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88593A - 电机绕组生产方法和绕组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电机绕组生产方法和绕组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88593A
CN108988593A CN201810901570.6A CN201810901570A CN108988593A CN 108988593 A CN108988593 A CN 108988593A CN 201810901570 A CN201810901570 A CN 201810901570A CN 108988593 A CN108988593 A CN 1089885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aight
wire
sections
straight wire
weld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0157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988593B (zh
Inventor
林中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Fu Robo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Fu Robo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Fu Robo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Fu Robo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90157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88593B/zh
Publication of CN1089885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88593A/zh
Priority to PCT/CN2019/094958 priority patent/WO2020029731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9885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885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8Forming windings by laying conductors into or around core parts
    • H02K15/085Forming windings by laying conductors into or around core parts by laying conductors into slotted st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导线不需要预先成型,很容易实现自动化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散热好的电机绕组及其生产方法,其是将直导线插入铁芯线槽,对伸出铁芯线槽两端的直导线两端沿着圆周方向或接近圆周方向或接近切线方向,向不同方向弯曲,再把弯曲后两段直导线焊接,形成绕组;每段直导线两端弯曲时,对于同一端相焊接的两段直导线,每段直导线端部均向与其焊接的另一段直导线方向弯曲;相焊接的两段直导线,至少一根直导线的焊接部位相对于非焊接部位在径向或接近径向方向偏移,使得相焊接的两段直导线的非焊接部位之间具有层间绝缘空间。

Description

电机绕组生产方法和绕组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绕组,具体地说,是一种电机绕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机应用的普及,电机的性能需要改进和提升,以便提高功率密度和效率等,常规的电机采用多条细圆截面的圆导线组合,绕制成绕组,然后下到电机槽内,由于圆导线之间热传导困难,且在相互排列时,圆导线之间存在着较大的间隙,因此,目前的发展方向是,使用截面为矩形的导线(简称扁线)代替圆截面导线,但是,使用的扁线绕制困难,工艺性差。
以美国雷米公司的专利技术为例,该技术首先需要将扁线制成发夹式的u型导体5(如图1所示),然后,将U型导体依次排列插入铁芯线槽内,之后,参见图2、3,再将u型导体的导线端部向U型两侧弯曲,形成两个U型导线端部两两相对,之后将相对端部的焊接起来,形成电机绕组。该结构和工艺中所使用的发夹式结构,导线的成型工艺复杂,且插入电机时,由于导线之间是相互叠压的(一个的一端在另一个的下面),因此,任何一个都不能一次插入,工艺复杂,难以实现自动化生产,即便实现,装备的成本也很高,同时生产效率低。
另外,由于实际生产中,现有技术的U型导线的折弯部分,既需要有圆弧型部分,也要有偏移部分,还要有倾斜部分,成型工艺复杂,生产效率低。同时,穿过铁芯后的导线与导线之间需要设置绝缘材料,以满足绝缘要求,绝缘材料的使用,增大了导线周围流体的流动阻力,不利于散热,使绕组的散热性能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导线不需要预先成型,很容易实现自动化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的电机绕组的生产方法。
本发明所述电机绕组生产方法,将直导线插入铁芯线槽,对伸出铁芯线槽两端的直导线两端沿着圆周方向或接近圆周方向或接近切线方向,向不同方向弯曲,再把弯曲后两段直导线焊接,形成绕组;每段直导线两端弯曲时,对于同一端相焊接的两段直导线,每段直导线端部均向与其焊接的另一段直导线方向弯曲;相焊接的两段直导线,至少一根直导线的焊接部位相对于非焊接部位在径向或接近径向方向偏移,使得相焊接的两段直导线的非焊接部位之间具有层间绝缘空间。
上述的电机绕组生产方法,直导线两端的弯曲部位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弧形,也可以是折线,还可以是直线和圆弧相结合的形状等等。
上述的电机绕组生产方法,两段直导线焊接而形成的组合层与相邻的位于铁芯不同直径上的另外两段直导线焊接而形成的组合层之间具有层组间绝缘空间。
焊接的两段直导线伸出铁芯的部分相对面的非焊接部位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间(能够满足绝缘要求的空间),用于绕组的相间绝缘,以取代绝缘材料,所以该结构使绕组的端部不使用绝缘材料,该绕组结构比使用绝缘材料的绕组的散热性能高。为此,在相对焊接的两段直导线的对接头附近,两段直导线端部同时或者其中的一段直导线的端部弯折,两段直导线连接后形成上述层间绝缘空间。
两段直导线焊接而形成组合层。在两个组合层伸出铁芯的部位之间需要留有一定的空间,用于组合层间的绝缘(取代绝缘材料),为此,位于铁芯内的直导线之间的间距如果在不使用绝缘材料的情况下不能满足绝缘要求时,那么,直导线两端沿着圆周方向或接近圆周方向或接近切线方向弯曲的同时,直导线的端部需沿着径向有一定的偏移,该偏移使得两个相邻的组合层之间保留一定的距离。该偏移可以在前述的直导线沿着圆周方向或接近切线方向弯曲的同时进行,也可以在之前或之后,可以是独立的工艺环节,也可以是在其他工艺的同时进行,例如:在焊接时,通过焊机的压力,将直导线的端部向能够产生层间空间的方向压,在焊接的同时形成层组间绝缘所需的空间(层组间绝缘空间)。
上述的电机绕组生产方法,对一段直导线的两端同时弯曲,或者对一段直导线的两端先后弯曲。
上述的电机绕组生产方法,同时对多段直导线进行弯曲,或者先后对多段直导线进行弯曲,或者交替对多段直导线的进行弯曲。
上述的电机绕组生产方法,焊接方法包括电焊、电阻焊、超声波焊接、钎焊。
上述的电机绕组生产方法,所述直导线为未预先折弯、能够顺利穿过铁芯线槽的导线。
上述的电机绕组生产方法,各段直导线同时或先后插入铁芯线槽。
上述的电机绕组生产方法,直导线为截面为矩形的扁线。
本发明同时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穿过铁芯后的导线与导线之间无需绝缘材料,散热好的电机绕组结构。
本发明所述的电机绕组结构,其是对伸出铁芯线槽两端的直导线两端沿着圆周方向或接近圆周方向或接近切线方向,向不同方向弯曲,再把弯曲后两段直导线焊接而成;每段直导线两端弯曲时,对于同一端相焊接的两段直导线,每段直导线端部均向与其焊接的另一段直导线方向弯曲;相焊接的两段直导线,至少一根直导线的焊接部位相对于非焊接部位在径向方向或接近径向偏移,使得相焊接的两段直导线的非焊接部位之间具有层间绝缘空间。
上述的电机绕组结构,两段直导线相焊接而形成的组合层与位于铁芯不同直径上的另外两段直导线相焊接而形成的组合层之间具有层组间绝缘空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该工艺方案,使用直导线插入铁芯线槽,导线不需要预先成型,相对于现有技术都需要预先将导线制作成U型或S型,或半U、半S型然后下到线槽内的生产方法,很容易实现自动化生产,然后插入铁芯线槽的直导线两端弯曲之后进行焊接,形成电机绕组,工艺简单,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可实现快速高效、高质量的绕组生产。本发明采用直导线便于插入铁芯线槽,有利于保护电机的绝缘层不受损害,可以获得高质量的电机绕组。
该电机绕组结构,由于使得相焊接的两段直导线的非焊接部位之间形成层间绝缘空间,加上两段直导线焊接而形成的组合层与位于铁芯不同直径上的另外两段直导线焊接而形成的组合层之间具有层组间绝缘空间,层间绝缘空间和层组间绝缘空间一般均无需使用绝缘材料,不但降低成本,减少工序,还使得直导线之间散热流体流动阻力小,有利于直导线的散热。
附图说明
图1是u型导体示意图;
图2是u型导体插入铁芯线槽后示意图;
图3是u型导体的导线端部弯曲后焊接状态示意图;
图4是直导线插入铁芯线槽后示意图;
图5是直导线插入铁芯线槽、端部弯曲焊接后示意图;
图6是两段直导线上端侧面焊接后示意图;
图7是两段直导线上端端面焊接后示意图;
图8是两个组合层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4-5所示的电机绕组生产方法,蒋直导线1、2、3、4同时或先后按照相同的槽间距规律插入铁芯线槽内。然后对伸出铁芯线槽两端的直导线两端弯曲后焊接,形成绕组。
弯曲时,对于同一段直导线来说,两端均沿着圆周方向或接近圆周方向或接近切线方向的弯曲,但方向不同。
如,从任何一端观察,直导线1的上端11是向顺时针方向弯曲,下端12是向逆时针方向弯曲;直导线2的上端21是向逆时针方向弯曲,则下端22是向顺时针方向弯曲。
对于同一端相焊接的两段直导线中,每段直导线端部均向与其焊接的另一段直导线方向弯曲。如,下端相焊接的直导线1和直导线2,直导线1的下端向直导线2方向弯曲,直导线2的下端向直导线1方向弯曲;上端相焊接的直导线2和直导线3,直导线2的上端21向直导线3方向弯曲,直导线3上端31向直导线2方向弯曲。弯曲后的直导线上端或下端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弧形。
参见图5,对于需要焊接的两段直导线弯曲至两段直导线的端部相对,每段直导线都是近似的“S”型,然后端部焊接,各段直导线形成一个贯通的绕组,最后在需要的位置设置引出线。
参见图6,两段直导线2、3的上端21、31在侧面相焊接,直导线2上端21的焊接部位211相对于非焊接部位在铁芯径向方向偏移,使得相焊接的两段直导线2、3的非焊接部位之间形成层间绝缘空间6。偏移后的焊接部位211基本与非焊接部位相平行。
或者,参见图7,两段直导线2、3的上端21、31在端面相焊接,直导线2上端21的焊接部位211相对于非焊接部位在铁芯径向方向偏移,使得相焊接的两段直导线2、3的非焊接部位之间形成层间绝缘空间6。偏移后的焊接部位211基本与非焊接部位相平行。
参见图8,对于在铁芯径向方向有多个组合层的电机绕组,两段直导线1、2的下端12、22在侧面相焊接,直导线1下端12的焊接部位121相对于非焊接部位在铁芯径向方向偏移,使得相焊接的两段直导线1、2的非焊接部位之间形成层间绝缘空间6。偏移后的焊接部位121基本与非焊接部位相平行。两段直导线3、4的下端32、42在侧面相焊接,直导线3下端32的焊接部位321相对于非焊接部位在铁芯径向方向偏移,使得相焊接的两段直导线3、4的非焊接部位之间形成层间绝缘空间6。偏移后的焊接部位3211基本与非焊接部位相平行。
两段直导线1、2焊接而形成的组合层8与两段直导线3、4焊接而形成的组合层9之间具有层组间绝缘空间7。两段直导线1、2焊接而形成的组合层8、两段直导线3、4焊接而形成的组合层9在铁芯的径向方向上相邻。为了形成层组间绝缘空间7,需要将两段直导线3、4的下端和/或两段直导线1、2的下端在铁芯径向方向偏移。
所述的弯曲,可以是两端同时进行,也可以是分别和或交替进行,可以是每段直导线先后弯曲,也可以是多段同时弯曲。为了形成层间绝缘空间6而对焊接部位的偏移,为了形成层组间绝缘空间7而对直导线端部的偏移,可以同时或先后进行。对焊接部位的偏移或者对直导线端部的偏移该偏移可以在前述的直导线端部沿着圆周方向或接近切线方向弯曲的同时进行,也可以在之前或之后,可以是独立的工艺环节,也可以是在其他工艺的同时进行。
该工艺方案,使用直导线插入铁芯线槽,导线不需要预先成型(现有技术都需要预先将导线制作成U型或S型,或半U、半S型然后下到线槽内),很容易实现自动化生产,对弯曲之后的直导线端部进行焊接,形成电机绕组,工艺简单,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可实现快速高效、高质量的绕组生产。
本发明所述的直导线便于插入电机,有利于保护电机的绝缘层不受损害,可以获得高质量的电机绕组。
所述的焊接,包括各种电焊、电阻焊、超声波等焊接等所有可以将导线可靠地焊在一起的焊接方法。为焊接所采取的工艺,例如:焊前的整形、表面处理、增加助焊材料等为实现焊接所采取的工艺措施,都属于焊接工艺范围,不影响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电机绕组的生产过程中需要的其它步骤,不影响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如对于直导线插入、弯曲等工艺,该工艺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穿插其他的常规工艺节点,例如:在直导线插入铁芯之前或之后,在铁芯线槽内放置绝缘材料等,在直导线插入前或之后进行导线的剥油漆处理等,这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所述的直导线,只要能够满足插线需要(能够顺利穿过铁芯线槽,且导线未预先折弯的导线),都属于本专利所述的直导线,如接近直线的导线。
本发明所述的直导线插入,可以是一段一段的直导线分别或同时插入铁芯线槽,也可以是一根长导线穿过铁芯线槽后,伸出,再另一端切断,形成一段插在电机槽内的直导线,如此重复。
本发明所述的方法,主要用于制作电机绕组主体,不受绕组的连接引线影响,本方法形成的绕组,可以根据电机绕组的设计需要,任意设置引出线和或连接线,这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电机绕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将直导线插入铁芯线槽,对伸出铁芯线槽两端的直导线两端沿着圆周方向或接近圆周方向或接近切线方向,向不同方向弯曲,再把弯曲后两段直导线焊接,形成绕组;每段直导线两端弯曲时,对于同一端相焊接的两段直导线,每段直导线端部均向与其焊接的另一段直导线方向弯曲;相焊接的两段直导线,至少一根直导线的焊接部位相对于非焊接部位在径向或接近径向方向偏移,使得相焊接的两段直导线的非焊接部位之间具有层间绝缘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绕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两段直导线焊接而形成的组合层与另外两段直导线焊接而形成的组合层之间具有层组间绝缘空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绕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对一段直导线的两端同时弯曲,或者对一段直导线的两端先后弯曲。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绕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同时对多段直导线进行弯曲,或者先后对多段直导线进行弯曲,或者交替对多段直导线的进行弯曲。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绕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焊接方法包括电焊、电阻焊、超声波焊接、钎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绕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直导线为未预先折弯、能够顺利穿过铁芯线槽的导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绕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各段直导线同时或先后插入铁芯线槽。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绕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直导线为截面为矩形的扁线。
9.电机绕组结构,其特征是:其是对伸出铁芯线槽两端的直导线两端沿着圆周方向或接近圆周方向或接近切线方向,向不同方向弯曲,再把弯曲后两段直导线焊接而成;每段直导线两端弯曲时,对于同一端相焊接的两段直导线,每段直导线端部均向与其焊接的另一段直导线方向弯曲;相焊接的两段直导线,至少一根直导线的焊接部位相对于非焊接部位在径向或接近径向方向偏移,使得相焊接的两段直导线的非焊接部位之间具有层间绝缘空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机绕组结构,其特征是:两段直导线相焊接而形成的组合层与相邻的位于铁芯不同直径上的另外两段直导线相焊接而形成的组合层之间具有层组间绝缘空间。
CN201810901570.6A 2018-08-09 2018-08-09 电机绕组生产方法和绕组结构 Active CN1089885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01570.6A CN108988593B (zh) 2018-08-09 2018-08-09 电机绕组生产方法和绕组结构
PCT/CN2019/094958 WO2020029731A1 (zh) 2018-08-09 2019-07-07 电机绕组生产方法和绕组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01570.6A CN108988593B (zh) 2018-08-09 2018-08-09 电机绕组生产方法和绕组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88593A true CN108988593A (zh) 2018-12-11
CN108988593B CN108988593B (zh) 2020-05-08

Family

ID=645562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01570.6A Active CN108988593B (zh) 2018-08-09 2018-08-09 电机绕组生产方法和绕组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88593B (zh)
WO (1) WO2020029731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80549A (zh) * 2019-08-07 2019-10-25 南京好龙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焊接式电机绕组端部连接结构
CN110492642A (zh) * 2019-09-12 2019-11-22 苏州阿福机器人有限公司 降低铜耗的电机绕组
WO2020029731A1 (zh) * 2018-08-09 2020-02-13 苏州阿福机器人有限公司 电机绕组生产方法和绕组结构
WO2021023029A1 (zh) * 2019-08-07 2021-02-11 南京好龙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焊接式电机绕组端部连接结构
CN113452220A (zh) * 2021-07-04 2021-09-28 重庆宗申电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发卡导体的成型方法
CN115133733A (zh) * 2022-08-30 2022-09-30 深圳市合利士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扁线电机用全自动制线机及其制线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82385A (ja) * 1995-12-28 1997-07-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整流子電動機の電機子製造方法
CN105490479A (zh) * 2015-12-05 2016-04-13 常州市鑫特来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扁线电机定子绕组的制造方法
CN208623424U (zh) * 2018-08-09 2019-03-19 苏州阿福机器人有限公司 电机绕组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88593B (zh) * 2018-08-09 2020-05-08 苏州阿福机器人有限公司 电机绕组生产方法和绕组结构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82385A (ja) * 1995-12-28 1997-07-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整流子電動機の電機子製造方法
CN105490479A (zh) * 2015-12-05 2016-04-13 常州市鑫特来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扁线电机定子绕组的制造方法
CN208623424U (zh) * 2018-08-09 2019-03-19 苏州阿福机器人有限公司 电机绕组结构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29731A1 (zh) * 2018-08-09 2020-02-13 苏州阿福机器人有限公司 电机绕组生产方法和绕组结构
CN110380549A (zh) * 2019-08-07 2019-10-25 南京好龙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焊接式电机绕组端部连接结构
WO2021023029A1 (zh) * 2019-08-07 2021-02-11 南京好龙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焊接式电机绕组端部连接结构
CN110492642A (zh) * 2019-09-12 2019-11-22 苏州阿福机器人有限公司 降低铜耗的电机绕组
CN113452220A (zh) * 2021-07-04 2021-09-28 重庆宗申电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发卡导体的成型方法
CN115133733A (zh) * 2022-08-30 2022-09-30 深圳市合利士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扁线电机用全自动制线机及其制线方法
CN115133733B (zh) * 2022-08-30 2023-01-10 深圳市合利士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扁线电机用全自动制线机及其制线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88593B (zh) 2020-05-08
WO2020029731A1 (zh) 2020-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88593A (zh) 电机绕组生产方法和绕组结构
CN103181064B (zh) 用于电机的导体绝缘配置
US8884487B2 (en) Stator for electric rotating machine
US20090276997A1 (en) Method of producing coil made up of rectangular wave-shaped windings
JP6279802B1 (ja) セグメントコイル用分割導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8623424U (zh) 电机绕组结构
KR102064770B1 (ko) 점적률 극대화를 위한 3차원 형상을 가지는 평각형 코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동기
JP5304058B2 (ja) 集中巻線式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及び集中巻線式ステータ
TW201940320A (zh) 集合導線、集合導線之製造方法及分段線圈
JP5391298B2 (ja) リッツ線コイルおよび加熱装置
JP2008117746A (ja) 高周波用給電線
KR102171907B1 (ko) 평각형 코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동기
JP5259778B2 (ja) バスバー及びステータ
CN106451870A (zh) 导线端部接合方法和导线端部接合结构
JP2019134539A (ja)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コイル
WO2019062922A1 (zh) 导体段及其定子组件、电机
JP2000150259A (ja) 高周波コイル及び高周波トランス
JP6610402B2 (ja) 導電線及び被覆付導電線
JP2019140796A (ja) セグメントコイル用分割導体
CN208656532U (zh) 电机的扁线定子绕组结构
CN109861427A (zh) 一种高功率密度盘式电机绕组结构及其折弯制备方法
WO2019062917A1 (zh) 导体段及定子组件、电机
JP2020170642A (ja) リッツ線の分岐接続部及び分岐接続方法
US11004594B2 (en) Surge voltage reduction member
JP6846391B2 (ja) 電線セグメント及びステ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