的输入的信息的情况下,向立体图像显示部10D输出指示,以使光源12a发光并且使光源12b不发光。由此,如图39的(c)所示,仅成像出立体图像I1。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J中,在输入判定部43检测出通过在立体图像I的前表面AF上使指示体F移动而进行的用户的输入的情况下,通知控制部42E使立体图像显示部10D(更详细而言,导光板11)对于立体图像I的成像位置发生变化。
根据上述的结构,输入装置1J与指示体F的移动(运动)匹配地使立体图像I的成像状态发生变化。即,输入装置1J能够受理来自用户的更多种的输入指示,根据该输入指示而使立体图像I的成像状态发生变化。由此,能够由用户确认输入装置1J受理了指示体F对于输入装置1J的操作。其结果为,能够消除输入装置1J有可能没有受理输入这样的用户的不安感,并且能够给用户带来对于输入装置1J的操作感。
<变形例5>
接着,一边参照图40和图41一边说明作为实施方式7的输入装置1J的变形例的输入装置1K。另外,为了方便说明,关于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部件相同的功能的部件,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40是输入装置1K的立体图。图41是示出输入装置1K所具有的立体图像显示部10E的结构的剖视图。
如图40所示,输入装置1K具有立体图像显示部10E来代替实施方式7的立体图像显示部10D。另外,关于除了由立体图像显示部10E成像出立体图像I以外的点,实施方式7的输入装置1J与本变形例的输入装置1K为相同的结构,因此这里仅说明立体图像显示部10E对于立体图像I的成像方法。在图40和图41中,关于立体图像显示部10E以外的结构也省略图示。
如图40和图41所示,立体图像显示部10E具有图像显示装置81、成像透镜82、校准透镜83、导光板84(第一导光板)以及掩模85。另外,沿着Y轴方向依次配置有图像显示装置81、成像透镜82、校准透镜83和导光板84。并且,沿着X轴方向依次配置有导光板84和掩模85。
图像显示装置81根据从控制装置(未图示)接收到的影像信号而在显示区域中显示出被立体图像显示部10E投影到空中的2维图像。图像显示装置81是能够通过在显示区域中显示图像而输出图像光的例如普通的液晶显示器。另外,在图示的例子中,图像显示装置81的显示区域、以及与该显示区域对置的导光板84的入射面84a被配置为都与XZ平面平行。并且,导光板84的配置有后述的棱镜141的背面84b、以及与该背面84b对置的向掩模85射出光的射出面84c(光射出面)被配置为都与YZ平面平行。此外,掩模85的设置有后述的缝隙151的面也被配置为与YZ平面平行。另外,图像显示装置81的显示区域与导光板84的入射面84a可以对置地配置,图像显示装置81的显示区域也可以相对于入射面84a倾斜地配置。
成像透镜82配置在图像显示装置81与入射面84a之间。成像透镜82使从图像显示装置81的显示区域输出的图像光在与入射面84a的长度方向平行的YZ平面上成为会聚光,然后向校准透镜83射出。成像透镜82只要能够使图像光成为会聚光,则也可以是任意的结构。例如,成像透镜82也可以是块体透镜(Bulk lens)、菲涅尔透镜、或者衍射透镜等。并且,成像透镜82也可以是沿着Z轴方向配置的多个透镜的组合。
校准透镜83配置在图像显示装置81与入射面84a之间。校准透镜83使通过成像透镜82成为会聚光的图像光在与入射面84a的长度方向垂直的XY平面中成为平行光。校准透镜83向导光板84的入射面84a射出成为平行光的图像光。校准透镜83也可以与成像透镜82同样是块体透镜和菲涅尔透镜。另外,成像透镜82与校准透镜83的配置顺序也可以相反。并且,成像透镜82和校准透镜83的功能可以由1个透镜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多个透镜的组合来实现。即,只要能够由图像显示装置81使从显示区域输出的图像光在YZ平面上成为会聚光,在XY平面上成为平行光,则成像透镜82和校准透镜83的组合也可以是任意的。
导光板84由透明的部件构成,由入射面84a接收通过校准透镜83成为平行光的图像光,并从射出面84c射出。在图示的例子中,导光板84具有形成为平板状的长方体的外形,将与校准透镜83对置的、与XZ平面平行的面设为入射面84a。并且,将与YZ平面平行且存在于X轴的负方向侧的面设为背面84b,将与YZ平面平行且与背面84b对置的面设为射出面84c。导光板84具有多个棱镜(射出构造部、光路变更部)141。
多个棱镜141对从导光板84的入射面84a入射的图像光进行反射。棱镜141在导光板84的背面84b上从背面84b朝向射出面84c突出地设置。多个棱镜141例如是在图像光的传播方向是Y轴方向时在该Y轴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例如,1mm)配置的、在Y轴方向上具有规定的宽度(例如,10μm)的大致三角形状的槽。棱镜141具有棱镜141所具有的光学面中的反射面141a,该反射面141a是相对于图像光的导光方向(+Y轴方向)接近入射面84a的一侧的面。在图示的例子中,多个棱镜141在背面84b上与Z轴平行地设置。由此,在Y轴方向上传播的从入射面84a入射的图像光被多个棱镜141的反射面141a反射,该多个棱镜141与垂直于Y轴的Z轴平行地设置。多个棱镜141分别使从图像显示装置81的显示区域中沿与入射面84a的长度方向垂直的X轴方向彼此不同的位置发出的图像光朝向规定的视点100而从作为导光板84的一个面的射出面84c射出。关于反射面141a的详细情况后面说明。
掩模85由相对于可见光为不透明的材料构成,具有多个缝隙151。掩模85能够使用多个缝隙151而仅使从导光板84的射出面84c射出的光中的朝向平面102上的成像点101的光透过。
多个缝隙151仅使从导光板84的射出面84c射出的光中的、朝向平面102上的成像点101的光透过。在图示的例子中,多个缝隙151被设置为与Z轴平行。并且,各个缝隙151与多个棱镜141中的任意的棱镜141对应。
通过具有以上的结构,立体图像显示部10D使图像显示装置81所显示的图像成像并投影在该立体图像显示部10D的外部的虚拟的平面102上。具体而言,首先,从图像显示装置81的显示区域射出的图像光在经过了成像透镜82和校准透镜83之后,向作为导光板84的端面的入射面84a入射。接着,入射到导光板84的图像光在该导光板84的内部传播,到达设置于导光板84的背面84b上的棱镜141。到达棱镜141的图像光被该棱镜141的反射面141a向X轴的正方向反射,从配置为与YZ平面平行的、导光板84的射出面84c射出。并且,从射出面84c射出的图像光中的经过了掩模85的缝隙151的图像光成像在平面102上的成像点101上。即,关于从图像显示装置81的显示区域的各个点发出的图像光,能够在YZ平面上成为会聚光,在XY平面上成为平行光,然后投影到平面102上的成像点101。通过对显示区域的所有的点进行上述的处理,立体图像显示部10D能够将输出到图像显示装置81的显示区域的图像投影在平面102上。由此,用户能够在从视点100观察虚拟的平面102时,视觉识别投影到空中的图像。另外,平面102是所投影的图像被成像的虚拟的平面,但也可以为了提高视觉识别性而配置屏幕等。
这样,在立体图像显示部10E中,能够将显示在图像显示装置81上的图像成像为立体图像I。由此,在输入判定部43检测出通过在立体图像I的前表面AF上使指示体F移动而进行的用户的输入的情况下,通知控制部42E能够使基于立体图像显示部10E(更详细而言,导光板84)的立体图像I的成像状态(例如,位置、大小、光量、输入颜色等)发生变化。由此,用户能够确认输入装置1K受理了指示体F对于输入装置1K的操作。其结果为,能够消除输入装置1K有可能没有受理输入这样的用户的不安感,并且能给用户带来对于输入装置1K的操作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像显示部10E中采用如下的结构:利用从射出面84c射出的图像光中的、透过了掩模85所具有的缝隙151的图像光而成像出图像。然而,只要能够使图像光成像于虚拟的平面102上的成像点101,也可以是不具有掩模85和缝隙151的结构。
例如,各棱镜141的反射面与背面84b所呈的角度被设定为越远离入射面84a则越大,由此能够使图像光成像于虚拟的平面102上的成像点101。另外,上述角度优选设定为即使是最远离入射面84a的棱镜141也能够对来自图像显示装置81的光进行全反射的角度。
在像上述那样设定了上述角度的情况下,图像显示装置81的显示区域上的X轴方向的位置越是从作为更靠近背面84b侧(-X轴方向侧)的点发出而朝向规定的视点的光,越是被远离入射面84a的棱镜141反射。但是,不限于此,只要图像显示装置81的显示区域上的X轴方向的位置与棱镜141为一一对应即可。并且,越是被远离入射面84a的棱镜141反射的光则越朝向入射面84a侧,另一方面,越是被接近入射面84a的棱镜141反射的光,则越朝向远离入射面84a的方向。因此,即使省略掩模85,也能够使来自图像显示装置81的光朝向特定的视点射出。并且,从导光板84射出的光关于Z轴方向成像在投射图像的面上,随着远离该面而扩散。因此,由于能够关于Z轴方向带来视差,因此观察者通过使双眼沿着Z轴方向对齐,而能够立体地观察所投影的图像。
并且,根据上述的结构,由于被各棱镜141反射且朝向该视点的光没有被遮挡,因此即使观察者沿着Y轴方向使视点移动,也能够观察显示在图像显示装置81上且投影到空中的像。但是,由于从各棱镜141朝向视点的光线与各棱镜141的反射面所呈的角度按照Y轴方向上的视点的位置而变化,因此与此相伴,与该光线对应的图像显示装置81上的点的位置也变化。并且,在该例子中,来自图像显示装置81上的各点的光被各棱镜141而关于Y轴方向也以某种程度来成像。因此,观察者即使使双眼沿着Y轴方向对齐,也能够观察立体的像。
此外,根据上述的结构,由于没有使用掩模85,因此损耗的光量较少,所以立体图像显示部能够将更明亮的像投影到空中。并且,由于不使用掩模,因此立体图像显示部能够使观察者视觉识别位于导光板84的背后的物体(未图示)和所投影的图像双方。
接着,一边参照图42一边说明实施方式7的输入装置1J或者变形例5的输入装置1K的使用例。图42的(a)~(h)是示出输入装置1J或者输入装置1K的使用例的图。
如图42的(a)所示,输入装置1J或者输入装置1K也可以成像出环状的立体图像I。并且,通知控制部42E在从输入判定部43获取了表示指示体F沿着立体图像I的环移动的信息的情况下,使立体图像I的成像状态发生变化。例如,可以使环的颜色发生变化,也可以使环的大小发生变化。
如图42的(b)所示,输入装置1J或者输入装置1K也可以显示在3维上配置的多个点。并且,通知控制部42E与运动传感器27所检测出的指示体F的移动匹配地显示立体图像I以显示指示体F移动的轨迹。图42的(b)所示的例子能够应用于空间图案锁定。另外,也可以如图42的(c)所示,在同一平面上显示多个点。
如图42的(d)~(g)所示,输入装置1J或者输入装置1K也可以作为开关来使用。图42的(d)示出将排列配置了多个开关的DIP开关作为立体图像I进行显示的状态,图42的(e)示出将拨动开关(toggle switch)作为立体图像I进行显示的状态,图42的(f)示出将旋转开关作为立体图像I进行显示的状态,图42的(g)示出将摇臂开关(Rocker switch)作为立体图像I进行显示的状态。在运动传感器27检测出指示体F对于作为这些开关的立体图像I的输入的情况下,输入装置1J或者输入装置1K也可以根据该操作而使立体图像I的成像状态发生变化,并且向外部设备输出与该操作对应的输出。
如图42的(h)所示,输入装置1J或者输入装置1K也可以在受理了指示体F对于立体图像I的输入的情况下,以示出受理了该输入的位置的方式成像出立体图像I。
<应用例>
接着,一边参照图43~图44一边说明在上述各实施方式和各变形例中说明的输入装置的应用例。
图43的(a)~(c)是示出将本发明的输入装置应用于电梯的输入部的情形的图。如图43的(a)所示,本发明的输入装置能够应用于例如电梯的输入部200。具体而言,输入部200显示立体图像I1~I12。立体图像I1~I12是成像出对指定电梯的目标层(层数)的用户的输入进行受理的显示(立体图像I1~I10)、或者对电梯门的开闭的指示进行受理的显示(立体图像I11·I12)的立体图像。输入部200在受理了用户对某个立体图像I的输入的情况下,使该立体图像I的成像状态发生变化(例如,使立体图像I的颜色发生变化等),并且向电梯的控制部输出与该输入对应的指示。也可以仅在人接近输入部200时进行输入部200对于立体图像I的显示。并且,输入部200也可以配置在电梯壁的内部。
在电梯的输入部200中,例如当电梯内有多人的情况下,用户身体的一部分会位于立体图像I的成像位置,输入部200有可能受理并不是用户期望的输入。因此,例如也可以如图43的(b)所示,输入部200仅在通过运动传感器27对于立体图像I受理了旋转操作的情况下受理用户的输入。旋转操作是在用户不打算进行的情况下通常不进行的操作,因此能够防止输入部200对用户不期望的输入进行受理。并且,也可以如图43的(c)所示那样采用如下的结构:在设置于电梯的内壁的凹部显示立体图像I。由此,由于仅在将指示体F插入上述凹部中时进行对立体图像I的输入,因此能够防止输入部200对用户不期望的输入进行受理。
图44是示出将本发明的输入装置应用于温水坐便器清洗机的输入部的情况的图。如图44所示,本发明的输入装置能够应用于例如温水坐便器清洗机的输入部300(操作面板部)。具体而言,输入部300显示立体图像I1~I4。立体图像I1~I4是成像出对温水坐便器清洗机的清洗机能的驱动·停止的指示进行受理的显示的立体图像。输入部300在受理了用户对某个立体图像I的输入的情况下,使该立体图像I的成像状态发生变化(例如,使立体图像I的颜色发生变化等),并且向温水坐便器清洗机的控制部输出与该输入对应的指示。从卫生方面出发,不喜欢直接接触温水坐便器清洗机的操作面板的用户较多。与此相对,在输入部300中,用户能够不与输入部300直接接触(物理接触)而进行操作。因此,用户能够不用考虑卫生方面而进行操作。另外,本发明的输入装置也能够应用于在卫生方面上不喜欢直接触的其他的装置。例如,本发明的输入装置优选应用于设置于医院的整理编号出票机、或供不特定的人接触的移动门的操作部等。并且,在设置于医院的整理编号出票机中具有外科或内科等多个选择项的情况下,由于能够显示与各个选择项对应的立体图像I,因此是优选的。并且,本发明的输入装置优选应用于设置于饮食店的收银机或者食券售货机。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输入装置中,作为立体图像显示部也可以使用如下的立体图像显示部:使用从透明的导光板射出的光,根据基于视差的融像而显示立体图像I。并且,在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输入装置中,作为立体图像显示部也可以使用如下的立体图像显示部:使用彼此垂直的镜面要素在光学耦合元件面内配置多个的2面反射器阵列构造。此外,在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输入装置中,作为立体图像显示部也可以使用利用了半反射镜的被称为所谓的佩珀尔幻象(Pepper's ghost)的立体图像显示部。
〔软件的实现例〕
输入装置1、1A~1K的控制块(特别是控制部40和控制部40A)可以由形成于集成电路(IC芯片)等的逻辑电路(硬件)实现,也可以使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而由软件实现。
在后者的情况下,输入装置1、1A~1K具有:执行实现各功能的作为软件的程序的命令的CPU、以能够由计算机(或者CPU)读取的方式记录了上述程序和各种数据的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或者存储装置(将它们称为“记录介质”)、以及将上述程序展开的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等。并且,计算机(或者CPU)从上述记录介质读取并执行上述程序,从而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作为上述记录介质,“不是临时的有形介质”,例如能够使用带、盘、卡、半导体存储器、可编程的逻辑电路等。并且,上述程序也可以经由能够传送该程序的任意的传送介质(通信网络或广播波等)而向上述计算机供给。另外,本发明的一方式还可以通过将上述程序以电子式传送所体现的、被嵌入于载波中的数据信号的形态而得以实现。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能够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关于使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分别公开的技术手段适当组合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中。

Claims (16)

1.一种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输入装置具有:
第一导光板,其对从光源入射的光进行引导而从光射出面射出,使图像成像在空间中;
传感器,其对包含成像位置的空间中的物体进行检测,所述图像成像在所述成像位置处;
输入检测部,其根据所述传感器对所述物体的检测而检测用户的输入;以及
通知控制部,其根据所述传感器所检测出的、所述成像位置与所述物体之间的距离,进行使针对用户的通知方法发生变化的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知控制部在所述物体存在于附近空间的情况下与所述物体存在于所述成像位置的情况下,使所述通知方法不同,其中,所述附近空间处于与所述成像位置相距规定的距离的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成像在多个位置处,并且按照所述图像的各个成像位置来设定所述附近空间,
在所述附近空间检测出所述物体的情况下,所述通知控制部控制为进行如下的通知,该通知是确定在与该附近空间对应的位置处成像的所述图像的通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知控制部进行通过使所述图像的显示状态发生变化而使所述通知方法发生变化的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输入装置还具有光控制装置,所述光控制装置在所述第一导光板的所述光射出面侧或者所述光射出面的相反侧,根据场所来变更光的射出状态或者透过状态,
所述图像成像在多个位置处,
并且,所述通知控制部根据所述图像的各个成像位置而变更所述光控制装置中的光的射出状态或者透过状态,由此使所述通知方法发生变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控制装置是发光装置、第二导光板装置以及液晶显示装置中的任一个,其中,
所述发光装置对配置在多个场所的发光部件的发光进行控制,
所述第二导光板装置对从光源入射的光进行引导而从光射出面射出,并且控制从该光射出面射出光的位置,
所述液晶显示装置根据位置来控制光的射出或者透过。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输入装置还具有输出声音的声音输出装置,
所述通知控制部进行通过使所述声音输出装置的输出发生变化而使所述通知方法发生变化的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输入装置还具有触觉刺激装置,该触觉刺激装置远程刺激位于包含所述成像位置的空间内的人体的触觉,
所述通知控制部进行通过使所述触觉刺激装置的输出发生变化而使所述通知方法发生变化的控制。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光板由多个局部导光板构成,
并且,在各个所述局部导光板中,在来自所述光源的光入射的入射面与在所述光射出面上射出光的区域之间设置有导光区域,
在至少1个所述局部导光板的光射出面侧,以与所述导光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方式配置有其他的所述局部导光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成像在多个位置处,并且至少一部分的所述图像分别与数字或者文字对应,
根据所述输入检测部的检测结果而输出所输入的文字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光板具有多个光路变更部,所述多个光路变更部使在该第一导光板内被引导的光进行光路变更而从所述光射出面射出,
由多个所述光路变更部进行了光路变更且从所述光射出面射出的光在空间的规定的位置处会聚,由此进行图像的成像。
12.一种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输入装置具有:
第一导光板,其对从光源入射的光进行引导而从光射出面射出,使图像成像在无屏幕的空间中;
传感器,其对包含成像位置的空间中的物体进行检测,所述图像成像在所述成像位置处;
输入检测部,其根据所述传感器对所述物体的检测而检测用户的输入;
光控制装置,其在所述第一导光板的所述光射出面侧或者所述光射出面的相反侧,根据场所而变更光的射出状态或者透过状态;以及
通知控制部,其根据所述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而进行所述光控制装置的控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控制装置是发光装置、第二导光板装置以及液晶显示装置中的任一个,其中,
所述发光装置对配置在多个场所的发光部件的发光进行控制,
所述第二导光板装置对从光源入射的光进行引导而从光射出面射出,并且控制从该光射出面射出光的位置,
所述液晶显示装置根据位置来控制光的射出或者透过。
14.一种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输入装置具有:
第一导光板,其对从光源入射的光进行引导而从光射出面射出,使图像成像在空间中;
传感器,其对包含成像位置的空间中的物体进行检测,所述图像成像在所述成像位置处;
输入检测部,其根据所述传感器对所述物体的检测而检测用户的输入;以及
成像控制部,其在所述输入检测部检测出通过使所述物体在由所述图像的所述成像位置构成的成像区域内移动而进行的用户的输入的情况下,使基于所述第一导光板的所述图像的成像状态发生变化。
15.一种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输入装置具有:
第一导光板,其对从光源入射的光进行引导而从光射出面射出,使图像成像在空间中;
传感器,其对包含成像位置的空间中的物体进行检测,所述图像成像在所述成像位置处;
输入检测部,其根据所述传感器对所述物体的检测而检测用户的输入;以及
成像平面提示构造,其在包含由所述图像的所述成像位置构成的成像区域的成像平面上,在与所述成像区域不同的位置处具有平面部。
16.一种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输入装置具有:
第一导光板,其对从光源入射的光进行引导而从光射出面射出,使图像成像在空间中;
传感器,其对包含成像位置的空间中的物体进行检测,所述图像成像在所述成像位置处;
输入检测部,其根据所述传感器对所述物体的检测而检测用户的输入;以及
光控制装置,其在所述第一导光板的所述光射出面侧或者所述光射出面的相反侧,根据场所来变更光的射出状态或者透过状态,由此显示由利用所述第一导光板来成像的所述图像的投影形状构成的投影图像。
CN201810430883.8A 2017-06-06 2018-05-08 输入装置 Pending CN10900223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11970A JP2018206149A (ja) 2017-06-06 2017-06-06 入力装置
JP2017-111970 2017-06-0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02231A true CN109002231A (zh) 2018-12-14

Family

ID=642794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30883.8A Pending CN109002231A (zh) 2017-06-06 2018-05-08 输入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348960A1 (zh)
JP (1) JP2018206149A (zh)
CN (1) CN109002231A (zh)
DE (1) DE102018207630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76489A (zh) * 2019-03-08 2020-04-28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的抽屉的前面板组件、抽屉及冰箱
CN114200589A (zh) * 2020-09-18 2022-03-18 欧姆龙株式会社 非接触开关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91368B2 (ja) * 2018-10-31 2022-12-19 株式会社サンセイアールアンドディ 遊技機
JP2022521974A (ja) * 2019-02-28 2022-04-13 マジック リープ,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光エミッタアレイによって形成される複数の瞳孔内視差ビューを使用して可変遠近調節キューを提供するためのディスプレイ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JP7377615B2 (ja) * 2019-03-27 2023-11-10 株式会社Subaru 車両の非接触操作装置、および車両
JP2024004508A (ja) * 2020-11-30 2024-01-17 株式会社村上開明堂 空中操作装置
JP2022128932A (ja) * 2021-02-24 2022-09-05 有限会社 アドリブ 入力支援機構、入力システム
WO2023145607A1 (ja) * 2022-01-27 2023-08-03 株式会社村上開明堂 空中表示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41152A (zh) * 2005-04-01 2006-10-04 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多个相邻交叠的光导板的发光装置
CN101473167A (zh) * 2006-06-16 2009-07-0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导光板、导光板组装体、利用它们的面状照明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2128388A (zh) * 2010-01-12 2011-07-20 欧姆龙株式会社 面光源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2141877A (zh) * 2010-01-29 2011-08-03 株式会社泛泰 使用全息图的用户界面和用于该用户界面的方法
CN102541442A (zh) * 2010-12-31 2012-07-04 Lg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及其全息图控制方法
US20130181896A1 (en) * 2009-01-23 2013-07-18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Integrated light emitting and light detecting device
US20160005219A1 (en) * 2014-07-01 2016-01-07 Microsoft Corporation Auto-aligned illumination for interactive sensing in retro-reflective imaging applicatio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61797A (ja) 1981-10-09 1983-04-12 株式会社東芝 乾燥機
JP2009217465A (ja) 2008-03-10 2009-09-24 Sharp Corp 入力装置、入力操作受付方法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JP2012173872A (ja) 2011-02-18 2012-09-10 Sharp Corp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P2012209076A (ja) 2011-03-29 2012-10-25 Lixil Corp 操作入力装置
JP2014067071A (ja) 2012-09-10 2014-04-17 Askanet:Kk 空中タッチパネル
JP6558166B2 (ja) 2015-01-13 2019-08-14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光デバイス及び操作入力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41152A (zh) * 2005-04-01 2006-10-04 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多个相邻交叠的光导板的发光装置
CN101473167A (zh) * 2006-06-16 2009-07-0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导光板、导光板组装体、利用它们的面状照明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
US20130181896A1 (en) * 2009-01-23 2013-07-18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Integrated light emitting and light detecting device
CN102128388A (zh) * 2010-01-12 2011-07-20 欧姆龙株式会社 面光源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2141877A (zh) * 2010-01-29 2011-08-03 株式会社泛泰 使用全息图的用户界面和用于该用户界面的方法
CN102541442A (zh) * 2010-12-31 2012-07-04 Lg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及其全息图控制方法
US20160005219A1 (en) * 2014-07-01 2016-01-07 Microsoft Corporation Auto-aligned illumination for interactive sensing in retro-reflective imaging applications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76489A (zh) * 2019-03-08 2020-04-28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的抽屉的前面板组件、抽屉及冰箱
US11280544B2 (en) 2019-03-08 2022-03-22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Front panel assembly of drawer of refrigerator, drawer of refrigerator, and refrigerator
CN114200589A (zh) * 2020-09-18 2022-03-18 欧姆龙株式会社 非接触开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348960A1 (en) 2018-12-06
DE102018207630A1 (de) 2018-12-06
JP2018206149A (ja) 2018-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02231A (zh) 输入装置
JP5060622B2 (ja) 画面と指示体との間でインタラクションを行うためのインタラクション装置
JP4677053B2 (ja) 平面放射線ガイドを用いる対話型ディスプレイ
CN109496313A (zh)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268418A (zh) 指纹检测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KR20160005762A (ko) 홍채 영상 장치의 차선으로 최적화된 배향을 보상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1460972A (zh) 引导装置及方法
CN109804299A (zh) 显示装置
CN109508606A (zh) 光学指纹识别组件及电子装置
CN109804298A (zh) 显示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9116976A (zh) 手势输入装置
CN110214328A (zh) 指纹识别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JP2019132916A (ja) サイネージ装置
WO2020012690A1 (ja) 入力装置
JP2020064632A (ja) 入力装置
CN102203824B (zh) 生物信息获取装置,生物认证装置,导光体,和图像获取装置
JPH10162177A (ja) 通信装置および該装置を備えた自動改札装置
US20200302147A1 (en) Biometric input device
JP7172207B2 (ja) 入力装置
CN109636405A (zh) 基于人脸识别功能的扫码支付方法和装置
CN109614964A (zh) 适用于屏下的指纹识别方法和装置
CN209543394U (zh) 图像采集的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09167793U (zh) 一种光学投影模组
CN209327233U (zh) 一种感测装置及设备
CN109903403A (zh) 基于lbs的高速公路收费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